- 2024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24-04-18三号文库
- 2024年一季度工业经济运行分析2024-04-18三号文库
- 综合办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人生没有草稿”话题作文优秀三号文库
- 中央预算有些收支未纳入管理)三号文库
- 2024年春节电视讲话三号文库
- 人生若只如初见三号文库
- 关心支持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纪实(精选合集)三号文库
- 积极争取党委重视依法做好乡镇人大工作三号文库
-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三号文库
- 2024中国主要省份部分新华书店业务情况(定稿)三号文库
- 从企业管理看人治与法制三号文库
- 刑事诉讼法条三号文库
- 寒食节由来中英对照三号文库
- 父亲在女儿新婚大典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挤车好处歪说三号文库
- 滇中城市群十二五经济发展预期三号文库
- 作文清洁工三号文库
- 北京大学自荐信三号文库
- 浅谈如何建设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三号文库
- 副县长在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关于人生感悟的文章三号文库
- 五年级语文期末考试成绩分析范文大全三号文库
- 2024上半年经济形势分析会议暨观摩会议讲话三号文库
- 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主任吴尚华2024年度述职述廉报告三号文库
- 3.15消费者权益保护日讲话稿(五篇)三号文库
- 两会解说三号文库
- 选题一_小型公司工资管理系统三号文库
- 人才协会社团理念三号文库
第一篇: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文章标题: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feisuxshttp://www.feisuxs//-找文章到feisuxs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特别是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术队伍、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公务员队伍,他们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建设骨干力量,又是着力解决社会和谐突出矛盾的重要对象。因此,政府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作用。各级人事部门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事人才问题。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新理念,努力构建人事人才工作的价值体系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发挥好人事部门职能作用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事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广大公务员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要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确立“服务、和谐、公平、透明”的新理念,构建人事人才工作的价值体系。一是以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理念。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以解决各类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基层人才资源开发事业,服务各类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打造服务人事;二是以统筹开发人才资源为主旨,不断增强和谐理念。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统筹开发各类人才资源,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间、地区间、产业间人才资源的协调开发,促进三支队伍与两类人才的协调建设,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效益,努力打造和谐人事;三是以保障人才合法权益为己任,不断增强公平理念。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人事法治建设,维护各类人才的收入分配公平和秩序规范,坚持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保障各类人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打造法治人事;四是以提高政府人事公信力为目标,不断增强透明理念。按照推进政务公开的要求,在人事人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善于了解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力,切实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努力打造透明人事。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
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智力保障和重要条件。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国家人才资源的管理者、保护者和开发者,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增加投入、多种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增强各类人才的和谐因素,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提高人事人才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人事人才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好用好育好人才,使其各尽所能。人才是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我们要牢固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实现各尽其能,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影响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社会创造活力的因素还在相当范围内、相当程度地存在着,从体制和机制上还没有根本解决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决改变一切妨碍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激发各行各业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人才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维护好人才的合法权益,使其各得其所。人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主体,我国有各类人才8000多万人,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能否维护好他们的各项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各类人
才按照劳动贡献公正地得其所应得,能够充分享有正当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各行各业人才各得其所的要求,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使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找到自己应有的、恰当的位置,享有可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权利与利益。具体来讲,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展所长,就是要紧密围
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使各类人才的能力与工作岗位得到合理配置,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积极创造和提供人人皆可成材的舞台。二是各守其责,就是广大人才能够自觉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敬岗爱业,忠于职守,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以及公共秩序。三是各享其成,就是要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业绩评价机制与奖励机制,给予各类人才应有的报酬,既保证各类人才收入的合理差距,又反对平均分配。
三是创造人才平等竞争、团结合作的良好机制,使其能够和谐相处。人才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智力保障。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就是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融洽。互惠互利,就是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在当代中国,随着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会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利益诉求,会存在各种形式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和谐相处的体制和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必须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以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人事人才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政府人事人才工作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以正确处理人事人才工作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为主线,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工作思路,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凡是群众急需解决的人事人才问题,我们都要抓紧去办;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度弊端和不合理现象,我们都要下决心去改;凡是容易引起群众情绪波动,容易造成各方利益关系紧张的问题,我们都要去细心体察,稳慎处理;凡是群众诉求较大、群众疾苦较多的事情,我们在职能范围内能够帮助解决的,都要满怀热情、尽心竭力地提供服务。当前,在人事人才方面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单位之间津贴补贴名目、标准各不一致,造成分配不公的问题;专业技术职称制度不合理,产生了“评上的不干活,干活的评不上”不合理现象;社会职业资格混乱的问题,职业资格认证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会中介组织以营利为目的,乱培训、乱认证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的双重矛盾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偏离社会公益目标,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事企不分,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疾苦得不到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力不足问题;离退休干部和职工退休金偏低,体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够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规范职业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在深化各项改革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经验、建立新机制、完善新方法,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切实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人事人才保障。
《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第二篇: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人事人才工作与和谐社会构建
/-找文章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是深入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战略举措。社会和谐的基本内涵,是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整体和谐,人是社会和谐的主体,特别是从事现代化建设的专业技术队伍、企业经营管理队伍和公务员队伍,他们既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建设骨干力量,又是着力解决社会和谐突出矛盾的重要对象。因此,政府人事人才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职能,发挥着重要的人才支撑和保障作用。各级人事部门的同志必须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决定精神,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才全面发展的核心理念,坚持用改革的精神、发展的办法、创新的思路研究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人事人才问题。
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人事人才工作新理念,努力构建人事人才工作的价值体系
正确的价值导向,是发挥好人事部门职能作用的关键。构建和谐社会需要广大人事工作者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保障广大公 务员和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充分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作为人事人才工作的根本价值取向。要按照“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劳动、尊重创造”的指导方针,确立“服务、和谐、公平、透明”的新理念,构建人事人才工作的价值体系。一是以人才全面发展的需求为导向,不断增强服务理念。按照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要求,切实转变职能,以解决各类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为重点,服务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服务基层人才资源开发事业,服务各类人才的全面健康发展,努力打造服务人事;二是以统筹开发人才资源为主旨,不断增强和谐理念。按照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科学制定人才发展规划,统筹开发各类人才资源,以促进人才资源开发与经济社会建设的协调发展,促进城乡间、地区间、产业间人才资源的协调开发,促进三支队伍与两类人才的协调建设,提高人才资源的整体效益,努力打造和谐人事;三是以保障人才合法权益为己任,不断增强公平理念。按照建设法治政府的要求,加强人事法治建设,维护各类人才的收入分配公平和秩序规范,坚持选人用人的公平公正,保障各类人才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努力打造法治人事;四是以提高政府人事公信力为目标,不断增强透明理念。按照推进政务公开的要求,在人事人才政策制定和执行过程中,认真落实好广大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善于了解民情、尊重民意、集中民智、珍惜民 力,切实提高人事人才工作的公信力和透明度,努力打造透明人事。
必须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公共服务能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努力营造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政策环境
人才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是实现和谐社会的智力保障和重要条件。各级政府人事部门是国家人才资源的管理者、保护者和开发者,其主要职能就是为各类人才提供优质的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通过政策引导、法制保障、增加投入、多种激励,最大限度地调动各类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保护各类人才的合法权益,最大限度地增强各类人才的和谐因素,以实现人才强国战略的目标。提高人事人才的公共服务能力,构建人事人才的公共服务体系,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好用好育好人才,使其各尽所能。人才是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我们要牢固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科学的人才观,使各类人才都能够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和创造能力,实现各尽其能,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和必然要求。现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的发展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但影响广大人才的积极性和社会创造活力的因素还在相当范围内、相当程度地存在着,从 体制和机制上还没有根本解决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问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决改变一切妨碍人的创造活力的思想观念,坚决革除一切束缚人的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激发各行各业人才的创造活力,为各行各业的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舞台,努力营造人才各尽其能的社会氛围和社会环境,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
二是维护好人才的合法权益,使其各得其所。人才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主体,我国有各类人才8000多万人,他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坚力量,能否维护好他们的各项权益,体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我们要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使各类人才按照劳动贡献公正地得其所应得,能够充分享有正当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要按照各行各业人才各得其所的要求,努力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政策环境,使他们在现代化建设中能够找到自己应有的、恰当的位置,享有可得到的和应该得到的权利与利益。具体来讲,各得其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展所长,就是要紧密围绕提高国家自主创新能力的战略,使各类人才的能力与工作岗位得到合理配置,使人才的潜能得到最大限度发挥,积极创造和提供人人皆可成材的舞台。二是各守其责,就是广大人才能够自觉认同并恰当地承担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 会角色,敬岗爱业,忠于职守,增强法律意识和诚信意识,自觉遵循社会规则、角色规范以及公共秩序。三是各享其成,就是要坚持“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建立科学的人才业绩评价机制与奖励机制,给予各类人才应有的报酬,既保证各类人才收入的合理差距,又反对平均分配。
三是创造人才平等竞争、团结合作的良好机制,使其能够和谐相处。人才是实现社会安定有序的智力保障。和谐相处是指人人平等、和而不同、互惠互利。人人平等,就是人们之间在人格、权利、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而机会、规则和分配上的平等是核心。和而不同,就是尊重个人、包容个性差异,并通过协商共识,使多样性之间达到协调融洽。互惠互利,就是社会各阶层、群体和成员之间能保持一种互利、合作、共赢的关系。在当代中国,随着利益关系的深刻调整和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化,不同的社会阶层与利益群体会有其不同的价值观念、行为模式、利益诉求,会存在各种形式的利益纠纷和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引发社会冲突,影响社会安定团结。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抓紧建立健全和谐相处的体制和机制,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和冲突,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必须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以解决群众反映最突出的人事人才问题为重点,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
“必须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思想,政府人事人才工作要牢牢把握好这一指导思想,以正确处理人事人才工作中的各种利益关系为主线,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调整工作思路,改进管理方式,转变工作作风。凡是群众急需解决的人事人才问题,我们都要抓紧去办;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制度弊端和不合理现象,我们都要下决心去改;凡是容易引起群众情绪波动,容易造成各方利益关系紧张的问题,我们都要去细心体察,稳慎处理;凡是群众诉求较大、群众疾苦较多的事情,我们在职能范围内能够帮助解决的,都要满怀热情、尽心竭力地提供服务。当前,在人事人才方面涉及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机关事业单位人员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特别是不同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单位之间津贴补贴名目、标准各不一致,造成分配不公的问题;专业技术职称制度不合理,产生了“评上的不干活,干活的评不上”不合理现象;社会职业资格混乱的问题,职业资格认证缺乏国家的统一标准和规范,造成社会中介组织以营利为目的,乱培训、乱认证的不良现象;大学生就业难与农村基层人才匮乏的双重矛盾问题;一些事业单位在改革中偏离社会公益目标,盲目追求经济效益,造成事企不分,群众“看不起病,上不起学”的疾苦得不到切实解决,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动力不足问题;离退休干部和职工退休金偏低,体 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不够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要继续深化机关事业单位分配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专业技术职称制度改革、大学生就业制度改革,改革和完善人才市场管理体制,规范职业任职资格认证制度。在深化各项改革中,探索新思路、创造新经验、建立新机制、完善新方法,通过加强调查研究,广泛听取群众意见,集中群众智慧,倾听群众呼声和诉求,切实加以解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实现和谐社会提供人事人才保障。
第三篇: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文章标题: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feisuxshttp://www.feisuxs//-找文章到feisuxs
人事编制工作作为党委、政府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本任务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
提供人才智力支持和体制保障。离开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谈人事编制工作会偏离方向。因此,必须在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方针指导下,正确认识人事编制工作在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以服从和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己任,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作为人事编制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创新人才工作机制,为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人才体制保障。
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造就和凝聚更多的人才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人才培养统筹管理和宏观调控机制。按照各类人才成长规律,制定人才培养规划,多渠道培养人才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造就一大批符合时代发展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推进人才资源的整体开发。结合岗位职责要求和不同层次、不同类别人才的特点,坚持组织调训与自主选学、脱产培训与在职自学、境内培训与境外培训相结合,促进干部素质和能力的全面提高。每年选送一定数量的高、中级人才到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培训,每年邀请国内外一定领域的专家学者开展多种形式的讲学。
创新人才流动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以完善的服务,形成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清理废除阻碍人才合理流动的体制性障碍,规范辞职辞聘制度,畅通各类人才在地区、行业和所有制之间,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之间的合法、有序流动渠道。坚持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制度,发挥社会中介组织作用,开拓民间交流渠道,从优确定海外高层次人才基本待遇。建立科学、合理、灵活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由人才引进为主转向人才引进与智力引进齐头并进。建立离退休专业技术人员联席会议制度和专家返聘制度,进一步发挥离退休老专家在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中的服务和推动作用。
创新人才激励机制。以业绩贡献为核心,建立健全鼓励人才创新创造的分配制度和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分配制度,鼓励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建立知识产权和技术入股制度,继续引导收入分配政策向关键岗位和优秀人才倾斜。建立和完善岗位绩效工资制度和事业发展收入有效激励机制。探索建立市场化分配机制,扩大协议工资制、年薪制、奖励制和中长期激励实行范围。完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建立以政府奖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力量奖励为补充的多元化人才奖励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各类人才奖项评选标准和办法,加大对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做出突出贡献的各类人才的宣传和表彰力度,对做出重大贡献的各类人才给予重奖。
为构建和谐社会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让各类人才在信任、理解、宽容的环境干事、干成事,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
创新人才使用机制。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建立有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选人用人机制。深入贯彻执行《公务员法》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建立健全科学的党政干部选拔任用机制,认真执行党政干部交流工作规定,认真执行任职回避规定,保证干部公正履行职责。推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和公开招聘制度,建立岗位设置、竞聘上岗制度,促进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的转变。建立事业单位领导人员聘任制、任期制、正常退出和淘汰机制。
创新人才保障机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护人才的经济社会权利。研究建立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企业职工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并落实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才流动中社会保险衔接办法,鼓励用人单位建立各类补充保险。鼓励具备条件的企业为各类人才建立企业年金制度。健全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完善人事、劳动争议处理办法,维护人才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建立高级人才定期疗养、体检和学术休假制度,完善优秀公务员健康休假制度。
创新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合理地确定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职能、机构和人员,并根据政治、经济发展变化的需要,适时地予以改革和调整,逐步建立廉洁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政府管理能力,促进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
正确处理好人事编制制度创新与维护社会稳定的关系。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是新时期对人事人才工作的总体要求。在坚持改革方向的同时,要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善于从政策取向上,找准最大多数人的共同利益与不同阶层的具体利益的结合点,使各项人事人
才政策,既能综合平衡不同方面群众的具体利益,又能疏导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使全社会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和谐发展。
《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来源于feisuxs,欢迎阅读创新人才工作新机制服务和谐社会构建。
第四篇:浅谈和谐社会理念下的人事人才工作与企业发展
——建立体现人才劳动价值的酬薪制度。建立以业绩和效益为基础的分配机制,真实、客观地反映人才的价值,保证各类人才得到与他们的劳动和贡献相适应的报酬。在酬薪制度的内容上,可以结合企业实际,实行等多种形式分配形式,做到人才与企业的发展和企业的利益相联系,使人才体会到企业对其工作业绩的认可。
——建立适应市场规律的用人机制。国有建筑企业必须改革原有的“论资排辈”用人机制,建立真心实意为人尽其才创造条件、为个人发展提供可能、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新型用人机制。同时,应根据企业发展规划,明确与之相符的人力资源开发战略,一方面要广开用人之路,采取多种形式,主动招贤纳士,改变过去在招聘、应用人员上守株待兔式的单一和被动做法;另一方面要善于从企业内部发现人才、重用人才,实行竞聘上岗,改“相马”为“赛马”,给人才以脱颖而出的机会。
——提供能够实现人才价值的工作岗位。人才在注重工作环境、待遇的同时,还非常看重工作的本身是否具有挑战性、是否能够施展才华带来成就感,能否发挥个人的创造性,实现自身价值。如果企业所提供的工作与其专业、特长并不相符,或者枯燥乏味,缺乏挑战性和创造性,优秀人才当然不会热爱岗位和企业。因此,企业应该不断的给人才以工作压力和挑战,提供各种工作岗位和实际锻炼的机会,不断激发其工作热情,以充满希望和挑战的事业发展来留住人才。
——营造良好的文化和学习氛围。凡是优秀人才,大多富有进取精神,非常看重学习和成长的机会,非常重视企业内部的文化和人文环境。企业要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在以强大的价值观凝聚人心的同时,在企业内部营造出良好的文化和学习环境,把人才职业发展前景和专业继续教育作为吸引和留住人才的一项重要措施,采取选送高等学校深造、科研机构学习、参加学历进修等各种方式,为优秀人才提供“充电”的机会,让各类人才在企业中如鱼得水,努力实现企业战略目标和人才成长轨迹的有机结合。
第五篇:浅谈构建和谐社会与共青团工作创新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处于体制转轨、社会转型这一历史变革时期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的时代呼唤,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包括青年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是社会中最有朝气、最具有创新精神、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群体,是参与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共青团、少先队组织是广大青少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贡献,是共青团围绕和服务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共青团组织增强吸引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始终发挥团结教育青年核心作用的必然要求。只有努力做到不断创新,共青团才能抓住机遇,迎接挑战,适应新时期工作的需要,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一、共青团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主要任务
(一)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
共青团要坚持不懈地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青年,用科学发展观武装青年,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深植根于广大青年的脑海之中,为他们参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供正确理论指导和根本思想保证;要进一步加强青年的理想信念教育,引导青年全面回顾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展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灿烂前景,帮助青年充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发展中国的正确之路,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必由之路,引导青年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全体人民的共同追求之中,把个人奋斗融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之中;要用伟大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激励青年,不断增强广大青年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发展意识,激励他们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投身和谐社会建设;要用良好的道德风尚塑造青年,要在青少年中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青年志愿者、青年文明号、手拉手、青年文明社区、青年文化节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促进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形成,促进广大青少年道德素质的提高;要用和谐观引导青年,要引导广大青少年正确看待我国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社会矛盾、社会问题,以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生活,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用贡献体现作为,用合作推进事业,用互助彰显责任,形成促进社会和谐的价值取向。
(二)激发青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创造活力
发展保证和谐,只有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才能为和谐社会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质基础。青年充满活力,国家就生机盎然;青年不断创新创造,社会就持续稳定发展。共青团要按照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调动青年的积极性,不断激发青年的创造活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蓬勃生机。要大力开发青年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优势,通过开展岗位竞赛、社会实践等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中成才;发挥共青团广泛联系青年人才的优势,通过多种方式吸纳、聚集人才,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营造青年创新创造的良好社会环境,要注重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导作用,以评选青年创业奖、青年科学家奖、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和开展挑战杯科技竞赛等活动为载体,大力宣传青年典型的创新精神和创业事迹,为青年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三)引导青年在巩固和发展民主法治、安定有序的局面中发挥积极作用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政治基础和基本保障。共青团要紧紧围绕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发挥好联系青年的桥梁纽带作用,让他们的意愿和诉求充分表达出来,让他们的权利和利益得到切实保障,把他们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有序地参与民主实践,共青团要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民主观念,畅通青年参与民主的渠道,充分发挥共青团和青联组织在人大、政协中代表青年的作用,积极建言献策,反映青年诉求;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和管理,共青团大力培育和发展青年社团,加强监督管理,推动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依法维护青少年的正当权益,要高度重视青年的维权工作,要加强法制教育,增强青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同时加大对青少年的服务力度,通过创建青少年维权岗、开展法律援助等方式,帮助他们依法维护正当权益;积极维护社会稳定,要教育引导青年始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珍惜来之不易的稳定局面,积极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要大力增强青年的公共危机意识,有效动员组织广大青年参与应对和处理各种突发性事件,努力维护社会稳定。
(四)牢固树立青年为本的理念
我们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群众优势,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共青团是党联系青年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在从革命党的助手转变为执政党的助手后,最大的危险是远离青年。团干部把党放到心中最高的位置,就要把青年放到最突出的位置,把服务大局和服务青年统一起来,把促进社会发展和促进青年发展统一起来。在社会利益整合中共青团要代表青年的具体利益,要成为广大青年的代言人,反映他们的呼声与需求,切实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在推进各项工作时,要把青年的利益放在心上,努力使团的工作能够给青年带来更多实在的利益。
(五)引导青年促进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容量相协调,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牺牲子孙后代的利益。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资源能源压力不断加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一项紧迫的战略任务。要在人与人之间强调诚信友爱,全体人民平等友爱、融洽相处。帮助青少年确立科学发展观,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开展积极投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与实践活动。
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青年工作所遇到的问题
当代青年处于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思想观念、群体结构、具体需求和行为方式多样化的趋势日益明显。由于社会转型,带来的青年群体结构多元化和青年需求的多样化,并由此导致了青年社会问题的日益增多,必然引起青年与社会、青年群体之间各种不和谐因素的冲突加剧,给和谐社会的构建及共青团工作带来严峻挑战。作为人民群众的团体,共青团组织要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整体目标,思考和谋划青年事业的发展蓝图,着眼于基础建设和长远规划,团结和带领青年与时俱进跟党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对共青团组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要实现这样的目标,当前共青团组织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如下:
1、在青年群体中共青团组织的覆盖面还有许多空白点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市场化深刻影响了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信息技术深刻改变了人们特别是青年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也深刻影响着社会组织的运行方式、管理手段和工作模式。青年社会流动性的增强和职业分布的进一步广泛,很大一部分比例的青年从传统的共青团组织体系中“流失”。在众多的新经济组织中,共青团的覆盖面还不是很广泛。在外来务工青年和第二代民工子女中,共青团组织基本上还是空白点。传统意义上的共青团组织只是覆盖了体制内的青年,而许多青年还游离于团的组织之外。一些新的青年组织形式在青年群体中迅速发展,而共青团组织在这些领域中的影响力还有待加强。共青团组织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改变方法、创新载体,重视网络的组织化功能。
2、共青团组织的工作与青年的需求还有一定距离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广大青年的需求日趋丰富。但共青团工作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方法上都还略嫌单调,对青年难以形成吸引和凝聚力。共青团的工作机制还没有完全走出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存在“三多三少”现象:习惯于根据面上情况制定相关规划多,深入细致地帮助基层群众解决实际问题相对较少;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指令性工作部署多,深入地对基层进行分类指导和服务相对较少;习惯于“号召型”、“活动型”的群众工作方式多,深入细致地开展针对性的工作相对较少。青年群体往往自发组织一些活动,而共青团的活动离青年较远。青年参加面较广的活动,往往不是由共青团组织的,而是由青年自发发动和组织的。
广大青少年面对升学、就业的生存压力,在就学就业、维权保障、人生指导等诸多方面的具体事务需要得到关心和帮助,必须把青年事务纳入政府公共服务的整体框架,必须建立有效的工作机制,改变团内资源条块分割和社会资源纵向衰减的现状。
3、共青团的教育功能与青年的社会化要求不相适应
青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既需要开展理想信念的教育,也需要开展行为养成、心理疏导、伦理培养、道德塑造等各方面的指导,而且个性化需求越来越明显,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共青团组织以传统的活动方式、脱离现实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同时,解决青年社会问题越来越强调运用科学方法和专业技能。但当前的青年工作者总体专业化水平不高,与青年和时代的需求有较大差距。
三、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程中不断创新青年工作
社会的和谐、稳定和持续发展,能够为青年一代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促进青年的全面发展。同时,青少年群体的健康发展,也会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社会力量,对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发挥重要的推动作用。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要促进青年群体的和谐发展,以青年群体的和谐来促进整个和谐社会建设,共青团组织必须在继承中大胆创新,建立适应知识经济变革和发展的创新体系,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推进共青团工作的新发展,才能为构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1、创新工作思路
良好的工作思路是搞好共青团工作的基础,思路清晰,能促使共青团工作目标有一个明确的方向,并能整合团工作的整个资源,使共青团工作的目标得以实现。团组织要根据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结合各种实际情况,创新工作思路,使团的各项工作任务按照这一思路顺利得以实现。创新工作思路必须按照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要求在服务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前提下开始进行,既要考虑党政所需,社会所急,更要考虑青年所求。
2、创新工作内容
工作内容和工作主题是共青团工作实现工作职能,产生重大社会影响的根本。创新工作内容就是要在知识不断更新,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使团的活动和工作主题更加适应时代发展与社会进步,更好地适应青年的需要,要努力做到在青年思想教育方向上更加符合和谐社会青年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化和信息化以及青年成长成才需求的特点;要围绕科技进步、科技创新开展活动,注重培养青年的科技素质和创新精神,造就高素质的青年人才。
3、创新活动方式
和谐社会的青年工作是一门科学,要团结带领广大青年积极投身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把握青年工作的规律,要针对当代青少年一代的特点,开展多样化、个性化、为广大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要把继承传统和开拓创新结合起来,借鉴国内外青年工作的成功做法,总结各级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的有益经验。要充分利用志愿者行动、“我为优抚献爱心”、学雷锋扶贫助困、“绿色环保统一行动”等行之有效的品牌活动和特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人际关系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为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4、创新工作机制
工作机制的创新,主要是建立科学的社会化运行机制,重点在工作网络、阵地建设、物质依托、队伍建设等四个方面创新,使团组织在新形势下能够延伸工作手臂,拓宽工作领域,增强工作依托,扩大工作阵地,壮大工作队伍。团组织要在坚持发展政治功能的前提下,完善和扩大团的社会功能,通过接受政府委托,加大共青团在青少年事务中的工作分量,要紧紧围绕党政工作大局,针对社会和群众需要开展工作,努力扩大工作外延,使工作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工作内容更加贴近社会生活,更加适应青年需求。社会化的青年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将为在服务大局与服务青年的有机结合中加强团的建设提供一种工作依托,从而更有效地吸引青年,凝聚青年,教育青年,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