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68057.html

第一篇: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冬天必将过去,春天终将来临

——浅论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二班陈敏

12月1日至12月10日,我在地处温江的成都教育学院参加了“国培计划”四川省农村中小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集中培训第二年的短期培训。一个个语文专家、教授讲得很认真也很精彩,我们这一百多个来自四川全省各个中学的语文教师听得也很专注。这次培训讲的最多的是语文教学中的“人性美”和“学生健全人格”,给我的触动颇大。李镇西老师在讲课中忧心忡忡地讲道:现在从学校里面毕业的学生大多是“有知识没文化”、“有知识没能力”、“有知识没思想”,这 “三没”指的是“人才”健全人格的缺失,而所谓健全人格的主要组成部分就是对真善美的拥有。的确,现在的很多大学生或许有着深厚的知识功底,但更多的是圆滑虚伪、阿谀奉承的处世原则和浮躁、责任感缺乏、爱心缺乏的工作态度,甚至有人预言:等到90后这一代人当了国家领导人,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将会改变颜色。这不能不令人为中国的孩子担忧,为中国的未来担忧,中国的教育是怎么了?作为中学语文教师的我希望自己能够以萤烛之光为语文教学尽一点力,能够尽自己所能对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出一份力。我想谈谈培训后我对语文教学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的一些不成熟的思索。我国是一个有着悠久文化传统的文明古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和墨子就认识到品行、智力、志向之间的内在关系,重视对受教育者进行社会价值选择的教育和言行一致的人

格教育。例如,孔子说:“君子谋道不谋食……忧道不忧贫”,“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墨子说:“仁人之所以为事者,必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志无疆者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到了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提出了“学校教育注重学生健全人格”的教育指导思想;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倡的生活教育、社会教育,也处处体现他对我国传统人格教育的重视。他说:“生活即教育……从书本到人生的,从狭隘的到广阔的,从字面的到手脑相长的,从耳目的到身心全顾的。”这一段中,他明确地将“人生”作为教育内容,也作为教育活动。如今,“以人为本”,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应该水泥教育发展的主题。那么如何让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呢?相对语文教师而言,语文人格教育便是实现其目标的最佳途径。所谓语文人格教育是指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有意识、有计划的结合语文知识传授、语文能力培养,对学生实施的人格教育活动。具体贯彻落实方法如下:

1、结合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4]因此,随着新教材的面世,大量诣在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思想、健全学生人格的文章著作纷纷在中学语文教材中崭露头角。面对这许多优秀的作品,如何让徜徉其中的学生快快乐乐地生活、健健康康地成长呢?

首先,朗读品位。北大教授钱理群曾说过:“阅读是感悟作品的最好方式。”通过反复阅读,让学生感受华美的文辞、领会脉脉的流情的同时,与作者进行心与心的碰撞、情与情的交流,使学生情感受到熏陶,思想得到洗礼。《老人与海》中桑地亚格的不屈,《离骚》体现的爱国情怀,《雨巷》《再别康桥》的唯美,《荷塘月色》的淡雅,《作为生物的社会》《宇宙的未来》的神奇、奥妙,柳永、李清照的婉约,苏轼、辛弃疾的豪放,通过阅读,使学生感受到这些,从而推动学生人格的成长。就这样,教师不费“一枪一弹”,让学生感受到作者渗透其间的情感,领会到文章的真谛。这样的教学效果、这样的教学方式,于师于生,都会特别喜欢。就这样,在师生共悦中学生人格得以完善。

诚然,丰富的教材内容,使他们认识到什么才是真正的“人”,敢于寻求真实的答案、表达真情实感、心中警语、人格坐标、价值判断、精神支柱,能较公平地看待人、事物,明白了人生是一张不能往返的单程票,明确了自己的奋斗方向,以求真务实塑造自己的人格。然而仅仅固守教材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在教学中相机渗透。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众多古圣先贤、领袖英雄,仁人志士的典范事迹、精辟论述、名言警句,这些都是我们进行正面人格教育的宝贵资源。随着教学进程,因课制宜、因势利导,将课文中有关内容充分挖掘出来,充分发挥、深入阐述,以其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铭记在心,成为他们理想人格的目标,从而受用终生。如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关爱社会、关爱人生的高尚情操;孟子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堂堂正气;李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人格尊严;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人生追求等等。教师应在教学中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辅以多个教学工具,随机补充,相机展开,从而使学生在道德情操、明辨事理、待人接物、对待功名利禄方面,在修身、齐家、治国,在节操、志向、求学、事业,在廉洁奉公、关心国家大事、孝敬父母等方面,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2、结合人物形象分析

文学作品的赏析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文学即人学”,对人物性格的分析,也正是我们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的过程。通过人物形象分析,使他们从或善或恶、或奸或忠的人物身上区分人性中的美与丑、善于恶;从人物或悲或喜、或败或成的命运中去感悟人生要义。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通过第一课堂。通过课文教学,让学生体会作者寓于作品中的道德评判的褒贬,培养向善之心;在鞭挞丑类的过程中,领会不应该怎样,培养去恶之志。如在讲授《变色龙》时,通过人物分析,让学生明白不能做像奥楚蔑洛夫那样欺上媚下、见风使舵的人。再如,在阅读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时,结合对主人公心路历程的分析,让学生明白:人的一生可以为大,当然也可以平凡。飞翔是一种生活状态,爬行也是一种生活状态。无论是飞翔还是爬行,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身处逆境,不能消极颓废,而应该努力找到属于自己生命的那份喜悦。为生命增添一份活力与亮丽。借此,教导学生如何面对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引导他们乐观积极地生活。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语文教育无处不在,而课堂时间又十分有限,这就需要教师利用好课外时间。比如说在让学生阅读《鸿门宴》一文时,可以给学生布置作业——比较项羽和刘邦性格之异。让学生在课下完成评价人物作业的过程中,积极思考、展开联想,进而认识到性格对人命运的重大意义,从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去完善人格。同时还可以组织学生在课下开展征文、演讲、辩论、表演等比赛,开动学生思维,锻炼学生口才,增强学生自信。也可带领学生参观名胜古迹,写读后感等,使学生心胸得以开拓、道德得以熏染、情感得以升华。总之,只要教师有心,课下有多种途径完善学生人格。

在这里有一点需额外提一笔,就是教师在对人物形象进行分析时,要加强对一些人格有缺陷的悲剧人物的分析。因为找出其人格缺陷以及这缺陷与其命运的关系,对中学生来说,有极强的针对性和启发性。针对性是指现代中学生往往只看到社会、学校、家庭的责任,而很少意识到自己应负的责任。通过对项羽性格的分析,让学生意识到人格对命运的决策性。启发性是指这种分析更能触动他们,从而促使其反躬自省。如通过对《我的叔叔于勒》主人公菲利普夫妇的形象分析,让学生意识到虚荣、自私、冷酷的危害性。

3、结合社会现实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新思想、新文化不断涌入校园,而我们又无法做到教材跟上社会变化的速度,这就要求我们将课堂教学与火热的社会生活联系起来,在社会生活这本大书中完善学生人格。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在第一课堂中。杨道麟先生在《语文教育学导论》中说:“语文教育不应当仅仅是静静地传授知识的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而应当是充满时代气息、跳动时代脉搏、反映人类智慧的场所。”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找准课堂教学与社会生活的联接点,使社会生活成为课堂教学的延伸、扩展和加深,让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扩大视野、培养共同合作意识、提高辨别是非能力,增强抵御各种不良倾向侵害的能力,增强与社会的亲和力和参与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和自律意识,完善学生人格,为日后在社会更好地生存打下基础。如在开展《我爱我家》的综合实践活动时,可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的父母是如何爱护自己的,进而体会父母之不易。在讲《热爱生命》一文时,让学生就某案例展开充分讨论,进而认识到生命的可贵。同时,教师还可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分析社会现象,利用读书、讨论、作文、写参观日记、影视评论、实事点评、社会调查等多种形式,让他们在积累写作素材的同时,畅所欲言、共同合作,加深对社会的认识,加强社会参与意识,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促进学生人格完善。

其次,通过第二课堂。前文说过,人格教育不该仅仅局限在课堂上,还应充分利用第二课堂。如通过课外活动让学生做到“勿以善小而不施,勿以恶小而为之”。例:有个别学生浪费粮食,参与了“我给农民伯伯做帮手”的课外活动后,浪费现象就少了很多。还可通过节假日开展相关活动,让学生感受向善的真谛。从“三八节”、“母亲节”中解读母爱,从“重阳节”中理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内涵,做到尊重长者,爱护弱小。从“劳动节”中懂得辛苦奉献的劳动人民,树立平民化意识。再如当下学生特别喜欢流行歌曲,可引导他们对歌词进行评价,培养辨别是非曲直的能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由此可见,有效地利用第二课堂,能促进学生形成较强的行为自控能力,提高学生道德修养,有利学生人格的完善。

综上所述,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非常重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充分利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结合教材、人物、现实社会对学生进行语文人格教育,才能拥有健康阳光的下一代。这,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有利人才的培养、社会的进步。

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对学生终身发展有重要影响,不仅有利培养良好的道德风气,有利抵制不良风气,还有利社会经济建设。学校不是埋葬青春和理想的地方,拯救学生的精神世界迫在眉睫。而将语文人格教育提到日程上来,将会有效阻止这两种不正之风的滋生和蔓延,有助扭转这不正之风,语文教育教学的春天定会真正到来。

第二篇: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全人格的培养

初探语文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作者 李珊珊

作者单位 湖北省襄阳市二中

邮政编码 441000

摘要:培养健康人格是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文章通过分析语文教学在健全人格培养中的特殊作用,提出利用课文载体,提高教师素养,利用综合性学习等途径,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语文教学健康人格学生素质

正文

健康人格的培养,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人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学生正处于人格形成的关键时期,开展健康人格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健康的人格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一个人能否成才,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因素,更主要在于非智力因素,其自信心、意志力等人格因素为首要因素。为了培养 21世纪的合格人才,必须重视健康人格的培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人的发展。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发展学生的良好个性,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学校是师生关系构成的社会集体。对于学生来说,教师具有权威性,学生常以教师的言行和品质作为自己的参照。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倾向于把教师的行为方式、思想修养和待人接物的态度理想化,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典范。教师影响着学生的智慧、感情和意志品质的发展,影响着他们的生活和人格的形成。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人格的发展会受到多方面的影响,但教师的作用是很重要的。教师的观点、信念和精神品质,通过良好的师生关系,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人格。面对新时代,我们应如何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一教育问题值得我们高度重视。有人说:健康人格的培养任务应在思想品德课上。其实不然。事实上,各学科教学在学生人格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比如语文教学,在人格的培养上是从小学到高中贯穿始终的,学生无一不在学习过程中受到影响。因此,笔者想就语文学科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问题作一尝试性的讨论,以求有助于同僚。

过去,人们有一种片面的认识,以为青少年人格形成主要与政治思想品德课有关,与其他学科关系不大,事实上,青少年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形成人格的时期,这个时期,他们大多数时间都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在各学科知识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情操和性格都将得到陶冶,尤其是语文课,他的作用不亚于政治和思想品德课,因为语文课既是基础课,又是主课,所占学时最长,所学内容最广,而且其本身就具备很多人文因素,因此,无论对哪一个中小学生来说,语文教学在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上都显得十分重要。

一、语文教学在人格培养中的作用

所谓语文学科教学指以培养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内容为中介的师生双方教学相统一的活动。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并通过语文教学的内容进行品德教育、审美教育以及思维的训练。健康人格的标准就应是完满的智慧人格、道德人格和审美人格的内在统一。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应该有创造性、自我实现、自我超越、充分发挥潜能等优秀品质,具有求真、求善、求美的本质要求。那么,语文教学对健康人格的培养具有哪些作用呢?

(一)直接作用。是指语文教学活动能直接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教学中,不管老师是自发的还是自觉的,都能够直接培养健康人格的某些特质。教师的言行情态等渗透着的人格精神,是最直接、最经常地影响着学生的人格教育因素,如美好的仪表、一手好字、美的板书、规范生动的语言表达,上讲台所带的美的情感等都是教师文化修养的表露,都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都能在学生人格的形成上起一定的作用;在语文教学内容里,有做人的准则,教师通过语文教学,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荣誉感,进取性,自觉性,自制性,独立性等品质。同时,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可运用语言的感召力,榜样的示范力,文学的感染力等直接为培养学生健康人格作出贡献。

(二)间接作用。间接作用就是指语文学科教学活动能间接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这个间接作用是通过师生双方教与学的活动,有意或无意地培养学生的某些能促进健康人格形成的因素。这些因素不是直接表现健康人格的内涵,而是健康人格因素形成的必备条件。所以我们把这些因素所起的作用,叫间接作用。如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用每个学生个性心理品质中的优势所在,用得体的体态语,恰当的赞扬,评价与鼓励使学生获得自我肯定,树立自信心;或有意无意地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认知方式,认知结构,语言文字能力,理解力,判断力,自我教育能力。通过语文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自觉性。这些能力和属性虽然不属于健康人格所直接包含的因素,但正是这些因素影响着个体人格因素的形成,是个体健康人格形成的必备的内在条件。

二、语文学科教学中健康人格的培养

教学是师生教和学的双边活动。教师对学生的培养从整体来说是全方位,多角度,综合而又系统的,但主要是两方面:一是知识;二是能力。能力通过知识的积累而提高,知识通过能力的提高而积聚,最后达到知识与能力的统一。同样教师在教学中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应以知识和能力两个方面入手。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自觉地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呢?

1.利用课文载体,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把每一篇课文都放在人类文明的历史长河中来讲。翻开语文课本, 哪一篇课文不是人类文明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从孔子、孟子到毛泽东、鲁迅, 从屈原、李白到郭沫若、曹禺, 从刘勰、沈括到叶圣陶、李四光, 从中国的罗贯中、吴承恩、曹雪芹到外国的莎士比亚、巴尔扎克、莫泊桑以及欧·亨利, 他们的作品就像一朵朵的浪花, 汇成了人类文明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语文课本中的一篇篇课文, 都是一个个典型的例子,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这一个

个的例子中去感悟, 去欣赏, 从而汲取营养, 陶冶情操。例如,学习《为了忘却的记念》一课,教师就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章,增加学生对那个时代的了解,加强学生对国民党反动派的憎恨,激发学生对革命先烈的缅怀,从而珍惜来之不易的成果。学习《五人墓碑记》,则是教育学生品质正直、蓄养浩然正气的绝好材料;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我们可以理解被社会、被传统、被思维局限了的人生。

2.提高教师素养,培养健康的人格

教师应该在自己身上体现人类的理想。为了适应教育工作的需要,教师应按照师德规范,进行自我锻炼和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莎翁尚且具有这样的理想和胸怀,人民教师更应树立起崇高的职业理想,肩负起塑造青年一代的灵魂、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任。我们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加强自己的思想品德修养,以宽阔的胸怀、祟高的品德、渊博的知识和精湛的艺术,做好本职工作教育和影响学生。

3.利用综合性学习,塑造健康人格

综合性学习为新课程中语文教学新设置的内容。它打破了以往语文教学的封闭性,引导学生从语文的书本世界、科学世界,进入生活世界,进入社会、进入自然这些大世界,是引导学生通过实践锻炼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将语文学习与日常生活综合在一起。把每一节语文课都融入时代生活的大环境中来教。课堂之外的世界很精彩,如果把教材上的内容向教材外延伸,和火热的、充满生机的现实生活接轨,就可以无限制的扩大教材的容量——五彩缤纷的电影电视,眼花缭乱的报纸杂志,浩如烟海的各类书籍,都可以作为我们语文教材的辅助与补充。

学生由书本中的内容走入日常生活,走进生活中的你、我、他的种种莫名的烦恼。他们由课内、校内的一方天地走出,走到课外、校外的多彩世界,走进自己、同学、老师和家长的心灵世界,走进一个比海洋比天空还要广阔的人的心灵世界。这对于学生认识自己、善待自己、关爱他人非常有益。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生学习文学,根本不是为了几年后从学校毕业时复述他背熟的东西。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形成人的内心世界——道德、修养和美。”语文教材中蕴涵着丰富的人格教育素材,其中有抒发爱国情感的篇章,有慷慨激昂、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故事,有是与非、善与恶的判断标准,更有做人的准则。因此,我们语文教师在为学生打开一个丰富多彩的语文世界的同时,还要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有利条件,让高尚的情操、崇高的思想通过语言文字流入孩子的心田,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使学生认识社会,认识人生,领悟做人的道理,形成健康的人格,这是语文教学的特殊使命,也是我们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人格教育学习资料》[J]

·黄晨·《论人格教育目标》[J]·宁夏教育学院·银川师专学报·社科版·1993年第2期

·《简析语文学科教学对健康人格形成的作用》[J]

·魏国良·《简论人格教育》[J]·中学教育(沪)·1994年第6期

·《当代教育的重要命题——健全人格的培养》[J]·《教育学》·2024年第9期

作者简介:

李珊珊,女,31岁,中教二级,语文备课组长,湖北省襄阳市二中,邮编441000,电话***,邮箱www.feisuxs

第三篇: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浅谈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

姚曼丽

125402

[摘 要]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人格缺陷的青少年学生较为普遍。若他们的不良认知得不到正确指导和调整的话,将会发展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因此,培养青少年现代意识和现代人格,学会做人和做事,学会面对挫折和走向成功,培养心理承受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是贯穿于青少年整个成长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在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在越来越多的未来风险面前,拥有健全人格不仅是青少年的立身立业之策,也是关乎国家命运前途的立国立家之本。

[关 键 词] 人格 人格教育 健全人格

[作者简介] 陕西师范大学在读学生、中学物理教师

(西安 710062)

近几年来,青少年学生人格发展中出现的问题日益严峻,因为人格障碍而出现的悲剧和引发的社会问题时有发生。十多年前留美中国学生卢刚枪杀同学、导师的悲剧人们至今记忆犹新;2024年浙江金华一学生因忍受不了学习成绩排名和家长的压力,用榔头打死母亲;浙江温州两学生因勒索钱物将一同学乱刀砍死;今天在云南大学校园里,马加爵因小事一触即发,由反叛心理引发了非人性残杀4名无辜同学的行为又在发生等恶性案例触目惊心。

根据一些权威部门的研究表明,现在的中学生有近半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与心理异常现象,且心理疾患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所以,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说:“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我国教育发展的方向的重大问题。”如何解决学生人格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势必影响到青少年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危及社会稳定与安宁,直至影响未来我国国民的整体素质。

一、人格的定义及其对人的影响努力

那什么是人格呢?为什么它对人的影响有那么大呢?人格是一个人在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的比较稳定的、本质的、独特的心理倾向性和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结构是多层次、多侧面、多方位的,是复杂的、独特结合的整体,包括心理倾向、心理特征和心理调节,这几方面错综复杂,交互联系,有机结合成一个整体,对人的行为进行调节和控制。如果各成分间的关系协调,人的行为就正常。如果各成分间关系失调,则人的心理就会紊乱,产生心理障碍,最后形成人格缺陷。

二、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现状及成因

(一)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

我国青少年学生人格缺陷集中表现在由于心理障碍引起的行为缺损,突出表现在如下方面:以自我为中心,自私、狂妄、偏执、任性;爱慕虚荣,嫉妒心强;经受不起挫折,心理承受力差;内心孤僻,冷漠,自我封闭;缺乏自信,心胸狭窄,患得患失,无端猜测,主观臆断,患多疑症。

(二)造成我国青少年人格现状的原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人格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还在于以下几方面对学生的影响:

1、学校教育长期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能,轻人格的培养的结果。

2、家庭教育不当,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一些家长简单粗暴的教育方法,经常刺伤孩子的自尊心,削减学生自信,加剧了学生不健康人格的形成。也有少数家长过度放纵、溺爱孩子,缺少必要管教、约束,学校、家庭教育不相一致,使学生无所适从等等,都可能使学生人格变异。

3、社会因素,对学生人格的影响。在社会转型时期,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原有的价值观念逐渐迷失,而新的道德观念又未确立,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的盛行,在家长、教师、学生中都有不同程度表现,低级庸俗文化,资产阶级享乐主义、个人英雄主义作品泛滥,不良的社会风气严重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而人格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人格教育,是一种着眼于人的心灵改造和品格塑建的教育。是教育者针对青少年素质现状,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心理教育、心理训练、心理建构等方式方法,对青少年施加影响,促其人格系统健康发展的教育活动。人格教育不仅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青少年健康成长的客观需要和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所以加强素质教育,培养青少年健全人格的任务迫在眉睫。

三、什么是健全人格,如何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

健全的人格特征主要表现为人际关系和谐、有宁静的心境以及能有效地运用个人的能力,健全人格可以从塑造良好的性格特征及发挥自己气质中的积极面入手。性格是

在生活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以及与

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模式,是人格的核心内容。气质是不以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的典型的、稳定的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一个有着健全人格的人应该是个悦纳、独立、理性和有高尚道德的人。

健全人格养成的策略与措施。人的社会化的早期经验对人格的形成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全社会都要关心青少年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作为培养人的学校更应将人格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内容来抓,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和训练,将学生心理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升华,使学生心理结构中知、情、意、行诸要素协调起来,使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达到和谐、均衡,形成一个高层次的心理活动的完善系统,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青少年学生人格的健康、全面、和谐发展。

(一)加强认知教育,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纲。

理想信念是健全人格的有机组成部分,在人格结构中起着调节和指导作用。因此,培养、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首先要重视对其进行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和世界观教育,从根本上解决其人格健康发展的动力机制。要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通过课堂教学、理论讲座、专题报告、社会调查、集体讲座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观察、分析、理解客观事物与当前社会现象,学会以冷静、稳妥、积极态度审视人生,树立正确的“三观”。

(二)培养学生自尊、自重、自强意识和敢于竞争、勇为人先的精神。

人格特征中最核心的要素就是“自尊、自重、自强”,这是对高尚人格渴望与追求的最重要的内部动力。合作意识、竞争意识是现代社会对人的素质的基本要求,是推动个体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

(三)创设宽松、民主氛围,引导学生敞开心扉,解决心理问题,培养健康心态和良好心理素质。

所有的青春都应该是美丽的。但是我们看到有那么多稚气的面孔流露出烦恼和无奈,听到他们绝望无助的呐喊,一幕幕惨剧不断发生在我们身边:他们因沉重压力轻生自弃;他们视家如坟墓,不惜一切代价离家出走;他们挡不住诱惑走上犯罪道路;他们人格畸变,无法正常学习生活„所有这些大都可以归咎于成长过程的心理障碍,青少年一边目睹亲历飞速发展的社会变化,另一方面自己(生理与心理)也都在极快地发育。在这化蛹为蝶的过程中,如果心理、情绪、个性的发展未得到及时正确的调整就可能形成对成长极为不利的“心理障碍”,以至“人格障碍”。更可怕的是,如今的孩子越来越不喜欢与人交流,尤其是不与长辈推心置腹,有许多心理困惑和疑问被压抑在内心深处,长久以往象熊熊炉火中的瓷瓶,即使是一小滴水也会让他霎时破碎。因此,在教育过程中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就成为当务之急。现在已经有许多学校开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专门在校内设立了心理咨询室,积极与学生沟通,解决学生心理疑问,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健康心理,并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四)青少年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塑造。

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去实现:

1.发展社会认知,不断学习,更新观念,更新知识,跟随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2.发展辩证思维,提高鉴别能力,形成是非观念和培养正义感。

3.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防止贪图享受、放任自流。

4.对生活环境中的一切,多欣赏,少抱怨;有不如意之处,设法改善,坐而空谈,不如起而实行。

5.在任何情境中,都从积极乐观的角度看问题,从长远的利害做决定。

6.设定积极而有可行性的生活目标,然后全力以赴求其实现,但却不能期望未来的结果一定不会失败。

7.认清并坚持正义之所在,把在真、善、美后边,坚持到底。

8.与人坦率相处,保持自然率真的自我,让别人看见你的长处和缺点,也让别人分享你的快乐和痛苦。

只有造就了大批会生活,会创造,会合作,能适应激烈的社会竞争,经得起各种困难和挫折考验,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在未来社会的发展与竞争中有稳固的“基石”作保证,从而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王振宏.青少年心理发展与教育 [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2024.60~65.[2]林东海.大学生如何塑造健全人格.互联网.2024-07-20.[3]王卓颖.构建学生健全人格是教育的第一职责.互联网.[4]申小莹 钞秋玲.大学生心理教育教程[M].陕西: 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5]付伟.谈学生健全人格及养成.互联网.[6]王宁霞.生命教育视野下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模式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24.(08):26~27.[7]韦力慧.教育要重视培养青少年的健全人格[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报.2024.(10):31~35.[8]许典利.试论当代青年大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J].梧州学院学报.2024.(03):86~91.[9]刘贵发.如何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J].师道教研.2024(08):76~81.[10]吴学江.浅谈青少年学生的健全人格的养成[J].教师通讯.2024(03).[11]胡瑞,李忠云.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24(10):80~82 [12]郑晓艳.培养哲学素质 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J].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24(01):34~37.

第四篇:人格教育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中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教育 武汉中学萧兴国

一、人格与教育

1、何谓人格?

“人格”一词源自希腊语,原意为“面具”。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人格”尚无一致的定义。台湾心理学家张春兴说:“人格一词在涵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与品格同义;二指权利义务主体之资格: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现代心理学》)我们认为学校人格教育中的“人格”一般指前边引文中一、三两义,即品格和个性。陈国强《简明文化人类学词典》对“人格”的定义是:“人格亦称个性。是个人所有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它通过个人与环境、个人与社会群体的关系表现出来”。人格具有以下几个特性:(1)独特性。(2)稳定性。(3)统和性。(4)功能性。

在结构上,它包括:气质、性格、认知风格、自我调控。弗洛伊德提出人格的“三我”结构:(1)本我。(2)自我。(3)超我。我国哲学家冯友兰提出人生四种境界:(1)自然境界。(2)功利境界。(3)道德境界。(4)天地境界。韩幼贤《心理学》:人格的形成有三个条件,①天生的潜能。②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经验。③独特的经验。具体说人格的成因包括:①生物遗传因素。②社会文化因素。③家庭环境因素。④早期童年经验。⑤学校教育因素。⑥自然物理因素。⑦自我调控因素。

2、人格因素及类型(1)、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16pf)因素

高分

低分

A 乐群性

热情

孤僻

B 聪慧性

聪慧

迟钝

C 稳定性 激动

稳定

E 恃强性

支配

顺从

F 兴奋性

轻松

严肃

G 有恒性

坚定

多疑

H 敢为性

冒险

畏怯

I 敏感性

灵活

自恃

L 怀疑性

刚愎 随和

M 幻想性

任性

稳妥

N 世故性

精明

天真

O 忧虑性

烦恼

安详

Q1实验性

激进

保守

Q2独立性

自负机智

附和

Q3自律性

自律严谨

不顾大体

Q4紧张性

紧张兴奋

闲散宁静

(2)、健全人格类型

健全人格的基本特征:第一,内部心理和谐发展。第二,能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发展友谊。第三,能把自己的智慧和能力运用到能获得成功的工作和事业上。美国心理学家奥尔波特的“成熟者模型”:

①有自我扩张的能力;②与他人热情交往,关系融洽;③情绪上有安全感,自我接纳;④具有现实知觉;⑤客观地看待自己;⑥有多种技能,并专注于事业;⑦行为的一致性是其人生哲学。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者模型”:

①能充分地、准确地认识现实;②对自己、对他人、对自然能做到最大限度的认同和接纳;③有自然、朴实和纯真的美德;④经常关注社会上的各种问题;⑤喜欢独处,有超俗的品质;⑥独立自主,不受文化和环境的约束;⑦高品位的鉴赏力;⑧常有高峰体验;⑨能建立持久的友谊;⑩民主的价值观;⑾较强的伦理关系;⑿不带有敌意的富有哲理的幽默感;⒀有创造性;⒁不消极地适应现存的社会文化类型。(3)、病态人格类型 黄希庭《心理学十五讲》:①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特点是缺乏道德感和内疚感,没有怜悯心、同情心,行为受原始欲望支配,脾气暴躁,挫折容忍力低,情绪活动呈爆发性,行为冲动,对他人和社会冷酷无情,不能从挫折和惩罚中吸取教训。②偏执型人格障碍。特点是思想行为固执,敏感多疑,心胸狭窄,自我评价过高。不接受批评,情感不稳,易冲动,善诡辩,富有攻击性,服饰、仪表不顾习俗等。③回避型人格障碍。特点是行为退缩、自卑,面对挑战采取逃避态度,受批评指责后常觉得自尊心受创伤而痛苦、羞怯,害怕社交活动等。④依赖型人格障碍。特点是缺乏自理能力,总是求助他人,过分依赖他人,很幼稚顺从,总是怀疑自己可能被别人拒绝,任何方面都很少表现出积极的态度。

3、人格与人生(1)、人格与职业

①教师与医生开朗----沉静 ②商人与农民圆滑----质朴 ③诗人与军人自由----服从 ④演员与记者浪漫----敏锐(2)、人格与命运

性格决定命运。项羽与刘邦李白与杜甫

4、人格在教育中的意义(1)、我国古代儒家学派的人格标准 孔子:刚、毅、木、讷

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人格思想的评价: 孙隆美《中国文化的深层结构》:①他制他律的人格----渠道化的“做人”方式。②自我压缩的人格----逆来顺受、“存天理,灭人欲”。③没有“个性”-----难于维持人格的完整性。梁漱溟:(中国)个人人格隐没,向里用力;(西方)个人人格分明,向外用力。(《中国文化的命运》)

(2)我国现代教育家关于人格教育的论述

蔡元培:教育宗旨是养成健全人格,发展共和精神。健全人格指,一、私德为立身之本,公德为服务社会之本。

二、人生所必需之知识技能。

三、强健活泼之体格。

四、优美和乐之感情。

陶行知:现在我们要求在统一的教育中培养儿童的知情意,启发其自觉,使其人格获得完备的发展。(3)、西方教育中的人格教育思想

裴斯泰洛奇:人格本位论,即认为教育的目的是发展人的一切天赋力量和能力,使人能尽其才,能在社会上达到他应有的地位。

小原国芳:完人教育,即“塑造健全的人格,亦即塑造和谐的人格”的教育 洛克:绅士教育的四项特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

赫尔巴特:绝对清晰、绝对纯粹的善与正义的观念,成为意志的主要目标,按照这些观念,性格的内在中心------人格的核心------决定性格本身,并把所有任意的冲动推回去,这才是道德培养的目的所在。罗素:我愿提出四种特性,在我看来,它们共同形成理想品格的基础,这就是:活力、勇气、敏感和智慧。皮亚杰:儿童的社会发展进程是从自我中心主义到相互性,从同化于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自我之中到导致人格的形成的互相理解,从团体内混沌的无分化到以有纪律的组织为基础的分化。

二、对我国当代中学人格状况的大致分析 “你认为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低赞同度等级层。属于此层中的社会人格共有5项:分别是(5)“独立思考”(4.4%);(6)“慷慨大方”(1.9%);(8)“有合作精神”(1.9%);(9)“尊老爱幼”(3.6%);(10)“勤俭节约”(1.4%)。这些社会人格在当代中学生心目中属于不被重视的类型,他们中只有很少一部分人才认为其为“最重要的品质”。“勤俭节约”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但在当今社会环境下的青少年已不再信奉他们的父辈所秉承的经济观,更多的人体现出一种理财的新观念,他们讲究生活的质量,却又不会轻视每一分钱,该花的决不吝惜,不该花的决不胡花,故只有1.9%的人赞同“慷慨大方”为最重要品质。而“尊老爱幼”的比例之低,则恐怕要归咎于现代家庭中子女的地位畸形偏高,中学生普遍有“小皇帝”心态。他们对这样的传统美德,缺乏较深的体会。在生活中养尊处优,不能吃苦,因此也不大赞同“工作勤奋”的踏实态度。由于家庭、学校的某些原因,现代中学生的独立性也不够强,同时现行的教育体制中鼓励学生思辨精神的因素甚少,故中学生也普遍未认识到“独立思考”的重要性。最后,中学生中“缺乏合作精神”的态度也是最令人担忧的。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专门化,以及人们的社会交往日渐变得“大量化、深度浅”的特征,个人要想在未来的社会中获得成功而又缺乏合作精神则无异于天方夜谭,当代中学生未能认识到这一点,而过分强调个人的能力,以个人为中心,这是极为有害的。

中等赞同度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四项:(2)“正义感”(8.2%);(11)“竞争意识”(6.0%);(12)“待人真诚”(9.2%);(14)“意志坚强”(8.0%)。其中(2)、(12)两项更接近传统道德对国人的要求。当今的中学生虽对正义感有中等程度的支持,但结合“偶像崇拜”中的仅5.8%的人崇拜“见义勇为”的英雄,可见大多数中学生只是渴望社会正义却少有人敢于身为社会正义的承担者。他们因为得自于父母和老师的理解较少,故期望“待人真诚”成为普遍的社会环境。而展望未来,“具有竞争意识”和“坚强的意志”却是现代人必具的心理条件,高赞同度的等级层。在这一等级层中,共有4项:(1)“自尊”(14.2%);(3)“同情心与爱心”(11.0%);(4)“善良、宽容”(14.2%);(7)“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13.2%)。由此可以看出,当代中学生的社会人格中,以爱国为己任已受到高度赞同,强调自身对国家、民族、社会的责任感成为共识,这同几年来我们狠抓爱国主义教育不无关系。调查说明,当代中学生是爱国且有高度责任感的群体,他们已初步认识到在社会生活中的自身的国民责任,这是令人欣慰的。中学生渴望宽松的人际关系,要求在“有同情心与爱心”的环境中生活,同时渴求理解性的“善良、宽容”人格,这对目前我们的大多数家长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你最崇拜哪种类型的人?”

体育、影视明星(29﹪)(2)不崇拜别人(13.8﹪)(3)军人(11.6﹪)(4)科学家(10.7)(5)商界名人(8.9)(6)见义勇为英雄(5.8)(7)政治家(4.9)(8)优秀教师(2.2)(9)生产劳模(0.9)

(上海社会调查事务所《当代城市中学生社会人格状况调查》)基本状况:

1、健康方面:①善良自尊。②有社会责任意识。③有正义感。④有同情心。⑤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

2、缺陷方面:①自我为中心。②怕吃苦。③心理脆弱,经不起挫折。④虚浮焦躁。⑤团结协作精神不够。⑥易产生心理障碍。

3、背景原因:①独生子女及其家庭教育。②学校教育的两难状况。③社会文化的碰撞转型。“快餐文化”“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消解。

三、学校人格教育及其内涵和外延。

人格教育是通过社会行为规范的教育、渗透、约束,实现道德层面的个体心理的内化,形成个体的自我道德修养,提升个体对自身的心理与行为的认识、评价和调节的能力,指导学生在客观现实的交往中,正确把握和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完善和发展学生的自我修养和自我表现的能力。概言之,人格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发展学说为指导,以培养健全人格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素质为目标的一种教育理念。

在内涵上,就是围绕学生的人文素养和人文品质的塑造,培养学生正确调整个人行为、个人和他人、个人和社会的矛盾的能力,把感性层次的行为判断、习俗随从、个人动机,上升到道德判断的理性层次,实现个人行为与社会规范的统一。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和价值,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人,关心同情人,最大限度地发挥个人潜能,使学生的品格和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在外延上,①强调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的和谐统一。②注重认知教育,把知识的获得、智力的发展、技能的形成视作人格培养的组成部分,强调知、情、意、行的统一。③注重非智力因素培养,把情绪、情感、气质、动机、兴趣等视为道德品质的基础。④强调对人本身的尊重,坚持启发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判断,从而引导学生明理、警醒和觉悟。

四、实施人格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途径:

(1)学校“四育”。蔡元培先生指出:“健全的人格,内分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苏霍姆林斯基还强调“劳动教育”的意义。他说:“教育任务就是让劳动渗入我们所教育的人的精神生活中去,渗入集体生活中去,使得对劳动的热爱在少年时期和青年时期就成为他的重要兴趣之一。”“为了社会,为了未来的这种劳动,便成为陶冶孩子们品德的学校。”人格教育就是全面提升学生思想文化的教育。

(2)家庭教育。家庭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境之一,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很大程度取决于家庭环境及其教育。(曾子、曾国藩、傅雷)家庭教育在方式上大致可分三类:①权威型教养方式。②放纵型教养方式。③民主型教养方式。学校要注意和学生家庭的联系,了解学生的家庭状况及教育方式,了解学生的思想心理以及生活学习的情况。有时还需对家庭教育中的问题予以方法上的指导。

(3)社会影响。要引导学生积极接受社会的正面影响,明辨是非,抵制不良诱惑,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4)个体自省。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意识,学会对自己行为的反思自省,见贤思齐,知错就改,自立自强。方法: 环境熏陶

健全人格的培养凭说教是不够的,它需要一定环境的熏陶感染,潜移默化。荀子就曾说过:“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美丽的校园、纯正的校风、和谐的氛围、良好的秩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有着一种春风化雨的作用。班集体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中更有着重要的意义。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首先就是一个道德自律很强的集体,学生大多能以一定的是非标准去评价和约束自己和别人的行为,即使个别学生发生不良行为,他也会在大多数人的鄙夷和批评下感到羞愧不安并自觉加以改正。这既是一种道德感染,也是一种心理“从众”的表现。苏霍姆林斯基所介绍的帕夫雷什中学就非常注重学校文化环境的育人功用。

(2)健全制度

个人行为不能没有制度的约束,制度是建立和谐关系的条件。合理的制度在学生良好品格和个性的培养中起着一种引领警示作用。学校制度既要体现社会道德规范,又要符合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年龄特点。制度约束、批评训诫学生与关心爱护学生并不是对立的。比如如何处理手机管理、早恋的问题等等。(3)榜样感染

榜样是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的具体化、人格化,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和鼓动力。梁衡在《人格在上》一文中写到:“一部中国历史,不,整个一部世界历史,就是这样在人类前进、创新和牺牲精神的鼓舞下书写而成的。而体现着这种精神的,就是那些跨越时空在人格方面光芒四射着人格精神的星座。不可想象,当历史长河中缺了这些人格坐标后,就如同缺了许多改朝换代,惊天动地、里程碑式的大事。”学校教育中,榜样感染包括英雄伟人的事迹、教师的人格魅力和优秀学生的模范表现等。班主任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积极重要的影响。班主任优良人格的表现:①爱岗敬业。②公平公正。③灵活果断。④严肃亲切。⑤知识丰富。做到以热爱激发热爱,以情感唤起情感,以人格塑造人格。(4)活动教育

开展健康有益活动,是实施人格教育的又一重要方法。比如升国旗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立志成才的情怀;“艺术节”活动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献爱心”教育学生同情关爱他人;“成人仪式”强化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运动会鼓励学生的拼搏进取精神等等。(5)学科渗透

学科教学不只是文化知识的传授,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做人。要通过对学生求知欲、好奇心、怀疑感、自信感的培养,促进学生“求真”品格的养成和创造能力的发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习惯、认真的态度、严谨的作风和健康的心理。文科课程人文蕴含丰富,理科课程科学精神突出,要根据各自学科的特点自然渗透,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帮助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陶行知说得好:“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6)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培养锻炼学生健全人格的广阔天地。军训、学农、参观访问等活动不仅可以增长学生的社会知识,而且能磨练他们的意志,有助于他们的成长。(7)个别关注

对发现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要及时查明原因,采取恰当措施及时疏导沟通,帮助其克服这种障碍。

五、学校人格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

1、人格教育与德育

人格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文化转型时期学校德育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人格教育主要着眼学生的心理、个性、情感,更好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

2、人格教育与智育 智育中可渗透人格教育,人格教育又为智育的有效实施提供有利的条件。学生学习的效果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人格教育侧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调节。

3、人格教育与体育

健强的体魄是健全人格的基本条件。体育是实施人格教育提升学生素质的重要平台。

4、人格教育与美育

两者间有重合之处,如都关注学生的道德品性、身体素质,都是以人的健康发展为目标的;但也有差别,前者更多着眼个性心理,后者更多关注情感体验。附:武汉中学人格教育研究介绍

(一)、课题(《董必武人格教育思想与当代中学生人格教育的研究》)的意义、依据和目标:

1、意义:我国文化转型时期,由于种种原因(独生子女多、社会接触面小、学习压力大)而带来的学生人格不够健全(自我为中心、心理脆弱、虚浮焦躁)从而使学校德育工作所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2、依据:(1)董必武“朴诚勇毅”人格教育思想。它既包含了我国儒家对于仁德之士的人格要求(“刚、毅、木、讷”),又体现了现代先进知识分子、共产党人的人格追求。(2)现代心理学理论。一是对“人格”的定义。张春兴《现代心理学》:“人格一词在涵义上有三种解释:一指人品,与品格同义;二指权力义务主体之资格;三指人的个性,与性格同义。”我们在研究取其一、三两义,即品格和个性。二是人格形成的条件。韩幼贤《心理学》:人格的形成有三个条件,(1)天生的潜能。(2)同一文化下的共同经验(3)独特的经验。我们的研究着眼于第二个条件。

3、目标:从道德和心理两个维度,“知、情、意、行”四个方面,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全人格的养成。

(二)、研究的过程、途径和方法

本课题于2024年由省教科所规划立项,并通过了开题论证。1 成立课题组,进行任务分工。学习领会人格教育的思想理论。(1)结合董必武同志的教育实践,深入发掘其人格教育思想的内涵。(2)学习现代心理学关于人格的理论,并由本人给全校教师作《人格教育概说》的报告。

3、构建训导体系。把董老“朴诚勇毅”人格教育思想具体细化为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和学校日常管理的细则。编印《修身周刊》,用儒家文化思想,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人格品行的教育引导。

“朴、诚、勇、毅”人格培养“三维”立体训导体系架构示意图

根据我校学生实际,“朴、诚、勇、毅”系列训导目标构想是:

1、“朴”系列训导目标:

穿着朴素、不攀比吃用俭朴、不羞愧勤俭节约、不浪费

学习踏实、不浮躁朴实纯真、不做作朴实直爽、不浮夸

朴实厚道、不自私朴素大方、不猥琐朴质高雅、不庸俗

2、“诚”系列训导目标:

内诚于心、不欺己外诚于行、不欺人诚实学习、不作弊

诚实学问、不装懂诚心待错、不固执诚恳道歉、不丢人

真诚待人、不虚假诚实守信、不欺诈忠诚自己、不虚荣

忠诚学业、不懈怠忠诚祖国、不背叛忠诚于党、不丧志

3、“勇”系列训导目标:

勇敢威武、不畏惧勇敢作为、不鲁莽勇敢果断、不迟疑

勇猛精进、不遗憾勇于质疑、不耻问勇敢交往、不孤癖

勇敢合作、不封闭敢于挑战、不逃避勇于负责、不敷衍

勇于实践、不怕苦勇于竞争、不怕输勇于创新、不怕错

4、“毅”系列训导目标:

有恒有毅、不懒散刚强坚毅、不娇气学贵有恒、不松劲

坚定有毅、不屈服持之以恒、不退缩百折不饶、不放弃

坚毅刻苦、不服输坚毅不懈、不低头自强不息、不言败

(训导约束可起指引成长方向的作用,要见成效仅靠训导是不够的。我们的途径是:训导与自育,引领与自省,熏陶与自养,就是把外育与自养的紧密结合起来。)

4、创建活动平台。(1)常规活动(军训、学农、成人仪式、艺术节)与特别活动(“阳光义卖”、“城管卫生革命”、赴老区参观访问、模拟联合国活动)相结合。(2)校内活动与校外活动相结合。(3)全体参与的活动与代表参与的活动相结合。总之,做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生动活泼,学生欢迎,家长支持。

5、注重榜样引领。(1)董必武等同志的崇高人格精神。(2)社会模范人物的精神事迹进校园。(3)成立志愿者团队。(4)评选“校园百花奖”(朴诚勇毅之花)以及市区“文明班集体”“三好学生”等。

6、加强环境熏陶。(1)利用董必武纪念馆,对学生进行校史和人格理想教育。(2)校园文明卫生环境。(3)班级文化建设。(4)校园宣传栏。

7、重视教学渗透。(1)加强教师的人格自律,强调以教师的人格去影响学生的人格,作学生的“成长导师”。(2)做到既要教书更要育人,了解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及个性。根据学科特点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语文的“课本剧”,政治课的“辩论赛”等等。

(三)、研究所取得的成效

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组织力量编印了《修身周刊》一书,有10几位教师分别撰写的20余篇研究论文在省市刊物发表或参加竞赛获奖。2024年以来,我校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绿色文明校园”、“湖北省卫生先进单位”、“武汉市文明单位”、“武汉市共青团十佳示范学校”、“武昌区中小学德育工作标杆单位”。有杨筱钰、汪明珺等180多名学生被评为市区“三好学生”或“优秀学生干部”,有王敏、吴东生、法晓琳等20多位教师被评为市区“优秀班主任”。在“人格教育”的影响推动下,我校以“人格教育”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和校园文化建设又迈上了新的台阶,教师的精神风貌和学生的行为举止、文明素养得到普遍提升,从而受到上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充分肯定,引起了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广泛关注和好评。在2024年武汉市有关部门组织的群众评选活动中,我校被评为“群众满意的中小学”。《湖北日报》2024年12月22日以《高举人格教育的旗帜》为题,报道了我校这一课题研究的成果。可以说,具有本校传统特色的“人格教育”已成为我校一道亮丽的风景。

第五篇:浅谈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浅谈健全人格的教育与培养

盐城师范学院 11111028004002 冯伯平

影响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二个方面:一是遗传,二是环境。二者交互作用,决定了人格的形成和发展。遗传主要决定了人格形成和发展的基础,如气质的形成,包括兴奋性强弱、主动或被动、反应速度快慢、活动水平高低、反应强度等。环境因素则决定了人格的后天发展,如自我概念形成、态度和价值观念、道德感、人际关系特征、习惯等。

当今社会,由于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有了极大的改善,复杂的社会情况交叉影响,独生子女大量产生,加之腐朽,陈旧观念的影响,人们在重视培养教育下一代的同时,不当的观念、不当的做法依然存在。而今少数青少年的自私自利,孤僻冷漠,自负浮躁,懦弱胆怯,骄横粗暴等毛病,都是人格缺陷。北大精神卫生研究所王玉凤研究员介绍:我国17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约3.4亿,保守估计有各类学习、情绪、行为障碍者3000万人,其中中小学生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0%,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情绪稳定性和学习适应方面的问题。通过广播电视和我们周围的人和事,我们看到了一个又一个血淋淋的现实。如浙江省的一个高中生用榔头砸死自己的母亲,并从容处理母亲的尸体。本地也曾出现某校高中生杀死班主任之妻、杀害班主任之事件„„面对学生如此惊人之举,我们不得不反思,到了高度重视健全人格教育的时候了。

其实,某些孩子的缺点,比如自私冷漠、惟我独尊、我行我素、不顾及他人、缺乏爱心和责任感,嫉妒心理太强、想办法让别的同学受到批评,自己以此为乐等,实际上这是一种心理疾病,即:“人格障碍”。这种人缺乏调节情感活动和行为活动的能力,缺乏对情绪,情感、行为的控制能力。一个人如果没有知识,将来成为次品;一个人如果身体不健康将来成为废品;一个人如果拥有丰富的知识,但没

有好的品行,经来会成为危险品,对社会将构成潜在的威胁。所以,高度重视健全的人格教育,培养出能够担当起时代中人的国家栋梁,健全的人格教育必须从孩子抓起。

基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我认为健全的人格应包括以下内容:

1、要有博大的爱心,它包括强烈的爱国精神,对父母的孝心,对他人的同情心等。

2、要有积极向上的现实的人生目标。

3、了解自我、结纳自我、体验自身存在的价值。

4、心地善良,接纳他人,善于协调和处理人际关系。

5、有独立自主意识,不依赖他人。

6、不迷信、讲科学、有创新精神。

健全的人格不是天然形成的,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对他们进行培养和教育,那么如何对他们进行健全人格教育和培养呢?

一、教师的博爱是实施人格培养的基础

1、确立平等友爱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问题,是每一位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去感受和经历的事情,它关系着教育的成败。师生关系应当建立在平等、友爱的基础上。客观上教师是教育者,处于主动地位,学生是受教育者,处于被动地位,似乎无“平等”可言。但是,从师生一个个活生生的人的主体来讲,两者之间人格地位应当是平等的。但传统的师道尊严一直占统治地位,学生从来就是“被传道、被授业、被解惑”,师生间缺少沟通亲近。若以马克思主义的人学思想来看,传统的教育就是不把受教育者当“人”来看待,而是把学生当做工具来塑造,把儿童作为一种附属物,一种社会的集体的附属物。因而导致不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抑制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弊端产生,师生间就无法沟通,无法心心相印。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最注重师生接近,最注重以人教人„„。教师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精神都要融洽,都要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一校之中人与人的隔阂完全打通,才算是真正的精神交通,才算是真正的人格教育。”

2以人为本,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

关爱每一位学生成长,是教师的天职。人本论强调尊重、关心、理解和相信每一个人,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关爱每个学生的各个方面,理解每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相信每个学生的力量和价值。以学生为本,学生才能自觉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重度弱智儿舟舟,其理性智商只有相当于四、五岁的孩子,24岁仍然不识字,但他情感智商高,人际智商也很好,其父母注意发掘培养,最终使他用指挥棒划出了美丽的弧线。若是我们的教师,对每位学生都有亲子教育之心,从人本论的观点出发,去培养、发掘、塑造每个学生,我们教育的成功率就会更高。

教师的工作情绪,影响着人格培养的效果

教育者们自身个性、生活、家境不同,工作中各个时段的心境也不同,把握不好,情绪外露,会妨碍教育效果。因此一位老师自我表白:我高兴时,学生可以享福,反之学生就会遭殃。这种做法不可取。身为教师,不能驾驭自己的正常情绪,因烦恼而迁怒学生,因失意而怨恨学生,因苦恼而板着脸孔,甚至训斥挖苦学生,这对塑造学生人格会产生负面效应,极易造成学生精神压抑,久而久之会影响学生健全人格的养成。一位名家曾说:当演员来到剧院时,他应把个人的一切不快与隐私都留在剧院外。因为在剧院里,他整个人是属于艺术的。演员如此,教师也应如此。

二、教学实践活动是塑造人格的主渠道

1、在教学过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育人作用,结合课文中的育人因素,及时地对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

任何时期的教材都体现了当代教育目标并适应塑造儿童人格的需要。如现行小学首册思想品德课中就有一日常规教育,有尊敬师长、热爱祖国、热爱劳动、自我服务、爱护公物教育,有文明礼貌、团结友爱、勤奋学习,诚信教育等。我们的老师,应当充分利用教材,去

浇灌幼小的心灵,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塑造其健康的人格,在实际中加以引导规范,决不能把这些教材当作一般道理空泛讲讲说说。我们的老师要充分利用图片和语言,向学生进行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热爱自然,热爱校园的“爱心”人格教育,关键是认真发掘教材,注意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

另外,其他各科教学都能渗透人格教育和人格培养,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地人生观、世界观,培养学生高尚地道德情操和健康地审美情趣,培养学生严禁地科学态度和独立地创新能力,形成正确地价值观和积极地人生观。

2、利用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和培养:结合班队会和课外活动队学生进行“磨难教育”、“挫折教育”。曾经有人说过:“磨难是一所最好的学校”。在这所学校里形成出来的孩子,能够深刻懂得人生、体验人生、感悟人生。通过班干部轮换制,打破班干部终身制,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使每个人都能昂首挺胸面对人生,又能够让每个学生尝受到一点挫折,能上能下,改变独生子女那种惟我独尊,娇生惯养的坏习惯。把每个学生都溶于班集体这座熔炉中进行锻造培养出具有健康人格的新一代好少年。

三、学校应与家庭社会联手教育,以取得人格塑造目的的一致性

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要接受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面教育,只有三者一致,互相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学生的生活圈子比较小,基本上是学校家庭两点一线。所以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优雅的学校环境对每个学生的健全人格教育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一言一行时刻影响着子女成长,教师只有与家庭常沟通、交流,才能取得支持、配合,取得教育的一致性。如家访、联系手册、家长会、座谈会、辅导站传递等。使家长改变那种重知识,轻德育的

现象,帮助孩子端正学习目标和学习态度,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并重点对学生进行优秀的人格教育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培养。

一个人从诞生就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人,更重要的是一个社会意义的人。由于孩子不理解自己存在的重要性及意义。所以做事总是任性所为。稍不如意就会走向极端。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错误。在人生经历往往会经历成功和失败。这些都是孩子进行反省的宝贵财富。因此,老师应和家长交流,多向孩子推荐一些有益的书,比如《鲁滨逊漂流记》。虽然文字简短,但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启示。人在不经意的小事重进行反省,使自己的人格得到不断的完善。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不要把孩子保护起来不让他们劳动,也不要怕孩子的双手会磨出硬茧。要让孩子知道面包来之不易”。这种劳动对孩子来说是真正的欢乐。用过劳动不紧可以认识世界,而且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劳动是最关心,最忠诚的保姆,同时也是最细心最严格的保姆,所以,在日常生活中,老师应和家长达成一致,培养孩子的劳动习惯。因为,孩子终究要独立的面对社会,以自己的劳动获取生存和发展。

健全人格的塑造,途径还很多,如何实现于社会实践中,体现在制度管理和环境育人中。方法也多种多样,如说服教育法,情境熏陶法,榜样示范法,意志磨练法等。这里仅就教师在人格培养过程中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谈谈个人之见。

关于人才的培养一位哲人曾经说过:“成才必先成人。人字的一撇是智能,一捺是人格。一个个只有把知识和崇高的国格,高尚的品格,优秀的性格,健康的人格结合在一起,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人才”。

语文教学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