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37791.html

第一篇: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集美区杏林中心幼儿园

高雪蓉

生活与教育,教育与生活,由来已久。在教育史上一直是许多教育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二者原本密不可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教育部门,产生了学校,从此,教育从生活中走了出来。应该说,最初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然而,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育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变得“为教育而教育”;我们的幼儿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被修理成机器人。面对教育的这种危机,“向生活世界回归”便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这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践行这一理念呢?

一、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

卢梭提出自然主义的主张,要求教育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地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教育。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被卢梭看来是“野蛮的教育”。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儿童的学校生活,

第二篇: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集美区杏林中心幼儿园

高雪蓉

生活与教育,教育与生活,由来已久。在教育史上一直是许多教育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二者原本密不可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教育部门,产生了学校,从此,教育从生活中走了出来。应该说,最初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然而,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育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变得“为教育而教育”;我们的幼儿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被修理成机器人。面对教育的这种危机,“向生活世界回归”便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这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践行这一理念呢?

一、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

卢梭提出自然主义的主张,要求教育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地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教育。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被卢梭看来是“野蛮的教育”。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可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什么说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是幼儿全面、百度文库

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呢?首先,现实生活是幼儿生存的具体方式,幼儿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幼儿身心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也就无法享受真正愉快的、健康的生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关的,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的途径,且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幼儿美好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最后,衡量幼儿发展的依据,最核心的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即通过对幼儿在现实的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判断其学习和发展的状况。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这样缠连在一起。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纲要》中直接提出了诸多指向幼儿生活的目标,如使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等等,都是指向幼儿愉快、健康生活的,指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二、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教育内容。

当年的陶行知先生,曾把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跟头,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但我们教师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教育的敏感,总习惯于从文本和概念中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幼儿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有大小、多少,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随着身体长高,衣服会变小;幼儿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做的,有不同的用途;餐具也有大小多少;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这些都是每一个幼儿司空见惯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些,喜欢从概念入手,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计数、形状、排序和分类等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数学活动便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纯学具的操作,自然也就无法“用百度文库

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再比如: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时,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文本中去寻找故事,从媒体中去寻找线索,或者创设一些情境,向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这些做法都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和人。如:有些智力迟钝、有孤独症状、或身体有残缺的幼儿,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常常被其他幼儿嘲笑。幼儿是无罪的,问题出在我们老师身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和人,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友,我想,这会比讲故事、看新闻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可以说信手拈来,遗憾的是让它流失掉了。

我们教师还应有挖掘、利用“教育资源”的观念。相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不仅仅教师是资源,教具、玩具、教材都是资源,实际上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幼儿学习或成长的资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式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动态发展的物质环境。

三、把幼儿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

我们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例如,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们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它转变成一种行动。因为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理念的同时,与它相悖的原有的百度文库

旧的观念不会自然消失,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顽固地左右我们的行动,干扰新的观念的执行。

多少年来,上课、教授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它使人们习惯于在原有的轨道上作惯性运动。因此,当我们选择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后,我们对教育途径的选择,常常是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想到上课,想到教师的教授。比如,我们许多老师在选择“超市”作为幼儿的教育内容时,常常带幼儿到超市去参观,这种教育的途径,与原有的图片教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参观回来以后,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是问答式的交流,教师问,幼儿端坐回答:“你在超市看到了什么?”、“超市都有些什么样的人?”„„原来参观时兴致勃勃的幼儿,现在显得那么的无奈。其实,幼儿并不是对超市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参观内容的交流,喜欢用自已的方式,他们喜欢参与式的、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参观后,仍然应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而不是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充满了活力,但一旦被我们选中,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教具。比如,吃点心、起床后的穿衣穿鞋,生活中的散步都可以自然而随机地渗透许多教育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习惯把它们变成课的形式,似乎唯有教,我们才放心。致使有些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也一定要通过上课才能完成。再比如,《甜甜的梦》是适合小班的一首诗歌,它完全可以在午睡这一环节中自然地渗透,而无需端庄静坐地上课,同样可以收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去思考问题,去设计幼儿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把幼儿从课的捆梆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

当我们反思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仍然无法摆脱教材、课堂的控制,我们习惯于从文本出发,我们迷信于教师的教,致使我们的课程远离了幼儿的生活,无法收到它应有的效果。欲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百度文库

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远离幼儿生活的、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课程,不可能成为幼儿有效的经验,也无法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

四、关注游戏与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要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一是指游戏,二是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利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此,一方面强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游戏化,变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幼儿的智力负担;另一方面强调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

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

——幼儿园教研工作再思考

集美区实验幼儿园 蔡爱卿 曾梅芬

教研活动是幼儿园引导教师提高教学质量,提升专业素质并走上研究之路的有效载体。每一所幼儿园、每个教师都面临着一系列新的问题、困惑、矛盾。而真正解决这些新问题,直面这些新困惑,走原来的教研老路是行不通的。两年来,我园以园本教研为起点,以园本培训为中介,以园本课程开发为落脚点。将园本管理贯穿其中,起协调组织作用进行园本教研活动,为我园教师与幼儿园的发展开辟成长道路。

一、完善的管理是园本教研的保障

百度文库

1、健全的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我园在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下教研组:(1)、园长为组长,段长为成员的园教研组。(2)、段长为组长,年段教师为成员的年段教研组。(3)、班主任为组长,配班教师、生活教师为成员的班级教研组,形成三级教研网络,此外还有以科研课题研究为主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教研形式纵横联系,教研目标明确集中,避免以往教研泛、散的现象,使我们的教研目标更加明确,教研内容更加集中,教研最终结果更有价值。

2、严格的教研制度

规范的教研制度能够使教研工作的开展有章可循,规范有序。我园以以下制度为主导,灵活结合其他相关制度开展教研工作:(1)、学习制度:学习是实践的基础,是实践的依据,有意义的学习可以使教育工作目的性更强,手段更灵活,避免教育的盲目性。每周围绕国家教育政策、《纲要》、《纲要解读》、《创造性游戏组织与指导》、各类教学理论、教学信息、专家讲座等进行研讨式的学习,这已经形成我园的一项制度,并得到保持和发扬。(2)、集体备课制度:每周一次的年段教研活动。由年段长组织年段教师讨论近期教育计划、内容,解决每周年段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围绕区域活动开展情况,主题活动开展情况进行研讨,并制定教学目标、主题活动内容,要求做到每次教研活动都能解决一些具体的问题。(3)、教学观摩研讨制度:我园规定每位教师每学期必须进行一次园内观摩活动,为教师提供相互学习的平台。两年来,针对区域活动、主题活动、领域活动、创造性游戏进行了园内观摩活动。(4)、评价制度:我园将教研工作列入教师的考核评价范围,每学期针对教研工作的完成情况,进行量化考核,用以评价教师的教育水平和教育工作情况。

3、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为了更有效的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1)、合理的时间的保障:保证每周一次的园教研组、年段教研组、班级教研组的活动时间。园教研组定于每周四上午,时间1小时。年段教研组活动时间定于百度文库

每周五下午,时间1小时。班级教研组灵活穿插在一日各个环节,做到随时观察、随时交流、随时解决问题。(2)、畅通的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理念、新经验都是宝贵的学习财富。市、区各级教研活动,我园都积极组织教师参加,虚心向姐妹园学习、交流经验。此外,我园订有《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幼儿教育》、《早期教育》、《福建幼儿教育》等多种幼教刊物、开辟锦霞幼儿园网站、实现校园网的连接,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3)、财力、物力保障:幼儿园每年提取一定资金购置教玩具、图书、音像资料,班班都有照相机、电视机、VCD、展示台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除此之外我园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获得市级立项,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改善专用游戏室及配备课题所需的各项设施,确保专用的游戏场所和游戏材料。两年来共投资50多万元,使我园的教研工作在实践中都到充分的保障和落实。(4)、科学的人力资源配备: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配培养。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教研组的活动质量,她们应该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要有先学、先做、先总结的思想。在工作中园领导帮助她们出点子、压担子,把她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组织她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她们深入教研,提高教研能力。二是多渠道培养教师队伍。聘请专家对教师进行一年的跟踪指导,使全园教师在原来的基础上提高一个层次。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各类学历的提高,目前有六位教师在进修本科学历,这支积极向上的队伍是我园教研工作得以顺利深入开展的保障。

二、教师的自我反思是园本教研的基础和前提

教师是教研的主体,在教研活动中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够充分发挥尤为重要。教学前的反思能够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教学过程中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对教学的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有助于提高总结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教师只有经常的自我反思才能形成问题意识,才能更好的思考。

1、跟踪式反思

一日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各个环节的安排是否合理、过渡是否自然、组织教学是否有序、幼儿常规是否良好等,一系列问题的反思为教研活动提供了必要的素百度文库

材。我园由园领导通过随堂听课、一日活动跟踪、平行班相互观摩的方式,对教师的一日活动组织提出建议,教师据此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制定出调整措施,改进教育行为,提高教育效果。其次园长定期查阅教案、活动反思、主题材料、家教内容等文字材料,及时了解教师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并及时向老师进行反馈,教师针对困惑,棘手的问题进行交流研讨,并由园长提出指导性意见。两年来教师教学材料的整理更加规范,理论水平不断提高。

2、共享式反思

共享式反思的教研形式是指在教研活动中围绕着多个具体问题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认识进行争论,把问题具体化、现象化,在讨论中获得共鸣,获得一致的看法和解决的方法。因此这种共享式的反思形式成为我园年段教研的主要方式。段长针对本年段的“区域划分是否合理”、“是否为幼儿营造适合独立操作的空间”、“材料的投放是否符合幼儿最近发展区的学习需要”、“区域的标志是否有意义”、“是否便于幼儿认知和操作”、“主题活动的目标制定与内容选择是否落实《纲要》要求”、“主题环境的创设是否具有再创造性与延续性”等问题,多方位、多角度进行研讨活动,梳理思维,总结学习的收获与体会,找寻实际教学与理论之间的差距,增强教研工作的随机性和实效性。

3、研究式反思

我园课题《新课程背景下创造性游戏的指导策略》是市级立项课题。我园成立以园长为组长的课题领导小组带领教师进行课题研究。教研活动紧紧围绕着课题的研究体系、内容即指导目标、内容、策略、过程、要求、评价展开研讨,教师对课题的内涵及研究的意义有了深入的了解,从而使她们自主地、积极地参与到课题地研究过程中。在幼儿园总课题的架构下,三个年段分别制定了子课题《创造性游戏中师幼互动的指导策略》、《创造性游戏中幼儿的社会性的发展》、《创造性游戏中主题环境创设的科学化》,同时各班根据本年段的课题制定课题研究计划,营造了人人参与课题研究的氛围,教师逐渐养成了积极参与课题研究的意识。

三、互助合作是园本教研的灵魂

园本教研离不开教师之间的合作交流,我园立足实际,以多种形式组织教师百度文库

共同分享经验,互相学习、共同成长。

1、区域活动观摩

区域活动是幼儿自主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由于区域活动又具有开放性、材料的多样性、活动气氛宽松,形式灵活等特点。针对这些特点我园围绕“区域场地规划是否合理”,“区域材料投放是否科学”,“区域标志是否清楚简明便于幼儿取放”,“幼儿区域活动是否有序”等问题进行了全园性的区域观摩活动。区域活动各具特色。其一:班班标志清楚、规范且突出年龄特征,方便幼儿活动时取放。如大班段结合幼儿即将入小学的需要,利用汉字来设计标志、投放材料;中班以数字和图片相结合,突出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来设计标志和投放材料;小班则以生动形象的图片和实物照片来设计和投放材料,充分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其二:区域的设置科学合理,更注重以幼儿发展为本,例如开设悄悄话、别吵我等区域;材料的投放更注重目标性、实效性,可操作性,区域环境的创设温馨、舒适。

2、主题环境创设观摩

环境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发展、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环境的影响,为了充分发挥环境各要素的教育意义。我园围绕环境创设是否体现主题的活动主线、是否科学利用幼儿的作品进行创设,是否体现主题活动的延续性和再次创造等问题有所侧重开展观摩研讨。各班主题活动开展深入,细致,主题环境的创设各具特色,改变了以往主题环境只是单纯的幼儿作品展示,内容以片断为主且零碎的缺憾,而是呈现出主题活动主线清晰、内容展示完整、延续性强的特色。例如大班段的主题《健康宝宝》环境创设能够体现主题的延续性,合理巧妙的利用幼儿作品进行创设,美不胜收;中班段主题《来来往往》能够随着主题开展的不断深入逐步丰富墙饰,特别突出了幼儿的再次创造,精彩纷呈;小班段的主题《玩具王国》则是充分利用了家长资源,让家长积极参与到主题环境的创设中,妙不可言。主题环境创设充分体现为幼儿服务,与幼儿充分互动的教育意义。

3、教学观摩活动

百度文库

在教研活动中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观摩的形式,结合每次的教学观摩活动,组织教师进行实地教研。a、园内观摩:采取的是辩论式的教研形式,开课前组织教师进行讨论教学活动设计,观摩时要求教师带着问题观摩,活动结束后组织教师进行研讨活动,结合教学活动进行分析,让教师充分发表意见,对于提高观摩活动实效有很大帮助。b、对外观摩:本着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态度进行研讨活动。在观摩活动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整合各级教研组的教学建议,精心设计和组织观摩活动。区级观摩活动《主题活动-有趣的毛线》、《我和音乐一起玩》、《美丽的服装》、《叶子是个宝》、市级观摩活动《角色游戏-集美小商品市场》、《有用的布》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四、专家的引领是园本教研持续发展的关键

园本教研虽然以本园教师参与为主,但我们更需要幼教专家的参与。因为我园教师的理论背景和专业眼光不足,离开专家的引领,园本教研常常会陷于同等水平的不断重复,使教研的实质步伐缓慢、盲目,出现形式化、平庸化的现象。我园充分意识到有专家的引领,幼儿园的发展目标会更趋于明确,同时通过专家的引领和培训,可以使教研工作少走弯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园坚持聘请专家来园进行实地指导,为我园园本教研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聘请市初教室林秀娟主任多次来园针对主题活动的开展进行讲座,与教师面对面进行互动,使教师对主题活动的开展有了明确的认识。聘请香港幼教顾问蔡伟忠博士来园进行跟踪指导,针对区域活动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主题活动的开展与环境创设、周计划目标导向、一日活动、一周活动的整合,与教师进行互动交流,解答教师的疑难问题,并实地下班进行具体指导和调整。通过一系列的培训指导,我园教研工作更加深入、扎实逐步走向规范化、科学化的道路。

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了成长的平台,给教师提供了反思总结的机会。面临幼儿教育的重大转折,每位教师都需要学会学习、学会交流、学会反思。只有不断的学习、交流、反思,我们的教研工作才能真正促进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就能激情碰撞出创新的火花。

百度文库

在游戏中还幼儿一片自由天地

集美幼儿园 陈晓莉

自主游戏是指能充分体现儿童意愿,激发儿童的自主性、参与性,最大限度体现儿童自主精神的一类游戏活动。在自主游戏中,孩子要学会自己摆放和收拾玩具,自己确定游戏的主题(要玩什么),自己学会结伴(和谁一起玩),自己决定游戏的场地(在哪里玩),自己解决游戏中的问题(如材料不够怎么办),自己解决游戏的人际纠纷。当然,自主决不等同于放任自流,它是规则下的自主,是教师隐性影响下的自主。《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因此,开展游戏活动是实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一条重要途径。游戏在最大限度上满足幼儿内在的需要。教师在了解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及均等的游戏机会。在指导上要抛弃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游戏观,把真正意义上的自主性游戏带到实践中。我班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开展了自主性游戏在过程中得到了一些体会,那就是:教师在指导幼儿开展自主性游戏的过程中必须做到“四个转变”。

一、由“教师全权负责”向“幼儿自主参与”的转变。

幼儿的年龄小、能力差,所以在以往的游戏中,教师要为幼儿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帮幼儿分配角色,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只是配角,受教师指使、受教师支配,幼儿很少有自己发挥的机会。所以要这样问“这是幼儿在游戏,还是教师在游戏幼儿?”这显然剥夺了幼儿自主游戏的权利。

首先,在游戏的创设方面引导幼儿参与,各抒己见。

我班在开展自主性游戏时,根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开设了几个平行游戏。设有两个“娃娃家”、两个“理发店”,另外还有一个“儿童医院”,以后又逐步增添了“公共汽车”、“银行”、“小小超市”等,这些游戏都是在幼儿有了这方面的需求时,我们再加以引导的情况下创设的。如“超市”游戏,是我们班的陈馨怡小朋友想出来的。有一次在游戏中,我看到她抱着娃娃去坐车,说:“我和娃娃要去乡下看外婆!”我就对她说:“那你要带点东西去吗?”“是百度文库

啊!我要去买点东西!”“没有东西啊,那不买了!”在她的提醒下我就和小朋友讨论怎么办,她建议开一个超市,就这样决定开一个超市。第二天就有小朋友带来了许多空盒子、包装袋等东西。这样,我们的“超市”就开张了。所以,我们班的大部分游戏就是这样根据幼儿的游戏需要而发展、产生的。

其次,在角色的选择方面充分尊重幼儿的个人意愿。

在游戏前,我没有固定的要求幼儿谁必须玩什么,而谁有不能玩什么。我是根据幼儿自己的意愿选择游戏,有人选择了这些角色游戏、也有人选择了建构游戏、还有人选择了看图书、捏橡皮泥„„我就和孩子们讨论,帮这些游戏取名字。就这样,建构区、图书馆、手工坊„„应运而生。到下次游戏的时间,幼儿就会参加到新游戏中去。在游戏时,我不以“不许参加游戏”作为威胁和惩罚,因为我知道,幼儿有游戏的权利,我们不能剥夺他们游戏的权利,不能剥夺他们在游戏中得到发展的权利。

未来社会需要多种多样的人才,古人云:直木适做梁,弯木适做犁。教师应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自身发展的空间,尊重个性,尊重个性发展。

二、由“幼儿服从教师”向“幼儿服从规则”的转变。

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目的在于为了让幼儿学习自律、自制,不是为了让幼儿都“听老师的话”,或者畏惧某一位老师。因此,我们在开展游戏时首先和幼儿讲清楚,只有遵守了游戏的规则,我们才能玩的更开心。

(1)在制定游戏规则时,让幼儿参与制定游戏的规则。

在游戏中,我试图让幼儿一起参与制定简单的游戏规则,这样幼儿会更容易理解规则,遵守规则。比如,在 “娃娃家”游戏中,我让幼儿讨论“家中有谁?”有的说有爸爸、妈妈,有的说还有爷爷、奶奶,这样我就告诉幼儿,“家中有两个人,也可以有四个人。”在以后的游戏中我又让幼儿讨论“如果还有小朋友很想来娃娃家,那怎么办呢?”最后得出:他可以来娃娃家做客,可以做姐姐,可以做阿姨,可以做外婆„„在以后自主选择游戏中从没有发现家中挤满人或者争着做爸爸、妈妈。

(2)在游戏中,用移情训练的方式加以引导。

百度文库

众所周知,幼儿的情感易感染,但容易被人所忽视的一点是:幼儿规则意识的建立有一个主动领悟的过程,这个过程时间的长短因人而异,不是教师三言两语的“送”就能受到很好效果的。因此,在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中要架设一座“情感体验”的桥梁,让幼儿通过自身的体验去理解规则,从而去遵守规则。这种体验,以幼儿自主参与为主的形式就是移情训练。就如“手工坊”游戏,开始是幼儿自发形成的。有一次游戏时有几个小朋友选择了玩橡皮泥,结束的时候,橡皮泥撒了一地,我并没有指责、批评幼儿。只是在下次游戏时,我把橡皮泥藏了起来,小朋友觉得很奇怪。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我让幼儿猜“橡皮泥到哪去了?”有的说“被小朋友拿走了!”有的说“被小朋友丢地上了!”“它跑掉了!”我又问:“为什么没有了呢?应该怎样玩橡皮泥呢?”最后讨论得出:玩橡皮泥时要爱惜它,不能把它丢得满地、满桌都是,掉了要马上捡起来。游戏结束要把它送回家。从这以后,小朋友在玩橡皮泥的时候就会注意了,就生怕一不小心让橡皮泥伤心。如果发现掉在地上就会捡起来,游戏结束以后会主动把橡皮泥送回“家”,收得整整齐齐。

现在,通过自主的游戏方式,通过各种自己管自己的活动,他们懂得了服从规则是为了大家,也是为了自己。同时,他们与老师的距离近了,教师不再总是发号施令的人,他们也不会因为老师不在而钻空子了。

三、由“要求在前”向“游戏在先”的转变。

在往常的游戏开始时,教师总会有一大段的开场白,对游戏提出一大堆的指令、要求,要幼儿这样做那样做,而这时的幼儿早就被游戏所吸引,哪还有心思来听老师的一大堆“废话”啊!所以,我班在组织幼儿进行游戏时,尝试让幼儿先行动起来,再从中发现问题,并有目的的提出建议,最后再做总结、提要求。就如上面的“手工坊”游戏,我并没有在游戏前提出要怎样玩橡皮泥,我是让幼儿先玩,然后让幼儿参与讨论应该怎样玩,怎样才能玩得更好。

这样,幼儿就真正明白了要爱惜玩具的意义。他们常常在游戏中会想出一大堆出人意料的事。

四、由“教师导演游戏”向“开放式指导”的转变。

百度文库

在自主性游戏中,我们努力寻求让幼儿自己来游戏。虽然幼儿在游戏中的交往能力、创造能力各不相同,但教师要以一颗平常心对待。不一味追求能力的发展,追求技能的获得。因为幼儿在游戏中的探索,将使幼儿终身受益。就拿角色游戏的开展来讲,记得在我刚工作时,要开设一个新游戏,教师必须教幼儿怎样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要说些什么、做些什么,采用教师教,幼儿学的方法,虽然这样一来,幼儿都能有条不紊的游戏,但从幼儿思维角度看,幼儿在游戏中不需要任何思考。可现在,我们先提供游戏材料,告诉幼儿我们要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让幼儿自主探索,教师加以观察。游戏结束时让幼儿说一说在游戏中是怎样用这些材料进行游戏的,活动后,我们引导幼儿对自己刚才的游戏过程进行反思,让幼儿想一想用这些材料还可以怎样玩,到下次游戏时把这些想法表现出来,我们再加以总结。从而让幼儿在反复总结中探索、开展新游戏。同样的角色游戏,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的指导方法,既使幼儿有了游戏经验,又发展了幼儿的自主性,减少了对教师的依赖,促进了独立思维的发展。

开展自主游戏,让幼儿充分自由地游戏,并从中获得一定的知识、经验、懂得一些道理、体会一些情感。也正是这样不断地给予,幼儿才会更爱自主游戏。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自主性与教师指导并不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在自主性游戏活动中我们采用开放式指导方法,针对游戏活动中的不同环节、不同幼儿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使幼儿获得充分发展。自主游戏给了孩子们在游戏中自主控制的权利,让幼儿在游戏中成了自己的主人。教师要在教育观、教育行为上做出改进,让幼儿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

浅谈幼儿园活动区的创设、观察指导与评价

集美幼儿园

陈流音

百度文库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曾提出了“儿童的智慧源于操作”的这样一个观点,操作是儿童通过对材料运用、摆弄而建立起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这样一个过程。而区域活动正是以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类型为依托,将活动空间相对划为区域的一项活动。区域活动不仅能使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及能力,在没有心理压力的前提下自主地开展活动,体验成功的愉快,增进幼儿之间的交往,发展社会性以及健康的人格;而且是实现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幼儿个体的充分发展,促进幼儿全面和谐人格的培养。

随着活动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已成为活动区研究的一个重点。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活动后的讲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归结起来应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如果说,良好的活动区环境、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是活动区开展活动的前提,那么孩子与各种材料之间、以及教师同伴之间的互动过程则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而活动后的讲评则是活动的升华,它有利于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引导幼儿懂得共享资料。在整个活动区的创设、观察、指导与讲评过程中,创设是前提,观察是基础,指导是重点,讲评是反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幼儿活动区的创设

新《纲要》中指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培养得以提高,教师应当在幼儿自身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环境的影响,着力培养和加强幼儿的创造性思维。”而开展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可见区域创设的重要性。

1,适宜性。

第一,活动环境的创设、材料玩具的提供,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生活经验、兴趣及能力。如小班幼儿刚从家庭进入幼儿园,适应性较差,可为之开设“宠物角”,鼓励他们把自己喜爱的玩具从家里带来,这样,既减轻了初入园幼儿的百度文库

焦虑,又能使幼儿通过交往而彼此熟悉起来。而大班幼儿的智力因素已明显增强,“棋区”、“科学角”的开设就应当适宜于他们的发展需求。

第二,各班活动区的环境布置、材料玩具的提供应当适度,既不能过于单调,也不能多多益善、琳琅满目,达不到幼儿教育的效果。

2.发展性。

首先,应当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实际需要设置活动区。小班幼儿可创设“娃娃家”,以便使幼儿感到亲切,较快地适应幼儿园生活;小班的建构区提供的材料应体积大,同类材料的数量要相对多些,;中大班活动区操作材料则应较为复杂些,如提供拼图及结构复杂和体积小的积塑、数字卡片等;大班还可以专门增设棋区等智力活动难度较大的活动区域。

其次,活动区的开设要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尤其是小班,活动区的设置与开展不宜一下子展开,可以结合各区的设置逐步开放。如第一周开放一两个活动区,让幼儿认识该区的材料,尝试玩法,并学习收拾整理,逐步建立规则;第二周进一步熟悉巩固前一周的活动,同时再增加一个新活动区,提供新经验等,从而逐步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兴趣和探索的欲望。

3.整体性。

第一,要因地制宜,合理设置活动区,发挥整体化功能。教师可以依据本班的实际条件因地制宜地设置活动区,场地安排要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功能,可充分利用教室周边、四角,教室小的可利用安全的走廊、阳台等。教师在设置活动区时,不仅要注重提供有利于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各种活动类型,还需考虑各区域及其活动区之间如何适应和协调。在设置活动区时,还要根据各区特点与所需条件,将其分为相对安静的和活动性较强的两大类,把较安静的区域相对集中在一起,如图书角、美工角、棋区等:活动性较强的相邻设置,如建筑区、角色区等。这样,既可以避免相互干扰,又能相互作用和补充,形成合理结构,较好地发挥整体化功能。

第二,活动区环境的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结合,充分发挥其教育功能。如为配合“动物世界”这一主题活动,可以在阅读区提供有关动物画册让幼儿浏览;在百度文库

美工角让幼儿画动物、折纸动物、泥塑动物、废旧物制作等;在益智区投放动物拼图;在建构区引导幼儿搭建动物乐园;在表演区让幼儿进行动物化妆舞会的表演等,多方位地为主题教育服务。

第三,在创设活动区环境中,还应注意发挥环境的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行为。如小班图书角布置两个娃娃看书的形象,暗示幼儿能共享材料,安静认真阅读:“医院”的墙壁上布置几个孩子排队挂号、看病和拿药的情景,教师可引导“医院”的就诊步骤及规则等。此外,教师还可以让幼儿参与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成为活动的主人。如区域中材料可以让幼儿从家中带来或自己动手制作;餐厅中的食品可以在美工角中让孩子制作;活动区标志可以让孩子按顺序自行调换:新区域的产生、角色的确定、游戏的开展,都应注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这样,幼儿的自主性、合作能力才能在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幼儿活动区的观察

1.观察是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如何在活动区中观察幼儿行为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有效的指导。可以说,活动区是教师了解幼儿情况,掌握第一手材料的良好场所。我认为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掌握个体差异及“最近发展区”,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措施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作到因材施教,从而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选择适宜的观察方式。

观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的方式多样,通过实践,我觉得比较适合教师在活动区中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分析性观察、扫描式观察和活动区游戏观察。例如,活动区游戏观察是随各活动区活动进行的,是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着重描述幼儿在各活动区的行为特点。这种方法较适合在日常活动中运用,班上教师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区域作为观察重点,也可将自己计划中重点指导的区域作为观察记录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详细了解幼儿在活百度文库

动区中的具体表现,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各类活动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3.观察的内容。

我认为应重点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行为。这是观察的重点,主要包括:第一主题的确定,即观察幼儿的活动有没有主题,主题是否易受他人影响,幼儿是否自定主题进行活动,能否与同伴互相商量主题、共同活动。二是投放的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即观察幼儿活动区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整活动材料,幼儿对材料的喜欢程度、选择、使用情况,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材料的适宜性。三是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个性品质表现。个性品质主要包括独立自主性、探索性、坚持性及遵守常规的情况等。活动区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示,对此进行观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

三、区角活动的指导

《纲要》中指出,教师在幼儿的活动过程中,是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由此可见,教师的指导是幼儿是否能在活动区域中得到较好发展的关键。教师应把握时机,适时介入指导。如果教师发现了幼儿游戏的问题,需要介入游戏,须找好最佳的时机。我认为通常在以下情况介入:

1、当孩子遇到困难玩不下去的时候。如:伟杰为“娃娃家“人数已足不能进入娃娃家游戏而苦恼,又不想去其他游戏区玩的时候,教师可引导他:“你想一想怎样才能进去?”当他想出“当一名客人”的时候,孩子终于以一名“舅舅”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去玩了。

2、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如在一次搭建游戏中,龙博小朋友不小心碰坏了小朋友搭的动物园,孩子们一时间特别激动,有的埋怨龙博,有的以暴力攻击龙博,有的不知所措,教师引导:动物园是不是“地震”了,我们赶快抢救动物,把动物园修好吧!于是孩子们又重新投入到了新游戏当中,巧妙地化解了一次即将发生的纠纷。

百度文库

3、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孩子在做一件事时,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个时候适时地给予他一些启发和帮助,使他的操作顺利进行,从而获得成功的体验,产生自信心。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印象深刻,还会让其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爱,有可能对孩子的一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4、当游戏无法深入时。一次,当老师看到娃娃家的孩子无所事事,很无聊的样子,老师马上以“客人”的身份进入到娃娃家,原来孩子们觉得每天都是做饭,抱娃娃,收拾房间,太无聊了,于是老师引导:今天小舞台有一场非常精彩的表演。于是孩子们就忙着抱娃娃去车站坐车到剧院,又到超市里买零食与饮料,然后看表演,游戏的内容又丰富了起来,老师适当的指导,不仅深入了游戏的开展,还让他们走出家门,加强了与其他游戏区域的联系。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与支持。

四、幼儿活动区活动的讲评

活动区的讲评活动,是提高幼儿区角活动水平的关键。通过讲评,不但可以保证幼儿活动的结果得到同伴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深刻,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活动开展情况,因势利导,从而完成了通过活动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幼儿活动区活动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不同的活动区,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

不同的活动区里的活动是不同的,活动目标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讲评时,不能千篇一律,应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

(1)作品展览式讲评。这种讲评方式是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摆放好,组织幼儿进行讲评的一种方法。作品展览式讲评一般适用于操作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动手一类的活动区。可先请作者进行作品介绍,全体幼儿欣赏,然后评出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这种讲评一来可以使幼儿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来培养了幼儿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作和表现的欲望。

百度文库

(2)分小组讲评。这是一种相互进行的双向讲评,这种讲评方法适合于角色区、表演区等活动区。一般在同一活动区里游戏的幼儿为一组。教师可用引导式的语言启发幼儿的思路。如今天你们活动区谁玩得最好?为什么?你玩的怎么样?有做的不够好的地方吗?还可以先请角色一方如“医生”谈谈是怎样为病人看病的,再请“病人”谈谈对“医生”是否满意?通过这种游戏角色的比较式讲评,教师容易发现问题,进行适宜的引导;同时使幼儿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学会关心、爱护、帮助别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3)发现式讲评。发现式讲评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讲评方法,适用于探索性的活动区,如智力区、科学区、自然角等。一般问: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它是什么样的?它和昨天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或你今天发明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通过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发现、比较,探索不同事物的规律,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开拓创新的意识。

(4)讨论式讲评。这种讲评是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从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也不断增强,不再满足于教师的结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寻求正确答案,不仅为幼儿提供发表独立见解、辩论是非的机会,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反映式讲评。它是教师通过幼儿对现实的反映,有目的地加以引导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活动区的讲评。一般问:今天你参加了哪个区的活动?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

2、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讲评,更能吸引幼儿,为幼儿所接受。实践证明:教师积极参加幼儿的游戏,幼儿会感到非常兴奋,活动兴趣大增。教师在孩子们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讲评,平等的同伴关系会使讲评效果收效明显。如教师参加了“医院”、“餐厅”的游戏,讲评时就以“医生”、“顾客”的身份介绍自己是如何给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病的;到餐厅就餐时就以“服务员”的身份介绍自己如何礼貌热情地服务,就餐者如何文明就餐等。这样既肯百度文库

定了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又使幼儿对医生、餐厅服务员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如何讲评别人和自己的游戏。当幼儿学着教师的样子上台把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情况告诉大家时,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如果在游戏中发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如就医时医院太吵杂,餐厅里又脏又乱等,教师以游戏者的身份把碰到的困难、问题讲出来,以自身的表现,真切地反映出“病人”、“顾客”的烦燥不满,引起幼儿的同情关注,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这样比单纯的说教要有效得多。所以,教师要努力地与幼儿建立这种宽松、和谐、平等、亲密的伙伴关系来讲评活动区的游戏情况。

3.抓住游活动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闪光点的捕捉要靠教师的观察、多参与幼儿的活动来实现。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这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一些细节内容教师是无法事先设计好的。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闪光式讲评的首要前提。如在一次美工活动中,我发现一个孩子随手将纸屑扔到地上,当时我没出声,想看一看这件事的结果到底会怎么样。这时一个小女孩进来拾起纸屑,把它放进垃圾桶里。我紧紧抓住这一闪光点进行讲评,充分肯定这个小女孩不乱扔纸屑,爱护环境的好习惯,鼓励其他幼儿向这个小女孩学习。通过这件小事,乱扔纸屑的现象大为减少,即使有的幼儿乱扔纸屑,其他幼儿也会主动拾起来放回原处。所以,及时抓住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遵循《幼儿园工作规程》提出的“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的教育工作原则,我们应为幼儿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活动区环境,把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最终达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让我们共同祈愿:给幼儿一个支点,让他们撑起一片蓝天;给幼儿一个亮点,让他们照亮一片星空!

浅谈小班区域活动的创设与指导

百度文库

集美幼儿园 吴岚

区域活动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带有学习性质的活动。它不是由教师事先设定教学程序,引导幼儿一步步按教师的思路完成的活动,而是在教师创设的有利于幼儿成长的环境中,由幼儿自己设定选择目标、规则、方法,在玩中学,自主地完成整个活动的活动。它内容丰富,种类繁多,面积广泛,有利于幼儿按照自己的兴趣选择活动,并以它个别化的教育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同时使教师能在幼儿自主的活动中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观察孩子,进行个别指导。小班的孩子自我中心特征明显,注意持久性差,但对自己生活周围的事情却记忆犹新的特点。因此,活动区域的创设不仅仅是多增设一个区,而更重要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操作、大胆探索的自由宽松的环境,在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指导下,使孩子们在活动区探索中交流、在自主中发展、在操作中发现、在区域游戏中表现自我,更好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

一、创设合理的区域游戏空间,激发幼儿活动的愿望

小班的孩子具有霸道、任性、自我为中心的特点,所以合理的活动空间是激发幼儿自由选择游戏和愉快游戏的基本前提。在创设活动区空间时应注意从多方面着手,力求是区域空间的设置科学、合理。根据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们在设置区域活动空间时尽量地为他们创设一些社会活动区,如娃娃家、菜市场等。在安排活动空间时,充分利用了教室、走廊的每一个角落,有封闭的、半封闭的和开放的活动空间:教室、午睡室、点心室、走廊。为幼儿尽可能地提供独立的操作空间,即能互相学习、又能互不影响,尽量让幼儿在区角的小天地里尽情地玩耍。如:在区域的划分上,我们因地制宜——小小表演家放在点心室里,用布帘隔开,使得其他幼儿在吃点心时不受干扰;小小建筑师安排在午睡室里,给予幼儿安静的环境,激发其拼搭的创作灵感;小小故事会安排在书柜旁,便于幼儿的取放,同时让幼儿的自我学习意识增强;小小美工师与墙面的主题环境“我爱我家”相结合,让幼儿都能及时展示自己的作品;小小巧手娃安排在室内和室外,让幼儿感受到不同的生活乐趣;小小音乐家在走廊里可以尽情地表演,真实的乐器更能激发幼儿的学习乐趣,其乐无穷!

百度文库

当然,在激发幼儿游戏的积极性方面,我们还从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利用各种废旧物品,为幼儿制作色彩鲜艳、形象逼真、卫生的游戏操作材料并适时地更换、添置活动区的材料。不管是材料用完了,损坏了,还是由于游戏的发展缺少了材料,我们都及时地为幼儿准备新的玩具材料。通过这样合理安排空间,可以减少幼儿在活动区中活动时相互之间的干扰,从而大大地激发了幼儿活动的兴趣和愿望。

二、选择适合幼儿的主题,创设自由、安全、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 要让幼儿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发展,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是关键。因此,创设符合幼儿生活经验的活动区,能使幼儿产生游戏的愿望和兴趣。例如:“娃娃家”是小班幼儿最喜欢的游戏主题,在娃娃家中,我们添置了各种各样的小家具,使娃娃家更贴近幼儿的生活,符合小班幼儿的感性经验;又如在主题“我爱我家”的活动中我们在各区角的材料的提供上更加关注是否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开设了“设计我的家”、“学做妈妈爸爸”、“我家附近有些什么?”引导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体验家所带来的各种氛围,如高兴的、发愁的、悲伤的;并在角色区中鼓励幼儿在游戏中进行家用物品的购买等。同时,我们还在区角活动里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材料让幼儿从不同角度,按自己的理解和需要表现自己的见解,这些内容不同程度的推进了幼儿的发展。通过这样的创设和为孩子们创造了丰富而有层次的材料环境,使每一个幼儿都能在自己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每个孩子都能以自己独特的学习方式、学习速度等掌握技能,获得知识,也使幼儿在区角游戏的过程中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使幼儿更好地投入活动中。

三、注重观察,以角色身份、语言、建议等方式介入,有目的地进行有效的指导

在指导区域活动时,首先应对幼儿想做什么,怎样做和幼儿有可能怎样做要有心理准备。其次观察了解在先,介入指导在后,通过观察能有效地理解幼儿的活动意图、思维方式,并对幼儿的活动水平做出正确的诊断,在此基础上因势力导,帮助幼儿实现自己的构想,促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有所提高,同时适时地根据观察结果调整区角的位置、材料,会更好地适合幼儿的水平、兴趣和需要。《纲要》中明确指出“教师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区域百度文库

活动中,恰到好处的师幼互动是最重要的。例如:在一次的角色区活动中孩子们争着当爸爸和妈妈,刚开始时他们只是争着做饭,一味地做饭,这个时候我们通过与幼儿谈话“爸爸妈妈的本领”让孩子们说出了自己爸爸妈妈的本领都有哪些,在孩子们了解了爸爸妈妈的本领后,我们适时地引导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模仿:这时候他们开始学妈妈买菜,一个小男孩的爸爸会修摩托车,孩子在游戏中修我们的玩具车;有的孩子还在区角活动中学着妈妈的样子练习单脚拖、双脚拖和合作集体拖地板呢„„小班幼儿对事物有突出直观性、趣味性,因为小班幼儿年龄小,理解语意的能力差,因此在活动区域中,首先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幼儿并不是一些“无知无能”的弱小群体,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富有创造性的小主人。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幼儿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运用生动形象的、富有趣味的语言去启发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并成为幼儿活动中的支持者、合作者与引导者。

又例如:在构建区建构眼镜框时有一个孩子没能围合成功,他似乎失去了信心,准备拆除。这时我便问:“哟,这副眼镜框马上就要成功了!”他说:“老师,镜框我搭不好。” “我和你一起来试试看,好吗?”他点点头,当快要围合的时候,我说:“我们再加几片雪花片,看看行不行?”说完,递给他两片雪花片,果然镜框围合成功了。此时他按耐不住内心的兴奋,笑着对我说:“成功了、成功了!” 当我们在为幼儿提供了适宜的活动环境后,就应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和环境相互作用,即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探究环境、操作环境,发现并解决环境中的问题,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体”。在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的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不应该再是输出知识的教育者,而应该是提供舞台、指出方向、关键时刻给予指导的“支持者”。别看这时老师不用动手,可实际上并不轻松。因为教师要在仔细观察幼儿活动情况的基础上给予引导、支持。

可见,有了教师细致的观察和及时的指导,才能了解幼儿的活动情况,适时作出调整,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得到应有的提高。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总导演,而是环境提供者、观察记录者、引导支持者、客观评价者。

四、开展区角活动评价,学习学习的方法,保持对活动的渴望感和成功感 学习性区域活动是注重过程的学习模式,因此,评价并非是为了判断某一行百度文库

为的好坏与对错,而是要了解是否有新的可能性,是否创造了最近发展区等问题。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评价的过程中我们采取的是个别和及时的评价方法,如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如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在集体讲评中,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

又如:在一次讲评中,有个幼儿说因为找不到“银行”而玩的不开心。这时我们让幼儿找找自己为什么找不到“银行”?并展开讨论,结果是因为“银行”的标志不明显,于是我们又让他们说说下次游戏的时候要怎样使“银行”的标志才更明显,结果有的说做个“工商银行”的标志,有的说做个“中国银行”的标志,也有的说做个“商业银行”标志等。虽然“银行”对于幼儿就会获得更多知识经验,每个幼儿的经验原本是零碎的,通过讲评使之得到整理,幼儿在整理经验时也分享了经验,并丰富了下次游戏的内容。

总之,在区域活动的创设时,更多的考虑是现阶段幼儿的需要,并不断调整区域活动内容,使我们小班的孩子更醉心于他们喜欢的活动,从而得到更快的发展。

环境在主题活动中的作用

杏林中心幼儿园

林翚

瑞吉欧学前教育研究者曾提出:应将环境看作一个“可以支持社会、探索与学习的容器”。可见,环境的创设和布置已经上升到与日常教学活动平等的地位,成为课程设计与实施的重要因素。环境的教育价值已经引起幼教工作者的极大关注,因为环境能激发幼儿思考,引导幼儿的行为与活动,改变幼儿的认识和理解。百度文库

幼儿正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和发展的,因此我园把环境创设作为主题活动开展的重要方面,并以开放教育为基础,创设平等、尊重、宽容、和谐的师幼关系,来促进幼儿的主动发展,提高教师、幼儿、家长、环境之间的互动频率。然而,由于很多环境创设仅仅是从教师的设想和意愿出发的,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经验、发展水平以及准备实施的创造性教育,因而这种环境没有了作为“隐形课程”的教育价值,无法促进幼儿的发展!我们要遵循“以幼儿发展为本”的原则,创造开放式的环境,对幼儿实施创造性教育。以下是我在创设主题环境中的一些体会。

一、环境与教学互动

环境是教学活动设计与实施的要素,幼儿的认知、情感和社会性始终来自于和环境的相互作用,因此在环境创设中,我们把每一个创设和利用环境的细节与教学目标结合起来,明确增加、减少材料和设施的教育意义。

1、课程创设环境

在主题活动进行中,环境创设就像“骨架”一样把主题涉及的各个方面和一系列活动呈现出来,使墙面环境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例如在主题活动“能干的小手” 中,我们根据主题网络图把环境布置成了三个相关的大板块:我有一双小小手(幼儿利用自己能干的手绘制了漂亮的掌印花)(图1);我会穿衣、裤(幼儿参观服装店和鞋店的照片、幼儿自己穿衣裤的照片、各种各样漂亮的服饰的图片、幼儿装饰的漂亮的服饰等)(图2、3、4);我会穿鞋、袜(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制作的鞋子)(图5),这三个板块孩子们都用图文并茂的形式记录他们各自在探究和活动中获得的经验、认识、信息、发现或初步的共识。同时,孩子们还在美工区给各种服饰、鞋袜涂色(图6);在建构区搭“鞋柜”;在操作区“扣纽扣”“给娃娃穿鞋”;在角色区开起了服装店、鞋店(要求幼儿试穿后购买)(图7、8);在数学区“给鞋配对”、“给鞋分类”“给鞋排序”等„„从墙饰的变化中,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主题活动的开展情况。平时,我们尽可能将所开展的每个主题活动的相关教育活动都与墙饰相互呼应,使每一面墙饰都成为孩子学习和发展道路上的一个里程碑。

2、环境生成课程

百度文库

我们将所要学的知识在环境中露出冰山一角,引起幼儿对将学习内容的兴趣,积极关注。为了让幼儿得到进一步满足,让幼儿有一个更长的消化过程,我们在环境中将知识保留,并将其适当引向更广阔的空间。如在“我爱喝牛奶”的主题环境布置中,我们在互动墙上先布置了“奶牛场”„„在活动间隙时常有孩子围在“奶牛场”边议论不休,教师等时机成熟,顺势生成了主题活动“我爱喝牛奶”,幼儿看着奶牛就会问“奶牛是怎么变出牛奶的?”根据孩子的提问我们就生成了一系列课程,如:“牛奶的加工过程”、“奶制品的制作”等。环境布置中的作品不仅可以用来装饰活动室,还可以作为教育、教学所用,如,主题为《好吃的糖果》中各种糖果大小、颜色不一,可放在活动室中作为教学教具,不但可以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还可用来认识“颜色、大小、数数”等概念;在“糖果店”的游戏中又可以作为商品出售。我们应创造一切机会,让环境与教学产生互动,让环境不再作为一种摆设。

二、环境激发幼幼互动

环境为幼儿的合作学习提供了非常好的资源,在与环境的互动中,幼儿的活动以及所获得的经验会引发同伴的模仿、学习及共同探究。如在主题“我爱喝牛奶”活动中,有一个板块“今天你喝牛奶了吗?”最初参加活动的只是几个孩子,但随着活动的进行,孩子们看着贴着自己照片的表格显示喝牛奶的次数及其种类,慢慢的他们越来越关注自己每天有没有喝牛奶,别的幼儿有没有喝牛奶,都喝了哪种奶。最初是几个孩子在记录,后来其他孩子也开始记录,最后连家长也参与到活动中,那些不喝牛奶的幼儿也开始学习喝牛奶。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相互支持和模仿,形成了一个学习共同体,这使得教育活动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环境增进师幼互动

幼儿与环境的互动过程是教师了解幼儿的主要途径。如教师观察幼儿对哪些事物感兴趣,遇到了什么问题和困难等,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改变环境来支持和引导幼儿的活动。比如在“美丽的蝴蝶”主题生成活动中,教师发现幼儿对飞进教室的一只蝴蝶有很大兴趣,就引导孩子进行观察,并展示各种各样的蝴蝶图片给幼儿看,在幼儿发现蝴蝶两边的翅膀都是一样的时,马上就生成了课程什百度文库

么是“对称”;还有在主题活动“我的爸爸妈妈”中要创设一个板块“我的爸爸妈妈喜欢什么、爱吃什么、在哪工作”,可是发现很多的幼儿都不了解自己的父母,我们马上放慢了原本的课程安排,先从“我爱爸爸妈妈”入手,让幼儿从小知道感恩,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多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还安排了家园互动活动,在活动中告诉家长怎样正确的教育自己的孩子。

四、环境促进家园互动

在我园,物化的环境(如墙面布置、幼儿作品栏等),可以说是一种记录方式,是学习过程、教育过程的记录。而这种环境记录正是家长了解幼儿的重要途径,它不仅反映了孩子的学习成果,也反映了孩子的学习过程和教师教育工作的过程,而这些往往是家长平时看不到的。家长对孩子学习及教师工作的了解,恰恰是家园合作的前提。如在我班“精彩瞬间”的栏目中会不停的更换幼儿主题活动的照片,让幼儿了解孩子每天在园活动的情况。每开展一个主题,很多家长还会热心地提供主题墙饰所需的各种物质材料。在开展“树”的主题活动中(图9、10),我们把孩子完成的“我知道的树”前测调查表展示出来,家长为了能让幼儿了解知道更多的树,不仅上网查找资料,还利用双休二日带孩子到公园、植物园、图书馆给孩子充电,给后来开展的“树”的智力竞赛做了很好的铺垫,有效地促进了家园互动。

以上就是我在创设主题环境的过程中总结的一些经验,而我们作为新一代的幼儿教师应将幼儿的主体地位放在首位,从幼儿的认知发展和年龄特征出发,让课程的价值在幼儿与环境的互动中得到体现,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要把环境设计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和课程模式,不仅要认真探索学习幼儿园的日常教育教学活动,同时也应把幼儿园环境创设作为一门重要的课程来学习研究。

开展以家庭、社区为轴线的主题教育

杏林中心幼儿园

王惠修

在现代教育理念中,教育并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情,它作为存在于社会生活中百度文库 的一种现象,与整个社会发生着经常的、密切的联系。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陈鹤琴等提出了“幼儿园活动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的观点,《纲要》中也明确指出:幼儿园应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作为幼儿园教育课程资源的组成之一,家庭、社区资源隐含着即贴近幼儿生活实际,又符合幼儿现实需要的课程内容。杏林地处城乡结合部,有着浓郁的乡土文化和热闹的城市气息。我园通过挖掘家庭、社区隐藏的丰富资源作为幼儿园的课程内容,探索幼儿园利用社区资源的方法和途径,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幼儿园课程模式。

一、挖掘家长资源,发挥家庭教育的优势

家长资源是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和最佳教育资源。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包括对幼儿发展造成影响的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的所有内容:家庭文化及成员的职业、经济条件、信息、自身教育水平等,它构成了有效的教育资源。

1、引导家长支持幼儿的主题活动,奉献自己及家庭中的各种资源。从幼儿的家中可以挖掘各种材料提供幼儿操作,如布类、纸类、图片、图书等,这些不仅是孩子们家中的一件件可以带到幼儿园的物品,还是孩子们一次次心灵的感受。我们通过“亲子作业单”、“请您协助”等方式让家长一起为主题活动收集相关的资料,每个家庭收集的资料虽然都不多,但汇集在一起就很丰富,如在《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家长们十分支持,他们提供了自家养的小兔小猪、还有玩具动物或图片等,孩子们从自己带来的资料中学会了交换和共享,为主题“我喜欢的动物”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

2、发挥家长职业资源优势,增强家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首先是根据班级家长的职业特点,我们对家长的详细资料进行备案,在相应的探索主题出现后,从家长资料库中寻找合适的助教帮手,如大一班开展主题活动《蔬菜宝宝》,家住农村的家长带老师和孩子一起走近菜园,家长向孩子介绍蔬菜的特征,区分蔬菜的种类,幼儿亲身体验了蔬菜的种植过程,感受到了农民劳动的辛苦。在《汽车》主题教学活动中,教师请来了当警察的家长为班级幼儿讲解如何遵守交通规则,这是将家庭、社区丰富的人力资源作为幼儿园“编外”的教师,弥补教师在百度文库

某些领域方面知识的不足,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其次是发挥家长的兴趣优势,如在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主题活动中,喜欢旅游、摄像的家长,把自己拍摄的各地风光照片、录像带提供班级幼儿观赏,把自己购买的明信片为班级布置主题墙饰。由于孩子和父母的亲密关系,营造了幼儿轻松、自然的学习氛围。

3、亲子活动,提供家园互动合作的平台。“互动合作”是瑞吉欧教育取向的一个重要理念,只有家园的互动合作,才能带给幼儿最好的经验,如在大二班主题《昆虫世界》活动中,老师把主题教学的计划和网络图帖在班级外墙上,让家长和孩子先有目的地进行关注,然后再设计情况调查表,每个家庭用不同的形式进行图文记录,如和孩子一起观察、探索各种昆虫,知道哪些是益虫、哪些是害虫,在探索中遇到哪些问题,怎么解决等等,把这些图文资料收集整理,并在全班举办有关昆虫的智力竞赛。实践证明,通过互相交流、学习得到的效果单靠老师的说教方法是办不到的。

二、挖掘社区资源,服务幼儿园教育

运用社会的力量使我们的教育更丰富、更充实,也更贴近生活,社区教育资源的挖掘与利用,不仅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也使幼儿深深爱上了自己生活的环境。

1、社区物力资源的利用:我们把幼儿园的主题融入社会大课堂,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引领到“社会情景中”,唤起幼儿对自然的求知和探索。如在《树》主题活动中,我们带幼儿来到杏东公园,公园里各种各样的树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力,他们目测树的高矮,观察、比较不同的树叶,用手中的笔画出不同的树;在教师的启发下,他们手拉手测量起树干直径的大小,手拉手测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并玩起了拾落叶比赛、大树小树的游戏„„活动中萌发了幼儿爱护树木的情感,从而促使环保主题《我是环保小卫士》活动的产生和开展。

2、社区人文资源的利用:杏林是城乡结合区域,蕴含着丰富的本土文化资源,有戏剧文化、古建筑文化、自然环境等,将这些本土特色资源根据幼儿年龄特点进行选择、设计。幼儿民间教育活动是指对中华民族传统的民间艺术、民俗活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进行挖掘、整理和创新改造,将其纳入幼儿园主题百度文库

活动中,使幼儿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在开展民间活动时,我们注意挖掘民间的各种活动,如舞龙舞狮、歌仔戏、包春卷、粽子,做“红米龟”、搏饼等;另外,有的老师到海边采点,拍摄水上养殖的过程及水生动物的生长环境,将这些不便幼儿多次参观的情景拍成录象在主题活动中多次模拟再现。于是我们产生了如下的主题活动:《曾营的红米龟》、《我家的房子》、《我爱大海》、《家乡的桥》等,特别是杏林在新城区的建设中正在开发的杏林公铁大桥、园博园、金海湾生态住宅社区等已逐步形成我们捕捉社区的各种资源,成为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生生不息的源泉,使幼儿进一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这些活动不仅融洽了幼儿园和社区的关系,而且有利于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幼儿的社会性。

三、课程的设计轴线与展开

1、幼儿学习的时间和空间是开放的,主题活动“家庭、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的研究,打破单一性和封闭性的教学形式,在时间与空间上充分开放。

2、幼儿学习的内容是多彩的,动物、植物、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只要是幼儿感兴趣的并有教育发展价值和操作可能性的,都是活教材。活动以幼儿必备的经验学习和探索性主题活动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分组活动为主要学习形式,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重视幼儿生成活动的组织与指导。有效的利用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家长通过幼儿园教育信息的不断渗透,形成了家庭、社区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教育氛围,在优势互补的基础上创新优化各种环境,使幼儿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

3、幼儿学习的方式是多元的。在自然的教育环境中引发幼儿的探索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获得全面、和谐、自主的发展。幼儿园注重对自己的研究成果不断进行总结、梳理、提升。几年来,收集汇编各班主题教育资源手册,幼儿创编故事集、活动画册、VCD等,我们针对省级课题《社区早期阅读活动研究》,挖掘社区资源为幼儿早期阅读的内容,为家园合作、亲子阅读注入了新鲜血液,在传承和创新中赋予早期阅读新的内容,如主题活动案例《社区的车子》、《会说话的标志》、幼儿创编故事《警察和小偷的故事》、《小花籽找快乐》、课题百度文库

观摩活动《老鼠娶媳妇》等,研究成果获省级优秀成果奖。

家庭、社会是一部丰富的百科全书,构建幼儿园、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强化幼儿园为家长和社区服务的功能,才能拓展主题活动的内容和空间,才能使幼儿在真实的情景中去感受、体验、操作、实践和探究。

让主题教育回归生活

集美区杏林中心幼儿园 叶丽云

“回归生活”,已成为教育界这些年来最为热切的呼声,让枯竭冷漠的教育回到真实、鲜活、丰富的生活中来,让它获得源头活水,这既是儿童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也是幼儿作为一个生命体应该享受的权利。《纲要》中指出,“以儿童为本,以儿童的发展需要为本”。我们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

一、捕捉契机,生成主题网络──关注生活

胡塞尔认为,生活世界是一个科学的、直观的、奠基性的世界,是富有意义、富有价值,本真存在的世界。当幼儿走进生活,通过与周围环境的直接接触和探究活动,孩子们会逐渐发现和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美好,感受到人与环境及动植物之间及其与环境的依存关系;通过全身心投入于珍爱生命、关爱环境的活动,逐渐产生珍惜自然资源的情感和初步的环保意识。如大马路,这一公共设施,是我们生活中熟知的事物,是我们,包括孩子每天都会目睹的事物,它是那么的熟悉而普通,又是那么的贴近我们的生活。大马路每天都在变化着,变长变宽变美,大马路上不断传出悦耳的声响“嘀嘀嘀——”,“叮铃铃——”,大马路每天都在发生着动人的故事。在实施《大马路》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组织幼儿从本园出发沿路看到高耸别致的楼宇群,优美、温馨的社区环境,看到新旧道路的变化,马路上车来人往的繁荣景象,不同人群的活动。幼儿在这次的参观活动中,不仅认识了大马路,了解了交通规则,而且更进一步熟悉了自己的生活环境,感受了百度文库

家乡的变化,从中激发了幼儿积极、美好的情感。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就可捕捉到新的教育契机,生成新的主题。但是孩子毕竟是孩子,主动生成活动的能力还不够,这就需要我们老师走进幼儿的生活世界,倾听他们的心声,细心观察孩子在自发、非正规活动中的表现,及时发现与捕捉教育契机,生成有价值的主题内容,拓展主题网络,并使之丰富和完善起来。如,我们在班级的饲养区养了一些蚕宝宝,幼儿在课间活动时,喜欢三五成群地围在旁边交谈,还时常会问些问题。当我给孩子讲起故事“蚕宝宝的一生”时,孩子们目不转睛地听着,还不时地追问“后来呢?”“老师再讲一个”。于是,我们生成了《虫虫总动员》这一主题,并为幼儿开辟了“虫虫交友会、虫虫俱乐部”等游戏,满足幼儿的需求,让他们对昆虫有更全面的了解。

幼儿的生活世界是绚丽多彩的。幼儿的学习在很多情况下发生在日常生活活动中,他们的学习是笼统、综合、整体性的。例如,在一次午饭后散步时,当孩子们看到一些花时,不停地追问:“这是什么花?”“它的颜色为什么不一样呀?”花对于他们来说,不仅意味着颜色,还意味着美。这里难以区分出是植物学、物理学,还是美学。根据幼儿的提问,我们在原有的网络图《多彩的秋天》中,又延伸了一个分枝,增添了新的内容,幼儿获得了新的知识、新的发现。

因此,我们不仅要关注幼儿的日常生活,关注日常生活给予幼儿的各种发展机会;同时更应关注幼儿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疑惑、困难与问题,关注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个发展历程。

二、积极参与,实施主题活动──体验生活

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在开展系列主题活动中,我们的内容均来源于幼儿的生活,让幼儿在真实的“生活世界”中去感悟、体验,因为生活是一部活的教育百科全书,在“生活世界”中,他们会学到各种知识,获得各种经验,掌握各种能力。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涉及的面很广,内容也很多。如:在“多彩的节目”这一部分,幼儿不仅了解有关中秋节的典故,观看月饼制作坊制作月饼的过程,并尝试用橡皮泥、糯米粉制作花式多样的月饼;还进行了有趣的“搏饼活百度文库

动”,感受与亲人团聚的欢乐。在国庆节前后,引导幼儿认识国旗,观看升旗仪式。鼓励幼儿利用假期去旅游,饱览祖国大好河山,并收集了祖国各地的名胜古迹、著名建筑、风土人情的照片、图片模型以及各地的特产及包装进行展示与介绍,让幼儿对祖国有一个更为具体深刻的了解,体验祖国的繁荣、昌盛,激发幼儿的爱国之情。在“丰收”这一部分,我们开展了参观水果店,装饰水果娃娃,水果品尝会等活动,并把从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迁移到游戏、生活中来。组织幼儿参观菜市场,走向周边的农村,感受丰收的农田,感受秋的色彩、秋的收获。

幼儿通过一次次地走进生活,亲临了各种不同的生活场景,感受到不同人群的劳动,了解人们劳动的艰辛,感受到生活的丰富,他们将更加热爱生活,珍惜每一次劳动,每一次付出。

三、师生互动,创设主题环境──美化生活

主题与环境是密不可分的。环境是为主题而创设的,而主题必须依靠环境才能更深入,更具体地开展。主题环境的创设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工作,它自始自终贯穿着整个主题,是在尊重孩子的基础上随着主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丰富的,每一步都是孩子经验提升的体现,每件作品都是孩子学习参与的写照,每一次成功都凝聚着教师和孩子的智慧、劳动和创造„„

在《多彩的秋天》这一主题中,我们把网络分成几大部分,根据气候和具体情况分步实施。带领幼儿去户外采撷秋景,收集各种树叶标本及种子、地瓜、花生等农作物,进行树叶拼贴,果实组画,或栽种、悬挂在教室里。收集多种水果、干果,用皱纹纸、粘贴纸、水果包装纸进行装饰,成为生动活泼的水果娃娃,陈列在教室中。把幼儿画的枫叶、银杏叶以及蜡光纸粘贴的水果剪下来,和废旧报纸做成的树枝结合,布置成秋天的树,丰富了主题,美化了教室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和儿童发展条件,儿童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成长、变化。所以,教师不仅应对儿童环境予以足够的关注与重视,而且应该具有创设发展支持性环境的能力,能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要关注儿童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倾听他们的想法和感受,敏感地感受他们的问题、困难与需要,并及时给以适宜的支持和引导,与儿童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成为幼儿学习与发百度文库

展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

四、家园合作,丰富主题内容──创造生活

陈鹤琴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方面能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幼儿园教育与家庭教育有各自的优劣,且都是对方所不能替代的,只要幼儿园和家庭发挥各自的优势,就能充分利用已有的这些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形成教育合力,促进儿童发展。

在我们主题网络活动中,都少不了家长的配合,正是有了家长的热心帮助与支持,才能使我们的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使我们的活动日益丰富。如:在《多彩的秋天》主题中,需要家长和我们一起收集干果、水果,和孩子一起制作果实粘贴作品,利用假期带幼儿外出寻找秋景;在《虫虫总动员》主题中,家长和孩子一起收集各种昆虫的图片、查阅相关知识;在《瓶瓶罐罐》主题中,利用废旧瓶罐、盒子、铅丝、泡沫等,将废物变宝,创作出大炮、坦克、飞机、娃娃等漂亮的作品。在这些活动中有材料的提供,有知识的准备,有成果的展示,获得的这些知识、经验、成品都可适用于幼儿的游戏、生活之中,从而创造出新的生活,新的精彩。让家长投入到孩子的活动中来,成为孩子学习和生活的伙伴,共同分享生活的乐趣,激发创造生活的热情。

童年是一首诗,一幅画,一支美妙的歌。童年是绚丽多彩的,童年是人生美好的回忆,让我们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童年的脚步为幼儿的人生之旅留下精彩的篇章。

让幼儿与主题活动互动起来

集美幼儿园 杜雪鹰

百度文库

《纲要》指出:“儿童是在适宜的环境中,以主动、积极、内涵丰富的活动为基础,获得全面和谐、充分发展的。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他们是活动的主人,他们更是环境的主人,是他们赋予了环境以生命。”这一要求体现了教学应该尊重幼儿,尽量为幼儿提供动手参与的机会。在实施课改中怎样激发幼儿积极与环境互动,怎样在互动的环境中开展主题活动,促进孩子的发展,这是我们在实践中一直思考的。下面是我在“神奇的树”这一主题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的主体意识,让幼儿主动参与到主题活动的探讨中,积极与主题互动、对话,成为主题活动的主人所进行的一些尝试。

一、了解幼儿的学习愿望,引导幼儿主动讨论主题活动的内容

以往教学活动的内容都是老师事先设计好的,幼儿只是被动的接受者,幼儿在老师的指令下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主动性、创造性就更无法体现了。在幼儿的学习过程中,只有幼儿感兴趣的,幼儿的主动性才高,学习效果才会好,为此在活动前教师要先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及认知程度,引导幼儿讨论最想了解的内容有哪些,由此制定主题活动的网络。比如我们的探索性主题活动“神奇的树”就是来源于一次组织幼儿外出参观的路上,幼儿发现了道路两旁的树大部分光秃秃,但在树枝上却冒出了嫩芽芽,他们的兴致很高,一路上不断的围绕着发现交流、提出问题,“老师,为什么有的树叶子掉光了,有的却都是绿。”“老师,你见过红色的树叶吗?”等等。我觉得这是个很好的兴趣点,而且有一定的教育价值,于是就和孩子商量,决定开展“神奇的树”的主题活动,幼儿和老师一起收集树的有关资料,他们带来了有关树的资料、信息、问题,由于此活动是幼儿自己引发的,所以孩子们的兴趣十分高涨,对活动十分投入,就连平日不太说话的孩子也能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来,我们从最初的讨论树的种类,慢慢跟随着孩子的兴趣点进行了树的作用、树与环境、人类、动物的关系等等系列的探索性活动,从这点我们就能发现其实孩子的兴趣能量是始终用不完的,关键就看教师如何把握和利用了。为此在活动前教师要深入孩子中间,及时发现幼儿的兴趣点,把孩子的兴趣点与教育目标有机结合,从而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设计相应的活动,这样的活动幼儿能积极参与,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百度文库

二、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引导幼儿与主题环境创设有效互动

1、激发幼儿的创设兴趣。

兴趣是一切学习的动力,应该有意识的培养幼儿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让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实践中获得体验。以前在进行环境创设时,往往是教师动脑多,孩子动手少,这样创设出来的环境是从教师兴趣和愿望出发的, 没有考虑到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因而环境也失去了影响和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如何激发孩子参与环境创设的兴趣、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呢?在主题活动“神奇的树”开展中,我们先了解孩子的兴趣点在哪里,然后和孩子们一起讨论一下怎样把班级布置起来,这时幼儿思维很活跃,有的说:在教室的角落布置一棵树,树上可以做鸟窝,有的说:我们家有树的卡片、图书,我可以带来放在语言区让大家看;有的幼儿说:我们可以用捡来的树叶做美工活动;„„,意犹未尽的孩子回家继续与爸爸妈妈共同讨论,取得了家长的支持,从不同渠道收集各种形式的资料。然后教师根据幼儿收集来的材料组织幼儿进行分类,将资料布置在主题墙面上,结果一目了然,较完整的体现了近阶段主题开展的过程。

2、鼓励幼儿与环境有效互动。

课改精神使我们的观念得以转变,认识到我们不能只唱独角戏,应该把权利还给幼儿,成为幼儿与环境互动的引导者、支持者,充分给孩子自主权。当幼儿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时,他们的激情和灵性会有无限的发展空间,属于儿童独特、大胆的创造力将被激发出来。当幼儿最原始的作品展现到环境中时,他们会体验到自由表达与创造的乐趣,也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如在《神奇的树》主题活动中,幼儿在美工区运用干树枝、橡皮泥、塑料罐来组合成盆载,并用包装纸或水彩颜料进行花瓶装饰;在开展树的全身都是宝时,幼儿在老师收集的各种小木块上进行彩绘,每个人将自己喜欢的图案画上去,在用颜料进行装饰,然后将孩子的作品装饰上墙。在科学区幼儿自己捣鼓的叶汁装入小瓶或制作的叶脉书签成功时,他们会向每一个参观者炫耀。孩子的作品布满了主题墙、玩具柜,当整个主题创设完成的时候,孩子们兴奋极了,他们不但被这种特有的艺术美所深深吸引,从中体验到了动手、合作的快乐,更重要的是对美丽的森林有了更深百度文库 的了解。

三、鼓励幼儿大胆质疑,实现与主题评价的互动

1、在民主性的评价中让学生全员参与

主题活动是在幼儿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开展的,应倡扬民主性评价,组织幼儿自我评价、相互评价,教师起到适当点拨的作用,使幼儿从中受到鼓励、增强自信心,大胆参与。如:主题活动《神奇的树》,在讨论树与人类的作用时,有的幼儿说树可以砍下来当柴烧,有的说树可以做家具,但有人马上反驳说应该保护树,因为树是鸟的家,树倒了,鸟就没有家了。经过民主的探究,人人参与讨论,让幼儿明白了树与人类、动物是好朋友,对树应有规划的使用,不能任意砍伐。为幼儿提供轻松活跃的氛围,让幼儿想什么说什么,再让他们自己评价找出问题,这比老师的苦苦说教更有实效性。

2、在延时性的评价中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过程

延时性评价即教师对幼儿讨论的问题不立即给予肯定或否定,而是在讨论问题的时候与幼儿共同参与,鼓励幼儿畅所欲言。如老师在上《常绿树与落叶树》时拿着树叶提问:“请你们判断这是什么树的叶子?”,有的幼儿说它是常绿树,因为它的树叶很光滑,老师采用延时性评价,不急于给出答案,于是有更多的幼儿说出了他的判断,有的说是常绿树,因为叶子看起来很厚,有的却说是落叶树,因为叶子颜色很淡,这样产生了各种不一样的判断,最后老师让他们通过摸一摸、看一看,比一比等方式,进行对照特征从而验证自己的看法是否正确。

在课改春风的沐浴下,主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展着,在实施的过程中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主题活动为幼儿也为教师搭建了一个共同的舞台,老师通过对孩子的深入了解和观察为孩子建构自由、广泛的空间,让幼儿的主体性得到充分的培养发挥。作为教师不能直接控制,应该尊重每一个孩子,实现幼儿在主题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但是教师的尊重比不是自由的放任,而应适时的引导,成为幼儿学习的支持者,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

百度文库

第三篇: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

生活与教育,教育与生活,由来已久。在教育史上一直是许多教育家都关注的一个话题。二者原本密不可分,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教育逐渐从生产劳动和生活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教育部门,产生了学校,从此,教育从生活中走了出来。应该说,最初教育与生活的分离,是与社会进步相联系的。然而,由于近代工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教育却日益被形式化,它与生活之间的距离也愈拉愈大,以至于严重脱离了生活实际,使教育一天天地走向形式主义,于是,我们的教育越来越变得“为教育而教育”;我们的幼儿也一天天地失去生活的乐趣,被修理成机器人。面对教育的这种危机,“向生活世界回归”便成为教育界许多专家、学者以及教育工作者共同的心声,而这种心声又通过课程得以反映,成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一个核心的理念,即课程的生活化、经验化。这是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主导思想。那么,在实际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教师应该怎样去践行这一理念呢?

一、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

卢梭提出自然主义的主张,要求教育遵循人的本性,保持儿童的自然状态,让儿童在自然状态下享受自由、平等、快乐地生活,获得自由的发展,这是一种回归自然的田园生活教育。教育必然指向儿童的现实生活,而不是为儿童的未来做准备,只为将来做准备的教育被卢梭看来是“野蛮的教育”。杜威在《我的教育信条》中指出:“教育是生活的过程,而不是为将来生活的准备。”“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成长,就是生活。”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主张,将儿童的学校生活,自然生活,社会生活三者有机可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教育的一致性与完整性,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的发展。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就是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从这个意义上说,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的。为什么说幼儿愉快健康的生活是幼儿全面、和谐发展的现实的综合的表现呢?首先,现实生活是幼儿生存的具体方式,幼儿生活活动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幼儿发展的水平和发展的现实,幼儿发展的水平也影响着生活的质量,也就是说,幼儿身心不能得到和谐的发展,也就无法享受真正愉快的、健康的生活。其次,教育与生活是相关的,幼儿教育与幼儿的生活更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因为幼儿教育的内容大多来自现实的生活,幼儿学习的途径亦主要的是现实的生活的途径,且教育过程本身就应该是幼儿美好的生活过程,教育应该成为促进幼儿美好生活的积极手段。最后,衡量幼儿发展的依据,最核心的是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的表现,即通过对幼儿在现实的集体生活中的各种表现的观察和记录,判断其学习和发展的状况。因此,对幼儿教育而言,一日生活的各环节是教育的途径,也是教育评价的途径。生活与教育,生活与幼儿的发展就这样缠连在一起。让幼儿愉快、健康地生活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为此《纲要》中直接提出了诸多指向幼儿生活的目标,如使幼儿“生活、卫生习惯良好,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使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使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等等,都是指向幼儿愉快、健康生活的,指向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

二、到幼儿的生活中去选择教育内容。

当年的陶行知先生,曾把杜威先生的“教育即生活”翻了个跟头,提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有什么样的生活,便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他主张“用生活来教育”。年龄愈小,愈需要这种生活教育。其实,在幼儿的生活中,蕴含着许许多多具有教育价值的生活素材,但我们教师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教育的敏感,总习惯于从文本和概念中为幼儿选择教育内容。比如:幼儿每天要穿衣服,衣服上有扣子,扣子有大小、多少,还有各种各样的形状;随着身体长高,衣服会变小;幼儿每天要吃饭,吃饭要用餐具,餐具是由各种不同的材料做的,有不同的用途;餐具也有大小多少;餐具的摆放是分类的、有序的„„这些都是每一个幼儿司空见惯的。然而,我们的教师常常忽略了这些,喜欢从概念入手,喜欢以经过抽象处理的各种图、形和教具来进行计数、形状、排序和分类等活动,久而久之,幼儿的数学活动便成为脱离幼儿生活的纯学具的操作,自然也就无法“用简单的数学的方法去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再比如:对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时,我们常常习惯于从文本中去寻找故事,从媒体中去寻找线索,或者创设一些情境,向幼儿进行关爱和同情教育,这些做法都无可非议,但是我们常常忽略了发生在幼儿生活中的事和人。如:有些智力迟钝、有孤独症状、或身体有残缺的幼儿,他们不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关心和帮助,还常常被其他幼儿嘲笑。幼儿是无罪的,问题出在我们老师身上。如果我们的教师能够抓住这些发生在幼儿身边的事和人,帮助幼儿学会关心需要他们帮助的小朋友,我想,这会比讲故事、看新闻的教育效果要好得多。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可以说信手拈来,遗憾的是让它流失掉了。

我们教师还应有挖掘、利用“教育资源”的观念。相对于幼儿的成长来讲,不仅仅教师是资源,教具、玩具、教材都是资源,实际上我们生存的环境中所有的人、事、物都是幼儿学习或成长的资源。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是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主动发展的,所以教师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一方面是宽松、自由、平等的对话式的心理环境,另一方面丰富、多元的、动态发展的物质环境。

三、把幼儿生活作为教育的途径。

我们不仅应选择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而且应通过幼儿的生活来进行教育,生活既是教育的内容,又是教育的途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去进行,“应渗透在多种活动和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进行,有趣的、丰富多彩的生活是最适合幼儿的学习活动形式之一,也是最有效的学习途径之一。尤其是与人类生活紧密相关的学习领域,更不能缺少生活的参与。例如,社会态度和社会情感的培养应渗透到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幼儿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探索、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说,一日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幼儿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例如心理健康教育、科学教育。让我们的老师们接受这样一种理念并不困难,困难在于将它转变成一种行动。因为人们在接受一种新的理念的同时,与它相悖的原有的旧的观念不会自然消失,它在相当一段时间内,会顽固地左右我们的行动,干扰新的观念的执行。

多少年来,上课、教授在人们的思想上根深蒂固,它使人们习惯于在原有的轨道上作惯性运动。因此,当我们选择了幼儿的生活作为教育的内容后,我们对教育途径的选择,常常是很自然地、不由自主地想到上课,想到教师的教授。比如,我们许多老师在选择“超市”作为幼儿的教育内容时,常常带幼儿到超市去参观,这种教育的途径,与原有的图片教学相比,无疑是一大进步。但参观回来以后,很多老师的做法却是问答式的交流,教师问,幼儿端坐回答:“你在超市看到了什么?”、“超市都有些什么样的人?”„„原来参观时兴致勃勃的幼儿,现在显得那么的无奈。其实,幼儿并不是对超市所有的内容都感兴趣,他们只对能够引起他们兴奋的内容感兴趣,他们只对他们熟悉的事物感兴趣。他们对参观内容的交流,喜欢用自已的方式,他们喜欢参与式的、活动式的交流和表达,因此,教师在参观后,仍然

应让幼儿以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去表达,去和同伴们分享。而不是回到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回答问题。

生活中的人和事原本充满了活力,但一旦被我们选中,就成了没有生命的教具。比如,吃点心、起床后的穿衣穿鞋,生活中的散步都可以自然而随机地渗透许多教育的行为,但是我们常常习惯把它们变成课的形式,似乎唯有教,我们才放心。致使有些可以而且应该在生活中自然渗透的内容,也一定要通过上课才能完成。再比如,《甜甜的梦》是适合小班的一首诗歌,它完全可以在午睡这一环节中自然地渗透,而无需端庄静坐地上课,同样可以收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如果我们坚持这样去思考问题,去设计幼儿的活动,我们就可以把幼儿从课的捆梆中解放出来,让幼儿回到自己的生活中、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去感受周围的人、事、物及其关系。

当我们反思我们的幼儿园课程时,我们会发现:许多时候,我们仍然无法摆脱教材、课堂的控制,我们习惯于从文本出发,我们迷信于教师的教,致使我们的课程远离了幼儿的生活,无法收到它应有的效果。欲使幼儿真正得到发展,幼儿园的课程必须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去组织幼儿园的教育活动。远离幼儿生活的、由成人的意志强加给幼儿的课程,不可能成为幼儿有效的经验,也无法使幼儿在真正意义上得到发展。

四、关注游戏与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

要使教育回归幼儿生活,就要将教育与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紧密结合起来。幼儿特有的生活方式一是指游戏,二是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无论是《规程》还是《纲要》都反复强调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让教育以游戏的方式存在,既体现了对幼儿权利的尊重,又可以发挥教育最大的利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本质就是生活化,因为游戏是幼儿生活中的基本活动。在此,一方面强调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尽可能游戏化,变幼儿的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减轻幼儿的智力负担;另一方面强调幼儿自主的游戏活动。

第四篇:幼儿教育工作总结_幼儿工作总结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工作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一起来看看幼儿教育工作总结范文5篇精选,欢迎查阅!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1

小班孩子在进行看图讲述时,习惯于看图片的局部而很少去看整体,个性是图片所要表达的深层含义。

在进行活动《爱唱歌的大恐龙》时,我就关注到了孩子们的这一特点,引导孩子们学习看图片。图一,孩子们首先看到的是图片最明显的部分,前右下角的几个小朋友。于是,我就让孩子们说说这些小朋友怎样了注意观察小朋友的表情,发生了什么事情了他们在做什么动作你在什么时候会做这样的动作把这几个问题解决以后,就立刻能明白,原先是恐龙在发出不好听的声音,吵到小朋友了,大家觉得声音刺耳,所以都捂住了耳朵。

最终一幅图,孩子们只是说出了有位小姑娘爬在屋顶上,可是她要干什么呢孩子们都不明白了。我提醒孩子们想想,结合前面发生的事情去猜猜小姑娘会做什么事情,一下子,朱悦小朋友猜到了,小姑娘说:大恐龙,你的声音太响了,请你轻点吧!

这个活动孩子们说的个性棒,我也很简单、欢乐的参与着孩子们的描述。看图讲述就要让孩子们学会关注整体,同时要结合其他的图片去发现图画背后所要表达的真正含义。只要适宜的引导,小班孩子的看图讲述一样会很出彩的。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2

昨日我上了《我和妈妈在一齐》这节语言课,故事里的多多是一位年纪和我们班的幼儿差不多大的小男孩。那在他的身上会发生什么事情呢?小朋友必须会很好奇,必须会很关注在这个小男孩身上发生什么事?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沟通的工具,儿童时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时期,也是最迅速的时期。所以在这节语言课上,我们开展了丰富又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活动,充分挖掘幼儿的潜能,扩展幼儿的知识,提升幼儿语言表达的本事。每节的语言课只要是让有幼儿多说,用完整的语言去表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语言本事是在运用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进取应答的环境。“在这节语言课中,我先是让幼儿用他们的眼睛里看到的来讲述,使幼儿喜欢自我去看故事,理解故事的资料。经过教师的引导,我们班的小朋友都能够自我说出故事的资料来,虽然他们有些说的跟故事的资料不一样,可是能够大胆的去表达自我的想法的幼儿我们够会给以表扬,同时鼓励其他幼儿大胆的站起来说。

我觉得语言课以今日这种形式来上真的挺不错的,充分的让小朋友表达的自我的想法。同时感到语言课就是要让小朋友多说,大胆的去说。故事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文学形式,经过故事教学,不仅仅能帮忙幼儿发展语言,并且能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

最终这节课的语言教育课堂的气氛也听不错的,小朋友对故事也比较的感兴趣,故事的资料也十分的趣味,小朋友都能够经过故事的图片去想象故事的资料。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3

本课的活动目标是在让小朋友理解故事资料的基础上会讲故事,明白大人对我们很重要。在活动过程中,我首先为小朋友们介绍一个生气的小朋友——阿贵,他为什么不高心呢?由此引起小朋友的注意,使幼儿能有较高的兴趣,跟教师一齐听听这个故事,在导课部分充分调动了小朋友的用心性,使幼儿注意倾听。

听完故事后,引导小朋友说出,阿贵为什么会期望这个世界上没有大人呢?他的愿望是在哪里实现的?在梦境中阿贵在没有大人的世界里遇到了什么困难?在此部分透过提问的方式使幼儿充分理解故事。能够大胆来表述故事,进行自由的交流,锻炼了小朋友的理解潜力、表达潜力、交流潜力。在练习巩固的环节,让小朋友们对阿贵所遇到的困难按顺序进一步进行表述,在那里进行这样的处理是为了让小朋友更好的理解故事,训练小朋友们表达事物的条理性,让小朋友们进一步理解大人在对自我的重要性。

在授课过程中,没能更好地、全面地使训练幼儿的表达潜力,如果在此活动中将此部分进一步深化、扩大,幼儿的潜力将得到更好的培养。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4

别小看了孩子数学活动时,幼儿在进行操作练习采蘑菇。说“采蘑菇”,其实也就是要求幼儿把书上的不干胶蘑菇撕下来,然后再按小兔篮子上的数字进行粘贴。幼儿在操作的时候,需要先把书翻到中缝,撕下不干胶蘑菇,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贴上,操作时,幼儿需要来回翻书,这样不仅仅操作速度慢并且显得个性麻烦。

该教给孩子一个怎样的简便易行的方法呢我正在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我看见诗函小朋友把“蘑菇”撕下后,全部贴在她的五个小手指上,然后再翻到书的前页一个一个贴起来。咦,这样还真省事多了。我向小朋友介绍了诗函的方法,并鼓励他们也能够想出别的又快又好的方法。这样可好了,幼儿想出了很多方法,他们做起练习来省事多了,速度自然也加快了。

孩子们的举动,又让我想起不久前发生的一件事情。班上新添置了一种软塑料玩具,这种玩具能拼插出许多玩具,我想我不出示拼插示范图,看孩子们能拼插出多少种。说真的,当时我还以为孩子们没有我的示范指导,根本就不会拼插出什么,所以,当我眼前出现一件件造型别致的手提包、彩链、头饰等作品时,我简直不敢相信自我的眼睛。我兴奋地把孩子们的作品展示出来,并鼓励他们想出更多更好的玩的方法。这样一来,孩子们玩得更投入了,普通的软塑料玩具因为有了孩子的创造和想象而变得格外生动、搞笑。

其实,很多的时候,我们会经常应对幼儿独特的、有创意的想法,只是常常不经意间就被我们忽略了。细想起来,在他们大胆、童真、稚气的想法背后,又会有多少智慧的火花呢身为教师的我们,千万不能小看了孩子,而是要善于在孩子的一举一动中发现他们富于创造性的想法,并适时地给予用心有效的评价和支持;此外,教师还要给孩子带给主动探索的机会和条件,发挥同伴群体的相互模仿、激励作用,促进幼儿群体共同发展。

幼儿教育工作总结5

时间过得可真快,转眼从事幼儿教育已两年多的时间了,在各位领导、教师的帮忙下,经过自我的努力,使我提高很大。

一、在思想上,重新认识了幼儿教育。

在踏入幼儿园之前,我的脑海里的幼儿园,就是教师带领着小朋友一齐做游戏,学习简单知识的场所。可当我真正踏入这工作当中实践时,我对它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工作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经过这个任务在活动中制定不一样的目标,大大丰富和满足了幼儿身心的需要,真正使幼儿在活动中得到欢乐,得到发展!

二、在工作中,我热爱了这一行。

工作中,每一天应对一群嘴里总有讲不完的话的可爱孩子们,使我爱上了这一行,不仅仅是他们的可爱,还掺杂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班上有一位小朋友,一次他感冒,坚持要到户外活动。到了户外,他就开始流鼻涕,我帮他拿纸,他说冷,我给他暖手。在户外活动结束后,大家一齐回到了活动室,我想坐下。眼睛正在四处找椅子,这时他已经把小椅放在了我身边,我看着他笑了。他那双大眼睛,冲我眨了眨也笑了一件件与孩子们发生的小事,却让我深深的感受到了“人情味”,一种深情。让我在关心别人的同时也被关心着,这是何等的幸福呀!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努力工作呢幼儿园的生活总是那样令人回味无穷:孩子的纯真与质朴常会唤出我们的完美童心,使我们能用这颗心去理解他们,走进他们的世界。我们真诚的理解和支持又呼唤和保护了他们可贵的童心,使他们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第一步。让我们与孩子们心相通,心相连,让幼儿园这个小天地里充满童心世界的真、善、美吧!

三、在实践工作中,让我成长。

工作没有多久,就迎来了第一次“考验”。虽然只是园里的教师参加,可对于一个“新手”而言,还是不免会紧张。这节课上得不是很成功。经过领导

免费分享创新的细心指导和自我的反省,发现原先这节课有很多漏洞。在第二次上课时,我注意了课前的铺垫工作,结果就好的多。反省第一次失败的原因,吸取了教训。在第二次,三次的活动中,一点一点地去克服,效果也一次比一次好,就这样,在实践工作中,使我成长起来!

四、此刻的成绩

经过了两年多的磨练,我在组织教育活动的时候,有必须的提高,经过园内的业务学习,我在理论方面也增加了许多知识。在观摩课上,也学到了许多经验,回头想想与自我刚来幼儿园的时候相比,确实提高了许多,在那里要感激幼儿园给我这个团结的大团体中学习的机会,也要感激各位同行的细心帮忙,使我很快“成长”起来。

教育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并且学无定法,应对如雪花纷飞般的诸多教材以及网络带给我们丰富的信息经验,我们必须把握一点:让孩子们真正做到欢乐中学习,在欢乐中得到发展。

你们是幸福的,我就是欢乐的,为你们付出的,再多我也值得。

第五篇:幼儿案例引言幼儿教育

引言:

让4岁中班幼儿更好的学会识别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以及更好的抓住数字的大小概念,而这节课就是以1到10数字识别为主,来进行一堂,在游戏过程中,让幼儿趣味性的了解并学会1到10的数字顺序关系。

课前准备:

1.用10张硬纸片写好从1到10的十个的数字;

2.用绳子或者其他物质来做个可以让字牌固定在头上的圈。注意和难点:

1.首先要注意课堂的纪律,把班里的小朋友分好组,以使每个小朋友都能充分参与其中;

2.注意在游戏进行中和其他老师密切配合来修正幼儿的错误;

3.游戏必须要让孩子们理解玩法,以及让幼儿在玩中牢记1到10的数字顺序和大小概念。

课程的过程:

一、游戏玩法: 1.幼儿戴上数字卡片头饰并相互观察,知道自己是几号数字娃娃。

2.以数字娃娃5为例说明,每十个幼儿拉手围成圆圈,老师从一个固定位置点数:“一、二、三”,被点到“三”的数字娃娃5,立即跑到圆心处站好并拍手,其他幼儿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朗诵儿歌:“一二三,我是5;一二三四五六七,我的朋友在哪里?”朗诵完毕,数字娃娃4和6需迅速跑到圆内,并拍手一起说两遍儿歌:“三二一,我是4(6);七六五四三二一,我是你的小(大)朋友。”

3.游戏可反复进行。

二、游戏规则:

1.必须是被老师点到“三”的数字娃娃才可以跑到圆心处;

2.幼儿中是被点到的数字娃娃相邻的数字的2个小朋友需在二个结束后跑到圆心; 3.一次游戏结束后,3个小朋友归队,老师再从幼儿中选出下一个小朋友,让游戏继续进行。

三、游戏的结果:

总的来说游戏进行后,幼儿对数字的认识有加深了一步。本次游戏让幼儿对1到10的数字认识更加牢固,并使幼儿对1到10的数字的顺序牢记于心,同时,幼儿在游戏中对数字记忆和运用会更快、更牢固。

浅谈幼儿生活与幼儿教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