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一_观后感三号文库
- 一一_观后感三号文库
- 人大代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模版)三号文库
- 人大新闻宣传规范用语三号文库
- 圣诞晚会主持词三号文库
- 2024年1季度江苏省泰州市工业经济运行情况(小编推荐)三号文库
- 吴市长在全市科学技术奖励暨优秀人才表彰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文]三号文库
- Translation on Ads三号文库
- ajkvgnw中_国工商银行发展历程三号文库
- 浅谈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人大工作三号文库
- 电影《杀人游戏》观后感三号文库
- 成功人生需要规划三号文库
- 2024年6月财政收支情况三号文库
- 新时期警察形势三号文库
- 第四次学习内容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街道人大工委开展监督工作之我见(共5篇)三号文库
- 把握四个关系创新人大工作三号文库
- 世界环境日活动社区倡议书三号文库
- 十二册《每课一练》(四大名著)三号文库
- 调查报告及论文要求规范范文三号文库
- 202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三号文库
- 励志篇[小编推荐]三号文库
- 员工招聘流程图三号文库
-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三号文库
- 人才引进工作之我见三号文库
- 论中小企业如何引才用才三号文库
-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英语专业四级必备语法 第9期(平行结构)【卧龙雪痕】(全文5篇)三号文库
- 人大换届工作总结(五篇模版)三号文库
第一篇:2024年陕西政法干警法学专业综合(I)仿真模拟题
【选择题】
1、在《宪法》中完善国家职能的规定,将“反革命的活动”改为“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是在()。
A.1988年的宪法修正案B.1993年的宪法修正案
C.1999年的宪法修正案D.2024年的宪法修正案
2、下列有关我国各级人大代表的表述,正确的是()。
A.各级人大代表均由直接选举产生
B.各级人大代表采取的是常任制和专任制
C.按照每一代表所代表的城乡人口数相同的原则进行名额分配
D.各级人大代表都享有司法豁免权
3、某选区选举地方人民代表,代表名额两名,第一次投票结果,候选人按得票多少排序为甲、乙、丙、丁,其中仅甲获得过半数选票。对此情况的下列处理意见哪一项符合法律规定?()
A.宣布甲乙当选
B.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C.宣布甲当选,同时以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D.宣布无人当选,以甲乙丙为候选人另行选举
4、我国宪法的监督权属于()。
A.全国人民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C.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D.最高人民法院
5、在行政诉讼中,对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承担举证责任的是()。
A.原告B.被告C.谁主张谁举证D.人民法院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C。解析:1999年《宪法》修正案第17条,“《宪法》第28条: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反革命的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修改为:“国家维护社会秩序,镇压叛国和其他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活动,制裁危害社会治安、破坏社会主义经济和其他犯罪的活动,惩办和改造犯罪分子。”故本题答案为C。
2、【答案】C。解析:我国《选举法》规定,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一共自上而下分为全国、省级、市级、县级、乡级五级人大,其中县级以上各级人大设常委会,乡级人大不设常委会。
故B选项错误。乡、县两级人大采取直接选举,而市级以上人大采取间接选举方式,故A选项错误。《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第32条规定,县级以上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许可,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非经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许可,不受逮捕或者刑事审判。如果因为是现行犯被拘留,执行拘留的机关应当立即向该级人民代表大会主席团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报告。所以,乡级人大代表不享有司法豁免权,选项D错误。2024年,全国人大修改选举法,规定城乡同票同权。故C选项正确。
3、【答案】C。解析: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法》第43条第1款的规定,代表候选人获得参加投票的选民过半数的选票时,始得当选。该条第4款规定:“获得过半数选票的当选代表的人数少于应选代表的名额时,不足的名额另行选举。另行选举时,根据在第一次投票时得票多少的顺序,按照本法第三十条规定的差额比例,确定候选人名单。如果只选一人,候选人应为二人。”所以应当宣布得票过半数的甲当选,同时将第一次得票仅次于甲的乙、丙列为候选人另行选举。因此,本题选择C。
4、【答案】C。解析:《宪法》第62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
(二)监督宪法的实施;„„”第67条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
(一)解释宪法,监督宪法的实施;„„”故本题答案选C。
5、【答案】B。解析:《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做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做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故本题答案为B。
第二篇:2024年陕西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 刑法学——遗弃罪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24年陕西政法干警专业综合I 刑法学——遗弃罪
虽然现在人们的生活水平已经大多步入小康社会,但是,对于婴幼儿的抚养和老人的赡养问题依旧存在,遗弃婴幼儿以及不赡养老人的事件还是时有发生,为了保障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法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今天,陕西人事考试网就为大家详细介绍遗弃罪的相关内容,帮助大家更多的学习掌握法律知识,也更充分的做好政法干警考试备考。
一、概念
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
二、犯罪构成要件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被害人在家庭成员中的平等权利。对象只限于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我国婚姻法明确规定:“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并对家庭成员之间应履行的扶养义务作了规定。有负担能力而拒不履行扶养义务,就侵犯了年老、年幼、患病或者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在家庭中的平等权利。遗弃行为往往给被害人的生命、健康造成威胁,为舆论所不齿,也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因此,同遗弃的犯罪行为作斗争,有助于造成一个少有所养,老有所依的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保护妇女、特别是儿童和老人的合法权益。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对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应当扶养而拒不扶养,情节恶劣的行为。所谓年老、年幼、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家庭成员,是指家庭成员中具有以下几种情况的人:(1)因年老、伤残、疾病等原因,丧失劳动能力,没有生活来源;(2)虽有生活来源,但因病、老、伤残,生活不能自理的:(3)因年幼或智力低下等原因,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除了对于具有这类情况的家庭成员外,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1、行为人必须负有扶养义务。这是构成本罪的前提条件。公民对哪些家庭成员负有扶养义务,是由我国法律的明确规定了的。扶养义务是基于抚养与被抚养、扶养与被扶养以及赡养与被赡养这三种家庭成员之间不同的权利义务关系而产生的。
自子女出生就自然开始,是无条件的。父母对子女的抚养义务,是社会所赋与并由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它既是一项社会义务,也是一项法律义务。祖父母对孙子女、外祖父母对外孙子女、兄姐对弟妹的抚养义务,亦是如此,但这种抚养义务的产生必须具备法定的条件。子女有要求父母抚养的权利:在特定条件下,孙子女有要求祖父母抚养的权利,外孙子女有要求外祖父母抚养的权利,弟妹有要求兄姐抚养的权利。对另一方而吉,则有抚养的义务。这种义务指向的必须是未成年的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或弟妹,没有独立生活能为的子女亦在此列。
夫妻相互间的扶养义务,是一项无条件的法律义务。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夫妻双方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也是完全平等的,任何一方既有抚养对方的义务,也有要求对方抚养的权利,因此,形成了一种抚养和领受抚养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即狭义的扶养关系。大妻相互间的扶养关系必须是以夫妻关系为前提,是双方婚姻关系存续期间的一种夫妻人身财产关系,一旦这种婚姻关系终止了,那么这种扶养关系亦告终止。
至于子女对父母的赡养义务,亦是社会所赋予的义务,是国家法律所规定的义务。自父母需要子女赡养之日起,这种义务就是无条件。在一定条件下,孙子女对祖父母、外孙子女对外祖父母、弟妹对兄姐的赡养义务,亦是如此。父母有抚养子女的义务,子女有赡养父母的义务。在一定条件下,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有抚养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的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弟妹亦有赡养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的义务。但这种义务行使的前提条件是,因年老体弱或多病而丧失劳动能力、生活困难或行动不便,需要人供养、照顾和关怀。
2、行为人能够负担却拒绝扶养,能够负担,是指有独立的经济能力,并有能够满足本人及子女、老人的最低生活标准(当时当地的标准)外有多余的情况。行为人是否有能力负担,这就需要司法机关结合其收入、开支情况具体加以认定,这里所谓扶养,如前所述,应从广义上理解,包括长辈对晚辈的抚养,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具体而言,所谓抚养,是指父母对子女,以及在一定条件下祖父母对孙子女、外祖父母对外孙子女、兄姐对弟妹的生活供养、社会教养以及其它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所谓赡养,是指子女对父母,以及在一定条件下孙子女对祖父母、外孙子女对外祖父母、弟妹对兄姐在生活上的供养及精神等方面的照顾和帮助。所谓扶养,是狭义的,专指夫妻之间生活上的供养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关怀和帮助。“拒绝扶养”即是指行为人拒不履行长辈对晚辈的抚养义务,晚辈对长辈的赡养义务以及夫妻之间的扶养义务等等。具体表现为不提供扶助、离开被扶养人或把被扶养人
置身于自己不能扶养的场所等。在行为内容上,拒绝扶养不仅指不提供经济供应,还包括对生活不能自理者不给予必需的生活照料。“拒绝扶养”从客观方面揭示了本罪表现为不作为的犯罪行为方式,即消极地不履行所负有的扶养义务,如儿女对失去劳动能力又无经济来源的父母不承担经济供给义务,子女对生活不能自理的父母不予照料等。
3、遗弃行为必须达到情节恶劣程度的,才构成犯罪。也就是说,情节是否恶劣是区分遗弃罪与非罪的一个重要界限。根据司法实践经验,遗弃行为情节恶劣是指:由于遗弃而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被害人因被遗弃而生活无着,流离失所,被迫沿街乞讨的;因遗弃而使被害人走投无路被迫自杀的;行为人屡经教育,拒绝改正而使被害人的生活陷入危难境地的;遗弃手段十分恶劣的(如在遗弃中又有打骂、虐待行为的)等等。
(三)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必须是对被遗弃者负有法律上的扶养义务而且具有抚养能力的人。只有具备这种条件的人,才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如果在法律上不负有扶养义务,互相间不存在扶养关系,也就不发生遗弃的问题。
根据我国婚姻法的规定,法律上的扶养义务是: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父母对未成年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扶助的义务: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父母对子女仍有抚养相教育的义务;养父母与养子女、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均与生父母与其子女之间的抚养、赡养义务相同,但是养子女和生父母间的权利和义务,因收养关系的成立而消除;非婚生子女享有与婚生子女同等的权利,其生父母应负担子女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者全部,直到子女能独立生活为止;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的未成年的孙子女、外孙子女,有抚养的义务;孙子女、外孙子女对于子女已经死亡的祖父母、外祖父母,有赡养的义务;兄姐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者无力扶养的未成年弟、妹,有扶养的义务。
根据上述规定,对于法律不负有扶养义务的远亲属拒绝扶养的,不应认为是遗弃行为。但是,按照立法精神和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具有以下情形的,应认为负有抚养的权利义务关系:由法律上不负有抚养义务的人抚养成人的人,对抚养人应负有赡养扶助的义务;在长期生活中互相形成的道义上的抚养关系,如老保姆不计较待遇,多年帮助雇主抚育子女、操持家务等,雇用一方言明养其晚年,对于这种赡养扶助关系,应予确认和保护。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即明知自己应履行扶养义务而拒绝扶养。拒绝扶养的动机
是各种各样的,如有的把老人视为累赘而遗弃;有的借口已离婚对所生子女不予抚养:有的为创造再婚条件遗弃儿童;有的为了逼迫对方离婚而遗弃妻子或者丈夫等。总之,遗弃者都是出于个人主义极端自私自利思想或者是其他卑鄙动机。
三、处罚
犯本罪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
第三篇:202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2024政法干警考试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2024年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教育入学考试
专业综合I考试大纲
教育部考试中心
目 录
I.考查目标……………………………………………………
3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3
III.考查内容……………………………………………………
4IV.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33
V.参考书目………………………………………………… 43
I.考查目标
专业综合I包括刑法学和民法学两部分,在考查刑法学和民法学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注重考查考生运用刑法学原理和民法学原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法律语言表达的能力。考生应能:
1.正确理解和掌握刑法学和民法学的重要概念、特征、内容及其法律规定。
2.运用刑法学和民法学原理解释和论证某些观点,明辨法理。
3.结合社会生活或特定的法律现象,分析、评价有关案件、事件,找出运用法律 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4.准确、恰当地使用法律专业术语,论述有据,条理清晰,符合逻辑,文字表达通顺。
II.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考试内容结构
刑法学 75分
民法学 75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 40小题,每小题1分,共40分
多项选择题 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辨析题 2小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法条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案例分析题 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第四篇:2024江西政法干警文化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24江西政法干警文化综合模拟题及答案
单选
1.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下列关于这两类社会矛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敌我之间的矛盾是对抗性的矛盾
B.人民内部的矛盾是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不一致的矛盾 C.解决敌我矛盾应采用专政的、强制的方法
D.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应采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
2.为规范收入分配,防止两极分化,可采取的措施不包括()。A.取缔非法收入 B.增加低收入者收入 C.调节过高收入 D.实行平均分配
3.柏拉图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这一观点属于()。A.唯心主义 B.形而上学
C.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D.辩证唯物论 4.哲学的基本问题()。
A.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关系问题 C.思维和存在关系问题 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
5.时有风吹幡动,一僧曰风动一僧曰幡动议论不已。慧能曰:“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慧能观点根本错误在于()。
A.否认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 B.否认了运动具有客观规律性 C.否认了运动的绝对性 D.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
6.现阶段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讲要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
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 B.中国人口多,底子薄 C.中国人均资源水平低的现实 D.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
7.邓小平同志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国亡党”,这段话非常深刻的阐明了()。
A.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性 B.改革开放的重要性 C.破除封建迷信的重要性 D.解放思想的重要性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8.实现伟大历史转折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其思想的先导是()。A.粉碎“四人帮” B.邓小平出来主持工作
C.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D.以上答案都不对 9.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以人为本
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D.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0.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社会主义 D.为人民服务
1.【答案】B。解析:人民内部矛盾是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在我国人民内部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故B说法错误,ACD说法正确。故本题答案选B。
2.【答案】D。解析:平均分配是错误的说法,是先富与共富的关系。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ABC符合规范收入分配的手段。故本题答案选D。
3.【答案】A。解析:唯心主义主张意识是世界的本原,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唯心主义认为精神是世界的本原,它包括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形态,A项不选。形而上学是静止、片面、孤立地看待问题,与题无关,B项不选。D项唯物论是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内容,D不选。柏拉图将认为“世界是理念的影子”是唯心主义的观点,通过区分现象世界与理念世界这样的做法来追求客观独立于人的精神而存在的世界,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选。故本题答案选A。
4.【答案】C。解析:哲学基本问题又称哲学的根本问题、哲学的最高问题,是指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恩格斯在1886年写的《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一书中第一次对此作出了明确表述。它的提出,为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种对立的哲学体系、哲学派别以及对它们的客观评价提供了正确的标准,指导人们掌握哲学发展的普遍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ABD均不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所以本题答案选C。
5.【答案】D。解析:时有风吹幡动,另外两个和尚认为的风动或者幡动都是看到了物质,而慧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幡动的原因不是风吹的也是幡自己动的,而是人的心使它动的,慧能认为是意识决定物质,因此他的错误在于否认了物质是意识的根源。因此正确答案是D。虽然这道题表面上看说的是运动,但是其实讨论的是物质运动的原因,是由物质决定的,而不是人心决定的,因此ABC都不符合题意。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6.【答案】A。解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中国共产党和邓小平对当代中国基本国情的科学判断。我们讲从实际出发建设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就是这一基本国情,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B项“中国人口多,底子薄”是我国存在的实际情况,但是并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故而不选此项。C项,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024年12月26日发表的《中国的能源状况与政策》白皮书指出,虽然中国能源总量比较丰富,但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也不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最大的实际。故C项不选。D项,是根据我国东西部生产力发展极不平衡的状况,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也与题意不符,D项不选。故本题答案选A。
7.【答案】D。解析:在党的历史上,邓小平首次把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相联系,把解放思想提到思想路线的高度,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做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经历了“文革”磨难、对“左”倾错误有过深刻反思的邓小平,对解放思想的重大意义、实现途径讲得极为精辟深刻。他指出,解放思想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解放思想必须打破思想僵化,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的这一报告可以看作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思想解放的宣言书,彻底突破了“两个凡是”和“左”的错误,为探索现代化建设新道路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新时期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就要反对僵化、教条的思想。在当代中国,僵化、教条思想有各种表现。其中之一就是教条主义地对待马克思主义。在邓小平同志的这句话中并不是重点强调我们要摒除教条主义,故A项不选。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针对我国的经济体制提出来的,与本题中的这句话不符,故B项不选。这句话中虽然提到了“迷信盛行”但是破除封建迷信并不是这句话的主旨,解放思想才为其应有之义,C项不选,故本题答案为D。
8.【答案】C。解析: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是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也是新中国历史的伟大转折。1978年5月11日,也就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光明日报》发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引发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纠正文化大革命以来的错误,主要是批驳“两个凡是”的错误理论,从而确立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由此理论先导,再而实现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历史转折。而A、B项发生在十一届三中全会阶段,但是与思想没有关系,故排除AB两项,故本题答案选C。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9.【答案】A。解析:2024年10月召开的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并把它的基本内涵概括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其中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故本题选A。
10.【答案】B。解析:《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守信(诚信是规范、制度、人品)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故本题答案选B。
“更多详情请进江西政法干警考试网:http://jx.offcn.com/?wt.mc_id=bk10383 也可加入江西中公教育官网微信平台:jx-offcn-com 或加入新浪官方微博:江西中公教育”
江西中公教育总部地址:江西省南昌市阳明路310号江西省出版大厦8楼
第五篇:2024年陕西政法干警监狱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2024年陕西政法干警监狱知识模拟题及答案
单选
1.下列对监狱现象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内容有()。A.国家性质 B.物质因素 C.社会因素 D.经济基础
2.以下不属于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基本特征的是()。A.监狱法制建设逐步发展
B.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人劳动改造中 C.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 D.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3.《监狱法》颁布后,我国监狱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涉及监狱整体性工作的改革措施,其中不包括()。
A.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 B.建立现代监狱制度 C.实行狱务公开 D.分押分管分教
4.在下列人物中被称为西方国家监狱改良运动鼻祖的是()。A.约翰•霍华德 B.贝卡利亚 C.康德 D.边沁
5.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奴隶制国家刑罚观念和刑罚执行目的的是()。A.复仇主义 B.威吓主义 C.报应 D.教育
6.《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颁布实施的时间是()。A.1954年 B.1991年 C.1994年 D.2024年
7.—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可以设立监狱管理分局。A.—些较大的城市或地区 B.罪犯比较多的地区 C.监狱设置比较集中的地区 D.—些偏远的地区 8.我国监狱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是()。A.对罪犯执行刑罚 B.惩罚和改造罪犯
C.预防和减少犯罪 D.维护社会稳定,保障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 9.监狱的性质决定于()。A.国家的性质 B.各阶级力量的对比 C.监狱的任务 D.统治阶级的意愿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监狱的特征不包括()。A.阶级性 B.压迫性 C.惩罚性 D.封闭性 答案及解析
1.【答案】D。解析:监狱作为一种上层建筑,必然要受到经济基础的决定性影响。2.【答案】A。解析:我国监狱工作创建阶段的基本特征是:①全党高度重视,迅速将一大批罪犯投入劳动改造之中;②确立了监狱组织管理体制;③基本上解决了监狱面临的困难。
3.【答案】D。解析:1994年《监狱法》颁布后,进一步提出了依法治监、建设现代化文明监狱、建立现代监狱制度、实行狱务公开等涉及监狱整体性工作的改革措施,推动了监狱工作的向前发展。
4.【答案】A。解析:英国人约翰•霍华德于1777年出版了《英格兰及威尔士的监狱状况》(又名《监狱事情》),对监狱的建筑、矫正目的、矫治手段以及奖惩措施等都作了详尽而科学的论述。因此,他被称为西方国家监狱改良运动的鼻祖。
5.【答案】A。解析:奴隶制国家的刑罚观念及刑罚执行以复仇主义为目的,其刑罚手段主要是生命刑和肉刑。
6.【答案】B。解析:1991年9月10日,司法部颁布实施了《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
7.【答案】C。解析: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在监狱设置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监狱管理分局。
8.【答案】A。解析:监狱对罪犯执行刑罚,是我国监狱工作的一项最基本的任务。9.【答案】A。解析:国家的性质决定着监狱的性质。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了我国监狱的人民民主专政机关的性质。
10.【答案】B。解析:监狱的特征包括:阶级性、惩罚性、封闭性。
11.要实现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工作的目的,必须从罪犯的个人情况出发,实行()A.个别化处遇 B.分类管理 C.累进处遇 D.分级处遇 12.我国监狱工作实行的管理体制是()。A.集中统一领导 B.分级管理
C.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 D.民主集中制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3.新中国监狱工作的第一部法规是()。A.《关于组织全国犯人劳动改造问题的决议》 B.《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 C.《中华人民共和国监狱法》 D.《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14.在第六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上,被正式写入会议纪要的是()。A.“三个为了”的方针 B.“两个结合”的方针
C.“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
D.“惩罚与改造相结合,以改造人为宗旨”的方针 15.明确提出改造工作实现“三个延伸”的会议是()。A.全国公安会议 B.全国劳改工作会议 C.全国政法工作会议 D.国务院常务会议
16.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对服刑罪犯做说服教育工作能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是指监狱人民警察的()。
A.社交能力 B.分析判断能力 C.表达能力 D.知识素质 17.录用监狱人民警察的标准是()。A.择优 B.德才兼备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身体健康
18.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狱执行刑罚的工作中胜任惩罚监管、教育改造罪犯任务的履行职务的能力是指监狱人民警察的()。
A.政治素质 B.能力素质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19.监狱人民警察受到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后,分别在半年至两年内解除处分。解除处分的机关应是()。
A.原处理机关 B.原处理机关的上一级机关 C.行政监察机关 D.督察机构
20.没有经过合法授权和程序,擅自将自己监管罪犯的职权交予他人实际行使的行为属于()。
A.私放罪犯 B.玩忽职守造成罪犯脱逃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C.刑讯逼供 D.非法将监管罪犯的职权交予他人行使 答案及解析
11.【答案】A。解析:由于罪犯的年龄、经历、性格、思想、刑期、案由以及人身危险性等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因此,要实现对罪犯进行教育改造工作的目的,则必须从罪犯的个人情况出发,实行个别化处遇。
12.【答案】C。解析:我国监狱工作实行的是集中统一领导与分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13.【答案】B。解析:1954年9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改造条例》,这是新中国监狱工作的第一部法规。
14.【答案】C。解析:在1964年召开的第六次全国劳改工作会议上,“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方针被正式写入会议纪要。
15.【答案】C。解析:在1987年全国政法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改造工作实现“三个延伸”。
16.【答案】C。解析:表达能力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狱执行刑罚过程中,对服刑罪犯做说服教育工作能够进行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
17.【答案】B。解析:监狱人民警察的录用,贯彻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18.答案】B。解析:能力素质是指监狱人民警察在监狱执行刑罚的工作中胜任惩罚监管、教育改造罪犯任务的履行职务的能力。
19.【答案】A。解析:受到除警告以外的行政处分的,不得晋升工资档次。受到除开除以外的行政处分,分别在半年至两年内由原处理机关解除处分。
20.【答案】D。解析:非法将监管罪犯的职权交予他人行使,是指设有经过合法授权和程序,擅自将自己监管罪犯的职权交予他人实际行使。
21.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行使的权利是()。
A.被选举权 B.担任国家机关职务 C.担任国有单位领导职务 D.选举权 22.我国刑法将犯罪界定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A.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 B.轻微危害社会的行为 C.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 D.危害国家安全的行为
23.当前我国罪犯构成从判刑特征看,有明显增多趋势的是()。A.重刑犯、被判刑三次以上的罪犯 B.轻刑犯、被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 C.重刑犯、被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 D.轻刑犯、被判刑三次以上的罪犯 24.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具有罪犯身份的时间是()。A.自人狱至死亡 B.所判刑期之内
C.发生犯罪行为起至刑期结束 D.重返社会之后
25.《监狱法》明确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同时,尊重罪犯的人格也是有效改造他们的()。
A.基本前提 B.基本原则 C.基本方法 D.必然结果 答案及解析
21.【答案】D。解析:根据1983年3月5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的《关于县级以下人民代表大会直接选举若干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而没有附加剥夺政治权利的罪犯,在服刑期间可以行使选举权。但是,其政治权利中的其他内容,如被选举权、担任国家机关职务及国有单位和人民团体领导职务的权利,因其人身自由被剥夺而处于停止行使状态。
22.【答案】C。解析:我国刑法将犯罪界定为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对于那些只是实施了轻微危害社会行为的人,如受到治安管理处罚的违法人员或劳动教养人员等,均不属于罪犯。
23.【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当前我国罪犯构成的特点。从判刑特征看,重刑犯(原判15年以上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和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被判刑两次以上的罪犯有明显增多的趋势。
24.【答案】B。解析: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只在所判刑期之内具有罪犯身份,一旦刑罚执行完毕,其罪犯身份则告终止,并恢复普通公民的身份。
25.【答案】A。解析:《监狱法》明确规定,罪犯的人格不受侮辱;同时,尊重罪犯的人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格也是有效改造他们的基本前提。
26.关于罪犯每月具体的饮食标准,正确的一项是()。A.食油,0.5-1千克 B.蔬菜,15-25千克 C.蛋、鱼、豆制品,2-5千克 D.粮食,20-25千克
27.来监探视外籍犯的,每次只限()人,()周岁以下的直系亲属可允许随同探视。
A.1,16 B.2,18 C.1,17 D.2,15 2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表扬、物质奖励、记功一般可由监区作出
B.罪犯离监探亲,其执行刑期须达到1/2以上,属于宽管级处遇
C.离监探亲对象的常住地须在监狱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行政区域范围内 D.监狱对于被批准离监探亲的罪犯,必须开展一次集中教育,并进行个别谈话,罪犯到达探亲地后,要主动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
29.监狱主要的警戒设施和外围检查的重点是()。A.监门 B.狱墙
C.电网及报警设施 D.警戒地带
30.国家刑事司法活动的执行环节()。A.重在对罪犯的侦查 B.重在对罪犯的改造 C.重在对罪犯的管理 D.重在追究刑事责任 答案及解析
26.【答案】A。解析:罪犯每月的饮食标准为:粮食,17-25千克;蔬菜,15-20千克;食油,0.5-1千克;肉食,1.5-2.5千克;蛋、鱼、豆制品,1-2千克。
27.【答案】A。解析:来监探视外籍犯的,每次只限1人,16周岁以下的直系亲属可允许随同探视。
28.【答案】A。解析:表扬、物质奖励一般可由监区作出;记功则由监区提出意见,报主管监狱长批准。
29.【答案】B。解析:狱墙是主要的警戒设施,是外围检查的重点。
30.【答案】C。解析:国家的刑事司法活动包括侦查、起诉、审判和执行等环节,前三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个环节一般围绕是否追究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刑事责任而展开,而执行环节则重在对罪犯的管理。
多选
1.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A.监狱法制建设发展迅速 B.监狱的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
C.逐步建立国家财政保障体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 D.监狱人民警察队伍不断发展壮大
2.下列关于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表述正确的有()。A.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具有强烈的阶级性 B.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 C.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实现了社会正义的要求 D.社会主义家的监狱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文明 3.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的客观因素是()。A.不同的社会形态 B.不同的历史时期 C.不同的国情 D.不同的社会舆论
4.监狱执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A.《监狱法》 B.《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
C.《监管改造环境规范》 D.《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 5.《监狱法》的“总则”部分主要规定了()。
A.《监狱法》的立法依据 B.监狱刑罚执行活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 C.监狱人民警察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D.监狱经费以及监狱的主管机关 6.分监区具体负责罪犯的()。A.监管 B.劳动 C.生活卫生 D.考核奖惩
7.在监狱工作中贯彻执行人道主义原则要做到()。A.提高罪犯物质生活待遇 B.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 C.把罪犯当公民看待
D.为罪犯创造一个弃恶从善、悔过自新、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8.“两个结合”的方针指的是()。
A.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B.劳动生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C.惩罚管制与政治教育相结合 D.劳动生产与思想改造相结合 9.监狱人民警察特定的工作对象包括()。
A.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的罪犯 B.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罪犯 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 D.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
10.关于我国罪犯的宗教信仰自由权,下列说法正确的有()。A.罪犯有信仰宗教的自由 B.罪犯有不信仰宗教的自由 C.罪犯不能改变原有宗教信仰 D.罪犯有保持原宗教信仰的自由 答案及解析
1.【答案】ABCD。解析:我国监狱工作改革发展阶段的主要特征是:①监狱法制建设发展迅速;②监狱的各项改革工作进展顺利;③逐步建立国家财政保障体制,保障监狱改造罪犯所需经费;④监狱人民警察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不断提高。
2.【答案】ABCD。解析:社会主义国家的监狱既具有强烈的阶级性,又体现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既实现了社会正义的要求,又反映了历史发展的进步文明。
3.【答案】ABCD。解析:不同的社会形态、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国情,都会产生不同的监狱理论和监狱制度。
4.【答案】ABCD。解析:除了《监狱法》之外,司法部颁布实施的《监管改造环境规范》、《劳改劳教工作干警行为准则》、《监狱服刑人员行为规范》等一系列规章,也是监狱执法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
5.【答案】ABD。解析:《监狱法》“总则”主要规定了《监狱法》的立法依据,监狱刑罚执行活动应遵守的基本原则,监狱的性质和刑罚执行的范围,罪犯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监狱经费以及监狱的主管机关等。
6.【答案】ABCD。解析:分监区是监管改造罪犯的基层单位,具体负责对罪犯的监管、改造、劳动、生活卫生、考核奖惩等各项工作。
7.【答案】BCD。解析:在监狱工作中贯彻执行人道主义原则,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将罪犯改造成为守法公民;②把罪犯当公民看待;③为罪犯创造一个弃恶从善、悔过自新、有利于养成良好习惯的环境氛围。
8.【答案】AB。解析:“两个结合”的方针指的是惩罚管制与思想改造相结合、劳动生
中公教育—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产与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方针。
9.【答案】ABD。解析:监狱人民警察代表人民政府在特定的场所——监狱,对特定的对象——依法被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的罪犯,执行刑罚惩罚改造,实施监督管理,维护社会治安。
10.【答案】ABD。解析:我国《宪法》规定,公民有宗教信仰自由。罪犯也有宗教信仰自由,享有信仰宗教或不信仰宗教的自由。罪犯在服刑期间有保持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也有改变原有宗教信仰的自由。
文章来源:陕西人事考试网(http://sa.offc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