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励志篇[小编推荐]三号文库
- 励志篇[小编推荐]三号文库
- 员工招聘流程图三号文库
- 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学习人文社会科学的现实意义(大全)三号文库
- 人才引进工作之我见三号文库
- 论中小企业如何引才用才三号文库
- 人才管理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英语专业四级必备语法 第9期(平行结构)【卧龙雪痕】(全文5篇)三号文库
- 人大换届工作总结(五篇模版)三号文库
- 不怕输(大全五篇)三号文库
- 公安民警纪律教育心得体会(定稿)三号文库
- 申请法院调查取证(大全)三号文库
- 人大现场会致辞三号文库
- 2024重症医学科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2024年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报告三号文库
- 2024文职人员自我介绍技巧三号文库
- 群教集中学习方案三号文库
- 市长政府工作报告(全文)三号文库
- 2024太仓统计公报三号文库
- 孟州市人才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三号文库
- 六年级暑期辅导练习五三号文库
- 论现代领导在人才发展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三号文库
- 人工流产有哪些方法(优秀范文5篇)三号文库
- 党校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训班方案三号文库
- 影子银行众生相7三号文库
- 关注安全珍爱生命三号文库
- 科学技术两面观三号文库
- 2024年一季度分析三号文库
- 厨房电器发展趋势三号文库
第一篇:202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2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农业经济发展情况
2024年以来,双鸭山市以农产品竞争力增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努力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发展现代农业,构建新型经营体制,全市农业经济连续八年保持了快速发展。
一、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增长
农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202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实现93.5亿元,比2024年增长3.2倍,连续八年年均递增9.9%。其中,农业增加值为43.2亿元、林业增加值为1.5亿元、畜牧业增加值为47.4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9亿元,连续八年分别年均增长8.6%、8.5%、11.3%、3.6%。畜牧业增长速度高于农林牧渔业1.4个百分点,拉动作用比较明显。
农民收入突破万元大关。2024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1万元,比2024年的0.3万元增长2.6倍,扣除物价因素,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3.4%。
二、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
粮食生产实现了八连增。2024年粮食总产量达到了52.05亿斤,比2024年增长1.1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9.8 %,其中,水稻产量达到11亿斤,比2024年增长了1.6倍;玉米产量达到38.9亿斤,比2024年增长了2.4倍;大豆产量2亿斤,减少了5.9亿斤。全市粮食单产水平普遍提高,2024年水稻亩产521.64公斤、玉米亩产520公斤、大豆亩产140公斤,比2024年单产水平分别提高了52.1公斤、2.66公斤、9.58公斤。全市粮食生产为国家做出了突出贡献,宝清
县、集贤县、饶河县得到了国家或省级粮食生产大县奖励,全市也得到了国家级粮食生产先进市奖励。
畜产品产量逐年提高。2024年畜牧业出栏, 生猪205.2万头,牛27.8万头,羊59.6万只,肉鸡1026万只,分别比2024年增长0.9倍、0.7倍、1.3倍、0.2倍,连续八年分别年均增长8.4%、6.1%、10.8%、2.3%;肉类总产量24.8万吨,蛋类总产量2.4万吨,奶类总产量4.2万吨,分别比2024年增长0.9倍、0.23倍、0.22倍。全市生猪生产为国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集贤、宝清两县受到了国家级生猪生产调出大县奖励。
三、农业生产条件逐步改善
粮食生产实现了机械化。到2024年末,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了169.2万千瓦,比2024年的74万千瓦增加了1.3倍;农机作业面积631万亩,比2024年增加189.3万亩;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了92.95%,比2024年提高了9.25个百分点。农田水利建设逐步加强。到2024年末,全市有效灌溉面积达到了123.2万亩,比2024年增长了1.2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10.7%;旱涝保收面积达到了27.9万亩,比2024年增长了0.3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3.1%。设施农业有了较快发展。2024年全市温室面积为1305亩,大棚面积7905亩,比2024年分别增长0.8倍、0.5倍,连续八年年均分别增长5.3%、8.9%。
四、农业生产结构不断优化
农林牧渔业结构变化呈现“三降一升”态势。农业、林业、渔业比重不断减少,畜牧业比重不断上升,跃居了“半壁江山”以上。2024年,在农林牧渔业
增加值中农业增加值为43.2亿元、林业增加值为1.5亿元、渔业增加值为0.9亿元、畜牧业增加值为47.4亿元,比重分别为46.2%、1.6%、50.7%、1.5%,与2024年相比,农业、林业、渔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下降了10.5、0.8、0.7个百分点,畜牧业增加值比重上升了12个百分点。
粮食种植结构变化呈现“两增一减”态势。2024年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603.2万亩,比2024年增加124.7万亩,其中,水稻面积为120.4万亩、玉米面积为405.6万亩、大豆面积为70.7万亩,比重分别为20%、67.2%、11.7%。从粮食种植面积变化来看,高产作物水稻、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低产作物大豆播种面积逐渐减少。与2024年相比,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占粮食面积比重,分别上升10.4和43.8个百分点;大豆播种面积占粮食播种面积比重下降了54、2个百分点。
五、农业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劳动力逐步由农村向外转移。到2024年全市农村外出从业人员达到了13.7万人,比2024年增长了近1倍,连续八年年均增长了8.9%,其中,离乡到县的从业人员达到3.5万人,出省从业人员的达到
1.9万人,出国从业人员的达到0.15万人,比2024年分别增长0.8倍、0.3倍、1.4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规模不断扩大,为全市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六、农民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随着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快速发展,农民新型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涌现。到2024年,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417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民会员达1.2万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非成员农户2.1万户,比2024年分别增加了291个、8785人、1.7万户。其中,种植业专业合作社272个,粮食专业合作社211个,畜牧业专业合作社74个,农业机械专业合作社31个。比2024年各类专业合作社个数分别增加198、161、42、18个。
第二篇:202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经济运行情况
2024年,面对宏观经济运行走低,资源市场疲软的巨大压力,双鸭山市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五位一体”总布局,把握“稳中求进、进中求优、优中求快”总基调,突出科学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资源型城市转型,全力推进全市国民经济平稳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出稳中有进的局面。
一、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1.经济总量保持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5.1亿元,同比增长1.6%。其中:第一产业完成189.5亿元,同比增长5.8%;第二产业完成239.0亿元,同比下降0.9%;第三产业完成126.6亿元,同比增长2.1%。从产业结构看,一、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32.7:45.6:21.7调整为34.1:43.1:22.8,第一、第三产业比重上升。
2.粮食产量实现“十连增”。全市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189.5亿元,同比增长5.8%。粮食喜获丰收,产量再创新高。全市农作物播种面积631.4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603.2万亩,实现粮食产量260.25万吨,同比增长6.8%。玉米、水稻等高产作物占粮食作物播种面积达87.2%。畜牧业存栏平稳增长。大牲畜47.2万头,同比增长4.2%。其中,奶牛1.9万头,同比减少10.2%;生猪154.8万头,同比增长3.2%;羊63.5万只,同比减少3.3%;家禽1002.8万只,同比增长1.4%。畜牧业出栏两增两减。牛27.8万头,同比增长7.3%;羊59.6万只,同比增长1.8%;生猪205.2万头,同比减少3.4%;家禽1481.9万只,同比减少0.8%。主要畜产品产量三增三减。全市牛、禽肉产量分别为4.2万吨、3.0万吨,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了7.3%、1.3%;猪肉16.4万吨,同比减少3.4%;禽蛋2.4万吨,同比减少14.4%;牛奶4.2万吨,同比下降15.0%;绵羊毛1321吨,同比增长2.9%。
3.规模以上工业略有下降。全市规摸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99.5亿元,同比下降1.0%。规模以上工业经济的主要特点:一是煤炭行业影响较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18个行业大类中有3个新增行业,9个行业同比增长,6个行业同比下降;煤炭行业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同比下降21.3%,导致规模以上工业下滑。二是轻重工业增速同步回落。轻工业完成增加值89.5亿元,增长12.9%,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37.3个百分点;重工业完成增加值110.0亿元,下降9.1%,增幅比上年同期回落22.6个百分点。三是地方企业实现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长主要是靠地方工业增长拉动,地方好于中央,中央好于省属。地方工业实现增加值160.3亿元,同比增长3.8%,中央工业实现工业增
加值7.4亿元,与上年持平,省属工业实现工业增加值31.7亿元,同比下降11.0%。四是节能降耗。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436.2万吨标准煤;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3.3%。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增长0.75%,比上年上升3.3个百分点。21户重点耗能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下降4.8%,万元产值能耗下降3.8%。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73.9亿元,同比下降6.3%。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2.0亿元,同比下降21.3%;实现税金41.9亿元,同比增长9.8%。地方工业实现利税72.1亿元,同比下降0.1%。其中:实现利润总额38.0亿元,同比下降9.4%;实现税金34.1亿元,同比增长12.7%。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40.4亿元,同比增长3.3%;地方工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64.0亿元,同比增长4.4%。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用电量为34.0亿千瓦小时,同比增长0.8%。
4.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5.1亿元,同比增长12.8%。省重点推进产业项目开工22个,占省下达双鸭山市重点推进产业项目的95.7%,投资完成80.3亿元。计划总投资亿元以上项目已开工76个,占全部开工项目的7.2%,投资完成145.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6.2%,占全市投资总量的29.4%。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完成48亿元,占全市投资的9.7%;第二产业投资完成249.9亿元,占全市投资50.5%;第三产业投资完成197.2亿元,占全市投资39.8%。在第二产业投资中,工业项目开工458个、投资完成208.9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20.6 %。其中实际完成投资亿元以上的工业项目38个,投资完成47.7亿元,占全市工业投资的22.8%。
5.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平稳增长。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00.6亿元,同比增长13.7%。其中,限上零售额完成30.6亿元,同比增长26.0%,限下零售额完成70.0亿元,同比增长9.1%;批发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87.8亿元,同比增长13.8%,住宿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8亿元,同比增长12.8%。
6.外贸进出口同比略有下降。全市进出口总值完成12.0亿美元,同比下降0.1%。其中:出口11.5亿美元,同比增长10.3%,进口0.5亿美元,同比下降66.6%;一般贸易完成6.3亿美元,同比下降33.0%,边境小额贸易完成3.8亿美元,同比增长80.4%,其他贸易完成1.9亿美元,同比增长3.3倍;饶河县完成8.1亿美元,同比增长3.6%,占进出口总值67.8%。实际直接利用外资到位金额4568万美元,增长16.0%。
7.公共财政收入下降、支出增长。2024年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9.0亿元,同比下降
8.5%。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02.9亿元,同比增长3.5%。主要支出项目中增长较快的多为民生类支出,其中环境保护支出2.9亿元,增长34.3%;医疗卫生支出7.1亿元,增长
21.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6.4亿元,增长19.7%;农林水事务支出13.3亿元,增长4.0%。
8.金融总体运行稳健。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63.3亿元,增长5.6%。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4.7亿元,增长11.2%。各项贷款余额432.8亿元,增长12.1%。存贷比为76.8%。
9.城乡居民生活进一步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8734元,同比增长
3.9%,总量居全省第6位。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2240.61元,增长7.7%。城镇恩格尔系数为28.7%,比上年降低4.6个百分点。城镇人均住房建筑面积24.63平方米。市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689元,增长10.5%。
10.居民消费价格趋于理性。今年以来,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逐步回落,1-3月CPI比上年同期累计上涨4.3个百分点,1-6月累计上涨3.0个百分点,1-9月累计上涨2.0个百分点,1-12月累计上涨1.7个百分点。拉动CPI上涨主因是食品类价格上涨,1-12月食品类价格同比累计上涨3.0%,拉动CPI上涨1.0个百分点。受南市区居民回迁影响,房租下降,居住类价格同比累计下降3.1%,对物价稳定贡献较大。
11.房地产开发全面回落。实现商品房施工面积302.5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12.9%。其中,新开工面积118.5万平方米, 同比增长72.1%。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39.3万平方米, 同比下降63.3%。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34.2万平方米,下降61.9%。
二、经济运行中的几个不利因素
1.工业增长外部压力较大。从生产来看,一是煤炭行业受国家政策的影响,地方煤炭企业停产,煤炭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3%;二是建龙钢铁受房地产开发增速回落的影响,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3.9%。从效益来看,由于煤炭价格一路下行,双鸭山矿业集团亏损31378万元;由于计划发电指标减少,发电机组普遍开工不足,使双鸭山国电和大唐热电亏损29039万元。
2.国家宏观政策制约投资较快增长。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继续趋紧,部分产能过剩行业面临结构调整压力等因素对全市投资增长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国家房地产开发宏观调控政策使全市房地产开发缩减,2024年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仅完成20.5亿元,同比下降8.8%。
3.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较小。全市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34.1:43.1:22.8,第三产业所占比重远低于一、二产业。虽然2024年全市第三产业同比增长2.1%,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比上年提高了1.1个百分点,但缺乏新的增长点,起重要支撑作用的仍然是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交通运输业、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居民服务业、教育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等传统产业,而且企业规模小,形不成集团,上下游企业链还不健全,限制了企业发展。与此同时信息传输、科技服务、文体娱乐、租赁和商务服务等新兴产业发展滞后。特别是牵动第三产业多个行业发展的旅游产业发展先天不足,开发不够,导致全市第三产业发展缓慢。
三、对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建议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是全市城市转型的必由之路,是促进全市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内在动力,更是提高全市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保证。坚持扩张总量与优化结构并重,突出增量来促进结构优化。一手抓招商引资、项目投入,以增量扩张总量;一手抓结构优化,提高招商质量、项目水平,以增量优化结构。
1.加快农业结构升级调整
加快农业和农村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农业抵御自然灾害和防范市场风险的能力。做精种植业,加大优良品种培育、引进、推广和普及的力度,扩大优质品种覆盖面。推进“主辅换位”,进一步提高畜牧业、渔业科技含量、良种覆盖率和规模化养殖程度,促进养殖业的大发展。加大对市场开发资金的投入力度,进一步组织举办特色产品展销推介会,树立农产品品牌意识,提高特色产品的知名度。
2.加快新型工业化步伐
以科技创新为核心,提升信息化水平,在做大工业经济总量同时,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经济效益。一是积极引导传统产业改造升级。煤、电、钢、粮加工是全市支柱产业,在全市工业经济中起着重要作用。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引导重点龙头企业加大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大新产品开发、新技术应用,保持产业竞争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二是切实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加快新兴产业发展是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要认真研究国家促进新兴产业发展政策措施,借煤炭和房地产市场下行的契机,加大投资力度,加快煤化工、新能源、新建材工业发展步伐,确保到“十二五”末,形成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三是着力调整中小企业发展思路。把推进专业化协作配套作为中小企业振兴发展的方向,引导和支持中小企业围绕市场细化分工,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
3.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
目前,双鸭山市服务业发展水平总体滞后,服务业总量小、层次低,加快服务业发展,特别是现代服务发展是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内容。一是充分激活服务业发展的内生动力。服务业发展内生动力是工业化和城市化推进产生的需求,要深入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改革要求,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充分激活民资、破除行业
门槛,加快改革步伐,让“两化”对服务业发展的推动作用充分体现。二是重点突破现代服务业发展步伐。推进服务业转型升级,切实加大电信、金融、交通、商务服务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加大旅游业、文化体育等低资源消耗、高社会效益的行业发展。三是发展电子商务、网络购物、服务外包等新兴服务业。这些经营模式节能环保,使社会分工更加细化,发展空间非常大。
第三篇:2024年黑龙江省经济发展报告
2024年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时间: 2024-06-01 11:03:35 来源: 省统计局
2024年,我省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以及中央工作会议精神,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我省两次重要讲话精神,以做好“三篇大文章”为引领,以“五头五尾”为抓手,创新实施“五大规划”发展战略,大力发展“十大重点产业”,加快建设“龙江丝路带”,全省宏观经济在预期中运行,社会事业不断发展进步,“十三五”实现良好开局。
一、综合
常住人口。据人口抽样调查推算,全年人口出生率为6.12‰,死亡率为6.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9‰。年末常住总人口为3799.2万人,比上年减少12.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49.1万人,乡村人口1550.1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2%,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户籍人口城镇化率49.9%。0—14岁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1.0%,比上年下降0.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为11.6%,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人口主要构成情况如下表:
国民经济。初步核算,我省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53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70.5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4441.4亿元,增长2.5%;第三产业增加值8274.2亿元,增长8.6%。三次产业结构为17.4:28.9:53.7。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实现40432元,比上年增长6.5%。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8176.6亿元,比上年增长7.7%,占全省地区生产总值的53.1%。全省非公有制经济企业23.1万户,拥有企业从业人员324.4万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046.5亿元,实现进出口总值82.3亿美元,实现税收收入942.9亿元。
物价水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比上年上涨1.5%,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其中,城市上涨1.2%,农村上涨2.1%。从商品类别看,呈现“6升2平”:医疗保健上涨3.7%,食品烟酒上涨2.6%(其中粮食价格上涨1.0%,畜肉价格上涨11.6%,鲜菜价格上涨6.9%,食用油价格上涨1.9%,水产品价格上涨2.3%,禽肉价格下降0.6%,蛋类价格下降3.1%),其他用品和服务上涨2.1%,教育文化和娱乐上涨1.7%,衣着上涨1.0%,生活用品及服务上涨0.4%;居住和交通通信价格与上年持平。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1%,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下降0.6%,建筑安装工程价格下降0.6%,农产品生产价格下降6.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与上年持平;全省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比上年下降4.9%,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下降6.6%,生活资料价格下降0.9%。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下降4.0%,其中燃料动力类、黑色金属材料类和纺织原料类分别下降7.0%、4.1%和3.2%。
就业情况。全年城镇新增就业62.9万人,城镇人员失业再就业人员47.4万人,困难群体再就业人员18.7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2%,比上年下降0.26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林牧渔业。全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7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3%。其中,种植业增加值1823.6亿元,增长5.4%;林业增加值100.8亿元,增长7.2%;畜牧业增加值697.6亿元,增长4.6%;渔业增加值48.4亿元,增长8.2%;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9.1%。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结构由上年的68.9:3.5:23.9:1.6:2.0变化为66.8:3.7:25.5:1.8:2.2。
农业机械化水平。全省农业机械总动力5634.3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5%;农用拖拉机158.6万台,增长0.7%。农田有效灌溉面积592.5万公顷,节水灌溉面积196.7万公顷,综合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24.3万公顷。农村用电量77.5亿度,增长6.7%;化肥施用量252.7万吨,下降1.0%。
粮食蔬菜产量。我省粮食产量6058.5万吨,比上年减少265.5万吨,下降4.2%,连续6年位列全国第一。其中,水稻、小麦、玉米和大豆分别为2255.3万吨、29.0万吨、3127.4万吨和503.6万吨。全年蔬菜产量936.8万吨,下降2.2%;瓜果类206.7万吨,增长27.9%;甜菜11.4万吨,增长56.2%;油料23.2万吨,增长26.8%;烤烟5.0万吨,下降20.6%;亚麻0.8万吨,增长33.9%。
畜牧业生产。全省猪、牛、羊存栏量分别为1276.0万头、494.4万头和864.3万只,分别比上年下降2.9%、3.2%和3.5%;全年猪、牛、羊出栏量分别为1844.7万头、274.3万头和778.1万只,生猪比上年下降1.0%,牛和羊分别增长1.7%和3.5%。家禽存栏1.5亿只,出栏2.1亿只,存栏和出栏分别比上年增长3.7%和4.2%。从畜产品产量看,猪肉产量138.2万吨,比上年下降0.2%;牛肉和羊肉产量为42.5万吨和12.8万吨,分别增长2.3%和4.0%。禽肉和禽蛋产量为36.0万吨和106.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4.5%和6.3%;牛奶产量545.9万吨,下降4.3%。
绿色食品。年末全省绿色食品种植面积7400万亩,比上年增长1.3%;绿色食品认证个数2200个,比上年增加580个;绿色食品产业牵动农户130万户。绿色食品加工企业产品产量1510万吨,增长11.8%;实现产值1480亿元,增长7.3%;实现利税97.1亿元,增长8.3%。
劳动力转移。全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70万人,实现劳务收入800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和11.1%。
三、工业
工业生产。全年全部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3686.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24.0%。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年主营业务收入2024万元及以上,下同)实现增加值2994.2亿元,增长2.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1578.2亿元,下降0.5%;集体企业增加值11.9亿元,下降12.4%。从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973.8亿元,增长2.9%;重工业增加值2024.4亿元,增长1.6%。从企业规模看,大中型企业增加值2024.0亿元,下降0.2%;小型企业增加值941.5亿元,增长6.7%。
工业效益。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166.5亿元,比上年下降2.2%;主营业务成本9595.0亿元,下降0.9%。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4.0亿元,下降40.6%。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8268.5亿元,比上年下降0.4%;主营业务成本7251.0亿元,下降0.4%;实现利润343.8亿元,增长2.1%。
四大主导产业。全年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实现增加值240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占规模以上工业的80.4%。其中,食品工业增长2.6%;石化工业增长5.7%;装备工业增长1.9%;能源工业下降0.8%。
工业产品产量。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3种工业产品中,全年产量比上年增长的有108种,占42.7%,其中有39种产品产量增幅超过20%。在重点监测的26种工业产品中,产量增长的8种,下降的18种。增长较快的有:乙烯110.8万吨,增长31.8%;成品糖0.4万吨,增长13.1%;轮胎外胎541.6万条,增长9.7%;水泥3544.7万吨,增长8.2%。降幅较大的有:微型电子计算机1.1万部,下降35.0%;金属切削机床358台,下降29.1%;机制纸及纸板34.4万吨,下降26.7%;合成氨48.5万吨,下降22.6%;钢材332.7万吨,下降17.4%。
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0432.6亿元,比上年增长5.5%。第一产业完成投资1008.6亿元,增长11.6%;第二产业投资3970.0亿元,增长2.4%;第三产业投资5453.9亿元,增长6.9%。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四大主导产业完成投资2784.4亿元,增长1.1%,占工业投资的74.0%。民间投资7114.7亿元,增长7.9%。全年施工项目21798个,增长20.3%;新开工项目16743个,增长25.4%。全省产业项目7399个,增长23.9%,其中亿元以上产业项目1031个。
建筑企业。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增加值874.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5%。全省1566个资质等级三级及以上的建筑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79.1亿元,比上年增长1.7%;实现利税总额103.3亿元,增长2.2%,其中利润47.6亿元,增长2.2%。全省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404.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8%,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房屋施工面积占72.7%,竣工房屋面积占50.8%。
房地产开发投资。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864.8亿元,比上年下降12.8%。商品房销售面积2117.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797.0万平方米,增长5.1%;商品房销售额1121.0亿元,增长9.1%,其中住宅销售额903.7亿元,增长9.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402.5亿元,比上年增长10.0%。按地域分,城镇零售额7349.0亿元,增长9.9%,其中城区6133.7亿元,增长10.2%;乡村零售额1053.5亿元,增长10.4%。从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269.4亿元,增长9.7%;零售业零售额6129.7亿元,增长9.9%;住宿业零售额93.6亿元,增长5.7%;餐饮业零售额904.9亿元,增长11.3%。
热销商品。在全省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统计的27类商品中,零售额比重较大的有:服装鞋帽纺织品类475.2亿元,汽车类443.5亿元,石油及制品类329.3亿元,粮油食品类305.5亿元,中西药品类193.6亿元。增长较快的有:建筑装潢材料类增长44.0%,饮料类增长20.6%,中西药品类增长18.7%,书报杂志类增长13.1%,化妆品类增长12.8%,烟酒类增长12.5%。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全年实现进出口总值165.4亿美元,比上年下降21.3%。其中,出口50.4亿美元,下降37.2%;进口114.9亿美元,下降11.4%。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进出口112.3亿美元,下降22.1%;边境贸易进出口31.7亿美元,下降18.6%;加工贸易进出口11.9亿美元,下降21.0%。从企业性质看,国有企业进出口82.6亿美元,下降18.4%;民营企业进出口70.6亿美元,下降26.5%;外商投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中外合资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进出口10.9亿美元,下降10.4%。从国别看,我省与俄罗斯贸易往来仍为对外贸易主体,对俄实现进出口91.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5.3%,降幅同比收窄38.1个百分点,对俄贸易比重(55.6%)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其中,对俄出口17.0亿美元,下降27.7%;自俄进口74.9亿美元,下降11.8%。对美国实现进出口总额10.2亿美元,下降31.3%;对巴西实现进出口7.8亿美元,下降2.4%;对沙特阿拉伯实现进出口4.4亿美元,下降24.4%;对东盟实现进出口4.4亿美元,下降66.9%;对日本实现进出口3.8亿美元,增长16.5%;对欧盟(25国)实现进出口12.5亿美元,增长8.1%。
招商引资。全省实际利用外资59.0亿美元,比上年增长6.3%。从外资来源看,共有28个国家和地区来我省投资兴业。其中,亚洲国家和地区投资45.3亿美元,占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总额的77.9%;北美洲和拉美洲位居其后,分别投资4.6亿美元和2.6亿美元,分别占7.8%和4.4%。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全省各种运输方式共完成货物周转量1715.3亿吨公里,比上年下降0.6%。其中,铁路606.3亿吨公里,增长2.1%;公路904.8亿吨公里,下降2.6%;水运7.3亿吨公里,下降10.2%;航空2.7亿吨公里,增长15.4%;管道194.3亿吨公里,增长1.1%。全年完成旅客周转量799.7亿人公里,比上年增长4.9%。其中,铁路264.7亿人公里,增长5.4%;公路200.1亿人公里,下降12.8%;水运3910.0万人公里,下降4.5%;航空334.5亿人公里,增长18.9%。年末公路线路里程16.5万公里,比上年增长0.8%,其中高速公路4349.6公里,增长0.1%。
民用车量。年末全省民用汽车拥有量396.2万辆,比上年增长11.7%,其中私人汽车346.0万辆,增长14.7%。民用轿车拥有量214.4万辆,增长15.5%,其中私人轿车199.1万辆,增长17.5%。年末摩托车拥有量29.6万辆,比上年下降38.0%;拖拉机拥有量158.6万辆,比上年增长0.6%。
邮政电信。全省完成邮电业务总量821.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0.5%。其中,电信业务总量752.7亿元,增长63.8%;邮政业务总量68.7亿元,增长31.6%。年末长途光缆线路总长度5.0万公里,增长8.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97.4万户,增长16.5%,其中,城市430.7万户,增长14.5%;农村66.8万户,增长27.6%;移动电话用户3445.6万户,增长3.5%。全省电话普及率为103.8部/百人,比上年减少1.2部。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75.0万户,增长9.0%;移动互联网用户2510.9万户,增长25.0%。移动短信和移动彩信业务量分别为4.9亿条和0.1亿条,分别比上年下降91.8%和94.7%。
旅游收入。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1447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603.3亿元,增长17.8%。其中,接待国内旅游人数14380.4万人次,增长11.3%,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572.9亿元,增长17.6%;接待国际旅游人数95.7万人次,增长14.7%,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6亿美元,增长15.9%。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支。全年全省实现公共财政收入1148.4亿元,比上年下降1.1%。其中,税收收入实现827.8亿元,下降3.4%;非税收收入实现320.6亿元,增长5.2%。在税收收入中,国内增值税226.7亿元,增长20.2%;营业税135.3亿元,下降22.4%;企业所得税94.6亿元,下降6.0%;个人所得税37.3亿元,增长4.8%。全省公共财政支出完成4228.0亿元,比上年增长5.2%。其中,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一般公共服务和科学技术增长较快,分别增长15.8%、10.6%、10.0%和8.9%。
金融市场。截至12月末,全省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22179.0亿元,比年初增加960.0亿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住户存款13448.4亿元,比年初增加1008.6亿元,比上年增长8.1%;非金融企业存款4298.8亿元,比年初增加214.0亿元,增长5.2%;政府存款3864.7亿元,比年初增加65.6亿元,增长1.7%。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7725.0亿元,比年初增加1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9.3%。其中,住户贷款4590.2亿元,比年初增加553.5亿元,增长13.7%;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3034.9亿元,比年初增加897.4亿元,增长7.4%。
证券市场。截至2024年末,我省共有境内上市公司35家,内没有新增境内上市公司。其中,沪市25家,深市10家。按照企业类型划分,国有企业18家,民营企业16家,外资企业1家。上市公司总股本453.2亿股,比上年增长34.3%;总市值4481.4亿元,比上年增长8.7%。
保险收入和赔付。全年保费收入68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8%,其中,财产险收入148.9亿元,增长11.5%;寿险收入413.6亿元,增长2.5%;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收入123.0亿元,增长124.2%。全年赔付额237.8亿元,比上年增长40.5%,其中财产险赔付金额95.0亿元,增长41.9%;寿险赔付金额118.7亿元,增长36.9%;健康险和意外伤害险赔付金额24.0亿元,增长54.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年末共有研究生培养单位27所,招生2.2万人,在学研究生6.4万人,毕业生2.0万人。普通高校82所,招生20.6万人,在校生73.6万人,毕业生20.0万人。成人高校21所,成人高等教育招生3.7万人,在校生12.6万人,毕业生7.4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37所,招生7.1万人,在校生21.6万人,毕业生7.5万人。普通高中372所,招生18.6万人,在校生55.0万人,毕业生19.1万人。普通初中1451所,招生27.5万人,在校生90.4万人,毕业生27.6万人。普通小学1979所,招生24.6万人,在校生143.9万人,毕业生27.8万人。特殊教育学校招生1531人,在校生7845人。幼儿园5720个,在园幼儿52.8万人。成人技术学校培训学员50.7万人次。
科技研究。年末全省共有科学研究开发机构821个,全年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57.7亿元,比上年增长2.4%,R&D经费支出相当于地区生产总值的1.0%。全年共取得各类基础理论成果280项,应用技术成果1132项,软科学成果58项。受理专利申请35293件,增长2.0%;授权专利18046件,下降4.7%。全年共签订技术合同1747份,成交金额132.0亿元,增长3.7%。
监测机构。全省共有产品质量检验机构982个,比上年增加94个;产品质量、体系认证办事机构8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9个,强制检定计量器具610.0万台件。地震台站49个,地震遥测台站63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产业。全省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1个,文化馆148个,公共图书馆108个,博物馆176个。全省共有档案馆158个,已开放各类档案380万卷。全省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8%,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8.9%。全年出版报纸62387万份,出版杂志4340万册,二者分别比上年下降5.9%和2.8%;出版图书7336万册(张),增长2.3%。
医疗卫生。全省共有卫生机构8994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024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109个,妇幼保健院139个。卫生机构床位数22.0万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0.4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2.1万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4万人,注册护士8.5万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68个,其卫生技术人员0.4万人。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48个,其卫生技术人员0.2万人。乡镇卫生院988个,床位2.2万张,卫生技术人员2.0万人。
体育比赛。全年我省运动员共获得世界比赛奖牌94枚,其中,金牌38枚,银牌35枚,铜牌21枚;亚洲比赛中获得金牌3枚,银牌1枚;全国比赛中获得金牌243枚,银牌222枚,铜牌211枚。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收入。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736元,比上年增长6.3%;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8145元,增长5.8%。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832元,增长6.6%;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9424元,增长12.3%。城镇和农村恩格尔系数均为27.7%。
社会保障。年末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064.2万人,比上年增长2.4%,其中在岗职工参保601.8万人,增长1.5%;离退休参保462.4万人,增长3.7%。参加基本医疗保险1599.9万人,增长0.3%,其中,职工参保879.5万人,城镇居民参保720.3万人。参加失业保险313.2万人,增长0.1%;参加生育保险358.0万人,增长0.3%;参加工伤保险522.2万人,增长2.0%。城镇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11.1万人,下降7.6%;农村居民得到最低生活保障人数120.9万人,增长2.4%。
社会福利。年末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3.1万张,收养人员8.5万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525处,其中,社区服务指导中心31个,社区服务中心588个,社区服务站1376个,其他服务设施530个。
十二、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
环境保护。年末全省有自然保护区250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40个,省级自然保护区84个,市县级自然保护区126个;自然保护区面积792.6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0%。在13个地级市中,7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
安全生产。全年生产安全事故死亡819人,比上年下降7.1%。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053,比上年下降45.9%;营运车辆万车死亡率为5.990,比上年增长1.5%;煤矿百万吨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686,比上年下降52.8%。
注:1.本公报各项统计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及三次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采编:张文妍)
(责任编辑: 郑超)
第四篇: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4-202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黑龙江省双鸭山市2024-2024学年高一政治上学期期中试题
一、选择题(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60分。)
1.“打车软件”是一种智能手机应用,乘客可以便捷地通过手机发布打车信息,并立即和抢单司机直接沟通,大大提高了打车效率。通过手机打车软件预约用车将收取一定费用。下列有关“打车软件”的说法正确的有()
①属于商品,因为其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 ②不是商品,因为其是无形的服务 ③方便乘客,这是商家开发软件的目的 ④作为商品,是价值与使用价值的统一体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2.2024年王先生在一家售楼处看中一套总价为30万的商品房,他首付了9万元,按揭贷款21万,分20年偿还,利息共4万多。这里的30万、9万和4万分也体现的货币职能是()A.贮藏手段 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B.价值尺度 支付手段 支付手段 C.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流通手段 D.价值尺度 流通手段 支付手段
3.银行信用卡作为一种新的理财工具,具有以下优点()A.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方便安全 B.可以任意透支
C.不需要任何条件可以随意申请 D.可以在任何地点进行消费使用
4.右图漫画告诉我们()
A.货币是财富的象征 B.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C.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 D.对于金钱,要用之有益、用之有度
5.2024年5月至2024年4月,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中间价(人民币元/100美元)由645.79振荡走高至689.06,这对我国的对外经济造成重要影响。若不考虑其他因素,下列推导正确的是()
A.美元贬值→中国商品在美国市场的价格下降→有利于中国商品出口美国 B.美元升值→美国商品在中国市场的价格上升→有利于中国进口美国商品 C.人民币贬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上升→不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D.人民币升值→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成本下降→有利于中国企业在美国投资
6.3D版的电影票价比普通电影的票价一般要高,其根本原因是()A.3D版电影画面立体感更强 B.看3D电影的观众更多,供不应求 C.3D版电影的技术含量较高,价值量大 D.3D版电影出现“物以稀为贵”的现象
7.近10年来,中国制造业从业人员平均工资增长了近3倍,而机器人价格则每年下降30%。一升一降的反差,促使企业实施“机器换人”策略。这一现象表明()①价格变动导致企业调节产量 ②价格变动使企业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 ③企业经营的直接目的是利润 ④生产成本上升迫使企业缩小生产规模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下图中a、b曲线分别代表两类商品的价格与需求量的关系。在一般情况下,可以推断出的正确结论是()A.a商品为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大 B.b商品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大 C.a商品为生活必需品,需求弹性小 D.b商品为高档耐用品,需求弹性小
9.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品牌众多,竞争激烈。2024年,多数国际厂商出货量同比下滑。中国某厂商依托技术创新和流程创新,自主开发芯片、电池等核心部件,生产出功能更强、性价比更高的手机,出货量逆势增长58.4%。该厂商的成功得益于()①依托自主开发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使商品价值增加 ②个别劳动生产率高于社会劳动生产率,获得竞争优势 ③依托自主创新提高商品的使用价值,扩大了商品需求 ④个别劳动时间大于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商品价值增加
A.①② B.②④ C.②③ D.③④
10.今年,我国高铁发展迅速,并且高铁以其舒适安全快捷的性能,低于机票的价格,对民航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对于高铁冲击,民航的飞机票价最有可能作出的反应是()A.下调,因为高铁与民航是互补商品 B.上调,因为高铁与民航是互为替代商品 C.上调,因为高铁与民航是互补商品 D.下调,因为高铁与民航是互为替代商品
11.2024年8月8日21时19分,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北纬33.2度,东经103.82度)发生7.0级地震,震源深度20公里。四川省物价部门针对灾区灾后蔬菜价格可能出现较大幅度上涨的问題,紧急启动主要蔬菜品种临时储备和应急调运计划, 加大外采力度,以便稳定灾区蔬菜市场价格。这一措施能取得成效主要得益于它能改变市场上蔬菜的()A.上市时间 B.价值量 C.供求关系 D.使用价值
12.根据国家旅游局及市场研究机构的数据,2024年全国有45.6亿人次外出旅游,出境游1.22亿人次,中国连续四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旅游消费国。从消费的目的看,出境游属于()A.生存资料消费 B.发展资料消费 C.享受资料消费 D.贷款消费
13.据调查,我国2024年第一季度消费者信心指数继续保持增长态势,相比2024年第四季度上升两个点达到两年来的峰值110,实现开门红。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提高()①将推动物价上涨,引发通货膨胀 ②源于中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③反映人们对未来收入预期较乐观 ④说明社会收入分配差距正在扩大 A.①③
14.《人民的名义》的热播,让很多人重新捧起了沉寂多年的反腐小说,《人民的名义》纸质书销量突破138万册,电子书月点击破5亿,有声书月收听突破2024万。由此可见()A.消费对生产的调整起导向作用 B.生产能够为消费创造动力 C.居民消费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D.新的消费热点能够带动一个产业的出现
15.改革是最大的红利,这是被中国30多年的改革实践所证明的。“改革红利”的释放也是支撑中国未来10年7%~8%中速经济增长的基本条件。之所以强调“改革红利”,是因为()①通过改革可以发展生产,满足消费 ②改革可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③改革可以决定人们的消费质量和水平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④改革可以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充满生机与活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要确保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就必须()A.使公有资产的绝对数量增加 B.使国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
C.使公有制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D.使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
17.李克强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介绍重点工作任务时表示,2024年要更好地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深入落实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构建新型政商关系。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这是因为()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②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 ③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支撑经济增长、扩大就业 ④个体、私营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强市场活力、促进创新 A.①②
18.2024年11月11日,知名卤味制造商湖北“周黑鸭”在香港登陆港交所上市,当天股价大涨13.435%,报收于6.67港元/股。据此我们可判断()①该公司是股份有限公司 ②股东大会是该公司的执行机构 ③该公司资本要划分等额股份 ④该公司股东按出资比例例行表决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9.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每年有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华观光旅游。小赵大学毕业后,根据自己专业特长,瞄准市场开了一家小型翻译公司。该公司经营的直接目的是()A.解决就业 B.向社会提供优质的服务 C.顺应外国人来华观光旅游的趋势 D.获取利润
20.一份“大学生择业状况及心态”调查显示,用人单位认为大学生最缺乏“实干精神、专业水平和人际沟通能力”;而大学生则认为自己所缺乏的是“英语、计算机和专业水平”。这启示大学毕业生应()①立足社会需求,转变自己的就业观念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②根据个人的兴趣和条件,选择自己的理想职业 ③树立多种方式就业观,充分考虑个人的需求 ④树立竞争就业观,不断提升自己的素质和技能 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21.“失业怪圈”(家庭成员失业→家庭贫困→家庭教育支出减少→家庭成员科学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低→引发新一轮就业困难)的破解成为政府特别关注的问题。如果请你为政府撰写建议书,你的观点可以包括()
①发展经济、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②改善就业结构、加强职业培训
③加强引导、完善市场就业机制 ④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提高职业技能 A.①②④
22.2024年2月初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指出,切实解决好农民工欠薪问题,深入开展专项整治和督查,集中曝光一批典型案件,严肃查处欠薪违法行为包括欠薪陈案,坚决打击恶意欠薪违法犯罪,尤其要坚决解决涉及政府投资项目拖欠工程款导致欠薪问题。这表明要解决农民工欠薪问题,需要国家()
A.自觉履行劳动义务,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前提 B.依法签订劳动合同,这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证 C.完善法律法规,加强社会诚信建设,健全失信惩戒制度 D.制定并完善劳动合同法,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
23.暑期劳动安全问题,已经成为维护各地农民工权益的突出问题。某地工会组织推出了“推动改善农民工生产生活条件,防暑平安度夏”活动。这一活动的开展有利于()A.劳动者接受职业技能培训 B.劳动者安全卫生保护权利的维护 C.维护劳动者休息的权利 D.杜绝侵害劳动者权益行为的发生
24.如今,投资理财已成为现代人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下列理财观念存在误区的是()A.储蓄存款是没有风险的理财方式 B.股票是一种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方式 C.投资国债既能获得收益又能支持国家发展 D.购买商业保险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银行是现代经济活动的枢纽,目前中国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是()A.商业保险、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B.证券投资、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 C.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和办理结算 D.信托投资、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
26.张先生于2024年1月将家中的20万元人民币存入银行,存期为5年,整存整取。2024年7月,张先生的父母因病住院,需要3万元医药费,张先生迫不得已提前支取,存款利息也只得按照活期存款利率计算。上述材料反映了定期存款()A.适合个人日常生活待用资金存储 B.与活期储蓄存款相比,风险更大 C.与活期储蓄存款相比,流动性更强 D.可能面临提前支取损失利息的风险
27.“现在老百姓一听说要发行国债,半夜就起来到银行排队,国债一个上午就卖光。”国债之所以热销是因为()
①国债是由银行等金融机构发行的债券,利率高于存款储蓄 ②国债是国家发行的,风险小,利率水平较存款储蓄高 ③国债在各种投资方式中风险最小,收益最高 ④作为金融债券,可抵押可转让,流通性强 ⑤公民生活水平提高、投资方式日益多元化 A.①③⑤
28.丘吉尔说过:“如果我办得到,我一定把保险这两个字写在家家户户的门上,因为我深信,透过保险,每一个家庭只要付出微不足道的代价,就可以免除遭受永劫不复的灾难。”这说明商业保险()A.是规避风险的有效措施 C.能保障基本生活需要
29.哈尔滨和大理的火灾、天津滨海新区爆炸等事故,再次敲响了安全生产的警钟。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以下属于企业社会责任的有()①完善市场就业机制,扩大就业规模 ②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制定产品质量标准 ③自觉依法诚信纳税,积极参加社会公益事业 ④规范生产经营,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和服务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以利润回报为主要目的 D.是筹集闲散资金的有效方式 B.②④⑤
C.②⑤
D.①③④⑤
30.随着人们对生存环境和空气质量的更加关注,进入森林休闲、度假、疗养的需求越来越大。与此同时,那些遍布深山大川的林场凭借得天独厚的森林资源,积极与健康疗养相结合,不仅为林业转型提供契机,也可促使生态经济提档升级。这表明()①消费对生产具有重要的反作用 ③我国居民消费以享受性消费为主 A.①②
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40分)
31.2024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我国民营企业华为公司,连续五年跻身世界500强。华为成功的因素可以归结为:首先,华为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其次,华为将每年销售收入10%以上的资金用于对新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目前,华为在4G技术上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同时,华为的软件过程管理与质量控制也已达到业界先进水平。再次,华为凭借良好的品牌形象,荣登了“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大奖。
结合材料,运用企业经营与发展的知识,分析华为公司的成功原因。(15分)
32.改革开放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居民收入也呈现快速增长。同时,国家收入倍增计划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公众的消费信心,汽车等高档消费品日渐走进大众家庭,旅游也逐渐成为家庭生活中的一部分。2024年中国游客更以“土豪”的手笔掀起了海外抢购风潮,成为世界奢侈品的最大消费群体。但由于地域差距、行业差距等因素,我国社会成员的收入差距日益扩大,导致国内的消费指数依然不够理想。
“土豪情结”等病态消费心理的存在,呼唤我们要坚持理性消费。请简要回答如何树立 B.①④
②交换决定着社会再生产的过程 ④新的消费热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 C.②③
D.③④ 正确的消费观、做理智的消费者?(10分)
33.随着经济的发展,刘大妈家的菜篮子不经意间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冬季的当家菜萝卜、白菜、土豆少了,鸡、鸭、鱼、虾和各种新鲜蔬菜多了,而且自从市场上有了绿色食品,刘大妈就成了它的忠实消费者。如今,刘大妈家里背投电视、变频空调、高档洗衣机等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双休日,刘大妈一家经常到体育馆和健身房进行锻炼,用她的话说,这是花钱买健康。而网上购物、参加网络远程教育,也是刘大妈一家生活的重要内容。刘大妈整天乐呵呵的,“新时代,新生活”已成了她的一句口头禅。
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的?(15分)
高一期中考试政治答案
选择题答案
CDACC CCCCD CCCDD DBBDC CDCAC DCACB 31【参考答案】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3分)。实施全球化经营的战略,成功完成市场布局,为公司成功奠定基础(2分)。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3分)。持续不断的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对新技术、新领域的研究和开发、质量管理体系赢得世界的认可等,为企业带技术、质量、品牌效应等竞争优势(2分)。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企业形象(3分)。良好的品牌印象和品牌活力,为华为成为中国最具竞争力品牌2分。
32【参考答案】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
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
33【参考答案】(1)生产决定消费的对象。如果市场上只有萝卜、白菜等,刘大妈的菜篮子肯定丰富不了。
(2)生产决定消费的方式。绿色食品、电脑的出现和运用,改变了人们的消费和娱乐方式。(3)生产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刘大妈一家生活水平的提高,缘于社会生产的大发展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4)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刘大妈一家到体育馆、健身房锻炼,说明了如果没有生产力的发展,也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生活。
第五篇: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802
【发布文号】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7号 【发布日期】1993-11-08 【生效日期】1993-11-08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黑龙江省农业植物检疫实施办法
(一九八七年五月七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发布
一九九三年十一月八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第七号修订)
第一条 第一条 根据国务院《植物检疫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本实施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本实施办法的适用范围是指国内农业植物检疫,不包括林业和口岸植物检疫。
第三条 第三条 黑龙江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全省农业植物检疫工作,由省植物检疫机构负责执行。行政公署、市、县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地区范围内的农业植物检疫工作,其执行机构是所属的植物检疫机构。国营农场总局和其他所属的国营农场管理局的植物检疫植物保护站,在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国营农场系统的植物检疫工作。国营农场系统的植物、植物产品省间调运、国外引种等检疫工作,由省植物检疫机构负责。
第四条 第四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必须配备一定数量的专职检疫员,并逐步建立健全植物检疫实验室和检验室。
第五条 第五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在实施检疫时,可以行使下列职权:
(一)进入车站、机场、港口、邮局、仓库以及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存放、试种场所实施检疫和检疫监督,并依照规定采取样品。
(二)查阅、复制、摘录与实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有关的合同、货运单、发票、检疫单证等。
(三)查询与植物检疫违法案件有关的人员,并提取证据。
第六条 第六条 植物检疫人员进入车站、机场、港口、邮局、仓库及其他有关场所执行植物检疫任务,必须穿着检疫制服,佩带检疫标志,并持有农业部统一颁发的《植物检疫员证》。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根据工作需要可在当地农业院校、科研等有关单位聘请特邀检疫员协助工作。设置特邀检疫员的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
第七条 第七条 农业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按农业部统一制定的名单执行。本省补充的植物检疫对象和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公布。
第八条 第八条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应对本地区的植物检疫对象进行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编制植物检疫对象分布资料。省植物检疫机构编制全省分布到乡、农场的检疫对象资料,行署、市、县和国营农场总局、国营农场管理局编制分布到村、分场的检疫对象资料,并报省植物检疫机构备案。
第九条 第九条 局部地区发生检疫对象的,应划为疫区;发生检疫对象比较普遍的地区,应将未发生地域划为保护区,疫区和保护区划定在本市(地)范围内的,由市、行署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市人民政府或行署批准;涉及到两个市(地)以上的,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国营农场系统的疫区和保护区划定,由国营农场总局批准,报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备案;涉及到国营农场与地、市、县的,由国营家场总局和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协商提出,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并报农业部备案。疫区和保护区的改变的撤销的程序与划定时相同。
在发生疫情的地区,植物检疫机构可派人参加当地的道路联合检查站;发生特大疫情时,经省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植物检疫检查站,开展植物检疫工作。
第十条 第十条 调运植物、植物产品,属于下列情况的,必须在调运前十五天向当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实施检疫:
(一)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的,运出发生疫情的县级行政区域之前,必须经过检疫。
(二)凡种子、苗木和其他繁殖材料,不论是否列入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名单和运往何地、数量多少、以何种方式运输、邮寄,必须经过检疫。
对可能被检疫对象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应实施检疫;已被污染的,托运人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处理。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调运,必须按下列要求办理检疫手续。
(一)在省内调运的,调入单位和个人必须事先征得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的同意,并向调出单位提出检疫要求;调出单位根据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
(二)调往省外的,调出单位和个人按调入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的检疫要求,向所在地植物检疫机构报检,经检疫合格后,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签发植物检疫证书。但调往省外繁育基地的种子、苗木等繁殖材料,必须经省植物检疫机构检疫并签发检疫证书。
(三)从省外调入的,调入单位和个人应向所在地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并报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审批,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或其授权的植物检疫机构提出检疫要求,取得调出省植物检疫机构签发的植物检疫证书方可调入。
各级植物检疫机构有权对调入的植物、植物产品进行查证或复查,复查中发现问题的,由有关植物检疫机构按规定共同协商解决。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在调运过程中,发现检疫对象,必须严格进行处理,经消毒合格后签发植物检疫证书。无法消毒处理或处理不合格的,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责令改变用途、销毁等。国内植物检疫证书,由省植物检疫机构按农业部制定的格式统一印发,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翻印。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对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凭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承运或收寄。植物检疫证书应附在托运单或包裹单上随货运寄,最后递交收货单位或个人。到货地点的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发现未附植物检疫证书(正本)或货证不符的,应通知收货单位或个人补办检疫手续,凭植物检疫证提取。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从国外引进种子、苗木及一切繁殖材料,应向省植物检疫机构提出申请,办法检疫审批手续。引进后,必须在指定地点进行隔离试种。隔离试种期间,应接受各级植物检疫机构的检查。如发现检疫对象和危险性病、虫、杂草,应按植物检疫机构的意见处理,所造成的经济损失,由引种单位或个人承担。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植物检疫收费,按《国内植物检疫收费办法》的规定办理。因实施检疫需要的车船停留、搬移、开拆、取样、储存、消毒、销毁等费用,由申请检疫的单位或个人负责。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在植物检疫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人民政府给予奖励。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植物检疫机构责令纠正,可以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应负责赔偿;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在报检过程中谎报受检物品种类、品种、隐瞒受检物品数量、受检作物面积,提供虚假证明材料的,处以一百元至五百元罚款;不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处理被污染的包装材料、运载工具、场地、仓库等,处以六百元至四千元罚款。
(二)擅自调运应施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处以货值的百分之五至百分之十的罚款。
(三)擅自从国外引种,或引种后不在指定地点种植或不按植物检疫机构的要求隔离试种的,处以二千元至一万元罚款。
(四)在调运过程中,擅自开拆检讫的植物、植物产品封识或包装的,调换或夹带其他未经检疫的植物、植物产品的,处以二百元至二千元罚款。
(五)伪造、涂改、买卖、转让植物检疫的单证、印章、标志、封识的,对当事人处以一千元至八千元罚款,并没收单证、印章、标志、封识。
(六)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引起疫情扩散的,处以一千元至八千元罚款。
有前款所列情形之一,尚不构成犯罪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没收非法所得。
对违反本实施办法规定调运的植物和植物产品,植物检疫机构有权予以封存、没收、销毁或责令改变用途。销毁所需费用由责任人承担。
罚没款全部上缴同级财政部门。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植物检疫人员在植物检疫工作中,交通运输部门和邮政部门有关工作人员在植物、植物产品的运输、邮寄工作中,徇私舞弊、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当事人对植物检疫机构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的上一级机构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以自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当事人逾期不申请复议或不起诉又不履行行政处罚决定的,植物检疫机构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依法强制执行。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本实施办法由省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负责解释。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本实施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