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92687.html

第一篇: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txt我的优点是:我很帅;但是我的缺点是:我帅的不明显。什么是幸福?幸福就是猫吃鱼,狗吃肉,奥特曼打小怪兽!令堂可是令尊表姐?我是胖人,不是粗人。本文由lindan817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心理学(2024 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教育学部分大全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个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构建学习化社会的理想主要体现的是()A.前制度化教育 B.制度化教育 C.非制度化教育 D.正规教育 2.为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称为()A.终身教育 B.普通教育 C.职业教育 D.义务教育 3.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表明孔子很强调()A.启发式教学 B.学习与思考相结合 C.因材施教 D.学习与行动相结合 4.西方教育史上,首倡“从做中学”的是()A. 布鲁纳 B.康德 C.杜威 D.卢梭 5.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的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其依据是身心发展的()A. 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互补性 6.决定教育领导权的是()A. 生产力 B.科学技术 C.文化 D.政治经济制度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素质教育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C.应试教育 D.著名学者的学说 8.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在于()A.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B.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C.重视高尚品德的培养 D.重视劳动品质的培养 9.学校不得使未成年学生在危及人身安全、健康的校舍和其他教育教学设施中活动,否则 就是违反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 B.人格尊严权 C.身心健康权 D.陷私权 10.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 多样化 B.专业化 C.单一化 D.崇高化 11.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2.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思想政治教育 C.课外活动 D.教学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趔,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趔。”这体现了 教学的()A. 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村施教原则 14.上好课的先决条件是()A. 了解学生 B.融洽的师生关系 C.先进的教学设备 D.备课 15.受测验长度影响的测验质量指标是()A. 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C.受教育者与德育内容和方法的矛盾 D.社会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7.“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体现的是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 B.疏导原则 C.教育一致性与连性原则 D.因析施教原则 18.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心地位的德育模式是()A. 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社会模仿模式 D.说理教育模式 19.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的方式叫作()A. 常规管理 B.平行管理 C.民主管理 D.目标管理 20.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体制中的领导影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职权影响力;()二是 A. 年龄影响力 B.性别影响力 C.个性影响力 D.学术影响力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1 个小题,共 20 个空,每空 1 分,共 20 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 填上正确的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21.正规教育的主要标志是近代以为核心的教 育制度,又称制度化教育。22.从一门规范学科的建立,从独立的教育学诞生的角度说,通常以德国的为标志。23.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的统一体。24.教育目的是各级各类教育培养人的总的和总的,是各级各 类学校工作遵循的总方针。25.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概括起来有和。26.师生关系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成关系,在人格上是关 系,在社会道德上是关系。27.教学大纲一般由和组成。28.讲授法可分为讲述、和三种方式。2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 1862 年清政府在北京设立的。30.我国德育的基本途径是。31.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学习辅导、和。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2.简述 20 世纪以后教育的特点。33.当代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4.素质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35.什么样的课是一堂好课? 36.简述我国德育过程的规律。

四、论述题(本大题只有 1 个小题,满分 10 分)37.林老师今年接了一个新班,他应该如何带领同学们组建这个班的班集体?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 C 2. A 3. B 4. C 5. B 6. D 7. B 8. B 9. C 11. D 12. D 13. B 14. D 15. A 16. D 17. D 18. B 19. C

二、填空题 10. A 20. C 21.学校系统 22.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 23.制度文化 精神文化 24.质量标准 规格要求 25.人身权 受教育权 26.授受 民主平等 相互促进 27.说明部分 本文部分 28.讲解 讲演 29.京师同文馆 30.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 31.生活辅导 择业指导

三、简答题 32. 【要点】(1)教育的终身化;(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33. 【要点】(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34. 【要点】(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它强调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创新精神为重点的教育。35. 【要点】(1)目标明确、重点突出;(2)内容正确;(3)方法得当;(4)表达清晰,组织严密;(5)课堂气氛热烈。36. 【要点】(1)学生的知、情、意、形诸因素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

四、论述题 37. 【要点】(1)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目标是集体发展的方向和动力,一个班集体只有共 同的目标,才能使班级成员在认识上和行动上保持统一,才能推动班集体的发展。为此,教 师要精心设计班级发展的目标。(2)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一个良好的班集体都会有一批团结在教师周围的积极分子,他 们是带动全班同学实现集体发展目标的核心。因此,建立一支核心队伍是培养班集体的一项 重要工作。(3)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班集体的正常秩序是维特和控制学生在校生活的基本条件,是 教师开展工作的重要保证。(4)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班集体是在全班同学参加和种教育活动中逐步成长起来的,而 各种教育活动又可使每个人都有机会为集体出力并显示自已的才能。设计并开展班级教育活 动是教师经常性工作之一。(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班集体舆论是班集体生活与成员意愿的反映。正确的班 集体舆论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对班集体每个成员都有约束、感染、同化、激励作用,是 形成、巩固班集体和教育集体成员的重要手段。教师要注意培养正确舆论,善于引导学生对 班集体的一些现象与行为进行评议,要努力把舆论中心引至正确的方向。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2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_、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教材和教材。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 分)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 10 分)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8.C 9.C 10.B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18..A 19.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 【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 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 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 【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 【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 【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 【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 【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 40 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中国古代就有“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种启发之说,提出这一思想的是()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孔子 2.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提出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A.道德品质 B.健壮体魄 C.实践能力 D.创造能力 3. 《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4.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备课 B.上课 C.练习复习D.考试 5.教师按照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回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得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 B.谈话法 C.讨论法 D.实验法 6.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研究能力 B.学习能力 C.管理能力 D.交往能力 7.从课程功能的角度,可以把课程分为工具性课程、知识性课程、技能性课程和()A.程序性课程 B.练习性课程 C.地方性课程 D.实践性课程 8.班主任的领导方式一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权威型、放任型和()A.专政型 B.指导型 C.民主型 D.溺爱型 9.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几次飞跃提供了平台?()A.一 B.二 C.三 D.四 10.校风是学校中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以下哪种文化的统一体?()A.社会文化 B.精神文化 C.人文文化 D.地方文化 11.学业评价是指根据测验分数、观察和报告,对被测验者的行为、作业的优点或价值作出()A.判断 B.诊断 C.评定 D.评分 12.当前,我国学校德育内容主要有: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A.人生观教育 B.价值观教育 C.素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13. 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认识的间接性、交往性、教育性和()A.有差异性的认识 B.有个性的认识 C.有领导的认识 D.有基本的认识 14.20 世纪以后的教育特点有:教育的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和()A.个性化 B.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C.个别化 D.教育权利的平等化 15.教育目的的对整个教育工作具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A.评价作用 B.选拔作用 C.决定作用 D.主导作用 16. 教师要具有符合时代特征的学生观。这就要求教师正确理解学生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 关系,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关系以及()A.智力发展与创造力发展的关系 B.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的关系 C.智力发展与体力发展的关系 D.思想发展与心理发展的关系 17.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指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保证学生身心的正常发展 B.保证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18.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教好与管好学生 C.估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教师不得因为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不得对学生关禁闭。否则就侵犯了学生的()A.名誉权 B.人身自由权 C.受教育权 D.人格尊严权 20. 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 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互补性 D.阶段性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 60 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16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21.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22.个体从生命开始到结束的全部队 生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不断向积极方面变化的过程,称之为。23.教师的个性、情绪、健康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的品质等统称为教师的。24.学生的学习要以间接经验为主,以直接经验为。25.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是知、情、意和。26.1939 年,苏联教育理论家凯洛夫明确提出以理论指导编写《教育学》。27.在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28.在德育的模式中,同时涉及两种道德规范不可兼得的情境或问题叫作。29.班级管理的主要模式有:、平等管理、和目标管理。30.主张“有教无类”的古代教育家是。31.被称为"危险期"或"心理断乳期"的时期发生在阶段。32.古希腊提出问答法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33.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计者,是班组组织的领导者,又是班组人际关系的。34.发展个性是教育的理想,进行个性教育是教育的和真谛。35.教学过程中领会知识,包括使学生教材和教材。36.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的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的关系。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 30 分)37.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具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38.教学的主要作用有哪些?

39.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基本原则。

40.对于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什么? 41.班集体对学生的教育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共 10 分)42.联系实例谈谈在教学中应如何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C 3.C 4..B 5..B 6.A 7.D 11.A 12.D 13.C 14..B 15.A 16..B 17.C 8.C 18..A 9.C 19.B 10.B 20.D

二、填空题 21.政治经济制度 22..个体身心发展 23.教师人格特征 24.基础 25.行 26.马克思主义 27.个别教学权、班级授课权 28.道德两难 29.常规管理、民主管理 30.孔子 31..高中 32..苏格拉伦 33..艺术家 34.本质 35..感知教材和理解教材 36..民主平等、相互促进

三、简答题 37. 【要点】(1)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作出社会性规 范;(2)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 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 和发展个性的功能。38. 【要点】(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 供科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是教育工作构成的主体部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39. 【要点】(1)导向性原则;(2)疏导原则;(3)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4)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5)因材施教原则。40. 【要点】(1)针对大多数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 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疾 病的发生,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治疗。41. 【要点】(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四、论述题 42. 【要点】

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定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用、学以致用。

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确良能力。(3)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教育心理学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 20 小题,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 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已有研究指出,口头言语发展的关键期是()A.2 岁 B.4岁 C.6岁 D.8岁 2.生理自我在几岁左右基本成熟?()A.1岁 B.3岁 C.5岁 D.7岁 3.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认为,通常要求成功地完成以下多少百分比的教学评价项目,才能 进入新单元的学习?()A.50%—60% B.60%—70% C.70%—80% D.80%—90% 4.人格的核心是()A.能力 B.智力 C.性格 D.气质 5.人和动物一旦学会对某一特定的条件刺激作出条件反应以后,其它与该条件刺激相类似的

刺激也能诱发其条件反应,称为()A.刺激分化 B.消退 C.刺激泛化 D.获得 6.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声望的需要是()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欲望内驱力 D.自我提高内驱力 7.在儿童早期,以下哪种内驱力的作用最为突出?()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欲望内驱力 8.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A.避免失败者 B.力求成功者 C.自我实现者 D.追求荣誉者 9.平时我们所讲的举一反三,闻一知十等属于以下哪种迁移?()A.顺就迁移 B.同化性迁移 C.重组性迁移 D.具体迁移 10.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持征,这是适当 地运用了()A.命题 B.案例 C.反例 D.正例 11.把辛丑条约》的内容记为“钱禁兵馆”,主要是运用了以下哪一种记忆术?()A.位置记忆法 B.关键词法 C.缩简法 D.视觉想象 12.研究者认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是()A.发散思维 B.聚合思维 C.形象思维 D.抽象思维 13.态度的核心成分是()A.行为成分 B.认知成分 C.情感成分 D.理智成分 14.根据研究,以下哪一年级是品德发展的关键期?()A.初一 B.初二 C.初三 D.高一 15.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这称为()A.外部强化 B.自我强化 C.直接强化 D.替代强化 16.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的学习迁移理论是()A.关系转换理论 B.经验类化理论 C.共同要素说 D.形式训练说 17.未知概念是已知概念的上位概念,则对未知概念的学习属于()A.类属学习B.总结学习C.并列结合学习D.命题学习18.短时记忆的容量为以下多少组块?()A.4 2 B.5 2 C.6 2 D.7 2 19.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的有意识地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称为()A.学习计划 B.学习策略 C.学习方法 D.学习规律 20.当教师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时,这是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哪一阶段特征?()A.关注发展阶段 B.关注学生阶段 C.关注情境阶段 D.关注生存阶段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本大题有 13 个小题,20 个空,每空1分,共 2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 上,错填、未填均不得分。)21.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定向性和顺序性的特征,在教学中应遵循原则。22.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和三种成分。23.人的学习是指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以为中介,自觉地、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 的和的经验过程。24.看见路上的垃圾便绕道走开,这属于条件作用。

25.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称为。26.一般来说,概念或规则的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的信息,正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 的信息。27.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执行具有内潜性。28.各种发明创造都可以看做是问题解决的典型例证。29.大多数心理学家都认为,任何问题都含有给定的条件、和三个基 本成分。30.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31.测验项目对所测量属性或品质的区分程度和鉴别能力,称为。32.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9 年指出,在 健康应包括生理健康、、和道德健康。33.皮亚杰的研究表明,在 10 岁以前,儿童的道德主要处于发展阶段。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5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34.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 35.在学习时间管理中怎样高效利用最佳时间? 36.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7.教学上怎样提高学生问题解决的能力? 38.班级规模是从哪些方面影响课堂管理的?

四、论述题(本题1小题,共 10 分)39.什么是复述策略?试阐述常用的复述策略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B 3.D 4..C 5.C 6.D 7..B 8.A 9..B 10.D 11.C 12.A 13.C 14..B 15.D 16.D 17.D 18.D 19.B 20.D

二、填空题. 21..22. 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23.语言、个体 24.逃避 25.替代性强化 26.辨别、概括 27.对象具有观念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28.创造性 29.要达到的目标、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0. 知识、评价 31.区分度 32.心理健康、社会行为 33.他律道德

三、简答题 34. 【要点】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 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 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 构; 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谁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 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 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 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35. 【要点】首先,要根据自己的生物钟安排学习活动。其次,要根据一周内学习效率的变 化安排学习活动。再次,要根据一天内学习学习效率的变化来安排学习活动。此外,要根据

自己的工作曲线安排学习活动。36. 【要点】(1)相似性;(2)原有认知结构;(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7. 【要点】(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4)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38. 【要点】班级的大小是影响课堂管理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班级的大小会影响成员间 的情感联系。再次,班级的大小也会影响交往模式。最后,班级越大,内部越容易形成各种 非正式小群体,而这些小群体又会影响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

四、论述题 39. 【要点】

一、复述策略的定义: 复述策略是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

二、常用的复述策略有:(1)利用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2)排除相互干扰;(3)整体识记和分段识记;(4)多种感官参与;(5)复习形式多样化;(6)画线。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课程发展至今,经历了漫长的演进过程,影响和制约课程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b、c、e。a.传统思想因素 b.人的身心发展因素 c.科学文化因素 d.生产力因素 e.社会因素 2.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b、c、d。a.国家课程 b.学科课程 c.综合课程 d.活动课程 e.问题课程 3.我国中小学课程的基本表现形式是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e。a.教材 b.教学辅导书 c.综合练习册 d.教学目标 e.教学指导书 4.课程计划的主要内容及顺序 a、b、c、d、e。a.课程设置 b.课时分配 c.规定培养目标 d.学科顺序 e.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 5.“拔苗助长”违背了什么教学原则 c。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e.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 的原则 6.以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a、b、d。a.讲授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讨论法 e.实验法 7.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b。a.复式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问题教学 d.个别教学 e.分组教学 8.目前中小学教学中普遍运用的现代教育技术手段,主要有 a、b、d。a.投影器 b.录音机 c.模型 d.录像机 e.挂图

二、名词解释: 1.课程(广义、狭义): 广义的课程:课业及进程。是学校给学生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灌输的思想和观点、培养的习惯和行为的总和,它包括学校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活动,以及对 内容的安排、进程和时限。狭义的课程:指一门学科。如语文课程、数学课程等。2.学科课程: 它是根据学校的教育任务和学生一定年龄阶段的发展水平,从各门学科中选出最基本的原 理、知识,组成各种不同的学科,彼此分立地安排它们的顺序、学习时数和期限。3.活动课程: 它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 程。4.教学大纲: 它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5.教学:它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6.教学原则: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 循的基本要求。7.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进 行。8.启发式:是指从学生实际出发,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他们自觉 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9.注入式:是指教师从主观愿望出发,不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接受能力,把学生看作 消极被动的客体,向学生灌输知识,要求死记硬背。

三、简答题 1.活动课和课外活动的主要区别。答:①活动课是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通过亲身体验获得直 接经验的课程它与课外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②两者的区别在于: 在学校教育中所处的地位不同。活动课程是学校正规课程的一种类型,课外活动不是正式 课程。对教育效果的要求程度不同。活动课程有自身的目标体系,对课外活动所作的规定则笼统、模糊。管理力度不同。活动课的管理较严格,课外活动的管理较宽松、随意。对参加者的要求不同。活动课要求全体学生参加,课外活动是自愿参加。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是: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②课程内容综合化;③ 课程形式多样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⑤重视个别差异。3.教学与教育、智育的关系 答: ①教学与教育这两个概念间的关系是部分和整体的关系,教学只是在学校进行教育的 一个基本途径,除教学外,还有课外活动、生产活动、社会活动等多种途径。②教学与智育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把两者等同。教学是学校实现教育目 的的途径之一,它与课外活动、生产劳动、社会活动等相并列。智育主要是通过教学进行的,除教学外,智育还需要通过课外活动等途径才能全面实现。教学既要完成智育任务,同时也 要完成其他各育的任务。4.教学实质和任务是什么 答:①教学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是教师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②教学的实质: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共同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 作用和学习的主体地位是辩证统一的; 教学是以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

展的活动。③教学的任务是: 引导学生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发展学生的智力和 体力;培养学生的共产主义道德品德,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5.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答:①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②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③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④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⑤教师主导与 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6.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 答:①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的基本规律提出的,进行教学所必须遵循的 基本要求。②教学原则和教学规律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联系是: 教学原则的规定必须依据教学规 律,是教学规律的体现。区别是: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各因素间客观的、内在的、本质的 必然结果;教学原则是人们主观制定的,是反映人们对教学工作的要求。7.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①全面发展方向性原则就是要求在教学活动中,必须使学生全面发展。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教学中要把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起来; 教学要把身心的发 展统一起来。8.循序渐进原则及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 答: ①循序渐进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科学知识内在的逻辑顺序和学生认识能力的发展顺序 进行。②贯彻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 要了解学科知识和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的顺序; 要坚持由近到远、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地进行教学工作;要打好基础,培养学生系统学习的 良好习惯。9.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答:①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②与教学内容相符合;③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 适应; ④与教师特点相符合;⑤教学条件。10.课内外学法指导的内容 答:①预习;其基本要求是:提出预习要求,反复阅读新教材;查阅必要的参考书、工具 书;对预习时遇到的不懂问题记录等。②听课;其要求是:明确听课目的;保持高度集中的 注意力听课;勤于思考,多思多问;③复习。其要求是: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明 确复习重点和范围;复习的方式要多样化。11.班级授课的优缺点 答: ①班级授课制是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 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②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是:能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能够系统地传授知识,以课为单位教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 的规律;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有利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③班级授课制的缺点 是: 由于使用统一的教材,面向全班学生教学,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学生的个性发展受到了限制。

五、论述题 1.试论执行教学大纲的意义 答: ①教学大纲是对单科课程的总体设计,是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以纲要的形式规定各学科 的目的、任务、内容、范围、体系、教学进度、时间和教学法上的要求。②执行教学大纲有 着极其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学大纲是国家对学校教学领导的重要文件。这是国家对某门学

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是国家对学校教学工作进行直接领导的主要工具。有了统一的教学大纲,就能统一各学校各门课程的教学水平,加强教学的计划性,保证教学 质量。③教学大纲是编写教科书和教师教学的主要依据。教学大纲为教材规划了内容的广度 和深度以及编排的顺序,也为教师指明所都课程的目的、要求以及教学的进度和方法等。因 此教师要深刻地理解教材,使教学的难度、进度以及方法等符合国家统一要求,必须先全面 透彻地领会教学大纲的内容和精神实质。2.试论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答: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呈现出以下五种趋势:①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这主 要体现在: 以科学基础知识为主干; 重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重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②课程内容综合化。课程内容由分化类向综合是当代课改最为突出的特点之一。这种趋势是 由当代科学的综合化和社会对综合型人才的需要决定的。③课程形式多样化。以学科课程为 主,多种课程类型并存;注重差异化,加强地方化。④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今 后的课程,在注重传授知识的同时,也重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建立健全合理的智能结构,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⑤重视个别差异。课程要提高弹性。除课程计划中增设选 修课外,许多教材的内容也将分出必学和选修两部分。加强个别指导。3.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答: ①智力因素是指人们在认识事物,掌握知识时的观察、思维、记忆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非智力因素是指人们进行各种活动时的智力因素以外的全部因素的总称。②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处理好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这是因为:首先,非智 力因素依赖于智力因素,并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在教学过程中,非智力因素的活动依赖于 智力因素的活动。智力因素是非智力因素的基础,同时非智力因素又积极作用于智力因素。其次,要按照教学需要调节非智力因素的活动,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智力活动,完成教学任 务,从而达到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统一,提高教学效率。4.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答: ①教学是由教师教和学生学所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要正确对待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 程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到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 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因为: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代表社会利益和 要求,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教育活动;教师受过专门训练,具有广博、精深的知识,懂得如 何帮助、引导学生以简捷、有效的方式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发挥,有赖 于教师的正确引导; ③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教 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内因,教师的教是外因,它只 有通过学生的学这个内因来起作用。④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互相依存,相互的 统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掌握知识的必要条件,而要使 学生自觉掌握知识主要靠调动学生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取得教育 的最佳效果。5.在教学中,如何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答: ①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使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联 系上去理解和掌握知识,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做到 学以致用。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加强基础知识教学。联系实际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基本概念、原理。教学中必须首先抓好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目的性联系实际。联系实际的内容相当广泛,在教学 过程中要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联系实际,切忌随意发挥。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内容的需要,引导学生参加教学实 践和社会实践,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能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6.在教学中,如何坚持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答:①尽力性与量力性相结合的原则,是指教学中所选择的内容、提出的要求,是学生付 出较大努力才能掌握,同时又不能超越学生学习的能力。②坚持这一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要 对学生的发展水平作出科学的估计。对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估计要客观。要了解学生,从学 生实际出发,不可主观臆断。要做到“及时而教”。教师要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能力的提高,及时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及时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要努力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的难与 易是可以相互转化。这种转化的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方法。7.如何认识教学改革中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探究法、发现法、读读、议 议、讲讲、练练教学法,合作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答:①教学方法是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师生双方在共同活动中所采 用的办法。既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又包括学生学的方法,是教授方法与学习方法的统一。② 教学方法的实施是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熟练地运用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法可以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注意力,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潜力,积极思维,解决 问题,从而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③教学改革出现的新的教学方法,是广大教师在 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是行之有效的教法和学法。这些教学方法的实施有利于教学任务的 完成和教学目标的实现。但教师在具体选择和实施某一新教学法时,必须根据自身的教学实 际,切不可盲目照搬照抄。8.试论怎样才能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 答:⑴设计好一堂课的教案就是备课。它是指教师上课前的准备工作。⑵设计好一堂课的 教案必须做到:①在深入钻研大纲,教材的基础上确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包括传授 文化科学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及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的内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切实可行。②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确立正确的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和思想性 的高度统一。要突出教材的重点、难点、关键,注意新旧知识的联系,理论与实际的联系。③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设计教法。要根据教学任务、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突出重点,分散难点。④科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板书;⑤精心设计作业。9.在实际工作中,评价一堂课的教学优劣,应掌握哪些基本要求,为什么? 答:评价一堂课应掌握的基本要求是:①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因为教学目的是上课的出发 点。②教学内容正确。因为教学内容必须保证科学性与思想性的高度统一。在传授知识的过 程中,既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又要结合教材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③方法恰当,运用自如。④结构紧凑。⑤教学效果好。10.结合教学实际,试论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答:①实行启发式,反对注入式是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②注入式是人类最古老,流行最 广,统治讲坛最久的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之一。它与统治阶级的统治相适应,以培养统治阶 级需要的人才。③坚持启发式教学是分散教学实践经验的总结。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 是孔子。《学记》则发展了这一思想。后来的王充、朱熹以及“五四”时期的蔡元培继承和发 展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毛泽东明确提倡教学要坚持启发式,废止注入式。它一直成为我国 教育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④坚持启发性教学是符合唯物主义的内外因辩证关系原理,也符 合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A)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2.标志着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的教育论著是(C)A. 《学记》 B. 《普通教育学》C. 《大教学论》 D. 《教育论》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C)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B)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B)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D)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C)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C)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D.以情感陶冶为主的教学方法 9.班主任工作计划一般包括(A)A.学期计划和具体活动计划 B.全面计划和专题计划 C.课内计划和课外计划 D.教学工作计划和思想工作计划 10.在三结合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A.家庭教育 B.学校教育 C.自我教育 D.社会教育 11.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重要而又特殊的途径是(D)A.课外校外教育 B.各科教学 C.社会实践活动 D.班主任工作 1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搞 教学 13.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A.唐朝中期 B.明朝中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填空题 14.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中提出有别于传统的五条新的教学原则,即高难度原则、高 速度原则、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以及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一般 发展的原则。15. 遗传是指人们从上代那里继承下来的一些先天的生理解剖的特点,遗传素质仅仅为人 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可能性。16.欧洲奴隶社会曾出现过两种著名教育体系,即斯巴达教育和雅典教育。17.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 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18.德育是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它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 德品质教育四个基本方面。简答题 19.简述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1)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相互制约。(2)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 在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性质、目的、领导权、受教育权等。(3)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 度具有反作用。这种反作用主要表现为:教育培养出具有一定阶级意识的人,以维护和巩固 一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教育通过影响社会舆论、道德风尚为政治经济制度服务;教育对

社会政治经济制度不起决定作用。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教师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精深的专业知识。教师须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 解、深厚的功底。(3)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面的知识。21.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是什么?(1)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 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3)(4)(教 学的教育性规律)。论述题 22.试从班级授课制的特点出发,论述实行小班化教学的优越性。(1)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程度编成班级,使每一班级有固定的学生和课堂,由 教师按照固定的教学时间表对全体学生进行上课的教学组织形式。(2)班级授课制的基本特 征。(略)(3)其优点在于:有利于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有利 于发挥集体的教育作用; 有利于严格管理教学,使教学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4)但是班级授课制也有其弊端。主要在于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和集体统一,过于标准化、同步化、集体化,不能很好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易发挥学生的全部潜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志趣、特长和发挥他们的个性才能。(5)我国许多地区由于经济条件所限,师资力量不够等因素,使得班级规模过大,这使得教师一时之间难以兼顾不同水平、不同特点的学生的多种类多层 次需求,使得班级授课制的弊端尤为突出。而小班化教学则是针对这种弊端而产生的一种教 育改革趋势。它在保留班级授课制优点的同时较好克服了其弊端,有利于真正体现因材施教 的原则,使所有学生都能达到最佳发展。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1.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A)A. 《大学》 B. 《中庸》C. 《学记》 D. 《春秋》 2.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是(D)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裴斯泰洛齐 D.杜威 3.教育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B)A.生产劳动 B.模仿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C)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B)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 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B)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C.实现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更好衔接 D.进一步加强中等专业教育 7.学生在教育过程中,处于(B)A.主导地位 B.主体地位 C.被动地位 D.辅助地位 8.教学的教育性主要体现在教学过程的哪一条基本规律中(D)

A.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B.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C.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D.传授知识与思想品德教育相统一的规律 9.“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开口说话”,这是充分运用了下列哪一种德育方法(A)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C)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填空题 14. 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布鲁纳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 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15. 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质量规格标准。培养目标一般是指教育目 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化。16. 小学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方式为主,这是小学教学中必须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的 依据。17.教师的备课要求做好三方面的工作,即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18.历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相互对立的教学方法思想,即启发式和注入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什么?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有哪些? 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 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 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0.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和具体方法各是什么?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是:全面了解和研 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 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21.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应如何相互结合,形成正向的教育合力(1)学校教育占主导地位。(2)家庭、社会和学校相互支持,目标一致。(3)加强学校 与家庭之间的相互联系。(4)加强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的相互联系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试论美育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意义。美育能促进教育目的实现,促进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具体表现为:(1)美育可以促进学生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形成,它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陶 冶心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具有特殊的功效。(2)美育能促进学生智力发展,扩大和加深他们对客观现实的认识。(3)美育具有怡情健身作用,可以增进身心健康,促进体育。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A. 《爱弥儿》B. 《人的教育》 C. 《教育漫话》 D. 《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 1957 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 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 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填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 育只能起源于劳动。13. 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 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 学制。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1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 根本途径。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 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 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 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 一作法进行评述。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 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 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 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 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 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 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 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 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 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 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 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 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 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 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 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 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 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 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 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 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 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 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 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三)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 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 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 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 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 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 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 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 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 抓住教材中的 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 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 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 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 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 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 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 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 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 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 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 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 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 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 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 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 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 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 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 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 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 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 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 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 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 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 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 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 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 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 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 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A. 《教育没话》 B. 《教育学》 C. 《学记》 D. 《雄辩术原理》 E. 《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 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A.传授知识 B&S226;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 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6.20 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 3 分,共 9 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 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 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德 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 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 6 分,共 18 分)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4)经济价值。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4)重视智 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 16 分,共 32 分)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 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 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 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 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 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 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 分)(文字在 500 字以上)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 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 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 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 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A. 《大学》 B. 《中庸》C. 《论语》 D. 《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A.观察力 B.想像力 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A.地方 B.中央 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 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 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 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 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 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 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A.主体性 B.创造性 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 5 个小题,共 10 空,每空 1 分,共 10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 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15.“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 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16. 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 展的人的惟一途径。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 盾。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 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 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 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 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 的学科开始形成。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 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 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 准和教材。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 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 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 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 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 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 上(B)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 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 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 B.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 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 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 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 素 7.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 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 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A.班主任工作 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 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 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A.上课 B.备课 C.课堂练习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A.唐代 B.清末 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 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A.观察法 B.问卷法 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 持个人本位论主张。15. 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 规律。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 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 校的总体系。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 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 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 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 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 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 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 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 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 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

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 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 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 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 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A)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 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三;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 制是(D)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A.自觉性 B.独立性 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A.教科书 B.CAI 软件 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A.知与行的矛盾 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 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A.延展 B.必要补充 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 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 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 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 育认识现象。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 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 的思想。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 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

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方 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 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 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 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 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 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 的知识。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 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 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 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 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 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 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 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 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 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 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求教学必须遵循的原则是(C)A.因材施教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结合的原则 2.下列说法不是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的论点是(D)A.教育即生活 B.学校即社会 C.做中学 D.生活即教育 3.古希腊斯巴达教育比较重视(A)A.军事体操教育 B.政治哲学教育 C.天文数学教育 D.全面发展教育 4.我国首次把美育列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B)A.1911 年 B.1912 年 C.1957 年 D.1958 年 5.我国颁布实行的壬戌学制是在(D)A.1902 年 B.1903 年 C.1912 年 D.1922 年

6.教育学生必须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这要求教师的知识结构应有(D)A.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 B.精深的专业知识 C.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 D.必备的教 育科学知识 7.人们常说“教育有法而教无定法”,这反映教师劳动具有(B)A.连续性特点 B.创造性特点 C.长期性特点 D.示范性特点 8.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A)A.教学为主 B.德育为主 C.教师为主 D.学生为主 9.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倡导的“平行教育”的德育原则是指(D)A.知行统一原则 B.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原则 C.教育影响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 D.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C)A.师生共同参加的 B.学生自愿选择的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的 11.班主任做好班级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同家庭、社 会密切配合 1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这句话反映了教师劳动的(D)A.连续性 B.创造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和提高过程,其实施顺序是(D)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 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二、填空题 14.在确定教育目的的依据问题上的两种片面理论是个人本位论 和 社会本位论。15.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16.在我国,课程主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课程计划(教学计划)、学科课程标准(教学 大纲)和教材。17.德育一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教育四个基本方面。18.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主要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 3 个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24 分)19.为什么说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1)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2)教育,特别是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3)学校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20.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 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 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 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 达到最优化的程度。21.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原则。(1)教育结构必须适应经济结构和社会结构,以利于 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2)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3)普及与提高相结合;(4)稳定性 与灵活性相结合。

四、论述题 22.论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德育原则。

在德育工作中,教育者要善于依靠和发扬学生品德中的积极因素,限制和克服消极因素,扬长避短,因势利导,使学生思想品德不断进步。这一原则是对立统一规律在德育中的反映。每一个学生思想品德内部都存在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既矛盾斗争又可以转化,当积极因素居主导地位时,学生品德表现较好;反之,则较差。教育者的责任,则是促使这 种矛盾向积极方面转化。贯彻这一原则的要求是:①要用一分为二的观点,找出学生思想品 德中的积极和消极因素; ②善于创造条件使积极因素健康成长,并逐步使这一因素成为学生 思想因素中的主导力量; ③要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启发他们自我教育,发扬优点,克服缺点。教育学部分 单选题(共 20 题,共 40.00 分)1.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而编写《教育学》的是教育家()。A、夸美纽斯 B、杜威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2.孔子的教育思想主要记载在()。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C 解析:C 3.在中国古代社会中,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依据的是()A、四书 B、五经 C、六艺 D、八股文 参考答案:A 解析:A 4.“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我国的()。A、中庸 B、大学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5.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著作是()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6.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重视启发教学的教育家是我国的()。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参考答案:A 解析:A 7.主张“有教无类”的观点的人是()。A、孔予 B、孟子 C、荀子 D、朱熹 参考答案:A 解析:A 8.提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的著作是()。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9.在近代西方教育史上,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思想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卢梭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B 解析:B 10.战国后期,我国出现的具有世界影响的教育文献是()。A、中庸 B、大学 C、盂子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11.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 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C、赞科大、《教学与发展》 D、凯洛大、《教育学》 参考答案:B 解析:B 12.重视启发教学,提出“助产术”的人是()。A、亚里斯多德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参考答案:B 解析:B 13.第一个将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D 解析:D 14.强调儿童中心主义观点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15.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 参考答案:D 解析:D 16.义务教育的实施在()之后。A、第一次工业革命 B、第二次工业革命 C、第三次工业革命 D、第四次工业革命 参考答案:A 解析:A 17.“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等命题的提出者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杜威 D、赫尔巴特 参考答案:C 解析:C 18.规范教育学的建立的标志是()。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普通教育学》 参考答案:D 解析:D 19.在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的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参考答案:D 解析:D 20.在我国第一个已经实施的近代学制是()。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戌学制 D、子癸丑学制 参考答案:B 解析:B 单选题(共 10 题,共 20.00 分)1.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素质在人的身心发展中()。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参考答案:B 解析:B 2.“孟母三迁”的故事反映了()对人的重要影响。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家庭教育 参考答案:B 解析:B 3.“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A、环境 B、遗传 C、教育 D、社会活动 参考答案:A 解析:A 4.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A、现实性 B、必然性 C、可能性

D、方向性 参考答案:C 解析:C 5.俗语“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说明了儿童身心发展具有()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D 解析:D 6.对正常发育的学生来说,遗传素质对他的身心发展()。A、不起决定作用 B、起导向作用 C、起决定作用 D、起一般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A 7.儿童身心发展的()决定了教育工作必须循序渐进。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参考答案:A 解析:A 8.在影响人身心发展的诸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素质 B、教育 C、环境 D、个人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答案:B 解析:B 9.心理断乳期是指()。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C 解析:C 10.危险期主要指()。A、幼儿期 B、儿童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参考答案:C 解析:C 单选题(共 13 题,共 26.00 分)1.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C 2.注重培养学生基础学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A 解析:A 3.注重发展学生知识与能力,开阔学生知识视野,发展学生不同特殊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B 解析:B 4.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 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参考答案:D 解析:D 5.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 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 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 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 参考答案:C 解析:C 6.确定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凯洛夫的《教育学》 B、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思想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参考答案:D 解析:D 7.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参考答案:D 解析:D 8.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态度与能力的课程是()A、基础型课程 B、拓展型课程 C、研究型课程 D、发展型课程 参考答案:C 解析:C 9.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针对 2 0 世纪初形成并流行的常模参照测验的不足而提出的评价模 式是()A、目标评价模式 B、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C、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模式 D、以上都不对 参考答案:A 解析:A 10.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是()A、高等教育、中等教育、初等教育、学前教育 B、正规教育、业余教育 C、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参考答案:C 解析:C 11.教师是教育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过程中起()A、主导作用 B、决定作用 C、不起主导作用 D、起基础作用 参考答案:A 解析:A 12.学生是学习的()A、主体 B、客体 C、媒体 D、手段 参考答案:A 解析:A 13.教师的教育专业素养除要求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教育能力外,还要求具有一定的()A、交往能力 B、研究能力 C、管理能力 D、学习能力 参考答案:B 解析:B

一、选择题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A. 《新教育大纲》 B. 《教育漫话》C. 《教育过程》 D. 《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 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 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 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A.考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A.课程计划 B.教材 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2 岁 B.11~15 岁 C.13-16 岁 D.12-16 岁

二、填空题.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15. 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以及举办家长学校。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道德知识(品德知识)和道德判断(品德判断)

两个方面。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课外辅导以及学业成 绩检查与评定。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启发式,二是注入式。

三、简答题 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1)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 岁)(2); 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 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 岁~11、12 岁)(4); ; 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 岁~14、15 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 岁 ; ~17、18 岁)。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1)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 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1)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 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 15 分)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 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 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 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 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 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信息技术基础 1.根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不同程度和深度,可以将整合的进程大略分为三个阶段:封 闭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和全方位的课程整合阶段。A.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B.封闭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C.封闭式的、以课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D.开放式的、以软件为中心的课程整合阶段 正确答案:A 2.()受这样一种建构主义观点指导,即学生对知识的建构是受社会性相互作用影响的。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建构。A.资源型学习B.探究型学习C.研究型学习D.合作学习正确答案:D 3.教学目标的结构或分类并不是唯一的,不同的教学理论有一些不同的看法。但最有影响 的是布卢姆的分类,他把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A.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B.了解、理解和应用 C.生理、心理和情感

D.认知、情感和学习策略 正确答案:A 4.美国学者古德莱德认为课程存在着五种不同的层次:理想的课程、正式的课程、领悟的 课程、运作的课程和()。A.做的课程 B.经验的课程 C.实验的课程 D.体验的课程 正确答案:B 5.在小学高年级段的语文标准与信息技术整合点中,在(),学生可以在网络或光盘上 搜索与阅读材料相关的资源,进行专题学习。A.识字教学部分 B.阅读部分 C.写作部分 D.口语交际部分 正确答案:B 6.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标准的整合点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学科课程内容表转中哪些地 方可以与信息技术整合; 信息技术课程内容标准中哪些地方可以与其他学科内容标准中的内 容整合;以及()。A.活动课程或者经验课程怎样和信息技术整合 B.活动课程为什么要和信息技术整合 C.活动课程如何和经验课程整合 D.课程怎样和信息资源整合 正确答案:A 7.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教师提供支持”的课堂氛围属于()类型 A.专制型 B.自由型 C.放任型 D.民主型 正确答案:D 8.美国对新教师的学科知识的要求是()。A.内容知识,科学知识,方法知识 B.内容知识,实质知识,方法知识 C.理论知识,实质知识,实践知识 D.概念知识,实践知识,方法知识 正确答案:B 9.在进行教师培训时,强调“在使用技术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来提高对技术的掌握,把技术 水平的提高与教学技能的提高、教学思想的改变结合起来,而不是单独提高技术”是()。A.分离模式 B.锯齿模式 C.整合模式 D.交替模式 正确答案:C 10.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要素。

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方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方法 正确答案:C 1.下面的()不是信息技术与历史课程的整合方法。A.创设历史情境 B.提供多种通道信息,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C.模拟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 D.模拟占据空间广的事物 正确答案:D 2.学生的思维是否严密而有序,是否具有创造性,都体现在()的过程中。A.学习知识 B.问题解决 C.解答试题 D.抽象思维 正确答案:B 3.)学校情境中以直接的,明显的方式呈现的课程。(A.显形课程 B.隐形课程 C.分科课程 D.拓展型课程 正确答案:A

4、)模式最早是在二十世纪 50 年代中期由国外医学教育模式发展出来的。(A、基于问题学习B、接受学习C、资源型学习D、个别化学习正确答案:A

5、“清华之家”是一个()型的网站。A、试题资讯 B、综合类 C、特色类 D、写作教学及写作阅读素材类 正确答案:A

6、软件的“有线性的横向导航”与信息组织结构()相对应。A、知识点之间兼有并列、递进 B、知识点之间逐层递进深入 C、知识点之间相互平行并列 D、知识点之间相互关联 正确答案:C 7.2024 年 10 月 25 日,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议召开。陈至立同志作了题为《抓 住机遇,加快发展,在中小学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的报告。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实施()、信息技术教育以及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A.”全国学习网工程” B.”2024 战略” C.”校校通工程” D.”人-机-路-网”工程 正确答案:C

8、()是将教学目标逐级细分成彼此相联的各种子目标的过程。A、内容分析 B、先前经验分析 C、态度分析 D、任务分析 正确答案:D 9.下面的结构图,是由()提出的。A.加涅 B.斯金纳 C.皮亚杰 D.罗杰斯 正确答案:A 10.保罗.泽考斯基认为提出信息素养是由”传统文化素养的延续和拓展;使受教育者达到 独立自学及终身学习的水平;对信息源及信息工具的了解及运用;和()”四个方面组成 的。A.检索、评价和有效使用所需要信息的能力 B.计算机编程 C.必须拥有各种信息技能 D.信息意识 正确答案:A

一、选择题:

1、信息技术对阅读能力的新要求是()。A、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快速阅读的能力 B、超文本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的能力 C、电子化的阅读能力和信息理解的能力 D、非线性的阅读能力和有感情阅读的能力 正确答案:A

2、以下哪种学习模式不属于接受学习?()A、有意义接受学习B、直接教学 C、真实性任务学习D、模仿学习正确答案:C

3、操练与练习的组织形式主要有()。A、自由练习,集体练习,作业练习B、有指导的练习,集体练习,独立练习C、有指导的练习,合作练习,独立练习

D、自由练习,集体练习,测试练习正确答案:B

4、工业教育中微米的操作之类的内容包括在()模拟之中。A、实物 B、物理 C、情境 D、程序 正确答案:B

5、形成价值观念÷组织价值观念系统和价值体系个性化等层次的目标属于()领域。A、情感 B、认知 C、生理 D、动作技能 正确答案:A

二、判断题: 1.教学计划是通过教学设计来制定的。(对)2.布鲁纳认为,教育工作者的任务是把知识转化为一种适应正在发展着的形式,以表征系 统发展顺序,作为教学设计的模式,让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对)3.让学生通过操纵模拟的系统掌握实验步骤,然后进入真实实验室,可以有效的减少实验 中的操作失误。这时计算机模拟实验起到预备实验的作用。(对)4.电子阅读是一种成本高、低效率的阅读方式。(错)5.教师角色的变化不只是信息技术带来的,信息技术只是角色转化的催化剂。(对)

一、单项选择题:

1、问题的解决一般涉及()要素。A、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B、初始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C、初始条件,目标,障碍,解决办法 D、必要条件,目标,错误,解决办法 正确答案:C

2、教学评价可分为()三类。A、教师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B、教师评价、同学评价、社会评价 C、学校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 D、家长评价、同学互评、自我评价 正确答案:A

3、教师通常在()四个方面的因素影响下,制定出一份教学计划。A、社会、学生、家长和课程 B、学生、家长、学校和课程 C、学生、学校、课程和情境 D、社会、学生、课程和情境 正确答案:D

4、根据整合的深度,可以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划分为()。A、完整型和创造型

B、综合型和创新型 C、完善型和创新型 D、建构型和创造型 正确答案:C

5、英国 ICT 总体战略将学生、教师、学校以及社会力量调动起来,体现了()的思想。A、全体教育 B、全面教育 C、素质教育 D、全纳性教育 正确答案:D

二、判断题: 1.班杜拉提出的观察学习理论认为,复制过程是在头脑中以表象和语言的形式保存所观察 的行为。(错)2.发现学习只适用于自然科学,不适合用于社会科学。(错)3.{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 3-5 年级的学生应该能够使用电信技术和在线资源(电 子邮件、在线讨论、网络环境)参与合作解决问题活动,为课堂内外的受众提出解决方案、创造知识产品。(对)4.教师的原有基本功“三字一话”是指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和普通话。(对)5.教育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发展快、更新周期短,学习者可以在任何一个新的阶段切入,它 的获得可以通过短期的突出培训达到目的。(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研究性学习教学流程的第一个环节确定主体中,信息技术的可能的整合方式是()。A.利用信息技术作为工具处理信息 B.利用信息技术创设问题情境 C.利用信息技术展示,交流 D.利用信息技术整合结果 正确答案:B 2.按网上调查采用的技术,网上调查可以分为()。A.电子邮件法,push 法,随机 IP 法和 BBS 法 B.站点法,聊天室法,随机 IP 法和视频会议法 C.站点法,电子邮件法,随机 IP 法和视频会议法 D.站点法,电子邮件法,BBS 法和视频会议法 正确答案:C 3.教师可以让学生使用传感器觉察和比较各种声音,来讲授()。A.热现象 B.光的传播 C.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D.简单电路 正确答案:C 4.1996 年,教育部全国中小学计算机研究中心推广()软件,以此软件为教学平台,开 始组织“ CAI 在数学课堂中的应用”研究课题,从而开始了课程整合的试验。A.FrontPage B.AuthorWare C.公共编辑 D.几何画板 正确答案:D 5.一般情况下,导航栏由()构成。A.标题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导航文字图 B.题头图和备注 C.框架和导航文字图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POWERPOINT 支持插入多种格式的图片,常用的图片格式为“BMP”“JPG”“GIF”、、,插入图片时只能从剪贴画中插入图片,不能从文件中插入图片。(错)

2、[美]国际教育技术协会认为小学二年级的学生应该利用技术资源(如计算器、数据采集 探测器、录像、教育软件)解决问题、自主学习并开展扩展性学习。(错)

3、WEBQUEST 属于接受学习。(错)

4、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是否有效,有赖于学习环境、学生特点和老帅特点等三大因素 的相互影响。(对)

5、持行为主义学习观的人写出来的目标,强调内在的变化,会用诸如“理解”“再认”“创、、造”或“应用”等术语来表述目标。(错)

一、单项选择题: 1.在观摩教学行为时,一般分为以下环节:创设情景,联系旧知识,引出新主题;实验探 索,意义建构;)和效果评价。(A.应用与迁移 B.应用与分析 C.分析与迁移 D.应用与反思 正确答案:A 2.提倡自我激励、自我调节的学习、情感教育、真实性评定、合作学习等主张的是:)(。A.人本主义理论 B.建构主义理论 C.行为主义理论 D.认知主义理论 正确答案:A 3.PowerPoint 用于书写本帧幻灯片的说明内容的是()。A.幻灯片视图 B.工作区 C.大纲试图区 D.备注页区 正确答案:D 4.)设置挑战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对游戏中的问题解决来获得知识,技能,培养能(力。A.操练型游戏 B.练习型游戏

C.交互式模拟游戏 D.问题解决游戏 正确答案:D 5.为了充分发挥观摩的效能,我们需要()。A.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实验探索,意义建构 B.制定观摩计划,预测教学行为,观摩教学行为,评价教学行为 C.预测教学行为,实验探索,应用与迁移,评价教学行为 D.制定观摩计划,创设情景,观摩教学行为,效果评价 正确答案:B

二、判断题:

1、信息技术整合于个别化学习重在利用信息技术促进学习者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监控、调节。(错)

2、无论信息技术还是学科知识,都不只是给学习者传递现成的知识、技能,而是要以学习者为主体,给学习者创设一定的环境,提供一定的任务资源、工具和支持,促进学习者自主 建构、创造以及灵活应用知识的过程。(对)

3、“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属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型中的完善型。(错)

4、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具,教师可以用它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提 供互动模拟的问题情境,呈现多媒体化的数据信息、互动的操练、练习、评价。(错)

5、皮亚杰明确阐述了建构主义的要旨,他认为,人的知识既不是对客观世界的被动的反映,也不是天赋的,而是主体在与客体相互作用的动作中建构起来的。(对)教育法规基础 填空题

1、节假日补课是国家教育部明令禁止的,是一种非法行为。

2、社会主义主义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包括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

3、申请认定教师资格者的普通话水平测试等级标准要在二级乙等以上标准。

4、参加继续教育是中小学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5、教师的考核应当坚持全面考核,以工作成绩为主,做到客观、公正、准确。

6、所谓教师德性,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修养而形成的一种获得性的内在精神品 质。

7、施行义务教育的学校在教育教学和其它活动中,应当推广使用全国通用的普通话。

8、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目的是增强未成年人法制观念。

9、《教育法》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10、《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的权利。

11、实施教育行政处罚的机关,除法律、法规另有规定的外,必须是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的 教育行政部门。

12、学校对校舍、体育设施、消防设施、各种仪器设备安全状况,应当每月检查一次。

13、参加教师资格考试有作弊行为的,其考试成绩作废,3 年内不得再次参加教师资格考 试。

14、中学、小学校园周围 200 米范围内不得设立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

15、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学生。

二、单选题

1、“学校下学年生源锐减,教师严重超编,不愿意上早晚自修和补课的同志可以去其他学校

另谋高就!”这种说法违反了。(B)A、《学校管理条例》 B、《教师法》

2、教师之间要“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维护其他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关心集体,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这是师德教育的。(A)A、“双赢”协作原 则 B、和平共处原则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在教师对待教育事业的较高道德目标是。(A)A、献身于 人民的教育事业 B、忠于职守,为人师表,积极进取。

4、聘任或任命教师担任职务应当有一定的任期,每一任期一般为。(B)A、三年 B、三至五年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起开始施行.(B)A、1995 年 9 月 10 日 B、1994 年 1 月1日

二、单选(5 分)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自(B)之日起开始实施。A、1990 年 9 月 1 日 B、1995 年9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是 1986 年 4 月 12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B)第三十八 号令公布的。A、国务院令 B、主席令

3、国家实行(A)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 品德,具备本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A、教师资格 B、教师竞聘上岗

4、A)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A、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 B、加强和改进法制建设

5、A)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备《教师法》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 格。A、中国公民 B、世界公民

三、双选题(5 分)

1、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 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制定本法,AB)A.宪法(B.教育 法 C.未成年人保护法 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2、新义务教育法规定,实施义务教育,不收(AB)A.学费 B.杂费 C.书费 D.。住宿费

3、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 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 实际发展。(CD)A、耐心 B、个性 C、平等 D、个体差异

4、《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指出:“全面 推进素质教育,根本上要 来保障”。CD)A、靠教师 B、靠社会 C、靠法(制 D、靠制度

5、在实施“中小学继续教育工程”中,要把 放在突出地位。BC)(A、学历教育 B、思想政治教育 C、职业道德教育 D、信息技术教育 多选题(5 分)

1、中小学教师职业教育道德内容主要包括:政治理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 等。(ABCD)A、教育方针 B、政策 C、法律法规 D、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2、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重要思想为指导,紧 紧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BCD)(A、“八荣八耻” B、毛泽东思想 C、邓小平理论 D、“三个代表

3、国家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的教育,进行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 团结的教育。(BCD)A、共产主义 B、爱国主义 C、集体主义 D、社会主义

4、申请认定教师资格,应当提交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表和下列证明和材料:和户籍 所在地的街道办事处、乡人民政府或者工作单位、所毕业学校,对其思想品德、有无犯罪记 录等方面情况的鉴定及材料证明。ABC)A、身份证 B、学历证书或者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证明 C、教育行政部门或者受委托的高等学校指定的医院出具的体格检查证明 D、教材 教法合格证

5、为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义务教育的实施,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根据 制定了《禁止使用童工规定》(ACD)A、宪法 B、教育法 C、劳动法 D、未。成年人保护法

五、简答题

1、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是什么?答: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 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2、试分析义务教育学校不得开除学生的原因。答:《义务教育法》规定不得开除学生,是由 义务教育的性质决定的,目的是为保障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义务教育是强制性教育,是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不能因为学生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就剥夺学生受教 育的权利。在这一点上,义务教育同非义务教育有所不同。非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如果严重 违反学校管理制度,学校可给予其开除学籍的处分。[ b]新义务教育法考试试卷 1.义务教育是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 公益性事业。2.实施义务教育,不收学费、杂费。国家建立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保证义务教育制度实 施。3.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 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 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4.人民政府教育督导机构对义务教育工作执行法律法规情况、教育教学质量以及义务教育均 衡发展状况等进行督导,督导报告向社会公布。5.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监护人应当送其入学接受并完成义务教育;条 件不具备的地区的儿童,可以推迟到七周岁。适龄儿童、少年因身体状况需要延缓入学或者 休学的,法定监护人应当提出申请,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6.适龄儿童、少年免试入学。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应当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在户籍所在地学校 就近入学。7.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和督促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帮助解决适 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困难,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8.学校建设,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适应教育教学需要;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选址 要求和建设标准,确保学生和教职工安全。9.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相应的实 施特殊教育的学校(班),对视力残疾、听力语言残疾和智力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实施义务 教育。特殊教育学校(班)应当具备适应残疾儿童、少年学习、康复、生活特点的场所和设施。10.对未完成义务教育的未成年犯和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未成年人应当进行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人民政府予以保障。11.学校不得违反国家规定收取费用,不得以向学生推销或 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1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 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13.各级人民政府保障教师工资福利和社会保

险待遇,改善教师工作和生活条件;完善农村教师工资经费保障机制。14.国家鼓励高等学校毕业生以志愿者的方式到农村地区、民族地区缺乏教师的学校任教。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认定其教师资格,其任教时间计入工龄。15.教育教学工作应当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面向全体学生,教书育人,将德 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 力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16.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根据适龄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和实际情况,确定教学制度、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改革考试制度,并改进高级中等学校招生办法,推进实施素质教 育。17.学校应当把德育放在首位,寓德育于教育教学之中,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社会实践 活动,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的思想道德教育体系,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 和行为习惯。18.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将义务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按照教职工编制标准、工资 标准和学校建设标准、学生人均公用经费标准等,及时足额拨付义务教育经费,确保学校的 正常运转和校舍安全,确保教职工工资按照规定发放。19.学校的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由国务院财政部门会同教育行政部门制定,并根据经 济和社会发展状况适时调整。制定、调整学生人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应当满足教育教学基 本需要。20.各级人民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的适龄儿童、少年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 21.国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向义务教育捐赠,鼓励按照国家有关基金会管理的规定设立义 务教育基金。22.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CD(A)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B)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 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C)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 的;(D)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23.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行政部门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其教育 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通报批评;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 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AB(A)将学校分为重点学校和非重点学校的;(B)改变或者变相改变公办学校性质的。(C)不必要收费的(D)私自增加教师工资的 24.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CD(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的;(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25.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上级人民政府或者上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财政部门、价格 行政部门和审计机关根据职责分工责令限期改正; 情节严重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 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 AB(A)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B)向学校非法收取或者摊派费用的。(C)根据教育法规收费的.(D)组织教师会餐收费的.26.学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责令限期改正;情节严重的,对 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ABCD(A)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B)分设重点班和

非重点班的;(C)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D)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26.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ABC(A)胁迫或者诱骗应当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的;(B)非法招用应当接 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的;(C)出版未经依法审定的教科书的。(D)推荐学生买课外 辅导书的.27.对接受义务教育的适龄儿童、少年不收杂费的实施步骤,由国务院规定。28.社会组织或者个人依法举办的民办学校实施义务教育的,依照民办教育促进法有关规定 执行;未作规定的,适用义务教育法。(持续更新中,未完待续„„)

第二篇:教师上岗考试试卷

教师上岗考试试卷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不属于骑士七技的范围的是()A.骑马 B.投枪 C.音乐 D.吟诗

4.“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反映了对人的发展的影响的是()A.教育 B.环境 C.遗传 D.主观努力

5.学校体育的最为基本的组织形式是()A.早操、课间操 B.体育课 C.体育竞赛 D.学生自觉锻炼 6.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A.心理过程 B.信息过程 C.逻辑过程 D.认识过程

7.“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地尊重一个人”所体现的德育原则是()A.从学生实际出发的原则 B.知行统一的原则

C.尊重、信任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D.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8.布鲁纳所倡导的“发现学习”的教学方法是一种()A.以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B.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C.以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 C.语言 D.动物本能

4.普通中小学经常组织诸如生物、物理、航模等兴趣小组,主要是为了()

A.深化课堂教学 B.培养竞赛人才

C.因材施教,发展青少年个性特长 D.充分发掘学有余力的学生的学习潜力

5.西汉初期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教政策体现了教育的()A.永恒性 B.历史性 C.相对独立性 D.继承性

6.1985年中共中央颁布《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A.大力加强普通高中教育 B.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哪一种德育方法()A.陶冶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

10.在教育目的的问题上,实用主义教育流派的代表人物杜威所持的观点是()

A.个人本位论 B.社会本位论 C.教育无目的论 D.国家利益论 11.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12.学生的“向师性”和模仿性的心理特征决定了教师的劳动具有()A.示范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长期性

13.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二、境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现代三大教学理论包括美国教育家的结构主义理论,前苏联赞科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以及德国瓦·根舍因的理论。

15.教育目的规定了特定社会教育所培养的人的标准。一般是指教育目的在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具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研究型 B.艺术型 C.现实型 D.社会型

35.在社会心理学中,由于第一印象的形成所导致的在总体印象形成上最初获得的信息比后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的现象,称为()A.近因效应 B.首因效应 C.社会过滤效应 D.最近效应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世界卫生组织于1986年提出健康的概念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身体健康、健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

37.人的意识的基本特性是:性、性、社会制约性以及以第二信号系统为主的两种信息系统的协同性。

38.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和的状态;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称为。

39.情绪的基本分类有快乐、愤怒、。

40.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到一定时期会出现练习成绩的暂时停顿现象,称为。智力技能形成的阶段可分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心理健康的现实标准是什么 42.简述马斯洛的人格理论? 43.简述能力差异的表现。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依据有关的学习动机理论,提出在日常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些具体措施。心理学部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竞争目标结构 B.合作目标结构 C.个别化目标结构 D.成就结构

29.精力旺盛、表里如

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30.拉塔标和达利的一系列实验室实验表明,他人在场减少了紧急情况下采取助人行动的可能性,这种现象被称为()A.社会干扰 B.群体影响 C.群体一致性 D.责任扩散

31.当事人中心疗法是哪个心理学流派的心理治疗观点?()A.精神分析法 B.行为矫正法 C.人本主义疗法 D.理性情绪疗法

3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A.弗洛伊德 B.班杜拉 C.马斯洛 D.艾利斯

33.医生通过观察、号脉、听诊诊断病情用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A.直接性 B.间接性 C.广阔性 D.创造性

3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叫()A.原型 B.原型启发 C.问题情境 D.问题对象 35.记忆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 是概念的物质外壳,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成 关系。

37.操作技能的特点表现为:动作对象的物质性、动作进行的、动作 结构的。

38.斯坦福—比奈量表通常以和来表示儿童的智力水平。39.激情具有 性、短暂性和 性的特点。

40.青少年性别意识的发展分为以下四个阶段:对性知识和异性的探求与了解;对异性的;对异性的关注与接近;对异性的。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P>

42.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4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哪些?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44.论述促进社会态度改变的途径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英国教育家斯宾塞的教育代表作是(D)

A.《爱弥儿》B.《人的教育》

C.《教育漫话》 D.《教育论》

2.“教学与发展”理论的倡导者是(A)

A.赞科夫 B.皮亚杰 C.布鲁纳

D.根舍因

3.“孟母三迁”的故事说明了哪种因素对人发展的影响?(B)

A.遗传 B.环境 C.教育

D.社会活动

4.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首次提出的我国社会主义的教育目的是(A)

A.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有文化的劳动者

B.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

C.培养又红又专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D.培养脑体结合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5.《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要有计划、有步骤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并把其责任交给(B)

A.国家 B.地方 C.学校

D.家长

6.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对突发性事件作出迅速、恰当的处理被称为“教育机智”。这反映了教师劳动的哪一特点?(C)

A.复杂性 B.师范性 C.创造性

D.主体性

7.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辅导

D.检查评定成绩

8.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D)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9.班集体形成的主要标志之一是(C)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0.课外校外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其实施范围是(D)

A.在课程计划(教学计划)之中

B.在学科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之中

C.在学校之外

D.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之外

二.境空题

11.教育学研究的教育现象主要包括教育的社会现象和认识现象。

12.美国教育家孟禄主张的教育起源论被称为是心理起源论;而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只能起源于劳动。

13.我国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壬寅学制;正式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被称为癸卯学制。

14.广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学校教育制度。

15.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客体),又是自我教育和发展的主体。

16.直视手段一般可分为三类,一是实物直观,二是模象直观,三是语言直观。7.我国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说理教育(说服教育),基本途径是教学。

18.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观察法;班主任的中心工作是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19.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

三、简答题

20.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哪些基本特性?

①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②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③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

④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基本点是什么?

①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劳动者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②使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根本途径。

22.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的知识素养?

①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②精深的专业知识;③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④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

23.我国中小学德育应完成哪几个方面的任务?

①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②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③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法纪观念和文明行为习惯;④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品德能力和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四、论述题

24.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

①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

②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③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④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⑤学工、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

生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和体力,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过程。

25、如何正确理解教师主导作用

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规律?

(一)发挥教师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和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是教育者,是“先受教育的”。我国唐代著名文学家韩愈在《师说》中写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揭示了教学工作中的一个普遍规律,即学生所闻的“道”,所授的“业”和所解的“惑”,是通过教师来解决的。教师受社会的委托,代表社会的利益,执行社会对教学的要求;他受过专门训练,精通所教的专业知识,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懂得如何组织和进行教学。他在教学过程中决定着教什么和如何教,决定着按什么方向和目标组织教学,把学生培养成什么人。他是整个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启发者和指导者,能正确引导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甚多,启发学生不断进行思索,促使学生由“需要教”向会自学、能自学转化,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都有赖于教师的引导,依赖于教师的教,依赖于教师的教学艺术、教学方式、教学质量。对学生而言,只有借助于教师的教导与帮助,才能以简洁有效的方式掌握科学文化知识,迅速提高身心发展水平,使自己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二)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是教师有效教学的重要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不仅仅是教学的客体或对象,他们也是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的教固然重要,但对学生来说毕竟是外因,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起作用。教师传授的知识与技能,施加的思想影响,都要经过学生个人的观察、思考、领悟、练习和自觉运用,自我修养,才能转化成为他们自身的本领与品德。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积极性显得尤为重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影响着学生的求知欲、自信心,决定着他们的学习效果和身心发展水平。学生的学是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因素。没有学生的主观努力,教师教得无论怎样好,学生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最终也达不到教学目的。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师生双方是相互促进的。从教学目的、方向、内容、方法等方面看,教师永远起主导作用;但从学生的认识活动看,他们是否具有自觉的学习愿望和积极的学习行动,则是一个决定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只有将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有机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和学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六、论述题

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试论怎样上好一堂课?

一、教学目的要清晰明确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共同活动,其中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师发挥主导作用的先决条件,在于坚持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时刻注意教什么,怎样教,最后要达到什么目的。

掌握清晰明确的教学目的,关键在于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深刻掌握教学大纲和教材本身的内在要求。一堂课所应完成的教学任务是多方面的,但在实际教学中,不是一项一项的单独地去完成,而是综合地解决传授知识与技能,发展智能,培养共产主义思想品德以及增强体质等任务。

二、教学内容要正确

教学目的主要是通过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来实现的。目的明确之后,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地掌握教学内容和正确地传授教学内容。为此,要深入钻研教材,准确理解每一个科学概念、原理、法则、公式和规律;要从教材的部分与整体的内在联系上下功夫,了解教材每部分在整个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前后各部分的因果联系及其发展序列;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深入研究和掌握。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既能讲清科学概念和规律,又能掌握观点与材料的内在联系,把重点内容突出出来,使学生准确理解概念和规律,并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

三、教学方法要灵活适当

要使教学内容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促进学生智能的发展,形成正确的思想观点,必须在课堂上机智灵活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比如当学生对这堂课认识不足,学习态度不积极时,就要善于提出有趣味的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要求,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当教师在讲到全课关键性问题时,就通过一定方式引起全班同学精神集中,全神贯注,力求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思考主要问题,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有些问题预计到学生不易理解,就要采取一种通俗化的讲解法,辅以生动活泼的直观教学,使学生深入浅出地掌握知识。当学生具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时就要尽可能通过谈话法或讨论法,引导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和互相讨论,探索问题、解决问题,锻炼他们的独立自学能力,促进其智力的发展。一节课绝不是用一种固定不变的方法,就能完成教学任务的,实际上经常是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才能完成教学任务。备课时准备好运用哪些教学方法,要根据当时课堂教学进展的情况,机智灵活地改变教学方法,使方法能适应当时教学的需要。并且要把几种教学方法结合好,在不同条件下都能起到各种教学方法特有的作用。

四、课堂组织要严密紧凑

上课是在特定的时间(上课时间内)、空间(教室或操场等)、人员(教师和学生)及教学设备(课桌椅、黑板、讲台、教具)等条件下开展的教学活动。只有教师把这些因素都充分考虑好,使这些条件得以有效地利用,才能在以较少的时间、精力、人力和物力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是说不但要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还要通过对各种条件的有效利用,提高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教师,上课绝不是单纯讲授知识,重要一环要把课堂活动组织好。

良好的课堂组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是课堂中的人与人、人与物的相互关系要处理好,组织要严密,使各方面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例如,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与学的关系,相互配合得好,学生学习时就能把一名学生学习的经验和教训转化为全班学生的经验教训,使大家都能受益;还要研究在什么条件下,教师直接讲授;在什么条件下,教师不讲,利用物质条件(教具,现代教学手段等),使学生通过自己的直接观察,启发独立思考;在什么条件下,学生共同讨论研究。总之,不要使课堂教学活动只是教师的活动或只是少数几个学生的活动,而是要使全班学生都活跃起来,都在教学活动中受到效益。

其次,要善于将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组织得当。能够一环扣一环地进行,使前一个环节为后一个环节打好基础,前后接应,相互衔接,不浪费每一分钟时间。这是通过组织教学活动程序提高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方面。

五、师生作用要充分发挥

构成一堂好课,要具备多种因素,其中最重要、最活跃的因素是教师和学生。教师和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有能动作用。课堂教学活动的效果和质量,取决于教师和学生的作用是否得到充分发挥。

教师和学生发挥作用的前提条件是师生对教学活动都具有积极性。比如,教师对学生是否有热情,有责任心,有良好的工作情绪;学生是否爱学,是否有学习兴趣,求知欲是否强烈。只有师生双方都有积极性,才能把各自的作用发挥出来。其中,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起主导作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要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和调动。如课程讲得生动活泼,教学方法又具有吸引力等,都对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起重要作用。然而教师的学生观,即能否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优缺点,能否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则是教师能否正确处理好师生关系的基础,它是决定教师能否调动学生积极性的一个重要条件。

教师不但要把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而且还要把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充分体现出来。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也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对象,同时又是教学活动的能动的参加者。只有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注意问题、观察问题、思考问题、探求问题和独立动手动脑活动,融会贯通地掌握知识,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

①道德认识 ②道德情感

③道德意志 ④道德行为

一、选择题

1.被称为世界上第一部研究教育的专著是(C)。

A.《教育没话》 B.《教育学》

C.《学记》 D.《雄辩术原理》 E.《论语》

2.(B)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0。A.1985 B.1986 C.1988

D.1993 E,1997

3.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刁:(ABCDE),„„

A.中小学教育 B,社会教育

C.成人教育 D.家庭教育 E.高等教育

4.生产力发展决定教育的(BC)。

A.机会 B.规模 C.性质

D.速度E.理念

5.构成人的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包括(ACD)。

A.知 B。思 C.行 D。情

E.做

6.教育的根本任务是(C)。

A.传授知识

B&S226;增强技能 C.教书育人 D。学会认知 E.学会做人

7.教学的组织形式是(BDE)。

A,复式教学 B.个别教学

C.问题教学 D.班级授课 E.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社会现象,是培养人一种社会活动。

2.教学原则对教学活动具有指导性功能。

3.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

4.我国中小学教育具有基础性、全面性、义务性的特点。

5.前苏联教育家维果茨基提出了要探索儿童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即刺激儿童的现实水平和潜在水平。

6.20世纪中叶,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以学科的基本结构构建课程的理论。

7.任何知识都来自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桥梁。

8.因材施教原则是依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提出的。

9.美国中小学课程改革发展趋势是加强基础、更新课程内容、加强课程现

10.教师的劳动具有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示范性等特点。

11.教师必须自觉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使自己的言行举止具有示范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9分}

1.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人的身心发展:人的身心发展是指人的身体的发展,知识、技能的获得,思想、品

德的形成,审美情操的陶冶,也就是德、智、体、美、劳几方面的发展。

3.德育内容:德育内容是指在思想教育过程中用以影响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体系。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1.教师的劳动价值。要点:(1)发展价值;(2)文化价值;(3)政治价值;

(4)经济价值。

2.我国中小学课程改革的基本趋势。

要点:(1)课程结构日趋合理化;

(2)课程内容综合化;(3)课程形式多样化;

(4)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培养;(5)重视个别差异。

3.教学方法优选的标准是什么

要点:(1)与教学目的和任务相适应;(2)与教学内容相符合;

(3)与学生心理特征、知识水平相适应;(4)与教师特点相符合;

(5)教学条件。

五、论述题(每小题16分,共32分)

1.试论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要点: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1)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的发展;(2)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3)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育内容和专业设置;(4)生产力发展水平影响着教学方法、教学设备和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教育的经济功能:(1)教育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前提;(2)教育是知识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可为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价值:(3)教育能把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转化为直接现实的生产力,是劳动力再生产和提高的重要手段之一;(4)教育可以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新的生产力。

2,联系实际,试论教师主导与调动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要点:(1)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学生简捷有效地学习的必要条件;

(2)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是教师有效地进行教学的一个重要因素;

(3)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动性是相互依存的,相互统一的;(4)在教学过程中,要防止两种偏向。

六、实例分析(16分)

(文字在500字以上)

有一次,女教师画了一个圆圈儿问大学生:“这是什么”大学生思考良久,底气不足地说了一句:“可能是零。”又一次女教师画了个同样的圆圈儿问一群小学生:“这是什么”孩子们立即七嘴八舌地回答:“是太阳”、“是烧饼”、“是足球”、“是西瓜”,“是老师的大眼睛”„„女教师听了,不由得目瞪口呆。

你对这一现象有什么看法,请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理念分析。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教育科学有诸多的分支学科,其中在整个教育科学 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C)

A.教育哲学

B.教育心理学C.教育学 D.教学论

2.“四书”、“五经”是中国封建社会正统的教育内容,下列著作不属四书范围的是(D)

A.《大学》

B.《中庸》C.《论语》 D.《春秋》

3.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C)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教育者要在儿童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这是因为人的发展具有(B)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C.稳定性和可变性 D.个别差异性

5.智力可以分解为多种因素,下列哪种因素是智力的核心?(C)

A.观察力 B.想像力C.思维力

D.判断力

6.我国目前主要由下列哪一主体承担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责任?(A)

A.地方 B.中央C.社会力量

D.学生家长

7.“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体现了教师工作的(D)

A.复杂性、创造性

B.连续性、广延性C.长期性、间接性 D.主体性、示范性

8.“学而时习之”体现的教学原则是(D)

A.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循序渐进的原则 D.巩固性原则

9.“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说的是(C)

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0.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是(B)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全面了解学生C.培养优良的班风 D.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

11.在近代教育史上,对于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究竟以谁为主问题上存在争论,一种理论是形式教育论,另一种理论是(C)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C.实质教育论 D.现代课程论

12.三结合的教育一般是指(A)

A.学校、家庭、社会教育三结合B.班主任、科任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C.校长、教师和家长教育三结合D.家庭、环境和学校教育三结合13.孔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反映教师劳动的哪种特点?(D)

A.主体性 B.创造性C.间接性

D.示范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为教育学的发展开辟了真正科学化的道路,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的教育理论对我国建国初期的教育曾发生过重大影响。“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揠苗助长”、“陵节而施”的教育方式的错误就在于不顾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违背了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

16.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途径。

17.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和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

18.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有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和个人活动。课外校外教育的主要特点是自愿性、灵活性、实践性。18.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学的发展历经了哪几个阶段?标志着第二阶段起始的是哪位教育家的哪部著作?教育学的发展历经如下阶段:萌芽阶段;独立形态教育学的产生;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的建立;现代教育理论的发展。捷克教育家亨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的出版,标志着教育学作为独立的学科开始形成。

20.课程内容包括哪几个方面的知识?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哪些?课程内容包括: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发展规律的基础知识;关于一般智力技能和操作技能的知识经验;关于对待世界和他人的态度的知识经验。课程内容的具体表现形式有: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

21.简述德育工作的新形式。(1)通过开展社区教育进行德育;(2)创办业余党校;(3)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4)建立教育基地。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

教育学部分

选择题

1.近代教育史上,是下列哪一位教育家首次试图把教育学建立在心理学和哲学的基础之上(B)

A.夸美纽斯 B.赫尔巴特C.杜威

D.洛克

2.赞科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提出五条新的教学原则,不在此列的一条是(D)

A.高难度原则

B.高速度原则C.理论知识起主导作用的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A.教育将随国家的消亡而消亡B.一个国家或民 族的教育常常表现出自身的历史继承性

C.教育常常超前或滞后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D.教育现象最早出现于奴隶社会

4.体育的根本任务是(B)

A.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B.增强学生体质

C.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D.向国家输送优秀运动员

5.我国实行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B)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教学相长”这一提法(C)

A.最早出现于《论语》B.指明了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地位

C.是我国新型的师生关系的特点之一D.说明教学过程包含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两个要素

7.澳大利亚的教师在向学生讲“雪花”这一事物时,采用观看录像带并向空中抛洒大量碎纸片以引导学生体会下雪场景的方式,这种直观的手段是(B)

A.实物直观

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 D.虚拟直观

8.学校实现德育内容、达到德育目标的基本手段是(C)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少先队组织的活动

C.各科教学活动D.校会、班会、周会、晨会、时事政策学习

9.班主任的工作重点和最为经常的工作是(C)

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B.整合各方面教育影响,使其形成正向的合力

C.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D.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上课 B.备课C.课堂练习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1.班级授课制的实施在我国始于(B)

A.唐代 B.清末C.民国初期

D.新中国成立

12.哪个社会的教育具有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的特点(B)

A.原始社会

B.古代社会C.资本主义 D.社会主义

13.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A)

A.观察法 B.问卷法C.谈话法

D.调查法

二、填空题

14.洛克在《教育漫话》一书中提出了“绅士教育”的思想,充分体现了他在教育目的论上持个人本位论主张。

15.教育的两大基本规律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和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

16.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基本内容,促进人的身心发展的培育人塑造人的过程。学校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体育课。

17.广义的教育制度指国民教育制度;狭义的教育制度即学制,它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总体系。

18.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我爱我师,我更爱真理”这句名言可以用来说明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师生关系的民主平等特点。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19.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育的社会属性表面在哪些方面?(1)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它是一个永恒的范畴。(2)教育具有历史性。这种历史性在阶级社会中表现为阶级性。(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具体表现在:教育具有自身的继承关系;教育要受其他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教育与社会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不能将其独立性绝对化。

20.简述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主要内容。(1)旧式分工造成了人的片面发展;(2)机器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可能;(3)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惟一途径

21.教学过程中贯彻直观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1)根据教学任务、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恰当地选择直观手段。(2)直视手段的运用必须与教师的讲解密切配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教师要善于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

1.现代教育史上,提出“结构主义”学说并倡导“发现学习”方法的教育家是(D)

A.赞科夫

B.苏霍姆林斯基C.皮亚杰 D.布鲁纳

2.华生在《行为主义》一书中写道:“给我一打健康的儿童,如果在由我所控制的环境中培养他们,不论他们的前辈的才能、爱好、倾向、能力、职业和种族情况如何,我保证翻其中任何一个人训练成我所选定的任何一种专家??医生、律师、艺术家、富商、甚至乞丐和盗贼。”这种观点过于低估了下列哪种因素在人的发展中 的作用(A)

A.遗传 B.环境C.教育

D.教师

3.在古代欧洲,曾经出现过一种旨在培养多方面发展的人的和谐教育,它是(B)

A.斯巴达教育

B.雅典教育C.教会教育 D.骑士教育

4.普及义务教育始于(C)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5.我国学制沿革史上,借鉴美国教育体制,初次确立了“六&S226;三&S226;三”的学习阶段和年限的学制是(D)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6.学生既是教育的对象,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学生主体作用的最高表现形式为(C)

A.自觉性 B.独立性C.创造性

D.主动性

7.教材包括(D)

A.教科书

B.CAI软件C.教学参考书 D.以上三者皆是

8.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C)

A.知与行的矛盾B.外界多种良莠掺杂的教育影响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基础之间的矛盾D.学生的上进心与情性之间的矛盾

9.课外校外教育是对课堂教学的一种(B)

A.延展 B.必要补充C.深化

D.变革

10.“开而弗达”体现了教学的(C)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C.启发性原则 D.循序渐进的原则

11.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D)

A.个别教学

B.课外教学C.现场教学 D.课堂教学

1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B)

A.循序渐进

B.因材施教C.教学相长 D.防微杜渐

13.狭义的教育制度是指(D)

A.国民教育制度

B.社会教育制度C.高等教育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

二、填空题

14.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

15.人对环境的反映是能动的反映,教育在人的发展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16.根据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由单纯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思想。

17.美育的实施途径主要有:通过各科教学和课外文艺活动实施美育;通过大自然实施美育;通过社会日常生活实施美育。

18.一名合格教师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包括: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

方针政策。①教育方针政策是人们主观意志的体现,正确的教育方针政策应反映客观的教育规律,但它不等于教育规律。②不同历史时期,不同国家民族的教育方针政策是教育学研究的对象之一。(2)教育学不等于教育实践经验。①教育规律是对教育实践经验的升华和概括。②教育实践经验是处于感性认识阶段的东西,它也可以作为教育学或教育科学分支学科的研究对象,我们要善于把教育实践经验总结上升到理论高度。

20.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1)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2)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的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3)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4)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

21.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有何不同?德育过程和学生品德形成过程的不同表现在:(1)思想品德形成过程是学生个体品德自我发展的过程;德育过程则是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是双边活动过程。(2)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学生受各种因素影响。包括自发的环境因素的影响;德育过程中学生主要受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3)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过程的结果看,品德形成可能与社会要求相一致,也可能不一致;德育过程的结果,学生形成的思想品德则与社会要求相一致。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

19.试简述教育学与教育方针政策、教育实践经验之间的关系。(1)教育学不等于教育

心理学教育学教学案例分析

2024年07月08日 星期日 下午 05:55

[案例1]

一位热情而热爱教育工作的教师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及提供一个更有情趣的学习环境。新学年开始了,他对教室进行了一番精心的布置,教室内周围的墙上张贴了各种各样、生动有趣的图画,窗台上还摆上了花草、植物,使课室充满了生机。请你判断,它将产生什么样的效果?为什么? [分析] 这位热情的教师出发点虽然很好,但事与愿违,反而产生分散学生注意,影响学生集中学习的效果。根据无意注意的规律,有趣的图画,室内的花草、植物这些新异的刺激物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尤其对低年级学生,他们容易把注意转移到欣赏图画、花草植物上,而影响了专心听课。[案例2]

教师在板书生字时,常把形近字的相同部分与相异部分分别用白色和红色的粉笔写出来,目的是什么?符合什么规律? [分析] 目的是加大形近字的区别,使学生易于掌握形近字。(1)符合知觉选择性规律:知觉对象与知觉背景差别越大,对象越容易被人知觉。

(2)符合感觉的相互作用中同时性对比规律:红白形成鲜明的对比,使学生容易区别形近字。[案例3]

教学生识字有很多技巧,有一位教师告诉学生如何区别“买卖”两个字时说:“多了就卖,少了就买。”学生很快记住了这两个字。还有的学生把“干燥”写成“干躁”,把“急躁”写成“急燥”,老师就教学生记住:“干燥防失火,急躁必跺足。”从此以后,学生对这两个字再也不混淆了。这些教法有何心理学依据?

[分析] 这些教法对我们有很好的启发和借鉴作用。心理学的知识告诉我们:凡是有意义的材料,必须让学生学会积极开动脑筋,找出材料之间的联系;对无意义的材料,应尽量赋予其人为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识记,记忆效果就好。简言之,教师应教学生进行意义识记。[案例4]

教师在检查学生知识掌握的情况时,其试卷为什么不单纯用选择和判断题,而常常求助于填空、问答题?

[分析] 选择和判断主要通过再认解答;填空、问答主要通过重现来解答。由于再认和重现的水平不同,人的再认记忆优于重现记忆,而且能再认的不一定重现。因此仅靠判断、选择难以说明记忆已达到牢固保持的程度,往往借助于问答、填空等题型。[案例5]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请运用记忆的有关规律加以分析。

[分析] 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案例6]

在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列举砖头的用处”时,学生小方的回答是:“造房子,造仓库,造学校,铺路”;学生小明的回答是:“盖房子,盖花坛,打狗,敲钉”,请问小方和小明的回答如何?你更欣赏哪种回答?为什么?请根据思维的原理进行分析。

[分析] 小方回答砖头的用途都是沿着用作“建筑材料”这一方向发散出来的,几乎没有变通性。而小明的回答不仅想到了砖头可作建筑材料,还可作防身的武器,敲打的工具,这样的发散思维变通性就好,其新的思路和想法,有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第三篇:教师考试试题

太原工业学院2024年招聘试题(管理岗)公共基础 一,名解 教育督导 学校教育制度 科学发展观

二,教师享有的权利有哪些 三,教师职业的性质和特点

四,结合实际谈教育活动中的法律问题

五,一段材料:一学生把另一学生打死,教师不管,从道德和法律方面评论他的行为。

六,谈高等教育的发展 专业知识

1,通知与通报的异同

2,办公室人员处理与领导关系的行为准则 3,公文与论文写作的不同 4,写一份延期答辩申请

5,浅谈大学教育以育人为本(800字文章)

2024太原市直教师真题 公共基础知识

一小时30分 80个单选,20个多选,24个读材料后单选,范围是山西省情省况,政治时事,职业道德,马邓毛思想,法律,公文,教师法,无一道教育理论。

一,选择(有的选项既不清了,括号内只标注我认为正确的答案)

1,山西十二五规划的总体目标是()2,蛟龙号突破()米下潜深度 3,神九这次的主要任务

4,晋祠三绝是(宋塑侍女像,难老泉,周柏唐槐)5,2024公文落款怎么写(二o一二年)6,汽车轮胎上的纹路是为了(增大与地面摩擦)7,飞机失重是什么原因(离地太远引力可忽略不计)8,为了(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建设具有良好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9,属于行政处罚的是(a暂扣违章司机的机动车驾驶证)b未按时交税,交滞纳金c 对醉酒的人约束至酒醒

d 10,以下哪个可以被单位开除

(不能掌握本岗技能,换岗位后经过培训仍不能掌握,怀孕三个月。这个不能选,孕妇不能被开除)11,哪个机构可以设定地方法规(某县人民政府)12,肖某明知自己的自行车车闸不好,却自以为技术过硬,飞速行驶将一幼儿当场撞死。他的行为属于(a)a过于自信的过失,b直接故意犯罪,c间接故意犯罪

13,山西三大重要产业(多选)

14,获得科学奖的是(谢家麟,吴良镛)

15,甲乙各出资50%买房,后租给乙,甲想出售房,谁有优先购买权?(乙)16,主送机关是()

17,甲想杀乙,途中遇到警车,折回,属于(a犯罪未遂),b犯罪中止(关于犯罪中止,犯罪预备,犯罪未遂常考)

18,国家赔偿的方式(a支付赔偿金)b恢复原状,c道歉 19,山西名胜(多选)a平遥古城b五台山,c龙门石窟(不选,是河南的)

20,主犯是(a组织领导起主要作用的)b教唆作用的 C参与多的专业知识:语文

2小时

有读音,成语,病句,文言文,古诗默写鉴赏的,类似高考语文卷。一篇现代文,关于梅兰芳对抗日本人的,说明文关于女娲补天传说的由来。默写

青青子矜,(悠悠我心)舞谢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采菊东南下),悠然见南山。

刘勰写的著名文艺理论著作(文心雕龙)

黄庭坚《登快阁》,“落木千山天远大”化用唐代哪位诗人的诗,起了什么作用?

全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愿与鸥鸟结为朋友,隐居之志)

2024山西省事业单位招聘考试

7月14日9点至11点

100道单选,10个多选(为打字方便选项abcd用1234代替)

1,哪个是由仿生原理制成的(1,直升机)2,汽车,3摩托车,4直升机

2,甲买老鼠药毒死乙,药过期,属(1犯罪未遂)2犯罪既遂

3,甲因犯罪被抓,主动向公安机关交代他们为掌握的自己的另一起参与的案件,属(1自首),2立功,3缓刑

4,甲虚假宣传自己的经营业务,向多人非法集资1000万,自己挥霍属:1集资诈骗,2招摇撞骗

5,继母打骂儿童甲,让他做过量体力劳动,导致其死亡,犯(1虐待罪),2故意伤害罪

6,工商局审核甲商店的资格后,发给他营业执照,属(行政许可)

7,哪些是法人(多)(1某私营企业,2某人民法院)3某大学政法学院,4政府机关办公室

8,哪个是新能源(1生物质能)2细胞工程,3发酵工程

9,解放黑奴的文件(1解放宣言)2人权宣言,3独立宣言,4权利法案

10,法国启蒙运动的孟德斯鸠提出(1三权分立)2社会契约,3君权神授

11,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出自(1《庄子》)2《老子》3《孟子》4《韩非子》

12,公文交负责人签发前,叫(1核稿)2复核3校对 13,公文得体是指,1合乎种类格式的规则,2合乎体制,与撰稿人职务身份一致

14,公文保密程度最高的是(绝密)

15,中科院请求和山西大学共建研究项目,发出公文属于(函)16,公文用(A4纸)

17,联合行文怎么盖公章(1所有机关)2主办机关 18,公安局就某某地修路,告知社会各界,属(通告)19,哪个可以不盖公章(会议纪要)20,吸烟对(肺)伤害最大

21,红黄蓝是三原色,黄蓝组成(绿)

22,改变了大家族世袭,选拔了人才,稳固了统治基础是(1科举制)2九品中正制,3郡县制 23,在南海设立(三沙市)24,杏花村汾酒在(汾阳)25,北斗七星的主要作用(多选)

26,贝多芬的名作(多选)(英雄,命运,田园)27,肖规曹从的曹指(曹参)曹操,曹植,曹丕 2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29,发展中国家人民的根本权利是(生存权发展权)30,把岩石圈分为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非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31,打青霉素正确的方法是(做皮试看有无过敏反应)32,地球是(第三)距太阳近的球体。33,先后在南京北京定都的是(明朝)

34,山西是哪种文化的发源地(丁村文化)蓝田,河姆渡,三星堆。

35,担任县级以下地方人民政府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一般不得在原籍任职,属(地区回避)

36,甲放高利贷给乙,乙不还,甲拘乙两天,属(非法拘禁)绑架

37,甲酒后让朋友乙驾他的车送他,天太晚,让乙开他的车回,乙在路上撞伤丙,谁赔偿?(甲)乙。38,乙捡了甲的手机,100元卖给丙,甲可以做的是,(可以向丙要回)2向乙索要100元,3只能向乙要合手机实际钱款

39,夏天车胎易爆,可注入(氮气)40,被评为当代雷锋的是(郭明义)41,吴菊萍事迹说明(多选)

42,第四届香港最高行政长官(梁振英)

43,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70周年)44,要创作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文化产品,因为,多选(1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2人民群众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45,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

46,9岁的甲路上救助大爷乙,乙赠予他9000元电脑,正确的是(甲是无民事能力的人但可以接受赠予)47,左脑的功能1语言,2情感,3想象,4韵律 48,为了保持心脏健康,要加强锻炼和(稳定情绪)2合理膳食,3良好心态

49,甲去办银行卡,发现乙用他的名字上了大学,乙侵犯了甲的(姓名权)2名誉权 50,火车实名制是为了(解决一票难求)

51,甲母瘫痪多年,让甲买来安眠药喂她吃下,甲犯了(故意杀人罪)

52,英国是第八大经济体,中国是(第2大)

53,一门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诗赋传千古,峨眉共比高。三父子是指(三苏)

54,从今年7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启动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失业保险,3医疗保险,全覆盖工作,计划年底前完成。

山西事业单位之广播电视学校

面试 提前三天领语文课本,当天现场抽题试讲10分,另一题,给一段话大意是关于见义勇为被表彰,谈看法,10分钟内

山西医疗卫生系统之职工医学院 公共基础知识,80个单选,(法律少常识多,有10个左右的行测主旨推断)。作文,给了一段材料,大意是微博问政的利弊,让写评论。

职工医学院面试

提前一周自己选20分钟讲课内容,现场抽“谈谈对科学发展观的看法,10分钟内。

2024太原杏花岭区小学语文招聘

8月10日

公基 1个半小时

35个单选,20个多选,10个改错,3个简答。

《论语》是孔子写的记录政治伦理哲学的书(错)

杜威提出“生活即教育”,陶行知提出“教育即生活”。(错)1,2024年七一讲话说,我国面临新挑战,新问题。新问题指(1执政问题,2市场经济,3外部环境,4改革开放)2,胡锦涛在清华百年校庆对大学生讲话包括(123)择业与创业并重。

3在学中做是(杜威)的教育思想

4特别注重实践知识的学习的是(实质教育)传统教育,现代教育,形式教育。

5,把教育比作“产婆术”的是(苏格拉底)

6,教育制度的特点(历史性,规范性,客观性,强制性)7,我国首次制定的学制是(壬寅学制)

8,个体身心发展的内在动力是(个体主观能动性)9,(杜威)强调以儿童为中心的师生关系模式。10,班级授课制由“夸美纽斯”提出

11,皮亚杰儿童的道德他律形成于(6至10岁)b,0至5岁c5至6岁

12,班级管理的几种模式(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集体管理,常规管理

13,1908年由房东岳译,日本小原右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是我国出现的第一本有关教育心理学的著作。14,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控制)作用

15,青年除了学校教育还有(家庭教育)对青年的影响 16,治疗失眠的有效方式(肌肉放松疗法)2暗示.17,根据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类,知识的学习可以分为(上位学习,下位学习,并列结合学习)

18,用朋友刚告诉的好码打电话属(复述策略)2组织策略,3精细加工策略,4元认知策略

19,一把钥匙开一把锁,遵循了人发展的(个别差异性)

21,教师工作具有(示范性)一言一行都影响学生 22,教师职业道德不同于其他职业道德的一点(为人师表)23,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主动回答问题,这种课堂气氛是(消极型)2积极型,3对抗型,4不确定 24,IQ=(智力年龄∕实际年龄)×100 简答

1,2024——2024最近10年教育发展规划的战略主题是什么

2,心理健康的标准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

专业知识

1.5小时

字词,病句,标点,排序,文言文

1给了一个六年级考题,举六个成语写自己喜欢的句子,反映了什么新课程理念。

2给了一个例子说明了教育机智,启发式教学 3,给了《晏子使楚》的教学片断,写一个完整的教学设计

判断(一个6分并说明理由)1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德育,以德树人 2,终身学习是现代的学习方式也是生活方式 默写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李世民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024山西财经专科学校招聘(教师岗)试题 9月15日

9点——11点半

单选多选简答论述 1,CPI是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2食品价格指数 2,《2024——2024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与改革规划纲要》规定高中毛入学率达(90%)3,中国的淡水资源占世界的(6%)

4,世界经济组织包括(多)1联合国,2欧盟,3亚太经合,4国际贸易基金组织 5,对资源配置起主要作用的是(市场)

6,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属于(社会主义文化)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7,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

8,属于时间单位的(多)(世纪,纳秒)3光年,4焦耳

9,妇联,共青团属于(政府主导的非政府组织)2事业单位3政府机构

10,社会团体属于(第三部门)11,属于我国扩张型货币政策的是1,降低存款准备金率2多发国库券

12,标志着二战爆发的是(德国突袭波兰)2德国突袭苏联3珍珠港事件4九一八事变

13,国共合作打胜的战役(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

14,甲乙丙丁四地基尼指数比较,哪个更平等 15,9月10日是(防自杀日)2世界戒烟日3世界能源日4艾滋病日

16,公文不同于其他文献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执行性

17,14——16周岁犯什么罪承担完全刑事责任(抢劫,贩毒,放火)

18,承担完全刑事责任的年龄(16)

19,中国是第(二)大经济体

专业测试 名词解释

1盛唐之音2建安风骨3香草美人 简答

1儒家诗论重诗歌教化作用,钟荣《诗品》重什么?用理论评析其优劣 2《长恨歌》的思想内容是什么?你怎么看待它的主题 3举例分析《围城》的艺术特色 论述(30分)

1中国古代神话的特点?与西方神话在体系内容,传承方面有什么异同?

2“国学热”与百家讲坛兴起,你怎么看这一现象?作为教师你怎么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第四篇:教师考试试题

1.智育中的“智”是指()。

A.知识 B.技能 C.智力 D.知识技能和智力

2.课程目的为个体发展和幸福服务,课程内容提倡广泛,课程实施尊重儿童,讲究方法,这是()课程观的观点。

A.人文主义 B.科学主义 C.知识本位 D.能力本位 3.关于“师爱”,下列正确说法是()。A.出于私情之爱 B.对少数优秀学生的关爱

C.严慈相济,既有母爱的纯真、慈祥,又有父爱的严格、庄重 D.师爱不具有育人的作用

4.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布鲁纳

5.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6.学生在公共社交场合讲话,总是出现发抖、脸红、声音发颤甚至口吃,不敢抬头,不敢正视对方眼睛的现象。这种心理症状属于()。

A.抑郁症 B.强迫症 C.焦虑症 D.恐惧症

7.两河流域是古代巴比伦王国的发源地,其中两河是指()。A.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B.印度河和恒河 C.白尼罗河和青尼罗河 D.长江和黄河 8.对代数式进行因式分解属于()的问题。A.有结构 B.无结构 C.界定含糊 D.无固定答案 9.人们常说的“耄耋之年”是指()。A.六十岁 B.七十岁 C.八九十岁 D.百岁

10.根据我国《宪法》的规定,国务院有权制定和发布()。A.教育法律 B.教育行政法规 C.教育政府规章 D.教育单行条例

1.【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智育是指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学生传授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的教育活动。

2.【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这是人文主义课程观的观点,人文主义理论认为课程内容的安排要尊重儿童,要以人为本。

3.【答案】C。4.【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5.【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地学习,自觉地掌握科学知识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在公共社交场合出现情绪紧张、脸红等症状属于社交恐惧症。

7.【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其中,古巴比伦发源于两河流域,“两河”即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因此本题选A。

8.【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目的明确、个体按照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问题答案的问题属于有结构的问题。

9.【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六十岁为花甲之年;七十岁为古稀之年;八九十岁为耄耋之年;百岁为期颐之年。因此本题选C。10.【答案】B。

1.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家是()。A.杜威 B.夸美纽斯 C.赞可夫 D.布鲁纳 2.以下心理学家不属于认知心理学派的是()。A.苛勒 B.斯金纳 C.布鲁纳 D.奥苏伯尔

3.具有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等品质,是()教养方式导致的结果。

A.专制型 B.放纵型 C.民主型 D.集体型 4.迁移的关系转换理论强调()。A.发展了的心理官能 B.学习材料的相似性 C.已有经验的概括化 D.对情境关系的理解 5.以下选项中哪一个属于程序性知识?()A.关于企鹅的定义 B.某个明星的个人资料 C.名人的自传 D.产品的使用说明书 6.教师收集文献资料可以通过()。A.阅读有关著作 B.浏览新的期刊 C.利用工具书 D.剪报和卡片 E.使用检索工具 7.泰勒原理所包含的四大问题是指()。A.课程政策是如何制定的 B.学校应达到哪些教育目标

C.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 D.怎样才能有效地组织这些教育经验 E.怎样确定这些目标正在得到实现

8.教师自己的观点对学生而言是唯一正确的答案。(判断题)9.心理健康就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判断题)10.“宽著期限,紧著课程”是王夫子的名言。(判断题)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夸美纽斯提出了普及教育的民主主张,认为“所有男女青年,不论富贵和贫贱,都应该进学校”。为了实现这一主张,他创制了学校体系,发明了班级授课制。

2.【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斯金纳是行为主义心理学派的心理学家。

3.【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鲍姆宁曾根据控制、成熟的要求、父母与儿童的交往、父母的教养水平等四个指标,将父母的教养行为分成专制型、放纵型和民主型等三种教养模式,研究不同的教养模式对儿童人格发展的影响。结果发现,专制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不太知足、不安全、忧虑、退缩、怀疑、不喜欢与同伴交往。放纵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不成熟的,他们缺乏自我控制力和探索精神,有极强的依赖性,遇到新奇事物或紧张事情就会退缩。民主型教养模式下的儿童是最成熟的,他们有能力,独立性强,自信,知足,爱探索,善于控制自己,喜欢交往,自我肯定。因此,答案选B。

4.【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关系转换理论强调迁移的产生,其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关系的理解。个体越能发现并理解事物间的关系,迁移就越普遍。

5.【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没有有意识的提取线索,因而其存在只能借助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的知识。这类知识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这种知识具有动态的性质。选项中ABC都属于陈述性知识,只有D项符合要求。

6.【答案】ABCDE。7.【答案】BCDE。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师自己的观点只能作为一个范例,而不是唯一正确的答案。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心理健康不是无失败、无冲突、无痛苦,而是能在这些情况下作有效的自我调整,且能保持良好的工作效率。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这是朱熹的话,包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

三 1.下列哪一项不是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功能划分的?()A.发展性研究 B.应用性研究 C.预测性研究 D.评价性研究 2.首先提出普及教育的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A.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D.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

3.集体教育和个体教育相结合的德育原则是下列哪位教育家的成功教育经验?()。A.马卡连柯 B.加里宁 C.乌申斯基 D.赞可夫

4.县级人民政府根据需要设置(),保障居住分散的适龄儿童、少年入学接受义务教育。A.寄宿制学校 B.全日制学校 C.小学初中一贯制学校 D.专门学校

5.学生将茄子、白菜、青菜等归纳为“蔬菜”,这样的学习属于()。A.信号学习B.连锁学习C.概念学习D.辨别学习6.各种测验中的客观题包括()。A.选择题 B.填空题 C.是非题 D.论文题

7.培养人的活动是教师在教书育人和受教育者学习的过程中实现的,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A.人类文化的传播者 B.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C.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D.人的思想的导航者

8.班级规模越大,学生的平均成绩便越差。(判断题)9.说的简单一点,技能就是人的本能活动。(判断题)10.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力。(判断题)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分为发展性研究、评价性研究和预测性研究。按研究的目的可分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

2.【答案】C。3.【答案】A。4.【答案】A。5.【答案】C。

6.【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客观题,包括是非题、匹配题、填空题和选择题;主观题,包括论文题和问题解决题。

7.【答案】ABC。中公专家解解析:教师的作用:教师是人类文化的传播者、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是人的潜能的开发者。

8.【答案】√。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技能是通过学习或练习而形成的,不同于本能行为。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1)从生产与消费的关系看,教育既是明显的消费,又是潜在的生产。(2)从教育经济效果来看,教育是有限的消费,又是扩大了的生产。(3)从积累和消费的关系来看,教育表现为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

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A.心理模仿 B.生物本能 C.人的理性 D.生产劳动

2.老师经常用发小红花、小卡片等方式鼓励学生的良好行为,这种改变学生行为的方法是()。

A.示范法 B.系统脱敏法 C.代币奖励法 D.认知调适法

3.小学阶段的教学多运用直观形象方式,中学以后可进行抽象讲解,这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A.顺序性 B.个别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阶段性

4.一位语文教师在上新课之前让学生复习了以前的内容——“浊”这个字,而“浊”字右边的“虫”,正好是今天学的字“茧”的下面的部分。于是当学生再学“茧”这个字时就容易多了。这位语文教师运用的教学原则是()。

A.直观性原则 B.巩固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5.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首次明确提出“美育”一词的是()。A.蔡元培 B.席勒 C.王国维 D.斯宾塞 6.下列关于活动课程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与需要来设置课程 B.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

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与特点来组织课程 D.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 7.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是()。A.任课教师 B.班主任 C.教导处 D.校长 8.下列不属于曹植的作品的是()。

A.《洛神赋》 B.《名都篇》 C.《燕歌行》 D.《白马篇》 9.下列关于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的说法错误的是()。A.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促进作用

B.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作用 C.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作用 D.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

10.()应当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并为其学习、康复提供帮助。A.初中 B.普通学校 C.小学 D.职业中学

参考答案及解析

1.【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关于教育的起源有以下几种说法,分别是神话起源说、生物起源说、心理起源说、劳动起源说。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就在于认为教育起源于生产劳动。其他学说都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重要特点。

2.【答案】C。

3.【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不同,因此应采用的教学方法也不同,体现的是身心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4.【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巩固性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存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题干中的教师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不断联系、复习已有知识,因此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5.【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蔡元培在中国首次提出“美育”,他提倡要对学生进行美育,培养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

6.【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活动课程是课堂教学中以活动为中心组织的教学;课外活动则是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进行的各种教育活动。

7.【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工作的教师。

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燕歌行》是曾丕的作品。

9.【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10.【答案】B。

1.智商(IQ)等于()。

A.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B.实际年龄与智力年龄之比乘以l00 C.心理年龄与生理年龄之比乘以l00 D.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比乘以l00 2.当你在阅读过程中意识到自己没有理解某个术语,这一过程属于()。A.元认知计划 B.元认知监视 C.元认知调节 D.元认知体验

3.研究发现儿童的学习过程中存在“关键期”,这体现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阶段性 B.差异性 C.不平衡性 D.顺序性

4.()指教材被分成若干小步子,学生可自定学习步调,让学生对所学内容进行积极反应,并给予及时强化和反馈使错误率最低。A.程序教学 B.组织教学 C.个别化教学 D.指导教学

5.学习汉语拼音后学习英语的48个音标发音最初受到的干扰是()。A.正迁移 B.负迁移 C.纵向迁移 D.横向迁移 6.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A.开发潜能 B.寻求发展 C.个案辅导 D.学会调适 7.CAI指的是()。

A.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 B.自动办公系统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系统软件 8.“而立之年”指的是()岁。A.20 B.30 C.40 D.50 9.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是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A.观察法 B.调查法 C.实验法 D.系统法

10.小明期中考试不理想,父母答应如果期末考试能考好,就给他买电脑,于是小明刻苦地学习,期末考试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从学习动机理论来看,这属于()。

A.直接近景性动机 B.直接远景性动机 C.间接远景性动机 D.间接近景性动机

1.【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智商简称IQ,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2.【答案】B。3.【答案】C。

4.【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程序教学是一种个别化的教学方式,根据对学习过程的设想,把教材分解成许多小项目,按一定顺序加以排列,对每个项目提出问题,通过教学机器或程序教材呈现,要求学生做出选择反应,然后给予正确答案以便核对。

5.【答案】B。

6.【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应为: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这两个目标中,学会调适是基本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调适性辅导;寻求发展是高级目标,以此为主要目标的心理辅导可称为发展性辅导。

7.【答案】C。8.【答案】B。9.【答案】D。

10.【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本题考查学习动机,具体考查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的区分。近景性动机指与近期目标相联系的一类动机,它又分为间接近景性动机与直接近景性动机。题干所述为父母意愿在学生头脑中的反映,属于间接近景性动机。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的科学。A.心理活动的规律 B.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C.生理与心理活动的规律 D.行为活动的规律 2.在教学中,()强调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A.桑代克 B.布鲁纳 C.维纳 D.陆钦斯 3.艾里斯的ABC理论中的“C”指的是()。A.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 B.获得正向的情绪结果 C.事件造成的情绪后果 D.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

4.美国当代生物社会学家()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A.威尔逊 B.格塞尔 C.华生 D.洛克 5.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

A.《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6.具有高创造性的个体的人格特征有()。A.独立性 B.自信

C.对复杂问题感兴趣 D.易怒 7.美国的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包括()。A.智高测评 B.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C.儿童智力量表(WISC)D.成人智力量表(WAIS)8.专家型教师往往更多地想到自己做什么,而不知道学生将要做些什么。(判断题)9.教育心理学只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判断题)10.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也是问题解决。(判断题

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

2.【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布鲁纳认为所掌握内容越基本越概括,则对新情况、新问题的适应性越广,也就产生越广泛的迁移。所以他强调在教学中要掌握每门学科的基本结构。

3.【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ABC理论中A代表个体遇到的主要事实、行为、事件,B代表个体对A的信念、观点,C代表事件造成的情绪结果。

4.【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威尔逊是美国当代的一位生物社会学家,他把“基因复制”看做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

5.【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6.【答案】ABC。中公专家解析:独立性、自信、对复杂问题感兴趣和冒险精神是高创造性个体的人格特征。

7.【答案】BCD。中公专家解析:韦克斯勒智力量表:分为三个相互衔接的智力量表,分别是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适用于16~74岁;韦氏儿童智力量表:(WISC)适用于6~16岁;韦氏学龄前及小学生儿童智力量表(WPPSI):适用于4~6岁半。

8.【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题干阐述的是新教师的特征。

9.【答案】×。中公专家解析:教育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性的基础学科,同时也是具有实践性的应用学科;既重视理论研究,也重视应用开发研究。

10.【答案】×。中公专家解析: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单一的认知活动不是问题解决。

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提出的挑战。A.社会信息时代 B.知识经济时代 C.经济发展需要 D.我国加入WTO 2.下列哪种现象不属于迁移?()A.温故知新 B.触类旁通 C.照本宣科 D.闻一知十 3.关于家庭教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儿童出生后的第一所学校可以说是家庭 B.家庭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C.从时间上看,家庭教育是开始最早持续最长的教育 D.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是自己的父母 4.认知结构迁移理论的提出者是()。A.布鲁纳 B.桑代克 C.奥苏伯尔 D.贾德

5.“揠苗助长”“凌节而施”违背了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A.顺序性和阶段性 B.不均衡性 C.个别差异性 D.稳定性和可变性

6.关于教育起源的最古老观点是教育的()。A.劳动起源说 B.生物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神话起源说

7.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被称为“万世师表”。A.蔡元培 B.胡适 C.陶行知 D.梁启超

8.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的是()。A.弗洛伊德 B.皮亚杰 C.桑代克 D.华生

9.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心理理论为()。A.试误说 B.顿悟说

C.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D.发现说

10.心理健康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和良好的()。A.社会适应 B.社会化人格 C.精神面貌 D.精神状态

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2.【答案】C。

3.【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于1968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

5.【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是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6.【答案】D。

7.【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被称为“方世师表”。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的基础,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9.【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美国桑代克是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联结试误的过程,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10.【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1.下列能够有效提高动作技能与学习效果的教学方法是()。A.示范法与讲解法相结合的方法 B.讲解法 C.发现法 D.示范法

2.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上课 B.作业的检查与批改 C.备课 D.课外辅导

3.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课外活动使“青少年迈上了科学思维的道路”。这句话告诉我们,课外教育()。

A.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B.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C.是进行德育的重要途径

D.有利于发展学习智力,培养学生能力 4.我国义务教育不收()。

A.学费 B.学杂费 C.书本费 D.住宿费 5.遗传决定论的代表是()。A.高尔登 B.华生 C.洛克 D.霍尔

6.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来实现。A.教育可以提高人的修养 B.教育对文化的延续

C.教育促进科学知识的生产与再生产 D.教育促进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

7.特郎普制把大班上课,小班讨论与个人独立结合在一起,采用灵活的时间代替固定的上课时间。(判断题)8.课堂越安静,学生的学习效率越高。(判断题)9.关系转换说主张学习迁移的重点不在于觉察到手段与目的之间的关系,而在于掌握原理。(判断题)10.我国办学形式多样,教师工资标准并不统一。(判断题)1.【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开始的,它是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

2.【答案】C。

3.【答案】B。中公专家解析: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于1968年在有意义言语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这一理论认为,一切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产生的,不受原有认知结构影响的有意义学习是不存在的。5.【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顺序性是指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无论其身体的发展和心理的发展,都表现出一种稳定的顺序。阶段性是指在儿童发展的连续过程中,在不同年龄阶段会表现出某些稳定的、共同的典型特点。

6.【答案】D。

7.【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我国民国时期的大教育家陶行知被称为“方世师表”。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1903年,桑代克《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它奠定了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的基础,标志着西方教育心理学独立学科体系的确立,桑代克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9.【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美国桑代克是联结一试误学习理论的创始人,教育学心理学历史上第一个提出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就是联结试误的过程,学习即联结,学习即试误。

10.【答案】A。中公专家解析: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而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验、良好的社会适应,并能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和积极的社会功能。

1.课下学生小婷在高声朗读同学小莉的日记,其他同学边听边哈哈大笑,班主任看到后及时制止了并教育学生,该班主任的做法主要维护了学生的()。

A.身心健康权 B.人格尊严权 C.人身自由权 D.隐私权 2.教学过程阶段的中心环节是()。

A.领会知识 B.巩固知识 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3.先有一个目标(目的),它与当前的状态之间存在着差异,人们认识到这个差异,就要想出某种办法采取活动(手段)来减小这个差异。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或策略是()。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4.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A.随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随意前注意 D.随意后注意 5.在学生品德结构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

6.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针对所学内容画出网络关系图,这种学习策略属于()。A.元认知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认知策略 7.一般而言,对学习动机的激励作用最大的是将学习成败归因于()。A.努力程度 B.能力高低 C.任务难度 D.运气好坏

8.生活中我们常常有这样的经验,明明知道对方的名字,但就是想不起来。这属于遗忘原因的()。

A.衰退说 B.动机说 C.提取失败说 D.干扰说 9.教师不能顺利应对工作压力时的一种极端反应,使教师伴随长期压力体验而产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的衰竭状态是指()。

A.抑郁症 B.焦虑症 C.职业倦怠 D.强迫症

10.将人的品德过程划分为“服从—认同—内化”三个阶段的是()。A.价值澄清模式 B.集体教育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学习模式 1.【答案】D。2.【答案】A。3.【答案】C。4.【答案】B。5.【答案】A。

6.【答案】D。中公专家解析:题干描述为组织策略,组织策略属于认知策略中的一项策略。

7.【答案】A。

8.【答案】C。中公专家解析:提干说描述的现象又称“舌尖现象”。根据提取失败说,我们之所以对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一些事情想不起来,是因为我们在提取有关信息的时候没有找到适当的提取线索。

9.【答案】C。10.【答案】D。十

第五篇:Pcesnx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生命是永恒不断的创造,因为在它内部蕴含着过剩的精力,它不断流溢,越出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它不停地追求,以形形色色的自我表现的形式表现出来。

--泰戈尔

教育学心理学试题(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

1、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的科学;它属于(社会科学)的范畴。

2、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是教育本身独有的基本特点。从宏观来看,教育是指(整个社会的,国家的教育活动);从微观来看,教育则是指(单项的教育实践活动)。

3、教育是教育者的教育受教育者学开成的双边活动。一方面,教师作为教的主体,在教育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学生作为学的主体,他既是(接受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人)。

4、教育活动的三要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及教育媒体。

5、(《学记》)是我国教育这门学科的萌芽。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出第一部教育学的著作(《大教学论》)。19世纪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普通教育学》书,他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他的教育学说,成为后世传统教育学的根基。

6、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教育代表作是《民主主义与教育》,标志着现代教育理论的诞生。

7、教育产生于(原始社会),学校教育产生于(奴隶社会)时期。

8、教育按其各自发挥的作用不同,可分为(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自我教育)。

9、我国教育的社会功能分为(对社会物质文明建设的教育)和(对社会精神文明的教育)两大方面。

10、在我国当前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中,经济是(中心),科技是(关键),教育是(基础)。

11、我国现阶段教育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

12、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战略方向是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3、基础教育又称为国民基础教育,其特征是:(全民性),(基础性),(未来性)。

14、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分为:(客观因素的遗传和环境)两个层次。其中(人的实践活动是人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学校教育的实践活动在年轻一代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15、小学教育根本任务是(使儿童的德智体美劳等和谐地发展,为他们将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教育工作者应(树立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观)。

16、小学教育的发展,既需要(教育部门和教研努力),又需要(社会各界的支持),还(需要法律的保障)。

17、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18、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为完成教学任务采用的(教和学手段),它解决(教师怎么教和怎么学)的问题。

19、某老师在检查知识时,让优等生对同学的回答作出评论,要求中等生和后进生回答不同难度的问题,这贯彻了(因材施教原则),运用了(谈话法)教学方法。

20、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上课制),辅助形式有(课外作业,课外辅导,现场教学)等。

21、课的类型是指(课的分类)。小学用得最多的课型是(综合课)。

22、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组成部分之间的联系(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结构的中心环节是(讲授新教材)。

23、讲授法是(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它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基本活动方法,具体分为(讲述,讲解,讲读)等讲授方式。

24、使小学教育教学工作由传统的(单纯升学教育)转向现代化的(公民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使今后较长时期我国小学教育教学改革的主要课题。

25、要上好课,必须做好(钻研教材,了解学生情况,设计上课全过程)三个方面的准备工作。

26、(提出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过程)是提编写教案的最主要两个环节。

27、(上课)是整上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板书的技能包括(板书什么和怎么板书)两个方面。

28、直观的手段有(实物的直观,造型的直观,象征性的直观,语言的直观)。

29、(教学内容)关系到所培养的人的质量和规格,因此,各国在进行教学改革时都把(教学内容)的改革放在(首要)地位。30、我国小学开设思想品德、语文、数学、自然、体育、社会、外语、音乐、美术、劳动学科。

31、发现法是由布鲁纳提倡的,发展性教学是赞可夫提倡的。

32、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步骤为(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面置和批发,个别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33、综合课的结构由(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作业)。

34、思想品德教育又称为(德育)。它的内涵包括(政治教育,思想观点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几个方面。

35、小学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生全面发展中起着(导向)的作用。

36、自我教育能力也是自己教育自己的能力。它是由(自我评价,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几种因素构成的。

37、任何一种思想品德都包括有品德这一方面的(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基本成分。

38、知是人们对待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行为准则的内因,是产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的必要条件。

39、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教师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思想品德)的矛盾,这个矛盾推动着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发展。40、正面教育是指教师要以(正面的事实,道理,榜样)等对学生进行启发。

1、教育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指明了实现教育目的的(A)

A、基本途径

B、基本规格

C、基本方向

D、基本要求

2、(D)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

A、教育内容

B、教育方法

C、教育组织形式

D、教育目的

3、马克思主义认为,培养全面发展新人的唯一方法是(B)

A、体力劳动与脑力劳动相结合 B、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C、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 D、校内与校外相结合

4、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和作用,最主要是通过(A)来实现。

A、培养人

B、直接参与政治活动

C、传播舆论

D、继承文化

5、同样环境在不同儿童身上可以产生的反应,这主要是因为(D)

A、遗传素质不同

B、教育条件不同

C、成熟程度不同

D、人在活动中表现的主观性

6、教育目的所强调的是受教育者的(B)

A、身心发展

B总的质量规格

C、具体标准

D、思想品德

7、教育目的的具体化是(D)

A、教育方针

B、教育内容

C、教育措施

D、培养目标

8、在五育中,(B)为其它各育的实施提供认知的基础。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美育

9、(A)对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它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 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劳动教育

10、(B)可以说是我国教育学这门学科的萌芽。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大学教学论》

11、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以学生的实际出发,是(D)的一项重要原则。A、德育

B、智育

C、体育

D、实现小学培养目标

12、下列现象属于教育现象的是(C、D)

A、老猫教小猫打老鼠

B、作家写书

C、师父带徒弟

D、短期师资培训

13、基础教育的特征是(ABC)

A、全民性

B、基础性

C、未来性

D、发展性

14、教育方针具有的特点是(ABC)

A、阶级性和时代性

B、行政性和法令性

C、稳定性和发展性

D、大众性和恒常性

15、在阶级社会里,教育具有(ABCD)

A、社会性

B、生产性

C、阶级性

D、历史性、时代性

16、教育对社会政治经济制度的变化起(BCD)A、决定

B、加速

C、延缓

D、各极

17、教育机智体现教师劳动的(C)特点。

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8、为人师表,言传身教,体现在教师劳动的(D)特点。A、长期性

B、复杂性

C、创造性

D、示范性

19、教师的天职是:(A)

A、育人

B、教书

C、传授知识发展能力

D、管住学生 20、一节课上得好不好,最主要的标志是:(B)

A、教学过程如何

B、教学效果如何

C、教学设计良好

D、教学重点突出

29、备课工作中,最深入最具体、最落实的工作是:(A)

A、设计课时计划

B、钻研教材

C、设计教学模式

D、了解学生情况 30、学校环境美化属于(D)

A、显性课程

B、教育科目

C、课外活动

D、隐性课程

31、教学大纲是(ABC)

A、编写教科书

B、教师进行教学

C、国家指导教学

D、教育行政部门督导、评学

32、教学中教师根据(ABCD)选择教学方法。

A、教学目的 B、教学内容

C、学生情况

D、教学任务

33、教学原则是在总结实践经验基础上根据(BD)提出的。

A、教学内容

B、教育目的 C、教学方法

D、教学任务

34、课外作业的形式有(ABCD)作业

A、口头

B、书面

C、实践

D、阅读

35、影响课程的主要因素有:(ABC)

A、社会

B、学生

C、知识

D、活动

36、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学习(BD)为主。

A、直接经验

B、书本知识

C、实际技能

D、间接经验

37、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有:(ABC)

A、读书指导法

B、谈话法

C、演示法

D、讲授法

38、教学(ABCD)

A、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B、是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

C、应摆在学校工作的 D、是师生的共同活动

39、构成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是:(ABC)

A、教师、学生

B、教师目标、教学内容

C、教学环境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书

40、使学生获得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有:(BCD)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参观法

D、实验法

41、贯彻循序渐进原则应抓好这些“序“(ABC)

A、内容的序

B、教学的序

C、学习的序

D、上课的序

42、演示种类按教具分为(ABCD)

A、实物标本和模型演示

B、图片类演示

C、实验演示

D、电化声像资料演示

E、示范动作演示

43、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ABCD)

A、思想政治、道德和心理素质

B、文化素质

C、教育能力

D、教育机智

44、教师主导作用发挥得好不好,主要在于教师能否从(ABC)不同的学生实际出发,有效的教学措施,调动每个学生的学习各级性。

A、知识水平

B、能力水平

C、动机水平

D、健康水平76、课外活动对学生来说应该是(D)

A、以班为单位参加

B、全校参加

C、由教师指名参加

D、学生自愿选择参加 77、学校直接领导和组织的活动是

(D)

A、少先队活动

B、党团活动

C、校外活动

D、课外活动 78、课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具有很大的(D)

A、自愿性和自主性

B、资源性和灵活性

C、自主性和多样性

D、灵活性和多样性 79、(C)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础。

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B、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C、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D、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80、班主任要把主要精力放在(C)。

A、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B、做好日常管理工作

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D、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 81、(A)是班主任管理工作的重点和经常性的管理工作。

A、每日的管理工作

B、阶段性管理

C、品德管理

D、学习管理 82、(D)是全国和地方少先队开展经常能够工作的领导机构。

A、各级共青团

B、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C、各级学校

D、各级少先队工作委员会 83、(A)直接领导少先队。

A共青团

B、学校校长

C、学校

D、党支部 84、少先队辅导员由(B)选派。

A、少先队本身

B、共青团

C、学校

D、党支部

教育学问答题和论述题

1、小学阶段的 培养目标是什么? 答案要点: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注意等思想品德,具有良好的习惯,活泼开朗的性格和初步分辨是非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阅读、表达、计算的基本能力,学到一些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观察思考和动手的能力。要使学生具有健康的身体,爱美的情趣,良好的卫生习惯,劳动习惯,进步的生活和自理能力。

2、衣服教育阶段家庭、社会、学校、国家各应承担什么义务?

答案要点:国家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负有重要的责任和义务。国务院,各级政府和教育监管部门制定有关规划和规定,提供必要的条件,保证适龄儿童、少年受教育的权利。实现义务教育也是全社会的重要责任,全社会各行各业对实施义务教育均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支持义务教育事业。小学和初中在实施义务教育中负有直接的重大责任。学校要不断改善教学条件,为儿童、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保证顺利实现学校教区范围内,依法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对保证孩子接受以外教育程度义不容辞的法律责任。家长应积极创造条件,保证子女接受法律规定的教育。

3、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有哪些?它们的关系怎样?

答案要点:全面发展教育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叫业等五个部分组成。他们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为条件、互相渗透、互相促进。德育对其他各育起保证方向和保

35、分心:指的是人的心理活动在必要的时间内不能充分地指向与集中,或者完全离开与当前应当集中的事物,而转移到无关的事物上去的心理现象。

36、注意的稳定性:是煮人的活动以同样的强度持久地保持在一定事物或活动上。

37、观察力:是一种有目的,主动地去考察事物并善于正确发现事物的各种典型特征的知觉

能力。

38、遗忘:是指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重现,或者发生戳物的再认和重现的现象。

39、倒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重现先前学习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40、创造性思维:是指应用独特的,心颖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

41、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体验。

42、理智感:是由人在智力活动过程中认识,探求或维护真理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体验。

43、个性:是指一个人的经常的,稳定的,本质的,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

44、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并直接影响活动效率的人性的心理特征。

45:创造能力: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独特的,新颖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46、性格:是指一个人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47、气质: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是指心理过程发生时力量的强弱,变化的快慢,灵活性。

48、学习:是由经验所引起的,比较持久的行为和思维变化。

49、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50、学习定势:是指在学习新知识和解决新课题过程中,受到先前的学习经验或活动倾向的影响。

51、品德即道德品质:是指人体按照社会道德准则行动时,对社会,对他人,对周围事物表现出的特殊倾向。

52、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集体自身或外部生活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

心理学填空题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

2、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自然实验两种)。

3、科学心理学认为,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是客观现实在人脑中的(客观、能动的反映)。

4、大脑最基本的活动方式是(反射),按照起源可把它分为(无条件反射和有条件发射)。

5、人的心理一方面受(客观现实)的制约,另一方面又受人的(主观条件)的折射,是(主0和客观)的对立统一。

6、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它是(知觉)过度到思维的必不可少的中间环节。

7、世界上最早系统研究遗忘过程的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他根据实验结果绘成曲线叫(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它表明遗忘的过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先快后慢)的趋势。

8、良好的记忆品质包括记忆的(敏捷性、持久性、正确性和备用性)。

9、思维是认识的高级阶段,它具有(间接性和概括性)两个重要特征。

10、思维的基本形式有(概念、判断、推理)等三种。

11、按照思维探索答案的方向,可以把思维分成(求同思维和求异思维)。

12、按照人们解决问题时的创造性成分的不同,可以把思维分为(习惯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29、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努力称为(D)

A、决定感受性

B、一般感受性

C、感受性的对比

D、差别感受性 30、“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描述的是(A)

A、适应现象

B、听觉适应

C、嗅觉刺激

D、味觉刺激

31、学生阅读时常使用画重点线的策略,这只利用了知觉的哪一种基本特征(A)A、选择性

B、理解性

C、整体性

D、恒常性

32、一支白粉笔,无论将它放在明处还是暗处,人都会知道它是白粉笔,这种知觉特性是 A、颜色的恒常性

B、亮度的恒常性

C、大小的恒常性

D、形状的恒常性

33、观察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A)A、知觉

B、感觉

C、识记

D、思维

34、信息在短时记忆中一般只保持(B)秒钟。

A、1----2

B、20-----40

C、60------70

D、70-----80

35、短时记忆的信息容量是(B)

A、5±2

B、7±2

C、4±2

D、9±2

3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A、感觉登记

B、注意

C、组块

D、复述

3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明,遗忘过程是(A)。

A、先快后慢

B、先慢后快

C、等速的 D、匀加速的

38、学习新信息对已有旧信息会议的抑制作用叫(B)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消退抑制

D、超限抑制

39、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选择因素的干扰?(D)

A、消退和干扰抑制

B、倒摄和干扰抑制

C、前摄和消退抑制

D、前摄和倒摄抑制 40、早晨的学习效果一般较好,只是因为这一阶段的学习不受下列哪一个选项的干扰?(A)。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1、早晚时间被充分利用,其学期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白天受(D)干扰较多? A、前摄抑制

B、倒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双重抑制

42、人脑对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是(A)。A、表象

B、想象

C、后象

D、印象

43、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D)A、识记

B、保持

C、再认

D、回忆

44、记忆过程包括(D)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

45、由短时记忆转入长时记忆的条件是(D)。A、思维

B、想象

C、注意

D、复述

46、“自由联想“或”触景生情“引起的回忆是一种(B)。A、有意回忆

B、无意回忆

C、直接回忆

D、追忆

47、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

A、分析和综合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67、少年早慧和大器晚成表现了(C)

A、能力类型差异

B、能力水平差异

C、能力表现早晚的年龄差异 D、能力结构差异

68、智力测验中解释测验结果的依据是(C)A、信度

B、效度

C、常模

D、智商 69、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

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70、心理发展的潜在可能性来自(A)

A、遗传因素

B、环境因素

C、教育因素

D、实践因素 71、智力的高级表现是(A)

A、创造能力

B、抽象概括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 72、流体智力饿晶体智力说是由美国心理学家(B)提出来的。A、斯皮尔曼

B、卡特尔

C、马斯洛

D、瑟斯顿 73、我国古代思想家王充所说的“施用累能“是指(B)。A、学校教育对智力的影响

B社会实践对智力的影响 C、遗传对智力的影响

D、家庭环境对智力的影响 74、加德纳提出的智力理论是(C)。

A、智力二因素论

B、智力结构论

C、智力多元论

D、智力三元论 75、气质的动力特征受制于人的(C)

A、兴趣爱好类型

B、性格类型

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D、动机需要类型 76、气质类型(D)

A、有好坏之分

B、都是好的 C、都是坏的 D、无好坏之分 77、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中,“强——平衡——不灵活“型与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相对应?(C)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78、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下列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A、胆汁质

B、粘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

79、某学生活泼,好动,乐观,灵活,喜欢交朋友,爱好广泛,稳定性差,缺少毅力,见异思迁,他的气质类型属于(A)

A、多血质

B、胆汁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80、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心理学家是(A)A、阿德勒

B、马斯洛

C、霍兰德

D、奥尔波特

81、提出把人格特质分为共同特质与个人特质的心理学家是(B)A、卡特尔

B、奥尔波特

C、霍兰德

D、斯丹波格 82、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B)

A、生理型与社会型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和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83、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B)

A、成就动机理论

B、耶克斯-多德森定律

C、成绩结构理论

D、强化理论

84、成就动机理论的研究表明,成功概率约为以下哪个数值的学习任务,最有利于激发学生达到最佳动机水平(C)

A、20%

B、30%

C、50%

D、70%

三。简答题

1。班主任工作的内容与方法应包括哪些方面? 答:(1)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3)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4)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提高学习成绩;(5)组织学生课外活动,关心学生生活,指导少先队工作;(6)做好个别教育工作;(7)做好家长工作;(8)组织班会活动;(9)做好学生的操行评定;(10)做好班主任工作计划和总结。

2。上好一节好课应围绕哪些标准来进行? 答:一节好课的标准:1。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合适,明确,具体。2。教学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没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错误。4。教学方法好,时间安排恰当。5。教学过程组织有条有理,课堂气氛融洽,有纪律。

3、教育(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答:(1)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目的性。(2)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系统性(3)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选择性。(4)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专门性。(5)学校教育具有较强的基础性。

4、简述能力与知识的关系? 答:略

5、少先队活动的基本形式有哪些?

答:有对会,参观,访问,调查,游戏,传统活动,公益活动,社会活动,呵文娱活动等。

6、如何正确利用无意注意规律来组织小学教学?

答:

1、客观因素有:对象与背景差异性;对象活动性;刺激物新颖性;刺激物强度。

2、主

观因素:教学要有明确的目的和任务;个人经验水平的丰富程度;个人兴趣爱好;个人的情绪状态;定势。

7、怎样运用实际锻炼法增强中学德育的实效? 答:略

丰顺县上岗考试题

一、选择

1、“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是出自(C)A、《学记》

B、《论语》 C、《师说》

D、《劝学》

2、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D)

A、人的心理过程

B、行为活动 C、个性心理

D、心理活动及其规律

3、观察实质上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必将持久的(A)A、知觉

B、思想 C、感觉 D、想象

4、(B)是国家对一门学科的教学所提出的统一要求和具体规格。A、教科书

B、教学大纲 C、教学计划 D、教学内容

5、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 D、课外辅导

6、首次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的教育家是(A)A、夸美纽斯

B、孔子 C、凯洛夫 D、赫尔巴特

7、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能够自觉,灵活的控制自己的情绪,约束自己的动作和言语方面的品质,属于意志的(B)A、果断性 B、自制性 C、坚持性 D、自觉性

9、“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指的是个性的(D)A、整体性 B、普遍性 C、可塑性 D、独特性

10、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是(B)的发展水平。A、自我认识 B、自我体验 C、自我控制 D、自我教育

11、某学生,易冲动,及早,待人热情,直率,豪爽,精力旺盛,言语动作急速而难以自制,头脑灵活,对学习内容理解快,但常粗枝大叶,不求甚解,他的气质属于(A)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郁质

12、“马是动物”,“椅子是家具”,“鸟有羽毛”,“鸟有翅膀”,这说明儿童概念发展的水平处于(C)

A、感知动作水平B、具体形象水平C、形象抽象水平D、本质抽象水平

13、嫦娥唱歌之后,其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属于(C)A、再认 B、追忆 C、形象记忆 D、抽象记忆

14、善于独立思考,紧急情况下不张惶失措,相信自己的力量,爱把自己的意见强加于人,这种人的性格类型(B)

A、顺从性 B、独立性 C、理智型 D、意志型

15、可能是人的活动处于抑制状态,注意和知识范围缩小,手脚失措的情绪状态是:(D)A、激情 B、心境

C、热情 D、应激

16、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表是由(A)编制的 A、比纳B、艾宾浩斯C、马斯洛 D、弗洛伊德

17、我们借助显微镜看见了肉眼不能直接看见的细菌的形态,这种活动主要是(D)A、注意 B、思维 C、想象 D、感知

18、地震工作者可根据动物的反常现象来分析预报震情,这是指思维的(B)

A、概括性 B、间接性 C、集中性 D、指向性

19、学龄初期儿童注意发展的特点是:(A)

A、以无意注意为主,有意注意在进一步发展B、注意范围较广

C、注意力比较稳定

D、注意分配和转移能力不断提高

20、打电话是,查到电话号码后,马上记住了,但拨完电话后马上又忘记了,这是指(B)A、瞬时记忆 B、短时记忆 C、长时记忆

D、感觉记忆

21、我们在阅读一篇文章时,文章一前一尾的内容容易记住,而文章中间部分往往容易忘记,这是因为受(D)

A、前摄抑制干扰B、后摄抑制干扰 C、衰退干扰 D、前、后摄制共同干扰

22、医生给人治病时,总是要将患者的身体状况和正常人的身体状况作对照,并对异常现象进行分析,然后对症下药,这种诊断前的思考教程就是思维的(C)过程。A、分析 B、综合 C、比较 D、概括

23、见到一位老师,想到了他所在学校,这属于(A)A、关系联想 B、接近联想 C、相似联想 D、对比联想

24、表象是指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出来的形象,它具有(B)两个特征。A、指向性和集中性 B、直观性和概括性 C、间接性和概括性 D、直观性和间接性 25、3岁以前的学前儿童的思维发展水平处于(B)阶段。A、形象思维 B、感知运动思维 C、抽象思维 D、逻辑思维

1、如何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 答:参考课本

2、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答:(1)教学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和自觉学习的过程;(2)教学是学生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促进全面发展的过程;(3)教学是学生发展智力的过程;(4)结合各门学科教学,渗透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思想、情感和意志的过程。(5)学生的意向是学习的直接推动力。

3、班集体中影响人际关系的心理因素有哪些? 答:(参见课本)

阻碍:第一印象;晕轮效应;知觉防御;投射;定型;压抑。增进:品格优良:专业特长;相似性;互利性;相互性;临近性

4、论述题:结合实践论的观点,论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反应。答:(参见课本)

5、结合实际,论述小学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内容。

答:摘要有:

1、五爱教育: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

2、理想信念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3、集体主义教育;

4、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和纪律教育;

5、道德教育和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

教育基础综合类型题二(梅县考题)

一、选择

1、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即有区别又有联系的两个方面是(C)A、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B、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C、心理过程和个性 D、认识过程和个性

2、《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

A、夸美纽斯 B、卢梭 C、洛克 D、赫尔巴特

3、教师在黑板上用红色粉笔标识重点,以引起学生的重视,这是利用知觉的(B)A、理解性 B、选择性 C、恒常性 D、整体性

4、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是(C)

A、德育 B、智育

C、教学 D、素质教育

5、古书《列子》上写嫦娥唱歌之后,其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这属于(A)A、记忆表象 B、记忆联想

C、幻想 D、追忆

6、“学生中心说”的主要代表人物是(C)

A、夸美纽斯 B、布鲁纳

C、杜威 D、赫尔巴特

7、学校教育始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我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这种情感是属于人的(A)A、道德感 B、理智感

C、激情感 D、热情感

9、深入了解客观现实的情况,把握事物的本质呵真相,从而毫不犹豫地做出正确的决定,这就是意志的(D)

A、坚定性 B、自觉性

C、自制性 D、果断性

10、提出能力结构理论的智力三维结构模型的心理学家是(B)A、斯皮尔曼 B、吉尔福特

C、瑟斯顿 D、桑代客

11、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将各科原有的教学大纲改为新的(C)A、课程纲要 B、课程计划

C、课程标准 D、课程大纲

12、对神经系统起自动保护作用的抑制是:(A)

A、分化抑制

B、消退抑制

C、陶冶

D、自我修养

13、培养学生自律品质的最好方法是(D)A、说服 B、锻炼

C、陶冶

D、自我修养

14、学生运用所学习的知识解答练习题,大多是(C)

A、直观行动思维 B、再现性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创造性思维

15、班主任进行个别教育的对象是(C)

A、优等学生

B、中等生

C、后进生 D、各类学生

16、活泼好动,思维灵活迅速,善于适应变化了的生活环境,但对问题理解肤浅,情感起眼不深刻,其气质类型是(B)

A、胆汁质

B、多血质

C、粘液质 D、抑制质

17、由美国的亚当斯提出的激励理论是(A)

A、公平理论 B、期望理论

C、综合性理论 D、双因素理论

18、以人类基本活动作为学生学习的核心主题而编订的教程是(A)A、活动课程 B、学科教程

C、核心课程 D、综合课程

19、个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最本质的部分是(C)A、智力 B、能力

C、性格 D、气质 20、“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的诗歌反映了(D)

A、知觉的理解性 B、想象的有意性

C、表象的直观性 D、思维的间接性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是指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的一种影响,借助于一定的媒介,通过受教育者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发展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指法律所规定的,适龄儿童和青少年所必须接受的,而国家、社会、学校、家属必须要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教学相长:请参照课本

4、形成性评价:参照课本

5、需要和动机:需要,是个体在生活中感到某种欠缺而力求获得满足的一种内心状态,它是机体自身或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脑中的反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使

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或动力。

四、简答题

1、评价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答:一节好课的标准:1。教师拟定的教学目的合适,明确,具体。2。教学效果好,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教学目的。3。教师对教材的讲解正确,没有科学性和思想性的错误。4。教学方法好,时间安排恰当。5。教学过程组织有条有理,课堂气氛融洽,有纪律。

2、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表现哪六大走向? 答:当代教学观的变革主要表现六大走向:(1)从重视教师向重视学生转变(2)从重视知识传授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3)从重视教法向重视学法转变(4)从重视认知向重视发展转变(5)从重视结果向重视过程转变(6)从重视继承向重视创新转变

3、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是什么? 答:良好班集体的主要标志是:(1)明确积极的共同奋斗目标(2)团结权威的集体领导核心

(3)活泼正常的班级活动(4)严格的规章制度和自觉的纪律性

(5)正确的集体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004年五华县招考教师试题

一、单项选择:每题1.5分,共30分。1、居于整个教育活动主导地位的是(D)

A、教育手段

B、学生

C、教材

D、教师 2、学校工作应以(C)为主。

A、思想工作

B、创收

C、教学工作

D、开展各种技能竞赛活动 3、学生学习好的根本原因是(B)

A、学校管理水平高

B、学生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C、教师发挥了主导作用

D、家长的督促作用

4、班集体的核心力量是(B)

A、全体班干部

B、班主任和班长

C、班长

D、班长和少先队大队长 5、教师要上好课,关键是(C)

A、目的明确

B、知识渊博

C、备好课

D、语言艺术 6、“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体现的德育方法是:(B)

A、说服教育法

B、榜样教育法

C、自我教育法

D、实际锻炼法 7、学校产生于(B)

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 8、直接决定教育性质的是:(C)

A、生产力的水平

B、经济发展水平C、政治经济制度 D、文化意识形态 9、梦是(B)的极端形式

A、想象

B、不随意想象

C、再造想象

D、创造想象 10、思维的基本特征表现在两方面:(C)

A、抽象性、概括性 B、间接性、形象性 C、间接性、概括性 D、主观性、抽象性 11、通常我们感觉不到穿在身上的衣服对皮肤的接触,这是肤党觉的(B)现象。A、适应

B、相互作用

C、对比

D、感受性 12、我们能识别曾经听过的诗篇和学过的知识,这是(B)A、再现

B、再认

C、注意

D、思维 13、“勃然大怒”、“欣喜若狂”,这是(B)表现。

A、激情

B、应激

C、理智感

D、心境

14、精心充沛,情绪发生快而强,言语、动作急速,热情,率直,急躁,难于自制,这是

(D)气质类型的心理特征。

A、多血质

B、粘液质

C、抑郁质

D、胆汁质 15、教师上课既要看教案,又要板书、口述,还要注意学生的表现,这属于注意品质的(C)A、稳定性

B、转移

C、分配

D、范围 16、衡量一个人的意志强弱的最重要的标准是:(B)

A、动机的远近B、克服困难的大小

C、目的自觉性程度

D、行为方法的优劣 17、《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B)年9月1日起施行的。

A、1985

B、1995

C、1998

D、1997

18、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C)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A、八

B、七

C、六

D、五 19、20为时事题,略。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1、简答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答: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2、简答影响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因素。

答:家庭环境;学校环境;社会实践;自我教育。3、如何运用记忆规律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1)复习要适量;(2)适当的超额学习;(3)进行多样化的复习指导 4、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有哪些? 答:(1)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2)依据学科和教材的特点;(3)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4)依据教师自身的特点;(5)学校现有的物质条件。5、贯彻启发性教学原则有哪些基本要求? 答:(1)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3)要使学生理解学习过程,掌握学习方法;(4)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或发扬教学民主)。

五、论述题:25分

1、联系现在,谈谈班主任应该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答:(1)通过班级体活动,增强同学间的了解和沟通;(2)选拔和培养学生干部,形成坚强的班级领导核心;(3)实施目标管理,激励班级不断进步;(4)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班风;(5)建立健全的班级规章制度。

2、试述创造性思维以及如何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答:创造性思维:是以新颖的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维活动过程,具有新颖性,独创性,有社会意义。(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2)改变传统的评定学习成绩的做法,鼓励学生创造性行为。(3)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聚合思维的能力。(4)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创造性活动。

精选教育学心理学试题

1.简述师生关系的本质是一种人际关系。

我国社会主义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1)尊师爱生。学生尊重教师是尊重知识、尊重文化的表现,教师热爱学生应是一种热爱祖国教育事业,关心人类未来的深层次情感。教师要对所有学生一视同仁地关心爱护。(2)民主平等。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型人际关系的特点。另外,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共同服从于对真

理的探讨。(3)教学相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关系。2.简述班主任工作的具体方法:

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带好班级,教好学生。

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组织和培养班集体;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与家庭社会教育密切配合,统一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做好班主任工作的计划和总结。

3.为什么说教育和社会生产力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试加以论述。

(1)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①生产力的发展决定教育目的的确定;②生产力水平制约着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③生产力的发展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以及学校结构;④生产力水平还制约着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组织形式。

(2)教育对生产力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这主要表现在: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和技术再生产的手段;③教育是产生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的手段。4.试论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的教学规律。

(1)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活动的过程,是教师领导下的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要有教师的主导作用,又要有学生的主体作用。

(2)教师是教育者,他要将国家社会规定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闻道在先,是已知者,而学生是未知者,所以,教师要对教学过程起主导作用。

(3)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对象,又是学习的主体。文化知识要内化为学生自身的智力才能,要通过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实践活动,因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其学习主动性。

(4)我们既不能片面地强调教师的绝对权威,也不能主张儿童中心主义,而要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自觉积极性正确地结合起来。5.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应具备怎样的知识素养?

①教师应具有比较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以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观点统率各科教学。②教师应具备精深的专业知识,对本学科的历史、现状、未来等有精湛研究、独特的见解、深厚的功底。

③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因为各学科知识并非孤立的。

④教师应具备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以及各科教材教法等方法的知识。6.为什么说德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1)德育过程的长期性是由人类认识规律决定的。构成思想品德的因素比较复杂,知、情、意、行各因素本身和各因素之间要通过不断斗争,才能得到发展和统一。

(2)青少年正处于成长时期,可塑性比较强,思想不成熟,其发展也具有双向性,某一阶段出现某些倒退是正常的,这使得德育过程是一个反复的持续的过程。

(3)德育过程中,学生除了接受学校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正规教育影响外,还受到来自社会的、家庭的多种影响,这些影响中难免会有负向的,因而一个人思想品德提高过程中出现反复是正常的。

(4)当前意识形态领域中斗争的复杂性,也使得对学生社会主义品德的培养是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5)据此规律,教育者必须树立“抓反复,反复抓”的德育思想。7.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能力结构?

(1)必须具备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表现在善于制定教学计划,编写教案,组织教学,与家庭、社会配合等方面;(2)具备语言表达能力,教师语言应具有科学性、逻辑性和启发性,并善于结合姿态、表情、手势,使语言更具表现力;(3)具备组织管理能力,表现在善于组织和管理班集体,对学生和班级日常工作良好地组织管理方面;(4)具备自我调控能力,对于出现的新情况,教师能及时分析调整,使工作达到最优化的程 8.班主任应如何组织培养班集体?

(1)确立班集体的奋斗目标;(2)选择和培养班干部;

(3)培养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4)组织多样的教育活动。9.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1)激发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创造性动机;(2)培养发散思维与集中思维相结合的能力;(3)培养与发展学生的直觉思维能力;(4)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培养创造性人格。

10.结合教育教学实际并运用有关动机理论;分析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1)适当开展学习竞赛,正确使用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一个有效手段,具有激发人的学习积极性和提高学习效果的作用。

(2)真确利用奖励和惩罚,奖励和惩罚是对学生学习成绩和态度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激发学生的上进心和自尊心。

(3)利用学习结果的反馈作用,学习结果及时反馈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和学习积极性。(4)指导学生对学习结果进行正确归因。教师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是形成良好的归因模式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学习动机建立归因模式,首要问题是帮助学生树立自我概念,这是一个长期任务,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坚持不解的指导和帮助。11.心理咨询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理解支持原则;(2)保密性原则;(3)耐心倾听和细致询问原则;(4)疏导抚慰和启发教育原则;(5)促进成长的非指导性原则;(6)咨询、治疗与预防相结合的原则。12.何谓心理发展?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包括四方面的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

12.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

13,亲其师而信其道”是教师良好职业道德对学生品德形成起催化和激励作用的写照。(对)答:此观点正确。(2分)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在实践上具有教育、调节、社会促进等方面的功能。(2分)古人所云“亲其师而信其道”就是指教师只有满腔热忱地关心爱护学生、不歧视辱骂学生,学生才会愿意跟着教师学;同时教师对工作强烈的责任心和精益求精、乐于奉献等精神也会给学生以强烈的影响和感染,起到催化和激励的作用。(6分)14.列举教师职业道德习惯?

①热情主动——教师走向成功必备的第一心态;②端正大方——教师形象塑造的基本要求;③规范得体——教师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④宽容公正——教师对待学生的核心原则;⑤沟通合作——教师与家长真诚交流的基本原则;⑥双赢思维——教师之间协作的首要原则;⑦关注细节——教师课堂教学必须养成的重要习惯;⑧不断更新——教师走向终身发展的基本原则。

15.简述教师职业道德的教育功能。

①教师的人格、品性、德操对学生人格的形成起着奠基作用;

②教师良好的职业道德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学业的发展起着催化和激励的作用; ③教师文明的言谈举止对学生行为习惯的形成起着修正的作用; ④教师良好的心理素质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形成起着完善作用。16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教学是由教师与学生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在教师启发引导下学生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积极主动地学习系统文化科学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陶冶品德、形成全面发展个性的培养人的活动。(2分)普通中小学教学的任务一般包括如下几项:(以下各点各1分)(1)向学生传播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是教学要完成的首要任务,通常称为“双基”教学。(2)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能力。(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和共产主义道德品质。(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增加学生的体力。17.谈谈一个合格的教师的职业素质。.(1)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2分)①所教学科全面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②广博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2)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①教育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 ②观察儿童能力和教研能力

③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④教育机智(3)职业道德素养

①忠诚教育事业 ②热爱学生 ③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18.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1)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做好三方面的工作,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法;写好三种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但原计划,课时计划。

(2)上课:具体要求: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组织有效,体验积极。

(3)课外作业的布置和批改:课外作业的形式,布置作业的要求,及时批改(4)课外辅导:(5)教学评价

19.德育:即思想品德教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一定社会的思想观点,政治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个体思想品质的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法纪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

20.适应课程改革的要求,中学教师应该如何角色创新?

(1)由传统传道授业解惑型教师转换到激趣、启思、导疑型教师。(2)由命令主导型教师----指导帮助型(3)由被动阐释型-------主动研究决策型教师(4)由单一学科型-------综合专家型教师。21.学生喜欢的教师的特征是什么样的?

大量研究表明,教师充当知识传授者,团体的领导者,模范公民,纪律的维护者,家长的代理人,亲密朋友,心理辅导者等角色。

(1)如果教师被学生看成家长代理人,希望教师具有仁慈体谅,耐心温和,亲切等特点;(2)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知识传播者,希望教师精通教学业务,兴趣广泛,知识渊博,语言明了;

(3)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团体的领导者,希望教师表现出公正民主,合作,处事有伸缩性;(4)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模范公民,希望教师言行一致,开朗,直爽,守纪律;

(5)如果学生把教师看成朋友,希望教师表现出同情理解,关心,真诚,值得信赖等特点。22.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职业道德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教师的素质;有利于强化教师责任心和事业心;有利于净化教育行业风气,推动社会主义文明建设;有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实施。

心理学部分

五、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3.人的心理现象包括下列哪两部分?(D)A.认识过程和意志过程 B.意志过程和情感过程

C.认识过程和情感过程 D.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24.根据动机的性质与社会价值不同,动机划分为(B)A.生理型与社会性 B.高级和低级 C.长远与短暂 D.主导性与辅助性

25.“寻人启事”写成“寻丫启事”易引起人们注意是利用刺激物的什么特点?D A.强度 B.活动 C.持续 D.对比

26.操作技能的特点是(A)

A.物质性、外显性、展开性 B.物质性、外显性、简缩性 C.观念性、内隐性、简缩性 D.观念性、内隐性、展开性 27.在全人类中,智力呈(A)A.常态分布 B.偏态分布 C.正偏态分布 D.负偏态分布

28.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种选项的科学(D)A.心理过程 B.认知过程 C.个性 D.心理现象

29.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综合整体反映是(B)A.感觉 B.知觉 C.表象 D.后像

30.从动物的心理演化到人的心理,具有决定意义的条件是(C)A.语言 B.制造工具

C.劳动 D.直立行走

31.人们看书时,用红笔画出重点,便于重新阅读,是利用知觉的哪种特性?(A)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

32.人类思维的基本过程是(A)A.分析和综合 B.间接性和概括性 C.判断和推理 D.指向性和集中性

33.智力活动转向头脑内部,借助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的阶段是(D)A.原型定向 B.原型操作 C.操作集合 D.原型内化

34.能力是一个人顺利完成活动的(A)A.个性心理条件 B.心理过程 C.生理条件 D.个性倾向性

35.俗话说“人逢喜事精神爽”,这种情绪状态属于(C)A.激情 B.应激 C.心境 D.热情

六、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36.心理健康的最低标准是没有心理疾病,心理健康的最高标准是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

37.气质的概念,最早是由古希腊者兼医生希波克拉特。

38.根据情绪的强度与持续时间,人的情绪可分为心境、激情 和应激三种状态。

39.学习长系列材料,首尾位置的材料记忆效果较好 ;中间位置的材料记忆效果 较差。

40.学习需要形成的两条途径是直接发生途径 和间接转化途径。

七、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41.如何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来培养学习需要?

答:(1)学习动机通过直接制约学习积极性,影响学习效果;(2)由于学习效果所产生的成败体验,反作用于学习动机;(3)掌握评分的艺术,使每个学生体验到成功感;(4)使学生掌握扎实的知识技能,获得真正的成功。

42.什么是注意?怎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注意品质?

答:注意是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或对象的指向性与集中性。学生良好注意品质与注意力的培养应着重以下几点:①要培养学生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要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要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要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良好注意品质。

43.影响印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答:(1)自然特征:包括社会刻板现象和晕轮效应。

(2)社会特征:人们能说明其在正式社会结构中明确位置的信息,确定其社会角色,然后再从他的社会角色来预言其行为,确定其对于我们的意义,确定我们行为的适当性。

(3)心理特征:我们是依据具有社会评价意义的人际关系特征和智力特征来对别人进行归类,并据此为自己的行为进行明确的方向。

八、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44.请阐述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发展特点,并谈谈如何对青少年进行人际交往教育? 答:(1)青少年的人际关系的发展:①朋友关系在青少年生活中非常重要;②在情感、行为、观点上与父母逐渐脱离,父母的榜样作用也弱化了;③在师生关系方面,他们开始评价教师的好坏,有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教师。

(2)青少年的人际交往的教育:①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相接纳,社会交换,维护自尊,情境控制。②人际关系的建立:第一印象,主动交往,移情理解。③人际关系的维护:避免争论,勇于认错,学会批评。

教育学部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最先以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A)A.《新教育大纲》 B.《教育漫话》 C.《教育过程》 D.《论语》

2.历史上流传的“狼孩”的故事说明,遗传因素在人的身心发展中(B)A.起决定作用 B.不起决定作用 C.不起作用 D.决定人的发展方向

3.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造成人的片面发展的根本原因是(B)A.生产力水平低下 B.社会分工 C.资本主义制度 D.新的剥削和压迫

4.革命战争年代,我国去解放区的教育主要分为(D)A.成人教育和儿童教育 B.正规教育和非正规教育 C.学校教育和校外教育 D.干部教育和群众教育 5.教师的根本任务是(C)A.教书 B.育人 C.教书育人 D.带好班级 6.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B)

A.感知教材、形成表象 B.理解教材、形成概念

C.巩固与保持知识 D.运用知识,形成技能技巧 7.班级授课制在我国正式实行一般认为是在(C)A.明朝中叶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年 D.辛亥革命以后

8.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提出过的著名德育原则是(B)A.社会化活动原则 B.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C.自然后果原则 D.知行统一原则 9.下列不是家庭教育的主要特点的是(D)A.教育内容的生活化 B.教育方式的情感化 C.教育方法的多样化 D.教育形式的集体化 10.班主任了解学生的基本方法是(B)A.考验法 B.观察法 C.问卷法 D.谈话法 11.教学的中心任务是(B)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使学生掌握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 C.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 D.培养学生的个性心理 12.课程具体包括(D)A.课程计划 B.教材

C.教学大纲 D.课程计划、教学大纲、教材

13.在青少年学生的各年龄阶段中,少年期是指(B)A.10-12岁 B.11~15岁 C.13-16岁 D.12-16岁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个小题,共10空,每空1分,共1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横线上)

14.班主任工作的基本任务是__带好班级_________、教好学生___________。15.学校和家庭联系的方式有:互相访问、建立通讯联系、举行家长会、_组织家长委员会__________、以及__家长学校_________。

16.德育过程中“知”指道德认识,它包括__道德知识_______和__道德判断_______两个方面。

17.教师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备课、上课、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__课外辅导_________以及_学业评价__________。

18.自古以来,就形成了两种对立的教学方法体系,一是_启发__________式,二是_____注入______式。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每小题8分,共24分)19.简述青少年学生的年龄分期。

答:(l)婴儿期和托儿期(又称先学前期,出生~3岁);(2)幼儿期(又称学前期,3~5、6岁);(3)童年期(又称学龄初期,6、7岁~11、12岁);(4)少年期(又称学龄中期,11、12岁~14、15岁);(5)青年初期(又称学龄晚期,14、15岁~17、18岁)。

以后还有青年中期和青年晚期两个阶段。20.我国中小学德育的基本任务有哪些?

答:(l)培养学生初步树立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2)引导学生逐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3)逐步使学生养成社会主义的基本道德和文明行为习惯;(4)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心理品质。

21.社会主义教育有哪些特点?

答:(l)教育具有社会主义性质,为广大劳动人民服务;(2)共产党统一领导、创办;(3)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反对宗教迷信,提倡唯物主义;(4)实施平等的民族教育;(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并把它作为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的强有力手段。

四、论述题(本题满分15分)

22.试论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是相辅相成的。学生智力的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和条件,不能离开知识的掌握凭空发展智力,否则,就是空中楼阁;反过来,智力发展又可成为学生进一步掌握知识的条件和武器,智力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广度和速度。但知识不等于智力,要求教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有目的有意识地发展学生的智力。历史上曾出现过的将知识掌握和发展智力割裂开来的形式教育派理论和实质教育派理论都是错误的。教育学原理试题库

《教育学原理》试 卷(第一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是以研究________为对象的一门___科学。

2、原始形态教育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表现在__、____、__、____。4、教师的知识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5、影响人发展的基本因素有____、____、____。

6、1922年通过的“___”学制、基本参照__国的学制,通常又称“____”学制,这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7、教学过程的基本因素为___、___、___、____。

8、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____,在国外,启发式教学始于古希腊的_______。

9、我国中学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______、______、______。

10、班主任争取家长配合,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的答案题号填在横线上,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以____的《大教学论》的发表为标志。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确定德育内容的依据是_______。

A 当前形势的需要 B德育的任务 C青少年学生思想实际 D学生年龄特征 3、学生是人,是教育的对象,因而他们_______。A 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 B 对外界的教育影响有选择性 C 毫无顾及地接受教育 D 能动地接受教育

4、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在校内外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方法是_______。

A 练习法 B 实验法 C 试验法 D 实习法

5、作为班主任,要使工作取得满意结果必须了解和研究学生,而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指了解________。

A 学生思想 B 学生品德 C 学生现有知识水平D 学生身体素质 6、班主任的工作任务体现为________。

A 教书 B 育人 C 指导学生课外活动 D 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7、我国的主要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____。A 个别教学 B 班级授课制 C 现场教学 D 启发式教学 8、“教学与发展”的思想是_______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巴班斯基 C 布鲁纳 D 赞可夫

9、班主任的工作是从_______开始的。

A 评定学生操行 B 教育个别学生 C 了解和研究学生 D 组建班集体

10、在校外活动中,教师处于_______。

A 领导地位 B 启发指导地位 C 顾问地位 D 主导地位

三、判断并改错(10分)1、校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续。2、环境对儿童发展的作用总是积极的。3、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也就有了教育学。

4、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5、在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的教育对象既是教育主体,又是教育客体。

四、解释名词(共15分)1、学制 2、课堂教学 3、学校教育 4、陶冶教育 5、《学记》

五、简答下列各题(共20分)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六、论述题(共22分)

1、试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10分)2、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提倡启发式教学?(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吗?)

《教育学原理》第一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教育现象揭示教育规律;社会

2、教育融合在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之中;教育具有平等性、普及性;教育水平低 3、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教育能生产新的科学知识;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4、广博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精深的系统专业知识;深化的教育理论知识 5、遗传;环境;教育 6、壬戌;美国;六、三、三 7、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 8、孔子;苏格拉底

9、思想认知方面;道德品质方面;道德能力方面

10、家访;家长会;书面联系

二、不定项选择

1B 2ABCD 3B 4D 5ABC 6ABCD 7B 8D 9C 10B

三、判断并改错

1、错 校外活动不是课堂教学的延续,而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愿参加的活动。

2、错 环境中有积极因素、也有消极因素,对儿童发展的作用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

3、错 有人类社会就有教育,但是教育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学校产生以后的产物。4、错

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5、正确。

四、解释名词

1、学制: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领导体制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等。2、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3、学校教育:亦称狭义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年轻一代身心发展规律,对受教育者所进行的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传授知识技能,培养思想品德,发展智力和体力的活动。

4、陶冶教育: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中,创设和利用有教育意义的情境以及教育者自身等教育因素,潜移默化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一种方法。5、《学记》:是中国古代的教育专著,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崐

著作,在世界教育史上影响较大。它仅仅用了一千二百二十九个字就比较准确地揭示了教育活动的许多规律,对今天的教育活动仍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五、简答

1、学校美育的任务是什么?

答:①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高尚的审美情感。

②培养学生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③培养学生美好的情操和文明行为习惯 2、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哪些? ②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不均衡性。③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④青少年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

3、中学有哪些常用的教学方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依据是什么? 答: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等。依据: ①具体的教学目的和任务。②学科和教材的特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个性特征,知识水平。④学校的环境和设备条件。

4、思想品德教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答:是教育者所提出的道德要求同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六、论述题 1、答:提示:

(1)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①统一性:四者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促进、互相转化。知是基础。没有知、情、意、行就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导,就会出现行动上的盲目性,情感上的冲动性,意志上的动摇性。情是动力。没有情,知就很难发展到坚定的信念,“意”、“行”便缺乏内在力量。意是支柱、杠杆。没有意,知容易动摇,情难以控制,行也就不能坚持。行是关键。没有行,知、情、意无法得到检验;反过来,有了行又可以加深、提高知,增强情,锻炼意。②矛盾性:知、情、意、行又具有相对独立性,各因素可因环境、教育和个人实践的不同,呈不平衡的发展状态,以至会出现情通理不达,或理达不通等现象。

(2)根据知、情,意、行的统一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崐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要把知、情、意、行统一起来,使之相互协调。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根据知、情、意、行的矛盾性原理,我们在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时,应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不同开端进行教育。2、答:提示:

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的解释不同。启发式强调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在教学中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作用,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注入式片面夸大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从主观出发,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和能力的发展,使他们学习被动,成为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从启发式和注入式的根本区别上可以看出:注入式教学是一种陈旧落后的压抑学生积极性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而启发式教学强调教师主导下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注意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积极地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智力的发展,它是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的科学的教学观点和教学指导思想,是值得在教学中大力提倡的。

七、实例分析

提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二套)

一、填空题(每空0.5分,共15分)

1、学校美育的内容主要有_____、_____和____。

2、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培养学生___、___、___、____统一的发展过程。3、旧中国首次制订现代学制是____年,称为_____学制。

4、我国的教学内容具现体现在各级学校的_____、______和_____里。

5、据代经典记载,我国最早的学校有____、____和_____等名称。6、儿童从出生到青年期有三次身心发展的高峰,第一次是_____,第二次_____,第三次______。

7、班主任是联系任课教师的____,是沟通学校和家庭社会的_____,是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_____。

8、备好课是对每个教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的一个检验,因此教师备课必须做好____、____和____等三方面的工作。

9、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____问题。是教育工作的____和_____。

10、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大体上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

1、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以____的《大教学论》为标志的。A 赫尔巴特 B 夸美纽斯 C 凯洛夫 D 苏霍姆林斯基 2、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_____ 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有______。

A 顺序性与阶段性 B 特殊认识过程 C 发展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按教学的任务分,课的类型有______。A 谈话法 B 复习课 C 单一课 D 综合课

5、最早应用“启发式”进行教学的中外教育家分别是____。

A 孔子 苏格拉底 B 孔子 亚里斯多德 C 孟子 柏拉图 D 朱喜 苏格拉底 6、“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思想是_____提出来的。A 赫尔巴特 B 布鲁纳 C 巴班斯基 D 赞可夫

7、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前进的动力是______。

A 共同的奋斗目标 B 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内部的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8、美育就是对学生进行______。

A 审美教育 B 五讲四美教育 C 美好生活教育 D 美好思想教育 9、“体者,载知识之车寓道德之舍也。”这话是____说的。A 周恩来 B 毛泽东 C 蔡元培 D 王国维

10、一学生决心改掉迟到的毛病,遵守学校纪律,可冬天一到、他迟迟不肯起床,结果又迟到了。对该生的教育应该培养___。

A 道德认识 B 道德情感 C 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教育学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随其发展而发展的。

2、马戏团中的狗,在训兽员的精心培养教育下,智力得到发展,学会了十以内的加减法。3、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免收学费。4、讲授法就是注入式教学。

5、只要运用正面说服的教育方法,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因此,反对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1、课堂教学 2、学制 3、遗传素质 4、讲授法 5、美育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教师的任务是什么?

2、教育目的有什么意义?它是由什么决定? 3、考试的命题要注意哪些问题? 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六、论述题(22分)

1、你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关系?(10分)2、什么是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怎样贯彻这一原则?(12分)

七、实例分析(8分)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则?并简要解释。

一位教师教“因式分解”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及其应用》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单元的教学任务。

《教育学原理》第二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题

1、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 2、知、情、意、行 3、1902、壬寅

4、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 5、痒、序、校

6、出生的第一年、六、七岁、青春期(14、5岁)

7、纽带、桥梁、骨干力量 8、钻研教材、了解学生、选择教法 9、核心、出发点、归宿

10、萌芽阶段、独立形成阶段、科学教育学建立和发展阶段

二、不定项选择

1B 2C 3AD 4CD 5A 6C 7A 8A 9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历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并不是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2、错。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在动物中不可能实施教育活动。所谓狗会“算术”,是狗经过训练而形成的条件反射。3、正确。

4、错。在启发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是启发式教学,而在注入式教学思想指导下的讲授,则是注入式教学。

5、错。在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中,说服的方法作用是很大的,但说服的方法不是万能的。不能“一切”学生都能教育好。必须辅以纪律处分等强制性的方法,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四、解释名词

1、课堂教学(又称班级授课制)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固定人数的班级,教师以班为单位,按固定的时间表,分科进行连续教学活动的一种组织形式。

2、学制是由国家制定的全国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它规定着各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3、遗传素质是指人从祖先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生理方面的特点。

4、讲授法是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地连贯地传授文化科学知识的教学方法。它包括讲述、讲解、讲读、讲演等方式。

5、美育又称为审美教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体现美能力,以及培养学生具有从事艺术和创造美能力的活动。

五、简答题

1、人民教师的根本任务是教书育人。更具体地讲教师要全面贯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对学生全面负责,做好教育和教学工作,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以保证全面完成教书育人这一根本任务。

2、教育目的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一切教育工作都要依据教育目崐的来计划和安排。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教学内容的确定,教育、教学方法的选择及教学组织形式的选择等,都要受教育目的制约。教育目的又是教育活动的最终目标,是检查和评价教育效果的依据。所以制定教育目的是进行教育工作的首要问题。

教育目的具有社会制约性,一定社会的教育目的是由一定社会崐的政治经济所决定的,也受一定社会生产力和文化科学发展水平的制约。确定教育目的还要考虑到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内部各种因素的影响。3、应注意以下三点:

①要紧扣教学大纲,教材对基础知识教学和基本技能训练的要求,不出偏题怪题。②试题内容要全面,要有理解性的,记忆性的,技能性和创造性的;即要检查基础知识的掌握,又检查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要尽可能扩大知识的复盖面,又要突出重点。③试题既要从教材和学生的实际出发,又要注意体现发展方向。

好的试题能够启迪儿童的智慧,诱发儿童锻炼,提高自己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自觉性。4、一个健全的班集体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统一的行动目的,相应的组织结构,维护集体所必须的纪律、形成舆论等。

六、论述题

1、提示:教师是“闻道在先”、“术业有专攻”专门的教育者。由于教师本身的知识水平,所处的地位,肩负的责任,使教师在教与学这对矛盾中起主导作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过程是学生能动地反映现实的过程,教师是不能代替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辩证统一的,是不相矛盾的。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善于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提示: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是指对学生进行思想崐品德教育要把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在尊重信任的基础上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使教师提出的要求更好地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正确贯彻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最基本的要求是: ①教师必须深深地热爱自己的教育对象,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②教师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进行管理教育---严格要求,启发诱导。

七、实例分析

提示: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全体学生、包括差生在内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

《教育学原理》试卷(第三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阶段。

2、西方国家奴隶社会的教育有两个典型:____和____。3、教育有两大基本规律,一是______、一是_____。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和____。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 __、____、____。

7、1922年通过了“_____学制”,它基本是参照_____的学制制订的,通常又称“____”新学制,是旧中国使用时间最长的学制。

8、思想品德教育过程与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过程的关系也就是_____与____的关系。

9、品德评价是思想品德教育的一种辅助方法,它有_____、______和______三种方式。

10、班主任要做好个别教育工作,即要发挥____的骨干作用和抓好______的转化工作。

11、了解学生是教育学生的_____,它包括了解_____和______两个方面。

12、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为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中括号内,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A 发展方向 B 发展阶段 C 发展结果 D 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A 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 教学工作 C 校外活动 D 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A 顺序性和阶段性 B 稳定性和可变性 C 发展的不均衡性 D 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A 教育目的 B 生产力发展水平C 儿童的年龄特征 D 教师实际水平5、“罗森塔尔效应”反映了()是教师上好课的关键。A 内容正确 B 方法恰当 C 目的明确 D 情感深厚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A 《论语》 B 《理想国》 C 《学记》 D 《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A 热爱学生 B 为人师表 C 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 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A 备课 B 排课表 C 批改作业 D 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来确定的。

A 教学目的 B 课的具体任务 C 学科特点 D 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 电化教学 B 复式教学 C 课堂教学 D 现场教学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动物能哺育幼仔,因此在高等动物之间也有低级形式的教育。2、教育必须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3、形成技能、技巧是巩固知识的中心环节。

4、一个班级里几十个学生集合在一起,有了班级组织,就标志着班集体的形成。5、读书法就是学生自已独立地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四、解释名词(每题3分,共15分)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启发式 4、榜样示范 5、集体舆论

五、简答下列各题(每题5分,共20分)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教师的劳动具有哪些特点?

3、什么是课的结构?综合课的结构由哪几部分组成的?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共22分)

1、为什么在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发展学生智力?试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12分)

2为什么说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的斗争发展过程?怎样才能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金溪有一个叫方仲永的少年,5岁时就能作诗,但后来由于他父亲没有及时教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20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

《教育学原理》第三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萌芽、独立、发展 2、斯巴达教育、雅典教育

3、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的关系 4、遗传、环境、教育 5、奴隶社会初期

6、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 7、壬戌、美国、“六三.三” 8、教育、发展

9、奖励、惩罚、操行评定

10、优秀生、差生

11、基础、集体、个人

1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二、不定项选择

1AC 2B 3ABCD 4ABCD 5D 6C 7C 8A 9AB 10C

三、判断并改错

1、错。动物能哺育幼仔,是动物的本能,它不存在教育。2、正确。

3、错。形成技能、技巧是运用知识的中心环节。

4、错。集体形成的条件是:①要有共同的奋斗目标;②要有健全的组织和积极分子骨干;③要有正确的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开展有教育意义活动。仅仅有了班级组织,不能标志集体已经形成。

5、错。读书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通过阅读教材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而无教师指导的阅读只能是学生的自学法。

四、解释名词

1、教育目的就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总要求,规定着人才培养的质量规格。

2、教学大纲是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编定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3、启发式指教师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取各种有效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他们自已去学习的方法。通过启发教学,促使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引起学习兴趣,培养学习能力,使他们生动、活泼、主动地得到发展。

4、榜样示范是利用他人的模范行为或英雄事迹作榜样,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的一种教育方法。

5、集体舆论是指在集体中占优势的,为大多数人赞同的言论和意见。它以议论、褒贬等形式肯定或否定集体的动向和集体成员的言行,成为个人和集体发展的一种力量,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手段。

五、简答下列各题

1、①生产力的发展和剩余产品的出现使一部分人能够从生产劳动中分离出来,从事专门的教育工作。②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知识分子。③社

会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积累,需要专门的学校教育进行传递。④文字的产生,使人类文化有了书面记载,促进了学校的产生和发展。

2、教师工作性质任务和工作对象的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的特点:

①教师劳动的复杂性。②教师劳动的创造性。③教师劳动的示范性。④教师劳动的长期性。⑤教师劳动的个体性和群体性相结合。

3、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的分配。综合课的结构:①组织教学。②复习检查。③讲授新教材。④巩固新知识。⑤布置家庭作业。

4、①确立共同的奋斗目标。②培养选拔班级干部和积极分子,形成班级的核心。③树立正确的集体舆论和优良的班风。④做好个别教育工作,促进集体的发展。

六、论述题

1、提示:发展学生的智力的意义:发展学生智力是时代的需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知识成倍增长,知识的物化过程缩短,知识的陈旧率迅速提高,学生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总是要落后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要解决这个矛盾,就要发展学生的智力,以提高学生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实现四化的需要。四化需要一大批具有创造性思维和具有探索精神的人才。现代化生产只有既掌握科学知识,又具有良好智力的人才能驾驭。

发展学生的智力是学生掌握知识的需要。智力是学生获取知识崐的工具,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愈高,接受知识的速度就愈快,掌握知识就愈牢固,运用知识就愈灵活。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辩证统一崐的,这是由知识和智力的辩证关系决定的。

知识与智力的关系:知识与智力不是一个概念。知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现象、事实及其规律的认识,是人类历史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而智力是指人们认识、适应和改变客观世界的心理能力。知识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反映成果,而智力则是顺利完成这种反映的主观条件。知识与智力又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知识是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智力的转化物;作为智力活动原料的知识,又可促进智力的发展。这是知识向智力的转化。

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既相联系又相区别。二者的联系体现在学生掌握知识是通过自已的智力活动来完成的,智力的发展可以促进知识的掌握,智力是掌握知识的工具;智力又是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没有知识,智力活动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的基础。二者又是相互区别的。知识掌握的多少并不是任何情况下都能成为智力发展水平高低的标志,这是因为智力不表现为知识本身,而表现在获得知识的心理品质上。因此掌握了知识并不意味着自然而然地发展了智力。

在教学中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不是任何教学都可实现二者的统一。在教学中使学生掌握知识的基本结构;使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启发性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主动地掌握知识;教会学生学习,使之能自崐行去获得新知识,这样才能实现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统一。

2、提示:思想品德教育过程实质上是把一定社会的思想准则和道德规范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转化,必须通过受教育者心理内部矛盾运动,通过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作用。这种心理内部矛盾就有受教育者对当前道德要求的反映与现有的道德状况之间的矛盾。

外部教育的影响是思想品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条件,但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具有选择性。当受教育者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接受的态度时,外部的要求就会转化为受教育者自已的动机。并选择行为的方式,在活动中,这种动机就转化为行动。对外界教育影响采取中立或排斥的态度,外界影响也会在受教育者的心理上留下痕迹,或者使原来的道德心理结构更加巩固,或者引起对原有结构作某些调整。所以,思想品德教育过程是促进学生心理内部矛盾转化的过程。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内部矛盾的转化工作,教育者要注意做到:

(1)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动性、积极性,自觉地运用内部矛盾运动规律,启发、引导、促进受教育者的“自我运动”发挥自我教育的作用。

(2)要善于发现矛盾,分析矛盾,对不同性质的矛盾采用不同的方法解决,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3)要善于抓住思想矛盾转化的契机。

七、实例分析:

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展

的可能性便不能变为现实。《教育学原理》试卷(第四套)

一、填空(每空0.5分,共15分)

1、《_____》是教育史上最早的教育专著,约写于中国的战国末年,比欧州昆体良所著的《_______》约早___年。

2、美育是形成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学生_____、______和______的教育。

3、对年轻一代教育影响,全面地看,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三方面构成的,教育成效往往是这三方面合力的结果。4、教育是人类社会______、普遍的现象。

5、构成综合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部分。

6、班主任与家长联系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7、请列举三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_____、_____、______。8、教师应具备基本职业道德包括_____、_____、_____和严谨治学,为人师表。

9、社会主义学校的德育包括三个组成部分,即_____教育、______教育、_______教育。

10、备课的细节各科教学尽管有所不同,但备课必须都要做好的三方面工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不定项选择(每题1分,共10分)1、组织教学是()。

A 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之一 B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 C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之一 2、师范院校开设的公共教育学课程属于()。

A 学前教育学 B 普通教育学 C 高等教育学 D 职业教育学 3、学校工作的全面安排必须以()。

A 教学为主 B 教育为主 C 学习为主 D 开发智力为主 4、遗传素质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和影响有()。

A 遗传素质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前提 B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C 遗传素质决定了人的发展

D遗传素质对个体发展的影响随增龄而在总体上呈减弱趋势。5、最早对课堂教学从理论上加以阐述的教育著作是()

A 斯宾塞的《教育论》 B 洛克的《教育漫话》 C 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 D 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6、课堂教学的辅助形势是()。

A 现场教学 B 复式教学 C 个别教学 D 分组教学 7、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特点。A 复杂性 B 示范性 C 创造性 D 长期性 8、在教育过程中,学生是教育的()。

A 主体 B 客体 C 即是主体又是客体 D 即不是主体也不是客体。9、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是为了普及()。A 初中教育 B 小学教育 C 初等教育 D 中等教育 10、建立和发展良好的师生关系关键在于()。A 教师 B 学生 C 学校 D 社会

三、判断并改错(每题2分,共10分)

1、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身心方面共同、平均的发展。

2、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所以德育过程即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 3、教师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

4、课外辅导是课堂教学的一种补充形式,但不是上课的继续和简单重复。5、启发式教学是一种具体的教学方法。

四、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15分)1、学校教育 2、德育过程 3、教育目的 4、教学大纲 5、班级授课制

五、简答题(每题5分,共20分)1、简答教育与生产力的作用与关系? 2、教学要完成哪些任务? 3、教学工作包括哪些基本环节? 4、德育过程具有哪些特点?

六、论述题(22分)

1、结合所学专业谈谈如何上好一节课?(12分)2、如何认识和处理“知、情、意、行”的关系?(10分)

七、实例分析(8分)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分析)

世界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从小被认为智力低下,但剑桥的博物学者汉斯罗在与达尔文的交往中发现他有很强的观察力,于是亲自推荐他作为自然科学工作者参加贝格尔舰的考察航行,后来取得了卓著的成绩。

《教育学原理》第四套试卷参考答案及要点

一、填空

1、《学记》、《论演说家的教育》、三百年 2、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3、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4、永恒的

5、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6、家庭访问、书面联系、家长会

7、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实验法、参观法、练习法(六种中任三种都为正确)8、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热爱教师集体 9、政治、思想、道德

10、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二、不定项选择

1B 2B 3A 4ABD 5D 6AC 7C 8C 9C 10A

三、判断并改错

1、错。人的全面发展实际上是指人的身心各方面都得到自由的、充分的、统一的发展。2、错。德育过程是培养思想品德的过程,但德育过程不是思想品德形成过程。3、正确。4、正确。

5、错。启发式教学是一种教学指导思想。

四、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2、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教育目的要求和教育规律,采用一定方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地启发引导受教育者能动地理解、接受和践行一定社会思想准则、行为规范,并使其养成相应思想品德的过程。

3、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或标准,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4、班级授课制:也称课堂教学,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固定人数的教学班,以班为单位,按照规定的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和课程表,分科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五、简答题

1(1)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重要手段。(3)教育是生产新的科学技术的重要手段。(4)教育是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手段。

2、(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技巧。(2)发展学生的能力。

(3)向学生进行德育和培养其它积极心理品质。3、(1)备课。(2)上课。

(3)课外作业和辅导。(4)学习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4、(1)是培养学生思想品德的知、情、意、行的统一发展过程。

(2)是组织学生实践活动和交往的过程。(3)是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发展的过程。(4)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逐步提高的过程。

六、论述题 1、答案要点

(1)具有明确的教学目的。(2)具有正确的教学内容。(3)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4)综合贯彻教学原则。(5)充分发挥师生两个积极性。(6)合理有效地控制教学进程。2、答案要点

(1)什么是“知、情、意、行”。

知:即思想道德认识。情:即思想道德情感。意:即思想道德意志。行:即思想道德行为。(2)正确认识和处理四者关系。

①知、情、意、行各因素在思想道德发展过程中是相互制约、相互影响的。知为行为和意志自觉性的基础,而知最终必须转化为行,意是克服内外阻力,促进思想品德发展的基本条件。情是伴随知、行、意的内部体验对思想品德的发展起强化和抑制作用。

②在学生的思想品德培养过程中,每个因素都可视学生的具体情况和当时教育的要求成为教育的起点,但其结果都应落在意志行动上。

七、实例分析

提示:达尔文大器晚成的事例,说明儿童时代智力表现迟钝的人,只要在后天良好的环境和教育条件下以及个人的主观努力下,也是可以有成就的。先天的遗传素质仅是给发展提供一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必须在一定的环境和教育的影响下才能转化为现实性。

2024-2024年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学与心理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1.中国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文献是()A.《论语》B.《大学》C.《学记》D.《中庸》 2.教育科学体系中的基础学科是()

A.教育经济学B.教育学C.心理学D.学校管理学 3.决定教育性质的根本因素是()

A.社会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上层建筑D.科学技术

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人的发展的影响?()A.环境B.遗传C.教育D.社会活动 5.课的类型一般分为两大类;即()

A.讲授课和练习课B.讲授课和复习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单一课和综合课 6.《学记》上说:“不陵节而施”;这句话体现了()

A.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B.启发性教学原则C.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D.巩固性教学原则 7.教师的表率作用主要体现在()

A.言行一致B.衣着整洁C.举止端庄D.谈吐文雅 8.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B.政治思想品质的教育C.********道德品质教育D.品德的教育

9.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10.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内教育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A.受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规范的B.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 C.师生共同参与的D.学生自愿选择的

11.马克思主义观点认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是()A.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相结合B.城市与农村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人农民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2.学生年龄特征中所指的两个方面是()

A.认识和情感的特征B.情感和意志的特征C.气质和性格的特征D.生理和心理的特征

教师竞聘考试试题大全(2024年教师上岗考试必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