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在人才工作大会上的讲话(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煤业集团人才资源管理调研报告三号文库
- 县人民政府年度工作报告范文三号文库
- 1-7月鹰潭市经济运行情况三号文库
- 在市、县(区)政协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高扬人民民主光辉旗帜三号文库
- 企业如何成功招聘到合适的人才(推荐5篇)三号文库
- 高中体育课理论教案(大全)三号文库
- 关于伤痕文学中的爱情三号文库
- 招商活动电视专题片解说词(优秀范文五篇)三号文库
- 关于仁怀市人民医院住院大楼工作建设情况报告三号文库
- 关于转发《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人民调解工作的意见》的通知三号文库
- 陈全国同志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teniu推荐)三号文库
- 人事专员个人简历三号文库
- [人才培养]揪出企业人才的五种方法三号文库
- 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汇报(定稿)(五篇模版)三号文库
- 海闻:开启苦难辉煌的人生——在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2024年毕业典礼上的讲话5篇三号文库
- 党工共建纪实片解说词三号文库
-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篇)三号文库
- 《笑看人生》(精选5篇)三号文库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习题(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梦中的第二故乡三号文库
- 大学生临床医学专业自荐信三号文库
- 浅谈增强人大意识三号文库
- 阅读书单三号文库
- A01_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说明三号文库
- 党管人才要服务好[精选多篇]三号文库
- 1-5月份盐城工业经济形势分析(5篇)三号文库
第一篇:市科技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人才工作会议。这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科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及各位科技人才表示亲切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为*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党的*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建设和谐、文明、富强的国家,必须以人才为本。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挑战和机遇共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实现我市既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生产力的贡献份额不高,技术创新活力不足。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市要实施好“*”人才发展规划,要实现在广西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才工作全局,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狠抓人才工作这一全局性工作,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第一要务,努力促使广大科技人才为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建功立业
当今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谁拥有了人才,并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这样一些小国,无一不是因为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从而成为富国、强国。据统计,在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财富构成中,物质资本只占企业财富的20%,货币资本只占16%,而人力资本则占到64%。美国微软公司的固定资产加起来不过几亿美元,员工数量不到麦当劳公司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市场价值却达到6000亿美元,是麦当劳的十多倍,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软件人才。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激烈发展竞争中,要想迎头赶上先进地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我们有拼搏创新的勇气、勤奋务实的举措,更需要包括专家和普通知识分子在内的各类人才倾心倾力的智力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科技人才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广大科技人才大有作为。一要促使科技人才当好“外脑”。我市的科技人才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熟知本地情况,精通本职业务,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对本行业本部门乃至本地区的一些重要决策,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往往比党政领导看得更准。因此,要促使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进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服务。二要促使科技人才敢于攻坚。20*年以来,我市完善了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开发机构3个,一是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三环日用陶瓷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市科技局认定的精通集团和科联兽药研究中心。有关部门联系了区内外科研院所与我市三环集团、益富华、恒科药业等7家企业建立了科技攻关和技术协作关系。20*年以来,全市研发新产品1200多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20多个,引进先进工业技术10多项。这里面,凝聚了我市广大科技人才的大量心血,他们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后,我们要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在科研上敢于攻关,通过各种攻关活动,在制约发展的热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三要促使科技人才勇于创新。要激励他们进一步增强创新的意识,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不断拿出创新的成果,为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我市发展大局开拓创新,比如,如何建设、规划和管理好城市;如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搞活民营经济;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农业经济等等,关键是要选好课题,锐意创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紧抓第一资源,为聚集各类人才搭建平台
加快*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数以千计万计的各类人才。20*年,通过我市组织人事部门的努力,三环集团公司建立了“*日用陶瓷产业人才小高地”,通过“小高地”的建设,引进了13名博士,55名硕士,185名本科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产、营销、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该小高地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3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6%。这些人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创新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另外,我市管理的拔尖人才这一群体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跨行业、综合性等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各类专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特长和群体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拔尖人才这么一个载体,整合全市的人才资源,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发展的宏伟大业中来,为富民强市作出贡献。希望今后要做到三点:一是拔尖人才要当好表率。实践证明,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领军人物的作用十分关键,一个学术造诣精湛、敬业精神突出的科技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起一支创新团队,带动一个创新产业。各位拔尖人才都是我市各类人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核心骨干,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能。希望大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多出精品,多创特色,多争一流,以不俗的业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拔尖人才要带好队伍。人才的成长既有一定的时间性,又有一定的层次性。只有一批批人才的不断成长,才能永葆人才队伍的活力,永葆我们各项事业的活力。拔尖人才都是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领头人,在发挥自身的作用的同时,尤其要增强大局意识,克服门户之见,以事业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实行“专家带班”制度,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帮助、指导、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永葆青春活力。三是各部门各单位要凝聚人才。既要眼睛朝内,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吸纳一批人才,聚集一批人才,进一步壮大我市的人才队伍规模,也要“内外结合”,充分利用优秀科技人才的知名影响和技术专长,针对*发展的现实需求,走出去,请进来,广泛接触和联谊市外、省外、国外的专家学者,巧借外力,为我所用,努力开创我市优秀人才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三、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落实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开拓创新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我市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一要更新观念。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透过中国三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就可以发现,中央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也是随着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逐渐深入,对中国未来强国之路的战略选择而逐渐清晰。毛泽东同志说,人多,热情高,干劲大;邓小平同志说,要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实施人才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人才工作。202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工作提上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最近几年,我国每年都召开科学技术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上台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学家颁奖。获得这一奖励的奖金高达500万元,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水稻高产之父)、航天专家王永志都获此奖励,去年获此奖励的是农业科学家李振声。二是要加强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重视选拔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这项工作,争取出成果出经验。三要创新机制。项目与人才是互动关系。有了项目,可以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引来项目。当务之急,是启用好会引项目的人才。目前我们有些地方和单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出不来,用不上,留不住,引不进,“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机制上。要切实加快制度创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健全人才市场,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质与分配的制度,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改善对人才创业的政府服务,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他们的创业能量。要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四要优化环境。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最近,有一份材料,反映一些外商对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工作提的三条意见:第一条是环境,第二条是环境,第三条还是环境。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解决干事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使各类人才能安心尽心创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大好局面。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伟业造就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中共*市委书记 庞标益
(2024年3月12日)
各位领导,同志们:
经市委研究,决定今天在这里召开全市科技人才工作会议。这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科技人才和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参加这次会议的各位领导同志们以及各位科技人才表示亲切的问候!并通过你们向长期以来在各条战线辛勤工作、为*发展作出贡献的专家学者和各类人才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党的*提出,本世纪头二十年,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促进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要建设和谐、文明、富强的国家,必须以人才为本。纵观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挑战和机遇共存,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努力使自己发展得更快、更好。“*”期间是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我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时期。要实现我市既定的目标任务非常艰巨,其中最突出的制约因素是科技进步对工业、农业生产力的贡献份额不高,技术创新活力不足。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我市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一个瓶颈。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市要实施好“*”人才发展规划,要实现在广西率先实现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揽人才工作全局,树立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科学人才观,深入实施科技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根本出发点,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培养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和新型农村实用人才为重点,以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紧紧抓住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狠抓人才工作这一全局性工作,增强危机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机遇,正确应对挑战,通过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大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不断增加人才数量,提高人才质量,优化人才结构,改善人才布局。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科技人才工作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紧扣第一要务,努力促使广大科技人才为加快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建功立业
当今世界,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还是一个企业,谁拥有了人才,并能合理使用人才,充分发挥人才的潜能和作用,谁就能在竞争中占据主动,立于不败之地。日本、新加坡、以色列这样一些小国,无一不是因为重视培养人才、引进人才、使用人才,从而成为富国、强国。据统计,在当今世界优秀企业的财富构成中,物质资本只占企业财富的20%,货币资本只占16%,而人力资本则占到64%。美国微软公司的固定资产加起来不过几亿美元,员工数量不到麦当劳公司的十分之一,但它的市场价值却达到6000亿美元,是麦当劳的十多倍,关键就在于他们拥有一批世界顶尖的软件人才。当前,我市正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在百舸争流、不进则退的激烈发展竞争中,要想迎头赶上先进地区,实现“两个率先”的宏伟目标,不仅需要我们有拼搏创新的勇气、勤奋务实的举措,更需要包括专家和普通知识分子在内的各类人才倾心倾力的智力支持。在这方面,我们广大的科技人才既责无旁贷,也大有可为。我们要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广大科技人才大有作为。一要促使科技人才当好“外脑”。我市的科技人才分布在各条战线、各个行业,熟知本地情况,精通本职业务,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专长,对本行业本部门乃至本地区的一些重要决策,从专业技术角度来说,往往比党政领导看得更准。因此,要促使科技人才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主动地为党委政府进言献策,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提供服务。二要促使科技人才敢于攻坚。20*年以来,我市完善了规模以上企业的科技开发机构3个,一是自治区科技厅认定的三环日用陶瓷技术研究中心,二是*市科技局认定的精通集团和科联兽药研究中心。有关部门联系了区内外科研院所与我市三环集团、益富华、恒科药业等7家企业建立了科技攻关和技术协作关系。20*年以来,全市研发新产品1200多个,其中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20多个,引进先进工业技术10多项。这里面,凝聚了我市广大科技人才的大量心血,他们为此做出了突出贡献。今后,我们要激励更多的科技人才,在科研上敢于攻关,通过各种攻关活动,在制约发展的热点问题上有所突破。三要促使科技人才勇于创新。要激励他们进一步增强创新的意识,始终保持创新的激情,不断拿出创新的成果,为加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当前,特别要紧紧围绕我市发展大局开拓创新,比如,如何建设、规划和管理好城市;如何做大做强支柱产业,加快工业化进程;如何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搞活民营经济;如何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抓好农业经济等等,关键是要选好课题,锐意创新,推动各项事业的发展。
二、紧抓第一资源,为聚集各类人才搭建平台
加快*发展,需要方方面面的、数以千计万计的各类人才。20*年,通过我市组织人事部门的努力,三环集团公司建立了“*日用陶瓷产业人才小高地”,通过“小高地”的建设,引进了13名博士,55名硕士,185名本科人才,建立了一支高素质的研究、生产、营销、管理团队,具备良好的新产品、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该小高地现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3人,硕士以上学历的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17.6%。这些人才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创新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另外,我市管理的拔尖人才这一群体具有高素质、高水平、多学科、跨行业、综合性等特点,一方面可以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调动各类专家和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专业人才的技术特长和群体优势;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借助拔尖人才这么一个载体,整合全市的人才资源,把各类优秀人才聚集到加快*发展的宏伟大业中来,为富民强市作出贡献。希望今后要做到三点:一是拔尖人才要当好表率。实践证明,在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中,领军人物的作用十分关键,一个学术造诣精湛、敬业精神突出的科技领军人物,往往可以带起一支创新团队,带动一个创新产业。各位拔尖人才都是我市各类人才中的优秀代表,是我市各条战线、各行各业的核心骨干,掌握了专门的知识和技术,具有高超精湛的技能。希望大家以身作则,努力工作,在自己所从事的领域多出精品,多创特色,多争一流,以不俗的业绩来证明自身的价值,增强对社会各方面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二是拔尖人才要带好队伍。人才的成长既有一定的时间性,又有一定的层次性。只有一批批人才的不断成长,才能永葆人才队伍的活力,永葆我们各项事业的活力。拔尖人才都是各个单位、各个部门的领头人,在发挥自身的作用的同时,尤其要增强大局意识,克服门户之见,以事业为重,以集体利益为重,坚持实行“专家带班”制度,舍得花时间、花精力去帮助、指导、培养年轻的科技人才,带出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使我们的各项事业永葆青春活力。三是各部门各单位要凝聚人才。既要眼睛朝内,发现一批人才,培养一批人才,吸纳一批人才,聚集一批人才,进一步壮大我市的人才队伍规模,也要“内外结合”,充分利用优秀科技人才的知名影响和技术专长,针对*发展的现实需求,走出去,请进来,广泛接触和联谊市外、省外、国外的专家学者,巧借外力,为我所用,努力开创我市优秀人才广泛集聚、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的新局面。
三、要坚持党的领导,在落实科技兴市和人才强市战略中开拓创新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推进我市人才工作不断开创新局面。一要更新观念。对经济工作而言,观念一变天地宽;对人才工作而言,观念一变视野宽,观念陈旧就发现不了人才,观念落后就会埋没人才。透过中国三代领导人的相关论述,就可以发现,中央对人才工作的认识,也是随着中央对建设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把握而逐渐深入,对中国未来强国之路的战略选择而逐渐清晰。毛泽东同志说,人多,热情高,干劲大;邓小平同志说,要尊重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同志说,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要实施人才战略。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第四代党中央领导集体也非常重视人才工作。2024年12月,党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把人才工作提上了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最近几年,我国每年都召开科学技术表彰大会,胡锦涛总书记亲自上台给获得国家科学技术最高奖的科学家颁奖。获得这一奖励的奖金高达500万元,著名的农业科学家袁隆平(水稻高产之父)、航天专家王永志都获此奖励,去年获此奖励的是农业科学家李振声。二是要加强领导。按照党管人才的原则,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通过制定政策,营造环境,整合力量,提供服务,为一切有志成才的人提供更多发展机遇和更大发展空间。在最近召开的全国组织部长会议上,曾庆红同志代表党中央对人才工作提出了新要求,那就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的一项紧迫任务,就是要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造就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我们要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像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高度重视选拔经济建设人才那样,高度重视选拔培养社会工作人才。各部门各单位要把这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不断探索这项工作,争取出成果出经验。三要创新机制。项目与人才是互动关系。有了项目,可以吸引人才;有了人才,可以引来项目。当务之急,是启用好会引项目的人才。目前我们有些地方和单位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人才出不来,用不上,留不住,引不进,“养在深闺人未识”、“墙内开花墙外香”,问题的根源还是出在机制上。要切实加快制度创新,打破人才流动壁垒,健全人才市场,完善管理、技术等要素质与分配的制度,实行富有吸引力的人才激励政策,改善对人才创业的政府服务,把人才从不合时宜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充分释放他们的创业能量。要使各类人才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使一流的人才得到一流的待遇,一流的贡献得到一流的报酬。四要优化环境。对于人才工作来说,事业就是感召力,环境就是吸引力,服务就是凝聚力。最近,有一份材料,反映一些外商对招商引资和人才引进工作提的三条意见:第一条是环境,第二条是环境,第三条还是环境。这个例子再次提醒我们,要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归根结底,还是要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要积极营造一种拴心留人、人在心在的良好氛围,切实帮助解决干事创业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真正使他们有用武之地而无后顾之忧,有苦练“内功”的动力而无应付“内耗”的压力,有专心“谋事”的成就感而无分心“谋人”的疲惫感,使各类人才能安心尽心创业,形成人才辈出、人尽其才、人才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动的大好局面。
各位领导,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伟大时代。时代呼唤人才,伟业造就人才,发展需要人才。希望大家共同努力,齐心协力为建设富裕和谐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二篇:市长在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的全市中小企业工作会,主要内容是总结表彰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实施三年来的先进联系单位和企业,对诚信守法企业授牌。这是市委、市政府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推进“三个转变”,落实省委工业工作会议精神的又一次专题会议,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大力发展中小企业的高度重视,成云书记亲自到会并将作重要讲话。下面,我就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取得了显著成效
2024 年,市委、市政府为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结合XX实际,提出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1235”工程,即在全市确定10 户科技成长型、20 户重点扩张型、30户小巨人型、50 户规模以下效益型企业作为市级领导、市级各部门和县(市、区)的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并制定考核、奖惩标准和各项经济指标,纳入市委、市政府的专项目标考核。这是市委、市政府在新形势下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又一务实举措,受到了省委、省政府和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的充分肯定,省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局专门发出简报推广XX“1235”工程经验,受到其他市、州的好评。
“1235”工程实施3 年来,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和县(市、区)委、政府,按照联系要求,领导重视、措施有力,成效显著,达到了预期目标。总结三年来的工作,有三点值得肯定:一是市级联系单位作风得到转变,服务意识进一步增强。二是联系帮扶企业,增效明显,达到了预定目标。列入“1235”工程的60 户市级联系企业,2024 年的增加值为17.32 亿元,利税5.27 亿元,城乡就业4.27 万人,今年增加值达到20.7 亿元,增长20%,利税6.38 亿元,增长21%,城乡就业达4.91 万人,增长15%,超过了预定增长目标。如10 户科技成长型企业中的罗江振云塑胶公司,2024 年的利税为200 万元,今年利税可达500 万元;20 户扩张型企业中的龙蟒集团,2024 年的资产为7.8亿元,今年达到11.1亿元,增长42.3%。三是带动作用明显,全市中小企业整体实力得到加强,规模以上企业户数从2024 年的327 户增加到427户,同时企业外部环境得到改善,自身发展水平提高。
“1235 工程实施3 年来,得到了市级联系领导、市级各联系单位,各县(市、区)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与支持,涌现了一批先进联系单位、先进联系企业,总结了一些先进典型经验和做法,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和市“1235”工程领导小组,向今天受到表彰的先进单位、企业表示热烈祝贺,向对该项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的市级联系单位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感谢。发展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永无止境,希望同志们进一步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服务力度,提高服务水平,拓宽服务领域,强化发展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在宣传、信息、技术、融资、资金扶持、人才培训、政策落实上下功夫,扶持中小企业的继续发展。
二、大力推动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高效发展
第一,要从战略高度认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地位和作用。建市以来,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XX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到2024 年,全市拥有中小企业(乡镇企业)7.8 万个,从业人员51 万人,实现总产值597.3亿元,工业总产值391.4 亿元,实现增加值96.7 亿元,占全市GDp 的27%,实现工业增加值65.6 亿元,营业收入407 亿元,利润13.4 亿元,税金6.4 亿元,发放工资24.9 亿元。中小企业(乡镇企业)为转移城乡剩余劳动力,发展壮大县域经济,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解决城乡就业,实现工业化、城市化,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贡献,其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我们能否抓住今后20 年的战略机遇,实现XX“跨三步、翻三番”的战略目标和实现双“千亿工程”,打造工业强市的目标,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此,大家一定要增强发展中小企业的紧迫感、责任感,从战略的高度去认识发展中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第二,当前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技术含量偏低、结构不合理。据2024年统计资料显示:我市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达22817个,占中小工业企业99 %。这些企业平均从业人数为9.7 人,平均产值为116.4 万元,平均销售收入为72.90 万元,在市场经济中缺乏竞争力。我市中小企业中,以中小工业为主,工业企业所占比重在50%以上,传统行业所占比重较大,而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中小工业企业很小,经济结构不甚合理。
二是企业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表现为主要设备落后,国内先进设备不足20%;企业技术开发能力弱,8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任何发明专利,创新能力弱。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职工素质偏低。据统计,我市中小企业职工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工占职工总数不足10%,高中、中专占30%,而初中以下的人数占60%左右,中高级职称的人员占职工总数的比例在7%以下。管理粗放,水平不高、不规范,信息化进程缓慢。
三是中小企业发展环境仍不够宽松,突出地表现在存贷差大、融资难。10 年前我市的存贷差是150 亿,今年1— 6月是200 亿,存贷差距进一步拉大。同时融资成本也在进一步提高。据测算,一笔100 万元的贷款,需支出各项评估、登记、公证、保险等直接费用2 万余元,如果加上企业正常的利息支出及其它费用,预计企业融资成本在10%以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突出重点,推进中小企业、乡镇企业快速发展。
一是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服务体系。以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为重点,加大对中小企业政策扶持。鼓励和支持中介机构面向中小企业,采取民办“官”助形式,提供全方位服务,政府职能部门要建立有效的执业标准和监管机制,强化监管,实现服务的社会化、专业化和规范化。以机械加工业为例,今年就发挥了重要作用,130 多家加入了该行业协会,形成了专业化协作发展的格局。
二是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提高融资能力。融资难、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应把建立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拓宽中小企业融资渠道作为解决融资难的重要工程来抓。一要大力加强政府的政策引导,努力提高现有信用担保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水平。二要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信息征集、评价体系,推进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工商企业间的信用信息共享。三要引导和支持各类商业银行提高对中小企业的贷款比例,鼓励政策性银行加大对好的中小企业项目的信贷支持力度;银行要及时完善授信制度,放宽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准入条件,减少审批环节,简化货款手续,拓宽服务项目、品种,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
三是加强政策引导,创造宽松环境。大力发展中小企业,关键在政府。必须不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努力营造政治上认同、政策上支持、法律上保护的良好发展环境。一要健全政策法规体系。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乡镇企业法》,依法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规范中小企业行为。二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各级政府应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中小企业资金扶持力度。三要放宽市场准入标准,消除行业限制。要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清理前置审批事项,公开中小企业设立条件,简化注册手续,降低收费标准,减少创业成本。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都应向中小企业开放,鼓励中小企业参与国际竞争与对外合作。
四是加快结构调整,激发创新精神。要切实加大中小企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力度,重点发展科技创新、资源加工、出口创汇和社区服务型中小企业,依法关闭质量低、污染重、能耗高、安全条件差的中小企业,鼓励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协作和向小城镇集中发展。而作为企业本身,一定要清楚哪些不能做,哪些可以做,哪些怎么做,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找准发展方向。在此基础上,还要加大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力度。推动管理系统化、规范化、科学化建设,大力培养一支年富力强、开拓创新的企业家队伍和管理者队伍;优先扶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中小企业建立健全技术开发机构和运行机制,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联合,提高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专业化配套能力;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的支持力度,支持中小企业积极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改造和提升我市的传统产业;支持中小企业实施名牌战略,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有效的法人治理结构和适应市场竞争需要的内在动力机制;加快信息化进程,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和现有资源,建立中小企业信息网络,提高中小企业信息获取和开发能力。
五是加大投入力度,突破中小企业发展薄弱环节。各级政府要加大对中小企业技术改造和“名、特、优、新”产品的资金支持力度,引导和鼓励城市民间资本、人才资本向农村、农业流动、培养和发展更多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使中小企业在产业互动、城乡相融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小康建设的牵引点。第四,加强领导、协调配合,形成加快中小企业发展的合力。
在新形势下,我市要在新一轮竞争中取得主动,赢得先机,必须紧紧抓住中小企业这个有活力、有潜力、有竞争力的经济增长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强领导,真抓实干,确保各项工作和政策措施落到实处。
省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马,机构、职能是顺的。我市也是中小企业局、乡镇企业局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职能也是顺的,各县、市、区也要理顺关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扫清体制障碍。
三、倡导中小企业诚信守法
关于诚信守法的问题,市委、市政府这几年主要抓了XXA 级金融区的建设。去年以来,市中小企业局与市人民银行等单位在我市首次推出了“首届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评选活动”,目的是为了引导我市中小企业增强诚信守法意识,加强信用管理,弘扬诚信守法的良好风气,帮助企业树立良好形象。按照《XX市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认定办法》,经过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局、工商、税务、质监、银行、安全环保等部门审核、推荐,全市共收到推荐企业55 家,经评审,有33家企业符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条件,被授予诚信守法中小企业荣誉称号,今天的会议上还要予以表彰和授牌。希望评选出的33 户“诚信守法”企业,要以此为新的起点,再接再厉,进一步探索信用管理新思路,建立健全诚信守法新规章,提高信用水平,为我市打造诚信企业,诚信社会,诚信XX作出新贡献。原创文秘材料,尽在文秘知音网络.com网。诚信立企,守法经营十分重要,是市场经济的重要条件,具有实实在在的价值。诚信守法是无形资本,也是十分宝贵的财富,失信、违法的结果是付出高昂的代价,我们必须从战略高度来认识诚信守法的重大意义。对诚信守法,我讲四点要求:
一是建立健全法规制度体系,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对失信、违法企业必须给予坚决惩戒,对失信的宽容就是对守信的惩罚。例如劣质小磷肥问题,去年市委、市府支持技监部门加大了打击劣质磷肥的力度,就受到我们众多正规磷肥厂家的衷心拥护;二是要树立正确的宣传舆论导向,全社会营造违法失信者臭,守法诚信者香的舆论氛围;三是建立有效的违法、失信惩戒机制,要让完善法规,严明法纪,让失信、违法者在政治上、经济上、舆论上受到惩处,使其不敢冒然失信,以身试法;四是要严格市场清除制度,对欠债不还,假冒伪劣经营者应清除市场,禁止在其淘汰出局后担任公司管理层职务或进入某项职业。总之,通过诚信守法教育活动,就是要使我们的中小企业在经营中自觉规范行为,珍惜荣誉,在全社会形成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的社会风气。
同志们,中小企业在扩大就业,满足市场需求,繁荣城乡经济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为大企业协作配套,农产品加工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地位。历届市委、市政府都高度重视乡镇企业、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要按照突出发展主题,创新发展思路,优化发展环境的要求,进一步推进我市中小企业(乡镇企业)的二次创业,为XX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三篇:市长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省信息产业厅徐厅长为我们作了一场内容丰富、见解深刻的精彩讲座,对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并开拓了我们的工作思路。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对省信息产业厅尤其是徐厅长长期以来对※※工作的关心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武彪同志的书面发言、欧阳安同志的发言和三个单位的经验介绍讲得很好。建文同志总结了前段时间的工作,部署了今后的工作,我完全同意。请大家认真传达、贯彻和落实好这次会议的精神,把我市的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发展台阶。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一、信息化是实现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重大战略
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和跨越式发展,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国内外经济、科技发展新趋势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信息技术是当今世界最先进、最前沿的技术和最先进的生产力,在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都具有强大的渗透性和广泛的应用性。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把加快信息化作为推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
首先,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信息化所引发的经济和社会的深刻变革,已经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开启一个新的时代。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以美国、欧洲各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先后通过各种策略,将国家意志注入到信息化进程中,并率先跨入了信息时代。特别是美国经济在90年代一直高速增长,其中信息产业以高于国民经济两倍以上的增长速度在发展,对其综合国力的迅速增强起了重要的带动作用。当前,我们正在加快与全球经济的对接,尤其要重视这一趋势和所带来的深远影响。正如省委张德江书记明确提出“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我们必须充分利用这种后发优势,全面加快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信息化进程,为我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其次,信息化的迅猛发展,为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提供了可行途径。进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最终产品比重,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要依靠信息技术。换句话说,运用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可以使整个管理过程、生产过程变得精、细,变得更快适应市场对产品质量、产品外观乃至产品内涵的要求。所以,推动我市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有着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要借助当前国家、省发展信息产业的大趋势,特别是全社会对信息技术、网络服务的巨大需求和机遇,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动产业升级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花大力气发展信息产品制造业、信息服务业等信息产业,全面增强我市经济的综合竞争实力。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推动信息化建设再上台阶
近几年来,我市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信息产业发展的势头喜人,政务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信息技术的应用日益广泛。但是,从整体上看,目前我市信息化发展水平与先进的兄弟城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如信息网络资源分散,信息支撑和共享整合力度不够;信息化建设人才缺乏;地区和部门间发展不平衡;信息产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不多;产业链条不够紧密等等。因此,无论是从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的需要看,还是从抢抓新机遇、优化发展环境的需要看,推进信息化都是我市当前和今后一项重要而紧迫的工作任务,是加快发展的动力所在、活力所在和潜力所在。必须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关键时期,必须遵循“政府主导、搞好协调;统筹规划、联合建设;讲究实效、重点突破;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方针,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围绕以下三个层次的建设,加快推进信息化步伐。
第一,大力推进企业信息化。要把推进企业信息化作为加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支撑点,我市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相当的发展基础,去年的增速达30.15%,具备了加快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在推进企业信息化进程中,要抓好几个着力点:一是大力推进现代化制造业信息化进程。在产业布局安排上,要加快电子信息类产业向东部组团聚集,通过政策引导、环境营造,做大做强我市的电子信息生产基地。二是针对我市传统产业特别是灯饰、五金、服装、食品、家电、家具等行业的特点,解决好用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问题,全面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能力。三是大力发展以消费类电子产业、装备类电子产业、软件产业、信息资源产业、现代信息服务业和集成电路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信息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通过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打造产业平台。突出培植高新技术产业,抓好电子信息类项目的引进和建设,大力扶持重点信息制造企业。四是扶持企业开发技术创新信息产品,支持鼓励国内外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来我市设立软件研究开发中心,支持鼓励组建消费类电子产品(数字家电)重点实验室。五是按照规模化和产业化的要求,加快发展通信网络运营业、计算机服务业和信息咨询服务业。
第二,大力推进政务信息化。政务信息化是通过加快电子技术与政务活动的融合,改革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实现政府与社会公众有效沟通的最直接平台。政务信息化的本质是体现执政为民,最大限度地降低行政成本。我市今后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必须以社会公众的需求为导向,扭转在电子政务建设中重“电子”轻“政务”,重“投入”轻“应用”的倾向。根据有关部门的汇总,今年,我市各部门共提出了达数亿元投入规模的电子政务项目需求。在有限的政府财力下,政务信息化的建设一定要坚持“有保有压”的原则,避免软件、硬件投入大大超出实际应用的过度超前现象。优先上马经过充分论证,有利于提升政府效率、转变政府职能,能为市民提供政务资源和服务功能的重大项目,坚持把一些过度超前的需求压减下来。对已经立项的政法网(金盾工程)、金财、金审和金保等国家“金字号”工程以及疫情信息系统、三防指挥系统等一批重点政务信息化工程,要建立强有力的协调和推进机制,确保项目的投入和产出效益。未经立项的项目必须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和评审后才能进入启动和建设程序。要加大对政务资源、数据整合的力度。所有部门的业务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除法律法规规定不能对其他单位和公众开放以外,必须提供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实现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市政务信息化协调小组要加强调查研究,形成全市数据交换平台的分步实施方案。要按照省政府“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指导意见,加快建设好我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
第三,大力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要把推进社会领域信息化作为加速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延伸,继续抓好社会保障、交通、就业与再就业、卫生防疫、医疗、社区服务等社会领域信息化工程建设。通过社会事业的信息化,进一步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含量,改善服务的手段和质量,在公众生活中大量导入信息服务,从而实现信息化的多层互动、共同发展。
三、强化政策支持和政策引导,为信息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首先,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中央和省领导多次强调,信息化是“一把手工程”,没有主要领导的支持,信息化不可能有今天的发展成就。各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充实、完善信息化建设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理顺管理体制,为我市信息化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其次,要确保政策支持到位。市财政在去年安排4000万元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的基础上,今年继续安排专项建设资金5000万元,重点确保包括信用网、政法网、行政服务在线等共20项政务信息化工程;市计划从5000万元专项经费中安排500万元,用于支持软件产业发展。有关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请经贸局、信息产业局月底做出方案报市政府。
再次,要建立信息化项目的绩效评价机制。今后,对政府投资的项目或贴息项目,必须在全过程实行绩效管理,达不到相关指标的不得安排后续资金。同时,要把信息化的应用水平、信息化指标等列入各级领导的责任考核内容,形成更有效的激励机制,为信息化的发展提供机制保障。
同志们,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各级、各部门要按照这次会议的部署和要求,更新观念,以更开阔的视野和更有效的措施,加快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步伐,为实现我市经济的跨越式发展,建设“两个适宜”的美好家园,构建和谐※※,实现富裕安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彭 建 文
(2024年5月18日)
同志们:
今天的全市信息化工作会议,省信息产业厅徐志彪厅长作了信息化与政府职能转变的专题讲座;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小榄镇、※※通宇通讯设备有限公司分别作了信息化建设经验介绍;信息产业局欧阳安局长、经贸局李武彪局长(书面)分别传达了全省信息产业工作会议、省政务信息化工作会议主要精神及部署了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相关工作。陈市长还要作重要指示。下面,我先谈四点意见。
一、正确认识我市信息化发展现状,努力提高信息化水平
近年来,我市信息化建设在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从推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式发展的需要出发,全面加大推进力度,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电子信息产业快速稳步增长。全市电子信息产业企业1035户,从业人员约14万人。2024年,全市信息产业总产值达531.35亿元,增长30.15%,占工业总产值26.39%;信息产业工业增加值123.66亿元,增长28.08%,位于全市五大支柱产业之首,信息产业已经成为拉动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二是企业信息化发展较快。信息技术在企业生产、技术创新和管理上广泛应用,传统产业不断改造和提升,电子商务也有了较快发展。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目前我市已建成电信、广播电视、电力三大信息光纤网络,截至2024年底,全市共铺设光缆超过8848皮长公里,16.9万纤芯公里,光纤网络已覆盖到全市镇村。已建成以ATM宽带网作骨干的Ip城域网;有线电视已完成市区至镇区的光纤联网,将逐步发展以视频点播、数据广播、网上电视新闻、宽带互联网接入、计算机数据信息交换为主的数据业务。2024年全市信息化综合指数为78.77%,信息网络普及率56.26%,城镇居民每百户拥有电脑数87.33,城市信息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四是政务信息化建设取得较大成效。建立和完善了市政府门户网站“中国·※※(政府之窗)”,该网站被评为“2024年中国优秀政府门户网站”;启动了※※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促进政务公开和依法行政,目前有33个部门的136项审批事项在网上运行,完成网上审批2.95万多宗,回复各类咨询及投诉3900多件,回复率超过94%;加快推进公文网上流转和办公自动化(OA)系统应用的步伐,党政信息平台公文内网开通以来,已连接113个党政部门和镇区共1000多个终端用户,政府部门工作效率全面提高。去年,行政服务在线系统、经贸网、文化信息网等3个项目成为省信息化示范试点项目。五是社会信息化建设发展较快,信息网络服务、数据库中介咨询等新型服务行业正在兴起。小榄镇城镇信息化建设示范工程项目、人民医院的大规模集成化医院信息系统、国家“12金”系列信息化工程以及※※市企业信用信息网等项目成为全市社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我市信息化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一是个别领导对信息化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对信息化建设尤其是电子政务建设缺乏紧迫感,政府各应用系统的互联互通、资源共享做得不够。二是项目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三重三轻”问题(重概念轻应用,重建设轻整合,重电子轻政务),政务信息化作为信息化建设的“龙头”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出来。三是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资源配置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信息市场发育水平较低,社会对信息及其服务价值观念较为淡薄。四是对企业信息化、电子商务缺乏足够的引导和规划,信息技术对改造传统产业的应用广度和深度有待进一步拓展,电子商务也亟待发展和提高;电子信息产业中制造业和软件开发业结构不尽合理,未能充分发挥其在产业结构调整中的倍增作用和乘数效应。五是信息技术人才短缺,特别是软件专业人才更少,软件研发力量薄弱,影响了我市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综合实力、竞争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当前,党和国家对信息化工作高度重视,提出了“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发挥后发优势,实现社会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的战略目标。国内各地区城市都把推进信息化建设作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地方竞争力的重要措施来抓。对于我市来说,加快信息化建设尤其迫切。
第一,推进信息化是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竞争实力的需要。信息技术在改造传统产业方面的投入产出比一般都在1∶4以上,有些领域甚至达到1∶20以上。我市工业以传统产业为主体,科技水平和素质普遍较低,为适应区域竞争的要求,必须走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同时,随着世界制造业中心不断向我国转移,大力引进一批信息产业制造项目,对于加快我市装备制造业发展调具有积极的意义。另一方面,我市具有商贸流通的传统优势,但第三产业的技术含量不足、比重小、内部结构不合理、交易方式和管理模式落后,必须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传统第三产业进行改造提升,大力推进现代服务业、物流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升服务业的技术含量,进一步推进经济结构转型,提升产业竞争力。
第二,推进信息化是建设服务型政府,改善投资发展环境的需要。推进政府部门办公自动化、网络化,不但能大大提高政府的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而且能够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促进廉洁政府和法治政府建设。政务信息化的本质是搭建政府与市民沟通的平台,让市民享受到更多高效、便捷的服务,因此,信息化要坚持“以人为本”,把重视政府运作流程,服务政务公开,简化办事手续作为政务信息化的重点加以突破;另一方面,能否提供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全球网络通讯服务,是客商选择投资环境的重要方面。信息化必须从提供畅通无阻的全球信息资讯服务这一要求出发,继续优化网络资源及中介等服务,使信息化成为我市优化投资发展环境的一个重要内容。
总之,加快信息化发展步伐,既是大势所趋,也是我市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各级各部门务必审时度势,充分把握我市信息化建设和信息产业发展的现状,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努力提高全市信息化发展水平。
二、把握机遇,突出重点,调整和优化信息产业结构
去年底,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我市时,充分肯定了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的成绩,同时,要求我市要加快建设“两个适宜”城市的美好家园。“两个适宜”的核心是要加快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一定要贯彻落实好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精神,按照国家和省的统一部署,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促进产业结构由偏轻型向高级化、适度重型化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循环型转变。
(一)加强组织协调,认真做好信息化和信息产业规划实施工作。信息化是一项高技术含量、高投入的系统工程,没有规划的引导必然会出现重复投入、资源浪费等问题。因此,必然加快做好我市“十一五”电子信息产业和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工作,特别要重点突出和细化消费类电子产品的发展规划和扶持资金管理办法。各个规划要充分体现科学发展观,体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体现以体制、机制和技术的创新为动力,突出前瞻性、科学性和针对性,并具有可操作性。市信息产业主管部门要牵头会同有关部门尽快做好规划的制定和评审工作。要按照新型工业化的要求,在信息产业中推广发展“循环经济”和“清洁生产”,努力做到环境污染低、资源消耗少、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使其废弃物料逐步实现“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二)突出重点发展消费类电子产品,提升产业持续发展能力。消费类电子产品是珠三角的支柱产业,也是提升我市产业水平的突破口之一。要对现有的政策资源、管理资源、资金资源进行整合,紧跟世界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重点扶持消费类电子产品和软件产业,使之成为我市信息产业持续发展的主要力量。要加快传统家电产业的转型和升级,其中,南头、东凤、小榄等家电产业基地要充分发挥先导作用,力争在数字家电的市场化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要引导传统家电企业与通信设备企业、计算机厂商合作,共同开发生产数字电视、移动DVD、数字摄像机等家庭娱乐数字产品,同时大力发展3G移动通信产品和无线网络产品,构建基于消费者的产业文化氛围,提高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文化内涵。
(三)积极引导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园区。要充分利用火炬区的国家电子(※※)基地、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小榄镇的中国电子音响产业基地等一批国家级产业基地的现有优势,形成信息化产业的特色园区,通过引进与核心技术相关的中间产品生产项目和产业上游项目,切实解决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产品的缺口与瓶颈问题;通过吸引国内外优势企业和人才进区创业,孵化培植一批电子信息企业,培育产业集群。同时,鼓励有条件的产业基地发展软件产业园,促进信息产业向产业链的高端集聚。
(四)重点突破关键性技术领域,提高企业信息化水平。要把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与自主创新结合起来,切实解决产业发展中起关键带动作用的共性技术难题,对集成电路设计、嵌入式软件、公共服务技术软件等关键领域进行重点突破,提高我市信息技术的起点。要围绕用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全面推进企业信息化。首先要加强装备制造业的信息化,重点支持发展数字化、光机电一体化生产装备和精密制造业,推动生产装备和精密制造业向集成化、自动化和智能化发展;其次要提高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依托专业镇和行业协会,分区域分行业建立技术创新中心和公共技术平台。市技改扶持资金要体现出对企业信息化的倾斜,强化为产业发展服务的行业重点实验室和检测中心的建设和扶持力度;再次要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重点是骨干企业和行业的电子商务应用,加快信用、认证、标准、支付和现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市企业信用信息网要在信用资源的整合与共享上继续深化,形成有利于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体系。
(五)实施“走出去”和名牌战略,促进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有条件的大型企业、企业集团与跨国公司合作,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并鼓励民间资本投资信息产业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支持有实力的本土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机构和兴办加工贸易项目,鼓励和扶持企业进入国际信息通信服务市场。鼓励运营企业和制造业企业联手拓展国际市场,促进出口结构优化。继续实施名牌带动战略,完善对名牌企业的奖励制度和扶持、保护办法,创建具有国内乃至国际影响力的著名品牌,建设以骨干企业为龙头,众多具有专业化特色的中小企业繁荣发展的强大信息企业群体。
三、以应用为核心,全面提高电子政务的建设水平
电子政务在我市已经有比较好的发展基础,但是应用不平衡、整合难度大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下一阶段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电子政务规划的实施统筹全市电子政务建设。在高起点规划的指导下,统筹协调推进和建设,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的问题。市政府委托※※大学计算机研究所编制的电子政务规划即将通过验收,要以规划的实施为基础,明确电子政务的近期、中期和远期目标、原则和政策,确立和建设一批具有良好社会效益的政务信息化项目。今后所有项目必须按照规划的要求组织推进和建设,未纳入规划的项目原则上要停建或缓建。集中力量抓好包括金保工程、政法网(金盾工程)、金财工程等一批政务信息化重点工程的开发建设、推广和应用,并以此为示范全面提升我市政务信息化的水平。
(二)以政务为核心,以电子为手段,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一个地区的信息化水平是其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社会事业信息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社会进步,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政务信息化同时也包括了政府部门利用信息化手段实施有效社会管理等内容。因此,下一阶段的工作要推进科技和教育信息化,加快提高我市的科技信息资源和网络化程度,实施科学数据共享工程;建立网上虚拟产学研合作开发组织;建设面向全社会的科技开发与技术推广的信息流通与交易系统;加快知识产权信息化,建设专利信息综合服务网络平台;大力开发教育信息资源,积极推进现代网上教育、远程教育。要推进文化信息化,以数字档案馆为基础,加快整合全市文化信息资源,加强广播电视、音像、发行、印刷、艺术品等领域的信息化改造。要推进卫生信息化,以疫情信息系统建设为基础进行功能扩展,加强公共卫生应急指挥、医疗救治和卫生监督工作。要推进社会保障信息化,建立高效便利的综合性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系统,实现对保障人员与基金的动态监管。要推进环境治理信息化,实现自然生态保护、气象监测、污染整治等信息网络化与智能化;以三防系统、GIS系统、气象系统、110指挥系统和党政平台为基础,加快建立城市应急指挥系统。此外还要结合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信息化,努力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城市文明程度。
(三)加强政府门户网站建设,促进电子政务从政务需求向应用需求转变。电子政务的核心是以为市民提供服务、提供便利为出发点的,提高机关效能只是其中一个方面。目前我市已投入的大部分应用系统在提高机关效能方面是显著的,但与社会公众的交流和服务明显不足。比如,行政服务在线开通后,市民通过在线咨询政府的办事程序,部门的回复率不够理想,说明一些部门在应用上不够重视;一些政务网站提供的信息实时性不强,对市民的要求缺乏快速反应,重信息浏览、轻服务交流,说明我们以技术为手段重组政府流程的工作做得仍不够深入。因此,要切实改变重投入轻应用的问题,不断提高网站的服务水平、服务效率,增强电子政务服务的深度和广度,通过政府的有效协调和组织引导,使电子政务向综合服务功能和互动功能发展,并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方面,要学习周边城市批优秀政府网站的经验,尽快改造和完善※※政府网站,将“中国·※※(政府之窗)”建设成为点击率高、内容丰富、更新及时、咨询方便、互动性强的外网平台,并以此带动我市各级、各部门门户网站的全面发展。
(四)要以行政服务在线建设作为全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的重点工程,确保开发目标如期完成。建设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是实现政府从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变的重大措举,是与省政府推进“一站式”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意见相衔接的一项重点工程。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项目建设和“政府审批事项”上网,确保年底前主要政府部门的审批事项实现网上运行。专责小组要结合新一轮的政府审批制度改革,继续优化行政在线运行流程,实现政府部门各个环节的畅通流转。要强化行政服务在线的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不能共享的涉密信息外,各相关部门应积极配合市专责小组尽快实现各业务系统的互连互通和数据导入,实现部门业务专网和行政专线的无缝对接。要积极引进中介服务,利用电信运营商的网点、服务及其他公众资源,延伸系统的功能,提高行政服务系统的使用效率,加强与公众的联系。
四、构建政策支持体系,推进信息化的跨越式发展
(一)以整合、共享为重点,突破信息化建设中的体制瓶颈。政府部门掌握着全社会80%以上有价值的信息资源,对形成标准统一、互联互通、规范和可操作的电子政务标准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但目前仍有部分单位和部门不积极接入市的共享平台,不愿意把自己的资源拿出来共享,这里面既有观念、体制、认识方面的原因,也有部门的具体特殊性和实际问题。因此,一方面要加大协调力度,提高部门在信息化建设中的对共享问题的认识,打破条块分割、行政的分割。市政务信息化协调小组在完成电子政务规划之后,要立即着手要尽快制定统一规范的技术标准和接口标准,力争在年底前完成标准的制定工作,要完善以党政平台为基础的技术集成平台,整合政府、企业、社会各方资源,切实提高市行政服务在线系统的效果和效能,强化“一站式”电子政务的整体效应。
(二)以项目绩效评价为依据,强化全程监管机制。为有效避免电子政务项目存在的重投入、轻管理现象,今后要建立项目建设前期评估、中期评估和应用评估三个方面的评估制度,提高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效。在方案实施之前要进行严格论证,设计严格的量化评测标准,确保有限的建设资金投入能真正发挥最大的效益,要根据用户的实际,按满足用户的目标接近程度来测评项目的实际绩效,保证电子政务的投入产出效益。凡是没有达到绩效要求的项目,不得再增加投入,不得进行新的系统改造工程。在防范项目建设风险中,要充分发挥信息化主管部门的调控职能,对项目建设全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充分掌握建设方与承建方、监理方的具体情况,建立以事前、事中防范为主,事后补救为辅的全面管理制度,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承担项目开发风险的领导责任。
(三)以人才为依托,提高信息化发展的水平。信息化(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feisuxs查看)的发展关键靠人才。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积极引进优秀软件人才和智力成果。通过发展事业、优化环境、改革体制、提高待遇、加快培养等多种形式,对前来※※创业发展的优秀软件人才给予政策优惠。有关部门可以在现有人才入户政策基础上,降低创业门槛和入户条件,具体请信息产业局与市人事部门研究并报市政府审定后实施,进一步增强集聚效应,不断壮大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的人才队伍。
同志们,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对于优化我市经济结构,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以战略的眼光,开拓的思路和扎实的工作,努力开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新局面。
第四篇:A市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市建大市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去年市委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组织学xxx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听取并研究全市人才工作。5月中旬市里组织三个调研组,就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强市战略研究》的调研报告,同时制定下发了《衢州市****-****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完善和创新了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1月*日,市委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了我市人才工作,并就下一阶段人才工作作了研究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极端重要性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去年底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今后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近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人才综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主要体现在:--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万名,比****年增加*.*万人。其中党政人才近*.*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约*.*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达到****人,占人才总数的*.*%。--人才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相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企业锻炼或帮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大力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引导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创业绩、锻炼成才,全社会尊重人才、倡导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逐渐形成。--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市、县两级人才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人才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并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人才工作成效不断显现。2024年,全市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已达***项,比上年增加***%;争取到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万元,创历史新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项;全市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仍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够。2024年底全市每万人口的人才拥有量为***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大量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及学校、医院,企业管理人才普遍紧缺。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机关对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占**.**%,外资企业占**.*%,事业单位占**%,而私营企业只占*.**%。三是人才引进难、易流失的矛盾比较突出。市里连续几年外出招聘城市规划方面的高级人才,一直未果;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生物工程等人才十分紧缺。2024年,衢州籍大中专生回衢工作的只有****人,仅占总数的**%。1999年以来,全市仅教育卫生系统就流失专业技术人才***人。四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才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明显存在。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本的是要以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开发人才观。最近,世界银行对全世界资本存量进行了一次分析,提出国民财富的新标准可分三类:人力资本、土地资本、货币资本,其中三个资本的构成分别是人力资本占**%;土地占**%;货币占**%。从这个比例看出,我市第一财富是***万的衢州人口,第二财富是****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三财富是***亿的城乡储蓄。所以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部分,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也是欠发达地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培养人才就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抓住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这一关键中的关键,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以最小的成本撬动所有资源转变为资本的最佳支点。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而言,谁抓住了人才这个根本,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能赢得未来。衢州要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一点是要发挥人力资源这一比较优势。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抓第一资源,抢抓、善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是称职的领导,否则就是不称职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建设中争资金、抢项目、重物轻人的做法,把人才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以培养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基,以用好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本,以吸引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策,依靠人才资源的大开发,推动经济的大发展。--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开放人才观。什么是人才?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实行的是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的人才标准,这种唯学历和职称的人才观是不科学的。以这种标准去衡量,拥有专利***项,创建了***电子集团的项青松,当年却只有初中文凭,算不算人才?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年多的科技类招聘广告有****则,其中****条完全是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位的仅***条,要求硕士的仅**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是要转变观念,破除以往狭隘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仅包括党政干部、知识分子,有经验的管理者、资金的拥有者以及有社会关系的人,还应包括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乡土人才如衢州保姆、衢州保安、衢州保绿等,这些都是人才。也就是说,只要具有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明人才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尊重人才需求规律是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单位领导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关心人才发展,不尊重人才利益,不宽容人才失败,由此造成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这归根到底是没有按人才需求规律做好工作。人才需求至少有这几点:一是好待遇;二是受尊重;三是能发展,四是有自由。尤其是尊重人才,给予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由,应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出发,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氛围。尽管我市难以提供发达地区那么好的物质待遇,但如果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业,充分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我们就同样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做好我市人才工作的突破点所在,二、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努力,人才效能明显提升,人才总量明显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人才增长率与知识生产率两个明显提高。具体说,到2024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 5**人,高层次人才达****人;每百万GDp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使知识生产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到****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人,高层次人才达到*万人,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区域竞争的人才队伍。每百万GDp中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力争知识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着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洼地。重点是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努力培养精通经贸、法律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有实干精神、又有开拓魄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技术研发和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三支队伍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是当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凝聚人才的人才,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主体力量,但这类人才我市目前十分稀缺。以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超***万元的企业为统计对象,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仅****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同时在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系统的经营管理和知识培训不够,市场运作的经验积累有限,个别企业主依然有小生产观念,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等等。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企业家,有了高素质的企业家,就会有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机制。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过去简单帮助企业引人才转到注重培养、引进企业家上来。一是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市多数企业为成长型企业,重在帮助他们强化开放意识,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谋发展;帮助他们不要走老路,要靠不断创新去做大做强企业。二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和联合重组,引进一批外地优势企业家,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衢州经济以增量推动为主,今后外来企业还会不断增多。在衢州,企业不要有内外之分,都是一家,要开放兼容,不能排外,不要人为对立起来。三是发挥企业家协会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主管部门要善于把协会推到一线,这是锻炼企业家的好机会,不要什么事都包揽。四是办好衢商研究会,大力弘扬衢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努力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企业家队伍。与此同时,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各类专业人才需求排名前**名的是:市场营销、化工类、师范类、机械类、建筑类、建材类、电子信息类、经营管理类、医学医药类及财务管理。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体,要善于按市场规律办事,舍得在培养人才上投资,不惜重金聘人才。凡是在这方面有眼光的企业一定兴旺成功。
(二)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构筑人才培训体系。人人可以成才的前置条件是要有学习的机会。我市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要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首要环节就是抓培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培训观念,要象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技改那样抓人才培训,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当前,要努力完善开发人才资源的培训机制,以人才培训三项工程为载体,使各类人才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1、深化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以劳动力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举。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这个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深化、提升和创新文章。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不仅解决农民群众的就业出路,也是在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正是由于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今天的就业就是明天的创业。当前要重点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打响衢州三保一技劳动力特色品牌。尤其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才培训、种养大户培训、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和衢州保绿培训,在培养乡土人才上下功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开发、生产、销售等技能的实用人才。
2、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提升工商企业竞争力。创业素质工程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计划从2024年起,用*年时间,着重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工程技术人员****人、新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人、企业技术蓝领*****人。这项工作昨天已开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把培训的过程看作是支持企业发展的过程,尽快抓好启动实施。要组织一批专家、教授来衢授课,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新知识;对工作业绩突出、有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企业报名,政府联系有关高校研究生班进修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用人特点,学习借鉴外地成功企业的培训机制,在政府帮助下,通过自培、委培等形式,抓紧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蓝领,并通过继续教育形成稳定的企业人才队伍。
3、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培养、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市***人才工程人选中的比重。凡是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全日制博士等,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市***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全日制硕士,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和乡土人才也可列入市***人才工程选拔范围。力争到****年,市***人才工程人员达到****名,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质量优秀、与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建立健全五项机制。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是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引进、使用人才,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在实践中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开展继续教育公共课和技能课培训,每个人才每年的继续学习时间须达到**个学时以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考核办法。加快衢州学院的筹建进度,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办学层次,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工科建设,多为本地培养高级灰领和技术蓝领,努力把衢州学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闽赣皖周边地区的人才孵化基地。职业教育是我市的强项,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招生,加快培养,成为技术蓝领培养基地。加强指导,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实行引进人才 绿卡制度,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本地人才同等对待,并可为其建立人事档案,确认原有身份,连续计算工龄,养老和医疗保险经费由用人单位补交。各级人事部门要从过去为机关引进人才为主转变为为企业引进急需人才为主。党政机关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引进本科以上人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在衢的工业企业新吸纳本科以上毕业生和中级职称以上人才的,两年内按新增人数给予一定额度的地方税收奖励。市、县两级集中建造人才(专家)公寓,解决引进人才和柔动人才的临时住房问题。引进的大中型企业经营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在衢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以购买房屋产权,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给予补助。今年市里将尽快启动***套人才公寓建设,并研究制定人才公寓出售或租住的管理办法,确保按期交付使用。三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动现有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放手发展人才中介机构,鼓励各种专业协会、人才联谊会发展,为人才沟通创造平台。积极推行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年内保留身份、职级、编制和人事关系,工资照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在不利用职权、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创办工业企业。本着干部自愿、企业欢迎的原则,每年从党政机关选派一批县、科级干部到企业工作。对表现突出的离岗创业和到企业工作人员,视工作需要,适时予以提拔重用,或通过人才评荐机构,推荐到更好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四是建立健全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部门奖金分配制度,拉开档次,调动积极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责任、业绩、贡献大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逐步建立体现人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格的分配机制。组织开展对优秀企业家、名校长、名院长、名师、名医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并实行动态管理,激励人才不断创新,提高素质,争做贡献。建立突出贡献人才重奖制度,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入选者给予奖励*-**万元。定期开展人才环境评估,设立人才投诉信箱,做好维权工作。五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多元投资机制。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观念,加快形成和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等工作。企业是吸纳人才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吸纳人才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对以上五项机制,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抓好落实。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由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所决定的,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人才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各级党委要统筹规划人才工作,市、县都要把人才建设作为生产要素配套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人才开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要注意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积极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实行依法管理,加快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坚持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是落实党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辩证地看待人才,看一个人,要从主流和大节上去看,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看人才首先要看品德、能力和业绩,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特别是对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的优秀人才,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要区别人才类型,把握成长规律和特点,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总之,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3、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重要的是形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合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要务、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开展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重视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地方人才工作机构尚未健全,人才工作启动较慢,要尽快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市、县配套的人才规划体系。目前,市里已制定人才规划,各地也要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并纳入县级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去年出台的《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要深入抓好落实,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四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党的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五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兴衰成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把我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A市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全市人才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也是我市建大市以来召开的第一次人才工作专题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传达落实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为实现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去年市委先后召开两次常委会,组织学xxx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指示精神,听取并研究全市人才工作。5月中旬市里组织三个调研组,就我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调研,形成了《欠发达地区人才强市战略研究》的调研报告,同时制定下发了《衢州市****-****年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完善和创新了人才队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和保障等方面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今年1月*日,市委常委会再次专题研究了我市人才工作,并就下一阶段人才工作作了研究部署。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树立和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充分认识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极端重要性
人才问题至关重要。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党中央先后提出了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作出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科学判断,提出了人才强国战略和党管人才原则。去年底中央和省委相继召开人才工作会议,就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为今后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
近几年来,我市的人才队伍建设得到明显加强,人才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环境不断优化,人才数量增长较快,人才综合素质也有较大提高,初步形成了一支思想政治素质较好,理论水平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主要体现在:
--人才总量不断增加。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中专以上学历或初级以上职称人员**.*万名,比****年增加*.*万人。其中党政人才近*.*万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万人;专业技术人才*万人。
--人才整体素质不断提高。到2024年底,全市共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才约*.*万人,占人才总数的**.*,比****年提高了*.*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达到****人,占人才总数的*.*。
--人才创业环境不断优化。近年来,我市相续出台了《关于加快新世纪人才资源开发的若干意见》、《关于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的若干意见》、《关于鼓励市级机关、事业单位干部到企业锻炼或帮助工作的通知》等相关文件,大力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引导鼓励各类人才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创业绩、锻炼成才,全社会尊重人才、倡导创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逐渐形成。
--人才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加大了市、县两级人才专业市场建设力度,人才市场体系框架初步形成,人才市场服务功能日趋完善,并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日益明显。
--人才工作成效不断显现。2024年,全市列入市以上科技计划项目已达***项,比上年增加***;争取到国家和省科技项目经费****.*万元,创历史新高;获得省科技进步奖**项;全市省、市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产品销售收入达到**.**亿元,比上年增长**.*。
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我市人才队伍现状仍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人才总量不够。2024年底全市每万人口的人才拥有量为***人,与全省平均水平相差***人。二是人才结构不合理。大量人才集中在党政机关及学校、医院,企业管理人才普遍紧缺。据有关问卷调查显示,认为机关对人才最有吸引力的占**.**,外资企业占**.*,事业单位占**,而私营企业只占*.**。三是人才引进难、易流失的矛盾比较突出。市里连续几年外出招聘城市规划方面的高级人才,一直未果;国际贸易、计算机、外语、生物工程等人才十分紧缺。2024年,衢州籍大中专生回衢工作的只有****人,仅占总数的**。1999年以来,全市仅教育卫生系统就流失专业技术人才***人。四是在一些地方和部门,人才工作得不到应有重视,见物不见人的现象明显存
在。
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根本的是要以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进一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克服在人才问题上的各种不合时宜的观念。
--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开发人才观。最近,世界银行对全世界资本存量进行了一次分析,提出国民财富的新标准可分三类:人力资本、土地资本、货币资本,其中三个资本的构成分别是人力资本占**;土地占**;货币占**。从这个比例看出,我市第一财富是***万的衢州人口,第二财富是****平方公里的土地,第三财
富是***亿的城乡储蓄。所以人力资源是一切资源中最为宝贵的部分,人才资源则是人力资源中的精华,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第一资源,也是欠发达地区最稀缺的生产要素。培养人才就是高层次的人力资源开发。抓住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源转变这一关键中的关键,就抓住了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住了以最小的成本撬动所有资源转变为资本的最佳支点。对一个地区、一个企业而言,谁抓住了人才这个根本,抢占了人才的制高点,谁就能赢得竞争的主动权,就能赢得未来。衢州要培育成为全省新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跨越式发展,关键一点是要发挥人力资源这一比较优势。各级党政一把手必须抓第一资源,抢抓、善抓第一资源的领导是称职的领导,否则就是不称职领导。各级各部门都要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切实转变经济建设中争资金、抢项目、重物轻人的做法,把人才工作紧紧抓在手上,以培养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基,以用好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本,以吸引人才作为加快发展之策,依靠人才资源的大开发,推动经济的大发展。
--树立人人都能成才、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开放人才观。什么是人才?长期以来,全国各地实行的是以具有中专以上学历和初级以上职称的人员的人才标准,这种唯学历和职称的人才观是不科学的。以这种标准去衡量,拥有专利***项,创建了***电子集团的项青松,当年却只有初中文凭,算不算人才?美国《华盛顿邮报》一年多的科技类招聘广告有****则,其中****条完全是没有任何学历要求,要求学士学位的仅***条,要求硕士的仅**条。树立科学的人才观,首先是要转变观念,破除以往狭隘的人才观。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人才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不仅包括党政干部、知识分子,有经验的管理者、资金的拥有者以及有社会关系的人,还应包括有一技之长的技术工人、乡土人才如衢州保姆、衢州保安、衢州保绿等,这些都是人才。也就是说,只要具有
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对社会有所贡献的,都是我们需要的人才。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是要在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下,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
--树立以人为本的开明人才观。以人为本是科学人才观的核心。尊重人才需求规律是做好人才资源开发的基本前提。我市人才队伍建设存在诸多问题。如少数单位领导既要马儿跑、又要马儿少吃草,不关心人才发展,不尊重人才利益,不宽容人才失败,由此造成人才的积极性、创造性没有得到很好发挥,这归根到底是没有按人才需求规律做好工作。人才需求至少有这几点:一是好待遇;二是受尊重;三是能发展,四是有自由。尤其是尊重人才,给予人才更多的发展机会和自由,应作为欠发达地区人才资源开发的重中之重。因此,各级党委政府要从以人为本的科学人才观出发,把促进人才的健康成长和充分发挥人才的作用放在首要位置,对各类人才都要一视同仁地提供服务,使他们创业有机会、干事有舞台、发展有空间。要进一步加大投入,改善工作条件,最大限
度地满足各类人才身心健康、相互交流和学习提高的需求;加强沟通,增进理解,努力形成相互信任、彼此尊重、鼓励创新、鼓励探索的良好氛围。尽管我市难以提供发达地区那么好的物质待遇,但如果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尊重知识,尊重创业,充分营造人才工作的良好环境,我们就同样具有吸引力,这也是做好我市人才工作的突破点所在,二、大力开发人才资源,加快实施人才强市战略
今后一个时期,我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以人才资源能力建设为主题,以调整和优化人才结构为主线,以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为主体,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优化环境,加快发展,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各项事业中来,为我市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
我市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主要目标是:经过若干年努力,人才效能明显提升,人才总量明显增加,人才素质明显改善,从而实现人才增长率与知识生产率两个明显提高。具体说,到2024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5**人,高层次人才达****人;每百万GDP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使知识生产率提高一个百分点。到****年,各类人才占社会总人口比例达到*.*,每万人口的人才数达到***人,高层次人才达到*万人,努力形成一支高素质、高层次、复合型、具有创新精神、能够适应区域竞争的人才队伍。每百万GDP中所使用的人才数降到*人以下,力争知识生产率达到全省平均水平。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为重点,着力推进三支人才队伍建设。
为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关键是要加快建立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洼地。重点是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三支队伍建设。努力培养能干事、会办事、办成事的执政能力,建设一支靠得住、有本事、政绩突出、群众公认的党政人才队伍,这是党的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保证。努力培养精通经贸、法律和资本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有实干精神、又有开拓魄力的经营管理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努力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的积极举措,也是加快实现富民强市的有效途径。努力培养技术研发和运作的能力,建设一支既能创新、又能创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这是我们增强产业竞争力的迫切要求,也是加快衢州制造业基地建设的必然选择。这三支队伍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统一体,其中加强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建设,是
当前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
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是凝聚人才的人才,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主体力量,但这类人才我市目前十分稀缺。以企业产值和销售收入超***万元的企业为统计对象,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现仅****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余人,占全市人才总量的**。同时在自身素质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如系统的经营管理和知识培训不够,市场运作的经验积累有限,个别企业主依然有小生产观念,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还有待于提高等等。解决企业人才问题的关键在企业家,有了高素质的企业家,就会有引进人才、重用人才、留住人才的平台和机制。对此,各级领导和有关部门应引起高度重视,从过去简单帮助企业引人才转到注重培养、引进企业家上来。一是帮助企业提高自身综合素质。我市多数企业为成长型企业,重在帮助他们强化开放意识,在竞争中求合作,在合作中谋发展;帮助他们不要走老路,要靠不断创新去做大做强企业。二是要通过招商引资和联合重组,引进一批外地优势企业家,这比什么都重要。因为衢州经济以增量推动为主,今后外来企业还会不断增多。在衢州,企业不要有内外之分,都是一家,要开放兼容,不能排外,不要人为对立起来。三是发挥企业家协会作用,实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主管部门要善于把协会推到一线,这是锻炼企业家的好机会,不要什么事都包揽。四是办好衢商研究会,大力弘扬衢商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培育企业文化,努力形成具有衢州特色的企业家队伍。与此同时,要以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促进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目前各类专业人才需求排名前**名的是:市场营销、化工类、师范类、机械类、建筑类、建材类、电子信息类、经营管理类、医学医药类及
财务管理。企业是吸纳人才的主体,要善于按市场规律办事,舍得在培养人才上投资,不惜重金聘人才。凡是在这方面有眼光的企业一定兴旺成功。
(二)以三项工程为载体,着力构筑人才培训体系。
人人可以成才的前置条件是要有学习的机会。我市人力资源丰富与人力资本短缺并存,要实现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首要环节就是抓培训。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树立大培训观念,要象抓基础设施、抓项目、抓技改那样抓人才培训,舍得花钱、舍得投入。当前,要努力完善开发人才资源的培训机制,以人才培训三项工程为载体,使各类人才通过培训,尽快提高实践技能和水平,充分发挥其能动性和创造力,成为经济建设的主力军。
1、深化万名农民素质工程,培养农村乡土人才。实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提高农民就业技能,加快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转化,以劳动力结构调整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这是我市统筹城乡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战略之举。各级各部门要站在这个高度,进一步增强搞好万名农民素质工程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做好深化、提升和创新文章。万名农民素质工程不仅解决农民群众的就业出路,也是在培养农村乡土人才。正是由于农民掌握了一技之长,今天的就业就是明天的创业。当前要重点抓好劳务技能培训,确保培训质量,打响衢州三保一技劳动力特色品牌。尤其是抓好农业龙头企业经营人才培训、种养大户培训、返乡创业人员培训和衢州保绿培训,在培养乡土人才上下功夫,促进农村劳动力转化为具有开发、生产、销售等技能的实用人才。
2、全面实施创业素质工程,提升工商企业竞争力。创业素质工程是深入实施工业立市战略的重要举措。我们计划从2024年起,用*年时间,着重培训企业家和企业经营管理者****人、工程技术人员****人、新办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主*****人、企业技术蓝领*****人。这项工作昨天已开会进行动员部署,各地各部门要按照会议精神,把培训的过程看作是支持企业发展的过程,尽快抓好启动实施。要组织一批专家、教授来衢授课,帮助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充实工商管理新知识;对工作业绩突出、有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由企业报名,政府联系有关高校研究生班进修培训。同时,鼓励和引导企业根据自身用人特点,学习借鉴外地成功企业的培训机制,在政府帮助下,通过自培、委培等形式,抓紧培养企业紧缺的技术蓝领,并通过继续教育形成稳定的企业人才队伍。
3、加快实施***人才工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技术人才。进一步完善市***人才工程人选的选拔、培养、考核办法,实行动态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在市***人才工程人选中的比重。凡是在我市企事业单位工作的享受国务院政府特贴人员、省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省***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培养人员、全日制博士等,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市***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在我市企事业单位的全日制硕士,经考核合格,可直接纳入第二层次培养人员序列。同时,对有突出贡献的工人技师和乡土人才也可列入市***人才工程选拔范围。力争到****年,市***人才工程人员达到****名,基本形成门类齐全、结构合理、质量优秀、与衢州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三)加大改革创新力度,着力建立健全五项机制。
培养、引进和使用人才,是做好新时期人才工作三个十分重要的环节,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培养、引进、使用人才,要以机制建设为保障,在实践中切实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营造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良好社会环境。
一是建立健全人才的终身教育机制。制定和完善人才培养规划,建立继续教育带薪学习制度和经费保障制度,形成政府、单位、个人三方负担的继续教育投入机制。建立继续教育培训信息网络和继续教育登记制度,开展继续教育公共课和技能课培训,每个人才每年的继续学习时间须达到**个学时以上。有关部门要制定相应的学习培训考核办法。加快衢州学院的筹建进度,加大扶持力度,提高办学层次,调整专业设置,注重工科建设,多为本地培养高级灰领和技术蓝领,努力把衢州学院建设成为我市乃至闽赣皖周边地区的人才孵化基地。职业教育是我市的强项,要采取多种形式,扩大招生,加快培养,成为技术蓝领培养基地。加强指导,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机关、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社区等活动,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提高全民的整体素质。
二是建立健全人才柔性流动机制。鼓励国内外各类优秀人才尤其是高层次人才,采取柔性流动方式来我市从事兼职、咨询、讲学、科研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投资兴办企业或从事其他专业服务。鼓励用人单位以岗位聘用、项目聘用、任务聘用和人才租赁等灵活用人方式引进人才和智力。实行引进人才绿卡制度,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险、子女入学等方面与本地人才同等对待,并可为其建立人事档案,确认原有身份,连续计算工龄,养老和医疗保险经费由用人单位补交。各级人事部门要从过去为机关引进人才为主转变为为企业引进急需人才为主。党政机关引进全日制硕士以上研究生,经考核合格可直接录用为国家公务员。事业单位引进本科以上人才可以不受编制限制。在衢的工业企业新吸纳本科以上毕业生和中级职称以上人才的,两年内按新增人数给予一定额
度的地方税收奖励。市、县两级集中建造人才(专家)公寓,解决引进人才和柔动人才的临时住房问题。引进的大中型企业经营人才、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在衢服务满一定年限后,可以购买房屋产权,所需经费由用人单位给予补助。今年市里将尽快启动***套人才公寓建设,并研究制定人才公寓出售或租住的管理办法,确保按期交付使用。
三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市场配置机制。进一步完善人才市场体系,完善人才市场信息发布制度,培育和发展网上人才市场,加快人才市场公共信息网络建设,积极推动现有各类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实现联网贯通;放手发展人才中介机构,鼓励各种专业协会、人才联谊会发展,为人才沟通创造平台。积极推行以引进人才为主导的工作居住证制度,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限制。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员下海直接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三年内保留身份、职级、编制和人事关系,工资照发。鼓励机关、事业单位人才在不利用职权、不影响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以资金、技术入股等方式参与创办工业企业。本着干部自愿、企业欢迎的原则,每年从党政机关选派一批县、科级干部到企业工作。对表现突出的离岗创业和到企业工作人员,视工作需要,适时予以提拔重用,或通过人才评荐机构,推荐到更好的经营管理岗位工作。
四是建立健全与人才贡献相适应的人才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机关部门奖金分配制度,拉开档次,调动积极性。推进事业单位改革,根据责任、业绩、贡献大小,合理拉开收入差距,逐步建立体现人才价值和人才市场价格的分配机制。组织开展对优秀企业家、名校长、名院长、名师、名医等各方面优秀人才的评选表彰,并实行动态管理,激励人才不断创新,提高素质,争做贡献。建立突出贡献人才重奖制度,每三年评选一次,每次评选*-*名,入选者给予奖励*-**万元。定期开展人才环境评估,设立人才投诉信箱,做好维权工作。
五是建立健全人才的多元投资机制。树立人才资本优先积累的观念,加快形成和完善以政府适当投入为引导,用人单位投入为主体,社会各方出资为补充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各级财政要加大对人才资源开发的投入,人才资源开发投入的增长要与财政支出的增长相适应。各级政府要根据人才工作实际需要,在财政预算中安排必要的资金用于各类人才的培养、紧缺急需人才的引进等工作。企业是吸纳人才和技术创新的主体,要强化企业吸纳人才的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吸纳人才的能力。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对人才资源开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社会力量开展人才资源开发的投资。
对以上五项机制,各地和有关部门要认真研究,积极探索,抓好落实。
三、坚持党管人才原则,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是由人才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所决定的,是人才工作沿着正确方向前进的根本保证,是党管干部原则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深化和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就是要充分发挥我们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更好地统筹人才工作,更好地组织人才资源,为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1、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根本的是要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各级党委要统筹规划人才工作,市、县都要把人才建设作为生产要素配套的重要内容,制定和完善人才开发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同时明确发展目标,制定人才工作的重大方针政策,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协调发展。要注意整合力量,建立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人才工作合力。要积极提供服务,通过政策支持、精神激励和环境保障,不断改善各类人才的工作与生活条件,以感情和人格的力量,提高对人才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要实行依法管理,加快推进人才法制化建设,增强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2、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关键的是要做好识人和用人的工作。坚持选贤任能的制度、机制和政策,做好识人和用人工作,是落实党管人才的重要环节。要坚持辩证地看待人才,看一个人,要从主流和大节上去看,不能只看一时一事;看人才首先要看品德、能力和业绩,不能只看学历和资历。要坚决打破论资排辈、唯学历资历的传统观念,把实践作为衡量人才的根本标准,作为发现和识别人才的根本途径。要坚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既要坚持用人标准,又要不拘一格,特别是对符合德才兼备原则的优秀人才,只要工作需要,就要大胆使用、破格使用。要区别人才类型,把握成长规律和特点,充分尊重人才的个性,按照各类人才成长的规律和不同特点去识别和使用人才。总之,党管人才就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党聚人才。
3、落实党管人才原则,最重要的是形成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合力。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真正把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各级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第一要务、第一资源和第一生产力,开展人才工作的调查研究,重视解决人才工作中的具体问题。从目前情况来看,有的地方人才工作机构尚未健全,人才工作启动较慢,要尽快完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落实具体措施。二是建立市、县配套的人才规划体系。目前,市里已制定人才规划,各地也要对人才队伍建设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对人才需求进行科学预测,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出人才队伍建设规划。三是建立人才工作责任制,把人才工作目标分解落实到各县(市、区)和市级各部门,并纳入县级党政领导科技目标责任制考核和党政一把手考核的重要内容。市委、市政府去年出
台的《关于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的意见》,要深入抓好落实,并从实际出发,制定实施意见和配套政策。四是要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格局,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效的工作机制和党的干部工作、人才工作统筹规划、协调发展的运行机制,提高人才队伍建设的组织化程度。各级党政主要领导要亲自抓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组织部门要在党委的统一领导下,加强对人才队伍建设的宏观指导、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人事、教育、科技等部门要在人才工作中发挥骨干作用。五是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新闻宣传部门要为人才工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进一步形成有利于各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人才工作和人才队伍建设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大业的兴衰成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人才强市战略,努力把我市人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推动我市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