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2054.html

第一篇: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好范文,全国公务员公同的天地www.feisuxs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加速财政职能转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24年

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71;2024年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9.39;

2024年完成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3.80;2024年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增长28.99,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四年间财政收入总量累计达58.7亿元,年均递增34.7。2024年全市财政收入与2024年相比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比2024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18个镇(区)中,有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四年来,财政收入以每年净增4亿多元的规模高速增长,年年上台阶,4年迈出4大步。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2024年,地方财力总额为14.94亿元,比2024年增加10.59亿元,增长2.43倍;财政累计支出42.7亿元,4年年均递增35.6。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收支平衡。

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024年以来,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4年来,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65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4年来,累计减免和退税2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认真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规范财经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4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2024–2024年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亿元,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积极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4年来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0.47亿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改水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4年来,教育经费累计支出9.5亿元,2024年,教育支出达2.9亿元

第二篇: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近年来,市财政局全体干部职工在上级财政部门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积极深化财税改革,加速财政职能转换,团结拼搏,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全市财政工作取得了新成绩。2024年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8.8亿元,增长36.71;2024年完成财政收入12.3亿元,增长39.39;

2024年完成财政收入16.4亿元,增长33.80;2024年财政收入超过20亿元,增长28.99,连续四年荣获省政府授予的“财政收入上台阶先进单位”称号。

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财政实力明显增强

近年来,在全市经济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财政收入持续高速增长,四年间财政收入总量累计达58.7亿元,年均递增34.7。2024年全市财政收入与2024年相比翻了近两番,占GDp的比重比2024年提高了4.8个百分点;镇(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达11.1亿元,18个镇(区)中,有4个镇(区)财政收入超亿元。四年来,财政收入以每年净增4亿多元的规模高速增长,年年上台阶,4年迈出4大步。

在财政收入大幅增加的基础上,财力相应增长,财政支出规模也不断扩大。2024年,地方财力总额为14.94亿元,比2024年增加10.59亿元,增长2.43倍;财政累计支出42.7亿元,4年年均递增35.6。财政收入的增长和财力的增强,较好地保证了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并实现了收支平衡。

服务发展意识增强,支持经济发展力度明显加大

2024年以来,财政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服务发展第一要务,按照“富民强市”的思路,认真研究落实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加大投入力度,促进全市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4年来,安排企业挖革改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及各类贴息支出1.65亿元,推动企业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安排旅游发展基金500多万元,支持旅游业发展;安排专项资金5.5亿元,大力支持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投资环境,为扩大开放,加快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积极会同税务部门落实好中央、省、市支持经济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执行好三废企业和福利企业退税、出口退税、财政政策性退税等各项退税,4年来,累计减免和退税26亿元,增强了企业发展后劲。同时,认真落实好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改革办法,为外贸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缓解民营企业贷款难的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加快发展。规范财经秩序,优化了投资环境。

落实“三农”政策,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

4年来,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继续保持财政支持“三农”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进一步加大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

按照财政支农支出“两个高于”的政策,建立和完善农业投入的增长机制,优化财政支农资金的结构;加快培育优势产业,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开拓农产品市场。2024–2024年期间,财政对“三农”领域的各项投入达到8亿元,重点支持水利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农桥建设、农业综合开发、农业产业化经营、外向型农业和农业三项工程等,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积极调度资金,注入农业贷款信用担保中心,推动农业投入。

深化农村税费改革,巩固改革成果。实行农业税免征政策,4年来累计免征农业税0.8亿元,安排0.25亿元,落实对农民粮食生产实行直接补贴政策,增加农民收入。筹措农村转移支付资金1.4亿元,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实施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筹集资金0.47亿元,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保率达86.5。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推进农村五保户“关爱工程”建设,提高了五保户供养标准。完成农村改水工作,农村受益人口66.8万人。完成了农村草危房改造工作,改造草危房1194户。巩固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成果。实行农村计划生育奖励扶助制度,全市1499人享受了政府奖励扶助。多方筹措资金,基本完成了农村道路建设。开展了农村“三清”工作。从而切实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

统筹兼顾科学安排,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

近年来,市财政局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按照公共财政的财政支出安排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财政支出,在保“吃饭”、保运转的前提下,继续严格控制和压缩一般性支出,优先安排政府的重点公共支出需求。认真落实“科教兴市”战略,积极支持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注重对科学事业费和科技三项费用的支出安排,促进科技进步;加大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4年来,教育经费累计支出9.5亿元,2024年,教育支出达2.9亿元,比2024年翻了一番多。建立了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保障机制;实行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两免一补”政策;积极消化义务教育负债;积极筹措资金,支持教育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于此同时,相关文化政策按规定得到基本落实。

加大社会保障等方面投入,支持社会保障制度的建设和促进社会稳定。进一步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等社保体系建设。加大了就业再就业资金投入;完善企业养老保险征缴机制,确保了全市退休职工养老金的按时足额发放;4年来,养老保险基金收入累计达5.2亿元,至2024年底,基金累计结余1.9亿元,进一步提高了抗风险能力;完善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实现了动态管理下的应保尽保;累计安排卫生事业费1.03亿元,安排基本医疗保障经费1.01亿元;建立了公共卫生应急准备基金;支持农村卫生院建设,改善了镇(区)卫生医疗条件;完善了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坚持开拓创新,财政改革取得明显成果

2024年以来,市财政局根据逐步构建和完善公共财政框架的要求,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化了财政改革,财政管理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

改革和完善镇(区)财政体制。2024年对镇(区)实行了“划分收支范围,核定收支基数,收支挂钩”的新体制,确定比较宽松的收支基数(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5、13、11,支出递增比例为7、6.5、6),改进了收支挂钩方式,明确了超收财力全留的办法(除上交省20和所得税中央60部分)。2024年又适时进行了完善,适当提高了收入基数,进一步放宽了收支基数的递增比例(收入基数递增比例为11,支出递增比例为6.5等),新的镇(区)财政体制调动了镇(区)当家理财、增收节支和发展经济的积极性,促进了镇(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

推进部门预算改革。2024年,实行了部门预算试点,2024年全面推进了部门预算改革工作,至2024年,部门、单位的预算内、外资金已全部纳入部门预算编制范围,部门预算编制框架体系初步形成,细化了预算编制,规范了收支行为,强化了预算约束力。

稳步推进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2024年,对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进行了初步探索,实行机关事业单位财政统一发放工资,确保了市级单位和教师工资的及时发放。从2024年7月1日起,在市级机关选择5个部门9个单位进行了国库集中收付改革试点。探索建立以国库单一帐户体系为基础,资金缴拨以国库集中收付为主要形式的现代国库管理制度,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实行了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的财政管理监督,提高了财政资金的运行效率和使用效益。全面建立了镇(区)财政结算中心,增强了镇级财政的调控力度,提高了镇级财政的管理水平。

完善政府采购制度。进一步扩大政府采购范围。2024年政府采购目录增加到39个,并将工程采购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使采购规模逐年扩大。4年来,累计完成采购金额1.43亿元,节约资金0.18亿元,节约率为11。

积极参与产权制度改革。深化市属国有、集体企业和事业单位的改革改制工作,规范操作,不留尾巴。2024–2024年期间共完成近300户企、事业单位改制工作,通过改制,激活企业发展的内在动力,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预算外资金管理新体系。初步建立了新的非税收入征管制度,启用新的非税收入征管网络信息化系统,完善以“收支脱钩”和“票款分离”为核心的管理办法。

坚持以人为本,团队建设能力明显提高

加强财政队伍建设是财政事业取得成功的关键。几年来,市财政局坚持以人为本,围绕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要求,全面推进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有力促进了财政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近年来共荣获各级授予的荣誉称号达28项。2024–2024连续四年被市委、市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团结、廉洁、开拓”好班子、“先进党支部”;2024年被市委评为“全市建设学习型城市先进集体”。

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几年来,市财政局硬化财政干部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强化财政干部的学习、考核、奖惩和任用机制。紧密联系财政干部的思想现状和工作实际,深入开展“三个代表”、服务宗旨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突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爱祖国、爱财政、爱岗位教育,教育和引导干部职工珍惜热爱财政工作岗位,忠于职守脚踏实地地为社会主义财政事业勤奋工作,提高了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素质,自觉服务于发展大局;同时,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学习意识、宗旨意识、责任意识、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增强了在财政工作中实践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自觉性。

重视制度建设。几年来,为了规范和约束干部职工的行为,制订和完善了《机关办事议事规定》、《机关工作纪律》、和《局机关考核工作实施办法》、《财政局创“三优”服务承诺》、《财政局机关行政管理制度》、等5大类共24项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有效地促进了各项工作的开展。

突出文明创建。局党组把推进学习型、发展型、服务型机关建设与推进财政工作上台阶紧密结合起来。在全局开展了“三创三满意”活动,即围绕提高干部素质,创建学习型机关;围绕促进经济建设,创建发展型机关;围绕转变工作作风,创建服务型机关,使财政各项工作达到基层满意、群众满意、领导满意的目标。全局通过开展“全市经济上台阶,财政机关服务如何上水平”的大讨论,进一步增强了干部职工服务中心工作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创新意识、争创意识和群众意识,形成人人围绕发展转,齐心协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深化“三优”科室创建活动,制定了一系列服务型机关建设的措施,如《市财政局积极推进责任型,服务型机关建设意见》、《市财政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全面贯彻实施《行政许可法》,同时,紧紧围绕“风正、气顺、心齐、业兴”的目标,坚持道德修养和业务素质两手抓,在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重作风、讲效率的风气。几年来,全局未收到一封反映党员干部违法违纪的人民来信,无一人受到党纪政纪处理。

第三篇:财政党建工作经验交流

财政党建工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市财政局积极探索机关党建新路径,将机关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有效促进财政管理和机关党建工作齐头并进。

一、突出“红色引领”,笃信躬行、拳拳之心抓看齐。

突出政治理论学习固根本。通过党组中心组理论学习、党支部“三会一课”、固定主题党日活动,采取专家教授讲座、党务干部培训、实地参观学习等形式,引导党员干部学*弄*做*思想、党的*大和*届历次全会精神,不断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突出创新活动载体优氛围。做好学习教育“*”,与市*部门创新开展“重走长征路”特色主题党日活动,以“血战湘江”为背景进行情景式授课,在寓情于景、寓史于教中重温党的奋斗历程、感悟党的精神伟力。相关活动被央视新闻专题报道,经验做法在全市推广。

突出理想信念教育壮筋骨。持续巩固“”主题教育和学习教育成果,先后开设以弘扬法治精神为主题的“道德法治大讲堂”、组织党员干部*烈士陵园、新四军*战役纪念馆开展红色革命教育,用好家门口的红色资源,讲好家门口的红色故事,在崇法尚德、厚德笃学中锤炼更加忠贞的信仰、更加纯粹的忠诚、更加坚定的信念。

二、锻造“红色铁军”,从严从实、丝丝入扣建堡垒。

牵住主体责任“牛鼻子”。年初制定党建工作要点,明确全年工作重点和责任分工,党组书记亲自谋划、推动、督查党建工作,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每月党组会议都将党建工作作为主要议题进行专题研究,与业务工作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

全面落实党建主体责任,制定《*市财政局领导班子成员联系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制度》,班子成员定期联系指导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全面延伸。打造全市首家党风廉政建设展厅,通过新颖的载体、丰富的形式,让党员干部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教育、得到身心熏陶,营造崇廉尚俭、风清气正的浓厚氛围。

用好政治生活“大熔炉”。严格执行党员领导干部双重组织生活制度,带头谈学习收获和体会、讲党课,带头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所在支部的组织生活会和党员民主评议。加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机关在职党员回居住社区开展“六带头”活动,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率达100%,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

划好纪律红线不偏航。用足用好监督执纪“*”,对失管失察、失职失责的党员干部坚决予以问责,有效发挥监督执纪震慑作用。严格执行工作纪律、请销假、人员行踪牌管理三项制度,加强多维度、高频次的作风检查,严格考核通报,确保纪律执行不偏航、不走样。

打造党建联盟“新阵地”。建成全市首个党建联盟——“*之旗”党建联盟,创新党务联合、工作联动、活动联办、阵地联建、品牌联创“五联”机制,有效破解机关党建载体“有局限”、资源“不均衡”、活动“单一化”等难题,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动共赢的工作格局。相关工作获得省、*市机关工委领导高度肯定,经验做法被*日报、*机关党建网等媒体专题报道。三、汇聚“红色力量”,踏石留印、久久为功转作风。守好思想防线不含糊。

树好干事高线不自满。深入开展以“亮个人身份、亮服务标准、亮岗位承诺,比发展、比进位、比贡献,树优质服务品牌、树优质服务科室、树优质服务标兵”为主题的“三亮三比三树”活动,按季评选优质服务科室和标兵,持续营造比学赶超、争先创优的干事创业氛围。累计*人获评市级“优质服务标兵”、*个科室获评市级“优质服务科室”。

第四篇: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经验交流材料

目前,支农资金整合尚是一项新的工作。这项工作是改革,当然也是尝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在这一方面进行了成功的探索和实践。

××是我市,省定贫困县之一,辖4镇3乡111个行政村,9万余人,农业人口7.3万,国土面积1206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3万亩。近年来,××县委、县政府以科学发展

观为指导,树立超常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理念,坚持“长抓核桃短抓菇,改善生态兴畜牧,煤焦产业促提升,建材旅游求突破”的县域经济发展方针,不断优化核桃、双孢菇、煤焦、建材、旅游五大支柱产业,2024年财政总收入6.3366亿元,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2024年我县被确定为全省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县后,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加快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科学安排,扎实工作,确保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基本情况和取得的成效

根据省市关于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精神要求,我县多方借鉴,大胆创新,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出台了《××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实施意见》。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契机,以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依据,以主导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为平台,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系统集成、形成合力、各记其功”的基本要求,以提高财政支农资金使用效益为目的,通过建立“政府领导、财政牵头、部门配合”的协调机制,整合多渠道支农资金,逐步形成投向科学、结构合理、管理规范、运转高效的资金使用管理机制。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们的整合范围是:除抗旱、防汛、救灾资金和对农民的退耕还林、农机具补贴、粮食直补资金、农村救助、农村低保等政策规定有特殊用途的资金外,上级专项下达、预算分配和本级政府安排的支农资金都要纳入整合的范围。

整合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的优化、资金的集聚,突出三个重点(主导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建设),打造三个整合平台,充分发挥支农资金的引导和集聚效应,带动各项社会投资,全面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快速发展,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

整合方法:

1、以发展农业产业化为抓手,打造主导产业发展资金整合平台。核桃、双孢菇是我县两大农业主导产业。围绕这两大主导产业,我们加大资金整合的投入力度,努力推动特色产业由规模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一年来,在支持核桃产业发展上,以建设高标准核桃示范园区为重点,整合资金240万元,其中上级资金170万元,县财政支持70万元,新栽100万株、高接换优70万株、综合管护750万株,新建万亩核桃示范垣3个、核桃示范村15个,一举实现“农民人均百株核桃树”目标,核桃人均株数、面积、产量、收入稳居全省第一,核桃产业基地得到迅速发展。同时我们还积极吸引外资300万元、政府贴息30万元,扩建了古岳食品有限公司核桃油生产线,走上了核桃深加工增值的产业发展轨道。在双孢菇产业发展上整合资金257万元,其中县财政支持207万元、农户小额贷款50万元,新建高标准菇房100座、50棚以上基地2个、20棚以上基地5个,菇农人均增收800元,成为华北地区最大的双孢菇生产基地;同时,招商引资1100万元,建起了宏盛达公司双孢菇冻干生产线,所有产品直接出口到德国、日本等地。我县作为一个传统的农业生产县,小杂粮、金米、中药材、中早熟马铃薯、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优势明显,在涉农资金整合项目中,我们建立了四个万亩特色农产品基地和一个梅花鹿养殖基地,依托五大特色农产品整合资金225万元。

2、以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为载体,打造项目资金整合平台。在资金整合投向上,我们把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放在重要位置,以“村村通”水泥(油)路、饮水安全、生态环境建设、通讯及广播电视覆盖、学校和基层卫生所建设为重点,通过项目分解,统筹安排,合理布局,重点推进。一年来,我县整合财政支农资金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7639万元,其中整合上级资金1535万元、县级资金4244万元、农民自筹960万元、带动社会筹资900万元。投资1700万元,完成了100公里的“村村通”水泥(油)路工程;投资2581万元,完成了“三水合一”工程,修建人畜饮水工程12处,解决了4万人口的“吃水难”和“吃不上干净水”的问题,土地治理897亩;投资1826万元,实施六大绿化造林工程,绿化5145亩,建成沼气池1020个,改圈、改厕1000户;移民搬

迁250户1500口人,整合上级资金530万元、农户自筹800万元;整村推进3个村,整合资金120万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500人,整合资金82万元。

3、以新农村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为平台,推进涉农资金整合。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最好的载体和“聚焦点”是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和推进村。新农村建设具有很强的综合性,无疑是高效吸纳

整合“三农”资金的最佳平台。“分盘炒菜,一桌吃席”就是一种形象的比喻。在整合过程中,我们确定了18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按照“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的要求,进行项目分解,部门实施,政府统筹。比如街巷硬化由交通部门负责实施,路灯亮化由电业部门实施,村镇绿化由林业部门负责实施,学校、卫生所分别由相关职能部门分别实施。政府作为主导,从财政划拨一定资金实行以奖代补。一年来,我县整合资金1732万元,其中上级资金652万元、县财政150万元、自筹850万元、社会资金80万元。街巷硬化100公里,村庄绿化5.5万平方米,安装路灯363盏,新建学校4所、甲级卫生所3个,新建农民休闲广场1处、农民文化活动室17个,试点村和重点推进村的面貌大为改观。在整合使用支农资金的过程中,我们坚持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和各自渠道,鼓励各部门积极争取资金,多多益善。部门资金不得随意投放。在不改变资金性质和用途的前提下,部门各负其责,事权明确,权责匹配。通过资金的集中投放,政府的主导作用发挥了,农民的主体作用也体现了,同时也带动了社会投资的积极性,充分发挥了财政支农资金“四两拔千斤”的作用。

整合成效:

我县2024年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主要涉及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新农村建设3大类别1 3项,项目总投资1 009 3万元,其中上级财政2467万元、县财政4671万元、自筹1975万元、社会资金980万元。通过开展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我们取得的成效主要有以下三点:

1、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了农村经济发展。整合农业产业发展资金集中投入特色主导产业,改善了农业基础条件,提高了农业装备水平,加快了农业区域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步伐,改变了农业增长方式。通过抓主导产业培植,壮大龙头企业,走上了“公司+基地+农户”农业产业化的路子;小杂粮、金米、中早熟马铃薯、中药材、梅花鹿养殖五大特色农产品基地,初步形成了区域发展、特色显著、优势显现的“一乡一品、多村一业”发展格局。主导产业和特色农产品的发展,使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增长,202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较2024年可增加30%。以核桃产业为主的并侯村,通过资金整合,加大了投入,推广了新技术,提高了管理水平,今年全村核桃总收入达到140万元,人均950元,成为我县依托主导产业走上共同致富道路的典型。

2、促进了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支农资金的整合,使大量资金投向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实现了公共财政普照农村大地,从根本上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走上了城乡一体化的路子。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县广大农村的基础设施条件大为改观,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偏僻落后的面貌正在改变,部分条件较好的村在各级财政的支持下走上了城镇化建设的道路。北平镇北平村共整合基础设施建设、危房改造、教育、医疗卫生、文化等各类资金460万元,将小城镇建设与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完成街道拆迁、沿街建设、街道硬化美化亮化、休闲广场及学校、卫生所、通讯、电视等各类基础设施工程,成为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典型。

3、促进了社会事业建设,加快了构建和谐农村步伐。农村社会事业的发展也是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重点。我县农村社会事业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的原则,从农民最关心、最期盼的事情做起,将整合资金重点用于改善农村的医疗卫生条件、积极推进农村养老保险、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上,从机制上体现人文关怀,让农民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激发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从而实现农村的和谐发展。古阳镇安吉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创建了全县首家社区医院,完善了各项社会保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农民最关心的问题。他们积极发展农村体育运动,连续两届承办了全县农运会,农民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村呈现出政治安定、社会稳定、人民安居乐业的良好局面。

财政支农资金整合试点工作的推进,对我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起到一个强有力的推动作用。通过发展主导产业,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基础设施和农村社会事业,为新农村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扶持试点村和推进村,为新农村建设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和赶超的目标,积累了经验,探索了道路。

二、主要做法和措施

1、领导重视,强化组织保障。我县一是加强领导。成立了由县长挂帅的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抓落实。相关项目承建单位法人亲自抓,并责成专人负责,形成层层抓落实的组织网络。二是广泛宣传。通过开办电视专栏、政府网站向外推介、项目承建单位法人公开承诺等形式,广泛动员,积极宣传,形成强大的舆论氛围。三是强化督查。层层签订目标责任状,建立支农资金整合项目台帐,并成立督查组,实行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全力推动支农资金整合步伐。

2、科学规划,明确整合重点。规划是前提。我们在规划的编制上,紧扣“十一五”规划纲要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一主线,侧重于农业产业化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建设三大资金投向,科学确定产业发展规划和项目村建设内容。在项目村的确定上坚持先易后难、择优先行、分步实施、全面发展的原则。按照小康与贫困兼顾、交通沿线与闭塞地区兼顾、城郊与边远区兼顾、发展潜力与相对稳定兼顾、工矿区与纯农业区兼顾的“五个兼顾”要求,确定项目村。力求做到规划科学,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统筹兼顾。

3、项目统筹,实现项目与规划的衔接。规划确定后,项目的选择至关重要。年初,我县由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办公室按照全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组织成员单位提出当年项目整合计划(草案),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研究后下达各有关部门执行。各相关部门按照确定的项目整合计划,把整合项目优先编入项目计划,并经县支农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后与项目主管部门联合上报,上级审批后下达执行。同时,根据新农村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在时间上和空间上统筹安排项目建设,系统集成建设内容,集中财力办大事,以求得投资效益最大化。对水利、扶贫、发展计划、交通、农业、畜牧等部门管理的农村安全饮水、乡村道路、农田水利、优势产业、农业产业化等方面的项目资金,在计划申报时,先送县资金整合领导小组办公室进行协调衔接,依据项目申报指南,对照农村建设规划,对项目提出安排意见,项目主管部门据此修改完善项目计划。

4、严格要求,强化项目管理。一是强化项目管理。涉农主管部门按照支农资金整合领导组制定的工作规划,建立各自的项目储备库,并由县财政部门负责根据主管部门报送的储备项目建立起项目总库,统一管理;各主管部门具体负责各自对应项目的组织实施,要求符合招投标管理规定的项目实行招标,金额较大的物资材料采购严格按有关规定实行政府统一采购,统一组织项目实施。二是强化资金管理。按照资金分配规范、使用范围明晰、管理监督严格、职责效能统一的要求,所有涉农项目资金全部进入“××财政支农资金整合专户”进行管理,实行封闭运行、专户核算和报账制管理。三是强化制度保证。我们相继出台了《××支农资金整合试点项目管理办法》、《××支农资金整合县级报帐制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严格坚持项目和资金公示制、项目工程招投标制、资金拨付报帐制、项目建设监理制、绩效评价制、责任追究制“六制”原则。通过制定这些严格的《制度》与《办法》,从根本上规范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的管理,确保了支农资金整合项目规范有序运作。

三、存在的问题及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存在问题:

1、农民对支农项目的期望值与项目的覆盖程度相比,存在较大差距。近几年来,尽管我县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迅速,成绩不小,但由于历史欠账太多,广大农村从产业发展到基础设施建设、从居住环境改善到新农村建设、从社会服务体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各个方面都迫切需要一个大的发展和质的飞跃。尽管我们在试点村确立了不少项目,但是仍然不能满足广大农民争资金、上项目、发展农村经济的要求,这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整合资金的限制。

2、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村级或农户的自筹资金比重大,落实困难。目前我县大部分纯农业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户增收缓慢。在涉及村级公共服务、公益事业建设及移民新村建设中自筹资金比重过大,筹资困难,确需上级有关部门给予政策倾斜和资金扶持。

3、为县级支农资金整合营造比较好的氛围,创造比较宽松的条件。××属一个山区农业小县,上级投入的农业资金十分有限,加之上级下达多为“带帽”资金,造成了整合困难。

抓好整合工作的启示:

1、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财政支农资金整合是对现行财政管理体系的改革,要推进改革必然要打破原有条块分割的格局,同时也涉及到部门利益的调整。利益暂时受到损害的部门自然会对整合工作产生抵触情绪,如果不加以引导,任其发展下去,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将无法发挥作用,可见部门协调,密切配合是基础。我县在整合工作中之所以能取得一点成绩,就得益于部门之间的密切配合和相互协调。可以说,各级领导干部都能从大局出发、恪尽职守的优良风尚,不计较部门的得失,团结一致,真抓实干,认真负责,才使我县的整合工作得以顺利开展。

2、科学布局,项目统筹是关键。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开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布局。规划是先导,既要量力而行,又要适度超前,如果规划不科学、布局不合理,整合工作将走上重复建设、劳民伤财的弯路。所以规划很重要。我县资金整合的规划工作正是建立在充分调查、反复论证、科学决策的基础上,做到了从群众中来,到群众去,既充分尊重民意,又符合经济发展规律,既有现实的指导作用,又有深远的发展内涵,从而才能指导我县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的顺利进行。

3、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是保障。整合试点工作是一项崭新的工作,是改革,也是尝试,没有现成的模式可借鉴,需要我们创新工作机制。因此,制定一套完善的工作机制很重要,关乎到这项事业的成败。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新问题,对于项目的管理、资金的使用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探索,项目管理不到位,资金使用不合适,同样会使整合工作走上歧途。因此,我们在工作中,非常重视创新工作机制,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整合资金切实发挥最大效应。

4、农民主体,社会参与是目的。财政支农资金整合工作是现行财政体制下财政支农管理工作的一个崭新课题,也是新形势下解决“三农”问题的一个重要措施,涉农资金的整合不仅是为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更为重要的是最大限度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激发农民建设新农村的主体意识,调动社会的广泛参与,只有更多地调动全社会参与,充分发挥广大农民的投资主体意识和能动性,才能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我们将向着这个目标不懈努力。

第五篇: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经验交流材料

,市区继续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主线,积极应对“后危机”时代的不利影响,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更加注重积极务实的理财方式,突出财政增收这个中心,牢牢抓住“服务发展、改革创新、保障民生”三项重点,采取“五个进一步”,全面加强财政科学化精细化管理。

一、以服务发展为中心,进一步夯实财源基础

认真落实财税

优惠政策,支持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在企业融资、产品研发、技术创新等方面给予重点扶持,鼓励中小企业围绕重点产业配套发展,壮大主导产业,构筑实力强劲的工业板块。支持实施龙头企业培优工程,培育一批十亿元级企业旗舰,为全区财源增长提供后续支撑。支持实施百亿元产业集群培育工程,加快白酒、机电、磷化三大产业集群打造进程。继续大力支持稻花香集团、长江高科打造百亿强企,壮大骨干财源。加快发展大道新区和新工业园基础设施建设,支持“一区多园”竞相发展,把小溪塔综合工业园、龙泉酒类饮品工业园打造成百亿元级工业园区,带动鸦鹊岭精细化工集中生产区、黄花建材园及其他“园中园”加快发展。做好“以地生财”的文章,强化经营理念,大胆探索商业用地开发经营,开展bot、bt项目融资试点,对经营项目委托投融资平台进行市场化运作,形成政府投融资良性循环机制。加大政府投入力度,支持平湖担保公司和城投公司做大做强。

二、以组织收入为基础,进一步增强财政实力

继续加强收入的组织与协调,坚持依率计征、依法征收,强化收入分析与预测,努力弥补和消化减收因素,做到应收尽收。继续整顿和规范税收秩序,重点加强磷矿税收的规范管理,堵塞税收漏洞。全程跟踪重点税源的变动情况,积极采取措施防止税源向外地转移,避免税收流失。以“金财”工程为依托,重点加强对国土收益、“两权价款”、矿补费等非税收入管理力度。强化国有资本经营收益收缴管理,把政府公共资源有偿使用招标、拍卖等收入全面纳入预算管理。准确把握国家投资政策导向,抓紧项目包装,力争在争取项目和资金上实现新突破,确保重点项目建设需要。

三、以关注民生为重点,进一步优化支出结构

一是增加公共服务领域投入,建立健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继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力度,改善办学条件,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建立健全公用经费最低保障机制,完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增加财政投入,加快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建立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推动新医改各项政策的顺利实施;继续推进廉租房、经济适用房建设,加快农村危房改造步伐,逐步落实住房货币化改革补贴政策;认真落实国家将到期就业扶持政策再延长一年的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困难群体实现再就业。

二是加大财政支农力度,支持新农村建设。把支持循环农业发展作为破解“三农”问题的切入点,推动产业提质增效,农民持续增收,城乡统筹发展。用好国家对农业农村大幅度增加投入的政策机遇,积极探索建立财政支农资金整合的办法与措施,大力支持现代农业发展;巩固“三园示范”建设成果,推进柑桔、茶叶、畜牧三大产业提档升级;集中投入,加快建设小鸦路“精品柑桔走廊”、宜大路“高效茶叶走廊”、宜兴路“林业生态走廊”;大力支持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推进“生态农庄”建设,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继续支持实施“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广泛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和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培育新型农民。

三是支持社会事业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全力支持做好移民后扶和移民安置工作,及时足额发放移民后扶资金;积极筹措资金,切实保障政权建设需要,推进法制、平安建设;建立健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增强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财政保障能力;大力支持科技、文化、计生、城建等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四、以深化改革为动力,进一步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

一是继续深化财政四项改革。逐步提高公用经费的分档定额标准,完善项目预算的管理办法,细化预算编制;继续扩大国库集中支付的范畴,将村级代管资金纳入集中支付系统,积极推进公务卡结算方式改革,实现公务卡结算在乡镇一级全面推开;从执收项目、标准和票据管理入手,加大政府非税收入改革的力度;完善会议费管理办法,加强对车辆购置的管理,逐步理顺涉及政府采购的各部门职能,规范政府采购程序。二是继续深化国有资产管理改革。研究制定全区国有资产管理改革实施办法,强化对各单位、各部门国有资产监管,重点研究经营性国有资产监管的办法与措施,统一经营性国资收入财政集中管理办法,坚决执行收支两条线的规定。加强对闲置、报废等不用资产管理,做好国有资产经营预算工作。三是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研究区乡财政体制,进一步完善“以钱养事”工作机制,加强乡镇改制中心人员的管理,确保乡镇一级公益事业的顺利开展。继续指导和督促开展村级债务化解工作,实现逐年化

财政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精选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