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铁兄弟--北漂一族歌词三号文库
- 地铁兄弟--北漂一族歌词三号文库
- 湘潭事业单位考试面试之遏制“人情消费”泛滥三号文库
- 赴沪、苏、浙学习考察招商活动报告三号文库
- 企业理念,马年吉祥三号文库
-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的决定三号文库
- 在《人民防空法》执法检查动员大会暨全县人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人防工作站基本职责及制度规范(范文)三号文库
- 11月报表分析三号文库
- 1239680512-embed-人文素养讲座心得三号文库
- 人力资源规划案例(小编整理)三号文库
- 清河法院三举措推进人民陪审员工作等信息2篇三号文库
- 唐山将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三号文库
- 武胜县第一季度招商引资工作总结(定稿)(5篇)三号文库
- 2024年8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精选合集)三号文库
- 人大:加强地方人大制度的建设提高研讨论文[范文模版]三号文库
- 2024年1-5月山西省固定资产投资情况三号文库
- 高安市2024年上半年工业和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汇报三号文库
- 2024年江苏各市GDP和人均GDP排名三号文库
- 五四青年节感怀三号文库
- 岳池县人民政府2024年党委工作意见三号文库
- 学习社交礼仪的收获和体会三号文库
- 人才强国战略之我见 邹艳三号文库
- 积极推进人才资源开发与利用三号文库
- 人才的竞争与用人理念(五篇材料)三号文库
- 最后的谜题读后感三号文库
- 2024年出境游市场的发展情况和竞争格局分析5篇三号文库
- 财政部代理发行2024年第四期地方政府债券260亿元三号文库
- 2024年国庆假期师生安全培训讲话材料三号文库
第一篇: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深化区情认识 抓住新兴机遇
促进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专题调研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后,《XXXX经济区发展规划》全面实施,作为XX经济区xxx市的xxx区,如何抓住多重叠加的新兴机遇,打造一个富裕文明平安宜居和谐美丽的现代化城市,这是xxx城区一直在探索的问题!近期,结合学习内容深入调研,也联系实际作了一些思考。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xx区成立于xxx年xxx月,是xxx市的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也是xxx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下辖xxx个镇和xxx个街道办事处,辖区总面积xxx平方公里,全区总人口xxx万。xxx区xxx年以后,经济进入了跨越发展的新时期。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财政总收入xxx 亿元,工业总产值xxx亿元,农业总产值xxx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xxx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从经济总量变化轨迹看,2024年全区GDP迅速登上xxx亿元的新台阶。三次产业结构由2024年的xxx:xxx:xxx调整为2024年的xxx:xxx:xxx,工业经济对全区GDP增长的贡献逐年增,三产稳步增长,房地产升温,旅游业兴旺,商贸旅游逐步上升为主要支柱产业。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在县区中名列前茅,全区经济实力显著增强。
二、呈现特点
xxx区经济发展主要呈现三个特点:
(一)突显优势好。xxx区人口约占全市xxx%。2024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财政总收入xxx亿元;全区内联引资xxx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x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xxx元。招商引资、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固定资产投资等指标提前完成目标。一是区位优势好。xxx旅游资源具有名气。二是对外开放程度高。2024年以来,全区共引进项目xxx个,累计引进到位资金xxx亿多元;累计利用外资xxx万美元;固定资产投资xxx多亿元,年均增长xxx%。三是资源丰富。xxx名优农产品在全区很有名气,全区海洋产业保持广西领先地位。四是获“国”字号荣誉多。xxx年,荣获全国xxxxxx等荣誉称号。
(二)发展速度快。xxx区经济建设呈现出“加快、调优、向高”三个明显特征,即:总量快速扩张,结构趋于优化,效益显著提高。202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xxx亿元,比2024年增长xxx%;财政总收入xxx亿元,比2024年增长增xxx%;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xxx亿元,比2024年增长增xxx%;;招商引资引进内资到位资金xxx亿元,比2024年增长xxx %。
(三)注重产业优。聚集了一批电子信息、海洋产业等新型工业企业,xxx产业园、xxx大酒店等一大批项目相继开园或开工建设。培育了一批规模企业。“新培育规模以上企业xxx家,新增产值xxx亿元,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增加。广州本田、比亚迪、丰田汽车等多家汽车4S店进驻xxx,xxx路汽车销售服务业初具规模。
(四)发展措施硬。近年来,xxx区牢固树立“抓发展首先要抓经济,抓经济必须抓项目”的工作理念,实施工业强区、三产热区、环境靓区、文化活区“四个战略”。狠抓工作落实。抢抓多区域合作发展历史性机遇,努力培植发展旅游商贸业,发展现代农渔业。支持创业创新。xxx区经济社会的跨越式发展不仅得益于支持创业,而且也得益于鼓励创新。不断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结构调整模式和资本经营模式,为全区经济又好又决发展提供了良好平台。
三、情况分析
近年来,xxx区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受体制机制制肘,相关功能缺失,也存在不少问题。从资源环境要素上看: 一是工业发展困难多、水平低,产业关联度低。从xxx区2024年的三次产业结构比例xxx:xxx:xxx来看,三产所占的比重偏低,工业化城市化程度不高。区级企业、民营企业融资难,严重“贫血”;企业没有形成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分工、协作化生产的产业簇群。如xxx区工业园的几家企业没有跟周边县区及行业、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产业的关联度低,距xxx区工业发展的规模、目标尚远。二是环境资源保护乏力,可持续发展压力加大。环境污染的问题日显突出。农业生产所形成的农业污染使不少地方经济和自然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如xxx遭毁。此外,过度开发和开发不到位也造成渔业、可用土地等资源减少。三是要素市场发育不良,劳动就业压力不断加大。由于各种原因,xxx市市场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土地、劳动力、资本、信息、技术等生产资源要素配置未能实现优化。从经济活动主体活动上看:一是区政府先天官能残缺不全。空间腹地小,存量不
足,区域经济发展缺乏大的骨干项目支撑,实现突破发展面临很大压力。二是财政骨干财源缺乏,钢性支出不断加大,农村改革有待深化,农民增收渠道狭窄,收支形势十分严峻。
为此,我们必须深化区情认识,抓住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这一历史机遇,积极作为,实现xxx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目前,我区已基本具备了快速发展的条件,拥有区位优势明
显、城市功能完善、海洋资源富饶、旅游资源独厚、自然资源丰富、人居环境优越、产业基础雄厚、招商优势独特等八大优势,有着实现率先崛起的强劲优势。
四、当前建议
近年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广西带来了巨大的商机。首当其冲的是投资拉动、消费拉动,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成为广西各商家、各产业开拓视野的窗口,把握商机和感受竞争的教育过程,熟悉和运用国际惯例和先进经营管理方法的实践平台。北海,作为广西大家庭中的重要一员,xxx区是xxx市的中心城区和主城区,是xxx市对外开放的形象和窗口。如何迎接自由贸易区建设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实现xx区跨越发展则需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使命感。因此,全区上下,务必树立机遇感和竞争观,必须全面调整自己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将“东盟因素”置于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中的重要位置。
(一)在城市规划上再加强,全力解决规划覆盖不广的问题
规划更重要的是适应和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坚持“高起点、严管理、广覆盖”的原则,积极协调超前规划、制作xx中心城市核心区规划模型,不断提高规划质量和覆盖面,建立覆盖核心区、层次清晰、目标明确、管理有序的城市规划体系。
(二)在城市建设上再加力,全力配合做好民生路网工程的问题
民生路网改造让xx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在城市建设上,全力服务好xx城市大局,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搞好小街小巷改造,以道路建设带动片区组团式开发,进一步拉大城市框架。
(三)在配套设施上再完善,全力解决承载功能不高的问题
遵循新老城区建设并重的原则,搞好城中村改造工程,兴建小广场、小绿地,增加城市公共空间,改善居住环境,提升城市品位。
(四)在城市经济上再突破,全力解决产业支撑不强的问题
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推进器,要把培植壮大产业作为加快建设中心城市的重要工作来抓。首先是竭尽全力抓工业。以xx区工业园区为载体,加快工业经济发展,壮大工业经济总量。其次是全力以赴抓三产。不断完善xx大道沿线汽车销售服务带。着力打造“魅力xx”,带动旅游业的发展,使工业产业和以旅游业、现代物流业及房地产业为主的第三产业成为城市发展的产业支撑。其三就是不遗余力抓农业。主要是在做优农业产业上下功夫,突出城郊特色,扎实推进xx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
(五)在城市融资上再创新,全力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目前,资金紧张是制约海城城市建设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积极探索城市经营促进城市建设的路子,切实发挥城市建设投资公司在政府融资中的核心作用,通过投资经营、贷款、担保等方式,更大程度地吸引社会资金,提高政府的融资能力。
(六)在社保体系上再探索,全力解决保障体系不全的问题
进一步完善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和建设征地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补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范围,提高农民医疗保障水平。
第二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发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季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4月30日在北京发布。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首份季度经济报告,其中分析了中国—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的重点和难点,并对中国—东盟经贸合作提出六点建议。
这份由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主编的报告提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十多年来,对促进中国—东盟经贸合作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背景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发展面临诸多现实问题,中国和东盟要提升合作水平,要从单纯以双边贸易为主,转变为综合合作关系,即以贸易、服务、投资,特别是投资为基础的服务和贸易合作。2024年9月,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打造升级版中国—东盟自贸区。2024年4月,中国—东盟自贸区联委会第五次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重点讨论了启动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谈判的各项准备工作,但各方对升级版倡议草案仍未达成一致意见。
对此,报告提出,打造好中国—东盟升级版自贸区,不仅具有现实的积极意义,而且可以促进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实现、促进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RCEP)建设,对世界经济增长也将作出贡献。报告为此提出六条建议。
一是加强沟通和协调,携手打造升级版自贸区。中国与东盟应尽快启动升级版自贸区谈判,确保自贸区建设达到互利共赢的预期目标,巩固和发展双方经贸关系。
二是大力推动中国—东盟产业合作和行业对接。不仅双方政府间加强产业政策互相通气、互相协调,双方行业商协会也应加强对接,为双方政府间的产业对接和行业合作探路。三是促进双方贸易快速、健康发展。中国与东盟双方应进一步扩大贸易规模,进一步完善有利于贸易便利化的政策措施。
四是加大力度支持和促进双向投资。区域内各国应做好中国—东盟自贸区《投资协议》的实施工作,进一步相互开放投资市场,推进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创造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加快完善中国—东盟投资促进体制,加快开展重大项目合作。
五是商会应进一步发挥促进合作的桥梁作用。充分调动非政府组织参加自贸区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形成更稳固的经济社会基础。
六是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贸区优惠条件,积极开展贸易和投资合作。
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执行理事长许宁宁表示,2024年是中国—东盟合作“钻石十年”的开局之年,双方经贸合作应进一步体现创新性、配套性、互利性。发布季度报告,目的是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基本情况和发展现状,并希望以此促进中国与东盟打造自贸区升级版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新发展,促进双方实现共同制定的贸易和投资合作目标,促进自贸区内各国发展和地区繁荣。
标签: 贸易研究报告 零售商贸行业市场研究报告 贸易行业资讯
第三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研究 导言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随着贸易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区域经济合作已变成多数国家及地区的战略选择。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勾画与实施正是顺应了全球经济发展规律。2024年中国与东盟签署《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正式启动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到2024年该贸易区正式成立已有半年时间。本文将通过研究中国-东盟贸易区的贸易效应,深入研究中国与东盟地区建成后为中国带来的新的机遇及遇到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的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希望能够对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相关问题提供参考。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东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开端,不仅关系到中国、东盟的经贸发展,同时也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试通过分析中国-东盟贸易现状,对两国的贸易变动情况作了细致的对比。并且对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给予政策建议。对于区域贸易一体化道路应该如何走下去,我们应该如何促进区域贸易的发展给出了可行的分析,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1.2 关于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的相关理论研究 1.2.1 关税同盟理论
关税同盟,是指在自由贸易区的基础上,所有成员统一对非成员国的进口关税或其他贸易政策措施。美国经济学家那位和李普西系统提出了关税同盟理论,认为关税同盟的组建会产生静态效应和动态效应。1.2.2.1 静态效应
静态效应是在不考虑经济总量变化和技术进步的前提下,一体化组织在贸易、经济发展和福利方面对成员国的影响静态效应包括贸易创造效应、贸易转移效应、贸易扩大效应、减少行政支出、减少走私和增强集体谈判力量几个方面。1.2.2.2 动态效应
动态效应指一体化组织的建立对推动成员国贸易和经济发展的间接作用。动态效应对于成员国经济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有利于加强竞争、获取规模经济利益、有利于扩大投资三个方面。1.2.2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
与关税同盟理论不同,综合发展战略理论是用来指导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区域一体化的理论。其代表人物是鲍里斯塞泽尔基。该理论认为经济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要求有强有力的共同机构和政治意志来保护较不发达国家的优势。所以,有效的政府干预对于经济一体化是很重要的,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一体化是变革世界经济格局、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素。1.2.2.1 综合发展战略理论的原则
一体化是发展中国家的一种发展战略,它不局限于市场的统一;两极分化是伴随着一体化的一种特征;拒绝古典和现代一体化理论中所阐述的一体化成功条件。1.2.2.2 发展中国家地区一体化的考虑因素
发展中国家寻求经济的一体化,不仅要考虑自身发展情况,也要考虑国际环境。发展中国家一体化主要从从经济因素、政治和机构因素来考虑。
经济因素包括该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各成员国之间的差异;各成员国之间现存的经济和其他方面的而相互依存状况等。
政治和机构因素包括区域政治协调程度、对外政治关系模式和共同机构效率等。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背景及进程
2.1 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背景
2.1.1 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快速发展
所谓经济全球化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使各 国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共同参与世界经济的整合。世界经济的相互渗透和相互依存已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显著特点与趋势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在全球化进程中,尤其是近些年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比较迅速,越来越多的追求贸易自由化和投资自由化的同时,都在积极推动有利于自身发展的区域。2.1.2 东盟各国经济的发展缓慢,需要搭乘中国这班经济列车
1997年发生的金融和经济危机。使东盟国家之前的高速经济增长暂时处于停顿,也凸显了中国与东盟经济的相互依赖性。
于此期间,以美国为首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泰国、印尼等国接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贷款提出了苛刻的附加条件,受援国必须实行严格的财政政策,进行更自由化的市场管理,甚至必须在政治制度上进行改革,使得东盟国家极度不满。而中国在此期间顶住巨大的压力,以负责任的大国风范确保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坚持人民币不贬值,对受危机打击的东盟各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最终帮助东盟国家走出了金融危机。中国在危机中的负责任表现赢得了东盟各国的普遍好评,与中国的关系因此而迅速改善和发展。经历金融危机后,东盟更加明确了地区的发展需要建立有效的合作机制,以加快经济一体化来防止危机的再次发生和冲击。2.2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进程 2.2.1 萌芽阶段
萌芽期出现在1999年,当时中国国务院总理朱镕基就在马尼拉召开的第三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提出中国愿意加强与东盟自由贸易区得联系。
2024年11月,朱镕基在新加坡举行的第四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首次提出建立自贸区的构想。
2024年3月,中国-东盟经济合作专家组正式成立。专家组认为中国和东盟建立自由贸易区对双方是双赢的决定,建议中国和东盟用10年时间建立自由贸易区。11 月,在第五次东盟和中国领导人会议上正式提出组建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构想,并提出了两点:建议确定新世纪初的重点合作领域,根据各自的优势产业来确定近期合作的重点领域;推动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的进程,在今后10年,正式建立中国-东盟自贸区。2.2.2 发展阶段
2024年,朱镕基总理和东盟10国签署了《中国与东盟全面合作框架协议》,标志着中国-东盟的关系进入了发展阶段。
2024年,中国宣布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中国成为第一个加入《东南亚友好合作条约》的非同盟国家,并与东盟签署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不论从中国还是东南亚经济合作的角度上看,此举都是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进展,表明东盟与中国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已经走上快车道。
2024年11月,中国又与东盟签署了《货物贸易协议》,规定2024年7月起,出2024年已实施降税的早期收获产品和少量敏感产品外,双方将对其他约7000个税目的产品实施降税。2.2.3 成熟阶段
自2024年1月14日,中国与东盟在菲律宾宿务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双方在60多个服务部门相互做出了高于世贸组织水平的市场开放承诺开始一直到现在。
2024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商谈的自贸区,也是东盟作为整体对外商谈的第一个自贸区。中国和东盟的发展情况
3.1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情况 3.1.1 中国和东盟进出口额的改变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2024年初建成,对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的促进作用十分明显。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1至5月,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总值达1118美元,增长近58%,东盟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1994-2024年间,中国和东盟之间的贸易额由132.8亿美元增加到1058.79亿美元,除了1998年受东南亚金融危机以及2024年经济不景气及9.11事件的影响,双方贸易有较大幅度下降外,其他年份双边贸易的增长速度基本都保持在20%以上。
表1
2024-202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进出口增长情况(单位:亿美元)年份 2024 2024 2024 2024 中国对东盟出口 522.57 650.10 779.45 855.56
同比增长率% 26.37 24.4 19.9 9.77
中国从东盟进口 611.36 749.51 931.72 1069.76
同比增长率% 31.73 24.31 14.82 28.46
进出口总额 1133.93 1399.61 1711.17 1925.33
同比增长率% 27.31 23.43 22.26 12.52
数据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联盟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3.1.2 中国和东盟主要贸易伙伴的改变
2024年中国是东盟第五大出口市场,并以12.9%的比例超过欧盟和美国成为东盟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同时东盟是中国第四大出口市场和第三大进口来源地,可见目前双方的贸易在各自的对外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双方已成为对方不容忽视的重要贸易伙伴。(见表2)表2
2024中国和东盟主要出口市场和进口市场来源
中国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中国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占比%
东盟主要出口市场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欧盟 日本 美国 中国
占比% 27.6 12.8 11.9 11.5 9.7
东盟主要进口来源 排名
国别 1 2 3 4 5
东盟 日本 中国 欧盟 美国
占比% 25.9 12.9 12.9 10.8 9.6 欧盟 20.5 美国 17.7 香港 13.4 东盟 日本 8 7.9
日本 13.2 欧盟 11.4 东盟 11.4 韩国 台湾 9.4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和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整理做成
而从表3中可以看出,中国和东盟的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的规模的比例逐年增长。2024年占比是2024年占比的两倍,两国之间的贸易往来越来越密切。
东盟已逐渐成为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中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在东盟的发展中起到了愈发重要的作用。同时双边贸易贸易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其他主要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东盟自贸区的正式启动将进一步加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贸易上的联系,使得两国在贸易上的关系更加密切。
表3 中国与东盟贸易规模占东盟对外贸易规模的比例
年份 占比% 2024 6 2024 7.2
2024 8.3
2024 9.3
2024 10
2024 10.6
2024 11.3
2024 12.7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数据由笔者整理做成
3.2 中国和东盟吸引外资的情况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过程中,东盟的大体上中国和东盟在吸引区外直接投资方面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而且中国吸引外资的规模总体上大于东盟十国,表现出更强的投资新引力。2024年金融危机期间,中国仍保持了对外商的投资吸引力,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外商对中国经济充满信息,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进一步增长。
************.72180.22242.35353.42396.29549.67694.82605.96
图1 2024-2024年东盟吸引外商直接投资的情况(单位:亿美元)
资料来源:根据东南亚国家官方网站整理而得
1000800727.*********0072008407.15468.78527.43535.1606.3603.25923.95835.21
图2 2024-2024中国吸引外资直接投资情况(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数据整理得出
中国目前已经是世界上吸引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但中国-东盟自贸区所带来的投资刺激效应将进一步促进中国吸引外资的增加。自贸区建成后,将形成一个统一的大市场,到中国投资生产就可以更加方便地进入东盟市场,使国家间的贸易活动开展的更加方便和快捷。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4.1 双方继续发展贸易关系存在的问题 4.1.1 东盟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2024年,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额首次由逆差变为顺差,2024年1月至6月,中国对东盟的贸易顺差为12.93亿美元。随着《货物贸易协定》的实施,中国与东盟货物贸易降税的逐步启动,中国出口规模正呈不断扩大趋势,中国对东盟的顺差已经引起一些东盟国家的重视和担忧,担心自贸区的建成和相互市场的开放会使中国制造的产品大量涌入东盟。现在东盟仍未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需要扩大出口和减少进口,增加外汇储备,担心失业的增加,而中国部分产业产能过剩,不少东盟国家害怕会冲击本国产业,担心中国迅速转化为顺差大国,有关行业商会己经向本国政府提议不能开放市场或放慢开放市场,印尼、越南等纷纷出现防御动作,如印尼贸易部区域合作司长伊曼就曾表示,由于害怕中国商品对国内市场造成冲击,印尼可能向东盟提出正式申请,要求延缓实施自贸区协议关税,对与中国达成的自由贸易协定中降低关税的部分内容推迟执行。今天,市场开放与贸易保护正成为一对矛盾而影响双方的贸易发展。4.1.2 中国企业缺乏对自贸区规则的了解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建成,中国和东盟90%以上的货物实现了“零关税”,双方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和投资实现了便利化。已有不少企业开始利用自贸区规则享受关税优惠,但是仍有不少企业对自贸区的规则认识不足,特别是在利用原产地证书方面缺乏足够的了解,自贸区原产地证书可以帮助降低中国企业出口成本,增加中国产品在东盟国家的竞争力。类似于原产地证明书的问题都是亟待解决的。
4.1.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贸易结构缺乏足够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同属发展中国家,各国都实施以外向型经济为主的发展战略,且都以欧美和日本为主要出口市场和主要贸易伙伴。由于各国在国际分工中基本处于同一层次,出口产品存在同构性,使得双方在国际市场上一直存在着竞争。东盟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比较难形成区内叫完整的产业水平分工结构。目前,双方的贸易产品数量值低,多数产品仍为初级产品,科技含量低。如何确定合作领域,加快合作的步伐,促进双方产业结构的调整,是摆在中国与东盟面前的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4.1.4 中国与东盟双方行业商会对接不够
在中国与东盟相互开放市场的过程中,我国的行业商会对东盟相关行业的信息 了解不够,双方行业商会之间缺乏有效和及时的沟通,行业对接薄弱,合作不够,直接影响了双方在更大范围内的互利合作,这不利于区域内产品提高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打造新的产业链还有待加强,合作空间有待大力开发。
自贸区建成以后,为双方的企业带来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在双方取消了关税这道门槛以后,在11个国家的共同市场内,产品和生产要素的流动性会大大增强,为双方企业在更大范围的互利合作创造了条件,这需要双方的行业商会一起探讨,在区域内做好规划、分工和优势互补,促进形成新的产业链,从而使区域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大的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共同开发更广泛的国际市场。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要通过开放市场密切相互之间的合作关系,使这个区域能够提高抵御外部风险的能力。4.2 中国企业在东盟投资存在的问题 4.2.1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意识
虽然近几年我国投资东盟国家的企业数量逐渐增多,但仍有相当一部分企业没有意识到自贸区的建设意义和带来的机遇,不能充分认识到自贸区为企业直接投资东盟提供的有利条件和保障,有些中国企业甚至认为大多数东盟国家经济比较落后,没有投资价值,缺乏投资东盟的意识,不能充分利用这些国家对外国直接投资的鼓励和优惠政策,缺乏对投资东盟国家商机的认识,面对自贸区建设带来的新变化没有应对方案,以至于错过良好的投资机会。
比如,文莱自然资源丰富,但农业相对落后,其大量农产品需要从国外进口。由于水域没有污染,适宜养殖鱼虾,但自身养殖和捕捞技术落后,目前文莱有近一半的海产消费品靠进口,政府鼓励外资与文莱本地公司开展渔业合作:印尼具有发展热带农业的良好条件,长期以来是重要的棕搁油、天然橡胶和可可等热带农产品的出口大国,而我国又是印尼棕搁油和天然橡胶的主要进口国。因此,农业和种植业是一个有吸引力的投资领域:老挝在木材和森林产品生产上具有竞争优势,是企业从 事木材和橡胶加工丰富的原料供应基地,由于老挝劳动力素质和当地管理水平低下,投资木材和橡胶加工厂有广阔的前景。除此之外,东盟还有很多具有开发潜力的领域值得中国企业及时发现商机,加大投资。4.2.2 国际化专营的专门人才不足
国际化经营不能简单照搬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和本国企业文化,中国企业需要既懂企业经营管理,又了解当地文化习俗和宗教信仰,能够按照当地的礼仪标准开展社会交往活动,同时又能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迅速做出经营调整的国际化经营人才,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足己经成为制约我国企业走出去的障碍。4.2.3 政府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缺乏时效性
中国企业缺乏对东盟投资的相关信息,其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政府相关部门对东盟投资信息服务尚不完善,企业依靠自身力量要收集全面准确的投资信息十分困难,目前商务部的《中国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是每发布一次,对投资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没有建立起专门的信息资源数据库。针对已经走向东盟国家的企业所面临的行业相关信息,如行业的供需状况及市场发展前景和趋势等没有提供足够的实时信息,这使得中国企业要想在大量的信息资源中寻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像大海捞针。因为信息的不通畅而导致企业不能根据当前的行业状况和现有竞争对手状况对经营战略做出相应调整,不能及时发现投资机会和商机。4.2.4 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融资难目前仍然是阻挡中小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发展的一大问题,解决融资难问题离不开各级政府的支持与推动。
首先,由于中小企业对银行的收益贡献不大,因此银行不大愿意给中小企业贷款,中小企业也往往存在信息不透明和财务不健全问题,资信度较低,而不像国有企业有政府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与担保,这就给中小企业融资带来了相当大的障碍。其次,我国目前的资本市场发展还很不完善,其服务主要面向大型企业,缺乏与中小企业相匹配的中小金融机构,而在国外,企业通过发行债券和股票方式来筹措资金已经相当普遍。我国债券市场起步较晚,规模较小,基本上未向中小企业开放,债券发行的法律门槛较高,同时还要求有实力雄厚且信誉较好的单位为之担保等,这一系列的条件限制了中小企业进入债券市场。对中小企业而言,由于自身规模和实力的限制,使其很少有能力进行股票融资。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渠道的不畅通,导致了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比重过低,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推动中国-东盟发展的对策建议
5.1 加强中国-东盟双边贸易关系的对策建议 5.1.1 建立预警机制,实现对外贸易保护前置化
首先,中国企业应认真研究东盟技术贸易壁垒体系、反倾销调查体系和绿色壁垒体系,总结国内外企业突破贸易保护的经验和教训,及时向企业传递相关信息,发布预警,帮助、指导国内企业突破国外新贸易保护主义的障碍。
其次,检验检疫机构应积极利用信息优势,增强对出口商品价格的分析能力,及时发现低价竞销的苗头,给决策部门提供参考。最后,定期对一些敏感产品列出清单,与海关、经贸部门配合,公布有关商品的最低限价,并建立合理的出口商品评估制度。
5.1.2 提升企业利用自贸区的意识和能力
首先,政府部门要加强自由贸易区政策法规的宣传和培训,要向企业提供自贸区信息,完善服务工作,发展与自贸区相连的服务机构和服务经济,这会增强企业对自由贸易区的了解。比如在2024年,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检验检疫局共签发中国一东盟自贸区原产地证书金额达3924万美元,与2024年相比增长32.7%,此地 区原产地证书签证金额出现较大增势的主要原因就是宣传工作的加强,该局在网站上建立了区域性原产地证书专栏,详细介绍各种情况,组织企业人员举办培训班进行义务讲座,面对面解答企业疑难问题。
其次,企业也应及时根据市场规模的变化,制定出新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策略,更加积极主动地了解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规则、了解《货物贸易协议》和具体的降税时间表,抓住降税机会,在出口产品前可以到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网站进行查询,弄清楚自己产品的税率,以更低的成本方式进入对方市场,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5.1.3 增强中国与东盟贸易结构的互补性
中国和东盟国家存在着产业的同构性、出口贸易竞争激烈等问题,但如果对产业进行细分,仍然会发现其互补性,这也是双方进一步扩大贸易的重要基础。
中国与东盟贸易的产品目前主要以资源禀赋的差异为基础,约占双方贸易额的一半。东盟的比较优势在国家森林、矿藏和热带作物等自然资源方面,中国则主要是金属及其制品、纺织品服装与鞋类、蔬菜及加工食品、车辆等。此外,双方电子信息产品在双方贸易结构中都占据相当的比重。中国与东盟之间应尽快建立一种密切的产业分工,突破目前以一般性资源互补为基础的双边贸易,使得两国之后的发展空间更大。
相对于东盟一些经济发展水平较为落后的国家,中国的产业技术相对成熟,相对于新加坡这样的较发达的国家,中国可以吸取其资金与科技产业的经验,来为自身谋求发展。
因此,中国与东盟双方可以在这些互补性交强的产业部门加强合作,提高双方的贸易依存度。
5.2 推进中国企业投资东盟的政策建议
5.2.1 企业加强市场研究,对外投资“因国制宜” 企业应增强投资东盟国家的意识,及时发现商机并重视进入对方市场的可行性分析,合理选择投资国别和投资领域,制定有效的市场开发战略和经营策略,真正做到“因国制宜”。
5.2.2 积极推行“人才本土化战略”
中国企业不能简单的照搬国内企业文化,在国内的市场营销经验也往往不适用于国外新市场,应努力培养开发新市场的优秀人才,不断加大对当地人才培养的力度,积极推进当地管理人员的提拔和使用,使企业能够快速开辟新市场并更好地扎根当地。
同时,企业聘用当地人员参与企业经营管理,还能为附近居民创造就业机会,增强员工主人翁意识和凝聚力,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效避免文化冲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实现合作共赢,营造和谐的发展氛围。例如格兰仕在进入东盟市场时就成功的实施了“人才本土化”战略,通过猎头公司寻找熟悉技术、设计、工艺、管理、市场和渠道的当地人才,为格兰仕快速占领当地市场赢得了时间和空间。
5.2.3 完善政府信息服务职能
为了促进更多的中国企业投资东盟并避免企业“走出去”的盲目性,政府要加强对企业境外直接投资信息咨询服务体系的建设,对海外投资的国别和行业选择等进行指导,提供丰富的市场信息,制订实施“走出去”战略的东盟规划,成为企业在东盟直接投资的智囊团和助推器,如通过建立东盟投资环境信息库、东盟吸引外资项目和中介机构信息库等,为企业提供东盟经营和政策环境、项目合作机会和合作伙伴资信等信息。
5.2.4 加大财税、金融方面的支持力度
中国政府应通过各种途径切实解决中小企业国际化经营中出现的融资难问题。首先,应尽快建立中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按增量对金融机构中小企业贷 款给予适度的补助。政府通过适度补助的方式,可与金融机构共同承担为中小企业提供贷款的责任和风险。中小企业贷款相比于大型企业以及有政府背景的项目来说风险更大,地方政府通过给予一定补助的形式有利于形成风险补偿机制,降低银行贷款风险,从而提高银行向中小企业贷款的积极性。对风险补偿的额度、受益范围、使用规则和管理方法应尽快出台相应细则加以明确。
其次,设立企业联合组建的和包括中央、地方财政出资的多层次中小企业贷款担保机构和担保基金,同时也需要政府成立信用度较高的再担保机构,在银行和再担保公司之中起到协调作用,调动担保机构对中小企业扩大信用担保规模的积极性。
再次,应要求大中型银行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专营机构,对商业银行开展中小企业信贷业务实行差异化监管,从而使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积极性得到加强。结论
本文通过对中国-东盟自贸区发展现状的研究,看到了自贸区的建立给中国和东盟各成员国带来的贸易和投资方面的影响。中国和东盟的关系日益密切,合作也越加频繁。但同时也看到了在投资和贸易方面存在的问题,如若不及时的想出对策,这些问题将会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来的正常运作。由于数据的时效性和本人能力有限,此次论文不能在关税同盟的静态和动态效应方面给予更加具体的数据分析,建议可以从关税同盟带来的经济效益方面来进行研究。
第四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利弊分析
小组成员: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盟的经济关系在经济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下,迈向了全面经济合作的新阶段。在新的世纪,中国与东盟之间的合作无论在贸易、投资领域,还是在其他领域,都取得了卓有成效的合作。特别是2024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建成后,双边经济合作发展迅速,经济相互依赖深化。但以经济利益为纽带的中国—东盟关系其实收到一些结构性因素的影响,考虑到中国经济的崛起、亚洲一体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发展的趋势,经济合作仍将是中国—东盟全面伙伴关系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一、自贸区建立的必要性
1、资源间的优势互补
2、经济、贸易上的差异互补
3、产业结构上的互补
4、利于创建良好的政治环境
二、自贸区建立的利益分析
1、自贸区的建成将促进我国出口规模扩大、出口竞争力提升、出口商品结构优化和进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现,也将进一步加强我国与东盟各国在贸易上的联系,从而降低我国对欧美市场的依赖性,减少市场波动和贸易保护主义带来的出口奉献,维护我国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2、关税的降低能够增进我国国内竞争,推动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并通过东盟市场所产生的示范效应,促进加快中国市场化进程,有利于我国国际分工。
3、关税的降低也会使东盟的进口转向中国,扩大我国出口规模。贸易结构优化。由于我国与东盟在资源构成、产业结构、工农业产品等方面各具特色,互补性很强。伴随着双边贸易的增长,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出口将会增多。
4、提升中国整体经济实力。自贸区建立后,通过外贸和投资的增长以及内需扩大所导致的乘数效应,拉动中国经济快速增长。
5、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力。通过自贸区与东盟国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为我国营造良好的区域政治环境,提高我国国际政治地位,使我国在世界经贸、政治和安全事务中具有更大的发言权。
三、自贸区建立的弊利分析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经济环境复杂。东盟国家的成员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差距大,有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还有欠发达国家,不同的国家对贸易投资自由化和经济合作的承受能力和目标也有比较大的差距。我国在一体化的过程中同时要扮演多种角色。因此情况复杂,难以在短时间内进行高效率的沟通和协调。
2、由于我国的经济重心在第一二产业上,服务产业相对较弱。自贸区建立后,行业开放,东盟具有竞争优势的行业将会进入中国国内,给国内相关产业造成较大竞争压力,对国内服务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3、关税的降低会直接冲击我国国内的产业,并且还会使我国与东盟贸易逆差扩大化。我国与东盟绝大多数都是发展中国家,无论是从资源存量、经济结构还是发展水平来看,我国与东盟国家都具有极高的相似度。关税降低后,不仅会加剧我国与东盟同类产业的竞争,还将会导致东盟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大量涌入我国市场,冲击我国缺乏竞争的产业。
4、自贸区建立,关税、非关税壁垒降低,东盟各国将无需在中国建立企业,只需增加对中国的出口既可维持其贸易,这样则会导致东盟各国在中国的投资锐减。
5、自贸区的建立,中国与东盟将在经济上关系更加密切,双方的依存度也会将进一步加深,一旦东盟经济出现波动,也会对中国相关部门产生冲击,从而对中国经济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和东盟各国经济的复苏,双方合作的潜力会变得更大。经济利益的巨大牵引将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不断前进。同时我们也看到,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难以一帆风顺,还存在许多的困难和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地区的经济整合和一体化步伐不会停止,中国也必须直面和克服这些挑战,采取措施积极应对,实现互利共赢局面。
第五篇: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原产地规则
在确定商品原产地符合东盟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广泛经济合作框架协议(以下简称协议)的基础上,适用以下规则:
规则1: 定义
对于此附件:
(a)“缔约方”意为协议的各方,即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文莱、柬埔寨王国、印度尼西亚共和国、老挝人民民主共和国、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共和国、新加坡、泰国和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
(b)“原料”应包括配料部分、部件、组件,和/或那些可经过物理合成另一商品,或那些从属于另一商品生产过程的商品。
(c)“原产品”是指符合原产地规则2中规定的产品。
(d)“制造”意为获得商品的方法,其中包括种植,开采, 收获,饲养,繁殖,榨取,采集,收集,捕捉,捕捞,诱捕,狩猎,制造,生产,加工或装配。
(e)特定产品的原产地规则是指原材料的税目号发生了改变或产品经过了特殊的生产加工过程或满足增值标准或同时满足上述任意几种标准的规则。
规则2:原产地标准
1、鉴于此协议,进口到缔约方的产品,如能满足以下列出的任一原产地要求,就能享受优惠待遇:
(a)在规则3中所陈述和定义的完全获得或生产的产品;或
(b)非完全生产或获得的产品,特指符合规则4,规则5或规则6的产品。
规则3:完全获得产品
按规则2(a)的意义,下述产品应被认为是完全生产或获得于缔约方的产品:
(a)植物和收获、采摘或采集的植物产品;
(b)生长和饲养的活动物;
(c)获取于上述b项所指活动物的动物产品;
(d)通过狩猎,诱捕,捕捞,采集或捕捉所得的产品;
(e)从土地、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矿物及其他自然产生物质,但a项至d项所列不包括在内;
(f)缔约方从其领海外的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获取的产品;只要根据相关国际法该成员国有权开发这些水域、海床或海床底土;
(g)由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该方旗帜的船只自公海捕捞的海产品和其他水产品;
(h)于已在缔约方注册或有资格悬挂缔约方旗帜的捕捞船上加工并/或制作的产品,上述(g)项所涉及的产品除外;
(i)所采集的物品既不能再发挥其原有作用也不能被储存或修理,只能供回收原料用或用于循环再生目的,和
(j)在缔约方境域内获得或生产的货物只限于上述项目(a)至(i)所涉及的产品。
规则4: 非完全获得产品
(a)鉴于规则2(b),如果符合下述要求,产品可被认为是原产:
(i)产品源自任何缔约方的成份应不少于40%;或
(ii)如果源自非缔约方的原材料、零件或产品的总价值不超过该产品离岸价的60%,且该产品的最后一道加工工序在缔约方境域内完成。
(b)鉴于该附件,规则4(a)(ii)中所列出的原产地标准可以参考“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40%的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分计算公式如下:
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价值+来历不名原料价值
-----------X100%<60%
离岸价
因此,中国-东盟自贸区含量=100%-非中国-东盟自贸区原料=至少40%
(c)非原产原料价值应为:
(i)进口时原料的到岸价;或
(ii)在对原料进行加工处理的缔约方境域内最初确定购 买未知原产地原料的价格
(d)鉴于此规则,“原材料”被认定为哪国原产,判断符合这些规则,原产国应与原料加工成产品的国家一致。
规则5:原产地累计规则
除非特殊规定,凡在缔约国境内加工成型的商品,在满足规则2中原产地要求的前提下,只要源自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的累加成分含量不少于最终产品含量的40%,就可将该缔约国视为此商品原产地。(例如,完全原产地累计,适用于所有缔约国)
规则6:特定产品的原产地标准
那些在缔约方经过实质性改变的产品可被视为该缔约方的原产品。那些满足附件B中特定产品原产地规则的产品应被视为在该缔约方经过了实质性改变。
规则7:最低限度的操作和加工
属于下列目的的单一或组合操作或加工被认为是最低限度加工。并且不能作为确定商品是否属于一国家完全原产的参考:
(a)以确保商品保存良好为目的的运输或贮藏;
(b)方便装船或运输;
(c)为出售而进行的包装;
规则8:直运
下述情况被视为从出口方直运至进口方:
(a)如果商品运输途径任何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境域
(b)如果商品运输中未途径任何非ACFTA成员国境域
(c)如果商品运输中途经一个或多个非ACFTA成员国,但商品未在该国转船或做临时贮藏,必须符合以下情况:
(i)途径是由于地理原因或出于特殊运输要求
(ii)商品未投入市场销售或交付当地使用;并且
(iii)除了为保持商品保存良好而进行必须的卸载和重载外,在当地未对其进行其它任何处理
规则9:包装的处理
(a)为方便进口税的征收,一缔约方将对进口自另一方的货物与包装分别对待,当然也会分别对其包装进行原产地判定。
(b)当将商品视为整体进行原产地判定时,上述条款(a)不适用。包装将被视为与商品一体,而不必考虑运输或贮存商品所用的包装是否进口自非中国-东盟自贸区成员国。
规则10:附件,备件和工具
如果进口成员国把附件,备件,工具及其它相关材料与商品同归一类并征税,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对附件、备件、工具及其他相关材料的原产地不予考虑在内。
规则11:中性成分
除非特殊规定,否则在判定商品原产地时,将不考虑在获得商品过程中所用的动力,燃料,车间,设备,机器和工具的产地,也不考虑那些只在生产中涉及而未形成商品残留或商品组成的材料。
规则12:产地证
持有出口缔约方政府机构签署产地证声明的商品才可以享受优惠待遇,且该产地证应与附录A中列明的签证实施细则相一致.规则13:审核和更改
上述这些规则可能会在必要情况下,依据成员国要求进行审核和更改。经过[贸易谈判委员会]同意的审核和更改结果也将对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