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坚持群众路线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三号文库
- 关于坚持群众路线与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三号文库
- 纪念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50周年研讨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中医学毕业自荐信三号文库
- 广东高院院长以人大代表身份旁听庭审三号文库
- 医院人事科工作计划(模版)三号文库
- 乡镇人民代表大会关于政府工作报告决议(草案)(小编整理)三号文库
- 加快人才队伍建设三号文库
- 名词解释三号文库
- 农村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研究三号文库
- 机关干部队伍建设及思想作风转变情况调研材料三号文库
- 写人的文章的阅读指导三号文库
- 人民法院三号文库
- 浅谈理工科院校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三号文库
- 感恩祈福献爱心联欢晚会发言稿三号文库
- 因为痛,所以叫青春读后感三号文库
- 著名电影三号文库
- 漯河育才实验小学安全纪律卫生礼仪评估标准三号文库
- 关于我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情况的调查[推荐五篇]三号文库
- 2024年大连市政府工作报告(全文)[模版]三号文库
- 分析人类活动多生态环境的影响三号文库
- 拜访函三号文库
- 2024年人大主任述职报告[五篇模版]三号文库
- 重型装备产业集群Office Word 文档(大全5篇)三号文库
- 专业技术人才队伍调研报告(精选合集)三号文库
- 主题班会:高中生如何与人交往三号文库
- 市委书记在全市专家迎春座谈会上的讲话(推荐)三号文库
- 大学生如何搞好人际关系心得体会三号文库
- 大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大连市促进金融业发展政策措施的通知(5篇材料)三号文库
第一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转换
——从“技术应用性人才”到“高技能人才”
我国教育部制定的《2024--202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下文称《行动计划》)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大量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把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这和以往的提法有所不同。1999年底,在教育部召开的第一次全国高职高专教学工作会议上,对培养目标作出如下界定:“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此后,人们都认同技术应用性人才是高职的培养目标。这两者到底有没有区别?为什么要提出“高技能人才”的概念?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究竟是什么?本文就试图从概念出发,通过国际比较,并结合我国实际阐述对这一问题的看法。
一、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概念辨析
就人才类型而言,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总的人才可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和技能型四类。其中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由职业教育来培养,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技术型人才也称工艺型、执行型、中间型人才,他们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只有经过他们的努力才能使工程型人才的设计、规划、决策转换成物质形态或者对社会产生具体作用。这种人才又可分为三类:生产类,如工厂技术员、工艺工程师、农艺师、畜牧师、植保技术员等;管理类,如车间主任、作业长、工段长、设备科长、护士长、护理部主任以及行政机关中的中高级职员;职业类,如会计、统计、牙技师、导游、空勤人员、农业生产经营者等。技术型人才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但不必达到工程型人才要求,而更应强调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由于他们大都是在生产现场工作,因而与工程型人才相比具有以下特征:一是相关专业知识面要更宽广,如工艺人员除需要工艺知识外,尚需经济、管理等方面的知识;二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更强,特别要具备解决现场社会性问题的应变能力,以及一定的操作技能;三是由于生产现场的劳动常常是协同工作的群体活动,因此,人际关系能力、组织能力是这类人才极为重要的素质;四是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更强调工作实践的作用。
技能型人才也称技艺型、操作型人才,是在生产第一线或工作现场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主要应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以及必要的专业知识。他们与技术型人才的区别在于主要依靠操作技能进行工作。技术工人不属于这类人才,一些高技术设备的操作者,虽有操作任务,但不能简单地归入技能型人才,尚须分析其智力含量的多寡,才能决定其是技术型人才还是技能型人才。
把上述各种人才类型与教育联系起来,培养技术型人才的可称之为技术教育,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可称之为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①在国外,同样存在这两种教育,分别为vocational education和technical education。因此,职业技术教育既能够培养技术型人才又能够培养技能型人才。
从中可见,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不仅有分工二的区别,还有层次的区别。同时,不可否认两者有交叉重叠之处。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含量在许多工二作中都占一定的比例,其交叉重叠之处确实在加宽。尽管如此,两者仍然不可等同。
二、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辨析
对概念的分析得出:技能型和技术型人才都是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那么,为什么目前《行动计划》只提高技能人才呢?
事实上,文件中所提出的高技能人才是有特指的。首先,这里的高技能人才指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其次,在我国,目前的高职绝大部分是专科层次,学制为三年。而国外专科层次的职业教育或技能教育学制一般为一到两年,此外还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技术教育。当前我国
高等教育一般主要以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并没有把技术教育列入其中,且我国目前没有本科和研究生层次的高职院校。因此,这样的现实让很多人感觉到高职就是或者就应该是专科层次的,而且根据国际比较,学制似乎可以再缩短一些,所以按照层次的区别就提出了高职要培养高技能人才。
三、从国际比较的角度分析高职教育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还是“技术型人才”
从历史上看,第二次技术革命使工程师不得不把一部分工作分给技术员去做,以实现工程师的升级和人力资源的经济使用。技术员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担负原由工程师承担的理论要求较低而动手较多的工作,还要在现场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因此被称为“工程师助手”。随着第三次技术革命的兴起,对技术人员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需要能够策划、设计的工程师,能够实施操作的技术员,还需要介于两者之间,能够独立完成一定项目、主要面向应用一线的人员。在美国企业工程技术人员系列中,有工程师、技术师和技术员,其中技术师(technologists)是一个典型的工程实践者,他们关注工程原理如何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好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他们专注地维护和改良生产设备、生产过程、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②这里谈到的技术师,不同于传统大学培养的工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培养的职业人才,而是区别两者的“中间桥梁式人才”。目前,越来越多的国家在高等教育层次上培养这些人才,并授予高等教育学位。1967年,美国杨伯翰大学授予工程技术学位(BET)的两种教育计划最先通过鉴定认可;到1977年,美国有62所院校开设这类学位课程,通过鉴定的BET教育计划达155种;而到1987年,提供这类教育的院校已有116所,涉及航空、空调、建筑、汽车、生物工程技术、化工、民用建筑等技术领域。20世纪80年代中期还出现了工程技术硕士学位(MET)教育,1990年提供MET教育的院校达7所。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一般培养的是工程型人才,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培养技能型人才,因此,培养技术人才的任务就落到了高职、高专身上。
从各国教育实践看,在高职教育阶段,各国不仅有职业教育、技能教育,还有技术教育。例如,德国高等专科大学和科技大学以培养企业和社会组织实际需要的技术应用型“高级桥梁式”职业人才为目标。英国高职主要以课程为主导,其NVQ第三、四、五等级代表的教育层次和高职相当,可以培养工程技术员、技术工程师。英国工程技术人员分三种:特许工程师、技术工程师及工程技术员,其中技术工程师的职责是将特许工程师的意图转化为实际工作,他们是工程技术人员群体活动的计划者,常常负责解决日常的技术问题,有些还要进入管理和监督岗位。我国台湾也是如此,具有较为完善的职教体系,建立了科技大学——技术学院——专科学校一贯的高职教育体系,其高职教育机构和一般的高等教育机构分开,分为专科、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并可授予硕士甚至博士学位,所培养的人才包括各级技术员和技术师。美国二年制社区学院既培养技能型人才也培养技术型人才,四年制大学中进行的教育只有少量的学术教育,大多是工程教育和技术教育,且社区学院具有向四年制大学转学的功能。日本高等职业教育中的专修学校和短期大学主要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而高等专门学校则以技术型人才为目标。
综上所述,各国虽然办学模式不同,但是不论哪种模式,都可以发现其高职分为多种层次,主要培养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以技术教育为主。
四、若干启示
人才培养目标的变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虽然高职教育从现实来看培养的是高技能人才,这种提法有其合理、适时的一面,但另一方面也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将使得技术型人才的培养落空。在一个国家的生产和服务过程中,四类人才都是必不可少的。由于目前我国仍然是双轨制,技能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理应成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范围,而如果高职只能培养高技能人才,且普通高等院校还不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话,就造成了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真空。这也是导致目前高职就业两难问题的重要原因。
其次,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会对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产生不利影响。从国际比较的结果来看,许多国家的高职教育以技术教育为主,而技能教育主要由中等职业教育和中学后职业教育来完成。所以,国外的相关研究更倾向于用“技术教育”这个术语来讨论高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技术教育。
因此,笔者也更愿意把高职教育称为高等技术教育,而不是高等职业教育,这样一来,我国的职业教育体系就比较顺畅,模拟示意图如下(见图1):
第三,把高职仅仅定位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会对教育体系的衔接造成困难。从终身教育的理念出发,如果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于专科层次的技能型人才,那么这些人员要发展应该往哪里去?既然没有直接衔接的技术教育,那么只能向工程教育看齐。在课程上,技能教育和工程教育在专业理论和基础文化方面都有较大的差距,这将对他们继续学习与今后职业生涯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
第四,把高职仅仅定位于培养高技能人才,容易造成中、高职毕业生的就业冲突。把高职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人才之后,由于中、高职之间同专业培养目标在层次上区别不明显,容易造成中、高职教育之间在专业课程、培养模式方面的雷同,从而使毕业生就业时无法凸显出高职优势,这是目前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这种目标定位的不清,也会往下“挤压”中等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由此,笔者认为,为了避免这些负面影响,把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于高技能和各类技术型人才更为合适。
综上所述,技术型人才是各国所不可或缺的,在我国也同样如此。无论是采取一般高等院校还是高职院校的培养方式,它都必须存在。另外,从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来看,发达地区如上海,特别缺乏这方面的人才,积极培养技术型人才是职业教育责无旁贷的。从现状出发,笔者并不是不赞同把高技能人才纳入高职的培养目标,而是不希望据此排斥技术人才的养成。国家应高度重视技术教育,把技术教育上升到“技术立国”的角度去认识。从此出发,逐步完善职业教育体系,真正体现它作为高等技术教育的本质。
第二篇: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
摘要:本文论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基本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关键词: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人才规格
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是贯彻江泽民总书记“教育要全面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对各类人才的需求,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的指示,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促进教育适应经济建设“两个根本转变”的重要举措。本文研究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人才规格的特点,确定了高职人才质量构成的五个要素,对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进行了理论探讨。
一、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其特点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的总原则和总方向,是开展教育教学的基本依据。人才规格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是组织教学的客观依据。因此,高职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是反映高职教育本质特征的两个重要方面、是区别于其他教育类型的本质所在。
有关专家将人才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学术型人才主要从事研究和发现客观规律的工作;工程型人才主要从事与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有关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是在生产一线从事为社会谋取直接利益的工作,使工程型人才的规划、决策、设计等变换成物质形态。技术型人才与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前者主要应用智力技能来进行工作,而后者主要依赖操作技能来完成任务。
实践证明,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不高,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和增强竞争能力的瓶颈。我们既需要一大批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的人才,也需要培养一大批在生产一线从事制造、施工等技术应用工作的专门人才。否则,即使有一流的产品设计,最好的研究成果,也很难制造出一流的产品。高等职业教育正是为满足这种需要及时发展起来的。因此,其目标是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应的,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例如,工科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在生产一线从事机电设备或生产线的安装、调度、检测、运行、维修与管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它既不同于普通高等工科教育培养的理论型、设计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它具有以下鲜明特点:
1.人才层次的高级性高等职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属于高等教育的范畴。高职人才必须具备与高等教育相适应的基本知识、理论和技能,掌握相应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工艺,以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区别于普通高等教育,以较宽的知识面和较深厚的基础理论知识区别于中等职业教育。
2.知识、能力的职业性高职教育是一种职业教育,它对学生进行某种职业生产和管理教育,以提高职业技术水平为目的。它以职业岗位群的需要为依据开发教学计划,在对职业岗位群进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明确列出高职毕业生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进而组织教学。其中,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提高,要着眼于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面向21世纪科技发展,不断更新教学内容,调整课程结构,注重知识的横向拓展与结合,体现知识的先进性和应用性,培养学生掌握新设备、新技术的能力。因而,毕业生具有上手快、适应性强等特点。高职教育人才知识、能力的职业性,体现了它隶属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3.人才类型的技术性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的理论型、学科型人才,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培养的单纯技能型人才。高职毕业生不但懂得某一专业的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们具有某一岗位群所需要的生产操作和组织能力,善于将技术意图或工程图纸转化为物质实体,并能在生产现场进行技术指导和组织管理,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他还应善于处理、交流和使用信息,指导设备、工艺和产品的改进,是一种专业理论够用,生产技术操作熟练和组织能力强的复合型人才。
4.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由于高职教育培养的学生是为生产第一线服务的,因此高职人才毕业去向具有很强的基层性。例如,工科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企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施工、制造、运行、检测与维护等工作;艺术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到文化部门从事艺术工作;经济类高职的毕业生主要去财经部门或企业部门从事财经管理工作等。高职毕业生去向的基层性是高职教育的生命力之所在。
5.培养手段的多样性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复杂性决定了其培养手段的多样性。在教学形式上,不仅有一定的理论教学,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论与基本知识,而且有大量的实验、实习、设计、实训等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实施教育的参与对象上,既有学校的专职教帅,又有校外兼职教师和实习单位的指导帅傅。在教学过程中实施双向化,教师是学习的指导者、促进者、组织者和管理者,为学生学习提供资料、咨询等方面的支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而是主动探求者,教和学成为双向式教学过程。在教学手段上实现现代化,计算机和多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将迅速、高效地为高职教育教学提供各种所需信息,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构成要素高等职业教育人才规格体现在德、智、体三方面,它有以下五个构成要素。
1.思想政治素质要素政治思想素质要素体现了培养目标的政治标准和思想素质,要求高职学生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有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础知识;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明确的职业理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勇于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具有面向基层、服务基层、扎根于群众的思想观点,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言行一致的思想作风,踏实肯干、任劳任怨的工作态度,不断追求知识、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
2.知识素质要素知识素质要素包括文化基础知识、现代科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文化基础知识和现代科技知识是高职人才必备的基本知识。专业基础知识是学习本专业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是专业学习的基础。专业知识是从事本专业工作所应具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对于高职人才来说,拥有必备的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理论,不仅是胜任当前技术密集型岗位的需要,也是知识再生和迁移,进一步学习与提高以适应将来岗付变革的始发点。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发展,不同领域的科技知识交叉、渗透和组合,使社会上出现了许多跨学科职业岗位,这就要求高职人才还必须具备与专业相关的多学科基本理论知识,才能丰富“接口”能力。
3.能力素质要素能力素质要素是人才规格的核心,是学校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的具体体现。能力要素包括本专业技术能力、工作能力、社会能力和创新能力。高职人才不仅要熟练掌握本专业技术能力,在任职岗位上表现出较强的工作能力,而且要具备一定的社会能力,在急剧变革的21世纪,工作环境、人际环境、思想环境的动态变迁和国际化、开放化的社会环境的形成,对高职人才的适应能力、合作能力、公关能力和交往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此外,在知识爆炸、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创新能力对高职人才显得尤为重要,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4.身心素质要素身心素质要素包括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它体现了培养目标的物质基础和心理素质,是从事一切工作的前提。只有具有良好的身体体能,才能胜任本专业岗位的工作;只有较好的心理素质,才能在工作中讲求协作,对在竞争中遭遇挫折具有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才能在艰苦的工作中不怕困难.奋力进取,不断激发创造热情。
5.劳动素质要素劳动素质是人才规格的基本素质,它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和劳动实践。高职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希望他们早日成才,宁愿自己多吃苦,也不让孩子受委屈,因而高职学生劳动素质较差。如果不对他们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即使他们在学校学习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也不可能成为受社会欢迎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因此,对高职学生加强劳动素质教育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通过劳动素质教育,使他们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增进与劳动人民的情感沟通,了解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本领,做好将来从事艰苦工作的思想准备。
[参考文献]
[l]赵晓东.高等职业教育的跨世纪走势[J].职教论坛,1998,(8).
[2]张圣勤.五年制高职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J].上海机电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24,(1).
[3]谷鸿溪.中国职业教育跨世纪走向[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4]群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必由之路[N].中国教育报,2024-3-13
第三篇: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目标
我校国家经济学基础人才培养基地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知识面宽,经济理论功底扎实,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并注重素质全面提高的复合型的,从事理论经济学教学和研究的优秀人才。其实质,是要做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因此,我校基地建设主要突出以下特点:
1.丰富知识:就是通过共同基础课、核心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等的学习,使学生拓宽知识视野,扩大知识范围,加强知识基础,更新知识内容,使其在专业知识、相关知识、工具和手段性知识等的学习、理解和运用方面养成良好的习惯,为培养通才、经济大师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2.培养能力:就是通过学习和社会实践,培养学生获取知识和信息的能力、自学能力、知识综合运用的能力、适应能力、自立能力、协调能力、实践能力,特别是创新开拓能力、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具备上述能力,才能使学生适应未来市场竞争、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的需要,才能成为21世纪的优秀人才。
3.注重素质:就是要改变目前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重知识轻素质”的状况,通过文化教育和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身体心理素质,工具运用素质,思想品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素质,业务知识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与德操品位,切实培养德才兼备、品学兼优、智商情商俱佳的高品位、高素质人才。
根据上述要求,在我校基地人才培养模式上,试行本科——硕士——博士“直通车”的培养方式。从第二学年末开始实行中期筛选制,第三学年末确定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预选名单。对于硕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成绩优异,科研成果突出,具备继续深造能力的,可直接攻读博士学位。同时试行跨学科免试推荐硕士研究生的制度。
第四篇: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文档
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理论基础
一一以新疆高等工业专科学院为例
杨智勇
人才培养目标是各级各类学校依据教育目的的总体要求和不同类型教育的性质任务,对 受教育者提出的特定的规格标准。顾明远主编的 《教育大辞典》认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目标指高等学校在培养学生的素质(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和规格(培养过程完成后,学生所能从事的工作类型与层次)方面的目标。”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则是指高职人才培养的层次、种类、规格和要求。〔日对于高职教育应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要求,不同高职院校也有不同的认识。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根据高职教育及学院自身特点,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为:为区域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 “‘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这一目标定位体现出五个特点,即规格的高层次性、素质的综合性、技能的专业性、发展的持续性和服务的区域性。规格的高层次性体现在总体要求上,即人才必须是高技能的,且拥有较高综合素质和一技之长;素质的综合性是指培养的人才既要具有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核心价值观,又要有作为“职业人”的良好的职业素质,特别是职业道德;技能的专业性要求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职业能力,即具备从事某一职业活动所需要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运用这些知识、技能和态度完成职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发展的持续性表现在对人才职业拓展能力的要求上,即培养的人才在达到基本职业能力的基础上,其能力能够在以后得到进一步延伸、扩展或提升,这既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纵向提升,也可以是在现有职业能力上的横向扩展;服务的区域性是指人才的培养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适应该区域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需要。为进一步阐明这一极富特色和内涵的人才培养目标的理论依据,下面拟从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三个层面进行淦释。
一、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 《德意志意识形态》一书中提出了 “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概念。经过发展,这一学说成为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成为了社会主义教育目的论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教育学词典》对它的解释是:"1.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涵义是: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劳动能力来说,是指脑力劳动同体力劳动相结合,个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充分统一发展,同时还包括人的思想品德和精神状态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包括德智体几方面的发展。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的发展相一致。人的片面 发展是社会分工造成的,大工业生产提供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客观基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的发展的物质基础。社会生产关系,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决定性条件。3.马克思主义提出 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途径。这就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它是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惟一方法。’”[z1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既包含生产劳动和社会关系方面,还包括思想、道德和个性等方面的发展。但是,人的全面发展并不等于均衡发展,不等于丧失个性发展,它是与人的片面发展相对而言的。正因为如此,人的全面发展既要体现综合素养,还要有所专长。因此,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方面强调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又以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为统揽,构建基于职业发展的素质教育体系,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和学会做人,将就业教育和终身教育有机结合在人才培养目标之中.二、心理学基础:多元智能理论
对于智力的结构,有人主张单因素说,有人主张二因素说,也有人主张多因素说。多元智能理论是多智力多因素理论的集大成者和典型代表,它是由美国著名发展心理学家霍华
德 ·加德纳在 1983年提出来的。加德纳在 《智力的结构》(Frames of Mind一书中,给“智能”下了新的定义,即是 “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或社会中,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他认为,人的智能是多元的,并且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每一个人类个体都具备八种智能,即语言智能((linguistic intelligence)、逻辑数学智能(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空间能(spatial intelligence)、身 体 运 动 智 能(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音乐智能(musicalintelligence)、人际智能(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自我认知智能(intrapersonal intelligence)和自然认知智能(naturalist intelligence);各智能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但不同的人有自己独特的智能强项和弱项;每个人都拥有不同的智能优势组合,恰当的教育可以促进或强化这种优势.传统的智能理论大多只承认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从而只对智商加以重视。由此演化出来的模式化教育,既忽视了受教育者的个体差异,又抹煞了地区与学校的特殊性,结果导致以统一的要求和标准去塑造同一规格的人才。而多元智能理论则不同,它肯定了智能的多元性、差异性和发展性。对智能多元性的肯定,使得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全面发展有了心理学理论支撑;而对智能差异性的肯定,既承认个体的差异性和独特性,又进一步揭示了个性化教育的可行性,这为地方高职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提供了理论依据。因此,依据多元职能理论,可以确立新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评价观。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要培养具有 “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不仅仅是对就业需求的现实反应,它更多是对客观规律的尊重和对多元智能理论的理性思考与运用。
三、教育学基础一:教育价值论
教育为社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为人的发展服务,根本在哪里呢?根本在服务于人的发展,也从多方面保证和推动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发展是人的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发展是人的社会的发展。[31教育,不论是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不论是普通教育,还是职业教育,其基本价值在于促进人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发展则无从谈起。因此,教育的本体价值在于培养 “人”,培养和谐发展的“人”,而非 “制器”。正如王国维在 《论教育之宗旨》一文中指出,教育的宗旨,“在使人为完全之人物而已!何谓完全之人物?谓人之能力,无不发达且调和是也”[4]。作为教育之一部分,职业教育同样需要尊重教育的本体价值,促进人的和谐发展,使人成为一个 “完整”的人。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在论述职业教育时始终强调这一点。如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在其代表作 《林哈德与葛笃德》中主张:教育和劳动相结合,重视职业教育,以培养和谐发展的人;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在 《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明确反对纯粹出于“经济目的”和“实用利益”而进行职业教育,主张职业教育应力求促进个人的发展;我国著名教育家黄炎培在论述职业教育目的时,将“谋促进经济的发展,通过人的发展促进社会的发展。如果没有人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经济的个性之发展”摆在首位。等等。[6]具体来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就人才培养而言,其价值应包括四个基本内涵:
一、培养的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必须具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培养的是 “人”,因此必须培养学生 “为人”的基本素质;
三、培养的是具有独立个性的人,因此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
四、培养的是专业人才,因此必须让学生掌握专业技能。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十综合素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较好地体现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价值,不仅突出了职业教育特色,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让学生掌握就业需要的“一技之长”,而且突出了综合素质培养,包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的思想道德素质。以人的身心和谐为核心的身心素质;以兴趣爱好为主要内容的个性发展。
四、教育学基础二:教育目的论
教育目的是社会和国家所确定的培养人才的总要求、总规定,是一种反映一定时期社会价值观念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育人标准。由于教育目的总是受制于社会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所依据的理论基础,人们往往看法不一。正如英国教育学家约翰.怀特在 《再
论教育目的》中写到那样:“一些人认为教育应当从其自身出发提高学生的理解力(或者知识、推理能力以及智力);另一些人则认为,教育应当帮助每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有些人把 ‘个性’和 ‘自治’看作头等重要的东西.有些人相信全面发展,相信在理论知识和实践成就之间,在艺术和科学之间达成某种平衡;另外一些人则更重视在一些专门领取杰出成绩。„„总之,教育目的之多几乎无穷无尽。rf(61虽然学者们对教育的目的莫衷一是,但作为一个国家,总会根据自身特点制定出具有普适意义的育人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1995)以基本法律的名义规定:“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1996)进一步对职业教育目的做了表述:“发展职业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传授职业知识,培养职业技能,进行职业指导,全面提高受教育者的素质。”《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1998)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使受教育者成为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专科教育应当使学生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具有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和初步能力。”三部法律,从不同层面确立了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总目的,为地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提供了法律依据。番禺职业技术学院“‘一技之长+综合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即是对我国教育总体目的要求的个性化表述,彰显了职业教育的目标特色,丰富了高等教育的目的要求。
第五篇: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探讨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认识不断提高,钢琴教育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钢琴教学发展的速度和规模不断扩大。新形势下,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很多高职院校都开设了钢琴课,并大多沿用了专业院校的培养体系,这就使得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对于高职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没有良好的界定。因此,设定明确的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加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是目前高职院校钢琴教学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新时期;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
一、新时期高职钢琴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学生的基本理论知识不完善。首先,高职院校的学生整体素质和学习能力与一般本科院校的同学有着较大的差距,大多数学生在入学前根本没有接触过钢琴教育,即使有,程度也不高;其次,高职的学生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掌握不够扎实,大多数同学只知其然却不能灵活使用,使得学科教学的难度大大增加。虽然一些学生能够顺利地弹奏部分钢琴曲,但他们也只是在技法上一味地进行模仿,对于节奏和速度的把握都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作曲中思想的表达也不够完整,对作曲家相关的时代背景也知之甚少,这些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效率。
(二)学生对钢琴曲的弹奏选择比较盲目。在钢琴曲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为了表现自己的能力,盲目追求难度较大的曲目,对于乐曲的表现力往往容易忽略。弹奏过程中,学生更多地集中在钢琴的指法及句法练习上,忽略了钢琴的艺术表达效果。一些学生在钢琴的练习过程中,不考虑自身的水平和能力,选择高难度的曲调,造成理论教学和实际的严重脱离,对于学生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弊端。
(三)高职钢琴教育没有完整的教学体系。高职钢琴教学大多沿用专业院校的培养体系,没有形成一套较为明确的针对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体系,这就使得高职钢琴教学的培养目标不明确,教师对于学科的教学目标不够清晰,教学中技能展示、知识结合以及文化思想的发挥都是随性而为,缺乏严谨性,严重影响了钢琴教学的效果,制约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发展。
二、高职钢琴教学培养目标体系的建立
(一)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结合高职院校生源的实际情况,高职钢琴教学应做到因材施教,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在教学形式上,可根据学生的知识程度将集体课、小组课、个别课相结合,先从集体课开始打基础,有了一定的基础后将学习情况相似的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授课,一些接受能力强、学习进度快的同学可以在个别课上进行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整体教学效率,也能够有的放矢地培养尖子生,做到因材施教。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教师对于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个人的悟性要进行详细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有效地学习钢琴技能及相关知识,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思想进行指导,让他们能够通过学习很好地克服困难,不断提高钢琴学习的有效性。此外,还应该加强实践教学,教师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鼓励学生多参与一些实践演出,培养学生钢琴技能的同时,还能够提升学生弹奏时的心理素质,这对于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有着很大的帮助。
(二)建立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体系。钢琴的综合能力,指的是学生对钢琴曲的正确理解以及深入探究能力,这些能力对于钢琴教学中情感的表达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高职院校需建立起综合能力培养体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鼓励学生学会聆听,通过聆听别人演奏的曲目,找出差异及自身问题所在,对整个演奏过程进行分析和评价,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为今后在实践中展现出更高的演奏水平打下基础。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查阅更多的钢琴知识,从欣赏室内乐、合唱以及声乐等不同形式的作品中体会到钢琴演奏的效果,通过融合多种演奏作品于钢琴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深入了解钢琴艺术,提升自身的综合表达及思考能力。
(三)建立人才质量评价体系。高职钢琴教学的质量主要体现在学生质量及教学培养目标的构成上,高职院校需建立起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综合考虑教师教学和学生接受教育的过程,变静态教学为动态教学,以教学活动是否将学生作为主体来开展作为评价教学质量的本质。
三、结束语
新时期,人才培养的一个重要理念在于促进人的可持续发展。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技术能力培养的综合院校,教学培养目标的制定对学生未来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让学生未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高职院校应该将教育视线凝结在职业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目标上,以能力培养和素质锻炼为基础,提升学生的综合技能,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的高技能人才。
作者:谈静 单位: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王潇.试论职业院校钢琴学生学习目标与高职培养目标的关联——以广东亚视演艺职业学院音乐系为例[J].大众文艺,2024,(14):238-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