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县委党建组织工作总结(范文)三号文库
- 县委党建组织工作总结(范文)三号文库
- 安徽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号文库
- 克拉玛依市中考满分作文-我爱我的家乡—克拉玛依三号文库
- 儿童戏剧的分类[最终版]三号文库
- 领导干部值班制度002三号文库
- 村卫生室2024年健康教育工作计划三号文库
- 十六字方针党课培训思想汇报三号文库
- 志愿者招募活动策划(共五篇)三号文库
- 社区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制度三号文库
- 清明节黄帝陵祭文三号文库
- 旅游管理自荐书三号文库
- 中国共产党党员权利保障条例三号文库
- 关于制定基层党建创新“县委书记项目”的实施方案三号文库
- 2024年前半年工作总结及后半年工作安排三号文库
- 论文答辩程序三号文库
- 大学生入党动机调查问卷[全文5篇]三号文库
- 当面记下时间或电话号码三号文库
- 打造“双强”党组织书记队伍 推动非公企业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三号文库
- 当前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对策[共五篇]三号文库
- 乡镇2024年工作思路三号文库
- “反对四风,走群众路线”活动三号文库
- 在入党宣誓会上预备党员三号文库
- 党建知识应知应会[最终版]三号文库
- 绿化党支部2024年基层组织建设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关于高中学校党校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三号文库
- 入党培训心得三号文库
- 党支部委员会议事规则三号文库
- 乡镇党委书记就职演说三号文库
- 服装销售人员年终总结范文5篇三号文库
第一篇:初三文言文出师表练习(大全)
魏老师教育初三语文谢老师
《出师表》习题精练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涉罚臧否()⑵中道崩殂()⑶以遗陛下()⑷行阵和睦()....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以光先帝遗德()⑵引喻失义()..
⑶察纳雅言()⑷性行淑均()..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A、用 B、以致 C、用来 D、因为
⑴ 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⑵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⑶ 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光帝之灵()
4、下列句子读法停顿有误的一项是()
A、咨臣/以当世之事
B、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C、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D、亲/贤臣,远佞人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 《出师表》中揭示汉代兴衰的句子是。⑵ 《出师表》中写出诸葛亮无意于功名的两句话是。⑶ 《出师表》中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6、对诸葛亮向刘禅上《出师表》的目的,有如下几种看法,其中最正确的一种是()A、向刘禅表示自己对刘氏父子的忠心。
B、此文写在他北伐之前,所以目的是让刘禅治理好国家,让他放心去北伐,使北伐的计划得以实现。
C、让刘禅做到亲贤远佞,修明政治。
D、此“表”开头就写蜀国形势危急,让刘禅修明政治,治理好国家,其目的只在挽救蜀国的危难。
二、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7~23题。
(一)①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候。先帝不以臣卑鄙,狠自枉屈,三顾臣于一广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②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鸯钝,拔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巨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份也。7、解释下列加粗词的意思。
⑴ 由是感激()
⑵ 遂许先帝以驱驰()
⑶ 故五月渡沪()
8、第②段说“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大事”在本段中具体指什么?用原文中的4个四字短语回答。
。9、这两段文字回顾了对作者人生有重大影响的三件往事,它们分别可以概括为,临危委重任和。作者回顾这些往事的目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作答)。
(二)先帝虑汉、贱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贱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
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波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不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条劳,此进趋之时也。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然不伐贼,王业亦亡()
⑵ 故托臣以讨贼也()
⑶ 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12、对“惟坐而待之,孰与伐之”的“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通“熟”,形容词
B、同“谁”,疑问代词
C、同“怎么”,疑问代词
D、同“为什么”,疑问代词
13、文中提出了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请找出有关句子。(用原文语句回答)。14、这段文字在内容上写到了哪两层意思?请概括回答。
(三)诫子书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士何及!1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不同的一项是()A、卒中往往语
B、非淡泊无以明志
C、先帝知臣谨慎
D、静以修身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译文。17、本文作者就哪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这几个方面又是怎样展开论述的?。18、作者写这封信的用意是什么?
。19、文中有两句话常被人们用作“志当存高远”的座右铭,请写出这两句话。
〖《出师表》答案〗
一、填空选择题
1、给下列词语中的加点字注音。
⑴ pǐ⑵ cú⑶ wèi⑷ mù
2、解释下列加点的实词。
⑴ 发扬光大⑵ 适宜、恰当⑶ 正⑷ 善。
3、为下列句子中的“以”选择恰当的义项。
⑴ D⑵ B⑶ C
4、C。
5、按要求用原句回答:
⑴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⑵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⑶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6、B。
二、阅读
7、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感动、激动
⑵ 奔走效劳
⑶ 所以(因此)
8、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9、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
(二)11、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⑴ 可是
⑵ 托付
⑶ 睡吃
12、C
13、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
14、表达了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提出了北伐中原的积极主张。
(三)15、A
16、用恬静来修养自己的身心,用节俭来培养自己的品德,不抛开功名利禄就不能表明自己崇高的志向,不做到安静就不能高瞻远瞩。
17、作者就学习(或“治学”)和做人(或“修身”)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无论做人,还是学习,作者强调的是一个“静”字:修身须要静,学习须要静,获得成就也取决于静。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把“静”与“躁”加以对比,增强了论述效果。18、告诫儿子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19、非治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第二篇:2024年中考文言文提高练习《出师表》(新人教版)
2024年中考文言文提高练习《出师表》(新人教版)
一、[甲]出师表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诸葛亮,言家事初,亮自表后主曰:“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及卒,如其所言。《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
1.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2分)
(1)卑鄙____________(2)悉
2、下列例句中与“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中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不别治生,以长尺寸
C.咨臣以当世之事D.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
3.翻译。(2分)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4.由(乙)文中诸葛亮的一番肺腑之言可以看出他的什么品质?你知道后人对诸葛亮有何评价吗?举出一例即可。(4分)
二、(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 “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 “君与俱来。”庶曰: “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1.解释。(4分)
(1)躬耕于南阳(2)先帝不以臣卑鄙
(3)由是先主遂诣亮此人可就见
2.翻译。(4分)(1)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2)将军宜枉驾顾之。
3.根据甲乙两选文的内容,用自己的语言对诸葛亮其人作出评价。(2分)
三、臣本布衣,不知所云。
1.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2分)臣 不 胜 受 恩 感 激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含义。(3分)躬()损()零()
3.翻译。(2分)(1)遂许先帝以驱驰。
(2)咨诹善道,察纳雅言。
4.下列与“咨臣以当世之事”句子结构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B.此三子者,皆布衣之世也
C.遂率子孙荷担着三夫D.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5.结合选文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四、《出师表》亲贤臣,远小人,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解释。(任选两小题)(2分)(1)遂先帝以驱驰()(2)邹忌八尺有余()
(3)池非不深也()(4)便要还家()
2下列语句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B.愿陛下亲之/信之C.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D.皆若空游无所/依
3.翻译。(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译文:
(2)先帝不以臣卑鄙 译文:
4.从选文中找出表明作者淡泊名利的句子。(2分)答:
5.诸葛亮出师北伐的战略目标是什么(用原文回答)?你心目中的诸葛亮是怎样的一个人?
答:
五、(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
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
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
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在膏肓,命垂旦夕。伏
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
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
也。
1.解释。(2分)①躬耕于南阳②先帝不以臣
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翻译。(2分)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 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 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六、先帝创业未半而……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2分)
(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
2.翻泽。(2分)
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
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七、【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
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
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
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
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
1.解释。(2分)
先帝不以臣卑鄙()将军宜枉驾顾之()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
第三篇:《出师表》阅读练习
《出师表》阅读练习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棉、允之任也。
(节选自《出师表》)
【乙】韩信始为布衣时,贫无行,尝从人寄食,人多厌之。尝就南昌亭长食数月,亭长妻患之,乃晨炊蓐食①,食时信往,不为具食。信觉其意,竟绝去。信钓于城下,诸母漂。有一母见信饥,饭信,竟漂数十日。信喜,谓漂母曰:“吾必有以重报母。”母怒曰:“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信既贵,酬以千金。
(选自《智囊》)
【注】①蓐食:坐在草席上吃饭。
1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2分)
(1)先帝不以臣卑鄙
(2)深入不毛
(3)韩信始为布衣时
(3)吾哀王孙而进食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A.躬耕于南阳信钓于城下
B.受命以来,夙夜忧叹吾必有以重报母
C.韩信始为布衣时不为具食
D.奉命于危难之间人多厌之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2分)/ 3
(1)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2)信既贵,酬以千金。
16.同是写人叙事,【甲】【乙】两文却风格各异:【甲】文用第一人称的写法,自叙经历,表明了兴复汉室的决心,【乙】文则用,叙述了,表明了。(2分)
17.韩信和诸葛亮虽然所处的时代不同,个性相异,但他们都是古代著名的军事家,我们还可以从【甲】【乙】两文中看出他们的另一个共同点是。(2分)
参考答案:
13.(1)身份低微,见识短浅。
(2)不长草。这里指人烟稀少的地方。
(3)平民
(4)对人的尊称,相当于“公子”,也可理解为“你”。(共2分,每小题0.5分)
14.(2分)A
15.(1)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忠于陛下的职责和本分啊。(1分)
(2)韩信富贵以后,用一千金去酬报那个洗衣的老妇人。(1分)
16.第三人称的写法。(1分)叙述了韩信平民时受人资助的经历。表明了韩信低微的出身和知恩图报的性格。(1分,意思相近即可)
17.受人之恩常思报答。(2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注:选自2024年湖北黄石中考试卷)
第四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练习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出师表》比较阅读题练习
一、(甲)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
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
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
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节选自《出师表》)
(乙)伏念臣赋性拙直,遭时艰难,兴师北伐,未获全功,何期病
在膏肓,命垂旦夕。伏愿陛下清心寡欲,约己爱民,达孝道于先君,存仁心于寰宇,提拔隐逸以进贤良,屏黜奸谗以厚风俗。臣家成都有
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孙衣食,自有余饶。臣身在外,别无调度,随时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词。(2分)①躬耕于南阳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③约己爱民④悉仰于官
2.翻译下列句子。(2分)
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盈财,以负陛下也。
3.选出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2分)
A.先帝/不以臣卑鄙B.咨臣/以当世之事
C.提拔隐逸/以进贤良D.臣身/在外
4.甲、乙两文体现了诸葛亮的哪些可贵品质?(2分)
5.甲、乙两文中诸葛亮反复向后主刘禅提出了一条什么建议?这条建
议在当今有何现实意义?
二、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1)危急存亡之秋()(2)悉以咨之()
2.将文中划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2分)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译文:3.上文中很多词语已成为现代汉语中常用的成语,请写出其中的一个。(1分)
答:
4.对上文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2分)
A.诸葛亮分析蜀汉的危急形势,意在引起后主刘禅的高度重视。
B.诸葛亮指出,蜀汉的有利条件是一些忠臣志士因感念先帝之恩而愿报效后主。
C.诸葛亮提议后主刘禅应和“有司”一起处理赏罚之事,以显示公正严明。
D.诸葛亮向后主刘禅提出了广开言路、严明赏罚和亲贤远佞的建议。
三、【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礻韦、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礻韦、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乙】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惟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①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曰:“君与俱来。”庶曰:“此人可就见②,不可屈致③也。将军宜枉驾顾之。”由是先主遂诣④亮,凡⑤三往,乃见。因屏人⑥曰:“汉室倾颓⑦,奸臣窃命,主上蒙尘。孤不度德量力,欲信⑧大义于天下,而智术浅短,遂用猖蹶⑨,至于今日。然志犹未已,君谓计将安出?”注解:①【器】重视。②【就见】到诸葛亮那里去拜访。③【屈致】委屈(他),招(他上门)来。④【诣】去拜访。⑤【凡】总共。⑥【因屏人】就此叫旁边的人避开。⑦【倾颓】崩溃。⑧【信】现在写作“伸”。⑨【猖蹶】失败。
1.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2分))()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由是先主遂诣亮()
2.甲文中带线句子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是(2分)
3.甲文中与乙文所叙的事情相关的句子是(3分)
4.将下边两个句子译为现代汉语。(4分)
①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② ②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5.阅读成都武侯祠内的一副对联,回答后边的问题。(2分)两表酬三顾,一对足千秋。对联中“两表”指的是,“一对”指的是。
第五篇: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强化练习《出师表》(新人教版)
2024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强化练习《出师表》(新人教版)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夙夜忧叹(早晚)B.攘除奸凶(排除、铲除)
C.以告先帝之灵(劝告)D.以彰其咎(表明、显扬)
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文言句子的大意。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3.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恐/托付不效B.深追先帝/遗诏C.臣/不胜受恩感激D.进尽/忠言
4.用选段中的原话回答下列问题。(4分)
(1)诸葛亮认为蜀军北伐的有利条件是什么
(2)诸葛亮在出师前对后主提出了什么建议
5.“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选段中最能体现“老臣心”的一句话是
6.解释。(2分)卑鄙()驱驰()
7.文中可以归纳出的一个成语是。这一成语现在常用的意思是。作者认为可以出师北伐的条件是。(3分,每空1分)
8.与“咨臣以当世之事”一句中“以”字用法含义相同的一项是()(2分)
A.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B.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
C.先帝不以臣卑鄙D.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
9.诸葛亮叙述自己的经历,其目的是
1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2分)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11.《出师表》情词恳切,有不少脍炙人口的名句,请写出你欣赏的一句,并说出你欣赏的原因。(4分,各2分)
(甲)侍中、…………,可计日而待也。
(乙)晋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耶?”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③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耶?”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12.解释。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其谁可而为之()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
13.翻译。(4分)(1)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2)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14.甲乙两文都说到“用人”的问题,但两文各有不同。甲文是诸葛亮出师前给后主刘禅所提出的中肯建议,其核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文中祁黄羊举荐贤人的特点是:
15.选择一个角度,谈谈你读了(甲)文或(乙)文后获得的启示。
[甲]先帝知臣谨慎,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乙]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节自《后出师表》)
16解释。(2分)
①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②庶竭驽钝,攘除奸凶
③思惟北征,宜先入南④今贼适疲于西
1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古今相同的一项是:()
A.先帝知臣谨慎B.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C.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愿D.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兴复汉室,还于旧都B.以奉先帝之遗愿
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辍耕之垄上
C. 而议者谓为非计D.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水落而石出者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19.翻译下面句子。(4分)
①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②故五月渡沪,深入不毛,并日而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