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5篇材料)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73036.html

第一篇:高效课堂是建立在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有效课堂”为底线的基础上,追求效率最大化和效益最优化的“理想化”的教学模式,本质是让学生愿意学习,学会学习的同时形成自学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一生幸福的基础。由此可见,构建高效课堂,是立足于师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不断探究、创新、完善、发展的系统工程。因此,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教学重心的前移,教学过程中做到七有,有利于构建高效课堂。

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关键

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曾经指出:“实施素质教育从根本意义上讲,是要优化教育教学过程,而且要把优化教育教学过程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核心”。在我们承担的“十一五”科研课题“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策略研究”的研究过程中发现两个方式的转变是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主渠道,构建高效课堂是完成两个方式转变诸多环节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要扎实、有效的构建高效课堂,教师教育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关键。

1、树立“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奠基”的观念

教师观念是教师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它直接影响着教师的知觉、判断,进而影响其教学行为。也就是说有什么样的教育教学观念就有什么样教学行为与教学过程。因此。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应恪守并力行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来设计、实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由一味注重学生的智力发展程度转变为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由关心学生的现实发展情况转变为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趋势。因此,教师的教学行为上必须做到“三全”,即“要面向全体,关注每个学生;要全面发展,关注每一个学科;要全程跟踪,关注学生日后表现。”教师站在这样的高度认识自己职业特点、责任才能有效的转变教师的角色和科学的履行育人职责,才能彻底从以课堂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的束缚中解脱出来;才能从教师的本位思想中解脱出来。

2、树立“良师益友、教学相长同发展”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

要构建高效课堂,融洽的师生关系是必不可少的要素之一。有句古训“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用公平心去款待每一个学生;用包容心去善待每一个学生; 用发展观去期待每一位学生;用亲和力去感召每一位学生。学生只有亲身感受到和认识到了这些,才能“亲其师信其道”,长期已久师生间成为良师益友,教师为学生量身制定的学习规划才能顺理成章的得到实施与落实。另外教师要放下架子,虚心向自己的学生学习,作为教学相长的“源头活水”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是师生共同参与的双边活动过程,一方面教师可以从学生学习的情况中总结教书育人的经验,改进教育教学的方法;另一方面让学生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加以引导,教师完全可以从学生的讨论与回答问题中收集信息,受到启发,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活动的深化和拓展,使教与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前移“教学重心”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基础

当前,教师更多关注的是上课及课后的查漏补缺,这样的教学是重心后滞的。其结果是欲速则不达,也常常听到许多老师“讲了很多遍,仍然记不住”的抱怨。其根源是教学任务只落在教师身上,学生只充当了一个旁观者,教师表演的精彩时,我就看看、听听,不精彩时置之不理。要构建高效课堂,就要使教学的重心前移,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

1、抓好预习这一关是使教学重心前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没有预习的听课,学习行为是被动性的,即使参与也是时断时续没有连续性,知识的理解也是一知半解,效果按教师预设的目标和教师付出的努力会是事倍功半;在预习基础上的听课,学习行为是主动性的,由课外按照教师下发的学习方案进行预习、课内师生共同答疑,解决老问题又产生新的疑问,师生再回到教材或再查阅资料再探讨、研究,让学生亲身感受和参与获得知识的全程,效果按教师预设的目标和师生共同努力会是事半功倍。学生做好预习,带着问题走进课堂是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的物资保障,是教学重心前移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2、加强预习指导使学生养成学习前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问题前置的自觉思维模式,要抓好预习这个环节,教师要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制定学案并跟踪指导逐步养成预习的习惯。比如文科课可以每次要求学生预习课文,用铅笔写下每段的段意或重点语句,再回答框内或课后问题。这样学生至少看了一遍课文,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和思考。理科可以出一份课前作业,将最基础的公式、例题列出,出一些简单的练习题,经过尝试发现自己不会的问题,这样在课堂上学习的针对性就更强了。教师上课前要对学生预习情况进行检查,通过检查就知道学生会了什么,什么还不明白,根据预习检查出来的问题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第二次备课。学生自己可以学会的就可一带而过,学生不明白的可以在课上详细讲,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就会更强。

做好在预习基础上听课,师生就要坚持不懈、扎实有效的做好两个同步。即课外学生的预习和教师备课的同步;课堂上师生解决问题的思路、速率的同步。通过师生课内外的两个同步,养成学习前置的良好学习习惯和问题前置的自觉思维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能力的提高,逐步达到学生愿意学习、会学习的目标。提高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的目的也必将实现。

做到“七有”是构建高效课堂的保障

高效课堂的终极目标是致力于学习能力的培养,为一生幸福奠定基础。因此,要构建高效课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做到七有,即:有备、有标、有趣、有法、有情、有效、有用。

1、“有备”——准备充分;

我们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道理,台上的精彩,源于我们平时扎实的“内功”。在备上做到“五备”,即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作业。

备教材、备辅助资料(含课程标准);把继承知识体系中可能遇到的知识准备好,防止学生提出各类问题教师束手无策,或学生没有挖掘出来的问题,教师将相关知识提供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备学生:教师依据前馈信息在备课中还要备学生,按基础不同的学生把知识点分解为不同层次,易于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每节课后每个学生都有各自的收获,享受成功的快乐,备的内容为:分析学生的知识基础、设计学生的活动、设想学生问题解决的方案。

备教法:教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服务的,一节课能否吸引住学生,取决于它的设计是否灵活,教法是否新颖,另外,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形成学习方法的奠基石。备学法: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只是完成让学生学会这一个目标,更要注重让学生学会怎么学习这个目标。因此教师要注重学法的培养,在备课中在设计教法的同时有目的的巧妙的设计学法,通过渗透、讲授、交流、点播、示范等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对学法进行熏陶和培养,为学生终生受益奠定基础。

备作业:作业是学生巩固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检验教师的教、学生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业应分为巩固新知识的书面作业和预习作业。作业题要考虑多样化、并有一定的梯度,既让所有学生吃得好又要让成绩好的学生吃得饱。只有有实效性的准备才能打造实效性的课堂。

2、“有标”——目标明确

教学目标在教学活动中处于核心位置,它决定着教学行为,不仅是教学的出发点而且是教学的归属地。因此科学、全面、恰当的确定目标能避免教学活动的偏差或失误,对顺利完成教学任务有事半功倍的作用。教学目标的确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知识目标:(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确定了解、理解、掌握、灵活运用、不同学年同学科的纵向整合与同学年不同学科的横向整合等);技能目标(依据知识具体内容确定思维、想象、判断、动手、合作、归纳总结等);情感目标(依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寓思想教育与教学中、学科内在的美、社会需要的价值)。只有把知识、技能、情感目标综合起来,教师才能心中有学生、做法有策略、教学成果达成度才能更高、有效。

3、“有趣”——趣而求之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 不如乐之者”。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教师要以学生把你所教的看作是最感兴趣的学科,让尽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样幻想着在你所教的这门学科领域里有所创造。”兴趣是学习的挚友,是学习的一种原动力。要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教师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学科,把书本上的知识经过整合变为自己的东西,在完成教学过程中达到通过情真意切的语言、美丽动人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数形的结合、发自肺腑的交流、妙趣横生的表演、情趣结合的练习等达到趣味教学。通过教师的有趣,熏陶、感染学生产生学科兴趣。凡是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必然力求去认识它,掌握它。因此,在教学中,要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学成绩,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无疑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4、“有法”——事半功倍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教有定规、贵在得法”。其含义是完成教学目标任务,教学是有法的;但教学中的情况是各不相同的,不同的问题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要选取最适当的方法去解决教学问题,因材施教、因人施导;教学是有规律可循的,任何教学方法都不能违背教学规律;只有用符合教学规律和教学实际的方法解决问题才叫做“得法”。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很多的(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陶冶法、发现法、探究法等)。在教学中无论使用何种教学方法,最终的目的都是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让学生自觉地融入到教学活动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和形成终身学习的方法。

5、“有情”——情感投入

情感教育也是一种教育目标。伟大的导师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在教学中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教师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教师饱满的精神,激昂的情绪一定也会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起学生求知欲望。在实践中感到情感目标大多虚化在教师备课笔记里所书写的干枯的文字中显性效果不明显。因此,教师要依据本学科的特点选择适当的方式(学科史、学科思想、学科美感通过情真意切的语言、美丽动人的画面、声情并茂的朗读、优美数形的结合、发自肺腑的交流、妙趣横生的表演、情趣结合的练习)首先感动自己,之后感动学生。发挥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提高教学效果。

6、“有效”——讲求实效

讲求实效,是在有效的时间内使师生教和学的效率、效益、效果最大化。其落脚点关注每一名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有“全人”意识,树立“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过低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需要上,树立“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思想。因此,就要从课前的准备、课堂的组织、课后的练习等几个环节来研究教学的实效性,再摒弃低效的进而达到高效的。

7、“有用”——终生受用

有位教育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由此看出让学生“会学”比只要学生“学会”重要得多。因此,我们要在教学中始终坚持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入手,达到培养自学能力的目的。因为知识如汪洋大海,一个人在校学习的时间有限,所以在校阶段就应重视培养学生学海泛舟的能力,使他们能驾驭知识的风帆,在浩翰无边的大海中航行。学生有了这种本领,才能在未来的学习、工作中,掌握探索的主动权。基于以上认识,教给学生吸收知识良好习惯要和学会一个新知识点摆在同等高度对待。因此,教师在完成整个教学过程中要有意对学生加强六会习惯的培养,即:会预习、会听课、会复习、会作业、会总结、会记忆,为实现终生受用奠定基础。

总之,高效课堂是不断变化、不断生成、不断追求的过程,而且是因老师而异、因学生而异、因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而异。因此,离不开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请同仁们共同来思考、研究高效课堂的构建,使自己的课堂教学越来越高效。

第二篇:高效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高效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改革实验进行的今天,我们的教学理念不断更新,课堂教学也随之不断的发生改变。因此,我们看到当今的课堂学生动手操作的多了,发挥交流的多了,表现展示的多了,课堂上时常是一幅忙碌、热闹的景象。可是冷静下来,在我们教学后却经常、也应当反思一个问题:在这40分钟里,学生究竟收获了多少知识、技能、情感?我们的教学是否具有我们看到的那样具有实效性呢?

作为教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让教师教得高效、让学生学得高效?我认为要着力在、课堂三重奏、课后两关注“三个环节”上下功夫。

一、课堂三重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台上一分钟,高效见真功”,要实现高效课堂,“精致、扎实、务实”这三重奏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关键所在。

1、“精致”──巧妙简约,细致入微。

被誉为诗意语文的倡导者与实践者──王崧舟老师曾经在《长相思》的精神三变一文中细述了此课他的创作历程。或许有人说王崧舟的《长相思》的成功是偶然,而我说这实属必然。诚如潘新和先生所言:教学是否有教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教师是否具备了良好的教育和专业素养,是否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是否有适应学生需求和教学情境的能力。我认为这种能力,就是通过巧妙设计,达到细致入微的效

益。

如《詹天佑》一课,吉春亚老师是通过这样的巧妙设计,将学生带入细致入微的情境的:

师:同学们,詹天佑的虚心、决心、恒心、痴心、细心、专心,凝聚在一起,就是他的不同寻常的杰出的爱国之心。我们再来注意他的语言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出示詹天佑所说的话)谁来读一读?把他的虚心、决心、恒心、痴心、细心、专心呈现在你的朗读中?

詹天佑经常鼓励工作人员说:“我们的工作者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大概’、‘差不多’这一类说法不应该出自工程人员之口。” ……

师:这里有一个词语“经常”。詹天佑不止一次这样勉励工作人员。让我们进入当时的情境。(板书:情境)在施工动员大会上,詹天佑面对所有的铁路建设者,慷慨激昂地鼓励所有的工程人员── ……

师:一天塞外狂风怒号,黄沙漫天,一不小心就有坠入深谷的危险,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填个测得差不多的数字,就从岩壁上爬下来。詹天佑语重心长地勉励测量队员说── ……

“读出理解的意思──进入人物的角色──进入想象的情境──把体会到的感情写在脸上”,这样巧妙的设计,这样带有探究性 的朗读,可使学生亲近文本、感受文本情感、获得语感体验。

再如吉春亚老师在教学《赤壁之战》时,抓住学生把“船帆”读成了“帆船”这一细节,通过引导学生探究“船帆”“帆船”的异同处,体会到“船帆”“帆船”都与“船”有关,但有不同之处:“船帆”讲的是“船”上的“帆”;“帆船”讲的是有“帆”的“船”;士兵看到的是“船上的帆”,而曹操看到的是“带帆的船”。这也就“造就”了历史上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赤壁之战。学生通过字词的探究、思维的发散,体会当然是“细致入微”!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技巧并不在于能预见到课的所有细节,而在于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巧妙地在学生不知不觉中作出相应的变动。”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抓住教学时机,巧妙设计、引导,真实探究、领悟,使教学活动引向深入,整堂课才有实效,而又不失灵动。

2、“扎实”── 返朴归真,学有所得。

一堂好课,难在文、课、人的统一,难在真实的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扎实而有效地教学,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得;一堂好课,不仅仅体现在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的构筑的匠心独运,或如品茶,含蓄优雅恬淡;或欣赏音乐,回味舒缓悠长,还必须如“清茶淡饭”──不求浮华,只求一份从容恬淡、实实在在,真正让学生品其文、悟其道、领其神。

如特级教师闫学在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就作了这样的教学探索──在鲁迅文化的语境下教“鲁迅”:将对这个文本的定位,置于整个鲁迅文化语境之中。在课堂上,有很多多鲁迅的插

叙,比如鲁迅先生的120多个笔名,鲁迅就“碰壁”写过的两篇文章,鲁迅去世后萧红的文章……读一课与读一人,在不断穿插中有机整合,目的是使课堂处于比较宏大的鲁迅的语境之下,让课堂更加丰厚、阔大。无论是信息呈现还是人文意蕴,因为置身于鲁迅的大语境下,文本可以得到充分的开掘。而大文本与小文本之间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使学生不但走进了这个文本,更走进了鲁迅的精神世界。

当语文有了文化的滋养与浸润,任何的“浮华”都是“浮云”,任何的“调侃”都是“多余”。因为,这种探究“鲁迅”精神得到充分的开掘,这种带有厚实的文化内蕴与积淀的语文,是扎实的。这种扎实的课堂教学闪动着生命的律动,焕发了语文的活力,简约而又高效。

3、“务实”── 强化训练,重在运用。

课堂因学生学习的需要而存在,学生无疑是课堂的主人。教师组织的所有课堂活动,都应当适合学生的水平,符合学生的需求,为学生的成长发展服务。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是通过文本的阅读和相关形式的作业练习,促使学生积累语言、“内化语言”和“迁移语言”,达到学习语文的最终目的。所以训练对于语文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强化语言训练,要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

(1)要突出读和背的训练。朗读既是理解语言的手段,也是积累语言,培养情感的手段。读书琅琅上口,熟读成诵,运用时就能脱口而出。背诵是大量积累语言材料的有效方法,学习语言必须记忆,要让学生多读、多背一些名家名篇。

(2)读写结合,读中学写。要提倡学生“说课”—说内容、说语言、说认识、说体会、说感悟;提倡学生“写课”—写内容、写要点、写心得、写真情。从一年级到六年级要始终贯彻读写结合的原则,加强小练笔。教师要依据教材特点设计仿写、改写、扩写、续写等练笔实践。学习了《北京的春节》一文之后,让学生写一写自己家乡的春节;学习了老舍先生的《猫》一文后,仿照教材了“说他……吧……可是……”的句式,选择一种你喜欢的动物,写一段话;学习了《桂林山水》一文,在描写漓江的水和桂林的山的特点的时候,作者采用了多种修辞手法:比喻、排比、对比,在学生感受到这些文本语言的丰富和美丽之后,就可以让学生模仿着写作一个描写风景的片断,学生可以从写法上得到迁移。

(3)要重视语言积累。引导学生积累语言的方式很多。可以采用朗读、默读、背诵、复述、听写、读写结合等教学手段,让学生熟记语言材料,把课文的语言尽可能内化为学生的语言;可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写观察笔记积累写作的素材;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写读书笔记积累语言材料,掌握语言表达技巧;可以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帮助学生扩大词汇量。

(4)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要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让课堂充满思维的张力。既要有个人的静思默想,又要有师与生、生与生之间的思维碰撞;既要发展形象思维,培养想象力,又要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造力。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充分的读、思、议,围绕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读书、质疑、讨论。

二、课后两关注是打造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

“课堂见真功,课后有余功”,课后两关注是造高效课堂的有益补充。

1、关注学生课后的可持续发展。课后是课堂的延伸,学生课后的学习是高效课堂启迪、感悟的必然,也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课后持续学习的兴趣,引导学生课后去探究课堂所不能解决的问题。如学完《“凤辣子”初见林黛玉》这个片段后,学生便对《红楼梦》这本书产生了深厚的兴趣,课后产生了读《红楼梦》流行风,教师可以专门利用时间组织学生进行阅读交流,开展读书交流会,促进了学生的持续性学习。又如学完《蟋蟀的住宅》一课,学生对蟋蟀佩服得五体投地,所以就可以鼓励学生以组为单位继续研究学习,可以亲自体验一下观察蟋蟀的乐趣,寻找蟋蟀的更多秘密,写观察日记,做好观察记录,也可以读《昆虫记》,了解更多的关于昆虫的知识。

2、关注教师课后的可持续发展。常言道:“活到老,学到老。”教师的学习是伴随教学活动进行的,课后的回顾、思考、总结是教学的可持续发展。教师要善于回顾、总结课堂授课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写出课堂教学反思。想想哪些环节设计得比较精妙?哪些环节是无效的可以省去?学生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时候?一个问题问完后没什么人举手回答是什么原因?我们还可以将课后反思及时地发到教育论坛里,与同年级同学科的老师进行交流,实现同伴互助。通过及时的课后反思,总结经验,改进不足。持之以恒的发现和解决问题,必然能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技艺,最终达到实现课堂高效的目的。

回归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我们的语文教学担负着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重任,而解决根本任务靠的就是我们的每一节常态课。放平心态,认真把握好以上“三个环节”,实实在在地落实每个环节,才能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愿每个学生都能在高效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所收获。

教 学 反 思 高效课堂是这样炼成的

南阳市宛城区瓦店镇李璜小学

包 英 芬

2024年9月28日

第三篇: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

“学案导学”是构建高效课堂的科学方式

陕西省丹凤中学

李德葆

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化,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做到减时不减效,甚至是减时增效,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课题。为了构建高效课堂,我们认为,以“学案导学”为抓手和载体,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探究能力,是一个科学的教学方式。

一、“学案导学”的意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找出一种教育方法,使教师因此可以少教,但是学生可以多学”。我们以为,学案导学就是这样一种方法,学案导学着眼点是以人为本,关注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健康人格的形成,为学生终身发展服务;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自我解决,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生存、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改变课堂教学结构,优化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学案导学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法转变到研究学法上。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在编导、引导、指导上,编制“学案”的过程就是一个综合的探究性活动,它不是原有教案的翻版,而是教师从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出发,按照从易到难,从表面到本质,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规律,有目的、有层次安排学习活动,教师要从主演变为导演,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去,指导学法,让学生的学习活动贯穿整个课堂。

学案导学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学生由过去依靠教师灌输、消极等待的学习习惯,转变为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探索,积极参与。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增强学习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总之,“学案导学”有助于简化学习内容,优化知识和能力结构,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提高学习实效,达到减负增效的目的。

二、“学案导学”的设计

导学案的设计要做到学导结合。“学”指的是学生自学主动地学,“导”是指教师有效、恰当地指导和点拨,二者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学生的学要注重自学性、主动性,会学且学会。

教师的导要体现两点基本理念:

首先,教师要做到导学内容的“问题化”“操作化”和“结构化”组织。将导学内容转化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激发自主探究、促进合作交流;导学内容“操作化”,使“做”、“想”、“讲”结合,以“做”促进“想”,以“讲”梳理“想”,帮助学生内化学习内容;将导学内容“结构化”,加强学科整合,提示内容联系,形成认知结构。

其次,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应是我们开展教学活动的起点。

因此,“导学案”设计重点突出一个“导”字,引导学生去主动学习,自我探索,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在设计过程中要遵循以下原则:

1、导学案编写思路要和教材的思路吻合,注重对教材的整合利用

学生预习的主要知识载体是教材,这决定了导学案的编写思路要与教材相吻合。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分析理解”、“抽象概括”、“思考交流”等栏目,注重对教材内容的整合,问题设置要层层深入,逐步引导学生去探究学习,导学案中要能够体现出本课时的主要学习内容和重点。

2、导学案中所设置的问题必须是有效的

导学案中的问题要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也就是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预习和学习过程。导学案的内容不能是简单的填空,应该多设置“理解型”和“应用型”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使得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新知识在提问中升华和巩固。同时,还要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重难点的突破、问题的梯度等。

为了达到导学案中预设问题的有效性,我们强调导学案应该是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形成的,应该是经过深思熟虑、集中研讨的,应该是备课组集体智慧的结晶。

3、导学案中要设置有梯度的巩固、应用习题

习题的设置分为3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基础巩固”和“反馈练习”,难度不大,紧扣基础知识,用以检验学生的预习效果,要求全体学生在预习时完成的;第二个层次是 “典例分析”、“达标体验”,是经过学生讨论和教师的点拨后在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要完成的;第三个层次是“高考连线”,是供一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完成的。最后还应配备“随堂练习”等,是新授课后学生课后要完成的,其设置也要体现出层次性。

三、“导学案”的基本内容及形成过程

1、导学案的基本内容

经过不断的探讨和研究,我们确定了我校导学案的基本环节:(1)明确目标—导学方向

确定学习目标(三维目标)和学习的重难点,明确学习方向。实施教学时,师生可边学习边对照查看目标落实情况。

(2)知识链接—提供知识支持

通过知识链接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时,到什么地方去寻求相关的知识帮助,便于学生更好的落实相关的知识内容。

(3)探究过程—导学方法

本环节包括例题或者问题点拨与拓展,主要用于教师的导学和学生的学习。反馈练习或者自我检测,学生自我处理,用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教师通过批改了解学生的达标情况,为课堂上点拨的针对性、有效性打下良好的基础。

(4)课堂小结与反思—导学落实

通过小结和反思让每位学生及时、真实得写出自己学习过程中的缺漏和不足之处,以备今后复习的借鉴。

2、导学案的形成过程

要形成一份科学是小的导学案,必须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利用集体备课形成高质量的导学案,我们集体备课的模式是:

(1)形成原始导学案。每个备课组首先确定一名主备教师,主备教师根据规定 的教学内容,认真研读教材,教参,查阅相关资料,并按课时形成“原始导学案”,同时做好发言准备。发言材料可包括:编者意图、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教育设计理念、施教策略及练习、练习和作业设计、教学上的注意点等,组内其他教师也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为讨论做好准备。

(2)组织集中讨论。按实际教学进度,提前一周,由备课组长组织集体备课活动。在集体备课会上,主备教师必须向同组教师作“中心发言”,解说自己的设计意图(即说课),与会教师再集思广义、相互切磋,发挥集体的群策群力和协作精神,对每个“原始导学案”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初步形成“集体导学案”。“中心发言”和“集体讨论”体现互补,既发挥个人的专长,又发挥了集体的智慧。

(3)形成集体导学案。主备教师辨证吸收组内教师的教学建议,博采众长,对原始导学案进行必要的调整,拉开行距打印,目的是为了增加每个备课主体对集体备课的理解分析和其它个性化的内容,打印稿人手一份。

(4)形成导学案。上课前,教师必须认真学习“集体导学案”,对集体备课的内容进行消化、吸收,并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案进行修整和再补充,使之更贴近自己的教学实际。

(5)形成学案反思。教师在授课后,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对“上课学案”进行批注,并认真撰写“教后感”,以便为下一轮的集体备课提供参考。

四、“导学案”实施的方法

1、动员学生动脑、动手,在导学案的指引下认真学习。鼓励学生在导学案上做标记,可以是预习知识的重点,可以是相关的已学的知识,也可以提出质疑,鼓励有能力的学生写出类似读书笔记的东西,把本节课在导学案上体现的重点,根据自己的预习进行简单的再现(例如像化学的化学方程式的书写等)

2、教师要及时掌握学生对本节课的认知程度。导学案是需要认真批改的,老师要通过批改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通过批改教师也可以了解到: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困惑。这样上课就会有的放矢。教师可以在课前进行提问或小测,检查学生通过预习掌握的知识。也可以在导学案中留出相应的小练习上课进行即时练习。对于简单的知识不要再重复讲解,可以做“淡化处理”。

3、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察言观色”,做“导演”,而不是“主角”。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课堂上既有针对导学案内容进行的交流、研讨,也有相互之间的质疑等等。对于学生交流中出现的问题,老师要耐心地去“倾听”,关注学生的想法,但不能急于去解决,要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老师绝对不多说一句话。新授课时,教师只板书知识骨架,由学生自己补充具体的重点知识,然后交流,可以以此来代替以往的由教师为主体的课堂小结。如果需要,最后可以留出五分钟的时间完成几道“当堂检测”题来检查学生本节课掌握的情况。

4、对于难点,以往我们总是放在课堂上重点讲解和突破,现在课时大量减少的情况下很难完成,因此我们将难点分散在导学案中(必要时给予一定的“知识支持”等,至少要让中游以上的学生有成就感),力求在学生在自学过程中能够各个击破,然后通过批改或课代表的调查收集学生对难点的解决情况或症结所在,最终利用上课 集中点拨。

五、“导学案”实施的效果

在我们刚开始使用学案辅助教学时,并未引起学生重视,经常出现还没上课“学案”已经丢失的现象,学生的提问也经常是就题论题,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这道题怎么做或这道题的答案是什么?”。经过一段时间的使用和训练,大部分学生已经体会到“学案”的好处,我们也看到了学生的变化、教师的变化以及师生关系的变化。

1、导学案的使用缩短了教师授课时间,增加了学生自主、合作和交流学习的时间,通过组内交流、合作学习促使学生的思维发生碰撞,迸发智慧的火花,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的闪光点,让学生感受了自主学习的快乐,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从而也从一个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课堂效率。

2、导学案的实施增加了同学间的交流,促进了学生间的互助自主学习,融洽了同学间的关系。改变了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3、导学案的教学模式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开阔了学生的眼界,提高了学生的科学素养。通过导学案的引导,同学们养成了“课前主动学习、课上积极参与合作探究活动、课后反思问题、总结知识规律和学习方法”的好习惯,知识整合能力、质疑答疑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均有提高。

4、在实行导学案的过程中,各备课组充分发挥了团队精神和集体的智慧。在集体备课中老师们坦诚相待,彼此取长补短,共同讨论,共同分享。在这种和谐的工作环境中老师们的心情是舒畅的,共同进取。

六、“导学案”使用的反思与改进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们发现导学案的使用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例如: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较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并没有达到全员参与,共同学习的目的。我们又将每个班级划分为不同的学生组,组内每个层面的学生都有,要求组内互助,组间竞争,分组考核,促使学生全员参与。经过改进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参与度增加了,但是知识的落实没有达到预期的目的,于是我们有在导学案的基础之上增加了课堂“三把火”——课前预习检测、课中提问检测、课后落实检测,要求检测内容质量要高,层次性与针对性要强,通过检测,既能检测学生的听课效果又能够落实好基础知识。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证明,课堂上的三把火点燃了学生的学习激情,“烧”出了课堂的高效。

一年多来,我们通过导学案的使用实施来构建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构建高效课堂,是一个从理论到实践,然后由实践再到理论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以新的教育理论为指针,把握正确的运行方向,我们课堂必然会焕发勃勃生机,收到更好成效。

第四篇:高效课堂

一、对高效课堂的认识

首先,教师本身要有高效这一教学理念。教师授课高效才能要求学生所获必须高效,教学投入产生必须高效。高效课堂可以归纳为高效果、高效率、高效益。

二、高效课堂来自多姿多彩的情境创设

每一节课都有一定的教学任务,教学中及时引导学生从情境中复习或预览即将要学习的东西。如我们听的那一节课,一开始通过动物图片的展示,让学生复习动物的名词及描述动物的形容词,调动学生学习情绪,使之迅速投入复习单词和句子中去。

三、高效课堂是探究的学习过程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教师要发挥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的作用。如我们所观摩的那一节课,付老师通过图片展示及所给部分单词,引导学生自己去描绘那些动物,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展示学生个性,从而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发展,使英语课堂教堂真实高效。

四、高效高堂来自不断地教学反思

一堂课不会十全十美,我们自己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深入的剖析、反思。对每一个教学环节预设与实际吻合,学生学习状况,教师调控状况等方面进行总结,在不断反思中学习,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也一定会更好。

通过这次听课,我更深刻地感受到,我们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前提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才能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有关高效课堂的心得体会

有人说:“一个好演员,一举手投足,全都是戏。”又有人说:“一个优秀的歌者,每一个细胞都散发着音乐的魅力。”那么,一个好教师,课内课外,都让人回味。

一堂好课涉及方方面面:学生观、数学观、教材观、教学技巧、教育智、学科素养„„每一个要素都可能对一堂课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倘若非得从这些要素中提炼出最重要的一条,我认为,一堂好课,应该是数学教师全部数学素养在某个特定课堂情境中的自然挥洒,应该是从心灵深处流淌出来的原滋原味,不加任何修饰的。

有人总是留恋,慨叹于优秀教师挥洒自如的课堂风范和教学艺术,被其深深折服与感染,并试图将其原样“复制”,让这份精湛和美感同样绽放于自己的课堂。然而,无数类似的努力往往都以失败而告终。究其原因,撇开优秀教师精湛的教学技巧、技术、智慧难以简单“克隆”之外,更深层的问题是,大家忘也这样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一堂成功的课,往往并不是教师教学技艺与技巧的简单叠加与拼凑,而是其多少年来学识、功底、经验、技巧、智慧、个性乃至人生阅历等在特定教育情境下的一种自然勃发与流淌。一堂好课本是一个不可拆分的整体,是执教者众多优秀品质通过无意识整合后,由内而外的一种散发。换言之,那是从他们内心深处流淌出来的,无须修饰,更无以修饰。

那么,对我们年轻教师而言,从这些优秀的教师身上,我们能学到什么呢?是否无以借鉴呢?

我对整个听课的感受进行了一次梳理。让我最受触动的是,老师们丝毫没有“花拳绣腿”的花架子,没有丝毫的作秀,而是给我们一个课堂的本来面目,两个字----实在。下面我就结合自己平时积累的一点小经验。谈谈个人的一点想法:

1、创设符合儿童口味的学习学习情境.众所周知兴趣乃学习之最重要的动力,没有兴趣是不可能学好数学的。所以我们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他们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创设使学生感到真实、新奇、有趣的学习情境,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问以创造学生“心求通而未得”的心态,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2、注重小合作学习的实效性

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就曾说过,动作是智慧的根源。生理学的研究也证明“儿童的智慧集中在指尖上”。动手操作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可以使他们把注意力集中到有意识的教学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对数学知识的感知最强烈,形成的表象也最深刻。如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的有效性,从这次听课,我有四点体会,一是要明确目标,指向性强。二是要明确要求,动而不乱。三是要有思考空间,切忌为操作而操作,四是要充分交流,揭示规律或知识。

3、为学生创设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好的课堂教学应当是富于思考的,学生应当有更多思考的余地。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己的事,教师是一个组织者和引导者。学习的效果最终取决于学生是否真正参与但学习活动中,是否积极主动地思考。而教师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学生提供思考的机会,为学生留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

当然,一堂好课并没有绝对的标准,但我认为应该是真实、扎实、充实、平实的。这些说起来好像很容易,但真正做起来却很难,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在努力追求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课堂教学水平,真正享受到“教学作为一个创造过程的全部欢乐和智慧的体验”。

同时,这几节课让我充分领略了课堂教学无穷的艺术魅力。老师们的课以丰富的人生积淀,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精湛的教学艺术向我们展示了课堂教学的崇高境界,使我在听课活动中可以说是如沐春风。这几节课表现了以下优点:

一、底蕴。我非常惊叹于这些年轻的老师课堂上能有如此严谨的思维,精练的谈吐,如果没有知识的积淀与认真的钻研则难以做到很好的把握课本,又很好的把握学生的。

二、亲和。坐在她们的课堂上,却发现她们的亲和力不仅是在脸上,更是在师生的心里,听这样的课想走神都很难。三、三个转向。教师们做到了“三个转向”。即从以教师讲授为主,转向以学生资助学习为主;从以个体学习为主,转向以互助学习为主;从关注教师教,转向学生学和师生互动。

四、知识生成。课堂教学中做到体现自主、引导合作、推动探究、关注过程,尊重学生个性特征,重视学生的探究体验和感悟发现,培养学生结合自己的经验提出、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教师们注重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用之于生活,让学生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乐趣及其中的重要性

总之,这几节课无一例外地体现着新课改的要求趋势,课堂生动、预设生成与动态生成相结合,目标达成度高。无一不渗透着新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而对比自己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更新。所以听了参赛教师的课后我有一种紧迫感,一种危机感,那么我就必须要树立一种观念:就是去学习,去长期的不断学习。要想当一名好老师,就必须不断的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文化知识,努力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一位教师毕生都要研究的课题,把老师和学生都从题海和加课中解放出来,让教师快乐地教,让学生快乐地学。在教学实践中,课堂低效一直是管理的一大难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高效课堂呢?

从学生角度来讲,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一是学生对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要高。二是在实现这种目标达成度的过程中,学生应主动参与并积极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就是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的课堂,是学生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的课堂。

从教师角度来说,高效课堂应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教师能够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确定课堂的三维教学目标。因为教学目标的预设与课堂的实际情况不可能完全吻合,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对教学目标作出适时调整,最大限度地面向全体学生,使其更好地体现教学目标的适切性。二是教学的过程必须是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这种主动参与主要体现在教师能否采取灵活机动的教学策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否积极引导学生积极思维,能否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进行必要的合作和展示,使全班学生分享彼此的学习成果。三是教学中适时跟进、监测、反馈、消解,以多种方式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使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度更高。

那么,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呢?我认为必须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抓好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和教学方式的转变。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必须在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的实践过程中不断推动教师观念的转变,进而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以逐步消除由于教师讲得过多、学生参与过少而导致的靠大量课后作业来完成教学任务的问题,逐步解决忽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实现的问题。

第二,开展以学课标、研课本、研方法、课后反思等为主要形式的校本培训。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在很多情况下,课堂的低效是由教师对课标与课本的学习与研究不足所造成的,而教师这方面的不足又影响和制约了其课堂驾驭能力,课堂驾驭能力又反过来影响课堂

教学的效率。

第三,抓好教师备课中的备学生问题。不少教师在备课时,只习惯于备教学内容,而忽视备学生。如果教师不去研究学生对所教内容的掌握情况,不去研究学生的个体差异,一切从本本出发,课堂教学的适切性就会大打折扣,课堂教学的高效更无从谈起。

第四,研究和设计好课堂提问。在真实、常态的课堂教学中,我常常发现教师所提的问题本身就有问题,无效问题、假问题、无价值问题充斥课堂,教师的很多提问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因此,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第五,加强对课堂节奏的把握和管理。课堂上,有的教师刚给学生提出问题,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就马上要求其回答,这样不仅浪费了学生课堂思考的时间,而且有效性很差。这种形式主义的教学方式使无效劳动充斥课堂,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有的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讨论、交流、做巩固练习等,不提任何时间和标准的要求,学生漫无目的地阅读与交流,课堂组织松散,时间利用率低。有的教师只对学生提出比较笼统的要求,学生不明白教师要他们干什么和要他们怎么干,这样,学生就失去了教师的有效指导。因此,要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和思维空间,要减少“讲与听”,增加“说与做”,尝试“教与评”

第五篇:高效课堂

构建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推进中小学课程改革,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根据市教体局把2024年确定为“创建生本高效课堂活动年”的要求,我中心校决定在辖区各中小学广泛开展/创建生本高效课堂活动,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以强化校本教研为手段,以提高课堂效率为核心,充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生自信和挖掘学生潜力,采用“自主、合作、探究”新课程理念,学习、借鉴“杜郎口教学模式”成功经验,更新教学理念,规范教学行为,探求“优质、高效、轻负”的新型课堂,努力形成符合我办事处教育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基本理念

高效课堂的核心是教学的高效益。课堂教学的高效性体现在,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获得全面和谐的发展。高效课堂不仅能使学生高效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高效课堂的教学评价是“以学论教”,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的“教”,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评价课堂教学质量;高效课堂需要高效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主导意识,富有创新精神,并能进行持续的反思探究,不断生成自己的教育智慧。

三、目标任务

1.努力构建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认真贯彻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切实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尽量做到让学生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和有效参与,积极建立民主平等、充满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构建宽松和谐、友好公平的课堂氛围,关注每位学生,让每位学生都能获得尊重,获得自信,获得成功。适当拓展课程资源,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合作精神。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努力构建富有活力的优质高效课堂。2.着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以民主、和谐、开放、富有活力的课堂教学环境为依托,着力使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较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和要求,促进学生在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思维品质、创新精神等方面的发展。

3.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以创建高效课堂为契机,进一步促进广大教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素养、学科专业素养、教育理论素养、科学文化素养和艺术修养,逐步实现教师素质的整体提升。

4.促进教研活动的开展。在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教研活动制度化、规范化,提高教师参与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教研活动的有效性,在中小学掀起新一轮教学研究的高潮。

四、组织领导

五、实施步骤

(一)推进实施阶段(2024年上学期)

本阶段目标为: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讨论学习,剖析问题,研究高效课堂的特征以及构建高效课堂的的策略。

1、成立领导组织机构,制定实施方案。各学校要成立创建生本高效课堂活动领导小组,制定学校《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学科《创建高效课堂活动实施方案》及相关制度和规定。

2、加强学习,深入研究。各学校要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有关文件精神,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对开展构建高效课堂活动意义的认识,树立开展好构建高效课堂活动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通过学习和讨论,理解和掌握有效教学的理论和实施策略,为构建高效课堂奠定坚实的基础。

3、深入剖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习外地教育教学改革经验,研究高效课堂特征,确定提高课堂效率的途径和策略。在已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提炼,总结出适合本校实际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或教学流程基本框架。

4、建立符合课程改革要求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为学期末全面评价教学工作提供依据。

5、开展高效课堂教学论坛活动,总结教学改革中的典型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二)提高增效阶段(2024年下学期)

本阶段目标为:在教师能够熟练运用小组合作学习、先学后教当堂达标、学案导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鼓励典型学校和优秀教师不断创新,形成学校特色、学科特色和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使我办事处教学改革呈现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良好局面。

1、组织学校教学管理人员和一线任课教师积极开展有关高效课堂的理论学习、业务培训、教学交流等活动,不断完善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和评价方案。

2、各学校要组织教师分学科开展构建高效课堂研讨活动,有计划地组织学科教师进行本学科常态课的教学研究,探索高效课堂的教学思路、模式、策略和方法。倡导教师撰写教学反思、教学案例、教学随笔,提高自身的教学理论水平和课堂反思能力。

3、开展高效课堂展示活动,推出一批课堂高效、风格独特的教师,引导广大教师创建具有个性特色、高效率的教学模式和方法,促进校际之间、教师之间互相学习、互相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

(三)提升总结阶段(2024年下学期)

本阶段目标为:总结创建活动情况,反思创建活动中出现的问题,表彰先进,推广典型,巩固和扩大创建成果,形成促进高效课堂构建的长效机制。

1、各学校要分学科召开教师、学生、家长代表等座谈会,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对于具有推广价值的典型经验和做法予以总结和提升;对于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层次研究和探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

2、教师要坚持写教学反思,及时记录教学中的问题、经验和心得体会,并从理论层面进行分析和阐述,每个学期分别写出1-2篇体现课堂教学改革成果的研究性论文。

3、在总结、反思、研讨的基础上,调整完善实施方案,制定出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深化高效课堂创建,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制度和措施,并形成创建工作长效机制。

4、加强典型培养力度,大力推广先进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打造“魅力课堂”,并分学科长期坚持组织高效课堂观摩研训活动。

5、召开总结表彰会,对高效课堂创建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个人、先进单位进行通报表彰。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各校要成立领导小组、制定方案、明确责任、措施得力、落

实到位。

(二)提高认识,进一步增强创建高效课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相对于低效、无效教学而言,高效课堂教学是指教师以新课程理念和科学理论为指导,遵循教学活动规律和学科特点,采用多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手段,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好的教学效果,从而实现三维目标达成和学生发展最优化,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新课改下高效课堂最显著的特征:1.民主课堂,即更多地赋予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权利,使学生发挥自主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的课堂;2.和谐课堂,即坚持以人为本,使教育的各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协调合作,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课堂;3.开放课堂,即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课堂向社会生活延伸,开放学习形式,开放学习时间,开放学习过程。4.活力课堂,即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提升能力。

构建高效课堂,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是切实推进教与学方式转变,把新课程理念落实到日常教育教学行为的重要举措,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现实要求,对推进基础教育实现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各学校要在领会内涵和意义的基础上,提高对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重要性的认识,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文件精神上来。认真学习相关理论、细心做好工作安排、广泛深入宣传动员、精心周密组织实施,努力形成校校、人人、课课追求优质高效课堂教学的浓厚氛围。

(三)精心组织、扎实推进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我市推进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各学校要高度重视。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实施要求,强化措施、精心组织,确保每项工作目标有效落实。

1、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情。教师要理解教材、吃透教材、活用教材,准确解读教材与学生,在把握学情的基础上对教材、教学资源进行加工提炼,形成目标明确、重点突出、脉络清晰、方式灵活、学法指导切合学生实际的教学设计,保证每一份教案都写成有个性、有创意、符合学生特点的“精品教案”。

2、讲课精讲精炼。树立“以学定教,当堂训练”的课堂教学理念,倡导实施“先学后教,精讲精练”的课堂教学模式。抓住知识主线,做到层次分明,思路清晰,重点突出,讲练适度,组织严密。彻底改变“满堂灌”、“一讲到底”的落后教学方式,做到三个精讲——核心问题精讲、思路方法精讲、疑点难点精讲;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掌握的内容不讲,讲了也不会的不讲,不讲也会的不讲。一般情况下,教师连续讲课把握在5—10分钟,做到精讲、互动、与媒体交流(包括学生看书、练习等)有机穿插进行,力求课堂教学的每一分钟都发挥最大效益。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加强学法指导,努力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真正从接受性学习转换为自主性学习。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激励、鼓舞和自主中学习,掌握知识与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一般情况下,每节课学生自主学习和训练的时间应不少于20分钟。

4、优化作业设计与批改。教师要精心设计作业、创新作业批改方式、减少学生重复、机械、无效的作业,精心设计具有针对性、层次性、选择性、实践性和开放性作业,创新作业批改形式,切实发挥作业促进学生不断改进和发展的作用。各学校要组织作业设计研讨,开展教师现场作业设计竞赛、优秀作业设计案例评选、优秀班级作业展评、学生家长评教等措施,推进作业设计的优化,使教师形

成自主设计高质量作业并及时批改评价的良好习惯。

5、深化课题研究,促进考试与评价改革。要建立起有效促进学生发展的考试与评价制度。建立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学生考试与评价研究课题,有可行性研究方案、有课题研究的组织和制度,有研究过程和阶段性成果(含学校、教师),有便于操作的日常评价工具和管理要求。建立起科学的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和高效课堂评价体系。

6、强化活动载体,搭建交流平台。每周做好学科组教研活动;每学期组织一次全员参加的大型研讨活动;每学年举行一次全员参与的课堂教学艺术评比活动;举办高效课堂优质课评选活动,为教师参与教学研究、展示研究成果提供机会、搭建平台。

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实践研究活动,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创新管理制度,创新工作方式,深化课程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我办事处基础教育又好又快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教师精心设计学案、教案和练案,做到学案、教案和练案一体,减轻师生负担,提高学习效率。

构建优质高效课堂改革方案东平镇中学六年级级部

一、指导思想

1.根据我校六年级实际情况,积极响应县教委提出的向课改要质量的号召,推进素质教育深入实施,办特色学校,特色级部。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努力把当前素质教育与新课程实施有机统一起来,实现教学管理效度的全面提高。

二、目标要求

1.通过将课堂教学改革与研究成果用以引领教育教学实践,实现学生发展与教师成长共赢,推进学校整体性办学水平与办学效益的不断提升。

2.进一步增强本级部任课教师对高效课堂,小组教学模式的实施与运用的意识,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强抓落实,积极创新,不断提高教研水平与效益。4.培养一大批教育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水平。

三、组织分工 组长:赵桂芸

副组长:牛家柱解西运

成员:郑善军尚昌英卜庆振王建国李云亭李会刘伟焦柱 邓传锋张强展长国魏文焦成杰卜祥龙焦政刘范敏

四、实施步骤 1.理论学习阶段

重点是全面系统学习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与具体要求,并结合阶段性工作目标实际,制定本学科以及个人行之有效的活动计划与实施方案。就学习形式而言,主要是通过学习、汇报、总结,再学习、再汇报、再总结,有效提升全体任课教师 的理论水平、专业技能与创新能力,增强科学运用新教学策略提高课堂教学水平与效益的自觉性与紧迫感。特别是注重同年级同学科老师之间的听评课,座谈会等,不断探讨和补充新的思路和做法。2.初步尝试阶段

本阶段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对小组教学模式进行初步的尝试运用。首先要规范教案的设计,其设计理念要求体现小组教学的目标要求。其次是课堂教学能够体现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的指导思想。本阶段的重点与难点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求任课教师首先要进行认真反思、对照查摆、研究对策与实施补救,然后在教研会上进行交流,共同研究,找出合适的方法。3.学科试点阶段

本阶段是在初步尝试的基础上,认定语数外学科作为突破口,以便对其他的学科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每学科推举1人为本年级学科带头人,作为引领者,其他人为被引领者。本阶段重点在于分析评价,一是对学科带头人的评价分析,二是对被引领者的评价分析,其过程是:示范(引领者)--评价--实践(被引领者)--评价。

4.反馈修改阶段

即在对本年级教师的深入学习与实践情况予以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实施深层次研讨与探究。申请教导处组织本校其他年级同一学科的老师听评课,拿出指导意见,由小组成员讨论修改,制定相应的措施。5.提升创新阶段

本阶段是在全面落实高效课堂,小组教学的基础上力求熟练操作,并结合我校和教师本人的实际情况,进行再总结,再反思,并及时予以理性提升,内化为更加符合我校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1.有计划地定期组织任课教师深入外地学习与培训,并充分发挥其应有的辐射与示范作用。要求参训人员对在参训过程中领悟到的精神、思潮、经验与做法等,及时写出书面汇报材料,并传达至本学科全体任课教师,特别是要分别上好一节汇报课与观摩课,以期将课改理念无论是在感性认识,还是在理性认识上都有一个显明的凸显。

2.制定扶持办法与奖惩措施。大张旗鼓地对在课改工作中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与创新成果的教师予以表彰,并分别从人力、物力、财力等诸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同时,对在课改活动进程中认识模糊、不思进取、故步自封的教师予以批评并责成改正,严重者予以全校范围通报。

五、总结验收阶段

由教导处组织有关专家,教师听评课,人人过关,人人写出总结报告,最终形成既符合素质教育,又有利于我校发展的较成熟的教学模式。

一节好课的几项硬性指标:

(1)教师应具备良好的素质,教师的一言一行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所以教师必须用高尚的情操、超人的智慧、饱满的热情和较强的驾驭课堂的能力去上好每一堂课,这包括提前侯课,较准确地使用普通话,漂亮的板书等。

(2)学习目标的准确确立。教师必须按大纲要求准确设立教学目标,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而检验学生掌握的好坏的标准,必然是和目标的呼应。

(3)必须体现“学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一节好课的精彩程度不仅仅是教师的风采,更重要的因学生的出色表现而充满活力,教师讲课时间必须控制在20分钟以内。能让学生讲的就让学生讲,学生自学能会的教师就不要代替,该让学生展示的就放手让学生板演,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

(4)学生精彩的展示。学生良好的语言表达、清晰的思路、漂亮的粉笔字,既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需求,也是形成良好学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需要,而这些良好的素质的生成,要靠每一位教师在长期地教学中不断地培养,不断地为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

(5)学案的运用。教师印制的学案,必须和课堂教学贴近,提前至少一天发到学生手中,便于学生提前预习,每一节课的学案设计环节要一致,切忌变来变去,让学生难以适应。

(6)当堂达标,当堂检测。教师必须合理地设置教学过程,做到环环相扣,科学合理,尽量地减少重复、无效的环节,高质、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做到堂堂清、堂堂结。

(7)准确的评价。掌声响起来,让学生经常地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师对每一次提问,每一次的学生展示都必须做出恰当的评价,该表扬就表扬,该批评就批评,以表扬、鼓励为主,批评要委婉、中肯、切中要害。

(8)德育的渗透。教师必须树立全员育人的思想,时时提醒、教育学生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如良好的读写姿势),特别是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和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

(9)多媒体的灵活使用。每一节课,教师应尽可能地制作精美的课件,让学生从视觉、听觉等各方面都引起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0)较强的问题意识。学生必须树立较强的“问题”意识,带着问题去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地解决问题,在真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启迪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不断地提出新问题。

四、提高认识、狠抓落实、务求高效

强化常规管理,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摆在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重任,要想提高教学成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加强常规管理,就必须深化课堂改革,这就要求每一位教师:

1、提高认识。我们之所以采用强有力的行政推动,之所以采取各种措施,目的就是推动课堂改革,强化常规管理,就是要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教师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改革是为了更有效,更高效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改革才有出路,不改革就是不作为,每一位教师都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方法,不断进步,不断提高。

2、落实行动。思想支配行动,我们已经清醒地认识到常规管理、课堂改革的重要性,那么我们就要将有力的措施、先进的教育方法、超前的教育理念运用到教学之中来,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参与,大力改进自己的教育教学。

3、务求高效。我们的改革是为了更好的提高我们的教学成绩,是为了挑战教师、学生的极限,最大限度地调动我们工作、学习的积极性,所以我们必须抓住质量、提高效率,抓实、抓细、抓牢每一个教学环节,为了每一个学生美好地未来承担起我们应尽的责任。

二、“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含义

“学案”就是教师根据课标要求、学生认知水平、知识经验编写的供学生课外预习和课内自学用的书面学习方案。“学案导学”是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以教师的启发引领为主导,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倡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自我发现,是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的有效途径。最终目的是进一步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转变学生学习方式,优化课堂模式。

1、“学案”由学习目标、知识结构、认知方法和技能训练四个要素组成。教师设计学案时,首先根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和学生活动内容,着力点放在“学习活动设计”上,它包括学习内容和学法指导,如观察、联想、对比、归纳、思考、讨论等;还要拟定培养学生何种思维方法,训练何种能力,指导何种解题方法等,要准确、具体,使静态的学习内容动态化。同时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差异,认知水平的高低,通过启发性、趣味性等问题设计和学案的情景设计,使学生进入角色,激起兴趣,达到全体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

2、“导学”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导”,教师要立足于“主导”地位,即创设情境、明确任务;组织学习、适时点拨;合理评价、情感推动。二是“学”,其中包括扫除显性障碍和找出疑难问题,也包括对教学内容要点的梳理和重点目标的明确。应当注意的是,这里教师的“导”是为学生自学服务的,学生的“学”是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二者相互配合,相辅相成。

3、“24字”是指:①导入明标 ②自学质疑③小组交流 ④展示点拨 ⑤训练拓展 ⑥小结反思

三、“学案导学24字教学模式”的操作流程

1、导入明标

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老师在课堂上应从“一切来源于孩子的生活,再回归于孩子的生活”这一理念出发。在设计课堂导入时,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从“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考,唤起学生情感”等入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导入可以用多媒体、故事、游戏、问题、悬念、图象、开门见山等方式。导入新课后要立即出示目标。教师根据所学内容的重点难点,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按照课程标准对所学内容的具体要求,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学习目标,学习目标可运用外显行为动词表述,表述要明确、具体、清楚、实

用,具有明确的导向和激励作用。不用“了解”、“理解”、“掌握”等模糊语言,而是用“能记住”、“能说出”、“会应用”、“能默写”“能解答”等可检测的明确用语。目标可用多媒体打出,也可印在学案上,也可事先写在黑板上。

2、自学质疑

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后,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通过看书、作批注、查资料、思考等方式自学感悟。课前教师要精心备课,自己吃透教材,充分考虑学生在自学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如何科学高效地指导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设计出科学、实用的学案,学案中要含有指导学生自学的自学提纲。在学生自学前,教师先预设一些思考性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学:①学什么,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例如:从课本哪一页到哪一页,从哪一框到哪一框。②以什么方式自学,让学生明确自学的方式。例如:看书、做记录、观察图片、查资料、独立思考、动手操作等等。③学多长时间,让学生控制好自学的进度。另外,可以根据实际对自学感悟情况进行检测,即用基础知识点组题,检测观察自学成果。使施教更能实现以学定教,教学更具有针对性,更便于教师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实现预设与生成的和谐统一。

3、小组交流

学生自学后,以小组为单位交流学习情况,组长具体组织,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功能,让优生影响、带动、帮助同组的人,更多的关注差生,共同去讨论去思考,共同进步。通过讨论交流,实现“兵教兵”,最大限度地解决本组同学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教师必须静悄悄进行观察,不提问不辅导不出声。

4、展示点拨,教师组织全班交流,各小组根据合作探究情况,把成果或者本组不能解决的问题在班上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补充、点评、质疑。教师起好牵引鼓励和点拨作用。此时,教师基本全面掌握了学生自学情况,明确了全班同学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快速进行课中备课并点拨精讲。本环节是学案导学六环节教学模式的重要环节,对于全班存在的普遍问题、典型问题进行精讲点拨。一是精讲:严格执行“三讲三不讲”的要求,讲难点、讲联系、讲规律;学生能自学学会的知识不讲,学生能合作交流学会的知识不讲,能以练代讲的就只练不讲。注重 “三讲清”,讲清概念,讲清联系,讲清作用。对于学生不理解难度较大的难点和易混易错的问题,•在学生渴望释疑的心理状态下,教师针对其疑点,快速确定讲的内容,•抓住要害,讲清思路,明晰事理,并以问题为案例,由个别问题上升到一般规律,•以达到触类旁通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归纳出新旧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二是点拨: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典型问题再度展开讨论,在学生相互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参与其中,•适时点拨,例如某个问题,个别好学生能解决,•其他同学仍不懂不会,教师可让尖子学生做“老师”,实现“兵教兵”,面向全体学生讲解,•教师补充点拨。这一环节对老师提出很高的要求,在课堂上整合学生反馈的疑难信息时,教师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备课条件下进行随机备课,它需要教师有更丰富的知识,更高的教学机智,更精湛的业务水平。这一环节要求教师耐心倾听学生展示的内容,不重复学生的展示内容。教师点拨时要求精辟、精炼,不絮絮叨叨、拖泥带水。

5、训练拓展

这一环节要着眼于绕开精英教育的误区,完成学生的梯队提升,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践的联系,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教

师出示根据教学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设计的当堂达标检测题,这一环节的注意事项:①当堂训练题要结合学科特点精心设计,整合课本、资料上的题目,不要照搬课本或资料上的原题。②当堂训练题要分层次设计,可设必做题,拓展题(与本节有联系的思维题,或者是下一节或以后所学知识的铺垫,起到巩固拓展所学知识的作用)。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使全班学生都有所提高。③当堂训练可以独立完成也可同桌2人小组合作完成,组内进行互阅。学生能交流解决的问题尽量让学生完成,教师及时启发引导、点拨纠正。④教师的反馈矫正要关注学困生,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

6、小结反思

这一环节是为学生及时构建知识体系而开展的整合性认知活动。让学生对学得的知识及其本质属性进行再认识,对自己掌握的知识,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归类链接,构建出个性化的比较科学的知识体系。学生小结:①学生个体先自结,整合知识点,构建并以一定的方式表达自己的知识网络。②组内可以交流,互相借鉴,共同提高。③教师适当地引导组间交流,完善知识体系。让学生在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价中使思维有更深入的延展与批判,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教师小结:①教师进行点评式小结。②用多媒体小结。③将课堂表现计入学生平时成绩或计入小组成绩。

高效课堂是建立在(5篇材料).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