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场舞小结二号文库
- 广场舞小结二号文库
- 第八届“泡泡杯”全国少儿英语风采大赛简介二号文库
-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二号文库
- 《干部履历表》填写说明二号文库
- 信息教学及转差总结二号文库
- 5次公务员考试落榜的经历范文二号文库
-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单元检测题 鲁教版(推荐五篇)二号文库
- 口风琴总结二号文库
- 七年级下古诗文练习5篇范文二号文库
- 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方案最终版二号文库
- 2024年市六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2024第二学期大班教研计划二号文库
- 高中二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小结二号文库
- 2024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二号文库
-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总结(汇编)二号文库
- 2024年度第一学期班务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康裕幼儿园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小班,学期总结二号文库
- 校园安全工作汇报提纲二号文库
- 家长学校汇报材料二号文库
- 教务干事学期工作总结(模版)二号文库
- 区教研活动通讯稿通讯稿[大全五篇]二号文库
- 云南省特岗教师考试2024年教育学真题二号文库
- 名师方案二号文库
- 敖阳小学德育副校长述职述廉报告二号文库
- 立德镇中心小学2024年春季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远程教育经验材料二号文库
- 时间安排二号文库
第一篇: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
学校整体发展五年规划(2024—2024)东莞市常平中学
一、发展背景
1、悠久的办学历史 1946年,以抗日名将蒋光鼐为代表的先贤们倡导创办了常平中学,她就跟知识经济到来的象征——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结伴同行,走过了六十一年的办学历程。半个多世纪以来,常平中学高举“平心致远、正道力行”的旗帜,坚持“严、勤、实、活”的校风,从严治校,务实办学,赢得社会广泛的赞誉,为东莞和常平地区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人才,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经过几代常中人的努力,她由一所简陋的农村初中发展成为东莞东部地区颇具规模的完全中学,成为东莞市骨干大校之一。2024年1月被评为东莞市一级学校,2024年1月被评为广东省一级学校,同时还是国家教育部命名的贯彻体育工作条例优秀学校、广东省优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和广东省篮球传统项目学校。
2、优越的社会环境
常平具有独特的交通、经济区位优势。她位于广深经济走廊中部,是新兴的华南铁路交通枢纽和商贸重镇,是东莞市委确定为重点发展的东翼支点城市,由于其重要的地理区位优势和经济高度发展优势被誉为京九第一镇。无论从现实和历史的角度来看,还是从实施教育强市战略的高度来看,时代都呼唤着常平教育的龙头——常平中学成为一所能与常平经济和社会高速发展相适应的、上规模、上档次的东莞东部地区的教育“航母”。当前,全球化经济的竞争、整合和调整,对中国的教育事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无论是国际竞争的复杂性,还是知识经济的迅猛发展,无论是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变革,还是深化教育改革的迫切需要,都要求常中人总结过去,分析现状,展望未来,制定出符合本校实际,能与时代发展要求同步,又具有远景发展潜力的办学规划,并为实现规划的蓝图努力奋斗。
二、发展基础
1、先进的校园精神文化
(1)指导思想:根据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胡锦涛“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观念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24-2024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精神,我校在今后几年内,全面贯彻执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坚持端正教育思想,坚持以德治校、依法治教和人本管理的教育理念,深化以创新为主要特征的教育改革,以创新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在达到国家基本要求的基础上个性特长得到充分发展,成为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有用人才。
(2)办学宗旨:倡导教育公平,办好平民教育,传承先进文化,播撒人类文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为教师专业成长铺路,为学校持续发展创新。常平中学坚持实施平民教育的理念,校长要当好平民校长,教师要当好平民教师,学校要办好平民教育,坚持不设尖子班和变相的实验班。学校在办学过程不仅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还要关注教师终身发展,努力推动学校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提倡学生、教师和学校之间和谐共进,让学校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薪火相传。(3)办学理念:“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以师生发展为根本,就是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素质观和质量观,明确学校的办学在根本上就是育人,育人既包括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科学素质和综合技能,也包括促进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要把重点对制度和财物的管理转移到以人为本的管理上来。坚持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就是要实现教育观念前卫化,教育设施现代化,教育管理科学化,教育信息网络化和教育活动规范化。坚持以知识管理为核心,就是要坚持依法治校,坚持精细化管理,以强烈的事业心追求教育品质、追求管理创新、追求成就卓越,追求工作高效。(4)校训:“平心致远、正道力行”。“平心致远”就是要常怀平和心、常干平凡事、常做平实人、平中求真善、平中创奇伟,平中见远大。“正道力行”就是要做到正德厚生,臻于至善;爱国守法,诚信知礼;堂正向善,尊崇真理;奋发向上,勤奋学习;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树立正气,坚走正道;力出正果,健行不息。在校训指引下,形成了优良的校风和政风。校风:“严、勤、实、活”。政风:“团结、协调、务实、高效”。
2、较强的领导班子
我校行政领导班子成员15人,拥有中学高级教师职称的10人,老中青结合,具有合理的年龄和专业结构,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合作,管理能力强,效率高。正副校长4人均具有大学本科学历和中学高级教师职称,都通过了中学校长岗位培训,具有长期的教育教学和行政管理经验,曾获得市、省级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校长王功学同志从事教育工作35年,是一名资深的教育工作者,他曾经在1988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从1980年起,长期担任重点中学的教学行政管理工作,具有26年丰富的教学行政管理经验,取得了丰硕的教育教学成果。他辅导学生200多人次先后在国家和省市各类竞赛获奖。近年来主研的多项科研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成果黄华奖、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奖、广东省教育管理科学吴汉良奖、广东省职工技术创新成果奖和东莞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项申报了国家专利。近几年主要荣誉称号有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广东省南粤优秀教师、广东省青少年科技活动优秀辅导员、东莞市教书育人优秀教师、东莞市中小学优秀校长、东莞市首届优秀科技工作者、广东省五一劳动模范。
3、广泛的示范性
我校坚持“以师生发展为根本,以知识管理为核心”的办学理念,根据学校管理的实际,抓准学校在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入进行校本科研,坚持不懈地完成了多项课题的研究,并在实践中推广应用,优化了学校的管理,推动了和谐校园的建设。主要的科研成就有:《基于“类标准分”和网络的全员全程动态跟踪网上无纸化操作系统》2024年11月荣获广东省中小学教育创新成果二等奖,并在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举行的成果推介会上在全省推广。还有《教师德能勤绩量化考核网上无纸化操作系统》、《基于新课程改革的网络学习的平台》、《教职工网络可视化考勤系统》和《教师专业发展信息平台》等管理软件。
我校的现代化管理模式在全市走在前列,因而起到了很好的示范辐射作用,省内外许多兄弟学校如东莞中学、东莞中学松山湖分校、东莞实验中学、光明中学、厚街中学、珠海一中、广东番禺象贤中学、广东禺山高级中学、江门江海中学、中山市小榄镇全部中学、江西赣州三中、江西兴国一中等五十多所学校都使用我校的管理软件。这些管理软件在学校中的应用,产生了良好的管理效益,具有广泛的推广价值。省、市领导对我校的校园信息化管理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原广东省副省长、广东省教育促进会会长王屏山,广东省副省长佟星,东莞市副市长冷晓明,东莞市副市长吴道闻及市教育局领导等先后来我校视察调研。
三、发展目标
1、办学目标:“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把常平中学打造成享誉国内外的一流名校”。努力把常平中学建成教育思想先进、办学条件优越、校园文化浓郁、办学特色鲜明、教师队伍精良、学生全面发展、教育功能完善、教育质量一流、管理科学规范、示范作用明显的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
2、学生培育目标:立足为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培养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热爱祖国、身心健康、崇尚科学、个性鲜明、适应社会、勇于创造、遵纪守法的高素质人才。
(相关指标:学生操行评定优良率达96%,后进生转化率达96%,违法犯罪率为0;毕业考试各科成绩合格率达100%、优良率达50%,高考上本科录取线人数占70%,信息技术课考核合格率达100%,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达到九级标准;体育合格率、体育锻炼达标率、达标优秀率分别达96%、96%、30%,学生身心健康。)
3、教师培育目标:有崇高的师德和强烈的责任感,有实现自我价值的强烈需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和现代人才意识,有较高的课程开发和教育科研能力,有娴熟的教育教学艺术手段,有现代信息技术开发和应用能力。
(相关指标: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有高级职称、研究生学历者占40%以上;100%的教师参加过各种培训,鼓励部分教师掌握一门外语并积极进行双语教学探索,90%的教师能熟练进行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80%的教师能熟练制作开发课件,90%教师能开设一门以上选修课;教师违法犯罪率为0。)
四、重点发展领域
1、加快完善各种设施设备
我校占地面积约19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8万平方米,绿化面积多达13平方米,整体建筑呈欧陆风格,气势恢弘,但教学设备设施还不够完善,我们要争取支持,加大投入,逐步完善各种设施设备。主要是:
(1)完善信息技术设备、设施;(2)完善图书馆设备、设施;(3)完善实验室、探究室设备;(4)完善艺术楼设备;(5)建设好室内体育馆;(6)学生宿舍改造;
(7)对新校的校园文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使之能够充分体现我校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一个和谐的育人环境。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教育的振兴靠教师,要创建一流的学校,需要一支与学校发展目标相配套的教师队伍,当前我校教师年龄大都在35岁左右,教师队伍的年轻化利弊互存,迫切需要解决好新老交替的问题,让中青年教师早日成熟,并逐步增强骨干教师的力量。因此队伍建设的重点是中青年教师和骨干教师队伍的建设,使教师在教育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人文底蕴积累和师德修养上都明显提高。(1)加强“师德建设”,强化师德修养,积累人文底蕴,展示人民教师崇高品德,为人师表,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层次。
(2)积极开展青年教师培养工作。要挑选一批有敬业精神,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有严谨认真治学态度的教师担任导师。通过导师的传、帮、带,使一批新教师在三、五年内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和科研骨干,成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有生力量,造就一支素质优良、思想过硬的教师队伍。在实施“青蓝工程”的过程中,要切实建立和落实新老教师结对帮带制度,双方要签订帮带合同,落实帮带措施。教务处要验收帮带成果。
(3)努力提高教师学历水平,完善“强师”机制。在今后的3-5年内争取使拥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占教师总数的25 %,教师具有高级职称的在30%以上,具有中高级职称的在80 %以上。通过引进或培养,出一批在我市具有独特教学风格的名教师。(4)鼓励教师“冒尖”,逐步建立吸引人才、稳定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的用人机制,创设“成功在常中”的事业软环境。对成绩特别优秀的中、初级教师,职务评聘实行低评高聘。对思想、业务上积极进取并有突出表现的青年教师,以提前转正或破格评聘等方式予以奖励,增强竞争、成才、成功的事业心。
在发挥我校已成立的学术指导委员会作用的同时,还要探讨建立学科带头人领衔制度。要规范骨干教师评聘机制,在提高骨干教师的政治业务素质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
(5)抓教学科研。学校成立教育科学研究室,充分发挥其教育教学先导职能,选拔具有科研特长的教师申报省、市级科研课题,形成浓厚的校园科研氛围。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将科研工作纳入教师的年度考核之中,实行奖励制度。对科研工作有突出成就的教师,以不同的方式予以重奖。每两年汇编一册有一定学术水平的《常平中学教研论文集》。开设教师学术论坛,引导、鼓励教师交流教学中的心得、感悟、思考,以此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教研水准,形成广泛研究教学的良好氛围。
(6)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班主任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在做好常规建设之外,要有计划地开展理论学习、专题研讨、工作经验交流、外出考察和课题研究活动,采取导师带教、课程进修等不同形式培养好青年班主任,修订、完善科学合理的班主任考核评价制度,力争三年内培养一批优秀班主任。
3、改革教学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在继承发扬常平中学优良教育传统的基础上,以教育部颁发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为目标,以高中课程改革为契机,大力推进教育创新。努力建设有利于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发展学生个性、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综合性、实践性、可选择性的结构合理的学校课程体系。立足基础课程,发展拓展课程,突出研究课程,努力构建充满活力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高中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全面落实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新一轮课改已经全面启动。我们要做好充分准备,积极应对新一轮课改。新一轮课改是以学生自主选择课程为基础的学分制,一是全面改革课程体系,进行学科课程的整合;二是全面改革课堂授课方式,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我们要积极组织教师学习新课改,加强校本科研,加强对新课程标准的研究,以科研促教改,教改促教学质量的提高。
(2)形成学校课程方案。成立学校课程委员会,并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和学校办学理念,结合东莞的实际,研究制订学校课程发展规划,形成学校课程方案。进一步调整课程结构,提高活动类课程的比例,增加选修课课时,确保每学期校本课程开课十几门课程,每学期形成3——5门传统优势课程,力争在两年内达到20门左右,初步建立起学生选修课程体系,使其真正成为学生发展的平台,展示个性的舞台。
(3)改革教学评价。课堂教学是受“应试教育”影响最深、表现最为顽固的领域,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要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应探索从教学评价上解放教师,解放课堂教学,正确引导广大教师顺应时代之变,改进现有的课堂教学行为,给学生更多直接体验与自主探索的机会,逐步提高学生主动学习活动的水平和质量。同时积极探索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手册,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鉴此,学校要研究如何编制以体现素质教育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估方案,争取形成比较科学的评估方法,推动学校向素质教育转轨。
(4)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与管理。综合实践活动是高中新课程八大领域之一,是普通高中课程计划中规定的一门必修的学习领域,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与校本开发的课程,是我国基础教育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生长点,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但综合实践活动又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难点。我们要积极探索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方式,并加强管理,务求实效。
4、加强德育工作,提高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学校将切实把德育工作当做学校的首要工作来抓,坚持教学寓德、活动育德、实践养德、评价导德、管理促德;进一步完善德育管理制度,提高德育管理效率,抓好德育工作的落实,提升德育的实效性;逐步建立有效的德育工作载体,做到校内外结合、点与面结合、基础与特色结合、常规与重点相结合,使我校成为学生持续发展、健康成长的精神家园。(1)健全德育工作网络
成立一个以校长为核心的德育工作委员会,德育处、团委会、学生会、年级组、班主任、班委会密切配合,形成一个纵向的德育工作格局。横向则以家长委员会为纽带,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从而形成以学校为主渠道,校育、家育、社会育和自我育相联手的教育网络,真正落实全方位的人人施教、处处育人,做到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2)拓展社会教育途径
开发和挖掘社会教育资源。如,聘请法制副校长,建立学校法制教育共建单位、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专家讲师团等。组织学生“走出去”参观学习,同时落实好“请进来”。(3)加强健康教育
以树立大健康教育观为宗旨,力争形成心理健康、体质健康和适应社会三位一体的健康教育体系。心理健康是德育活动正常开展的基础。为此,要做到:配备专职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展系列化、常规化的心理辅导讲座,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建立心理辅导中心,聘请校外心理专家和本校学有专长的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的心理咨询,及时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方案,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通心理咨询热线及网络,培养能进行一般心理辅助教育的学生干部,发挥同龄人之间自我开展心理保健的特殊作用。为最终形成我校有特色的健康教育系列奠定基础。
(4)广泛开展学生社团活动
学生社团既是学生交流、合作的平台,又是学生自我肯定、自我教育的场所;既能让学生发挥特长,又能让学生学会创造;通过开展学生社团活动,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和责任意识、主体意识。继续发挥常平中学丰富多彩的学生社团特色,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拥有自己满意的社团。学校党政应为学生社团活动创造条件,鼓励社团的发展与社团活动的相对独立性。创办一些旨在提高学生社交能力,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增强学生体质,锻炼学生生存能力的各类社团,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一个社团中得到发展和提高,并逐步形成一至两个全市有影响力的社团。
(5)坚定不移地长期抓好生命安全教育和法制教育。增强学生生命健康意识,做好防火、防盗、公共交通秩序、社会实践活动等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举办禁毒、拒毒、打黄等专项法制宣传展览和教育报告会。
(6)做好学生成长跟踪管理工作。构建学生成长记录系统,完善学生德育档案管理,使其合理化和规范化,更好发挥它们的功效和价值。加强班主任对学生成长的跟踪培养,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注重处理好家长所反馈的问题。
五、发展保障措施
1、政府、社区、家长支持
学校创建规划的落实、发展目标的实现,离不开政府、社区及家长的支持。为此,我们将继续深入展开宣传工作,参与社区活动,以得到政府在政策、经费、人才等方面的支持,得到社区、家长的帮助、配合。还要广泛吸引社会优质教育资源注入学校,吸引社会有识之士为学校的创建工作献计献策。通过共同努力,争取实现常平中学创建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的目标,为我省、更为东莞、常平人民做出新的贡献。
2、成立创建发展小组
为了加强对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的领导,学校将成立由校长为组长的创建发展小组,制定创建发展规划,并按照《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试行)》的要求,切实做好创建的各项工作。
3、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
我们要把创建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中作为全校教职员工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动员和组织全校教职员工共同参与,为创建工作贡献智慧和力量。
4、过程控制与测评
以《广东省国家级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督导验收方案》为基准,做好过程的测量与评价工作,定期对照检查,制订落实措施,立足解决创建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及时测评,及时发现,及时研究,及时解决,以达整改效果。具体的阶段评价结果要根据具体情况及时进行个别反馈、小范围反馈、全校公示或全校教职工大会上进行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全校师生的积极性,一步一个脚印地将“规划”付诸实施,共同创建常平中学辉煌的明天。
第二篇: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领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精神,立足本校发展实际,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本着积极、务实、开拓的原则制定本规划,力争通过五年的不懈努力,把市**中学建成能适应二十一世纪教育要求的创新型学校。
二、总体目标:
未来五年,我校将按“校有特色、师
有特点、生有特长”的思路,创“规范+特色”学校、建“敬业+专长”师资、育“合格+特长”人才,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办学的氛围,共同打造和谐校园。
一年目标:教育教学秩序规范,学生行为习惯良好,校园环境优美,创建省级文明校园。
三年目标:学生形成“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良好意识和行为习惯,教师形成“学习、研究、创新”的科研意识和工作习惯,校园文化富有特色,教育质量稳中有升,建成省级重点中学。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和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学校。
三、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市第***中学是**市教育局直属的一所重点中学,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学校位于****东北角,居于***之间,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校园面积约20亩,校舍面积约21000平方米。现代化教学大楼和南综合楼宏伟壮观,实验大楼设施先进,多媒体教室、微机室、语音室、电子备课室、形体训练室、琴房等一应俱全,功能超前的校园网络已投入使用,200m环型塑胶环保跑道、东综艺楼、地下体育馆、校园电视台也在积极筹建中。现有在校学生数1087人,23个教学班。现有在职教师人。其中高级教师27人,中级教师35人,初级教师人7,研究生学历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100%。
(二)学校发展的优势:
1.学校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近年来,学校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教育工作管理制度和培训体制,注重艺术实践活动,屡获国家、省、市金银奖,向许多高校以及各级各类艺术团体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艺术特长生。
2.学校形成了良好的师德、教风。多年的文化传承,形成了一支团结协作、奋发向上、敬业爱岗、严谨爱生的具有良好师德和教风的教师队伍。
3.学校教学质量逐年提高,社会认同感强。由于学校教学质量过硬,在社会中的声誉高,也赢得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和家长们的广泛支持。
4.学校内部管理运作良好,三风优良。教师队伍相对年轻,大部分教师精力旺盛,思想开放,安于工作,乐于奉献。教师工作和学习的自觉性较好,参与教研的积极性较强。
(三)学校面临的问题:
1.学校场地严重不足。这影响了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课程的改革,如活动场地不够,专用教室缺乏等。
2.师资队伍整体年轻,名师不够。学校教师平均年龄39岁,学校中区级以上骨干教师只占教师数的15 %。由于教师队伍的年轻,在管理上、教育教学上干劲足,但却缺乏经验。教师队伍的年轻化既为教师培养创造了条件,也为教师培养产生了许多困难。
3.随着农村务工人员的迁移,我校有许多外地学生,家庭教育相对薄弱,管理难度大。
4.学校教科研力量薄弱,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校教科研的水平的提升。
四、工作措施:
(一)学校综合管理:
--一年目标
完善制度建设。汇集出台市****中学各处室、年级组、教研职责。
--三年目标、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素养和政治素质。大力宣传和推广师德先进典型。每年推出1-2名师德先进典型,通过召开现场展示会、举行演讲报告会等形式对先进典型加以宣传和推广。开展丰富多彩的师德建设的主题活动。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对于严重违背教师职业道德的教师,在教师评优评模、竞争上岗、职务评聘、晋升职称等方面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建立***中学网站。申请公开网址,成立网站工作领导小组和编辑部,畅通信息交流渠道,提高我校的整体形象。
3.推进无纸化办公的进程。试行网上公文起草、传递、审批、下发、存档和查询,改进公文传递方式,提高行文办事效率、--五年目标
4.逐步实施学校人事制度改革,完善教职工聘任制。在岗位设置、职称评定、晋升工资、绩效考核、文书档案服务方面急师生之所急,想师生之所想。
5.大力推行校务公开。在基建招标、收费、招生、干部任用、重大决策等各个方面全面实行校务公开,使我校的民主政治建设再上新台阶。
(二)德育管理:
--一年目标
1.建立健全学生会组织。要加大学生自主管理力度,要充分发挥学生自主管理的优势,增强学生自主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并使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行为。
2.建立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全方位抓好学生思想工作。通过家长来学校,老师家访等形式,加强联系,紧密配合,
第三篇:学校发展五年规划(2024-2024)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五年发展规划
(2024---2024)
为进一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抓住实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的广阔发展天地,为让学校稳步踏实的向治理薄弱→规范发展→形成特色的发展目标迈进,特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坚持“三个面向”,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执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坚持依法治校,发展、完善办学特色。
二、学校现状分析:
(一)基本情况: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建于1934年。位于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地带。学校辖有昆其宋、上拜什艾日克、上、下塔勒克,下墩克什拉克、恰提卡力等6个行政村学生。校占地面积240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429平方米;绿化面积9892平方米,硬化面积5224平方米。教职工41名,专职教师38人,其中双语班教师21名,汉语言授课的双语教师16名(4名汉族),现有23个教学班,学生911名,双语班19个.学生832
(二)学校目前面临的问题:
1、汉语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对学校教育的要求,教学水平高的教师缺乏。教研教改能力需加强提高。
2、学生的灵活运用能力有待于加强。
3、校园网络教学还不健全
4、电子备课室的电脑配备不全,没有落实人手一台电脑。
5、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缺乏。
三、办学理念
全体工作以学生为本,使学生全面发展,学生的未来为先。
四、学校发展目标 总体目标: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双语教育,建成“民族团结的摇篮,双语教学的沃土,和谐文明的大家庭
1、办学目标: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
2、核心目标:通过5年的努力,把我校建设成为教育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教学设施一流、师资队伍高素质复合型、管理体制科学化人格化、教育质量名列前茅、家长满意度高、社会认可度强的“教育技术现代化示范学校”、“标准化办学示范校”、“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
3、教师发展目标:切实加大师资队伍建设力度,造就一支思想素质高、教育理念新、文化底蕴足、业务能力强、结构合理、身心健康的教师群体。
4、学生发展目标:高质量、高标准地全面深化素质教育,培养一大批心理品质健康、审美情趣高尚、身体素质强健、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要求的一代新人。
5、办学特色: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以质量求生存,以科研求进步,以机制求活力,以声誉求繁荣。阶段目标 1、2024年:为总体目标的实现打好基础,使学校办学水平,办学条件再上新台阶。建成一座教学楼,创建地区级“德育示范校”。2、2024年:通过争创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进一步提高师生的文明素质和学校的文明品位。加强教育科研,探索课堂教学改革模式,配备班级多媒体教学设备,体现特色,办学效益有明显提高。争创地区级“文明单位”。3、2024年:通过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形成激励、竞争机制。充分发挥好学校资源作用,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增建学校食堂,校园绿化美化提高品位,形成特色。4、2024年:争取连年获得目标管理先进校的荣誉。步入标准化办学示范的行列。学校各项建设再上新台阶。进行校园网络建设,大力丰富校园文化内容,进一步提升文化品位,争创自治区级“德育示范校”。5、2024年:学校的教育、教学、教研、教改形成经验推广,教学质量大幅度提高,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成效显著。校园建设初步实现现代化目标,现代教育技术设施进一步优化,网络设施及管理达到现代化水平。
具体工作目标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精神文明建设新机制。
(二)、积极推进学校教研教改,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新模式。
(三)、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新体系。
(四)、实施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五)、提升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六)、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构建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一)、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构建精神文明建设新机制。
1、目标原则
坚持社会主义教育方向,坚持在素质教育中德育为首的原则,面向全体,育人为本。在德育工作中坚持“三性”和“三结合”。“三性”指基础性,重在培养学生的基本价值观;主体性,从责任感入手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体精神;可持续发展性,培养学生具有环境意识和健康和谐的心理品质。“三结合”是坚持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与管理相结合。引导学生把德育要求内化为自身需要,做到知、信、行统一。加强德育科研,突出时代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法制教育和安全教育落到实处,校园综治工作常抓不懈。完善“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两大德育网络,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审美,学会健体,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从班子建设、思想建设、队伍建设、阵地建设、德育内容体系建设、制度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形成新机制。
2、具体措施
(1)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活动系列,包括主题活动系列;成长活动系列;社会实践系列,特长活动系列。
(2)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等活动。抓好队伍建设、基地建设、教材建设、考评制度建设等工作。
(3)坚持养成教育,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行为规范养成有认识与行为两方面,因此一方面加强教育,把社会、学校的要求变成个人需要;另一方面,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监督机制。坚持民主办学,为学生创造良好宽松的发展空间。
(4)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塑造健全人格。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列入课程计划,设专职教师。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活动,优化学生的心理品质。
(5)优化学校育人环境,发挥良好的育人功能。开辟学校勤工俭学基地为校学生劳动基地,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培养良好的劳动习惯。
(6)完善学校、社会、家庭教育体系,以“参与、合作、发展”为宗旨,即家长与学校合作,参与学校管理,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3、达成度 第一阶段:(2024──2024)
(1)实现以思想道德修养、民主法制观念、心理健康为主要内容的文明素质的显著提高,以“三好”的具体要求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秩序、校园环境、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显著提高。预防和打击宗教思想渗透校园。
(2)建立适应高素质教育要求和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德育评价机制,在学校开展学分制的探索中,突出德育学分的管理与评价。
第二阶段:(2024━━2024)
(1)形成学校德育建设新制格局。实践和验证德育系统工程的理念,主抓教育内容上的三个层次,即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内容的基本行为训练;以爱国主义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核心的基本观点教育;二是民族团结教育、五观、四个认同、三个离不开教育常态化,丰富和促进班级、少先队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内涵。面指全体教师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特别是寓德育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育力量上的“三位一体”,即学校、家庭、社会形成合力,学校起主导作用。
(2)以争创教育教学管理先进学校为目标,积极探索德育工作创新机制,建立高素质的德育队伍,形成有我校特色的德育理念和操作体系。
(3)利用信息网络等现代化技术手段,拓展德育工作的空间和渠道,提升德育现代化水平。
(二)积极推进学校教研教改,构建21世纪人才培养新模式。
1、目标原则
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育科研,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重点,努力实现教研教改的科学化,教学管理的规范化,教学质量的高效优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积极探索人才培养的新机制。
2、具体措施及达成度
第一阶段(2024──2024)(1)科研兴校,决战课堂
有计划地开展教育方针政策和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研讨,更新教育观念,推进创特色讲实效的教学科研活动。全面开展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制订实施计划,各教研组要抓点带面,取得经验,组织推广。各学科要有专题,论文在县以上交流或发表,认真扎实地组织好现有教研课题的实施工作,完成课题报告。超前培优骨干教师队伍。组建一支教研能力强,制订比较完善的激励机制,促进教研教改出成果出人才取得实效。
(2)规范管理,创新机制
健全各项常规管理制度,按教育教学常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规定课程,重视劳技课、活动课的管理。强化教研组建设,探索课堂教学改革评价方法,努力促进课堂教学由接受学习向体验学习和发现学习转变。建立适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我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目标的教学质量评价机制。探索分层教学,分类指导的新举措。
(3)提高质量,争创一流
以争创一流的精神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保持教学质量稳定在全县的前列,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拔尖人才。
第二阶段(2024──2024)
(1)深化教研,争创名牌
自创课题形成成功经验,培养一批学术造诣较高,实践能力强的名师。课堂教学改革形成一批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加强宣传推广的力度,能在县以上起到示范辐射作用。
(2)创新机制,发挥效益
积极探索教学管理的创新机制,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形成有特色的管理体系,努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专长。发挥管理效益,形成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高效率的工作机制。
(3)培养人才,勇攀高峰 争取教学质量在全县居领先地位。五年内有更多的学生升入理想的学校,有一批高素质的特长生。
(三)深化学校内部体制改革,构建现代化学校管理新体系。
1、目标原则
坚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在创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民主化、科学化、现代化的学校管理新体系。通过学校管理工作的民主化建设,最广泛地调动全体教职工的积极性,保证学校工作的动力;通过学校管理工作的科学化建设,依托刚性的管理,形成竞争机制,开发全体教职工的创造力,保证学校管理工作的活力;通过学校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建设,引进现代化的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保证学校工作的效率。深入落实、完善党支部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分配制,教师继续学习制的内容。稳步提高教职工福利待遇。
2、具体措施
(1)进一步落实各级各类《岗位责任制》,落实《考评细则》,建立教师考评机制,将岗位职责的履行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并根据考核的记载,对教师进行综合考评。
(2)坚持每年一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的重大决策,有关教职工的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提交教代会讨论通过。坚持落实校务、财务、党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健全监督机制。
(3)加强年级与教研组管理,发挥年级、教研组在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中的积极作用。
(4)优化校园计算机局域网,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3、达成度:
第一阶段(2024──2024)
建立考评机制,进行第一轮教师考评。校园局域网得到优化,教师德、勤、能、绩档案逐步向无纸化过渡。
第二阶段(2024──2024)
学校《岗位考核》细则按科学理想方案执行。学校管理与学校发展更加谐调,管理工作成为学校特色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办学效益得到进一步提高。
(四)构建高素质师资队伍。
1、目标原则
通过师德教育及教师价值观的教育,使教师真正意识到个人在培育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方面的神圣使命,体会到教师作为一种极富桃战性,极富创造性的工作给予个人的尊严及内在的快乐。促使每个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和教育教学教研能力,构建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政治坚定,思想过硬,师德高尚,知识渊博,精于教书,勤于育人的师资队伍,保证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具体措施:
(1)建立教师学习制,在教师中开展爱岗、敬业、奉献的师德教育活动,每年在学校教师中评选“师德典型”,评选各类先进个人,先进集体。
(2)制订“一帮一”培养规划,建立完善新老教师结对子制度,落实对青年教师、新教师的传帮带,优化青年教师的考核制,健全教师业务档案,每年评选优秀双语青年教师进入骨干队伍。
(3)完善教师考评细则,配合教师职称的评聘,结合考核进行教师的等级考评,对考评优秀的教师给予物质奖励,对于考评不合格的教师,予以低聘职称或降低待遇处理。
(4)建立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提升教师学历,要求专任教师100%专科或专科以上学历。完善教师知识结构,激励教师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实施《中小学信息技术培训合格证书》制。鼓励教师参加函授进修,学校予以大力的支持。(5)创造各种条件,培养一批有影响的各级各学科带头人,建立学科带头人或骨干教师的激励机制和科学的评估机制,各级学科带头人享有优先评优选先的资格。
3、达成度
第一阶段(2024──2024)
教师师德水平有明显提高,实施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形成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激励机制。
第二阶段(2024──2024)
以师德水平的提高带动教风、学风、校风达到一个新水平,青年教师全面成长,教学特色百花齐放。本科学历的教师,学科带头人的人数达到预期目标,并在学校教学教研教改中,在学校示范性、实验性、辐射性的工作中起到突出作用。
(五)提升教育现代化、信息化水平,构建学校可持续发展新优势。
1、目标原则
以发展为主题,教育观念的现代化为前题,硬件改善、丰富教学资源库、创设信息化教育环境为主线,教育科研为先导,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为重点;以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实现教育的信息化,造就和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适应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生存环境,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为目标,不断推进我校教育的现代化,发挥我校“学科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整合”的示范作用。
2、具体措施及达成度
第一阶段(2024──2024)
(1)硬件建设
更新多媒体电教室的桌椅,更新各办公室、教研组的电脑。扩充目前校园硬件设施,使其延伸至拥有电脑的教学及办公场所。(2)软件建设
各学科根据教学需要,通过购买、自制,网上下载逐渐构建较完整的资源库,每年用于教学软件添置的费用要增加,通过校园网下载并使用名校的课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老师的教学水平。
第二阶段(2024──2024)
以校园网的建设为载体,不断推进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不断实现:(1)学校教育、教学环境的信息化;(2)学生学习过程和教学模式的信息化;(3)教育、教学资源的信息化;(4)教育教学评价、管理的信息化;(5)师资培养、培训的信息化;(6)教育科研的信息化。
具体措施:
(1)扩大校园局域网,终端到每间教室及有电脑的办公场所。
(2)每间教室装配电脑和大屏幕彩电。
(3)引进校园网操作系统,实现学校全面信息化管理。
(4)根据时代要求,加大对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岗位培训的力度,让现代教育技术普遍深入课堂。
(六)优化校园环境建设,构建人文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
1、目标原则
紧紧围绕学校五年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努力,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创造学校可持续发展新优势。争取政府部门对我校的支持,多方筹措资金,逐步扩大校园硬化面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调整学校硬件建设布局,优化学校软环境建设,完善办学设施,向服务育人,管理育人要办学效益。
经过五年努力,力争把我校建设成为一个布局合理,结构科学,设施齐备,环境优美,既有悠久历史底蕴,又有浓厚时代特征的花园式学校。
2、具体措施
(1)、争取政府政策优惠和政府拨款。
(2)、争取社会各界的捐助支持。
(3)、学校自筹。
(4)、后勤工作社会化和其他渠道。
五、保障措施
1、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争取社会各界朋友的理解,赢得广大家长的通力配合。
2、实行校长负责制(校长全面责任,党支部保证监督,教职工民主管理),加强学校领导班子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工作效率,为广大教师树立榜样。实施制度管理、过程管理、目标管理。加大学校内部改革与管理的力度,加强制度的建设与落实。
3、实践“以人为本”,充分利用学校师资雄厚的优势,调动全体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发挥骨干教师的先锋带头作用,脚踏实地,朝着预定的目标一步步迈进。
4、在广大教师中持续进行“五比五看”竞赛,即:比思想,看谁顾全大局;比作风,看谁的工作效率高;比业务,看谁在各种竞赛中获奖多;比形象,看谁廉洁从教好;比贡献,看谁完成工作目标好。同时,加大奖惩力度,对完成目标好的人员,要给予表彰奖励。
5、实践“资源共享”,虚心向兄弟学校学习,不断借鉴和引入先进的管理方案,强化教学科研,推进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6、解放思想,加大勤工俭学力度,加大资金投入,提高资金利用率,同时,积极争取县教育局、乡政府的指导与支持。
“勤奋、求知、和谐、创新”,全校师生以此为训。通过我们踏实的工作作风,不懈的奋斗努力,一定能战胜面临的重重困难,让我校成为阿瓦提县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奋斗不止!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2024-2024未来
发展的工作计划
拜什艾日克镇中心小学
2024年1月
第四篇:学校建设和发展五年规划
花湖中学学校建设和发展五年规划
(2024年1月—2024年12月)
学校情况介绍
花湖中学始建于1975年,座落在鄂州市东南鱼米之乡——花湖镇的中部,东临黄石,西邻武汉,背靠绿德青山,面临花湖秀水。校园里绿树成荫,青草扎地,梧桐婆娑,香樟争秀,冬青夏茂。
多年来,学校锐意改革,大力投资,教学、生活设施逐步完善。目前校园面积41600M2,2校舍面积11000M,在校学生1028人,教学班21个,服务区域为花湖镇八村一场。学校教学
设施齐全,设备先进,教学手段现代化,拥有50台计算机的微机室,功能齐备的电教室,仪器齐全的实验室,宽敞洁净的阅览室,藏书近3万册的图书室等;生活设施完备,标准化的学生食堂,舒适的学生宿舍楼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72人,高级职称13人,中级职称38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近年来,我校多人获市级先进,98人次获省、市优秀教科研论文奖项,46余篇优秀论著在刊物上发表,60人次获市以上优质课奖,32人在全省、市竞赛中获优秀辅导教师称号,12人为市学科带头人,2人为省级骨干教师,高水平的师资队伍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在多年的发展求索中,学校形成了“团结拼搏、求实创新”的校风,“乐教、敬业、严谨、善导”的教风和“善思、敏学、勤勉、自励”的学风。学校提出了“成人教育,促进进步,服务社会,创造品牌”的办学方针和“质量立校,管理兴校”的办学理念,立足花湖,培养英才贤俊。
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先后被评为“绿化合格学校”、“体卫合格学校”、“德育工作优胜学校”、“安全文明校园”、“红旗单位”、“校本教研强校”,同时承担了国家教育部中学语文学会立项课题——“探究—再造式教学思维”和教育部十五课题——“英语教学评价”的研究工作。继1998年、2024年和2024年的李志刚、朱怡恒、杨辉夺得全市中考状元之后,2024年徐庆华再次夺得全市中考状元;刘栋、刘亮、何军红、叶荣、阮浩中分别闯入全市中考前十名;在2024年和2024年,初二四科联赛夺得全区第一;2024—2024年每年上鄂高学生均突破20人,鄂高升学率居全市前列;2024年中考,我校2人顺利考进鄂高素质班,2024年中考我校陈唯梅同学跻身全市中考前10名,李文忠,谢彬,何顺、严佳敏等4人考进鄂高素质班,2024年丁亮、谢良威、徐向友3名学生考取鄂州高中素质班,2024年底又有5名同学考入鄂州高中素质班,其中杨晨同学取得全市第八名的成绩,再次续写花湖中学教育教学新辉煌;在各级各类竞赛中,共有630人次获奖。优异的教学成绩,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每年中考过后,总有许多外乡镇甚至外省市学生慕名前来就读。
铁肩担道义,妙手写春秋。花中人志存高远,与时俱进,进一步深化改革,强化管理,提高质量,致力于“办特色学校、育特长学生”,创办出一流的农村中学。
奋斗目标及具体措施
一、硬件建设:
着眼于现代教育的特点和现代人才健康成长需要,全面规划,不断更新校园环境和完善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校园文化品位,塑造我校新形象。
1、认真规划校园总体布局,建设教育教学功能场室,配备各种教育教学设备,为构建现代化学校教育模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奠定物质基础。
2、建立学校校园网,建立教育教学资源信息库。
3、加强校园文化,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4、改善校园环境,绿化、美化校园,加强环保教育,提高学生环保意识。
5、完善学生食堂、代销店、宿舍的设施配备,加强日常管理,确保安全、文明、卫生。
6、根据时代发展的特点,不断地更新,充实学校各项教育教学设施设备,使之充分满足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需求,为创设现代名校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
二、软件建设
(一)建设适应现代教育需要的学校管理机制
1、全面总结办学以来的经验,认真评估学校现有管理制度的运作情况及学校所取得的成就,找出存在的问题,制定学校《五年发展规划》,确定学校今后整改与发展的方向,为制定新的制度做好准备。
2、召开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动员全体教职工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讨论建立新制度的各项工作。
3、建立我校全新的教师管理、激励制度。该制度将最大限度地体现科学、民主精神,体现学校干部队伍公平、合理、竞争的原则,提高班干部队伍素质,提高全体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
4、本着“以生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办学思想,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初步建立有利于学生持续发展的学生培养、管理与评价制度,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成长环境,以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核心内涵。
5、加强民主与法制建设,在教师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体现民主与法制的精神,继续实行教代会、校务公开等各项制度。
(二)建设高素质的现代教师队伍
要把我校建成一流的名牌学校,学校必须建设一支师德高尚、师能高强、师仪高雅的优秀教育队伍。五年内,学校拟通过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的培训和训练,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为创办现代学校打好思想基础。
1、要建设现代教师队伍,就要树立现代教育理念,学校将通过在职培训,对外交流等方式,促进教师转变教育观念,树立现代教育观、现代学生观、现代质量观、现代人生观。
2、现代教师首先要有过硬的教学基本功,进而掌握驾驶新教材的能力和更先进、更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但会教,而且善教,不但把课上得扎扎实实,而且要上得生动活泼。学校将继续组织教师进行教学基本功训练,力求使教师能较熟练地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并基本学会自己制作教学课件;三笔字(粉笔、钢笔、毛笔)书写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有大辐度提高;争取有30%教师的教学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
3、继续开展各种教育教学竞赛和交流活动,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要求教师上课的优秀率达到80%,学生参加竞赛、考核的成绩要保持全区前三位。
4、继续加强教师学历培训,学校将尽力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组织教育、教师职务培训等教学评价等,力争在学历达标的基础上拥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比例为80%以上,同时掌握计算机等现代教学手段。
5、完善《教职工岗位责任制》,建立科学有效人才使用管理机制,形成人员能上能下、能进能出,优胜劣汰的良好局面。
6、实施“名师工程”,创造良好条件培养青年教学骨干,使之对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起示范和推动作用。五年内,学校将按名师工作计划,培养出教学骨干和学科带头人,促进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形成“比奉献、比方法、比成绩、比效益”的良性竞争氛围。
7、规范教师锻炼制度,形成学校教师“人人爱体育、个个争健身”的良好风气,教师身体素质有较明显提高。
8、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修养,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学生中和社会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教师做到谈吐文明高雅,举止大方得体,衣着端庄文雅,有气质、有风度、有涵养,体现新时期人民教师的时代风采。
9、根据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将各项工作做得扎实灵活、做得有特色、有成效,力争到2024年我校教师成为全县有一定影响的良好形象的教师队伍。
(三)加大科研教改的力度,全面提高学校办学水平。
“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科研是我校的重要工作,是我校创一流学校的“催化剂”。未来五年内,我校将加快科研教改步伐,促使办学效益有一个新的飞跃。
1、遵循合作竞争的精神,增强凝聚力,加强教研组、备课组的建设,从学校教师中选拔经验丰富、创新意识强的优秀教师充当科研骨干,发挥群体聪明才智。
2、加强教师的教育理论学习,使教师树立现代教育理念,树立“科研兴校”、“科研促教”的思想,懂得教育科研工作对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学校知名度的重要性,为学校全面开展教育科研工作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聘请专家来学校进行教育科研方法讲座,使教师掌握基本的科研知识,着手建立科研型、学者型教师队伍。
3、聘请专家担任学校科研顾问,请他们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工作出谋策划,为学校的发展指明方向。
4、制定学校科研计划,明确今后科研工作的思路,加大课题研究力度,努力创出具有我校特色的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教学模式。
5、强化校、外、科三级听课、评教研究制度,每期组织一次一定规模的公开课教学比赛和观察活动的创新研究,适当时候还要开展学生评课研究活动。
6、完善教师教学质量自我管理制度,进一步开展以“学生为主体,提高新课程课堂教学改革质量”为中心的教学研究活动。
7、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教学常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坚持抓好“校本研训”系列研讨工作。
8、加强现代化电教手段的应用和研究,充分发挥电化教室和计算机辅助教育的作用,提高电教设备的使用频率和效率。
9、加强校本课程开发研究,力求在专家指导下试编校本课程教材。
10、从现代化人才成长的需要出发,以“因材施教”和“自我发展”为核心,着眼于学生发展的可持续性,着眼于未来人才的特点,从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两方面入手,从学生自我发展,教师自我发展、学校自我发展三个发展探索、研究寻找出培养现代人才的最佳途径,最终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11、加强学校一些原有的科研教实验项目,并从教学实践中总结出较为丰富的经验,为今后创建一些标新立异的课题研究项目打实基础。
12、设法与一些名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以加强我校与外校的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13、五年内要求全体教师科研能力有较大提高,人人都搞科研,人人都写科研论文。
14、高举“科研兴校”、“科研促教”旗帜,与时俱进,大胆开拓创新,把学校办成鄂州市名校。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未来五年里,全校每一位教职工都应全心全意,各尽所能将工作的重心转移到全方位地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创造成才的机会上来。因此,在不断调整、充实、完善学校建设与发展规划中,要求全体教职工必须群策群力,开拓进取,为建设鄂州
市名校而努力。
花湖中学2024.1
第五篇:中心小学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旧县镇中心小学学校发展五年规划
(2024——2024)
为细化学校管理,构建现代化管理体制,使学校发展有目标,实施有规划,可操作性强。经校委会研究确立围绕以学校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出发点,以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为目标制定出我校发展五年规划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马列主义思想体系和“十八大”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孩子一生可持续发展奠基”为基本工作准则,围绕“树德立志、和谐共进”办学宗旨,力争让每一个孩子都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让每一名教师享受到快乐的教育生活,让所有师生得到和谐、健康、持续发展,办好让旧县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农村学校。
二、现状分析:
我校现有学生587名,设14各教学班,学校有微机室、电教室、图书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活动室等“一部十六室”。学校各项制度健全,内部管理井然有序。专任教师50名,学历达标率、岗位合格率均达到100%,全体教师乐于奉献、勤于学习、善于研究、敢于创新,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下,在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近年来,学校面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全面育人成效显著,教学质量明显提升,教师素质全面提高,学生成绩稳步上升,学校的社会影响日益扩大。
三、办学目标:
(一)学校总体办学目标:
打造特色学校;发展专业教师;培育全面学生。
本着质量立校、特色立校、管理立校的思想和发展的理念,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以全新的理念和视角理性审视学校,设计学校,力争通过五年时间的努力和探索,以一流的管理彰显办学质量,一流的校园文化提升学校品位,一流的师资实现学校的发展,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学生自我教育,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质量优良,管理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的实施现代化教育的农村窗口学校,真正置身于时代前进的舞台,促进学校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快速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二)具体发展目标:
一年目标:实施制度管理、民主管理与人性化管理相结合,建立科学的、规范的、充满活力的教育教学管理秩序,校园环境优美,富有人文气息,教育质量稳步提高。
三年目标:学校素质教育创出特色并形成品牌。建设一支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使教师工作学习化,学习生活化,熟练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具有强烈的研究意识与较高水平的研究能力。学生养成良好的个性特长和品行修养,教学质量显著提升,力争全县中上游。
五年目标:打造一个具有实力、充满活力、富于创造力的学校和一支有理想、有激情、有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教学质量位列全县公立前五名,全面育人富有特色,文化氛围浓厚,学生和谐全面发展。
1、教学质量:
(1)达到义务教育阶段规定的各项指标。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100%,各科合格率均达98%以上,体育达标率达95%以上,近视率5%以下。无学生违法犯罪案件发生。
(2)坚持因材施教,重视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兴趣,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在各类检测、调研竞赛中力争名列全县前列,在全校形成“比学赶帮超,都说我能行”的教风和学风。
2、师德建设:
坚持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继续深化“树师表形象,扬高尚师风”教育活动,弘扬敬业爱岗、乐教爱生、团结互助的精神,提高师德修养,做到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本职工作、热爱关心学生、热爱学校集体,不断更新知识结构和教学理念,顺应时代对教师的要求。
3、师资培养:
加大教师的培养步伐,形成骨干教师梯队,力争形成一支业务精、能力强、敬业爱岗的优良教师队伍。
(1)加强对45周岁以下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全员培训,实现人人能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人人能使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加强对教学骨干教师的培训,包括网页制作、计算机绘画、课件开发等。
(2)加强对教师综合教学能力的培养,努力做到每位教师精通一门、熟悉一门学科的教学。在上级支持下,合理调整、配置教师资源,充实音乐、美术、体育、微机等学科专职教师队伍,提高各科教学质量。
(3)结合 “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新秀”等评选,对教师实行分层培训,对骨干教师依人建档,将内需与外部动力紧密结合,根据各自的优势与特长,明确目标,提供机会,创造条件。对大部分教师,以辅导与检查相结合,使其顺利完成各项工作。
4、校园建设:
继续精心营造校园文化氛围,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绿化、美化、净化校园环境。完成教师宿办用房的建设。添置现代化信息教育设备,电脑、一体机等,实现教师办公室每人一机的目标,顺应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求。
5、管理科学
遵循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充分发挥量化奖惩的杠杆作用,完善考核奖励制度,以精细化管理为目标,进一步完善规章制度,使制度管理与人性管理相融合,增强教师的凝聚力、战斗力,一起为学校的发展而做出自己的努力。
6、特色方面:
通过体育、舞蹈、风琴、美术等兴趣小组的开设,进一步深入创建特色的素质教育,形成富有特色的“一校一品”校园活动,达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7、教学方面:
(1)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契机,认真学习新课程理论,认真进行教改实验。寓教于乐,启迪思维,培养兴趣。积极争取县教研室 的指导,以科研促教研,以科研促质量,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乐学、善思的品质,使学生能生动活泼健康的发展。
(2)切实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向四十分钟要质量,针对学校学生的实际,认真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工作,坚决杜绝低分率,努力提高合格率和优秀率。
(3)引导学生看好书、用好书、读好书,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拓展学生知识面。在数学学科中着重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判断推理能力,发展空间观念。在语文教学中加强课外阅读的引导,开拓学生的视野。在英语教学中,加强口语训练,提高学生口语交流的能力。
(4)加强对行政人员的培训,加强自我约束,提高自我修养,使其真正能在教师中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8、后勤管理:
本着量入为出、节俭办事的原则,利用有限的资金对校园环境、教师办公室、部室进行分批局部改造,努力为学生提供整洁、优美的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较为先进优越的办公设施。各部室配置基本到位,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开源节流,发挥后勤的服务育人功能,实施学校财务的动态管理。
四、具体策略:
1、加大学习培训力度,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为教师学习培训提供方便。在原有基础上,力争培养2名市级教学能手,4——5名县级骨干、学科带头人。
同时打造一支理念前瞻、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富有创造力的教师群体队伍。
2、深化课改,以校本教研为载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探讨课程改革三维目标的落实与奠定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生学习习惯培养的结合点,改变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使课堂教学达到三个体现:体现双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落实,体现学习习惯培养,体现课程改革理念。努力建设开放的、民主的、高效的课堂。开发课程资源,构建体现素质教育、人文教育的校本课程。探讨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策略,在减轻负担的基础上使课堂更有效率,使作业更有实效性,使校园成为孩子们的乐园。
3、育人为本,以“主题教育”为切入点,融德育于细节之中。牢固树立“育人为本”的理念,加强师德建设,做“四心”教师:善心—做为之本;爱心—为师之道;童心—快乐之源;信心—成就人生。本着“校园无小事、事事皆育人;校园无小节,处处做典范”的育人管理思想,提倡细节育人。开展以全面育人为目标的系列主题教育,使学生接受连续科学的教育,形成良好的个性品格。
4、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组建一支充满活力的领导队伍。积极稳妥地推进内部体制改革,加强班子队伍建设,着力建设一支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强的、具有凝聚力的高素质领导队伍。班子成员要树立全局、合作、服务、责任和榜样意识以及超前意识、到位意识和科学创新意识,要以正确的思想引导人,以高尚的人格熏陶
人,以实际行动带动人,形成一个“理论学习好、团结协作好、廉洁自律好、工作实绩好”的强有力的领导集体,不断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办事效率。
推进制度改革与创新,真正把校长负责制、全员聘任制、岗位责任制、考核奖惩制落到实处。按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积极稳妥地搞好学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机制,实现学校管理的科学化和民主化,逐步优化教师队伍结构,体现“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有利于人才脱颖而出、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用人机制,使每一个教师都能得到充分发展。
5、和谐施教,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注重学生习惯培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文明习惯,提高综合能力:实践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交往合作能力、信息处理能力和创新能力。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为学生搭建综合素质展示的平台,引导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
五、实施步骤:
分阶段按层次落实五年规划目标:
1、第一阶段。主要任务为以教学为中心,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载体,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学质量提高。在课堂教学改革上要有所突破,全面推进“少教多学”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
2、第二阶段。主要任务为形成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素质教育形成初步特色;建立一支专业发展的教师队伍;教学质量继续稳中有升。
3、第三阶段。总结提升。培养一批在县域内有影响的名师,彰显学校的办学特色。教育教学质量继续保持领先,成为现代化的农村示范学校,力争成为窗口学校。
六、保障措施:
1、加强管理,建立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学校班子成员要加强领导能力训练和提高,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为一线教育教学服好务、掌好舵,为教师服务,为学生服务。
2、加大投入,保障办学经费高效使用。
扩大社会宣传力度,积极创设平台,展示办学成就,加大办学规模,力争建立一所管理规范、社会效益好的现代化农村寄宿制学校。
3、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坚持“以文化经营学校,让环境成为隐性课堂”的理念和做法,学校整体环境要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色明显,做到硬化、净化、美化、文化,各个场所布置符合特点,能使用规范字,体现浓厚的学校文化底蕴和办学特色。
4、加强发展性评价,实施科学全面的质量监控。
坚持客观、全面、公平、有效的原则,对教学、教师、学生及管理中的各层面实施准确评价,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落实。
2024年9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