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部履历表》填写说明二号文库
- 《干部履历表》填写说明二号文库
- 信息教学及转差总结二号文库
- 5次公务员考试落榜的经历范文二号文库
- 七年级政治上册 第三单元《相逢是首歌》单元检测题 鲁教版(推荐五篇)二号文库
- 口风琴总结二号文库
- 七年级下古诗文练习5篇范文二号文库
- 绿海商务职业学院“双师型”教师认定方案最终版二号文库
- 2024年市六小矛盾纠纷调解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2024第二学期大班教研计划二号文库
- 高中二政治备课组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小结二号文库
- 2024二年级语文教学总结二号文库
- 学校常规管理工作总结(汇编)二号文库
- 2024年度第一学期班务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康裕幼儿园2024学年第二学期小小班,学期总结二号文库
- 校园安全工作汇报提纲二号文库
- 家长学校汇报材料二号文库
- 教务干事学期工作总结(模版)二号文库
- 区教研活动通讯稿通讯稿[大全五篇]二号文库
- 云南省特岗教师考试2024年教育学真题二号文库
- 名师方案二号文库
- 敖阳小学德育副校长述职述廉报告二号文库
- 立德镇中心小学2024年春季学期少先队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远程教育经验材料二号文库
- 时间安排二号文库
- 借互联网+之力 扬智慧校园之帆(铁小汇报)二号文库
- 2024年度述职述廉述法报告二号文库
- 钳工实训室建设方案二号文库
第一篇: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精选)
北师大版初中数学八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摘自:《慈利县教师进修学校》
一、教材总体思路分析
1.本册书的主要内容有:实数、一次函数、二元一次方程组;勾股定理、图形的平移与旋转、四边形、位置的确定;数据的代表。
其中无理数的发现、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是本学段知识的重点也是和难点,实数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而函数以及函数思想与其他知识的广泛联系也是重心之一。
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初等几何中最基本、最重要的定理之一。通过拼、摆或图形的割、补,使得这一重要几何事实得以确认。由于发现及证实它成立的方式非常多且富于变化,因此对学生有很大的吸引力。《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是新增加的内容,通过学习,可以把静止的图形看成是基本图形经过位移而得到,提供了对复杂图形进行分析的新视角,还可以对“几何变换”有直观的感受。《位置的确定》从源头上突出了坐标法产生的思想,直角坐标系是实现坐标法的一种选择,建立坐标系把数轴拓展到平面,是数形结合与转化的桥梁。“变化的鱼”以直观生动的形式加强了几何变换与坐标表示及坐标变化联系起来,从数与形两个方面感受图形变化的数学内涵。
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本册提供了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种量度,力图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数据分析的方法,更好地处理数据。
2.教材设计与内容的组织有如下考虑。
(1)无理数的发现可以从理论的角度引发,出现在勾股定理之前。教科书遵循了人类认识数学的历史顺序,把勾股定理放在实数学习的前面,成为发现无理数的直观背景,自然地表明无理数存在的客观性,同时对无理数研究的必要性作出合理的解释。实数集中的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并不像想像的那样容易被学生接受,说服的办法也是借助几何解释和理性思考。这样处理须注意在学习勾股定理时,边长的数据应暂时在有理数范围内选取,在此两章学完之后,可以回过头来在实数范围内重新讨论勾股定理及其应用。在我们讨论一个平方等于2的数时,发现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进一步引出无理数的定义。无理数概念的产生,同时也是对有理数概念的强调,应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实数运算意义的理解和应用,加强对估算的要求。
(2)先研究图形的平移和旋转,再进行四边形性质的探索,这样几何变换就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知识点,而且作为一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增加了一个考察问题的视角。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通过观察和归纳,概括出变换的概念;通过操作和思考,探索出变换的相关性质;通过作图和图案设计体察复杂图形中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在下一章中通过探索四边形的性质加深对变换自身的理解,逐步形成结构性认识。教学中突出其方法特性,充分发挥其数学教育价值。
(3)一次函数的学习放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前面,有两个好处:首先,可以使得学生有机会尝试借助图象研究函数特征的过程,以加深对函数意义的理解;其次,用函数的观点来认识和考察二元一次方程(方程组),给出方程的一种直观解释,而且从方法的角度更具有一般性和启发性,也体现了函数的运用。教材中介绍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图象解法,其主要价值不在于得到方程组的近似解,图象解法从整体上展示了方程组及其解的几何意义,揭示了图象方法的作用,这种思想方法对以后的高次方程、无理方程、超越方程及其解,求近似解以及求解不等式等方面有广泛应用。教学中在学完这两章后应组织学生认真思考与总结。
(4)教科书还是从学生熟悉的平均数入手,通过变式引入加权平均的概念,再通过实际生活中的一个现象,揭示出不同的场合,可能需要不同的数据代表,因而引出了中位数和众数的概念,接着在实际运用中比较各个数据的代表数。
二、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本学期中实数系统的建立和函数概念的形成,对于八年级学生都具有挑战性。
对实数的理解是在学习了有理数的基础上进行的,首先应当清楚什么是有理数。由勾股定理引发出一种新的数,这种新的“数”是客观存在的,如面积为2的正方形的边长a究竟是多少?这种新的数是什么,是怎样的?(提出明确的问题);通过计算列表探索a和面积的范围,a可能是有限小数吗?结合教材的“读一读”和“做一做”(思考做出判断的依据);通过开平方,开立方的学习感受到无理数(事实上是“非有理数”)有无穷多个;对实数的理解可以依托实数轴;反思总结(无理数的来源是直观的,而处理是理性的、数学化的)。教学中应充分体现知识的发生过程,关注在知识发生过程中对知识的理解。
2.教学中要有准确的定位
教材重视情境设计、重视学生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外在的行为表现关注他们在探索过程中思考什么,是怎样想的,关注在“做”中的内化。只有了解和研究学生,才能切中要害进行有效的指导。
对教材作整体性分析,要抓准每一单元、每一课时的核心内容,作出准确的定位。
如学习《勾股定理》的目标,不仅是记住公式和结论,重点放在探索过程中对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理解,在数学活动中取得数学经验,积累探索问题的一般策略,在“拼图实验”中领悟方法的适用条件和方法的可靠性,还应感受方法的来源和原理。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定理的内容,还获得了数学思考的经验。知识是客观的、容易交流的,而经验是个人的,带有个性特征,后者也应纳入教学目标。
在《图形的平移与旋转》一章中,平移和旋转不仅仅是知识点,它们还是探索活动的工具和观察思考问题的视角。把教学关注点引向觉察复杂图形、图案中部分(基本图形)与整体的结构关系上,提高视觉思维的能力和水平。在《四边形性质探索》中再次提供这种活动的机会。研究对象是直观的,但探索活动是对图形的分析和解释(以变换为工具),是理性的,蕴含着结论的正确性、合理性。
《数据的代表》的教学中,和其他统计内容的教学一样,应关注学生的统计活动,只是本册在统计活动中,最终的数学处理定位于“数据的代表数”上。当然,这里的数,都是具体的数据,因此,教学中应关注现实情境的挖掘,呈现一些现实的、有一定教育价值的情境。对于几个不同的代表数,要求学生领会其意义,了解各自的特点,并能根据具体情况选择使用即可。
第二篇: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八年级上册数学教材分析
1、勾股定理的广泛应用性,使得我们教学中应关注勾股定理学习的必要性,因此建议以问题为驱动导入本章的教学。勾股定理形式比较简单,便于记忆。但正如刚才分析的,勾股定理学习的目标并非公式的记忆,而是追寻古人的踪迹,探索勾股定理。因此务必关注探索过程,以获取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和探索问题的一般策略。勾股定理的研究方法很多,教科书提出了“借助方格纸上的计算进行猜想”“拼图实验”以及“青朱出入图„无字的证明‟”等方法。
2、实数一章内容调整与大纲下的教科书相比,本章作了一些调整:(1)加强了实数学习必要性的感受;(2)重视在现实背景中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和运算的应用;(3)精确运算的要求有所降低,不要求分母有理化;(4)加强了估算;(5)鼓励使用计算器进行有关繁难的计算和近似计算。这些调整的依据和《有理数及其运算》类似,主要是基于对这样几个问题的思考:为什么要运算,也就是运算的意义与作用是什么?现实生活中对运算的要求是什么,是否都是精确的,能否精确?不能精确,如何估计和近似计算?
3、过去大纲下的教科书一般先学习习近平方根再学习算术平方根,具体做法一般是:直接从运算的角度思考“平方已知求原来的数”,从而得到平方根,而实际生活中可能只选择其中一个正的,因此学习算术平方根。这种做法基于教科书的一贯思路:从数学上得到各种运算,到现实生活中进行应用,也就是先准备知识,再进行知识运用。但本教科书对于无理数的引入已经做了调整,希望在问题中引入新知,对于开方也是这样,而实际问题中研究的开方多是正的,因此先研究正的方根即算术平方根。
4、但如果从我们习惯的欧氏几何体系看,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别应是平移有关性质(如平移前后图形之间的关系等)的基础,如果关注知识之间的严格逻辑关系,或者说关注严格的欧氏证明体系,应该先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再学习习近平移。教科书先呈现平移、旋转这些几何变换,希望让学生借助这个工具去研究几何图形(如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从而多了一个探索的工具,多了一个研究问题的视角。
5、和前面所学习的轴对称一样,一般几何变换包括这样几个方面的内容:变换的概念;变换的性质探索;变换性质的应用(包括现实生活应用和数学内部的应用,而数学内部的应用又包括利用变换作图或设计图案,利用变换探索几何图形的性质等)。
6、《四边形性质探索》重点在于平行四边形性质与判别条件的探索。因此,教学中应创设这样的探索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索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归纳、类比、转化、表达等多种能力。但也应注意,关注探索又不能停留于探索,还必须让学生相信所探索结论的合理性、正确性,只有这样才能产生后续的性质应用。为此,需要学生解释所探索结论的正确性。
7、《位置的确定》一章内容与《平面直角坐标系》一章一样,本章也关注如何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根据坐标描出点的位置、由点的位置写出它的坐标,并据此进行一些简单应用等。但本章还关注:(1)建立坐标系的现实背景,即为什么要建立坐标系——描述物体位置的需要。
8、形象思维能力是数学思维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而加强数形结合的教学是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一个重要渠道。但在传统教学中,较为强调函数的代数表达式这一“数”的特征,而相对弱化了其图象这一“形”的特征,学生的识图、用图的能力较弱,数形结合的意识较为薄弱。为此,教材中设计了第5节“一次函数图象的应用”,让学生通过图象获取信息(识图),并解决有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形结合能力,发展形象思维能力
9、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的本质是消元——化二元一次方程组为已经学习过的一元一次方程,加减与代入只是消元的一些具体技能,教学中应注意加以体会。当然,通过一定量的训练促进学生有关技能的获得还是十分必要的,但研究表明,形式化的技能训练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教科书中仅设计了2课时学习代入消元法、加减消元法,而力图在后续的各节,将解方程的技能训练与实际问题的解决融为一体,在实际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无形地提高学生的解题技能。
10、统计学习的目标是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统计观念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在统计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不管哪一章的学习,都应让学生经历一些完整的统计过程,只是可能在具体关注点上有所不同,本章自然关注对数据平均水平的刻画。但是,绝不能认为本章进入数据“计算”了,和算术差不多,只要呈现一些数据让学生算就行了。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是刻画数据平均水平的三个不同尺度,没有绝对的优劣。教学中,应注意在具体情境下让学生感受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差别,并进行有选择的运用。
第三篇:2024年新版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目录八年级
新版北师大初中数学教材目录
八年级下册
第一章 证明
(二)1.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4.角平分线
第二章 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1.不等关系 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3.不等式的解集 4.一元一次不等式
5.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 6.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三章 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图形的平移 2.图形的旋转 3.中心对称4.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四章 因式分解
1.因式分解2.提公因式法 3.运用公式法
第五章 分式
1.认识分式 2.分式的乘除法 3.分式的加减法 4.分式方程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平行四边形的判别 3.三角形的中位线
6.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
第四篇: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http:///file/gongzuojihua/banzhuren/ 作者: 黄海德(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广西崇左江州课堂教学评价技能与方法四班)评论数/浏
览数: 0 / 344发表日期: 2024-12-07 12:25:53
虽然在以前的学习中学生或多或少的接触过物理知识,但是八年级才是学生真正意义上探究物理的开始,所以教材在内容选配上,注意从物理知识内部发掘政治思想教育和品德教育的潜能,积极推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相互作用。在学习方法上,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学习参与实践,通过学生自己动手、动脑的实际活动,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教科书采用了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由易到难、由简到繁,以学习发展水平为线索,兼顾到物理知识结构的体系。这样编排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又保持了知识的结构性。
一、各章节的思维导图
声、光现象,以“产生——传播----接收”为主线设计章节,热现象则以“温度”这个物理量来设计六种物态变化,电现象以“静电——动电”为主线,以“电流”这个物理量为药引分析电路。
二、新课程教科书的特点
1、从学生兴趣、认知规律和探究的方法出发,设计教材结构。
2、注重探究活动,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
3、形式生动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贴近生活。
5、注意学科间的综合,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三、教材内在结构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中的课程目标与义务教育大纲中的教学目标相比,不仅有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还有其他领域的目标,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新教材在编写上追寻着讨论、探究、创造三位一体的有机结构。新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主要由如下三个层次组成:
第一层次——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物理知识与学习技能。
第二层次——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物理知识与技能的探索与学习过程中,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方法。方法的掌握是能力形成的标志,方法可分为两种,即程序化方法和具体化方法。程序化方法主要是指探究问题的思维程序、过程步骤,具体化方法有常见的物理学研究方法、物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简单的创造学方法等。不论是程序化方法还是具体化方法,都需要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逐渐获得。
第三层次——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方法的获得及其过程,使学生初步形成一些良好的思想意识,如爱科学的态度、愿意探究的精神、与他人协作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等等。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最终目标。
四、新教材知识体系的特点
我们知道,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包括了声、光、热、电的内容,而传统的力学内容丝毫都没有涉及,它有如下的意图。
1、从日常最密切的物理现象入手。
声音是人从出生起最初感受到的物理现象,因此本教材就从声现象入手,然后再介绍无处不在的光现象、物质的冷热变化、家庭及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电现象,这些知识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从而,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物理知识就是生活知识的一部分,消除了学生对物理的陌生感、畏惧感,增加了亲切感和兴趣。
2、从自然现象到人工现象。
教材从自然现象中的声、光、热,到人工现象的电流,这种编排有利于学生的认知过程,并使学生感到物理知识无处不在,不论是自然现象或人工现象都隐含着许多的物理知识,认识到物理知识的巨大力量。
3、注意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过去的教材中,一直存在着一个严重的弊端:在序言中通过各种实验、图画等形象化、趣味化方式刚刚调动起学生对物理的兴趣,紧接着的内容却是非常枯燥的测量、速度计算等逻辑性、规范性强的力学内容,从而很快使学生的学习兴趣丧失殆尽。而本册教材不再出现传统力学内容,代之以学生感兴趣的、不涉及任何公式及运算的内容,避免了上述弊端的出现,也有利于增加学生对物理的感性认识。
4、不过分强调学科本身的“完整性”、“逻辑性”、“系统性”、“权威性”。大胆改变以往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
5、增加与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加强科学、技术、社会的观点的渗透。介绍最新的科学知识及其有关的方法,以便让学生能跟上科学技术发展的步伐。
五、教学目标
通过一学期的物理教学,使学生能进入物理的世界里来,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对周围的自然世界有一个重新的,更加科学的认识。
1、进一步了解当前教育改革和课程改革的方向及趋势,学习新的物理教育观念。围绕新的物理课程标准,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特别是在科学探究教学上要积极实践,积累经验。
2、进一步加强物理观察、实验教学。教学中教师要多做演示实验或随堂实验;落实学生实验,认真思考和操作;并适当增加探索性和设计性实验;鼓励学生在课外做一些观察和小实验。加强实验意识和操作训练。
3、进一步突出应用物理知识教学,树立知识与应用并重并举的观念。物理教学要“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培养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4、积极探索开展物理实践活动,强化学生的实践环节。要尽可能地扩大物理教学空间,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物理实践活动要以问题为中心,初步训练一些科学工作方法,如社会调查、参观访问、资料查询、科技制作、科学实验等。物理科普讲座的内容,主要是介绍与物理相关的现代科技常识。
5、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的优良学风以及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认识社会生活的能力。教学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要做到联系社会生活实际,学生生活实际和学生的思想认识实际以及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实际,反对离开社会生活和学生实际的抽象的“讲条条”、“读条条”。理论联系实际,还要注意适应新情况,增强时代感,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体现学科教学的鲜明特点;要注意紧跟时代步伐,把握时代脉博,努力运用新材料、新信息以及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问题;要注意创设新情景,提出新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学习
第五篇: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独田中心学校新北师大版八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胡家平杨仕如
一、本册教材内容简析
本学期教学内容共计六章。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本章将证明与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判定有关的一些结论,证明线段垂直平分线和角平分线的有关性质,将研究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建立不等式,探索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了解一般不等式的解、解集、解集在数轴上的表示,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及应用;通过具体实例渗透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方程和一次函数的内在联系.最后研究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和应。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本章将在小学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的平移与旋转,探索平移,旋转的性质,认识并欣赏平移,中心对称在自然界和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第四章《分解因式》
本章通过具体实例分析分解因式与整式的乘法之间的关系揭示分解因式的实质,最后学习分解因式的几种基本方法。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本章通过分数的有关性质的回顾建立了分式的概念、性质和运算法则,并在此基础上学习分式的化简求值、解分式方程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能解决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本章将研究平行四边形的性质与判定,以及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还将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的规律;经历操作,实验等几何发现之旅,享受证明之美。
二、各章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 目标:
1、经历探索、猜想、证明的过程,进一步体会证明的必要性,发展推理能力。
2、进一步了解作为证明基础的几条基本事实的内容,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结合具体实例体会反证法的含义。
3、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4、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
5、结合具体例子了解原命题与逆命题的概念,会识别两个互逆命题,并知道原命题成立,逆命题不一定成立。
6、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
重点:(1)掌握综合法的证明方法。
(2)证明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线段的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的性质及定理和判定定理。
(3)证明判定三角形全等的“角角边”定理,探索并掌握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HL”定理。
(4)已知底边及底边上的高,能用尺规作出等腰三角形,已知一条直角边和斜边能用尺规作出直角三角形,能用尺规过一点作出已知直线的垂线。难点:(1)(2)(3)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目标:
1、经历将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抽象为不等式的过程,进一步体会模型的思想,建立符号意识。
2、结合具体问题,了解不等式的意义。
3、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4、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5、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6、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重点:
(1)探索并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2)理解不等式(组)的解及解集的含义,会解简单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并会把解集表示在数轴上,发展几何直观。
(3)能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能根据具体的实际意义,经验结果的合理性,发展应用意识。
(4)初步体会不等式、方程、函数之间的内在联系与区别。
难点:掌握不等式的基本性质,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及应用.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目标:
1、经历图形的有关平移与旋转的观察、操作、欣赏和设计的过程,进一步累积数学活动经验,增强学生的动手活动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2、通过具体实例,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4、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5、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重点:
(1)认识平移与旋转,探索它们的性质,并会画出简单的平移与旋转的图形。(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能写出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点坐标之间的关系。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探索并了解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4)了解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难点:
(1)平移与旋转的性质。
(2)中心对称、中心对称图形的概念,探索它们的性质。
(3)一个已知点坐标的多边形沿着坐标轴方向平移后图形与原图形具有平移关系,体会顶点坐标的变化。
第四章、因式分解 目标:
1、经历探索将一个多项式分解成几个整式的积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整体联系(整式乘法与分解因式)。
2、了解因式分解的意义,会用提公因式法、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直接运用公式不超过两次)进行因式分解(指数是正整数)。
3、通过平方差公式、完全平方公式的逆向变形,进一步发展学生观察、归纳、类比、概括等能力,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几语言。
重点:
因式分解的常见的两种方法的了解和应用。难点:
如何灵活地综合运用常见的两种分解因式的方法进行因式分解。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目标:
1、以描述实际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为背景,抽象出分式分式方程的概念,体会分式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的模型思想,进一步发展符号意识。
2、经历通过观察、归纳、类比、猜想,获得分式的基本性质、分式乘除法法则、分式加减法法则的过程,发展学生合情推理能力、运算能力和学习中转化未知问题为已知问题的能力,积累类比类比活动经验。
3、类比分数的基本性质,熟练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分式的约分和通分法则,能熟练地进行分式的约分和通分。
4、类比分数的四则运算法则,探究分式的四则运算,并能进行分式的四则运算和分式的化简求值。
5、会解可以化为一元一次方程的分式方程,会检验分式方程的根(了解增根的概念),发展运算能力。
6、能解决一些与分式分式方程有关的实际问题,发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重点: 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难点:
掌握分式的意义、基本性质及应用、四则运算(化简求值)、分式方程的解法(增根的产生)及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目标:
1、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有关概念和性质的过程,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交流的习惯;
2、理解平行四边形的概念,了解四边形的不稳定性,了解两条平行线之间的距离的概念,并能度量平行线之间的距离。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并能简单应用;
3、经历平行四边行判别条件的探索过程,在有关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情推理意识.
4、在运用平行四边形的判定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推理论证的表达能力.
5、学生通过观察、实验、联想来发现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培养学生 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三角形中位线的概念,明确三角形中位线与中线的不同。理解三角形中位线定理,并能运用它进行有关的论证和计算。
重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难点:
(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的应用(2)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应用
三、教学进度
第一章《三角形的证明》13课时
1.1等腰三角形 4课时
1.2直角三角形 2课时
1.3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课时
1.4角平分线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第二章《一元一次不等式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1 不等关系 1课时
2.2 不等式的基本性质 1课时
2.3 不等式的解集 1课时
2.4 一元一次不等式2课时
2.5 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次函数2课时
2.6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2课时
复习小节 与检测 3课时 第三章《图形的平移与旋转》 10课时
3.1图形的平移 3课时
3.2图形的旋转 2 课时
3.3中心对称 1课时
3.4简单的图形设计 1 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3课时 期中考试复习2 课时 第四章《分解因式》11课时
课时 12
4.1分解因式1课时
4.2提公因式法 3课时
4.3公式法 3课时
4.4十字相乘法 2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第五章《分式与分式方程》 11课时
5.1认识分式 2课时
5.2 分式的乘除法 1课时
5.3分式的加减法 3课时
5.4分式方程 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2课时 第六章《平行四边形》 10课时
4.1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2课时
4.2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判定 3课时
4.3三角形的中位线 2课时
4.4多边形的内角和外角和3课时
复习小节与检测 2课时 综合实践
(一)生活中的“一次模型” 1课时 综合实践
(二)平面图形的镶嵌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