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教师基本功总结二号文库
- 2024年教师基本功总结二号文库
- 教师红土地之歌演讲稿与教师纪律作风整顿讲话稿二号文库
- 教师研讨会简报二号文库
- 培养目标(5篇范文)二号文库
- 学校介绍词二号文库
- 第一学期期末八年级班主任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机关党总支2024年度工作报告二号文库
- 四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工作总结(精)二号文库
- 学案: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教师版)(小编推荐)二号文库
- 美术特长计划二号文库
- 师德先进个人材料二号文库
- 实施有效教学构建高效课堂教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意见梳理(精选5篇)二号文库
- 小东庄中心校督导评估汇报二号文库
- 1#汽轮机C级检修工作总结报告二号文库
- 2024年上学期一年级语文期中测试总结二号文库
-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计划(小文档推荐)二号文库
- 创特色学校 办人民满意教育作者二号文库
- 北师版教材使用心得二号文库
- 大厂镇信访维稳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共青团夷陵区委志愿服务月总结(推荐)二号文库
- 班级汇报材料(汇编)二号文库
- 阜宁县特殊教育学校范文大全二号文库
- 英语系团委学生会宣传部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2024年安康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四)(精选合集)二号文库
- 铁门四中2024——2024学年度工作总结5则范文二号文库
- 东山公园2024年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青年教师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二号文库
第一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浅谈一下对我国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李岚清同志在全国中小学素质教育经验交流会上强调指出:必须全心全意地依靠广大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特别关心教育的发展,采取多种措施,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待遇,教师已真正成为社会大众崇尚的职业,教育战线也呈现前所未有的生机勃勃的景象。但是,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也使教育领域产生许多不和谐的音符。一些教师把知识当作商品,把纯洁的师生关系变成商品关系,热衷于捞外快,向学生索要或变相索要钱物;有的教师工作方法简单粗暴,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批改作业,不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教学意识淡薄,教学无目标,随意性大,甚至制定目标错位,不能依纲据本,知能传授不严密,缺乏科学性,浅层次的讲解多,许多课还是一支粉笔一本书的僵化不变模式,使学生感到乏味、沉闷,现代教学媒体形同虚设等等。上述现象,农村中学尤为突出。不解决上述问题,推进素质教育只能是喊喊口号而已。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税费改革前,农村教育费附加和各种教育集资几乎能占到整个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的45﹪。但改革后逐步取消了这两项资金,这使本来就不宽裕的农村中小学面临很大的经费困难。为此,2024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在资金分配上,县财政是以中心校为单位进行支出预算。下发后归中心校管理。历史遗留债务,危房的改造等使有限的资金能用于隶属学校的也已不多。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获得的教育经费能投入到学校设施和教学设备上的也
不多。大多用于日常教学工作中去。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甚至有些学校连个像样的操场都没有,体育课形同虚设。农村中小学校设有微机室电教室的也是凤毛麟角。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教师来源来看,有的是民办教师转正的,有的是“学历合同”转正的,有的是向社会招收的;从学历层次来看,第一学历合格率低;从年龄结构上看,老教师和年轻教师居多;从职称结构看,高中级职称的少,绝大部分是初级的;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和农技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加之受农村文化的内在影响,经验主义文化模式占主导地位,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由于城乡学校差距悬殊,农村教师受利益驱动,工作不安心,千方百计想调入城镇学校。城镇教育又发展迅速,亟需调配师资,于是通过招考等方式从农村学校挖走了大批优秀的教师。农村教师队伍呈现出不稳定的态势。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其实施的目标也是唯一的,即参加中考或高考,仅仅追求升入高一级的学校。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于农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要达到上述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认真学点教育学、心理学和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重视文化、业务的进修,同时苦练教学基本功,这样,自身的素质才能再上一个档次。所以,就要积极地为农村教师创造条件,鼓励农村教师参加在职或脱产进修,提高学历层次,提升教学水平。精心组织农村教师进行全面的新课程理论培训,使他们能够认真理解,理会和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教育观念,改革目标以及相关的政策措施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解读。精心组织农村教师参加信息技术培训,提高信息技术素养。让农村教师定期分批到城镇学校“拜师学艺”,由专家引领,促进专业成长。
(二)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它是“全天候的”、“立体多维度 ”的艰巨劳动。虽然近年来党和政府在改善教师的物质待遇上做了不少的努力,但由于各方面条件的限制,我国教师的报酬与他们付出的辛勤劳动相比,仍然是偏低的,其工作条件、生活条件与其他行业相比还
有差距。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只讲待遇不讲奉献是不行的,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提高教师的素质还必须加大教育体制改革的步伐。迄今,我们还有不少同志认为教师职业是“金饭碗”,就连民办教师也是“金饭碗”,一干就是十年、二十年,你教书我也教书,教孬教好一个样,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告别“金饭碗”,实行全员聘用、竞争上岗,在确保公平、公正、公开的基础上,根据本人的德、能、勤、绩逐项打分,合格者聘用,不合格者下岗甚至辞退,势在必行。这样促使广大教育工作者增强压力感,提高自身素质,以适应激烈竞争的需求。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农村教师在师德方面要不断的学习和总结,不断的约束自我,提升自我。教育主管部门可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质量和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加强对教师师德的考评,坚持师德考核与业务考核并重,建立教师自评,教师互评,家长评教师,学生评教师相结合的考评机制。重点考核教师教书育人的实绩和职业道德状况,教学态度和育人效果等。把师德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职务聘任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正像江泽民同志指出:“每一个学校都要爱护和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保护学生的创新思维,探索精神,营造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氛围,为学生的禀赋和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一种宽松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这样的环境不仅要靠教师在教学中创设,也需要变革教育体制与管理。倡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积极健康个性的有一定选择余地的教育模式。倡导人本主义,解放学生的创造力。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
(四)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这样,课程与教学相互转化、相互促进、彼此有机地融为一体,教学真正成为师生追求主体性、获得解放与自由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试行)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并因此建立起新的“学习共同体”。把教学定位为交往,强调
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不仅在理论上超越了历史上的“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以及“特殊认识论”,而且在实践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3.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教师个人与全体学生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学生个人的互动,教师个人与小组学生的互动等。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法不能代替学法,今天所学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未来所实用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因此教师应指导学生优化学习方式,教学中要刻意引导学生发挥学习的主体性,让他们明确学习目标,对学习内容进行自主选择,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监控、自我指导、自我强化,并对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价。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课堂中,倡导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发表看法,培养质疑的习惯。组织学生进行必要的讲座,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并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讲座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第二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论文: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二零一二年十一月二十日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之我见
摘要: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育质量
教师专业化成长
职业道德
“素质教育”已经在我国实施多年,作为一名在小学一线教学多年的教师,我想浅谈一下对农村素质教育发展的现状及意见。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中小学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时代已跨入二十一世纪,实施素质教育是迎接世纪挑战,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
素质教育最根本的一条是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充分发挥中小学教师的主力军作用。教师职业的本质是育人,教师的劳动是培养人的劳动,具体的说是引导青年学生走上正确的人生道路,向他们“传道”、“授业”、“解惑”,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
“师者,人之模范也。”教师本身素质的高低,决定了教育质量的高低,更决定了所培养者质量的高低。荀子说过:“尊严而惮,可以为师;耆艾而信,可以为师;诵说而不凌不犯,可以为师;知微而论,可以为师。”(〈〈致士篇〉〉)意思是说做教师要具备四种条件:首先,要有尊严和威信;其次要有丰富的经验和崇高的信仰;再次要具备有条理、有传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最后要能够了解精微的道理并加以发挥。英国资产阶级教育家斯宾塞也曾明智地指出:方法只是工具,工具再好,没有本领的工匠也使用不好。所以好的教育教学方法,还要有高水平的教师使用,才能发挥更大的作用。
农村教育资源配置存在失衡。经济发展水平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决定性因素。城乡收入差距扩大是我国城乡之间教育供求失衡的重要原因。它直接导致了农村教育的资金投入不足。而且教育政策的制定往往是以城市教育的发展为基点,教育投资向城市一边倒。而广大的农村遭到有意或无意的忽视,这样使本来有限的教学资源分配得不合理,导致教学资源配置严重失衡。
1.教育经费及教学设施
农村中小学教育经费短缺。为此,2024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的通知》,以保障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但由于我国农村义务教育长期积弱积贫,有限的经费不能立竽见影。绝大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图书室,阅览室,活动室,实验室等。
2.师资力量薄弱
目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合理。从学科结构上看,音体美教师奇缺。(2)教学科研水平偏低。对新课改感到“水土不服”。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文化冲突普遍感到不适应。(3)农村教师队伍不稳定。
3.课程资源单一
目前农村与城市一样执行国家统一的课程方案,使用单一的课程标准,出现“校校同课程,生生同课本”的局面。农村学校教学内容单一化,加之农村受条件的限制,很少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和开发校本课程,很少使用乡土教材,致使农村课程设置单一,严重脱离农村生产生活的实际。课程与教学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适应。
在现有资源的条件下对于农村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切实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应当精通所教学科的专业知识,并形成自己工作需要的知识结构,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解决教育教学工作中各种实际问题的本领。“授业”不但需要教师有深厚的文化修养,还要他们能吸收新信息,具有新思维,也就是说既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要有现代的新鲜的“活水”。“解惑”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在课堂上不但能解决书本上的“惑”,还要能解决学生认知过程中发生的知情意行几方面的“惑”。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自我调节、自我完善的能力,具有创造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一定教育技术的能力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
(二)加强农村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提高教师的素质关键在于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培养他们对人民事业无限忠诚的事业心和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教育劳动是一种周期长、见效慢的劳动;教师的劳动没有轰轰烈烈、动人心魄的大场面,总是在一点一滴中进行,是一种平凡的劳动,没有严格的时空界限。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做到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精神境界,坚定自己的职业信念,在教育工作中寻求自身的价值,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找到自己人生轨迹的光辉位置。
身正为范,学高为师。处在世纪之初的教育工作者任务艰巨,责任重大,必须提高对素质教育的理性认识,时刻注意自己的形象,树师德,铸师魂,修师业,笃师行,使自己成为一名高素质的优秀教师。
(三)创设民主和谐的教育环境
民主和谐的环境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托拉斯认为,创造教学的核心目的就在于创造一种“易起反应”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应是民主和谐的,激励创新的环境。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非常重视“神圣的好奇心”和“内在的自由”。
所谓“内在的自由”就是“不受权力和社会偏见的限制,也不受未经审查的常规和习惯的羁绊,能进行独立思考。”民主和谐的环境是为学生提供这样自由的空间。传统的教育缺少的就是这样的一种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找不到自由的空间。而素质教育及新课程改革就是这样的一种模式。正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大力推进课程改革,为学生的终身发展着想
(四)、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和关键。
新课程强调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课程不只是官方文本,教学不再只是忠实地实施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成为课程知识的建构与开发的过程。
推进素质教育改革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注重科学探究的教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以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独特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爱护学生的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大力开展探究性教学。2.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因此通过交往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倡导合作学习。3.提倡体验性教学。新的基础教育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密切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积极主动参与学校和社会的各种活动。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4.增强师生之间多维互动。互动可能缩小教师
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不同类型的互动也是不同文化在不同水平上的交往,促成的是文化间的交融与整合。在这种文化交融与整合中,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为进入成人世界打下基础,同是也使自已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5.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科学有效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教学生学会学习是学习连续性发展的重要支撑。新课程标准为适应终身学习时代的要求,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将“学习方法”提升到学习的上限概念——“学习方式”,这是理念上的进步与发展。学生只有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过程,领会学习的真谛,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因为学生的认识活动是学生独立完成的。教法不能代替学法,今天所学的知识不一定就是未来所实用的。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才能终身受用。从某种角度讲,“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教师要善于关注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善于启迪学生思维,激发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教师要有意识地实施教会学生会学为目的的教学活动,指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阅读、学会观察与思考、学会发现与归纳,并能通过自已的力量解决问题,创新问题,提高获取新知的能力,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教师在新课程改革中要采用多种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已所用,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激发学生的主动性,为他们提供广阔的空间,让他们自由地翱翔于天际,张开想像的翅膀去实践、去体验、去创新、去开拓。
汝阳县城关镇南街小学
张润利
2024年11月20日
第三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论文@M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时间:2024-12-24 14:49来源:unknown 作者:maxliang 点击:69次
2024年05月25日
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和目标要求
蒋建波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2024年05月25日
建湖县实验小学素质教育的总体构架和目标要求
蒋建波
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21世纪社会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邓小平同志曾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教育要面向现代化。
面向世界。
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联合国21世纪教育委员会指出新时代的人应该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所需要的高素质的人。
已成为当前教育关注的重点问题。
建湖县实验小学是一所具有90多年历史的江苏省实验小学。
有着进行教育科学实验的优良传统。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校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学校范围内的全面和深入实施进行了理论研究和实践。
努力为国家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近年来我校紧紧围绕“涵化”教育这个主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学生的健康全面的发展为主旨。
凝心聚力。
奋力开拓。
全力推进我校素质教育的进程。经过多年的探索研究和实践。
我校以“涵化”教育为学校特色的素质教育取得丰硕成果。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㈠构建小学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
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
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总体上说。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全民族素质为根本目的。
以全面发展全体学生素质为办学宗旨。这是构建素质教育目标体系的指导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
我们从两方面出发来构建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一是从学生自身出发。
针对小学生素质发展的具体特点。
制定小学生各种素质的最近发展目标。
并使之努力达到。二是从我国现实的条件和需要出发。
放眼21世纪上半叶我国社会的发展。
对小学生的各项素质提出质和量的要求。为此。
我们就小学素质教育的总目标、阶段目标及各学科素质教育的目标进行了全面系统的研究。
形成了小学素质教育的目标体系。
为小学素质教育的全方位的实施提供了切实的依据。我们在目标体系构建中遵循了以下几项原则。
1.基础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
体现学生基本的素质发展状态。
侧重素质发展的基础性。目标要具有稳定的结构。
能包含学生素质发展的基本内容。这也是由小学教育是为学生终身发展打好基础这一特性决定的。
2.整体性原则。要从学生的完整的素质结构出发。
克服片面强调某一方面的弊病。
真正全面把握素质的类和群的特性。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人的某一项素质来看。
也包含丰富而完整的因素。
在反映某一项素质发展水平时。
也要全面把握这项素质的构成因素。
体现这项素质发展的特性。
3.科学性原则。学生素质发展目标的确立具有科学的、客观的依据。
是建立在对人的发展的认识、对社会发展的分析和教育学、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
不是仅凭经验和直觉就能做到的。目标的表述用语要科学恰当。
目标之间既相互联系。
又相互区别。
在不同侧面反映个体的整体发展状态。同一目标在不同阶段都有不尽相同的内容。
要体现学生个体在不同阶段素质发展的独特性。
4.发展性原则
学生素质的提高是一个渐变的、连续的发展过程。
在不同阶段呈现出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同时。
在同一阶段层面。
不同个体的发展水平也有差别。
呈现出个性的独特性素质。学生素质发展目标在保持基础性、稳定性的同时。
要体现素质发展的阶段性、梯度性。
对个体发展的差异具有一定包容性。
促进学生素质得到独特而充分的发展。
5、评价性原则
小学生素质发展的评价是素质教育培养目标达成度的具体反映。在学生素质发展评价的方法使用上。
我们将采用多法结合。即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
学生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力求通过多种评价方法的综合采用客观全面地反映学生素质发展的多样化状况。
发挥教育评价对学生发展的积极影响。继续建立健全以“十佳少年”、“阳光少年”、“风采少年”为主体的涵化教育评价体系。
切实减轻学生负担。
实现“减负增效。
低耗高效”。
(二)建立起小学素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
现代科学的发展。
出现了在高度分化基础上的高度综合的趋势。
而现行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并没有充分反映这种趋势。为了反映科学的发展。
往往是通过增加学科门类的办法。
结果使得学校课程的门类越来越多。
学生的负担日益沉重。其结果是。
学生某一方面素质的提高是以牺牲其他素质的发展为代价的。
这就背离了素质的整体性和教育的全面性。
上述这种种现象决定了建立合理的课程结构的基本思路。
就是在继续更新课程同时。
要把主要精力投向整合课程和调整课程形式上。
并形成日趋合理的课程结构。
我校构建素质教育目标课程体系着重体现以下几个方面内容。
1.以素质教育目标强化活动课程
(1)丰富完善德育活动课程。①改变活动形式。
完善班队活动。班队活动以学生组织为主。
题材力求新颖。
贴近学生实际。②开展校外德育活动。
丰富德育活动内容。例如与街道共同建立校外德育基地。
定期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
(2)加强兴趣活动课管理。
提高兴趣活动课的质量。每天下午三节课下的兴趣活动课全部排入课程表。
做到定时间、定内容、定要求、定人员。
课课有教案。
次次有记录。
人人有小结。兴趣活动课做到:内容广、形式新、效果实。
参与面宽、信息量大。
并自愿选学。
(3)设立艺术中心。
开设艺术活动课程。
通过艺术中心设立的书画社、合唱团、舞蹈团等社团进行学生审美艺术素质方面的培养。
发展学生特长。
2.以素质教育目标拓展环境课程
(1)通过加强少先队红领巾广播站、小电视台和宣传橱窗的建设。
以及升旗仪式的管理。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氛围。
充分发挥德育环境课程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2)不断改善办学条件。
优化物质环境。学校建设了配备有美术、音乐、舞蹈、计算机、语音等10几个专用教室。
良好的教育条件为发展学生特长提供了物质保证。
起到了隐性课程的作用。
(3)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陶冶学生情操。学校通过校内环境的绿化。
美化。
净化;通过教师、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通过墙报、橱窗、电化告示牌等宣传设施。
建立起学校良好的人文环境。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人文环境成为了学校育人的又一隐性课程。
3.以素质教育基地为载体。
开发综合实践学习课程。
(三)开发小学素质教育校本课程实验教材
随着课程体系的调整。
课程内容也需要进行相应的改变。为此。
我们进行了素质教育校本课程《生活数学》《双语小班化教学研究》《小足球》《淮剧唱童谣》等实验教材的研究和编写工作。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
我们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为宗旨。
摒弃单纯地以传授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唯一目的的旧观念。
突出课程内容在“完善学生素质的整体结构。
形成素质和谐发展的生长机制。
促进个性素质生动活泼发展、主动发展”发面的重要作用。
力求充分发挥课程内容的教育功能。在编写过程中力求体现如下原则。
1.以知识为载体。
以学生能力培养为目标。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
较好地贯彻了“课程内容素质教育化”的原则。
2.教材努力面向全体学生。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3.教材选材科学。
内容结构合理。
由浅入深。
循序渐进。
具有启发性和思考性。
符合儿童的认知规律。
4.教材内容图文并茂。
生动形象。
文字浅显易懂。
融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
深受学生喜爱。
5.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联系。
具有较强实践性、应用性。
易于为学生所接受。
并能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主动运用所学到的知识。
(四)构建了“涵化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体系
开发适合素质教育课程的课堂教学模式。
是实现素质教育目标的重要途径。
如何使素质教育真正走进课堂。
如何在更新我们全体教师观念的基础上。
发展切合素质教育目标的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指导我们教师的课堂教学。
并在实践中积极发展和完善。
无疑有着相当的重要性。我校在初步构建“激趣定标——质疑问难——体验探究——对话互动——建构生成”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同时。
深入挖掘文本的资源。
加大课堂文化的含量提高课堂文化的厚度。
以“课堂教学的思想灵动。
课堂教学的形式的生动、师生关系的互动”为研究中心。
鼓励教师自主地去教。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另外。
我们还将进一步完善双师双轮备课模式。
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把自己当成学生。
评课时把自己当成专家。
实现二度开发教材。
三维立体备课。
让课堂教学成为素质教育的丰收地。
(五)建设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小学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进行课程结构的改革和课程内容的调整。
教师良好的师德、正确的教育思想、精湛的业务水平、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其重要保障。为此。
我校把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作为学校素质教育重要工作之一。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素质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具有着一定的艰巨性、复杂性。我校在这方面经过多年来的探索和努力。
逐步形成了颇具实效的管理、科研和培训相结合阳光教师素质发展机制。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建立和完善学校教师管理制度。
优化教师管理机制。
包括建立健全教师岗位责任制、教师定期考核制、教师奖励制度等等。同时。
制度管理落实到人。
建立相应监督机制。
保证制度的正常运行。
2.组织教师参加课题实验研究。
以教育科研锤炼教师素质。
学校主要通过建立科研网络、培植科研骨干、确立科研子课题、进行教科研考核等方式切实推进全体教师参加学校教育科研研究工作。以“行知论坛”为载体。
开展“论文宣讲会”、“才艺小讲堂”“读书沙龙”等校本教研活动。
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优化双师双轮备课。
强化研究。
凸现反思。
注重教材的二度开发。
畅通涵化的渠道。
实现课堂教学效率的最优化。以教育科研锤炼教师素质取得了良好成效。
3.开展校本培训。
推进教师参加继续教育。
我校对学校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相当重视。
倡导教师多元发展。
努力为教师架设成长平台。制定继续教育规划。
健全继续教育管理网络。
开设继续教育课程。
进行继续教育检查考核。
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高。举行新进实小教师“入门课”比赛和青年教师“成才杯”基本功大赛。
以赛促交流。
以赛促进步。成立青年教师研习会。
采取自愿互补的原则。
激活教师内在的学习动力。聘请专家定期来校指导、讲学。
通过与专家面对面地交流。
实现思想、业务等方面的迅速提升。
为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打开新天地。
4、提升精神文化。
打造品牌形象。
以建湖人民的母亲河——西塘河为精神泉源。
以培养“有敬、有执、有容”的阳光教师为目标。
不断提高教师的思想境界和精神文化内涵。
打造实小教师品牌形象。
努力形成“三好”教师群体(即赢得家长赞誉的就是好老师。
深受学生欢迎的就是好老师。
赢得同行敬重的就是好老师)。与教师签订了三年发展目标责任状。
为教师发展把脉。
为扎实推进素质教育锻造“先进的生产力”。
(六)建立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模式
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模式是学校全面、深入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之一。
课程领域的改革如何有效地落实在学校具体的教育教学行为中。
其中的一个关键。
在于学校管理的创新上。为此。
我校尝试进行了素质教育学校管理模式的构建。管理模式构建从我校自身实际出发。
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
形成“校本管理”体制。
从而解决学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激发学校的创新活力。
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深入实施创造条件。
提供保障。
素质教育“校本”管理模式主要从以下四方面着手构建:
1.强化学校自主管理意识。就是要学校改变原来僵化的思维方式和唯命是从、机械地执行的行为方式。确定以学校为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
以创新为目的的管理体系。
2.增强学校自主管理能力。即要求学校学会从社会和经济发展、教育发展的规律、国内外教育改革走向出发。
联系学校实际主动思考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目标、途径和方法。做到既解放思想。
又实事求是。
创造性地执行上级精神。提高思辨能力、组织能力、驾驭各方面事务的能力。
办出学校个性。
办出学校特色。
3.理顺自主管理内容。主要内容为:⑴开发、应用校本课程;⑵进行校本师资培训。
盘活校本人力资源;⑶开展校本教育科学研究;⑷实施校本教学方法研究;⑸拓展校本经济渠道。
4.提高学校教育民主和法制建设水平。
建立健全学校自我评价、自我约束、自我协调的制度及机制。
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主动发展。
在于培养21世纪社会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因而。
素质教育的最终立足点是学生。学生素质的发展状况、发展水平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经过以涵化教育为特色的素质教育。
我校学生的素质总体上发展速度、发展水平都获得了较大提高。我校连续被评为省文明单位、全国小公民道德建设先进集体。近年来。
学生有200多人次参加省市各级各类竞赛获一等奖。
每年发表300多篇习作。我们相信。
在素质教育的引领下。
在“涵化”教育的大道上。
建湖县实验小学必将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撑起一方晴朗的天空。
第四篇: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
扶沟县包屯镇李庄小学
陈月华
近年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改革势头日甚一日,这不仅得到教育界的赞同,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支持。它表明了我国教育界以培养和发展人的素质为中心的学校教育整体改革,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但是,究竟什么是素质教育?其内容和途径是什么?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之间有一种什么样的联系?对这些问题,人们在理解上还存在一些模糊认识,因此在实施中出现了一些误区,其主要表现有:
1.概念的模糊性,导致实践中的表象性。
由于对素质教育缺乏完整的认识,对它的系列过程概念朦胧,于是出现一些本末倒置的现象。诸如:对素质教育的评价尚未入系统、有序阶段,就急干将“成绩报告单”改为“素质报告单”;测评手段的粗糙,致使素质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停留于表层。
2.理解上的狭隘性,带来了实施中的片面性。
一提起素质教育就口不离第二课堂:一说起第二课堂,涉及的总是兴趣小组。于是各种各样的少儿社团和兴趣活动应运而生。当发现素质教育还没有占领主阵地时,又全力以赴地抓学科教学的改革,无形中又淡化了第二课堂,而学科领域则又局限于语、数等学科及在出成果具有显性效应的音、?体、?美上。由于理解上的狭隘,忽这忽那,抓不住“牛鼻子”,各子系统之间又缺乏内容的衔接与贯通,明显地违背了素质教育系统整体性原理,导致了实施中的片面性。3.改革行为的短期性,酿成了操作上的粗糙性。
出于管理者急于求成的心理,在改革实践中往往缺少规范,既无明晰的目标,又无实施目标的缜密方案和具体的阶段性实施计划,往往只是一些临时性措施。实施过程中却又缺乏资料的积累与分析、总结与回顾。欲速则难达。操作的粗糙,所得的只是浅显性成果。
4.意识上的功利性,造成了改革中的游移性。
功利意识是急于求成的根源、功利主义思想的作怪,反映在改革中缺乏韧性,“这山望着那山高”,不断变换课题。缺少“认准方向,就要全力以赴,坚持到底”的恒心。
如何使素质教育走上整体改革的轨道,纳入学校教育的整体实践领域,对此,本人谈点不成熟的想法。
一、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
对于素质教育。目前看法还并不一致。本人的看法是:要搞清素质教育的内涵,得先从人的完整的素质结构认识开始。人的完整素质结构是生理素质结构、心理素质结构和文化素质结构的综合。在这个整体素质结构中,生理素质结构是基础,心理素质结构是中介,文化素质结构则是核心内容。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共同处于一个统一的系统中,所以素质教育实施的着力点必须落在人的繁体素质结构功能目标上。“五育并举,德育为首”,才能充分体现全面发展的整体功能,这可以说是造就受教育者完整素质结构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而素质教育要瞅准目标,找准途径,选准措施,摆正德智体美劳诸育之间的关系,这样才不会顾此失彼,有所偏废。搞清素质教育的概念,就抓住了素质教育的根本。
二、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 教育的观念众多,如:大教育观、人才观、质量观、师生观以及学校职能观等。就实施素质教育而言,首要的是端正人才观和质量观。
教育观念的核心是人才观。人才是有层次的。应试教育观无视人的差异性和人才的层次性,动辄“一刀切”、“一锅端”,致使实践结果拉大差距,两极分化,置大多数学生于不顾,最后筛选出少最的尖子。素质教育观主张实事求是,主张客观真理,在承认差别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宋代大教育家朱熹说过:“圣人教人,各因其材,大以大成,小以小成,无弃人也。”可见,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人人有才,人无全才,扬长避短,皆能成才。
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另一严重对立表现在教育质量观念上。应试教育把考分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唯一标准,它突出了教育的选拔职能,扬弃了学校教育最基本的养成性职能;它只重视学生的卷面分数,搞分数排队,甚至优者重奖,把刺激功能发挥到最大限度。素质教育并不排除考试和升学,而是将考试和升学纳入素质教育的轨道,认为衡量学校教育质量的标准是全体学生中的每一个学生的全面素质,即通过教育培养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健体的本领,并在这一方面都得到既是初步的又是良好的充分发展。
三、加强教育管理
要从应试教育转轨到素质教育,必须转换教育内部的机制、会出现“管理出效益”的局面。
(一)完善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估机制。实施素质教育,管理是基矗管理的首要任务是制定素质教育目标,并根据目标建构素质教育的评价体系。只有目标体系与评价体系相结合,才能对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运行方向实行有效的调节 和控制,改变以考分定功能的倾向、评价体系要考核学生个体的德智体美劳等素质的全面发展状况,这些只要有财力,比较容易办到,主要的是评价学校的队伍建设、教育改革、设备效益等软件状况。这一凭借财力买不到的东西,才是学校教育质最的硬功夫。所以要发挥评价手段的调控功能,使它成为促进素质教育的科学的系统的机制,并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完善。
(二)进行课程教材改革。课程教材改革至少应考虑五个问题。第一,增强课程意识,使用好义务教育新教材。以教学为中心是学校教育的本质特点。素质教育理应更重视教学,更强调发挥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全面性、教学形式的多样性、教学时间的充裕性等优势,以发展学生德智体美劳以及个性交往等各方面的素质。同时,更注重发展学生的内在因素,如:动机、兴趣的培养、激发,情感、意志、品质的形成、发展等。第二,优化课程结构,其中之一是加强活动课程建设,精心组织和设计活动课。要在发展学生智力的同时,推动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那种活动课程主要是选拔部分文体、科技尖子进行表演、亮相、获名次、得奖的认识,实是对素质教育的严重误解。第三,安排选修课程,如:电脑、航模、摄影„„要增加知识的科技含量,以提高学生对于现代生活的适应性。第四,重视隐性课程,就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给学生提供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创造和谐的人际关系。第五,建设好地方课程,根据当地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需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文化水准,编制体现社会特点、具有浓厚乡土味的地方课程,以培养学生的乡土感情。
(三)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应试教育的弊端之一是固步自封,把教育社为学校单个的事,忽略了与社会的横向联系。素质教育观认 为,教育不单是学校的事业,更是全社会的事业,学校必须注意全方位沟通,实施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教育。因为学生的整体素质的个性发展光靠学校单方面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学校建立班级学长委员会,开办家长学校,向家长开放课堂,建立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等形式,不仅能沟通学校与社会的信息渠道,让全社会都来了解、关心、支持和参与教育,推动社会教育观的转变,而且能使学校迅速地吸收社会对育人的要求,及时调整教育措施,更好地发挥教育的社会功能。那种对“双向参与”持可有可无态度或者把它们当成应付检查、提高品位的“装饰品”的认识和做法,实是对素质教育认识的浅薄,也是在教育改革中惰性的表现。
第五篇: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论文吧,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那要怎么写好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1社区教育在满足社区居民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文化素质、促进社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的作用。
当今社会,知识日新月异,知识信息、知识产业、知识经济正向一体化、国际化、全球化迅猛发展。这些日新月异的新知识,直接影响到人们思维、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变革。一个人如果不善于学习,不注重不间断地终身学习,就很难适应现代生活,就会成为新的现代“文盲”。只有不断学习,追求新知,善于创新,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当人们都有了这种学习求知欲望,那么,终身教育体系就应运而生了。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会认为:“成人教育对于今天世界上许多成人来说,是代替他们失去的基础教育;对于那些需要应付环境新要求的人们来说,是延长他们现有的教育;对于那些已经受到高级训练的人们来说,是给他们提供了进一步的教育。”成人教育应奉行终身教育思想,促使人们走向成熟,帮助人们提高生活质量,追求美好理想,实现人生价值。而担负成人教育使命的成人教育中心校,就要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适应群众终身教育需求,创造条件开展各类培训,服务地方经济,提升成人教育的活力和魅力。
目前,社区教育的发展总体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区域之间的社区教育发展还不平衡,农村乡镇社区教育比较薄弱,这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因此,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广泛开展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村居、学习型家庭等的创建工作,面向各类成人举办各类学历、非学历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积极实施“教育富民工程”、“两后双百工程”、“现代农民教育工程”、“新市民培训工程”等,在终身教育的战略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1、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
当前农民的终身教育问题虽然得到各级部门的重视,但要真正落到实处,还存在许多障碍:一是受广大居民自身主观意识的限制。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要以人为本,除了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成人教育中心校和社区教育工作者及有识之士的努力外,还需要乡镇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由于农村正处于工业化、城市化的初始进程中,村居一线的干部和广大公民还普遍存在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认识不到位的现象,乡镇内的各类组织对终身教育、社区教育支持度还不够,广大民众的参与热情不够高。二是受终身教育、社区教育制度的限制。
乡镇农村人们的思想观念滞后于城镇化的发展水平,在制度的制定和执行过程中,往往人治的成分大于法治,制度的不完善使终身教育、社区教育难以开展。三是受管理体制的限制。涉及社区教育的部门较多,每个部门都从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和开展工作,政出多门,比较混乱。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觉得应以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为基础,构建农村终身教育的网络体系。加快推进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向社区教育中心转型。成人教育中心校要深入村居、田头,广泛宣传终身教育的思想和内涵,积极营造“人人皆学、时时可学、处处能学”的学习型社会氛围。沉入基层,贴近农民,调查研究,了解当地农民干什么、想什么、需要什么以及本地条件适合做什么。通过宣传发动和调查研究,配合有关部门定期开展各类培训,使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成为农村乡镇终身教育、社区教育的主阵地。
2、以专业教师为骨干,构建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的关键是教师。教师素质的高低是农村成人教育的根本之所在,没有高水平的教师,就不可能开展各类农民教育培训,师资队伍的建设已成为制约农民教育的关键问题。
从目前情况看,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师资水平偏低,教师数量严重不足,相当一部分学校无专职教师,大部分教师是从中小学校调进,他们年龄偏高,继续深造学习的机会又微乎其微,这些教师对农业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无力去指导和培训农民,更谈不上为农民终 身教育服务了。要切实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吸引人才入手,引进新毕业的各类专业毕业生到成人校,并在职务评聘、福利待遇、评优晋级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实行同等待遇,使这些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从而改变现有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教师队伍不合理的状况。另外,农村终身教育的教师队伍只靠专职教师是远远不够的,选拔和配备一支学科齐全、专业技能过硬、数量足够的兼职教师队伍是改善农民终身教育现状,提升农村各类教育培训质量的当务之急。成人校还可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依靠远程教育的优势,借助国内外名师的力量开展农民终身教育。
3、以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核心,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教育培训活动
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发挥农村成人教育主阵地的作用,积极开展各级各类农村成人教育培训。在培训之前,要认真制订培训计划,选择适合本地使用的教材,因地因时制宜,采用灵活多样的培训方式,如“科技大篷车”、办培训班、现场指导、巡回讲学、广播式讲座、科技小报、放映录像、科技集市、农民读书节等,做到定期培训与开放培训相结合,专家指导与致富能人现身说法相结合,室内培训与田头地边工地现场指导相结合,从而使培训方式多元化,培训内容多样化、适用性。
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推进社区教育发展是一个长期系统的工程,农村乡镇成人教育中心校要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发挥主阵地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推进学习型社会的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2实施素质教育是当前深化学科改革的紧迫任务,九年义务教育从根本上来说是国民最基础的素质教育,语文课更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的学习。因此,学生的语文水平如何,就是素质水平的体现。
1、提高认识,转变教育理念
实施素质教育使每一个学生得到了全面发展,其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全民素质。小学语文作为九年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理应坚持联系教学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坚持学生的主动性,发展学生的个性,发展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作为教师,应充分认识到教育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我国语言文字,这是语文课素质教育的核心。在中小学教育阶段,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语文学科贯穿始终,位置最重要,课时最多。
同时语文又是其它学科学习的工具,其它学科的学习,表达和交流都离不开这个工具,因此怎样掌握和利用语文这个工具就成为我们现在语文课素质教育的关键。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小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在不断提高,想象力更加丰富,为了适应以及有利地跟上他们的发展节奏,首先素质教育最为重要,是一种研究性学习的开设,是课程改革的趋势。其次它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目的,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着眼于给学生终身受用的知识和能力的提高。最后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的需求,又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必然选择。
2、夯实基础,全面发展
切实抓好基础知识教学,大力推行素质教育与加强基础知识教学并不矛盾,而且基础的语文知识和基础的语文技能是我国公民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的文化素养。因此,必须扎实抓好语文基础知识的教学,加强语言文字的训练,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就是强调字、词、句、篇和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因此把语文课真正上成语言文字课,使学生通过学习训练,切实掌握好基本的字、词、句和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并能通过掌握和运用语文这个工具去拓宽视野,获取知识,进行思想交流和社会交际,并为将来进入社会打下良的好基础。所以,现阶段的课文要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实际需要重新组合,以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丰富学生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
3、重视学习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有直接的关系,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因此,坚持启发式教学,在教学中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索新知识,是教学的关键。特别是小学生,对学习语文是喜欢还是厌倦,直接影响知识的掌握。在教学中,教师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①以教师愉快情感影响学生;
②以创设情境吸引学生;
③以鼓励、表扬的方式激励学生;
④以启发学生的求知需要,来激发学生的动力。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提高学习能力、掌握学习方法关键,小学阶段是儿童各种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教学中,教师除严格要求外还要科学引导,正确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主要培养以下习惯:
①上课认真,注意力集中;
②认真阅读;
③主动参与动口、动手、动脑的训练;
④敢于大胆发言,勇于质疑问难;
⑤互相合作,知识互补。总之良好的学习习惯,能使学生的脑、眼、耳、口、手并用,在身心的整体活动中协调其身体器官的和谐发展,以利于学生身体素质的提高。
4、教育学生自主学习
在教学中,课堂是活跃学生学习气氛的场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也是学生搞好学习的必要条件。从语文课的特点来看,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一要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有机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理想前途教育、人生观价值观教育。通过这些教育帮助他们明确自己的理想和目标,促进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逐步树立为祖国为人民而学习的远大抱负,使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动力。第二是要结合教学内容。设置有趣的问题,推动他们自己查资料、看书、讨论、观察和思考,主动地解决问题,教师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和鼓励,使他们感受到学习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学生产生“只要自己认真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就能成功”的思想,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和信心,逐步形成“要我学”为“我要学”的良好的学习态度,学生也不会再感到学习是一种负担,从而产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的自觉性。第三教师要从应试教育的误区中走出来,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减轻学生的负担,使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参加课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增强学生的体魄。教师应该做到:
①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歧视差生。
②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
③上语文课,要合理安排学生的活动时间,要留给学生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有思考和表现的机会。
从教育和教学的实践,我们也清楚地看到,单靠课堂教学一种渠道,难以完成教育、教学和培养的任务。随着我县课改工程的“再启航”,“大课间”和“3+N”活动的`开展,积极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被动的学习变成主动的学习。因此,根据各学科教材特点,各年级学生特点和学校具体情况,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已成为落实素质教育必然。一堂成功的语文课,是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个性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3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创新人才的需求也愈加强烈。创新随之也成为教学的重中之重。而语文是学好一切的基础,语言能力的表达直接影响学生的素养和社交能力。为培养顺应时代和国家发展需求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素质教育就需创新。现浅谈一下“小学语文创新教育与素质教育”如何实现?表表个人理解。
一、创新教学的类型
(一)引思型
在教学中,教师常采用提问式去引导学生探索新事物及其奥秘,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进入思考。为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就要常用“激疑引思”的各种手段引导学生带疑思考,以引发其创新。
1、读题引思。作者为什么会以此为题?引生思题激兴趣,因疑而引好奇心,因奇促使往下究。
2、抓关键词句,师提问题,引生思词思句。抓关键词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更好奇,感兴趣。即使在思考时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怀着好奇心和求知欲继续探讨下去,直到把问题解决。
3、通读全文,教师提出文章所要表达什么样的主题?作者烘托主题运用了什么样的手法?通过教师对问题层层深入的诱导,结合学生深思,诱共鸣。
(二)讨论型
利用生与生之间对问题的沟通,教师综合意见,引生取长补短。当学生讨论发现新问题主动提出质疑时,教师要因势利导,以达举一反三效果。教法是否合理,在于实施中能否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想。用讨论式教学,教师作为“导演”,就要对学生的思维加以引导和启发。引导得法,学生学习就始终处于“问题—思考—探索—解答”的积极状态。在教师提出相应问题让其讨论后,也要注意给学生留独立思考和谈論的空间。那样才能让学生将思维发散到最大限度。
(三)情景诱发教学
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的地引入或创设一些具有特定的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教材,使学生心理机能得到发展。具体表现在语文课堂上。如:语文课堂上,教师有意识地设疑问、立障碍、布谜局、揭矛盾,就能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处于“心欲求之而未得,口欲言之而不能”的状态。吊足其胃口,从而达到诱发学生思维的目的,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充分调动起了他们的兴趣和积极性,主动参与并展开联想。让学生轻松地从复杂的现实情景中提高思想素质,发现并提出相应问题,然后自己去解决问题。
(四)想象教学
想象教学是指教师在讲解教学内容或新课程后,让学生沿原文的思路,想象文章后面将要发生的事,或者将会发生的事,调动其充分发挥想象力,撰写文章后续。想象可贯穿语文教学的整个过程。用想象教学的老师,就像童话大师每天带着一群精灵进入一个个童话世界。这不仅提高了语文学习的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更提高了其听说读写的语文表达能力,也陶冶了情操。
二、素质教育如何实现创新的探究
(一)建立学生正确的学习观
基于传统教学观念,教学中多数目标定位在升学上。因此,教师一味的讲解生词和重点,学生为了升学而机械地接受知识。只有改变学生的学习观,才能将其注意力转移到寻求知识的趣味性和奥秘里。学习是人的毕生追求,“蓄之久者发必雄,思之熟者行必达”。教学中,老师就要教育学生自觉把学习作为一种态度、一种责任、一种追求、一种境界。更要求学生学会孜孜以求,苦学不倦的精神,并在学习中不断拓宽视野、提升能力、增强本领,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到既掌握新本领,又提高新技能。
(二)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现以小学学字母为例,设计一个简单的教学方案:
1、课前,教师可备好各种有趣的字母图片和一个铃铛。在讲解后,将学生分作几组,每一组学生派出一成员做代表,进行竞赛游戏。
2、师举图片,让生抢答。最先抢到铃铛的一组读出图片上的字母,回答正确的一组加分。
3、师同时举出多张图片,让生抢答,完全回答正确的一组才加分。
4、以得分最多的一组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此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同时也别忘了激励那些没得奖的同学要继续努力。
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用有趣的游戏更便于学生学习记忆新字新词。同时也能促使学生学会思题、解题的能力。越是有趣的游戏,越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语文的兴趣就越浓。而不同的动物组成的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鸡蛋”可看成字母“O”,看到所有圆形的东西也都能联想到字母“O”。
(三)利用情景教学,开发学生想象力
小学素质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到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文化修养和创新能力。充分利用情景教学,既可让学生充分记忆文中知识点,还能展现他的才能。充分利用想象力的教学方法,不但别有生趣,引发好奇心,而且还能让他们尝试联想每一种事物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这就更充分地发挥出了学生的创造才能。只有在积极主动的学习过程中,人的创造性思维才能得到最好的发展,因此,教师要善于创设特定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使他们投入积极的创造性的学习中。
(四)利用讨论式教学,吸引学生
要怎样在讨论式教学中吸引学生注意力?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如何调动起来?关键在于教师的“导”。教师在教前,须“精心设计特色教法,设计新颖导入方式,创设巧妙的问题情景与和谐的教学氛围,还要变换教学手段,变活动形式”。可讲故事、搞竞赛、做游戏等形式诱发其兴趣,调动其积极性和主动性,也要善于发现学生闪光点,多表扬、少批评,多鼓励、少埋怨,帮树信心,激兴趣,除其障碍等。
三、总结
传统教育的弊端在于“填鸭式”“满堂灌”的知识传承方式,学生的知识是被动地从老师处获得。创新教育是教会学生怎样进行有效的学习,做学习的主人,更是培养人的新思维和发现、发明的能力。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素质教育是基础,创新教育是目的和归宿。因此,在小学语文素质教学中,创新是永远探索的课题,教师更需探讨更多有趣的创新教学方法应用到小学教学中。
浅谈小学素质教育论文4《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实施素质教育中的几个问题》的讲话中提到:“施行素质教育,其中最主要的有三个问题:第一解决基础教育是面向少数学生,还是面向全体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重要。第二解决基础教育是进行片面的教育,还是全面发展教育问题。第三要解决的问题,是使学生机械发展还是生动活泼地发展。”《纲要》和《讲话》为中、小学语文课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为面向21世纪的基础教育指明了改革方向和奋斗目标。中、小学语文教育是提高整体文化科学素质的奠基工程,是发展上述整体素质的必要前提和条件。因此,搞好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整体民族文化素质和教育素质的世纪大事。
一、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基础
众所周知,中、小学语文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即是学好其它各门学科的基础,又是构建整体科学文化的大厦的基础之基础,也是人类社会重要交际工具和思想交流不可缺少的手段。学生在学习与掌握语文知识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能够凭借这门工具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培养高尚的道德品质、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发掘他们自身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语文课这种特殊性质,决定了它在加强与提高学生全面素质方面具有其它学科所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由此可见,在各门学科中,中、小学语文课尤须重视强化对学生的素质教育,构造好坚实的科学文化的基矗。
二、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
应该肯定,我们中、小学语文课的教育教学,无论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语文的工具性质,加强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训练方面,或是探索文道统一原则,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培养社会主义道德品质等各个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取得了不少可靠的成绩。但受“应试教育”思维的束缚,片面追求升学率“至高无尚”,使基础教育仍陷入难以自拔的误区。目前,重点幼儿园、重点小学、重点初中、重点高中、重点班、重点学生的塔尖久攻不下。这些学校只是供少数“英才”,大款和特权阶层用“高分”,几万之重金,手中权力去择校而设。学校在升学率指挥棒左右下,全力以赴为升学考试组织安排教学、教师、资金和奖金。凡是与应试无关的其它活动则一律禁止,考什么教什么,不考就不教,三年的课讲二年。每天撂在学生面前的是各种各样的复习资料,数也数不尽,做也做不完的模拟考试题,这些题不是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融汇贯通,消化吸收,而是指令性地按着现成答案去死记硬背。即使有的学生背会满脑子答案,暂时赢得了高分,考上了上一级学校,而实际上,他们的听说读写语文能力非但没有提高相反却在整体素质上下降了,滑坡了。为了弥补这一根基的不足,在这些学生升入上一级学校之后,学校不得不用大量时间去采取补救措施。如果不这样补救,势必影响其它课程的学习质量和全面素质的提高。如高考升入我校的大专学生,不得不重新开设听力课、说读课、书法课等来补救中、小学时期语文课因应试教育而留下的听说读写素质先天不足,否则毕业后不能胜任教师工作。这些进一步告诉我们:在所有各门课程中,加强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显得更为重要了,因为它是决定整体素质教育提高的基矗。
三、强化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的两个途径
中、小学语文课素质教育应从哪里入手?我的看法主要有两点:
第一、从教的角度看必须把提高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放在首位。道理极其明白:在语文教与学的矛盾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教师的这种主导作用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所以只有把语文教师自身的全面素质都提高了,才能有效地带动与影响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湖南省某市一个中学,大面积推行素质教育经验中,有一条很重要的经验是:学校与教师签定了转化差生的责任制,转化要承包到人,其中某班有位许×学生,入学时他的学习成绩、听说读写素质、学习习惯、行为规范都比较差。在教师转化差生的集中攻势下,经过两年,他的成绩跃居为全班第一,并在全校1000多“名同学中参加“十佳”竞循…。这个奇迹的出现,用该校校长话来讲,就是:“教育好差生,是教师最大的德行,是教师最高水平的体现。”可见只有高素质的教师,采用高素质的教育行为,才会把原来的“差生”培养成高素质的优秀学生。
第二,从学的角度看必须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下,针对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以自学为主线,通过主动活泼的学习方式,乐于接受教师施以语文素质教育,从而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与提高。
为达此目的,必须抓好以下三个教学环节:
1、遵循语文课工具性的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在掌握与运用语言文学上狠下功夫。掌握与运用语文工具的唯一途径就是反复深入地进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的训练。这种训练的着眼点,决不是为了应付考试,而是为了通过掌握工具来提高自身的语文教育素质。这就要必须摆脱“题海战术”、“死记硬背答案”、“考啥学啥,不考不学”的左右,多进行应用性整体训练,让学生在不断的听、说、读、写实践活动中,驾驭语言文学的工具,强化自身语文素质。
2、在指导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单项训练基础上,注意抓好学生的语文能力综合训练,使语文教学始终沿着“合--分--合”的路线有序化地进行。“分”是为了化整为零,便于分散难点;“合”是为了归零为整,使语文训练产生综合效应,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教育素质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