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汤杨个人总结二号文库
- 2024汤杨个人总结二号文库
- 简析历史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5篇范文二号文库
- 山东经贸职业学院评估工作简报5篇二号文库
- 新录用的公务员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学校德育工作计划2024二号文库
- 新课程改革教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第十六周值周情况总结二号文库
- 扎实推进不断提升月段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钳工车间简介二号文库
- 小学五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芮城县教育局关于农村基础教育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二号文库
- 2024年XX镇政府工作总结报告[大全]二号文库
- 利用农远资源提高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研究报告二号文库
- 2024年天水事业单位教师招聘341名,是吗?二号文库
- 教师招聘考试复习资料 第一部分 教学技能(5篇)二号文库
-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计划制定通知二号文库
- 小班蒙氏半年教学计划五篇二号文库
- 北京外国语大学团委对外联络部规章制度二号文库
- 铺镇狮子营小学2024电教总结二号文库
- 九年级英语教学工作总1(5篇)二号文库
- 工作总1[★]二号文库
- 大学行政工作小结二号文库
- 年级组总结二号文库
- 高中教师评价和奖励办法二号文库
- 师德师风学习小结(汇编)二号文库
- 兴隆镇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二号文库
- 实习支教总结二号文库
- 一年级美术总结大全二号文库
第一篇:从乡土地理到地方课程开发
从乡土教育到地方课程的开发
——兼谈《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的改革
华东师大二附中
陈胜庆
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建立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已深入到课程核心领域,课程结构的多元化将成为我国中小学课程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笔者自上海市第一轮课改担任《上海乡土地理》教材和地图册的编写任务自今已有十来年。随着课程教材改革的深入,新的课程教材的编写必须以新的理念为指导。本文从地方课程的概念出发,对地方教材的改革问题作一些思考。
一. 乡土教育与地方课程的联系
国家课程是根据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而设计的,体现了国家对各地区、各学校的学生素质的共同的基本的要求,它在三级课程中起主导作用。而所谓地方课程是指国家规定的课程目标指导下,由各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社会的特殊条件与要求,为学生的发展而开发编制的课程,现规定课时约占全部课时的5%---10%。它在三级课程结构中起着承上启下、前后衔接的地位,使三级课程结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管理权限上分别由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承担,如确立课程门类、制订课程标准、编写教材建设以及对课程评价等。
三级课程的概念,并不完全是根据国外课程改革的趋势提出的,同时也是我国近20年来在基础教育领域长期探索改革的必然结果,是符合我国基本国情和教育需求的。
众所周知,我国从五、六十年代起曾全盘学习苏联经验,采取全国统一的课程计划和教材。长期以来,学校和老师只能执行国家课程的教学计划,而教材则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应考的一成不变的“蓝本”。由于我国是地域广阔的多民族国家,各地区的经济文化差异很大,课程与教材的高度统一带来诸多不利的影响。为此,一些有识之士很早就呼吁课程和教材要有地方性特色。毛泽东同志在1957年的一次座谈会上就指出:“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材是否合适?······教材要有地方性,应当增加一些地方乡土教材”。从60年代起,各地陆续编写了一些地理、历史的乡土教材,并在教育部历次修定的教学大纲中规定了课时。
80年代末,国家教委在实行“一纲多本”和“多纲多本”的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时,首先大力推动各地的乡土教材建设,把加强乡土教育作为对当时全国使用一套统编教材的补充和突破。1987年,国家教委召开“全国乡土教材工作会议”,部署了各地要建设乡土教材的任务。1990年,国家教委又召开了第二次乡土教材工作会议,总结了各地的推动乡土教育和教材建设的经验,并且评选了一批优秀乡土教材和表彰了一些教育行政部门。
这一时期的乡土教材建设,不仅涉及到地理、历史、生物、政治等学科领域,也出现了一些反映地方经济文化特点和地区发展规划远景的综合性教材,在挖掘当地教育资源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使教学内容贴近社会、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促使教育更好的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在各地的乡土教学过程中普遍重视开展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在课程教材的管理上,采取了教育发达的地区以县、市为主,在教育欠发达的地区以省为主灵活而切合实际的方法。
可以说,这一时期的乡土教育是地方课程的雏形。但是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乡土教育又不完全等同于现在提及的地方课程,这两者的差异主要是教育理念不同所引起的。
二. 地方课程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特征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是以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为背景,以大力推广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为目标,并且提出了“以人的发展为本”和由基础性学力、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三者构成的基础学力观作为新的教育理念。
在这样的背景下要求课程在功能上要有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来完成教育任务。国家课程无疑具有很强的基础性功能,而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则更多地具有开发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功能。
开发地方性课程要充分考虑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历史的特定条件,沟通学生与社会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联系课本的基础知识并通过实践去认识社会中的各种人文和自然想象,树立对当地社会发展的责任感,从而在实践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和社会生活的联系是地方课程对学生发展的最重要的职责。
地方课程的特征之一是具有鲜明的区域性。它必须以学校所在的地方或社区为基础。区域差异不仅体现在不同地区的社会文化背景不同,还表现在各地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也各有迥异,需求的人才结构也不同。因此,各地的社会教育资源不尽相同,地方课程必须是体现地域特色的课程。
地方课程的特征之二是具有很强的现实性。因为学生生活在当地的社会环境之中,耳闻目染各种社会现象,时刻体验着社会的发展变化,有强烈的时代感。所以地方课程能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把学校和社会密切地沟通起来。
地方课程的特征之三是具有有效的实践性。地方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容易沟通学生的实践活动,比如开展乡土史地考察和社会调查,参观当地博物馆和革命史迹,参与社区服务和社会公益劳动,以及开展一些关于当地社会问题的课题研究等。
地方课程的特征之四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地方课程不等同于传统的学科课程,不是学科课程的延伸。要认识社会必须从多学科综合的视角出发,例如了解当地的环境问题,则不仅需要一定的理化生地学科知识,还须涉及到道德伦理和法制观念。因此,地方课程并不从属于任何一门学科课程。
地方课程的特征之五是具有一定的探究性。它的学习方法不单一地采用传授型,而更应该是探究型,有不少社会问题是需要学生通过探究过程来认识的。可以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探究性学习活动,因此地方课程也具有开放性特点,即突破课堂和课时的束搏,让学生在社会和自然界大课堂中去开展研究活动。
三. 对乡土教育中的传统观念的反思
尽管乡土教育在过去的教学改革中起过积极的作用,但随着教育理念的深化,需要对乡土教育中的一些传统观念予以重新审视。
1. 是以学科为中心,还是以区域为中心?
在地理、历史等学科中历来有乡土教育的传统。例如古今中外许多地理学家都强调学习地理必须从乡土开始。从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制订近代学校课程时,就提出要求学生在他们生长的地方学习地理。18世纪的法国教育家卢梭和瑞士教育家斐斯泰洛齐也都论述过要从认识家乡开始学习地理。我国现代地理学奠基人竺可桢在1929年也提出了“教学地理,开始必须从本土地理开始”。建国以来,我国的地理教学也都强调要加强乡土地理教育。但是,传统的乡土地理基本上是地理学习入门或者是区域地理的一个组成部分,把乡土地理归纳在地理学科体系之内,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的育人功能。这种现象在其他学科领域都存在。而地方课程强调的是区域性和综合性,在认识当地社会的区域特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史地知识,而且需要各种自然的人文的知识的综合。因此地方课程的建设必须突破学科中心,强调以区域为中心的学科综合。2. 是以传授型学习为主,还是以探索型学习为主?
在进入信息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学生在课堂以外从多种媒体中接受的信息量极大,辨析和甄别信息的有效性、筛选和吸收信息的价值取向成为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方面。传统乡土教材的编写力求尽可能地达到面面俱到,这主要是受到学科中心和传授型教学方式的影响。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的动态变化,任何一本精心编制的乡土教材都不可能包容一切。因此只有从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的根本变革来适应这种变化,也就是要从建立探究型的学习方式来构造课程框架。课程的内容除了有必要的基本的素材之外,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关心社会获取信息,包括从报刊杂志、电视广播和电脑网络中筛选学习内容,也包括从社会现实中发现问题,引导学生研究社会问题。地方课程应该成为探究型学习的“平台”。
3. 是以学习结果为重点,还是以学习过程为重点?
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基础性学力形成过程中,传授型学习依然有重要的作用。但是沿袭一二千年之久的单一的传授型学习已成为我国教育的一大弊端。因此必须在地方课程中突出探究型的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鉴于这一认识,地方课程的实施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否具有获取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是否具备关心社会、发现问题的敏感性,是否具有参与研究探索的积极性,是否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基本方法和技术,是否具有社会的责任心等等。由此产生的是课程评价必须重视过程的评价和态度、情感、责任心的评价。
4. 是以教材建设为目标,还是以课程建设为目标?
教材是课程的知识载体之一,不代表课程全部。课程则包括在一定理念指导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诸多要素。地方课程的建设一定要有明确的理念支撑,有切实的目标取向,有基本内容框架,同时要有教学实施和评价的指导。作为拓展型的地方课程,要强化课程内容的规定性;作为研究型的地方课程,则要突出课程目标的导向性。研究型的地方课程在内容上可以专题形式构成,在研究课题上有很大的选择性,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起指导作用。因此构建课程标准比编写教材更具有重要意义,掌握了课程标准,更容易在教学中发挥师生的创造性才能。
四.《上海乡土地理》的改革思路
地理学科因为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在开发地方课程中可以起重要的作用。同时地理学科具有开展乡土教育的悠久传统,地理教师具备指导野外地理考察和社会调查的能力,都将在开展和实施地方课程中发挥优势。
曾被评为全国优秀乡土教材的《上海市乡土地理》教科书和《上海市中学地理图册》在十余年来,随着上海社会经济的 飞速发展,不断地修改补充新的材料,大的改版和重编达4次。但是由于教科书和地图册的出版周期,几乎每一新版本在 使用时又发现了很多有待更新的内容。随着包括网络在内的信息传媒的普及,上海中学生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充满发展活力的信息化社会中,时时刻刻感受到上海的发展与变化。上海本身就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教科书。如何更好地改革《上海乡土地理》教材,必须从新的教育理念上作一些思考。
《上海乡土地理》要发展成一门地方课程,必须有课程性质、课程功能、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正确定位。
1.课程性质:作为一门地方课程,要有教育行政部门和专家制定课程标准,有课时的保证,并要给学校在实施课程标准时有一定的弹性和自主权。使学校能更充分地利用所在社区的资源开展各种实践性的教育活动。
2.课程功能:着重培养学生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使学生在探究型的实践活动中获得积极的体验,既深切地了解上海的发展变化是改革开发的结果,又能对上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有探索研究的能力。3.课程目标:要利用上海社会发展的各种教育资源,使学生树立强烈的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使学生能密切关注和获取有关上海社会发展的各种信息资料,能运用各种学科知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从而树立作为上海公民所应有的社会责任感,并具有参与社区实践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4.课程内容:不局限于地理学科范畴。在以区域为范围的内容体系中,结合必要的历史、社会、经济学方面的内容,作为基本的传授型学习材料。但课程的主体内容即研究型素材,则以专题形式出现,引导学生通过课题研究或实践活动去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例如,上海的人口构成和社会老老龄化的问题;上海的滩涂开发和土地利用问题;上海建筑风格和中西文化交融问题;上海的市内交通现状和未来远景的问题;上海的气候灾害和对策问题;上海的人文旅游资源和发展旅游业的问题;上海的农村现代化和都市型农业问题;上海苏州河治理和环境保护问题;上海的公民的环保素质和环保道德问题等等都可以确立为专题。以上各类专题可以以不同区域为背景展开,如一区一县,或街道乡镇,或某一居住小区,某一企业单位,甚至于某一家庭。专题研究的成果 可以成为案例,吸纳到课程内容中去。因此,这类课程与教材的建设具有生成性的特点,可以由师生共同参与,不断充实与发展。
总之,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导下,在课程标准的规定下,对《上海市乡土地理》教材进行较大幅度的改革,以适应未来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第二篇:辽宁省乡土教材地方课程教案
辽宁省辽河文明
2024—2024学
3月
教学目标:
1、了解辽河文明
2、自学交流等方式学习
3、做个文明的辽宁人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我们伟大的祖国是人类和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考古发现证明,我们生活的辽河流域和黄河长江流域一样,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师: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辽河文明。
二、自学 自学辽河文明
问题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从燕国设郡到唐代的辽宁你了解到辽宁在什么时候开始设郡的?你知道太子河的来历吗?
问题三:你了解辽金元明清的迭兴吗?辽宁在这几个王朝迭兴时期的低位和作用如何?
问题四:古代辽宁有哪些骄人的文化成就?
三、交流
问题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你了解了哪些内容?
问题二:从燕国设郡到唐代的辽宁你了解到辽宁在什么时候开始设郡的?你知道太子河的来历吗?
问题三:你了解辽金元明清的迭兴吗?辽宁在这几个王朝迭兴时期的低位和作用如何?
问题四:古代辽宁有哪些骄人的文化成就?
四、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后记:学生对辽宁辽河有了更多的了解。
辽宁省近代探索
2024—2024学
4月
教学目标:
1、学习了近代探索
2、自学交流等方式学习
3、做个文明的辽宁人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19世纪以来,西方力强频频将黑手伸向辽宁。你想知道列强是如何残酷地侵略辽宁,辽宁人民是如何英勇反击斗争的吗?我们走入近代探索。
二、自学 自学近代探索
问题一:辽宁人民如何进行英勇反击斗争的?
问题二:随着帝国主义对辽宁侵略的加深,共产党员陈为人、刘少奇等人是怎样开展对敌斗争的?
问题三: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这种扩张野心在辽宁制造了什么事件?对辽宁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问题四:日本帝国主义在辽宁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英勇的辽宁人民是如何反抗日本的残酷统治的?中国共产但在领导辽宁人民进行抗争的斗争中又做了哪些工作?
三、交流 问题一:辽宁人民如何进行英勇反击斗争的?
问题二:随着帝国主义对辽宁侵略的加深,共产党员陈为人、刘少奇等人是怎样开展对敌斗争的?
问题三:日本帝国主义为实现这种扩张野心在辽宁制造了什么事件?对辽宁人民犯下了哪些滔天罪行?
问题四:日本帝国主义在辽宁实行残酷的殖民统治,英勇的辽宁人民是如何反抗日本的残酷统治的?中国共产但在领导辽宁人民进行抗争的斗争中又做了哪些工作?
四、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后记:学生对19世纪抗日部分的历史有了更多了解。
辽宁省现代巨变
2024—2024学
5月
教学目标:
1、学习现代巨变
2、自学交流等方式学习
3、做个文明的辽宁人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为了保卫抗战胜利的果实,勇敢的辽宁人民在及其艰苦的环境下,又毅然投身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中,用巨大的牺牲和无私的奉献,赢得了东北全境的解放,加速了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进程。今天学习现代巨变。
二、自学 自学现代巨变
问题一:解放战争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辽沈战役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二:杨自立、范永在抗美援朝中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共产主义展示雷锋又有哪些先进事迹?
问题三:现代家乡的巨变?英模们为家乡的振兴作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业绩?
问题四:当你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看到“XX到此一游“的刻字,你有何感受?
三、交流
问题一:解放战争中有哪些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辽沈战役有什么重大历史意义?
问题二:杨自立、范永在抗美援朝中作出了哪些突出贡献?共产主义展示雷锋又有哪些先进事迹?
问题三:现代家乡的巨变?英模们为家乡的振兴作出了哪些不可磨灭的业绩?
问题四:当你在游览名胜古迹时,看到“XX到此一游“的刻字,你有何感受?
四、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后记:学生对现代解放战争有了更多了解。
辽宁省民族和谐
2024—2024学 6月
教学目标:
1、了解民族和谐
2、自学交流等方式学习
3、做个文明的辽宁人
教学方式:交流讨论
一、导入
师: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6个民族。在祖国大家庭里,各族人民亲密无间,团结合作,共同建设伟大的祖国。
二、自学 自学民族和谐
问题一:我省少数民族的概况以及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问题二:了解满族? 问题三:了解蒙古族? 问题四:了解回族? 问题五:了解朝鲜族? 问题六:了解锡伯族?
三、交流
问题一:我省少数民族的概况以及党的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 问题二:了解满族? 问题三:了解蒙古族? 问题四:了解回族? 问题五:了解朝鲜族? 问题六:了解锡伯族?
四、汇报
五、总结
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后记 :学生对辽宁地区少数民族有了更多了解。
第三篇:从精细管理到爱校如家
从“精细管理”的角度再思考“爱校如家”
台州市椒江区振华高级中学语文组
朱爱国
暑期的师德培训,收获颇多,尤其是我校各位领导提出的“精细管理”的理念,符合当前教育教学的现状,并促使我重新思考“爱校如家”这个主题。精细化管理理念有助于爱校如家落到实处,并且,我认为,作为民办学校的教师,其师德建设的基础就是如何爱校爱生。
首先,“爱校如家”主题提出的背景有:
1、学校的性质与教师群体的组成特点:
民办中学的生源差,需要教师全身心投入教育教学。唯“高质量的教育”才能发展学校。目前我校迎来发展的契机,亟需突破,探索生存之道。
民办中学的教师来自四面八方。教师流动性大。教师对学校的归属感往往淡薄。教师岗位意识欠缺,雇佣思想严重,责任意识淡薄。
2、爱校如家,构建和谐校园,是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需要。
构建和谐校园,需要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需要拥有“爱校如家”的意识,需要爱岗敬业、开拓创新的精神……构建和谐校园、爱校如家,应是每位教师的责任与义务。“爱校如家”符合时代主题,符合教育教学的发展要求。
基于以上的背景,我提议通过以下的方式来改进和实现爱校如家这个主题:
1、理论学习,探索与总结。
教师应通过自我评价,自我总结,内省教育教学行为。
2、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发现学校内存在的问题,能积极及时地向学校领导反映,并能提出建设性的意见。教师能妥善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和存在的问题。
3、学校相关部门与领导定期开展爱校宣传与学习活动,通过集体学习讨论的方式,加强教师“爱校如家”的责任意识。
另有以下几个概念可以强化教师自身的爱校如家的意识与行为:
1、爱教育教学这份职业,有高度的岗位责任意识。• 备好课,改好作。
• 爱我们的学生。不仅爱学习好的,也要爱学习不够好的,行为上需要规范的学生。不仅自己爱校,更要教育学生爱校。• 不断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积极投入教育教学科研实践。
2、爱学校,关心学校,关注学校的发展,为学校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爱护学校校产。
• 团结同事,服从领导管理。
• 积极参与学校管理与建设,善于提意见与建议。
3、学校领导要确立“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的思想理念。
爱校如家在具体实施中需要特别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爱学校从教师自身做起外,更要爱我们的学生。
爱学生的方式还有很多种,一个慈祥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目光,一句亲切的话语,一条作业的批语,都会在学生心中激起小小的涟漪。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献出更多的爱,来塑造更多的孩子美好心灵呢?是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更没有显赫一时的名声和荣誉。但是,当我们面对孩子们纯真的眼神流露着对知识的渴求时,当我们看到孩子们作文中写着对老师的无限信赖时,甚至当看到孩子们因我们的努力而取得哪怕是一丁点儿的进步时,我想,在那时,我才更真正领会“教师”二字所蕴藏的丰富的内涵,才真正明白“教师”二字所包含的深重的责任。如果一滴水可以反射太阳的光辉,那么一颗心就可以传递爱的温暖,桃李满天下之日,就是爱满天下之时。
二、爱校如家从自己做起,还应热爱我们美丽的校园,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
优美、洁净的校园环境,能使我们的身心显得更加愉快。爱学校,最基本的一点就是要保持校园的优美、洁净,珍惜美好的校园环境,对校园环境的爱护。爱学校,就是弯一下腰捡起身边的一张废纸;爱学校,就是拿起抹布擦掉墙上的污迹;爱学校,就是是涂掉课桌椅上乱涂乱画的印记;爱学校,就是拿起扫帚扫去操场上的灰尘,爱学校,就是随手拧紧水笼头,关掉日光灯;爱学校,就是对校园一草一木的珍惜……这些我们力所能及的小事。
其实,我们无需为学校做出不平凡的大事,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足以体现你对这个家的爱。爱校,并不仅仅表现为壮丽的口号和伟大的作为,无微不至地默默关怀更让人感动。请让我们都把爱学校化为行动,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从我们自己开始。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学校的发展,做学校的主人,这样,我们的学校,一定会如初升的太阳,朝气蓬勃,蒸蒸日上。
三、爱校如家对领导也有要求:
在当前,应试教育机制依然健在、评价教师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教师的精神生活质量有不进则退的危险,突出表现为精神压力大、工作倦怠,要多与教师沟通交流,了解教师的生活,对知识分子来说,“理解”亦是“万岁”。
教师是学校教育的关键,学校的各项任务最终都要靠每位教师积极主动创造性的劳动得以实现,光靠给教师压力而忽视教师自身生活条件的改善,会使广大教师失去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使他们被动地为规章制度而工作,他们会疲于应付。很难想象在被动的情绪下教师会真正地用“心”去工作,从而真正培养出素质型人才!
要确立“以人为本、关心教师生活”的思想理念。爱校如家就是要:家和万事兴。家校本同一理,学校“和”的第一要务就是所有成员的生命财产安全有保证。我们每个校长几乎每天都在劳心安全工作,这一点,大同小异,无非是明确目标,夯实责任,防范为主,将安全工作经常化、生活化、细节化,即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又强化学生的安全生存能力。其次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和睦相处,也就是我们说的团结问题和谐问题,就校长而言,要对教师有关爱之心,校长本来就是教师,要用心去感知教师的疾苦,然后用手中的权力力所能及的解决大家的困难,当然也应用我们因当校长而在社会中的优势多为他们说话跑腿。
每一个振华人都应该有这样的信念:爱校荣校,从我做起!
第四篇:从管理到领导
从管理到领导
大约两个半月以前,我有幸被集团任命为天津公司总经理。从此,我成为天津国际经贸中心28层西北角办公室的新主人。每当夜幕降临时,望着窗外远处灯火通明的夜景,我都会提醒自己,一定要早日在这个直辖市树立起东易日盛第一品牌的位置。尽管我知道,目前排在我们前面的还有四家品牌公司。面对压力,我更有动力,于是我在工作计划表上填下了更多的目标。
某一天,从一位同事处,我偶然听到了另一个中层的抱怨,“工作太多,任务太满,几乎崩溃!”,我吃了一惊,也陷入了困惑。是自己太快,还是他们太慢。那里出了问题?不久,答案在另一同事处找到了。这位同事说,我的工作计划,全都是对事情的计划,但很少有对人的计划。
于是我开始反思自己。回顾以往经历,做一线经理时,我的团队只对业绩目标负责,我沟通协调的对象——客户经理和设计师,都是彼此没有多少关联的单一个体。对于部门以外的,与业绩完成无关的事,我可以不做太多考虑。而做了总经理以后,我面对的是各个部门的负责人。他们之间因工作流程而形成了牵一发动全身的关系。此时的我,需要保持平衡,不能偏袒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个部门。如此说来,我过去的工作充其量只能算做管理,即通过计划、指挥、组织和控制来实现业绩目标;而现在的岗位要求我做的是领导的工作,即引领、教导、协调,平衡和激励,我的目标只能通过平衡公司内外部各种资源和力量来实现。于是我开始改变。
每周,我开始有意识的做每个中层的沟通计划,每天,我开始留出一定的时间和不同的同事聊聊工作的推进,聊聊最近的心态,聊聊锻炼和健康„„通过以上方式,我希望同事能感受到我发自内心的真诚和关爱。
作为领导,我也是个教练,所以每周一例会开始前20分钟,我会将最近读书的心得或自己高效率的工作方法做成PPT和大家分享。为了增强学习氛围,遇到好书,我会送给中层一人一本,每次例会结束,每个人轮流对书中某一章节进行解读,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活跃了气氛,也学到了知识。
作为领导,在遇到不同部门的矛盾和抱怨时,我要冷静思考,从至少三个方面获取信息,然后再作判断;作为领导,我和同事一起讨论实现目标的途径,然后给他们鼓励与信任。
两个月以后的现在。有的同事依然需要我在不同时间节点进行检查和指导;有些同事在简单引导之后,能按时给我提交满意的答卷;而有的同事甚至能给我带来意外的惊喜!
渐渐的,我似乎找到了做总经理的感觉,而这是一种奇妙的感觉。
每当华灯初上时,看着远处蜿蜒的街灯和川流不息的机动车长河。我依然心存梦想,梦想有一天,东易日盛成为天津家居市场上当之无愧的第一品牌。当老百姓需要家居装修时,都会情不自禁的到东易走一走,看一看。
于是,我感觉自己更加有力,也更加前行了。
第五篇: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研究性学习它没有课程标准和教材,是由学校自己开发的课程。从广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泛指学生主动探究的学习活动。它是一种学习的理念,适用于学生对所有科目的学习。从狭义理解,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这种教学方法,重视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给学生更多的思索、探求知识的空间,同时,通过一些实践性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必要的直接经验。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培养学生采用一种研究式的学习方式去学习,从而在地理教学过程中得到思维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时,研究性学习离不开学校和社区的课程资源与社会环境,相反,它一方面要弘扬学生与学校(社区)的个性特征,一方面要兼顾学科特征和时代特点。各地学校如何结合当地实际与地理文化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抓手”,开发切实有效的校本课程,来促进乡土地理教学,这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
所谓校本课程开发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教育哲学思想自主进行的适合学校具体特点和条件的课程开发策略,它实质上是一个开放的民主的以学校为基地进行课程开发的决策过程,它旨在尊重学校师生的独特性和差异性,突出本校的课程特色。
研究性学习的开展,不仅是学习方式转变的过程,也是一个开放、个性化、创造性的课程开发过程。而这一过程,往往通过结合乡土地理资源来实现的。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地形: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地质构造:名称、特点、分布、开发和保护的价值,矿产资源:种类、分布、开发现状、前景,气象及气候资源:气象要素的分布及特点及其与经济活动的关系,地表水及地下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开发现状、水污染及环境保护,自然带及其森林、草场资源:类型、分布、利用现状和保护,灾害性的地理现象:台风、梅雨、伏旱、滑坡、地震、泥石流。工业生产及工 业布局,农业生产及农业布局,专门市场的布局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的规划、开发和保护,特色产品的开发、形成及地位,环境污染的种 类、现状、影响和防治,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历史变迁,经济发展的格局及变化,著名学者的重要理论及其意义。这对学习者感知地理、认识地理提供了载体,也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本课程的开发要立足本土,体现本土特色,就要发挥本地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或是本地区非常突出的课程资源,课程要体现本地区特殊的人文色彩,对本土社会资源进行教育化的开发,体现本土化。俗话说:“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对学生来说,离他们最近的、感觉最为亲切的还是乡土文化,因为这最贴近他们的生活实际与心理需要。一方面他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祖祖辈辈是怎样奋斗过来的,另一方面,一个严峻的现实摆在我们面前,那就是说家乡话,靠一方水土养育成长的学生又有几人了解家乡的地理文化。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实践过程中,应充分挖掘与利用乡土地理资源,选择和确定学习主题,以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和帮助下,在开放的教学环境中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师生合作构建乡土地理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
(一)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 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准备阶段,要做好三件事:
1、组织学习小组
根据自由、自愿的原则,由4-6人组成一个小组,由组员推选出一个组织能力强、责任心强及善于调节众人关系的人作为小组长,主持小组的工作,并同时确定其他各成员的分工,如负责文献资料或网络信息查询的,负责社会调查访问的,负责文献资料整理与打印的等,总之要明确分工,各司其职。
在小组建立后,各小组都要先进行认真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一般常识:课题的选择与确定、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课题的研究与实施、调查工作的方法与步骤、研究成果的交流与课题总结、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等等。让他们明确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2、科学选择,确定主题
科学选题是研究性学习的开始。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首要关键就是老师要指导学生科学地选择学习的主题。
在选题方面,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要找好研究的切入点,针对初中学生的实际能力和现实存在的客观条件,适宜选那些范围小的课题,同时还要注意课题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操作性;二是课题的选择必须是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探究兴趣,必须是贴近学生实际生活的,于是丰富的乡土地理资源也就成了研究性学习可利用的最佳素材。况且这也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不知道却又最想知道的。在这个方面,我最常用方法的就是结合课堂教学设疑,激发学生探究意识。在地理课堂教学中,适时穿插一些乡土地理知识,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如在讲八年级地理《远古的居民》这一节中的“海陆位置的优势”时,我就结合惠安现状简单说了一下“海陆位置”的特征,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惠安最大的地理优势是什么?”没想到学生对此非常感兴趣,在下课后,纷纷问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并没有正面回答他们,而是就顺手推舟,让他们去找答案,去考证一番,建议他们去参观找找资料,去斗尾港实地考证一下,由此开展一次研究性学习。
3、制定计划
在主题确定之后,就要制定周密的计划。课题研究小组在小组长的主持下,根据所研究的课题内容,认真讨论,精心设计最佳的活动方案:选择社会调查的对象,采访的人,计划收集资料,分析社会调查表、研究调查进展,预期成果及完成时间。最后在老师指导下,由小组长执笔,认真、规范地写好课题计划表。
(二)研究性学习的实施探究过程
在整个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核心活动就是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就是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材料,并对其进行筛选和分析,鉴别材料的真伪及创造性地处理材料。
1、收集材料,帮助学生挖掘乡土历史资源
小组成员按照他们自己制定的计划,分工,自主地开展收集材料。材料收集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组织学生实地考察。由于我们的教学一般都局限在教室里,这难以满足研究性学习的需要。教师要利用这一契机,指导学生到社会这一大课堂中去学习、探究,要求他们都带上笔和笔记本,随时记录活动中的每一个发现,每一个感受,每一个想法。在指导《中国的海洋资源》的研究性学习中,我就曾牺牲节假日的时间,陪学生一起到斗尾港调查,走访了造船厂和修船厂建设工地,并指导学生做详细记录,并从中发现了不少问题。
以开展研究性学习来开发校本课程,就要充分利用乡土历史资源。组织学生实地考察这些资源,可以使学生掌握很多感性的材料。
(2)组织学生访谈调查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访谈调查,要求学生做好提问的充分准备,并做好详实的记录,这会给你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总之,做访谈调查,往往会带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
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网络已经非常普遍,绝大多数学生都已学会了上网。我就利用这一契机,让学生自己上网搜索资料,并把它积累起来。也要求他们到图书馆查找资料,甚至指导他们到地方志办公室、档案馆、党史办公室等去收集材料。一方面让他们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渠道地收集材料;另一方面又可以培养他们与社会交往的技能。
2、筛选整理材料,进行讨论,撰写小论文
对于所收集到的繁多的材料,必须进行详细的分类、筛选、加工处理。我的做法通常是指导学生通过小组成员间的讨论,来整理材料,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最后通过总结,撰写小论文。如在《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的研究性学习中,在收集材料的基础上,小组成员就进行讨论,整理材料,并最后写了一篇质量较高的小论文。(附:论文提纲:
①斗尾港简介②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历史③斗尾港的开发与利用现状 ④对斗尾港的保护⑤对斗尾港发展的思考)
3、成果的交流展示
让学生们自己撰写的调查报告或小论文向全班同学展示,并让其他同学提出问题质疑,交流研讨,老师做有针对性的点评。这个过程主要是让大家都有一个相互学习的机会,给他们搭建一个展示自己才能的平台,使他们获得积极的愉快的情感体验,感受成功的喜悦,同时还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在竞争、合作中共同成长。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应注意的问题
1、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在开展研究性学习过程中,虽然注重的是要变老师的教为学生的学,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究、互动合作,从而达到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现的目的,但老师在这过程中,并不是就无所为,而应该是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因为,老师是校本课程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才能保证研究性学习的成功开展,才能保证校本课程开发的实效。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的方法有很多,一是要多研习一些理论书籍或参加培训等,从理念上转变传统的观念;二是要不断学习专业知识,夯实基础,提高专业水平,同时还要多看当地的一些报纸,多了解本地历史知识,这样才能利用自身乡土地理的储备,来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2、要重视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
地理学科作为人文学科,肩负着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的重担。“人文精神”是一种对一人类命运的真诚和关怀,一种作为社会成员对自身所能承担的社会责任的思考。研究性学习的目的就是让学习者走上生活,并构建对过去、现实、以及自我的理解,最终实现民族的集体认同与开放的世界意识。这其实也是历史教育的人文关怀所在。一个地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这个地区上千年的地理文明,千年的文化积淀,使其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这些都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资源。利用好这些地理历史资源,以研究性学习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积极体验社会生活,了解、认识本地的人文地理与现状,让学生多一份对社会的人文关怀,多一份责任感,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要遵循理论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进行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在学生已有的理论基础上,要让学生回到现实生活中,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地理与现实相结合,鼓励学生参观社会实践,搞社会调查,走访相关的部门,以此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并从中汲取知识,扩大学生的视野,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正如中国古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利用乡土地理资源,开展研究性学习,促进校本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学生的探究始终处于一个重要地位,体现其主体性。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去发现地理,感悟地理,培养他们的关注人类、关注生命、关注社会现实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