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1/372858.html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一门重要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就充分表明了小学语文在教书育人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为语文教师,教学中应注意德育的渗透,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美化学生的心灵,引导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基础。

在语文教学中可以这样渗透德育:

一、导入新课时,巧妙渗透。

用情真意切的语言导入新课,巧妙地设置疑问,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受到感染和教育。例如在教学《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时,可以这样导入“当你做错了事,犯了某种错误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又是怎么做的呢?今天我们要来学习课文《装在信封里的小太阳》……”

课题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是文章的眼睛。导入新课时,可以紧扣课文题目,引导审题,使学生从题目入手,先初步感知,获得轮廓印象。如在教学《飞夺泸定桥》时,先引导学生读题目,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要攻取泸定桥,那么怎样攻取呢?“飞”、“夺”过程中,红军遇到哪些困难,为什么会取得胜利,提出这一系列问题。再播放电视录象《飞夺泸定桥》,给学生感性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课文,思考解决。重点让学生了解红军遇到的困难,思考是一种什么精神促使他们不怕牺牲,夺取胜利的。

二、在语言文字的训练中渗透德育。

小学语文教材是由一篇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集聚而成,每一篇课文往往有一个或几个最关键的语段,这些语段要么是文章的中心思想所在,要么是能画龙点睛地表现人物的品质。教学时要抓住这些关键语段,带领学生细心读,从中体味,使学生自然而然的得到启迪。以《理想的风筝》为例,课文主要回忆了三十年前刘老师的工作和生活片段、言行举止、音容笑貌,特别是他放风筝时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刘老师深深的怀念之情。我通过重点教学刘老师放风筝时的段落,引导学生抓住刘老师放风筝时故意撒手线拐,让风筝带着线拐在地上跑,他笑着、叫着,拄着拐杖蹦跳着追赶线拐的情景,让学生从中感受到刘老师对生活的热爱与坚强,激发学生们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在教学到“这情景使我深深感动。一个年过五十身有残疾的老师,对生活有着那么纯朴、强烈的爱与追求,一个活泼的少年又该怎样呢?”这句话的时候,我不仅从修辞方法上引导学生理解,更是通过年龄、身体、时代等方面的对比谈话,引导学生象刘老师那样意志坚强、乐观向上、热爱生活,那样有理想、有追求,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三、在观察插图中,渗透德育。

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以形象思维为主,而图文并茂是小学语文教材的一大特色。我们可以指导学生观察插图,在观察想象中,渗透德育。引导学生欣赏插图,领悟图意,还有助于学生把课文较为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具体化,借此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进而深化学生的思想认识。例如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就有一幅插图,画的是伯父和父亲救护黄包车夫的情景,这个画面对应的是课文中描写最具体的部分,我在通过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的同时,引导学生结合对图片的观察,让学生找出

“扶、蹲、跪、拿、夹出、洗、敷上、扎好、掏、给”等父亲和伯父一系列动作词语,体会出每一个动作都浸透着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切的同情与热爱。使学生和文章主人翁达到感情上的共鸣,在心灵上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这就使他们的情感体验向高层次升华,从而转化为一种精神力量。

四、在指导朗读中渗透德育

古语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让学生朗诵一些声情并茂、文质兼美的课文佳作,有利于他们体验祖国文学的音韵美,加深对课文内容、思想感情的品味,并培养美好的心灵和高尚的情操。

《西风胡杨》是一篇精读课文,作者以充满激情和充满哲理的语言,运用了数字、排比、对仗、拟人等修辞,描述了胡杨的高贵品格,抒发了对胡杨深情的爱,对胡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对胡杨品格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环境保护事业的关注。课文语言文字激昂、悲壮,我们在教学的时候,如果指导得好,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第七自然段中的“我站在这孑然凄立的胡杨林中,祈求上苍的泪,哪怕仅仅一滴;我祈求胡杨,请它们再坚持一会儿,哪怕几十年;我祈求所有饱食终日的人们背着行囊在大漠中静静地走走,哪怕就三天。我看着胡杨林中坚持拼搏着的‘战士’,看着那些倒下去的伤者,无比心痛。然而我坚信:胡杨还在,胡杨的精神还在,生命还在,苍天还在,苍天的眼睛还在。”这一句中,上半节“我”的祈求是一组排比句,教者可以先示范读,读出恳求的语气,表达出“我”恳切的希望。后半节“然而”一转,用了五个“还在”,又组成另外一个排比,这里可以让学生把五个“还在”和三个“我祈求”进行比较,引导他们读出自信:坚信胡杨不倒,胡杨的精神永存。这样,通过朗读理解,使学生意识到大自然不仅可以使人陶醉,还可以使人震撼;不仅有热爱它的权利,更有保护它的责任。

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注重内外部因素相结合,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要求渗透于教学过程之中,以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养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要渗透德育.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