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论文范文3000字(19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lunwen/a12/390358.html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一篇

摘要: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理念。

关键词:科技创新能力 创造性教育 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现代科学技术革命,使人类社会的一切领域正在飞速地改变着面貌。面对世界范围内的现代科技革命,教育更应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作为培养未来建设者的教师如何面对历史的挑战?如何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开展发明创造活动?这是每一位教育者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一、极力发展科技创新教育

科技创新教育是促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为了不断提升学校科技创新教育的品质,巩固学校的科技创新教育成果,创设科技创新教育支持性环境、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等方面,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加强科技创新教育课程建设,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技创新教育活动,营造浓郁的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构建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不断推进学校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当前,素质教育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流。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把创新作为教育改革的核心,把科技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大力提倡科技创新教育体系,使整个教育过程被赋予人类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并以此为教育基础,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和实现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科技创新教育就是要从培养科技创新精神入手,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核心,带动学生整体素质的自主构建和协调发展。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教育,培养青少年的创新能力与理念。

创新能力,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我校自创办以来,始终秉承“崇尚科学、追求和谐”的核心价值观,着力构建科技创新教育文化,积极探索科技创新教育课程体系,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联动发展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审美等素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既体现了科学精神,又充满了人文情怀的学校,在教育行业中走出了一条以科技创新教育为突破口的特色办学之路。

>二、培育科技创新课程文化

科技创新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孕育人的创造力,这恰恰是学生在未来发展中最为重要的品质与能力。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思考、实践、创造。“实施科技创新教育”,能够增强学生参与科技活动、时间创造的信心和兴趣,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绝大多数学生在科技创新教育中释放了潜能,显露了才华,获得了快乐和成功的体验,奠基了生命的优化成长,大力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在新世纪教育领域中,进行素质教育综合评价要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要实施创新教育,就要提高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教育质量,必须培育创新型的专业教师。促进科技创新教育不能走依靠个别人才发展的道路。我校在创新教育中注重思想引领,全面建立人才激励、培养机制,通过“内培外引”,一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专兼职结合的科技创新教师队伍悄然形成。科技创新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科技创新教育不单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等课上生辉溢彩,还与多种学科交相渗透,有效地丰富了学生的课堂实践,推动了素质教育的进程。

如何在学科教育中渗透科技创新教育,把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目标落实在课堂上,教师充分挖掘学科教学内容中科技创新教育的素材,选择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视点,确定渗透科技创新教育的目标,放大设计科技创新教育的教学模块,对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和课后延伸。同时,把科技创新教育生成的自主、探索、创新学习方式和学习品质运用到学科教学中,改变学生学习方式。学校以创新教育思想为引领,建立教师全员激励机制,转变全员教师的教育观念,改革各学科课堂教学方式,引导每位师生都成为科技创新人才,让科技创新教育的自觉行为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和品质。

>三、创新性学习的基础是创造性教育。

创造性教育在发展人的创造性思维、开发创造性潜力中起着主导作用。创新性学习强调学习者的主体地位,学生之所以是创新性学习活动的主体,在于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人。创新性学习是学习者与某种学习经验、知识、文化相互融通、消化,进而不断验证各种解决问题的假设,获得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答案的活动。创新性学习是一种全新的大学习观。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创新学习的关键。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先导。只有掌握创新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一定的创造规律,了解科技发展、知识更新的动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才能萌生创新意识。只有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不断培养创新能力,才能有效开展创新学习,成为创新型人才。一句话,培养创新型人才需要创新性学习。

创新能力是来自于不断发问的能力和坚持不懈的精神,创新能力在一定的知识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训练出来、启发出来,甚至可以“逼出来”;创新最关键的条件是要解放自己的思想,不拘泥与常规的思维,在总结前人的基础上不断的突破,做到这样就一定达到创新。

>四、成就教师事业,奠基学生发展

教师的价值就在于教育,只有通过教育,教师才能获得自己的人生价值!为了使每个教师都成为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教师,让每个教师立足教学岗位实践科技创新,教师也从中获得了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启迪,在教学技能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实现了教育人生新的跨越!科技创新教育解放了学生的双手和大脑,让他们做自己喜欢做的事,使其潜能获得释放,奠基生命的优化成长。学校把学生社团作为一种校本课程的拓展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科学探究的积极性,促使其不断发现、探究和解决新问题,不断创造新发明,真正成为探究问题、学习知识、实践活动的主人。学校按学生兴趣、特长、爱好组建各类社团,如红领巾发明俱乐部、柳器人俱乐部、创新思维俱乐部、学生点子俱乐部以及科幻画、电子制作、航模、船模、车模等社团,让学生们在相互协作的科技活动中激活创新的火花,聚生创新的点子,生发创造的种子。

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今天,信息时代日新月异,对科学素质的教育尤显重要。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所在,只有热爱科学、关注科技、具有较高科学素质水平的青少年群体,才会形成创新型人才辈出的大好局面,也就拥有了自主创新的源泉和动力。特别是小学阶段,它是孩子们开始朦胧的认识世界,萌发强烈的好奇心,也是人一生学习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时期,还是开发潜能和培养科学素养的时期,更是培养兴趣和爱好的最为关键的时期。

>参考文献:

[1]李玉霞.论小学生和幼儿科技教育的现状及原因分析[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

[2]周琴,王素,申军红.西部中小学科技教育现状调查研究报告--以云南省新平县为例[J].中国教育学刊

[3]濮宝祥.浅谈绍兴地区科技教育的现状和应对措施[J].教育时空

[4]武夷山.中美最大的差异在中小学科技教育[J].世界科学

[5]张小村,田保状,张安涛.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科技创新导报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二篇

摘要:我国高校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水平普遍偏低,不符合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对于一名当代大学生而言,学会科技论文写作,不仅可以体验科研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学会其在科学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有助于以后的科学研究或工作,也符合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论文写作;本科生

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使学生在毕业时能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了解该学科发展的前沿动态,初步掌握本学科的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具备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科技论文,它是在科学实验和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科学领域的某些现象,或者是某些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阐述,揭示这种现象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学术论文。科技论文的写作水平很大程度上是高校本科生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综合体现,因此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应该重点加强对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然而,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水平亟待提高。经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不仅本科生很少有科技论文发表,连研究生都很难写出高水平的科技论文。而且本科毕业设计质量总体水平偏低,相当数量的论文内容空洞,缺少相应的研究数据支撑,论文内容仅仅是现象、理论概念和方法的罗列和阐述。这充分表明高校本科生科研创新思维和能力的欠缺,如果长期得不到重视,势必造成人才创新能力培养环节的脱节,与我国高等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的目标相违背。

>一、造成现象的原因

1.学校本科生课程设置不能满足培养计划要求

以中国石油大学(北京)为例,学校每学年开设x门通识教育类课程,其中并未有针对性地开设普及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课程。学校对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相应的师资力量配备不足,课程结构设置不合理,从而导致学生在校期间无法系统地学习科技论文写作方法,只能按照别人发表的论文,依葫芦画瓢,模仿其写作框架和思路。

2.学生基础知识薄弱,自主创新能力差

高校本科生没有了高考升学的压力,学习状态涣散,课堂纪律松懈,作业靠抄袭,考试靠突击,专业知识掌握不牢固,造成基础知识薄弱,无法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很好地应用于学科学术问题的研究中。同时,目前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学生自身写作水平低,面对科技论文的写作感到压力很大,往往带着强烈的排斥情绪去完成教师布置的实习报告、课程设计,甚至毕业设计,疲于应付了事,更提不上主动地开展学科问题研究。

3.促进本科生开展科技论文写作的平台有限

一方面,本科生不像研究生有机会参与科研项目或者有确定的研究方向,容易提炼科技论文的写作主题和支撑材料。另一方面,长期以来本科生的校园生活圈定在完成基础课程的学习考试和参与班级、社团开展的校园活动,很难有机会长时间专注于一项或者一个方向的学科问题研究。日常课上学习的内容涉及范围广,知识点多而散,本科生自身没有抓住某一点深入思考总结的意识,从而很难找到科技论文的写作途径,没有方向,无从下笔。

>二、加强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培养的意义

本科生撰写的科技论文获得公开发表,是任何一个本科生从事科研工作最期望的结果,也是对自己的科研工作最好的肯定。因此,本科生从中获取的快乐,首先是科研工作成功方面的快乐,由于本科生发表论文是极其罕见的,所以这种成功的快乐也是非常巨大的。其次,科研文章获得公开发表也是个人学术能力的彰显,因此,本科生非常乐意向他人传递这种成功的喜悦。最后,科研文章获得公开发表能提升个人价值,比如在本科生荣誉评选、就业招聘中都会起到重要的作用,这种从自身价值方面带来的快乐也是很巨大的。除此之外,对提高本科生以下几方面能力有很大帮助:

1.培养学生的专业信息获取能力

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从事科学研究的基础,为了完成某一项科学技术研究,本科生仅仅利用课堂上和教材里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从大量的各种形式和来源的信息中捕捉相关的有效的专业内容,在从事科研工作中是必须的。事实上,经常阅读专业相关文献,有助于巩固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更有助于拓展对本专业知识的认识,使自己在某一领域更专业化。

2.增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本科生在进行科技论文写作时,面临着如何发现问题、确定课题;如何收集信息、整理资料;如何分析问题、得出结论;如何将研究内容整理成合格的科技论文等一系列学术研究问题。这些问题没有固定的模式供本科生学习,需要他们在研究过程中不断摸索。这个探索过程,同时是培养和提高本科生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的过程。

3.提高学生的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1)培养逻辑思维能力:要写出高质量的科技论文必须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必须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的思维方式来表达思想、观点和主张。

(2)提高驾驭语言能力:科技论文不同于其他文章,其语言需要严谨、准确、精练、逻辑性强,能充分地表达文章主旨并具有学术性。

(3)掌握写作方法和技巧:有时虽然在科学研究过程中提出了创新性的想法,所做的工作和取得的结果也相当出色,但仅仅因为写作时缺乏方法和技巧的把握,也不能把自己的成果充分地展示给他人,这必然会对其科研成果大打折扣。

4.锻炼学生的学术创新能力

一篇好的科技论文必须要有自己的创新点,有自己独特的想法和见解。通过科技论文的写作,可以激发本科生的创新兴趣,使本科生在学习和研究中具备创新意识,并掌握创新的基本技能,进一步提高创新能力并形成创新习惯。

>三、多举措共同提高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

1.高校开设相关培训课程

要解决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差的问题,首先学校方面应该给予重视,在本科生培养计划中设置科技论文写作环节,并且在本科生课程设置中开设《科技论文写作》相关课程,聘请经验丰富的老师授课,从技术环节解决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能力差的问题。

2.积极拓宽途径并搭建学术平台

科技论文往往被认定为科学研究的成果,其实除了科学研究,课堂活动、课程论文、毕业论文、科技创新项目、研究性学习项目等都可以为本科生科技论文写作提供平台。比如本科生完成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后,可以将其研究成果提炼、整合,结合项目创新点撰写成一篇科技论文。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三篇

摘要:高等学校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要不断加强,科技创新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动手能力,为适应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努力学习、研究,提高社会的竞争能力。学生不但要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在导师的引导下,开展科技创新的研究工作,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科技人才。

关键词:高等学校;科技创新;创新实践;创新能力

随着社会现代科学在生产和生活各方面的快速发展,科技创新是不可等待的,在大学里学习,不但要学习传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学习应用新的科技知识和能力创新。高校学生毕业后要走向社会,是社会的强大的科技力量,一个国家的强大要靠强大的科技竞争力支撑,科技创新要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做起。

>1、科技创新,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

如果没有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就谈不上深入研究和探讨,要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更要让学生有肯吃苦、爱钻研的奋斗精神。当今时代的大学生出生在生活比较富裕的年代,独生子女较多,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而科学研究是要有钻研精神,长期坚持,不能想着在短时间内就能有成果,学校科技研究是需要长时间的探索和研究。有些是一届学生没有完成的科研题目,下一届学生继续进行研究,学生在思想上要有所准备,学生应该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探索是长期进行的事业,学生不但在学校学习研究,毕业后仍然不能放弃,在学校研究科学是为了走向社会打基础。大学生在学校上课进实验室,特别是理工科类的学生进实验室进行科研创新是非常有必要,且是非常重要的学习环节,从古至今,许多科学家发明的成果都离不开在实验室的研究创造,学校在建设实验室的硬件设施上也在不断地创造应有的科研条件,为学生提供科研场所。实验研究室或实验研究基地有优秀的科技研究教授及高级实验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帮助他们解决科研及科技创新方面的问题,因此,实验室及实验基地的科技创新研究是培养国家未来高科技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学校实验室及实验基地也带领学生与学校外其他科研单位进行合作,以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让学生能与外界进行交流和沟通,以提高学生的科研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学生在校的学习、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为毕业后走向社会打基础的,学生要认真对待在学校的有限时间,充分利用学校的良好环境和资源。学校为培养高水平的科技人员购置了大量的优质设备,一些高端设备价格昂贵,要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正确使用,对大型昂贵的仪器设备的使用是对学生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要有动手能力,不能只会从书本上学知识,没有动手能力,就谈不上搞科技创新的研究。作为高等学校,特别是理工科学校的大学生,要明确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是影响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因素之一,是衡量一个国家强大地位的重要指标,发展高等学校创新教育是建设创新国家,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有力措施,是培育青年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必经之路。学生在进入大学期间,要参加与个人兴趣爱好相符的科技创新组织,参加科技活动,不局限于自己所学的专业,这样就能开阔自己的视野,多学一些相关的内容,为科研和科技创新掌握更多的技能。

>2、培养学生自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是一项长期坚持的任务,在内容上需要从各方面下功夫来寻找突破点,要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就不能有局限性,要积极开展科普教育、传播科普知识,开展学术报告讲座,学校在各学院及图书馆搞科学成果及科技创新展览让学生参观学习。比如,我校轻纺院每年举办学生创作的各种工艺品有陶瓷品、手工缝制的各种书包及文化衫展览。这些都是利用在电脑上设计模型,反复研究设计创新,最后再用手工制作而成。学生们在设计制作过程中既学到了书本上的知识,也掌握了工艺技能,在学中做、在做中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适应能力;另一方面,也建立了大学生实践机制,成为了一种可行性教学和实践的教育模式,帮助大学生能够完成从象牙塔走向真正的社会。当今的社会及国家需要有知识、有文化、有动手能力的新一代的有创新能力的高科技人才,这个时代是青年人为之努力工作,努力学习新文化,开拓新思想的年代。

>3、培养科技人才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开展社会调研和社会科研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科技信息的能力和处理分析信息的能力,增强思考力和创造力,在科技创新和科学研究的进程中不断获取科技知识。在实践过程中,根据自己的能力真正地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实际问题,通过实际的社会实践,使学生个人的特长和个人的兴趣得到发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科学与人文相结合,使学生的综合知识和综合能力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学生在科技创新过程中会遇到不同的问题,这使学生不得不重新考虑出现问题的根源,这样反复进行研究,反复实践来达到预期效果。轻纺学院学生在设计创造产品的科研过程中,在材料选取时,无法较好地掌握泥土的配比,在质感和色彩上达不到理想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就是要求重新分析、研制、制作。成品制作过程中,要进行社会市场调查,了解大众每个人的爱好和兴趣,根据需求对产品进行精确设计,这对科技创新设计就有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就是在旧的原有的东西上创造出更新、更好的产品,是顺应现在社会的需求,顺应国家对未来发展的规划,开展科技创新,提高大学生科技创新的能力,应该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要高举科技创新这面旗帜,不仅是高等大学的任务,社会各界要积极创造科技创新的环境,为大学毕业生提供继续研究创新科技项目,企业、研究所、创新基地及科技园都是学生不断进行创新搞科研的重要场所。只有高度重视科技创新的重要性,才能在科研方面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持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的研究。现有的科技开发区及科技园区为大学毕业生创造了发挥各自才能的条件,园区设立了不同领域的学科,可以互相交流不同学科的知识,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增强科技创新的意识,不断开阔视野,使科技创新这项工程长期坚持下去。科技人才是国家宝贵财富,一个强大的国家首先要在科学领域有强大的科技实力,在航空技术、造车技术、造船技术等方面,都要求科学技术含量很高,有些高科技的东西发展变化很快,周期很短,一代又一代的科技创新产品促使科技人才不断研究创新出更好的产品。所以,科技人才是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大学是培养高质量的科研人才的地方,学校主要是为国家培养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高科技人才,因此,努力培养有用人才是科技发展的动力。

>4、结束语

作为新一代的大学生,是国家未来的主力军,学生们在大学期间要加强对科技创新思维和创新科目的训练,学校及各学院要经常组织学生参加科技项目的比赛,提高学生的科技创新的水平,开扩创新思维的眼界,学习社会各界及各学校的创新理念,结合自身的条件,充分利用好学校配置的先进设备,将所学的理论知识用于实践创新的研究中,要明确搞科技创新研究必须有团队的精神,充分发挥团队的力量,让每个人的知识能量发挥出来,形成一个具有高科技含量高水平的科学研究和科学创新的队伍。这样科研的效果必然会比个人的`力量强大,使团队精神和团队的力量集中,知识密集,优势互补,协调合作。科技创新的研究需要合力攻关的高组织化的科技创新的团队,科技创新是我国未来的新趋势。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四篇

[关键词]自动化 科技创新 学科竞赛 实践能力

笔者一直从事自动化专业的课堂教学、课外科技实践的组织与指导工作,在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人才方面做了很多思考和实践,深深认识到主动培养学生科技创新的兴趣、能力和精神有着决定性作用,通过多年的实践不断得到验证与完善,下面介绍一下这些思考与实践及效果。

>一、自动化专业特点与创新意义

自动化专业是一门具有很强理论性、实践性的学科,从专业发展过程来看,自动控制科学技术的发展的核心是自动控制理论,是那些伟大的思维创新。而这些思想的有效性必须由实践来检验;自动化程度是决定工业、农业生产力高低的一个关键的因素,也和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自动化同我们的生产和生活紧密相连,融为一体。对于即将从事自动化专业工作的学生,大学中创新实践技术能力的培养极大影响着就业、发展和成就的大小;对国家来讲,科技创新型人才不仅关系到整个科技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也会对建设人才强国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产生重要影响。

自动化科技实践活动的开展是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面向21世纪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改革的一部分,有助于高等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协作精神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有助于学生工程实践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实际开发的能力;有助于吸引、鼓励广大青年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为优秀人才的脱颖而出创造条件。

因此,自动化专业教学必须依托各种科技实践与创新活动,在各种实际应用中开发学生的思维,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创新、合作、坚持等优秀品质,使之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

>二、创新现状分析

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这些学生毕业之后不能立即投入实际的应用开发工作之中,由于“供过于求”,使得很多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寻求其他行业的工作。而事实上很多企业却在感叹人才难求,逼不得已只好自己培养。大学生们都是过五关斩六将“杀”入高等学府的,本身素质都不低,却年复一年重复此现象,说明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生产”的这一类人才与用人单位的需求脱节,“生产”出来的人才只是“半成品”。其实,包括业界知名的很多专家在内,几乎所有成才的开发工程师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锻炼出来的,很少有真正的专家是通过课堂教出来的。

如果我们到市场上调查一下,现在已买不到新的8279、8255了,可是有的学生还在课堂上学习这些很早就淘汰了的器件,一个大学本科生读了四年大学连一个可靠的振荡电路都设计不好,那么让其从可靠性设计出发去设计产品就更无从谈起。由此可以看出,我们的教材与教法违背了这门学科人才培养的规律,我们的大学一定要彻底地改变观念,要尽快地从“教育型”的阴影中走出来,迅速地转向“研究实践型”培养人才的正确轨道上来。

可喜的是,各个大专院校已经初步认识到这一点,在人才的培养上进行了很多有益的探索,明确了以实践为导向的教学思路。以韶关学院为例,在自动化专业的学生中全面开展了学科竞赛、学生课外兴趣小组、学生课题等实践活动,从已经毕业的学生来看,他们的个人发展情况非常良好。可以预见,对于高校来说,如果培养的人才能够很快胜任工作,其毕业生必然很抢手,进而使更多的学生愿意报考,学校就可以挑选素质更好的学生加以培养,也更容易获得资金、政策的支持,使学校良性发展。

>三、科技创新思路与途径

(一)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思路

找到一种或多种适合当代学生的科技创新活动形式;教学中时刻不忘培养学生工程实践的能力和意识;从众多专业方向中找到自己的特色方向;利用各种工具有效提高学生的开发能力;解决遇到的各种现实困难,例如在学校经费有限的情况下,可开展课外科技活动;针对当代学生的特点开展教书育人和工程实践活动;在欠发达地区获得各种专业信息,克服地区局限性;结合社会需求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二)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建立有利于学习、创新和交流的团体文化氛围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学生的实践基础并不会都很扎实,个人的研究范围有限,要使大家的水平都得到迅速的提高,必须共享知识,必须加强知识和经验的交流。

2.组织学生参加各种专业竞赛,以大赛带动实践活动的展开,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可以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机械创新竞赛等;开展了各种面向大学生的群众性科技活动,组织趣味性实践活动,提高学生投身到专业实践的热情;竞赛指导教师在竞赛中表现出的强烈责任心和旺盛的工作热情,必然感染着学生,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同时也将激励自己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在以后的指导过程付出更多,这样,一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就会逐步形成。

3.为学生提供科技产品开发经验,因为实际的产品必须考虑应用成熟的技术,考虑最可靠的功能实现,所以很多经验要不断摸索,而且要尽量去找一些在实际公司工作的开发人员来介绍经验,开专题讲座。

4.实现学生自我管理。笔者亲自组织了自动化协会,把协会作为一个有效开展工程实践活动的组织,为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有挑战性的、没有偏见的、大家分工协作的工作环境,营造一种有助于不断学习和共享的环境和文化氛围。所以,坚持以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科研、自主创新的原则[3]是非常必要的。

>四、教师必须具有科技创新意识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五篇

>1 专用无线通信概述

>2 专用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标准

APCO-25(P25)

由美国电信工业协会(TIA)制定,经美国国家标准协会(ANSI)认可的标准。

P25(Project 25)是ITU提出的全球开放的数字通讯标准之一。

用户主要是军队、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应急通信等高端专业用户。

P25标准的演进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采用FDMA (频分多址)技术,每个信道带宽,上行、下行传输速率均为,兼容模拟技术;第二阶段采用TDMA时分多址双时隙技术,等效信道带宽,上行速率9600b/s,下行速率120_b/s。

P25标准是开放式的,允许各设备厂商的产品互相兼容;且具有向后兼容性,以融合现在的模拟通信技术。

还包含了对语音通信加密的要求;并将的频谱带宽分成或等效的频谱,通过缩窄带宽,提高频谱效率,P25采用广域设计,中继基站功率可达100W、移动终端功率不低于5W。

单个中继基站覆盖100km2,组建独立通信系统需要的中继基站数量少,适合广域覆盖、调度功能要求高的用户使用。

TETRA

TETRA(Terrestrial Trunked Radio ?C 陆上集群无线电)数字集群通信系统是ETSI(欧洲通信标准协会)为了满足专业部门对移动通信的需要而设计、制订统一标准的开放性系统,采用数字TDMA技术的专用移动通信系统。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六篇

【摘要】如何将创新的教学理念应用于教学之中、如何让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如何促进教育公平等现实问题摆在了广大教师团队的眼前,许多教师对于十八大的新教育政策还存在一些困惑,不知道从何做起和怎么做。这些困惑在农村教师中体现得更加明显,由于农村的教育设施比较落后,教师团队的水平相对于发达城市也存在差距,因此如何让农村教师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促进我国的教育均衡成为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对农村语文老师对于新时代教学改革存在的一些困惑进行列举。

【关键词】中学语文 语文教学 农村语文教师 专业素养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4-3089(20_)02-0200-01

语文课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它的教学内容是最贴合学生生活实际的,它对于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等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中学可以说是语文教学步入正轨的一个阶段,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它是学生语文学习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这个阶段教师对于学生的教学质量将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下一阶段的语文学习。近些年来,农村与城市的教学水平差距日益增大,这对于教育公平提出了挑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教师的原因,也有学生的原因,还有地域发展和农村家庭的原因。这些发展的不均衡是无法在短期内解决的,因此农村语文教师如何通过自身的努力尽可能缩小教学差距成为了农村语文教师的首要课题,但是具体的应对措施实施很多的老师对此都很困惑。这些困惑的答案的追寻之路还任重道远。

1.创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行,分层教学、情景教学等各种新的教学模式理论被提出,这些理论对于教育改革都非常具有实际意义。但是面对着众多的新教学理论,农村语文老师们常常会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采用哪个教学模式比较好,在琳琅满目的新教学理论中犹豫不决。有些老师存在操之过急的情况,急于将新教学模式应用到实践中,但是在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中却忽略了当地的教学实际情况,没有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最终导致教学效果不理想,只能回归到原先的教育模式,期间教学进度也会受到影响。还有的老师存在囫囵吞枣的情况,盲目地将多种教学模式同时应用到教学之中,不仅没有起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导致了课堂效率下降、课堂教学冗长、学生负担加重的情况出现。因此对于新的教学模式的应用,老师们不应当操之过急,应当静下心来充分考虑当地教学条件和人文环境,再配合以长期的考察,最后再决定应用哪种新的教学模式。

2.多媒体在课堂上的应用

多媒体课堂是近些年来比较热门的话题。多媒体课堂由于其具有减少教师负担、提升课堂效率、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等优点得到了众多中小学教师的青睐。很多农村语文老师们也希望能够将多媒体设备应用于课堂教学。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却发现多媒体课堂教学存在着多媒体设备滥用的情况。老师们在教学中过分依赖多媒体设备,这导致学生的注意力过分集中在屏幕上的内容,而独立思考的时间被大大的压缩。多媒体教学的滥用导致学生们在课堂上不假思索地从屏幕上获取现成的知识,缺乏对于学习内容的思考,长此以往多媒体教学的模式与传统的教学方式并无二样,甚至是原有教学模式的倒退。因此在农村语文的教学中,老师们应当注意多媒体设备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量,只可将其视为教学的辅助手段,不可以滥用。

3.不增负添压

在党的十八大的教育文件中,继续教育减负是重中之重,这就要求教师们在原有的教学负重下继续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想要在不影响教学效果的前提下减少学生的负担是非常困难的一件事,这对处于教学条件相对落后的农村的语文教师们来说更是难上加难。语文这门学科相较于其他的学科来说背诵的内容较多,因此想要达到减负这一目标并不容易,因此这对于农村教师是一个较大的考验,如何减负也成为了令农村语文教师烦恼的一件事。对此农村教师们应当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做起,让学生们在课堂上以更短的时间学会所教学的知识,节省下来的时间便可以让学生复习课堂所学知识,这样老师就可以在布置较少的作业的情况下而不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达到减负的目的。提高课堂效率就要求老师在备课和课堂教学两方面下功夫,在备课时可以采用集体备课的方式,集思广益商讨出最佳的备课策略;在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的方式,通过设置有效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充分理解文中内容,加深学生印象,让学生更容易背诵文中内容。

综上所述,新时代背景下,农村语文教师想要摆脱目前的实际困境,达到国家的教育要求,就必须转变教学观念,既要将新的教学理念应用到教学中去,又要注意结合实际教学条件选择合适的方法,并加以合理的应用,这样才能解决农村语文教学的困境,让我国的教育事业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袁彬.试论语文教师教育的当代转型[D].华东师范大学,20_.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七篇

>一、引言

随着国内通信技术的不断提高,以及通信项目管理手段的不断完善,为我国经济发展和生活质量改善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同时也加快了我国通信工程项目的建设步伐。

通信工程全过程的高效化管理,能够有效地增强通信工程项目的质量和效率,能够有效地提高通信工程全过程的经济效益和整体水平,通信工程全过程的高效化管理对于通信工程和建设单位来讲都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通信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的特征

通信工程建设过程中具有以下特征:

1.特殊性强,和一般工程相比,通信工程要涉及到特殊的技术点,所以不具有普遍性和广泛性。

各类专业技术人员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培养和实践才可以较为熟练的掌握专业技术,进入门槛较高。

2.差异性大,由于主要设备材料用途和性能上的不同,也使价格上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并非要求全部都根据定额来对工程量进行计算。

同时定额滞后现象也不可避免的出现。

3.关联度高,在全过程管理上,通信工程对管理人员的工作量、工作强度、深度及层面都要求很高,所以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需要不断探索和挖掘一种新的适合通信工程特点的方式,以使工程效率和工程质量不断获得提升。

>三、不断建立健全通信工程项目管理体制

1.加强监督管理工作

通信工程的监督管理部门应提高自身的责任心严格履行监督职责,依照相关的监督办法对通信工程的细节进行严格的监督,积极指出错误并监督改正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尤其是对工程设备与材料的选用更要进行严格地监督检查,工程用料不合格会影响整个通信工程的质量。

2.资源合理分配

通信工程设计项目质量管理成熟度的提升需要大量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是保障项目质量的重要措施,为了做好资源配置,应该从企业的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对资源实现识别与分配,合理发挥资源优势,保障通信工程项目质量。

3.建立、健全的管理体系

通信设计企业实施项目质量管理活动中,涉及安全环保和职业道德建设管理体系,为了构建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应该将相关的质量、环境以及职业道德要求融入到质量管理保障体系中,提高项目设计的过程和成果质量,同时应采用岗位责任制,来实现对项目全过程的监督与管理。

4.建立、实施高效管理模式

通信工程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需要高效项目管理模式的支持,为了提升项目质量管理,符合客户的需求,应该做好与客户的沟通,调整营销策略,从而为客户提供满意的服务。

在质量管理实践中,应该以项目管理体系为指导,寻求合理的工程方案、保证现场管理,建立质量信息档案、质量绩效考核、项目综合质量管理,推动优化项目质量的建设。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八篇

>摘要

就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工作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以深化科技推广培训在基层的投入力度,为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

>关键词

农村科技推广培训;存在问题;对策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农业和农村发展越来越依赖于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在两者之间发挥着重要的桥梁和纽带作用[1]。有资料显示,目前我国每年有6多项农业科技成果问世,但近2/3没有应用到生产领域,不能转化为生产力,这与基层农技培训推广力量薄弱有关。如何抓好基层培训,普及农业科学知识与技术,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当前“三农”工作中需要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重要课题[2]。

>1存在的问题

农业科技培训工作重点在乡镇、关键在农村。由于存在思想认识、工作方法、资金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农技培训覆盖面不广和工作难开展的现象依然存在[2],其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不健全,培训服务难以到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人员专业素质不高

由于从事基层农业技术培训服务工作条件差、工资待遇低、人员流失严重,导致现有人员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总体素质偏低;再者,受编制的限制,许多基层农技培训机构无法吸收农业院校的毕业生,队伍得不到及时补充和更新,人才出现“断层”,无法适应农业科技培训的要求。

农业科技供给不足且供需脱节

一方面,农业科技与生产结合不紧,研究课题不适应实际需要,农户生产过程中迫切需要的适宜性农业技术供给短缺,科技储备严重不足;另一方面,农业科技供给严重滞后于农业发展的时代需要,难以满足人们对农产品优质化、多样化的需求。

农村劳动力素质较低,应用科技难以普及

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同农业经济的发展极不适应。据统计,我国现有6%以上人口居住在农村,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年;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半文盲占,初中文化程度占,高中以上文化程度仅占,接受过系统农业职业教育的不足5%。由于文化素质偏低,消化吸收农业科技知识的能力比较差,使得他们对农技推广培训活动不感兴趣,农业科技难以普及。

经费投入不足,难以适应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实际

经费投入是开展农业科技推广培训的前提,但基层农技推广培训经费投入严重不足。乡镇农技推广培训机构,绝大多数编制内财政经费不能落实到位,有限的经费被截留或挪用的情况普遍存在,农技推广经费大部分被用于行政事业费用支出,支出结构不合理且使用效率低,从而制约了农业科技推广培训工作的正常开展。

>2对策

建立完善的基层乡镇农业科技推广培训体系

基层农技培训推广体系是实施科技农兴的关键环节。为此,应根据各地实际,建立高效、精干、多元化的农技推广培训组织,如以农业行政主管部门为主体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服务体系,以产业化龙头企业为主体的订单推广服务模式,以农资生产厂家为主体的农资推广服务模式,以大专院校、科研单位为主体的技术开发和示范服务模式,以各种协会或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为主体的推广服务模式等,从而鼓励和引导农业科技人员进村入户开展科技服务[4]。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

农业科技推广培训队伍是农技推广的根本。一要加强队伍建设,支持现有农技人员带薪学习培训,通过脱产、函授等多种培训形式,提高农技推广人员的知识水平,以适应农业科技不断发展的需求。二要鼓励农村大学生回到农村就业和创业,充实基层农技培训推广队伍。三要建立农技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严把进人关,提高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四要实行绩效挂钩的考核制度,建立以服务对象为主体、以一线推广业绩为主要内容的考核评价体系,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提高农技推广培训质量。五要推行全员聘用制度,由身份管理转向岗位管理,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市场化人事管理制度,促使农技人员扎实工作。

深化农业科研体制改革,解决供需脱节问题

提供农民和市场真正需要的技术是科技兴农的基础和前提。为此,必须面向农民和市场,按照“科学布局、优化资源、完善机制、提升能力”的思想,构建“层次清晰、分工明确、运行高效、支撑有力”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一要深化科研院所体制改革,加快建设“职责明确、评价科学、开放有序、管理规范”的现代科研院所制度。二要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力度,实行课题招、投标制度,提高农业科研产出效率。三要鼓励农业科技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加强部门之间、地方之间和农民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围绕农业生产中的关键、实用技术问题,发挥各自优势,集中攻克农业技术难题,满足农业科技服务的需要。

强化农业科技培训,提高农民素质

论文范文3000字 第九篇

>关键词: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管理与控制

>一、引言

科技论文作为高等院校教学阶段中最具创造性、综合性的核心环节,一直以来都是各高等院校关注的焦点,而科技论文的质量高低也一直都是衡量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的重要指标。近年来,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在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下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在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方面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因此,探讨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现状及原因,并结合各高等院校自身情况及教育教学特点制定出相应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对于提高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强化学生应用能力及创新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现状分析

在高校扩招的背景下,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及人才培养质量开始逐渐被各高等院校所重视。科技论文作为高等院校教学阶段中的核心环节,重要性日益凸显。虽然许多高校有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对科技论文进行规范化、统一化的管理,但各种各样的问题还是层出不穷,如: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师资队伍建设滞后,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

1.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由于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被过度强调,高等院校部分专业学生撰写科技论文的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未能得到应有的培养和提高。主要表现为学生检索、搜集文献的手段单一,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弱以及语言表达和逻辑能力较差。

2.师资队伍建设滞后。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增加过快,一名指导教师带多名学生的情况屡见不鲜,某些专业师生比例严重失调,指导工作的任务十分繁重。许多高校的教师在承担了大量繁重的教学任务的基础上,还要进行教学研究和自我充实,使部分教师用于指导毕业论文的时间相对较少、精力不足。部分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科研能力较差,指导水平低也是造成学生科技论文质量滑坡的原因之一。

3.管理制度的执行不严。尽管各高等院校对于科技论文从选题到答辩各个阶段都有自己的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规定,但贯彻落实工作通常受到忽视,缺乏督促教师的认真指导、师生定期交流,使论文撰写质量日趋下降。由于管理不严,使各项规定形同虚设,管理制度的监控作用未能很好实施。

>三、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管理与控制的重要性

高等院校科技论文作为实践教学的核心环节,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技能进行科学研究、探索的训练,同时也对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作用。不单只是检验一所高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也是学生由学校向社会过渡的重要准备工作。科技论文的撰写工作从开始到结束的整个过程都离不开科学的管理与控制,如果管理与控制中存在问题,势必会对科技论文的质量造成负面的影响。

>四、影响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的深层次影响因素

造成高等院校科技论文质量下降的表面原因是社会的大环境变化,但从管理学角度去寻求解答,高校管理部门对科技论文的管理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1.组织松散是影响因素之一。各式各样的指导组织很多只是形式上的组织关系,实则上下脱节,无法形成合力。如有的学校以系为主,成立论文评审委员会,但真正抓论文指导的是各教研室,评审委员会没有实质上的作用。指导队伍也缺乏统一标准及要求。学生按人头分摊给老师,而不是针对学生本身的特点及实际情况选择特长、专业对口的指导教师,同时对指导教师的要求在指导质量、指导程序等方面缺乏科学的量化标准。

2.缺乏有效计划是影响因素之二。很少有高校平日将论文写作列入教学计划,对学生的论文写作技能进行培养。有的学校虽然开设语文类课程,但也很少涉及到论文写作方面的相关知识。由于长期没有受到相关训练,学生的写作基本功日渐单薄。这也是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能力差的主要因素。

3.领导层思想、方法、手段的滞后是影响因素之三。部分领导思想观念滞后,认为学生的科技论文只是一份作业,领导的不重视必然导致最后过程形式化。思想观念的滞后必然导致领导方法、手段的滞后。实际情况中,因知识老化,个别老教授对学生选择的前沿课题感到力不从心,但有的高校却有明文规定对指导教师的资历资格进行了限制,使部分对前沿课题颇有心得的教师爱莫能助。

>五、高等院校科技论文的质量管理与控制策略

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的办学定位,结合科技论文设计环节的具体情况,制定较为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贯穿从选题、开题、写作到答辩的全过程,以保障科技论文质量的提高。

1.保障体系分层管理。通过建立指导教师、教研室、院、校这四层质量管理组织,在不同层面上对论文实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指导教师负责科技论文撰写过程中的具体指导及论文的学术规范审查工作。教研室负责监督各工作阶段的任务完成情况。学院负责确定指导教师及论文程序的细化。学校层面主要负责组织协调、监督考核及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2.完善规章制度体系。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如一些关于论文选题、答辩、成绩评定等规则以及指导教师在各阶段论文指导中应遵守的原则和程序的相关制度。二是规范文档格式,明确各类型科技论文在各阶段的各项文档书写规范。

3.建立全方位监督体系。加强科技论文监管是提高论文质量的重要途径。首先要求指导教师在指导过程中对各项已完善的规章制度进行贯彻落实。同时,在学生科技论文完成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指导教师应做到全面的监控,督促学生规范论文的内容、格式、学术规范,及时指出论文存在的问题。最后,由各级质量管理体系对学生的论文形式、格式及学术规范进行审查。

4.重视考核评价体系。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对教师指导学生论文的态度、数量及质量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评价,并将结果与教师的职称评定、绩效工资考核等方面挂钩,充分调动教师对论文工作的积极性。

>六、结语

我国高等院校科技论文写作环节的淡化,已经引起了不少教育界人士的关注。我们应该充分认识这种情况的危害性,努力改变目前的状况。改进高校科技论文写作,首先应该从管理角度着手,把握住各个流程环节的控制,从管理的几个环节做出科学的安排和改进。我们可以从提高科技论文的质量管理着手,通过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我们高等院校的科技论文写作迈上新台阶。

>参考文献:

[1]江腊生.地方高校本科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跟踪模式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_,(36).

[2]李百齐.提高高校行政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J].成才之路,200,(120).

[3]郭力帆,乐征宇.高校理工科毕业论文质量规范化管理的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科技信息,20_,(77).

[4]康星华.高校毕业论文质量管理浅谈[J].教育与职业,20_,(4):180.

[5]易清霞,杨春凤.地方高校经管类本科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策略[J].现代企业教育,20_,(7).

[6]孟梅,范世东,陈永志.高校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的研究[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信息与管理工程版),20_,(44):499.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篇

摘要:市场营销学作为应用型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综合能力,正确的教学方式能够更好的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激发、提高学生学习热情,增强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从而提高课堂质量及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市场营销学;教学方法;学习热情

在现实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将自己简单的摆在一个传授知识的位置,将知识点讲完就了事,教师应该起到引导、组织学生学习和思考问题的作用。在课堂上,老师应多和学生互动,有互动的学习才有乐趣。老师要特别注重培养学生对知识寻根究底的学习精神和能力。在教授市场营销课程时,老师的课程设计必须具备理论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特点。并要重视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帮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教学中要通过实践和理论相结合锻炼学生,帮助其掌握相关知识。最后还要帮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自我评价,从而提高营销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在中国以往的传统课堂中的教学中多是通过粉笔和黑板板书的方式,而老师的教学方法也多是填鸭式教学,也就是老师作为课堂的主体,多数时间都是老师单方面的向学生传授知识,而课堂上真正留给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很少,学生受老师主观影响很大。在少量的课堂活动环节中,也是以老师为主,学生的思维都是随着老师走,学生都是习惯性的接受老师的观点,而缺乏自主思考。而老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其教学内容多是围绕课文的知识点,不能有效的跟上社会的新思想,也比较缺乏实践性。在课堂上老师过度掌握主动权,不利于学生创新发展。老师不注重对学生的思想启发,而学生又习惯于被动接受,从而懒于自己思考分析,结果导致教学成效质量不高。这些种种问题挫伤了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学生既没有掌握市场营销课的理论知识,也没有得到有效的实操训练。所以他们学到的一些皮毛知识不能适应相应的岗位要求。比如在讲企业定价策略时,我带了学生到一些知名的商场和超市去实地参观学习,让学生结合实际来真正理解企业定价策略在实践中的运用,让学生的学习可以挣脱教室这个单一模式的束缚,在更广阔的社会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引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阔学生的思维。在课堂上老师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思考和探索。在教学过程中,老师不能像做任务似的不停讲课,还要学会做一个学生思想的引导者,要多去倾听学生的观点,在课堂上多鼓励学生去表达自己的观点,去思考和探索。通过案例教学的授课方式,可以帮助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开发学生的潜能,在学生的相互合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帮助学生发挥自我优势和培养团队意思。让学生可以很好的适应群体生活。

>二、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对于老师来说教学方法是一门很深的学问,掌握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不仅可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案例分析法、图片视频展示法和情景模拟法等寓教于乐,最大限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

1、案例教学法

所谓的案例教学就是老师通过在课堂上想学生展示实际案例,让学生去学习特讨论,并从中获得启发和收获。这一种教学方法中的所涉及的两个重点,一是学生可以和老师一起讨论分析相关复杂问题;二是讨论的形式不固定可自行选择。可以是个别探讨、小组讨论,也可以是班级集体讨论。在案例教学中案例是教学内容的基础,老师主要通过案例来向学生讲解相关现实问题,从而让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老师在授课时要有意识的去带领学生思考,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开发学生的潜能,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相关知识,比利于培养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2.图片视频展示法

图片视频展示法就是老师在讲到某个知识点时,要收集相关图片视频资料来辅助学生学习。这种方法可以让学生通过视觉直接观察,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趣味,深入浅出使学生轻而易举地掌握知识,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相应的图片或视频,组织学生观看、分析、解决问题。在图片视频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去分析,结合图片和视频来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并提高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3.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有着传统教学方法所不具备的特殊优势,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传统的教、学、练、考的模式,实现学科综合。所谓的情景模拟教学法就是要学生在课堂上模拟企业的营销活动,这种通过活动模拟的方式可以为学生一种真实感和临场感。通过实战演练可以让学生将所学到的市场营销知识运用到模拟营销活动中去,可以让学生对市场的运转有相对比较直观的认识,可以帮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知识点,和锻炼学生的创新思维。比如当老师讲到促销策略的相关知识点时,老师可以围绕这些知识点编制一个营销活动的模拟场景,让学生进行分组竞争,在活动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可以学习在应对不同的销售情况是该如何应对。通过模拟活动的方式可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有趣。

>三、合理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几年来都一直使用一份教案,应该要跟上社会的发展,及时的更新教材内容。根据实际需求设计教学环节,把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做有效的结合。老师在做教案时一定要对自己的教学步骤、内容和方法手段做好科学合理的设计,有一份科学有效的教案,再加上合理上课,可以帮助更好的学习,和提高教学质量。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巧妙设计导入环节,抓住学生的心,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比如,在导入方面设置悬念、让学生存有探究之心,让学生先在主观上不排次,以下的学习开展才会更顺利。

主体的学习是课堂教学的核心。不同的教学内容,其主体的教学设计各不相同,但不论是什么样的主体教学都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引导学生...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一篇

摘要:目前计算机病毒几乎已经遍及社会的各个领域,近乎家喻户晓,只要接触过计算机的都能碰上它。

你说它有多恐怖,也不是。

但它总也挥之不去,伴随着计算机的发展,给计算机系统带来了巨大的破坏和潜在的威胁。

本文从计算机病毒的传染途径及最易感染的程序入手,来探讨预防及对付计算机病毒的方法及措施。

关键词:计算机;防范;病毒

在计算机病毒刚出现时,人们对计算机病毒的认识不够,防范意识不强,还没来得及深刻认识他的作用,他就已经大量传播,肆意横行。

随着计算机在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广泛运用,计算机病毒攻击与防范技术也在不断拓展升级。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二篇

谈到科技创新,人们往往想到怎样开发新产品,很少有人想到过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实际上,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科技创新体系的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科技创新。大部分国有企业从计划经济适应到市场经济,科技创新机制的完善和体系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结合国有企业的特点,科技创新体制完善和体系建设的工作主要在如下几点:

(1)根据科技创新工作开展的需要,建立合理的组织机构,以保障企业内部技术相互融通,产品技术的互补与衔接,形成一种不同技术领域通力协作的氛围,避免出现各自闭门钻研,产品技术问题处理不及时的局面,从而形成既能够调动创新所需的各种资源,又可以协调管理和实施创新过程中诸多环节的有效运行的组织系统。

(2)建立有效的科研项目制,科研项目负责人必须具有较强烈的创新意识,并且要时刻将创新、努力开拓的意识传导给项目组的每位员工。对企业的科研项目实施考核,将未按期完成科研计划的项目组成员纳入黑名单,其成员不再参与企业的科研项目,同时实施项目组绩效考核,企业科研项目费用的发放按科研项目进展情况而逐步发放。

(3)分工科学到位,责任主体明确。企业科技创新员工职责明确,员工按时按质完成份内的本职工作,企业对员工实施_能者上,庸者下_的管理制度,同时制定激励制度和相应的考核制度,促进员工充分发挥各自的聪明才智,对本职工作有强烈的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由推诿工作而演变成积极认真对待本职工作,从而调动企业员工对科技创新工作的主观能动性。

(4)建立评审制度。为使科技创新工作能有效的展开,必须具备科学的评审制度,如对企业内部科研项目立项、申报省、市科技进步奖项目、对申报国家、省科技项目等进行评审。(5)建立和完善评估控制制度。根据科技创新活动的具体内容,涉及的成本的大小,创造效益的大小等,设立相应的检验评估机构。

有了科技创新体制的完善和体系的建设,接下来要做的是制定企业科技创新的战略。企业的技术创新最根本的目标是要提高企业的盈利水平,但企业更期望的是要使竞争地位发生改观,希望在一种新的、更有利的某一点重新建立竞争优势。因此要做到这一点,企业必须建立长期竞争优势的技术创新战略。有许多企业,他们虽然是技术创新的完成者,由于没有从战略高度考虑技术创新,导致企业战略或者商业失败,没有从技术创新取得更多的效益,甚至失去竞争优势。

比如,美国施乐公司是复印机的创新者,然而,80 年代,日本的佳能公司却占据了更大的市场份额。所以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对企业来说,技术创新战略更重要。通常制定企业技术创新战略按下面步骤来制定:

(1)通过根据企业的愿景和整体发展战略,提出清晰的技术创新战略意图,如成为行业中的市场份额领导者;

(2)对企业的优势、劣势、竞争市场机会和风险进行分析,明确技术创新的目标,如使新产品销售额达企业总收入的 45%;

(3)通过市场吸引力调研、竞争态势分析,综合考虑企业的商业能力及市场的吸引力,来选择技术创新的主攻领域;

(4)通过分析技术的发展趋势(技术路线图),选择正确的技术能力发展方向和路径,如采用特种化工技术;

(5)根据企业自身能力与创新战略的匹配程度来选择不同的战略方针,企业可选择原始创新、模仿创新、集成创新等战略方针;

(6)根据企业的整体战略,对各主攻战场进行资源分配和平衡;(7)制定各主攻战场的战略部署,确定进入市场的时间和方式,可选择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引进消化、收购的进入等方式;(8)描述新产品的生命周期,使产品路线与技术发展相适应,制定长期新产品开发计划。

企业的发展壮大都离不开科学技术的指引,而科学技术在企业中作用的发挥都离不开专业技术人才,因此,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是提升企业科技的关键因素。如何建立一支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队伍,实现科学技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也是每个企业思考的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案如下:

(1)企业应结合自身企业产品的特点和企业发展壮大情况,在人才引进方面考虑到前瞻性、科学性和适用性,建立一支专业配置齐全、年龄结构合理的科技人才队伍,并培养专业性强、精通业务、善于钻研的学术带头人。

(2)为更好地稳定科技人才队伍,企业应为科技人才做好职业生涯规划,让科技人员有晋升的渠道,并给予发展的空间让科技人员尤其是青年科技人才得以施展个人才华,从而使科技人员对个人前程充满憧憬。

(3)企业为科技人员提供培训机会,通过培训学习,可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专业技术的同时,可以让科技人员对企业产生信赖和依托感,从而为企业稳定人才队伍。

(4)企业可对科技人员实施有效的激励制度,要充分运用企业的绩效工资,根据老、中、青科技人员的特点,制定贴切不同年龄层次科技人员激励制度,避免_大锅饭_的传统,从而保持长期的激励机制。

很多学者认为,当代企业竞争的最高形式是企业文化的竞争。美国在研究日本企业迅速崛起的奥秘时发现:日本企业的成功来自于一种无形力量的作用,而非技术、资源、设备这些因素,后来他们把这种无形的东西归纳为企业文化。而企业文化中尤为重要的一种文化是创新文化,该文化是企业生存意识、危机意识、发展意识的集中体现。作为追求利益最大化的企业,往往将创新文化归入了技术创新中,因此企业技术创新文化的有无则决定了企业生存、竞争的决定因素。

一般来说,企业对技术创新文化的定义为:技术创新。这种企业科技创新的文化理念是:瞄准世界的科技前沿,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持之以恒地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不断地吸收世界上最先进的科技成果,逐步缩小以至消除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提供源源不断的强大动力。作为企业高层管理者都知道这个文化,但如何在企业中形成一种文化理念,能做到企业不多,大部只是停留在文字表面,并没有深入到企业员工心目中,更谈不上形成企业的科技创新文化。国内成功的案例,如海尔将创新的企业文化理念渗透在企业经营的各个角落,渗透到企业员工的意识深处,相信只有创新,企业才能生存和发展,因而每个海尔员工都积极创新,敢于进取,创新思想已经。

由此可见,企业只有将科技创新形成一种文化理念并传播至企业的每个角落,在企业内部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在群体创新文化条件下,激起企业员工尤其是企业科技人员的不断思考和创新的奋斗精神,为推进创新型企业建设奠定科技基础。作为企业,发展科技是必行之道,这就要求企业不能只能关注于企业科技的硬实力,只有提升了企业的的软实力,企业的硬实力才能不断地得以强大,企业才能获得强有力的发展后劲,实现持续壮大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黄金辉,曹萍。论国有企业的技术创新[J]。成都:经济体制改革,20_。

[2]李俊江,李政。中国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历程与成就[J]。吉林: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_

[3]李丽。基于组织变革的国有企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D]。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_。

[4]宁滇。以技术创新增强国有企业竞争力[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_。

[5]孙林杰。企业文化对技术创新的推动作用[J]。北京:科学学研究,2024。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三篇

【摘要】随着学前教育教学不断发展,教师及家长对于幼儿园教育教学也越来越重视,并且对幼儿园教学有着越来越高的要求,有效开展幼儿园课程教学也就十分必要。在幼儿园课程教学过程中,為能够取得更加理想的效果,应当实行家长参与方式,并且促使家长实现较好发展,从而使家园共育模式得以实现,促使幼儿园课程教学更好发展。

【关键词】幼儿园课程家长参与家长发展

【中图分类号】G6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4-3089(20_)32-0014-01

在当前的教育教学体系中,幼儿园教育已经成为十分必要的组成部分,并且在整个教育历程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因而有效落实幼儿园课程教学具有较高价值。在当前幼儿园课程教学中,单纯依靠教师往往很难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而通过家长参与,可使幼儿园教师及家长共同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这对于教学效果的提升十分有利。本文就幼儿园课程中的家长参与和家长发展,以实现幼儿园更好的课程教学。

1.幼儿园课程中家长参与存在的的问题

...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四篇

>摘要: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十分重要,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目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论与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人才培养措施的贯彻执行.基于此,简要概述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含义,并基于对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的分析提出了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的路径.

>关键词: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培养路径;人力资源

目前,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理论与人才培养实际情况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利于人才培养措施的贯彻执行,但从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着手分析,从自我培养、学校培养、继续教育培养等层面展开研究,有助于提升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

>1科技创新人才的涵义

科技创新人才是我国特有的名词,国际通用的概念是科技创新人力资源.科技创新人力资源是指“实际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系统性科学和技术知识的生产、促进、传播和应用活动的创造性人力资源”.概念上,科技创新人才是科学技术与创新人才的结合.从普遍意义上来说,科技创新人才是指具有专门的知识和技能、从事科学和技术工作、具有较高创造力、对科学技术进步和人力进步作出较大贡献的人.科技创新人才包含了文化知识和职业技能2方面的资格条件.科技创新人才是一种广义的、抽象的、与时俱进的,是随人们对品德、知识、才能理解的变化而变化的动态概念.

>2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现状

我国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取得了较大成效,不仅人才总量持续增长,人才素质普遍较高,还实现了人才结构的优化与人才机制的完善,形成了较好的人才生态环境,为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

①科技创新人才规模相对较小,目前,我国人才数量较大,相对而言,科技创新人才还是存在明显的不足,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社会对科技创新人才的需求较大,需要快速壮大科技创新人才队伍,提高科技创新人才的战略地位.但目前科技创新人才数量明显不足,远远达不到社会需求,阻碍了社会的快速发展.

②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匮乏.目前,存在高层次人才少、一般性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继承型人才多等问题,真正具备科技创新能力,能够自主研发的人才较少,无法真正推动社会的快速发展,还是无法满足社会需求,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以及国家竞争力.

③产业研发力量十分薄弱.目前,我国人才企业研发队伍还处于初级阶段,高层次研发人才严重匮乏,无法满足自主研究需求,且人才流失严重,因此,我国高科技产业研发能力依旧较弱,弱势十分明显.

>3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

自我培养

自我培养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创新科技人才培养需要坚持的原则是“思想素质与业务素质相统一”,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加强对自身的思想教育,意识到终身学习、自我培养的重要性,树立自我培养意识.自我培养需要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需要端正工作态度,明确自身学习、努力的方向,在培养中注意政策与国家方针需求,并以此为准绳,自我培养,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与创新意识;②需要准确进行自我定位,提升自我约束能力,提升自身的思想素质,在工作中积极主动,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提升自身的科技创新能力,适应社会需求.

学校培养

学校培养是系统培养的主要手段,培养效果较佳,但是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科技创新人才成长的必要阶段.学校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①从源头着手,从基础教育开始,为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做好铺垫,以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培养不同类别的人才,实现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

②注重大学教育.大学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战场,是科技创新的主要阵地,因此,各大学需要注重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重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完善课程设置,革新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性、创新性内容,从而达到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目的,切实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③研究生教育.研究生教育是高层次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社会与国家需要支持研究生参与科技创新,为学生创新能力、创新意识的培养创造有利的条件,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

继续教育培养

继续教育十分重要,一次性教育存在较大的弊端,不能结合时代特点,无法与时俱进,因此,进行继续教育、进行终身培养十分重要,可以实现科技创新人才知识的更新,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因此,继续教育培养是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继续教育培养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①企业建立自己的继续教育机构,加强知识培训,为科技创新人才奠定基础.同时,根据企业的发展需要和社会发展形势进行能力与技术培训,提升相关人员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

②制订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为企业培养高素质、高层次人才,并在此基础上有目的、有组织地进行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使人才能够满足社会需求,满足企业发展需求,达到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目的.

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理论实践相结合.科技创新人才是一种复合型人才,既需要具备丰富的理论知识,又需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因此,理论实践结合培养十分重要,这是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主要途径.理论实践结合培养的关键主要在于加大实践训练力度,给予学生更多创新、实践的机会.企业可以与高校密切结合,高校负责知识讲解,企业负责实践培训,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从而提高科技人才的创新能力,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科技创新人才作为科技创新的主体,是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关键,培养科技创新人才,实现人才的多元化培养,可以保证人才培养质量.因此,研究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十分重要,能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人才,达到理想的人才培养效果.人才是科技创新的根本,是科技发展的关键,当前,正处于需要大批创新人才的时代,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从多角度、多渠道进行人才培养路径的完善与创新,实现科技人才培养路径的多元化,达到培养高素质科技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田刚.探索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新路径[J].群言,20_(04).

[2]李红军.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现状及培养模式研究[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_.

[3]陈艾华,吴伟,陈勇.美国工科院校创新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新理念与新路径[J].现代教育管理,20_(09).

[4]刘志宏.科技创新人才多元化培养路径的战略研究[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_(06).

[5]翁静波,厉伟.多元化途径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研究[J].科学咨询(决策管理),20_(12).

论文范文3000字 第十五篇

【摘要】为您提供的科技哲学论文:探究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问题,解决您在写作中的难题。

“核心期刊”已经成为当前衡量一个杂志学术地位的基本指标。能否进入“核心期刊”的队伍,对一个杂志社,特别是学术期刊和技术期刊来说,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因为被评为“核心期刊”就意味着杂志学术水平被社会承认,杂志上发表的文章可以得到中国所有的高校、研究所等职称评定机构的认可。杂志能否进入“核心期刊”,更是杂志社能否生存和发展的导航标!

>一、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现状

>二、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引导效应不力

科技核心期刊是科学技术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核心期刊”战略的实施应该结合我国科技计划重点方向、科技发展的学科优势和新生长点的实际格局,遴选一批国内领先和国内重点培育两个层次,进行重点支持。可是,在我们现行的“核心期刊”遴选指标体系中,没有这方面的指标要求,使其学术引导效应严重不力。

(二)“影响因子”对“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评价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作为“核心期刊”评定的重要指标之一的影响因子,与两个因素直接相关:一是分子,该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次数;二是分母,该刊前两年发表的有实质性的论文和述评的数量。活跃的学科其期刊的影响因子要大大超过不活跃学科的期刊。有的学科领域的研究比较窄,从事同一领域或相关领域研究的人数不是很多,即便所有有关的科学家都加以引用,其引用次数也不会很高。所以,某一期刊的影响因子高,只能说明该刊的总体质量高,并不能得出该刊上发表的所有论文质量都高。[7,8]

(三)科技“核心期刊”缺乏人力资本质量评价

(四)科技“核心期刊”的行业分类不明确

科技“核心期刊”不在于多,而在于精,“核心期刊”应该起到行业风向标的作用。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广泛发展,人们对科技期刊多样化需求增大,综合科技期刊远远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各种专业期刊应运而生。同一行业、同一研究领域可能出现多种刊名的科技期刊。这些期刊如何提升其质量,行业内的科技“核心期刊”的设立就显得尤为重要,它将为同行业科技期刊标准化、规范化、高学术水准起到排头兵的作用。

>三、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的遴选原则与方法

(一)遴选原则

1.科技“核心期刊”实行三年动态管理:三年评定一次,一次评定三年有效。这对所有科技期刊都是一个动态激励机制。也给科技“核心期刊”管理和评定办法的进一步改进留有一定空间。

2.严格科技“核心期刊”学科领域总量指标限制:同一学科领域最多一两种“核心期刊”,宁缺勿滥,使评定出来的“核心期刊”真正起到该学科领域的风向标作用。

3.确保学术专家对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权威性:在期刊管理部门的组织下成立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某个学科领域的科技期刊的学术水平如何,一定要是科学学术专家说了算,不能由期刊管理部门独家评定。每次期刊评定,专家委员会人员应该有所调整,不能固定,以免走“后门”,以保证科技“核心期刊”的学术质量。

(二)遴选办法

1.遴选范围。创刊5年以上的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按国家有关规定,期刊社必须满足采编人员数量和质量规定的科技期刊;优先考虑我国优势学科和特色学科的科技期刊,优先考虑具备集约化发展趋势、由全国性学术社团或科研机构主办的优秀科技期刊。

(三)遴选程序

1.自愿申报。由期刊主办单位直接向当年的“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提出书面申请。

2.资格审查。由“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按照遴选原则、范围和评定指标的要求对报送的“核心期刊”评定材料进行严格审查,本着宁缺勿滥的责任精神严格资格审查。

3.评审。对于资格审查通过的申请材料,交送当年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进行集中评审,由申报单位简介报送材料,然后进行评委质疑答辩,最后,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择优选出不同学科领域的科技“核心期刊”。

4.公示。由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评审通过的被选“核心期刊”进行为期3个月的公示。公示期内,“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于有异议的材料进行调查、核实,并进行严格处理,还公正于民。

5.审定。公示期满后,根据公示反馈意见,由“核心期刊”评定办公室对反馈意见进行整理,上报当年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动态专家委员会进行审核,最后研究正式批准当年科技“核心期刊”,并向社会公布当年入选的期刊名单。

>四、强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管理的措施建议

(一)强化科技“核心期刊”组织管理体制

我国现阶段,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工作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政出多头,管理分散,即_、科技部、中国科协、国家各个部委、部分大学图书馆、还有一些经济实体都可以进行“核心期刊”的评定工作,形成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各自为政的局面。这不仅给科技“核心期刊”有效实施宏观调控和微观管理增加了难度,也给科技界科技评价和人才激励造成导向混乱,无所适从。因此,必须强化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的统一管理和监督。笔者建议:在国家_下设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委员会办公室,由该办公室牵头组织三年一度的科技“核心期刊”评定和监督工作。

(二)实施科技“核心期刊”的分类指导,个性化管理

不同学科领域和不同性质的期刊,有时缺乏可比性。要提高管理的科学性和有针对性的管理,应对不同类型的科技“科技期刊”实行分类管理,制定相应的管理政策和措施,克服“一刀切”管理带来的弊端,使科技期刊遵循不同性质、社会功能、社会需要而科学合理地发展。国家主管部门对

论文范文3000字(1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