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广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8286.html

第一篇:广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

广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本次大会的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省委九届九次全会精神以及市第四次党代会、市委四届二次全体会议精神,动员全市人民坚持三次创业、推进富民强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本次大会的议程有4项:听取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审议我市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书面);审议我市2025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及2025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书面);审议关于市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专门委员会设置的决定草案的说明(书面)。经济总量连年上台阶,四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

“现在,我代表三届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微微鞠躬后,侯晓春以铿锵有力的声音,向大会报告了三届市人民政府工作和2025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提出未来五年及2025年工作建议。侯晓春说,三届市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四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奋力抗御汶川特大地震和渠江特大洪涝灾害,全力推进三次创业,致力建设“四个广安”,有力推动了全市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发展,圆满完成了市三届人大历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经济发展提速增效,经济总量四年实现翻番,年均增长15%,三次产业比重由2025年的25.7:39.1:35.2调整为18:52:30,万元GDP能耗下降18%;城乡建设步伐加快,全市完成城乡建设总投资249.1亿元,新增城镇面积5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9.4个百分点;改革开放纵深推进,成功争取到川渝合作示范区、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部省共建广安市教育改革发展试验区、首批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等国家级战略定位,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年均增长55.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88.3%,广安荣获“中国最具投资价值城市”称号;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成功创建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提名资格、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人民生活持续改善,累计投入民生资金168.6亿元,实施民生工程377项,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侯晓春说,刚刚过去的2025年,全市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加快发展的势头,“十二五”实现良好开局。预计:全市地区生产总值656亿元,同比增长15.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30亿元,增长2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7.7亿元,同口径增长30.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000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6340元,增长18%。

“四年来,最严峻的挑战是国际国内复杂经济形势的考验和特大自然灾害的影响;最突出的成效是奋起三次创业,实现超常规跨越发展;最欣慰的变化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得到更多实惠。”侯晓春说,成就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我们深切地体会到:只有始终坚持市委领导,自觉接受市人大和市政协的监督,充分依靠人民群众,才能形成凝心聚力的新局面;只有始终坚持转化三大优势、实施三化联动、推进三大跨越,才能不断迈上发展的新台阶;只有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抢抓机遇、开拓创新,才能增添跨越奋进的新动力;只有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至上、成果共享,才能发掘共创伟业的新源泉。

到2025年,全市生产总值达16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成渝经济区平均水平,基本形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

侯晓春说,未来五年政府工作预期目标为: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到2025年,生产总值达1600亿元以上,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成渝经济区平均水平,基本形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初步形成组团式城市人口100万左右、面积达到100平方公里的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骨架,基本形成公路、铁路、水运综合配套、快捷高效的川东综合交通枢纽;开放合作更加深入,初步形成内陆对外开放示范窗口,川渝合作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初步建成;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4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万元以上,基本建成环境更加优美的宜居宜游宜业城市,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大幅提升。

“提出上述目标建议,既着眼于高位求进,又立足于广安实际,在多种有利因素的支撑下,经过努力是能够实现的。”展望未来五年,侯晓春充满信心。他说,宏观经济形势总体向好,为我市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省关怀支持,为我市加快发展带来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奋起三次创业,为我市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为此,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应放在:一是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带动农业现代化水平大

幅提升,促进三次产业联动发展,基本形成成渝经济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细化落实“一核一圈两翼”的空间布局,加紧建设川东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城乡一体化,初步形成“双百”组团城市骨架。三是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各领域综合配套改革,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四是高水平办好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活动,高标准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和国家级经开区,高起点建设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争取重特大项目落户广安,精心打造内陆对外开放示范窗口。五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广安城市精神,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促进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六是加强民主政治建设,增强社会法制意识,创新社会管理,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努力建设和谐广安。七是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建设生态型宜居宜游宜业城市和生态文明美好乡村,让全市人民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

今年十大任务,增进群众福祉成为重中之重

“2025年是新一届市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二五’规划的重要一年,做好全年各项工作意义十分重大。”侯晓春提出,经济社会发展的年度预期目标建议为:全市生产总值增长1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以内,万元GDP能耗完成省上下达目标。

侯晓春指出,2025年,市政府需做好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以新型工业化为主导,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规上工业实现总产值1200亿元以上,增长40%。二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全市城镇化率提高3个百分点。三是坚持“两化”互动,促进产城一体化发展,做到空间上产城共进、布局上功能分区、手段上协调统筹。四是保持投资稳定增长,积极扩大消费需求,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07亿元、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58亿元、增长18%。五是切实加强“三农”工作,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六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增强经济发展活力,确保招商引资到位资金520亿元、增长30%。七是全面发展社会事业,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让群众享受更丰富、更优质、更均衡的公共服务。八是保障和改善民生,提升群众幸福指数。九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十是破解资源要素难题,促进可持续发展。

侯晓春说,政府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收入水平,让广大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今年,在全面完成省下达的各项民生工程目标任务的同时,认真办好市定五大民生工程:发展城乡客运片区5个,新增农村客运专线10条,升级改造营运公路244公里;扶持创办小微企业200户,新增就业岗位3000个;新建乡镇文体广场20个;资助贫困中小学生5000名、贫困大学新生1000名;改造乡镇旱厕200个。

侯晓春还在讲话中强调,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政府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人民赋予的神圣职责,努力建设人民满意政府。一是坚持依法行政。二是推进科学施政。三是提高行政效能。四是加强廉政建设。“把小平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最后,侯晓春表示,要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坚强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努力推进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三次创业新成就向党的十八大献礼!

应邀参加昨天大会的有不是市四届人大代表的:市(地)党委、人大、政协的正厅级退休领导,市三届人大常委会退休领导。

列席昨天大会的有不是市四届人大代表的:市政府、市政协、广安军分区、市精神文明委领导,市三届人大常委会委员,市委工作机构负责人,市人大常委会办事机构负责人,市政府副秘书长、市政府组成部门及工作机构负责人,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市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驻市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省十一届人大代表,中、省驻市单位负责人,部分乡镇人大主席团主席、街道人大工委主任。

第二篇:中共广安市第四次党代会工作报告

坚持三次创业

推进富民强市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在中国共产党广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025年10月30日)

王 建 军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国共产党广安市第三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共产党广安市第四次代表大会,是在圆满完成“十一五”规划任务、顺利实现“十二五”良好开局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大会的主要任务是:总结三届市委的主要工作及基本经验,明确今后五年目标任务,组织和动员全市15万党员和470万人民坚持三次创业,推进富民强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三届市委的主要工作

二、坚持不懈地抓项目、增投资、强后劲,实现了基础条件大改变。坚持组织大投入、建设大项目、推动大发展,举全市之力兴建了一批事关全局和长远发展的重大项目,发展的基础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2025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到1050.4亿元。襄渝铁路复线建成通车,兰渝铁路加快建设,邻垫、南合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全市公路总里程突破10000公里,县县实现通高速,广安直达重庆江北机场客运专线投入运营,广安港建设快速推进,广安至重庆快捷通道即将开工,大路网、大港口、大通道的“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一大批农业、水利基础设施项目迅速实施,农业抵御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坚定不移实施“两个加快”战略,全市城镇化率提升近10个百分点,广安主城区面积达到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达到28.7万。

三、坚持不懈地办实事、解民忧、谋民利,实现了人民生活大改善。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努力让群众得到更多实惠。202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14754元、5377元。集中财力物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全市共投入资金117.24亿元,办理惠民实事113711件,圆满完成了扶贫解困、教育助学、医疗卫生、百姓安居、饮水安全等民生工程目标,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了改革发展成果。投入就业资金3.16亿元,开发公益性岗位9100个;大力健全社会保障制度体系,城乡居民社会保险覆盖人数达120万。大打扶贫攻坚战,成功争取省上将广安市纳入秦巴山区扶贫开发规划范围,将广安各区市县认定为革命老区并上报国务院。投入扶贫资金2.64亿元,帮助11.67万名贫困人口走上致富道路,水淹区三年扶贫计划目标圆满完成,连片推进扶贫开发的成功经验成为全省样板。投入资金3亿元,解决了65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实施“挂包帮”活动,全市149名干部挂点、538个部门包村,9565名干部结对帮户,“大扶贫”的格局基本形成。战胜连年发生的特大洪涝灾害和特大干旱、特大雨雪冰冻灾害等突发自然灾害,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四、坚持不懈地破难题、添活力、拓空间,实现了改革开放大突破。始终把完善体制机制、拓展发展空间作为加快发展的强大动力,着力破除影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乡镇机构改革顺利实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入,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全面完成,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水务、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有序开展,扩权

6度全面推行。市档案馆竣工落成,成功创建国家一级综合档案馆。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环保工作得到加强,“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圆满实现。残疾人事业发展呈现新的气象,残疾人体育、艺术、职业技术培训等多项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六、坚持不懈地聚人心、保稳定、促和谐,推动了社会管理大创新。积极顺应广大干部群众加快发展的热切愿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三次创业的强大合力和良好氛围进一步形成。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大工作的意见》,支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出台《党政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参加政协会议工作制度》等四项制度,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更加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不断巩固和壮大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桥梁纽带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坚持党管武装,加强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2025年成功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两连冠”,目前正全力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城“三连冠”。依法治市、依法行政全面推进,科学民主决策制度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建设不断加强。率先在全省构建起人民调解、司法调解、行政调解相互衔接配合的矛盾纠纷“大调解”工作体系,“大调解广安模式”在全国政法工作会上交流经验。建立健全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强化领导干部信访工作“一岗双责”,认真开展各级领导定期接访、干部定期下访活动,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依法按政策解决了一大批信访突出问题,信访秩序进一步规范。深入推进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不断深化三大主题活动,大力实施天网工程,巩固强化三基建设,维护了社会大局稳定,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2.5%以上。

七、坚持不懈地抓班子、带队伍、聚合力,推动了党的建设大加强。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推进党的建设,为改革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成效明显,创先争优活动深入开展,各项集中教育活动受到了中央、省委巡回检查组高度评价。理论学习、宣传和研究深入开展,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工作纵深推进。邓小平理论研究迈上台阶,先后与中央文献研究室联合召开邓小平改革与发展思想学术研讨会、全国“学习邓小平理论,努力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

10还是扩大内需和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举措。必须像重视经济建设那样重视社会建设,像抓经济工作那样抓民生改善,使全市人民成为跨越式发展的积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事实证明,群众满意、群众受益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把借力重庆、融入重庆作为重要战略,努力在“一轴一区块” 的激烈竞争中奋勇争先。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永久动力。五是始终坚持改革力度、发展速度与社会可承受程度相统一,切实维护好团结和谐稳定的大局。事实证明,和谐安宁的社会局面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前提。六是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保持激情、克难攻坚、严守纪律、无私奉献”20个字工作要求。只有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才能创造出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检验的业绩。事实证明,务实奋进的工作作风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根本要求。七是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我们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廉政建设,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事实证明,坚持党的领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重要保证。这些经验,是我们继往开来、再创辉煌的宝贵财富,必须坚持好、运用好。

同志们,近五年来,在不沿边、不靠海、比较优势不明显的条件下,广安实现了大发展快发展,这是全市干部群众付出辛勤汗水和巨大努力干出来的、拼出来的。成绩来之不易,经验弥足珍贵。今天,我们回首奋斗的岁月、感受创业的艰辛、分享成功的喜悦,感到无比的激动和自豪。这些成绩的取得,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正确指引的结果,归功于省委的坚强领导,归功于全市15万共产党员的无私奉献,归功于各级干部群众的团结拼搏,归功于建区设市以来历届地委、市委和历任老领导奠定的坚实基础,同时也离不开中省各部门的大力支持,离不开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海内外朋友的积极参与,离不开驻市企事业单位、人民解放军、武警部队指战员的共同努力。在此,我代表市委,向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向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解放军驻广部队和武警部队指战员,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广安建设与发展的海内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总结工作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经济总量偏小,发展质量不高,产业结构不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难度较大;农村经济

314响。我们只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推进科技创新、制度创新和管理创新,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建设与发展中赢得先机、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三是对外开放进入提速期。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冷静审视广安发展外部环境随着区位条件的不断改善而发生的深刻变化,可以看出一个大的趋势:广安正由川东北的路网末梢转变为南北东西要素聚集的经济走廊,由四川盆地边缘变为我省面向重庆开放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川渝合作示范区的全面建设、国家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深入推进,为我市对外开放开辟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我们必须乘势而上,以只争朝夕的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怀拥抱新一轮改革发展的“春天”。

四是文化事业进入繁荣发展期。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广安有伟人故里和革命老区的红色文化,有积淀深厚的巴渝文化,有历史悠久的宗教文化,有异彩纷呈的群众文化,推进广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础良好,优势独特。我们必须始终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推动文化基础设施大改善、文化事业大繁荣、文化产业大发展、文化软实力大提升,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动力、有力的舆论支持和良好的文化条件。

五是社会建设进入转型期。我市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人们的价值取向更加多元,权利意识更加高涨,社会建设面临多重压力,给我们在较长过程中面对利益格局调整和社会矛盾凸显带来了严峻挑战。与此同时,人民群众对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对于社会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将更加关注。

基于以上研判,未来五年,广安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为载体,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目标,以党的建设为保障,坚定不移地转化三大优势,实施三化联动,推进三大跨越,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让广安更开放,让广安城乡发展更协调,让广安百姓过上更加富裕文明生活,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

未来五年,广安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718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坚持培育高端产业,抢占产业高端。要大办企业、办大企业。坚持以大企业支撑大产业,鼓励和支持大企业大集团进行战略联合和重组扩张,延伸产业链或技改扩能。全市规上企业突破1000户,培育年销售收入上100亿元企业2户、50亿元企业5户、10亿元企业15户。抓好中小企业培育发展,大力实施“小巨人”计划。深入推进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市建设,大力推进“质量兴市”,深挖广安制造品牌价值,积极争创中国名牌、四川名牌产品。要大办园区,办大园区。举全市之力做大育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聚、要素集约,加快推进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调位扩区,培育成千亿级工业园区。力争岳池县工业集中区、武胜县经济开发区、邻水经济开发区、华蓥广华工业集中区升级为省级经开区,建成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性强、综合效益明显的200亿级产业集聚区。

(二)强化重点基地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坚持以创建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市为目标,以农民增收为核心,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不断探索完善整体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基地建设的“广安模式”。未来五年,农业增加值达到210亿元以上。加快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基地进程。以现代农业示范片为依托,以“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壮大四大特色产业”为重点,积极打造国家大型商品粮基地、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优质柑桔基地、现代林业产业基地、优质蚕桑基地、生态渔业基地和林木良种基地,促进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加快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进程。推进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抓紧建设一批既解决当前急需又关系长远发展的水利项目,开工建设升钟二期武胜灌区、向阳桥水库等一批水源工程,综合治理渠江流域,继续推进农村安全饮水、防汛抗旱、中小河流治理、水生态环境保护、小型水库除险加固、“五小水利”等农田水利建设,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五年内新增有效灌面30万亩,新增节水灌面25万亩。严格保护耕地。加快清洁能源、信息畅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坚持集中连片实施规划、发展产业、改善基础,强力推进新农村建设。以发展农村经济为关键,培育新产业;以试点示范为龙头,建设新样板;以素质建设为重点,培育新农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构建新机制;以科学生产、文明生活为重点,树立新风貌。加快涉农服务体系建

122设广安港,全力打通出川水运通道,实现1000吨级通江达海的能力。加快铁路建设,建成兰渝铁路广安段,开展遂(宁)广(安)利(川)高速铁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完善公路网络,建成渝广巴高速公路境内段、广遂高速公路境内段,力争开工建设广潼资高速公路境内段,打通与重庆等周边地区的断头路。加强农村公路建设,完善区域内公路交通网络。

(三)注重品质提升,打造川东渝北地区中心城市。按照双百城市的目标和川东渝北中心城市的定位,以广安主城区组团、前锋-代市组团、华蓥组团和岳池组团为空间载体,实施组团式大城市发展规划。以广安主城区为中心,加快建设港前大道、广岳大道、广华大道、广罗(渡)大道等连接各组团城市间的快速通道,形成一体化、组团式的城市架构。强化城市产业支撑,构建分工明确、相互联系、合理交叉的城市功能体系。围绕产业园区、产业聚集、产业新城三个层次,依托广安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渠江广安港,促进城区和园区沿渠江向南拓展,实现产城互兴、融合发展。全面加强智慧城市建设,将信息技术植入城市建设与管理,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

(四)注重城乡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以广安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样板,推进城乡规划一体化、资源要素配臵市场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行政社会管理一体化。统筹城乡规划,合理引导产业向园区集中、土地向适度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和农村新型社区集中;统筹城乡产业,促进三次产业互动、城乡经济相融;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础配套向农村延伸;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促进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

三、突出创新发展,不断增强发展活力

要加大改革攻坚力度。以优先发展民生、优化资源配臵、提高行政效能、保障科学发展为目标,消除阻碍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推进各领域综合配套改革攻坚步伐。要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坚持以科技创新助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加快“创新型广安”建设进程。完善创新服务支撑体系,优化有利于技术创新的政策环境。积极开展“院地合作”、“企校合作”,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大力建设农业专家大院,积极培育科研成果孵化园区。鼓励创新创造,实施自主品牌带动战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产业技术改造升级。加强科普教育,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要加大政策创新力度。

526要做好央企文章,争取重特大项目落户广安。充分发挥政治优势,争取中央企业在广安布点一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支撑广安经济快速发展。

五、突出先进文化引领发展,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深入贯彻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突出文化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战略性、先导性地位,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不断增强支撑广安跨越发展的软实力。

(一)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倡导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道德和行为规范,筑牢全市人民共同奋斗、加快发展的思想道德基础。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党员、教育群众。弘扬广安城市精神,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开展社会志愿服务,深入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优化城乡环境和公共秩序,弘扬扶正祛邪、惩恶扬善的社会风气,形成和谐包容的社会心态。

(二)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切实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强化基层文化建设,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加强新闻媒体建设,提高对互联网等新兴媒体的管控能力。深度挖掘广安文化内涵,整合历史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及宗教文化等资源,打造一批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发展一批结构优化的文化产业,培育一批适应市场的文化企业。

(三)推动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国家、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紧紧抓住部省共建广安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的重大机遇,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优化教育结构,切实加强基础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努力提升高等教育,积极扶持民办教育,着力推进教育公平,实现区域内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均衡、科学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坚持基本医疗卫生的社会公益性,强力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支持有条件的县级医疗机构创建三级医院,将市人民医院建成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川东北区域性医疗中心。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完善以社区卫生服务为基础的新型城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积极发展中医药产业。大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等惠

930的生态型宜居宜游宜业城市,让全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大力实施民生工程,确保人民生活更加幸福。深入实施民生工程,进一步做好关心群众生产生活的各项工作。加快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为改革发展提供可靠的社会保障。不断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加快推进城乡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加强社会助学、医疗求助、临时救济等社会救助,全面建立覆盖城乡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实现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应保尽保,逐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农村五保供养水平。坚持完善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臵,完善和落实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提高就业率。增强住房保障,改善城乡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建立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和谐劳动关系。加强价格调控,保障供给,稳定群众生活水平。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确保人居环境更加优美。坚持环境保护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加强嘉陵江、渠江、御临河等重点流域的水土保持,搞好城乡绿化美化,积极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深化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努力营造洁美环境。加强环境保护,积极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强化节能降耗,全面推进节能、节水、节地、节材等工作,积极发展低碳经济。

全面加强党的建设 为跨越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广安经济社会超常规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一、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加强思想理论建设。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教育党员干部自觉开展党性锻炼和党性修养。要按照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要求,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把学习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学习为重点,扎实抓好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真正做到学以立德、学以增智、学以创业。要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牢记光荣使命,永远保持昂扬锐气、蓬勃朝气、浩然正气,为推动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而不懈奋

334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各级党委推进反腐倡廉建设的政治责任和领导责任,紧紧抓住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这个“龙头”,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和力量,形成齐抓共管、协同作战的良好局面,不断增强反腐倡廉建设的整体性、协调性、系统性和实效性。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深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加强廉洁从政教育和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工作。加强对权力运行特别是党政“一把手”用权行为的监督和制约,强化经济责任审计,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运行机制。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最大限度减少体制障碍和制度漏洞。加大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工作力度,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坚决遏制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势头。

同志们,今后五年是我市推进跨越发展的关键五年。我们的任务艰巨而光荣,我们的使命重大而神圣。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坚持三次创业,推进富民强市,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第三篇: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心得体会

在全市党员的豪情满怀中,在全市人民的美好憧憬中,市第四次党代会完成各项议程胜利闭幕了。党代会吹响了崛起的号角,擂响了催人奋进的战鼓。连日来,党代会精神迅速在赣南大地传遍开来,在全市干群中引起强烈反响。党员干部纷纷结合自身工作,激起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的新浪潮,广大群众纷纷憧憬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美好新愿景。

高扬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旋律,关键环节要把握。“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腋。”抓住关键,方能事半功倍。实现党代会报告提出的发展目标,要坚持正确的思想、工作和用人三个导向;要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同时要强化责任,全市各党员干部履职尽责,关键在干,干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完成既定的目标任务;关键在管,管好自己的人,看好自己的门;关键在带,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干给一级看;关键在实,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当老实人,察实情、鼓实劲、求实效,想好再说,说了就做,做就做好。要实现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新跨越,在全市打造反应快、行动快、见效快的“赣州速度”,打造做人诚实守信、做事干则必成、工作争创一流的“赣州标准”,打造能够代表赣州品质、具有赣州特点的“赣州品牌”,打造富有创新精神、体现创新成果、凸显创新人才的“赣州创造”,打造产品质量高、工作质量好、服务质量优的“赣州质量”,打造“赣州环境”,重点凸现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良好的人文环境、宜人的生态环境和优越 的发展环境。

高扬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旋律,主要任务要突出。克难攻坚,需要重点突破。赣州要牢牢把握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核心要求,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在“加快”上着力,在“转型”上突破,切实增强经济综合实力,闯出一条符合赣州实际的科学发展新路。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就是在追求物质财富增长的同时,更加注重政治清明、文化繁荣、社会和谐,更加注重人的精神塑造、文化提升,更加注重发展的成本、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社会民生建设、维护和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高扬加快发展、转型发展主旋律,党的建设要加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关键在党,成败在干部。面对历史赋予的重任和全市人民的殷切期盼,全体党员和各级干部都要树立“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团结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以人民利益为上,以赣州发展为重,为了人民的幸福,为了赣州的振兴,忘我工作,鞠躬尽瘁,无私奉献。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证。

第四篇:第四次党代会 两会

学习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心得体会

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对赣州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都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文清书记在大会上作的题为《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的工作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经济发展和党的建设所得取的成绩和主要经验,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对今后五年发展思路清晰、任务明确、措施有力,是一个鼓舞士气、凝心聚力的报告。

一、扎实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强势推进我县重点工程的征地拆迁工作

以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县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地一城”、做活“六篇文章”、实现“五个翻番”的目标,充分发挥金龙镇在项目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一是快速冲刺,突破性地完成松山片征地扫尾工作;二是在10月中旬前全面完成工业大道拆迁任务,让工业大道早日建成通车;三是积极做好县人民医院整体搬迁所涉及的征地、拆迁以及服务协调工作。四是加快处理好大广高速、220KV输变电站、县垃圾填埋场等县重点工程遗留问题的处理。特别要把县委、县政府的决策部署贯彻落实好,确保镇域范围内的重点工程和重大项目稳步推进,真正为全县政治稳定和经济转型发展、加快发展提供坚强保证。

二、创新管理,做好维稳工作,确保社会稳定。

自己要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根本上树立稳定压倒一切的意识,在全镇范围内积极开展和谐平安创建工作,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社区矫正工作,加大对重点人群的管控力度,采取多种措施进一步提高全镇的公众安全感,组织干部定期或不定期排查矛盾纠纷隐患,自己要身体力行对排查出来的纠纷隐患实行领导包案,及时去化解处理,特别是加强与各部门的配合协调,花大力气化解一批信访积案,防止群体性事件的发生,真正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三、抓实计划生育工作

当前,我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狠抓生育政策落实为主,统筹兼顾其它工作,确保年终省、市检查达标,并使我镇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水平再进一步。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一是加强对育龄妇女的管理,掌握信息,摸清底数,着力提高环孕检率,做到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控制计划外生育,提高出生政策符合率;二是狠抓“四术”的落实;三是整治出生人口性别比;四是加大社会抚养费的征收力度;五是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优质服务水平;六是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七是加强“村为主”管理,发挥村干部的主观能动性,制定好考核方案,落实镇、村干部工作责任。

四、抓好抓实党建和“三送”工作

今后工作:一是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着力提升班子的执政能力,提高干部素质,继续深入开展好“治庸、治懒、治散”活动;二是抓好东风、松山、黄金村的村级场所建设;三是抓紧时间,高标准、高品味做好天龙牌坊下“三送”精品示范点建设工作;四是依托我镇区位和交通优势,通过产业招商引进企业、能人,大力发展花卉、苗木种植产业,年内力争完成来龙村江尾头200亩葡萄基地建设工作。五是把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为己任,千方百计争取资金,努力帮助群众解决一批农村道路、水利设施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六是通过“创先争优”和“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检验干部的能力,帮助群众解决一大批查出来的问题,改善干群关系,筑牢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

五、全力推进民生工程,促进社会事业发展

统筹整合全镇的资源,深入推进10个100%救助体系建设,加大社会救助力度,实施好“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困有所济”、“民有所乐”、“老有所养”工程,逐步改善我镇的各项社会事业条件。当前要做好的工作:一是继续做好农村新型医疗保险,力争参保率达到100%,实行全覆盖;二是继续抓好先天性儿童心脏病和白血病的整治工作;三是积极推进老年人基础设施和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四是做好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完成70%的目标,力争达到85%参保率;五是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和城乡大病医疗救助体系;六是全力做好农村危房改造工程,加快农村特困群众住房问题;七是进一步完善镇文化站建设,多添置一些活动设施器材,完成3-5个村级农家书屋建设。

七、认真谋划好明年的工作

本的工作时间已接近年终,我镇的工作重点一方面要把本的各项工作强势跟进,做到统筹兼顾,争取取得好成绩的同时,另一方面还要提前谋划好明年的工作,做到早谋划、早准备、早动手,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县第十二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已经把目标任务明确,为我们明年的工作指明了方向。

总之,我认为贯彻落实市第四次党代会和市“两会”精神,就是要务实创新,真抓实干,关键看落实、看行动,不讲大话、套话,作为领导干部,我要带头创新创特、带头落实工作、带头转变作风、带头重视成效,努力工作,形成人人都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全力打造“三地一城”,纵深推进“四个全南”建设贡献力量的良好氛围。

第五篇:第四次党代会报告

坚持加快发展 推进转型发展

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史文清同志在中国共产党赣州市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摘要)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启示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

●城乡发展步伐加快

●改革开放继续深化 ●人民生活日益改善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回顾总结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工作时说,市第三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战胜雨雪冰冻、洪涝和干旱等自然灾害,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成绩。“十一五”规划顺利完成,“十二五”规划开局良好。

综合实力稳步提升。2025年,地区生产总值1119.7亿元,财政总收入128.3亿元,钨、稀土和脐橙等优势产业发展壮大。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8.9∶44.4∶36.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比“十五”期末增长2.4倍和1.2倍,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10.2个百分点。城乡发展步伐加快。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综合交通网络初步形成。城镇化率提高9.4个百分点,达42.5%。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扩大一倍,人口达74.3万。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和省级卫生城市、文明城市、生态园林城市。“治脏、治乱、治堵”取得实效。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深入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村庄环境整治项目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改革开放继续深化。政府机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以及财税体制、医药卫生体制、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开放型经济、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成功申报建立国家级出口加工区,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升格为国家级开发区。人民生活日益改善。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财政民生支出比重逐年提高,科教文卫体、人口计生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公共教育资源布局进一步优化,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荣获“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称号,现代采茶戏《快乐标兵》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统筹城乡就业工作被列为国家试点,保障性住房建设走在全国前列。在全省率先启动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社会救助体系覆盖城乡。

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成效。积极支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充分发挥市政协在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中的重要作用。民主党派作用进一步发挥。人民群众有序政治参与不断扩大,依法治市稳步推进,连续四届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市”称号,连续两届荣获全国综治“长安杯”奖。工青妇、民族宗教、外事侨务、对台、老干部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党管武装工作不断加强,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市”称号。

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创先争优活动扎实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更加彰显。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扎实有效。成功举办中央苏区革命传统主题展览。县乡换届工作得到中央领导充分肯定,实绩公示和“五差额”选用干部等做法创出特色。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不断完善,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取得新成效。

五年发展的实践启示我们:必须坚持发展为先。把发展作为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和最重的责任,在加快发展中推进转型发展、结构调整,在转型发展中实现加快发展、进位赶超。必须坚持生态为重。把绿色生态这一赣州最大的财富保护好、最大的优势发挥好、最大的潜力挖掘好,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融合发展。必须坚持创新为魂。把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作为第一驱动力,通过理念、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为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支持。必须坚持民生为本。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理念,把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全市人民过上幸福而有尊严的生活。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动产业结构转型 ●主攻新型工业

●繁荣现代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说,加快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产业资本和金融资本融合,构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现代农业为基础的产业体系,在进一步做强二产基础上,推动经济向三次产业协同发展转变,实现经济增长的多元支撑。

主攻新型工业。推动矿产资源产业高端化、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承接产业品牌化、传统产业高新化,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产业,在做大工业总量、优化工业结构中提升工业主导地位。主攻优势产业集群建设。坚持资源整合与高端矿产产业发展相结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改造相结合,形成主导产业突出、同类行业集聚、配套企业完备的产业集群。重点培育稀土和钨及其应用、新能源汽车及其配套、铜铝有色金属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1000亿元的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轻纺、食品工业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500亿元的产业集群,氟盐化工、生物制药、新型建材等三个主营业务收入分别超200亿元的产业集群。建立稀土、钨交易中心和集散中心,发展产业投资、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基金,成立再担保公司,促进优势产业加速集群。主攻产业基地建设。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出口加工区为龙头、特色产业园区(基地)为支点,强化园区产业规划与功能定位,形成特色鲜明的园区发展格局。重点建设世界知名的稀土磁性材料及永磁电机、发光材料及绿色光源、硬质合金及刀钻具产业基地,以及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主攻重大产业项目建设。着力引进、建设一批投资10亿元以上产业项目,培育一批主营业务收入超100亿元和利税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推进一批企业上市,创出一批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品牌。繁荣现代服务业。构建与新型工业相配套、与城市发展相协调、与民生需求相适应的现代服务业体系,推动服务业总量扩大、结构优化、业态创新、产业升级,提高服务业占GDP比重和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着力打造区域性金融中心。规划建设“金融商务核心区”和金融信息平台,优化金融生态,发展基金管理、金融租赁、财务管理、信托管理以及后台服务等新兴金融业态和金融产品,引进域外金融机构;组建赣州金融控股公司,整合赣州银行、赣州农村商业银行等本地金融资源,壮大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建立金融资产、稀贵金属等金融交易市场,完善金融中介服务体系,形成区域性资本运营、产业金融、金融服务、金融研发、金融信息、金融人才集聚中心,五年内力争金融业增加值翻两番,占GDP比重提高到5%以上。着力打造区域性物流中心。加快建设与先进制造业紧密联动的现代物流基地和项目,形成以赣州为中心、辐射周边四省八市的“三小时物流服务圈”。着力打造区域性旅游中心。整合红色、客家、宋城、生态等特色旅游资源,建设著名旅游目的地和粤闽、港澳台地区的休闲养生后花园。推动旅游与文化深度融合,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挖掘,探索建立文化产权交易中心和艺术市场,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影响的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和文化旅游区。大力发展总部经济、会展经济、研发设计、软件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外包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加快发展商贸、家政、社区服务、休闲娱乐等生活性服务业。

发展现代农业。稳定粮食生产,巩固提升脐橙、生猪、花卉苗木、蔬菜、油茶、工业原料林等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发展“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特色农业,推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推动农业发展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赣南脐橙产业科技示范园,发展脐橙精深加工,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和市场话语权的优质脐橙产业;建设粤港澳优质商品猪供应、南国特色花卉苗木、精品蔬菜、高产油茶等生产加工基地,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发展力度,扩大赣南农产品品牌效应,努力把赣州打造成全国知名的“放心食品”生产示范区。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立健全农业科技创新、农技推广服务和市场营销体系。加强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的抗风险和防灾减灾能力,实现人水和谐。

未来五年我市的奋斗目标 ●经济实力更强 ●发展方式更优 ●城乡环境更美

●人民生活更幸福 ●社会发展更和谐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未来五年是赣州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期。我们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坚持加快发展,推进转型发展,牢固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理念,大力实施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生态化战略,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而努力奋斗。

今后五年,是赣州经济社会发展提速、提质、提效,发展规模、发展层次和发展水平加速跨越的五年。发展定位和奋斗目标是:全国重要的稀土产业基地、钨产业基地和世界最大的优质脐橙产业基地实力提升,国内重要的新能源汽车及配套产业基地、铜铝有色金属循环经济产业基地初具规模;赣粤闽湘四省通衢的特大型、区域性、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基本确立,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和区域性金融中心、物流中心、旅游中心基本建成;全省统筹城乡发展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新农村建设迈向新阶段;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取得重大进展。

——经济实力更强。主要经济指标总量和人均水平在全省排位前移,增速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到2025年,生产总值突破30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3000亿元,财政总收入突破500亿元。

——发展方式更优。二产、三产对经济发展的带动力明显增强,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明显提高,资源节约利用和节能减排水平明显提升。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9∶51∶40。

——城乡环境更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统筹城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52%以上。生态环境保持全国领先,全市主要河流水质达标率达到90%,森林覆盖率稳定在76%以上。

——人民生活更幸福。城乡居民收入翻番,财政民生支出比重提高到58%以上,五年累计超1000亿元。就业、就医、就学、住房、养老等民生保障体系更加健全,人民群众幸福指数明显提升。

——社会发展更和谐。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赣州地域特色文化繁荣发展,全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升。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新进展。公众安全感和满意度进一步提高。

——党的建设更富活力。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凝心聚力、风清气正的干事创业氛围进一步浓厚。

打造赣南城市群 推动城市发展转型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外延扩张和内涵增长并重、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协同,促进城市发展由速度型、粗放型向质量型、集约型转变,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较为密集的城市群体和完善的城市体系。

推动城市集群发展。加强城市与区域的经济联系,优化城市资源配置和分工体系。以提高中心城市首位度为核心,优化“一核两廊三圈” 空间布局,着力推动特大型中心城市和瑞金、龙南都市区建设,支持信丰、兴国、于都、宁都等卫星城市建设,提升赣南城市群综合实力和承载能力。有序推进特大型中心城市行政区划调整,促进赣县、南康、上犹与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实行快速交通联接、生态屏障隔离、功能合理分工、组团联动发展,力争建成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达到200万。全市形成6个城区人口20至50万、5个城区人口10至20万的中小城市。

加快建设品质城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提升规划水平,实现城乡规划全覆盖。加强城市形态和功能设计,精心规划建设标志性建筑、主次干道、重点片区、特色街区和配套设施。注重地下空间合理开发利用、综合交通体系和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注重城市的差异性定位、功能性区分和个性化特色,打造高品质、可识别城市。保护开发历史街区、客家围屋、七里窑、宋城等文化古迹,延续城市记忆,彰显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特质。深入开展“治脏、治乱、治堵”,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数字化、人性化。

强化城市基础支撑。建设昌吉赣客专并争取延伸至深圳,加快鹰瑞梅、赣韶铁路建设,推进赣龙铁路扩能改造;建设城际快速通道和城市连接线,实现县县通高速公路,改造升级国省道和县乡公路;抓好黄金机场扩建和航线加密,建设支线航空枢纽,打造四省边际区域乃至我国东南地区的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华能瑞金电厂二期、500千伏赣州东输变电工程、城乡电网改造、数字赣州等能源、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城乡统筹发展 推动城乡结构转型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以城带乡、城乡互动,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省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促进城乡二元结构向城乡一体化转变,实现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基础设施城乡对接、公共服务城乡共享、就业保障城乡均衡、社会文明城乡共建。

统筹城乡一体化建设。推动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生产要素城乡自由流动,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户籍制度、产权制度等农村综合改革。推进县城扩容提质,强化中心镇建设,实施城市带动式和农村突变式相结合的双向开发模式。先行先试,抓好储潭、三江等一批统筹城乡发展试验区建设,打造产业功能聚集、公共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健全、生态环境良好,集城市现代气息和乡村秀美风光于一体的示范区。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科学编制县域经济发展规划,引导各地因地制宜、科学定位、差异竞争、错位发展。鼓励突破行政区划限制,开展区域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积极推动“中央苏区振兴规划”列入国家区域发展战略。进一步扩权强县,健全利益分配机制和差异化考核体系,增强县域经济自主发展能力,实现县域经济主要指标三年翻番。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区)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全省10强县(市)行列,扶持贫困县和基础较薄弱的县加快发展。到2025年,力争各县(市、区)财政总收入均突破10亿元。

壮大绿色生态经济 推动发展模式转型 ●推进生态资本化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加速生态优势转化,促进发展模式向低碳、绿色、集约发展转变,推动资源循环式利用、产业循环式组合、社会循环式消费,着力打造江西绿色崛起的重要一翼和生态经济、生态文明示范区。

推进生态资本化。把生态资源作为重要的资本来经营,培育发展林权交易市场,鼓励林权依法有序流转,提升林业资源综合效益;推动生态效益评估、碳减排指标有偿使用,积极开展碳交易试点,大力发展碳汇林业;建立排污权交易市场,推进水资源市场化改革。落实国家、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建立章江、贡江、东江源头生态补偿机制和生态环境共建共享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推广绿色技术应用,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工业生态化进程。培育发展生态农业、生态建筑业、生态旅游业、节能环保产业,开发利用太阳能、水电、风电、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加速生态产业集群化。合理规划设计园区生态产业链条,推行企业清洁生产、企业间废物交换利用,创建国家、省级生态园区。建立覆盖城乡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推动资源县(市)转型发展。

推进节能减排。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考核,万元GDP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削减量达到国家、省要求。严格控制“两高一资”行业审批,推广应用先进适用节能技术,淘汰落后产能,着力构建节能型产业发展模式。建立健全环境保障机制,切实控制工业点源污染、农业面源污染,减少存量污染,杜绝新增污染。

建设创业、宜居、平安、生态、幸福赣州 ●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 ●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坚持富民与强市有机统一、财富增长与民生需求均衡协调,让全市人民共享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成果。推动全民创业,建设创业赣州。创新提升创业,创业促进创新。努力建设充满生机活力的投资兴业乐土、创新创业之城,使人民家业更加殷实,企业更加兴旺,干部群众事业更加有成。培育创业主体。弘扬创业精神,分类引导大学毕业生、科技专业人员、外出返乡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等群体投身创业。完善创业培训体系,大力培养创业带头人和高素质劳动者。拓宽创业领域。降低准入门槛,放宽登记条件、出资限额、经营场地等限制,激活民间投资需求,实现民间投资和公共投资互动协调。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市政工程和其他公共服务领域,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制重组。强化创业扶持。落实政策性补贴、小额贷款等政策,设立创业奖励基金,扶持发展中小企业、微小企业。建立健全市、县创业项目库,建立创业指导服务网络。构建创业平台。

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赣州。优化公共空间,完善服务设施,增进文明程度,提高市民居住舒适度、环境优美度、生活便利度、服务满意度,着力建设安居、康居、乐居之城。促进住有所居。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改造农村危旧房、“城中村”、棚户区、红军烈士遗属和在乡老复员军人遗孀的土坯房,切实将房价控制在合理水平,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有序发展,构建全覆盖、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改善公共环境。有效增加公共开敞空间,力争300-500米服务圈内有城市绿地、小游园、小广场。建设好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完善公益性文化体育设施,向社会公众开放高校体育场所。加快城乡商业服务设施、水电气网配套设施建设,抓好“菜篮子”和“放心早餐”工程。实行公交优先。加大公共交通投入,优化公交网络,发展廉价公交,提高通达性、便捷性。科学规划建设停车场、停车位。加快发展农村客运。建设宜居社区。创新社会管理,建设平安赣州。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最直接、最根本的平安需求,着力建设政治安定、社会安稳、经济安全、人民安康的法治、平安城市。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推进社会管理重心下移,加强对流动人口、重点特殊人群、复杂场所和虚拟社会的管理。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落实领导分类接访、部门联合接访、干部下访、信访听证等制度,畅通群众诉求渠道,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等制度,实现矛盾纠纷源头预防、基层化解。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打

击黑恶势力和其他违法犯罪活动。健全公共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加强生产、交通和食品药品安全监管。

保护青山绿水,建设生态赣州。促进经济建设和生态建设协同推进、产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同步提升,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着力建设绿色家园、生态之城。实施生态工程。推进造林绿化“一大四小”工程,加强“三江”源头、中小流域、饮用水源地等治理与保护,抓好废弃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推进城市生态绿肺、生态隔离带、绿色廊道建设,加强道路、街巷、庭院等区域绿化美化,努力实现绿化无盲区、全覆盖。强化民生环保。完善城镇和工业园区排污管网、污水处理、雨水收集利用等设施,建立城乡统一的垃圾分类回收、集中处理系统,提高污水、垃圾无害化处理水平。专项治理废气、烟尘、噪声等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培育生态文化。普及生态保护知识,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鼓励“步行/自行车+公交”出行模式。开展生态创建活动,省级以上生态县(乡)比例超过全省平均水平。

发展社会事业,建设幸福赣州。编制赣州民生幸福指数,各项工作更加注重人民群众的需求意愿和心理感受,着力建设物质富足、精神愉悦的幸福之城。实施收入倍增计划。建立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挂钩、劳动所得与企业效益挂钩、工资与物价水平挂钩的机制,不断增加工资性、经营性、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实现机关企事业单位职工收入逐年增长,帮助中低收入者和困难家庭稳步增收,实现农民和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翻番。保持物价基本稳定。促进教育公平惠民。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深化医学院校与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对接,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村卫生所规范化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办好省第十四届运动会。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进城乡社保对接,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继续实施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制度,加强公益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加大扶贫济困力度。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建立低保与物价联动机制,保障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做好优抚安置工作,加快发展社会福利、慈善和残疾人事业,加强困难职工和农民工帮扶工作,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大扶贫开发攻坚力度。建设和谐精神家园。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培养崇尚科学、崇尚人文、崇尚实践、崇尚创新的高素质公民,营造文明为荣、操守为重、行为规范、和谐共融的人文氛围。总结丰富“赣州精神”,增强赣州人民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荣誉感、责任感和归属感。推进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网络,让人民群众在酣畅的文化熏陶中,精神更充实、情操更高尚、生活更幸福。

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 ●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 ●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史文清同志在市第四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事业成败,关键在党。要认真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提高执政能力这条主线,积极防范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危险,全面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为加快发展、转型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筑牢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强化理论武装。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头脑,引导党员干部坚定理想信念和政治自觉。唱响主旋律,加强舆论引导,凝聚发展合力。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委中心组学习,开展主题学习教育活动和领导干部带学、帮学、促学活动,弘扬崇学美德,建设学习型班子、争做学习型干部。抓好教育培训。整合各类教育培训资源,实行党员干部普遍轮训。注重学习成果转化,增进各级党员干部党性修养、道德修养和从政品格,提高科学决策、长于谋划、精于操作、善做群众工作、驾驭复杂局面以及运用和应对现代媒体等能力。造就堪当重任的干部队伍。发展之要,首在得人。树立正确用人导向。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开阔视野,选贤任能,把经过重要考验、实践经验丰富、善于做群众工作的优秀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让埋头苦干、善于创新、大胆负责、敢于碰硬、破解难题、廉洁自律、品德高尚的干部有为有位。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规范干部任用提名制度,完善实绩公示、“五差额”、民意调查、家访考察等做法,加大竞争性选拔和干部交流力度。匡正选人用人风气,健全干部选拔任用监督机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提高选人用人公信度。加强领导班子建设。选优配强党政正职,优化班子结构。健全科学的领导班子考核评价办法。采取机关与基层双向挂职、岗位交流锻炼等方式加强后备干部队伍建设,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妇女干部和党外干部。在政治上关心、生活上照顾老干部,为老干部发挥余热创造良好条件。创建“人才特区”,探索“院士工作室”、“星期天科学家”、“博士后流动站”等促进人才柔性流动的实施办法。大力引进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的领军型人才。

建设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和活动方式,增强组织服务功能,提升党员服务能力。推进党支部和党小组规范化建设,大力发展党员特别是农村年轻党员,加强流动党员管理和“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帮扶机制。实施基层党组织“头雁”工程。加大从优秀村(居)党组织书记招聘乡镇(街道)事业干部、考录公务员、选拔进乡镇(街道)领导班子力度,加强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养锻炼。构建城乡统筹的党建新格局。整合城乡党建资源,建立健全城乡基层党组织双向开放、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机制,实现基层党建工作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发展健康和谐的党内民主。加强党内制度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党内民主,最大限度地激发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健全常委分工负责制。完善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完善“三重一大”事项民主决策机制,提高运用民主方法形成共识、开展工作的本领,促进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落实常委会向全委会定期报告工作并接受监督制度。完善党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制度。扩大党代表大会常任制试点,推行党代表大会代表任期制,探索党代会闭会期间党代表发挥作用的途径和形式。完善党员民主权利保障机制。尊重党员主体地位,扩大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途径。深化群众评议党员、党员评议基层党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制度,加大党务公开力度,完善党委新闻发言人制度。

弘扬亲民务实的干部作风。深怀爱民之情,常思为民之举,把开展创先争优与弘扬苏区干部好作风、争创一等工作有机结合,使“苏区精神”发扬光大。深化干部下基层“送政策、送温暖、送服务”活动。深入开展干部队伍“治庸、治懒、治散”活动,切实解决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形成真抓实干、为民造福的作风,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多做得人心、暖人心、稳人心的好事实事;形成埋头苦干、狠抓落实的作风,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在提高执行力中干事成事;形成艰苦奋斗、负重拼搏的作风,做到条件差干劲不差,基础弱斗志不弱,甘于吃苦、乐于奉献;形成锐意进取、敢于担当的作风,以无私无畏的勇气、坚韧不拔的毅力,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切实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坚定不移地推进反腐败斗争,以良好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加强党风廉政教育。深入开展党性党纪党风教育,强化警示教育和岗位廉政教育。确保廉政制度落实。严格执行《廉政准则》及述德述职述廉、报告个人事项、问责等制度,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用制度制权管事。强化监督制约惩处。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专门机关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结合起来,确保权力公开透明、阳光运行。开展廉能风险防控,加强对重点领域、关键岗位干部的监督。坚决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各级党员干部要自重、自省、自警、自励,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做到立身不忘做人之本、为政不移公仆之心、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永葆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大力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支持人民政协履行职能,支持民主党派、工商联加强自身建设,发挥好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的作用。做好党管武装、统战、对台、党史、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扩大基层民主,保障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推进“六五”普法,增强全民法制意识。加强依法行政,确保司法公正,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广安市第四次党代会会议精神.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