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93706.html

第一篇: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

2024年,我市民营企业积极调整产业结构,经济总量增速明显加快,为我市经济保持稳中有升、稳中提质的良好局面做出积极贡献。

(一)民营经济增速明显加快,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2024年,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亿元,同比增长%,增速比上年 提高个百分点,比全市GDP增速高百分点,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民营经济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达%。从三次产业发展情况来看,民营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亿元,增长%;第二、三 产业完成增加值分别为亿元、亿元,增长%、%,比全市GDP第二、三产业增速高个、个百分点。2024年,我市民营经济中第一、二产业比重分别为%、%,比上年同期下降个、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上年同期上升个百分点,民营经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民营单位数增速加快,规模不断扩大

2024年,我市民营单位87833户,比2024年增长7%,民营单位数增速保持加快的趋势。其中,私营企业11022户,比上年同期增长16%,个体工商户76811户,增长6%。从注册资本金情况看,2024年,私营企业注册资本为278.17亿元,比2024年增长16%;个体工商户注册资本28.7亿元,比

上年增长47%,民营单位规模不断扩大。民营单位就业人数4

8.1万人,比上年增长15.5%。

(三)民营投资保持快速增长,呈现良好势头

2024年,民营资本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同比增长%,增幅同比提高个百分点,比同期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高百分点,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民营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的态势。

2024年市工商联工作成绩突出:

过去一年里,市工商联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坚持以服务为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机制,切实履行职责,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努力当好政府管理和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的助手,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交出了满意的答卷。一是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按照中央统战部、全国工商联的统一部署,从2024年5月开始全国开展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理想信念进行教育实践活动。我市工商联通过举办学习会、报告会、征文摄影比赛,以及赴革命老区学习考察,使我市广大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增强企业与时俱进发展的信心,激发了加快发展的动力。二是商会协会、会员队伍建设取得新成绩。市工商联认真抓好会员发展和商会协会组建工作,新发展会员

223名,抓好了河源市安徽商会、河源市茶业行业协会的组建工作,其中河源市安徽商会已挂牌成立,河源市茶业行业协会已向市民政局报批。三是桥梁纽带和交流合作平台作用发挥明显。市工商联充分发挥工商联在民间经济交往中的作用,组织民营企业家深圳、北京、梅州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了佛山河源商会、佛山顺德乐从家具行业协会、广东省客家商会等到河源考察,加强交流,以商引商,其中广东省客家商会下属公司——广东客家汇投资有限公司、广东客天下旅游产业园有限公司与市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总额300亿元。四是促进和服务非公经济健康发展实效凸显。进一步加强与中行河源分行、工行河源分行、广发行河源分行等金融机构合作,争取银行对会员企业的融资支持。积极争取广东省客商会支持,由市工商联副主席的企业——广东城冠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运作广东省客家商会小额贷款公司,为我市民营企业提供新的融资渠道。积极推动开展互保金业务,源城区工商联已争取区政府同意,出台了《关于开展中小微企业互保贷款业务的意见》。五是教育培训和维权工作成效明显。举办了中山大学MBA培训班等一系列的培训、讲座,进一步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的整体素质。积极维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共受理投诉、咨询、求助事项4宗,涉及金额3365元,挽回经济损失340万元。六是光彩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亮点彰显。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参与各项光彩

事业和社会公益事业,为“广东扶贫济困日”活动捐款3000多万元,筹集200多万元支持教育创强工作,帮扶一大批贫困大学生上学等等。

第二篇:民营经济发展材料

优化环境 强化措施 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新局面

近年来,我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有效手段,不断强化措施,优化环境,全镇民营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2024年,全镇民营经济税收达2400余万元,占全镇工商税收的67%。民营经济已经成为我镇农民增收、财政增长、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

一、突出三个到位,为加快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民营经济要发展,外部环境是关键,良好的社会环境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条件。为此,我们始终坚持做到宣传发动、政策落实、管理服务三个到位,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舆论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

1、宣传发动到位。绣惠作为章丘古城,群众素有务工经商的良好传统,这种传统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民营业户“小富即安”、“小成即满”的意识。为了改变这一现状,近年来我们对民营经济采取“思想放开、政策放活、路子放宽、环境放松、扶持发展”的策略,不断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让民营经济唱主角、演大戏。同时,我们充分利用各种舆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党和国家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努力创造一种从事民营经济光荣、勤劳致富高尚的社会舆论氛围,积极引导民营业户闯大市场、办大企业、当大老板,有效促进了民营经济向规模型、效益型发展。

2、政策落实到位。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优越的经营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和良好的政策法制环境。在落实各级关于发展民营经济优惠政策的同时,结合实际制定了《绣惠镇关于加

快发展民营经济的暂行规定》,对民营经济在奖励政策、子女上学等方面予以放宽。在落实优惠政策的同时,我们始终强化三条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大发展的浓厚氛围,一是及时抓典型,从政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引导,使一批有开拓精神、能带领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能人走上村干部岗位,从而带动民营经济的大发展。二是在经济上奖励、资金上扶持。在镇财力紧张的情况下,每年在全镇总结表彰大会上拿出专项资金对纳税10强民营企业进行物质奖励,同时,对纳税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负责人设立突出贡献奖,在广大干群中引起很大震动,很快形成了你追我赶、竟相发展的热潮。三是坚持每月召开一次民营企业负责人恳谈会,每半年组织民营企业家外出参观,积极鼓励的民营企业新上项目,启发引导他们在相互对比中找差距,上规模、上档次、上水平。

3、管理服务到位。近年来,我们采取多种措施,努力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一流的服务环境。一是建立了民营企业党建工作指导员制度,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派出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做党建工作指导员,在做好党建日常工作的同时,负责解决民营业户发展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同时,通过改善对镇直单位、机关部门的管理,以优质、高效的服务催生了民营经济的活力。二是建立领导干部与民营企业联系点制度。副镇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联系一家民营企业,协调解决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遇到的水、电、场地、治安等困难和问题。同时,还尽可能地在信息、信贷、法律等方面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和支持。

二、搞好三个结合,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民营经济要实现集约化发展,需要相对集中、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的发展载体。为此,我们认真做好民营经济发展与民营园区、专业市

场、小城镇建设相结合的文章,为民营经济发展打造了良好的发展载体。

1、与园区建设相结合,发展加工业户。园区建设是实现生产要素优化配置、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近年来,我们以“功能齐全、环境优美、设施完备、产业聚集、特色明显”为目标,不断加大桃花山民营工业园建设力度,积极发挥桃花山工业园紧邻省道244线和济青路的区位优势,主动承接“一区三组团”的辐射,鼓励民营企业向园区集中。完成了园区规划设计,对桃花山路、金山西路和金山路进行硬化,拉开了“三纵三横”的道路框架。同时,完善了排水、路灯等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桃花山工业园入园企业达到30余家,从业人员达到2300人。初步形成了以东方管道设备有限公司、惠学特耐有限公司、沃泰铝土有限公司等骨干企业为龙头的机械加工、锻打铸造和耐火材料三大特色产业,成为促进全镇特色经济发展,实现财政增收和农民增收的重要平台。

2、与发展专业市场相结合,发展经营业户。我们坚持把培育、壮大专业市场作为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载体,立足“建设大市场、发展大商贸、搞活大流通”的原则,对绣江路沿线机电设备、钢铁、五金、闲置设备四个专业市场进行全面扩建改造。在实施过程中,按照“规划先行、合理布局”的原则,着眼于提高市场服务能力、档次和水平,合理划分经营、管理、服务等功能分区,切实发挥市场辐射带动作用。目前,市场经营业户达到1100余户,从业人员4000余人,年交易额2亿元以上,纳税300万元,交易范围已涉及全国所有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市场功能逐步呈现由地方性向区域性发展的趋势。在发展专业市场的同时,我们积极引导业户从初级产品交易向加工转化增值发展,通过市场带动机械加工产业的发展,目前全镇机加工加工业户达到140余户,每年带动群众增收200余万元。

3、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发展商贸业户。为发挥城镇的辐射带动作用,吸引民营经济更快聚集,我们本着“筑巢引凤”的原则,不断加大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力度,近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24余万元,硬化了中心大街、S244线、明绣路、锦川路等城区主要道路,修建了绣江河三桥,启动了文化路建设,形成了城区“三横五纵”的交通大框架。大力实施城区环境综合整治,累计栽植各类绿化苗木6000余株,新铺地面砖40000平方米,安装路灯236盏,修建排水沟7200米,群众生活质量明显提升。完成了女郎山休闲广场、组团式林区建设和绣江河东关北段综合治理工程,城镇特色初步显现。同时,组织实施了太西路商业安置一条街、明绣路综合开发等一批城建重点工程,为商贸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空间。目前,镇城区商贸业户达400余家,丰富了群众生活,繁荣了城镇经济。

三、实施三轮驱动,推动民营经济总量迅速膨胀

我镇作为工业老镇,虽然民营经济发展较快,但整体规模小,外向型、科技型企业发展滞后。为此,我们从加快民营经济结构调整入手,采取强化领导推动、骨干大户带动、招商引资促动等措施,推动民营经济实现 “升级提速”。

1、强化领导推动。坚持把发展民营经济列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镇长任正副组长,城建、土管、工商、财税等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民营经济工作领导小组,同时,各办事处、村也相应成立了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班子,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全力抓,其他领导配合抓,一抓到底的领导格局。同时,将民营经济发展纳入村级星级管理,年初下达发展民营经济目标任务,实行超奖欠惩,有效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

2、骨干大户带动。骨干企业是镇域经济实力的代表,近年来我们组织实施了“扶优扶强“工程,着力培植大集团、强企业,重点扶

持了东方石化、惠学特耐、顺熙机械等一批初具规模的企业,形成了“骨干企业为龙头、民营企业跟着走”的发展格局。骨干龙头企业的壮大,催生了一批中小民营企业迅速跟进。2024年,全镇税收过50万元的民营企业达到12家,其中过100万元的5家。

3、招商选资促动。把依靠外力、实施外向带动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实现了借梯上楼,借水行船。通过实行专业招商、落实招商工作领导责任制和各级干部目标责任制,采取以情招商、以企招商、以商招商、网上招商等措施,迅速膨胀经济总量,取得了明显效果。通过招商选资,加强技术合作,有效提高了民营经济的科技含量和竞争能力。截止目前,全镇已有2家民营企业获得自营出口权,4家通过了民营企业ISO国际质量体系认证。

2024年6月

第三篇:民营经济发展

民营经济发展

【政策导向】

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

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公平准入,改善融资条件,破除体制障碍,促进个体、私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十七大报告》

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本参与国有企业改革,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概念解析】

民营经济是指除了国有国营以外的所有的所有制形式和经营方式的总称,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民有民营经济。即:个体工商户、私营企业等。二是国有、集体民营经济。即:国有、集体企业采取承包、租赁、拍卖、兼并、入股等形式交给民间团体和个人经营。三是财产混合所有制民营经济。构建新的财产所有制结构的企业,由民间团体或者个人经营。【新闻回放】

富二代:民营企业接班人该谁培训第一代创业成功的民营企业家大多已接近退休,够给自己的孩子去继承,课程。09年8月,江苏省委组织部下发《关于在全省实施划”的意见》,计划用两年时间在江苏省培养型民营企业的接班人和成长型民营企业的负责人。府帮忙培训下一代。不光成为公众质疑的焦点,也成为事关平等与社会公平的大问题。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以“产业转型升级”为主题的第四届中国民营经济科学发展论坛会议强调,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民营企业当前乃至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必须始终坚持的发展主题。广大民营企业家要从推动自主创新、内外环境的新变化,审视企业的发展现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趋利避害,化危为机,努力在转型升级中再立新功。近七成民营企业认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企业家调查系统的民营企业经营者认为难以从银行贷款,认为“非常难”多数年份“资金紧张”的企业比重超过“正常”的比重。金融危机影响的初期,由于市场急剧萎缩,资金链突然收缩,企业资金紧张状况加剧。新闻出版“一号文件”2024年1见》,这被称为新闻出版业的进入新闻出版产业,进入政策许可的领域。随着产权的流动和重组,为了使自己的孩子能够将企业做大和做强,一时间,在培训

“难以从银行贷款”资金紧张是我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长期存在的一个问题。从历史上看,:让民营资本走上前台1日,新闻出版总署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2024解放和发展新兴文化生产力。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文化企业从事印刷、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各种所有制企业的资产通过股份制等形式

他们迫切希望将自己打拼的家族企业能1000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主要对象包括大11月广东省顺德市的民营企业家呼吁政上,政府该不该出面,坚持科学发展、2024年11其中29.1“有难度”

。《意见》鼓励、2024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 纷纷让其参加各种培训该不该动用财政资金,11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20.6%认为发行等新闻出版产业的有关

积极支持民间资

30日在杭举行。67%,17.3%“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富二代”月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认真把握国月14“比较难”。月年“一号文件”提出引导和规范非公有资本有序支持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

经营活动。

目前我国大约有10万家民营书商,已占据了图书市场的半壁江山。然而,由于政策的限制,他们绝大部分集中在发行和零售环节,在上游的出版环节很少涉足。《意见》首次让民营资本同国有出版社之间的合作从幕后走到了台前。

民营企业财富论坛:非常有意义的观点集会

中华民营企业联合会2024年会暨“民营企业财富论坛”在北京召开,探讨了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的前途及未来的变革与挑战。中国的民营经济发展至今,极大丰富了市场经济的活力,解决了城镇75%以上人口的就业,创造的产值占全国GDP总量的65%以上。民营经济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最活跃的经济成分和新的增长点。但是,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中的历练。“民营经济财富论坛”

高效之路,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和振兴寻找生生不息的活力,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观点集会。

863落户民营企业

2024年03

术创新与优势性状新品系培育”

该公司成为全国第一家主持

期以来从国外进口的被动局面,进一步提升我国肉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全面解读】

角度一:发展民营经济的本质意义在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市场经济的一个前提条件就是要求多元化的微观经济主体,只有微观经济主体的多元化,才有真正意义的市场自由竞争;

能使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基本经济规律发生作用。实际上,选择了市场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最为本质的意义在于构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经济体制创造必要的前提条件,没有壮大的民营经济,不可能建立起市场经济。

角度二:民营经济的发展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在民营经济的发展过程中,业处在市场之中,方式重新配置;

是企业破产的后果,发展壮大,市场的这种资源配置功能也逐步辐射和扩散,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调节作用,推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完善。

角度三:新生代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所谓新生代民营经济,是指从

一,它形成于我国经济从短缺走向相对过剩的时期,与创造而发展;

念及管理方式上具有极强的现代意识;

主选择,具有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基础;第五,它在技术及体制创新上具有很强的创新能力,其企业文化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的特征,营经济的特点可以看出,企业载体,对我国企业的发展具有极强的导向作用。

角度四:民营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政府职能的转变

一方面,民营企业绝大部分是在改革开放

政府插手的经济实体,23日“国家高新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这样促使人们按照市场的指引去配置和再配置资源。新生代民营经济将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为它们大都是顺应市场需求而诞生的,而只有自由竞争,才能使市场经济保持活力与效率,才即多种所有制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形态。一方面,利润动机刺激企业将资本按照更有利可图的90年代初开始成长起来的民营经济,其主要特征是:第第四,它的创业者把创办企业当成自我价值实现的自因而成为一种全新的民营经济概念。20民营企业家还普遍缺乏全球化竞争探寻未来民营经济发展的健康、(863计划)“猪分子细胞工程育种技标志着因此,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这是因为民营企前面是赚取利润的前景,后面而随着民营经济的从而逐步确立了市场在整个社会资由上述新生代民是发展新经济的需要有灵活有效的市场退出探讨中国民营经济的现状,月专项实施会议在广东温氏食品集团公司研究院举行,计划项目的民营企业。项目的开展将推动和改善我国种猪长也就等于选择了混合经济,市场在其资源配置方面发挥基础性的作用,能感受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破产机制迫使企业谨慎对待风险。靠自身的竞争能力和对市场需求的开发第二,它的创业者大都具有极强的技术和管理创新能力;第三,它在经营理年期间诞生的新企业,民营企业是最不愿

或者转换机制来使它们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进退自如。另一方面,民营经济和政府不是控制和被控制的关系,所以,民营经济将是促进政府转变管理职能,使政府对企业的管理从直接管理转向间接管理、从控制型转向服务型的强有力的推动力量。

角度五:民营企业是提供就业的主要渠道

在提供就业岗位方面,民营企业具有创业及管理成本低,市场应变能力强,用工机制和经营方式灵活,劳动密集程度高,就业门槛低,就业容量大,适合社会就业多样性需求等特点,可以吸纳社会劳动力中人数最多的就业群体,已成为增加就业机会、缓解就业压力的主渠道。特别是在近年来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组力度加大,国有、集体企业下岗职工增加,新增就业人口居高不下,农村富余劳动力继续向城市转移等就业压力很大的情况下,民营中小企业吸纳就业再就业的“调节器”作用更加明显,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角度六:国有企业改革给民营企业的发展创造了机会

自从加入WTO以后,民营企业的发展面临一个前所未有的大好战略机遇,这个大好的发展机遇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加速。国有企业改革加速第一是它自己本身实行股份制改造,最重要的一点,从竞争领域中退出。国有企业从竞争领域退出之后,特别从一些资源垄断性行业退出之后就给民营企业发展拓宽了空间。过去不让民营企业进入的行业,在国有企业改革后,国有企业从一些行业中退出,民营企业进入之后,自己的利润生长点会更多,民营企业的发展会有更好的客观条件。

角度七:民营企业在社会公益事业发展中发挥着作用

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民营企业的社会捐赠是相当多的。捐赠是重要的,但只是一部分,有很多并不是以捐赠的名义出现,看起来是经营,但这个经营实际上是把民营经济在社会公益事业的作用凸显出来。比如,一些农村产品没有销路,或者不知道应该生产什么产品才符合市场的需要。很多地方的民营企业在从事城乡的交流、城乡的互动,由此把贫困农村地区给带动起来,它并不是捐赠,但同样是在脱贫、扶贫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

角度八:民营企业相对于国有企业的优势和劣势

对于国营企业的优势主要是决策过程比较短,反应灵活,机制比较灵活。国有企业所有的决策都要经过一段冗长的讨论、申报、审批过程,它的反应比较慢。国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比较差。和国企比的劣势是,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和帮助较少。

角度九:国际贸易争端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障碍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贸易进一步扩大,部分产品出口额所占世界份额不断增加,但同时入世五年也是贸易摩擦多发的五年。尤其,民营企业遭遇国际贸易摩擦越来越多。发达国家由于承诺对中国开放市场,给其国内企业和相关产业造成压力,为保护国内企业,许多发达国家便采取贸易争端的方式为国内企业赢取空间和时间。受金融危机影响,贸易的“蛋糕”缩小,贸易保护主义势力愈演愈烈。大多数国家纷纷采取加大贸易补贴、提高进口关税等措施,来保护本国企业利益,导致针对我国企业的反倾销案频繁出现,给我国企业带来重大经济损失。面对汹涌的贸易摩擦浪潮,许多民营企业不敢扩大生产,不敢进军国际市场,从而限制了民营企业的发展。

【问题汇总】

当前我国民营经济发展面临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资金短缺,融资困难。没有稳定充足的资金是无法进行技术创新与人才引进的。而当前,融资难是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面临的最大障碍。大多数民营企业自有资金也极度缺乏,而融资渠道窄,获得信贷支持少。

第二,民营企业层级低,缺乏科技创新。缺乏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只能从事低附加值产品的简单加工生产,处于整个产业链的底端。技术进步与经济的不断发展,使分工日益专业化,中小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取优势,必须依赖技术创新体系的支持,技术创新体系

是中小企业不断发展的基本保障。

第三,民营企业一般是家族式管理,这种管理模式在企业发展早期是有优势的,但是家族企业发展的晚期如果再不改变就会出现一些问题,主要问题是这种管理模式缺乏系统化、规范化,缺乏有效监督、反馈和制约,管理不正规;眼见狭隘,决策独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阻碍人才的引进,对外来人员不重用。

第四,企业主素质不高,自身不具备懂得高级管理和核心技术素质,对外来人才又排斥或限制,因此民营企业缺乏专业技术人才和经营管理人才。同时,民营企业由于社会、历史和自身等诸多方面的原因,使得其地位、环境、条件和实力在竞争中均处于弱势,人才流失现象严重,过高的人才流失率势必影响到企业持续发展的潜力和竞争力。

【解决对策】

一是改革现有金融体制,创新融资模式

金融机构应创新金融产品,改善金融服务,调整民营企业贷款利率,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构建多层次的信用担保体系,以商业性担保和民间互助担保为互相补充,出台担保的相关法律、政策和税收优惠,设立各类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突出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问题;在坚持市场化原则的基础上,大力鼓励民营化的中小金融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形成多种产权结构、大中小金融机构充分竞争发展的银行金融体系。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创新能力

健全有利于创新的制度和政策体系,建立与创新直接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制度等;加强企业、研究机构、院校之间的合作,降低妨碍有效的合作研究活动和人才流动的制度壁垒,建立产学研密切合作的创新网络和整体化系统。企业要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力度,积极引进、运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工艺;根据现有基础和优势,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技术,树立企业品牌,自主开发营销渠道和网络,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是改善治理结构,完善民营企业内部管理体制

民营企业的内部管理主要是规范化问题,对企业进行正规化管理。要摆脱以家族为核心的产权安排,通过吸收新的资金、技术、管理资源来改善企业的产权结构和治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包括标准的财务制度,职责分明的工作制度,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合法的劳动用工制度等,吸收优秀人才参与民营企业的管理与决策。

四是重视引进人才,增加人力资本存量

企业应增加对人力资本的投资,重视和加强人才培训与开发工作,通过职工培训、继续教育、在岗培训等等种种手段,提高员工素质;建立适应民营经济人才状况的激励机制,根据企业产权结构及行业特征的不同,合理设计人才的绩效考核、薪酬标准、利润分享计划,吸引和留住企业需要的人才。企业主还应主动提高自身素质,培育民营企业家精神,注重企业文化建设,培养企业凝聚力。

五是完善预警机制,转变生产模式,缓解贸易摩擦

政府完善贸易壁垒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体系;积极引导,鼓励企业积极参与应诉;协调各方力量,做好信息服务和业务指导;对国内进行产业调整,并建立出口协调机制。面对争端,民营企业除了要积极应对外,关键是应加快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开发与生产新产品,提高产品质量和档次,增强核心竞争力,避免贸易壁垒。六是转变观念,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

民营企业应利用自身财力和商贸基础,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积极投资金融、物流等领域,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政府应消除服务业发展的体制障碍,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多的发展机会和更大的发展空间。

要实现“高起点上更高水平的发展”,必须顺势应时、加速转型。没有切实有效的转型,经济就没有宏观调控下新一轮既快又好的健康发展。同样,没有切实有效的转型,也就没有

民营经济新一轮的飞跃和可持续的发展。在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无论是国企还是民企,都必须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适应现代市场经济规则,加快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与诚信机制,还要彼此学习,相互合作,这样中国经济才能更具活力和希望。

第四篇:民营经济发展

浅析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纵观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历程,历尽曲折,真可谓好事多磨,这是一个中国人民自主探求富国强民之路的艰辛历程,这是一个凝聚了几代人的青春和热情才获得的一个硕果,这也是一个国家不断放权于民,不断鼓励人民奋勇争先的执政过程。

从当年的温州“八大王”被逮捕入狱,到现在的国家鼓励政策,党和国家的政治民主和改革开放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活水平也稳步提升,这离不开人民的艰苦奋斗,不断求索的精神,也离不开国家一次次的开放政策,逐渐让国民经济的萌芽生长成为如今的参天大树。从对一位温州民营企业老板的采访中,当他谈到,虽然现在国家放宽了对民间融资企业的行业限制,他的企业可以从地下搬到地上来做时,他却挺无摇摇头说自己累了,从他无奈的表情似乎可以看出民营经济经历了怎样一番痛苦峥嵘的岁月。

在改革开放30年的时间里,我国民营经济从零开始,从无到有,法律、政策和市场环境不断改善,为民营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了民营经济的稳步快速发展,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据初步统计,截至2024年,我国登记注册的民营企业近600万户,注册资金总额超过9万亿元,从业人员达7100万人。在GDP贡献方面,民营经济2024年已占我国GDP比重达60%。在税收贡献方面,2024年以来,我国民营经济税收连年保持40%以上的增长,根据新华社公布的统计数据,2024年民营经济纳税总额占全国比重为37.23%;根据国家发改委中小企业司数据,2024年这一比重已经达到了53%;从全国各省区数据看,非公经济的税收占当地税收比重均达50%左右,部分地区甚至达到75%。另据统计,民营经济提供了我国70%的技术创新,65%的发明专利和80%以上的新产品,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重要源泉。

民营经济包括集体、个体、联营、私营、非国有股份制五种经济类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一种经济形态,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有利于为社会提供大量就业机会;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性;有利于平衡经济形态;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构建当代和谐社会具有优越于其他经济类型的特殊意义和重要作用。下面将从六个方面来谈民营经济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民营经济是“百姓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民营经济是建立在广大群众的财力、物力和人力投入基础之上的,它是老百姓通过自主创业而从事的事业,因此民营经济的实质就是老百姓的经济。发展民营经济实质上是体现了在经济建设中坚持以民为本、以人为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必须建立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热情投入和广泛参与基础之上,需要动员千千万万老百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来实现。把民营经济发展好,支持好,实现好,就是动员广大群众投入到经济建设主战场,投入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当中来,就是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

二、民营经济是“富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提高广大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富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发展。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来看,发展民营经济也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举措。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来推动生产关系的变革,促进生产力的广泛发展,实现人民群众的共同富裕。目前,经济总量位列全国前列的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上海,其民营经济的发展状况就优于其他省市。2024年底,五个省市的私营企业数均超过20万户,占全国私营企业总数的近60%。“浙江现象”是这方面的典型例子。浙江省的资源拥有量排全国倒数第三位,地处对台前线的地理位置使其过去并未成为国家投资的重点,其经济基础远不及计划经济年代比较“受宠”的工业省市。改革开放前的1978年,浙江省的GDP位居全国的第1

2位。由于民营经济的发展,全省经济活力不断增强,其GDP连续数年居全国第四。在其社会投资总额中,民间投资占了2/3;民营经济的税收总量超过了国有经济,成为全省第一大税源;全省不仅基本上没有下岗失业人员,反而吸纳了数百万来自外省的劳动力。2003年,浙江全省个体、私营经济实现工业总产值、销售总额、社会销售品零售总额、出口创汇额等四项指标已经连续6年居全国第一。因此;民营经济是富民、安民的重要支撑,发展民营经济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就能够促进民间财富逐渐增长,实现藏富于民,使得广大人民群众逐步富裕起来,使得普通老百姓的物质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三、民营经济是“创业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为广大群众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要实现富裕和谐,广大社会成员必须有实现富裕的来源和基础,这就是从业的基础。由于当代中国经济社会的转轨和全局性的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由于市场经济竞争的尖锐化,由于上个世纪50年代盲目生育带来的恶果等等原因,导致城市中失业人口增多,农村中剩余劳动力增多,遇到了大量入口需要就业的时代性难题。近年来失业人口的增多引起了社会的动荡,社会中的某些不和谐现象也就油然而生。在这种时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也就具有了特殊意义。近年来,全国民营经济吸纳就业人口达到1亿多,而国有经济的就业人口反而在减少。这表明发展民营经济能够在很大程度上解决时代性的就业难题,使得广大群众有产业可依托,有业务可做,有工作可干,有钱可挣,从而促进社会的安居乐业与和谐稳定。

四、民营经济是“内生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民营经济适合于我国现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是具有效率高和生命力强的内生型经济,其经济性质是内源经济、自主经济、民本经济、民族经济,生产资料属于中华民族资本经济自己所有,不受外来资本控制,具有较强的内生性和民族性,不像外源经济是把锋利的双刃剑,副作用和潜在风险较大。从总体上看,民营经济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与公有制一起,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主体。由此,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在国家基本经济制度层面上构建和谐局面,创设和谐氛围。

五、民营经济是“活力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调动广大群众的创造性民营经济具有产权明晰、利益分配明确的特征,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特别是经营机制比较灵活,能够充分调动所有者、经营者和广大员工的积极性,体现出老百姓的自主创业和自主就业,使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现。民营企业的发展,已从拾遗补阙到鼎足而立,生产规模和发展空间日益壮大,经营规模和范围已从家庭作坊到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甚至高科技领域发展,所从事的行业由最初的小餐饮等服务类行业发展到农林牧副渔、工、商、建、运、科技、旅游等多业并举,经营区域已逐步开始走向国际市场。民营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取得长足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体制优、机制活,依赖于经营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的灵活性和优越性。民营经济实现了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自主决策,有利于企业不断开发新产品、开拓新市场,并在市场的优胜劣汰中完成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提高生产效率,促进收入增长。

六、民营经济是“后发经济”,发展民营经济有利于平衡经济形态同国有经济、公有经济以及外资经济相比较,从全国范围内来看,目前民营经济还是后发经济,发展很不够。从经济形态和经济模式上来讲,这很不平衡,没有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和要求,这就不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从现阶段看,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大的政策差异,民营经济在不少领域还被“限进”,有些产业领域国家虽没有明文规定不准民营投资经营,但由于部门或地区垄断经营的存在,民营资本往往难以进入或者充分进入,尤其在基础设施、金融保险等领域的投资进入很少,呈现严重的投资结构不均衡的状况。而外资经济自进入国门的第一天起就享受着超国民的待遇,拥有不同程度的优惠政策,这也是民营经济无

法相比的。民营经济除了遇到上述歧视以外,还存在企业融资难度大,产权结构欠佳等问题。针对弱势状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本着公平竞争的原则,我们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只有使民营经济壮大起来,才能使民营经济由弱变强,从而让各种所有制经济站在同一起跑线上,让各种经济主体同处于公平竞争的环境之下。这是符合市场经济游戏规则的,只有这样,才有利于经济协调与平衡,社会和睦与和谐。因此要建设和谐社会,构建平衡基础,必须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用温州一位民营企业老板的话说:“听政府的,看美国的,做自己的。”民营经济未来的发展道路还很长,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国内外经济环境风云变幻,这无疑给我国民营经济的发展带来诸多挑战。面对全球经济的动荡以及政治、环境等诸多的不稳定因素,民营经济发挥自身优势,与时俱进加快自身发展方式的转型,这又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们知道,民营经济如今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庞大的生力军。小到日常生活、物质民生,大到社会以及政治发展等各个方面,民营经济的影响力无处不在。并且民营经济体有着更为敏感的触角去感触社会经济发展的动向,全球经济的发展律动,民营经济体总是如航向标一样以身试水。所以,民营经济的发展和转型将是我国十二五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急先锋,尤其是大中型民营企业,应该成为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中坚力量。我们相信,民营经济在新时期发展中必将获得越来越优越的环境,在担当新时期经济转型和发展的重任中,起到更为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呈现新的佳绩!

第五篇:推动民营经济发展

2024年10月25日,民营经济大省浙江首次举办的“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拉开帷幕。这是浙江迄今为止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影响最大的一次浙商精英聚会,遍布全球的浙商精英、专家学者共襄浙江发展,共谋浙江未来。

选择在“十二五”开局之年,浙江立于科学发展、率先发展、和谐发展新起点之时,举行此次盛会,正彰显了浙江推进民营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再创发展新优势的坚定信心和不懈努力。

民企兴则浙江兴

有人形象地说:在浙江,每天都有200家民营企业生成、有100个人成为小老板,平均4户浙江家庭中就有1户在做自己的产品或生意,平均每19个浙江人中就有一个是老板。最新统计显示,浙江民营企业总数70.4万户,个体工商户228.6万家。

提起浙江,杭州软件、宁波服装、温州皮鞋、永康五金、海宁皮革、嵊州领带等为数众多的区域特色产业名声响亮,全国市场占有率第一。提起浙江,“小企业、大集群”加“小商品、大海洋”的特色为人熟识,制造业基地、商品市场联动,造就市场大省。而且,浙江民营经济发展还“激活”了国有经济,“比翼齐飞”、互促共进。

改革开放30年间,民营经济的率先试验、率先突破、率先发展,成为浙江经济社会发展最有特色、最为亮眼的风景。这个既无资源优势、也无政策优势可依的传统农业省,一跃成为经济总量全国第四位的经济强省,书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浙江以中国近1%的土地、4%的人口,创造了中国7.5%的生产总值。其中,浙江60%以上的税收、70%以上的生产总值、80%以上的外贸出口、9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都由民营经济创造。全国民营企业500强中,浙江就占了203席。目前,在海外、省外投资经商的浙江人有750多万,他们创造的财富总量,与浙江全年GDP相仿,相当于在省外、国外分别再造一个浙江。

浙江民营经济之所以能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勇于创新、讲求实效的“浙江精神”是重要精神动力。浙江人勇立改革开放时代潮头,靠着“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的“四千精神”,创下一个个创业奇迹,完成一次次逆势上扬。

民企兴则浙江兴,民企强则浙江强。浙江的决策者深刻认识到:民营经济是浙江的立业之基、活力源泉和优势所在,也是面向未来浙江长远发展、民富省强的关键所在,“民营经济成就了浙江,是浙江的瑰宝,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们,坚定不移促进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优化环境促发展

“一有雨露就发芽,一遇阳光就灿烂”的浙江民营经济,其高速发展的背后,在每个发展的关键节点上,都有“有形之手”在发挥鼓励扶持的推动作用。

浙江历届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地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各地党委、政府也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态度,尊重群众首创精神,不断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生长”的环境和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

近年来,浙江以改革创新精神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构筑优质高效的服务平台,不断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做优做强。

2024年,浙江省委、省政府下发《关于推动民营经济新飞跃的若干意见》,为民营经济配送“政策套餐”,积极营造良好发展环境。“新飞跃”成为浙江民营经济发展“关键词”,加快推进民营企业制度创新、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文化创新,全面提高民营经济科技化、规模化、集约化和国际化水平。

2024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关键时刻,浙江按照“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总战略,及时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帮助企业坚定信心、共渡难关,为企业送服务、解难题、促发展。仅2024年,就通过减免企业税收,取消、暂停和降低行政事业性收费等,为企业减轻负担666亿元。政企合力、危中求机,使浙江民营经济随国民经济一起,走出一个“V”型反转。

2024年,国务院鼓励和引导民营投资健康发展“新36条”出台后,浙江迅速制定实施意见和具体举措,鼓励引导民营企业抓住这一重大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今年以来,针对民营中小企业发展中的困难、特别是融资难等问题,最近,浙江拿出了促进中小企业健康发展一揽子应对措施,帮助那些暂时遇到经营困难、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节能减排要求,有市场、有前景的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出台促进民间融资“阳光化”新规、落实信贷支持政策、加快地方金融改革创新、加大帮扶企业力度等一套“组合拳”,正在显现积极效果。

转型升级正当时

在浙江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动经济转型升级这篇大文章中,如何更好发挥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作用和优势,是浙江上下、政企各界思考谋划的命题。

近年,经济先行先发的浙江,遭遇“成长阵痛”也首当其冲,经历发展的“沟沟坎坎”。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和国内外市场竞争新形势下,以往粗放的增长方式不可能再延续,依靠低成本、低价格竞争的老路难以为继,唯有下决心推进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方是“华山一条道”。

对浙江民营经济来说,尽管经济总量可观,但仍须面对技术含量不高、创新能力不强、产业层次较低等自身问题。要实现新的发展和跨越,浙江民营经济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企业制度创新、产业结构提升、经营模式转变和增长动力转型。

咬定转型升级不放松,“早转早主动”,成为浙江上下的共识。市场倒逼机制形成的内生动力,加上政府引导扶持的推动力,使得民营企业成为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被称作民营企业“常青树”的万向集团,在受金融危机影响最严重的时候,坚定信心、认准方向,大力推动“绿色”的电动汽车项目。董事局主席鲁冠球说:“企业发展有困难,怨天尤人没有用,只有老老实实、踏踏实实按照国家产业政策,积极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才是长久发展之道。”

大胆闯入汽车工业领域的“青涩后生”浙江吉利集团,牢牢依靠自主创新,成长为我国汽车自主品牌的中坚力量。董事长李书福说:“只有把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才能形成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以传统纺织织造起家的绍兴新中天集团,深感出口竞争中越来越无优势,利润空间越压越低,下决心转向技术和资金门槛更高、市场前景更看好的无纺布织造,成为全国最大的无纺布生产基地。“早转型、早升级,发展路子才能越走越敞亮。”董事长徐仁良感受颇深。浙江提出,要实现科学发展继续走在前列,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将充分发挥浙商的重要作用。在发展新阶段,鼓励广大浙商继续弘扬“四千”精神,敢为人先,勇闯天下,进一步做强做大;鼓励广大浙商富而思源,回报桑梓,汇集各方力量,促进“浙江经济”与“浙江人经济”更好地融合发展。

浙江省委书记赵洪祝: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2024年,在世界经济形势复杂多变、中国民营企业遭遇严重挑战的背景下,民营经济大省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实现稳中求进,转中求好。这主要得益于浙江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战略的高度认识民营经济,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用有力的举措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浙江改革开放的发展史,就是浙江人民的创业创新史,也是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壮大史。历届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2024年2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主持召开全省首次民营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再创浙江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新优势,并把推进民营经济发展作为“八八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张德江同志在浙江工作期间,同样对民营经济充满感

情,高度赞扬“一遇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

近年来,浙江省在深入实施“八八战略”和“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方针,加大扶持力度,破除体制障碍,有力地推动了民营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到2024年底,全省个体工商户达到230万户,民营企业达到72万户,平均每18位浙江人中就有1位个私经营者。目前,民营经济的贡献率分别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0%、外贸出口的60%和税收的50%。

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浙江进入了全面建成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攻坚阶段,民营经济发展面临全新的机遇和挑战。一方面,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具有诸多有利条件和发展机遇;另一方面,随着世界经济深度调整和其他因素的变化,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面临着一些困难和挑战。这就更需要以科学的思路谋划民营经济,自加压力,加快转型,扎实推动民营企业大发展大提升。

今年春节后上班第二天,浙江省委、省政府就以电视电话形式召开了全省民营经济万人大会,大会的主题就是提振民营经济,科学谋划新一轮民营经济发展蓝图,突出的工作基调是“稳中求进、转中求好”,明确的总体思路是“调结构、抓转型,重投入、兴实体,强改革、优环境,惠民生、促和谐”,整体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大提升。

要着力优化结构和产业升级,推动民营经济转型发展。进一步优化民营经济产业结构,鼓励民营经济坚守实体经济,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进入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加快培育产业竞争新优势。加快培育和发展民营骨干企业,大力扶持和发展中小企业,切实帮助企业解决突出困难和问题,尽快形成大中小企业梯次结构、协同发展的良好格局。

要着力增强内生动力和提高素质,推动民营经济创新发展。鼓励民营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强化对民营企业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资金支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民营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化、制度化的企业治理结构和决策管理机制,探索创新商业模式,推动产权结构多元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大力建设一支具有现代管理理念和现代管理能力的“创二代”企业家队伍。

要着力促进“走出去”、“引进来”互动融合,推动民营经济开放发展。继续鼓励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和两种资源,优化配置生产要素,拓展民营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空间。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开展海外品牌收购、研发中心、营销网络和经贸合作区建设。大力引进急需的新兴产业项目和高端技术、装备、人才,吸引和鼓励省外浙商回归兴业,实现“浙江经济”和“浙江人经济”互动协调发展。

要着力推进节约集约和绿色发展,推动民营经济集约发展。按照“生态浙江”的建设要求,鼓励和支持民营企业加快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要加强专业化配套协作,构建公共服务平台,加快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

要着力提升质量诚信和强化社会责任,推动民营经济和谐发展。引导民营企业把追求经济效益和实现社会效益结合起来,坚持质量立业、诚实经营、公平竞争,走敬业、诚信、守法的发展道路。要引导民营企业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活动,投身慈善公益事业建设,切实承担对员工、消费者、社区和环境的社会责任,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024年民营经济发展情况.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