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71102.html

第一篇: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吴江市是江苏省南大门,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8万,外来人口75万,辖2个省级开发区、8个镇、250个行政村,19个街道办事处、60个社区,拥有60万亩耕地和38万亩水面。公元909年建县。1992年撤县设市,今年是吴江建城1100周年。

2024年,全市实现GDP73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0.1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每个镇超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93亿元,新增注册外资19.2亿美元、民资85亿元,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163亿美元;实现农业总收入35.8亿元,工业总产值2610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67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738元。吴江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生态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2024年率先成为江苏首批全面小康达标城市,连续多年居全国百强县第九位和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第二位。最近,吴江又荣获“中国十佳休闲宜居生态城市”县级市第一名。

今年,我们围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各地开展经济发展和环境建设“两大竞赛”,在机关部门中开展学习先进、赶超先进“一赶超”活动,突出抓好转型升级工作,全力用好“战略机遇期”,精心构建“乐居吴江”。1-9月,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4亿元,增长12.7%;完成工业现价总产值1734.8亿元,增长4.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252.51亿元,增长14.5%;一般预算收入50.58亿元,同比增长12.5%;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99.3亿美元(同比增长-23%,仅此指标为负增长);累计完成注册外资13.75亿美元,实现到账外资7.1亿美元。截至9月末,全市累计注册私营企业达17980家,同比增长132%,累计民资注册资本达491亿元,同比增长25.8%。

一、抓规划布局,优化发展空间。以前,吴江小城镇发展遍地开花、全面结果,走过一村又一村,村村像城镇,看过一镇又一镇,镇镇像农 1

村,布局散乱,水平不高,与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不相适应。针对这种情况,我们提出先集聚后舒展的原则,专门成立规划局,面向全国招聘高级规划师,近年来共投入资金1亿元,对市域1176平方公里进行整体规划,科学设置允许建设区、限制建设区、禁止建设区、管制建设区,提出片区组团发展的新思路,在建设“三大主战场”的基础上,提出了四大片区发展理念,划定沿沪、沿浙、沿苏、沿湖四大片区,创造性探索“区镇合一”行政模式,锁定松陵、盛泽两个主城区和汾湖、震泽两个副中心建设,建成沿苏、沿沪两个省级经济开发区,规划发展沿太湖温泉旅游度假区。2024年以来3次调整村镇布局,23个乡镇合并为“二区八镇”,557个村合并为250村,全部3338个自然村规划为375个农民集居点,预计全面建成可节约用地8万亩,逐步实现城市集聚、农村舒展的空间布局。当前的重点是,紧紧抓住国务院批准实施太湖综合整治机遇,积极实施国家东太湖综合整治项目,包括退垦还湖、生态修复、洪道疏浚等工程,加快推进11平方公里的滨湖新城建设,争取东太湖温泉度假区、苏州轻轨2号线延伸尽快启动,全力推进东太湖大桥、230省道北段等重大项目,确保新城建设全年投入20亿元。

二、抓产业集群,打牢发展基础。吴江乡镇企业的发展是苏南模式的代表,90年中期乡镇集体企业改革改制,推动民营经济裂变大发展,被称为江苏民营经济领头羊,主要特色是“一镇一业”的集群发展。目前,吴江产业集群基本框架是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装备制造、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有色金属、日用化工、服装制鞋等10大产业,电子信息、丝绸纺织、电缆光缆、缝纫机、彩钢板、羊毛衫六个产业被列入江苏省20个重点培育产业名单,建成全国集聚度最高的IT产业制造基地,真丝绸电缆光缆、工业缝纫机产销量分别占全国总量的1/

6、1/

4、1/3,年产彩钢夹芯板2024万平方米、羊毛衫1亿件、各类服装3.1亿件套,吴江经济开发区是国家背光板生产基地、电子信息产业基地,盛泽镇是中国四大绸都之

一、中国丝绸纺织名镇、国家丝绸

星火技术密集区,七都镇是国家火炬计划光电缆产业基地、中国光缆之都,横扇镇是中国缝纫机之乡、中国毛衫名镇,震泽镇是中国亚麻绢纺名镇、中国蚕丝被之乡,桃源镇是中国服装名镇,同里镇是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中国十大魅力名镇,黎里是中国日化之乡,金家坝是中国彩钢板活动板房生产基地。近年来,以电梯制造、环保设备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迅猛发展,2024年实现产值250亿元,跃升为第三大支柱产业,亚麻面料和服装出口占全国总量的20%,逐步成为吴江第七大产业,以太阳能产业“硅棒”和光缆产业“光棒”为代表的新材料项目更是异军突起。目前吴江开发区已建成电子联网监管区和出口加工区,汾湖开发区建成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区,盛泽镇建成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目前,已编制落实“4+4+1”产业规划,抓电子信息、丝绸纺织、光缆电缆、装备制造等四大主导产业,抓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及医药、食品加工等四大新兴产业,抓现代服务业和服务外包产业,力争到2024年形成5000亿元产业规模。

三、抓配套改革,激活发展机制。吴江是中国浦东干部学院统筹城乡发展的现场教学点,也是全省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地区。早在1994年我市双浜村以农民承包土地入股建设村级集体农场,实现从“人人有田”到“人人持股”转变,为离土不离乡向离土离乡进城创造了条件,由此“三大合作”形成星星之火燎原之势。目前,250个村共建有农村社区股份合作社237家,建成农民专业合作社77家,建成土地股份合作社102家,入股土地面积11万亩,50万农民成为合作社股东,农民不种田比种田可以拿到更多钱,并以“三大合作”为基础实施“万顷良田建设工程”,按工业开发区标准建设农业园区,目前土地规模化经营、农业机械化生产都达到了80%,大大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有力推动农民离土离乡进城开辟第二收入渠道。在解放农民的同时,我们还在统筹使用城乡资源上进行积极探索,采用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大胆尝试置换手段,统筹城乡资源,在各镇建立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的同时,普遍成立新农村建设市场化运作平台(农投公司),在耕地

数量不减少、质量有提高的前提下,对村庄治理、农房拆迁过程节余的土地置换进城,空间支持城镇建设,收益反哺“三农”发展,农民可选择以农村住房和宅基地置换取得城镇公寓房,以农村社会保障置换取得城镇社会保险,实行城镇居民户籍登记转换,既解决了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问题,也解决了城镇建设和工业化发展问题。

四、抓公共服务,增强发展功能。近年来,我们每年都要完成投入20亿元以上,完善城乡基础设施,提升城市配套能力,重点抓好水、电、路、气、生态环保、信息化“六网”建设。目前,已建成日供水60万吨的区域供水工程,80万城乡居民一样喝上太湖水;实施区域天然气工程,已建成天然气管网400公里,有望近年内实现镇镇通;数字电视实现整体转换,城乡居民一样看上了高清晰电视节目。区域供水、区域供气、数字电视全面实现打表到户。交通建设建成七纵六横网络,各镇15分钟均可上高速、一小时内到达上海,公交建设实现镇镇有站、村村有亭,投资16亿元建成的21公里南北快速干线行车只需12分钟,成为沟通南北各镇的新亮点。生态环保建设狠抓区域集中治污,新建改造污水处理厂157家,日处理能力达45万吨,每年投入绿化建设资金超过

1.5亿元,每年确保新增绿化1.5万亩,目前所有镇已全部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市民出门350米以内就能步入绿化空间。2024年在全国率先实施市民卡工程,城乡居民持卡可办理社保、医保、公交、游园、银联、缴费、消费等12项业务,共享“多卡整合、一卡多用”的现代生活。“村村接通公交车、家家喝上太湖水、人人手中一张卡”成为吴江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标志。

五、抓和谐建设,展现发展魅力。1999年率先在全省将就业农民纳入城镇社会保障,2024年在全国率先一揽子对1982年以来所有失地农民纳入土地换保障制度,老年农民享受农村基本养老保险,全部农民参加市民合作医疗,土保农民到龄享受每月260元保障收入,70岁以上农村老人和城镇无固定收入老人零缴费参保直接享受每月120元政府养老补贴,新吴江人居住满2年也可参加市民合作医疗保险,2024年起将原

七大镇镇级统筹企业人员纳入市级城镇社会保险。目前,已有14.1万农民参加土保,12万本市农民参加城镇社会保险,11.2万农民参加农保,49.7万农民参加合作医疗,全年保障补贴和支出超过5亿元。目前,我们抓紧实施农保土保向城保并轨工作,下个月将全面进入手续办理阶段,土保农民个人最多缴费8000元就享受城保,农保补交10000元即可转成城保并享受后三年缴费补贴。

第二篇: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

苍南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专题片

今年以来,苍南县委、县政府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紧紧围绕“建设浙台(苍南)经贸合作区、打造浙南闽东北最具活力的工贸生态城市”战略目标,重点突出固定资产投资和城镇化发展两大重点,统筹实施经济建设“六大工程”、生态文明建设“六大行动”、基层基础“六项重点”的“六六六”工作布局,并在下半年着力推进“五倒逼、五深化”十项重点工作,全力抓落实、攻难题、创新局,呈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一、重中之重抓固定资产投资,形成大干快上的建设氛围。坚持以投资工作为主线,把固定资产投资工作作为“特号工程”来抓,加压奋进、破难攻坚,1-9月份,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XX亿元,占计划的XX%,同比增长XX%,投资率为XX%(具体完成情况要等市里公布),总体处于全市中等水平。一是强化项目问题破解。年初对全县重点工程项目以及年投资计划1000万以上的项目开展调查摸底,共梳理出306个问题,汇总形成投资工作“黄皮书”(亮点),列出“必答题”,要求各乡镇和责任单位对照落实,并限期办结。同时,为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建立了“县委书记一月一点评、县长每半月一专题协调、分管副县长一周一协调、固投办成员单位每周一例会”制度,分层次分阶段扎实推进问题化解。二是集中力量开展“双月双攻坚”和“百日攻坚”活动。在5-6月份开展了“双月双攻坚”活动,集中开工了30个项目。高度重视重点工程在投资工作中的龙头地位,8 1

月底以来,开展了重点工程“百日攻坚”活动,力争至11月底全县重点工程建设项目完成投资计划在90%以上,至少有25个计划开工项目开工建设。三是实施联审联办审批制(亮点)。采取了“涉及一个部门的即时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同时办”新举措,分别在县城新区、灵溪镇实施联审联办审批,一次性清理了县城新区38宗1330.78亩、灵溪镇“转而未供”土地88宗1257.61亩的“转而未供”土地,极大地压缩了审批时间。四是开展环境建设大整治活动(亮点)。专门成立了打恶除霸专业大队治安一大队,全面开展“拔钉破难、打恶除霸”行动,对阻碍工程建设、黑恶势力幕后操作、强买强卖、强行搬运等行为进行重点打击,共打掉了各类黑恶势力团伙21个,打掉涉及重点工程建设的各类“地霸”团伙4个、“东北帮”涉恶团伙1个,查破串投标、商业贿赂、非法转让倒卖土地使用权案件共6起,采取强制措施55人,破获各类刑事案件100多起,营造了无障碍的施工环境。

二、全力以赴推进城镇化进程,构建城乡统筹发展新格局。为全力破解我县城乡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镇规模小、数量多等问题,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1650”大都市发展新格局的要求,在市委、市政府的有力指导下,全力抓好乡镇区划调整、村级组织设臵改革和农房集聚建设等工作。一是打好乡镇区划调整第一仗(亮点)。按照“科学、积极、稳妥、有效”的方针,对原来36个乡镇的格局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调整和洗牌,调整为10镇2乡,构建了灵溪和龙港两大功能区、八个中心镇、两个少数民族乡的“282”网络型组团式的城镇体系新格局。这次调整也是我县建县30年来改革力度最大、调整范围最广、实

施时间最为紧迫的一次调整。二是积极稳妥推进农房集聚建设。坚持把农房集聚建设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一个切入点,本着“前期做细、后期做快”的思路,按照“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发展可持续”的要求,着力打造“三利三限”(亮点)(有利于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农民财产性收益、有利于提高农民综合幸福指数;限对象、限面积、限价格)农民安居房。为进一步推动各中心镇农房集聚建设科学决策,专门派工作组进驻各中心镇开展指导工作,并在9月初率先在全市成立了农房改造研究会。目前,我县农房集聚建设重点项目正在有条不紊推进当中,全县“1+X”镇村布局规划已全面展开,各个中心镇融资平台已全部建立。三是着力推进村级组织设置改革工作。按照“转在城区、并在城区及山区、联在全区全覆盖”的总体思路,全县776个行政村、7个社区、99个居民区,经过“转并联”调整为111个社区。当前,已全部完成组织架构搭建,完成挂牌99个,实现村级组织由“多小散弱”向“少大优强”转变。同时实行“三分三改”,坚持“股改先行”,宜山镇“股改”工作走在了全市前列。

三、集中精力持续推进环境建设,城乡环境面貌逐步改善。按照市委提出的“六城联创”工作部署,针对我县环境建设中的环境“脏乱差”、文明素质整体不高、绿化总量不足等等薄弱环节,深入开展“绿色苍南、美丽家园”活动,重点开展深化“清洁家园”、“两城示范、十镇联动”文明创建、“五沿五化”、河网整治、“两违”大整治、深化殡葬改革等六大行动,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一是深化“清洁家园”行动(亮点)。我们在2024年连续两年开展“清洁

家园”行动的基础上,今年提出深化“清洁家园”行动计划,进一步完善“户保洁、村收集、乡镇运输(中转)、县处臵”的四级垃圾处臵机制。今年以来集中开展了两轮县域卫生死角清理活动,实行挂图作战,倒逼时间节点,清理了523处面积大、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死角,并严格落实绿化、硬化等长效管理措施,净化了城镇卫生环境。二是绿化工作成效明显(亮点)。为响应温州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和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号召,我们以城乡环境绿化、净化、亮化、美化、文化“五化”为主要内容,突出绿化先行,广泛开展绿化造林植树活动,大幅度增加城乡绿量。去冬今春以来,我县共投入绿化资金1.8亿元,完成绿化造林任务长度363.4公、面积24212亩,完成计划的109%,绿化面积完成量居全市之首。下一步,我县将全面谋划今冬明春绿化工作,争取在10月底完成绿化用地政策处理,11月份开始挖坑种树。三是“两违”整治行动形成声势。以“杜绝增量、消化存量”为目标,全面有序开展两违专项整治工作。8月份以来,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违必拆、六先拆”专项行动,要求做到拆前拍照固定、拆后复垦、绿化,把拆违还路、拆违治脏、拆违改造、拆违增绿、拆违添景等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亮点),做到拆一片、清一片、建一片、管一片,拆出成效。尤其是倍受广大群众关注、面积约9000平方米的全市单宗面积最大违建王——宜山搪瓷制品厂被强制拆除,拆出了群众的掌声,拆出了声势。开展专项行动以来,全县共拆除违章建筑XX平方米、违法用地XX平方米(9月份的数据要在10月初统计完成)。四是开展文明创建行动。围绕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城镇管理水平、改善市容市貌等内容,突出抓好灵溪、龙港的文明创建示范引领作用,各中心镇开展文明镇创建系列活动。尤其是全力推进灵溪镇省级文明县城建设,对症下药,开出药方,重点突出抓好道路保洁、户外广告、交通整治、违章建筑、河道污染、农贸市场整顿等工作,不断提升城镇文明创建水平。

四、坚持不懈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发展活力不断激发。围绕提高社会管理能力和政府服务水平,坚持把加强社会管理、审批制度改革等作为激发发展活力的重要途径来抓。一是“大调解”体系建设成效突出。作为人口大县、欠发达县、民族宗教工作大县,社情民情历来复杂。被列为全市构建大调解工作体系试点以来,我县从早着手探索社会矛盾纠纷大调解体系建设,做到先行一步,纵向对接“五站式”,分层建设调解组织,横向结合三种调解方式,积极拓展调解组织设臵范围,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率先在全市探索建成了多元化、宽领域、广覆盖的大调解工作格局。二是政府管理体制创新有所突破。加强“四个一”审批提速机制的建设,进一步完善项目审批三级代办服务机制,全面推行“即办制”。尤其突出的是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并联审批制度,涉及一个部门的即时办,涉及多个部门的同时办,行政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同时,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等要求,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将原县城管办划归灵溪镇,进一步确立城区政府在城市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对县城灵溪镇的城市管理进行“大手术”,市容市貌整治、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日益改善。

[海西][双海]

第三篇: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内蒙古自治区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总体介绍

一、“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简要回顾

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和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的有利时机,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全区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万亿元,地 区生产总值2 0 1 0年达到11655亿元,“十一五”年均增长17,6%.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1.738.1亿元,年均增长29.4%。全社会固 定资产投资达到8972.1亿元,年均增长27.2%,累计完成近3 万亿元,是“十五”时期的4.3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37.3亿元,年均增长19.7%。

经济结构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2024年15.1:45.4:39.5演进为2024年的9.5:54.6:35.9,总体上完成了由农牧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的历史性转变。依托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能源、冶金、化工、农畜产品加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六大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实施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产业化三大战略,发展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增强。区域发展呈现新特点,东部盟市发展加速,呼包鄂地区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稳步推进,城镇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城镇化率达到55%。

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得到加强。综合运输体系初步形成,公路总里程达到15.7万公里,铁路营业总里程达到10789公里,机场增加到12个。生态总体恶化趋势趋缓,重点治理区明显改善,森林覆盖率提前完成200to的规 1

划目标,草原植被盖度继续提高。节能减排扎实推进,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如期完成国家下达的控制目标,主要污染物减排总量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 01 0年达到17698元,年均增长11.2%;农牧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 5 3 0元,年均增长1 1.2%。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城镇累新增就业114.2万人,基本实现了“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就业的目标。金区投入近千亿元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群众办了“十件实事”、实施了“十项民生工程”,出台了促进牧民增收、提高低收入群体保障标准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城乡居民普遍受益。

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国有企业改革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煤炭资源配置政策,开征了煤炭价格调节基金。加强与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高标准、高起点引进了一批大企业、建设了一批大项目,深化了与俄蒙在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合作,进出口总额增长1.4倍。

二、“十二五”主要目标和任务

“十二五”时期是我区加快推进富民强区进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根据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精神,“十二五”时期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 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

2主线,坚持走富民强区之路,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科技创新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农牧业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主要国标

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 2%以上,地方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15%,金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 2%,城镇化率达到60%,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平均每年超过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削在4.2%以内,总人口控制在2520万人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15%,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10%,各项减排指标达到国家要求。经过全区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奋斗,使我区综合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实质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和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社会事业发展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各族人民生活更加美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二)战略任务和举措

1.建设北方生态屏障。加大生态建设力度,草原植被盖度由39%提高到45%,森林覆盖率由20%提高到22%,逐步构筑北方生态屏障。

2.建设国家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厅,商品粮达到200亿斤以上,形成1 1 00万吨鲜奶、270万吨肉类生产能力。巩固壮大农畜产品加工业,依托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提高乳、肉、绒、粮油等农畜产品加工转化水平,重点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75%以上。

3.建设国家新型能源、化工基地。煤炭产量达到10亿吨左右,电力装

3机达到l亿千瓦以上,其中清洁能源努力达到能源总量的1/3左右。加快煤制油、煤制气、煤制烯烃、煤制二甲醚、煤制乙二醇五大国家示范工程建设,依托市场需求,逐步推进产业化。

4.建设国家冶金、装备制造基地。改造提升冶金建材工业,钢铁生产能力达到3000万吨,有色金属生产能力达到800万吨,加工转化率达到50%议上。依托现有龙头企业,着力引进技术装备先进的企业,重点发展机械制造、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等装备制造业。

5.建设国家沿边开放重要区域。加强与俄蒙的交流与合作,加快建设满洲里、二连浩特开发开放试验区和巴彦淖尔境外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示范区,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6.实施富民强区战略。努力扩大就业,城镇年均新增就业人数达到25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生产总值增速同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城乡三项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保障全区各族人民分享发展成果。

第四篇: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经济社会发展经验介绍

南丰乡党委书记赵建军

南丰乡,位于县境南部,东与山丹、永昌县接壤,南以祁连山分水岭与青海省交界,西和肃南县毗邻,总面积146.2平方公里。辖16个村委会,68个村民小组,5169户,20676人。乡政府驻地距县城直线距离16公里,海拔2590米,属寒冷湿润区。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左右,平均气温1℃,平均降水量390毫米,平均无霜期78天。

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基础设施落后,群众发展意识不高等因素,给全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困难和问题,对此南丰乡历任党政领导班子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带领全乡广大干部群众,把推动科学发展、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社会和谐作为乡党委政府工作的主要任务,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奋力拼搏,使全乡经济社会保持了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抓建设,兴农业,夯实农村经济发展基础。

----农业产业结构逐步调整。一是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立足南丰适宜发展油料作物的区位优势,加快引进推广新优特品种,以协会为依托,优质油菜产业化开发进程不断加快,全乡油

1菜种植面积稳定在8万亩以上,达到总播面积的80%,建成全县最大的油菜生产基地。不断加快马铃薯基地建设,抢抓全县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有利时机,积极扶持种植大户连片种植,出台优惠政策鼓励群众种植等方式,使全乡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6000亩以上。同时积极实验种植板蓝根、黄芪等药材,拓展多种增收渠道。建成农业综合示范点一个,大力推广免耕播种、垄作沟灌、双垄集雨沟播等抗旱节水技术,探索高寒干旱地区农业发展新路子。积极鼓励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共建成润祥等各类专业合作社20个,农业产业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农业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不断加强。继续加强土地流转,探索建立符合南丰实际的土地流转方式。二是畜牧业效益不断增加。在利用和保护本地草场的同时,积极扶持养殖大户,租赁中牧山丹马场、祁连、马蹄草场,使全乡养殖业向规模化、效益化转变。抓好良种繁育和畜禽防疫工作。积极引进荷斯坦奶牛、小尾寒羊等牛羊优良品种,本地品种不断改良。加大了春秋两季的动物疫情防控工作力度,确保了全乡畜牧业健康发展。

----农业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把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农业、农村发展的重点,积极争取项目支持,不断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一是加快道路建设。几年来,全乡共铺垫16个村砂砾石路320条,110公里,硬化黑山、何庄等通村道路和村内巷道47.2公里,架设各类桥涵88座,极大的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二是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共完成危旧房改造602户,新建房屋

2418间。三是实施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几年来,架设完成张连庄、渠湾、玉带等村自来水管道50多公里,新修水厂2个,解决了2826户、1.1万人的吃水问题。四是完善水利基础设施。我们始终把水利设施建设作为农业生产的重点,新打机井8眼,铺设软管24公里,发动群众修建各类渠系10.6公里,有力的改善了农田灌溉条件。五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采取政府扶持,个人筹资,以奖代补的方式,全乡共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3个,修建大棚62幢,320间。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我们按照“抓机遇、夯基础、增后劲、促发展”的思路,全力以赴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一是新农村建设成效明显。几年来,我们新建马营、玉带、何庄、永丰、铁城五个新农村建设示范点,新建小康住宅153户。新建和扩建了黑山、马营、张连庄、何庄、双庄等村的村委会办公场所。不断绿化、美化、亮化人居环境,加快各类设施建设,改变农村脏乱差的局面。二是稳步推进集镇建设。根据集镇建设规划,我们建成了乡政府办公大楼、信用社办公楼、派出所办公用房等,建成了商贸综合楼两栋58间,粮油批发市场1处。今年新建了投资100万元的供电所办公楼,投资160万元的永丰村20户上宅下店式连体住宅及供销社商贸综合楼。集镇建设已初具规模。----项目建设及非公经济发展迅速。我们紧跟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思路,抢抓机遇,积极创造条件争取各类建设项目。先后争取了祁连山浅山区贫困片带扶贫开发项目、校园危房改造

项目、农贸综合市场建设项目等10余项项目。并努力争取童子坝河马营桥建设项目、集镇排污项目等,项目建设有力的推动了我乡新农村建设。不断发展非公经济,壮大经济实力,几年来我们先后建成3个投资100万元的石料厂,并积极促成空心砖厂建设。旅游业蓬勃兴起,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接待档次不断提高。目前已开发扁都口自然风光旅游区,硬化景区道路1.5公里,安装移动式环保公厕2个,停车场1处。截至目前,全乡发展个体工商户83户,从业人员175人。

(二)打基础,保民生,全力推进社会事业不断发展

按照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我们以和谐社会建设为主题,全力抓好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综治维稳等工作,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实现社会和谐发展。

----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几年来,教育资源配臵不断优化,扩建和维修15所学校校舍,危旧房基本排除,教育教学水平明显提高。群众医疗条件不断改善。建成卫生院综合楼1幢,并在15个村建成新型合作医疗点,医疗网络不断健全。积极落实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全乡参合人口18451人,参合率达95%以上。狠抓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服务楼一幢,配臵了各类医疗械器和办公设施,服务条件不断改善,服务水平逐步提高。落实人口政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全乡计划生育率达到97%,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了5‰以内。群众文化生活不断丰富,建成乡综合文化站

1个,村级文化广场一处,建成村级农家书屋16个,配臵图书44800册。

----社会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建立健全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机制,全面推行乡村政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意识明显提高。严格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及时足额发放粮食直补和农资补贴以及“两免一补”资金,认真实施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筹资酬劳”工作。全力开展矛盾纠纷集中排查调处工作,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有效化解了各类矛盾纠纷,积极开展各类法律宣传,群众守法意识不断增强,治安刑事案件数量明显下降。坚持边界维稳联席会议制度,边界关系不断巩固和发展。

通过多年的发展,我们有了一定的启示和经验:一是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不放松。我们要更好地担负起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提高群众生活水平的重大责任,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用创新的思维和办法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敢于打破常规,在干事创业中创新思路,在推进工作中创新举措。三是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统筹协调各种矛盾和利益关系,促进全面协调健康发展。四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妥善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在改善民生中凝聚发展力量,形成经济发展与改善民生双赢的局面。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还要清醒的认识到我们工作还有一定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全乡经济总量小,种植业单一,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群众增收致富的渠道较窄。二是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农村建设制约因素较多。三是维护社会稳定任重道远,一些因交通事故、草场放牧、邻里纠纷而引发的矛盾还比较突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高度重视,并切实加以解决。

对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应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生活质量为目标,立足区域特色,做优种植业,做大草畜产业,做强劳务产业,做精旅游产业,狠抓项目建设,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强民族团结,全力发展社会事业,推动全乡经济社会跨越式发展。

第五篇:2024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姚圩镇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

姚圩镇位于新余市渝水区东部,国土面积72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102个自然村,耕地总面积3.6万亩,总人口3万余人,其中常年在外务工创业的有1.33万人,是江西省有名的劳务输出大镇。近年来,姚圩镇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加快统筹城乡发展,经济、党建、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工作取得了可喜成绩。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镇创建工作先进村镇、全国文明村镇、全省文明村镇、全省小城镇建设示范镇、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全省经济百强乡镇等称号。全镇1至11月份完成生产总值2.11亿元;财政总收入达3940万元,其中国税3400万元,地税540万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604元,比上年增加861元。各项社会经济指标按照年初的计划部署都已完成。

——经济发展发生了新变化。全镇外出务工创业人员达13300多人,占全镇总人口的1/3,每年的务工收入超3亿元,成为全市乃至全省的劳务输出重镇。镇党委率全国之先成立了流动党支部,流动党建工作不断在改革中深化,在创新中推进,驻深流动党支部已成为姚圩务工人员的亲情平台、返乡创业平台和镇政府招商引资平台,返乡创业、全民创业已成潮涌之势,推动姚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农业产业化彰显了新特色。姚圩镇在新余市最早推行土地流转,推动了农业结构合理调整,提升了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农业耕种效率。大力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已形成以七里山万亩新余蜜桔产业为龙头的万亩新余蜜桔生产基地、千亩姚圩莲藕生产基地、万头生猪养殖基地、绿色有机农业生产基地等多个特色农业生产基地,实现了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

——城乡统筹发展实现了新突破。小城镇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投资50万元完成了集镇一期管网建设;投资49万元完成了便民服务中心建设;投资800余万元完成了集镇文化休闲广场建设;投资350万元对深圳大道进行了沥青路面改造和道路绿化、亮化。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积极开展。全镇启动10个村点拆旧返耕,拆旧面积447.37亩,复垦面积152.51亩。通过拆旧返耕,不仅促进了土地集约利用,而且为统筹城乡发展探

寻了一条具有姚圩特色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之路。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全镇10个新农村建设点,共完成改水483户,改厕483户,新建排水沟3465米,填埋土方1.2万方,拆除旧房41间1240平方米,建设花池3150平方米,平整地面2.2万平方米,硬化路面

1.44公里,新栽树木7600余棵。其中对邓罗沿线村庄实施了“穿衣戴帽”工程,对河埠龚家等村庄全面推广了新房型。

——和谐社会构建取得了新成效。城乡低保得到进一步加强。2024年全镇农村低保对象643户、1388人,人均月补差55.7元;城镇低保对象55户、98人,人均月补差128.6元。享受城乡低保对象人数占总人口的4.9%,基本做到了应保尽保、应退尽退。社会救助体系不断完善。全镇农村五保户总人数114人,集中供养37人;全镇仅09年就有138人得到大病救助,发放救助金32万余元。社会事业得到长足发展。投资近300万元的姚圩中学综合大楼全面竣工;投资300万元的姚圩小学学生公寓楼已经启动;投资150万元的计生服务中心和投资280万元的卫生院门诊大楼投入使用;投资41万元的广场古戏台已基本建成。

今后几年,是实现姚圩崛起新跨越打基础极为关键的时期。站在新的起点,我们将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省、市、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积极融入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坚定不移地以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实现姚圩财政增长、农民增收、社会稳定为目标,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与巩固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紧密结合起来,把改善和保障民生与加快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把实现近期目标与谋求长远发展紧密结合起来,全力以赴做好保增长、惠民生、促稳定工作,奋力推动姚圩科学发展、进位赶超、绿色崛起。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我们确定了2024年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指标:生产总值增长12%,达3.32亿元;财税总收入增长13%,力争突破4000万元大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力争翻番,达到2亿元;招商引资、规模工业销售收入确保完成区里下达任务;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力争达到7600元;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上级下达的指标内;社会综合治理实现“六无”,着力构建“和谐平安”姚圩。

吴江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介绍.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