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 新会积极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68833.html

第一篇:坚持经营城市理念 新会积极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

——银洲湖畔春风绿 侨乡建设换新颜

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古称冈州,具有1500多年的历史,1992年10月新会撤县设市,2024年9月新会撤市设区,成为江门市新会区。20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新会提出建设临港型的生态园林文化城市的目标,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实施银洲湖综合开发战略,积极发展“临港经济”,以中心镇建设带动城镇建设,以专业镇建设加快工业园区发展,全面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

一、实施银洲湖开发战略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

(一)银洲湖投资环境得天独厚,新会城镇规划日益加强。新会银洲湖位于广东省珠江三角洲西南部,是珠江水系西部优良的出海通道。银洲湖东溯西江,南接崖门,西联潭江,北临圭峰山,南北长35公里,宽1.5至2公里,主航道常年保持-13米水深,近百年基本无淤积,可通航3至5万吨海轮,是我国不可多得的江海联运的优良建港水域。随着粤港澳大桥的兴建,珠江三角洲西部地区,必将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银洲湖区域又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新会是有着1500多年璀灿历史的南粤文化名城,名胜古迹众多,宋元海战古战场、圭峰山国家森林公园、小鸟天堂、玉台寺、梁启超故居、崖门炮台、崖山祠、古兜山自然风景区等都是别具特色、闻名遐迩的历史人文景观。

城镇规划是城镇建设的龙头,新会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城镇规划工作。1958年在广东省建委支持下,编制县城会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其后分别于1975年、1986年对该总体规划进行了修编。1987年在中山大学专家学者协助下,新会编制了《新会县县域规划纲要》。1990年,新会邀请珠海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四川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协助编制了《1991-2024年新会城市总体规划》。1999年,新会邀请广东省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院协助重新修编 《1999-2024年新会市城市总体规划》。新会加强城市规划工作,历来得到上级领导重视和肯定。1958年国家建设工程部召开第一次城市规划座谈会,邀请新会出席会议,并在会上作汇报发言。1989年建设部召开全国县域规划经验交流会,新会也参加会议,在会上介绍新会编制县域规划做法和体会。1994年和1998年新会先后两次被广东省定为“广东省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试点市”。

(二)银洲湖区域开发规划不断提高,临港经济加快城镇建设步伐。新会历届党委、政府十分重视银洲湖区域潜在的发展优势,1987年,在《新会县县域规划纲要》中就提出“以会城、双水、古井为顶点的银洲湖三角区为重点开发区域”构想;1992年进一步提出建立“银洲湖经济技术开发区”设想,并编制战略规划;同年为了进一步促进银洲湖地区开发,成立新城区建设指挥部,在银洲湖北岸建设开发新城区;公开实行对新城区规划招标,参加规划方案投标的国内外设计单位有香港万美工程公司、罗麦壮马公司、建正建筑事务所、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四家设计单位分别对新城区进行规划设计,并邀请专家对各家设计方案论证评选,最后选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深圳分院设计方案,拉开了新城区进行开发建设的序幕。1993年新会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院研究院深圳分院协助编制《银洲湖地区城镇发展规划》,其后新会又编制了《新会市银洲湖港区岸线利用规划》、《银洲湖地区港口群及航道规划》、《新会市市域交通发展规划》等一系列规划。1995年,新会邀请了国家交通部、国家海洋局、水利部珠委会、交通部珠航局、广东省建委等单位的专家学者150多

人,到银洲湖畔进行实地考察,并对有关规划进行评议。

2024年12月18日,新会召开银洲湖区域开发招商会暨十二项工程庆典活动,600多名国内外客商、嘉宾和外国使者云集新会,掀起了新一轮招商引资高潮。这一天,新会港正式被批准为国家一类货运口岸。2024年6月,新会政府委托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编制《广东珠三角银洲湖区域发展规划》。

2024年6月25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以及国家、省的环保、规划和水利等方面专家学者到银洲湖考察,为银洲湖区域综合开发献计。2024年7月,为科学合理规划银洲湖区域综合开发,加速珠江三角洲西部乃至珠江流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广东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人民日报社华南分社、江门市人民政府和新会市政府举办“珠江三角洲西部——新会银洲湖区域综合开发研讨会”,加快落实广东省第九次党代会精神,推进珠江三角洲西部开发,促进新会城镇建设。

2024年7月19日,新会区委、区政府举办“银洲湖区域发展专家论证会”,该论证会讨论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和新会区委、区政府共同完成的《广东珠三角银洲湖区域发展规划》(送审稿),该《规划》由国家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组成课题组,先后几次到新会调研考察,四易其稿。《规划》涉及银洲湖区域开发的功能定位、城镇建设、资源利用与配置、港口建设、工业与物流园区建设、生态保护等多方面专项论述。出席该论证会除规划编制部门专家外,还有来自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工程咨询公司等单位的权威人士及学者和广东省政府、江门市政府有关部门领导。

目前,在《银洲湖地区城镇发展规划》等有关规划指导下,新会着重加强银洲湖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崖门出海航道疏竣已见成效,万吨轮已乘潮水进入银洲湖地区;建成天马港2个5000 吨级泊位码头、沿海高速公路(新会段);银洲湖地区建成南门、虎坑、大洞、南滩、小冈、七堡等大桥,整个银洲湖陆路环回公路已建成投入使用;新会客运港、双水电厂、鑫源自来水厂建成投入使用;今古洲经济开发区已成为省级经济开发试验区之一;双水、崖门、三江、古井工业开发区逐步形成扩大。银洲湖开发的优越环境,吸引了国内外客商积极投资开发,美国柯达、福斯特惠勒,日本松下、爱普森(EPSON)、住友商事株式会社、日本丸红株式会社,瑞士ABB、韩国大林通商株式会社、新加坡金鹰集团、印度尼西亚纸厂有限公司、中集国际集团、李锦记集团、香港宝源基业等17家企业,投资总额已达9.63亿美元(不含新加坡金鹰集团二期投资额13亿美元、印度尼西亚纸厂有限公司计划投资10亿美元),有效地推进新会经济发展,加快新会城镇建设步伐。

二、以中心镇建设带动城镇建设以工业园建设推动城镇发展

(一)强化中心镇规划,推动小城镇建设。新会双水、司前镇是广东省省级中心镇,为了推动城镇建设,新会区政府以中心镇规划为重点,积极推动城镇规划 工作。为了协助各镇做好村镇规划编制工作,去年4月,新会区建设局举办了新会区村镇规划培训班,各镇建设办、审监所领导和规划管理技术骨干人员均参加了培训学习。新会区建设局制定了《村镇规划指引》,指导各镇开展村镇规划工作。为了促进村镇规划工作的开展,新会区建设局支持各镇规划工作14万元,其中每个中心镇5万元,其他建制镇5千元。去年4月30日,新会区政府召开《司前镇总体规划2024-2024》评审会,广东省、江门市规划设计专家7人参加评审会,新会区建设局、江门市规划局新会分局和新会区各镇分管建设的领导也参加

了评审会。司前镇聘请广东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广东省城镇规划建设公司协助编制《司前镇总体规划2024-2024》总体规划。该镇城市总体规划结构由一核、双中心、三条经济发展轴、五组团组成,采用“轴向发展、成带成片、滚动开发、逐步发展”的模式,加快发展。6月19日,双水镇举办“双水镇总体规划汇报咨询会”,江门市、新会区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了会议。双水镇聘请华南工学院协助编制镇区总体规划,根据原双水镇与小冈镇合并的新形势,将镇区规划定为“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

“一个中心”是双水中心区;其发展方向是成为行政、文化、商业、居住、休闲的中心点。“三个副中心”分别是小冈、天亭和沙路;天亭的发展方向是以居住、集贸为主的生活型田园式小城镇和对环境要求较高的高新科技产业和食品饮料基地;小冈其发展方向是商住小区、祭品和制香工业基地;沙路发展方向是成为造纸基地及其辐射的附属企业和运输量较大的项目。“一个中心,三个副中心”通过镇区道路进行相连,加快建设。

在中心镇规划的带动下,新会区各镇积极加快镇区总体规划工作。目前,新会区古井、罗坑、大敖等镇也积极聘请高资质的规划设计单位协助编制镇区总体规划,积极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

(二)加快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城镇经济发展。新会注意以中心镇建设带动城镇建设,以工业园建设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新会区政府提出“工业兴镇,强镇富民”,加强工业园区建设。至今,新会全区11个镇,建成工业园69个,工业园规划面积8.55万亩,已投入开发资金6.58亿元,开发土地面积2.47万亩;进园企业1080家,其中投资500万美元以上企业36家。去年“金鹰”奠基、“名冠”开工、“大昌”落户、“海螺”签约、“维达”增资、“中集”扩产,投资超亿元项目8个,超千万元项目35个,增资扩产超500万元项目38个,全年累计新增项目总投资达300亿元;产值超亿元企业由上年40家增加到47家,超10亿元企业由4家增加到6家;镇级工业总产值280.64亿元,增长28.19%。

双水镇充分把握和利用发展银洲湖区域经济的有利时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园建设,促进镇区经济发展。在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双水镇成功引进新加坡金鹰国际集团在该镇兴办亚太纸业(广东)有限公司,项目投资19.8亿美元,首期投资6.8亿美元,年产45万吨的高级文化用纸,建成后年产值27亿元。去年8月28日,该项目举办奠基典礼,成为广东省第二大外商投资企业。

司前镇加强工业园建设,该镇前锋工业园占地5000亩,已投入三通一平资金3000万元,开发土地1200亩,全国私营企业500强中排第32位的广东天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在该工业园落户;投资规划超亿元的外资企业——新会日兴不锈钢制品厂建成投产。

(三)以专业镇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全面推进小城镇建设。新会注意以专业镇建设加快产业集聚,各镇逐步形成龙头产业,促进城镇经济发展,推动小城镇建设。双水镇以拆船扎钢和发电为龙头产业,去年双水拆船钢铁公司实现拆解量59万轻吨,生产箱角件55万套,生产型材5.4万吨,产值15亿元,增长53%,成为名副其实的全国生产基地;同时该镇抓好发电厂扩建两台15万千瓦发电机组的技改工程,争取两台机组今年5月前完成并网发电,使发电厂成为该镇第二家年产值超10亿元的企业。

2024年3月,司前镇被广东省确定为五金不锈钢专业试点镇。该镇现有五金不锈钢制品

企业342家,去年五金不锈钢产值35.3亿元。该镇申请发明、实用新型、外观设计等专利32项,被授权有22项。

大鳌镇成为集装箱生产专业镇,罗坑镇成为纺织业专业镇,沙堆镇成为水产品专业镇。这些专业镇,加快了城镇经济发展,促进了城镇现代化建设。

三、坚持经营城市理念促建设生态园林文化城市新貌现

(一)坚持经营城市理念,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近几年来,新会坚持经营城市实践,用市场经济思路把城镇作为巨大的国有资产来经营,机制创新,狠抓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新会向全国招标,运用“BOT”方式建设污水处理厂。新会政府积极引入竞争机制,通过招标选择投资者,鼓励社会投资主体采用BOT等特许经营方式投资筹建污水处理厂。新会政府打破地域限制,在《人民日报》、《南方日报》、《粤港信息报》等报刊公开招标东郊污水处理厂特许经营权,2024年11月1日开标,共有7家单位参加投标(其中香港1家),最终由安徽省国祯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中标。该项目设计日处理污水能力16万吨,第一期4万吨,第二期增至8万吨,第三期增至16万吨,第一期总投资4200多万元,由中标单位进行投资、建设、经营、管理和收益,经营年限为20年,经营期满后,无偿移交新会政府。该污水处理厂2024年10月正式动工,2024年12月投产。

新会广泛发动,内外筹资,建设新型体育馆。体育馆建设工程是新会12项重点工程之一,新会层级领导带头,积极捐款,侨乡内外乡亲、社会各界人士踊跃捐款,共筹得捐款4252万元;其中,新会荣誉市民马观适先生捐出1200万港元。该工程于2024年2月23日正式动工,2024年12月投入使用。

新会对公共汽车经营特许权实行公开拍卖,由澳门新福利有限公司中标经营,加强城市公共交通建设。新会政府同意由悦洋集团有限公司把原侨乐街冠名为“悦洋街”,由该集团对该街道实行改造,并建设了大型超市“悦洋市场”,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二)以小区建设加快城镇建设,城乡居住条件明显改善。新会坚持以加强小区建设推进城市建设,以优化园林绿化改善生态环境,以完善物业管理强化城市管理。新会区政府举办新会生态园林社区推介会,积极开展千亩南门生态园林社区建设工程。近五年来,新会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30.87亿元,商品房竣工面积316.07万m2,销售面积242.39万m2。新建了明翠、福泉、东庆、振兴、龙昌、灏景园等10多个新型住宅小区,举办了两届房地产展销会。福泉新村荣获“全国城市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称号,成为江门五邑地区首个获此殊荣的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去年新会城区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08m2,农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 32.16m2,居住条件明显改善。

(三)强化有形建筑市场管理,节省工程费用3.96亿元。新会不断加强有形建筑市场管理,自1998年10月成立新会建设工程交易中心以来,截至去年底在该交易中心进行建设工程招标投标项目595项,工程底价36.65亿元,中标价32.69亿元,节省工程费用3.96亿元。各建制镇符合在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投标条件的工程也在该交易中心进行招标投标,各建制镇在区建设工程交易中心进行交易的工程157项,工程底价11.79亿元,中标价10.31亿元,节省工程费用1.48亿元。

(四)发挥侨乡凝聚力,加快城镇建设。新会旅居海外和港澳的乡亲共有70多万人,是著名侨乡,新会注意发挥侨乡凝聚力,发动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捐资办公益事业和投资办企业,推动新会经济的发展,促进城镇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以来,旅外新会乡亲为家乡捐资办公益事业总值达13亿多港币,大大地促进了新会各项社会事业的起步和发展。旅外乡亲积极投资办实业,有“世界光学仪器大王”之称的黄克竞先生、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先生、苹果牌服装的创始人谭兆先生、香港江裕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区柏贤先生等在新会积极投资办实业。至今,旅外新会乡亲回乡办企业120家,投资额达3.5亿美元,有效地促进新会经济发展,促进新会城镇现代化建设。

(五)加大城区综合整治建设,生态园林城市新貌凸现。近五年来,新会围绕建设生态园林文化城市的发展目标,狠抓规划、加大投入、加快建设、综合整治、加强管理,中心城区面积扩大7平方公里,城市面貌大为改观。形成了北起圭峰山体育运动公园、南接人民会堂中心园林区的“生态园林文化带”,以冈州大道为主线、横贯城区东西的“城市景观带”和以中心路向南发展的“城市中轴线”;大力改造旧城区,建起了一批广场和标志性建筑,中心城区面貌发生了质的变化。全面完成会城河综合治理工程,建成冈州大道和新会大道。新建和改建中心南路、大新路、仁寿路等主要街道,使之成为富有特色的商业街区。建成周总理视察新会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圭峰北坑生态体育公园、葵湖公园、冈州广场、名人广场,完成了玉湖中心景区、小鸟天堂等一批重点改造工程。完善北区城市大园林建设和南区绿地广场建设,新建改建城市广场11个、公园12个,面积120.68万m2。新增园林绿化面积199.55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3%。新会生态环境建设和保护水平不断提高,生态园林文化城市新格局形成,近几年被评为“广东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南粤杯‟近期目标达标市”、“广东省历史文化名城”、“广东省城市综合环境优秀城市”。

第二篇: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积极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情况汇报 2024 年,省委、省政府颁发了《关于加快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提出“确保 2024 年全省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从顺应建设教育强省的发展大势需要出发,我们已启动了区教育现代化创建工作,现将教育现代化 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概述 全区有中小学 30 所,其中公办完中 2 所,初级中学 8 所,职业学校 1 所,小学 17 所,民办中学 2 所。在校生 41467 人,其中小学 20080 人、初中 12447 人、普高 5469 人、职高在籍生 3531 人。全区教育在编人员 3117 人,其中中小学在编在岗教职工 2126 人;离退休教职工 945 人。

二、教育现代化建设工作回顾 1 .成立领导机构。根据省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要求,结合苏南做法,区政府成立了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区长担任创建领导小组组长,区委和区政府负责教育的领导担任副组长,成员由各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创建教育现代化先进区办公室。主任教育局杨局长担任,教育局几位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各相关单位分管领导组成。2 .成立工作领导小组。为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教育局及各中小学均成立了创建工作领导小组。2 .组织系统学习。

第三篇:浅析经营城市的理念

浅析经营城市的理念

一次,我乘坐的飞机在幕色中缓缓降落,漆黑的大地上出现了一个亮点,那亮点越来越大,迅速变成一大片,像黑暗中的一堆金子,飞机飞越了城市,城市网状的街道和一座座的高楼闪着眩目的光茫从我眼前掠过,我不禁惊叹于城市的庞大与壮美,也让我不禁要问,那就是如何才能有效地管理这么庞大的系统,如何把城市建设得比现在更美好。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们的城市以惊人的速度发展着,但在城市飞速发展的背后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城市将走向何方?经营城市做为一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城市的一种新理念,其核心是将城市当作重要的国有资产,用企业家经营企业的理念进行运行,实现城市建设的自我积累和自我发展。当然,城市的系统要远远比企业的大得多,繁杂得多,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法则就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规律,这一点不论大小都是一样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已在企业的改革上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什么就不能把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用在城市上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对城市的自然资源、基础设施资源、人文资源等进行优化组合和市场化经营,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促进城市功能完善,提高城市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

一、无“市”不为城市

什么是城市?在中国古代,城和市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城,就是用夯土筑成的高大墙体,展成一线称长城,围成一圈是城,是以防御为基本功能。而市是指货物交换的地方,是聚集货物,进行买卖

1的场所,是以贸易为基础功能。随着社会的发展,城里的人越来越多,商业不断发达,使城和市逐渐融成一体,于是城市产生了。但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在一些交叉路口、水路码头、口岸要道等易于交通贸易、人口集中的地方好形成了城市,如上海、广州、泉州这些城市并不一定筑城,但他们也都是真正的城市。由此可见,城市的根本在于“市”,没有市场,就没有城市。城市是生产力发展社会分工细化和生产关系变革的结果,是生产力水平和社会生产方式的代表,是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必然产物,城市的中心性、聚集性和系统性以及城市的其他功能,决定了它的高度集约化,可实现低投入而高产出,投资效益大大优于农村,因此,市场机制、利益机制、效益机制是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在今天的城市更是这样。

二、企业改革了,政府管理下的城市呢?

1978年,一位老人的一番讲话,掀开了我国历史的新篇章。从此在中华大地上一埸经济革命开始了,全新的理念,大胆的实践,让我们目睹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一个个企业垮掉了,一个个企业站起来,市场经济的引入,打破了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让我们的企业面临着巨大的危机,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商机,那些无视经济规律的企业被汰淘出局,而那些能灵活运用市场规律的企业由小到大在快速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是要用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来调整经济的发展。但改革20多年来,我国的宏观改革滞后于微观改革,政府改革滞后于企业改革,现在很多地方的政府在观念上和行为方式上还难以适应经济市场化,仍然习惯于用行政替代市场,认为经济权利资

源只有掌握在政府手中才是最有效的。改革的目的是要在整个中国建立市场经济,这只“无形的手”调整的不仅是企业,而是适用所有的经济领域,我们不仅要经营好企业,还要经营好城市,经营好整个国家。由于这种改革的滞后,已经使我们的政府面临着许多困境,城市只是给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偿服务型、共享型的公共产品,只有投入,没有产出,没有收益,城市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地开发利用,加之城市政府财政困难,导致城市投入严重不足,城市建设滞后,影响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办法只有一个,这就是要转换政府的职能,要将目前的“行政控制型”管理,彻底转变为“服务型”管理,逐渐以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公共服务为主要职能。国家就象一位负累很重的母亲,已经无法满足孩子们的伸手,只有解放思想,跳出传统的框框,把孩子们放在市场经济的环境里锻炼出独立生存的能力,才能解决我国城市与在的诸多问题。

三、企业是城市的老师

有一天,我和一位表兄聊天,他是一家管理咨询公司的咨询师,MBA硕士,当我们谈论起经营城市这个问题时,关于城市竞争力的许多理论都是企业经常用到的,而且这些在企业都有实践后的非常完备的系统。改革开放这些年来,企业一直都战斗在改革的最前沿,在他们的生存之战中,用多少辛酸的失败和欣喜的成功,不断完善,积累了许多成熟的经验,我们完全可以大胆地把企业战略、形象、营销、管理、文化等这些理论移植到城市这个更大的系统上去。

改革前的中国可以看成是一个大公司,城市政府可以看成是分

公司,地方政府的人事、财政(可看成是人力和资本资源)全由总公司统一划拔。现在的地方政府可以看成是子公司,人大是监理会,党委履行董事的职能,市长是总经理,投资者是公司的客户,各种自然资源和基础设施是公司的资源,政府必须将这些资源推向市场,吸引客户,才能获得“生存的空气”。

四、以人为本

安纳西,法国南部阿尔卑斯山麓的美丽小城,一个房价比巴黎还高的地方。这个城市的旅游业非常发达,游客人数是城市人口的8倍以上,旅游业收在全法国都是响当当的。一次,一个中国人问当地的一位老人,这里游客这么多,为什么不盖上几座大酒店?以前有没有这方面的争论?老人回答,有过争论,也盖过楼,后来都拆了。在湖边有一排高大的法国梧桐树,后面是一排别墅,其中不乏知名建筑家的作品,但是人们还是认为那些房子破坏了自然的景观,专门栽了这一排树来“遮丑”,因为再好的建筑师也创造不出比自然更美好的风景。虽然企业经营与城市经营有许多相同之处,但它在根本上还是不同于企业的经营行为,它不仅要强调经济利益,更要强调社会效益和社会公平的实现,虽然经营城市的具体操作行为是由一些企业化的组织来承担的,而且运行机制也趋向市场化,但是从根本上它是政府管理和建设的一种手段,因而它最终代表的应当是社会公众的利益。

城市政府应当是一个全球的经纪人,不断优化,整合自己城市的资源,加强管理,提高竞争力,在国际市场上推销自己的城市。城市可以看成是一企业,企业的经营尚且有盈有亏,城市的经营也是如此,企业缺乏动力机制、文化理念或正确的市场再精明的总经理也可能倒闭,城市与是一样。这就要求城市政府在转变观念的同时,能采取科学的方法,合理有效地经营城市,把自己的城市建设地更加美好。

参考文献

1. 倪鹏飞《中国城市竞争力 理论研究与实证分析》中国经济出版

社2024年

2. 马彦林刘建平《现代城市管理学》科学出版社2024年

3. 姜杰张喜民《城市竞争力》山东人民出版社2024年

4. 程汉忠《制造城市》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24年

5. 刘维东《关于经营城市的几个问题》摘自《城市经济、区域经

济》2024年12期

6. 马正林《中国城市历史地理》山东教育出版社1999年

第四篇: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的都是基础设施的“硬件”招牌,其实关键还是软环境之间的竞争,软环境不好,硬件建设最好也没有用。目前,一些国家级的开发区提出的几通几乎都是软环境方面的“通”和“平”建设,对本地投资环境向外界作出较多承诺,而把硬件设施建设作为最基本的要素。因此软环境也是园区建设中的经营资本,而且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经营资本。三是要注重园区的特色经营。由于各地的产业基础、地理位置和经济实力不同,我认为镇级工业园区建设的主攻方向应该是建成为区域特色工业集聚,实行专业化生产,具有一定产销规模的特色工业园区,有特色的园区才是成功的园区。园区建设一定要以整合提升当地特色产业为目标,就象改革开放初期我市发展块状经济时的“一镇一品”一样,每个园区都要立足当地产业基础,强化个性,形成自身特色,以特取胜,切忌盲目攀比,相互仿效,搞成农村工业的简单迁徙和拼凑。四是要关心和培植工业经济中的“弱势群体”。我市工业经济较为发达,但尚有很大一部分小企业和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存在,这其中不乏有优秀的企业和经营者,小企业中的一部分很有可能成长为今后的中企业或大企业。目前我市用地紧张,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构成了很大制约,而城镇化过程中又需要引导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因此,园区建设中应有关心和培植这些“弱势群体”的政策和措施,而这些政策和措施正是工业园区经营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园区建设既要吸引规模企业进入,为其营造良好的发展平台,又要为中小企业创造条件,有步骤地建设一批标准厂房,把分散的、不成规模的、个体作坊式的企业引导到园区经营,为规模企业协作配套,缩短产业半径,延长产业链,真正成为本地优势特色产业的集聚高地。

三、以“经营”理念,加快中心村的建设和集聚,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手段和措施

(一)中心村建设也需要有一个市场化运

作的主体。在现有的条件下,单凭政府的支持和村级有限经济的投入是不太可能推进中心村的集聚和建设速度的,只有思路和政策适当超前,才能加快中心村的建设速度。确立中心村建设的主体,同时还可避免两种现象:一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一般房地产的开发;二是把中心村建设等同于农民个人建房的简单组合。现实表明,推进中心村建设,政府的行政促动仅仅是外在的推动力,确立市场运作主体,才能为中心村建设真正营造内在的、自发的源动力,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中心村建设也需要市场化运作。一是中心村的一些服务经营性项目可以实行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实施市场化操作;二是中心村的一些基础设施和优美环境的创建也可以先期投入、合理分摊、市场化运作;三是对一些没有条件进入中心村的村民通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等形式确定一些事项,按市场化运作的方法收取一定数量的公用设施建设补偿金等,以加快中心村的集聚。

(三)中心村建设经营的前提是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管理。要切实改变居民农民建房“二元化”的现象,使中心村的建设做到有章可依、有章必依。我们必须认真贯彻实施有关规定,用足、用活、用好现有政策,加快中心村建设步伐。

四、以“经营”理念,利用土地资源筹集建设资金,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后盾和保障,利用城镇土地资源来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政策和方法已日趋成熟,这里不再过多阐述。

总之,农村城镇化进程中最主要的环节是搞好城镇规划、工业园区建设和中心村的集聚,而利用土地资源融集建设资金是其中的一项重要抓手。如果我们在平时工作中能多一份“经营”意识和理念,多一份“经营”手段和措施,我们的城镇化进程一定会走得更快更好!

第五篇:以“经营城市”理念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

农村城镇化发展水平是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标志。加快小城镇建设是从根本上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这“三农”问题,形成以城带乡、以乡促城的城乡一体化协调发展格局的现实的有效途径。如何加快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本人结合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把“经营”理念融会贯穿于城镇规划编制和实施的全过程,是推进农村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一环

(一)要树立规划编制中的“经营意识”,强化规划的经济效益。目前各地规划编制一般请相应的规划院实施,从平时工作接触中感触最深的是,那些规划专家们在编制规划时对各项城镇功能的技术规范要求较为注重,而对今后实施中的经济承受力往往比较忽略;对各项功能外形的协调美观及社会效益较注重,而对各功能间能发挥的经济效益往往很少提及。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规划实施时间不长就要修改的情况,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规划“刚性”不强。产生这一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至少其中有一个问题目前往往容易被忽视,即在规划编制结束后,缺乏对规划实施的经济可行性评估,规划的“刚性”往往敌不过经济效益这块跳板。所以编制规划不但需要专业性的技术水平,同时更需要对它进行经济测算,即在“技术规划”结束后,要对它的实施算一笔大帐,就像我们研究设计一件产品,如果不计算它的生产成本和消费承受力,其设计结果注定是要失败的道理一样简单。所以,我们改进规划工作,就必须注重强化规划的经济性,无论是整规还是详规都要时刻绷紧效益这根弦,力求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使各种资源要素得到最优配置,城镇的整体效能得到充分发挥。

(二)树立规划实施的过程即是“经营”过程的思想,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城镇建设,规划先行,规划是建设的龙头,一个经算过“大帐”而编制成功的规划,已对建设用地的即期价格和远期开发价值作了预先的预测,在规划中明确了城镇大的基础设施和产业布局等区块发展方向的基础上,对属经营性建设项目的地级的预期增值和土地资本效益的最大化的追求,是每个规划实施主体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政府部门通过牢牢抓住规划的龙头,适当超前投资配置一些公建项目,为那些经营性的项目造好势,叫人能看得到增值的潜力,然后在适当的机会推出,对最大限度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将会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反之,其效果将会大相径庭。所以说,规划不仅仅是对城镇的空间、功能和审美形态的合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使各种资源合理的聚合和重现,以期得到更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必须强化规划的财富功能,用规划创造财富,能有效地解决城镇建设资金不足的突出问题。

二、以“经营”理念,推进工业向园区集中,是推进农村城镇化的重要支撑

(一)工业园区筹建是否需要“经营”?当前,大力发展工业园区和加快工业向园区集聚,作为提升我市综合经济实力和推进城市化的主要抓手,已成为各级、各部门的共识和工作重点。在新一轮的“园区热”中,我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些问题:大投入如何得到大产出?人、财、物的投入量怎样配置才能获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即投入是否能达到预期的回报目标?资金投入的速度和规模控制的合理性即有限资金投入的侧重点和方向等等问题。要正确圆满地回答这些问题,仅靠行政管理的思路显然是无法解决的,只有借助于经济管理的手段和方法,对每个问题进行科学的评估和测算,才能避免投资决策的盲目性,使园区建设步入良性循环的发展轨道。所以园区筹建的决策过程其中包含了“经营决策”的过程,园区筹建既需要“行政决策”,也需要“经营决策”,两者互为前提,互相依存。

(二)如何“经营”好工业园区?我认为主要是这样几方面:一是要有一个灵活的经营主体和一帮有经济头脑的经营者。主体问题容易解决,成立一个“园区有限公司”就能展开,关键是园区的筹建者必须要使用那种有经济头脑、又善于经营的人,把园区筹建同其他行政性筹建的用人标准区别开来。要注重加大人才尤其是资本运作方面人才的引进、使用力度,以人力资本激活和放大园区经营资本,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最优的效益。二是要确立“软环境”也是“经营资本”的思想。当前,园区招商引资的竞争可以说是到了“白热化”的程度。现在,苏南地区的招商引资走在全国前列,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他们先进的招商理念即是其中之一。表面上看,各地招商引资打

坚持经营城市理念 新会积极推进城镇现代化建设.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