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学论文—公寓管理与公寓文化建设三号文库
- 管理学论文—公寓管理与公寓文化建设三号文库
- 在广电公司总结表奖大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旅行社实习报告三号文库
- 电大商法期末重点三号文库
- 限期签订劳动合同通知书三号文库
- 积极主动做好扶贫开发金融服务工作三号文库
- 建材2024年度资金工作计划的汇报三号文库
- 2024年11月金融统计数据报告三号文库
- 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知识三号文库
- 2024年1-2月海南经济运行简况[共五篇]三号文库
- 新警初任培训心得感悟三号文库
-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专业】北京人民警察学院招生网站-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分数线三号文库
- 遵义市工业招商引资政策三号文库
- 镇年度工作总结及计划三号文库
- ××市县(区)域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三号文库
- 参加全省公安宣传骨干培训班心得三号文库
- 镇村小康工作队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人才安居工程实施现状分析报告三号文库
- 拔尖人才表彰会议领导讲话三号文库
- 作为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应如何理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三号文库
- 政治生活第五课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5篇)三号文库
- 坚持原则 把握主题 改革创新三号文库
- 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中国共产党党员会主持词三号文库
- 万州法院落实和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调查报告三号文库
- 《管理:如何抓住本质的学问——利学企业管理》导读三号文库
- 党政一把手抓人才工作总结(69号)(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2024年人才工作总结及2024年人才工作计划三号文库
- 经济发展办公室2024年上半年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服装销售人员年终总结范文5篇三号文库
第一篇: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思考
坚持和完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思考
作者:卫兴华 胡若痴编辑:魏晔玲日期:2024-04-07
【内容提要】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我们既不搞“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又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以私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要弄清我国提出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历史背景和过程及其理论和事实依据,在理论上认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内涵及其意义,从历史、理论和实践上认识我国为什么决不能搞私有化的道理。
【关键词】 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私有化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提出的历史轨迹
新中国建立后,经过社会主义改造,我国建立起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但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理论认识和社会经济实践中并不是完全清楚的。在所有制问题上,曾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公有制。我们把单一的公有制和指令性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制度固有的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对立和相互排斥的本质属性,结果形成了被称作“短缺经济”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产品严重短缺,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然而,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本质,应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为此,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改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调整所有制结构,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我国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这一理论为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提供了理论支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也有一个理论认识和经济实践的发展过程。最初只允许个体经济恢复和发展,让它起“拾遗补缺”的作用。后来又允许雇工八个以上的私营经济发展,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在党中央的理论指导和政策有效实施的条件下,我国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起来。它的生命力及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也凸显出来。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总结改革开放以来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经验和成就,进一步提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种理论认识和决策的不断发展,使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地位和作用也在不断提高。先由体制外进入体制内,又由经济制度外进入制度内。截至2024年,全国登记的个体工商户达2741.5万户,私营企业达551.3万家。城镇就业人员在非公有制经济中所占比例由1978年的0.2%增加到2024年的75.7%。
二、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我国之所以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两方面的基本国情决定的。一方面,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以公有制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为主体,包括起主导作用的国有经济和作为公有制重要
组成部分的集体经济,也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如股份制中的国有和集体经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既包括量的规定,也包括质的规定。公有制的资产和新增加值,应在国民经济的总资产和新增加值总量中占优势。国有经济要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主导即导向和引导作用。公有制经济要通过改革焕发勃勃生机,表现出其应有的优越性。另一方面,我国处于并且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以弥补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不足。改革30年来的实践证明,这种基本经济制度在快速发展生产力、增加社会财富、扩大就业、繁荣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都起了积极的促进作用。30年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巨大成就,正是在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下实现的。从1978年到2024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由3645.2亿元增加到300670亿元,年均增长9.8%,是同期世界经济增长率的3倍多。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3倍,农村温饱不足的贫困人口由2.5亿人减少到1400万左右。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由210.6亿元增加到21788.5亿元,货物进出口总额由208亿美元增加到25616亿美元,外汇储备由1.7亿美元增加到19460亿美元,我国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中所占位次,由第10位上升到第3位,仅次于美国和日本。
三、提高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认识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需要在继续坚持中不断完善。公有制和非公有制都需要坚持和完善。首先,应通过深化改革把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企业搞好搞活,使其显示公有制经济的优越性。要阻止和防止国有资产在改制中被私人侵吞而大量流失。
其次,要科学认识包括公有制经济中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的重要意义,充分认识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公有制经济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关系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制度保证,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力量。只有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始终保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才能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发展。面对目前蔓延的国际金融危机,事实也在证明,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更有利于有效应对这场震撼世界的经济危机。
第三,要从理论认识上分清,社会主义国家国有经济的地位与作用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的区别。对资本主义国家来说,国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只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运行的需要,而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即使没有国有经济,资本主义照样存在和发展。国有化或非国有化,都是从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整体利益考虑的,都无损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而对社会主义制度来说,国有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需要,更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必要。因此,既不能将资本主义国家存在的国有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经济,又不能根据否定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就据以否定我国的国有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
在强调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也要强调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既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构成部分,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同时坚持和改进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我国宪法规定,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
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要求时,明确指出:“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只有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才有利于有效利用各种资源和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的发展。
四、社会主义的中国决不能搞私有化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表明:我们既不搞“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的公有制,又必须以公有制为主体,不能以私有制为主体,搞私有化。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既相互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存在于改革前和改革后,存在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是不断成熟和发展的,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则具有初级阶段的特点。在我国宪法和中央有关文件中也是将二者分别提出的。如果在理论认识上将其混淆,甚至否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制度的基础,主张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然导致否定公有制为主体,主张以私有制取代公有制,实行私有化。
有必要说明,马克思主义并不是仅仅从意识形态出发评价和取舍某种所有制的。马克思主义评价所有制的标准有两条:首先是生产力标准,其次是价值标准。从生产力标准和价值标准统一的角度来判断所有制的取舍,由原始社会的公有制发展到资本主义私有制,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是社会历史的进步。但是,私有制必然会产生剥削和贫富两极分化,出现经济、社会与政治的不公平,出现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这又不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生产力的快速持久发展。提出用社会主义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正是首先从生产力标准出发,因为公有制与生产社会化相适应,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有利于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从价值标准选择,是因为只有公有制的社会主义,才能最终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
不能用少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做参照系和选择标准,以此认为私有制国家比公有制国家生产力更高、生活更富裕,这是一种简单化的不科学的类比。要从多方面的可比性上进行评判:首先,世界上近200个实行私有制的国家和地区中,只有10%的国家是经济发达国家。许多亚非私有制国家,落后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
其次,旧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私有制,解放前的旧中国,存在汪洋大海般的小私有制个体经济,存在民族资本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私有制,还存在其他的私有制。但多种私有制的旧中国并没有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反而饱经忧患、积贫积弱、民不聊生、国运衰退。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才挽救了中国,使中国走向完全独立,逐步
实现国家繁荣富强。新中国60年的成就,超越旧中国几百年所取得的成就。再次,如果否定公有制经济,搞私有化,中国也不可能转向强盛。应记取苏东国家剧变后果的教训:苏东原社会主义国家倒退和剧变后,有的成为依附于西方大国的附庸国,而俄国也从一个超级大国和强国,变成备受西方强国挤压和欺凌的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多年大幅倒退,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贫富悬殊,社会矛盾、民族矛盾加深。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国家,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程度低于原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出现私有化,其社会矛盾与震荡会更加严重。我们将失去通过改革与发展实现现代化,跻身于世界强国、富国之林的大好机会。因此,私有化不是中国的出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作者:卫兴华,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胡若痴,北京城市学院讲师)责任编辑:蔡庆悦
第二篇: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尊敬的党组织: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到2024年,要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成为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首要任务。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基。”要正确理解和把握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第一,公有制为主体,核心是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即国有经济自身的活力和对社会资本的影响力、控制力,而不一定要在数量上占优势;第二,提高了非公有制经济的社会地位,它们不仅仍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上升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产权制度是所有制的核心;第三,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条件,“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一提法的最大突破是,从政策和法律角度更加清晰地界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财产所有权以及对经营给予合理的保护和承认,必将大大增强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主体的发展信心与创业动力;第四,混合所有制经济是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有利于国有资本放大功能、保值增值、提高竞争力,有利于各种所有制资本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有制改革的又一次重大创新。
调整国有企业发展战略,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决定》指出,国有资本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战略目标,更多投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重点提供公共服务、发展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保护生态环境、支持科技进步、保障国家安全。要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改革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组建若干国有资本运营公司,支持有条件的国有企业改组为国有资本投资公司。国有企业发展战略调整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将有利于提高国家核心经济实力和国有企业的创新活力。
积极推动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不是相互对立、此消彼长的,二者的发展都有利于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强国家综合实力和加快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们要通过深化改革,努力创造条件,走出一条使各种所有制经济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路子。
一是要努力促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化大生产中充分发挥各自优势。一般来说,国有企业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生产技术水平较高,但还有不少尚未实现经营机制的根本转换;非公有制企业大部分是中小企业,有的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但生产经营比较灵活。要通过加强分工合作,充分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各自的优势,实现互利共赢。
二是要大力推进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更广泛的领域公平竞争、共同发展。今后将进一步放宽非公有制经济的市场准入,允许非公有资本依法进入电力、电信、铁路、民航、石油等垄断性行业和领域。这不仅为非公有制经济开辟了新的更大的发展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所有制经济的平等竞争,也将为这些行业的发展注入活力,增强这些行业和领域的经济实力与有效供给能力,使各种所有制经济相互竞争、共同发展的领域更加广泛。
三是要积极推动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在实现形式上的相互渗透、相互融合。股份制作为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越来越成为大中型企业普遍采取的企业组织形式。要顺应企业组织制度变革的大趋势,进一步推动公有制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之间的相互参股融合。
汇报人:feisuxs
第三篇: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 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05日)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提出了新观点、新举措,意义重大而深远。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发展,必须始终贯彻“两个毫不动摇”
改革开放初期,我们党就提出在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前提下,发展多种非公有制经济。十五大把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确立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是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相互作用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同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在改革过程中,我们始终坚持和完善这一基本经济制度,不断消除所有制结构不合理对生产力的羁绊,推动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不同所有制经济的重要作用。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求国家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和合法利益。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它界定了微观经济主体的利益边界,在市场经济中具有激励、约束、协调和资源配置等功能。健全归属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的现代产权制度,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客观基础,也是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内在要求。《决定》提出,公有制经济财产权不可侵犯,非公有制经济财产权同样不可侵犯。这两个“不可侵犯”,深化了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体现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在清晰界定和有效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的前提下,国家通过制度建设、体制安排、政策细化和措施落实,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土地、资本、技术、信息、知识等生产要素,消除所有制差别导致的市场歧视和经济特权,鼓励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竞争,依法监管各种所有制经济,这有利于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积极性,激发各种所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推动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流动、重组与融合,为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五大提出探索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任务,认为股份制是现代企业的资本组织形式,社会主义也可以用。十六届三中全会进一步要求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大力发展国有资本、集体资本和非公有制资本等参股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十七大进一步提出,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必须以现代产权制度为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把对混合所有制经济的认识提升到基本经济制度重要实现形式的高度,从原来允许不同所有制资本“参股”到强调它们之间的“交叉持股、相互融合”,同时允许混合所有制经济实行企业员工持股,形成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利益共同体。这充分肯定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优势,不但有利于国有资本的功能放大、保值增值以及竞争力的提高,而且为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正确选择。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新形势下更好体现和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一个有效途径。一是其他所有制经济通过参股形式融入国有经济,将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和倒逼机制,推动国有经济进行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有利于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增强国有经济活力。二是在国有经济处于绝对控股或相对控股地位情况下,投资主体的多元化不仅不会导致控制力的减弱,而且能够扩大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国有经济的控制力。这一点已为实践所证明。截至2024年底,中央企业
在国内A股市场共控制上市公司953家,占A股全部上市公司总数的38.5%,总市值超过50%,是国有经济控制力的一个集中体现。三是更多国有经济和其他所有制经济发展成为混合所有制经济,将扩大国有经济在体制改革、技术变革、新产业引领、人才培养等方面对非国有经济的示范作用,同时促使企业积极承担国家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树立富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良好形象,在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保证市场供应、促进社会和谐、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增强国有经济的影响力。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离不开健全有效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十六大提出,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以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国有资产法》为核心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产权关系逐步理顺,国有企业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能力不断提高。在十六大提出的管资产和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基础上,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通过国有资本运营公司和国有资本投资公司等形式,进一步改革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体制,明确授权主体和被授权公司的责、权、利,最终实现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国有资本的投资运营要服务于国家的战略目标,体现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影响力,因此需要更多地投向自然资源、航空航天等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点行业和关键领域;分析和把握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最新动向,大力投资重要前瞻性战略性产业;重点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保护生态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国有资本还可通过财政、基金等途径在社会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这包括: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缴公共财政比例,到2024年达到30%,更多用于保障和改善民生。
国有企业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当前,要进一步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积极转方式、调结构、强管理、促改革。一是按照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规范经营决策、资产保值增值、公平参与竞争、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研究和探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具体措施和路径。二是准确界定不同国有企业功能,进行分类改革。对具有较大公益性的行业和领域,国有资本应加大投入,在保障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促进社会公平和谐方面作出更大贡献;对自然垄断行业,国有资本要继续控股经营,但要实行以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特许经营、政府监管为主要内容的改革,根据不同行业特点实行网运分开、放开竞争性业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三是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实现“协调运转、有效制衡”。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激励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切实履行企业家职能;深化企业内部管理人员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的制度改革。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中,要继续推进建立长效激励约束机制,强化国有企业经营投资责任追究;探索推进国有企业财务预算等重大信息公开;要求国有企业合理增加市场化选聘比例,合理确定并严格规范管理人员薪酬水平、职务待遇、职务消费和业务消费。
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
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满足人们多样化需要、增加就业、促进国民经济发展有重要作用。多年来,党和国家在态度上鼓励、政策上支持、方向上引导,极大地激发了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和创造力,使之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简政放权、减免税费等一系列改革举措的推进,使非公有制经济的活力竞相迸发,在支撑增长、促进创新、扩大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年的统计数据显示,非公有制经济对我国GDP的贡献已超过60%,对基础设施投入占比超过60%,税收贡献超过50%,就业贡献超过80%。
十七大在“两个毫不动摇”的基础上首次提出“两个平等”,即“坚持平等保护物权,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新格局”。十八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三个平等”,即权利平等、机会平等、规则平等,这是顺应时代要求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新特点提出的新政策,要求我们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等各种隐性壁垒,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具体办法,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实现形式,既可以由公有资本控股,也可以由非公有资本控股。国有企业改革,既要调动国有企业内部要素的积极性,也要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以投资主体的多元化进一步推动改革。
改革开放以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同时,也实现了自身的迅速发展,部分非公有制企业已经成长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骨干企业。但是在规模扩张的同时,大量非公有制经济还保留着传统的家族企业形态,有的非公有制经济虽然在形式上进行了股份制改造,但在产权制度、治理结构、管理机制等方面还存在不少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弊端。要鼓励、引导有条件的私营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明晰产权、明确权责,实行科学管理,推动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第四篇: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
为什么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而不能搞私有化或“纯而又纯”的公有制
作者:卫兴华 发布时间:2024-07-10
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中央领导同志和主要媒体不断强调,我们要坚持改革的方向,不能倒退,倒退是没有出路的。这其实有很强的针对性,是针对否定改革开放思潮的。如今,甚至还有人肯定“文化大革命”,肯定阶级斗争为纲,把这些年来所出现的现实问题全部归结为搞市场经济。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有人在报刊上公开发表文章,认为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否定公有制,主张私有化,甚至提出土地也应该私有化。所以,《人民日报》和中央其它报刊一再宣传我们要坚持什么,我们不照搬西方的什么,都是有针对性的。我今天要讲的,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的有关问题。
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
我们搞改革,既要坚持改革不动摇,又要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什么?那就是中央文件里写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但无论在理论界,还是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不少人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一个概念还是两个概念理解不清楚,往往有人把它们看成是一回事。其实,无论在宪法上,还是在中央文件里,上述概念都是有区分的。这两个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1982年以来,我国宪法修改了多次,但有一点没有修改,宪法上这样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即全民所有制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公有制为基础,不是以私有制作为基础,也不
是以公有制再加上私有制为基础。那么,社会主义经济制度除了基础以外,上面还有什么?有社会主义的分配制度即按劳分配,还有劳动人民当家作主,还有社会主义的本质,等等。只有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才能够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只能以公有制为基础,这是宪法规定的。
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包括非公有制经济,这带有初级阶段的特点。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也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作为主体,同时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我们所说的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虽然是以公有制为主体,但非公有制经济也要让它发展。当然,我们在实际中,公有制还是不是事实上的主体,这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把公有制为主体流于空谈。因为,目前有统计材料证明,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在不断减少,私有制经济的比重不断扩大。据统计,2024年,私有制经济已经占到全国GDP的63%。中央注意到了这个问题,所以强调绝不搞私有化。这实际上是对那些继续主张搞私有化、取消公有制、不要国有企业之类论调的一种否定。
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提出的历史过程
过去,我们生产力落后,广大人民生活贫困。小平同志讲贫穷不是社会主义。那么,怎样才能使我们摆脱贫穷?怎样才能使我们摆脱落后?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搞改革开放。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实践证明,正是改革开放使我们扭转了人民普遍贫穷的局面。但是,怎么去搞改革开放?在所有制问题上怎么发展?这个思想也是逐步解放的,一开始是允许个体经济发展,把个体经济的发展叫做拾遗补缺;后来个体经济发展了,它的经济规模扩大了,一个人,或者靠他家里的劳动力不够,就要雇人。这又产生个问题:雇人不就是搞资本主义吗?你允许个体经济发展,那么你允许不允许雇人?
我们先前允许发展个体经济的时候有个界定,请雇工7人以下(含七人)的才叫个体经济。实际上个体经济的概念本来应该是,个体经济本人或他的家庭来经营的经济叫个体经济。为什么界定为7个?当时有一个学者给中央提了个意见,说马克思《资本论》里讲过,雇7个人以下是个体经济,雇7个人以上8个人以上就是资本主义了,就有剥削了。中央采纳了这个建议,据此制定政策,个体经济可以有几个帮工,有几个学徒,加起来不要超过7个人。后来,雇工超过7个人了,开始检查,超过了不行。其实,也没法检查,他把人辞退了怎么办?超过8个人怎么办?那时还没有“私营企业”概念,称谓五花八门,如“雇工大户”等。中央的政策是“三不”原则:“不宜提倡,不要公开宣传,也不要急于取缔。”一不宣传,二不制止,看看再说。实际上,只要你不制止它就发展起来了。一直到1987年,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除了个体经济以外,私营企业也允许发展。十三大报告指出:“我们已经进行的改革,包括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都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的实际状况所决定的。”这样,私营企业取得了合法的地位。
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开始只是说可以让个体经济起一个拾遗补缺的作用,后来讲非公有制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补充,或者叫做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这是小平同志提出来的。我们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后,中央又提出,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后又进一步提高了非国有经济的地位,把它纳入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中,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可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个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认识不断发展的过程。这就表明我们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不是一种暂时的策略,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是要坚持这样一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三、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和事实依据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根据什么理论、根据什么事实提出来的?中央文件里已经回答了,是根据我们的国情提出来的。我们的国情主要有两方面:
一方面,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既然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必须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基础,否定了公有制也就否定了社会主义。只有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私有制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比如外资企业,外国资本家来中国大陆办企业就是搞社会主义了?不是的。但是我们要引进外资,要发展外资企业,利用它来更好地发展我们的生产力。对私营企业,过去认识得很清楚,现在似乎越来越不敢讲了,我觉得我们理论界应该明确。我们私营企业已经有550多万家了,有的资本达到几百亿。我们有些学者硬说私营经济、个体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经济,实际上,中央文件、小平同志都没有这样讲过。你看小平同志也好,中央文件也好,最初是说,非公有制经济是国有经济的补充,或者讲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补充,那就表示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非公有制经济本身不是社会主义经济。如果私有制经济都是社会主义的,那就用不着提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了。甚至有些学者讲,国有企业不是社会主义经济,非公有制经济才是社会主义经济,如果那样的话,就更用不着讲公有制为主体了。恰恰宪法与中央文件都强调,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你搞社会主义不能离开公有制这个基础的,正因为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这是一方面,这是我们国情的重要方面。
另一方面,我们虽然是社会主义国家,但我们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因为按照过去的社会主义的概念,社会主义就是要消灭私有制,共产党宣言里面就讲,共产党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论概括为一句话,消灭私有制。我们过去急于消灭私有制,就是按照马恩著作去做的。可是,马克思、恩格斯讲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资本主义生产力高度发达的那些国家的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基础上的,我们照搬时就没有考
虑到它的前提,我们是在生产力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里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然后再进行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彻底消灭私有制那种做法脱离了我们的国情。我们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首先,我们生产力还很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文化水平、教育水平各个方面都还是比较落后的。我们处于初级阶段,就不能搞单一的公有制,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事实证明,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的成果是有目共睹、世界公认的。我们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45.2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30070亿元,30年来年均增长9.8%,经济增长速度是同期世界平均经济增长速度的3倍还多。从全国来看,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6.5倍,农民的人均收入实际增长6.3倍。我们的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亿5千万减少至去年的1400万。城乡居民储蓄,1978年是211亿元,去年已达到21788亿;外汇储备78年才1.7亿美元,增加到去年的19460亿美元,将近2万亿美元。我们国家的经济总量在世界经济总量当中所占的比重,由原来的第十位上升到第三位,现在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当然,如果按人口平均数的话,我们人均GDP还很低,但经济总量排在世界第三了,这是我们改革开放的成果,也就是我们实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成果。
四、提高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理论认识
我们要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那首先要坚持和完善我们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坚持和完善我们国有企业的主导地位。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主体和主导是两个概念,主体是指要在量上占优势,量不占优势叫什么主体?对量这个概念怎么理解?过去是讲产值,公有制的产值要占优势,要占比例大;后来中央文件提优势,公有制的资产要占优势,我觉得不仅公有制的资产要占优势,公有制的新增加值也应该占优势。仅仅资产占优势不说明问题,我们有些国有企业占的资产很多,但是放在那儿闲置不用,引进外资,新
进的技术设备不会利用,放在那儿风吹雨打,资产有,但没有用上,或者没有开工,或者开工不足,浪费太大,那样的资产是没有意义的。所以要看新增加值,在全国各个企业,全部经济的新增加值方面,我们的公有制经济也是应该占优势的。
我们的国有企业数量在不断地减少,有个统计数字我看了一下,由几十万减到几万了。人们似乎普遍地有个观念,好像国有企业不行,国有企业效率低,亏损严重,国有企业不如私营企业。但是,我们设问一下,改革开放以前国有经济占很大比重,尽管那个时候有“左”的路线、“左”的理论的错误干扰,但开放以前我们新中国取得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改革开放以前新中国取得的巨大成就靠什么?主要靠国有企业。从统计数字来看,那个时候国有企业的利润率是很高的。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搞公有制。沙皇俄国是个落后的、封建主义很浓厚的一个资本主义国家,跟美国的差距很大,但苏联建立以后很快地缩小跟美国的差距,后来战胜法西斯德国,能够跟美国抗衡,靠的是什么?在经济方面就是靠公有制,很大程度靠国有企业。
我们改革开放以后为什么国有企业出现了亏损,而且亏损不是一开始就出现,而是后来发生的?亏损、问题多,不是证明国有企业本身不行。国有企业过去挖得很苦,利润全部上交,没有让它留下发展的潜力,改革开放后你让它自负盈亏,特别是老企业,老的国有企业给国家的贡献大,背的包袱也比较重。过去我们医疗、住房、孩子上学全部由国有企业内部来解决,背着沉重的包袱,老企业退休职工也越来越多。而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轻装上阵,没有包袱,当然显示出它的竞争力了。你到市场的海洋里游泳,国有企业背着包袱,你不支持它;私营企业、外资企业轻装上阵,轻装游泳当然游得快,你轻率地断言国有企业不如私营企业,就不客观了。私营企业的主要目标是追求利润,而国有企业要担负国家的重大任务,它的目标不是仅仅追求利润。我们承认,国有企业过去在旧的体
制下确实缺乏活力,所以我们要进行国企改革。但是我们改革是要把国有企业改造成富有活力、生机盎然的企业,而不是简单地把国有企业当包袱甩掉。当然,我们是有进有退的。
在我们理论界,有学者提出个口号,把改革国有企业叫做“国退民进”,这个口号响了很多年。现在把私营企业叫做民营企业,国退民进,国有企业退出来,民营企业进去。有人误认为这是中央的口号,有些地方官员误认为这是中央的精神,大量地出卖国有企业,我们国有企业在大量地减少,有不少就是一卖了之。什么国退民进,就是要让国有企业从经济里全部退出来,中央并不赞成那个口号。在某些地方,有些人以改革国有企业之名化公为私,大量侵吞国有资产;有的国有企业的厂长跟上面的官员勾结起来,自买自卖,通过各种的渠道侵吞国有资产,或者跟外商勾结起来,廉价卖给外商自己捞好处,这种例子很多的。有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出卖国有企业要经过议会批准的,而我们有些企业可以随便地和上级部门勾结起来就卖掉,几亿的一个企业可以一千万、两千万把它卖掉。对于国有企业改革,中央的政策是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的要进,有的要退,该进的进,该退的退,不是全部退出来。市场经济就是竞争经济,为什么不允许国有企业去竞争呢?好像一切赚钱的行业国有企业就应该全退出来。按照一些理论家的说法,那是竞争性的领域,不要搞国有企业。既然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为什么不允许国有企业竞争呢?为什么国有企业要全退出来?国有企业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但不是都不为,也不是不要国有企业存在。我们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坚持国有企业为主导。什么是主导呢?主导意思是不一定占很高的比重,过去国有企业占70%、80%,那么现在哪怕降到40%、30%也可以,但是它起一个领导、引导的作用。可是不能降得太多,现在国有企业据统计降到20%几了,甚至比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占的比例都要小了,这有点不合适。
有些理论家把我们社会主义国家国有企业跟资本主义的国有企业对比,有种理论上的认识我认为是错误的。资本主义国家认为,它的国有企业可以非国有化,可以卖掉。有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有企业占的比例很高,比如说英国的撒切尔夫人搞非国有化,卖了很多。把资本主义国家国有企业当做我们的参照物,它可以不要,可以卖,我们也可以卖,这个误区我们要认识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资本主义是以私有制经济为基础的,没有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制度照样存在和发展。国有企业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同步,16世纪算起,西方资本主义发展了几百年,国有企业是后来才发展起来的。没有国有企业,资本主义完全可以照样存在,照样发展,国有企业不是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在的必要性,国有企业对于资本主义来说仅仅是经济体制、经济运行的需要。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规模扩大了,经济发展非常复杂了,它需要国有企业来控制它的经济运行过程。今天私有化,明天国有化、非国有化,变来变去都是根据资本主义经济运行的需要来安排的。
而社会主义国家就不一样了,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既是我们经济运行的需要,它更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本身必要的。我们理论界出现了一种怪论,有一个经济学家写了本书,叫《人间正道私有化》,在香港出版的,就是主张私有化。他把国有企业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他把私营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叫做人民社会主义,他不主张国家社会主义,主张人民社会主义,居然说搞国有企业源于希特勒,因为希特勒打的招牌就是“国家社会主义”。这完全是颠倒是非。不仅马克思、恩格斯讲过,列宁也讲过社会主义要搞国有经济,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马克思讲过,为什么要搞国有经济?只有国有经济才能够从全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我们现在有的理论家,甚至是有影响的理论家,恁说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甚至曲解恩格斯的话,比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到过俾斯麦的国有化,大家知道俾斯麦,当时的铁血宰相,他也搞国有化,恩格斯说,“自从俾斯麦致力于国
有化以来,出现了一种冒牌的社会主义,它有时甚至会堕落为某些奴才气,无条件地把任何一种国有化,甚至俾斯麦的国有化,都说成是社会主义的。显然,如果烟草国营是社会主义的,那么拿破仑和梅特涅也应该算入社会主义创始人之列了。”(《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17-318页注解)可见,恩格斯是反对把资本主义国家的国有经济叫做社会主义的。但是我们的理论家引证恩格斯这个话,说恩格斯讲得很清楚,国有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我们社会主义的国有企业也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要社会主义。他们否定国家社会主义,把国有企业叫做国家社会主义,他们要什么呢?要人民社会主义,就是私有制,把私有制叫做人民社会主义。我说你主张私有制讲你的理由就行了,你是主张搞资本主义讲你的理论就行了,你不要曲解恩格斯。有人甚至曲解小平同志的话,为了搞私有化,给私有化提供理论根据,曲解邓小平理论。所以,我们理论界在认识上存在着很大的分歧。怎样正确把握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怎样正确地把握和认识邓小平理论,怎样正确地把握和认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怎样正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就是我们既要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企业要通过改革真正表现出它的优越性,如果公有制经济确实表现不了优越性,如果国有企业本身内在的就不如私有制经济更有效率,那你要国有企业干什么?如果真是公有制经济不如私有制经济更有效率,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那你搞公有制经济干什么?恰恰马克思主义主张以公有制取代私有制,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是基于如下两个标准。
马克思主义不是说私有制就绝对地坏,公有制绝对地好,没有这个概念。马克思主义判断私有制、公有制不仅仅是从道德的原则出发的。马克思主义判断一种社会制度,公有制、私有制哪个优越,哪个不优越,有两个标准。第一位的是
生产力标准,第二位的才是价值标准。首先是生产力标准。比如说原始社会,原始社会发展为奴隶社会,原始社会公有制,人人平等,没有剥削,发展到奴隶社会,奴隶社会是私有制,而且奴隶制度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最野蛮的剥削制度,那么,奴隶制度取代了原始社会的公有制,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剥削制度取代了没有剥削的制度,是历史的倒退还是历史的进步?如果仅仅从道义不道义、正义不正义、公平不公平从这个价值原则出发的话,那么剥削制度取代了没有剥削、私有制取代了公有制好像是倒退。恰恰相反,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讲,奴隶制度取代原始社会制度是个历史的进步,这正是从生产力标准出发作出的判断。因为原始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高度的时候,恰恰出现奴隶制的私有制,比原始社会的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比如说原来原始社会有部落战争,抓来的俘虏杀掉,那时候生产力很落后,俘虏你还得养活他,他的劳动成果很低,所以要杀掉;而生产力发展以后,把他当成奴隶,保护了生产力,因为他留下来可以当劳动力,除养活他本人外还可以有剩余劳动力,可以剥削了。所以说,奴隶社会私有制发展起来可以促进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就可以进一步发展。
但是,任何私有制必然会产生两极分化,产生剥削制度,产生阶级、阶级对立和阶级矛盾。资本主义私有制发展到了一定阶段,不断地导致经济危机。人们过去还迷信资本主义,现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发展起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又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内在的矛盾。过去,我们有些理论家把西方尤其是美国那一套当做我们改革开放的标准,坚持要向那里走,认为市场是万能的,否定计划。前不久《人民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值得我们一读。作者强调计划,提出日本、法国也搞经济计划,搞的还很好,他们既搞市场化,又搞计划化。我们原来强调计划经济,否定市场经济,现在倒过来强调市场经济、强调市场化,不敢讲计划化,连计划都不敢讲了,老是走极端。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了全世界的经济危机,我
们国家的金融系统不会像资本主义那样受到那么大的危害的,为什么呢?恰恰在于我们的银行国有,我们没有完全自由化,没有完全按资本主义那样搞。
我们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就要强调搞好国有企业。你搞不好的话,怎样为主体?空谈不行,国有企业不是搞不好的,可以搞好。从历史上来看,从外国来看,不是公有制经济搞不好,马克思主义强调搞公有制经济,恰恰认为它可以消除私有制的弊端,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公有制经济比私有制应该更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他才提出用公有制取代资本主义私有制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数年一次的经济危机,对生产力破坏极大,而社会主义公有制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可以避免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另外,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将会被社会主义取代,从价值判断上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比资本主义优越,比私有制优越,私有制达不到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
用马克思主义的两个标准看,就是首先从生产力的发展看,公有制更有利于生产力发展。我们现在有些地方把发展私有制经济当做政绩去宣传,放开、放手、放心搞,而不宣传怎样搞好国有企业,也不下工夫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没有搞好,不等于说国有企业搞不好。光宣传国有企业不好,它怎么能搞好?在社会主义国家,一定要搞好国有企业,显示出它的优越性,你才能站住脚,理论上你才能够说服人。
另外,我们也要完善非公有制度经济。非公有制经济符合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的标准,要大力发展,也要不断完善。我觉得私有制经济有两面性,其积极作用是主要的,但也不要忽略它的消极面。私有制经济如果唯利是图,会产生一些消极的后果。
中央强调,毫不动摇地发展公有制经济,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这其中也涉及到医疗卫生改革,新医改引发大家思考,怎样搞好国有医疗卫生事业?卫生医疗制度应该怎么改革,才能让穷人看得起病?刘国光同志的文章也讲到这个医疗问题,他说如果把医药制度完全市场化、医疗制度私有化,会产生很多问题。如果公有制比重过低,那么国家宏观计划调控的实施难度就增大了。为了实现病有所医这个目标,国家从财政上就需要有所补贴,因为医疗、医院它本来是公共产品,是福利,可是原来的国有医疗体系已经改变了,许多医疗机构,尤其是一些基层的医疗机构已经私有化了,私人医疗机构的主要目的是赢利。过去在医疗改革过程中我们走了一些弯路,致使广大老百姓看不起病、看病难,但这都是改革中碰到的问题,都可以在改革中加以解决。实践证明,完全市场化、完全私有化是行不通的。
我们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既要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也要毫不动摇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发挥非公有制经济的积极作用,对它不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这一面要监督它,对它的积极面要积极地支持发展,不能因为出现一些问题就简单否定。
(报告人系人民大学教授,据宣讲家网站报告录音整理)
第五篇: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我 国 的 基 本 经 济 制 度》说 课 稿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说课稿
各位评委,您们好!今天我要说课的框题是《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首先,我对本框题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一)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人教版教材高一政治必修(1)第四课第一个框题的内容。本框题的内容是对上一节教学内容的延续,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社会再生产的四个环节: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这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经济就是人们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生产、分配、交换与消费的活动,以及在此过程形成的人们之间的关系——生产关系。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是一切生产关系产生的基础,其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共同构成了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一制度为本单元生产与经营提供了一种制度上的保障。因此本框题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是一个社会的客观规律,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是符合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的。学好这个框题为学好以后的经济常识打下牢固的理论基础,而且它在整个教材中也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本框题包含的一些经济理论,是以后政治学习中不可缺少的部分,也是今后高考的必考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具体内容,各种经济成分的含义、地位和
作用;理解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和主体地位的体现,确立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
能力目标: 提高全面分析问题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能够
区分出各种经济成分,并说明它们的作用。结合事例说明,在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
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识到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适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有利于促进我国生产力的发展。
(三)说教学重难点及其依据
重点: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和公有制的主体地位。
依据: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因此,公有制的主题地位和表现是本课的重点。了解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对于我们认识国家经济发展的原因、坚定社会主义信念,积极参加社会经济生活大有裨益。
难点: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以及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依据:学生对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面的知识了解甚少,不容易理解为什么股份制会成为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把握起来有些难度。对与我国实行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的问题它涉及到我国的社会性质,我国国情和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的基本原理,学生分析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因此也把它做为本课的一个难点。
二、说学法
学生的实际情况是学法研究的起点,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心理特点,我将采取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和制作学习卡片的方法来进行学法指导。
高一年级的学生以具备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首先,在初中,学生已经初步了解了我国初级阶段的国情,“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我国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相关知识,以及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辨证原理的基本内容,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本课的内容,高一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生活阅历,在经过了中考的分流之后,学生已经有了择业意识和前途意识了,因此迫切希望了解各行各业的一些基本情况。其次,在能力上,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具有了一定的理论概括能力,抽象思维能力,能够理解教材当中的知识与内容。人本主义心理学和建够主义心理学的原理,这一阶段的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较高,他们希望能够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应该充分的相信学生有这种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我才采用了让学生合作探究的方法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制作学习卡片主要是为了强化和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方便学生理解与记忆。
三、说教法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本框题内容相对抽象和理论化一些,而且本课知识点比较多,层次多,如果按照传统的以讲授法为主的教学的话,必然会造成散乱的印象,重难点容易被弱化。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情景探究法和问题探究法进行教学。首先,运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使学生进入学习情景,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然后,根据本课中设置的几个问题,引导学生通过相互合作来解决问题,再利用多媒体实现情景的拓展与回归,一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另一方面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思想,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在进行问题探究时,通过教学生制作学习卡片进行学习,这样可以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也方便其记忆。
四、说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一)导入新课:(2—3分钟)
【导入】用一些图片展示中国当代经济的发展。
【导入新课】引出一国经济发展和国家经济制度的关系,从而引出本框题要学习的内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二)讲授新课(35分钟)
一、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对这一内容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第一是要对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有一个宏观的把握,即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由此明确 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以公有制为主体”,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方面否定了过去在所有制关系上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的单一公有制的模式;另一方面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同时要坚持公有制的基础性地位。
再者,从两个角度来分析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一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原理,一是坚持这一制度的作用。这项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从根本上说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说来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和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既然我国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这样,那么,接着我们学习其具体的内容,首先;
二、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含义、范围
全面认识、科学界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含义,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以及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1)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通过教材设置的情景和柱状图,引导学生认识,国有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教师可通过列举国企的数据分析说明国有经济的地位、作用。
国有经济,亦称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全体人民所有(以国家所有的形式存在)的一种公有制。它在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是我国的主要经济基础,是国民经济的领导力量,在整个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
(2)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通过教材设置的情景和我们周围一些乡镇企业,引导学生分析集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集体经济,亦称集体所有制经济,是生产资料归部分劳动者共同所有的一种公有制。它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吸收社会资金,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公共积累和国家税收。国家支持、鼓励和帮助集体经济的发展,对发挥公有制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对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
(3)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
通过教材设置的情景分析波导手机这家企业的性质,指出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含义。混合所有制经济,是指由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照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这种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都属于公有制经济。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通过教材设置的情景,目的是分析引导使学生认识到,公有制经济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阐释探索不同的实现形式,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公有制经济,而不是改变公有制经济的性质。通过深圳中兴的例子,分析采用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一,推行股份制 可以增强公有制经济的活力,提高企业和资本的运作效率。
第二,推行股份制可以 扩大公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增强公有制的主体作用。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以教师讲解为主,配合前面列举的一些企业和数据、图片来分析。
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要注意两点:一是这种优势是就全国而言的,有的地方,有的产业上可能有差别,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分布上的优势;二是 这种优势,指的是既 要有量的优势,又要注重质的提高。
第二、国有经济基础起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
要注意对国有经济主导作用的理解。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 一是指控制国民经济命脉,二是指对大企业和大企业集团控股或参股以发挥作用,三是指做那些非国有企业不能做或不能让他们做的事情,四是指保证社会再生产的进行和国民经济的社会主义性质和发展方向。同时 要强调 国有经济的控制力,不仅要有数量上优势,更要注意质的提高。国家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和竞争力得到增强,在这个前提下,即使国有经济比重减小一些,也不会影响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不会削弱国有经济对国民经济的主导作用。
通过教材设置的情景 ,“小饭馆”和“小南瓜”的性质的比较,让学生认识个体、私营两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再通过学校周围具体的事例,使学生了解它们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得出: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通过麦当劳和沃尔玛等企业的例子分析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和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结合前面所分析的坚持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总结得出: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的必然性
(三)课堂小结(2分钟)
这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知道了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各种形式,以及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我们在学习中应该结合日常生产、生活中常见的材料去深刻理解这些知识,充分认识坚持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原因和重要意义。
(四)作业布置(3分钟)
(1)由于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学生在运用时容易混淆,因此针对学生设置了第一道课后探究题,让学生自己在课下总结归纳二者的关系,以便学生能够更熟练的掌握和运用这一知识点。
(2)联系国家鼓励青年人自主创业的时政热点,让学生课后查阅青年学生创业基金的实施项目,鼓励学生将来进行自主创业。
(五)板书设计
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
一、我国基本经济制度的内涵。
二、公有制为主体
1、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地位、范围。
(1)国有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2)集体经济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3)混合经济的含义。
2、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
3、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体现。
三、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1、个体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2、私营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3、外资经济的含义、地位、作用
4、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必然性
五、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是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联系的内容,在教学中一定要引导学生通过生动的感性材料去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切忌让学生死记硬背。让学生在积极思考与讨论中,在社会实践中,自主探索、领会有关经济生活中包含的经济学道理,学会独立分析,增强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