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民日报社论集锦2024最新(8)[范文]三号文库
- 人民日报社论集锦2024最新(8)[范文]三号文库
- 以求真务实精神全力配合服务党委中心工作三号文库
- 关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调查报告[精选多篇]三号文库
- 人才标语(合集)三号文库
- 防溺水防交通事故学生保证书[模版]三号文库
- 牡丹江市绿色食品产业推进组三号文库
- 华融信托江苏汇金信托贷款二期集合资金信托计划风险评估报告.doc[五篇范文]三号文库
- 2024年四川省金融产业发展报告(概述)三号文库
- 工业园区企业人才情况调研报告(修改)三号文库
- 陕西省物价局、财政厅关于重新核定人防工程易地建设费收费标准的通知大全三号文库
- 科技文明与人性分裂三号文库
- 中国政治协商制度的历史演变三号文库
- 关于增加人防地下室对各专业影响的确认函2024.03.19三号文库
- 东方航空半年亏损亿元三号文库
- 如何建立企业人才库三号文库
- 2024年人防工作总结三号文库
- 浅谈双十一“电商节”范文大全三号文库
- 县委经济发展情况和经济工作安排三号文库
- 德国APS审核 自我介绍和常见签证问题及答案(优秀范文5篇)三号文库
- 2024年1季度云南省经济运行情况三号文库
- 打造人才沃土 提升企业竞争力三号文库
- 2024年度四川省印刷企业基本概况及统计三号文库
- 加强人民警察的自身能力(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关于如何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读后感三号文库
- 《人物与环境》教学设计三号文库
-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缺失与重建三号文库
- 2024年1季度广西柳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生产情况三号文库
- 人防教育工作计划(5篇模版)三号文库
第一篇:认识人民币教材解读
认识人民币教材解读
http://.cn来源:原创 作者:傅丽莎添加时间:[2024-03-31 11:24:17] 阅读次数:18
标签:第二册,数学,教材解读,人教版
一、教学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100以内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教学人民币的认识以及简单计算。
二、教学目标
通过本单元教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编排特点。
(1)加强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从情景中引入。
人民币在日常生活中广泛使用,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学生对人民币也有比较多的感性认识。因此,教材注意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出发,从学生熟悉的购物、上车买票,积攒零钱等生活情境引入,使学生感受人民币的重要作用。
●加强对人民币的整体认识:(P47)
为了方便人们的生活,我国人民币的品种较多,从币值看:元、角、分;从材料看:纸币、硬币;版次看:新版、老版,为了使学生对人民币有一个整体的认识,教材出示了整套人民币。只是当时还没有现在新发行的5元、5角,教学时,如有可能,可以让学生认识一下。●增加了认识商品价签(以小数表示)的教学。(P50)
人民币的认识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商品的价格,但在日常生活中,商品的价格一般都用以元为单位的小数来表示的,而一年级学生还没学小数。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教材只出现到角的价签,并且回避了小数的意义,只是通过(P50例6)结合几种商品的标签,让学生了解小数点左边的数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的第一个数表示几角,由此认识商品价签的含义。
(2)结合具体操作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购物活动,而购物中不可避免要涉及到找钱、换钱等问题。
●设计了一些换钱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各种人民币之间的关系。P48例
2、通过换钱活动,梳理角币之间、元币与角币之间的关系。P43例3。了解元币之间的关系。
●创设了许多购物情境,在模拟活动中认识人民币。在了解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后,创设了许多购物情境。
如P51例7,通过买两种不同价钱的气球,一方面加深对小数表示的价签的认识,另一方面学习解决购物活动中的计算问题(加法)。
P52例8(减法)
P86~87安排了“小小商店”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扮成售货员、顾客购物,使学生在交钱、算钱、找钱的活动中加深对人民币的认识,解决在购物活动中的有关问题,提高社会实践能力。
四、教学建议
1.通过多种活动,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实践活动,而学生年龄小,社会实践能力差,教学中可以通过摆、换、模拟购物等多种活动帮助学生认识人民币。
2.把握好教学要求。
(1)商品标签的认识,不要出到分的。
(2)人民币的计算,一般是相同币值的人民币相加减,不同币值的只是简单的,都是可以用20以内和100以内的计算知识解决的。
第二篇:认识人民币单元教材分析
第五单元《认识人民币》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人民币》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册教材“认识人民币”的内容是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及人民币的兑换。使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能运用人民币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并通过教学情境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知道要爱护人民币。
人民币是我国法定的货币,它是价值的一般代表,它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让一年级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掌握的100以内数的认识,学习、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和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加深对100以内数的概念的理解;体会数概念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2.认识各种常用面值的人民币,了解各面值人民币之间的关系,并会进行简单的计算。
3.通过购物活动,使学生初步体会人民币在社会生活、商品交换中的作用,感觉“元”是人民币单位中最常用的主要单位,初步了解简单的货币文化,并知道爱护人民币。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四、单元教学难点:
会进行简单的人民币的计算。
五、教具准备:人民币票值若干
六、单元课时安排:共5课时
第三篇:《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圆的认识》教材解读
教材分析:《圆的认识》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空间与图形”部分重要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这部分内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圆的周长、圆的面积,圆柱、圆锥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分析:
1.通过观察体会圆的特征,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2.经历认识圆的学习过程,进一步积累认识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
3.通过学生进一步体验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平面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认识圆的各部分名称,会用圆规画圆; 教学难点:理解“圆上”的概念,归纳圆的特征.教学内容分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直观认识圆的基础上,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探索并发现圆的基本特征,学会用圆规画圆,并初步认识扇形。
例1安排了两个层次的学习活动。第一层次,让学生充分的感知圆,教材首先呈现了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几个圆形物体,引导学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激活学生已有的关于圆的认知经验,帮助他们初步抽象出圆的图形,引导他们初步体会圆与多边形的异同。接下来,鼓励学生自主地画圆,初步感知圆的基本特征。教材只要求学生画出圆,至于用什么工具和用什么方法画则没有任何限制。第二层次,结合学生尝试用圆规画圆的过程,分别介绍圆的圆心,半径和直径,引导他们进一步认识圆。教材首先要求学生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鼓励他们在自主尝试中探索并掌握用圆规画圆的基本方法,并通过交流,进一步明确用圆规画圆时需要注意的关键环节。接着,教材借助学生用圆规画圆的体会分别介绍圆心,半径和直径这几个概念,并用字母在图形上做了具体的标注,最后教材还要求学生在自己所画的圆上标出圆心,画出一条半径和一条直径,并分别用字母表示,以帮助他们及时巩固对这几个概念的认识。
例2通过组织富有针对性的振作活动,引导学生探索并发现圆的一些特征。教材首先给出研究的方法和途径,让学生把任意画出的圆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折、画、比等方法展开探究。任意画的圆意味着学生手中的圆各不相同,着就能为得出一般性的理论奠定基础,而折、画、比既是发现特征的方法,也是验证特征的手段。需要说明的是,这里所说的圆的主要特征包括以下内容:同一个圆里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直径长度是半径的2倍。最后教材还特别提出了“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这一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圆作为轴对称的特征。随后的“练一练”要求学生描出圆的直径和半径,量出它们的长度;先画一个指定大小的圆,再标出这个圆心、半径和直径,帮助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系统回顾所学的内容。
第四篇:认识一元一次方程教材解读
5.1.1 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一、学情分析与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课是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有理数及其运算、整式的加减等内容,为学习方程奠定了基础。从认识的相关角度来看,一元一次方程是今后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分式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函数等知识的基础。本节课教科书提供了多个类型的实际问题,通过对这些问题的分析,最终归结为用方程表达其中的等量关系,也就是经历从实际问题到建立方程的过程,从而让学生初步感受方程类型的多样性,而不在于求解,因此出现的方程有的是一元一次方程,有的则是分式方程和一元二次方程,更好地突出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数量关系有效模型的意义,更好地突出方程在建模学习中的方法价值,为今后的学习埋下伏笔。
本节课本着“教为主导、学为主体、探索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主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设置有趣的问题情境,让学生真正经历模型化的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意义和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关注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思维水平的提高,以及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注个体差异,使每个学生在本节课都有不同层次的收获。
关注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过程,让学生学会经历借助关系式、表格、图示等方式寻找等量关系的过程,感悟分析问题方法的多样性,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理解能力。
关注学生的建模过程,提高他们的应用意识和能力。课堂中通过丰富多彩的集体讨论和小组讨论,以合作学习促学生自主探究
二、教学目标:
1、归纳出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掌握其特征,并且能从现实情境中提炼等量关系
2、通过对多种实际问题的分析,感受方程作为刻画现实世界有效模型的意义。
3、通过经历“建立数学模型”这一数学化的过程,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1.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
2.通过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概念。
难点:1.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特征的理解。
2.从现实情境建立方程模型的思想。
四、课前预习要求: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及其判断方法,方程的解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游戏引入
游戏:把你的年龄乘2减5的得数告诉我,我就知道你今年几岁。问题1:你能说出其中的奥秘吗?
问题2:你能用符号语言表述其中的数量关系么?
教师顺势切入课题,并请学生口述方程的概念: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随堂练习1:判断下列各式中哪些是方程?
⑴2x-3=5;⑵1-8=x;
⑶x-3=2x+7;⑷x-(x-1)=1;
⑸y-2;⑹3-2=1.(学生分组完成,汇报结果。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通过观察分析特征,抓住问题中的等量关系。通过几道题目,加强学生对方程概念的理解。)
(二)讲授新课,探究新知
1.问题引入
问题1:小颖种了一棵树苗,开始时树苗高为40cm,栽种后每周树苗长高约5cm,大约几周后树苗长高到1m?
如果设x周后树苗长高到1m,那么可以得到方程: 40+5x=100.问题2.甲、乙两地相距22km,张叔叔从甲地出发到乙地,每时比原计划多行走1km,因此提前12min到达乙地,张叔叔原计
划每时行走多少千米?
设张叔叔原计划每时行走xkm,可以得到方程:。
问题3.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数据,截至2024年11月1日0 时,全国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数为8930人,与202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相比增长了147.30%.202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多少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
如果设2024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时每10万人中约有x万人具有大学文化程度,那么可以得到方程:(1+147.30%)x=8930.问题4.某长方形操场的面积是5850m2,长和宽之差为25m,这个操场的长与宽分别是多少米?
如果设这个操场的宽为xm,那么长是(x+25)m.由此可以得到方程:x(x+25)=5850.(学生通过分析具体的问题,使学生体会到方程作为实际问题的数学模型的作用,又引导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进行探索。)
2.归纳概念
议一议:
由上面的问题你得到了哪些方程?其中哪些是你熟悉的方程?与同伴进行交流.(引导学生分析时从未知数的个数及未知数的指数两个角度进行思考)
方程2x-5=21,40+5x=100,(1+147.30%)x=8930有什么共
同点?
(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后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表达)
定义: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
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随堂练习2:指出下列方程中,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xy=x+1;⑵x+1=7;⑶x=5;⑷y2-x=0.双基训练,巩固应用
下列各题中,哪些是方程?哪些是一元一次方程?
⑴3x+1=5;⑵1+a=2;⑶2a+3b;⑷3x=4-5;⑸x+1>0;⑹x+2=5;⑺2+4=2x;⑻y2+3y=0;⑼9x-y=2.(让学生充分理解方程、方程的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并会使用,以形成初步技能)
答案:方程为⑴⑵⑷⑹⑺⑻⑼,一元一次方程为⑴⑵⑷⑺。课本131页随堂练习2.如果5xm-2=8是一元一次方程,那么m=3.若关于x的方程ax-6=2的解为x=2,则a=4.总结反思
问题1:本节课你在知识方面有哪些收获?
问题2:在进行一元一次方程的判断时应注意哪几个关键? 只含有一个未知数的整式方程;②未知数的系数不为0; 未知数的指数为1.23x-1
2问题3: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想进一步探究的问题是什么? 布置作业
课本132页1,3.板书设计
5.1.1认识一元一次方程
1、方程: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例题
2、一元一次方程:在一个方程中,只含有
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指数都是1,这样的方程叫做一元一次方程。练习1、2、33、方程的解:使方程左、右两边的值相等的未知
数的值,叫做方程的解.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新课标教材(北师大版)第五章一元一次方程的起始课。纵观这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积极性较高,配合默契,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只是由于自己经验不足,对时间的把握上以及一些细节问题上处理的不是很欠当。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多向其他教师学习,锻炼自己掌控课堂的能力。
第五篇: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教学设计与反思
儋州市那大第七小学蒲金珠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P46—48。学情与教材分析: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缺乏社会经验,虽然经常接触人民币,但对要用钱才能买到物品等交换原则只有初步的认识,让学生结合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认识人民币,一方面使学生初步知道人民币的基本知识,懂得如何使用人民币.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深对100以内数的理解,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各种面值的人民币。
2、使学生认识人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认识单位是角的人币之间的关系。
3、经历分布,换币、付币等活动过程,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
4、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养成爱护人币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认只各种币值人民币,知道人民币的单元位是元、角、分。
教学难点:理解元、角、之间的进率关系及互化。
教具准备:人民币、多媒体课件、圆珠笔。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⑴ 超市图。(购物也要用到钱)
⑵ 售票图。(我们买车票也要用到钱)
⑶ 积攒零用钱。(钱除了可以买东西,我们还可以用它干什么有意义的事情?(出示第3幅图)我们可以把爸爸妈妈给我们的零花钱存起来,办更有意义的事情,比如说买好书、买学习用品、献爱心等。我们从小要养成不乱花钱,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4、教师:同学们,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名字?(教师补充:人民币)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有关人民币的知识。
(板书课题:认识人民币)
二、探究新知。
1、认识人民币
认识人民币的单位
教师:同学们都见过什么面值的人民币?
(学生可能会说几块、几毛、几分,师须引导:平时说的几块、几毛、几分在数学上还可怎么说?从而引出元、角、分。)
板书: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是元、角、分。
⑵、认识不同面值的人民币。
教师:(课件展示1张1元钱币)它的面值是多少?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教师:(课件展示国微在前中的位置。)
渗透思想教育:在人民币上,国微代表我们的祖国,我们爱护人民币,就是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所以我们不要故意损坏它。
教师:(出示1元硬币)它的面值是多少?它和刚刚的那张1元人民币有什么不同? 生:(略)
师:对,它们制作材料不同,只是这张用纸做的叫纸币,这个用金属做的叫硬币。师:请同学们看教科书第47页,观察,比较生活中和书上的人民币有什么不一样?(投影显示说明:像这样,在人民币的下角有一道红色斜线,这样叫样币,是不可以用来买东西的。)
师:说说你是怎么记住这多种面值人民币?(如:颜色、大小、图案数字等。)师:(课件出示全套人民币)零零散散的人民币,很不整齐,老师现在请同学们把这些人民币按规律进行分类。你们想怎么分就怎么分。四人一组交流、汇报。
① 按单位分:元、角、分
② 按材料分:纸币和硬币
③ 按新版、旧版分。
④ 按数字分。
⑤ 按币值分。
2、人民币兑换
⑴ 角、角互换。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那么多人民币,还知道了人民币的常用单位是元、角、分,那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来做一个换钱游戏,好吗?
课件展示:一张2角可以换张1角
一张5角可以换1角
⑵ 元、角互换
师:(手拿着一枝圆珠笔)这是文具店里卖的圆珠笔,它的标价是1元钱,老师想把它买下来,可是老师身上没有1元钱,只有很多张1角,该怎么办呢?请两位同学上台展示换钱的过程?
小结:根据这两个同学的换钱我们可以知道1元=10角,10角、1元。
板书:1元=10角让学生读一读:(1元=10角,10角、1元)
三、知识应用,体验生活。
1、“开银行”游戏。
师:同学们已经认识很多人民币真了不起,下面看同学们能不能当好银行的工作人员。假如,我们教室就是银行,我们在座的每个同学都是“小工作人员”(课件出示画面“熊猫妈妈”拿着5角钱来我们换零钱,应该怎样换?
(学生可能有5张1角,2张2角的加上1张1角,1张2角加上3张1角的等)师:如果“熊猫妈妈”拿着1张1元钱来换下面这些零钱,我们又该如何给她换呢?(课件展示)
2、购物活动。
师:(课件展示)今天“小小高店”开张了,有很多优惠的物品,欢迎小朋友们一起来买东西,老师当售货员。
⑴ 出示实物图反单价,由小组派代表来买。
⑵ 活动彩访。
四、全课小结。
教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学得开心吗?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后延伸。
课后调查,到商店看一看,哪些东西的价钱大约是1元。
六、板书设计。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角、分1元=10角
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本单元的第一课,我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了解学生对人民币的认识程度,因此在导入中创设了一个非常有趣的情境—猜谜语,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认识人民币。通过“购物图”,“认一认”等系列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并对人民币上的数字、图案等有了初步的了解,然后进一步让学生掌握元、角、分之间的关系,最后开展主要用元、角为人民币单位进行各种购物练习,使学生在简单的学生合理使用和爱护人民币的意识,也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
本节课的任务虽然完成了,但是学生对人民币的感知还不够,让学生动手实践中的机会少,最令人遗憾的是,由于低年级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都集中在我给他们准备的钱币上,所以在上课的调控上有所欠缺,导致了后面的时间来不及,草草了事,没有课后拓展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