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5篇可选)三号文库
- 《陈奂生上城》读后感(5篇可选)三号文库
- 省委 省政府关于创新体制机制加强人才工作的意见三号文库
- 合同翻译公司三号文库
- 山东济宁城市建设(模版)三号文库
- 11计本三班元旦晚会主持词三号文库
- 人防考试-综合科目考试大纲(2024版)(精选五篇)三号文库
- 广东省委组织部机关创新选人用人办法三号文库
- 景德镇市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三号文库
-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农业健康快速发展三号文库
- 证券投资学三号文库
- 关于家乡所在地区人才流动状况调查三号文库
- 职业经理人的成功之道上情下达1三号文库
- 人际交往中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三号文库
- 夸奖女人的句子三号文库
- 县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报告三号文库
- 第十六封励志信三号文库
- 大自然的权利读后感三号文库
- XX区区人大宣传和信息工作开展情况的汇报(合集)三号文库
- 百良镇十八届人大会第二次会议主持词三号文库
- 时代 人生 理想★三号文库
- 实施人才强企战略 完善人才支撑体系三号文库
- 经济落后地区人才引进策略三号文库
- 北京中英国才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三号文库
- 在全县经济运行分析会议上的工作报告三号文库
- 写文章要突出人物个性三号文库
- 鹿城区“十大建设”情况汇报[合集五篇]三号文库
- 柏煤完小班主任工作考核细则三号文库
- 人民警察先争优先进事迹三号文库
第一篇:浅谈毛泽东对人民群众与革命的关系的看法
浅谈毛泽东对人民群众与革命的关系的看法——读《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
法》有感
毛泽东在《毛泽东选集》及多次谈话中谈及人民群众与革命的密切关系,如《纪念白求恩》(《毛泽东选集》第二卷)及《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时期的任务》(《毛泽东选集》第一卷),“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热忱,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种人其实不是共产党员,至少不能算一个纯粹的共产党员”,“共产党员应该作到„„依靠群众的多数,得到群众的拥护”,强调和号召共产党员学习白求恩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一切为人民群众着想,从人民群众中汲取革命营养;又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关于重行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毛泽东选集》第四卷)中,提出“三大纪律”之二为“不拿群众一针一线”,强调军民和谐,军民一致。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无疑是其中最集中地反映毛泽东同志对人民与革命关系态度的文章,这篇文章是毛泽东同志于一九三四年一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第二次全国工农代表大会上所作报告的一部分。当时的历史背景是,江西革命根据地正处于国民党的第五次包围,共产党把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作为党的中心任务。在这样危险的环境中,当革命还刚起步的时候,毛泽东便有清晰而准确的意识,提出面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人民群众的生活问题一点也不能疏忽和看清,因为“革命战争是人民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
进入2024年,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关心群众生活”的内容已从物质生活转变为精神生活,关心的对象已从农民、工人、工农兵、知识分子等扩展为全体党员、群众、社会。随着人民迅速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党的工作方法的要求提高了,同时工作难度也大大增加。但是,毛泽东同志留下的文章仍然在指引着党该如何处理好发展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得民心者得天下。
在任何时代,任何地方,一个政党或是一个集体甚至作为个体,只有全心全意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利益着想,才能在一个国家里,一个集体中实现自我提升,共同进步。
对外汉语101班 甘柯卿
第二篇:对毛泽东的看法
对毛泽东的看法
毛泽东同志从一个农民到一位国家领袖,是一段艰难的路程,也是时世造英雄。抗战八年,牺牲了无数名族好汉,他们是祖国的英魂
1912年7月,毛泽东下决心退学自修。他每天都到长沙定王台湖南图书馆去借书自学。从他的住地湘乡会馆到定王台有三华里路。那时候,没有公共汽车,毛泽东步行去定王台,早出晚归,早上第一个到,晚上最后一个走,中午出来买两块米糕充饥,坚持不断。在湖南图书馆他广泛阅读中外名著,政治的,历史的,文学艺术的,哲学,诗歌,神话,几乎什么书都读,对他以后走上革命的道路起了很大的作用。特别是他读了许多西方资本主义上升时期的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的重要代表作,什么达尔文的《物种起源》,严复译著的《天演论》等许许多多著作。这些书就不一一介绍了。通过自学这些书,在毛泽东思想上受到最大影响的是进化论的思想。以前的学者宣扬的是“天不变,道亦不变”,“今不如古”的思想,而毛泽东接受的西方思想的最大影响就 是“物竞天择”,“优胜劣败”“世道必进,后胜于今”。这主要的意思,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一切都在变化,也就是“与时俱进”的意思。在湖南图书馆自修时期有一件事对毛泽东的影响非常大,就是在这里毛泽东第一次看到一张世界大地图,这张世界大地图叫做《世界坤舆大地图》。
毛泽东读过许多书,上过小学,中学,当过兵,但从来没有见过世界地图。他知道世界很大,10岁时离家走3天没走出韶山,但世界到底有多大?他不知道。他在湖南图书馆每天都要经过这张世界大地图,不知看了多少遍,感慨万千。过去认为湘潭很大,湖南很大,中国被称为天下,那就更大,但是从这张世界大地图上毛泽东看到中国只是世界的一小部分,湖南就更小。特别是,毛泽东从世界大地图联想到,世界那么大,人也多得很。那么多的人,他们都是在怎样生活呢?从他亲身经历看他周围的人,很多都生活得很苦,很多普通老百姓都在受着统治,受着压迫剥削。他认为这非常不合理,他认为应该改变。要改变就要消灭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而这种变化不会自己发生,就要进行革命。在毛泽东的思想上,从青年的时候就树立了消灭剥削,解放大众,为人民谋幸福的思想。他在那时候就想到,青年的责任重大,要为全中国痛苦的人,全世界痛苦的人奉献自己全部的力量,这是非常不简单的。一幅世界大地图,使18岁的毛泽东胸襟宽阔,立下鸿鹄大志。
从这些事迹可以看出毛泽东同志勤奋好学的习惯改变他从一个农民的眼光来看待世界,使的他了解到中国与世界各国比较的差距,从而使他有改变中国现状的想法和目标。他也善于效仿小说(水浒传)的宋江的做法从而是中国的抗战队伍团结起来。
辛亥革命爆发后在起义的新军中当了半年兵。1914~1918年,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求学。毕业前夕和蔡和森等组织革命团体新民学会。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1943年,领导根据地军民开 展生产运动,渡过了严重的经济困难。同年3月,被选为中共中央政治局主席。1945年,主持召开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作《论联合政府》的报告。大会制定了“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我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的战略。毛泽东思想在这次大会上被确定为中共的指导思想。他从七届一中全会起至1976年逝世为止,一直担任中共中央主席。
从这些事迹能看出毛泽东是一位伟大战略家,思想家。他生活朴实、倔强的性格里有一颗博爱的心、特立不独行、专
一、学习抓中心、有一个善于分析,总结,概括的头脑、内外兼修,用野蛮的身躯塑造强大的心灵、敢为人先,胆识过人不断的尝试,在尝试中成长,有一颗勇于探索的心。对于他的功过就如小平同志所说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第三篇:谈对“毛泽东”的看法(本站推荐)
一代枭雄——毛泽东
伟人是一个让世人敬仰的称呼。古往今来历史上的伟人不计其数,我认为,伟人至所以能成为伟人,跟他们自己的努力、信仰和成就是分不开的。毛泽东——中国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和诗人,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袖,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无论是从政治上、军事上还是文学上,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所以在我心中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伟人。
军事上,他当之无愧伟人。
1927年9月,毛泽东以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身份,领导湘赣边界秋收暴动;1928年,同朱德领导的起义部队会师,成立工农革命军(不久改称红军)第四军;从1930年底起,同朱德领导红一方面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 1946年夏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后,毛泽东同朱德、周恩来领导中国人民解放军进行积极防御,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947年3月至1948年3月,同周恩来、任弼时转战陕北,指挥西北战场和全国的解放战争。1947年夏,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在以他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经过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和1949年4月渡长江以后的作战,推翻了国民党政府。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所以无论从军事战略眼光还是军事领导能力看他都是真正的伟人。
政治上,他当之无愧伟人。
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毕业后,毛泽东在政治上位中国革命做出了极大贡献,1923年6月,出席中共“三大”,被选为中央执行委员,参加中央领导工作。1924年1月国共合作后,在国民党第一、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都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曾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代理部长,主编《政治周报》,主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1926年11月,任中共中央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在1925年冬至1927年春,他先后发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著作,指出农民问题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和无产阶级领导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思想1942年,领导全党开展整风运动,纠正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使全党进一步掌握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方向,为夺取抗日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政治上,他功不可没。文学上,他任然当之无愧伟人。
总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个伟大的诗人,也是一个伟大的书法家,“毛诗”、“毛书”堪称双绝。毛泽东的诗词艺术和书法艺术以及他的战争艺术和政治艺术是统一的整体,相辅相成,互为关联,精神独到,意气纵横,尽情挥洒,狂放之极,如《念奴娇·昆仑山》、《沁园春·雪》、《七律·忆重庆谈判》、《五律·张冠道上》、《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等。所以在文学上,他当之无愧伟人。
综上所述,我认为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伟人。.
第四篇:我对组织与新闻媒体关系的看法
我对组织与新闻媒体关系的看法
通过《应不应该拒绝媒体》这段材料,我觉得可以把组织和新闻媒体的关系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就是不要与新闻媒体树敌,不要有恐惧感。第二点就是,如果已经与媒体树敌了,要寻求公关公司的帮助,使大家化敌为友。与其说是“友“,还不如说是学会与新闻媒体搞好关系,学会恰当的利用新闻媒体。一个组织,无论是营利性的还是非营利性的,企业或者是事业单位。不可能不和新闻媒体打交道,与其等出了状况后被媒体追着,还不如主动和媒体搞好关系,以宣传、维护组织形象、树立品牌。所以说,组织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拒绝媒体。
媒介公众关系的意义有两点:良好的媒介关系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公众舆论又是运用大众传播手段的前提。组织处理与媒介公关的具体方法有很多,比如说邀请媒介公众参观访问,安排专职人员同媒介公众联系或是适时召开记者招待会以及经常向新闻界提供信息。组织想要处理自己的形象,就要学者主动和新闻媒介打交道。古代,我们常说,“酒香不怕巷子深”,但是在信息高速发展的今天,即使“酒再香”我们也要去宣传。海尔这个品牌,可谓是家喻户晓了,但是,他还十分注重自己的品牌宣传,非常会与媒体打交道。海尔专门设立有新闻发言人,成为与新闻媒体联系的纽带。记得在“申奥”的时候,海尔人打着“全球海尔人恭贺北京申奥”活动、“全球海尔人看北京申办奥运”的理念,配合众人瞩目的北京申奥提出的“人文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的三大奥运主题进行展开宣传活动。申奥期间,电视、广播、报纸、网络等各大媒体都是媒体的焦点。海尔气团分别与各个媒体取得联系,尤其是中央电视台的奥运宣传栏目申奥直播,海尔将这一活动和其想法告诉了他们,并取得他们的支持。最后一致认为这是一件既宣传北京、宣传中国的大好机会,同时又是宣传自己企业,提高知名度、美誉度的绝佳时机。因此,媒体愿意接受这次行动。在整个活动中积极筹备各种活动计划及各项批文,向政府机关申请诸如事项,联系各个单位,准备各种物品,以及人员安排。海尔企业利用良好的申奥契机、利用公关营销理念使企业文化和企业形象得到的很大的提高,企业的美誉度和公众知晓度大大提升,产品品牌也相应建立起来,在企业文化在无形的申奥宣传中企业文化也深入人心,成为经典案例。可见,组织不仅要主动与媒体建立联系,还要运用良好的方法,而海尔集团就是安排专职人员同媒介公众联系,从而取得良好效果的。
有人说“媒体是把双刃剑”,这种提法我十分同意。与媒体处好关系的,不仅可以节省广告宣传费用,还可以建立好品牌优势。比如说我前面提到的“海尔”。关系处理的不好的,那就会自伤手足。记得央视曾经在 “315晚会”上,揭露了“欧典”地板的黑幕:“号称行销全球80多个国家,源自德国,著名品牌地板德国欧典总部其实根本不存在,存在严重欺诈消费者行为。”欧典企业并不存在所谓的“欧典德国总公司”,德国总部与欧典也没有任何产权隶属关系。在全国媒体的连环声讨中,欧典的所有的宣传,都被痛打的体无完肤;面对义愤填膺的消费者,欧典的解释显得那样苍白无力。这就是没有与媒体处理好关系的血淋淋的案例。
同时,组织在处理与媒介公众关系的时候,也要遵循一些重要原则,如要尊
重媒介公众,要学会和媒体主动联系,加强合作,要讲真话,公开事实真相,还要平等对待各种新闻媒介并且杜绝一切不正之风。其实组织和媒体应该相互依赖,组织不向媒体大量的投放广告,媒体就无法生存;而媒体不对企业进行宣传,组织就无法树立好自己的品牌,赢得利益。所以组织要把持好与媒体相处的尺度,而不是一味的拒绝媒体。
第五篇:毛泽东革命诗对历史的影响
汉语言102班 吴波 学号10011223
毛泽东诗词与中国革命
毛泽东,20世纪中国革命史上一颗闪耀的红星,他点亮着中国革命的星星之火,也缔造着革命的燎原之势。集政治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与诗人词家多种身份于一身的毛泽东,既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又有具体革命斗争的实践和体验;既有史林文苑的深厚修养,又有政治生活领域和两军对垒中的现实较量;既有深邃的思辨,又有豪迈奔放的奇思。他不仅为中国革命和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也为我们留下了光辉的不朽的诗篇。有人说,不了解毛泽东,就不可能了解二十世纪的中国革命。上次作业主要结合《历史选择了毛泽东》这本书谈了一些自己的感受,今天,带着对文学的追思和对历史进一步了解的心情,结合文学结合历史想通过毛泽东的这些诗词,来了解一下毛泽东其人同时也感受一下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曲折和波澜壮阔。
他的诗词恢宏浩瀚,博大精深,不仅有鲜明的时代感和历史的纵深感,而且堪称中国革命的伟大史诗。具有惊天地,泣鬼神的艺术魅力。
(一)远大理想和抱负
毛泽东于1893年12月26日生于一个农民家庭。纵观中国的近代史,旧中国似在风雨中飘摇着的一叶扁舟。虽然有林则徐之流勇于率领国人抵御外强凌辱的义举;亦有梁启超、康有为等仁人志士扛起了“变法”的大旗,还有孙中山等为首的资产阶级旧民主主义革命活动,但是,他们都没有能力将中国这艘航船驶向理想的彼岸。而毛泽东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这为中国的革命也增添了新的活力。
他小的时候曾经改诗立志,发出了“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的宏愿。我们看他13岁时写的《井赞》,“天井四四方,周围是高墙。
清清见卵石,小鱼囿中央。
只喝井里水,永远长不长。”
这首诗表现了他从小就树立了远大理想和抱负。随着时代的发展,他不断的改变自己的理想。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时代的召唤激起了毛泽东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驱动着他去主宰历史的命运,去拯救多灾多难的民族。
(二)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919-1927年是中国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重要时期。五四运动宣告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集中表现为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支持的北洋军阀的矛盾;革命的中心任务是打倒列强,除军阀;其突出特点是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建立了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推动国民大革命的进行。这一时期,毛泽东参加过中共“一大”、“三大”和国民党“一大”,并先后担任一些重要的职务;在国民大革命中,已经开始关注农民运动,被称为“农民运动的王”。这一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四首,分别是《虞美人·枕上》《贺新郎·别友》《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等。就其中《沁园春·长沙》《菩萨蛮·黄鹤楼》简单谈一下认识
《菩萨蛮·黄鹤楼》
读他的《菩萨蛮.黄鹤楼》,我们会感受到,作者所身处的那个苍凉无奈的社会。茫茫、沉沉、莽苍苍、锁,几个字眼勾勒了一副黑云压城城欲摧的画面,令人压抑的笔调,表达了一种苍凉的心情。联系1927年春大革命的形势,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沉重?
1927年春,诗人和夫人来到黄鹤楼,时值烟雨茫茫,瞭望辽阔的大地。不禁感慨万千。因为,当时的革命正处在那样一个危险的时代,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革命党人士,武汉的汪精卫也在酝酿着事变。毛泽东敏锐的觉察出危机正在日渐逼近,可是党的总书记陈独秀还有苏联顾问鲍罗延,对此并无察觉,还一直主张对蒋介石妥协。从“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来看,诗人此时的迷茫不知如何是好。可是,“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将全词笔锋一转,表现出那种豁达的情怀。即使在这样的情况下,词人依旧可以对酒当歌,依然对未来充满信心,依然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反动派斗争到底!并且抒发了诗人对江盟誓,以身许国的强烈感情。
《沁园春·长沙》
词中“忆往昔”的内容,是作者回忆在长沙一师求学期间,与同学们一块畅游湘江、针砭时政的情景。而词中的“怅”则引出了作者的困惑:“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联系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形势,作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困惑? 1923年,中共三大召开,主要讨论国共合作问题,但关于合作后的领导权问题,这次大会并没有明确规定。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标志着国共两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但从合作开始,共产党就一直受到国民党右派的排挤。这首词写作的背景就是1925年,因受国民党右派的排挤,作者回乡一面“养病”,一面组织农民运动,其间遭到当局捕拿而潜入长沙,故地重游情景。作者的担忧很快变成了现实。一首《菩萨蛮·黄鹤楼》体现了大革命失败前夕作者凄凉的心情。
(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27—1937年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大革命失败以后,中国共产党艰难地探索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并从幼稚走向成熟。同时,随着日本侵华的加剧,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国局势也逐渐由内战走向抗日。
这时期也是革命最艰难的时期,革命道路的坎坷,个人命运的沉浮,战争环境的艰难,战斗场面的惨烈,给了诗人更多的灵感,一首首脍炙人口的诗也应运而生。存在决定意识,此时毛泽东的诗词,既有对革命斗争写实般的记载,如《西江月·秋收起义》《西江月·井冈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七律·长征》等,又有因个人命运的沉浮而引发的对人生的思考,如《十六字令三首》《清平乐·六盘山》等,又有对人物的讴歌赞美,如《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临江仙·给丁玲同志》等。因此这一时期也是毛泽东创作诗的高峰期。我们主要来看五首,分别是:《西江月·秋收起义》《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忆秦娥·娄山关》《七律·长征》《沁园春·雪》。
《西江月·秋收起义》
这次起义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公开地打出了自己的旗号——工农革命军;由于敌人力量强大,起义军损失严重,毛泽东开始带领军队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山区,创建了中国第一块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毛泽东领导军民,开展游击战争,进行土地革命,终于使井冈山上的星星之火成为燎原之势。红军和革命根据地发展壮大,使国民党大为恐慌。1930—1933年,国民党先后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了五次“围剿”。国民党与红军之间展开了一场“围剿”与“反围剿”的斗争。毛泽东对次也作了史诗般的记载。
《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
这首词写得痛快淋漓。词中提到“七百里驱十五日”,反映了红军作战的主要方式是以运动战为主。在共产党领导的五次“反围剿”的斗争中,前三次在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下,取得了胜利。第四次“反围剿”时毛泽东已经被剥夺了中央苏区军队的领导权,“左”倾错误在中央苏区占据着统治地位。但周恩来、朱德抵制了王明等人的错误指令,仍然执行毛泽东的军事路线,第四次“反围剿”也取得了胜利。而第五次“反围剿”是在博古、李德的领导下,执行进攻中的冒险主义,防御中的保守主义,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结果第五次“反围剿失利”,这也是红军长征的原因。万里长征,千回百折,顺利少于困难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但一曲《忆秦娥·娄山关》则又如柳暗花明,作者心情豁然开朗。
《忆秦娥·娄山关》
西风、晨月、凄鸣的寒雁,哽咽的军号,细碎的马蹄声,把人引入悲壮萧杀的境地。而“从头越”三字则显露了作者瘦虎雄心之威,死地后生之勇。何为如铁雄关,今也要从头越过。想一想:作者的心情为什么如此豪迈?在正确与错误的对比中,历史重又选择了毛泽东。遵义会议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党中央的领导。所以毛泽东的心情是豪迈的,遵义会议也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之后,毛泽东指挥红军,声东击西,四渡赤水,打乱了敌人的追剿计划,然后渡过金沙江,冲破敌人的包围圈;又继续北上,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夹金山,穿过大草地,进入甘肃、陕西。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同陕北红军会师。身后的脚印,已化作了留给大地的诗行,如此惊心动魄的征程,总该给后人留下点什么?对毛泽东来说,最好的表达方式依然是写诗。于是,我们又听见了诗人的吟哦。
《七律·长征》
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红军长征的路线。长征是什么?在作家魏巍的笔下,长征是“地球的红飘带”;在美国作家素尔兹·伯里笔下,长征是“前所未有”的事;在埃德加·斯诺的笔下,长征是“惊心动魄的史诗”;在毛泽东笔下,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长征一完结,新局面也开始了”。1936年2月,毛泽东率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队东征,到达清涧县袁家沟准备渡黄河时,适逢大雪。皑皑白雪把个西北高原盖得严严实实,这又激起了素爱白雪的毛泽东的无限诗兴。一首千古绝唱《沁园春·雪》便在陕北小小的窑洞里诞生了。
《沁园春·雪》
平生爱雪,正好置身于雪的世界,凭着雄奇的构思,给我们描绘了半个中国的雪色:内外茫茫的长城,顿失滔滔的大河,如银蛇逶迤的山群,似蜡像驱驰的高原;忽而又想到了红日照耀雪国的妖娆壮美。长征中牺牲的许多战士的身影一一浮现出来了,一种荡气回肠的壮烈情怀化为意欲超出历代有为政治家的具体图像。这首词写于1936年2月,但真正让世人领略到毛泽东风骚独步的事发生在1945年的重庆。是啊,没有经历过艰难险阻,没有博古通今的文化积淀,怎能写出如此大气的诗篇?词中提到:“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这首词写于中央红军长征结束后,表达了作者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壮志。1958年,毛泽东在自注中提到,“末三句,是指无产阶级”。是啊,在毛泽东眼里,只有共产党领导下中国革命,方才造出真正的风流人物。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历史证明了这一点。我们来看第三篇“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四)民族阵线,救国良方
1937年7月-1945年8月是全民族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是这一时期的主要矛盾,以国共第二次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斗争中得以巩固和扩大,直至战争完全胜利。除了《四言·祭黄陵》和《五律·挽戴安澜将军》外,毛泽东很少写诗。但在这个时期,他理论方面的著作却很多,如《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写成的,这些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理论基础。我们来看第四篇《天翻地覆慷而慨》。
(五)天翻地覆慷而慨
1945年8月—1949年10月是人民解放战争时期。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力量同美帝国主义支持的国民党反动派之间的矛盾。这时期,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共中央艰难地指挥着全国的解放战争,先后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取得了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的胜利,最终赢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这时期毛泽东的诗主要有三首:《五律·张冠道中》《五律·喜闻捷报》《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前两首描述的是作者离开延安后转战陕北时战斗的场面或战后的感受。《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写于渡江战役后。诗中提到“不可沽名学霸王”,“霸王”指的是项羽。项羽先胜后败的严重教训,使得这位政治家诗人能够遇喜不亢,临胜不骄,不去怜悯毒蛇一样的恶人,而择取彻底消灭顽敌,一统中国的历史必由之路。
(六)一唱雄鸡天下白(1949—1956年)
1949—1956年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彻底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并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这时期毛泽东的诗词主要有《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五律·看山》《七律·莫干山》《七绝·五云山》《水调歌头·游泳》。
我们主要来看《水调歌头·游泳》这首词。一阕《水调歌头·游泳》,道出了无限的乐趣和无穷的奥秘。毛泽东说这首词是赞美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的。词中提到“一桥飞架南北”中的“一桥”指的是武汉长江大桥,它是万里长江上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开始修建,1957年10月建成通车。词中“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指的是三峡工程。经过几十年的论证,1994年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24年三峡大坝全线建成。由当时正成为现实的“一桥飞架南北”,而憧憬“高峡出平湖”,不正是毛泽东勃勃雄心的诗化吗?正如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前所预言的“我们将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历史虽然经历了曲折,但历史最终证明了这一点。
可以说,毛泽东一生奋斗,一生有诗。正是中国革命的艰难曲折,造就了政治家毛泽东;正是革命战争严酷悲壮,造就了军事家毛泽东;正是战争生涯的惊涛骇浪,造就了诗人毛泽东。毛泽东的诗词不仅是他个人的心理实录,也见证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艰难历程。希望大家能喜欢毛泽东的诗词,更加深对中国革命的理解。
总之,毛泽东诗词,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融思想性、艺术性于一炉的革命史诗。首先他,引经据典,继承优秀文化传统;其次,具有乐观的革命精神,浪漫的创作手法;再次,诗词中的“山”“水”独具特色;最后,毛泽东的诗词是一部以“诗言志”的革命史诗。艺术上,运用革命浪漫主义创作方法;思想上,表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风格上,独具匠心,其神韵以傲骨取胜,豪迈奔放,激越昂杨,气象恢宏,无论是“大风起兮云飞扬”的刘邦,还是“力拔山河兮气盖世”的项羽,无论是“秋风起兮白云飞”的刘彻,还是“夜间不敢长伸脚,恐踏山河社稷穿”的朱元璋都是望尘莫及的。柳亚子曾评价毛泽东诗词:“推翻历史三千载,自铸雄奇瑰丽间”“才华信美多娇,看千古此人共折腰”。毛泽东诗词的境界与气魄,绝对是千古一人,既前无古人,也肯定是后无来者!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或是以后的人们,诵读这些诗词,都可以从中感受到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的作者满腔的热情,豪放的气概,深远的意境。从而心灵为之震颤,视野为之拓展。
我想通过这些诗词的研读,我们能提高的不仅仅是文学修养文学创作,更大的意义在于透过这些壮丽的诗词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国革命背后的艰难与辉煌,而通过这些我们建立更有效更坚强的精神火炬并将其传递促进个人也促进社会的进一步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