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推荐阅读]三号文库
- 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推荐阅读]三号文库
- 下大力培植县市特色产业(★)三号文库
- 人际交往艺术结课总结三号文库
- 市金融办工作情况总结及明年工作计划汇报材料(样例5)三号文库
- 十二五之人力资源管理三号文库
- 三、关于提高大学生人文素质实验教学实施情况的总结三号文库
- 镇党委述职报告大全三号文库
- 隰县国土资源局人才工作机构明确工作职责三号文库
- 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三号文库
- 公共基础知识复习资料:法律常识积累三号文库
- 关于加强人民法庭建设的若干意见三号文库
- 公关礼仪考试卷B三号文库
- 政协报告三号文库
- 人月神话观后感(精选5篇)三号文库
- 县发改委工作总结和2024年工作要点(共五则范文)三号文库
- 浅析我国人民陪审员制度实践存在的问题及完善三号文库
- 刘永行VS黄光裕 两位首富,两种路径(精选5篇)三号文库
-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号文库
- 关于表彰人才培养评估工作先进工作者的决定三号文库
- 区经济建设工作汇报三号文库
- 物业前期介入管理的形式三号文库
- 加强人民调解工作意见5篇范文三号文库
- 924高新区解说词三号文库
- 班规班训班级宣言三号文库
- 工信系统人大代表主题活动实施方案三号文库
- 我市工业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精选5篇]三号文库
- 品质部管理规章制度[五篇模版]三号文库
- 公司新产品开发纪实5篇三号文库
第一篇:贵港市工业的发展历程
龙头带动 集群发展——贵港市15年工业发展回眸 “过去,贵港工业稍微‘拿得出手’的只有贵糖一家,全市每年的工业总产值,贵糖就占了三分之一。”说起建市之初的贵港工业,市工信委主任黄贵新感慨不已。
如今,台湾产业园、西江产业园、江南工业园、长安工业园、木乐服装加工集中区、平南工业集中区等一个个工业园区分布在沿西江360多公里长的黄金水道,冶金、陶瓷、食品加工、机械、发电、造纸、造船、林产品加工、饲料、皮革等十大骨干产业如星罗棋布,点亮了西江两岸。
大企业抢滩,工业效益凸现
以前,324国道、南梧二级公路沿线零星分布着50多家小立窑水泥生产企业,这些企业工艺落后,分散经营,污染环境,面临着关门整顿的尴尬局面。工业的路子如何走?成为摆在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面前的一道课题。
地级市成立后,市委根据贵港市工业基础薄弱的现状,果断提出了“工业立市”的战略部署,多次组团深入珠三角、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考察学习、推介和招商,吸引东部产业向贵港市转移。香港华润集团捷足先登,投资35亿元,在平南县丹竹镇西江边上建设一个拥有5条新型干法熟料水泥生产线、年产10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投资13亿元,在覃塘区石卡镇郁江边上建设一个年产360万吨的熟料水泥厂。随后,台湾水泥集团投资35亿元,在覃塘区黄练峡建成一个年产900万吨的大型水泥厂。两大水泥巨头的强势进驻,优化了贵港市的产业结构,扭转了贵港市工业短腿的现状。2024年,贵港市水泥企业生产熟料744.7万吨、水泥813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30亿元,实现税收2.43亿元,成为广西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华电贵港电厂总投资120亿元,在港北区武乐乡建设总装机容量为320MW的发电机组,一号机组于2024年2月28日顺利投产发电,成为广西第一台投产发电的60千瓦燃煤发电机组和最大容量发电机组;2号机组于2024年6月28日投产。两台机组投产后,贵港电厂实现年销售10.8亿元,年上缴税金超过1亿元。
华强集团、爱凯尔公司、北控水务、金源生物化工等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抢滩贵港,带来了资金、技术、信息和人才,为贵港工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促进了工业结构的调整、升级。100多家低能耗、成本大的小型立窑水泥企业被淘汰,转型成为台泥、华润等大企业的下游产品供应企业,环保问题迎刃而解。2024年,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603.3亿元,是建市之初的8.7倍;实现工业增加值207.8亿元,是建市之初的11.4倍;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由1996年的38.74亿元增加到157.7亿元,年均增长20.5%。
龙头带动,产业大升级
羽绒业是港南区的传统特色产业,但该区100多家羽绒生产企业大多是进行鸭毛初加工销售,做的是羽绒低端产品,经济效益不理想。2024年成为“中国羽绒之乡”后,港南区先后引进、培植了金弘羽绒制品有限公司、乔飞羽绒制品有限公司等17家规模以上羽绒企业。2024年又在江南工业园内规划了万亩羽绒产业城,计划用5年时间使全区羽绒产业产值突破100亿元。目前,中国羽绒制品的龙头企业享利来公司等一批国内羽绒制品巨头主动向港南区伸出了“橄榄枝”。随着港南万亩羽城产业城的开工建设,羽绒产业必将集聚发展,贵港市将成为中国最大的羽绒生产基地。
这两年,桂平、平南等地的木薯成了“抢手货”,每吨价格比过去上涨了1500多元。原因何在?广西金源生物化工有限公司2024年入驻桂平市长安工业园后,利用木薯作为原料,采用生物发酵技术,开发和生产酒精、醋酸乙酯、安赛蜜等生物能源化工系列产品,形成年产值超过8亿元的生产规模,带动了周边群众种植1万亩木薯增收。
龙头企业落户,带动地方产业升级。在港南区苏湾木业加工集中区、新塘造船工业集中区,记者了解到,贵港市江南造船有限公司等企业年造船50艘,每艘平均载重2024吨,已形成年造船10万吨的生产能力;苏湾木业加工集中区内已集聚了30多家木制品企业,年加工木材60万立方米。目前,该区正在努力打造广西区内最大的木业加工基地。
打造“强磁场”,产业集群发展
2024年,市委、市政府积极争取自治区政策和资金支持,投资3500万元建设了贵港市第一个工业园区——规划占地14.5平方公里的江南工业园。以工业园区为平台,贵港市开展了卓有成效的招商引资活动,到目前,落户园区的企业达75家,2024年实现工业总产值40亿元,税金6000多万元。工业园区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的“强磁场”。
近几年来,贵港市认真贯彻“六靠”工作思路,抢抓自治区打造西江黄金水道、建设东部产业转移示范基地的机遇,掀起了工业园区建设热潮,打造产业转移“强磁场”,大量吸纳东部产业转移,布局西江经济带,形成产业集聚发展的格局。目前,江南工业园、台湾产业园、西江产业园、(上接第一版)桂平长安工业集中区、平南工业集中区等5个工业园区(含15个特色工业集中区)规划面积达88.7平方公里,其中江南工业园成为省级工业园,台湾产业园和桂平长安工业园成为自治区A类产业园。桂平陶瓷工业集中区、木乐服装加工集中区、港南木业加工集中区、皮革工业城、新塘船舶加工集中区等一批特色加工园区也形成了产业集聚发展的趋势,承载能力不断得到增强。到2024年底统计,落户各工业园区的工业项目已达276个。
市政府2024年9月将覃塘工业集中区更名为贵港(台湾)产业园后,覃塘区多方筹措5.5亿元投入园区建设,仅用一年时间便平整了园区土地,开展了通路、通水、通电、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工业园区总体规划及环境评价报告。目前,该园区已被确认为自治区A类园区,入园企业37家,合同投资额71.5亿元,建成投产26家,完成投资67亿元。去年,该园区实现工业产值11.8亿元,税收2.2亿元。
2024年以来,贵港市大力实施“三百工程”项目建设大会战,开展了以“政府兑现承诺,企业兑现投资”为内容的大兑现活动,强化项目建设,促进项目落户、开工、竣工投产,不断打造贵港经济发展新亮点。目前,西江两岸相继引进和开工建设了华润水泥、华电贵港电厂、台湾水
泥、清隆机械、史丹利复合肥、芭田生态复合肥、金源酒精、高贵陶瓷、合亿陶瓷、灵海陶瓷、华怡纸业、三路饲料等一大批工业项目。
从“一枝独秀”到产业集群崛起,贵港市依托工业园区培育了建材、冶金、电力、化工、机械、食品、饲料、电子、造纸与木材加工、纺织、皮革等十大骨干产业,工业的主导作用日益凸显。2024年,这十大骨干产业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56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75.5%,实现工业增加值59.3亿元;工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三产比重从1996年的47.1:18.2:34.7调整为目前的20.6:45:34.4。
第二篇:贵港市南风化肥厂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贵港市南风化肥厂
2024年1月
贵港市南风化肥厂始建于1970年5月,是集体性质的乡镇企业,目前有职工363人,占地面积16.6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25万平方米,总资产约7000万元,固定资产约3000万元。拥有年产过磷酸钙15万吨、复混肥料5万吨、硫酸10万吨、塑料编织袋300万条的现代化生产线。
我们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黄伦厂长的带领下,全厂干部职工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科学发展观,紧扣加快经济发展、构建和谐企业这个中心,努力协调劳动关系,同心同德,努力拼搏,克服原材料超常规涨价,产品价格低下等重要困难,经济效益一年上一台阶。2024年实现销售值5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0.5%;税利380万元,比上年增长22.85%;职工人均收入达22000元左右,比上年增长5.8%。2024年10月底止,销售值4896万元,同比增长7.6%,税利320万元,同比增长8.3%,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国家税收不断增加,企业实力明显增强,职工收入明显提高,企业呈现和谐景象。企业先后荣获全国乡镇化工先进单位,全国双爱双评先进企业,全国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广西优秀企业,广西五一劳动奖状等称号。黄伦厂长也荣获全国安康杯优秀组织个人奖,自治区劳动模范,广西优秀企业家,广西五一劳动奖章等称号,对于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统一思想,深刻认识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的重大意义 企业的发展经验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和谐的劳动关系,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没有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特别是
1在市场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十分重要。
2024年,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中国企业联合会三方面下发了《要深入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通知》,我们厂党、政领导班子认真学习文件,深刻领会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的目标。于是,我们制订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方案》,召开了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动员大会,进行动员部署,并将创建活动目标任务进行分解,要求层层落实,同时黄厂长基于长远考虑,提出了务求实效的工作要求,不在于内容的花样翻新,而在于抓实,通过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更好地保护和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我们也以创建活动为契机,规范企业管理,提高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发展。
二、狠抓落实,扎实有效地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
职工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落实,职工是否享受到企业发展的成果,是企业劳动关系和谐稳定的关键,也是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能否收到实效的决定性因素。为此,我们加大制度建设力度,狠抓落实,维护好职工的各项劳动保障权益。
1、完善集体合同和劳动合同制度。我们建立平等协商集体合同制度,在程序上严格要求,在签订集体合同前,厂工会和厂行政都要进行多次协商,协商遵循“三必谈”原则,即职工迫切关注的焦点问题必谈,企业通过努力可以实现的问题必谈,确保职工身心健康和职业安全的问题必谈。严格的程序保证了集体合同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经过平等协商,厂里拨专款每年定期为职工进行健康检查,并建立健康档案。
劳动合同方面,我们建立了一套规范劳动合同订立、变更、解除、终止的管理制度,企业有职工363人,全部签订了劳动合同,并严格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履行义务。
2、切实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职能作用。我们每年至少召开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听取审议《厂长工作报告》、《财务预决算报告》等,共同研究讨论企业发展大计,真正让职工参政议政,通过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职工真正参与企
业管理,并监督企业的各项制度的落实,同时,职工代表大会坚持务求实效,不走过场的原则,凡是涉及职工切身利益及企业生产、经营、重大决策等都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凡是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的事项都严格执行。针对职工提出复混肥车间设备陈旧,生产工艺落后必须技改的合理化建议,今年,我们投资300万元,对复混肥车间进行技术升级、设备更新,目前已顺利投产成功,技改后不但提升了复混肥的质量,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改善了职工生产工作环境。
3、严格执行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制度。多年来,我们坚持把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以及敏感问题,如企业中长远规划,五项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物资采购、废旧处理、人事、重大决策通过职代会、厂务会、班组会、厂务公开栏等形式,及时、全面、准确地公开,最大限度地落实职工对企业生产、经营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如今年复混肥生产线技改,从筹备工作到土建到购进设备,监委全程跟踪监督,并在厂务公开栏上,及时向全厂职工公开,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这条生产线比预定节约30多万元,实现了控制采购成本,保证了采购质量,达到了较好的效果。几年来,我们所有购进的大宗原材料及废旧竞标都是阳光操作,公开竞标,仅此一项,每年企业节约达300万元以上。
三、营造和谐氛围,使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更具生命力
1、加大培训力度,提高员工素质。职工在企业中能够增长才干,才尽其用,是劳动关系和谐的必然要求,企业出台了“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人事管理制度,形成了企业提供成才环境,职工为企业作贡献的良好局面。加强职工的技能培训,提高职工素质,增强职工才干,我们每年都制订有切实可行的方案。在厂工会的组织下,开展了“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创知识型职工”活动,利用业余时间,开展了以安全生产、技术创新、设备管理、科技环保等为内容的培训班,参加人次达1000多人。通过培训,职工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在生产经营和技术创新活动中大显身手。今年李炳伟等5人参加贵港市职工电工维修技能比赛,三人获贵港市成绩前10名,其中李炳伟还以较好成绩获得参加
自治区比赛资格。我们还鼓励职工自学成才,在学费上报销50%。近两年来,共有16名职工通过电大函授学习,取得大专、本科文凭,提高了自己的文化水平。同时,我们每年还开展5、6次岗位练兵、技术比武活动,职工参与率达80%以上,通过培训及开展一系列的活动,提高职工的文化素质和岗位技术水平,为企业的发展的壮大奠定了良好基础。
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我们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把关心职工和满足职工文化生活需求与抓稳定、抓发展,增强企业凝聚力、向心力紧密联系起来,为满足职工精神需求和提升文化生活等方面作出很大的努力。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组织举办全厂性文艺晚会和体育运动会。不少优秀节目参加市、区一级的大型晚会演出,并获得一致好评。体育运动会有篮球、乒乓球、羽毛球、麻将、拔河、接力赛等项目,“三八”、“五四”、“八一”则举办专门座谈会庆祝节日。娱乐室、图书馆长年开放,做到平时有活动,节日有活动,不断活跃职工文娱体育活动,这些丰富的文体活动,陶冶了职工的思想情操,增强了职工之间的情感和友谊,加深了职工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增强了企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企业形成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职工队伍稳定,人人遵章守法,个个争当先进,促进和谐环境的发展。
3、关注职工利益,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厂里积极为全厂职工缴交了社会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工伤生育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医疗保险、广西职工保障互助协会重大疾病、女职工安康互助保障计划(每人三份),参保率达100%。深入持久地开展扶贫解困助学送温暖活动,真正为职工排忧解难,经济实在困难的给予一次补助,并发动全厂职工捐爱心款。职工杨继友因病身体左偏瘫,行政及工会了解其经济实在困难,一次性补助5000元给他作为医疗费,组织全厂职工捐款,不到三天共捐款9800多元,并及时送到他的手中。几年来我们发动全厂职工及通过各种渠道踊跃为困难职工捐款,共筹到救助资金8万多元,资助了5名困难职工,解了困难职工燃眉之急,收到较好效果,我们平时关心职工,哪家有困难都虚寒问暖,这些行动深深打却了每个职工心,职工为有这样的企业而感到踏实、自豪、营造了企业和谐的氛围。
四、创建活动显成效,企业职工得双赢
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实现了企业与职工双赢,和谐的企业发展环境,稳定的劳动关系,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了工作质量和工作效率,树立了良好的企业信誉。主导产品过磷酸钙获广西名牌产品称号,复混肥获广西优质产品称号,南风商标获广西著名商标,每年上交国家税金150多万元(化肥免税),成为贵港市港南区纳税大户,五项经济指标在全区化肥行业名列前茅,企业得到快速健康发展。
职工在创建过程中增强了归属感,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增强了才干,增加了工作的责任感。职工收入连年增长,2024年职工人均年收入约20800元,2024年职工人均年收入约22000元,远远高于贵港市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职工分享了企业发展带来的实惠。企业每年投入10多万元建设绿色家园,改善职工生活环境,投入50多万元建设了13300平方米的运动场,投入300万元建设一幢职工住宅楼,切实解决了职工住宿问题,为职工文体活动提供了舒适的环境。
我们开展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虽取得一些成绩,但离上级还有一定差距,我们深深体会到:开展创建活动,领导重视、形成共识是创建活动的关键;健全制度、层层推动是创建活动取得成功的保证。今后,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经验,弥补不足,为建设和谐企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贵港市环境保护局承诺
贵港市环境保护局承诺
切实履行好环境保护部门的职责,做好我市环境保护工作,保障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人民身体健康,构建富裕文明和谐新贵港,依据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结合我局的整改情况,特向社会公开服务承诺:
1、完善和实施首问负责制、限时办结制和责任追究制,多渠道实行政务公开。
2、确保“12369”环保热线24小时畅通,坚持局长接待日制度,倾听群众呼声,及时调查处理环境问题。
3、提高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效率,一般环境影响登记表审批由法定15日缩短到5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表审批由法定30日缩短到7个工作日,环境影响报告书审批由法定60日缩短到15个工作日完成,最长不超法定时限。
4、加快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一般自受理之日起20个工作日完成,最长不超法定时限。
5、《排放污染物许可证》的核发、年审变更自受理之日起3个工作日内完成。
6、加强对污染源的监控力度,对重点污染源的现场监督检查每月不少于1次;一般污染源的现场监督检查每季度不少于1次。
7、落实环境应急预案,发生重大(II级)、较大(III级)和一般(IV级)突发环境事件,1小时内报市政府和自治区环保局;发生特别重大(I级)突发环境事件,1小时内在向市政府和自治区环保局报告的同时,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8、加强环保执法,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实施行政执法过错追究制度。
9、严格遵守中央提出的“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全国环保系统“六项禁令”和环境监察人员“六不准”。
10、接受广大群众、管理相对人、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人士监督,如发现我局有违诺行为的,可向局纪检组或办公室举报。
监督投诉电话:4563525
投诉电子邮箱:gghbbgs@126.com
单位地址:贵港市行政中心C区四楼
第四篇: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2024年全市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和
工作职责完成情况的通报
贵政办〔2024〕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组成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2024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关规定,市安全生产委员会组织考核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2024年安全生产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完成情况
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但各县市区在控制死亡人数方面呈现不均衡的态势。2024年,全市共发生各类事故825起,同比下降14.43%;死亡181人,同比下降4.23%。全市各类事故死亡人数控制在自治区下达指标范围之内,比控制指标少死亡8人,经自治区检查考核获得优良档次。港北区、港南区各类事故死亡人数均控制在考核指标范围内:港北区(77.78%)比控制指标少死亡12人;港南区(94.4%)比控制指标少死亡1人;另有桂平市、平南县、覃塘区突破市人民政府下达的控制考核指标:平南县突破3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1人;桂平市突破10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4人;覃塘区突破16.67个百分点,比控制指标多死亡5人。
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落实情况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按照《2024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的要求,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一)加强安全生产组织领导。各县市区结合转变干部作风、开展机关行政效能建设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安全生产工作部署,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参与安全生产监管活动,审定季度、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主持召开安全生产工作会议和各个季度防范重特大安全事故工作会议。为进一步强化政府、主管部门、生产经营单位对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落实工作责任,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还与所属乡镇、各有关部门和单位签订了安全生产责任状,分解下达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政府有关领导和负有安全监管职责部门以及相关人员交纳了安全生产风险抵押金。主要领导或分管领导还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加强安全生产检查指导,及时协调、解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
(二)强化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专项检查和日常督查工作。各县市区认真组织每季度的安全生产大检查,主要采取企业自检自查、县(区、市)全面检查的方式,对辖区内所有生产经营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大检查。对排查出来的事故隐患,均下达整改通知书,督促企业进行整改。在此基础上,各地针对节假日和全国、全区重要会议、重要活动的不同特点,重点对金属和非金属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建筑施工、特种设备、旅游、食品卫生、学校、城市公共交通、供水、供电、供气等行业和领域开展专项检查,切实解决安全生产方面存在的问题,及时排查整改了一大批事故隐患。
(三)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整改工作取得一定成效。2024年,全市各级政府和村委会重点监督整治的重大安全生产事故隐患共145项(其中自治区级1项,市级14项,县级54项,乡镇51项,村级25项),至2024年底共完成整改135项,整改率93.10%。其余尚未完成整改的隐患项目正在继续整改之中。
(四)大力开展重点行业和领域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按照上级文件精神,2024年6月至12月,各县市区组织辖区内的各企业开展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其中,6月至9月督促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企业进行自查自改,整治了一大批事故隐患;10月至12月先后两次开展“回头看”再检查,组织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规模以下企业、隐患排查申报为零的企业和在专项行动中发生较大事故的企业进行隐患排查治理“补课”。截至2024年底,全市5067个生产经营单位共排查出隐患4229处,完成整改4100处,整改率97%。各地尚未完成整改的事故隐患,已实行分级管理,做到了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安全保障措施、应急预案“六落实”。各地还认真做好重大危险源的普查和监控工作,组织、指导76家企业依法进行重大危险源申报、普查工作,共登记危险源196处。经辨识,存在重大危险源企业有12家,确认重大危险源16个。针对重大危险源,各地、各有关部门督促有关单位、企业制定并落实安全生产监控措施。此外,各县市区都制定了生产安全事故灾难应急救援预案。
(五)严厉打击取缔非法建设、非法生产、非法经营行为。2024年,各地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建立健全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安监、公安、国土、交通、工商、环保、建设、质监等相关部门共同参与的联合执法工作机制,做到有计划、按步骤开展联合执法,依法严厉打击取缔非煤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爆物品、道路交通、水上交通、消防安全、建筑施工等行业和领域的非法生产经营行为。平南县设置了烟花爆竹监管股,加强对烟花爆竹非法生产“打非”的协调、督查工作。通过严查、严管、严罚,进一步规范建设、生产、经营行为,减少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在事故查处方面,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按照“四不放过”原则,严肃追究事故相关人员的责任。2024年立案查处的事故已全部结案。我市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约见警示黄牌警告暂行办法》有关规定,对发生重大事故、存在重大隐患或非法生产频发地区的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和企业予以紧急约见警示,责令采取有力措施,消除重大事故隐患,防止类似事故发生。经统计,2024年全市共召开约见警示会20次,予以约见警示对象20个,落实整改26项,消除了一批重大事故隐患,有效防范了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六)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培训工作。2024年,各地通过会议、安全生产知识竞赛、办班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新闻媒体报道等多种途径,积极开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安全生产知识、安全生产常识的普及工作。经统计,2024年全市有2330家生产经营单位组织员工学习《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1.3万名企事业单位职工参加《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广西壮族自治区安全生产条例》知识答题竞赛活动。通过举办培训班的方式,组织培训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共5099人,特种作业人员共3567人(包括再培训人数),经考核合格,均颁发上岗证和资格证,全市企业培训职工约6万人(主要由所在企业培训),培训外来工、农民工16200人。通过开展各层次安全知识培训,各层次人员的安全文化素质和安全管理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此外,公安交警、交通、农机、消防、海事、建设等部门也开展了相关行业的安全培训工作。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较大事故发生起数有所上升,全市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事故(均属道路交通事故)8起,同比上升700%,死亡25人,同比上升730%。
二是发生工矿企业生产事故15起,同比上升25%;死亡17人,同比上升30.8%;直接经济损失68万元,同比上升33.33%。建筑工地死亡事故时有发生。
三是企业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部分单位和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不健全,安全生产措施不到位。特别是一些小矿、小厂、小作坊、建筑施工包工队、交通运输企业和个体户违法经营现象突出、管理混乱,缺乏安全培训,员工安全技能低下,一些生产建设项目层层转包、以包代管,安全监管不到位,导致部分安全隐患未能得到有效整改,形成安全生产事故的重灾区。
四是安全生产基础还比较薄弱。我市绝大多数企业安全生产经费投入不足,欠账较多。高危行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企业生产工艺落后,技术装备陈旧老化,安全生产标准化程度低,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和安全意识较差。
五是乡镇安监机构不健全。由于人员编制不足,绝大部分乡镇没有专职专编人员,大多数乡镇安监机构都挂靠在企业站,未能很好地履行安全监管工作职责。
六是从业人员岗前培训教育仍是薄弱环节。目前,我市高危行业企业使用农民工、临时工和外来工为主,这部分职工的文化水平、安全技能和安全意识存在着不少的差距,客观上加大了安全管理的难度。
七是部分民营企业由于企业规模小,管理者文化水平低,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受经济
利益驱使,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四、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考评结果及奖励情况
按照市人民政府与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签订的《2024年县市区人民政府安全生产责任书》有关要求,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履职考核组对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履行安全生产工作职责和完成工作目标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和量化评分。完成目标责任制的县市区分为优良、合格两个档次,并给予相应的奖励。考评结果及奖励名单如下:
(一)考评结果
优良档次:港北区、港南区。
合格档次:平南县、桂平市、覃塘区。
(二)奖励名单
一等奖:港北区、港南区。
二等奖:平南县、桂平市、覃塘区。
贵港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八年三月十九日
主题词:经济管理 安全生产 通报
第五篇:贵港市文化建设现状及加快发展对策
如何打造贵港文化品牌、发展文化产业
纵观贵港市文化事业发展状况,总结推广文化事业发展经验,及时发现分析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主动协助党委、政府推动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一、贵港市文化事业发展现状
贵港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西江流域的中游,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郡,也是一座充满生机的新兴内河港口城市。贵港市辖5县市区73个乡镇,总面积10606平方公里,总人口480万人;其中中心城区面积40平方公里,人口40多万人。贵港市历史悠久,自公元前214年秦朝统一岭南在现今的贵港市设置桂林郡及布山县以来,一直是祖国南疆的政治要地、军事重地和商贸集散地。贵港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造就了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壮族文化在贵港的交汇、传承和发展,形成了具有当地特色的优秀历史文化。地级贵港市成立后,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文化发展工作,有效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全面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把文化事业发展及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每年多渠道筹集资金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加强文化专业机构建设。全市现有文化馆3个,博物馆3个,文艺表演团体3个,公共图书馆3个,影剧院5个。二是加强城镇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24年以来,贵港市投资6000多万元新建了占地10万平方米的“新世纪广场”,吸收社会资金2亿多元在建占地面积1.2万平方米集文化、娱乐、休闲、商贸为一体的“贵港市文化广场”;港北区投资250万元兴建港北区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桂平市和平南县分别投入大量资金先后建成当地文化广场,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优良的文化、娱乐、休闲、健身场所。三是加强乡镇文化站建设。各县市区先后投入960多万元,新建乡镇宣传文化站36个,改建、扩建乡镇文化广播站37个。四是加强村屯文化室建设。全市建立健全村屯文化活动室和新农村科技文化服务网点一大批,全市文化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二)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近年来,贵港市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精神,积极组织文化专业机构、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屯文化室、民间文艺团体和企事业单位等文化网络定期举办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一是充分发挥广场作用,利用广场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歌咏比赛、游艺活动和书画摄影展览等文化艺术活动。贵港市新世纪广场自2024年建成开放以来,已先后举办各类大型文艺活动70多次,广场文化已成为贵港市的知名品牌。二是每逢元旦、春节、“五一”节、国庆节和民间传统节日等重大节日,市、县、乡、村以及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等层层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平南、港北、覃塘等县、区还结合当地的民间习俗,每年定期开展本地特色的“粤曲节”、“三月三”农民艺术节、“对歌节”等文艺活动,进一步丰富了广大群众的文化生活。三是正确引导群众组建业余文艺团体广泛开展群众文艺活动。目前,全市业余文艺团体已发展到362个。他们自筹经费,自编自演,长期在乡村中流动演出,深受群众欢迎。
(三)文学艺术创作硕果累累。2024年以来,各级文化部门不断深化体制改革,进一步健全奖励机制,有效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贵港市的文学创作、曲艺创作、美术创作等有了很大发展,一批具有时代气息和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作品脱颖而出。其中,话剧小品《巴儿狗罐头》获中国第十一届曹禺戏剧大赛小品小戏专业组金奖,2024年歌曲《荷花恋》、《真情》分别获得“神州歌海”——中国群众创作歌曲评比大赛金奖和银奖,广播剧《荔枝红透六月天》获广西“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剧评比一等奖,民间工艺作品《七彩花灯》获第七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粤剧《桂圆情》等50多个项目获自治区级文艺评比大赛奖。
(四)文化市场逐步走向繁荣。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发展,贵港市文化市场也逐步走向繁荣。目前,全市有网吧、电子游戏厅、歌舞厅等文化娱乐场所755家,年创税收4000多万元;有各种文化企业和文化实体52家,年创税收2024多万元。以文化冠名的经济活动(如饮食、旅游、浴佛文化节)逐步兴起。
(五)历史文化挖掘、保护成绩显著。近年来,贵港市多次组织全市文物古迹普查,建立文物古迹档案,对重点文物古迹进行有效抢救和落实措施重点保护,及时抢救、挖掘了一批历史文物古迹。全市现有各类不可移动文物100多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2个,县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0个。各类文物藏品8969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0件,二级文物140件,三级文物1600件。比较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有:布山文化遗迹、汉代碗式冶铁遗址、千年古刹南山寺、华南佛教圣地——桂平西山、道家二十一洞天白石山、太平天国金田起义遗址、中共广西“一大”会址等
(六)文化机构建设落后人才匮乏。在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文化部门的重视和努力下,贵港市的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和困难,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财政对文化事业投入严重不足,文化机构建设严重落后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一是贵港市博物馆、群艺馆、图书馆以及部分乡镇文化站普遍存在房屋陈旧、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基础设施简陋、专业设备缺乏等现象。二是部分乡镇文化站与乡镇政府一起办公,没有固定、独立的办公场所和活动场所,缺乏必备的办公用品和服务设施。三是文化队伍建设编制不足、人员老化、学历偏低、专业结构不合理。比如贵港市博物馆、桂平市博物馆、平南县博物馆三馆现有在职工作人员29名,其中文博专业毕业的仅3人,具有大专学历的14人,无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具有中级职称的3人,初级职称的15人。大部分从事文博工作的人员无文博工作理论基础和专业技能,不能进行文物鉴定和文物修复,严重影响历史文化的挖掘、研究和开发。
(七)历史文物古迹的保护、利用有待加强。近年来,经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抢救、挖掘和修复了一大批珍贵文物古迹。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对一些文物古迹没能及时抢救、挖掘和保护,导致一些文物古迹遭到损坏或毁灭性破坏,据70年代调查统计,贵港市城区周围原有汉古墓封土堆500多座,现在只剩下40多座。如果再不采取有力措施进行保护和挖掘,一些珍贵文物古迹被破坏或丢失后,将永远无法修复和找回。二是一些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文物保护设备不完善,存在严重的防盗、放火、防湿、防蛀等安全隐患。三是贵港市博物馆由于经费缺乏、设备简陋、业务用房严重不足和专业人才匮乏,对一些重要文物古迹未能及时研究、修复和利用,许多珍贵的文物和灿烂的布山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无法向市民展示。
二、加快贵港文化发展的对策
(一)加强文化机构建设,促进文化事业大发展。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对文化事业给予政策倾斜,把文化事业发展和文化机构建设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政府工作计划,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加强文化机构建设,尽快解决文化机构业务用房不足、基础设施简陋、专业设备缺乏等问题;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改革人事管理制度,引进高素质人才,强化在职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文化队伍整体素质,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全面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二)强化历史文化保护与利用,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各级党委、政府以及有关部门要严格按照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加强对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要求和“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继承发展”方针,认真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规划,建立健全挖掘、保护、利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经费投入保障机制,进一步加大文物保护单位建设力度,争取早日新建贵港市博物馆、布山文化展览馆、太平天国金田起义纪念馆和修复南江秦汉古码头、白石山文物古迹,尽快完善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设施和措施,切实做好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挖掘、保护和利用,充分利用现有的历史文化资源广泛开展优秀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进一步传承和发扬西江优秀传统文化,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
(三)精心打造推介贵港文化品牌,全面提升贵港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贵港市历史文化资源丰厚,加强贵港市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挖掘、保护和利用,对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推动贵港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贵港文化知名度,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西江黄金水道经济发展均有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建议市委、市政府通过整合资源、做大品牌、协同推介等措施,组织力量进一步加强布山文化、南山寺、桂平西山、白石山、金田起义遗址、中共“一大”会址、君子垌客家围屋群以及民间优秀民俗文化等历史文化的研究、挖掘、保护、修复、包装、推介,把贵港的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山水文化融为一体,打造推介贵港文化品牌,实现文化强市的目标,全面提升贵港市的软实力和综合竞争力,促进贵港市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四)加强与周边市、县的交流和协作,共同促进广西历史文化的保护和利用。广西是多民族聚居的地区。各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不同的多姿多彩的历史文化和民俗文化。建议进一步加强各市、县间的文化交流和协作,尤其加强西江流域各市、县、区的交流和协作,利用西江沿岸丰富的历史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联手打造“西江文化长廊”,开设西江历史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和山水文化旅游专线,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大力宣传西江文化,为弘扬西江文化、促进西江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贵港市历史悠久,地灵人杰,风景名胜、文物古迹众多,民间艺术、民族习俗多姿多彩,是前人留下的宝贵财富。加强贵港市文化的研究,尤其加强历史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利用,对促进贵港市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和实用价值。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努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