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下大力培植县市特色产业(★)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61583.html

第一篇:下大力培植县市特色产业

下大力培植县市特色产业

刘善桥

培植特色产业,发展特色经济,是增强县域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省委书记俞正声在省第九次党代会报告中指出,“县域经济在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中担负着重要任务,是统筹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基石。要继续坚持‘一主三化’的方针,进一步完善扶持县域经济发展的政策,鼓励发展优势产业,培育产业集群,促进农村人口向城镇有序转移,力争涌现一批各具特色的经济强县。”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指示精神,着力培植特色产业,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下面,结合黄冈的工作实际,谈谈抓特色产业的情况和成效。

依托优势资源搞好产业定位

近几年,我们以各县市现有优势资源为依托,打造特色产业,培育支柱产业,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布局合理、有序竞争的格局。

一是依托优势山水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黄冈境内有巍巍大别山,浩荡大长江,山水资源优势明显。我们积极引导各地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多层次、多领域推进资源开发。英山县坚持“农业抓产业,产业抓特色,特色抓茶叶,茶叶抓质效”思路,茶叶产业已成为该县特色产业和希望产业,目前,该县茶园面积达15.8万亩,茶叶产量1580万公斤,系列产值达3.75亿元,人均茶叶收入达1000多元,规模位居湖北第一、全国第四,全县财政收入的23%、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0%均来自茶叶。罗田县板栗面积已发展到90万亩,年创板栗生产系列产值5.5亿元,板栗产业已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武穴市长江沿线的石灰石储藏量达24亿吨,近年来,该市成功引进了华新水泥和亚东水泥

两大知名生产企业落户,拟投入32亿元,年生产水泥1200万吨。目前,华新水泥一期工程投产一年多来,共计上交税收6000万元,随着华新二期、三期工程和亚东一期工程相继建成投产,预计到2008年,武穴市水泥产业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利税3.5亿元,将成为华中地区最大的水泥生产基地。

二是依托人文历史资源打造特色产业。黄冈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上名人辈出,在省内独一无二,在国内也属少见。各县市纷纷借名人效应,做经济文章,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红安县诞生了三支红军主力部队,走出了董必武、李先念两位国家主席和秦基伟等223名将军,被誉为“中国第一将军县”,该县全力开发红色文化产业,目前已筹建了遍布全县的革命遗迹遗址,兴建了红安革命传统教育学院和黄麻起义及鄂豫皖苏区革命烈士陵园等重点工程,每年有30万人到红安参观瞻仰,形成了红色旅游、绿色生态游、军旅探密游、历史文人游相结合的特色旅游格局。蕲春县是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里、闻名海内外的教授县,药材资源丰富,药物交易历史悠久,历为长江中下游及大别山地区重要的中药材生产和集散地。目前,该县中草药种植面积已达22.8万亩,多处药材种植基地被列为国家重点药材生产基地和全省GAP同类药材示范基地,年实现药材贸易额1.21亿元。全县已建立李时珍医药集团等17家医药企业,形成了中成药、中药饮片、保健品、医药、包装材料等医药工业产业集群,2006年,全县医药工业实现增加值21500万元,实现利税208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40%。今年,该县又成立了李时珍中药材股份公司,拟投资2亿元,系列开发李时珍人文资源,提升医药产业水平。

三是依托骨干企业打造特色产业。黄冈市以骨干企业为龙头,拉动产业上下游配套整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如市区饮料、麻城汽配、武穴医药化工、龙感湖纺织等都是以一批骨干企业为支撑,初步成长为各具规模的产业集群。黄冈市区引进汇源果汁、湖南太子奶、伊利

牛奶等大企业,进一步网络知名饮料企业,做强饮料支柱产业。今年,随着汇源二期、太子奶二期、伊利牛奶项目的投产,市区饮料产业产值预计可达35亿元。武穴市以广济药业、祥云化工为龙头,大做医药化工文章,目前该市拥有规模以上医药化工企业15家,去年这15家企业共完成产值15.6亿元,医药化工已成为武穴市富民强县的特色支柱产业。依托特色产业抓好结构调整

加快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是提升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黄冈市已初步形成医药化工、汽车配件、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建材、农副产品加工等六大特色支柱产业,其中武穴的医药化工、麻城的汽车配件、蕲春的药材加工,已进入全省重点产业行列。各地围绕发展特色产业,不断推进结构调整。

一是通过招商引资促调整。据统计,近三年来,各县市共引进各类项目3800个,项目总投资达到570亿元,实际到资170亿元,其中投资亿元以上项目77个,总投资达到185亿元,招商引资项目成为各地新的经济增长点。蕲春县近年来引进投资医药产业的客商30多家,其中投资过千万元的12家,年创产值10亿元,转化地产药材4300吨。罗田县狠抓板栗深加工,引进山东绿润、辽宁君澳、武汉惠涛等20多家企业,初步培育出拥有71家板栗加工企业的产业集群,研制开发出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等四大板块系列15个产品,年加工产值近5亿元。

二是利用经济杠杆促调整。近几年,为了搞好基地建设,推进农业产业化,黄冈市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拿出2000余万元,鼓励、引导农产围绕主导产业调整结构。例如,市里在武穴、黄梅、浠水等沿江6县市,大力推广“虾稻连作”模式3.3万亩;为发展奶牛产

业,满足伊利、太子奶等龙头企业奶源需要,市里按每头奶牛财政补贴1000元的标准,鼓励、扶助全市农民养殖奶牛。

三是培植龙头企业促调整。近几年,我们突出农业招商引资,吸引汇源集团、太子奶集团、伊利集团、本草药材、娃哈哈食品、绿润集团、中百集团、莱克水产公司、大连天地人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省内外知名的农产品加工企业、商贸企业落户黄冈。目前全市共有22家省级和40家市级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辐射基地520万亩,带动农产64.6万户,占农产总数的48%,年加工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达到0.72∶1。全市特色板块涉及全市95个乡镇、1998个村,年可为农民增收4.5亿元。全市4337个村中,种植、畜禽、建工、水产等农业产业专业村已发展到2241个,占总村数的51.7%。

依托特色产业打造精品名牌

品牌是特色经济成熟的表现。特色优势能否成为市场优势,关键取决于品牌。

一是积极营造创牌环境。2006年,市里出台了《黄冈市实施名牌战略的意见》,对名牌企业给予政策上的扶持和奖励,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发挥企业争创名牌的主体作用。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0万元:获得湖北省著名商标的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5万元。武穴市建立品牌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对争创品牌的单位给予2万元至10万元的奖励,2006年对11个获得品牌的企业给予22万元的奖励,近年来,该市为鼓励企业技术创新,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市政府筹措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安排科技三项经费支出达500万元。同时,各相关职能部门在融资、技术、信息服务和优惠政策方面,支持企业打造精品名牌。

二是努力打造自主品牌。到2006年底,全市有20种产品获得省名牌产品,6个产品获国家免检产品,获得专利41项,2家企业成为省级出口品牌企业,拥有核黄素、真空咖啡壶、磷铵、齿轮减速机、微型电机、精梳棉纱、三环气门等一批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的拳头产品。同时,全市无公害生产基地认定达24个,面积达67万亩,累计申报农业“三品”品牌68个,罗田县圣仁堂村和英山县乌云山茶叶公园被确定为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

三是推介县域品牌名片。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产品,全市各具特色的专业市场、民营工业或科技园区、特色板块经济乡村不断涌现,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县市,如罗田县是全国板栗第一县,英山县是全国名茶基地县、全国无公害茶叶示范县,蕲春县是全国著名的药市和中药材之乡,麻城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黄梅是全国青虾繁育基地,红安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县等,这些产品逐渐成了县域品牌名片,一县一业、一镇一品、几镇一品的区域特色经济已渐成优势。■

(作者系中共黄冈市委书记)

第二篇: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市特色产业发展情况汇报材料

加强领导,建立健全产业发展组织机构

成立了由市委书记任组长,市长任常务副组长,市委专职副书记、分管农业农村工作的副市长任副组长,市直相关部门领导为成员的发展生物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同时,成立了市发展特色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并从相关乡镇和市直部门抽调8名工作人员开展日常工作。各乡镇成立相应的领导小组,切实加强对生物特色产业发展的领导,做到组织领导到位、工作机构到位、工作人员到位。

明确职责,形成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实行市级领导挂钩制度,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明确市级领导每人挂钩一个乡镇,每人重点扶持一项特色产业。各驻村禁毒防艾工作队员和新农村建设指导员协助抓好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各乡镇党委书记为特色产业发展的第一责任人,对各乡镇特色产业发展负总责,做到乡镇领导挂钩包干到村、乡村干部帮扶到户。市直相关部门将特色产业列入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每个乡镇至少有2名以上科技人员负责技术指导工作,做到规划、育苗、种植、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每个环节都有人服务,有人把关,有人验收,有人签字,有人负责,全力加快特色产业发展步伐。

出台政策,加大对产业发展的扶持

一是继续实行补助政策。除国家和省、州的扶持外,市财政按州级的补助标准1:1配套安排,具体金额根据推进计划一同下达。同时,对州委、州政府重点扶持发展的几个特色产业给予一定补助,如:每种植一亩竹子补助种苗

费80元,每种植一亩咖啡补助种苗费100元,每种植一亩核桃补助种苗费50元。二是继续实行奖励政策。市人民政府将对完成种植任务的乡镇实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干部抓特色产业发展、深入基层解决问题、服务特色产业发展、帮助群众搞好规划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确保各项指标落到实处。三是继续实行优惠政策。充分利用投资入股、技术指导、合资等方式倡导、鼓励企事业单位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继续在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鼓励农户、集体有偿流转土地,以联营、土地入股的形式参与特色产业发展。

广泛宣传,营造产业发展浓厚氛围

切实加大特色产业发展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和发放宣传单、召开现场会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广泛开展舆论宣传,做到电视有画面、报刊有文字、广播有声音,使特色产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扶持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通过大力宣传,充分调动各族群众发展特色产业的积极性,努力形成政府鼓动、企业带动、农民主动、市场拉动、利益驱动,全社会广泛参与特色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严格奖惩,确保产业发展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市委、市政府建立了生物特色产业考核奖惩机制,明确乡镇和市直有关单位的目标任务,责任到人,建立基数考核奖励机制。市政府在下达任务时,与各乡镇签订责任书,各乡镇交纳保证金,根据考核任务完成情况,按奖励办法兑现奖惩。此外,把特色产业发展工作纳入重点督查工作,对不认真履行职责、工作任务不能按时完成的相关单位和个人,依照行政问责办法的相关规定进行问责。

第三篇:培植沃土

培植沃土,放飞心灵,适当留白,就是好课

长葛市十八中

袁晓敏

作为一名在一线教学的教师,每个人都有一套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生活在今天这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我们教师再也不是孤陋寡闻,一心只教圣贤书。在上级教育部门的大力倡导和支持下,我们也有了更多外出学习的机会。这些学习机会对于我们来说宛若雨后甘露,不仅开阔了我们的视野,也让我们增长了见识,对自己的教学更是一种促进。它让我们及时反思教学中的不足,及时调整教学思路,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不断创新,努力让自己的课堂更受学生的欢迎,让学生喜欢上自己的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中接受新知,理解新知,并在此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那么,在我们的眼中,究竟什么样的课才算得上是一堂好课,一堂精彩纷呈的课呢?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都在极尽努力地向学生讲解传授知识;我们在学校组织的赛课活动中也听过很多教师讲的课;外出学习更听到过很多精彩的观摩课„„我们的课被众多同行评过,我们也评过他人的课,但很多时候都是言不由衷,只是浮于表面,这样的“好课”并不能使我们从中受益,因为这就是走过场。

今年上半年,我参加了远程继续教育培训,从中受益匪浅。记得看到过一篇教学案例,题目是《一堂“失败”的好课》。我最初觉得百思不得其解。带着诸多疑问,我细细地品味起来。课例的讲述不紧不慢,但我一颗悬着的心始终不是轻松的,深深地为罗吉老师捏一把汗。罗吉老师见过世面,但今天的场面之大却是从未有过的,这足以令他的身心紧张。更为要命的是他是临时受托,属“兵来将挡”,没有经过充足的准备。罗吉老师只是用“以前上过自然课,又有一定的教学经验”来劝慰自己,至于这节课究竟会上成什么样子,他心里没底。一节课下来,罗吉老师苦不堪言,既定的教学目标没有完成,孩子们的疑问没有得以解决。但正是这堂“失败的课”,为我们还原了现实教学中真正的课堂教学的现状,我们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需要不断改进的地方。但罗吉老师的坦诚相告,但对这节课的深刻认识和反思,却是值得赞扬。这是一堂没有经过精雕细琢,一遍又一遍演练的真实的课堂教学,也是一堂生成性的课,罗老师想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循循善诱之下,去观察、去发现、去思考,培养孩子们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但由于对教材没有全面把握,深入钻研,精心考虑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对教学的重难点把握得不够到位,对学情没有很好地分析,没有考虑到孩子想问题与成年人的不同之处,还有过于强调教学的实效性,从而造成了教学中的失误。

我想,假如换我来上这节课,我首先应该考虑到这堂课教学环境的特殊性,有很多专家要到教学现场听课,首先教可以和孩子们一起做个小游戏,缓解一下师生的紧张状态,努力创设轻松活泼的教学情境。其次,我会通过多种渠道收集课程资源,准确而详细地通过实验的形式让学生认知什么是液体的概念,以及一些特殊的液体。而且在做实验之前,我会告知孩子们用带颜色液体做实验的目的。最后,在学生饶有兴趣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对重点知识加以适时引导,拓展他们的思维。如果有学生质疑,时间又受限,可以适当留白,让学生下去之后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思考并加以实践,也许他们会得到课本上没有的更多的知识。

对我们教师而言,上一堂课也许不费吹灰之力,但上一堂好课我想并非易事。在我们的现实教学中,是不是教学手段先进,教学目标顺利,完成学生回答问题异口同声,教学时间把握的恰到好处,师生配合默契,这就是一堂好课呢?我觉得不尽然,就像课例中的教授所言,那位教师的课上得很成功,却很假,学生事先把答案已记在书上,这样的课堂就是作秀,没有一点意义。我认为,一堂真正的好课,必须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一是“教师眼里有学生”。教师一定要认识到教学活动的实质——教师要努力做好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引导者,促进者,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交往着,认识到学生居于主体地位。我们是驾驭课堂而不是驾驭学生。不要忘了,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我们一定要放下我们的师道尊严,爱生,眼里有学生,“放手也是一种爱”,相信我们的学生,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多鼓励,多赞扬,培养他们的自信心,他们才会发挥“课堂小主人的潜能”,才会和我们的课堂教学鼎力配合,我们的课堂才会大放异彩,才会成为深深吸引学生的好课堂。

二是“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质疑与批判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要想做到这些,我们就要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不断改进和变换教学方法,吸引学生,让他们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学习和讨论中来。记得我在教学《麦琪的礼物》这一课时,我备教材,备教法,析学情,我们九年级的学生年龄大都在14——16岁之间,正是对爱情的懵懂与好奇时期,再加上我们班男孩子特多,性格又十分外向,我觉得这一节课我要让他们发挥他们的特长,谈谈对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竭尽所能为对方考虑,他们都用牺牲自己最珍贵的东西为对方买来自认为最值得的礼物的做法。没想到,这些男孩子各个争先恐后,迫不及待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惹得女生也不甘示弱,课堂气氛十分活跃。一节课下来,学生们感慨万千地说:“送礼物只要源于真心,就是最珍贵的。情感价值大于物质价值!”不用说,在今后的生活中,无论是朋友,亲人,相信他们送上的礼物一定是最珍贵的。

三是“给学生以质疑和批判的安全感,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要想让我们的学生在课堂上真正地成为教育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我们必须要积极努力为他们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教学心理环境,师生心灵是相通的,可以推心置腹地进行交流和沟通。只有这样,孩子们才可以把自己的各种印象和感受,怀疑和问题带到课堂上来,他们才会学有所获。我们的学生是聪敏的。活泼轻松的教学氛围一旦形成,思路一旦打开,他们就会像鱼儿寻找食物一样去追求知识。所以,一堂真正的好课,教学氛围一定是轻松愉悦的。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尽情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我们一线教师也要与时俱进,跟得上时代的发展,努力学习新知,既做到了教学相长,又能和学生打成一片,增进自己学科教学的魅力,何乐而不为呢?收起那可怕的师道尊严,还我们教师的“庐山真面目”,相信我们的个人魅力指数也会不断飙升,我们的每堂课都会是好课。

四是,“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克服思维的惰性,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感性”。一堂沉闷的,焐热发言的课堂教学是绝对的失败,绝不是学生纪律好,而是学生内心对课堂的厌倦。所以,一堂真正的好课,教师一定是用心设计每一个问题,甚至针对每一位学生。学生思维的惰性得以克服,学习的积极性自然就会高涨,课堂一定是焕发出无尽的魅力。就拿《贾芸谋差》这堂课来说吧,课文中贾芸的乖巧伶俐、见风使舵、绵里藏针、善揣人心„„,我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我在课下细心研读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的指名提问学生我更是步步为营,用心良苦,来激发学生的思维。小组合作探究,重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因势利导。对于文中贾芸与舅舅卜世仁,倪二,王熙凤的对话,我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探讨、质疑、总结、评价,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五是“教师一定要把质疑与批判的权利还给学生”。很多时候,我们教师都摆出师道尊严,神圣不可侵犯,学生对我们讲的内容质疑就是大不敬,老师就会认为学生令自己出丑,甚至恼羞成怒,对学生轻则讽刺挖苦,重则严厉批评。试问,这样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上课口若悬河,还有那一个学生回答问题,质疑就更不用说了,学生学到的只能是无用的死知识,这绝不是好课。

六是“即使留有空白,让学生带着疑惑和问题走出教室,只要教师善于引导,这也是一堂真正的好课。”常言道“学贵有疑”,一位真正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会循循善善诱,不断启发学生把自己的问题提出来,现有雪深自己讨论解决,然后又教师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的教法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所以,一堂课下来,教师应该给学生留下问题,或学生没有提出问题,这堂课都算不得成功。记得我在教学莫泊桑的小说《项链》《珠宝》都给学生留下问题:两位女主人公都爱慕虚荣,羡慕上流社会的奢华生活,都付出了代价,你们怎么看带她们?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给你带来了怎样的启迪?还有《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我还尝试让学生自己去质疑小说的结尾可信吗?你有更好的想法吗?通过这些留白,我们可以把课内只是让学生带到课外去消化吸收,他们从中会获得更多有实用价值的知识。

当然,这是我个人看法。社会在不断的进步与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的学生视野越来越开阔。作为教师,我们要有创新意识,时时进取,不断改进教法,营造宽松,舒适的教书育人环境,把我们的课堂培植成沃土,而我们的学生就是需要我们精心栽培,细心呵护的幼苗,我们的积极引导,我们给予他们思考的宽松愉悦的氛围就宛若和风细雨,他们就可以无忧无虑,健康快乐地成长。而我们时不时地刻意地留白,也许就是他们终将有一天长成参天大树前的每一次拔节。这样的课,才是真正的好课。

第四篇:围棋培植情况

2024——2024学特色选修课“围棋”教学开展情况纪实

选修课——围棋

本学期,在我校初中部学部及教务处的领导下,我兼任校本课程——围棋的教学工作。在教学中我能结合初中学生学习围棋的特点,积极配合学部具体安排的工作,完成了围棋的教学任务,具体开展情况如下:

一、围棋班基本情况:

学生主要成员是初

一、初二各班有兴趣的学生。具体名单如下:初一、一班:张鳗、郑骏烨;初一二班:李智权、张腾、徐凡、张致凡、左川江、刘翔;初一、三班:冉康平、杨竟熙;初二、一班:帥鑫瑞;初二、二班:鄢成龙、梁昊帅萌;初二、三班:陈秋琦、包育豪、李嘉瀚;初二四班:窦海宁、唐梦杰、李涵哲。

本学期围棋班共有学生19人,学生棋艺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为便于教学和管理,本人开动脑子,运用多媒体,在教学中分别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进行教学,初步达到了围棋的教学目的。

二、围棋教学情况

(1)我建立了围棋学员登记册,每节课认真查点人数,不按时来上课的学员一定弄清楚原因。

(2)每次我都亲手帮学生布置桌凳,打扫卫生。活动结束时再把桌凳归位,并把教室卫生收拾好。

(3)开学初期,先给学生上动员课,让学生意识到学习围棋的意义,并向学生说明学校领导为了让学生学好围棋,特意开设选修课,丰富我们的校园文化生活。教育学生不要辜负学校领导的期望,好好利用好学校提供的这个难得的学习机会。

(4)组织学生选出班长和各班小组长,并讲清楚各自的职责。

(5)帮助同学购买围棋,组织好学习活动。

三、围棋的开展情况:

每周周二下午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是围棋选修课时间,为了培养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多媒体给孩子看一些比赛视频,提高兴趣,增加智慧。下围棋的好处很多,他独特的魅力,处处体现出高雅.和谐与美感。少年儿童下围棋,可以锻炼大脑、开发智力、增加竞争意识、培养更加丰富的生活情趣,为把该门课上得更好,本人认真制定教学计划,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基础差的同学,我围绕孩子学棋的意义,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实战讲解,介绍围棋常见布局,重要的吃子方法,围棋的劫、打劫、眼、做眼、围棋死活等知识及终局知识等进行教学;对于基础好的同学我在强化围棋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增加了围棋布局入门、手筋训练、围棋实战复盘讲解、围棋打谱等。同时为了使教学不漏死角,还组织学生观看了围棋光碟,并督促学生进行消化。通过教学,本班学生对围棋文化的理解和围棋对局实战技巧得到进一步提高。此外,在教学中本人始终把学生德育放在首位,学生尊敬老师,同学间做到互学互爱,老师与学生间建立了较深的感情。

四、教学效果

本学期经过一段时间的围棋教学,基础差的学生能基本掌握一些围棋基础知识,并能进行围棋九路棋盘对局;基础好的学生对局质量上得到一些提高,能进行一些简单的形势断及复盘学习。在学校的几次展示演练中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打算

1、由于课程缩短,教学计划设计欠充分,略显仓促。

2、个别学生课堂纪律不太好,上课时不够专心。

总之,在今后的围棋教学中.本人将不断总结经验,克服不足,认真钻研教学,努力使学生学有所成,达到学习、学棋两不误,双促进,发现好的苗子,办出自己的特色,进一步提高中学生围棋水平。

北大附中成都新津为明学校:王旭

2024年5月18日

第五篇:XX市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

XX市特色产业扶贫三年行动方案

(2024—2024年)

为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落实好《X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产业扶贫的指导意见》(XX〔XX〕XX号),扎实推进全市特色产业扶贫工作,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方案(2024—2024年)。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总书记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以及市委、市政府关于产业扶贫的决策部署,围绕打造“大产业”、培育“新主体”、建设“新平台”的总体部署,坚持统筹产业、统筹规划、统筹任务、统筹资金、统筹力量“五个统筹”的基本路径,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特色产业培育发展、基本公共服务提升、政策落地见效上深度发力,精准到人、统筹到区域,大力推行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能人覆盖带动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四带动全覆盖”行动,实现扶贫资源与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有效对接,推动优势要素的合理配置。聚焦特色产业扶贫中存在的散种散养、产业单

一、“一送了之”等突出问题,加大对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的项目实施、龙头培育、品牌打造、产销对接、机制创新、技术帮扶、人才培养等方面的支持力度,加快构建完善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提高脱贫产业组织化程度,完善减贫带贫机制,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增强打好特色产业扶贫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加快推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稳定脱贫。

(二)基本原则

1.坚持精准施策。聚焦贫困乡镇(贫困村),瞄准建档立卡贫困户,坚持因人因户施策,通过群众自选适宜产业、政府倡导优势产业、企业带动扶贫产业等方式,科学设计和实施帮扶项目,确保特色产业扶贫落实到户到人,做到产业选择精准、项目实施精准、政策扶持精准、受益对象精准。

2.坚持因地制宜。立足贫困乡镇(贫困村)资源禀赋,综合考虑当地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环境容量、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和特色产业覆盖面等因素,结合贫困户经营能力和脱贫需求,积极发展比较优势明显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

3.坚持市场导向。适应多样化、优质化、品牌化市场需求,推动贫困乡镇(贫困村)发展优质、安全、生态、健康农产品,提高产业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巩固传统优势产业、培育新兴特色产业,避免产业同质化,避免不顾实际、机械模仿,引进水土不服的产业,坚决杜绝突破环境容量发展特色产业。

4.坚持农民自愿。充分尊重农民的生产经营自主权,采取典型引路、示范带动、政府支持的方式,建立完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与贫困户联动发展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推行“政府+龙头企业+金融机构+科研机构+合作社+农户”的多元股份合作模式,推动土地、资金、技术、农宅和集体股权合作等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使贫困户参与、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确保产业发展、贫困户脱贫同步推进。

5.坚持绿色发展。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用好用活绿色生态牌,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立足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积极在贫困乡镇(贫困村)推广生态循环种养模式,确保贫困乡镇、贫困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并进。

二、目标任务

(三)总体目标

到2024年,全市XX个贫困乡镇XXX个贫困村建立起稳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特色产业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基本实现全覆盖,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有1项以上产业增收项目,有培训意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门以上就业创业技能,贫困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培育发展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带动增收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实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的农户覆盖带动率达到90%,每个贫困户至少与一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生产经营合作关系和稳固的利益联结机制,使贫困户“有业可从、有企可带、有股可入、有利可获”,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为巩固提升全市脱贫攻坚成果提供强有力支撑。

(四)阶段目标

2024年目标:全面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选准产业,夯实产业发展的基础,特色产业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覆盖率达到100%,对贫困户覆盖率达到80%以上,每个贫困村都要形成一个主导产品。加大有贫困乡镇(贫困村)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创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政策引导,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工作,力争2024年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带动率达到70%以上,带动全市3181户贫困户10136贫困人口通过发展特色产业脱贫。

2024年目标:支持已摘帽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巩固产业发展成果,确保后续产业发展能带动农户长期稳定增收,提升农业产业扶贫效果的可持续性。集中力量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发展,产业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覆盖率达到90%,对贫困户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继续实施新型农村合作经济覆盖建档立卡户工作,力争到2024年底,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覆盖带动率达到90%以上。

2024年目标:支持已摘帽的乡镇和行政村巩固产业发展成果,力争到2024年末,产业对贫困乡镇(贫困村)、贫困户覆盖率达到100%,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带动基本达到全覆盖,每个贫困户至少与1个以上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经营合作关系,全市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需要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实现脱贫的贫困户持续增收。

三、主要工作

(五)开展扶贫产业和项目精选行动。按照市委、市政府打造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的战略部署,结合“一县一业”总体布局,综合考虑贫困乡镇(贫困村)资源优势、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撑等因素,市级行业主管部门指导有贫困乡镇(贫困村)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特色林产业、工业和信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乡村旅游业等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合选定产业的发展现状、加工能力和市场前景,科学合理确定产业发展方向、重点和规模,从生产良种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产品品牌化、发展绿色化等多个层次科学设计好产业扶贫项目,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合理确定财政资金的使用方向和补助标准,具体建设内容和绩效指标等,确保产业选择精准、项目设计精准、带动主体精准、扶贫措施精准。实施县区“一县一业”、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支持引导贫困乡镇明确主导产业、贫困村明确主导产品,实现特色产业对贫困村、贫困户的全覆盖。

(六)开展产业提升行动。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提高耕地产出能力。针对贫困乡镇(贫困村)推广运用适宜当地农业生产实际的农机具,加快提高贫困地区农机化水平。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生态养殖装备水平。引导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发展农业清洁生产,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进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农业,保护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引导支持水资源匮乏的山区、半山区推广地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农业技术。积极发展稻(荷)田养鱼,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发展生态净水渔业。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对传统加工业进行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改造。在特色农产品优势产区扶持建设加工基地和园区,引导特色农产品加工业向县城、重点乡镇和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形成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形成加工引导生产、加工促进消费的格局。

(七)开展“十大”帮扶模式推广行动。推广政策驱动模式,实行“政策+资源”带贫困户,通过政策手段撬动土地、资金、人才和技术等要素投入到农业产业发展。推广龙头带动模式,实行“企业+市场”带贫困户,依托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物流业,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拓展特色产品市场。推广挂靠帮带动模式,实行“挂靠帮带+保底分红”带贫困户,将贫困户享受的贷款和扶持资金投入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到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年终保底分红。推广农旅结合模式,实施乡村旅游开发,带动贫困户融入旅游产业链,发展休闲农业和农家乐。推广能人带动模式,实行“能人+托管带养”带贫困户,发挥能人掌握技术和市场的优势,采取托管代养等方式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推广租赁返聘模式,实行“土地租赁+返聘务工”带贫困户,鼓励龙头企业到贫困乡镇(贫困村)流转贫困户土地建立生产基地,推动贫困户就地就近就业。推广集体反哺模式,实行“集体经济+共建共管”带贫困户,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吸收贫困户到集体公益岗位就业。推广抱团经营模式,实行“捆绑抱团+合作经营”带贫困户,以贫困户为主要力量组建合作组织,发展专业化生产,实现规模效益。推广培训造血模式,实行“培训+农业产业”带贫困户,将先进生产技术和方式精准培训到贫困户,提升生产技能。推广农村电商扶贫模式,实行“互联网+产业链”带贫困户,突破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产品销售渠道瓶颈。鼓励通过物流补贴、减免费用、全免费用等方式,在贫困村建立快递服务点,开展集中收购、集中配送。

(八)开展“四个一批”示范带动行动。根据各县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群众意愿,聚焦特色产业,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建设一批产业扶贫示范村。在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中筛选培育一批扶贫龙头企业,带动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实施农产品初加工项目,支持龙头企业建设特色农产品贮藏、保鲜、烘干等初加工设施,均衡上市、减损增效。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带动贫困村特色农产品的全产业链开发,延长产业链条。支持龙头企业在贫困村设立扶贫车间。围绕特色农业种植、养殖、营销、加工等路径,新培育和规范提升一批扶贫产业合作社。开展农民合作社提升行动,鼓励合作社积极吸纳贫困户入社,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提高贫困户在产业发展中的组织化程度。鼓励合作社协同农业社会化服务站、专业技术协会、涉农企业等为贫困户生产经营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方位的服务。坚持分类指导、重点培养、典型示范,培育一批发展产业、率先致富、带动群众增收的农村致富带头人。精准培育一批农村致富带头人,带动一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发展特色产业。

(九)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行动。鼓励贫困地区结合实际,整合各类资金,以产业发展为载体,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力度,启动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全覆盖工作,制定出台加快新型农村合作经济发展的指导意见,积极引导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通过生产合作、股份合作、订单帮扶、生产托管、劳务合作等多种形式,与贫困户建立紧密利益联结机制。培养发展“种、育、播、耕、防、收、烘、储、加、销”社会化服务组织,为贫困村、贫困户提供“订单式、托管式”经营服务。把带动贫困村、贫困户作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享受项目资金、用地保障、融资保险、示范评定等政策支持的必要条件。建立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稳定增收的挂钩奖补激励机制,可按照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户数对企业、合作社给予贷款贴息,引导在有条件的贫困村组建土地股份合作社,鼓励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对集中土地超过500亩,入股贫困户超过30户以上的合作社,可按照入股贫困户数量给予合作社一定金额的补助,补助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给村集体,壮大集体经济。

(十)强化园区发展带动。将产业扶贫与现代农业发展结合起来,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创建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园、科技园、创业园和田园综合体。发挥园区的聚集效应,通过政策引导,吸引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及贫困户入园创业。创新园区建设管理机制,通过组织贫困户到园区务工、以订单农业方式反租业主流转土地发展生产等方式,增加务工收入和经营收入。落实进园业主的带动责任,建立有效的帮扶机制,对带动贫困户效果好的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

(十一)开展招商引资行动。加大贫困地区的招商引资力度,引进与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融合度高的企业。实施产销对接工程,每年开展2次农产品展销活动,支持采取会展和专场推介等形式宣传展示地方特色农产品。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建立生产基地、就地加工转化,提供市场、信息、物流和品牌打造服务,建立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与贫困乡镇(贫困村)挂钩帮扶机制。加快技术、人才、资本等资源配置的优化,推动建立企业和贫困户联动发展的机制,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增收。

(十二)开展市场品牌建设行动。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参加“云南名牌农产品”评选认定申报认定活动,推动贫困乡镇(贫困村)建立农业品牌培育、发展和保护体系,让“土特产”变成“抢手货”。指导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进行“三品一标”产品认证登记和管理,积极打造贫困乡镇(贫困村)区域公用品牌。瞄准重点市场,借力国内外重要展会、博览会等平台开展营销,拉近贫困乡镇(贫困村)优质农产品与消费者间的距离。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开展农业电子商务技能培训,推动贫困乡镇(贫困村)加强与电商平台企业和物流企业合作开展电子商务。完善县区、乡镇、村3级具有服务农村产品上行功能的物流配送体系。力争到2024年底,所有贫困乡镇(贫困村)的特色优质农产品线上销售渠道基本畅通,贫困人口利用电商创业就业能力大幅提升。

(十三)开展资产收益扶贫行动。按照“归属清晰、权能完整、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现代农村产权制度要求,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激活农村各类资源要素潜能,创新财政扶持资金使用方式,力争2024年10月前完成全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任务,推进开展“资产(资源)变股权、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收益有分红”试点工作,选择要素齐备、诚信程度高、管理水平高、经济实力强、经营效益好、适合资源资产股份化投入的“三变”承接经营主体,发展特色优势产业。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权量化,探索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入市收益分配改革、水电矿产资源开发项目占用农村集体土地入股改革、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涉农资金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改革,激活贫困户自有资产资源,探索建立贫困人口通过各种股权设立,参与股权分红的资产收益扶贫长效机制。用于资产收益扶贫的财政投入所形成的资产,收益权要优先分配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建立集体资产收益向贫困户倾斜的动态分配机制,实现贫困户资产性收入较大幅度增长。

(十四)开展专家“一对一”帮扶行动。充分发挥9个产业技术体系的作用,结合各地实际,建立产业扶贫专家库,全面梳理本地农业科技支撑需求,动员组织各级各类农业科技人员,围绕贫困户创业、带动贫困户致富的合作组织和企业技术需求,开展“一对一”的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组织相关专家深入一线,依托专家自身专业优势和特长,协助贫困乡镇(贫困村)制定产业发展规划,指导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发展,指导帮助项目实施主体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资金使用、按时推进项目,确保项目按质按量按期建成并发挥作用。根据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发展技术需求清单,鼓励学科专家常驻贫困村从事农技推广、现场开展技术服务,助力培育一批见效快、辐射带动能力强,加快贫困乡镇(贫困村)发展优势特色产业。支持、协调涉农科研院所到贫困乡镇(贫困村)建设研究基地,鼓励学科专家常驻贫困村从事农技推广、现场开展技术服务。

(十五)开展先进农业技术输入行动。结合贫困乡镇(贫困村)发展特色优势扶贫产业的工作实际,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当地有迫切需求、特色产业发展潜力较大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开展先进农业技术输入行动。引导贫困乡镇(贫困村)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支持方式,从新毕业大学生、农业乡土专家、种养能手、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技术骨干、科研教学单位一线服务人员中招募一批特聘农技员。按照“强强联手、互相推进”的原则,积极整合市、县区及乡镇各级农业行政、科研、教学、推广和企业资源,集成应用现代育种、水肥、耕作、种植、管理和信息化等新技术,加快对引进技术的试验示范和消化吸收,探索发现适宜当地特色发展需要的新品种、新技术,加快成果的转化、推广和应用。以引入农业龙头企业和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为契机,加大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业转型升级力度、运用区域性、标准化的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打造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基地。引导贫困乡镇(贫困村)根据目标市场要求,建立与现代农业发展相适应的农业技术发展体系。

(十六)开展产业扶贫实用人才队伍培训行动。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扶持各类“田秀才”“土专家”,培养造就一支数量充足、门类齐全、结构合理的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鼓励外出务工、经商的能人返乡创业或担任村干部,培养贫困村创业致富带头人,以能人创业的示范效应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创业、增收。以有一定知识文化基础的贫困户为重点对象,每年开展2次以上的农业技能培训,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获得涉农岗位推荐就业和持续性的农业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实现农业生产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全覆盖。加快培养一批“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力争实现每个贫困村至少有2人以上科技带头人或农村经纪人。

(十七)开展科技成果转化行动。探索建立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业科技创新激励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收益,力争将一批有一定基础条件的贫困乡镇(贫困村)建设成为科技成果转化试点乡镇、试点村,通过试点科技成果入股农村新型主体、科研人员或科研机构成为股东、设置农业科技成果扶贫专利申请绿色通道、完善税收激励、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参加相关科技培训等方式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2024年,扶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建设1—2个农业科技水平较高的科技示范乡镇(村),培育一批种养水平较高,有接受现代信息化服务能力和意愿的科技示范主体。在贫困乡镇(贫困村)试点农村新型经营主体通过股权分红、专利授权、购买技术服务等方式,建立与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的利益联结机制。对长期扎根基层的农业科技人才的在使用、服务、评价、考核等方面给予制度倾斜,建设一支充满活力的农业科技队伍。

(十八)开展贫困地区绿色发展行动。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建设标准化规模养殖场,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高生态养殖装备水平。开展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业面源污染防控行动,科学合理使用化肥农药,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和其他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推广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推进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发展,发展绿色生态休闲农业,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优先组织符合条件的贫困乡镇(贫困村)申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加大贫困乡镇(贫困村)新一轮退耕还草力度,将新增退耕还草任务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积极开展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发展生态净水渔业。

四、保障措施(十九)完善投入机制。全面落实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对产业投入的刚性要求,切实加大对贫困乡镇(贫困村)农业产业扶贫的投入力度。规范扶贫资金整合和管理工作,每年各县区用于特色产业扶贫的资金额不得低于本县区扶贫资金总额的30%。针对变相发钱发物问题,整合产业扶贫资金,折股量化入企入社,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强化资金监管,让贫困户获得稳定的保底收益(分红)。将扶贫项目资金重点向带动贫困户多的经营主体倾斜,形成“带动贫困户多、经营主体受益多”的导向,提高扶贫资金使用绩效。因地制宜制定政策,充分调动贫困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脱贫的积极性,进一步健全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产业园区、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致富带头人等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实现增收。

(二十)加强金融支持。综合运用以奖代补、融资担保、财政贴息、设立基金、建立风险补偿金等方式,引导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针对贫困乡镇(贫困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信贷支持机制。引导贫困乡镇(贫困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扶持力度。合理运用扶贫再贷款,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向贫困乡镇(贫困村)倾斜信贷资源,金融机构要积极开展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着力满足建档立卡贫困农户、新型经营主体、特色产业基地、现代农业示范区等的金融需求。配合金融部门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工作,扩大农村抵押物范围,支持贫困乡镇(贫困村)产业发展。大力发展农业保险,为贫困户和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保险保障。

(二十一)开展产业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开展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的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推进全市产业扶贫各项举措落地见效,确保全市产业扶贫工作务实、过程扎实、成果真实,全市农业系统要制定农业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实施方案,系统排查、从严治理当前影响行业扶贫的突出问题,着力解决各农业扶贫领域存在的贯彻落实不到位、工作措施不精准、工作作风不扎实等问题,查改作风建设薄弱环节,构建作风建设长效机制,扎实推进产业扶贫、精准脱贫工作。

下大力培植县市特色产业(★).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