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57161.html

第一篇: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人民政协事业新局面

改革开放30年来,***州人民政协在中共***州委的正确领导下,坚决贯彻中共中央关于人民政协工作的方针政策,始终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始终把握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自觉服从和服多于全州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切实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特色,充分发挥了人民政协自身优势和特殊作用,为全州的改革发展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

一一政治协商力度进一步加大。历届政协充分发挥例会协商的作用,不断提高例会协商的质量和效果,逐步形成了全委会议集中协商、常委会议专题协商、主席会议重点协商的格局。为我州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社会稳定和各项事业的发展,积极建言献策,发表了许多意见建议,从各个方面真实而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重要问题,受到党政机关的关注和重视。

一一专题调研工作取得较好成果。历届政协始终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围绕广大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选题、精心组织调研,形成了大量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的调研报告和专项建议。这些重要成果,凝聚着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广大政协委员的心血和智慧,集中了委员们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知灼见,有不少调研报告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领导批示件数增多,进入决策的有效率提高,为科学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一提案质量和办理质量逐年提高。广大政协委员利用每年一次的全委会,充分行使民主监督和知情明政权利,提案工作越来越受到广大委员的重视,提案质量一年比一年好。提案的办理工作,党政部门也越来越重视,列入督办重点,明确办理要求,保证办理质量,由以前的“要我办”,转变为“我要办”,提高了办理速度和实效。

一一反映社情民意工作成为履行职能的新亮点。近年来,切实加强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进一步明确了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工作思路,设计了《社情民意》版面,规范了工作机制,建立了社情民意报送制度。强调人民政协反映社情民意工作、要为党政机关决策服务、为广大委员履行职责服务。在例会、调研、视察过程中注意随时随地了解和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如实地向党委、政府反映,为党政机关了解民情、体察民意、集中民智发挥了重要作用。州委领导对政协社情民意信息反映的问题和建议十分重视,每年都在若干信息件上作了重要批示,一些领导关注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经过各方努力较快得到解决,在党政机关和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影响,受到各方面的一致好评。

一一为维护社会稳定尽职尽责。在政协的各项工作和活动中,充分发挥各族各界人士、人民团体和广大委员的积极作用。通过座谈会、走访、约谈、组织委员调研等形式,加强与委员之间的联系和沟通,提供发表见解、表达意愿的渠道。以社会稳定为己任、发挥委员维护稳定、增进团结方面的特殊作用。特别是民族宗教界的委员,以大局为重,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以自身的特殊身份和优势,帮助党委、政府做了大量理顺情绪、协调关系、化解矛盾、促进稳定的工作。使一些一触即发的民事纠纷、草山纠纷和群体性械斗事件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把民族宗教工作作为关系全州大局的重大问题,作为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扎实有效地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旗帜鲜明地抵制和反对境内外敌对势力的分裂渗透活动,反对邪教和宗教极端势力,为维护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尽了政协组织应尽之责。

一一自身建设不断得到加强。认真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新时期统一战线理论、人民政协理论与实践以及党的方针政策。切实加强政协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使政协的各项工作规范有序,逐步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轨道。政协机关的办公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一个党委重视、政府支持政协主动、各方配合、社会关注的良好发展氛围已经形成。

文史资料工作继续得到重视和加强。整理、编辑、出版了五辑《***文史》资料,充分发挥了文史资料在存史、资政、团结、育人方面的作用。

回顾***人民政协30年走过的历程,我州经济快速增长,城镇面貌换然一新,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主法制建设稳步推进,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这其中浸透着历届政协委员的心血和贡献。在实践中我们深切体会到:人民政协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用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各项工作;必须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选好参政议政角度,注重履行职能的实效;必须坚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在实践中不断开拓创新;必须突出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把这两大主题贯穿于人民政协工作的各方面和人民政协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创造宽松和谐的氛围;必须始终贴近群众、关心群众、注重发挥政协界别作用、委员主体作用和专委会的基础作用。

第二篇:劳动保障系统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

早在12年前,著名的经济学家于光远曾发表一篇短文,题目是《三个“三十年”——是预想也是希望》。其中写道:从1979年到2024年,将是第三个30年。到2024年,我国将建立起一个较完善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及其他社会体制改革也会有可喜的进展。事实证明,他的预想、希望,完全实现了!

在“第三个‘三十年'”

中,劳动保障事业也得到了全面迅速的发展。机构变化影响巨大

党中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政策时,具体负责全国劳动工作的专门机构是国家劳动总局;而在改革开放的第五个年头,根据五届人大常委会的决议,国家劳动总局、国家人事局、国务院科学技术干部局和国家编制委员会已经合并,组建成了劳动人事部。

早在1949年11月,政务院曾设立劳动部。自1954年9月起,该部更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部”。党和国家领导人都非常重视劳动工作。毛泽东、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同志曾集体接见劳动部有关会议的全体代表,并同他们合影留念;1958年6月,刘少奇还特地视察劳动部,并同司局以上干部座谈劳动工资问题;在中央和国务院有关文件上,也常常将财政部、劳动部并称为“两部”。

但是,时至“文化大革命”,劳动领域也像其他领域一样,受到林彪、“四人帮”一伙的严重干扰和破坏。而到1970年6月,劳动部竟被撤销了!

1975年5月,复出不久的邓小平主持中央工作。按照其整顿方针,国务院设立了国家劳动总局。然而,不久便刮起了“反击右倾翻案风”,使劳动总局也面临种种困难,工作几乎无法开展。

劳动人事部成立后,部党组遵照中央“拨乱反正”的精神,渐渐恢复了正常的劳动业务。

1988年5月,国务院机构改革,劳动人事分离,并分别充实了其他功能后,成立了人事部、劳动部。

10年过后,即1998年,在劳动部的基础上又组建了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并将劳动部管理的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划出,而把机关事业单位社会保险、农村养老保险、各行业统筹的养老保险以及公费医疗,连同劳动部一直管理的城镇职工社会保险,统一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管理。

今年3月18日,新一届政府成立,为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求,实现人力资源强国战略,减少机构重叠、职能交叉又脱节等现象,原人事部和原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合并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就业方式缤纷沓至

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长期实行国家统分统包的计划用工制度,不利于劳动力流动和使用。为此,劳动部门一直在探索新的用工机制。但在“文化大革命”中,此举却被“造反派”诬蔑为资产阶级反动路线的产物,从而使用工方式再度划一呆板。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改革开放之前。

改革开放不久,大批农民工先是涌向珠江三角洲,继而遍布各大城市,一度被时人称之为“民工潮”。

对“民工潮”是“疏”还是“堵”?专家、学者们纷纷发表意见。最终,政府审时度势,采取了疏导的方针。不久,人们又就中国的“劳动力市场”问题达成了共识;国家还逐渐实行“政企分开”,加大企业自主权等等。从此,过去曾有的临时工、合同工、亦工亦农再次出现,而且越来越多;过去没有的周日工、小时工等等,也开始活跃在一些企业乃至家政服务业中。与此同时,各类职业介绍机构也应运而生。

为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中共中央、国务院于1998年提出了新时期的就业方针,即:在国家政策指导下,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和政府促进就业。为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到第二、三产业或城镇就业,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等还于2024年共同启动实施了“阳光工程”,由政府财政补贴,在输出地开展转移就业前的职业技能短期培训。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于2024年6月和8月,先后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赋予所有劳动者平等的劳动权利。

工资分配渐渐转轨

革命队伍内部的分配制度源于井冈山时期。当时,开始只是供给制,后来又渐渐出现了工资制和由供给与工资两个不同部分构成的混合工资制三者并存的情况。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进行了工资改革;1956年,又对工资制度进行了全面改革。1964年,劳动部还准备对工资制度进行“再改革”,并提出了“一条龙”改革方案。然而,正在抓试点期间,这一方案却被突如其来的“文化大革命”给搅和了!从此,一连十几年几乎没再调整过工资,但工资分配仍由国家统一管理。

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扩大企业自主权,并于1979年7月实行企业利润留成,从而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奖金分配形式。1983年和1984年,又分两步对国营企业实行“利改税”,允许企业可以用奖金给部分职

工浮动升级,或搞自费“工资改革”。至1985年1月,国务院发出了《关于国营企业工资改革问题的通知》,明确规定: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在国营企业中,实行职工工资总额同企业经济效益按比例浮动的办法。无疑,这是对传统工资分配模式的有力冲击,是工资改革的又一次重大突破。

1993年3月,劳动部发出《关于行业部门实行动

态调控的弹性劳动工资计划的通知》,对劳动工资计划不再实行具体的指标控制,而是间接调控职工人数。此后,劳动部还会同国家经贸委、国家体改委下发了《全民所有制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暂行规定》,会同财政部、国家计委、国家体改委和国家经贸委下发了《国有企业工资总额同经济效益挂钩规定》,会同国家计委决定对部分行业、企业实行工资控制线办法等等。凡此种种,都保证了工资改革的进一步推行,标志着我国的工资分配制度发生了“转轨”性的变革。

社会保障后来居上

在改革开放前的相当一段时间内,劳动部门一直存在这么一个顺口溜:“一工资,二调配,保险福利排不上队。”

改革开放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社会保障不但“排上了队”,而且成了劳动部门最重要的工作之一。特别是在1998年组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下设养老保险司、失业保险司、医疗保险司、工伤保险司、农村保险司和社会保险基金监督司,其业务活动迅速成了人们密切关注的焦点,堪称后来居上。

事实上,社会保障工作一直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如1951年3月,政务院就公布试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1953年3月又修正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条例》,并在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全部建立了公费医疗制度。在“文化大革命”中,都被诬蔑为福利主义而遭到批判。

粉碎“四人帮”后,国家首先于1978年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1984年,部分地区开始探索新的养老保险方式,在国有企业和大部分城镇集体企业中推行养老金社会统筹,实行企业补充保险、职工个人缴费;同时,一些地区还大胆探索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制度。198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营企业实行劳动合同暂行规定》,建立了劳动合同制工人的养老保险制度;1991年,国务院又颁布了《关于职工养老保险改革的决定》,建立基本养老保险与企业补充保险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相结合的制度。机关事业单位和部分农村也进行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试点。而到了1995年,国务院又发出《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

在工伤、生育、失业、医疗保险方面也如此。如1992年,劳动部、卫生部和全国总工会联合颁布了《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标准》,并逐步建立工伤社会保险基金;1996年,劳动部发布了《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2024年,《工伤保险条例》又开始实施。此外,国务院于1988年颁布了《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1986年颁布了《国营企业职工待业保险暂行规定》,1993年颁布了《国有企业职工待业保险规定》,而1999年颁布了《失业保险条例》。在1994年,体改委、财政部、劳动部和卫生部还联合发布了《关于职工医疗制度改革的试点意见》等等。

时至今日,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框架已初步形成,为下一步的充实和完善提供了可靠的基础。

改革开放之初,由于长达10年的“文化大革命”的严重破坏,80%的职工没有达到初中文化程度,缺乏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实际操作水平低;另有一些人劳动纪律差。鉴此,党中央、国务院于1981年2月发布了《关于加强职工教育工作的决定》,明确了职工教育的重点,即树立主人翁责任感,提高文化科学知识。从此,各地劳动部门纷纷办技校,一些企事业单位也竞相开办培训中心,使职业培训蓬勃发展起来。据统计,到80年代末,累计培训职工2亿多人次。

为进一步激励职工学技术,劳动部在1992年12月颁布了第一个《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种分类目录》,包括46个行业、4700多个工种,几乎覆盖了全国所有工人从事的工作种类及其要求的技术等级标准;1993年2月颁发了《职业技能鉴定规定》,要求各省、市、自治区劳动行政部门和国务院有关行业主管部门组织企事业单位和职工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并将考核、考评结果同使用、待遇挂钩。在1994年2月,劳动部、人事部又联合颁发了《职业资格证书规定》,明确了职业资格证书是劳动者从业和执业的资格证明,是达到独立开业和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学识、技术和能力的标志。

目前,全国开展职业培训的机构已比比皆是。它们大致可分四大类:一是就业训练中心,二是技术学校,三是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校等职业学校,四是职工大学,职业技术学院、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院校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由于这些培训机构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用人单位实际需要和职业技能标准确定培训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坚持培训与生产相结合,又采取比较灵活的培训形式和弹性学制,越来越显示出它强大的生命力。

劳动监察有效执法

早在1950年,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就发布了《关于各省、市人民政府劳动局与当地国营企业工作关系的决定》,规定劳动局有权监督、检查国营企业内有关劳动保护、劳动保险、工资待遇、童工女工、雇用解雇、集体合同、文化教育等劳动政策法令的执行。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又开始建立安全卫生监察制度。但在“文化大革命”中,这一切全都被视为资本主义的东西而遭到批判、取消。

改革开放后,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在企业内部形成了出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不同的利益主体,从而使劳动关系变得复杂起来,劳动争议也随之越来越多。

为保障劳动者合法权宜,深圳、珠海等经济特区和沿海开放地区的劳动部门率先成立了劳动监察大队,对企业和劳动者遵守劳动管理、工资分配、社会保险、职业技能开发等方面的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1993年8月,劳动部发布《劳动监察规定》,明确劳动行政部门的劳动监察职责,初步确立了劳动监察制度。1994年7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劳动法又专门设有“监督检查”专章,进一步明确了劳动监察的机构和职责。随后,劳动部先后配套制定了《劳动监察员管理办法》《劳动监察员准则》《劳动监察程序规定》和《处理举报劳动违法行为规定》等一系列具体规定。

目前,各省、市、自治区都设有劳动监察行政处或监察总队,市(地)级都设有监察科(支队),县设监察大队,配备了劳动监察人员,初步形成了省、市(地)、县三级劳动监察组织体系,运用行政执法手段制止和纠正违法行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的合法权益。

劳动保护减少事故

“劳动保护”一词源于恩格斯1850年2月的著作《十小时工作制问题》。它主要包括劳动保护的科学管理、安全技术和工业卫生。

早在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就决定:“实行工矿检查制度,以改进工矿的安全和卫生设备”。从此,劳动保护越来越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国务院还相继颁发了《三大规程》和《五项规定》,要求企业从不同方面加强劳动保护组织管理工作。

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劳动保护工作却被抨击为“资产阶级活命哲学”,规章制度被称为“管、卡、压”,致使管理一片混乱,生产几近瘫痪。

打倒“四人帮”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劳动保护工作迅速地得到了恢复和发展。纵观其历程,大致可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为1977年至1991年。此间,党和政府着手进行全面的治理整顿。为此,国务院相继发布了《矿山安全条例》《矿山安全监察条例》《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暂行条例》和《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重组后的劳动部也先后设立了相关机构。在1987年全国劳动安全监察工作会议上,还把劳动保护工作的方针规定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

第二阶段约为1992年至2024年。为适应由计划经济体制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1993年国家确立了“企业负责、行业管理、国家监察、群众监督”的安全生产管理体制,相继颁布了《矿山安全法》和《劳动法》,以及工伤保险,伤亡事故报告、调查、处理和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等多项法律、法规。2024年11月,又出台了《安全生产法》,使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纳入法制轨道。

第三阶段始于2024年。党和政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理念,在法制、体制、机制和投入等各方面均采取了一系列新措施,使劳动保护和安全生产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改革开放的30年间,劳动保障队伍的综合素质大大提高、各项规章制度也比较健全,打下了良好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第三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又到了向党组织汇报自己近段的思想感悟的时间了。

今年是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就如我所预料到的一样,紧锣密鼓的纪念活动开始了,只是没想到纪念来的如此之晚。今年的事情太多了,直到前几天,外交部还在为萨科奇会见**而慷慨陈词。所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这种放到往年必然全年举国歌颂的大事,今年只能在年末象征性的纪念了。

对于这一点,路透社这样报道:“本月,在中国推出巨额刺激计划以应对经济低迷之际,中国政府和领导人就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展开大规模宣传,并举办了一系列演讲和会议等活动。”我们的党确实有这个传统,即把纪念一系列党政会议,作为中国进步的里程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很好的,起码很具有代表性。党的第11届三中全会标志着中国走出文化大革命的动荡时代,进入一个实用主义改革和经济开放的新时代。

改革开放给中国带来了巨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民营经济、股份制和外资企业的出现,冲破了制度上的束缚,人们把注意力从人和人斗的阶级斗争,转到追求更好的生活。思想压力和精神负担得到缓解、释放,迸发出了极大的活力,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生机和中国经济近30年的增长。全球金融危机引发的经济衰退席卷发达的资本主义世界,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体系正在经受严峻的考验。在这种形势下,中国30年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或所谓“中国模式”格外引人注目。中国国内经济学家把30年的经验描绘成“经济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入发展”的历程。

西方许多经济学家也把中国经济奇迹归功于“北京系统采纳资本主义市场机制”的结果。这是一种错误的带有偏见的认识。正如西方历史学家声称“中国官方喜欢将历史简化成英雄与反动派的对立,这种倾向往往掩盖了现实政治的复杂性”一样,都是意识形态带来的偏见。他们看问题是用静止、片面、形而上学的方法,而我们一直用发展、全面、辩证的观点来认识问题、解决问题。

但是,我们不应该忽略,由于只注重经济体制的改革,而造成政治体制改革的严重滞后。近年国企民营化、管理层收购企业、垄断行业和垄断企业长期存在,官僚机构庞大,人浮于事,贪污腐化盛行,几乎使中国经济发展误入歧途。而实践也在证明,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必须靠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解决。无限期的延迟改革进程,拒绝政治体制改革的跟进,必然使社会矛盾不断激化。温家宝总理也曾经强调过:“科学、民主、法制、自由、人权,并非资本主义所独有,而是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共同追求的价值观和共同创造的文明成果”,这是“普世价值”。

正如《人民日报》发表过的观点一样:“今天,我们唯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解决前进中的问题。”相信我党会解决这种发展中的问题,继续发挥中国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优越性。

第四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

30年前的今天,我们结束了四人帮**,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的今天,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

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奥斯卡名导明星到诺贝尔奖坛的教授,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国际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丝毫不显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承诺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24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有事实为鉴,有历史可证。

是什么在3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3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我,是一个80后的青年,可以说,伴随改革开放的时间并没有30年,真切感受到改革开放的时间甚至更短,但是,今天站在这里,我想用我的童年、少年和青年三个阶段来表白我同改革开放一起走过的日子。童年时,很少有品种多样的蔬菜和肉食,包饺子是家里最开心的时刻;玩具是父母手工做的,穿着的衣服更是颜色单一,样式简单;少年时,可口可乐、健力宝和各种新奇的图书逐渐出现于我们的视野,但是可望而不可及。以前的连环画已经被录像VCD和装帧精美的漫画小说所取代,五分钱一根的冰棍消失了,各种味道的雪糕占据了少年青涩的眼球,14寸的黑白电视已经换成了29寸的大彩电,里面播放的已经不仅仅是新闻联播和动物世界了;青年时代的我,尽管对街边数不清的零食不再感兴趣,却发现路上的汽车甚至比自行车还要多,超市的蔬菜比肉类更受欢迎,大背投和等离子早已不再稀奇,电脑和网络悄然地构架起了我生活的点、线、面。

30年前,我们县城城区面积只有5平方公里左右,7条主要道路区区9千多米,看看30年后我们的县城吧!光是建成区面积就扩大到14.3平方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3公顷,绿化覆盖率31.2%,大楼林立,街道宽广,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朋友们,饮水不忘掘井人,居安当思归来源。历史告诉我们,是一九七八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引来了改革春风,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使中国驶进了一个高速前行的快车道。从那时起,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国共产党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人民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白猫黑猫,能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让华夏儿女迎来了思想的解放。部分人先富起来让经济大胆地插上翅膀腾飞,中华民族昂首阔步挺向世界民族之林。

2024年5月12日,8级大地震,汶川天崩地裂,四川地动山摇。顷刻间,数万生灵遭涂炭,美丽城乡变废墟。琅琅书声,嘎然而止,吟吟笑语,瞬间逝去。江河呜咽,天地同哀。

大灾大难,见证党的执政宗旨;关键时刻,考验我们的勇气毅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和国家快速反应,成立坚强指挥部。铿锵救灾令,举国齐动员。千军万马,拯救万千群众。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地震毁坏家园,毁不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勇气;塌方阻隔交通,隔不断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和人民筑就的钢铁长城,遏制了灾情的蔓延;亿万颗心汇成的暖流,催生汶川的春色。

最难忘,胡总书记第一时间作指示,关键时刻抵灾区,冒险跋涉查灾情,余震之中鼓勇气,深情亲吻小梦文,彰显以人为本亲民观;最铭记,温总理一线来指挥,数夜无眠,几度哽咽,多少话,多少泪,使震颤的大地燃起希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迅速救援,全力以赴,打破了某些国家认为中国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变成一盘散沙的错误认识;国家调拨物资,社会捐款捐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雄厚。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举国救援,热潮奔涌。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军队是灾区群众自发的呼声。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内部活动造成的。目前,我们的科技还达不到科学准确的预报。可是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都是房屋建筑、工程设施、设备得倒塌引起的。大家看一看,汶川、北川的一片片废墟,是不是考问着我们建设系统工作人员的良知,引发我们建设系统工作人员对房屋建筑的深层次思考。可以设想,在每次地震后,如果房屋建筑、工程设施、设备不倒塌,那么人们对待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完全可以像对待刮风下雨一样泰然处之,可以减少多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啊!作为建设事业设计监督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压力重大,我们负责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抗震设防审查得认识;我们要建章立制,全面推行抗震设防审查制度;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抗震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抗震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改革开放的勇气,用改革开放的精神,共同抓紧努力工作吧!

各位领导、同志们,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谢谢大家!

第五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有感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有感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由此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这,无疑成为中国历史的标志点,因为,是改革开放,是解放思想,实现了中国当代发展历史性的转折,中国命运由此改变,社会转型也由此开始。2024年,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

中国于一九七八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二十多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西方有的人认为,邓小平提出“摸着石头过河”似乎是实用主义的,中国的改革开放似乎没有明确的理论指导,这是完全错误的。我们党是一个重视理论思维,善于对实践做出科学总结的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不是个一次完成的过程,而是要反复实践、反复探索、不断总结,寻找规律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就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年发展历程做出科学总结的产物。既是对已有科学理论的充分继承,也包含着对中国发展最新实践的科学总结,既有对未来发展各种可能性的充分预见,还包含了对人类,对世界各国发展经验的吸收和借鉴。

在这30年内,中国人民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香港自秦起明确成为中原领土,直至19世纪中叶清朝对外战败,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成为殖民地,香港从而开通港口发展。1980年,中英两国落实香港前途问题,于1984年签订《中英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这 位远离母亲怀抱的游子终于感受到了母亲怀抱的温暖。

2024年7月13日北京时间22:00,万众瞩目的2024年奥运会举办城市终于在莫斯科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中揭晓。萨马兰奇雄浑的宣告声中只有一个名字:BEIJING!中国北京凭借其过人的优势,完美的陈述报告,在五个2024年奥运会申办城市中脱颖而出,夺得2024年奥运会举办权。

2024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中国人几千年的飞天梦想终成现实。这次发射是人类探索太空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成就。继俄罗斯和美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将人类送入太空的国家。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

政协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文章.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