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意义重大三号文库
- 加强党管人才工作意义重大三号文库
- 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管理办法实施细则三号文库
- 发展新型工业加快转型跨越(2024.4.12)三号文库
- 仝倩 人际关系心理学结课作业三号文库
- 社区卫生服务2024工作总结及2024工作计划[五篇范文]三号文库
- 人民法院 鉴定三号文库
- 人事局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经验做法三号文库
- 武穴市新型工业化“十一五”发展规划(5篇)三号文库
- 温州市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调查问卷三号文库
- 2024年老干部迎春茶话会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路遥的《人生》读后感三号文库
- 四年级暑假阅读书目三号文库
-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法院组织法三号文库
- 陕西煤业(5篇)三号文库
- 2024年宜宾中考满分作文:流淌在逝去岁月里的温馨三号文库
- 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先进事迹5篇三号文库
- 阿拉善盟人才培养引进管理暂行办法三号文库
- 在XXX水资源综合利用工程竣工典礼上的致辞三号文库
- 县委书记在政协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三号文库
- 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探索三号文库
- 陈燕飞三号文库
-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三号文库
- 湘南传统人居文化论5篇三号文库
- 学习十六届五中全会心得体会(五篇范例)三号文库
- 思想汇报:2024年国企职工入党思想汇报三号文库
- 小组总结三号文库
- 高校高层次人才队伍(合集)三号文库
- 班主任量化三号文库
第一篇:存款分流与货币结构变动论文
该项研究得到中国体改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的资助,许多观点是在与樊纲、余永定、米建国等教授的中形成的,在研究过程中还得到孙涛、罗振宇、李绍光、袁平等几位博士的大力帮助。
提要:近一时期以来,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速度加快,但分流出来的资金未能如期望的那样进入实际产品市场,进而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而是大量流入股市,且主要汇集于一级市场,由此产生巨额资金沉淀,并直接形成广义货币收缩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不仅造成总需求进一步萎缩,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为此,国家应及时采取措施,通过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增发国债和利率市场化等方式,引导储蓄存款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持续增长阶段:1978-198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1988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3798亿元人民币,为1978年210亿元的18倍。(2)高速增长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1989-1996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到31.6%,至1996年储蓄余额上升为38520亿元。(3)减速增长阶段:1996-1999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虽然继续增长,1998年底达到5.3万亿元,但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由1994年的41.5%,一路下降到1998年的15.4%。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其中1997年增长率为-12.4%,1998年为-8.2%。
进入1999年,居民储蓄存款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到12月末为59621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11.6%,增幅比去年末下降3.8个百分点,其中6至9月新增储蓄存款仅为396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1485亿元。特别是,6月、10月和11月,当月新增储蓄存款出现负值,储蓄存款减少数额分别高达25亿元、94亿元和84亿元。上述情况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进一步加快,投资、消费、金融结构等方面都由此产生一系列变化,分析储蓄资金流向、货币资产结构及其经济效应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研究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从1994年就开始了。当时为了防止经济过热,国家采取了紧缩政策。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当年新增储蓄存款以及人均储蓄存款等三项指标的增长率在1994年达到最高峰,之后便出现不断下降的趋势(见表1)。影响居民储蓄存款变动的因素很多,如实际收入、名义利率、通货膨胀率、预期稳定性、资本市场发展状况等,一个时期以来,这些因素的同时作用使得储蓄存款余额持续增加,而与此同时,人们往往忽视了对储蓄存款增长速度及其加速度的观察和分析,居民储蓄存款分流的趋势较少受到关注。这种趋势持续到1999年下半年,储蓄存款余额开始出现负增长,对其背后的原因有必要进行认真的分析。
(一)利率连续下调
从1997年起,为刺激经济复苏,中央银行连续7次下调利率。从单因素弹性看,居民储蓄存款对利率下降应该是相当敏感的,存款利率大幅度降低,意味着储蓄存款这一金融资产的收益率显著下降。根据资产组合理论,居民在资产收益最大化的驱动下,会逐步减少存款持有量,而相应增加其他资产的持有数量,然而由于通货紧缩和预期不稳定等影响因素的存在,这种变化起初可能是不明显的。另外,即使在资产市场比较发达的经济体系中,居民资产结构的变动也通常需要一个较长的时期进行调整,因此利率变动的短期效应通常只反映在储蓄存款加速度的变化上。但是,连续和大幅度的利率下调会使其他因素的作用不断减弱,储蓄存款减少的实际效果就会逐步体现出来。
(二)开征利息税
全国人大于1999年8月通过了修改个人所得税法的决定,为恢复征收利息税铺平了道路。开征利息税对于存款者来说,相当于第八次降息。如现在一年期存款的利率为2.25%,征20%的利息税后,利率实际降为1.8%。从某种意义上讲,征收利息税比降息可能产生更大的经济效果。降息给人们的感觉是从银行得到的“好处”减少了,而征税的感觉则是居民“应得的好处”被拿走了,因而后者比前者更能促使人们调整资产结构,寻求新的资金去向。1999年8至10月,沪深两市平均市盈率约为40倍,这与第七次降息后一年期存款利率2.5%的投资回报基本等同。但开征利息税后,按一年1.8%的存款利率测算,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可以提高到55倍左右,这就为股市打开了上升的空间。股票投资回报高于存款利息收入,再加上股票转让所得仍暂免征税,很自然会出现资金搬家的现象。
(三)存款实名制的预期
我国储蓄存款一直采用虚名制,特别是活期储蓄,只要取款人提供存折,银行即按折付款。实行了几十年的存款虚名制造成了“地下金融”的泛滥。任何人只要凭一个虚构的姓名,就能把非法收入划到自己名下,在现行金融体系下,根本无从追查。为此,人民银行正在酝酿实行储蓄存款实名制,原计划在1999年四、五月间就正式推出,后来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而推迟。在此期间,一些存款者为避免巨额资金曝光,把一部分储蓄存款由银行转出,从而加速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
(四)公款私存的资金被大量挤出
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一个时期以来,在居民储蓄存款不断增加的同时,企事业公款被存入私人名下的现象也愈演愈烈。据央行专家分析,公款私存在近6万亿元储蓄存款中,保守测算也占1万亿元,这使得银行每年要多支付利息五、六十亿元。
公款私存的主要动机是获得较高的利息收入,然而随着储蓄存款利率节节下降,加上国家开征利息税,这种获利动机逐步消失,许多先前以居民存款形式存入商业银行的资金被提出,转而流入股市或变为手持现金,甚至呈现私款公存的现象。公款私存的这部分资金,其去留主要以收益率高低为转移,而不受居民预期收入和社会保障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它对利率下调的敏感程度比真实的居民储蓄存款更高,利率连续调低后,这笔资金被大量挤出,从而加速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分流。
三、储蓄存款分流后的资金流向分析
分析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后的资金并没有进入实际投资领域,也没能拉动消费需求的增长,而是大量流入股市,并主要驻留于股票一级市场。
(一)储蓄存款分流后,消费市场依然回升乏力。
到1999年11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上年增长7.8%,增幅比10月份降低0.4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实际增长率仅为10.9%(见表2)。从去年消费市场的总体走势看,7月以后社会零售消费品增长率出现一定的回升势头,由5.4%开始逐月上升,到10月份达到同比8.2%的增长率。但这种微弱的回升并没有持续下去,到11月消费总额再次回落到7.8%,同时消费者价格指数也在上升了几个月之后再次下跌。消费价格指数连续走低,表明消费市场回升依然乏力,同时也说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后,大部分资金并未进入消费品市场,因而没有到达降息以刺激居民消费的最终目的。
(二)投资增长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在消费需求不旺的同时,国内投资需求继续呈下降态势。据统计,11月份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同期增长6.8%,增幅与前10个月相比下降0.2个百分点,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长仅为6.9%。另一方面,从1999年年初以来,企业存款的增长率几乎一直在下降,1月份为19.1%,6月份降至16.7%,到11月份同比增长率仅为13.6%,比去年少增存款近90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存款总额的下降说明居民储蓄存款在分流后,不仅没有转化成消费需求,也未能有效地转化为实际投资。
目前,银行统计科目均已实行本外币合计,居民外币存款的增减并不影响居民储蓄存款项目的金额变动,但外币存款对居民资产结构的影响是深远的,这种结构变动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居民对利率连续下调所做的心理预期和行为调整。
(五)居民手持现金大量增加
手持现金是近一时期储蓄存款分流后资金的一个重要去向。1999年底现金余额M0为13456亿元,同比增长20%,累计增加投放970亿元。由于名义利率下降,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降低,居民出于流动性偏好,愿意持有更多的现金资产,这是符合逻辑的。问题是目前我国居民的流动性偏好主要还不是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而是更多体现为投机动机。在存在有效资本市场的条件下,这种投机行为最终会增加经济体系中的直接投资,从而有利于经济实现均衡和持续增长。由于我国金融市场目前还很不完善,居民大量持有现金参与投机活动,不仅无助于总需求的增加,反而会加速经济的失衡。
(六)股票一级市场吸纳大量资金。
1999年7月到11月,股票二级市场的交易量不断萎缩,股指呈下滑趋势(见表2),与此同时,一级市场却格外红火。目前,越来越多的居民联合起来开设股票帐户,专门用于股票的一级申购。做股票申购的收益既高,同时也很安全。而二级市场风险则比较大,普通居民因缺乏操作经验而不愿贸然涉足。新股申购就是碰运气,运气好就赚钱,运气不好也不赔,不过资金量越大,收益就越稳定。按照1999年上半年的新股发行速度,以10万元资金进行连续申购,年收益率约在5%,收益率高出储蓄存款及国债许多,而进行一级申购的风险却很小,在没有新股发行的时候又可以得到活期储蓄利息。如果急于用钱,方便的银证电话转帐系统也非常便捷。正因如此,股票一级市场申购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其中不乏有一些居民联合亲戚朋友共同集资申购,以扩大资金规模,提高新股的中签率。这就直接导致股票一级市场吸引的资金越来越多。
据统计,截1999年至11月底,沪深股市资金总量在4800亿元左右,年初这一数字为3500亿元,即一年来,沪深股市资金的净流入量达1300亿元。1999年1-11月份,从沪深两地股市中流出资金共计1189亿元。其中,因配股和新股发行等扩容因素而流出的资金量为708亿元;以印花税、佣金形式流出的资金为481亿元(债券、B股交易及佣金返还除外)。同期,沪深股市共计流入资金2489亿元,进出相抵,全年流入股市的资金数额约为1300亿元。
在证券市场资金总量变化的同时,一、二级市场资金结构也出现规律性的变化特征。近一年来,滞留于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资金呈现出此消彼涨的状态。统计数据显示,99年1至11月,稳定参与一级市场的申购资金在1500亿元至2800亿元之间,而参与二级市场交易的资金量大约在1400亿至2400亿元范围之内。相比之下,驻留在一级市场上的资金平均水平高于二级市场(如图1)。
1999年1至5月,由于股指低靡,一级市场申购收益较低,单只新股平均收益仅为0.19%,一级市场资金量一直停留在1500-1800亿元左右。而进入7月份以后,沪深股市股价较高,获利机会减少,而同时一级市场申购收益增加,单只新股平均申购收益上升至0.83%,一级市场资金大幅度上升,并于9月后一直保持在2600亿元以上,其中9月8日至9月13日,一级市场申购资金达到3861亿元,而9月20日到9月23日,一级市场共冻结申购资金4560亿元,达到了历史最高值。这和平时约2500亿元的申购资金量相差接近2024亿元。进入11月,一级市场申购资金进一步增加,一度上升到4600亿元,月度平均资金量约为3300亿元。
7、袁平:《试论股市运行影响社会资金运转的方式》,中国建设银行报,1997年7月
第二篇:存款货币的创造
存款货币的创造
1.现代银行创造货币的功能集中体现为存款货币的创造。2.存款货币创造有两个必要前提条件:其一,各个银行对于自己所吸收的存款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准备金;其二,银行清算体系的形成。在现代金融体制中,商业银行根据法定准备金率及原始存款来创造存款货币。
3.原始存款来源可以是最初的存款,可以使银行券存入存款货币银行,可以使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借款,可以是客户收到一张中央银行支票并委托自己的往来银行收款等等。在原始存款基础上扩大的存款称为派生存款。原始存款基础上出现了派生存款,核心意义在于存款货币的创造,在创造存款货币中,银行也壮大自己的力量。
4.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为法定准备金率的倒数。法定准备金率越高,存款扩张倍数越小。
5.存款区分为活期、定期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
6.现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客户提取的现金称为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有了现金漏损,新增存款总额则为贷款总额减去现金漏损额。
7.超额准备金与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银行超过法定要求保留的准备金称为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
银行存款派生倍数大小除了受法定存款准备率,还受到定期存款比率、现金漏损率和超额准备率等多方面制约。
8.派生存款的倍数缩减过程与其倍数扩张过程是一样的,当客户提取现金时,银行的存款倍数收缩。
中央银行体制下的货币创造过程
1.现金是怎样进入流通的:存款货币银行的客户从自己的账户上提取现金。如果存入的现金不能满足提取需求,存款货币银行必须补充现金,即到中央银行从自己的准备存款账户提取。已经存在于流通过程中的现金就是过去存款货币银行从中央银行准备存款账户上提取现金形成的。
2.现金的增发与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在经济增长的条件下,现金增发是必然的,准备存款必须不断得到补充,以便使之能保证现金的不断提取,又能保证创造出经济生活所必须的越来越多的存款货币。
3.准备存款的不断补充必须有中央银行的支持:从中央银行补充准备存款可以向中央银行再贴现和直接取得贷款,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债券,向中央银行出售自己持有的外汇。4.中央银行不可以无限制的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准备存款:扩大资产业务并不以负债的增加为前提是中央银行特有的权利。为存款货币银行补充存款准备,支持存款货币银行创造信用货币的能力是无限的。但是没有货币需求则无从发挥,或强行支持货币创造,则促成通货膨胀。
5.基础货币:为存款货币银行保有的存款准备金和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现金,直接表现为中央银行的负债。基础货币可以引出数倍于自身的可为流通服务的信用货币,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的比值为货币乘数。比率大小取决于存款货币银行的行为,决定乘数的大小,再加上基础货币,决定货币供给量。
6.基础货币与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基础货币及其量的增减变化直接决定着存款货币银行准备金的增减,从而决定这存款货币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能量。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为源头,存款货币银行的货币创造为流。
第三篇:会计专业分流论文
会计专业分流论文
摘要:
一直,会计是一门非常热门的专业,也是就业率比较高的一个职业。所以,会计学热潮已不足为怪。会计到底是什么?是指一个人,一项工作还是一门学科?我不得不承认报会计专业有一丝的跟风,但主要还是考虑各方面的因素才选了它。在听了专业分流讲座之会计老师的简单介绍后便去更深入的了解了这门专业和职业。
关键词:会计概况中国会计文化会计就业选报理由学习规划
内容:
一、走进会计学
在还没接触会计这门学科时,会计给我的印象就是在厂里或公司里为企业算钱,有出纳会计和主办会计,当然我知道后者要好。最好的是考上注册会计师。但是上学期学习了《会计学原理》和经老师的介绍后,我知道会计的就业面很广,不单单局限在公司单位,可以考公务员去地税、国税工作,可以去会计师事务所做一名税务师,也可以去银行等等。并且对会计的具体工作也有了详细的了解。
会计的概念: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系列专门方法,对企事业单位经济活动定期进行综合核算,完整、连续、系统地提供会计信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的一种管理活动。
会计的职能:(1)反应职能,也称核算职能,就是提供会计信息的职能。(2)监督职能:就是监督企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维护国家财经纪律,提高经济效益。
会计核算方法:设立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计会计凭证、登记账户、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财务报表。
二、中国会计文化
中国会计文化经过漫长的古代会计文化、近代会计文化、即传统会计文化步入了现代会计文化,是继承了中国古代文化、近代会计文化中的优秀成果并借鉴西方国家现代会计文化的结果。但是,现行会计法规本身重行政、刑事处罚;缺乏对虚假会计信息具体认定的法规和虚假信息的法律责任分担问题。在这样的环境下,少数人为获取高额利益,不惜放弃原则、触犯法律;还有一些人不熟悉法规,守法意识淡薄。所以,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丧失和会计行业诚信问题最为主要。近年来会计信息失真现象屡见不鲜,会计人员素质也在不断下降。有调查显示,目前会计犯罪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这与会计学历教育中缺乏职业道德教育直接相关。针对这一点,国家应强化会计制度文化,健全我国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文化理念,激发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完善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加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一批新型会计人员。
三、会计的就业方向与前景
在专业分流讲座上,老师给我们介绍了几类会计专业今后的就业方向,以及现在的会计就业现状。
1.就业方向:
(1)企业中的会计:包括主办会计、出纳等。工作比较稳定,相对清闲,但是工资未必会很高。而且从事具体财务工作的人,更多的是看经验,刚入职待遇不会太好,随着经验的积累会越来越吃香。
(2)审计:不说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就是地方上的事务所就业也是很好的。但是忙季会很忙,在各类新闻中也可看到由于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导致身体造成慢性损耗。
(3)政府机构:主要就是要考上公务员,去地税国税工作。是现在被公认的金饭碗,待
遇好,目前报考人数逐年都在增加。
(4)金融机构:比如银行(四大国有银行)、证券公司、保险业。
(5)统计:很多单位的统计工作都由财务人员来做,一般都是财务人员兼职,因此统计学知识对于会计专业学生来说也比较重要。
2.就业前景:
目前来看,会计专业毕业的初级会计人员已供大于求,高级的财会人员,比如财务总监、注册会计师、CFO非常紧缺。从网上的会计招聘信息我得知:现在的主办会计人员只要求大专以上文聘就可以,月薪也有3000元,经验丰富者可达5000元,审计部门的经理或助理则需要本科以上学历,年薪有20-50万。另一方面,高级会计缺少,使得这一部分会计的月薪较高,很多人就看着这一点去报考会计,无形中又增加了中低级会计的就业压力。而会计之王——注册会计师的就业前景就显得十分明朗。可以说,注册会计师是一门世界性的热门职业,一般在工作岗位上也会有很多人报考,因为拿到了这张证书那么想进自己理想的工作岗位很轻而易举了。要是在毕业前就考出了,那么在人家被挤在人山人海的应聘队伍里还不出来时你的第一份工作却不用发愁了。它也适合政府与事业单位、公司企业、金融证券机构等领域的会计和审计工作。早在10年前,我国就提出要发展30万注册会计师的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化,对注册会计师队伍发展的需求还将进一步扩大。目前,目前,我国共有执业的注册会计师6.9万人,行业非执业会员7万多人,行业从业人员20多万人,缺口依然很大。
四、我选会计学的理由
对我来说,今天的专业就是明天的工作。现在所学的知识都是为了将来的工作做准备。虽然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但是从长远考虑总希望能有一个稳定的工作,近几年大家对于考公务员的热情很高,都说公务员是个金饭碗,但是每年报考的人数很多,能够笔试面试都过得却少之又少。其实上大学之前自己的理想是当一名教师,但是由于高考成绩不尽人意,便放弃了这个志愿。经过和家人的讨论选择了工商管理大类这个专业,决定分流去读会计专业,毕竟会计的就业率还是挺高的,现在小厂、公司很多,只要自己努力点有份稳定的工作还是得心应手的。
会计优势:
(1)就业面广。毕业后可以进企业当一名会计人员,如果专业知识扎实,学得好可以接几个公司进行财务核算;可以报考公务员去地税、国税工作;可以去会计师事务所当一名会计师;可以到银行或证券公司进行会计工作,所以会计的就业范围很广。
(2)待遇较好。如今一般的会计人员每月的薪酬都能达到3000元以上,在一些外资企业,奖金提成更高,而且对于新成员还会有一段时间的专业培训,提高员工的专业技能。
(3)如今,法务会计逐渐受欢迎。如果在大学期间能够辅修法学的部分课程,那么毕业后的就业就更好一点。
会计劣势:
(1)就业现状。现如今,毕业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越来越多,社会上对于初级会计人员的数量已供大于求,但是对于高级财会人员的需求很大。所以,仅凭一张会计专业的毕业证很难在茫茫会计应聘人群中脱颖而出。
(2)学习过程艰苦。都说学习会计的人性格必须安静才能学好,虽说会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但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方法很死,就是看书、背书,过程很痛苦。
五、我的专业学习规划
既然选择了会计,就要下定决心好好学。都说兴趣是位好老师,要想学好一样东西兴趣是关键。很多同学都是本身没兴趣盲目德跟从大流选择这门专业,那抱着没兴趣的心态学起来必会很吃力。“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勤奋是掌握知识的途径,但也是有捷
径可寻。也就是登山的道路有很多条,终究会有一条近道。那么这条近道怎样找呢?
首先,要给自己制定一个目标以及计划。利用这个暑假的时间把考会计从业证的三门课的书看一遍,要背的背,等到下学期一次性通过拿到证书。向学长学姐借一本中级财务会计第一册,自己先预习起来,等到下学期学时就容易接受,学起来较轻松一点。加强对英语的学习,如果以后去外企做会计,那么英语好是很有优势的。
其次,平时多看书,多问,多了解市场,拓宽经济类知识面,了解会计分录中的业务内容和流程。多看会计、财务、税务方面的杂志、报纸,学习案例和技巧。图书馆里有很多关于如何做账、预算方面的书,可以借来好好研究一下。
再者,会计这门课是很实践性的,不能光背出理论知识,而要付诸于实践。等到大二的暑假,可以在亲戚家的厂里先跟会计人员学起来。在实践中积累经验,为以后工作奠定基础。
最后关于考证,在大二上学期要把会计从业资格证考出,大三的时候考职称,考出了初级会计师,对以后找工作会有帮助。大四时努力准备,考注册会计师。除了关于专业方面的证书,英语四六级证书是必要的,很庆幸上学期已经过了英语四级,希望今年六月的六级也能一次性通过。
人生最精彩的,不是实现梦想的瞬间,而是坚持梦想的过程。我会好好把握大学这四年,学到有用的知识,学好这门专业,去创造未来,实现自己的梦想。
参考文献
[1]黄垚,赵杰,《会计学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2024年2月
[2]张云,《中国会计文化研究》,大连出版社,2024年1月
第四篇:存款结构分析报告(本站推荐)
XXX支行存款分析报告
为了响应XXX银行“开门红”方案,我支行在分行各位领导的正确带领和支持下,全面贯彻落实各项存款营销政策,结合我支行实际,以存款营销为重点,以增加存款增量为中心,以增收多盈为目标,通过加强内控制度建设,真抓实干行为实现我支行存款持续增长,经营效益再创新高,现将存款情况分析报告如下:
一、储蓄存款
截止到2月9日,储蓄存款余额2150万元,较上月下降788万元,较年初降低970万元。
活期储蓄存款余额640万元,占储蓄存款的29.77%,比上月降低92万元。
定期储蓄存款余额1510万元,占储蓄存款的70.23%,比上月下降696万元。其中包含整存整取297万元、特种储蓄存款112万元、个人通知存款708万元;
大额存单为392万元,比上月增加40万元;占全部储蓄存款的18.23%。
二、对公存款
截止2月9日,对公存款余额2304万元,较上月增加300万元。单位活期存款余额304万元,比上月增加300万元。占对公存款的13.19%。
保证金存款余额2024万元,比上月无变化。占全部对公存款的86.81%。
三、下一阶段工作举措
1.从支行的存款结构上看,对公活期存款增涨幅度较小,所以必须加大对公存款的营销力度,优化存款结构。储蓄存款不升反降,所以积极营销客户势在必行。我支行将积极维护代发工资客户,拓展公共事业、医疗教育、养老保险、公积金事业,大力推进社区金融建设。更多的吸收成本低,期限短的存款,增加活期存款在储蓄对公存款中所占的比重,日趋实现存款结构的优化性。
2.加大宣传力度,利用地理位置增强支行对市场的吸引力,每日开展阵地宣传,每周两次宣传车宣传,并安排专人跟车,确保每次宣传都能达到最佳效果。
3.充分激发职工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辐射和带动作用,提高资金组织效率,并合理分配储蓄存款任务,提高存款增长速度。
2、改变服务方式,通过加强与储户的感情沟通,增加到期存款的留存率,对于到期理财客户、定期存款客户专人跟踪服务,从而达到稳存、增存的目的。
XXX支行 2024年2月9日
第五篇:银行结构存款套利
银行半年报背后猫腻:有办法让不良贷款隐身
银行们出半年报,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贸易商林总却在其中找到了一条“掘金密道”。林总自称利用银行缺存款,拿着1000万本金在两家银行间周转,半个月无风险套利了逾13万元。最后林总本金和收益全部到手,而某家银行却因林总的周转,在账面上多出了整整5000万存款。
报表季里,和林总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的,还有分管着某银行分行信贷管理业务的赵某。为了能够压低账面上的不良率、控制报表里头的房地产类、平台类贷款不超过总行要求的“限额”,他必须找资产管理公司或同业来代持,让资产暂时“消失”,待6月30日一过,再通过某种回购设计把这些资产背回来。
让报表数据平滑,让不良贷款“可控”,银行业报里的小动作微调年年有,这似乎也算是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明明只有1000万的林总是怎么“贡献”出5000万存款的?赵某又是如何让一批贷款从报表里匿迹的?《第一财经日报》为你揭秘银行半年报背后的那些“猫腻”。
银行主动营销的“套利”
林总的故事还得从他收到的一条手机短信开始。
“尊敬的客户,我行目前保本保收益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4.6%,现阶段市场贴现利率维持在年化4.1%左右,收益空间能保证在50BP左右。我行可将结构性存款质押开立银票供您贴现,银票面额可以是结构性存款金额加上到期收益。”林总把手机推到记者面前,发件人是他有多年业务关系的一家股份制银行(下称“A银行”)支行长。
彼时正是6月中旬。一方面,对银行而言,“6·30”月末大考近在眼前。本报记者曾在采访中听闻,自从有了存款偏离度指标,原本基层银行的年末、季末拉存款冲时点的冲动虽然得到遏制,但个别仍缺存款的银行,也会把冲时点行为提早和拉长,不再是等到月末最后几天开始行动,也正是因此,自6月中旬开始,A银行的存款和市场“贴现”利率之间,就产生了倒挂。另一方面,对林总而言,6月股市大跌让他有另觅稳赚不赔生财之道的冲动,用他的话说,那条短信算是“撞在了枪口上”。
林总很快从股市撤出了1000万现金,去A银行找了那名支行长。这单业务的具体做法是,林总在这家支行存下1000万半年期的结构性存款,年化收益4.6%。为了让林总能够套出资金,A银行再给林总开具半年期银行承兑汇票(下称“银票”)。
在这里,林总和银行都几乎没有风险。林总在A银行的结构性存款一般都能做到保本保收益;而A银行虽然开出了银票,算是给了林总授信,但林总有相当金额的结构性存款作为全额质押。这单银票,没有风险敞口。
最值得推敲的一点是,A银行的主动营销在林总看来“很到位”:开出的银票面额不是1000万而是1023万,亦即把半年期结构性存款的到期收益一起提前开出——“贴心”到不让客户垫付贴现成本。
有了A银行的1023万银票,林总很容易在市面上找到可以提供银票贴现的机构或个人,彼时的贴现价格大致在年化4.1%。也就是说,林总的银票一个转身就可以全额再变成现金,贴现成本约20.5万(半年期)。这样一来一去,算大账,林总净赚2.5万。
故事到此并没有结束。贴完银票的林总可不愿这条掘金密道是一锤子买卖。他拿着贴现到手的1000万又回到了A银行,重复上述业务。就这样,在6月末的两个星期,林总(用他自己和他实际控制的关联企业名义)循环操作了5次,最后一次A银行给出的结构性存款收益率升到了4.8%。林总一共套得无风险收益逾13万。
账面上奇妙的5000万
林总的5趟套利,每次都在A银行存下1000万。这切换到A银行的视角,账面上存款就多出了整整5000万。据记者后续采访所知,林总不是唯一一个接受此营销的客户,这家支行也不是这类业务的原创者,这是该股份制银行上海分行内部通知的营销计划。
颇有意思的是,在得知林总的故事后,记者在一次金融圈的饭局上遇到了A银行一名分行业务人士。记者忍不住问及此项营销,该人士不仅表示知情,还称他们“也是从同业那里学来的”,且一旦有结构性存款和市场贴现利率倒挂出现,都可以开始营销。而在同一饭桌上,另一小银行分管信贷业务的人士听得津津有味。他称此业务思路很有参考价值,“我们行也可以推广推广”。
细究这一业务,值得追问的,不只是A银行账面上那奇妙的5000万,还有林总5次开具银票背后所需提供的“贸易背景”显然也是虚假的。而根据现行《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应当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
央行[微博]数据显示,上半年我国人民币(6.3955, 0.0000, 0.00%)存款增加11.09万亿元,同比少增3756亿元;6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131.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7%。
续贷“利息本金化”
报表季里,和林总一样忙得不可开交的,还有分管着某银行分行信贷管理业务的赵某。拜访一些能帮忙“藏贷款”的“合作机构”,为一些已经还款无力的贷款企业续贷并将“利息本金化”,用足逾期90天让一些实际已该划入不良的贷款仍在“关注类”里头,是赵某每个年末、半年末的常规动作。
赵某管这项工作叫“平滑术”。“不良率上升是一个趋势,但我们要‘控制’它慢慢上升。”他说。
而事实上,不少银行在分、支行层面所面临的情况是,上级行往往明里暗里都给出了不良率“红线”指标。所谓“红线”,即一旦不良率跳涨超过指标,主管行长就可能遭遇“就地免职”或“专职清收”。
“时间换空间”是信贷管理人士都明白的一条不良率控制思路。这几天记者在坏账快速抬头的珠三角采访,对某大行广东省分行风控条线人士的一个比方印象深刻。他说,管坏账犹如管一个ICU病房,心里很清楚很多病人只要氧气管一拔肯定会死,氧气管就好比是续贷,给多少重危病人接氧气管能直接决定当期暴露多少不良,大家都在面临一个平衡问题。
赵某的想法与之类似。他的一种做法是给还本付息均无力的贷款客户以续贷“利息本金化”的解决方案,即续贷出原贷款额度的110%,其中多放的10%贷款,是让对方足以支付未来一年的利息,保下这笔贷款在未来一年都不会跌入不良。
赵某的另一种做法是在五级分类里寻找空间。由于贷款逾期90天才会被硬性规定计入不良贷款,因此“用足这90天,只要能放‘关注类’就放‘关注类’”,是赵某的应对之策。
赵某说,当贷款客户欠息即将满三个月时,会要求支行长负责盯客户“无论如何先还上一个月的欠息”,即促使逾期期限从即将满90天缩短到60天,而贷款的本金偿还则可通过借新还旧予以拖延,以此保住这笔贷款不至迁徙入“后三类”。
也是出于这一逻辑,业内观点往往认为看银行半年报表时,关注“逾期”指标比“不良”指标更具说服力,逾期减值比也更能反映银行的资产风险情况。
银监会近日发布数据显示,截至半年末,商业银行正常贷款余额71.7万亿元,其中正常类贷款余额69.1万亿元,关注类贷款余额2.65万亿元。商业银行半年末不良贷款余额1.09万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094亿元;不良率1.50%,较一季度末上升0.11个百分点。
会隐身的不良贷款
上述这些做法,是让贷款不进入不良。而对于已经在“后三类”的贷款,赵某表示他仍有办法让这些贷款“出表”。
“我们就找过资产管理公司或是一些指定的关联公司,暂时接盘我们的不良资产。等报表做好我们再把这些资产‘收’回来。”
赵某介绍的做法是,银行会先给代持方授信,再由代持方用这些资金受让银行打了包的一批不良资产,这其中会有某些类似于回购条款设计,受让方相当于一个不承担风险的通道,实际拿着银行准备的钱买走了银行要出表的资产,一段时间以后银行再收回资产、代持方收回资金并还上银行授信。而这一来一去两次兑价中会有一定差额,相当于代持方获得1%~2%的通道费用。
赵某补充,这种“出表”的办法在报表季不仅可以用来“藏不良”,还可以用来“控限额”,比如一些房地产类贷款、平台类贷款或银票占授信比例超过了一定上限,都可以找“合作机构”代持,有时候“合作机构”包括银行同业。
不过,出于银行出账往往比较麻烦,赵某说,实际操作中还可以找一个贷款企业居间。比如,银行会让某需要大额贷款的企业(大多为房地产企业)提前使用授信额度,再由企业把这笔资金转给上述代持方,代持结束后,资产回到银行手中,资金则回到居间企业手中。
不少企业愿意配合银行这样做,是因为,一来,他们相当于提前锁定了贷款额度,二来,银行会在整体贷款利率上让1到2个点,这个差额往往相当于在资金不受企业实际使用的那段期间里,利息还是由银行支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