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三号文库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3/341696.html

第一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作者:佚名 资料来源:不详 点击数:681 更新时间:2024-3-30 23:33:18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

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二篇: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国际深水港和浦东国际航空港两大国际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64.7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11.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2.8%,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3.3%,装备业占51.3%。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38.2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39.6亿元,比上年增长78.5%,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2.9亿元,同比增长155.0%。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7.2亿元,占全区工业的7.1%,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4.7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6亿元,比上年增长38.0%,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18.3亿元,比上年增长34.6%。全区工业实现利润41.0亿元,电子信息业占4.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3.0%,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9.4%,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22.3%。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74.2%。其中电子信息业占11.1%,医药及医疗制造业占0.2%,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12.1%,装备业占50.9%。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51.0%;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5.2%;资产合计406.9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69.7%;主营业务收入493.6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74.2%;利润总额30.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74.3%。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2.14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5%;劳动生产率为11.7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2.2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98.7%,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0.1个百分点;负债率为53.5%。

(二)各产业发展现状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56.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88.8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江森座椅有限公司(45.8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17.6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5.2亿元)。

2、医药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16.5亿元,主营业务收入18.4亿元,实现利润1.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49.1%,比去年同期下降4.6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江药业集团海尼药业有限公司(5.5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药有限公司(4.7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61.8亿元,主营业务收入74.1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35.0亿元)、胜华电缆厂(12.8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3.4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272.3亿元,主营业务收入338.3亿元,实现利润21.2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2.1次,产品销售率为99.9%,资产负债率为55.9%。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63.0亿元,主营业务收入93.0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2.3次,劳动生产率为14.8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97.8%,资产负债率为52.9%。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国际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色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色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国际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性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国际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专业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6.8%,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7.1%。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第三篇: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XX县镇村工业和产业发展

调 研 报 告

根据县领导安排,调研由县委农工办牵头,县委政研室、县政府信息调研室等9部门共同参与,利用两天时间,到各镇(街)进行专题调研。

一、基本情况

调研组通过与镇(街)主要领导同志交流、与站办所负责同志座谈等方式,着重了解镇(街)对《点评办法》的考核内容、考核方式方法、考核结果运用等方面的意见建议。从调研情况来看,各镇(街)充分肯定观摩点评给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的积极导向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地方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各镇(街)充分认识到资金投入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强力带动作用,通过加大融资力度、广开融资渠道、创新融资办法,千方百计融集资金用于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充分挖掘社会资本潜力,通过制定各种优惠和扶持政策,引导社会资本投向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为城镇发展提供了更加充足的资金支持。

(二)地方经济建设有了长足发展。通过观摩点评,各镇(街)通过自评找不足、互评找差距,极大地调动起镇(街)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通过加快发展,聚集人气,带动了地方经济跨越式科学发展。

(三)人民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各镇(街)以观摩点评为契机,大力开展综合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改善民生,使老百姓切实感受到发展取得的成果、改革带来的变化。开展观摩点评后,群众感触最深的就是路宽了、水清了、绿足了。

二、关于考核办法实施情况的几点思考

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观摩点评对镇(街)小城镇建设和地方产业集聚有着极大的助力推动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镇(街)地理区位、产业结构、资源优势等方面上的不同,难免会显现出一些不尽如人意和有失科学合理的地方,具体表现在:

(一)各镇(街)经济实力上存在一定差距,单纯比较经济总量不足以体现发展变化。经济实力是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结果,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单纯比较地区经济总量的办法不利于原来经济总量低,但现在发展速度快、变化大的镇(街),不利于激发地方加快推进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有违观摩点评激励导向作用的初衷。

(二)镇(街)产业发展具有差异性和特殊性,难以用一个标准来衡量不同产业类型镇(街)发展情况。由于地理区位、资源条件等因素,使得一些镇(街)工业发展十分突出,而一些镇(街)现代农业有声有色,对不同产业类型的镇(街)都用同一个标准考核,不能突出各个镇(街)产业发展特点,考核中势必导致某些单一产业主导型镇(街)的落后地位。

(三)资金投入问题不圆满解决,将直接制约观摩点评活动实效,影响地方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当前镇村建设项目多为环境整治、社会公益事业、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项目,具有投入大、见效慢、政府财政负担重等特点。而目前各镇(街)普遍缺乏行之有效的融资手段,紧张的财政供应与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相比,可谓杯水车薪,发展后劲不足以支撑地区长期保持快速高效发展。

(四)全市所有镇(街)统用一个考核标准,容易忽视地方特色和地区差异。全市118个镇(街)统一考核标准,对地方城镇布局合理化、园区建设规范化、服务管理科学化起到了积极的牵引导向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各地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但同时存在一个问题,统一标准容易忽略镇(街)产业特色上的差异和经济实力上的差距,一些地区确实还不具备某些硬件建设条件,如污水处理厂建设,硬上马、强开工势必造成不必要的财力物力资源的浪费。因此,城镇化管理是现在镇(街)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必由之路,但也应注意地区差异,不能搞一刀切。

(五)观摩点评的时间和频率有待商榷。目前,镇(街)每年各类点评都不少于四次,年年点评、一年多评的现象比较突出,容易导致镇(街)在项目建设选择上顾及点评名次,对一些群众受益大、建设周期长、见效慢的工程不敢上、不想上,甚至可能出现专门应对点评的突击工程、形象工程。

三、几点意见和建议:

(一)关于考核内容

1、考核应该突出镇村建设、产业发展主题,不应与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点评考核一样全面考核,指标设臵更应重点突出,分值赋予方面突出重点。

2、镇街分类观摩点评。县城驻地及周边街道,在地理区位、项目引进、服务配套、园区建设等方面,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些是乡镇所无法比拟的;而乡镇由于在自然资源、行政区划、规模产业等方面的优势,也形成了各自的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因此,建议考核按照各镇(街)发展基础加以区别,将街道与乡镇分开评比。

3、看基础更要看变化。改变单一的看总量、比数字的方法,围绕服务发展设臵考核标准,比变化、看发展,比增量、看进步,真切感受地方镇村建设和产业发展工作面貌之新、步伐之快、活力之强,彰显观摩点评的公平性。

4、合理增添加分项。镇村建设需要与地方产业相结合,体现出地域特色、产业特色、发展特色,对镇(街)在这方面取得的成绩应给予积极肯定。因此建议,对于镇(街)争创的商业品牌和获得的荣誉、称号等酌情加分,以示激励。

5、增添产业龙头企业考核内容。产业龙头企业对于加快地方现代化农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考核内容中没有,建议增加此项考核内容,并单独设立分值。

6、考核内容要体现群众受益。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

善民生,使群众受益,而对镇村建设和地方产业发展感受最深、最有发言权的也是人民群众。因此,观摩点评办法当中应当有体现群众满意程度的项目,比如人均纯收入、人均储蓄余额、群众幸福指数等。适当减少短期行为指标权重,如垃圾箱、水冲式厕所设施。

(二)关于考核方式方法

受历史沿革、地理区位、经济基础等因素影响,为充分调动镇(街道)加快小城镇发展的积极性,建议考核采取以县(市、区)自评和市重点考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县(市、区)自评为主,市里对各县(市区)评出的前1-2名、后1-2名进行重点考评时,考评人员与考评内容专业对口,时间要充分,打分要具体,真正考核出实际发展状况,并确保每个县(市、区)都有自己的“排头兵”。县(市、区)自评采取现场观摩和年终统计数据相结合,其中,现场观摩占40%,年终统计数据占60%。

(三)关于考核结果运用

考核结果运用要有科学性、连续性、导向性,要有利于促进各镇(街)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避免和杜绝短期行为、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同时在奖惩措施落实方面,应加强正面奖励,对投入大、变化快、观摩点评成绩突出的镇(街),在给予组织肯定的基础上,加大经济奖励和政策支持;削弱负面刺激,对于点评名次靠后的镇(街),应区别对待务实肯干但效果显现还不明显和确实无所作为两种情况,谨慎采用干部处理的惩罚办法,以保护地方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热情和积极性。

二〇一二年二月

第四篇: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工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1.工业现状。我县年产值500万元以下的工业微小企业共有74户,主要是油菜种植加工,茶叶加工,水力发电、木材加工几大类。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有38户(其中规上企业23户),分布在工业硅冶炼、木材加工、农副产品加工等行业。其中硅冶企业7户、木材加工企业14户,茶叶加工企业3户、精制大米加工企业3户,电力企业2家,油茶、活性炭加工等其它企业9户。目前主导产业是工业硅冶炼和木材加工,生产比较正常的是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重点企业是##公司、##公司和##米业公司等。

今年上半年,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49781万元,同比增长20.4%,其中2024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44656万元;同比增16.3%,完成市政府下达目标任务数的50.13%;完成工业用电量21570万度,比去年同期上升19.27%。完成工业投资上报192800万元,占全年目标任务的68.86%,同比增长34.22%。

2.生产情况。从今年来看,主导产业硅冶企业生产较去年正常,基本保持4到5台炉子开炉;受木材指标减半影响,木材加工企业未能满负荷生产;水泥企业生产量大,但由于市场销售不足、运输道路不畅、采矿证及生产许可证未办妥等问题,造成产大于销,水泥囤积,企业未能持续生产,其它农副产品加工业、酒业等企业生产比较正常。

3.项目建设情况。目前续建项目有年产4300吨山茶油

生产线等4个,新建项目有混凝土加气砖生产线等5个,技改项目有##多晶硅9×16500KVA冶炼炉异地升级改造项目,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共有6个,上半年已完成投资192800万元。

4.工业园区情况。2024年我县成立工业园区管委会并对##工业园区进行了规划建设,围绕“七通一平”重点打造,2024年升格为省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一区三园”的工业布局。园区形象初步显现,吸引产业、集聚项目能力逐步提升,为企业聚集发展创造了良好基础。

二、工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产业发展走不出困境

多年来,我县的产业一直围绕着木材加工,工业硅冶炼,农副产品初加工三大类来发展,产业发展面临诸多困境。

1、工业经济总量小,产业层次低,结构不合理,立体产业未形成。我县2024年工业总产值仅有42.89亿元,缺乏带动全县经济发展的大产业和龙头骨干企业,结构单一,主要是木材和硅冶企业,在层次上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缺乏精深加企业。并且各企业间分布零散,没有形成集聚发展,带动不起关联产业和配套产业发展。

2、产业结构调整进程缓慢。主要原因:一是我县长期凭借资源优势,依赖木材加工和工业硅冶炼及农副产品初加工支撑经济增长,对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不大;二是缺乏带动性的龙头企业,现有企业普遍设备落后,技术人才缺乏,2

企业安于做产品初加工及半成品的现状;三是受资金、用地指标等限制,新培育的医药,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电子信息等产业项目建设进度缓慢,产业效能尚未发挥;四是产业规划滞后,物联网、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尚处在规划引入阶段,距真正撑起新兴产业经济增长极还相去甚远。

3、产业转型升级难。主要原因:一是工业硅冶炼产业是保持我县经济的主要增长点,若全面实施转型升级,在短期内经济增长势必下滑,影响目标任务;二是长期形成了对现有产业的依赖,如何就现有产业进行转型,在定位和作力点上不明朗;产业转型升级基本停留在工作报告的层面,在推进落实上缺乏实质的内容;三是产业升级,搞精深加工,延长产业链,企业生产线的扩建,设备配套,高科技人才引入等需要投入巨资,我县企业经济实力薄弱,自有资金无法满足产业升级需求;四是基础设施滞后,承接东部及沿海地区产业转移能力弱,新兴产业项目引入乏力,新兴产业培育进度缓慢。

4、新兴产业难。一是大部分企业获取新兴产业市场信息不足,产业链不清晰,无法做出基本的市场预测,难以找到进入新兴产业的切入点;二是新兴产业技术要求高,资金投资大,回收周期长。三是新兴产业市场不明朗,尽管从长期看,发展潜力巨大,但短期内存在风险;四是企业资金来源主要是投资项目建设,企业投资新兴产业项目,需要大量资金,大部分企业自有资金不能满足新兴产业发展需求,一旦投资新兴产业,会造成资金链断裂,影响企业投资积极性。3

五是企业转型发展新兴产业缺乏研发能力,没有自主品牌,缺少营销渠道。

(二)建设资金缺乏。一是县有财力薄弱,无力支撑项目建设所需扶持资金;二是基础设施滞后,投入前期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巨大,县财政无法承受;三是部分招商引资企业自有资金不足,由于新落户,缺乏抵押贷款担保物,融资困难,造建设资金不足。

(三)基础设施滞后

1、对外设施。一是道路交通设施滞后,我县与外界连接的路网密度小,通达水平低,道路的等级低,质量差,(目前,仅有一条过境##的夏蓉高速建成通车,其他道路均为普通的省道,县道);二是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使我县与东南沿海发达地区的衔接上难以形成良好的互动。

2、对内设施。一是县城至各产业园区的道理交通状况不理想,二是产业园区内部,在道路、供水、排水、电力、通信、网络、有线电视和场地平整“七通一平”建设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相关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都未完善,园区承载能力弱,吸引项目入驻园区能力不强。

(四)缺乏人才

目前,全县5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共有职工2754人,其中管理人员226人,技术人员180人,大专以上181人,工程师人数80人,科研人员3个。

1、在工业管理人才上。由于我县企业基本上是“家族式”管理模式,导致在管理上不重视,我县的管理人员仅有226 4

人,远远满足不了工业大发展的人才需求。

2、在科研技术人才上。因我县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以传统工业,资源型为主的初产品及半成品加工,产业链条短,产品层次低,导致对专业技术人才不重视,科研技术人才严重欠缺,目前我县仅有专业技术人才180人。

3、产业人才。从政府管理层面来看,对工业重视力度不够,在工业管理领域,没有专业产业发展规划人才;从企业层面上来看,产业发展人才也严重欠缺。

(五)缺乏专业的物流市场

物流业是现代服务中的核心产业,是企业连接市场的重要载体。目前,我县尚没有建成专业的物流市场,在长春堡高速公路出口、汉寨高速公路出口建立现代物流园区的计划尚在论证阶段,专业物流市场尚未形成给工业经济发展造成很大影响。

三、发展工业的思路

(一)做大做强现有优势产业,形成主导产业,积极培育相关配套产业,延伸产业链。

1.发挥传统产业优势,集中力量抓好技改扩溶,努力将我县工业硅冶炼做大做强。以####集团9×16500KVA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为突破口,加快##现代硅冶产业园工业硅冶炼炉技术改造升级,达到总装机规模在250000KVA以上,加大硅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推进技术创新,不断拉长产业链条,拓宽产业幅度,发展硅铝钡、硅钙钡、硅钙铝等复合铁合金产品。

2.不断加大农副产品加工培育力度,使其不断发展壮大,形成主导产业。发挥##米业有限公司省级农产品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以大米加工、植物油加工、茶叶加工、优质白酒、特色食品等为重点推进精深加工,强化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推动产业链条向高附加值的两端延伸,致力于打造成为省级优质特色农产品深加工基地。

3.创新园区发展模式,培育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充分发挥“天香谷”植物香油系列产品开发生产作用和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的辐射带动作用,下大力推进“天香谷”芳香特色农业旅游园区建设,做大做强企业总量和质量,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以##镇为依托,充分利用景区优势发展特色农业,培育出具有特色的配套产业,让新的园区发展模式成为我县经济发展的支撑点和财政增收及农民就业的增长点。

4.以红色文化发展为依托,加快民族特色旅游产品及轻工产品加工业建设。充分发挥我县旅游产业优势,着重打好民族特色这张牌,进一步加大民族文化的宣传力度和幅度,挖掘具有民族内聚力的资源优势,逐步增强城市软实力,进一步鼓励发展民族服装、小五金、日用品等轻工产品,积极开发民族特色旅游产品。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步伐 1.调整工业产业结构。结合县情实际,加快调整轻重工业结构,推动轻重工业协调发展;推动加工业与服务业相结合,推动劳动力密集与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型产业协调发展。

2.改善产业组织结构。按照市场竞争、规模经济、专业分工、产业配套的原则,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产业项目建设为依托,加快项目向园区聚集发展,提高产业集中度,形成以产业链为纽带,骨干企业为龙头,大中小企业协作配套、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发展的产业组织结构。

3.提升技术和产品结构。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对现有产业进行升级改造,提高资本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使现有产品由中低端向中高端升级方向发展,达到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的目的。积极引进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进工业产品升级换代,努力提高新兴产业产品的比例。

4.优化工业区域布局。以“工业园区化、园区产业化、产业链条化、布局聚集化”为方向,立足实际,采取“一区三园”的规划建设思路,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努力形成以##经济开发区为核心,带动城北生态工业园、####循环产业园、##现代硅冶产业园发展的格局。

5.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始终把加快产业建设和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基础和首要任务来抓,充分利用我县资源优势,坚持以工业硅冶炼技改升级和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产业为主导,整合木材产业,向精深加工发展,大力发展服装、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特色旅游产品等产业,确保主导产业、新兴产业和特优产业得到长足发展。加强在产业配套、上下游产品对接、共性技术研发等方面的引导和服务。对正在实施的##集团9×16500KVA冶炼炉技改项目加快建设进度,尽快建成投产达产。

(三)加大招商力度,引进新兴产业

1.依托我县区位、资源优势,瞄准国内大企业大集团,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下大力引进大项目,通过大项目带动配套产业,形成产业链,推动产业聚集发展。

2.要认真执行国家产业政策。把高成长、高效益、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项目引进园区,提高园区的整体质量和水平,推动工业园区科学、健康、持续发展。

3.重点加强在农林产业精细加工及新兴电子产业项目的招商引资工作,围绕重点产业,广泛开展上下游产业招商,积极与省市经信委对接,加强对引进项目发展引导,力争每年引进1-2家大型支撑性产业项目入驻,年平均协议引资40亿以上,实现到位资金10亿以上。

4.加快物流中心的招商和建设,促进物流与工业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

(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入

1.加大园区主干道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做好园区“七通一平”建设资金筹措工作,加快园区路网建设,力争在2024年底完成1号工业大道8.1公里、2号工业大道3公里、环线道路3.2公里,2024年底全面建成园区主干道。

2.加快园区电力设臵建设。积极对接##供电局,协调解决园区电力设施建设,力争2024年12月前完成##35千伏变电站扩容工程并投入使用,2024年底完成##11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2024年上半年完成##220千伏变电站建设并投入使用。

3.抓好园区标准厂房建设。积极争取省市项目资金,努力解决园区标准厂房建设资金难问题,到2024年低,完成标准厂房建设 9.23万平方米,2024年平均每年完成4万平方米,累计完成25万平方米。

4.做好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主动对接省市住建和环保部门,争取资金投入建设园区垃圾处理项目和污水处理项目,力争2024年底完成园区供水水源工程施工及蓄水池建设,完成供水管道铺设13公里,建成污水处理厂1座,垃圾处理设施 1个,完成排水管道铺设9.6公里。到2024年底,园区供排水及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建设全面完成。

(五)优化发展环境

1.加强生产要素协调,保障经济平稳运行。加强小贷公司和担保公司等融资性平台建设,推进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资金制约,化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做好用电服务,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通过网络平台及时发布国内外专业展会信息,组织企业参加中国中小企业博览会、##商品展销会,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开拓新市场。

2.完善服务制度建设,着力优化发展环境。进一步健全县级领导联系企业跟踪服务制度,完善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服务体系,实现规模企业服务全覆盖。建立问题排查制度。督促各单位切实开展为企服务活动,建立干部服务企业月报制度,排查突出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完善督查推进制度。对企业提出的问题,强化落实解决情况的督查推进,需 9

要协调解决的重大问题及时进行梳理汇总,召开部门联席会议会商研究解决,切实形成优化环境强大合力。

3.强化工作作风提升,促进工业转型升级。转变政府职能,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加强效能监督,强化责任追究,规范行政部门的涉企检查行为,实现企业生产和建设项目的“零干扰”,让政府工作人员更新市场理念,尊重市场规律,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为全县工业经济营造依法行政,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发展环境,致力于促进全县工业转型升级。

第五篇: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贵州省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我省军工民品发展概况

(一)基本情况

我省国防科技工业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方针,大力研制开发民品,形成了以汽车及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及配件、电子元器件及特种电子产品、民用航空航天产品、民用爆破器材等民用产品系列。“十五”期间,列入各级科技及技术创新计划的民品项目有488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16项,省市级项目372项。

截止到2024年底,全省军工78户在黔工业企业当年完成民品产值65亿元。本次调研的27户企业在产的主要民品有56种,其中销售收入额排前十位的产品/单位是:汽车密封条/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红阳),汽车锁匙总体/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华阳,板翅式散热器/贵州永红航空机械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液压泵/贵州金江航空液压有限责任公司,空调压缩机零部件/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铝质散热器/贵州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有限公司(永红),刮水器及玻璃升降器/贵阳万江航空机电有限公司,石油钻井打捞钻具/贵州高峰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轮椅电动机构/贵州华烽电器有限公司,工具、量具/贵州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这10种产品合计销售收入占56种民品合计销售收入的62.6%。

27户企业的民品按类别分析,2006年销售收入额排前十位的产品类别分别是:汽车零部件,工程液压件、基础元件,机电设备,出口机电产品(含转包生产),制冷元件,石油钻井打探工具汽车改装车,工、量具,锻、铸件,摩托车零部件。其中,销售收入额排前两位的汽车零部件和工程液压件、基础元件,占13类民品销售收入的65%。

(二)“十五”以来民品发展取得的成绩

1、民品产值规模保持增长,对我省军工经济规模增长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十五”以来民品产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5%,民品发展对全系统军工经济规模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2、形成了一批具有优势和市场竞争力的产品,为改善我省军工经济运行质量发挥了积极作用。研发生产了汽车零部件、工程液压基础件、制冷元件、铝工业技术装备、石油钻井打探工具、系列CO2超临界流体技术装备、精密齿轮、液力变速器、动缓冲器、锂离子电池、微特电机等优势产品;形成了板翅式散热器、轮椅电动机构等一批重点出口机电产品;培育了采煤机械、农用机械、大/重型燃气轮机涡轮盘和压气机盘锻件、核级铸锻件等具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产品;飞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等具有军工特色和优势的高技术民品开始起步并得到快速发展,重点企业进入了美国波音公司、欧盟空中客车公司、法国斯奈克玛公司等世界500强企业的供应商体系。

3、体制机制转变为民品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十五”期间组建成立了贵航汽车零部件股份公司、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和久联民爆器材股份公司并成功上市,不仅发挥了资本运作的作用,进一步拓宽了企业投融资渠道,还改变了公司治理结构,转变了运行机制。西南工具(集团)有限公司、凯星液力传动机械有限公司、航天乌江机电设备有限公司等政策性破产重组企业,形成了新的投资主体多元化改制公司,民品快速发展,为改革脱困提供了支撑平台。华烽电器有限公司等原困难企业,通过顽强拼搏、大力发展民品走出了困境。4、民品发展促进了产品结构调整。民品产品结构由一般消费品、低层次工业品向装备制造和高技术产品转变,推动了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升级。

(三)全省军工企业民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民品产值规模较小、发展速度慢。2024年我省军工经济中民品产值65亿元,占全省国有及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的4.5%。2024年至2006年民品产值年均增长率,低于我省军工经济产值规模同期增长水平,也低于“十五”期间全国军工民品产值增长水平。

2、体制机制改革滞后是影响民品发展的关键因素。多数企业尚未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资金投入不足,体制机制不活。民品投入徘徊在依靠企业自我积累发展阶段,市场化、社会化程度较低。

3、民品支柱产品格局尚未形成,优势产品、优势企业集中度低,民品开发缺乏深度和广度。具有竞争优势的产品较少,民品中绝大部分是传统产业产品,整机和成套设备规模小,军民两用和军转民高技术的优势发挥不足,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尚未形成。

4、部分企业对发展民品重视不够,发展不平衡。部分单位在军品任务重的情况下,存在着重军不重民的倾向;个别单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前,进取心不够;有的单位仍沿用计划经济的模式经营民品。企业之间存在明显的不平衡。

二、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

1、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经济与全球经济的不断融合,民用领域市场竞争的层次不断提高,竞争内容已经由原来的价格、质量、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竞争向包括自主知识产权、品牌等在内的核心竞争力较量转变,在经营战略上也由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和资本运营方向发展。我省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既面临世界500强的强大技术、规模优势的竞争,又面临民营经济体制机制优势的竞争,我们必须主动适应这些变化,正确应对,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

2、军工民用产业发展由军转民进入到寓军于民阶段。要按照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以技术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以突出军工特色和技术优势、发展军工高技术产业为重点,以实现军工资源的优化配置为目标,实现民品发展的新跨越。

3、国防科技工业加快“转型升级”对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经过“十五”以来的发展,我省国防科技工业研发条件和制造能力有了很大提升,技术水平也大幅度提高,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设备优势,继续坚持军民结合方针,大力发展军工民用产业,应该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4、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发展战略,为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加快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我省从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加快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把加快军民结合高技术及产业发展摆在突出位置。《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制定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加快发展以航天航空、电子信息和先进制造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明确指出:支持国防科技工业发展,依托国防科技工业等骨干企业的人才和技术优势,促进军民结合,实行重点突破,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资源整合,振兴汽车零部件、工程机械等制造业。将为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加融入地方经济发展的步伐,提供有力的政策保障和更好的发展机遇。

5、新一轮国际产业结构调整与转移为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主流和重点开始转向比较复杂的成熟技术、资本密集型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劳动密集型工序和非核心技术的零部件或配套产品。这对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在承接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方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也对军工单位如何发挥比较优势,制定产品、技术、市场营销策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省军工民用产业的发展必须以全球性的视野,在世界产业分工和产业链条中找准自己的合理定位,夯实发展平台。

三、推进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思想、目标、原则和重点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胡锦涛总书记“四个坚持”为根本指针,贯彻科学发展观,适应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按照“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发展思路,把民用产业作为我省国防科技工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施以效益为中心的增长战略,全方位、多层次动员军工力量,解放

思想,创新思路,积极采取有力措施,大力推进军工经济和地方经济融合发展,大力推进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产业实力和竞争力明显提高,实现我省国防科技工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发展目标

到“十一五”期末,掌握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发展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牌产品,培育一批具有体制机制活力和核心竞争能力、年民品销售收入超过5亿元的骨干优势企业,在重点区域建设创新能力强、产业集聚度高的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培养一批优秀的企业家和技术创新团队,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体制科学、能力先进、持续发展的贵州军工军民结合产业新格局。民品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利润保持同步增长。为我省加快装备制造业技术进步、结构调整和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供支撑,为推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工业化水平做出新的贡献。

(三)发展原则

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坚持发挥军工优势、坚持科技创新、坚持结构调整优化、坚持体制机制创新。

(四)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1、以产业化为目标,着力培育军民结合高技术产业

加快发展与军品结构相似、技术相通、工艺相近、设备设施通用的军民结合高技术产品,增强军民转换能力,推进产业化。大力发展为波音、空中客车等优势项目配套的飞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不断扩大转包生产的产品领域、范围及合格供应商企业数量,实现从零件转包到部件转包、从单个企业单项产品转包到形成企业间产品链条关联生产的突破。以参与我国研制的ARJ-21支线客机、民用大飞机项目配套体系为目标,发挥专业化优势,大力发展航空机载设备、航空航天特种铸锻件、航空航天标准件等专业化生产。

积极拓展民用无人机系统在自然资源保护、勘探与开发,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设选址规划,“西电东送”电网维护,风景名胜区、自然遗产区生态环境保护与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市场,扩大产业规模。

采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资、合作研发等方式,利用国内外成熟技术,发挥飞机、航空发动机零部件转包生产和专业化协作配套生产的基础优势,研制开发民用通用航空飞机,形成商业化生产规模。

围绕民用无人机、通用航空飞机核心技术延伸产业链,推进纵向一体化,把我省建设成为我国民用无人机、通用航空飞机生产基地。

2、以行业领先为目标,做强做大军民结合优势产品

以行业领先为目标,继续大力发展优势民品,以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为方向,不断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专业化水平,实现规模经济。

汽车整车中的轿车、客车产品,采取多种方式吸引外来投资,创新合作模式,盘活存量资产;特种车、专用车产品,通过合作研发、技术引进、合资等方式,不断开发新产品,形成适当规模和产品链条。汽车零部件以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和扩大专业化生产规模为重点,形成系列化、模块化、系统化、集成化配套供货,强化品牌经营,扩大产品出口。

利用军工技术、装备、人才优势,大力发展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采棉机、清花机、地面燃气轮机、铝工业加工设备、超临界CO2萃取装置、采煤机械等整机、成套产品,不断提高和改善产品可靠性和质量,着力增加品种形成系列化,扩大产量规模;加快发展工程液压件、基础元件、专用电机、高精密新型微特电机、医疗器械、液力变速器、石油开采设备、核级铸锻件、聚合物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新型电源等具有相对优势的产品,坚持以规模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目标,造就一大批专业化“小巨人”。

发挥比较优势,加快发展手机等通信终端产品、新型电子元器件、电连接器等重点产品,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电子信息产品,扩大产量规模。

继续发展电冰箱、空调压缩机滑片等家电产品及零部件,部队被装、行业服装、制鞋等产品,积极调整产品结构,不断提高市场占有率。

加快民爆器材产品的升级换代,推动产品向系列化、高安全、环保型、性能优良和高附加值方向发展。工业炸药向低成本、原材料来源丰富的方向发展,工业雷管等起爆器向高精度、高可靠性方向发展,提高科技含量,实现产品升级。

3、发挥项目的基础支撑作用,着力推进“三个一批”项目实施

优先组织实施一批具备发展基础、经济效益前景较好、见效快的项目,加快推进做强做大。积极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体现军工高新技术特色、带动能力强的项目,组织进行项目可行性研究、尽快组织实施。预研、储备一批具有发展潜力和比较优势的项目,加强产品研发,积极创造条件适时组织实施

四、推进我省军工企业加快发展民用产业的建议措施

(一)建立军民结合协调联动工作机制

建议成立省军民结合协调指导小组,研究制定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战略规划,加强军民结合产业发展战略研究,确定军民两用技术的发展方向及重大项目,协调解决有关重大问题。

建立省国防科工办与各军工企业集团及重点企业间上下联动、互通信息、协作配合、共同推进我省军工民用产业加快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

(二)积极推进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协调融合发展

积极协调把我省军民结合产业加快发展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统筹规划,协调发展。加强对我省军民结合产业能力布局、产业结构调整等方面的全局谋划,积极促进省部之间、省与军工集团公司之间开展战略合作。协调国防科技工业发展规划与区域发展规划在各行业、各领域的全方位对接,协调军工集团公司及其企事业单位与地方的合作,推动军工经济与地方经济双向互动、融合发展,联合打造有竞争力的军民结合产业。

(三)加强企业的市场竞争主体地位和作用,激发军工企业加快发展民用产业的活力推动企业切实转变观念。要由把民品作为副业向作为主业转变,树立军品为本、民品兴业的理念,把发展民品作为保军、促军的重要措施和壮大军工经济的源泉。要由以军品模式发展民品,向以市场模式发展民品转变,改变等、靠、要的传统观念,面向市场求发展。要由短期措施向长期战略转变,制定和实施民用产业发展规划,广泛动员军工技术、人才、设备设施优势,大力发展民品。

推动进一步深化企业改革。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积极推进民品企业产权主体多元化。鼓励企业建立对民品发展骨干经营管理人员、核心技术开发人员的激励机制,通过持股经营、技术入股、收益提成、期权等方式获得收益。

切实落实军工单位发展民用产业的主体地位。军工企业要贯彻落实《国防科工委关于大力发展国防科技工业民用产业的指导意见》中“军工单位都要实行军民品分开核算” ;“在配备军工单位领导干部时,要注重提拔有民品工作经历、懂经营、善管理、具有市场意识和开拓精神的人才;军工单位领导班子中,要有专人负责民品发展”的要求。对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子公司,要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明晰民品企业产权关系,建立规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对军民品共线生产、军民品同属一个会计核算主体的单位,要积极探索事业部、民品分公司、军民品分别进行内部核算等多种方式,明确军民品业务板块的责、权、利关系,明晰经济效益考核,并积极创造条件实施军民品分立。

(四)加快产业基地和园区建设,推进军民结合产业集群化发展

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原则,择优在军工资源比较集中的地区设立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积极争取国防科工委对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建设的资金和政策支持。加快贵州安顺航空工业园区建设,形成以飞机、航空零部件、专用车辆等为主导产品的航空与装备制造业高新技

术产业集群;加快贵州航天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建设,形成以航天高新技术、新能源(化学物理电源)、机电液一体化装备、精密机械基础件等为主导产品的航天与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加快贵州新添高新技术开发区平台建设,形成以通讯产品和新型电子元器件为主导产品的信息产业高新技术集群。

(五)促进资源整合,集聚产业发展资源形成发展合力

以优势骨干企业集团为龙头,以重点产品链为纽带,以重大项目为依托,积极促进军工系统内部各行业之间、军工系统与地方经济之间、军工系统与非公经济之间的资源整合。鼓励引导支持组建专业化集团,打破条块分割和隶属关系界限,对产品同类、工艺相似、设施相近、重复分散的单位,采取资产划转、增量引导、相互参股等方式,以产业链整合生产要素,按照价值规律和竞争规律,鼓励组建跨行业、跨部门、跨企业的专业集团。

充分利用已有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加大对相关企业的重组整合,推进优势民品项目和资源通过股份制改造、资产及股权置换、增发、配股等方式融入上。

(六)加大对军民结合产业支持力度,为军工民用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落实国家各项税收政策支持和引导作用,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以贴息、补助、注资本金等方式,鼓励军工企业加快民用产业发展。对争取进入国家级计划要求省级政府配套资金的军工民用产业项目,应在省有关部门专项资金中优先安排,形成资金使用合力。组织我省军工民品申报进入国家和地方的政府采购目录;协调争取在地方政府采购和地方政府投资的项目中,实行同等条件下省内优先的政策,促进优先采用本省企业制造的产品。

工业产业发展调研报告.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