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特色发展规划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78964.html

第一篇:特色发展规划

快乐阅读 伴我成长

——滨海港经济区中心小学特色发展规划

一、现状分析

(一)学校概况

我校始建于1958年。经过历届领导和广大同仁的长期不懈的努力,经历了50多年风雨的洗礼,学校充满了勃勃生机。学校现有教学班级29个,在校学生1800多人,70多名在岗教师。学校拥有一个多媒体教室、两个计算机室、科学实验室、音乐等多个专用教室,校园广播系统等教学设施。

近年来学校被授予国家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基地,思想品德建设活动先进单位,盐城市合格中心小学,盐城市依法治校先进校,盐城市德育先进学校,盐城市安全文明校园,市三星级教工之家等称号;荣获滨海县教学工作进步奖,教学工作综合奖,教研工作先进集体,规范化校园先进集体,镇特殊贡献奖等。

(二)学校发展的主要优势

学校前一年对快乐阅读的探讨有一定的基础,初步构建了以诵读经典为载体快乐阅读校本课程,今年重新制定了快乐阅读教学提纲,筛选出符合学校发展和学生学习实际的教学内容,重新编写了教育教材。并定于每周在1-6年级开设了快乐阅读为主体的校本课程。为确保校本课程的正常实施,制订了相应的校本课程教学纲要和教学计划,为每个学生提供了经典诵读与实践的平台。

(三)传承快乐阅读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1.社会对快乐阅读教育的要求

(1)是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指示的客观要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大力发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鼓舞我国各族人民不断前进的精神力量。”可见,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精神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事。

(2)是发展先进文化的客观要求。任何一个国家,假如摒弃了优良的文化传统,那就谈不上发展先进文化。先进文化不仅具备兼容并蓄、海纳万川的品格特质,还保持着别具一格,独有特色的优良传统。我们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定要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土壤,深入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自觉地汲取历史传统遗留下来的精神养料。

(3)是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客观要求。

(4)是提高我国语文教学和人文素养的客观要求。我国国语教学质量是值得反思的,人文素养也有待提高。要提高中小学生的国语水平,必须练好“童子功”,必须进行深度文化教育。(5)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客观要求。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现在中华文化的传承已经出现了断层,我们必须及时补救。诵读经典是人类攀登更高文明的阶梯,是个人开发和增长智慧的捷径。

2.教师和学生的需求

(1)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教师教学、文史底蕴的发展

传统文化是传承文明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更是建设国家的精神之柱,因此现代社会必须要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历史文明作为人们行为的道德底线和精神家园。继往而开来,知古而变今;学古人言语于心中,荡今人灵魂于当下。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是中国人的灵魂;不学中国的传统文化,就有可能失去中国人的灵魂。对于一个基础教育工作者而言,更应丰富文化内涵,才能承担教学工作,教师及时的重现快乐阅读的灵光,重温快乐阅读的箴言,就是陶冶自心的情操,丰富空茫的心灵,构建内心的灵魂家园,增强教师工作的信心,健全教师特有的人格,有益于养成自身、家庭、国家、民族兴旺发达的良好品性。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教师丰富和积淀自己的文史底蕴。

(2)学习快乐阅读文化有利于学生成长

学习快乐阅读文化,可以培养孩子优秀的人格,是实现孩子“童蒙养正”的最佳素质教育,也是奠定孩子一生为人处世、成家立业、幸福成功的基础。自小就让他接触“最有价值和智慧的书”,能够使儿童在人格、心灵的塑造、记忆潜能、理解力、行为习惯、自信力、等方面全方位地提高。同时,在音乐课堂上向学生介绍古代的乐理知识,欣赏民族经典乐章;美术课堂上注重传统民间工艺的欣赏与制作,欣赏赏心悦目的唐装等;体育课堂上渗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让孩子零距离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悠远流长。总之,快乐阅读的教育可以为学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使之成为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优秀的道德品质的一流人才。

(四)存在的问题分析

(1)学校特色不够鲜明:滨淮中心小学小学近几年在办学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可以说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但随之而来的是学校特色不鲜明,也可以说是特色教育强化不够,深度不够,力度不够,知名度不够。

(2)师资培养任重道远。经典诵读的实施需要一批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学习型教师队伍作为支撑。虽说年轻教师比较多,有较大的发展潜力,个体素质也较好,但是部分青年教师安于现状,进取心不强,努力目标不明确,还未充分展示应有的风采。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需进一步深入。教师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往往为追求分数而忽视了学生学习情感的体验。如何在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服务学生、培养个性、实现教育的优化,服务质量的提升,是我们需要思考的问题。(3)应试教育影响尚存:学校的教学工作还不能完全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校在减负增效上还未取得有效的突破,还存在着教师教得累,学生学得苦的现象。另外,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上,由于刚刚起步,还缺少一个完整的体系与评估机制。

(4)家长的教育观念难以逾越。农村学校家长的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只要考个好成绩就行,完全没有新时代注重学生个人发展的观念相衔接,因此这也是制约和影响学校特色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学校管理工作

(一)办学宗旨

学校办学目标:挖掘学校积蕴 传承快乐阅读精粹 凸显快乐阅读文化

学校培养目标:塑造气质 陶冶性情 惠泽心智

学校管理目标: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管理思想,塑造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书香校园。

(二)总体目标

以快乐阅读特设学校的创建为平台,通过三年努力,使滨淮中心小学发展成文化气息浓厚典型学校。学校构建快乐阅读载体的各项活动开展深入,提高师生间的文化底蕴。使学校成为特色鲜明、质量优良学校。

1.通过快乐阅读文化的教学和学习,提高教师的文化素养和教学理念,使学校特色教育鲜明化和特色化。

2.以快乐阅读为载体,加强德育工作,通过经典诵读和理解渗透古人优秀传统品德教育。3.学校从快乐阅读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基础。充分利用室内“经典古诗文配画”、“诗创作”等阵地,培养学生文化底蕴。同时建设悬挂学生书法、绘画等作品的墙面文化。

(三)具体目标:

遵循现代教学理念与快乐阅读经典创建活动相结合的原则。加强学校校本课程建设,全力进行教师的素质建设,规范学生的行为,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打造具有浓郁传统文化气息的校园。

(四)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24年9月——20111年8月 以经典快乐阅读的校本课程的开发为主题,培养学生热爱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全力营造校园快乐阅读传统文化氛围,建设有特色的农村小学。

第二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学校发展以快乐阅读文化教育为手段,努力营造民主、宽松、进取的教育教学氛围,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主体意识,促进师生的健康成长。

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调研“快乐阅读经典”特色建设的有关情况,通过教学评比等有关活动,带动学校教师“快乐阅读经典”教学的积极性,形成学校特色创建的有关经验。

三、校园文化建设

(一)总体目标

提炼体现时代要求的办学育人理念,形成学校的思想文化;培养优良的校风、教风、学风以形成学校的精神文化;通过全员参与,开展各种文明创建活动形成学校的行为文化;通过加强学校物质文明建设形成学校的物质文化。我校校园文化建设将围绕“快乐阅读,伴我成长”这个总目标去进行,努力建设内容丰富多彩,格调健康向上,既充满生机活力又促进教师学生共同发展的校园文化。希望通过三年的努力,使学校的校园充满经典文化气息,让学生的思想、行为在各方面朝着健康、向上的方面发展。

(二)具体目标

1.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2.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

3.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建设校园文化的积淀。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营造良好的学校氛围,规范学生的行为。完善学校的制度文化,促进学校的和谐发展。

第二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塑造校园艺术特色,建设学校的表层文化。提高校园生活的质量,培养学生对艺术的爱好及鉴赏能力及感受美的能力。让一些学生掌握一样音乐特长和美术特长。

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养成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完成校园文化的积淀。通过校园文化的建设,对学生的行为能起到规范的作用,并以此来促进学生的行为养成。让学生形成乐学、爱学的习惯。

四、德育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树立“以德为先”的思想,以“快乐阅读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目标,强化德育的全员意识、全程意识、全方位意识和实效意识,以评价促发展,提高学生行为规范水平,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二)具体目标1.读经典,弘爱国。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爱国诗文。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思想,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武装师生头脑;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创建人文德育、生活德育、生态德育,增强德育的亲和力、感染力,提高德育的主动性和实效性。2.读经典,学礼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经典礼仪诗文,以养成教育为重点,积极推进德育生活化,引领学生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创新行为规范养成教育机制,努力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3.读经典,守法纪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遵纪守法诗文,加强法制宣传教育,进一步完善预防中小学生违法犯罪工作机制、德育导师制,重点突出引导与防控,有效地预防和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4.读经典,促和谐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学习友好交往诗文,深入开展和谐校园创建活动,以打造“人文校园”为突破口,努力搭建学生展示个性和特长的平台,大力倡导开设形式多样的兴趣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和提高学生的生活质量。5.读经典,践行动

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将中华经典诗文中的品德精神实践在行动上,深入社区、家庭体验。进一步完善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网络,努力整合德育资源、教育力量,为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创设和谐环境。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24年9月至2024年8月

读中华经典诗文,了解中华民族精神,创新深化学生养成教育,提高队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以中华经典为平台开展富有内涵的德育活动,在体验教育活动中,拓展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生活。

第二阶段目标:2024年9月至2024年8月

背诵中华经典诗文,学习中华民族精神。加强少先队组织的基础建设,优化德育骨干教师队伍。深入探讨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及心理辅导活动的内涵,在队员自我管理、自主评价中推进快乐中队建设。

第三阶段目标:2024年9月至2024年8月

以“快乐阅读经典修德,实践诵读立行、学做真善美人”为指导,创建激励学生“自我管理、自主发展”的工作模式,形成浓厚的“敬、净、静、竞”班级文化,提升少先队活动的教育品质。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生活。

五、教学管理工作:

(一)总体目标

经典古诗文是我国文学宝库的瑰宝,源远流长。为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创建良好的校园文化,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我校将扎实而有效地开展古诗文诵读活动,使学生阅读经典,亲近书籍,享受阅读的乐趣。让学生们在诵读过程中获得古诗文经典的基本熏陶和修养,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提高广大学生文化和道德素质,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宣导弘志明德、勤劳朴实的校风。

(二)具体目标

1.传承文化: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加深下一代人对祖国五千年文化的认识、了解和吸收。

2.陶冶情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学生与圣贤为友,与经典同行,潜移默化地养成开朗豁达的性情、自信自强的人格、和善诚信的品质。

3.提高素养: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增强语感,感受文言精华,奠定语文基础。

4.开发潜能:在儿童记忆力发展最迅速的阶段,通过经典诵读,提高儿童的注意力,开发儿童的记忆力和思维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促进学习态度的端正、求知热情的激发。5.推进素质教育:在“诵读中华文化经典”活动中,学生能朗诵诗文、画古诗配画、自己编辑手抄报、共同设计黑板报,培育学生心灵,汲取营养,开发心智,使学生道德、文化、智能等方面的素质得到全面提升。6.提升家庭文化品位:通过经典诵读活动的开展,引导父母子女一起诵读,增进亲子感情,提升家庭文化品位。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目标:(2024年9月——2024年8月)成立经典诵读文本编写小组,选择适合小学生诵读的经典材料编写成册。教导处将经典诵读作为学校地方课程排入班级课程表,以语文教师为主体,将诵读作为学校的常规工作管理来抓,开辟经典诵读的宣传阵地和交流平台,促进经典诵读活动的正常开展,使学生将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成为学生课外生活的一件乐事。

第二阶段目标:(2024年9月——2024年8月)

在第一阶段的基础上,能创新诵读形式,提高诵读效率。将经典诵读向其他学科进行渗透,定期开展班级、校级的一些诵读竞赛,营造诵读的氛围,使学生走进经典,耳濡目染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陶冶情操。并以此激发学生们的诵读热情。并逐步完善诵读的评价机制,提高经典诵读的实效。

第三阶段目标:(2024年9月——2024年8月)继续通过多种方式展现学生的诵读成果,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兴趣参与诵读。并且在原有的基础上,争取诵读经典形式与内容的延伸,形式可以从课堂、学校向家庭、社会延伸;内容可以从学校规定的内容向课外经典内容、国外经典内容的延伸。开展一些活动展示经典诵读的成果,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经典贯穿于日常的教育过程中。

六、教师队伍建设

(一)总体目标

以传承快乐阅读文化教学为契机,以提高教师文化素质和文化底蕴为重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教师快乐阅读文化的发展。经过三年的努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善于创新、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素质一流、特色鲜明、可持续发展的师资队伍。

(二)具体目标

1.引领教师探索快乐阅读为主题的课程编写和开发,构建教师快乐和谐的学习团队。解决教师在文化底蕴的缺陷,从而推动学校快乐阅读特色的文化校园建设。2.以快乐阅读教学为载体,提高教师快乐阅读文化内涵,提升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3.教师每学期读一本快乐阅读名著。(如:孔子、孟子、苟子等。)

4.以快乐阅读教学特设的开展,构建合理的骨干教师梯队,培养快乐阅读教学领军人物。

(三)阶段性目标

第一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实施教师传承快乐阅读文化工程,加强教师文化底蕴的发展,引领教师诵读快乐阅读,提高全体教师的文化素养。从而提高学生和社会对教师的满意度。以快乐阅读教学为导向,达到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快乐阅读诵读的优秀班主任2名,培养1--2名快乐阅读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二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从快乐阅读中找准亮点,奠定特色教学基础,充分利用诵读快乐阅读的基石,提升教师对快乐阅读的理解,提高教师文化底蕴素养。从而发挥教师的潜能,实现教师的价值,达到培养县级优秀班主任1名,县级学科骨干教师1名,校级表彰积极参与快乐阅读特色活动优秀班主任5名,培养3--4名快乐阅读专兼职骨干教师。

第三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

继续开展快乐阅读特色的校园文化建设,教师在理解快乐阅读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观点,深入快乐阅读教学和特色的研究。形成比较完善的教学展示。

七、学校特色发展的保障与评估

(一)思想保障发动和组织全校教职工认真讨论《滨淮镇中心小学三年特色发展规划》,统一认识,振奋精神,形成齐心协力、荣辱与共的局面。

(二)组织保障

学校成立以梁加强校长为组长,副校长吉根华为副组长,学校中层、语文教研员为组员的 “三年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全面负责规划的制订、论证、实施、评估等环节。职责分明、责任到人、分工合作。

(三)经费保障

学校要力争上级部门的支持,加大资金投入,保障教师培训、科研、课程开发等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完善教师的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特色创建的扎实、有序进行。

(四)评估保障

“三年发展规划”需经教代会通过。一经通过,扎实落实,分工到科室,责任到个人,制订相应的年度实施方案和评估体系;每学期、每学年检测《规划》实施情况,针对实施中出现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调控、修订。

第二篇:乒乓球特色发展规划

诸暨市店口二小乒乓球特色发展规划

[2024-2024]

乒乓作为我国的“国球”,是一项全民喜好的运动,具有娱乐性、竞技性、易普及、低危险性等特点,非常适合小学生。一个小小的乒乓,除了能强身健体,提高身体素质外,还是一本丰富的教科书,对学生的成长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校地处经济发达的诸北小城市店口,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群众的要求,呼唤我校教育适度超前发展。2024年起,学校从自身优势出发,以乒乓活动为突破口,开辟第二课堂,深化教育改革,并确定乒乓球为学校特色项目,通过对乒乓教育品牌的研究,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努力挖掘内部发展优势,内抓质量、外树形象。

一、基本定位

目前学校在办学特色、文化建设上正处于从重物质建设向重文化建设的过渡阶段。我们希望通过新的三年规划,使我校成为县、市级规范化特色学校,力争在校本课程开发、教育科研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经验。

二、规划目标

1、全面贯彻“健康、快乐”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素质教育。

2、通过特色建设研究,推进学校工作全面开展,创建品牌特色学校。

3、取得具有科学性和应用性价值成果。

三、保障措施

1、加强组织和领导。

学校由分管校长负责此项工作,全校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必须将此项运动的开展纳入班主任工作计划之内,既是组织者,又是业余教练员。同时制定学校乒乓发展规划,出台工作指导意见,组建组织机制,落实行为保障。

2、抓好普及,激发兴趣。

要使学生喜爱乒乓球,首先要从提高学生对乒乓球的认识和培养学生对乒乓球的兴趣入手,通过宣传栏,了解国内外乒乓球发展状况,丰富学生乒乓球知识;组织学生观看乒乓球比赛,激发学生爱国热情;组建乒乓球兴趣小组,组织年级乒乓球比赛,充分发挥学生的乒乓球才能;建立竞赛活动体系,充分发挥活动的示范效应.通过努力,不断扩大乒乓球活动面,有效推动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3、保证硬件设施和训练时间。

中午11:30分到12:30分以及课外活动时间,是对乒乓训练房的开放时间。体育组制订各年级和班级的场地和器材使用轮流表,由训练老师负责管理。继续加强对乒乓运动的经费投入,使乒乓球活动顺利开展。继续抓好乒乓运动进课堂的工作,在教研计划中将乒乓课作为教材制订在内,做到每个班级每周开设一节乒乓课。自编乒乓徒手操六节,并将乒乓球运动的基本步伐和动作的练习,融入在每一节体育课中。

4、开发乒乓球特色校本课程。

根据乒乓发展节奏,结合我校的实际,逐步开发适合于我校特点的乒乓球校本教程。我们的宗旨是通过乒乓球教学与活动,以趣味性乒乓球游戏吸引学生参与,让学生以愉快的心情学习各种乒乓球技术,在参与中育人、促智、追美,达到身心健康,从而培养学生健身的兴趣、爱好和习惯。

5、深化教育科研,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教育科研是学校教育上新台阶、新水平的重要条件,是我校乒乓球教育教学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所在。深入研究《以乒乓活动丰富农村小学生生活经验的行动研究》,着重树立学生积极的生活方式和状态,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店口镇第二小学

2024年12月

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课程研究结题报告

作者:管理员1 发表时间:2024-10-23 16:13:53

“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

课题结题报告

黄浦江路小学 管延爱

【摘要】: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我校的学生非常喜欢这项目,它具有很强的竞技性、趣味性、知识性和观赏性。学生经常参加该项目锻炼,不仅能强健体魄,而且能培养独立思考、独立解决所遇到困难的能力。《小学生打乒乓球》这一课题,潜在国家需求、社会需求、家长需求、学生需求等,我们针对这些需求进行了广泛研究,并利用它进行课堂教学、开展课余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研发与利用,在实践中对学生的德、智、体、美等特征与开发实践成效作了思考。【关键词】:体育 校本课程 乒乓球 飞舞的精灵 开发

一、前言:

本课程是学校依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办学特色、资源状况以及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自主开设的课程,由学校统一安排,学生自主参加,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以体验性学习实践活动为主要特征的新型课程。对培养学生的兴趣特长,创新思维习惯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提高教师课程建设与开发的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注重普及,在提高与普及的统一中推动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致力于营造浓厚的乒乓球文化氛围,以球育德,以球益智,以球练志,以球养性,以球会友,以球兴校。通过发展师生乒乓球运动,激发学校活力,“突破一点,带动全局”,抓好乒乓球特色,保持传统项目,打造黄浦江路小学小学特色品牌。

二、研究的背景: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调整和改革课程体系、结构、内容,建立新的课程体系,试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 2024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小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小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

教育部印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改革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并提出:“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我国小学体育教学到现在无统一的教材,很多学校体育课上的不科学、甚至乱上或者不上,针对以上政策,我校愿以学校特色为依据,对小学体育教学如何走,进行探讨和研究,对小学生打乒乓球进行校本开发和研究,并争取推广实施,为小学体育教学研究做出贡献。本课题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提出并立项的。

学校在进行该项研究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关于乒乓球有着良好的历史论证。我校自1998年建立乒乓球训练馆以来,乒乓球运动有多

年的历史,乒乓球运动氛围和训练基础全面形成,学生参与积极性较高。

2.硬件基础设施齐全。有专门的训练馆,室内外乒乓球台共16付,基本适应学校训练。3.教练队伍合理。建设学前、低、中、高年级四阶段训练梯队,建立专职和兼职教练机制,建设合理的陪练队伍。

4.社会支持。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加强了社会乒乓球力量的吸收。

5.家长认可。社区家长充分认识到乒乓球运动的积极意义,从经济上、训练上都给予足够理解和支持。

6.上层依托。一是我校先后向国家少年队、鲁能二队输送过12名队员,队员们有机会参加全国性议及国际性的比赛与交流。二是我校是青岛市乒乓球传统项目特色学校。

以上原因,为我们进行乒乓球研究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也是我校进行该项研究的价值所在。

三、课题的界定

新课标中明确指出,因地制宜地开发校本课程可以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如何开发和实施校本课程,首先要对校本课程有一个清晰地解读。针对我国乒乓球的大环境,以及我校得天独厚的乒乓球资源优势,通过课题研究形成系统的教学体系,乒乓球学习与训练本身就体现了校本课程研究与开发的理念,可以直接归到校本课程。校本课程开发可以把体育课堂作为基础,经过合理的论证和设计,使之成为真正的校本课程。

我校的《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是以乒乓球教学和乒乓球训练为依托,以教师创意引领、学生主动参与开发出的教材为载体,通过师生互动性的、开放性的、活动性的校本课程实践形式,达到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课题组成员通过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将学校的体育传统项目特色提炼成了具有本校特色的课程,既有效地提升了学校的品牌,也为积极开展素质教育、提高教师素质作了积极的努力。

四、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首先,它具有较高的锻炼价值。作为一项全身运动,乒乓球所特有的速度快、变化多的特点决定了参与者在以下方面均可受益:

一、全身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得到活动,从而提高了动作的速度和上下肢活动的能力。

二、极有效地发展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能力。选择该项课题研究符合学生整体发展的需要。

其次,由于该项运动极为明显的竞技性特点和娱乐功能,又使其成为一项培养勇敢顽强、机智果断等等品质和保持青春活力,调节神经的有效运动。正像一位日本人听阐述的:“乒乓球将成为21世纪的第一运动„„”

乒乓球运动越来越多地被作为增强智力、提高工作效率以及保健、医疗和康复的极佳手段而引起各方面的重视。一位美国科学家这样说到:“如果时间允许,又有一位合适的对手作陪练,那么打乒乓球是提高手、眼配合的最好途径。该运动可使你获益匪浅,它需要敏捷、复杂的行动与当机立断的反应;„„打乒乓球是开动脑筋的好办法。”

而日本顺天堂的一位教授则认为:“乒乓球才是对头脑的最佳运动。乒乓球的速度及复杂性是任何运动无法比拟的。”该项研究新课程理念下的课标要求,对小学生健康体质起到了促进作用。第三,我校历来重视体育教学特别是乒乓球教学,多年来取得了不斐的成绩,多次在各级部门举办的乒乓球比赛中获奖:宋鸿远同学入选国家少年队,李煜等六名同学入选山东鲁能二队。经过几年来的不懈努力,使这一体育项目成了我校的传统项目,也使这一运动项目在学校深入人心,成为我校教学工作的一项突出特色。可以说,在这一项工作的长期开展中,已经具备了形成乒乓球文化的底蕴。如果能以此为据进一步开展好乒乓球运动,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意志力,构建开放的、发展的课程体系,提升教师业务水平都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如果这项研究成功,可在一定范围内大力推广,这会为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很好的范例。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

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过程中培养能力。此时,选择该项课题进行研究,推动了我校校本课程的进一步发展,促进了传统项目学校长盛不衰。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总体目标:

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中,努力做到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解决问题及欣赏、创造、实践和创新能力,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为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让学生练就基本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审美、学会创造。”这是我校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的总目标。2.具体目标:

(1)科学开发和实施体育校本课程资源,完善基础教育的新课程体系,做到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有机地结合。

(2)编写一本具有本校特色的《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教材。

(3)通过课题研究,培养学生快速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等能力。

(4)通过研究编写校本课程,促进体育传统项目的特色的发展,使学校的传统项目发扬光大。(5)通过课题研究,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学习和掌握体育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和需求,有助于学生个性发展。

五、课题研究的时间、方法

(一)研究的时间

整体时间安排:2024年5月~2024年11月,共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2024.5——2024.6)宣传发动准备阶段。第二阶段(2024.6——2024.9)校本课程开发阶段。

第三阶段(2024.9——2024.6)校本课程实施阶段。第四阶段(2024.6——2024.11)总结反思阶段。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采用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相结合的研究策略,一边研究、一边实验、一边改革,具体方法如下:

1.调查访谈法:为了让本课题有一个较强的对比性,在实验最初对学生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和对部分学生进行访谈,为本课题的研究成果预估,提供一个有利的依据。

2.准实验法:设立对比班进行对比实验,通过对比研究来探索小学生打乒乓球在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个体发展的可行性和效果。

3.文献研究法:从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教学论等学科出发,利用我国乒乓球事业的发展历程研究动态,借鉴已有的研究成果,寻找新的生长点,为课题研究提供方法论。

4.行动研究和实践反思法。根据课题研究的目的,对本课题重在实践探索,以“健康第一”为核心,全面推进新课改。反思传统的教育模式,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反思,确保课题研究的顺利开展。

5.个案研究法:在整体训练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加强指导和训练,在提高的过程中,争创佳绩。6.案例开发法。针对本课题所研究的内容,通过反复实践,选取可行的课时计划和教学片断,进行整理成文,形成本课题的案例。六.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了解乒乓球这项体育运动的发展史,明确这项运动在我们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培养学生的荣誉感和自信心。

(二)掌握乒乓球训练的基本动作要领,形成刻苦训练的好习惯,养成拼搏、进取的生活态度。1.向学生传授乒乓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术和技能,增强学生体质。

2.掌握握拍法、准备姿势、基本步法、发球与接发球、挡球与推挡球、收球、搓球、削球、左推右攻、推挡侧身攻、发球抢攻等技巧。

3.培养健康心理和坚韧的性格,能学会自己激励自己,能初步适应环境,根据环境需要调节自己的情感。

(三)在活动中充分形成感受美、欣赏美的能力,渗透体育精神,培养学生对体育的执著与热爱,培养健康的人性观。

(四)在课程目标的实施过程中学会搜集、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付诸实施,在过程中培养能力,为将来的发展打下良好的身体素质基础。

五、课题研究的过程、保障措施:

﹙一﹚利用学校乒乓球训练馆为依托,开展体育课余活动

体育课余活动必须依托学校现有的体育活动基地,学生进行体育课余活动,通常由个体兴趣出发、采取群体行动,运动项目具有极强的自主性、选择性,是课堂教学的补充,是体育技能的拓展延伸,是学生健身运动的主阵地。通过课余运动,能丰富学生的生活,有利于群体、合作等集体意识的形成,促进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发展。

﹙二﹚利用体育传统项目学校为铺垫,以课堂教学和乒乓球活动小组的研究为抓手,活动进行校本课程研发

为充分利用校本体育活动资源,总结体育课堂教学及课外活动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探索乒乓球教学技巧与策略,实现资源共享,我校于2024年开始进行体育校本课程研发,成立体育校本课程研发核心小组,体育骨干教师具体负责,研发的基本程序如下:

课程整体策划→收集体育资料→加工改造筛选→形成课程雏形→课程实践修正

在整体策划时,我们以传统的乒乓球体育文化、促进师生发展为指导思想,以源自实践、贴近生活、易于实施、归于教育等为研发原则。以提高学生运动的技能、技巧为主要目的,培养学生强

健的体魄和健全的人格。

课题组全体成员根据整体策划,对收集到的过程资料进行加工改造,设计初步的优化方案,然后在实践中进行修正,形成学校体育校本课程。经过一年多的努力,我们在实践中研发、在研发中实践,增强了体育课堂的趣味性,掌握了乒乓球的基本积极能与技巧,学生在健身、掌握运动技能的同时,培养了学生的敏捷的思维,锻炼了学生的灵活性与协调性,并且又能打造做人品质,使体育传统项目教学得到长足的发展。

六、课题研究的经验与成效

(一)形成了一套富有特色的校本课程教材。

体育校本课程资源的开发能充分体现一个学校的办学特色,编写了《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教材,并作为校本教材在我校广泛使用,同时校本教材的开发也充分体现了学校在体育传统项目方面的特色。

(二)教师在校本课程的实践中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在研究和实践的过程中,教师的校本课程观也在发生悄悄地变化,在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施过程中,教师意识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学生的素质提高为自己的目标,在创新能力、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上下功夫。经过实践,教师的校本课程观已不再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已经成为师生共同0建构学习经验的过程,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共同创制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互动形态。

(三)教师在开发校本课程过程中教学业务水平得到提高。

《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教材的编写,教师的业务水平得到了提高,从2024年5月课题开始研究到现在,已有8篇研究“小学生打乒乓球”方面的文章分别获得省市级奖励,还有一篇发表在《中国基础教育》刊物上,为校本课程的实施提供了课程实施和评价的依据,同时教师还在选择、组织课程内容的技术上得到提升。

(四)校本课程的开发为素质教育的开展提供了舞台。

首先,从老师方面讲,开展广泛的理论文章的学习和收集,以及进行调查研究并撰写调查报告。组员认真学习记录并随时总结和反思,这一系列活动对于教师受益匪浅。

其次,学生方面:通过打乒乓球培养了学生快速反应、灵敏、协调和操作思维、处理、交流信息,学会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等能力,教育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通过研究和训练,我校在乒乓球工作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乒乓球作为我校的传统项目,于2024年10月份顺利通过了青岛市传统项目学校的验收,并得到了专家的好评,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一个更高的平台。

(五)辛勤的汗水换来了累累的硕果

在课题的引领下,参研教师在体育方面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张燕被评为青岛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全国语言文字先进个人;薛洪赤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管延爱被评为青岛市教学能手;崔志芳被评为开发区优秀教师;韩文栋老师被评为青岛市传统项目先进个人,并出过市级公开课;刘建宁被评为开发区教育教学先进个人;遇文集出示过市级公开课;范建梅老师被聘请到开发区老年大学任兼职乒乓球教练;同时,涌现了一批有质量的论文,其中获得获得国家级奖励的3篇,省级奖励的6篇,在国家级刊物上发表的有2篇。2024年获得青岛市第一届运动会优秀组织奖及突出贡献奖。2024年体育组获得区“十佳”师德先进集体。连续8年获得区体育比赛精神文明奖。连续9年获得区四项联赛第一名。连续9年获得全区乒乓球比赛男、女团体冠军。

近几年在课题研究的引领下,在各级各类乒乓球项目比赛中,我校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见下表:

黄浦江路小学乒乓球比赛获奖情况登记表

时 间 2024年 2024年 地 点 北京 日本

竞 赛 名 称 东亚乒乓球选拔赛 东亚乒乓球锦标赛

名 次

第 2 名 单打 第 2 名 单打

备 注 2024年 合肥 2024年 青岛 2024年 青岛 2024年 青岛

2024年 青岛市北 2024年 威海 2024年 威海 2024年 威海

1999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2024年 青岛开发区

全国青少年锦标赛 市第一届运动会 市第一届运动会 市第一届运动会

市北杯全民健身乒乓球赛

省运会 省运会 省运会

第 5 名 单打 第 1 名 单打 第 1 名 双打 第 1 名 女团 第 1 名 女单 第 1 名 双打 第 1 名 团体 第 1 名 混双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6项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冠军

校夺得8项冠军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2024年 青岛开发区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

2024年 法国巴黎 中法两国乒乓球交流赛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男子团体

2024年 青岛开发区

中小学乒乓球比赛女子团体

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校夺得7项冠军

冠军 冠军

在8项冠军中,我校夺得6项冠军

截止到目前,学校已为青岛鲁能二队输送了十二名小队员,其中宋洪远、李煜同学入选国家少年队,详细情况见下表。

2024—2024年我校通过校本课程研究输送队员情况登记表

姓名 宋鸿远 项目 乒乓球

输送地 国家少年队

输送时间 2024年

李 煜 王宝鸣 张 晨 张桐瑾 于 格 马 腾 赵 悦 杨建华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乒乓球

鲁能二队

2024年

备注

U17赛中进入前四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2024年

鲁能二队 鲁能二队 鲁能二队

2024年 2024年 2024年

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2024年

鲁能二队

2024年

国家乒乓球训练基地 2024年

七、课题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需要不断地进行调整、完善。在该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中有四个问题值得思考:

1.在影响《飞舞的精灵——小学生打乒乓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众多因素中,教师的课程开发能力和乒乓球技术具有决定性作用,如何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有待于继续研究。

2.专业教师师资力量的不足给课程开发和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如何处理在师资不足,既要完成国家课程设置,又要搞好该课题研究、提高开发课程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乒乓球训练场地的不足也给本课题的研究和课程开发带来了困难,虽然学校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方式克服困难,来进行该课题的研究,但是要将该课题推广达到普及,场地不足也是我们研究过程中的困惑之一。

4.学校课程实施需要健全、有效的课程管理、评价机制。关于如何对小学生打乒乓球进行评价,才有利于学校课程建设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科学化,有待于进一步探讨。

总之,我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虽然不是很长,但是,培养了我们的研究能力和课题意识。“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课题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的内容很多。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思考如何更好地实施体育课题研究、改革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健康体质,更为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我们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 季浏,汪晓赞主编.小学体育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4.[2] 季浏.论体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开发[J].体育教学,2024(3)[3]中国乒乓光辉历程。(1959——1999)

[4] 国家体育总局 中国体育教练员岗位培训教材:乒乓球

第三篇: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

新丰镇第二中心小学

学校特色建设发展规划

(2024年9月——2024年6月)

——增强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宗旨,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为重点,美化绿化校园,营造文化氛围,增强文化底蕴,建设书香校园,从而丰富学校内涵,提高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总体目标

完善各种制度,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围绕建设“书香校园”的指导思想,充分整合、利用各种资源,创造书香氛围浓郁的校园环境。以“让读书成为习惯”为主题,以“精读百书活动”为载体,结合学校的德育工作,积极倡导全体师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使师生养成热爱读书的好习惯,不断更新观念,拓宽视野,提高师生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养。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按照“师生主体、全员参与”的工作思路和“内容充实、形式多样、鼓励创新、持之以恒”的工作要求,大力开展书香校园建设活动。让全体师生真正认识到“山登绝顶我为峰,书读深处品自高”内涵。通过创建“书香校园”,努力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以丰富师生精神生活,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1.在校园内营造一种“书声琅琅,书香满校园”的良好氛围,使阅读真正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生活需要。

2.积极倡导“我与好书同行”的思想,努力践行“我读书,我快乐,我成长”的理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提高读写能力,夯实文化底蕴,陶冶情操。

3.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引导老师、家长一同参与读书活动,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营造书香班级。

4.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突显其教育功能,从而全面提升学校教育质量。

三、领导机构

组长:陈宝平

副组长:赵建忠何如美

成员:各处室主任、各语文老师和各班主任

三、阶段目标与建设内容

(一)2024、10—2024、1

把读书活动作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突显学校特色的一项重要举措,切实加强对读书活动的领导,成立专门的“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领导机构,为活动提供各方面的支持和保障。学校加强规范管理,把此活动纳入学校常规工作进行管理。

1、宣传发动

利用校广播站和主题班会、教师大会、教研组会议等,广泛宣传“书香校园”建设活动方案,使全校师生了解读书活动的内容、目的和意义。

2.认真制定营造书香班级读书活动计划。制定校园文化建设的相关制度,确

保建设活动有序高效开展。3.加大校园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把校园文化建设经费纳入学校预算,在人、财、物等方面加大投入,确保校园文化建设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具体为:一是更新一套智能广播糸统,变刺耳的铃声为悦耳动听的旋律;二是新建升旗台,让国旗下的校园更加充满活力。

3.将书香校园建设工作与优秀班主任评选、年终考核以及晋级评优等工作结合起来。

4.明确阅读要求: 学生方面:要求学生做好《精读百书》读书笔记(内容可以是摘抄

精美词句、内容摘要、阅读赏析、收获等。名言警句每周15条;赏析、读后感等每周一篇),(此项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教师方面:通过开展以“博览群书,做学者型师长”为主题的读书活动,使教师逐渐把读书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和内在需求,自觉从德和学两方面不断完善自己,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打造一支业务精湛

素质良好的教师队伍。通过活动,让教师亲近书籍,多读好书,使阅读成为教师最为自然的生活状态,用阅读让“师生的精神亮丽起来”。具体任务:一学年完成一万字的读书笔记任务,(内容可以是精读《高效课堂》解密、教育教学方面的资料等);每学期至少完成一篇教育教学论文和一篇教学反思。(此项作为常规检查内容。)

班级方面:建立班级图书角,发动学生捐书活动,让学生认识到“捐一本看百本”的好处。

5.营造氛围:

(1)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突出我校浓郁的书香校园文化氛围。在校园、班级醒目的位置张贴创建“书香校园”的宣传画、警示语、口号等,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

(2)班级环境建设能够彰显班级文化。板报、图书角等创意新颖,给学生创设宽松、愉悦的学习环境。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制作读书小报,并组织评比活动,将优秀小报展示在各班走廊墙面上,相互学习,营造良好的书香班级氛围。并积极发挥广播站的作用,开办好书介绍、读书心得、每周一诗(词)等栏目,引导学生诵读经典。

(二)2024、1—2024、6年 继续围绕创建书香校园的建设思想,本着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环境育人的原则,我校将从以下多方面入手,进一步加强环境文化建设,突显其育人功能。

1.学校的环境建设,都紧紧围绕“书香”二字做文章。即任何一个场所都能够感觉到文化的感染力或者文化的氛围。主要增添的建设有:

A、校园美化。一是路面的硬化与校园的绿化,二是建设学校周围的树林,修建林中小道、休息学习的椅、凳等,把校园周边的树林建设成为集休闲、娱乐、读书的好场所。

B、文化长廊。操场四周建成既能够展现校园风采又能展示师生风采的展示长廓,同时包容文化信息的综合性的文化长廊。

C、作品画廊。教学楼每层楼道墙面上都设置成学生的优秀作品画廊,形成独具特色的风景画廊。

2.在2024年书香校园建设的基础上,使读书活动经常化、制度化、自觉化,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重点是以下方面:

(1)语文教师上好兴趣阅读欣赏课

根据图书室安排,各班每月定期到图书室阅读与借书。

围绕每月阅读主题,上好指导课:①激发兴趣②读物介绍③工具书使用方法指导④阅读方法指导等。

(2)举办读书展览

各班定期举办“读书博览会”,以“名人名言”、格言、谚语、经典名句、“书海拾贝”、“我最喜欢的___”、“好书推荐”等小板块,在学习园地中展出,向同学们介绍看过的新书、好书、及书中的部分内容,交流自己在读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组织学生积极投稿,各班发表作品一学年不少于5篇。

(3)积极开展教师的读书活动

充实图书阅览室的读书书目,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个人修养,每学期完成读书笔记5000字以上,教学论文、教学反思各至少一篇。

3.落实评价。

(1)每位学生要建立自己的读书成长册,充分利用好自己的读书笔记,学期结束展示评比。

(2)学校每学期要进行“读书之星”、“书香班级”的评比活动,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三)2024、9—2024、6

书香校园建设,逐步形成三大特色。

1.书香校园与学科课程相整合。建设书香校园,不能游离于课堂。与语文教学紧密相连自不用说,与音乐美术学科教学也能密切联系,相得益彰。如让学生给古诗配画,根据阅读书籍的精彩回放,让学生创作读书想象画,故事插图,制作小报等;让学生通过书法、绘画、弹唱来表现自己脑海中文字的画面,谋求一种与众不同的理解,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充分彰显阅读的魅力。语

文课上,在学生学习了文章,对其形式、意境、空白处等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后,教师再加以适当的点拨、诱导,触发学生的灵感,让他们学习文中的写作手法,文章空白处补写、结尾处续写等,进一步激发学生们的阅读与创作欲望。

2.书香校园与环境课程相融合。环境是一部无声的,但却是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教科书,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更有利于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要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大力提倡读书的风气,重视读书氛围的营造,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努力打造学习型校园。学校应做到“让每一面墙壁、每一寸土地、每一株花草、每一个角落都会说话。”处处彰显书香特色。

3.书香校园与活动课程相结合。在建设书香校园过程中,学校重视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巩固阅读的效果,提高阅读的兴趣,让学生们感受到“腹有诗书体自华”、“山登绝顶我为峰,书读深处品自高”的人生境界。学校每学期除了举行读书节以外,还结合重大节日,举行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交流体会,辩明道理,各班充分利用“综合实践课”开设演讲、故事大王比赛,读书想象画比赛、朗诵比赛等一系列活动,让每个学生在读书活动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得到成功的体验。向报刊杂志推荐作品,给学生们提供抒写生活、抒写感受的舞台,收集学生的优秀作品,为学生们编写《新苗》(暂定)一书,激发学生们的文学创作爱好和欲望,培养一批文学爱好者。

创建特色学校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建设书香校园的过程也是凝聚人心、共谋发展的过程。在建设书香校园的道路上,我们希望每一个留下的脚印都是坚实而有力的!

2024年9月

第四篇:艺术特色发展规划三年

艺术特色学校建设 三年规划方案

青州市邵庄镇普通小学

2024年10月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深化课程教学改革为核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健,普及和发展学校艺术教育为重点,深挖国学内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艺术,坚持积极进取、因地制宜、分别指导的原则,使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的台阶。

二、背景分析

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学生特长,创建学校特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素质教育与创建特色学校,两者具有密切的联系,实施素质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内在本质要求,而创建特色学校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外在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的发展,满足不同的需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个性化的学生”。

“强素质、创特色、树品牌、争一流”是我们的的办学宗旨。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丰富学校办学特色。我校根据实际把艺术教育作为学校的特色,并确定了“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艺术教育活动为载体,以校园艺术文化为依托,突破重点,整体推进”的创特工作思路。力图通过特色学校的创建,形成鲜明办学风格,使师生在教学相长的基础上全面和谐发展,从而深化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创建目标与时间

(一)总体目标

“以艺育德、以艺启智”是我校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总体目标。在这个总体目标的指导下,我校分层推进、分步发展,全校师生共同努力,以艺术教育为载体,大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形成以舞蹈、音乐、书法、绘画艺术多元发展的艺术教育特色发展格局。

(二)各阶段时间安排:

第一阶段 —— 组织学习、宣传发动、特色项目创建阶段(2024年3月——2024年7月)第二阶段 —— 组织实施、特色建设阶段(2024年9月——2024年8月)第三阶段 —— 总结提高推广阶段(2024年9月——2024年12月)

四、创建策略与措施

1、成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机构:

组 长:杜长富

副组长:赵光强

张金萍

赵若奎

领导小组机构负责制订特色学校建设方案与工作的指导、开展。

五、创建措施

(一)加强创建活动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1.积极向教管办汇报创建工作,争取上级组织的政策、经费支持和业务指导。2.进行深入广泛的校内宣传动员,使全校师生众志成城、齐心协力,确保工作取得好成绩。

3.向社会进行宣传,赢得家长和社会的理解、认同和支持,营造良好氛围。

(二)加大艺术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

充分利用和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学校增购音乐、美术、体育教学设备,配齐与教学有关的多媒体、音响、音像等资料。

(三)重视课堂教学,加强改革力度

1.按计划开齐开足艺术教育课程课时,依据学科和学生年龄特征适时加大文化课程艺术教育的含量。

2.艺术课教师要吃透教材,面向全体学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认真考核。严格按课程标准、教材、教参及课程目标要求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注重双基教学和审美能力、审美意识的培养,努力优化教学环节,更新教学手段,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每学期每位教师必须撰写一篇经验总结、论文或教学反思。

(1)音乐教师要树立音乐教育的素质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到以创造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来,使学生掌握一定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培养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并在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思变力、鉴别力、想象力的同时使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发展。在音乐课堂中开展竖笛教学。

(2)美术教师以现行的美术教材为依据,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中要使学生通过眼、手、脑的协同动作,在观摩、临摹、工艺制作、美术创作和欣赏活动中,学习美术知识,训练基本技巧,使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得到不断提高。低年级开设儿童画课,高年级开设刻纸课。并通过学校的墙报、宣传栏、艺术长廊等设施来展示学生的作品,创设校园艺术氛围。大自然是取之不尽的艺术源泉,利用大自然对学生进行艺术教育。教师组织学生参加参观游览等活动,通过观察、感受、欣赏大自然,听取有关传说、趣闻、历史故事,利用摄影、写生收集创作题材,采集动植物标本等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从欣赏客体的形式美过渡到体现其内容美,从而提高学生艺术创作素养。

(3)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进一步提高学生体质,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彰显学校体育特色,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积极创编韵律操并在学校推广教学,利用体育课和课余时间开展足球、乒乓球教学活动,培养体育特长生。

(4)我校在全面创建艺术特色学校的同时,继续发展我校舞蹈队,合唱队,书法美术小组,通过活动的开展促进了我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成为我校艺术教育中亮丽的风景线。

(四)优化活动课程,发展学生特长 1.对艺术教育活动课程统一规划,合理安排。

学校从儿童心理特征、认知特征,从班级实际和发展学生个性出发,对全校的艺术教育活动课程进行统一。组建班、年级、校三级兴趣活动小组,让学生全员参与,自由活动,各得其所。一级兴趣活动小组由各班班主任根据学生自己的爱好、特长设置相应的活动项目,开展活动,做到项项有成果,班班有特色,人人学艺术;二级兴趣活动,打乱“行政”班级,让学生自由选择项目,组建年级特长班,由年级组内有特长的教师进行辅导;三级兴趣活动由学校在各班选拔苗子,组成舞蹈队、合唱组、绘画组、书法组、足球队、乒乓球队等,由专职艺术教师或具有专长的教师担任相应的辅导工作,培养艺术尖子。三级艺术兴趣小组的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升级流动。

2.定期举办书法、美术展览及汇报表演活动。

每年的 “6.1”、国庆等节日,举办全校性的美术作品展览活动。3.办好一年一届的校园艺术节。

每年的5月份(结合六一儿童节)为我校的校园艺术节,活动时间一个月,举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融书画展览、歌咏比赛、器乐演奏、体育运动于一体,丰富校园文化。重视学生的普遍参与,强调“在校每一个学生或唱一支歌,或参加一个文艺节目表演,或画一幅画,或参加一项其它艺术活动”,使每一个在校学生都能在艺术节中受到艺术熏陶,展示艺术各人才华,接受美的教育。

第五篇:特色农业发展规划

平坝县特色农业发展规划(2024--2024)

一、县情概况

平坝地处黔中腹地,隶属贵州省安顺市,为滇黔必经之地,素有“黔之腹,滇之喉”之称,东距贵阳市48公里,西距安顺市38公里,处于贵州省“井”字型交通骨干网络的核心区域,交通四通八达,交通区位优势非常明显。贵昆铁路、株六铁路复线、滇黔公路、贵黄高等级公路、沪昆高速公路(G320)和即将建成的厦蓉高速公路、沪昆高速铁路客运专线横贯全境,特别有利于农产品的快速转运和销售。全县辖6镇4乡000个行政村(居委会),总面积999平方公里,总人口00万人,总耕地面积000万亩,其中田00万亩,土000万亩。

平坝县自然条件十分优越。全境属北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气温14.1℃;雨热同季,暖湿共节,降雨充沛,水资源丰富,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318.8毫米;光照充足,多年平均日照时数1147~1296小时;全年太阳辐射量为每平方厘米34.58~36.71万焦耳,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776.2~4218.5℃,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多年平均无霜期达276天,全年农耕期长达330~354天,适宜发展农业生产。境内有7条主要河流,流域面积775平方公里。全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5.85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4.28亿立方米,占73.16%,地下水1.57亿立方米,占26.84%。但由于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和喀斯特岩溶地貌的限制,水资源开发利用难度大,阻遏了平坝县农业的快速高效发展。境内生物资源多样,水稻、玉米、小麦、油菜、蔬菜、水果、茶叶、中药材、香料调料及家畜禽等均有久远的种养殖历史,为平坝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生物资源基础。全县耕地资源丰富,耕地质量较优。一方面,地貌类型多样,为农业发展提供了综合开发、多种经营的基础。另一方面,峰溶盆地多,耕地集中连片且较平坦,全省47个万亩良田大坝,平坝县内就占6个,有利于农业机械化发展,第三,全境地势起伏较大,气候、土壤、植被有比较明显的垂直地带性差异,有利于农业的立体布局。同时,土地资源开发利用程度高(垦殖指数达42%),农耕条件好,发展农业生产潜力很大。

平坝县农业生态环境优良,生产条件优越,产品质量上乘。全县处于贵阳市生活用水水资源保护区,无污染性工业生产,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现已通过认定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有00个,面积00公顷,已认证的农产品品牌有10个。“贡皇米”、“珍珠米”、“四邻香米”、“林卡辣椒”、“平坝灰鹅”等名优土特产品久负盛名,享誉省内外。

“十一五”时期,平坝县各项社会经济指标均高于全省及安顺市平均水平,已跻身全省经济强县行列,其中全县生产总值连续6年实现两位数增长。2024年全县生产总值00万元,同比增长13.3%,财政总收入00万元,其中地方财政收入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8.61%和73.69%。

农业发展成果丰硕。2024年农业总产值00万元,比上年增长8.8%,农民人均纯收入00元,比上年增长00%。“十一五”期间,采取稳定播面,应种尽种、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优化品种结构、举办高产生产示范和优质牧草种植示范,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加强适用新技术培训,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推广综合配套技术,挖掘增产潜力等措施狠抓粮食和畜牧生产,使全县农作物总播面稳定在00万亩左右,粮食作物播面稳定在00万亩左右,粮食总产量在00万吨的基础上以年均1~1.5%增速递增,实现了连续6年增产的好成绩,2024年达到00吨,比上年增长00%,生猪存栏00万头,比上年下降00%;大牲畜存栏00万头(其中牛00万头),比上年增长00%;家禽存栏00万羽,比上年增长00%;水产品产量00吨,比上年增长000%;出栏猪00万头,比上年增长00%;出栏牛000万头,增长000%;出栏家禽000万羽,增长00%。肉类总产量000吨,比上年增长00%;禽蛋产量000吨,比上年增长000%。种植水稻13.8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0.12万亩(含复种),辣椒2万亩;发展生猪规模场220个,平坝灰鹅品种资源保护场地1个,平坝灰鹅规模养殖场(大户)61个(户)。省市级龙头企业平坝县天兴油脂化工厂和顺龙米业带动发展了优质稻订单生产2.5万亩,畜产品通过举办清真饮食文化节和金凤徕食品有限公司带动发展订单6万余头,建立原料基地9万亩。有农业产业化规模企业9家,总产值达18905万元。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37个,农民经纪人队伍5个,带动农户5万户。培育发展农产品加工业19家,以农家乐为主的服务业14家,新增农产品加工和农村服务业产值2.3367亿元,新增农民就业8056人。全县粮食和畜牧业生产呈现了逐年稳步提高的态势,粮食和畜产品的稳定增长,为全县加工、储运、销售、养殖等各行业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极大的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二、“十一五”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为加快农业发展,平坝县委、平坝县人民政府提出了“环境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名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农业的基础地位,同时,根据自身农业资源优势、主要特色和发展现状,明确了优质米、蔬菜(含林卡辣椒)、优质肉猪和平坝灰鹅为主要农业特色产业。相继出台了《平坝县优质米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生态畜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茶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灰鹅产业发展实施意见》,制定了优质米、生态畜牧业、茶产业和蔬菜产业发展风险保障基金制度,制定了招商引资、扶持龙头企业、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扶持产业基地贴息贷款和奖励等优惠政策,支持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有效推进了全县优质米、蔬菜(林卡辣椒)、优质肉猪、平坝灰鹅等农业产业的发展。

(一)优质米产业发展现状

平坝大米以其晶莹剔透、柔软滋润、回味悠长、饭粒光亮油润、口感柔韧而著称。有“贡皇米”、“福寿米”、“珍珠米”、“粒粒香米”、“龙珠米”等主要品牌。据《平坝县志》记载,平坝“贡皇米”自清乾隆朝以来因历代作为皇家贡品而得名,其具有外形细长晶亮、粒大、清香,食味滋润柔软,口感好,营养价值高等特点,品质与国外优质米相比毫不逊色,在省内外评比中多次获奖。“福寿米”选用优良品种,经过精心筛选、专仓储藏、品质优异,该产品米粒大、清香无污染,有“一家煮饭十家香”之美誉。平坝优质米在贵阳、安顺、兴义及周边地区占有相当的市场份额,已成为当地人们购买大米的首选品牌之一。

平坝优质稻米种植起步早、发展慢,以往主要是生产贡皇米的地方品种。1995年前仅种植几千亩,经过十多年实施优质米生产项目的带动,面积逐年上升,到2024年优质稻推广面积为9.6万亩,占全县水稻种植面积的69%,推广品种也日渐增多,主要品种有F优993、禾优6号、中优808、中优849、T优272、金优桂99、金优桂

431、B优811等十几个,所推优质稻大部分达到国标三级优质稻标准,但达到国标一、二级标准的为数不多,种植面积也只有1万亩左右,品种有金麻粘、丰优香占、内香优9号、中优169等少数几个,总产量4.8万吨。近年来,培育发展了顺龙米业、高峰粮管所、平坝县粮油收储经营有限公司、天兴油脂等几家主要的优质米加工企业,加工能力达到3.6万吨,加工产值达到16200万元。主要销售市场为贵阳、安顺、兴义等省内周边市场。已注册的优质米品牌有“贡皇米”、“福寿米”、“粒粒香米”、“四邻香米”等。

目前,平坝县已申报认定的无公害大米生产基地面积11400亩,已制定《平坝县优质米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地方标准,县委县政府相继出台了《平坝县优质米发展实施意见》、《平坝县优质米生产发展风险保障基金》等政策措施扶持优质米产业发展,初步奠定了发展基础。但优质米标准化种植基地规模不大、国标二级以上优质米所占比重不高、企业加工能力有限,带动能力不强、品牌不响亮、产业整体效益不显著。

(二)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平坝县的蔬菜种植历史攸久,但长期都处于自产自销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一五”以来,蔬菜生产的商品化程度逐步提高,效益迅速提升,种植面积逐年扩大,生产基地快速发展。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仅为3.5万亩次,2024年增长到6.2万亩次,2024年已增长到7.65万亩次,蔬菜总产量达到107100吨,总产值达到12852万元,至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10.12万亩次,总产量达130000吨,蔬菜总产值达19126万元。形成了天龙镇芦车坝村、二官村,夏云镇阿腰村、江西村,高峰镇王家院村、大乐歌村,城关镇城垣村、陶关村,马场镇林卡村等一批蔬菜专业示范村,以二官大葱和鲜椒、林卡干辣椒、天龙糟辣椒、高峰山药、下坝生姜、架布和川心大蒜、芦车坝白菜、江西阿腰西红柿等为代表的特色蔬菜生产基地初步形成。截止目前,全县发展万亩蔬菜基地3个,千亩蔬菜基地3个,100亩以上基地22个,蔬菜基地面积近6万亩(其中林卡辣椒基地2万亩)。

蔬菜产品质量逐步提升,销售市场逐步拓宽。“十一五”期间,通过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初步形成了县乡村和基地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网络,从基地生产到市场准入全程,都进行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同时,积极开展无公害、绿色蔬菜基地申报认定和认证管理,蔬菜产品质量逐步提高,有效的提升了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目前,已通过无公害认定的蔬菜基地5个,认定面积3.556万亩(其中林卡辣椒基地1万亩),已通过认证的无公害蔬菜品牌1个。按照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什么赚钱种什么的原则,根据市场需求,引导农民种植适销对路的蔬菜品种,切实增强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在满足本地市场需求的同时,一方面通过培育发展的各类蔬菜专业合作社把蔬菜产品推向贵阳、安顺、广州、湛江、重庆等省内外市场,另一方面积极抓好蔬菜市场的建设培育,在天龙镇芦车坝村、二官村和夏云镇江西村建成了3个蔬菜产地批发市场,三是不断发展壮大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做好外引内联、搞好协调服务。培育发展了平坝县天龙镇鼎兴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坝县万佳农产品贸易农民专业合作社、平坝县为民专业种植开发合作社、平坝县兴农供销农民专业合社等多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黔中农副产品交易市场,以贵阳市五里冲农产品批发市场为依托,利用农经网、远程教育平台和举办蔬菜瓜果节等形式,积极推进生产基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极大的拓宽了蔬菜产品的销售市场。培育发展了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等几家蔬菜产品加工企业,加工能力、加工产值效益逐步提升,逐步带动蔬菜生产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蔬菜产业效益逐步凸显。据统计,2024年全县蔬菜总产量达130000吨,总产值达19126万元,蔬菜种植农户人均纯收入达7000元以上,比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650元多3350元,显示了强劲的增长势头。

蔬菜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基地规模不大,零星分散。虽然有天龙镇芦车坝村、二官村,夏云镇阿腰村、江西村,高峰镇王家院村等一批万亩、千亩生产基地,但零星分散,不连片不集中。二是种植品种杂乱,布局分散,而且精细品种、特色品种少。目前平坝县蔬菜产业的主栽品种有白菜、辣椒、豇豆、黄瓜、西红柿、萝卜、大葱、大蒜、生姜、山药等10多个品种,基本上都是常规品种,上档次、有价格的特色品种比例偏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对内形不成气候,对外形不成影响,难以抢占目标市场。三是技术力量薄弱,与生产发展不相适应。全县从事蔬菜产业发展的技术人员数量少、职称低,技术力量不强,难以开展蔬菜生产新技术、新品种引进的技术指导。这与技术要求高、服务面广、数量大的蔬菜生产发展要求很不相适应。四是产地批发市场建设滞后、销售市场培育不完善、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信息不灵,常导致产销环节出现脱节。同时,订单生产发展力度不够,订单数量少,农户种植蔬菜效益不稳定。五是林卡辣椒基地没有规范烘干设施,给农户带来较大生产困难,若遇连阴雨天,甚至造成重大损失。六是冷链物流体系建设欠缺,如生鲜蔬菜、生姜、山药等生产基地没有冷链储藏设施,阻碍了蔬菜产品的储运销售,有时甚至导致重大损失。七是采后处理和精深加工发展带后,阻碍了产业链的延申和产业的提质增效,如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的加工生产能力有限,产品系列不全,品牌效应不明显,带动作用不强,导致产业规模和整体效益长期处于低位徘徊。

(三)优质肉猪产业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平坝县生猪良繁体系初步建成。建立约克母猪—外二元母猪—三元优质杂交猪生产模式的自繁自养扩繁场7个,建立县级外二元母猪扩繁场1个,饲养约克母猪200余头,饲养50头以上的基础母猪场12个,年提供外二元母猪0.9856万头,建立外二元母猪专业村6个,饲养外二元母猪614头,建猪改点98个,其中猪人工授精点51个,使猪的改良扩大面达100%,良繁体系的建立为平坝县生猪生产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至2024年,全县发展规模养猪场(户)220个(其中,50~100头的88个,100~500头的87个,500~1000头的22个,1000头以上的23个)。建立了二官、朝田、夏云等6个养猪小区,饲养生猪122600头。近年来通过实施优质畜产品生产基地县项目以及猪标准化建设项目,每年注入100—300万以上资金,使养猪产业呈现可喜局面,优质肉猪畜产品基地建设初步形成,并朝着规模化、标准化方向发展,获得无公害肉猪产地认定3个,产品认证2个。

(四)平坝灰鹅产业发展现状

据《平坝县志》记载,平坝灰鹅是明洪武年间凤阳籍屯军及其亲属带来传入,经600余年的驯化和选育而成,中心产区主要分布在平坝县的马场、高峰、羊昌、白云、夏云、城关等乡镇。属贵州省地方优良鹅种,历史悠久,具有遗传性能稳定、品性优良、觅食力强、生长快、育肥性能高等特点,鹅肉和鹅蛋具有驱风散湿、补养等功效。1986年被列入《贵州省地方畜禽品种志》名录,名列全国优良鹅种第二位,于2024年获国家农业部无公害产地认定及产品认证,2024年11月获得国家工商总局“平坝灰鹅产地商标注册”,2024年通过国家家禽品种资源委员会评审,列入“国家家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名录”。近年来,经过平坝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灰鹅发展卓有成效,存栏量达00万羽,规模养殖不断扩大,全县养殖规模在50羽以上的农户达00户,饲养总量000万羽,灰鹅初级产品加工日趋活跃,鹅肉食品已成为平坝县的一大特色菜肴,并形成清真鹅肉粉面灰鹅产品小吃一条街夜市,彰显平坝灰鹅的品牌优势。同时,平坝县委、平坝县人民政府划出00亩土地,建立平坝县灰鹅保种扩繁场,常年保种灰鹅0000羽,2024年农业部划拨000万元扩建灰鹅保种场,该项目的实施,加强了鹅舍基础设施建设,新建鹅舍000m,建运动场000m,孵化室0000m,配臵孵化设备000台,项目建成后,保种规模扩大五分之三,年供种量达000万羽以上,为平坝灰鹅产业的形成和发展夯实了基础。2024年平坝灰鹅饲养存栏量达000万羽,出栏量达000万羽。目前平坝灰鹅饲养出栏量低、规模小的主要原因是扶持发展的力度不够,缺乏系列产品加工开发和龙头企业带动。

三、“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有利条件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和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两个趋势”重要判断,加速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新农村的关键时期。省委十届十次全会对“十二五”期间贵州省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整个社会经济、政策环境和物质条件发生了可喜变化,平坝县农业迎来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重要战略机遇。

1、国家经济总量显著上升

我国改革开放30年经济发展成果裴然。据中国社科院和国家统计局统计,2024年我国经济总量为397983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国家财政收入突破80000亿元,同比增长21.3%。已跃升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这为全国各项建设发展提供了坚强的财政后盾。

2、宏观发展政策优越

一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历史阶段。中央作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两型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决策,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三农”工作,“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战略的贯彻,为平坝县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政策、体制和社会环境。二是中央决定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将今后10年作为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明确把西部大开发放在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臵,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强的力度和举措,从财政、税收、投融资、人才等方面进一步完善投入扶持政策,这必将对平坝县的农业发展带来巨大影响和有力推进。

3、区位优势日益凸显

国务院已批准的“黔中经济区”为全国18个重点开发的主体功能区划区之一,为重点开发和宜居区。黔中经济区处于全国“两横三纵”城市化战略格局中沿长江通道横轴和包昆通道纵轴交汇地带,国家规划的多条高速铁路穿区而过,将迎来重点开发和建设,而平坝县处于其规划的中心带动区。这将有利于我县进一步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加快农业特色产业的升级发展。

4、产品市场需求旺盛

农产品是人们日常生活必需品,在大力提倡环保、安全、健康的今天,优质特色农产品更是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青睐。由于平坝县处于贵阳市生活用水水资源保护区,受《贵州省“两湖”条例》的保护,无污染性工业生产,境内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气候宜人,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生产环境条件得天独厚。全境农业生态环境优良,生产条件优越,产品质量上乘,所产“贡皇米”、“珍珠米”、“四邻香米”、“林卡辣椒”、“平坝灰鹅”等特色农产品享誉省内外,长期供不应求,市场需求非常旺盛。

5、农民创业意识和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五”期间,开展了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培训,农民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生产技能明显增强,经营和创业意识十分高涨。

(二)制约因素

1、自然灾害频繁,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 以春旱、倒春寒、冰雹、夏涝、伏旱、秋季绵雨为主的自然灾害频繁,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低(水资源开发率仅为21.16%)、排灌设施、田间机耕道、便道、保护地栽培设施等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风险能力低,严重制约了生产能力的提高和产业化、规模化发展。

2、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低,规模小,基础差,农业产业化联动机制有待推进和完善

(1)龙头企业规模不大不强,拉动作用不明显。平坝县的龙头企业基本都是处于发展初期,规模小,产权及产品结构都很单一,吸引外来资本和社会投入不多,规模效益低,带动能力不强,带动面不广,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限。

(2)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程度不高

一是传统产业和优势产品组织化程度仍然不高。一乡多业、一业多品,区域内集中连片的专业村组和专业大户不多,靠价格拉动增收、靠政策扶持致富、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意识和有基地无市场、有市场无基地的问题同时并存,制约了农产品生产和企业规模效益的提高;二是加工龙头与生产基地组织结构不合理。龙头企业重加工、重流通,轻培育、轻服务;基地建设重生产、重数量,轻市场、轻流通,龙头和基地、企业和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建立起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联动机制,以及运作这种机制的保障系统,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向纵深发展;三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组织机制十分脆弱。一些企业和农民的诚信意识差,各自片面追求利益最大化。供大于求时,产品外销无路而积压,价格暴跌,企业撒手不管,向市场购入原料;求大于供时,农户又纷纷抬价,企业“等米下锅”,甚至“无米下锅”,致使订单、契约或合同成为一纸空文,成为农企和农民走向市场的重大障碍,直接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四是企业利益与农民利益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时,农民利益往往不能得到充分保障,导致部分农民对产业化推进产生抵触情绪。

(3)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缺位

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产业化经营,如果没有健全的科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以及法律公正、农技推广、防疫检疫、技术标准、技术咨询、环境保护在内的服务组织,就不可能在广大农村构筑多层次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同时,如果不按照市场原则,组织农民联合起来,成立专业合作社和各种形式的农民协会,发展壮大农民经纪人队伍,就不可能为农业产业化经营提供全方位服务。目前平坝县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正处于刚刚起步的阶段,虽说全县登记注册了00个农民专业专业合作社,但绝大多数都只有一个章程,一份会员名单,并非是根据各自的产业特色由农民自愿组建,没有真正运作经营,协会有名无实。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缺位和不完善问题是阻碍我县农业产业化进一步发展壮大的制约因素。

3、农业劳动力状况堪忧

“十一五”以来,虽然农民综合素质有了很大提高,但农业从业劳动力状况堪忧。农业劳动力总体状况由于年龄结构不合理、外出务工人员多和农村适用人才比例明显偏低等因素,导致农业从业劳动力总量不足、水平不高。2024年全县农业人口0000万人,农村劳动力0000万人。农村劳动力中,农业从业人员000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00%,老弱病残留守者占000%,大部份人虽撑握一技之长,但难以满负荷承担劳动生产任务,且知识结构层次老化,难以接受和推广普及适用新科技,有文化有知识的青壮年劳动力(约0000万人)多外出务工。农村适用人才000人(种植能手000人,养殖能手000人,加工能手0000人,企业经营人才000人,农村经纪人000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带头人000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00%,比例明显偏底,难以承载科技二传手期望任务。

4、农技干部队伍素质有待提升

农技干部由于常年在基层从事农业农村工作,很少接受知识更新培训,知识陈旧,技术落后,总体需要大面积深层次提升知识结构和技能素质水平。同时,近年来由于受定岗、定员编制规定的限制,难以引进相关高端技术人才。

5、信息化服务资源分散,整合度不高,服务效率低 农业信息化服务建设严重滞后,极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平坝县农业经济信息网建在县气象局,县远程教育服务系统建在县委组织部,各自开展单一服务,与农业综合服务的整合基本缺失,不能实现资源共享。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农产品检验检测体系和农业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建设严重缺失。

6、各级财政对农业的投资不足,县级财力有限,用于农业发展的投资严重不足。

四、“十二五”发展思路、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思路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各项政策,按照省委、省政府“加速发展,推动跨越”的总体要求,在平坝县“十一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的基础上,紧紧围绕 “环境立县、农业稳县、工业强县、旅游活县、科教兴县、文化名县”的总体战略,以平坝县“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为指导,坚持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发展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为方向,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主导农业特色产业建设,使农业特色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档次,全面提升整体质量和效益,实现平坝农业特色产业的跨越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市场导向原则;二是坚持协调发展原则;三是坚持效益优先原则;四是坚持科技进步原则;五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六是坚持尊重群众意愿原则;七是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三)发展目标

经过5年建设,基本建成000万亩优质米、00万亩蔬菜(含林卡辣椒)、年出栏100万头优质肉猪和80万羽平坝灰鹅的农业特色产业格局,使全县农业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0000万元以上(其中优质米0000万元、蔬菜00000万元、优质肉猪00000万元、平坝灰鹅000万元),成为平坝县农业产业的主要支柱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

1、优质米产业发展目标

按照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业的发展思路,通过优化品种结构和区域布局,到2024年全县发展优质稻标准化生产基地000万亩,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优质米品质达到国标二级以上面积00万亩。发展目标为:2024年推广00万亩,2024年推广00万亩,2024年推广00万亩,2024年推广00万亩,2024年推广00万亩,使总产量达000吨以上;品质达到GB/T17891-1999《优质稻》规定三级以上标准的种植面积000万亩,其中品质达到GB/T17891-1999《优质稻》规定一、二级以上标准的种植面积00万亩,总产值达到000万元;良种覆盖率达100%;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到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到100%;建立000亩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00个,建立标准化商品育秧基地20个(每个基地苗床面积100万平方米)以上,使农户熟练掌握优质稻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继续申报认定水稻无公害产地面积00万亩,使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达到00万亩;在现有优质米加工企业中着力培育有发展潜力的2-3家优质米加工企业,全面提升其加工能力和产品档次,加工能力总量达到000吨以上,优质米商品率达到75%以上,加工产值达到00万元(000吨×商品率75%×优质产品率60%×单价00元/公斤)以上,成为优质米产业发展的带动龙头;着力打造3-5个现有优势品牌,切实增强品牌价值和品牌效应,有力推进平坝优质米产业的健康发展。

2、蔬菜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4年,建成蔬菜标准化生产基地000万亩,其中生鲜蔬菜基地00万亩,林卡辣椒基地00万亩,下坝生姜基地00万亩,川心、架布大蒜基00万亩,高峰山药基地00万亩。发展目标为:2024年新增00万亩,2024年00万亩,2024年00万亩,2024年00万亩,2024年00万亩。到2024年全县蔬菜种植面积达到00万亩次,年产量达到00万吨,总产值达到00000万元;蔬菜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精细、特色蔬菜品种覆盖率达50%,蔬菜产品全部达到无公害农产品质量要求,力争申报认定绿色蔬菜面积00万亩;蔬菜病虫害综合防治率达100%;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达100%;蔬菜产品优质率达95%,蔬菜产品商品化率达80%。培育营销大户和物流中心4个,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10个,建工厂化育苗中心15个,蔬菜集中交易市场2个,产地批发市场20个,以蔬菜产业为主,建成平坝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培育蔬菜精深加工企业1-2家,发展蔬菜示范园区3个。制定完善《平坝县蔬菜标准化生产操作规程》。

3、优质肉猪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4年,建成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场1个,饲养能繁母猪2.5万头以上;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20个,饲养能繁母猪12000头以上;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0个,饲养能繁母猪3000头以上;发展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100个,饲养能繁母猪6000头以上。加上散养的4000头母猪,全县年繁殖仔猪100万头以上,年出栏优质肉猪100万头,全县猪肉产量达72000吨,总产值200000万元。其中,2024年建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1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5个,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10个,出栏优质肉猪14万头;2024年建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4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2个,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5个,出栏优质肉猪22万头;2024年建年出栏50万头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场1个,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6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5个,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30个,出栏优质肉猪72万头;2024年建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6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0个,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20个,出栏优质肉猪78万头;2024年建年出栏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3个,年出栏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8个,100—999头生猪规模养殖场15个,出栏优质肉猪100万头。扶持发展猪肉综合加工企业2家,猪副产品加工企业1家。

4、平坝灰鹅产业发展目标

到2024年,平坝灰鹅饲养存栏量达到100万羽以上,存栏种母鹅3万羽以上,出栏量达到80万羽以上,总产值达15000万元。其中2024—2024年,平坝灰鹅发展到30万羽,种母鹅达1万羽,出栏25万羽;2024—2024年平坝灰鹅发展到60万羽,种母鹅达2万羽,出栏50万羽;2024年,平坝灰鹅发展到100万羽以上,种母鹅达3万羽以上,出栏80万羽以上。扶持发展综合加工企业1家,结合平坝县旅游业发展,扶持发展平坝灰鹅旅游精细产品加工企业1家,进一步延伸平坝灰鹅产业链,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

五、发展重点和区域布局

(一)发展重点

按照平坝县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现状、发展思路,要实现规划发展目标,发展重点和主要建设任务为:

1、加强产业基地建设。通过配套农田水利设施、田间机耕道路、生产便道等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优质米产业基地10万亩、蔬菜产业基地5万亩、林卡辣椒基地3万亩。通过改扩建标准化猪舍(公猪舍、母猪舍、保育舍、产仔舍、商品猪舍)加强配套设施(限位栏、产床、加热灯、自动饮水器、消毒池、消毒室、兽医卫生室)、大型沼气综合利用、粪污处理设施、场内道路硬化等建设,建成50万头优质肉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场1个,1万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20个,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100—999头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通过改扩建标准化鹅舍(种鹅舍、商品鹅舍、孵化室、出雏室、育雏室、运动场、配种池),加强配套设施(消毒池、消毒室、兽医卫生室、加热灯)、粪污处理设施、场内道路硬化等建设,建立平坝灰鹅保护区6个,在保护区建立30个灰鹅扩繁场,发展40个专业养鹅村,4000户养鹅规模场(户)。

2、加快示范基地建设,加强良种良法推广。以生产基地建设为先导,加快各产业示范基地(园区、场、小区)建设,强化示范带动作用,加快产业建设进程。发展1000亩以上优质米产业示范基地5个;5000亩以上蔬菜产业示范基地2个(其中天龙镇二官生鲜辣椒示范基地1个,夏云镇西红柿生产示范基地1个),1000亩以上蔬菜示范基地6个(天龙生鲜蔬菜示范基地、芦车坝白菜示范基地、齐伯下坝生姜示范基地、乐平乡架布村大蒜生产示范基地、高峰镇山药生产示范基地、马场镇川心村大蒜生产示范基地各1个),500亩以上林卡辣椒产业示范基地4个,建设50万头优质肉猪标准化规模养殖示范场1个,发展1万头优质肉猪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小区)20个。以示范基地(园区、场、小区)建设为载体,加大相关农业适用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力度。结合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每开展水稻优良品种引进试验20个,蔬菜优良品种引进试验40个,开展标准化生产、病虫害综合防治、测土配方施肥、畜禽疫病综合防治等农业适用新技术培训5万人次。

3、健全平坝灰鹅繁育体系。建立县、乡(镇)村“原种场—扩繁场—商品场”三级良种繁育体系,根据产业发展布局,把城关、白云、羊昌、高峰、马场、夏云六个乡镇划定为平坝灰鹅保护区,在保护区严格禁止外来鹅种进入,并制定“平坝灰鹅产地保护办法”,切实加以保护,建立健全无公害肉鹅标准化生产监管体系,抓好平坝灰鹅示范场建设,继续扩建平坝灰鹅原种场,不断进行本品种选育,扩大保种数量,面向全县提供优质鹅苗,推动全县鹅产业快速发展。

4、加强产业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继续推进优质米标准化生产体系应用,5年完成平坝县蔬菜、林卡辣椒、优质肉猪、平坝灰鹅标准化生产体系建设和推广应用。

5、加快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申报。在做好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的基础上,按照五大农业特色产业发展需要,“十二五”期间,申报认定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其中,申报无公害优质米基地1个,面积8.86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5个,面积6.444万亩,力争申报认定绿色蔬菜产地认定3万亩;申报畜牧业无公害产地区域认定5个。认证无公害农产品8个,年产量14.5万吨,分别为:无公害辣椒,年产量1400吨;无公害大葱,年产量6.696万吨;无公害番茄,年产量1万吨;无公害白菜,年产量1.2万吨;无公害甘蓝,年产量3200吨;无公害黄瓜,年产量2024吨;无公害大米5万吨;申报畜禽无公害产品认证2个。

6、加强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经纪人队伍,下同)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外连市场,内联农户,向外加工推销农产品,向内带来市信息与技术,培育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推进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关键所在。根据各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现状及规模,计划5年培育发展蔬菜产业专业合作社10个,林卡辣椒产业专业合作社5个,养殖技术合作社10个。

7、加强市场体系培育建设。一是要加强以产地批发市场、集中交易市场和市场信息交互平台为主的硬件设施建设,加强市场硬件体系建设。筹建平坝县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及培训基地(2024平方米及相关配套设施)项目1个,建1万平方米简易硬化蔬菜产地批发市场20个,在天龙镇和夏云镇建3万平方米以上集仓储、交易、转运、检验一体化的交易市场各1个,完善建设现有十乡镇畜禽及畜禽产品交易市场,使交易、检验、防疫及病畜禽处理做到规范有序。二是要以“公司+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公司+基地+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等模式,通过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市场利益连结机制,发展订单生产,加强与龙头企业的连结,提高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专业化程度和组织化程度,培育建立稳定的市场机制。

8、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强蔬菜采后处理和畜禽产品为主的冷链物流体系建设,2年内建成平坝县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9、着力扶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加工企业。加工企业是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扩大规模的发动机,是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要推进农业产业的发展,培育扶持发展加工企业必不可少。根据平坝县各项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模,计划5年扶持发展优质米加工企业2-3家,蔬菜精深加工企业1-2家,扶持壮大林卡香辣制品有限公司,扶持发展肉猪综合加工企业2家,猪副产品工企业1家,扶持发展平坝灰鹅综合加工企业1家,平坝灰鹅旅游精细产品加工企业1家。

10、加强农业特色产业品牌建设。按照《贵州省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议名录》要求,积极推进平坝农业特色产业的地理标志申请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努力使商标、商号一体化,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努力实现平坝农业特色产业的优质发展,实现品牌的自我保护。按照五大产业发展要求,集中整合现有品牌,着力打造“贡皇米”、“福寿米”、“粒粒香米”、“四邻香米”、“夏云西红柿”、“林卡辣椒”、“天龙糟辣椒”、“平坝白菜”、“平坝灰鹅”“下坝生姜”、“川心大蒜”等特色农产品品牌,努力提升品牌效应和品牌价值,有效推进平坝农业特色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区域布局 根据平坝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总体布局及各项农业特色产业的资源优势、发展现状及区域特色进行合理安排和部署。各项特色产业发展的区域布局为:

1、优质米产业发展区:以县中东部的白云镇、羊昌乡、夏云镇、高峰镇和马场镇五个坝区乡镇灌溉条件较好的水稻适宜区域为主,规划为优质米产业发展区,从2024年的1万亩逐渐发展到2024年的10万亩,其中:

2024年发展1万亩,从已经经过水稻无公害产地认证的1万亩开始发展,其中:羊昌乡0.55万亩,涉及黄土桥、本寨、蒙古、上安5 个村;高峰镇0.45万亩,涉及龙宝、湖坝坎、大乐歌4个村。

2024年发展2万亩,继续发展上年的羊昌乡、高峰镇的1万亩外,新增白云镇0.4万亩,涉及白云,马硐,车头3个村;夏云镇0.2万亩,涉及江西、老岛、金银子3个村;马场镇0.4万亩,涉及场边,三台、刘家、粟木4个村。

2024年发展3万亩,其中:羊昌乡1万亩,涉及黄土桥、本寨、蒙古、上安、新居堡、昌河6 个村;高峰镇1万亩,涉及龙宝、湖坝坎、大乐歌、王家院、活龙、毛昌6个村;白云镇0.4万亩,涉及白云,马硐,车头3个村;夏云镇0.2万亩,涉及江西、老岛、金银子3个村;马场镇0.4万亩,涉及场边,三台、刘家、粟木4个村。

2024年发展6万亩,其中羊昌乡1.2万亩,涉及昌河、上安、黄土桥、云头、大陈寨、新居堡、蒙古、本寨8个村;高峰镇1.6万亩,涉及大乐歌、湖坝坎、王家院、老胖、湾子头、龙宝、活龙、岩孔、桥头9个村;白云镇1.2万亩,涉及白云、林下、浪塘、邢江河、王下、平庄、马硐、车头8个村;夏云镇0.8万亩,涉及江西、老岛、金银、界首、黄龙、毛粟园、小山子7个村;马场镇1.2万亩,涉及场边,三台、刘家、烂坝、平寨、新村、粟木7个村。

2024年发展10万亩,其中羊昌乡2万亩,涉及昌河、上安、黄土桥、云头、大陈寨、新居堡、蒙古、本寨、深冲、陈亮、穿石11个村;高峰镇2.4万亩,涉及大乐歌、湖坝坎、王家院、老胖、湾子头、白岩、石甲、龙宝、活龙、岩孔、桥头、普马、尧上、麻郎、岩孔、粟木、桥头17个村;白云镇1.8万亩,涉及白云、林下、浪塘、邢江河、王下、平庄、马硐、车头、洋西、金坪、肖家、金梯、芒种13个村;夏云镇1.4万亩,涉及江西、老岛、金银、界首、黄龙、毛粟园、小山、老鸡场、水塘、叶家坪10个村;马场镇2.4万亩,涉及场边,三台、刘家、烂坝、平寨、新村、粟木、川心、马安、普贡、马路、新院、枫林、新寨14个村。

2、蔬菜产业发展区:以县中部交通干线沿线的天龙镇、乐平乡、城关镇、十字乡、白云镇、夏云镇、马场镇等乡镇的蔬菜适宜区域为主规划为蔬菜产业发展区,以现有的二官大葱基地,鲜椒基地、芦车坝白菜基地、天龙糟辣椒基地、夏云西红柿基地、高峰山药基地、下坝生姜基地、林卡干辣椒基地、川心大蒜基地等为基础,积极拓展全县蔬菜产业基地,发展总面积10万亩。其中天龙镇1.5万亩,乐平乡1.2万亩,城关镇0.6万亩,十字乡0.5万亩,齐伯乡1.0万亩,白云镇0.5万亩,夏云镇1.2万亩,高峰镇0.5万亩,马场镇3.0万亩。

2024年发展0.5万亩,主要涉及天龙镇的天台、芦车坝、二官,夏云镇的阿腰、江西、桥上等村。

2024年发展1.5万亩,主要涉及天龙镇的二官、芦车坝、山背后、双硐、新华,夏云镇的阿腰、江西、桥上、茶场、马武,乐平乡的大屯、小屯、王寨,马场镇的林卡、沙坝、枫林、川心等村。

2024年发展2万亩,主要涉及天龙镇的二官、双硐、新华、雷家硐、高院,乐平乡的乐平、大屯、小屯、王寨、中寨、架布,岩上,夏云镇的茶场、马武、小山、江西,城关镇的朝田、蒙坝、猫坝,高峰镇的大乐歌、湖坝坎,白云镇的马硐、平庄、沿河、肖家、金坪、高寨,十字乡的十字、云盘、青山,齐伯乡的下坝、浪烟、关口、野毛、桃花,马场镇的平阳、龙山、甘河、佳林、川心等村。

2024年发展3万亩,主要涉及天龙镇的二官、双硐、水硐、新华、雷家硐、高院、竹林,乐平乡的乐平、大屯、小屯、王寨、中寨、架布、岩上,夏云镇的阿腰、茶场、马武、小山、江西,城关镇的朝田、蒙坝、大关、小关,高峰镇的大乐歌、王家院、十甲、湖坝坎,白云镇的马硐、平庄、沿河、肖家,十字乡的十字、云盘、青山,齐伯乡的下坝、浪烟、关口、野毛、桃花,马场镇的新寨、马路、普贡、新院、川心等村。

2024年发展3万亩,主要涉及天龙镇的二官、双硐、新华、雷家硐、高院、竹林,乐平乡的乐平、大屯、小屯、王寨、中寨,夏云镇的阿腰、茶场、马武、小山、桥上、江西,城关镇的朝田、蒙坝、大关、小关,齐伯乡的下坝、浪烟、关口、野毛,十字乡的十字、云盘、青山,高峰镇的大乐歌、王家院、十甲、湖坝坎,马场镇的鱼雅、四村、凯掌、川心等村。

3、优质肉猪产业发展区:以城关镇、乐平乡、夏云镇、白云镇、天龙镇、羊昌乡、马场镇、高峰镇等乡镇为主规划为优质肉猪产业发展区,带动全县优质肉猪产业发展。在乐平乡大屯村大坡坪建50万头优质肉猪规模养殖场1个;建1万头以上规模养殖场20个,其中城关镇8个,天龙镇2个、高峰镇1个、夏云镇3个、白云镇2个、乐平乡3个、马场镇1个;建1000头以上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小区)50个,其中城关镇10个、天龙镇5个、乐平乡8个、马场镇4个、高峰镇3个、夏云镇8个、白云镇5个、羊昌乡3个、十字乡2个、齐伯乡2个;在全县十乡镇发展100—999头规模养殖场(小区)100个。

4、平坝灰鹅产业发展区:以水草资源丰富的城关镇、白云镇、羊昌乡、高峰镇、马场镇、夏云镇6个乡镇为重点规划建设平坝灰鹅产业发展区,区域布局为:城关镇的陶关、五里、谢华、顺城,白云镇的大寨、白云、车头、金梯、郝下、王下、邢江、浪塘、芒种、肖家,羊昌乡的云头、上安、昌河、穿石、新居、大陈寨,马场镇的洋塘、松林、平寨、马安、场边、栗木、新院、马路,高峰镇的王家院、白岩、老胖,夏云镇的老岛、金银、江西、老鸡场、小山、马武、桥上、毛栗园、黄龙等40个村。每村发展100户,每户年出栏200羽,共计年出栏商品鹅80万羽。通过规模发展,带动全县发展商品鹅生产。

六、支撑工程与项目

为推进平坝县优质米、蔬菜、林卡辣椒、优质肉猪和平坝灰鹅几项农业特色产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着重规划建设以下23项工程与项目,总投资211000万元(具体见附表)。

七、环境影响评价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第九条规定,贵州省平坝县农业特色产业发展规划涉及的主要内容是:优质稻、蔬菜、林卡辣椒种植适用技术示范和推广、重大工程项目实施、产业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质猪、平坝灰鹅产业基地建设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等,规划建设期为五年(2024—2024年)。

(一)规划实施对农业生态环境可能造成的主要影响

1、规划实施后对生态环境质量的正面影响

根据规划目标,“十二五”期间平坝县通过标准化种植、规范化耕作发展绿色和有机农产品及推行生态循环农业等,在科学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高耕地农作物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调节环境气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将起到良好的积极作用。

2、规划实施可能对生态环境质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是优质稻、蔬菜和林卡辣椒生产过程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土地资源过度垦殖、耕地资源过度利用、加工副产品及废弃物利用和处理不当等。二是农业生产资料使用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有:化学农药施用、农膜施用等。三是优质猪和平坝灰鹅饲养过程不当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主要有:药物、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不当,畜禽粪污处理不当等。四是农产品加工企业生产中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

(二)采取的主要环境保护对策及措施

一是广泛宣传教育,营造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的社会氛围。充分发挥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大众媒体的作用,多层次、多形式地普及农业生态环境知识,提高公众及农民群众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

二是建立健全农业生产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测体系。建立农业面源污染预报预警系统、快速反应系统及重大农业面源污染事件监测体系;加强化肥、农药、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等农资市场监管,建立统一的生产、销售、使用档案资料,有效实施农业生产全过程的监控;建立完善安全农产品的强制性质量标准体系,强化开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与管理工作。

三是推行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防止农业面源污染。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的农业生产技术;发展以沼气为纽带的循环生态农业模式和农作物秸秆与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的循环农业模式;鼓励施用农家有机肥、沼液沼渣肥及种植绿肥,科学施用化肥,提高土壤有机质的含量;严格控制农药施用量,推行生物、物理及农艺植保措施,普及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科学利用农膜,推广使用可降解地膜;严格兽药及饲料添加剂的使用,通过沼气池、三级沉淀化粪池等的实施建设,实现养殖废弃物的循环利用,最大限度减少养殖环境污染。

四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程序,加大执法力度,做到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积极推进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完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奖励扶持政策,促进农业无害化清洁生产。加大农产品加工企业的排污治污监管,确保达标排污。

(三)农业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结论

本规划采取的环保措施科学合理、经济可行,能充分发挥良好的生态、环境效益,把规划实施对环境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程度。本规划不存在重大环境制约因素,从环境影响评价的角度看是可行的。

八、保障措施

(一)政策措施

在已出台相关产业扶持发展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和完善地方扶持发展政策措施,进一步优化和完善平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1、将全县农业发展扶持资金(风险保障金)、重大技术应用推广资金、项目实施地方配套资金、农民技术培训资金等纳入财政预算,确保资金来源稳定、政策扶持有力、发展有序。

2、依法推进农业用地有序流转,支持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推进规划目标的顺利实现,促进农业产业的集约化、规模化发展。

3、制定和完善相关扶持发展政策措施,落实对基地生产的灾害救助、市场对冲等风险保障和对龙头企业的优惠扶持,促进基地和龙头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龙头企业外连市场,内连农户,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环节,全县都应发展各个级次的龙头企业,并有计划地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采取有效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机制带动农户发展。加大资金扶持力度,政府应加大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投入,建立农业产业化经营风险基金(用于帮助企业和农民对冲农业发展风险),并安排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专项资金,以及重点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等,认真落实国家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实行用地、用水、用电优惠政策,多渠道增加对龙头企业的资金投入。放宽龙头企业的市场准入条件,支持龙头企业跨地区进入大、中、小城市创办公司或分支机构,加快绿色通道建设。充分发挥平坝作为距离省城贵阳最近的区位优势,结合建设黔中产业带,建设贵黄公路沿线绿色通道,打破市场的地区分割和封锁,严禁对农产品运销设卡收费,积极营造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

4、推行和落实《平坝县招商引资优惠政策(试行)》,积极吸引外来投资发展我县农业特色产业。

(二)筹资措施

制定政策措施,优化农业投入机制,拓宽农业投入渠道,全面推进平坝县农业特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1、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投入,用于重点基础设施和重大工程项目建设、主要技术应用推广和技术培训等。

2、增加地方财政预算,大力扶持产业发展。

3、整合支农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引导社会资金多渠道投入。

4、利用农贷、小额信贷支持发展农业特色产业。

5、激励、引导和支持民营、私营企业创办龙头企业,或以资金、技术参股,联合其它经济实体,组建龙头企业等形式参与农业特色产业投资。

6、鼓励农民以资金、土地、物资、技术等形式投资发展农业生产或创办农业企业。

(三)技术措施

1、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1)狠抓各级农技推广队伍建设

一是要继续抓好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基础建设,落实和改善乡镇农推站、畜牧兽医站的办公场所,改善办公条件和生活条件,稳定农技队伍,调动其积极性。

二是制定工作计划,加强农技干部队伍的政治理论和业务学习培训,着力培育一支政治合格、作风优良、技术过硬、能吃苦耐劳、贴心为民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充分发挥农技示范推广功能。

三是要完善制度建设,强化职责职能,落实工作责任,加强干部职工的管理。

(2)强化农民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

通过大力开展农民科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职业技能培训和农民素质教育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运用现代农业实用技术的能力。

(3)实施重点农业适用技术推广

县、乡农技推广部门重点要抓好水稻旱育稀植栽培、水稻超高产定量精确栽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畜禽品种改良、畜禽饲养管理技术、优质牧草种植与利用、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等农业适用技术示范推广,办好产业示范区,辐射带动更多农户。

(4)培育多元化的农技服务组织

一是发挥职业技术院校和农业科技院校的技术优势,形成“推广机构+院校+农户”的推广模式,以推广机构为管理和中介,院校和农民之间形成互动服务,院校提供技术、组织培训,农户进行选择、付费和评价,推广部门收集反馈信息,进行相应协调和引导,使技术优势转变为经济优势。

二是发挥农资经销商的经销网络优势,形成“农资经销商+农户”的推广模式,加快新品种、新化肥、新农药的推广应用,提高农产品优质率,把品种优势转化为产品优势;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示范户的辐射优势,形成“推广人员+示范户+农户”的推广模式,推广人员大力培养示范典型、宣传典型,带动周边农民学科学、用技术,把辐射优势转化为规模优势。

(5)抓好种子管理及示范推广

种子管理机构要从增强引种试验示范展示、保障良种供应能力、强化种子管理保障能力方面着手,抓好种子市场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加强种子管理队伍建设,稳定种子管理队伍,净化种子市场;要建立县级种子检验机构,落实种子管理及良种储备专项经费,确保农业特色产业发展的供种需要。

(6)建立完善农资现代服务经营网络

继续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流通网络”、“万村千乡”工程,完成县级农资配送中心、农村综合服务社(站)建设,基本覆盖全县行政村。采取直营连锁和加盟联锁方式,实行统一配送、统一标识、统一服务,确保每年实现化肥和农药淡储任务,让农民用上优质价平的放心农资,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2、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

(1)抓好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制定和实施无公害农产品、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为农产品提质增效奠定基础。

(2)抓好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站)的建设 建设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充分利用现有仪器设备的基础上,根据工作需要,更新、配臵相关仪器设备,使检测仪器设备的精度和量程能够满足新形势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需要。配齐专业检测人员,加强业务学习,提升检测能力。形成职能明确、专业齐全、运行高效的检验检测体系,检测能力能够满足从农产品产地到批发市场各环节管理的要求。确保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产品批发市场、超市等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8%以上。同时,建立农产品质量安全溯源体系建设。

(3)扎实开展农业投入品监管

严格按照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扎实开展农业特色产业的农业投入品监管,特别是定期组织开展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专项整治行动,对生产、销售高毒高残留农药的企业、商贩进行严厉打击,杜绝污染源头,严把农业投入品控制关,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4)提高农民的质量安全意识

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中央、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平坝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知识,增强农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意识,让农民知道实施标准化生产是提高产品收入的前提,把实施标准化生产变成广大农户的自觉行动;做好信息的收集和信息咨询服务,为农民、企业以及社会及时提供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检查和检验检疫的情况及信息;为农民、协会、企业提供培训服务,使之懂得技术要求,了解国际检验准则。使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推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和有机农产品的生产和流通。

(5)加快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 在做好现有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监管的基础上,积极申报认定一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和无公害农产品品牌认证。

(6)抓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实施农产品商标战略 要按照《贵州省农特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建议名录》要求,积极推进平坝县特色食品、知名农特产品的地理标志申请和证明商标、集体商标注册,拟订申请、注册时间表。在加强申请专利和注册、申报地理标志保护的同时,农特产品加工企业也要增强自身品牌的创建意识,注册企业自身的个性商标,努力使商标、商号一体化,争创著名商标、驰名商标和名牌产品。

积极开展农产品商标注册,以优质大米、蔬菜、辣椒、优质肉猪、平坝灰鹅及其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为重点,引导和支持申报农产品商标,着力培育一批上规模、竞争力较强的优质特色农产品品牌,争创贵州省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培育一批在国内外市场占有率高的知名品牌。

3、加强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体系建设

建立农业“三电合一”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局域网与中国农业信息网、贵州农业信息网络系统和地方各级政府部门的网络互联。特别是积极配合平坝县政府门户网站等政府上网工程建设,在乡(镇)重点建设信息服务站,在村级重点建设信息服务点,完成平坝县农村经济信息相关栏目建设及信息报送工作,乡镇信息服务站和村级服务点实现与县级平台的有效衔接和互动。让信息网络服务平台成为相互交流,开展农业、农村市场信息服务,提供便民服务的“窗口”,成为人们获得党政信息、农业知识、政策法规等信息的主要载体。平台功能覆盖政务公开、行政通知、政策法规、商务信息、市场信息、科技推广、科教园地、名特优之窗、质量安全、农业专家、农业视频、一站通、预测预警、乡镇(村)服务站、文化共享等方面。实现农业要闻、政策法规等信息的传达;购销信息、农产品信息的上传发布;为种养大户、农业协会组织提供种养实用技术、市场动向分析预测、专家远程视频培训、远程病虫害诊断等技术服务。实现网站系统与多彩商桥进行功能整合,扩展网站功能应用,开通网上“农贸市场”,农民、个体户及农产品企业可以在这个虚拟市场内面向全世界宣传、销售农产品,并可实现网上交易。

4、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建设

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是农产品在生产、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低温环境下,以保证农产品质量,减少农产品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制冷技术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是以冷冻工艺学为基础、以制冷技术为手段的低温物流过程。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是适应农产品大规模流通的客观需要、是满足居民消费的必要保证、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对深入推进平坝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十二五”期间,要抢抓蔬菜、优质畜禽产业大发展的时机,以市场、企业和农民协会为依托抓好冷链物流建设。重点是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推广现代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

要加大对全程冷链重要性的宣传力度,鼓励企业利用冷链物流理念与技术,在相关环节进行低温控制,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售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加强各相关环节的温度监控和追溯体系建设,实现农产品在生产流通各环节的品质可控性和安全性。

(2)建立主要品种和重点地区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鼓励肉类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加快推进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和特色蔬菜的远运远销冷链物流。

(3)加快培育第三方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扶持一批经济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型冷链物流企业。鼓励企业在产地、销售地建设低温保鲜设施,从源头实现低温控制,建立以生产企业为核心的冷链物流体系,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高效对接。鼓励大型零售企业开展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提供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4)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重要农产品物流节点的冷藏设施建设,在毗邻高速公路的传统蔬菜生产基地加快规划布局一批生鲜农产品低温配送和处理中心,改善农产品加工环节的温控设施,完善与冷链物流相配套的各类设施建设。

(5)推动农产品冷链物流信息化

要积极鼓励农产品龙头企业进行信息化建设,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条型码、RFID等技术,建立生鲜农产品质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农业部门要明确落实冷链物流信息报送和信息交换的责任机制,提高政府监管部门的冷链信息采集和处理能力,提高行业监管和质量保证水平。

5、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

动植物疫病的频繁发生会严重影响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降低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严重制约农业特色产业整体质量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甚至危及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安定。建立和完善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包括两个方面:

(1)建立健全有害生物监测预警防控体系

一是加强农作物病虫害预测预报体系建设,实现重大病虫害发生的预报准确率达到90%以上,灾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确保重大病虫害不成灾、不扩散的目标。二是加强对农技人员的技术培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和防控水平;三是完善防控应急预案;四是积极实施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严格执行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范,广泛利用太阳能频振式杀虫灯、黄板诱杀、生物农药、生物多样性等绿色防控技术,大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限制和禁止高毒、高残留农药的销售和使用,促进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使用,完善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生态调控、物理诱杀、科学用药等技术的集成创新,建立一批绿色防控示范区,促进生态健康农产品生产。五是深化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物配套服务。通过转变机制,完善植保新技术推广网,建立专业化、多元化的植保服务组织。服务内容逐步由过去单纯以新品种及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农药科学施用,转变为以发展重点无公害农产品生产为主要载体,产前签订服务合同,产中提供技术指导和农药供应,产后进行产品销售的一体化服务。六是要健全和完善农作物病虫害防治技术支撑和物资保障系统,重点建设好基层防控体系,有效控制重大农作物病虫害,阻止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传入和蔓延,提高农作物重大病虫害测报防控能力。七是要进一步加强检疫执法。

(2)健全动物疫病防控体系

坚持不懈地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深入开展疫病防控工作,严格控制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和流行。一是进一步巩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通过实施动物防疫冷链体系、防疫基础设施、检疫监督设施项目,健全县、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体系,确保村村有防疫员、有防疫室、有防疫设备,不断提高防疫员报酬,稳定防疫队伍。二是强化重点疫病的强制免疫,提高免疫密度和免疫质量,全面推行免疫标识制度。三是进一步完善冷链体系建设,抓好冷链、诊断、监测、监督、培训基础设施等环节,健全动物防疫冷链体系。四是抓好动物产地检疫、屠宰检疫及投入品源头监管,有效控制疫病发生和流行,确保畜禽健康和畜产品质量安全。

6、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现代农业总体战略,以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坚持走山区(丘陵)特色农业机械化道路,着力推进技术创新、组织创新和制度创新,着力促进农机、农艺协调发展,改善装备结构,提升重点作物、特色经济作物、关键环节机械化作业水平,加强农业机械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以提高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及畜牧、养殖、设施农业等机械化为目标,大力推广先进适用农机技术,加强试点示范,加快推进优质米、优质畜禽、蔬菜等大宗特色农产品生产及加工的机械化。鼓励农业生产经营者共同使用、合作经营农业机械,提高农机利用率,加快推进农机服务市场化、社会化和产业化进程,打造农机社会化服务品牌。发展农机连锁经营,完善农机营销网络。及时发布农机作业需求、产品供应、维修服务等市场信息,不断提高农机信息服务水平,推动农机作业、销售、维修三大市场的健康发展。探索建立以基层农机服务站、农机服务组织等专业服务组织为龙头,农机大户为主体,农机户为基础,农机中介组织为纽带的农机服务体系,逐步形成融示范、推广、服务为一体的、多元化的新型农机服务机制。

抓好农机安全监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认真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建立农机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健全农机安全监管体系,规范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业机械及驾驶员的管理,严把安全技术检验关、驾驶员考试关,提高农业机械技术状态和驾驶员操作水平。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和创建“平安农机”活动,提高农业机械驾驶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

九、平坝县农业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图

特色发展规划.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