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70906.html

第一篇: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

摘 要:建立研究生培养代写论文的督导制度,是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建立该制度,必须明确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内涵、作用和功能,并且对开展研究生教学督导工作的具体措施做出明确规定。

关键词:研究生教学;督导;实践

一、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内涵

研究生教学督导贯穿于研究生培养的全过程,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论文工作、学科建设工作,乃至研究生的日常管理工作等方方面面都要进行督导。它涉及到督教、督学、督管三个层面。教师(任课教师和研究生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的主导者,是影响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因素。督导员作为教学方面的专家,应与教师交流沟通,为教师的发展提供帮助和指导,并激励教师勇于钻研业务,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进而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作为教学对象的学生,也是影响研究生质量的重要因素。督导员通过与研究生多方面的沟通,了解他们的需要,与他们一起探讨提高培养质量的途径。老教授们严谨求实的作风、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为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了良好的示范作用。专家们深入研究生培养的各个环节,收集了大量的来自一线的信息,经过分析筛选,反馈给职能部门后,又可以督促职能部门完善、规范相关的工作,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从而也就起到了督管的作用[1]。

二、建立研究生教学督导制度的意义和作用

研究生的培养质量,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在研究生的培养管理工作方面,多年来已经形成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这些规章制度,一般是由行政领导机构实施的,这样有可能出现随意性和人为因素的干扰[2]。因此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对研究生教育管理过程进行监督和评估的机制。实践证明,建立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是很有必要的。

1.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有利于保证研究生课堂教学的质量

目前,我国高校研究生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多数是专职的行政管理人员,对研究生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几乎都不了解,尽管有些工作人员是兼职的,也只能是对自己的研究领域有一定的认识。不同的学科专业,不同的课程,针对不同的授课对象所采取的授课方式方法又不同,职能部门的工作人员不可能对教学工作做出客观的评价。因此聘请来自各个学科专业的老教授担任教学督导,凭借他们渊博的知识和先进的教学理念,再加上他们平易近人的人格魅力,由他们为任课教师提供帮助和指导,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促进教师在自我发展和完善中提高研究生的课堂教学质量。

2.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

督导小组对研究生学位论文的督导方式主要是对研究生学位论文完成过程中的主要环节进行考查。在开题时,主要看论文的选题是否属于本学科的研究范,是否适应当前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否处于学科发展的前沿,以及是否有应用价值等等;在论文研究进展过程中,主要考查研究生的工作态度是否认真,工作是否扎实;在论文预审过程中,主要是看论文有没有创新的地方,学科的专家治学是否严谨;在论文的预答辩过程中,一方面要考查论文作者是否能清晰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专家汇报,同时也要看参加的专家能否对论文质量负责;在答辩过程中,主要是考查论文是否达到相应的学位水平,同时也要看参加答辩的专家是否是同行中的专家。通过督导员的一系列督导活动,可以杜绝某些漏洞的发生,进而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

3.建立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制度,有利于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质量和水平

督导员深入研究生教育管理的各个环节和研究生培养的各个层次,掌握了大量的一手资料,为研究生主管领导和职能部门反馈了大量宝贵的信息,而且他们超脱、负责的工作态度,不怕得罪人、敢于说真话、敢于涉及敏感问题的思想作风,可以为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和领导层提供许多有益的改革建议和意见,使规章制度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从而有利于管理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三、开展研究生教育督导的具体做法

1.明确机构设置及隶属关系

从便于工作的角度出发,研究生督导办公室挂靠在研究生部。由研究生部提出总体要求,各学院认真选拔人员并报研究生部审查,最后由主管领导进行聘任。研究生教育管理督导办公室由研究生部提供经费支持,使督导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督导组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研究生部培养科负责总体协调。

2.明确督导员的任职条件

(1)热爱教育事业,擅长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有丰富的教学管理和教学工作经验,有较高的学术水平,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2)身体健康,能胜任教学督导工作。

(3)治学严谨的教授、副教授或相当职称的专家学者。

(4)年龄不超过65周岁。

(5)为人正派,处事公正,敢于发表意见。

3.明确督导员的工作职责(1)参与研究生各培养环节的监督、检查工作;对各学院及各学科贯彻落实有关研究生教育各项规章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了解各学院及各学科开展教学工作、教学改革和教学管理的情况。

(3)通过听课了解各学院及学科教书育人、授课质量及学风等情况,做好听课记录,反馈教学信息。

(4)了解各学院及各学科教学改革的好经验及好做法。

(5)定期或不定期地召开教师座谈会,听取教师及学生的建议和意见。

(6)参加研究生的教学检查及评估工作。

(7)了解研究生的课程考试情况,每学期抽查一次试卷。

(8)参加学校相关的教学工作会议,协同研究生部开展教学研究工作。

(9)及时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针对实际问题,结合实际情况提出提高培养质量的建议。

(10)参加有关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开题及学位论文答辩工作,并反馈有关情况。

(11)了解学校研究生教育管理职能部门的工作情况,并对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提出建议。

(12)每学期结束时要有工作总结,并做好下一步的工作规划。

四、进一步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的设想

1.教学督导的结果应与督导对象的切身利益挂钩

建立研究生教学质量评价制度,实行评价结果与课时津贴挂钩,实行优质优酬。这样可以较好地克服以往教学管理上“重布置轻检查”、教学运行上“重过程轻结果”、收入分配上“重数量轻质量”、职务评定上“重科研轻教学”、激励约束上“重奖优轻罚劣”等不良倾向,有效地调动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教学的积极性,确保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在论文工作方面也要建立制度,对论文不合格的学生的导师,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建议学校相关部门扣发其相应的论文指导津贴,限制其招生数量,对其所在学科的带头人和负责人,也要追究其相应责任,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等;对存在问题的学生要适当地延长其学习年限,以确保研究生的培养质量。一系列的奖惩机制的建立,有利于在教师中形成相互学习、你追我赶、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新局面[4],有利于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2.进一步强化督导组的智囊功能,为学校领导起好参谋作用

督导员应把在教学第一线发现的带有共性的问题、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确定为研究课题进行研究,从教学工作的表面现象中找到问题的实质和解决问题的应对策略,向学校领导提出参谋意见,充分发挥智囊团的功能,起好咨询和参谋的作用。

总之,随着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的培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先进的管理科学、行为科学、人文科学以及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将不断地被运用到督导工作中来。只有不断地更新督导思路、手段和方法,增强督导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5],不断创新督导工作的模式,建立科学的督导运行机制,才能真正提高督导效能,充分发挥研究生教育教学督导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

第二篇:实践与探索教学设计说明

实践与探索(2)教学设计说明

海口市第一中学 陈佳琪

“实践与探索(2)——探索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联系”它是华东师大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教科书下册第十八章第五节“实践与探索”的第2课时内容。现对本课教案作如下说明:

一、本节教学内容的本质、地位以及作用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应注重体现数学课程的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他们的推理能力、抽象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中,应注重让学生在实际背景中理解基本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应加强方程、不等式、函数等内容的联系,介绍有关代数内容的几何背景。” 《实践与探索(2)》是建立在学生对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以及一次函数的图象、性质等内容的认识上,对已有知识进行更深入的讨论和探索。在本节课的前一节,教材已经利用实际问题引入,让学生探索了一次函数和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联系,而本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一次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对一次函数及相关内容更深入更全面的学习,对前面的知识进行了延伸和拓展。从函数的角度对一次方程、一次不等式重新进行分析,这种再认识不是原来水平的回顾复习,而是站在更高起点上的动态分析,是用函数将上述三个内容统一起来,从“数”和“形”两个角度加深了对一元一次方程的解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集的理解。“实践与探索”这一内容也是华东师大版教材的一大特色之一,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探索过程,进而获得对数学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分析

鉴于对教学内容的分析,结合我所教学生的特点和他们已有的认知水平,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理解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

2.通过对比、联系,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并能应用其方法解决简单问题; 3.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其观察、分析能力,并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通过实践与探索的过程,加强知识间横向和纵向的融会贯通,体会数学的魅力所在。

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探究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是重点,而归纳它们的联系以及应用其解决问题是难点。

三、教学诊断分析

在教学中,我注意到学生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对刚刚学过的一次函数的理解得还不够透彻,因此先进行复习,并且教学时注意循序渐进;

2.函数是研究变量与变量之间的联系的,比较抽象,采取直观的教学方法; 3.学生本身对利用图形的方法来研究代数问题有初步的认识,但是却不能灵活应用,本节课再次加深他们对“形”的理解;

4.几何方法和代数方法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只不过各有其优劣,一题多解的方式也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进行训练;

5.本节知识重在实践、探究,所以观察的过程,合作学习以及思考的过程又显得尤为重要。

四、教学方法特点及预期效果分析

基于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教学目标的设置以及教学任务的分析以及对课堂教学是否有效的问题的思考,我采用如下的教学策略并分析预期效果:

(一)复习回顾

通过对一次函数图象的复习,帮助学生回顾一次函数图象并明确图象和x轴交点是如何求得的,后续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合作探究

基于本节课的难度比较高,故在探索部分分层次进行,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散难点。在探索的过程中,针对学生情况,利用表格的直观性、对比性来突出相应内容,让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获得真知,学习过程成为再创造的过程,让课堂成为有效课堂。

(三)讨论归纳

这一部分内容采用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过程,学生虽然在表达上不易准确,但只要他们理解并掌握了实质便可。故设计填空等形式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降低难度,给学生阶梯,让学生拾阶而上,学案的设计也是课堂有效性的一大亮点。

(四)知识应用

为了合理的应用本节所学知识,故设计了两道练习题。通过学生自我解答、自我讲解、不同方法的对比来提高其应用能力,很好的理解数形结合思想的优点,并在过程中感受到不同方法的优劣。

(五)课堂小结

利用课堂小结的平台,除了小结知识外,还希望学生小结方法,小结态度,从而实现多元化的目的。

(六)课后练习

通过练习,让学生更深入的学习,更好的培养学生探索的能力。

本节课通过问题链接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引导下,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观察发现、归纳总结学习新知。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始终扮演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欣赏者的角色,以学生为主体,因材施教,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敢于猜想、探究。在整堂课的设计中始终突出数形结合的思想,知识的生成由易到难,特殊到一般,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突破了难点、落实了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课堂轻松,愉快、有效,较好地实现逻辑顺序与心里顺序的结合、知识学习与能力发展的统一。

第三篇:分层教学探索与实践

“分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

---结题报告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课标》强调:教育的宗旨是充分调动学生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合作精神。强调学生的“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强调尊重学生的个性化差异。传统的大班额教学体制下,每个班级的学生在智力水平、学习习惯、学习成绩、知识能力、个性差异等各个方面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这一切势必会产生好生“吃不饱”,中等生“吃不好”,学困生“吃不了”的现象。各个层次学生的需要均得不到满足,尤其是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养成受到严重的挑战。学习过程中各个层次的学生参与体验的程度大相径庭,很难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而且,学生的个性差异难以兼顾,正是考虑到这一现象的严重性,学校提出了分层教学的设想,研究探讨如何遵循学生的心理认知规律,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分类推进、整体提高”,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建立信心,看到希望,主动学习,形成自我发展的能力,以实现让优等生“吃得饱”、中等生“吃得好”、学困生“吃得了”的教学要求,从而大面积提高班级各层次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我提出了“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的课题研究。二.本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所谓分层教学,就是教师充分考虑到学生中存在的差异程度,有针对性地加强对不同类别学生的学习指导,以便使每个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教学特点,可以激发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大面积提高学习成绩。

分层教学法的理论依据古已有之,如“因材施教”、“量体裁衣”等。在国外也有一些代表性的学者,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卢姆提出的“掌握学习理论”,强调每个学生都有能力学习和理解任何教学内容,只要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多数学生都能获得较好的学习成绩。他主张“不同学生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教,不同学生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能持久地集中注意力”。分层教学正是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将全班学生区分为若干层次,使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更符合所有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从而确保教学活动与各层次学生相适应,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不断向前推进。三.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一)认真分析研究,实施科学分层走班。

认真分析研究全班学生的共同特点和个别差异,综合考虑每个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将全班学生相对分为A、B层次。A组为学习能力强、学习成绩优的学生,在A班上课,B组为相对各方面较差的学生,在B班上课。这一工作可在开学初,结合上学期期中、期末考试英语成绩总分进行。

分层原则:有利于教师上课组织教学,有利于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智力和知识水平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分层不是固定不变的,可以随着学生情况的改变而改变。

(二)、落实分层思想,优化教学环节

1、备课。按不同层次学生实际情况认真钻研课程标准和教材,确定具体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清哪些属于共同的目标,哪些不属于共同的目标。在把握教学目标的同时,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认知水平,确定各层次学生的不同要求,在教学设计中体现出来。

2、课堂教学。教学活动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既有统一要求,又有区别对待。对优生以鼓励创新为主;对中差生以激发兴趣、增强信心为主。要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特别是在问题设计上要有梯度,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作业。学生作业分必做、选做两类。必做作业A、B班统一标准,统一要求。这是根据大纲、教材的基本要求和内容设计的、基础性的习题。选做作业主要指拔尖提高题,根据A班学生学习水平设计,要求A班必做。鼓励B班学生去做,但不强求。

4、评价:在作业批改,学期总评时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标准。对B班学生主要是表扬,不断寻找其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的点滴进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采用激励性评价,促使他们积极向上;对A班采用竞争性评价,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促使他们更加严谨、谦虚,不断超越自己。

5、辅导:对A班学生的辅导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注重思维和学习能力的培养,并进行拓宽、提高,充分开发其学习的潜能;对B班辅导重在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以及基本知识点的掌握和基本的题型的解决上,以打好基础为目标。在辅导形式上,除采用教师个别辅导外,还可成立课外兴趣小组,互助小组等,开展互帮互学,使学生整体优化。

(三)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一年:2024年3月—2024年3月 第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2024年3月—2024年4月)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提高理论水平;讨论课题研究的价值和意义,制定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举措 成果形式: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研究实施阶段(2024年5月—2024年12月)

对课题开展实践研究,探索分层教学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评价和课后辅导等方面进行一一探索、实践、改进、总结提高,完善分层教学的实效性和时效性,通过观察、调研、问卷、成绩分析等手段反馈信息,总结本阶段研究工作,撰写阶段研究报告。成果形式:课题中期报告

第三阶段:完善、提高和结题阶段(2024年12月—2024年3月)汇集整理各项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结题报告,申请结题并完成结题工作;专题上传ftp,形成资源共享。

四、主要结论

走班制分层教学在初二年级推行了一年,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两极分化进一步加深,学困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学生的厌学情绪呈流感是蔓延,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无以不昭示了分层教学模式探索的失败,我与同课头老师认真分析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得到了相同的结论。

五、课题效果体会

首先:分层教学加大了老师的工作强度和难度,备课环节花费更大的力气,因为需要分层备教材、分层备学生、分层备教法;B班因学困生扎堆,课堂管理难度大;A班学生和科任老师的距离感十分明显,老师作业的检查督促难度加大。

其次:学生问题愈来愈额突出

学困生人数急剧增长。走班后,学困生集中到B班,原本并不熟悉的问题学生,一下子就融合到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模仿,相互标榜,相互蚕食。在这种情境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可想而知了。于是,差生人数呈现井喷式增长,于是,学生的厌学情绪就像初秋的流感,一发则难以收拾。B班越来越多的学生认为自己英语不可能学好,失去学习的信心,产生厌学、弃学现象.课堂听讲失去兴趣,影响课堂秩序、作业不完成或应付完成,一副破罐子破摔的的样子。最终分层的目的没有达到,反倒助推学困生面的迅速增大,助推了两极分化的加剧,尤其对B班学生来说,更是雪上加霜。我觉得,走班制分层教学的出发点绝对是好的,但是,的确不太适合初中学生,因为他们年龄太小,缺乏足够的定性和韧性,缺乏必要的正确与否的判断力,缺乏是非观念。

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大。A班学生无论是课堂纪律,还是课堂效率都最好的,无任何干扰的;无论是老师知识拓展的难度、广度还是深度,都是一路领先的,而且会越走越快,越走越远,能真正做到:师傅引进门,修行个人做。一切都是良性发展的。但是B班情况却恰恰相反:课堂上,问题学生相互影响,相互蚕食,学习效率越来越低;老师为维护课堂秩序,挤占了越来越多的教学时间,教学的难度、广度与深度依次下降,长此以往,两极分化无可避免的加大。从两个学期的期中和期末考试可以验证,差生面在进一步增大,每班不及格的学生从最初的10名,到20名,如今已经发展到40多名。数字显示:分层教学将近一半的学生推进了学困生的深渊。

学生的浮躁心理日趋严重。由于走班,学生背着书包穿梭在不同班级之间,不同座位之间,同桌的面孔不停的变换着,也不断的要适应着不同性格的同学,甚至老师。每每走班时,上课前,教室必定一团糟,等彻底安静下来,两三分钟已经过去了。而且,对于学生的问题,老师没有办法进行课后辅导,或是批评矫正,长此以往,增加了学生的懈怠心理,浮躁心理潜移默化的滋长。

分层教学推行到今天,或许有诸多理论上的优势,但其中的弊端也已经暴露无遗。而且弊端远远多与优势,尽快放弃分层,让学生回归正常的教学环境,是我们老师的深切期望,也是学生的长远发展的需求。

党月娥

2024.1

第四篇: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

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

教学目标:

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2.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并在其中体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及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3.让学生感受数学的严谨性,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获得成功的体验和克服困难的经历,增进应用数学的自信心.重点难点:

1.重点:利用一元一次方程对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从而解决实际问题.2.难点:会分析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自主探索得到解决实际问题的最佳方案.教具准备:投影仪,自制胶片.学具准备:边长为10cm的正方形硬纸板,剪刀,胶带纸,计算器.

第五篇: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3月22日我校在白卿宫会议室,召开了“实践化课程教学理论研讨会”。董事长徐伟浩、执行董事周广有、校长于存雷、副校长孙永新、丛东华、建工学院院长胡铁明、机电学院院长李连德、会计学院院长郝桂岩、酒店管理学院院长丁旭、基础教学部主任李建华、教务处处长李晓桥参加了研讨会。校领导对课题小组的研究成果给予了充分肯定。李晓桥处长、李建华主任分别作了即席发言。

校课题组:王娇、孟蕾、耿立言、郭仁东、芦丹、郭鸣宇、张健、孟军红、李娜、刘淑伟、付洋、孙伟、李野、李立田、白阳15位老师参加研讨会并发言。建工学院毕艳葵、张吉松老师,机电学院杨柠嘉、衣连滢、刘丹丹、李婷雪、耿立明作为学院课题组的老师参加了研讨会,并在会上发表了自己的实践化课程研究成果。

为了推动各学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推进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研究成果的教学应用,现将校董事会研发中心概括整理的《实践化教学的借鉴与探索——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一文转发给各学院和各位老师,供大家研究实践化课程教学时参考。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借鉴与探索

----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校董事会研发中心

(2024年3月22日)

认真学习了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精神,逐一阅读了学校课题研究小组各位老师的论文,参加考察了澳大利亚几所大学的课程教学,概括这几个方面,谈 一点看法,算作实践化课程教学研讨会理论观点综述。

一、能力培养与知识传授

国外课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都是以培养学生课程能力为目的。这里所说的能力,不是动手操作能力,而是动脑思辨能力。全部课程教学手段的运用,都是为了调动学生应用课程知识与理论,去发现、认识、分析、解决与课程相联系的实际问题。课程知识和理论的传授,是在课程问题探究和论证的过程中完成的。试想学生已经能够回答和解决相关的课题了,还能说他没有掌握课程知识和课程理论吗?

几年来我们学校创新了PST—CCE岗位实境化人才培养模式,我理解其主旨是培养学生的岗位动手操作能力,这切中了实验、实训、实习课的教学目标。实践化课程教学与国外教学模式接轨,旨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针对不同的课程设定十分具体的课程能力指标,“教”与“学”均统一于预设的课程能力指标,应当认识到课程能力指标是“两个能力”教学目标的分解和实现途径。这个问题说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目的。

二、有教材与无教材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有些专业课程没有教材,乍听起来匪夷所思。没有教材,课程的教学内容从何说起呢?原因如下:一是国外教师基本都是博士身价,课程的任教者或是这个学科领域的领军人物,或是对这个学科具有独到研究成果的人。二是国外教师对任教的专业课程乃至学科领域的前沿、现状、社会需求及生产应用等等,了如指掌。三是对课程所涉及到的课题乃至学科领域的课题,了然於胸。通过设 置系列化的课程问题,引导学生去认识、分析、解决,就能考察出学生是否掌握和能够运用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所以人家没有教材,仅通过课程问题,链接和贯穿教材内容。

我们是用别人写的教材去讲课。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我们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做到国外那种程度,我们或指日可待,但是眼下还不行。我们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1、熟悉本门课程的教材。

2、了解本课程与相关专业课程的关联。

3、掌握本课程学术前沿。

4、掌握与本课程相关的参考书目和期刊。

5、针对教学需要,能够设计出足以使学生把握这门课程的课题,自己对这些课题进行了研究。

6、善于引导和启发学生通过研究课程问题,学习和掌握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内容问题,也涉及到实践化课程教学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问题导向与探究式学习

什么是问题?就课程教学而言,问题就是这门课程涉及到的知识、理论的应用点,学生通过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就能够基本具备认识、分析、解决相关课程问题的能力。问题的表现形式是什么呢?问题可以是项目、案例、情境、论题等等,要求学生们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设计、分析、研究、体验、论证,这就是以问题为导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解决这些课程问题,单单由某一个学生独立完成是有困难的。为了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国外大学一般采取分组研究和分组作业的形式,完成这些课程问题。分组是一种探究式的学习形式,这种学习形式所取得的实际效果,是发明者始料不及的。在这种学习形式之中,学生们互相启发、借鉴、竞争,提高了学习兴趣和学习的主 动精神,有助于课程能力的形成。简要的说,这些构成了课程的教学方法。

我们通常所理解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诸如:项目、案例、情景、分组等等,都是实践化教学方法的形式,其本质与核心是课程问题,以及透过这些课程问题所承载的课程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所以我们的实践化课程教学,应当牢牢的抓住设置课程问题、分析课程问题、解决课程问题这个“牛鼻子”,同时善于运用项目、案例、情境、分组等形式组织教学活动。

从教学方法的角度,还应当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应当打教学方法的“组合拳”,不能搞“单出头”。实践化课程教学重视具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特征的教学方法,但是并不排除各种教学方法的综合运用。如:最基本的传授式教学法,同样有用武之地。结合不同的课程,应当探索和运用最为有效的教学方法。二是国外大学十分重视学术研究方法和课题论证方法的教学,很多大学专门开设学习与研究方法的课程。我们目前尚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教学方法是“教”的方法与“学”的方法的有机统一,用什么方法教,应当告诉学生用什么方法去学。应当教会学生掌握项目设计、案例分析、情境研究、分组讨论等学习技巧。学生掌握和运用这些方法,带着问题去学习,就是研究型的教学了。或可过去学的有关知识忘记了,或需要更新了,但是掌握的学习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却受益终生,这是“可转移能力”的重要内容。

针对我校的实际情况,在实践化课程教学过程中,应当以设立课程问题、撰写课程论文为主要教学手段,形成以课 程论文为载体的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一是每门课程都要设立几个课程问题。二是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作为学习成绩考核或作为课程作业的问题,都可以独立完成或分组研究完成。三是形成课程论文、学期论文、学年论文、毕业论文相结合的实践化课程教学特色。通过以问题为导向的论文形式,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专业能力和可转移能力。

这些讲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方法的问题。

四、课前、课中与课后

国外大学研究式、探究式、讨论方式的专业课程教学,包括:课前、课中、课后,功夫在后台,不在前台。课前布置学生预习的内容和需要研究的课程问题,推介参考书目和资料,要求学生预习和探究。课中(课堂上)辅导、释疑、互动、总结。如:澳洲大学专门开设辅导课,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课中(课堂上)深化了对问题的认识,课后进行再研究,或在课后结合课程作业研究课题或分析案例、或设计项目等等,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这些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课程目标的教学特点。

我们应当清楚的认识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课堂已经延伸到课前、课中和课后,这是一个完整的、统一的概念,不如此就不是全面的实践化的课程教学,或者说就无法达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目地。我阅读了在座的各位老师的论文,每篇研究的都是课堂中的实践化教学,而没有涉及到课前和课后,这是极其片面的。设计实践化课程教学,必须设计课前和课后学生预习、探讨、研究的课程问题,这样才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调动学生主动研究问题的积极性。这里说的是 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设计问题。

五、考试与不考试

我们常听说国外大学生不重视考试,不像我们的学生面对考试,压力很大。也听说国外大学有的课程根本不考试,学生就得到了学分。为什么呢?因为学生在学习这门课程的过程中或撰写了课程论文、或设计了课程项目、或进行了典型案例的分析、或在小组讨论中进行了论证表述、或在课堂上专题作了总结、或已经有了新的发明和发现等等,总之老师通过学生在过程中的学习和研究,已经认定他不仅掌握了这门课程的知识和理论,而且已经具备了认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试就成为了不重要。

实践化课程教学和国外大学的课程能力目标是一致的,通过学习和研究,学生是否已经具备了相应的课程能力的考核,不是通过单一的文字笔试所能验证的。我们应当在实践化课程教学实践中,不但探索和创新行之有效的考核方法和考核形式,应当十分重视过程考核和效果考核,建立以过程考核为主,过程考核与笔试考试相结合的考核方式。

与这个问题想联系的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评估问题。我校实践化课程教学,总体上讲尚处于研究阶段,全校30个专业,1000余门课程,今年仅有8个学院的130名教师申报了实践化教学课程,而且是否能如期实现还有待努力。针对这种情况,应当制定有区别的课程评价标准,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通过制度导向,大力推进实践化课程教学。这个问题讲的是教学考核与评估的问题。

六、课程思想要实现革命性的变革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知识的传授为主,通过概念、定义、原理、公式的课堂讲解,实现传授知识的目的。实践化课程教学是以能力培养和能力形成为目标,通过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互动式的教学活动,实现能力培养的课程目标。两者都围绕专业建设的课程目标、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估等要素展开,但是教学运作方式却有天壤之别,需要实现课程思想的革命性变革。实现课程思想的变革,最主要的是要破除长期以来形成的惯性的教学思维定式,跳出自己头脑中自然形成的安排课程教学的思维顺序,适应实践化课程教学的本质要求,进行思维方式的重新编码,进而实现实践化课程教学的创新发展。这个问题是制约实践化课程教学深化推进的主要障碍。

七、坚定不移的走教学实践化之路

2024年11月1日董事长徐伟浩老师,在系主任培训会议上发表了《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实践化教学》的讲话,继而校办以《自主学 动手学》为题,正式发布了徐老师关于实践化教学的系列讲话,并加注了【校长按语】。以徐老师的讲话为标志,我校开始了以“实践化课程教学”为主要内容的新一轮教学改革。

2024年8月以来,我校在探索中前进,在创新中发展,不断创造着属于自己的应用型教学特色。如果说过去几年的教改,我们致力于解决的是“教什么?”“怎么教?”的问题,那么徐老师所说的“实践化教学”,所要解决的是“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以学生为主体,站在学生的角度,调动学生探索、研究问题的主动意识,是实践化课程教学的精髓。

经过几个月的探索研究,经过对国外大学的考察学习,透过大家的论文和初步的教学实践,证明徐老师讲话所指出的教改方向是正确的、超前的、有光明前景的。

我们应当坚定不移的走实践化教学改革之路!

研究生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探索.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