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范文合集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8129.html

第一篇: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2024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

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

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

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

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24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二篇: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2024年11月2日,我作为“中小学骨干教师第三期国家级培训高中语文班”的学员,与同班学员一道,来到湖北省宜昌市第一中学进行教育考察。在短暂的时间里,我们参观了宜昌一中美丽的校园,观摩了语文教师生动的课堂教学,聆听了领导和老师感人的介绍,深受启发和教育。我感受最深的是:宜昌一中的领导对素质教育有深刻而独到的认识,对实施素质教育有切实且得力的措施:宜昌一中的师生在实施素质教育的实践中有勇于探索、不懈追求的精神。素质教育在宜昌一中结出累累硕果。他们的理念和实践正在昭示着这样一条教育的必然规律:素质教育是取得高质量的关键。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第三步是建立一流的师资队伍,为素质教育提供智力保证。该校突破师资培养的旧框框,用“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的新理念,通过教育科学研究的途径提高师资水平及其社会地位。几年来,该校争取了“英语单元整体教学”、“青少年巨大潜力开发”等十个市级以上科研课题,以轻负担高质量为目的,集体攻关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该校对教师工作的衡量,不是以“勤”为标准,而是以单位时间内所取得的“质”为标准。谁给学生加班,或谁在自习课时登台讲课,谁就会挨批评,就会被认为是以牺牲学生的休息时间或自由发展的时间为代价来弥补自身教学不足的表现,甚至被认为是“缺德无能”的表现。随着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不断更新,该校教师的素质发生了巨大变化。该校目前有特级教师6人,高级教师55人,研究生(含在读)20人,国家、省、市级骨干教师42人;五年来,获国家级各类奖励32人次,获省级各类奖励118人次;出版专著30余本,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文章200余篇。用素质教育的新理念来培养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又以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来实施素质教育,这是宜昌一中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走出的极为重要的一步。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24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高考升学率超常规攀升,今年一类重点大学达到50%以上,升入北大、清华、人大、复旦等12所全国著名高等学府达到120人。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三篇: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

宜昌一中创办于1910年,是川东鄂西地区最早的官办学校。现已办成独立高中,有31个教学班,师生两千多人。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国家提出实施全面素质教育以来,该校坚定不移地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依法治校、科研兴校方略和强化“德”、坚持“全”、注重“实”、讲究“活”、追求“新”、着眼“管”的十八字办学方针,逐步探索出了一条素质教育发展之路:深入探索研究第一课堂有效的教学模式,强化教学质量;规范有序地开设第二课堂选修课,发展学生特长。学校为学生提供展示各方面才能的舞台(如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极大地促进了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他们不但扎扎实实地不断开创教育新局面,而且高考升学率也连年攀升。

宜昌一中陶三发校长在座谈会上对我们说:“以拼消耗为特征的应试教育,只能是粗放型的低素质教育,而以科研含量支撑的素质教育是一种‘集约型’的高素质的真正为科技兴国战略所需要的为人民群众所欢迎的新型教育。这种教育是以提高教育的素质,培养富有活力的开拓创新型人才为目的的。”陶三发校长对素质教育的理解是深刻而独到的。在校领导这种素质教育思想的指导下,该校在素质教育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三步:

第一步是以抓学生“自治”为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97年开始,该校废除了从应试教育衍生出来的保姆式德育方式,民主选举学生干部,“还政于民”,让学生充分享受班级和学校常规管理的教育资源,民主管理学校,真正做起了学校的主人。该校把培养学生的“三自”能力作为办学的主要目标之一。他们要求全体高一学生住校一年,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

第二步是抓课程结构的改革,建立素质教育的基本框架,系统地进行教学领域的改革。该校用“三三三制课程结构”来规范素质教育的健康发展。第一个“三”是用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活动课等三张课表指挥常规教学,以55%的时间用于第一课堂必修课的教学,45%的时间用于学校开发的40多门选修课、活动课的教学。第二个“三”是每年举办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作为展示和交流素质教育成果的平台。第三个“三”是出版三大报刊——《宜昌一中报》、《一中教研》和《前茅》文学季刊,作为素质教育的论坛和基础。这一课程结构,彻底结束了第一课堂一统天下,课业负担使学生疲于奔命的局面,形成了立体的教学结构,为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做学习的主人开辟了一个广阔的天地。

实施素质教育为宜昌一中带来了高质量,且看下列几组数字:

近三年来,学生在《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全国2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近百篇。

科技发明创新冠于湖北,走在全国前列,近三年来,全校发明创新近2024项,获全国发明创新大赛奖7项,单项奖40多项,已有40多件作品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专利,还有几百项正在申请专利。

学科奥赛,去年全国一等奖宜昌共9名,该校占7名。

五年来,该校生均三年在校学习时间比宜昌市同级可比学校少80天(每天以8小时计),生均三年作业量少600个小时。

什么是素质教育?怎样实施素质教育?真正的素质教育能产生怎样的教育效益?从宜昌一中实施素质教育的事实中,我们或许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诠释。在考察过程中与学生座谈时,一位叫吴磊的同学这样说:“从我跨入一中的第一天起,便深深感受来自一中的气息,激烈的竞争又不乏轻松的气氛,敢于迎接时代的潮流,做一个时代的弄潮儿。在这里,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学到了一种精神,一种脚踏实地而又具有远见卓识的创新精神。”这位同学真切地道出了素质教育对培养高质量人才所起的巨大作用。

第四篇:赴宜昌学习考察报告

在学习中提升,在考察中感悟

——赴宜昌学习考察报告

汉川市韩集乡宗申明声小学韩光霞

为了提高办学水平,促进校际均衡发展,开阔小学校长视野,提升学校发展内涵,11月20日至23日,在汉川市教育局张建安副局长的带领下,我有幸随团赴宜昌市西陵区学习考察。在考察期间,我们先后赴宜昌市西陵区三江小学、康庄路小学、葛洲坝实验小学、刘家大堰小学参观考察,通过参观校园风貌及校园文化建设,听取四位校长经验介绍,了解了四所学校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他们的先进的办学理念,明确的办学目标,执着的办学精神深深打动了每一位校长。此次考察让我开阔了视野,增长了见识,心情非常激动。特别是这些学校的办学特色,现代化教育设施,高素质的教师队伍,高效的内部管理,项目团队的实施模式等都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将这次学习考察的情况报告如下:

一、所见·所闻:

走进西陵区三江小学,像走进书画的殿堂,一股浓浓的翰墨书香扑鼻而来。三江小学以书画艺术为特色建设,鲜明的办学理念,优雅的校园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协作的教师团队,浓厚的教研氛围。文化墙上,象征着学校精神的“梅、兰、竹、菊”映入眼帘,在“行早、求真、乐事”的学校校训和“翰墨飘香、德智双馨”的办学宗旨指引下,彰显学校“书画艺术”特色,倡导“人和为贵、创新为魂、以事为先、学生至上”的治校理念,用智慧和汗水铺就特色文化浓郁的“墨香、书香、品香”的学校发展之路。步入三江小学的德雅楼:翰墨春秋、翰墨棋韵、翰墨丹青,一楼一主题,一楼一神韵,徜徉其间,走廊两侧的墙壁及廊顶、楼梯转角处,各类书画琳琅满目,既有名家的,也有本校师生的。每一楼,该校都安排了一位教师作讲解;每一间教室(或功能室),都布置得都是那么风格迥异。三江小学的升旗仪式更有其独到之处。该校的升旗实行值周班制度,由班级选出3名旗手,4名护旗手。升旗过程中,学生列队集合、列队解散,学生手牵手,心连心,没有一名学生讲话;教师全员参与,与学生一同齐声高唱国歌。整个升旗仪式井然有序,庄严肃穆。

走访被西陵区教育局命名为“古诗文教育特色学校”的康庄路小学,一走进校园,国学气息扑面而来,文化墙上,图文并茂的《中国古典诗歌长河》向学生诠释了从先秦到明清中国诗歌的发展史,气势宏大;赏诗园里,学生自己创作的诗词卡片,五彩缤纷;涂鸦墙上,学生们即兴做的古诗配画,童趣盎然;在楼道里、花园中、桌凳旁,都能看到张贴出来的经典国学佳句,提醒学生们规范自己的言行;在每个班的窗台上还特别设立了小书架,除了学校投放的书籍外,同学们把家中的图书画册也带到了学校,摆放在小书架上。无需借阅证,不必付押金,图书在同学们之间自由“漂流”。漫步校园,传统文化尽显其中,整个校园溢满浓浓的书香。“梅庐”、“采薇”、“小荷”三个学生诗社为康小学生搭建展翅平台,诗社成员经常在社长的带领下进行野外踏青、倾听名师、诗歌创作等活动。正如403班的学生张晓虎说:“过去,我最怕学古诗和文言文了,又难记又难懂,参加诗社活动以后,不但渐渐喜欢上诗,有时还可以吟上几句,我自己仿佛也成小诗人了。”

22日上午,我们驱车来到座落在长江之畔,大坝之滨的葛洲坝实验小学,走进气势恢弘的校门,一座扬帆起航的雕塑印入眼帘,三园(寻迹园、践行园、亲耕园)·两廊(德育长廊、艺术长廊)·一室(校史室)·一轩(书雨轩)·一阁(闻书阁)·一馆(体操馆)的校园,让校园一花一草皆含情,一砖一瓦皆有意,使得校园的亭台楼宇间,处处彰显优秀传统文化与优美的自然景观融为一体。他们以创建“葛洲坝水电文化”特色作为突破口,根据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结合葛洲坝水电文化特点,在低年级学生开展“四童”活动(“四童”指:画童画、写童诗、颂童谣、演童剧);在中年级学生开展“五小”活动(“五小”指当小故事家、做小记者、当小导游、做水电小专家、做小收藏家);在高年级学生开展“六探”活动(“六探”指名胜探访、名人探询、地植探索、文化探讨、模型探究、科学探秘)。并将葛洲坝水电文化研究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为师生和学校发展创造优良的人文环境,使校园成为师生身心愉悦、智慧生成、温馨幸福的花园、乐园、家园。

刘家大堰小学秉承“让教师幸福工作,让学生快乐成长”的办学理念,以“博爱至德”为校训,倾力打造“中华美德教育”特色学校,以传统艺术元素构筑学校特色显性文化,以校本教材《中华美德经典诵读》《感动刘小的N个真情故事》等为依托,让每一名孩子具有现代美,使学校成为促进师生健康成长的幸福乐园。特别值得一提是每一间教室旁,都有一只由“纪律、卫生、学习、文明”部分组成的展翅欲飞的大雁,并写上“折翅的大雁能飞吗?”该班哪项没做好,将会被摘掉一块,时刻提醒学生要为班级争光。在校园围墙上,刘小人将围墙变成了“中华美德故事画卷”,让学生在勤奋学习、欢乐游戏之余,徜徉在琳琅满目的画廊前,品读经典的中华美德故事,浸润其心灵,使学生拥有健康幸福的童年。

二、所想·所思:

1、先进的教育理念是学校发展的灵魂。这次参观学习中让我们首先体味到的是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有自己独特鲜明的、长期稳定的教育个性特征,并能够保持下去,形成了“一校一特”、“一校一品”的先进教育特色。三江的书画艺术,康小的诗词文化,葛小的水电文化、刘小的美德教育,无比让我们赏心悦目。正如三江小学雷晓军校长说:“选择一条适合学校发展的道路,那就是这所学校的优势所在。”可见,一所学校一定要有符合本校实际的办学理念和明确的办学目标。参观四所学校的校长都是极富先进教育思想的校长,正是先进的教育思想成就了以上四所学校的成功。学校教育是一个大舞台,校长是这个舞台上的导演,只有调度得当,指挥有方才会演出一台成功的大戏。因此,我觉得做为学校管理者,要乐于学习先进的教育思想,吸收和借鉴别人的成功经验,充分结合学校实际,武装先进的教育理念,才能提高办学水平,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才能让学校向前发展。

2、良好的校园文化是学校发展的源泉。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学校的墙壁会说话”。的确,这四所学校都有着各自特色的校园文化。这些校长非常善于用文化经营学校,深知良好的育人环境有利于学生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这些学校大到整个校园的布局,小到教室及走廊每一个角落的布置,都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每间教室、每个走廊、每个角落无不散发着文化的清香。其实文化

管理是基于人的管理,要尊重人性为主;文化管理是依靠人的管理,要取决于人的自觉性;文化管理是为了人的管理,要考虑到除了学生还有老师。围绕“人”字的管理就是文化,校园文化就是要整合师生的价值观念,建立赋予灵魂的学校制度才能打造出适合自己学校的校园文化。要充分挖掘学生群体中优秀的人力资源,用学生自己的成功经历来感染更多的学生,激励全体师生,使师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得到提升。努力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打造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努力打造书香校园,让学校的角角落落,甚至空气都弥漫着教育的芬芳。

3、坚强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学校要发展,学生要进步,没有一支坚强的教师队伍,那是万万做不到的。我们深知教育目标的实现要依靠广大教师,教师的水平有多高,献身教育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有多强,学校的发展就能走多远。这四所小学之所以能形成自己的特色,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学校十分注重管理干部和教师队伍的培养。特别是参观了刘家大堰小学使我更加明白,有一位好校长,就有一所好学校,因为校长在学校里是管理者、指挥者,在各项工作中起核心、主导作用,起决策的决定作用。一个校长只有用心工作,才能带出一个好班子,才能带出一个好团队,才能办好一所学校。教育家魏书生曾说:“一件小事,常常做,天天做,就能形成特色。”虽然,我们的教师团队与这些学校教师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有信心,用爱去激发我们团队热爱教育、献身教育的热情,不断加强业务培训与学习,总会向他们的团队靠近,我们的学校就会发展,整个教育就会发展。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次难得的学习考察,我感慨颇深。我所在的韩集小学是一所农村乡镇中心小学,由于所处地理位置影响,学校建设相对滞后。近年来,由于上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办学条件有所改善,但无论从硬件建设,还是从师资配备上与其他学校相比还存在着较大差距。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在教育均衡还没有完全实现的情况下,我们将充分调动主观能动性,带队伍、强素质,抓管理、练内功。相信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与关心下,在中心初中的正确引导下,用学到的教育理念、成功的教学经验,努力把我校打造成充满活力、彰显个性、特色鲜明的一所农村中心小学。

第五篇:赴宜昌学校考察报告

一校一品显特色精细管理见成效

——赴宜昌四校考察学习报告

城隍镇土城小学王新华

学校应该如何办,我们要培养怎样的学生,作为一名学校校长,带着这些思考,我有幸参加了赴宜昌的考察学习活动。走进宜昌四所学校的校园,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书香味、墨香味深深地折服了我,也被那浓浓的传统美德教育氛围陶醉了。他们真正实现了让每面墙壁、每寸土地都会说话,让每棵花草、每一个汉字能育人。通过两天的考察学习,宜昌教育均衡 + 规范 + 特色办学理念让我有所思、有所悟。

一、浓厚而具有特色的校园文化感染了我宜昌四所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颇具特色,校园内处处弥漫着书香味,浓郁的校园文化让人身处其中,不禁杂念顿消。

一是校园文化。三江小学“书画特色”、葛洲坝实验小学的“水电文化特色”、康庄小学“古诗文特色”、刘家大堰小学“中华传统美德特色”让人赏心悦目。校门、围墙、花坛、雕塑处处渗透育人氛围。楼梯走廊、校园标语、名人字画、学生作品都精雕细琢,与校园特色紧密相连。

二是教室文化。四所学校每间教室都精心布置,彰显个性。刘家大堰小学每间教室门口都有一只展翅欲飞的大雁,将班级一日常规分解在大雁身体各部位,某项做的不好就取下相应身体部位,大雁就不

完整。此举对学生集体荣誉感、对行为习惯的塑造效果非凡。康庄小学班级读书角设置在教室外窗台上,美观方便,别具一格。班内都设有学生评比栏,特色各异。

二、精细化的管理,对工作的严谨态度打动了我在这次考察中,使我感受特别深的还有这些学校在工作中的精细化管理,将工作做到了极致。

一是升旗、大课间活动。三江小学升旗仪式均由学生完成,国旗下活动丰富。大课间活动也是该校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整齐的队列、饱满的精神面貌让人赞叹。学生们体操、桑巴舞无不展现他们的朝气蓬勃和阳光与自信,随班的老师也能跟学生一起参与。

二是课堂教学的精细化。学生良好的学习姿势,说完整的话,说普通话,随时提醒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方法。教师和蔼可亲的教态,轻松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的授课水平和专业技能等处处可见学校平时管理之精细。

三是学生小事德育。课间这些学校学生的微笑待人,见到客人主动问好及轻声说话,慢步行走没有一点疯逗打闹让我印象深刻。学生能养成如此良好的行为习惯可见他们管理之细致与坚持不懈。

三、下段的打算与思考

1、树师生良好的精神面貌。认真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政策法规,教学和师德理论,先进人物事迹等。关心教师的工作和生活,积极开展教师集体活动,将教师紧紧凝聚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对教师工作导向积极正面引导,树立爱岗敬业、辛勤耕耘、不甘落后的精神。将学生德育着眼于从细小抓起,抓在平时,抓在坚持。使学生从最基本会走路、会说话做起。

2、加强常规管理。抓教师在校一日常规,教师出操、到班、课堂教学、作业批改等要做精、做细、做实。要求教师率先垂范,做好学生的榜样。在课堂教学中要不断锻炼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并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3、狠抓教学质量。要以质量稳定生源,吸引学生,以优质把学校做大做强。加强学生质量监测,严把学年交接。实施教师奖励办法,调动教师的工作热情。拓宽教师培训,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4、构建特色校园文化。制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规划,逐步提高环境育人水平,构建学校特色并进行积累打造,走学校特色发展之路。

5、对上级部门建议:让均衡优质教育成为永恒主题,让学校成为城乡最漂亮最现代的建筑群,让教师成为令人羡慕和向往的职业,让教育成为构筑和谐社会的强劲音符。

二○一一年十二月一日

湖北省宜昌一中教育考察报告范文合集.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