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化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的策略(合集5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8113.html

第一篇:化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的策略

化解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的策略

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 毛佩清(邮编:324000,电话:***)

摘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实施困难重重,本文针对目前学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认识不到位、课时开不足、活动被窄化、指导低效性、安全等五大问题,提出了化解的策略:自上而下、区域推进;灵活机动、统筹考虑;因地制宜、多元开发;望闻问切、对症下药;预案周全,责任到人。希望有助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和“常态化”教学的实施。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规定、地方指导和学校实施的一门课程,既是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更是一个难点。没有统一的教材、没有统一的内容、没有专业的师资,尤其是学生学业和考试负担过重,使得这门课程“常态化”实施困难重重。我省普高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五年,对许多学校来说,仍是一门讲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不检查不要的课程。因此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难”问题,对完成课程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有着重要的意义。

问题一:认识不到位,师资的质和量无法保证

教师是课程的执行者、落实者,综合实践活动最大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也是教师的问题。综合实践活动是一门崭新的课程,原来学校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师资力量,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由谁来上这门课程、谁能上这门课程。我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要求:“学校必须组建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指导组或教研组,每十五个班必须配备一位专职教师”;“教师队伍由专任教师和指导教师组成”。但目前很少有学校配备专任教师,情况较好的学校则是由几个工作量砍掉一半的学科教师担任专任教师;有的学校只能通过年级集中讲座来完成理论和方法辅导;或者沦为班主任、课时不足的教师用来补足课时的“搭头”。

一些地区没有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方式与程序,没有确定综合实践活动教师工作量计算的基本标准。这更加剧了学校和教师的误解,以为这门课程可有可无,可上可放,谁都能上。也造成了教师流动性大,不利于教师的不断总结、反思和提升。

对策:自上而下 区域推进

合格的师资队伍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必要条件。没有专职教师,近期可能会是影响课程的教学质量,长远来看会制约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持续发展。因此,应该有让教师“教得好,留得住,有发展”的机制保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专项督导。督促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课程计划的严肃性。制定相关的政策,把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情况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情况作为对学校教学质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实行评优一票否决制度。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政策倾斜,妥善解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编制和职称评定 问题。设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职教师的职称系列,并适当放宽担任该课程的任教年限,鼓励教师参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撰写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论文等同于管理或德育论文;要求其他学科教师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应有相应担任学生研究性学习活动指导教师的经历,以此来保证普通高中学校建立较为稳定的专兼职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

3.各级教研部门设置专职教研员。教研员要深入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研究,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对学校随机进行教学视导。经常召开“学生座谈”会,组织各种形式的调查访谈,了解学校实施课程情况;教研室还可以组织“校长论坛”活动,每学期末召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进度调研会,请各校分管校长介绍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进展情况,促使学校领导提高课程的领导力,成为行家里手。

4.学校要给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制度保障。如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工作量制度、教师奖励制度、校本教研制度、档案管理制度、课程评价制度、安全管理制度等等,使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走向常态化规范化的轨道。

问题二:课时开不足,课程目标成空中楼阁

我省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意见要求学生三年完成约270课时的研究性学习活动,其中前五个学期平均每周应安排3学时。调查结果显示:平均每周安排3课时的学校几乎没有,安排2课时的学校很少,安排1课时的学校也为数不多。研究性学习活动的时间得不到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时开设不足、随意挪作他用、仅是课表中的摆设等现象,说明了当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地位低下、未受到学校的足够重视的状态。

对策:灵活机动 统筹考虑

1.加强教育督导是刻不容缓的。从基层的实际情况看,当前最重要的问题是教学行为的规范问题,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底线要求。教育督导是对学校教育制度与教育活动事后监督的工作机制,发挥其在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中的作用最为重要。教育督导部门可在一定时期集中精力、加大力度,检查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实情况,并制定相应的措施对学校进行考核,或列入对学校的年终考核项目。

2.灵活弹性安排时间。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和活动场所的开放性,以及指导教师时间安排上的因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时间应该根据需要灵活安排,在保证基本课时总量的前提下,给予学生弹性的时空环境,课时可以集中使用与分散使用相结合:既可以将每周的时间集中在一个单位时间使用,也可将几周的时间集中在一天使用。

问题三:活动被窄化,将学生囿于课堂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许多学校和教师虽然也想方设法开发和利用校内外的相关课程资源,但由于经验和能力的不足,对自身潜在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够,大多数学校很少尝试与校外机构、人员建立联系;加之社会上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展存在一定的偏见和误解,社会各界的理解支持不够,使得许多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对策:因地制宜 多元开发

1.以政府部门规划协调为基础,教育部门巧安排。政府主管部门需要切实为当地学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基地建设奠定基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争取社会各阶层、各单位对学校开展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基地建设的理解、支持与帮助;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统筹安排,整合各方面的资源,建立形式多样的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基地,以带动校级基地的建设与发展;加强学校教育资源、社会教育资源和网络教育资源的同步建设,丰富学生学习的经历和经验,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2.以实践活动为载体,弘扬学校个性。校本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课程资源。有的学校之所以能进行常态化的实践活动,得益于他们立足于学校,重视开发学校这个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许多学校都有传统的科技节活动、体育节活动、艺术节活动和读书节活动等,每一次活动都可以让学生参与部分项目的设计和策划,使学生既可以在不同的活动情境中展示自己,感受成功的快乐,锻炼和发展各种能力;也可以在校园里开展各种研究性学习,比如各种学科研究性学习、校园生活类调查(学生考试心理调查、学生消费情况调查等)、各类学习用具、教学用具创新设计等。学校要加大投资,建立校内实践基地,如“气象台”、“科技馆”、“地质展览室”、“机器人实验室”、“百草园”等。加大开发利用理化生实验室,形成富有个性特色的科学活动基地。学校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等场所要让学生便利地使用,查询相关资料。

3.以基地建设为依托,拓展实践活动范围。每个学校所处的周边环境都有一定的特色,当地的自然、社会、人文资源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综合实践活动要依据就近原则,学校要了解本地区的资源情况,统筹规划,积极与当地团委、社区、大型企业等单位联合开发和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提供保证。

4.以家长指导为补充,丰富实践活动内容。学校要重视学生家庭资源利用和开发。每个学生的家庭充满了丰富的资源:家长和亲戚的阅历及职务,家庭工厂及种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时时处处都包含着丰富的学习资源。学校可以利用家长会的时机,向家长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和实施要求,对家长进行指导培训,使家庭成为开发学生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此来弥补学校教育的不足。让学生在老师与家长的指导下,进行一些生活实践调查活动,在活动中亲身体验、感受,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用知识,体会其价值。

问题四:指导低效性,教学呈现形式化

由于体制和精力、经费的原因,我省从省级培训到市级培训能参加的只是课程教师,而大批的指导教师没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由于缺乏培训,加上部分指导教师自身的研究意识和课程意识不高,在理论与方法的指导上难以有较多的精力投入,不少指导教师没有针对学生的活动制定具体的指导方案,对学生的活动展开过程可能遇到哪些问题和困难缺乏预先的设想和解决预案,实际指导的效果可想而知。大部分学生的实践活动处于形式上有指导教师、3 实际上被放羊的现状。

对策:望闻问切 对症下药

1.制定指导教师行为规范以求“实”。学校应建立综合实践活动教师指导的基本行为规范或常规。这些常规包括:各活动阶段的教师指导行为常规;认知基础与方法论指导常规;校内活动指导行为常规、校外活动指导行为常规等。综合实践骨干教师要对全体指导教师进行通识培训,让指导教师知道如何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组织力量编制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教师规范手册,检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方案,召开学生座谈会,抽查指导教师的指导情况。建立课程教师教案、档案,定期检查。

2.交流座谈找问题以求“好”。学校应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专家组、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专家和相关课程管理人员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课程实施情况,根据学校综合实践活动开展的情况,召开师生座谈会,检查指导教师教学常规的落实情况,掌握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个别辅导和专题讲座的形式进行培训,提高指导教师的指导能力。

3.同伴合作优势互补以求“广”。学生自主研究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由于主题内容的复杂性,这就给教师的指导带来一定的困难,那么教师之间的合作就显得十分重要了。指导教师要学会在教师之间、教师与领导、教师与教研人员以及其他有关人员之间的合作,甚至是利用网络技术进行跨时空跨地域的合作。

4.专家引领区域培训以求“深”。教研员和各级专家要深入教学第一线,收集整理第一手资料,对于区域性集中暴露的问题,通过开展课题和专题研究解决理论和实际操作中的问题;通过观摩课和评课等活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引领指导教师反思;通过开展专题性教研活动进行成果推广和阶段性总结;通过区域培训构建和培养区域性骨干教师。

问题五:安全问题,社会实践的拦路虎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可能仅局限于教室。一般情况下除理论课教学、材料整理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外,大部分时间需要户外实践活动。但是由于综合实践活动基地的不固定、班级规模过大,以及安全问题,使得学校难以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效果和吸引力,也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发生了严重的冲突。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安全保障高于一切的今天,这种取消活动的决策还很容易被各方面认可。

对策:预案周全 责任到人

1.加强学生自身的安全意识。学生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活动中,课外活动、自主活动所占比重大,突发事件多,不安全因素多,如果学生缺乏必要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容易在实践过程中受到伤害。因此学校加强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能力,开展《牢记安全,自我保护》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活动中了解安全事故发生种类,常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常见事故发生的预防,常见事故发生急救,增强学生对安全事故的预防和保护能力。建立小组活动安全保障机制,在每次活动前小组成员必须商讨此活动会出现的意外情 况,并做出预案;在活动中,强调活动小组中各成员不要擅自行动。

2.学生课题立项把好安全关。学生的研究课题应从人力、物力、财力、时间等方面去考虑它的可行性,应贴近学生生活、生产、现代科技中的实际问题。学校在考虑学生课题立项时,还要把好安全关,要充分预判学生课题的安全问题。如有的学生确立的课题是“本市乞丐生活状况调查”,该课题要走访城市的乞丐,而乞丐群体人员复杂,这个课题就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不应予以立项。还有的科学实验类课题涉及到高电压的物理实验、强烈反应的化学实验等不安全因素,也要请学科教师或专家审核,切实把好安全关。

3.大型活动做好安全预案。学校要形成“一事一案”的安全工作惯例,大型综合实践活动都必须作好安全应急预案,制定相关安全职责,明确紧急事件发生后的处理流程。学校在制定应急预案时力求可行性、操作性和时效性,以便预防在先,万一发生事故,即可组织启动预案,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学生小组活动也要签订安全责任书,责任书上明确指导教师要对学生活动安全问题做出预判,提醒学生做好安全工作。

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崭新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去实践,不断去积累;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综合的课程,需要我们不断去探索,不断去创新;让我们致力于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和“常态化”教学的实施,一同努力!一同前行!

作者简介:毛佩清,浙江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究会副秘书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专业指导委员会综合实践活动组成员,浙江省衢州市第一中学副校长,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地址:浙江省衢州市西区九华路399号,邮编:324000。电话:0570-8884322,***。E-mail:pq1116@126.com。QQ:781142679 5

第二篇: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浅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

摘 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中小学必修课程,不是其他课程的辅助和附庸。这门课程是一种与各学科课程领域有着本质区别的课程领域,我们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始终要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本文从几个方面浅谈了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关键字:综合实践活动 实施 策略 创新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必修课程,它的有效开展能够推进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改革和创新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既继承了我国基础教育的优秀传统,又体现了当前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我们在新一轮的课改中,始终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作为一个重点来抓。下面浅谈一些有关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的策略。

一、加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展的制度建设和管理,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要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落到实处并深入的开展,没有相应的教学管理制度来支撑和保障是难以想象的。为此,我们要根据本地和本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明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写进课表,以保证课程的有效实施。一是学校要有详细的综合实践课程衔接计划:即学校整体的课程开发与实施计划、年级组活动计划、班活动计划,同时实施过程中要协调好学校、各年级组、各班级之间的综合实践活动,使得课程更加有效的、合理的实施。例如,可以由学科教师或学生自主生成课题,报团队备案,由专职实践活动课教师组织团队成员及学生进行可行性辩论,生成可行性报告,给学校批示,然后由实践活动课程教师制定初步活动计划并具体实施,按照实践活动课的实施步骤,由团队以学生为主制定出具体的实施计划。二是逐步建立和健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体管理和相关制度,例如逐步建立档案管理的常规与制度、活动考核制度、社区联系制度等,可具体到每学期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数量,以及综合实践课程教师的日常教学资料的积累等。

二、健全安全管理机制,明确学校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与义务,以解除学校教师的后顾之忧。

一是要精心组织,合理规划,制定详细的活动计划。例如,学校应对校外活动空间范围、活动情境等事先精心组织,合理规划,设计安排实践行程。二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培养和提高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与能力,磨练受挫意志,锻炼良好的心理素质。同时加强与学生家庭、社会相关部门的沟通与联系,在确保学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开展各项活动。三是提高校外活动效率,坚持就近原则,一次实践活动能完成的任务决不用第二次,减少不必要的校外活动时间。

三、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因地制宜,挖掘地方综合实践课程,彰显特色。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在实施过程中往往遇到课程资源缺乏的困难。重视对地方教育资源的开发,积极的、充分的利用周边的课程资源,挖掘具有地方特色、学校特色的综合实践课程,使综合实践活动贴近学生,这不仅便于活动的开展,也有利于彰显特色。所以学校应该尽一切努力在学校与地方、社会之间架起桥梁和纽带,整合资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提供更加便捷的渠道。

1.创设良好的校园环境,建立活动基地,为综合实践活动提供平台。首先,学校要积极创设一种有利于感染学生的环境,如学校的各类植物上都有详细的植物介绍;校园宣传栏上,定时的进行综合实践活动的宣传,展示学生一幅幅综合活动的照片、一个个研究的成果。通过各种形式的校园环境的布置,营造良好的综合实践活动氛围,让学生更好的感知,并投身到实践活动中去。其次,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研究农业科学,参与实践,学校可以采用租赁等方式,开辟校外农科技综合实践基地。若有条件还可以让学生实践大棚种植、鱼塘养殖、禽畜养殖等。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农作物及禽畜的了解,自觉养成自主探究,热爱劳动的习惯。

2.开发地方德育资源,开展公民教育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德育素养。德育过程是组织学生的活动与交往,统一多方面教育影响的过程。综合实践活动的实践性、自主性、开放性等特点正符合德育的需要。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共同促发展。

3.开发地方人文资源,开展乡土特色风物调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①由于各地方的资源、经济、文化、历史的不同,每个地方都有其独有的资源特性,学校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应该整合地方的资源,把地方有利资源融入学校的综合实践课程中,从而挖掘本校综合实践的特色。例如,通过引导学生开展乡土特色风物调查研究,并根据调查写出调查报告或论文,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实践,在实践中学会发现解决问题,学会创新。

四、构建多元化的活动模式,丰富综合实践活动形式,注重实效。

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学习活动方式有:课题探究的研究性学习、社会考察的体验性学习、社会参与的实践性学习、设计制作的应用性学习、生活学习等。如果我们在任何一种主题活动中,尽可能采取多种多样的学习活动方式,在每一项活动主题实施中,尽可能多地以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为基础进行调查、考察、参观、宣传、实验、表演、展示、交流、总结等学习活动,这样不但大大的丰富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也更好的给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让学生体验更多成功的乐趣,积累更多丰富的知识,从而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为了防止造成活动形式化的倾向,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必须努力探索课程指导的规律,步步抓落实,以点带面推动发展,多元整合指导队伍,注重实效,才能够保质保量的开展。

五、优化综合实践课程评价,调动学生的兴趣。

评价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中发挥着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它不只是综合实践活动的终结内容,而且要贯穿在整个过程中,在活动过程中对学生及时公正的评价能指导活动的展开,活动的终结评价又能促进学生在成果分享及思考中,审视反思自己的行动,进而自我改进。它强调学生发展性评价,不仅允许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方案、表现的形式的多样化,而且重视学生的过程。它以形成性、发展性的评价为主,注重学生主体参与实践的过程及在这一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性、合作性,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在具体评价的操作中,应该做到:

1、评价内容要丰富而灵活。

对学生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评价要体现差异,侧重于关注学生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是否有变化和进展;从学生参与综合实践活动学习的情感、态度、兴趣等方面入手,设计丰富的评价指标,教师有重点地做细致的观察和必要的记录;着眼于学生健全人格发展,把对学生价值观的引导作为评价内容以及研究的生长点和精心设计的亮点。

2、评价的手段和方法要多样。

根据活动内容,确定匹配的评价手段和方法,突破分数、评语、物质奖励之类的常规手段,探索富有创意、启迪智慧、激发情感的评价手段。我们一般采用自评、互评、家长评、师评等从多维的角度去评价他们的表现,这样能更好的推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3、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

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对学生做出全面评价,要做出全面评价就要多渠道、多角度、广泛获取信息,获得足够而可信的评价依据。

总之,开好作为国家必修课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事关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事关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我们要从理论上认识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并从实践上积极加以探索。我们还需不断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策略的研究,努力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的常态化、优质化,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第三篇: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安全问题”的化解策略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安全问题”的化解策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如参观、考察、外出调查、采访等。由于中学生活泼好动,好胜心强,校外综合实践活动区域又广,不安全因素相对增多,有许多事情指导教师难以掌控,任何一个细小的纰漏,都会导致事故的发生。所以活动组织者在实施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严肃话题——学生的安全问题。

情景重现:

在靖江市渔婆菜场西大门集中,开展“ ‘限塑令’实施现状调查”,小组成员合作调查菜市场和学校周边使用塑料袋的情况,指导老师布置完任务后同学们即开始行动,10分钟后,有学生着急地找来了:“老师,张月因为不小心踩到菜叶,扭了脚,疼得不能走路。”指导老师立即赶到现场,原来张月同学的脚崴了,老师立即让几个同学扶张月就近去社区医疗处找专科医生就诊,以免留下后患。

上面这个实例,是不久前我校组织的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出现的一个安全问题。事情处理结束后,我和几个指导老师就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进行了一次全面、深入的思考和讨论。有老师提出“要安全,不如取消校外活动。”这种因噎废食的做法我认为是极不妥当的,虽然学生暂时达到了“安全目的”,但它更重要的是剥夺了学生各种锻炼成长的学习权利,让他们失去了学习安全自护能力的机会。面对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该怎么办呢?下面,我来谈谈自己总结出的几点策略。

策略一:培养学生安全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指导学生活动的重要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教给学生自我保护的方法。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校园网等渠道开展安全知识宣传与普及安全教育工作。既让学生及时了解安全教育的有关知识,又能帮助学生克服和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如:我校位于城区主干道旁,学校周围交通拥挤、车辆穿梭频繁,也是事故多发地带。因此,增强学生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刻不容缓。所以,我校组织了一次以道路交通安全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活动:(1)邀请新区交警大队张警官和辖区派出所刘警官分别为我校学生上了生动的交通安全讲座和法制教育讲座;(2)“珍爱生命,安全第一”的专题黑板报的评比活动;(3)开展交通和法制知识竞赛;(4)实践活动:我当半日交警(5)宣传活动:文明行路从我做。

由于中学生还是未成年人,生理和心理发育不完全,对事物的认识不成熟,对危险意识性差,因此,在每次活动前,指导教师要始终坚信‘安全无小事’,不能满足于以前曾做过的教育,安全教育要常讲常新,要常抓不懈,做到警钟长鸣。

第 1 页 策略二:精心规划学生的校外活动,落实安全组织工作。

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问题主要来自于校外活动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为了确保学生校外活动的安全,教师必须精心规划和组织好学生的校外活动。首先,在活动前,必须对校外活动地点的周密勘察,对活动环境的了如指掌,对活动路线的掌握及活动场所的不安全因素的预见等。第二,要落实周密的安全组织工作。

在活动过程中,为预防可能发生的安全问题或事故,我们也必须注意到的是,活动中要尽可能采取小组协作的方式来进行,安全工作要落实到活动中的每位参与者,不能敷衍了事。只有把安全工作做到实处,学生的安全才得以保障。

策略三:指导学生制定外出活动安全公约

在活动前,除了学校和班级已经制定的安全预案外,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根据活动项目,指导学生来制定活动安全公约。学生制定定活动安全公约的过程,本身就对自己外出活动的行为进行了一次约束教育,这是为了引起学生的高度重视,分清事故的界限,明白一旦发生不安全事故,各自该在什么范围内发挥什么职责,尽到什么责任,要尽可能地避免不安全事故,将不安全事故的发生降到最低。

调查结束后,我让学生及时进行自我小结,对照安全公约,自己哪些地方做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进。让学生谈谈自己表现好的地方,以便于今后更好地活动。同时,也指出不足之处,为以后的活动做准备。

策略四:加强宣传,争取社会和学生家长的支持和参与。

学生安全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共同责任,在青少年教育受全社会的关注的同时,要保障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宣传工作和家长工作尤为重要。

1.要让社会支持,要让家长理解,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正面的引导作用不能低估,与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主动联手,加大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与实施情况的正面报道,让家长、让全社会都来了解这门新课程并关注。

2.可以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听取家长的意见;举办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成果展,积极向社会和家长宣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家长致公开信、问卷调查、家校通请家长评价孩子的活动情况。针对孩子的安全问题采用协商的方式与家长协同对孩子进行教育。

3.调动家长中存在的潜在的课程资源优势,使每位有意愿参与到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家长,成为学校的义工,协同教师指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安全保驾护航。

“时时处处想安全、人人事事讲安全”要把安全的意识、安全的行为、安全的环境带到综合实践活动中来,让我们携起手来,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深入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第 2 页

第四篇: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工作计划

一、工作思路

继续坚持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中心,围绕课程改革的推进和教学质量的提升这一工作重心开展工作,坚持科学发展的工作原则,在扎实有效的教研工作中一如既往地强化“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工作职能,形成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深化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层次和水平。

继续围绕学校在课程实践中的难点和重点问题展开细致而又深入的研究,逐步引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上走向常态,逐步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全面推动这门课程在全校范围内的有序开展和全面探索。

积极挖掘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已有资源和成功经验并加以提炼,逐步形成我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的教育特色。

二、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按照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安排如下:

1、高一年级劳动与技术课以《劳动与技术》课本为依据设计教学,也可开发自编教材或综合实践活动主题,需将方案报学校教科室备案。每周一课时。

2、高

二、高三年级劳动与技术以《综合实践活动》为主、《劳动与技术》课本为辅设计教学。每周一课时。

三、主要工作

(一)积极落实课程常规,夯实课程实施基础

1.理性分析我校的实际情况,引导学校和教师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面的研究,落实课程计划。

2.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观摩和研讨活动,加强对教学过程的指导,全面推动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发展。

3.完善教研组建设,优化师资配置的方式。积极推进学校特色资源和优势资源的建设,提高学校课程实施的能力和水平。

4.广泛征集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形成的优秀经验,并组织相关的评比活动(教师案例、课堂指导设计、计划总结等),逐渐丰富我校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

6.继续开展教学实践周活动。

7.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

(二)组织多项教研活动,提升课程理解水平

1.继续开展“再学习课改理念,再反思课改行为”以及“课堂教学有效性”为主体的研讨活动。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普通高中综合实践活动实施与管理》等文件精神,提高对课程改革必要性、重要性和艰巨性的认识,熟悉相关学段的课程信息,如课程的产生背景、课程性质、课程内容、课程基本理念、课程管理、课程评价等等,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和专业水平,始终保持与新课程同行。

2.引导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努力学习现代信息技术,促进教师队伍信息素养的养成,积极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应对新课程改革的适应能力。

3.坚持每月一次的教研活动和不定期举办的主题沙龙研讨,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为参与综合实践活动教学的教师提供交流和研讨的平台。

4.引导教师进行综合实践活动案例分析,增强对综合实践活动教学实践的理解和领悟,从而更加科学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5.继续组织高中教师密切关注高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情况。

(三)积极开展研究工作,提高课程实施能力

1.进一步稳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研究团队,开展课题研究式的课程实验,紧紧围绕影响课程健康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进行行动研究,积累可行性经验,为整体推进课程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2.加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重点项目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有效渗透和融合,引导学校根据自身发展需要有选择地创建课程与教学特色。

4.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评价研究,进一步完善学生的学业评价体系。

5.关注高中课程改革的发展状况。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总结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24—2024第二学期

本学期我校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精神为指导,积极探索课程改革新路,进行校本开发,努力促进办学特色的形成。在实施综合活动课程中,能做到课题的选择从本地资源入手,从培养学生应具备哪些方面的综合能力进行全盘考虑,要尽可能地激发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重视教师培训,抓实校本教研。

1、积极开展教师培训活动,期初开好工作计划会,确定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总体思路,布置具体内容。

2、利用周三业务学习、周四教研活动,开展相关理论学习活动、综合实践研讨课活动及综合实践活动经验交流活动、综合实践集体备课活动等。使教师的教学水平与素质能力得到大大提高,较好地提高了活动实效。

3、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综合实践研讨学习活动。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水平。

二、发挥本土资源,开发校本课程

1、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综合实践活动,开发具有学校特色、本地资源特色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主题内容,将班级活动与学校活动紧密结合,制定全校性的综合实践活动“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的总体方案,并引导各班积极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

2、根据本土特色,努力开发校本课程,完成了以 “走进田间地头,描绘家乡发展蓝图”为重要内容的三——六年级校本课程的开发,初步完成了样稿。

三、以年级为单位,开展好各类评比活动。

1、开展六年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活动,六年级各班将在活动中的成果以展板地形式进行展示交流,提高活动实效。

2、在三——六年级中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过程性资料评比活动,进一步加强的活动的过程性管理,转变了教师的教学观念,促进了活动的有效开展。

3、在四—五年级中开展学生研究性小论文评比活动,如何建设家乡,丰富了学生的研究性成果,提高了学生的活动积极性。

4、在四—五年级中开展了研究性学习成果手抄报评比活动,丰富了评价方式,积极合理地落实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责任人和活动时间的安排,努力探索对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活动情况的评价机制,注重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性评价。

四、以理念为引领,提升活动品质。

1、与综合实践活动相适应的基本学习方式是探究学习,在组织学生参加综合实践活动中,能处处体现学生活动的自主性、探究性,引导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发现,学会探究,形成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注重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进行分类分层培养。为此,我们利用校内外包括师资在内的各种资源,开展了多种富有特色的实践活动,让每个学生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和关心点,参加适合的项目。

3、在实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注重师生评价以过程评价为主,看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验的深浅、经历的状态。一再要求教师,认真搞好每次活动,不搞走过场,不做表面文章,以学生的真实体验、具体收获为目标,多角度,多层面的合理、客观地评价去学生。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也以能否指导激励学生以浓厚、持久的兴趣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为标准。

五、运用多种渠道,推广活动成果。

1、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题课上设计多个专题,将教师的优秀活动方案、学生的研究性成果小论文、活动过程图片等很多内容及时整理归类,供大家学习、交流,探讨。

2、组织教师开展了研究性学习过程资料评比活动,使各班的综合实践活动全过程很好地展示出来,为教师和学生今后开展好各项活动,引好路。

3、组织教师开展了综合实践活动论文评比活动,使教师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得到肯定及推广、应用。

安定区清溪小学 2024年7月10日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