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2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366426.html

第一篇:2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仁荣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中学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以下简称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等有关文件精神,参照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结合我市实际,现对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常规管理规定如下:

一、教学设计

第1条研读课程标准和指导纲要。教师要仔细研读《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了解本教学主题在相应学段的具体目标,把握教学主题与学科《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之间的关系。

第2条进行分析学情。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前,要充分研究学生的情况,一定要认真思考“我了解我的学生吗?”“我的学生在哪里?”“我的学生感兴趣的研究内容是什么”等问题。不仅要关注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学习态度,而且要关注他们的生活经验、社会阅历以及学习能力。

第3条研究教科书。理解教科书是如何体现课程标准精神的,理解其哪些地方可以直接与学生对话,从中受到启发。要以教科书为例,联系学生正在进行着的生活,有针对性地生成教学内容,提高教学的实效。

第4条提炼活动主题。活动主题要从学生的生活世界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炼出来。本校、本班学生生活中的普遍矛盾即活动的主题,本校本班、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即研究的主题。教师要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提问能力,带领学生分析诸多问题的共同点,从源头上找出产生问题的原因,在与自然、社会、自我的关系上寻找结合点,把问题定位在有生活意义、生命价值的认识水平上。

第5条选用课程资源。《课程标准》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是教学设计时最重要的核心课程资源,教师要善于从教学目标出发,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同时,教

师要充分关注家庭、学校、社会的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开发和利用教学资源。课程资源的利用应该做到为教学服务,不求花样繁多,但求切合实际。

综合实践活动则要充分利用各学科的教学资源,进行拓展、延伸、提升、重组;要关注学校班团队、德育活动以及各种传统活动;要关注地方特色,与校本开发相结合,促进学校特色形成;要整合资源,整体设计,系统规划。要提倡综合型课程教师经常阅读报刊或上网,及时捕捉一些对教学有用的信息。

第6条课前准备。教师要做好充分的物质和心理准备,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课前指导,特别是调查、采访等实践活动更要认真筹划,让学生发现真实的问题,获得真切的体验。

第7条提倡集体备课,资源共享。根据课程特点,任课教师可以在一定区域范围内集体备课,分工负责,资源共享。提倡打破班级界限,就共同的教学主题进行设计,增强教学实效。但,每位教师要根据本班学生实际进行教学设计的增、减、调、改。综合实践活动某些时候可以与学科课程等融合进行,但不能取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团队,全校教师都要参与学生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根据自己特长,分工负责,合作指导。但每个年段必须有一个主要的指导教师对学生研究性学习进行规划,与学生一起共同选择研究课题,编制《学期学生小课题研究指导纲要》,明确指导要点。每个学期至少研每位学生研究1个课题。每个班必须有一个综合实践活动主要指导教师。

二、课堂教学

第8条转变教师角色。(1要从人类已有文明的传承者走向创新人才的催生者。(2要从教育理论的消费者走向教育理论的建构者。(3要从奉献者走向生命价值的追求者。(4从个体奋斗走向团队合作成长。营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促进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形成和提升。

第9条教学活动的处理。把每项课堂教学活动做透、做足,让学生在自主参与的活动中进行体验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并在活动中真正得到发展。学生生活经验和活动本身具有连续性,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感悟、有所体验,综合型课程的活动未必限制在一两节课内完成,有的活动从准备到发展可以持续较长的时间。

第10条综合型课程的教学形态应是丰富的,按其活动的组织、指导,根据活动教学的规律,可以分为起始课、中间课、总结课。

起始课,是活动的准备、指导课。主要通过讲座交流的形式,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做好活动准备。包括方法的交流、物质的准备、计划的制定、学习小组的组建等。这种指导要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为基础,不求尽善尽美,要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强化学生在活动中的感悟和体验。

中间课,是学生在活动进行中的交流、指导课。中间课是关注活动过程的课,对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的交流与指导要更为重要。教师要创设条件,让每位学生都参与活动,阐述自己的观点,发表不同意见;要了解学生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指导或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克服困难,使活动顺利开展;要指导学生建立资料夹,收集、保存、整理活动过程的资料;要帮助学生把握活动的方向,使活动不偏离目标;要引导学生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获得真实而深刻的感受;要鼓励学生的各种尝试和创造性的思考,引导得出有价值的观点或结论。

总结课,是成果展示课。成果展示课大多是综合性的,重在展示多样的活动成果,交流丰富的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认识,达成活动的目标,或进一步生成新的问题。成果展示形式要多样,动静结合、内外结合。学校可适当组织面向家长、面向全校、面向社区的学生综合型课程学习成果展示活动,每个学期至少组织一次。

第11条综合型课程的活动空间应是开放的。根据教学主题的需要,教学活动可以在教室内,也可以在教室外,甚至到校外进行。

第12条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方式应是多样的,有讨论、资料调查、现场调查、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操作性、实践性活动、教学游戏、参观访问、欣赏、练习、讲故事、讲授等。教师要根据活动目标灵活选择教学方式,要提高活动实效。每学期至少请一名校外人士(专业人员、家长、校外辅导员等就学习主题内容与学生面对面交流。

三、作业作品整理与实践活动

第13条教师要重视实践性作业。让学生走出教室,在实践的过程中得到教育,提高生活能力、社会适应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探究精神和创新能力。

第14条要将课堂学习向生活延伸。尽可能创设条件,让学生以各种恰当的方式与社会生活广泛地接触,让课堂中形成的观念、意识、品德,学习的方法、技能到生活中去实践、去巩固。

第15条开展实践活动要充分利用社会、家庭的教育资源,发挥社会教育、家庭教育的作用。

第16条要指导学生将不同课程每个主题学习的作业、作品进行系统地、规范地、有序地整理,并存放文件夹,作为记录成长的档案,也作为学校检查学生学习情况和教师教学情况的备查材料。

每个主题学习的作业作品要写明课程名称、年级、班级、学生姓名、主题名称、指导教师。作业作品包括学生自己设计的活动计划、观察记录表、实验记录表、自评互评记录表、绘画作品、摄影作品、小论文、调查报告、模型、体验日记、小报等(备注:立体的作品、动态的作品如模型、实验操作等,可以用拍照存放的方式来体现。有条件的学校和家庭,可以将学生综合型课程每个主题的作业作品用拍照或扫描的方式存入电脑,建立学生学习电子文件夹。

四、考核与评价

第17条学生发展评价。综合型课程评价的目的在于获得反馈信息,帮助改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保证课程目标实现。评价内容主要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方面表现进行综合评价,具体内容为: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和方法、学习结果。评价方式多采用多主体、开放性的评价,根据具体情况,选用或综合运用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相互评价与家长、社会参与评价等方式进行。倡导的评价方法有:教师观察评价、描述性评语、学生自评、学生互评、作品评价、个案分析等。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灵活地使用以上方式、方法,并不断探索创新,不断完善。

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单元练习、实践操作、汇报表演、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察和评价学生,使评价的过程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研究性学习要通过学生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合作性地开展小课题研究,收集整理研究资料,组织研究汇报,撰写研究日记作为一个基本的标准,促进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提高。

评价要具有针对性:每一次活动,可以重点进行一个方面的评价,通过积累,形成对于学生各方面发展的比较完整的评价。原则上,在一个学期,至少应该就体验学习、探究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各进行一次比较详细的评价。

适度的书面测验。综合型课程也采用常规性评价方式即书面测验,考察学生对于各种道德认识、生活常识、社会性知识、方法性知识的掌握。在使用常规性评价方式时,应注重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而不是死记硬背。例如:基础识记类:写出本地市的三种不同职业;写出三种交通规则;举出三种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等。理解说明类:正确说明一个节日的名称和时间,并解释它的意义;简单说明一种产品从生产到消费的过程;写出我市三个文化遗产的名称,并且各用一句话描述它们;写出一项科技革命的成果,简单说明它对人类的影响。基本技能类:设计一份学校同学视力情况的调查表;开展一次“关于社区里的老人”调查研究,关于城市三轮车运行情况调查等。

评价结果的利用。教师可以利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将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可就评价结果对学习活动进行总结,也可向学生介绍评价结果,或者组织学生就评价

结果进行交流。评价结果的反馈是为了使学生了解自己的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在今后的活动中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提高相应的能力。对个别学生的特殊教育坚持保密性原则。

第18条教师发展评价。学校对综合型课程教师建立评价制度和激励机制。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校领导、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通过座谈会、问卷调查、听评课、学生作业作品检查、教师教学资料检查等方式让教师多渠道获取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教学工作。学校要把教师的实践探究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等情况作为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并制定操作性较强的评价细则。并将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情况与教师考核、评聘和晋级相结合,与绩效考评相结合。

教师工作量制度。实践活动的创新性特点使得老师的工作强度增加,建议每次开展一次完整的探究性活动通过成果计算工作量(指导制定计划1课时,开展活动过程4课时,指导总结汇报3课时。一次深入的活动指导共8课时。协同指导活动的其他教师,根据情况给一定的节数。

五、教师培训和教学研究

第 19 条 综合型课程是新的形态的课程,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还比较 陌生。学校要加强综合型课程教学的培训,要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要组建综合 课程型课程教研组,建立综合型课程的教学研究制度,使教师较快地适应综合型 课程的教学。要培养综合型课程教学骨干,鼓励中青年教师开展综合型课程教学 的课题研究。第 20 条 教学研究要制度化常态化。综合型课程教研组根据市、校教师培 训和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定教研组教研计划,密切与上级主管业务部门联系。教 研组及时吸纳最新教学信息,为教学活动正确导向,使教研活动成为课改动态的 窗口。每学期定一个或两个教学研究的专题。至少每个月组织 1 次教研或培训活 动,每学期至少 4 次。活动不能只是单一的活动汇报或工作布置,应该讨论课程 进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或者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或者组织相关理 论、业务知识学习与交流。教师参加教研活动可记录校本培训继续教育课时。每

学期每位教师校内听所任综合型课程的课不少于 4 节,参与评课不少于 2 次。每 次教研组活动要有详细记录。每学期教研组至少推出地方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校本课程各 1 个课例进行全校性的研讨。第 21 条 每位教师都要经常反思自身教学,积极探究更有效的教学方略。积极开展叙事研究,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执教能力。每个任课教师每学期至少 写 1 篇所担任综合型课程的教学案例,每期至少自学 1 篇有关综合型课程教学的 文章,并做好读书笔记。

六、课程与教学常规管理与督查 第 22 条 学校要按照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课程计划,开齐、开足并努力 上好综合型课程,安排好综合型课程的任课教师,有条件的学校可安排至少一名 专职综合型课程任课教师。学校通过调查问卷、座谈会、听课、作业作品检查、教学资料检查等方式了解课程计划的落实情况和实施水平,并将督查情况记载的 资料存档。第 23 条 学校领导要有专人分管综合型课程。分管领导要加强与综合型课 程教研组的联系,指导教研组开展教学教研工作;发现、总结其成功经验,帮助 解决教研组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每学期需代表学校参加综合组 2 次以上的教研活 动;及时将参加综合型课程教研组活动的情况在学校行政会和教师会上作汇报。

第 24 条 在市教育局行政职能部门和市教研室组织的对学校教学教研常规 工作的检查与指导工作中,要有专人负责对学校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培训工作 进行检查与指导,以逐步规范和提高我市中学综合型课程教学教研管理水平。

第二篇: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

三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纲要

    课程名称:小学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类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

适用年级:金水区实验小学综合活动课程三年级 授课教师:区实验小学 扶晶晶

一.背景分析: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一定的实践能力,而且对综合实践这门学科兴趣都很浓厚。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参差不齐。本学期将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引导学生进行学习、理解、调查、实践,在具体的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以及动手等多种能力。二.指导思想: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点,旨在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主体性,尊重学生的主动性,以“活”为基础,以“动”为特征,倡导研究性学习方式,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学习情境,加强学科的交叉和渗透,引导学生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形式学习。三.课程目标

1.知识层面:了解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社区服务和探究活动的一些常识;

2.能力层面: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激发学生实践、探索的兴趣;培养学生求真务实,大胆质疑,勇于开拓的学习情操;塑造完美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成为创造新生活的小主人,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四.研究内容:

根据综合实践活动课课程内容的多样性,学生的年龄特征以及我校实际情况,结合生活实际,这一学期的主要内容围绕“看动画片利弊、饮食与健康”这两个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五.学习方法: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设置问题链,学生生成、探究、交流的问题。

2.合作学习:以小组合作和同伴互助合作方式完成小课题的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等。

3.课堂外成立学习互助小组,培植合作的意识,习得合作的方法和技能。

设置问题—制定计划—小组酝酿—实施活动(探究、调查、活动、实验)—研究报告—总结评价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1-2周 解本门课程的相关知识,明确要求 第3-4周 主题生成,制定计划

第5-8周 组活动,看动画片对学生的影响调查 第9-12周 小组汇报,分享成果

第13-15周 引入食品主题,调查食物的分类以及营养价值 第16周 交流食物的营养价值 第17-18周 自我饮食习惯调查 第19-20周 如何做到饮食均衡、适量 第21-22周 我是小小营养师 第23周 展示阶段 第24周 评价阶段 七.课程评价:

1.学生学习过程评价

(1)考勤(10分);(2)课堂表现(20分): 2.课堂纪律及参与互动、小组讨论等情况

(1)作业(20分);(2)参与探究活动的表现(50分)学习过程评价与学生课堂评价总分为学期末最终评价,作为评选优秀学生的主要依据之一。

第三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前言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国家课程计划中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学校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也是学校依法办学的具体体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宗旨是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综合运用学科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素质。严格按照课程实施计划的要求开足课时,课时可以采取分散安排或集中安排,也可以采取分散、集中相结合的方式灵活安排。学校如果是分散安排,则三、四年级每周3课时(含信息技术1节);

五、六年级每周2课时。

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与技术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四大指定领域。四大领域是一个有机整体,实施中不要人为的强行割裂,如“研究性学习”应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基础,渗透于综合实践活动的全部内容之中;“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可以产生“研究性学习”探究的课题或问题;同时“信息技术”又可作为一种学习手段,运用于“研究性学习”过程。教学时可以综合主题或综合项目的形式将四者融合在一起实施,使四大领域的内容彼此渗透,达到理想的整合效果。活动主题参考:

1.与教育工作想结合:

a.校园安全:防震与自救,进行手抄报展示。

b.老师指导三年级小朋友“了解‘手足口病,关注人类健康’”。通过搜集资料,播放视频,制作海报,校园宣传等形式,全面了解,及早预防,增强健康意识,关注公共卫生。指导学生开展《校园卫生学生行为习惯调查》,通过开展问卷调查、制作手抄报、采访医生等形式,全面了解“手足口病”,学会采取必要的预防措施。

2.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在高年级主要是以认识社会为重点,开展一系列以与时代同步的或时代比较关注的热点问题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们走进商店发宣传单、开展实地调查,进行手抄报展示,制作宣传标语、撰写小论文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调查错别字》行动

3.与学科相结合:采蜜集:以此为基础开展了《古诗记忆大比拼》、《名言警句伴我行》、等很多综合性的研究实践活动。学生通过观看影片、查阅资料、写读后感,收获很多。活动主题:《走进公益广告》。

1、大部分学校的课程实施缺少专职师资的投入与引领。

在我们调研的八所学校中,极大部分综合实践任课教师都是由语、数、外老师兼职,这些老师有的同时还是班主任,相对而言负担较重。综合实践活动材料需要寻找,活动方式富于变化,活动场所比较分散,活动结果难于预料,它的综合性、开放性与生成性对教师的时间与精力构成很大的冲击。我们说,负担过重将会导致肤浅,专业师资缺乏是困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实施的一个核心问题,这种特殊的课程形态对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课程的健康发展急需专职教师的投入与引领。

2、部分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的开发上窄化了整合的内涵。各指定领域的内容不能充分体现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有些学校更多的是关注了学校各类活动及各学科的整合,忽视了综合实践活动四大领域、三大线索之间的整合,有的甚至在整合中丧失了本课程的特点(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这是不可取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借用学科教学资源,可以与校本课程结合,但不能盲目整合。

3、对综合实践活动任职教师的培训缺少系统性。开展长期的、多种形式的系统培训,势在必行。

第四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我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我的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过程

(一)观察了解,作好铺垫

汇报课之前一个月,教师布臵了三年(2)班学生三项任务:

1、随父母到他们的工作单位,了解他们的工作特点和工作环境;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做一份礼物送给父母。

(二)真情互动,爱的交流

[学校邀请了三(2)班的家长参加汇报课]

1、导入:老师先贴出涂粉红色的“妈妈”两字,然后说自己觉得“妈妈应该是漂亮、温柔、勤劳的”,你们心目中觉得妈妈是怎样的,想用什么颜色代表“妈妈”。接着“爸爸”两字是棕色的,你们猜老师为什么选棕色?最后才出现“我的”两字,揭示主题。

2、请学生用相片简介父母的特点、工作状况;

*个别学生展示,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3、调查学生坚持做家务情况。

*只有两个同学表示能够坚持。

[交流、体验]:父母为孩子们付出了九年的心血,每天重复地照顾,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但孩子们坚持一个月的家务都那么难,可想而知是父母对孩子无比的爱使他们坚持了艰辛的岁月。

4、分别向家长、学生了解他们是否知道对方的生日。

*父母全部都举手,表示知道孩子的生日,但学生举手的了了无几。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

1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5、做个游戏看看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了解有多少。

*游戏规则:随意点出一名学生,让他讲到场家长的特征(身材、相貌、喜好、工作等,让全体家长背对学生,凭学生所讲的特征判断是否在讲自己。然后请家长讲,学生猜。

[交流、体验]:互动的游戏环节让家长和学生都体会到要多观察、多关心对方的事情,了解除学习(工作)外的其他生活习性。

6、师讲故事。

*选取了两个分别关于父亲、母亲的感人故事和大家分享。

故事一:母亲用鲜血洒在雪地上让救助人员发现,从而救了自己的孩子,自己却牺牲了。

故事二:一名父亲为给孩子一个好的影响,从邪道走向正规,被黑社会杀害,他的孩子长大后成为国家飞行英雄,以爸爸的名字去命名机场。

[交流、体验]:在我们的生活中,爸爸妈妈为孩子牺牲了许多时间、娱乐、事业甚至生命,难道我们不应该感恩吗?或许那两个故事离我们非常遥远,但我想每一个父母都不同程度地为你们付出了很多,让我们记住生活的点点滴滴,那里充满了父母对我们的爱。

7、老师大胆地用自己真实的感受与学生交流。

*老师从小任性、调皮,当妈妈后领悟了“妈妈”的含义,可惜妈已远去,悔恨与内疚萦绕心头。自己的孩子用稚嫩的方式写几个字、画一幅画送给我,我会感到无限的安慰。

(当老师把自己写给已经去世母亲的信拿给大家看时,真情所致,在场所有的人都落泪了。)

[交流、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更能体会父母的爱,趁他们健在给予真心的感谢和回报吧,你们的乖巧、懂事就是给父母最大的安慰。

8、老师播放《念亲恩》《懂你》等歌曲渲染环境,学生赠送自己做的礼物送给到场的家长。

*场面非常热闹、感人,许多家长和学生再次流下了热泪。

(三)布臵作业

*写一篇习作,记录参加本次活动的心得体会或感受,也可以写一封信给自己的爸爸妈妈。

一、教学目的通过进行《感谢爸爸妈妈》这个综合实践活动,发掘学生与父母相处的细节,与学生真心交流,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学会感恩。

二、教学准备:

两周前布置学生完成几项任务:

1、了解父母的工作情况。

2、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

3、亲手为父母做一份礼物。

《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伴奏带。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作好铺垫

同学们,你们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两周前老师交给大家的任务你们完成的怎么样?今天给大家做个汇报好吗?

(二)真情表白,传递爱的信息

1、导入:你们心目中觉得爸爸、妈妈是怎样的?

2、你知道父母是做什么工作的,他们的工作情况你了解多少?

生回答

3、你觉得你的父母辛苦吗?他们为什么要这样辛苦地工作呢?

生回答交流

4、你是否坚持每天做一件家务事?说说你做家务的体会。

生交流谈体会,多数认为做家务很辛苦。

5、父母每天除正常的工作外,还要承担许多家务,他们多辛苦呀,可他们从来没有过抱怨,那我们应该怎样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呢?

生交流(有的说继续分担家务;为父母捶背;帮父母沏茶;为父母洗脚洗袜子;父母过生日时送礼物等)

6、谁知道爸爸、妈妈的生日?

大部分学生不知道父母的生日,只有个别学生知道。

[交流、体验]:同学们知道吗?你们的出生日就是父母亲的受难日,许多妈妈是冒着生命危险,许多爸爸在产房外焦急的等待。因此,在你们高兴地过生日的时候,给你们的父母送上礼物或者说声“谢谢”吧!他们给予你们生命,含辛茹苦地抚养自己成长。

7、你知道爸爸、妈妈喜欢吃什么吗?

(三)、感受父母的爱

1、师讲述《乌鸦反哺的故事》

2、学唱《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

3、你能给大家讲讲爸爸、妈妈爱你的小故事吗?

4、你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吗?你打算如何表达自己对父母的爱?

生回答

5、你给父母做了一份什么礼物?

6、当你把礼物送给爸爸、妈妈时,他们的心情如何?

(四)感恩父母,爱的升华

把你对父母的爱传递给他们,可以写张贺卡送.......的祝福,也可以为父母洗脚、洗衣服,表达自己的爱。活动反思:目前独生子女比较多,很多孩子对父母的关爱熟视无睹,认为是理所应当。二年级的孩子价值观和是否观念还不够成熟,有的孩子互相攀比,仅仅为了一件事或一句话,就和父母使性子,还有的孩子认为父母没有给他买高级玩具就是不爱他。通过此次活动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到感恩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还体会到父母工作的艰辛,从内心深处体会到父母的不容易,感受到父母对子女深深的爱,对父母有一颗感恩的心,并在日常生活中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通过自己的实践去回报关爱自己的亲人。

课后和家长进行了沟通,家长们也反应孩子最近懂事了,回到家

第五篇:综合实践活动课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给爷爷奶奶过生日

活动思考: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家庭独生子女多了,生活富裕了,讲索取的多了,讲奉献、回报的少了。这是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不相适应的。开展关怀老年人的活动、拉近少年儿童和老年人的距离,在青少年中提倡尊老爱老,弘扬孝道,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项基本内容。

一、活动目的1、使学生知道社会是由许许多多家庭组成的;家中的老人曾为社会贡献、付出,在年老力衰时理应得到关怀、帮助。

2、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给爷爷、奶奶过生日的过程,参与家庭、社会生活,培养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感和安排具体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尊敬老人、关注弱势群体的良好道德品质。

二、活动准备

1、准备家里老人和社区敬老院老人生活的音像资料。

2、准备角色表演用的道具、给老人过生日用的礼物等。

三、教学课时:两课时

四、活动内容与方法

1、家庭调查:关心爷爷奶奶的生活观察、了解自己爷爷、奶奶的生活。学生在家中受别人照顾惯了,只由他们自己去做调查,不一定有预期的效果。但是学生组成小组研究,制定计划后去调查,情况就会明显不同。此环节也可以是在课堂上由教师引导,学生自己回忆、记录;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交流。

2讨论:我们能够为爷爷、奶奶做哪些事情。在讨论中相互启发,开始讨论如何履行义务和责任。学生的想法可能不会相同,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增感、意义以及力所能及的角度,讨论大家的想法,归纳出一些可行的做法。3拓展与延伸:为爷爷奶奶过生日在此部分活动中,给学生提供了一个参考做法,即给爷爷、奶奶过生日。这是学生能够做到,而且是他们这种年龄的孩子感兴趣的事情。这里的老人泛指家里的老人或社区敬老院的老人

A确定对象。过生日的对象应是大家公认的,对社会有一定意义的。比如,没有子女或子女远离身边的老人、身有残疾不能自理的老人,及曾经为社会做过突出贡献的老人等。

B思考怎样为老人过生日。这里既可从学生心理出发,比照他们过生日的做法,也要考虑一般老人的特点和具体对象的特殊性。可由学生先提出自己的各种想法,然后小组讨论拟定一个可行的方案

C模拟演示过生日的场景,是一次角色表演的过程。学生根据自己制定的计划,扮演不同角色,尝试实际过生日。学生虽然有想法,但年纪小、缺乏经验,做起来与实际还有距离。对如何语言表达、赠送礼物等事前进行演练,是培养学生自主能力的过程。

2综合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管理制度..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