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口单招美术色彩教学二号文库
- 诚信 从守时开始(含五篇)二号文库
- 廉政文化进校园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车工实训课的几点探究[★]二号文库
- 快板夸校园二号文库
- 2024年安全总结2024年安全工作目标和计划(5篇)二号文库
- 小学书法兴趣小组活动计划二号文库
- 陆纬总结二号文库
- 小学数学校本研修总结闵刚二号文库
- 立足工作实际 做好帮扶工作二号文库
- 寨桂学校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措施二号文库
- 中南小学2025——2025学年下期一年级班队工作计划(5篇材料)二号文库
- 2025庆六一活动总结二号文库
- 真心爱孩子 真情献教育二号文库
- 数教[精选]二号文库
- 儿科护理工作标准二号文库
- 2025---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行事历二号文库
- 班主任工作中的安全教育二号文库
- 挂号室医务工作者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党峪镇中学教学工作总结5篇二号文库
- 小学三年级上册数学科教学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电大行政管理毕业论文实施细则二号文库
- 学校信息办工作总结(本站推荐)二号文库
- 消防演练活动小结大全二号文库
- 中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方案[优秀范文五篇]二号文库
- 四个一总结(推荐5篇)二号文库
- 幼儿园教研制度(大全5篇)二号文库
- 职称评审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 高潭中心小学管理制度材料二号文库
- 职称评审工作总结二号文库
第一篇: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高频考点:原则方针类(二)
1.巩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
坚持以流人地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确保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共同参与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和服务体系,健全动态监测机制。加快农村寄宿学校建设,优先满足留守儿童住宿需求。采取必要措施,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不因家庭经济困难、学习困难、就学困难等原因而失学,努力消除辍学现象。
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建立国家义务教育质量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国家课程标准、教师资格标准。深化课程与教学方法改革,逐步推行小班教学。配齐音乐、体育、美术等薄弱学科教师,开足规定课程。大力推广普通话教学,使用规范汉字。增强学生体质。科学安排学习、生活、锻炼,保证学生睡眠时间。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不断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提倡合理膳食,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保护学生视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义务教育】
2.把提高质量作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坚持学校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和实训基地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基础能力。制定职业学校基本办学标准。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质量体系,吸收企业参加教育质量评估。开展职业技能竞赛。
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促进校企合作制度化。鼓励行业组织、企业举办职业学校,鼓励委托职业学校进行职工培训。制定优惠政策,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实训和教师实践,鼓励企业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职业教育】
3.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注重学思结合。倡导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环境。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要求,推进课程改革,加强教材建设,建立健全教材质量监管制度。深入研究、确定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必须掌握的核心内容,形成更新教学内容的机制。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作用,促进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注重知行统一。坚持教育教学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开发实践课程和活动课程,增强学生科学实验、生产实习和技能实训的成效。充分利用社会教育资源,开展各种课外、校外活动。加强中小学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加强学生社团组织指导,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推进分层教学、走班制、学分制、导师制等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建立学习困难学生的帮助机制。改进优异学生培养方式,在跳级、转学、转换专业以及选修高一学段课程等方面给予支持和指导。健全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拔方式,改进中学生升学推荐办法,创新研究生培养方法。探索高中、高等学校拔尖学生培养模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一2024年)——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4.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调动全社会参与的积极性,进一步激发教育活力,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教育需求。【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一2024年)——办学体制改革】
5.以农村教师为重点,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完善制度政策,吸引更多人才从教。积极推进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完善代偿机制,鼓励高校毕业生到艰苦边远地区当教师。
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将教师培训经费列入政府预算,对教师实行每五年一周期的全员培训。加大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培训力度。加强校长培训,重视辅导员和班主任培训。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培养模式,增强实习实践环节,强化师德修养和教学能力训练,提高教师培养质量。
以“双师型”教师为重点,加强职业院校教师队伍建设。加大职业院校教师培养培训力度。依托相关高等学校和大中型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完善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制度。完善相关人事制度,聘任(聘用)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担任专兼职教师,提高持有专业技术资格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教师比例。
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大力提高高校教师教学水平、科研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促进跨学科、跨单位合作,形成高水平教学和科研创新团队。创新人事管理和薪酬分配方式,引导教师潜心教学科研,鼓励中青年教师脱颖而出。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长江学者奖励计划”和“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为高校集聚具有国际影响的学科领军人才。【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制定高等学校、幼儿园教师编制标准。建立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职称)系列,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探索在职业院校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职称)加强学校岗位管理,创新聘用方式,完善激励机制,激发教师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学校教师和校长流动机制。城镇中小学教师在评聘高级职务(职称)肘,原则上要有一年以上在农村学校或薄弱学校任教经历。加强教师管理,完善教师退出机制。制定校长任职资格标准,促进校长专业化,提高校长管理水平。推行校长职级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7.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立足于教育和保护,从小抓起,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预防和矫治。【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2】
8.对犯罪的未成年人追究刑事责任,实行教育、感化、挽救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罚为辅的原则。
司法机关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应当未成年人行使其诉讼权利,未成年人得到法律帮助,并根据未成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和犯罪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制教育。对于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的未成年学生,在人民法院的判决生效以前,不得取消其学籍。对于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律不公开审理。已满十六周岁不满十八周岁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一般也不公开审理。
对未成年人犯罪案件,新闻报道、影视节目、公开出版物不得披露该未成年人的姓名、住所、照片及可能推断出该未成年人的资料。【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44】
9.学生伤害事故应当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地处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3】
第二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
第一章 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民主法制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懂法,依法行事,树立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3)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4)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5)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
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
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
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
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二章 教师权利和义务
考点归纳
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3.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归纳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一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活动等权利。
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
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师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它对儿童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第三章 学生权利保护
考点归纳
1.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权利的保护等实际问题。
重点提示
一、学生的权利
学生权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学生作为公民享有的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另一个是学生因特定的学生身份而享有的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依学生就读学校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
奖学金、贷学金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位证书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等。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教育法之外的法定权
教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隐私权。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权。再如体育、卫生行政部门赋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权利等。
2.新颁布的法定权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免交杂费。
二、学生的义务
学生的义务是指学生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参加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依学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其年龄,学生的具体义务各有差别。我国现代教育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基本义务专门作了规定,包括下列四个方面内容:(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义务,义务教育阶段学
生还要履行下列义务:(1)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身为学生的义务。(3)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 教师职业行为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重点提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
教育部2024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步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封建迷信。
二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获得之间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真完成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并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做到未备课、无教案不上课,不旷课,不随意调课或私自找人代课。
三要关爱幼儿。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采取适当方式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与尊严。不偏袒、歧视、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杜绝侮辱幼儿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严谨公布幼儿考试成绩,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幼儿排列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幼儿安排座位、考场。严禁对幼儿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幼儿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五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不在上课前饮酒;不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
与赌博活动。不得透露各类考试内容或组织、参与幼儿考试作弊;不得在招生、评估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教研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幼儿或家长谋取私利。
六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自觉行为,通过教育叙事、师德反思、业务自传、校本研修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新《规范》的亮点
教育部正式公布印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保护学生安全”被正式列入新规范的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亮点颇多,包括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应保护学生安全、终身学习等。
(1)“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早在2024年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工作,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由专家、教师及教育部官员组成。此次修订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实际上,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中小学的课本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再也不像以前一成不变。同时,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第三篇:教师资格证《综合素质》(小学)考点归纳完全版
综合素质知识点 第一章 教育观
考点归纳
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
2.掌握在学校教育中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3.依据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现象。
重点提示
一、素质教育
1999年,国家召开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下文简称《决定》)。
《决定》对素质教育的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做出了新的规范,成为当前我国各级各类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依据。
1.素质教育的基本内涵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素质教育的实质
素质教育的实质是通过教育改革,真正实现“两全”的目标,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素质教育的基点是通过学科教学提高学生素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3.素质教育的目标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实现自身价值与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4.素质教育的要求
《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学生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实施素质教育应当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
5.素质教育的内容结构
《决定》指出:“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根据《决定》的精神,素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政治思想素质教育
①政治素质教育,指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对学生进行民族、阶级、政党、国家、政权、社会制度和国际关系的立场、情感和态度的教育。我国目前进行的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教育以及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等就属于政治素质教育的范畴。
②思想素质教育,指通过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教育,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国情、国内外形势教育等,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观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思想方法,确立正确的思想信仰、理想动机、信念追求、民族精神等。
③道德素质教育,主要是按照德育总目标和学生成长规律,教育学生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正确处理个人与群体、他人和国家的关系,养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文明行为习惯。
④民主法制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了解中国的民主法制理论与内容,知法懂法,依法行事,树立较强的民主法制观念和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科学文化素质教育着重解决基础学科和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和训练,包括基础文化知识、基础科学知识,以及识字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思维能力、计算能力、基本实验操作能力和基本的劳动技能等,为适应自身的发展和现代社会生活、职业岗位选择以及科技发展的需要,奠定坚实的科学文化和技能的基础。
(3)审美素质教育
审美素质教育主要是使学生具有正确的审美观点,形成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能够在工作、生活中分辨真善美与假恶丑,善于以美的品位去完成工作,以美的心灵去面对社会和人生,以美的思想去创造生产和生活。
(4)身体素质教育
身体素质教育一方面是要运用各种适当的方式,锻炼学生的体魄,增强学生的体质,使其掌握基本的体育锻炼的方法;另一方面,还要对他们进行健康教育和普及各种常见病、传染病的防治知识,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5)心理素质教育
心理素质教育主要指良好个性品质的发展,包括顽强的意志力,积极的情感,健康的兴趣、爱好、需要、友谊、交往、成就感、荣誉感以及面对困难、失败的承受能力等各种正常心态的发展培育和心理失衡、心理矛盾、心理疾病的自我调整与自我矫治。心理素质教育就是要使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善于控制、把握自己的能力及调整心理冲突的能力。
二、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使学生素质全面提高和发展,最终主要落实到学科课堂教学之中。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科课堂教学,应该努力从多方面人手,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效率。
1.把教学目的的实现,落实到每一堂课,乃至教学的每一个环节;
2.构建紧密的生活、生产实际和社会发展相联系的学科内容体系;
3.全方位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保证学生学习的有效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良性循环;
4.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5.建立多层次、多样化的教学模式。
三、教育现象
教育现象是以培养人为主体内容的社会实践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现象有三个内涵:
1.教育现象是一种客观存在,它是古今中外已经存在或正存在于现实中的存在物.它是可感知到的、可认识的。
2,教育现象是教育实践的表现物,或正从事着的教育实践。它包括各种形式、各种类型、各种模式的教育事实。
3.构成教育现象的一个重要规定性是:以教与学为主体形式的客观存在。社会中的观察、模仿等学习形式,虽可获得零星的知识技能,但不属于教育现象的范畴。
第二章 学生观
考点归纳
1.理解“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
2.理解“以人为本”的含义,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做到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3.运用“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因性别、民族、地域、经济状况、家庭背景和身心缺陷等歧视学生。
4.能够设计或选择丰富多样、适当的教育教学活动方式,因材施教,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重点提示
一、人的全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也是我国教育方针的理论基石。所谓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发展,就是人的社会交往的普遍性和人对社会关系的控制程度的发展。在人与自然、社会的统一上表现为在社会实践基础上人的自然素质、社会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发展,就是在人的各种素质综合作用的基础上人的个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并不是指单个人的发展,而是指全社会的每一个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发展不仅应当是全面的,而且应当是自由的。在整个社会不断发展的基础上,逐渐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最根本是指人的劳动能力的全面发展,即人的智力和体力的充分、统一的发展。同时,也包括人的才能、志趣和道德品质的多方面发展。
“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发展教育”的目的,“全面发展教育”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内涵。
“人的全面发展”首先是指人的“完整发展”,即人的各种最基本或最基础的素质必须得到完整的发展,我们通常所说的“人的全面发展”,是把人的基本素质分解为诸多要素,即培养受教育者在德、智、体、美等方面获得完整发展。
1.人的劳动活动的全面发展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已经证明,人类在劳动中产生,人类因劳动的异化而异化,因劳动的解放而解放,因劳动的发展而发展。由此可知,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建立在人的劳动活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人的劳动形式的丰富和多样其实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多维展现或生命活动外化范围和程度的扩大、提高,它反映和揭示了人的本质的全面的提升,以及人对自身本质的全面的占有。
2.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
社会生产和社会关系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全面地拓展、张扬、提升人的一切能力,如人的体力、智力、自然力、道德力、现实能力和内在潜力等。因此,能力的发展在人的全面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核心。其中,体力和智力的发展,是人的能力的全面发展的主要内容,也是人的其他能力得以全面发展的基础和前提。
3.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
人的劳动从来就是社会的劳动,因而人是社会的存在物,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个人的全面性,就是“他的现实关系和观念关系的全面性”。从这一意义上说,人的全面发展就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一个人的发展取决于与他人之间的普遍的交往和全面的关系。因为只有进行普遍的交往才能扩大人的视野,才能造成人与人之间普遍的交往、全面的联系。
4.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
人的个性,是个人的自我意识及由此形成的个人特有素质、品格、气质、性格、爱好、兴趣、特长、情感等的总和。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就是指这一“总和”的全面发展。自由个性的充分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综合体现和最高目标,也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内涵。
5.人的需要的全面发展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和发展,使人的需要有可能向多方面发展。到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剥削制度被消灭,生产力高度发展,社会产品极大丰富,人的需要将呈现丰富性和多面性。
6.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个人的全面发展和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一个问题的两个
方面:一方面,没有个人的全面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另一方面,个人的全面发展只有在人类整体的全面发展中才能实现。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是人的素质的普遍提高,是全社会所有成员的共同发展,而不是部分阶级、阶层和个人的片面发展,更不是某一个体或社会集团的特殊嗜好的畸形扩张和繁衍。
二、“以人为本”的含义
所谓以人为本;洪基本含义简要说就是:它是一种对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地位的肯定,强调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主体作用与目的地位;它是一种价值取向,强调尊重人、解放人、依靠人和为了人;它是一种思维方式,就是在分析和解决一切问题时,既要坚持历史的尺度,也要坚持人的尺度。
三、“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教师要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要坚持:学生是有独立人格的人;学生是成长中的人;学生是社会中的人;学生是有一定文化背景的人。在“以人为本”的新形势下,在素质教育中,学生是完整的个体,教师应该对学生毫不犹豫地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新的学生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学生需要尊重,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尊重和支持,师生之间才能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用新的学生观来指导教育工作,培养社会主义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四、人本主义
人文主义是以“人本主义”为核心综合构建起来的涵括人的价值、尊严、情趣、意志、道德、态度、人性等的一种文化精神和生活准则,它“以实现完整人性为基础,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目标”。
五、因材施教
在教学中,教师面对的是千差万别的独立个体,他们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由于遗传、后天环境等因素的不同影响,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教育要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
为本”,就必须因材施教,针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制订不同的教学计划。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能力以及自身素质,选择适合每个学生特点的学习方法来有针对性地教学,发挥学生的长处,弥补学生的不足,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第三章 教师观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2.具备终身学习的意识。
3.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多种手段和方式促进自身专业发展。4.理解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具有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和决心。
重点提示
一、教师专业发展
1.教师专业发展的含义
教师发展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过程,是教师在充分认识教育意义的基础上,不断提升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的过程。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自身专业精神、专业理论与专业实践知识、专业技能等方面的培养、提高与完善的专业成长和专业成熟的过程。
2.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1)要使教师掌握较高的专门(所教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体系。
(2)经过较长时间的专门职业训练,掌握教育科学的知识和技能,并需经过“临床”学习。
(3)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
(4)教师需要不断增强自身的能力,即进修的意识和不断学习的能力,成为一名研究型教师。
3.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1)自我反思:梳理问题,明晰视野,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要素。
(2)同伴互助:专业切磋、共享经验、共同成长。
(3)利用书报、网络在资源共享中前进。
(4)专家引领:借力登高,登高而望远。教师培训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新一轮课程改革为教师培训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4.教师专业发展新要求
(1)新旧比较适应变化。
(2)重在互动,注重过程。
(3)尊重个体差异。
(4)倡导方法。促进学习。
二、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这一术语于l965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主持召开的成人教育促进国际会议期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局局长保罗•朗格朗(PaulLengnand)正式提出。
1.终身学习
终身学习是指社会每个成员为适应社会发展和实现个体发展的需要,贯穿于人的一生的,持续的学习过程。即“活到老,学到老”。
2.终身教育的特点
(1)终身性
这是终身教育最大的特征。它突破了正规学校的框架,把教育看成是个人一生中连续不断的学习过程,是人们在一生中所受到的各种培养的总和,实现了从学前期到老年期的整个教育过程的统一。既包括正规教育,又包括非正规教育。它包括了教育体系的各个阶段和各种形式。
(2)全民性
终身教育的全民性,是指接受终身教育的人包括所有的人,无论男女老幼、贫富差别、种族性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汉堡教育研究员达贝提出终身教育具有民主化的特色,反对教育知识为所谓的精英服务,使具有多种能力的一般民众能平等获得教育机会。而事实上,当今社会中的每一个人,都要学会生存,而要学会生存就离不开终身教育,因为生存发展是时代的主流,会生存必须会学习,这是现代社会给每个人提出的新课题。
(3)广泛性
终身教育既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也包括社会教育。可以这么说,它包括人的各个阶段,是一切时间、一切地点、一切场合和一切方面的教育。终身教育扩大了学习天地,为整个教育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灵活性和实用性
现代终身教育具有灵活性,表现在任何需要学习的人,可以随时随地接受任何形式的教育。学习的时间、地点、内容、方式均由个人决定。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学习。
三、教师职业
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社会、集体、职业工作关系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1.教师职业的内涵
(1)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独特性,说明它是教师这一职业所特有的,是与教师这种职业密切联系的专门性道德,是教师在其现实职业生活中应遵守的和所应具有的。
(2)揭示了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内涵,说明教师职业素质不只是教师在职业生活中所应遵循的行为规范和行为准则,还包括教师从这些规范或准则中内化而成的观念意识和行为品质。
2.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
教师职业素质是职业素质的一种表现形式,它是有了教师职业劳动之后,由一些教育家、思想家总结概括而成,并在他们的著作中表达出来的。教师职业素质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它是调节教师与他人、教师与集体及社会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是一定社会或阶级对教师职业行为的基本要求。
3.教师职业素质的基本构成
教师职业素质主要由教师职业理想、教师职业责任、教师职业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八个因素构成,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反映出教师职业素质的特定本质和规律,同时又互相配合,构成一个严谨的教师职业素质结构模式。
(1)教师职业理想
所谓职业理想,就是指人们对于未来工作类别的选择以及在工作上达到何种成就的向往和
追求。职业理想是职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崇高的职业理想才能产生模范遵守职业素质的行为。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教师的崇高职业理想,体现了教师职业素质的本质。要实现这个理想,必须做到以下几点: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献身教育事业;勇于同一切危害教育事业的行为进行坚决的斗争;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2)教师职业责任
所谓教师职业责任,就是教师必须承担的职责和任务。在社会主义条件下,人民教师的根本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换句话说,人民教师的职责,就是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自觉履行教师职业责任,就是要求教师把职业责任变成自觉的道德义务,为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新人而无私奉献。教师必须做到以下几点:必须自觉地做到对学生负责;对学生家长负责;对教师集体负责;对社会负责。
(3)教师职业态度
教师职业态度;是指教师对自身职业劳动的看法和采取的行为,简而言之,就是指教育劳动态度或教师劳动态度。
在社会主义社会,教师职业态度的基本要求,就是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努力培养社会主义新人。
(4)教师职业纪律
教师职业纪律就是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应遵守的规章、条例、守则等。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
要有教师意识并不断强化这种意识;认真学习教师职业纪律的有关规定;在教育劳动中恪守教师职业纪律;从一点一滴做起;虚心接受批评,勇于自我批评,善于改正错误。
(5)教师职业技能
教师职业技能集中地表现为教师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教书育人活动的效果是教师职业技能的反映。教师要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主要应做到以下几点: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更新知识;要懂教育规律;要具备一定的管理知识;勇于实践,不断创新。
(6)教师职业良心
所谓教师职业良心,就是教师在对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对社会、学校、职业履行义务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特殊道德责任感和道德自我评价能力。
(7)教师职业作风
所谓教师职业作风,就是教师在自身职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贯态度和行为。
(8)教师职业荣誉
所谓教师职业荣誉,就是教师在履行职业义务后,社会所给予的赞扬和肯定,以及教师个人所产生的尊严与自豪感。
四、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师观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更新理念,转变角色,提高素质,为适应形势的需求,教师观也应随之发生相应的变化。
(一)从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教师即促进者,指教师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促进以培养学生学习能力为中心的,学生整个个性的和谐、健康发展的主要力量。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内容。其内涵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教师是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者。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不能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2.教师是学生人生的引路人。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播知识,而且要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道路前进,为他们设置不同的路标,引导他们不断地向更高的目标前进。新课程要求教师从过去的“道德说教者”、“道德偶像”等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成为学生心理健康、品德优良的促进者、催化剂,引导学生学会自我调适、自我选择。
(二)从教学与研究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研究者的心态置身于教学情境之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和分析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中的各种问题,对自身的行为进行反思,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探究,对积累的经验进行总结,使其形成规律性的认识。
(三)从教学与课程的关系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新课程倡导民主、开放、科学的课程理念,同时确立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三级课程管理政策,这就要求课程必须与教学相互整合,教师必须在课程改革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成为课程实施中的执行者,而更应成为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第二章 教师权利和义务
考点归纳
1.理解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2.熟悉国家有关教育法律法规所规范的教师教育行为,依法从教。
3.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实际问题。
重点归纳
一、教师的权利
教师的权利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享有的权利,表现为教师可以自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要求他人作出相应的行为,在必要的时候可请求国家以强制力保障其权利的实现。《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七条对我国教师的权利作出了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教学权一
教师有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的教育教学权,这是教师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权利。它主要指教师可以依据其所在学校的培养目标组织课堂教学;按照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确定其教学内容和进度,并不断完善教学内容;针对不同的教育、教学对象,在教育、教学的形式、方法、具体内容等方面进行自主改革、实验和完善。非依法律规定,任何组织或个人均不得剥夺在聘教师的这项法定权利。
2.学术研究权
教师有从事教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发表意见的权利,这是教师作为专业技术人员所享有的一项基本权利。教师在完成现定的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有权进行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咨询、撰写学术论文或者著书立说,依法成立或参加学术团体、发表自己的观点、开展学术活动等权利。
3.指导评价权
教师有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的指导评价权,这是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居于主导地位的基本权利。教师有权依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和特点因材施教,针对学生的特长、就业、升学等方面的发展给予指导;教师有权对学生的思想、品德、学习、劳动等方面给予客观、公正和恰如其分的评价;教师有权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促使学生的个性和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非法干预教师这项权利的行使。
4.获取报酬权
教师有权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这是教师的基本物质保障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劳动的权利和劳动者休息权利的具体化。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要求所在学校及其主管部门根据国家法律及教师聘用合同的规定,按时足额地支付工资报酬;教师有权享受国家规定的医疗、退休等各种福利待遇和优惠,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等权利。
5.民主管理权
教师有权向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的权利。这是教师参与教育民主管理的权利,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民主权利在教育领域的具体适用。保证教师此项权利的行使,能够调动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加强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的监督。它主要包括教师享有对学校及其他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批评权和建议权;教师有权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会等组织形式及其他适当方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讨论学校发展与改革等方面的重大问题;教师有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的民主与法制意识,促进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教师有权参与教育的民主管理。
6.进修、培训权
教师有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培训的权利。这是教师享有的接受继续教育,不断获得充实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它主要包括教师有权参与进修和接受其他多种形式的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自己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保障教育教学质量;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采取多种形式,开辟多种渠道,保证教师进修培训权的顺畅行使;教师有权参加达到法定学历标准和达到高一级学历的进修或以拓宽知识为主的继续教育培训等。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作出规划,采取各种方式,开辟多种渠道,为教师参加进修和培训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切实保障教师权利的实现。
二、教师的义务
教师的义务是指教师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的规定所承担的必须履行的责任,表现为教师必须作出一定的行为或不得不作出一定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第八条对教师的义务作出的规定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遵守宪澎、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
教师必须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宪法和法律是国家、社会组织和公民活动的基本行为准则。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更应当模范地遵守宪法和法律,自觉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使其成为遵纪守法的公民。这不仅是教师自身的行为规范,也是法律要求教师应尽的基本义务。
2.完成教育教学工作的义务
教学工作是教师的本职工作。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遵守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其他教育机构制定的教育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和
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制订的具体的教学工作计划,履行聘任合同中约定的教育教学工作职责,完成职责范围内的教育教学任务,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义务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的工作,通过教书,达到育人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有义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教师应自觉地结合自己教育教学的业务特点,将德育工作落实于教育教学工作的全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政治思想品德课教师的职责,也是每一位教师的基本义务。
4.关心爱护学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的义务
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树立尊重学生人格尊严的法制观念,不歧视学生,更不允许侮辱、体罚学生。对于极个别屡教不改、错误性质严重、需要给予纪律处分的学生也只能以理服人,不能压服。教师违反本法规定,侮辱、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义务
教师有义务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教师应当在学校工作和与教育教学工作相关的活动中,对侵犯其所负责教育管理的学生的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予以制止,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也应当对社会上出现的有害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不良现象进行批评和抵制,这既是全社会的责任,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义务。
6.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的义务
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水平。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担负着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知识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所以作为一名教师,要想胜任工作,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需要不断学习,加强自身的思想道德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三、教师教育行为
教师教育行为是指教师在实际教育中所表现出的各种外显性的活动或动作,是教师教育方法、措施与手段的总和,也是教师教育观念的外在表现。它对儿童认知发展、人格发展,特别是自我评价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教师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积极的作用。教师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起着消极作用,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
第三章 学生权利保护
考点归纳
1.了解有关学生权利保护的教育法规,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
2.依据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分析评价教育教学活动中学生权利的保护等实际问题。
重点提示
一、学生的权利
学生权利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个是学生作为公民享有的法律赋予公民的权利;另一个是学生因特定的学生身份而享有的相关法律赋予的权利。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的权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受教育者享有下列权利:(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这些权利依学生就读学校的不同和学生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
奖学金、贷学金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和中等专业学校的学生,学位证书的规定主要适用于高等学校的学生等。
(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教育法之外的法定权
教育法以外的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各项权利。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的隐私权。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规定的婚姻权。再如体育、卫生行政部门赋予学生的身心健康的权利等。
2.新颁布的法定权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实行“两免、一补”。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可以免交杂费。
二、学生的义务
学生的义务是指学生依照教育法及其他有关法律、法规,在参加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义务。依学生就读学校的类别与其年龄,学生的具体义务各有差别。我国现代教育基本法,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四十三条对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学生的基本义务专门作了规定,包括下列四个方面内容:(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除《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规定的学生义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还要履行下列义务:(1)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2)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身为学生的义务。(3)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
第二章 教师职业行为
考点归纳
1.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要求。
2.理解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的主要内容,在教育活动中运用行为规范恰当地处理与学生、学生家长、同事以及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3.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依据教师职业行为规范,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重点提示
一、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要求
教育部2024年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以下方面,对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提出了规范要求:
一要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传播、散步损害国家主权、安全和社会公共利益的言论;不传播宗教和宣传
封建迷信。
二要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强烈的责任心,树立育人为本、做人民满意教师的理念,勤奋工作,尽职尽责,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甘为人梯,乐于奉献,自觉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奉献与获得之间的关系,反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认真完成备课、教课、作业批改、课后辅导等环节的教学工作,并积极承担教科研任务。做到未备课、无教案不上课,不旷课,不随意调课或私自找人代课。
三要关爱幼儿。坚持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关心爱护全体幼儿,尊重幼儿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幼儿。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同时坚持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采取适当方式对幼儿进行批评教育,促进幼儿全面、主动、健康发展。对幼儿严慈相济,做幼儿的良师益友。保护幼儿安全,关心幼儿健康,维护幼儿权益与尊严。不偏袒、歧视、讽刺、挖苦、辱骂、体罚或变相体罚幼儿,杜绝侮辱幼儿人格尊严的行为。
四要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幼儿良好品行,激发幼儿创新精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严谨公布幼儿考试成绩,不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给班级、幼儿排列名次;不得按考试成绩给幼儿安排座位、考场。严禁对幼儿有偿补课和有偿家教,不私自在校外兼课、兼职,不组织幼儿统一征订教辅材料。
五要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具有良好的仪表,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不在上课前饮酒;不在课堂上吸烟、使用通讯工具;不在工作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上网聊天或玩游戏;不参与赌博活动。不得透露各类考试内容或组织、参与幼儿考试作弊;不得在招生、评估考核、职称评审、科研教研等工作中弄虚作假。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幼儿或家长谋取私利。
六要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掌握先进教育教学方法,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潜心钻研业务,积极参加继续教育及各种形式的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能力水平。要把“修身、敬业、爱生”作为自觉行为,通过教育叙事、师德反思、业务自传、校本研修等方式增强职业道德修养,提升职业道德水平。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新《规范》的亮点
教育部正式公布印发新修订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之前在征求意见稿中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议的“保护学生安全”被正式列入新规范的第三条关爱学生中。与旧规范相比,新规范亮点颇多,包括明确提出中小学教师应保护学生安全、终身学习等。
(1)“保护学生安全”首次纳入新规
此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的新形势作出的更加科学和有针对性的修订。值得一提的是,“保护学生安全”被首次写入了新规范第三条关爱学生中。写入该内容是在明确“保护学生安全”是教师应遵守的职业精神。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表示,教育部早在2024年就启动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修订工作,专门成立研究小组,由专家、教师及教育部官员组成。此次修订是我国自1997年以来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首次修订,是根据近年来教育和教师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特点,在前期充分论证、广泛征求意见、深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
(2)“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
在新规范中,“终身学习”被单独提出。实际上,随着社会形势发展,中小学的课本也在不断更新、变化,再也不像以前一成不变。同时,社会的进步也要求教师不断转变教育观念,创新教学方法。如果想做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要终身学习。
第一章 科学常识
考点归纳
1. 了解中外科技发展史上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成就。2. 了解一定的科学常识,熟悉常见的科普读物。重点提示
一、中外科技发展史(一)古今中国的科学技术 数 学
1.春秋时期出现九九乘法,比西方早500年。
2.《周髀算经》所记西周初年的勾股定理,标志着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3.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是中国古代第一部数学专著。
4.南朝宋、齐之际的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数,他的数学专著《缀术》成为唐朝及中世纪朝鲜、日本的教材。
5.近代前期的李善兰阐述了微积分的初步理论,在《垛积比类》中,说明了高阶等差数列的理论。书中的“李善兰恒等式”为当时数学界所瞩目。
6.华蘅芳的《代数术》,介绍了西方代数学、三角函数、微积分及当时欧洲刚出现的概率论。
7.近代后期的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苏步青分别在堆垒素数论和微分几何学的研究上作出了显著成绩。
天文学、地理学
8.夏朝开始有了历法。
9.商朝时,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月食记录。
10.春秋时留下了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11.战国时期的《甘石星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天文学专著,而且能够测定一年中的季节;书中的《石氏星表》测定了120多个恒星的位置,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
12.东汉科学家张衡发明了水运浑象仪和测地震方位的地动仪。
13.唐代僧一行主持实测了子午线的长度,编制了《大衍历》。
14.元代郭守敬制成一种测量天体位置的天文仪器——简仪,比欧洲发明同类仪器早300多年;并编制了《授时历》,是我国古代最精密的一部历法,它与实际时间只差26秒。同时,郭守敬还主持了规模空前的天文测量工作。
15.李四光从运动的观点出发,建立了独创的地质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医 学
16.战国时期有了医学分科。
17.春秋战国时期名医扁鹊提出四诊法。
18.西汉的《黄帝内经》是中国现存较早的一部医书,奠定了中医学理论的基础。
19.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论述了“望闻问切”四诊疗法,成为中医临床学的经典,张仲景被称为“医圣”。
20.东汉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和五禽戏。麻沸散是最早的麻醉药剂,五禽戏是最早的体育保健体操。
21.东汉时期的《神农本草经》是现存较早的药物学专著。
22.唐朝有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熔医、儒、道、释、杂各家于一炉,建立了养生学的完整体系。
23.唐朝时,“药王”孙思邈著有《千金方》。
农 学
24.北朝时的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的最早最完整的农书。书中介绍了农、林、牧、副、渔业的生产方法,还提出了因地制宜、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
25.元代的《农桑辑要》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修农书。
26.元代王祯的《农书》重点放在生产工具的改革方面,特别重视用机械代替简单工具,用水力代替人力和畜力,对提高生产力起了很大作用。
27.明代徐光启的《农政全书》系统总结历代经验,参照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博采古今农学大成,达到传统农业科学的顶峰。徐光启被誉为“中国近代科学先驱”。
28.当代水稻专家袁隆平培育成功了籼型杂交水稻。
建筑学
29.战国时期的鲁班已经会建造房屋、桥梁、改进生产工具,有许多发明创造,被后世土木匠奉为祖师。
30.隋朝工匠李春设计建造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
31.唐朝长安城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建筑宏伟,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2.秦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西到嘉峪关。万里长城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33.明朝北京城布局严整、建筑华丽,是我国古代城市建筑的杰作。
34.近代前期詹天佑主持修建了由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
35.1937年茅以升设计建造的杭州钱塘江大桥,是我国近代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
36.粱思成是现代著名的建筑学家和教育家,系统地调查、整理、研究了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和理论,曾参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
其 他
37.东汉时,蔡伦改进造纸术,制成能书写的纤维纸。被时人称为“蔡侯纸”。
38.目前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868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9.北宋时期,平民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毕昇发明的活字是胶泥,此后又出现了木活字。
40.唐代,人们在炼丹制药时发明了火药。最早关于火药的记载是唐初孙思邈提出的硫黄伏火法。唐朝末年火药已用于战争。五代和宋朝时,火药广泛应用。
41.战国时,人们就利用磁石指示南北的特性发明了指南仪器——司南,此后又出现了指南车、指南鱼。北宋时发明了使用人工磁体的指南针,并应用于航海。
(二)近代世界的科学成就
1.波兰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太阳中心说,否定了基督教会宣扬的地球中心说,从根本上动摇了欧洲中世纪宗教神学的理论基础。
2.意大利伽利略于1632年发表了《关于托勒密和哥白尼两大世界体系的对话》,论证了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创了以实验事实为根据并具有严密逻辑体系的近代科学。因此,他被称为“近代科学之父”。并开始了科学的研究方法,标志着物理学的真正开端。伽利略的杰出成就为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奠定了基础。
3.英国牛顿于1687年出版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提出了著名的万有引力定律和牛
顿力学三定律。经典力学是人类第一次对自然规律进行的理论性概括和总结,形成了牛顿力学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伟大飞跃。而海王星的发现是证明牛顿力学定律有效性的最成功范例。
4.英国达尔文1859年发表的《物种起源》,提出了进化论,挑战了封建神学,否定了神创说,促进了人类认识的飞跃。
5.英国瓦特于1769年开始改良蒸汽机,吹响了第一次能源革命的号角。新型蒸汽机成为改造世界的动力机械。人类开始进入蒸汽时代。人们开始用煤作燃料,驱动火车、轮船和机器。
6.19世纪后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出现。美国爱迪生一生创造发明达1000多项,被人们称为“发明大王”。这些发明创造促进了电力的广泛应用,人类从此进入电力时代。
7.爱因斯坦于l905年提出了狭义相对论和光速不变原理两个基本原理,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领域最伟大的革命。这一理论被后人誉为20世纪人类思想史上最伟大的成就之一。
8.1900年,德国物理学家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世界粒子运动规律的科学。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量子理论和相对论一起,构成了现代物理学的基础。
9.西门子是电动机、发电机、有轨电车和指南针式电报机的发明人,改进过海底电缆,提出平炉炼钢法,革新了炼钢工艺,是西门子公司创始人。
10.汤姆孙在1897年发现物质结构的第一种基本粒子——电子。
11.美国发明家富尔顿在1807年制成蒸汽汽船。
12.德国工程师本茨在1868年制成世界上第一辆三轮内燃机汽车。
13.意大利物理学家伏打在1800年制成伏打电堆,不久又发明伏打电池,使人们第一次获得了稳定而持续的电流。
14.德国工程师尼奥托在1876年制成第一台四冲程循环的煤气内燃机,使汽车和其后飞机的问世成为可能。
15.德国机械工程师戴姆勒在1883年制成第一台汽油机,l886年又制成世界上第一辆四轮内燃机汽车。
16.英国发明家帕森斯在1884年制成第一台多级反动式汽轮机。
17.德国工程师狄塞尔在1897年制造了第一台柴油机。
18.英国工程师贝塞麦在1856年发明转炉炼钢法。
19.美国发明家莫尔斯在1837年发明了电报机,l844年5月24日,拍发出世界上第一封电报。
20.美国发明家贝尔在1876年发明电话。
21.意大利工程师马可尼在1895年发明无线电报。l899年3月28日,他成功地实现了无线电通信。
22.瑞典化学家、工程师和实业家诺贝尔在1866年制成了安全炸药。
二、科学常识
(一)物理学常识
1.牛顿运动定律
牛顿运动定律是牛顿提出的物理学的三个运动定律的总称,被誉为是经典物理学的基础。
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指的是一切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下,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这个定律明确了力和运动的关系并提出了惯性的概念。
牛顿第二定律,指的是物体的加速度跟物体所受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公式:F=ma。
牛顿第三定律,指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麦克斯韦方程组
麦克斯韦方程组是麦克斯韦建立的描述电场与磁场的四个方程。在麦克斯韦方程组中,电场和磁场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该方程组系统而完整地概括了电磁场的基本规律,并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以麦克斯韦方程组为核心的电磁理论,是经典物理学最引以为自豪的成就之一。
3.相对论
相对论是关于时空和引力的基本理论,主要由爱因斯坦创立,分为狭义相对论(特殊相对论)和广义相对沦(一般相对论)。相对论的基本假设是相对性原理,即物理定律与参照系的选择无关。狭义相对论和相对义相对论的区别是,前者讨论的是匀速直线运动的参照系(惯性参照系)之间的物理定律,后者则推广到具有加速度的参照系中(非惯性系),并在等效原理的假设下,广泛应用于引力场中。
狭义相对论最著名的推论是质能公式E=mc2,它可以用来计算核反应过程中所释放的能量,并导致了原子弹的诞生。而广义相对论所预言的引力透镜和黑洞,也相继被天文观测所证实。
4,分子运动论
分子运动论是从物质的微观结构出发来阐述热现象规律的理论。它的基本内容是:
(1)物体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力。大量分子无规则的运动叫做分子的热运动。
(2)实际上,构成物质的单元是多种的,或是原子(金属),或是离子(盐类),或是分子(有机物)。在热力学中,由于这些微粒做热运动时遵从相同的规律,所以统称分子。
5.热力学三定律
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衡与转化定律,其内容为:在任何孤立的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无论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或从一部分物质传递给另一部分物质,系统的总能量守恒。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内容:热能的传递具有不可逆性,即在没有外界作用的情况下,热能只会从热体传向冷体,而不可能从冷体传向热体。
热力学第三定律是系统的熵在绝对零度时为零,即不存在任何的无序。
(二)化学常识
1.原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由原子核和围绕原子核运动的电子组成。它是化学反应的基本微粒.在化学反应中不可分割。
在公元前450年,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创造了原子这个词语。
2.元素
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同一类原子总称为元素。到2024年为止,总共有118种元素被发现,其中94种存在于地球上。原子序数大于82的元素(即铋Bi及之后的元素)都是不稳定的,会进行放射衰变。原子序数在83以下的某些元素,如原子序数为43和61的元素(即锝Tc和钷Pm)没有稳定的同位素,会进行衰变。
3.分子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微小单元,它是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原有的一切化学性质的较小微粒。分子一般由更小的微粒——原子构成。按照组成分子的原子个数可分为单原子分子、双原子分子及多原子分子;按照电性结构可分为有极分子和无极分子。
4.离子
离子是指带电荷(正、负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与分子、原子一样,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之一。带正电荷的离子称阳离子,带负电荷的离子称阴离子。
5.化合物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做化合物。根据不同的分类方法,化合物可分为有机化合物和无机化合物,或者高分子化合物和低分子化合物,或者离子化合物和共价化合物等。
6.化学品
各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和混合物,无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都属于化学品。
7.化学键
化学键是分子内或晶体内相邻两个或多个原子(或离子)问强烈的相互作用力的统称。
8.分子间力
分子问力是不同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主要有氢键、范德华力、亲水作用/疏水作用等,这种作用力比化学键弱,容易打开或重新组合,但是是形成分子空间排列和架构的重要作用力,是现代化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
9.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是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过程,涉及分子中元素的交换和化学键的转移、形成或消失。化学反应形成的改变既可令很多独立的分子结合,也可将一个较大型的分子拆开成为很多独立的小分子,甚至是同一分子内有原子移动,即使原子的数量没有改变,但仍会构成化学反应。
10.质量守恒定律
在任何与周围隔绝的体系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总质量始终保持不变。或者说,化学变化只能改变物质的组成,但不能创造物质,也不能消灭物质,所以该定律又称物质不灭定律。
11.能量守恒定律
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
12.电荷守恒定律
电荷是物质的属性,它不是凭空产生或消失的,它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这就是电荷守恒定律。也可以表述为,在一个没有净电荷出入其边界的系统,其中正负电荷电量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三)生物学常识
1.细胞
细胞是由膜包围着的含有细胞核(或拟核)的原生质所组成,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也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细胞能够通过分裂而增殖,是生物体个体发育和系统发育的基础。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并具有遗传的全能性。有成形细胞核的是真核细胞,反之,无成形细胞核的是原核细胞。
2.DNA
DNA,又称脱氧核糖核酸,是染色体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也是组成基因的材料,有时被称为“遗传微粒”。
在繁殖过程中,父代将自己DNA进行半保留复制传递到子代中,从而完成性状的传播。因此,DNA被称为“遗传微粒”。
3.基因
基因是指携带有遗传信息的DNA或RNA序列,也称为遗传因子,是控制性状的基本遗传单位。基因通过指导蛋A质的合成来表达自己所携带的遗传信息,从而控制生物个体的性状表现。
4.人类基因组
人类基因组共有22对常染色体和l对性染色体,性染色体又分为X染色体与Y染色体。含有约30亿个DNA碱基对。碱基对是以氢键相结合的两个含氮碱基,组成碱基对的碱基包括A、T、C、G。
5.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是生物体内全部有序化学变化的总称。它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物质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物质的交换和生物体内物质的转变过程;能量代谢是生物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能量的交换和生物体内能量的转变过程。
在新陈代谢过程中,既有同化作用,又有异化作用。同化作用,又叫做合成代谢,是指生物体把从外界环境中获取的营养物质转变成自身的组成物质,并且储存能量的变化过程;异化作用,又叫做分解代谢,是指生物体能够把自身的一部分组成物质加以分解,释放出其中的能量,并且把分解的终产物排出体外的变化过程。
6.克隆技术
“克隆”本意是无性繁殖,它不靠性细胞而是生物的体细胞进行繁殖。它是利用生物技术由无性生殖产生与原个体有完全相同基因组的后代的过程。克隆羊“多莉”的诞生便是应用了克隆技术。
(四)地理学常识
1.太阳系
由太阳、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叫太阳系。
在太阳系中,太阳是中心天体,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太阳公转。太阳系有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2.银河系
银河系是一个由群星和弥漫物质集成的庞大天体系统。银河系是我们地球和太阳所在的恒星系统,是一个拥有
一、两千亿颗恒星,除仙女星系外最大的巨星系。
3.光年
光年是天文学中常用的距离单位,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叫光年。一光年等于94650亿公里,或63240天文单位,或0.307秒差距。
4.厄尔尼诺现象
厄尔尼诺现象又称厄尔尼诺海流,是太平洋赤道带大范围内海洋和大气相互作用后失去平衡而产生的一种气候现象,就是沃克环流圈东移造成的。正常情况下,热带太平洋区域的季风洋流是从美洲走向亚洲,使太平洋表面保持温暖,给印尼周围带来热带降雨。但这种模式每2—7年被打乱一次,使风向和洋流发生逆转,太平洋表层的热流就转而向东走向美洲,随之便带走了热带降雨,出现所谓的“厄尔尼诺现象”。
(五)现代新技术
1.生物工程产业
生物工程产业是以现代生命技术的四大组成部分(微生物、酶、细胞、基因)为基础,逐步形成以动植物工程、药物及疫苗、蛋白质工程、细胞融合、基因重组、生物芯片及生物计算机等为基本内涵的工程产业。这个产业将改造和创建若干高效益的生物物质,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2.生物医学产业
在疾病诊断、医疗手术、人工合成材料新成就的基础上,在21世纪人类能安全地掌握生物的或人工的脏器(心、肺、肾、脾等)、骨骼、血管、知觉(视、听、嗅、味、触)的移植和再造技术,从而使新的医疗技术达到能对人体各单位进行有效替换和重建的高水平,生物医学产业必将成为令人瞩目的高技术产业之一。
3.海洋生物技术
海洋生物技术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是传统海洋生物学发展的一门新兴研究领域。目前,世界各国正在进行的海洋生物技术研究的内容,主要是以海洋生物为对象,综合应用基因工程、细胞操作技术和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进行海洋生物遗传性改造,或生产对人们有用的海洋生物产品。随着神经生物学、海洋生态学、海洋工程学、电子学,以及遥感技术和深海探测技术不断向海洋生物技术领域渗透,并与之相结合,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范围将逐步拓宽。现在,人们正在研究的内容大体有三个方面:一是开发、生产和改造天然海洋产物,以便用作药物、食品、新材料;二是定向改良海洋动物、植物遗传特性,为海水养殖业提供具有生长快、品质高和抗病害的优良品种;三是培养具有特殊用途的“超级细菌”,用来清除海洋环境的污染,或者生产具有特定生物功能的物质。
4.纳米技术
就像毫米、微米一样,纳米是一个尺度概念,是一米的十亿分之一,并没有物理内涵。当物质到纳米尺度以后,大约是在1—100纳米这个范围空间,物质的性能就会发生突变,出现特殊性能。这种既不同于原来组成的原子、分子,也不同于宏观的物质的具有特殊性能的材料,即为纳米材料。如果仅仅是尺度达到纳米,而没有特殊性能的材料,也不能叫纳米材料。
5.软件产业
在21世纪,世界范围内的信息处理和知识处理业务空前活跃,软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成长将加快步伐;大量遍及各个领域的数据库、信息库、知识库将普遍建成并广泛应用。基本软件、应用软件、智能软件、专家系统等软件产业,在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中将占有越来越突出的地位。
6.智能机械产业
在21世纪,传统的各种机械工具将广泛地与微电子、光电子和人工智能机械产业结合。这个产业提供的智能机器人、智能计算机、智能工具(智能汽车、船舶、火车、飞机、航天器等)、智能生产线、智能化工厂等等,不仅在体力上,同时也在脑力上部分替代人类的各种劳动,使人类的智能获得新的解放,从而人类可以开展更富创造性的工作。
7.太阳能产业
21世纪,人类将面临能源紧缺的困境。除寄希望于核能源之外,现实的选择是:发展太阳能技术,研制和生产各种太阳能跟踪、捕获、转换和存贮装置,在地面和太空中更多地搜集和利用无污染的太阳能,建立起高技术的太阳能产业。
8.空间技术
空问技术是探索、开发和利用宇宙空间的技术,又称为太空技术和航天技术。目的是利用空间飞行器作为手段来研究发生在空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自然现象。
空间技术自20世纪50年代崛起以来,以其辉煌的成就对国际政治、军事产生了深远影响,对人类经济、文明作出的贡献举世瞩目。几十年来,空间技术取得了重大的成就,其中各类卫星大显神通。我国也成功地研制出了神
五、神
六、神七载人飞船,并成功地实现了太空漫步。
第二章 文学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文学知识和文化常识。
2.了解中外文学史上重要的作家作品。
重点提示
一、文学常识
(一)上古神话
1.所谓神话,是上古时代的人们,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社会现象所幻想出来的艺术意味的解释和描述的集体口头创作。
2.上古神话的生要内容有:
(1)解释自然现象的:女娲补天、女娲造人、盘古开天辟地。
(2)反映人类同自然斗争的:鲧禹治水、后羿射日、精卫填海。
(3)反映社会斗争的:黄帝战蚩尤。
3.记载上古神话的主要作品:《淮南子》、《山海经》、《庄子》等。
(二)两汉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贾谊,又称贾生、贾长沙、贾太傅。其主要作品为《新书》。另有《吊屈原赋》等赋,开“史论”之先河,其赋上承楚辞下启汉赋,影响很大。
2.刘安,封淮南王。其主要作品为《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女娲补天”、“后羿射日”、“嫦娥奔月”等故事均出于此。
3.司马迁,字子长,别称太史公,简称史迁。其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全书130篇,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
4.乐府民歌和赋乐。乐府原为汉代音乐机关,后指所搜集的诗。《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发展的高峰。
(三)魏晋南北朝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三曹,即曹氏父子曹操、曹丕、曹植。曹操著有《观沧海》、《蒿里行》,曹丕著有《典论》及诗歌《燕歌行》等,曹植有《名都篇》、《白马篇》、《洛神赋》等传世。
2。“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于、阮璃、应场、刘桢。“竹林七贤”:阮籍、嵇康、山涛、刘伶、王戎、向秀、阮咸。
3.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封武乡侯。著有《诸葛亮集》,《出师表》即出于此。
4.干宝,字令升。主要作品为《搜神记》,《干将莫邪》、《东海孝妇》都出于此。《搜神记》是我国最早的短篇小说集之一,多为志怪故事。
5.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古代杰出的田园诗人。有
《陶渊明集》传世,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归园田居》、《饮酒》等。
(四)唐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之一(另三位是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其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他在“四杰”中成就最高。
2.贺知章,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其主要作品为《咏柳》、《回乡偶书》。
3.盂浩然,字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其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等,集为《孟襄阳集》。
4.王维,字摩诘,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其主要作品为《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门飞鸟鸣涧》。苏轼赞其作品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5.李白,字太白,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主要作品为《梦游天姥吟留别》、《蜀道难》、《子夜吴歌》、《望天门山》、《将进酒》、《望庐山瀑布》等。
6.杜甫,字子美,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其主要作品为《兵车行》、《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三吏”(《石壕吏》、《新安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结为《杜工部集》。
(五)宋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其主要作品为《岳阳楼记》、《渔家傲》等,结为《范文正公集》,属豪放派。
2.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主要作品为与宋祁合修《新唐书》,独撰《新五代史》。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公集》。他的《六一诗话》是我国第一部诗话。
3.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宋八大家”之一,其主要作品为《赤壁赋》、《石钟山记》、《题西林壁》、《水调歌头》、《念奴娇》等,诗文结为《东坡七集》,词则有《东坡乐府》。
4.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王文公,“唐宋八大家”之一,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其主要作品为《游褒禅山记》、《伤仲永》、《元日》、《泊船瓜州》等,集为《王临川集》。
5.陆游,字务观,号放翁,人称“小李白”。其主要作品为《书愤》、《示儿》、《钗头凤》等。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9000多首传世。
6.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其主要作品有《武陵春》、《如梦令》、《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她是古代最重要的女词人,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人称“词中之龙”。其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摸鱼儿》、《永遇乐》、《清平乐》等。宋词中成就卓越者,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开拓了词的表现范围。
(六)元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关汉卿,号已斋叟。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并称“元曲四大家”。我国古代第一位伟大的戏剧家。其主要作品为《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
2.马致远,字千里,号东篱,“元曲四大家”之一。其主要作品为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结为《东篱乐府》,其为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王实甫,主要作品为《西厢记》,这是元代剧本中最长的一部(21折),也是元剧中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七)明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施耐庵,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对后世农民起义产生了巨大影响。
2.罗贯中,名本,号湖海散人,中国第一位全力创作通俗小说的作家。其主要作品有《三国志通俗演义》。
3.吴承恩,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其主要作品《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标志着浪漫主义文学的新高峰。
4.兰陵笑笑生,主要作品为《金瓶梅》,抨击当时统治阶级腐朽的生活,暴露了封建社会晚期的黑暗。
(八)清代文学
代表人物及其著作有:
1.洪异,字昉思,号稗畦。其主要作品为《长生殿》,描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爱情故事。
2.孔尚任,字聘之,号东塘,又号云亭山人。其主要作品为《桃花扇》。
3.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其主要作品为《聊斋志异》。
4.吴敬梓,字敏轩,晚年号文木老人。其主要作品为《儒林外史》。
5.曹雪芹,名霑,字梦阮,号雪芹。其主要作品《红楼梦》(高鹗续后40回)为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古典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发展的高峰。
二、外国文学史
(一)古希腊
1.荷马
作品/论著:荷马史诗(伊利昂纪、奥德修纪); 体裁:史诗;
备注(地位/意义):欧洲叙事诗的典范,后世作家探索素材、借鉴艺术技巧的源泉。2.赫西奥德
作品/论著:《工作与时日》; 体裁:叙事诗;
备注(地位/意义):流传下来的最早一首以现实生活为主要内容的长诗。3.伊索
作品/论著:《伊索寓言》;
体裁:寓言;
备注(地位/意义):对法国拉封丹、德国莱辛、俄国克雷洛夫等寓言作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4.柏拉图
作品/论著:《文艺对话集》;
体裁:对话体;
备注(地位/意义):希腊文学作品中出色的散文作品,对欧美一些重要的文艺创作者、理论家产生影响。
5.亚里士多德
作品/论著:《诗学》;
体裁:美学论著;
备注(地位/意义):西方第一部系统的文艺理论著作,为西方文艺理论中现实主义的发展奠基。
6.埃斯库罗斯
作品/论著:《俄瑞斯忒斯》三部曲(阿伽门农、奠酒人、复仇)、《普罗米修斯》三部曲;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在内容和形式上对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的希腊悲剧作出创造性贡献,因而埃斯库罗斯被称为“悲剧之父”。
7.索福克勒斯
作品/论著:《俄狄浦斯王》;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索福克勒斯被誉为“戏剧艺术的荷马”,其创作标志着希腊悲剧进入成熟阶段,《俄狄浦斯王》被亚里士爹德称为“十全十美的悲剧”。
8.欧里庇得斯
作品/论著:《美狄亚》;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欧里庇得斯被称为“舞台上的哲学家”。
9.阿里斯托芬
作品/论著:《阿卡奈人》、《鸟》;
体裁:喜剧;
备注(地位/意义):“喜剧之父”。
(二)古罗马
1.普劳图斯
作品/论著:《孪生兄弟》、《一罐金子》;
体裁:喜剧;
备注(地位/意义):《孪生兄弟》是莎士比亚《错误的喜剧》的题材来源,《一罐金子》是莫里哀《悭吝人》的创作来源。
2.泰伦斯
作品/论著:《婆母》;
体裁:喜剧;
备注(地位/意义):严肃文雅的风格受到贵族文人的赞赏。
3.维吉尔
作品/论著:《埃涅阿斯纪》;
体裁:史诗;
备注(地位/意义):《埃涅阿斯纪》是世界上第一部“文人史诗”;维吉尔更被称为“继往开来的诗人,自觉的艺术家”。
4.贺拉斯
作品/论著:《诗艺》;
体裁:诗简;
备注(地位/意义):对后来古典主义文艺理论产生很大影响,为欧洲古典主义作家继承。
5.奥维德
作品/论著:《变形记》;
体裁:神话;
备注(地位/意义):“神话词典”,古希腊、罗马神话总集。6.塞内加
作品/论著:《特洛伊妇女》、《美狄亚》; 体裁:悲剧;
备注(地位/意义):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三)中世纪意大利 但丁
作品/论著:《神曲》; 体裁:长诗;
备注(地位/意义):《神曲》称为“神圣的喜剧”,它的出现使得意大利文学跃居当时欧洲文学的前列。但丁被称为“中世纪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
(四)文艺复兴时期
1.彼特拉克
作品/论著:《歌集》;
体裁:抒情诗;
备注(地位/意义):十四行诗为欧洲抒情诗开辟道路。彼特拉克被称为“文艺复兴之父”。
2.薄伽丘
作品/论著:《十日谈》;
体裁:短篇小说集;
备注(地位/意义):欧洲文学史上第一部现实主义巨著,开欧洲近代短篇小说先河。
3.马丁•路
作品/论著:翻译《圣经》;
体裁:译作;
备注(地位/意义):“不但清扫了教会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而且也清扫了德国语言这个奥吉亚斯的牛圈”。
4.蒙田
作品/论著:《随笔集》;
体裁:散文;
备注(地位/意义):对同时代莎士比亚、培根及17、18世纪法国文学产生深远影响。
5.拉伯雷
作品/论著:《巨人传》;
体裁:长篇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标志法国长篇小说的发端。拉伯雷更是通晓多种文字的人文主义“巨人”。
6.塞万提斯
作品/论著:《堂吉诃德》;
体裁:长篇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黄金时期”的艺术高峰,欧洲近代长篇小
说的奠基作,宣告了骑士小说的终结,开创反映现实生活的长篇叙事性文学作品。塞万提斯更被誉为“现代小说之父”。
7.洛佩•德•维加
作品/论著:《羊泉村》;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奠基人。8.托马斯•莫尔
作品/论著:《乌托邦》; 体裁:对话体幻想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世界上第一部空想社会主义小说。9.莎士比亚
作品/论著:《亨利四世》《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雅典的泰门》《暴风雨》;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文艺复兴时期欧洲文学最杰出的代表。
(五)17世纪
1.本•琼生
作品/论著:《炼金术士》《人人高兴》《狐狸》;
体裁:喜剧;
备注(地位/意义):从自己时代的社会生活中寻找创作素材,他的戏剧的主题和背景总是紧扣时代的脉搏。
2.弥尔顿
作品/论著:《失乐园》;
体裁:诗歌;
备注(地位/意义):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之间的桥梁。
3.拉辛
作品/论著:《安德洛玛刻》;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悲剧发展的巅峰。
4.莫里哀
作品/论著:《太太学堂》《伪君子》《唐璜》《恨世者》《悭吝人》《乔治•唐丹》《无病呻吟》;
体裁:喜剧;
备注(地位/意义):古典主义喜剧代表作家。他的《太太学堂》标志着古典主义喜剧的诞生。
(六)18世纪
1.丹尼尔•笛福
作品/论著:《鲁宾逊漂流记》;
体裁:写实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英国现实主义小说奠基人。
2.约拿丹•斯威夫特
作品/论著:《格列佛游记》;
体裁:讽刺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讽刺小说代表作家。
3.亨利•菲尔丁
作品/论著:《汤姆•琼斯》;
体裁: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散文滑稽史诗”,《汤姆•琼斯》代表了18世纪英国现实主义小说的最高成就,是英国小说史上划时代的杰作。
4.孟德斯鸠
作品/论著:《波斯人信札》;
体裁: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法国第一个启蒙作家。《波斯人信札》则是法国启蒙文学的第一部重要文学作品和最早的一部哲理小说,并为这类新型文体开辟了道路。
5.伏尔泰
作品/论著:《凯撒之死》《查伊尔》;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法兰西思想之父。
6.卢梭
作品/论著:《爱弥儿》;
体裁:哲理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先驱。
7.歌德
作品/论著:《少年维特之烦恼》《浮士德》;
体裁:书信体、诗剧;
备注(地位/意义):《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德国第一部在国际上引起轰动的文学作品,《浮士德》被认为是与《神曲》齐名的史诗性巨著。因此,歌德将德国文学推向前所未有的高峰,对欧洲文学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七)19世纪
1.拜伦
作品/论著:《恰尔德•哈罗尔德游记》和《唐璜》;
体裁:诗剧;
备注(地位/意义):抨击封建专制与资本主义社会的丑恶现象,塑造追求个人幸福、爱情、自由的人物。人称“拜伦式英雄”。其书被誉为“讽刺现代社会积弊”的百科全书。
2.雪莱
作品/论著:《西风颂》;
体裁:诗剧;
备注(地位/意义):体现了一种真正的乐观主义浪漫精神。
3.巴尔扎克
作品/论著:《人间喜剧》;
体裁: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展示了19世纪前期整个法国的社会生活,被誉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百
科全书”。
4.列夫•托尔斯泰
作品/论著:《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 体裁:小说;
备注(地位/意义):将现实主义文学推向高峰,对世界文学的发展也产生了巨大影响。(八)现代 贝克特
作品/论著:《等待戈多》; 体裁:戏剧;
备注(地位/意义):世界戏剧史上的一座里程碑。
第三章 艺术常识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艺术鉴赏知识。
2.了解艺术鉴赏的一般规律,并能有效地运用于教育教学活动。
重点提示
一、艺术鉴赏
艺术鉴赏,又称艺术欣赏,指人们在接触艺术作品过程中产生的审美评价和审美享受活动,也是人们通过艺术形象(意境)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思维活动。在艺术鉴赏过程中,感觉、知觉、表象、思维、情感、联想和想象等心理因素都异常活跃。
基本要领:“入乎其内”:一种难得的情感共鸣。“出乎其外”:一种难得的感悟能力。“入内”与“出外”是彼此融合的心灵状态。
二、艺术常识
(一)美术、建筑
1.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村的石器都是比较精致的磨制石器。
2.《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作品。
3.东晋时期顾恺之提出绘画要“以形写神”,南齐画家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提出了“绘画六法”,第一条就是“气韵生动”。
4.法国19世纪画家米勒的代表作品为《拾穗者》和《时装美女》。
5.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为巴尔扎克创作雕像为《巴尔扎克像》。
6.《照夜白图》是唐代的韩于的作品。
7.《历代名画记》是唐代美术理论家张彦远的作品。
8.《秋郊饮马图》是元代画家赵孟的作品。
9.《清明上河图》是北宋著名画家张择端的作品。
10.帕提农神庙是为保护雅典娜建造的,也是平民百姓欢庆节日的庙宇。
11.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穴中发现的史前壁画上,有20多个旧石器时代动物的形象,其中包括野牛、野猪、母鹿等。
12.我国现存最早的岩画是江苏省连云港市郊锦屏山的将军崖岩画,属于新石器时期,距今有三、四千年历史。主要内容为人画、兽面、农作物以及各种符号。
13.在距今50万年前旧石器时代中国猿人居住的周口店山洞口,遗留下来的基本上都是
十分粗糙的打造石器。
14.原始民族喜欢红色一类的强烈色调,山顶洞人在他们同伴的尸体旁撒上抗物质的红粉,山顶洞人装饰品都是红色。
15.19世纪以来,在欧洲的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发现了不少史前洞穴壁画,如著名的阿尔塔米拉洞穴、拉斯科克斯洞穴等。
16.《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是达•芬奇的作品,《西斯廷圣母》是拉斐尔的作品。
17.20世纪20年代在欧洲美术界出现了西班牙画家达利的油画《记忆的永恒》。
18.象征主义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美术方面则以法国画家摩罗,德国画家勃克林等人为代表。
19.佛教四大名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山西五台山。
20.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著名画家米开朗基罗的杰出作品是西斯庭教堂的天顶画《创世纪》;西斯庭教堂中另一幅祭坛画《西斯廷圣母》是意大利著名画家拉斐尔的作品,拉斐尔在梵蒂冈为教皇签字大厅绘制的三幅壁画为《雅典学院》、《巴那斯山》和《圣典辩论》。
21.四川的乐山大佛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之一,它位于乐山市南岷江东岸的凌云山上,因此又名凌云大佛。
22.北京的雍和宫内著名的檀香木弥勒佛像,高26米,是我国最大的木刻佛像之一。
23.我国现存的石窟古迹约有120多处,其中最负盛名的有敦煌石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大足石窟、麦积山石窟。敦煌石窟又名莫高窟、千佛洞,其中壁画中的《鹿王本生图》、《张议潮夫妇出行图》、《维摩诘像》等以及云冈石窟的大佛、龙门石窟的卢舍那大佛等,堪称我国绘画、雕塑的精品。
24.雕塑家必须掌握刻、镂、凿、琢、塑、铸等各种技艺。
25.宋代著名的北派山水画大师范宽的作品有《临流独钓图》、《雪山萧寺图》和《雪景寒林图》。
26.绘画史上流传的“曹衣出水,吴带当风”讲的是曹仲达的人物画,其画挺劲有力,画中人物衣衫紧窄贴肉;而吴道子的人物画,神采飞扬,画中人物衣服宽松、裙带飘举,富有运动感。
27.京剧中的“四功”指的是唱(唱腔)、念(念白)、做(动作)、打(武打)。“五法”是口法(发声)、眼法(眼神)、手法(手势)、身法(腰身)、步法(台步)。
28.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画家苏里科夫是著名的俄罗斯“巡回展览画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其作品是《女贵族莫洛卓娃》。
29.法国19世纪著名印象派画家莫奈的代表作品是《青蛙塘》和《日出》。
30.南齐书法家王憎虔(qian)提出“书之妙道,神彩为上,形质次之”。
31.唐代书法家张怀瓘(guan)把书法艺术分为神、妙、能三品,认为“风骨神气者居上”。
32.意大利佛罗伦萨美蒂奇教堂内保存着米开郎基罗的四件大理石雕刻,即《晨》、《暮》、《昼》、《夜》。
33.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的代表作品为《格尔尼卡》。
34.南宋画家米友仁的传世名作是《潇湘奇观图》。
35.中国古典园林可以分为北方大型皇家园林和江南小型私家园林两大类,前者如北京的颐和园、承德的避暑山庄等,后者如苏州拙政园、留园和上海的豫园等。
36.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被誉为“草圣”。
37.清初著名画家朱耷,别号“八大山人”,《荷花水鸟图》是他的作品。
38.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擅长画竹,是扬州八怪之一,他以文人画中“四君子”之一的竹子寄托自己的思想情感和理想追求,《风竹图》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39.法国画坛浪漫主义的先驱席里柯的著名油画是《梅杜萨之筏》。
40.《清济贯河图》是清初“四王”之一的王石谷的作品。
41.法国古典主义画家路易•大卫最著名的作品是《马拉之死》。
42.建筑首先应当具有实用性,并且应当具有审美性和艺术性。例如,北京的故宫、西藏的布达拉宫、南京的中山陵、巴黎圣母院、美国流水别墅、悉尼歌剧院等。
43.建筑史上有名的“哥特式建筑”,几乎反映了整个中世纪时代社会生活的复杂内容,最典型的哥特式建筑是巴黎圣母院。
44.1931年在纽约落成的帝国大厦是第一座超过100层的摩天大楼。
45.当代最有名的核雕工艺品是《夜游赤壁》。
46.宋代书法出现了苏、黄、米、蔡四大家。
47.宋代米芾称自己是“刷”字,称蔡襄是“勒”字,黄庭坚是“描”字,苏轼是“画”字。
48.人们常说的“颜筋柳骨”,就是对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柳公权书法作品不同风格的评价。
49.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是他为追祭以身殉国的侄子所写的。
50.人们将笔墨纸砚称为“文房四宝”。宣纸被称为“纸寿千年,墨韵万变”、“文房之宝,艺术之光”。
51.我国的毛笔现在包括羊毫、兼毫、紫毫、狼毫等四大类。
52.著名的“徽墨”即有漆烟、油烟、全烟、松烟。
53.“四大名砚”包括端砚、歙砚、洮砚、澄砚。
54.雅典胜利女神庙是采用爱奥尼亚柱式的建筑。
55.宙斯神庙是采用科林斯柱式的建筑。
56.距今2400年前的古希腊帕提农神庙,采用了雄浑刚健的多立克柱式。
57.青铜器纹饰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殷商时期的青铜器大多是兽面纹又“饕餮”纹。
58.我国发现的最早的帛画,是湖南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帛画《人物龙凤图》[又称《人物夔凤图》]。
59.西安半坡出土的彩陶盆上的陶器画,是六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作品。
60.魏晋六朝时期出现了“六朝三杰”,即东晋的顾恺之、南朝宋的陆探微和梁的张僧繇。这个时期的人物画家,涌现出了被后世尊为“画圣”的吴道子,以及擅长历史画月肖像画的阎立本。
61.元代四大家:是籀元代山水画家黄公望、吴镇、王蒙、倪瓒。
62.明代四大家:又称“吴门四家”,指在苏州从事绘画活动的画家沈周、文征明、唐寅(yin)、仇英。
63.四大名僧:明末清初四位削发为僧的画家,即石涛、八大山人、石谿(xi)、弘仁。
64.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著名画家、雕塑家乔托,创作了许多具有现实生活气息的宗教画,被认为是欧洲绘画之父和现实主义画派的鼻祖。
65.被称为文艺复兴时期“画坛三杰”的是米开朗基罗(《创世纪》)、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蒙娜丽莎》)和拉斐尔(《西斯廷圣母》)。
66.尼德兰的鲁本斯代表作是《阿马松之战》。
67.俄国“巡回画派‟‟列宾的主要作品有《伏尔加河纤夫》、《伊凡•雷帝杀子》;苏里柯
夫的主要作品有《近卫军临刑的早晨》、《女贵族莫洛佐娃》。
68.西汉名将霍去病墓前的大型石刻组雕包括《马踏匈奴》、《跃马》、《卧马》、《卧虎》、《石人》等十余件作品,是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传世佳作。
69.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秦始皇陵兵马俑,规模空前、气势磅礴,陶俑陶马总计有六千余件,组成威武雄壮的军阵。
70.东晋时期的戴逵父子被后世学者看做是中国佛像雕塑的奠基人。
71.唐代雕塑大师杨惠之被称为“塑圣”,与“画圣”吴道子齐名。
72.希腊雕塑家米隆的代表作《掷铁饼者》和菲狄亚斯的名作《命运三女神》都是举世瞩目的雕塑佳作。
73.古希腊著名的雕塑作品《维纳斯像》,又称《米洛斯的阿芙罗狄特》,因1820年发现于爱琴海中的米洛斯岛而得名。
74.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基罗为故乡佛罗伦萨创作的大理石雕像《大卫》,成为文艺复兴时代英雄的象征。
75.法国现实主义流派大师罗丹以《巴尔扎克像》、《加莱义民》、《思想者》、《地狱之门》、《青铜时代》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将西方雕塑艺术推向新的高峰。
76.意大利的著名摄影家乔•洛蒂拍摄了《周恩来》,画面上周总理坐在沙发上沉思,作者抓住了这一富于特征的姿态和表情,表现了周恩来总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风范。
77.《二次大战时的丘吉尔》是加拿大著名摄影家卡希的摄影作品。
78.《太白行呤图》是南宋著名人物画家梁楷的代表作,他的另一幅代表作品是《泼墨仙人图》。
79.我国现存最精致的金银错工艺品,是河北定州出土的《狩猎纹车饰》,它是汉武帝时代的作品。
80.1973年在澳大利亚悉尼建成了悉尼歌剧院。
(二)音乐
1.音乐基本知识
(1)音
音是一种物理现象。物体振动时产生音波,通过空气传到耳膜,经过大脑的反射被感知为声音。人所能听到的声音在每秒振动数为16~2024次左右,而使用到音乐中的音,一般只限于每秒振动27—4100次的范围内。音的高低、强弱、长短、音色取决于物体的振动。
(2)音色
音色指音的感觉特性。发音体的振动是由多种谐音组成的,包括基音和泛音,音色是由泛音的多少及泛音之间的相对强度决定的。
(3)共鸣
共鸣指的是一种振动。当一个发音体振动时,引起了其他物体的振动,并发出了声音,产生了共鸣。
(4)基音
物体振动时所发出的频率最低的音是基音,其余的为泛音。基音决定音高。
(5)泛音
除了发音体整体振动产生的最低的音是基音,以基音为标准,其余1/
2、1/
3、2/4等各部分也是同时
振动,是泛音。泛音的组合决定了特定的音色,并能使人明确地感到基音的响度。乐器和
自然界里所有的音都有泛音。
(6)音高
音高是用一秒钟的振动的次数来表示的。频率高则音高,频率少则音低。目前国际通用的标准音“a”,是每秒振动440次的声音。
(7)不定音高
乐曲中所采用的没有明确音高的声音叫不定音高。实为噪声,原不属于乐章范围。现代派作曲家常用之,如锯木声、折纸张声、打字声、扫地声、敲击声、嘘声、呼啸声等等。
(8)音名
音名指西洋乐制中代表固定音高的名称。这些名称没有统一,在各个国家是不同的。被广泛采用的是:CDEFGAB。
(9)唱名
唱名是指音阶上各音的名称。通常使用1do、2re、3mi、4fa、5so1、61a、7si。大调的主音用1do,小调的主音用61a。
(10)音域
人声或乐器所能达到的最低音和最高音之间的范围就叫音域。音域可分为总的音域和个别音域、人声和乐器音域。
(11)调式
据以构成乐曲的基础音列。其中一音为中心音,其余各音与该中心音具有依存关系。调式的中心音称为“主调音”。以主调音的音高表示调式,谓之“调性”。乐曲之构成而无一定的调性基础者,谓之“无调性”;同时以两种调性为基础者,谓之“多重调性”。
(12)主调音乐
复调音乐及单调音乐的对称。多声部音乐的一种。以一个声部作旋律(曲调)进行,其余声部居于和声衬托的地位。
(13)单调音乐
单旋律的音乐。复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即不附带任何对位声部、衬托句及伴奏等,只有一条单纯的旋律线。古代音乐及大多数民歌,都是单调音乐。
(14)复调音乐
单调音乐及主调音乐的对称。由两个以上各自独立而又根据和声法则同时进行的声部组成的音乐。其性质与“对位音乐”基本相同。
(15)音阶
指调式中的各音,从以某个音高为起点,即从主音开始,按照音高次序将音符由低至高来排列,这样的音列称为音阶。音阶由低到高叫做上行,由高到低叫做下行。而今天所说的音阶,就是以最普遍的大音阶(大调)与小音阶(小调)为主。
(16)半音音阶
相邻二音的间距为“半音”,谓之“半音音阶”。
(17)全音音阶
相邻二音的间距皆为“全音”,谓之“全音音阶”。
(18)五声音阶。”
由五个音构成的音阶。多用于民族音乐的调式。如:do、re、mi、so1、1a、(do)。
(19)七声音阶
八度内有七音,就称为“七声音阶”。
(20)大调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其相邻二音的间距分全音与半音两种。其音阶除第三、四两音间与第七、八两音间为半音外,其余均为全音。大调的色彩较为明朗。
(21)小调
调式的一种,七声音阶,有“自然小调”、“和声小调”、“旋律小调”、“现代小音阶”四种形式。小调的色彩一般较大调黯淡,常用来表达悲哀、忧郁的情绪。自然小调(小音阶)的二三两音间与五六两音问为半音。
(22)转调
乐曲在进行中变换调性。转调是重要的作曲手法之一。简单的转调常在近关系之间相转。
(23)音程
指两音之间的距离。计算音程的单位称“度”,两个音之间包括几个音节就称几度。度数相同的音程又因为其所含半音和全音的数目不同而有纯、大、小、增、减等区别。
(24)协和音程与不协和音程
根据协和的程度,音程可分为完全协和音程(纯1、4、5、8度)和不完全协和音程(大、小3、6度)。
(25)主音
调式音阶里的第一音。十二平均律音律的一种。把一个八度音均分为十二个半音,半音的音程都是相等的。钢琴、竖琴等乐器均按此律定弦。
(26)半音、全音
将一个八度音分成十二等份,每一份为半音,两个半音相当于全音。半音相当于小二度,全音相当于大二度。
(27)纯律
与十二平均律不同。音阶中各音与主音的关系均为纯音程。由于这样形成的半音无法分平均,所以不能随便转调,现已被历史所淘汰。
(28)十二音体系
现代派作曲手法之一。由奥地利作曲家勋柏格于1921年创立。作曲家放弃传统的调式、调性与和声体制,将半音音阶中的十二个音任意排成一个音列,然后以倒置、逆行等技法加以处理,除非所有的音都出现过,否则任何一个音不得重复。
(29)和声
不同高度的乐音同时发声,谓之和声。和声学的研究对象为:和弦的结构、和弦的连续法则、和弦在乐曲上的功能属性。和声学是作曲技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30)和弦
和声的结构单位。在自然音阶的和声体系中,和弦由音阶上各音连续三度叠置而成。三音叠置,即成三和弦,由C.E、G三音组成;其属七和弦,由G、B、D、F四音组成。
(31)变和弦
和弦的组成音中有不属于同调性的音出现,谓之变和弦。变和弦常作为转调的准备。
(32)声部
指重唱、合唱、重奏、合奏乐曲中同时进行的各旋律线。如弦乐四重奏有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四个声部;混声合唱有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四个声部。
(33)复对位
凡对位音乐的各声部可以高低易位者,统称为复对位。复对位按声部数量可分为二重对位、三重对位、四重对位等。
(34)平行五度
乐曲的两个声部隔开纯五度作平行进行。15世纪以来,在对位与和声上都规定应避免平行五度之出现。
(35)平行减七和弦
和弦进行的方式之一。减七和弦由四个音连续小三度叠置而成,其特点是无明确的倾向性,减七和弦连续出现而不加解决,就是“平行减七和弦”。
(36)节拍
乐曲中周期性出现的节奏序列。
(37)力度
力度指演奏、演唱乐曲时音响的强度。以力度记号表示,如f(强)、p(弱)、<(渐强)、>(渐弱)等。
(38)华彩段
插于乐曲尾处的辉煌的即兴演奏段落。由独奏者即兴展示其演奏技巧。作曲家与演奏家常为他人的作品写定华彩段。
(39)节奏
构成乐曲的基本因素有乐音的高度、乐章的时值(包括休止)、乐音的强弱三种。表现于时值与强弱方面的,即乐音的有规律的轻重缓急,称为节奏。
(40)不对称节奏
又称“复节奏”。在同一乐句或小节中,各声部的节奏不相一致;或在同一小节中,组成各节拍的时值不相一致。广义言之,复调音乐都属于奇异节奏。现代派作曲家所用的奇异节奏,是一种高度复杂化的节奏。
(41)调号
变化记号若使用在整首曲子中,使这首曲子中的每逢指定的音都要升或降,那这时候这个变化记号就被称之为调号。
(42)旋律
又称曲调,它是按照一定的高低、长短和强弱关系而组成的音的线条。它是塑造音乐形象最主要的手段,是音乐的灵魂。
(43)乐音体系
在音乐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叫做乐音体系。
(44)美声唱法
声乐表演风格之一。18世纪流行于意大利。演唱者追求音质的优美、自然与歌唱表演的华丽、辉煌,而忽视词意和感情等的表达。以运用美声唱法著称的作曲家有贝里尼、多尼采蒂、罗西尼等人。他们所作的歌剧常称为“美声歌剧”。
(45)配器
作曲法的组成部分之一。指器乐合奏曲中各种乐器的配合。其内容要点为各类乐器性能、各类乐器的音色对比与配合效果、乐曲原音响统一效果。配器除用于初始写作之外,亦常用于现成乐曲配器,如将钢琴曲、重奏曲等,改编为管弦乐曲。
(46)切分音
变换小节中强弱拍位置的一种节奏。其形成的格式如下:弱拍音延续到强拍位置;休止强拍位置;弱拍音改为强拍。
2.音乐常识
(1)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节拍、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复调等,其中以节奏、旋律、和声三要素最为重要。
(2)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
(3)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唱、轮唱等。声乐曲的体裁形式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摇篮曲等。
(4)大合唱是大型多乐章的声乐套曲,包括独唱、重唱、对唱、齐唱等形式。组歌是由许多歌曲组成的一种声乐套曲形式。
(5)器乐的表演形式有独奏、齐奏、重奏、对唱、合奏等。器乐曲的体裁形式有交响曲、组曲、协奏曲、序曲、室内乐、前奏曲、进行曲、幻想曲、奏鸣曲、回旋曲、变奏曲等。
(6)常见的民族乐器有笛子、二胡、板胡、筝、唢呐、扬琴、柳琴、三弦、琵琶等。
(7)民族乐队常见的编制形式有民族管弦乐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其中以民族管弦乐队最常见。民族管弦乐队又分为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拨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四个部分。
(8)西洋管弦乐队共分为木管组、铜管组、弦乐组和打击乐组四个部分。常用的乐器有:木管组——长笛、单簧管、双簧管、英国管、大管等,铜管组——小号、圆号、长号、大号等,弦乐组——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低音提琴。
(9)歌剧是将音乐、戏剧、文学(诗歌)、舞台美术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欧洲歌剧最早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它通常由咏叹调、宣叙调及重唱、合唱、序曲、问奏曲、舞蹈场面及说白等艺术形式所组成。欧洲歌剧的典型代表作有《卡门》(比才作曲)《茶花女》(威尔第作曲)《伊凡•苏萨宁》(格林卡作曲)等;中国歌剧的典型代表作有《白毛女》《刘胡兰》《洪湖赤卫队》《江姐》等。
(10)舞剧是一种以舞蹈为主要表现手法,综合音乐、美术、文学等艺术形式,表现特定的人物和戏剧情节的舞台表演艺术。欧洲称为芭蕾舞剧。古典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有柴可夫斯基的三部名作《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中国芭蕾舞剧的代表作是《红色娘子军》。
(11)戏曲是我国的传统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表演等各种因素的综合性艺术。
(12)京剧是我国最具有代表性的剧种。现代京剧的代表剧有《智取威虎山》《红灯记》。
(13)我国的曲艺音乐品种相当丰富,一般可分为鼓词、弹词、道情、牌子曲、琴书五大类。
(14)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15)《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性古曲,全曲共分为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欸乃归舟和尾声。
(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17)聂耳,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卖报歌》《大路歌》《毕业哥》《义勇军进行曲》及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18)冼星海,广东番禺人,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代表作有歌曲《黄河大合唱》《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游击军》等500多首,交响曲《民族解放》和《神圣之战》,交响组曲《满江红》等。
(19)贺绿汀,湖南邵东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游击队
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马》、钢琴曲《牧童短笛》。
(19)《黄河大合唱》共分八个乐章,其中最著名的是《黄河船夫曲》《黄河颂》《黄水谣》《河边对口唱》《保卫黄河》《怒吼吧!黄河》。
(20)马可,江苏徐州人,我国作曲家、音乐学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南泥湾》《咱们工人有力量》,秧歌剧《夫妻识字》,歌剧《小二黑结婚》《白毛女》,管弦乐《陕北组曲》等。
(21)黄自,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代表作有歌曲《抗敌歌》《旗正飘飘》《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等。
(22)张肖虎,江苏人,我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交响诗《苏武》、大型民族舞剧《宝莲灯》。
(23)华彦钧,我国民间音乐家,又名阿炳,江苏无锡人。代表作有琵琶曲《大浪淘沙》《昭君出塞》.二胡曲《二泉映月》《听松》等。
(24)刘天华是江苏江阴人,我国优秀的民族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二胡独奏曲。
(25)《春节序曲》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李焕之创作的一首管弦乐合奏曲。
(26)《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何占豪、陈钢创作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小提琴协奏曲。
(27)《陕北民歌主题变奏曲》是我国著名钢琴家周广仁根据陕北民歌《三十里铺》改编的一首叙事性钢琴曲。
(28)交响诗《嘎达梅林》是辛沪光创作的一首具有民族风格的交响性作品。
(29)《我的祖国》是影片《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30)《雨打芭蕉》是一首由筝、高胡、扬琴三重奏的民间乐曲。
(31)《翻身的日子》是一首民乐合奏曲,由朱践耳作曲。
(32)《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为影片《风云儿女》所写的插曲。
(33)《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是影片《铁道游击队》的插曲,由吕其明作曲。
(34)《这一仗打得真漂亮》《看天下劳苦人民都解放》是歌剧《洪湖赤卫队》的选曲。
(35)《在希望的田野上》是我国著名作曲家施光南作曲的歌曲。
(36)《长征组歌》由肖华作词,晨耕、生茂、唐珂、遇秋作曲,主要歌曲有《告别》《遵义会议放光辉》《四渡赤水出奇兵》《过雪山草地》《报喜》等。
(37)《祖国颂》是乔羽作词、刘炽作曲的四部合唱曲。
(38)《歌唱祖国》由王莘作词作曲,《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由火星作词作曲,《牧马之歌》由石夫作词作曲。
(39)《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由喻成功作词、余远荣作曲。
(40)《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是一首童声合唱曲,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
(41)《澧水船夫号子》是湖南民歌,《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脚夫调》是陕西民歌,《茉莉花》是江苏民
歌,《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交城山》是山西民歌,《军民大生产》是陇东民歌,《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
(42)《红梅赞》是歌剧《江姐》的主题歌,《扎红头绳》是歌剧《白毛女》的选段。
(43)花鼓戏是湖南省的地方戏,代表戏有《刘海砍樵》《打铜锣》《补锅》等。
(44)黄梅戏是安徽省的地方戏,代表戏有《天仙配》《女驸马》等。
(45)《早晨》是一首笛子独奏曲,由赵松庭作曲。
(46)《瑶族舞曲》是一首根据瑶族民歌改编而成的民族器乐曲,由铁山、茅源作曲。
(47)贝多芬,德国人,世界最著名的作曲家之一,代表作有交响曲9部,其中第三交响曲称为《英雄》、第五交响曲称为《命运》、第六交响曲称为《田园》、第九交响曲称为《合唱》。另有钢琴协奏曲5部、钢琴奏鸣曲32首、小提琴奏鸣曲10首、弦乐四重奏16首、管弦乐曲《埃格蒙特》及大量的声乐曲等。
(48)《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主题合唱歌曲,《献给爱丽丝》是贝多芬的特性钢琴曲。
(49)莫扎特,奥地利作曲家,被誉为“天才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唐•璜》《魔笛》、交响曲《降E大调交响曲》《g小调交响曲》及钢琴曲《土耳其进行曲》等大量作品。
(50)德沃夏克,捷克作曲家,主要作品有《e小调第九交响曲》《b小调大提琴协奏曲》《狂欢节序曲》和歌剧《水仙女》等。
(51)柴可夫斯基,俄国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剧《奥涅金》《黑桃皇后》、舞剧《天鹅湖》《胡桃夹子》《睡美人》、交响曲《第五交响曲》《第六b小调(悲怆)交响曲》及《b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B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意大利随想曲》等。
(52)肖邦是波兰著名的钢琴家、作曲家。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钢琴作品,代表作有《军队波兰舞曲》《英雄波兰舞曲》《革命练习曲》等。
(53)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被世人誉为“歌曲之王”。主要代表作有歌曲《魔王》《野玫瑰》《鳟鱼》,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钢琴曲《军队进行曲》,钢琴五重奏《鳟鱼》等。
(54)交响素描《大海》是法国印象派作曲家德彪西的名作。
(55)郑律成,朝鲜人,作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延安颂》、歌剧《望夫云》等。
(56)《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他被誉为“圆舞曲之王”。
(57)《跳蚤之歌》由德国大诗人歌德作词,俄国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作曲。
(58)《我的太阳》是世界著名的抒情歌曲,由意大利的卡普罗作词、卡普阿作曲。
(59)《拉网小调》是日本民歌,《桔梗谣》是朝鲜民歌,《梭罗河》是印度尼西亚民歌,《小杜鹃》是波兰民歌,《伏尔加船夫曲》是俄罗斯民歌,《红河谷》是加拿大民歌,《桑塔•露琪亚》是意大利民歌,《克里门泰因》是美国民歌。
(60)《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法),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法)。
第一章 阅读理解能力
考点归纳
1.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概念的含义。2.理解阅读材料中重要句子的含义。
3.筛选并整合图表、文字、视频等阅读材料中的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4.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
5.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重点提示
一、对文章结构和思路的把握
文章的结构,实际是文章段落内部和段落之间的组合关系。分析文章的结构,实际是要求分析文章各部分之间的组合关系,并进行合理的归纳整理。不过,文章的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思路是密不可分的,所以在阅读能力的要求上往往是两者并提的,这就是“分析文章的结构,把握文章的思路”。
(一)分析结构的目标
目标主要有两点:
1.分清层次。分清层次,既包括分清全文的层次,也包括某一部分的层次(或说段内层次),前者通常称为划分成几个部分,后者通常称为分析小层次。
因为段内层次的分析与全文层次分析的原理是相同的,这里只说段内层次分析。
段内层次分析的途径主要是辨类型、归意群、找标志。
(1)分辨段的类型。段的类型从表达方式上说,分为叙述段、描写段、说明段和议论段这四类。强调分辨段的类型,是因为段的类型不同,其写作思路、结构特点也不相同。一般来说,说明段、议论段往往有中心句,主体句则围绕中心句展开,有时还有小结句。叙述段、描写段往往没有中心句,各句围绕客观存在的中心意思按时空或逻辑顺序展开。懂得这一点,有助于段内层次分析。
(2)归纳意群。所谓归纳意群,就是以句为单位,把句意密切相关的句子按意义归纳在一起,并以此为根据来划分段内层次。一个意群,就是一个层次。
(3)寻找标志。一般说来,段内意群之间往往有标志性词语或句子,如表先后顺序的词语,表递进或转折的句子,或者提示性、小结性的词语等等。找出这些标志性语句,有助于准确归纳意群、分清层次、概括层意。
2.摸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这里所说的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具体是指开头和结尾的关系,它们与主体部分的关系,以及前后照应的关系。摸清这种关系,既是分析结构的需要,也是弄清写作思路的需要。
(二)分析结构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明确结构分析的目的。分析结构、把握思路,都不是阅读的最终目的,而是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内容,提高阅读效率。为达到此目的,分析结构和把握思路,不能满足于辨别文章结构的形式和把握思路的走向,还要探究这样安排的原因或作者的意图。
二、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整合
从阅读,尤其是学习性阅读来说,信息是指通过阅读而得到的知识、消息、情报或代表某种信息的词语、符号、数据或图形。从考试来说,信息就是阅读材料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筛选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整合信息,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将文中相关的而又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并加以处理。“整合信息”“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等要求之间是交叉关系,而不是并列关系。
(一)获取信息的途径
获取信息主要有三条途径:
1.从文章的基本概念中获取信息。社会科学类和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概念的。文中的基本概念的含义就是文章的重要信息所在。因此,在阅读中要十分重视对文章基本概念的理解。
2.从重要的句子中获取信息。给概念下定义的句子当然是重要的句子。不过,这里说的
重要句子主要是指集中表述作者观点态度、介绍某种情况,或集中反映文章主旨的句子;也指那些结构复杂、信息量大的句子。
3.从运用的材料中获取信息。写文章总是要运用材料的,材料总是明示或隐含着一定的信息。把它提取出来,是阅读应该完成的任务之一,自然也是获取信息的有效途径。
(二)关于整合信息
提取信息是为了整合信息。所谓整合信息,就是把分散的信息集中起来,把零碎的信息加以条理化、系统化,这样方可对阅读材料有更深一层的理解,获得更有价值的东西。
(三)筛选、整合信息应注意的问题
1.提取信息要准确。所谓准确,主要是指两点:一是分清主要信息和次要信息;二是满足试题需要,包括提取和整合的角度,归纳的要点,都要恰如其分。
2.要准确理解文章语言。这是从筛选和整合信息的角度说的。信息靠语言文字符号传递。不能准确理解语言,就不会有准确的筛选和整合。因此,要特别注重准确理解阐释基本概念、介绍事物属性的语句。准确理解表述作者见解、观点或传递新知识的语句。
三、文中观点态度的分析与归纳
(一)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意旨。“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这一能力,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
1.作者的观点态度的含义
所谓观点,就是作者对事物所持的看法;所谓态度,就是指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包括肯定与否定、爱与憎、褒与贬,以及某种程度的保留等。
作者的观点态度,在不同类型的文章中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一般论说性的文字是明朗的、直说的;文学作品则比较含蓄。论说性的文章中,中心论点、分论点以及某些理论,就是作者在文中的主要观点。叙述性的文学作品,一般以写人、叙事、写景见长,观点态度等不直接说出,但是,也是可以捕捉到的。如孙犁的散文《黄鹂》,由实而虚,经过几番推导,而不断飞跃,呈现出一种“哲理升华”的情致美。读完全文,经过一番揣摩,就可以领悟到融化在艺术画面里的生活感受和得到的人生见解,感受到作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以及对破坏人生和文艺的“极致”的义愤。
2.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途径
(1)从概括性强的句子人手。有的文章的观点是直接表述的,抓住了概括性强而又表达某种看法的句子,就抓住了作者的观点态度。
(2)从文中运用的材料人手。文中运用的材料,不论是事实还是文献资料,总是会表达一定的观点。因此,从分析材料人手,是分析概括作者观点态度的重要途径。
(3)从作者的评述入手。有时候,作者把自己的观点态度隐含在具体的评述之中而不直接说出。这就要求从分析具体的评述人手,提取精要,作出概括。
3.分析概括观点态度应注意的问题
主要应注意下列两点:
(1)要整体把握文章全文的倾向。分析概括全文的观点态度固然要注意这一点,即便是分析概括文章局部表现的观点态度,也应如此。
(2)要准确理解语句。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总是要通过一定的语句来表现的,对语句理解不准确,分析概括就会出错。
(二)归纳内容要点
所谓“要点”,《现代汉语词典》认为是“话或文章的主要内容”。文章的内容要点,就是指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说是文章内容的精要之处。文章的内容要点,可以是指全文的,也可以是指文章的局部的。
1.归纳内容要点的途径
(1)找出相关的概括性语句。在具体的文章中,概括性语句与具体的叙述描写或阐述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因此寻找概括性语句来概括内容要点,是最重要的途径。文章局部内容要点的归纳,一般也可以运用这一方法。
(2)分析相关文字的层次。为了防止内容要点遗漏,应对相关文字作大致的层次分析。
(3)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并不一致;也有一些文学作品并没有相应的概括语句。遇到这样的情况,就需要我们根据要求,认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独立概括。
2.归纳内容要点应该注意的问题
归纳内容要点的前提是对文章内容有准确的理解,对文章的写作思路有清晰的判断。在此基础上还应注意两点:
(1)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这是就独立归纳而言的。尽可能用原文中的重要词语组织答案,可以防止归纳的不准确。
(2)防止要点遗漏。要点遗漏,答案便不完整。防止的方法就是对相关文字作层次分析
第二章 逻辑思维能力
考点归纳
1.了解一定的逻辑知识,熟悉分析、综合、概括的一般方法。
2.掌握比较、演绎、归纳的基本方法,准确判断、分析各种事物之间的关系
3.准确而有条理地进行推理、论证。
重点提示
一、逻辑的概念
逻辑是研究思维的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概念是思维形式最基本的组成单位,是构成命题、推理的要素。
(一)概念的逻辑特征
概念有两个基本酊逻辑特征: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概念所反映的事物的特性或本质;概念的外延是指反映在概念中的一个个、一类类的事物。
(二)概念间的关系
概念间的关系按其性质来说,可以分为相容关系和不相容关系两大类。
1.概念的相容关系
(1)同一关系,是指外延完全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从属关系,是指一个概念的外延包含着另一个概念的全部外延,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3)交叉关系,是指外延有且只有一部分重合的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
2.概念间的不相容关系
(1)矛盾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穷尽了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2)反对关系,是指这样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即两个概念的外延是互相排斥的,而且这两个概念的外延之和没有穷尽它们属概念的全部外延。
(三)定义
定义是明确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通过定义,从而明确这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点和本质。
给概念下定义最常用的是属加种差的定义方法,即:被定义的概念=种差+邻近的属。
二、性质命题及其直接推理
(一)性质命题的类型
性质命题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简单判断。性质命题也叫直言命题或直言判断,可分为六种基本类型:
(1)全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是P”。
(2)全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所有s都不是P”。
(3)特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是P”
(4)特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有S不是P”
(5)单称肯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是P”。
(6)单称否定判断。其逻辑形式是“某个s不是P”。
由于单称判断对反映某一单独对象的概念的全部外延作了断定,从逻辑性质上说,单称判断可以看做是全称判断。这样,性质命题就可以归结为以下四种基本形式:
(1)全称肯定判断,简称为“A”判断,可写为“SAP”。
(2)全称否定判断,简称为“E”判断,可写为“SEP”。
(3)特称肯定判断,简称为“I”判断,可写为“SIP”。
(4)特称否定判断,简称为“O”判断,可写为“SOP”。
(二)对当关系
从概念的外延间的关系来说,判断主项“S”的外延与谓项“P”的外延之间的关系,共存在五种情况:全同关系、被包含关系、包含关系、交叉关系和全异关系。把各种性质判断的真假情况归纳起来,可列表如下:
性质命题的对当关系可归纳为以下几种:
(1)矛盾关系。这是A和O、E和I之间存在的不能同真、不能同假的关系。
(2)差等关系(又称从属关系)。这是A和I、E和O之间的关系。如果全称判断真,则特称判断真;如果特称判断假,则全称判断假;如果全称判断假,则特称判断真假不定;如果特称判断真,则全称判断真假不定。
(3)反对关系。这是A和E之间不能同真,可以同假的关系。在A、E两个判断中,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就可推知另一个是假的。
(4)下反对关系。这是1和O之间可以同真但不能同假的关系。在1、o两个判断中,如果知道其中一个是假的,那就可以断定另一个是真的。如果我们知道其中一个是真的,那么另一个真假不定。逻辑学中把A、E、I、O四种判断之间的关系用下列“逻辑方阵”来表示: 三、三段论
(一)三段论及其结构
三段论是由两个含有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作前提得出一个新的性质判断为结论的演绎推理。其中,结论中的主项叫做小项;结论中的谓项叫做大项;两个前提中共有的项叫做中项。含有大项的前提叫大前提;含有小项的前提叫小前提。
在三段论中,大项通常用字母P表示,小项用字母S表示,中项用字母M表示。这样,上述推理的一般公式可以表示为:所有M都是P;所有S都是M;所有S都是P。
(二)三段论的一般规则
1.在一个三段论中,必须有而且只能有三个不同的概念。
2.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必须周延一次。
3.大项或小项如果在前提中不周延,那么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不能推出结论;前提之一是否定的,结论也应当是否定的;结论是否定的,前提之一必须是否定的。
5.两个特称前提不能得出结论;前提之一是特称的,结论必然是特称的。
(三)三段论的格与式
由于中项在前提中位置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作三段论的格。
由于A、E、I、0四种命题在前提和结论中组合的不同而形成的三段论的各种形式称为三段论的式。例如,AAA是一种式,EAE也是一种式。
三段论共有四种格,现在把四个格的规则和正确的式列举如下:
(四)复合三段论和省略三段论
1.复合三段论: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三段论构成的特殊的三段论形式。其中前一个三
段论的结论组成后一个三段论的前提。它有以下两种形式:
(1)前进式的复合三段论。它是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后一个三段论的大前提的复合三段论。
(2)后退式的复合三段论。它是以前一个三段论的结论作为后一个三段论的小前提的复合三段论。
2.省略三段论:是省去一个前提或结论的三段论。省略三段论具有明了简洁的特征,所以,它在人们的实际思想中被广泛地应用着。
四、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复合命题是包含了其他命题的一种命题,一般说,它是由若干个(至少一个)简单命题通过一定的逻辑联结词组合而成的。
(一)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联言命题是断定事物的若干种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联言命题所包含的肢命题称为联言肢。
表达联言命题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和……”,“既……又……”,“不但……而且……”,“一方面……另一方面……”,“虽然……但是……”等等。
如果取“并且”作为联言命题的典型联结词,用“P”、“q”等来表示联言肢,那么联言命题的形式可表示为:P而且q。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合取q)。其真假关系如下:
(二)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的命题。选言命题也是由两个以上的肢判断所组成的。包含在选言命题里的肢命题称为选言肢。
1.相容的选言命题
断定事物若干种可能情况中至少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就是相容的选言命题。
表达相容的选言命题的逻辑联结词的通常有“或……或……”,“可能……也可能……”,“也许……也许……”等。我们通常用如下形式来表示相容的选言命题:P或者q。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析取q”)。其真假关系如下:
相容的选言推理的规则有两条:
(1)否定一部分选言肢,就要肯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肯定一部分选言肢,不能否定另一部分选言肢。
2.不相容的选言命题
不相容的选言命题是断定事物若干可能情况中有而且只有一种情况存在的命题。
表达不相容的选言命题的联结词有“或……或……”,“要么……要么……”,“不是……就是……”等。
我们通常用如下形式来表示不相容的选言命题:要么P,要么q。其真假关系如下:
根据不相容选言命题的逻辑性质(选言肢不能同真),不相容选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1)肯定一个选言肢,就要否定其余的选言肢。
(2)否定一个选言肢以外的选言肢,就要肯定未被否定的那个选言肢。
(三)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假言命题是断定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假言命题中,表示条件的肢命题称为假言命题的前件,表示依赖该条件而成立的命题称为假言命题的后件。假言命题因其所包含的联结词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逻辑性质。
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指前件是后件的充分条件的假言命题。
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联结词的语言标志通常是:“如果……那么……”、“只要……就……”、“若……必…”等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的逻辑公式是:如果P,那么q;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蕴涵q”)。
充分条件假言判断标准形式是:“如果P,那么q”,其真假关系如下:
充分条件假言推理有两条规则:
(1)肯定前件就要肯定后件,否定后件就要否定前件。
(2)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肯定后件不能肯定前件。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是指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的假言命题。所谓前件是后件的必要条件是指:如果不存在前件所断定的情况,就不会有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即前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的存在,对于后件所断定的事物情况的存在来说是必不可少的。
表达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有“只有……才”,“不……(就)不……”,“没有……没有……”等。
我们一般把必要条件假言命题表述成如下形式:只有P,才q。逻辑上则表示为:P←q(读作“P反蕴涵q”)。
必要条件假言判断标准形式是:“只P,才q”,其真假关系如下:
必要条件假言推理也相应有两条规则:
(1)否定前件就要否定后件,肯定后件就要肯定前件。
(2)肯定前件不能肯定后件,否定后件不能否定前件。
3.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及其推理
表达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的联结词有:“只要而且只有……才……”,“若……则……且若不……则不……”,“当且仅当……则……”等等。我们一般将之表示为如下形式:当且仅当P,则q。逻辑上则表示
为:p↔q(读作“P等值于q”)。
(四)负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通过对原命题断定情况的否定而作出的命题,就叫做负命题。
负命题的逻辑公式是:如果用P表示原命题,那么,负命题即为“并非P”。其真假关系如表:
2.负命题的种类
任何一个命题都可对其进行否定而得到一个相应的负命题。简单的性质命题的负命题实质上即为对当关系中的相应矛盾命题。
SAP的负命题是SOP;SOP的负命题是SAP;SEP的负命题是SIP;SIP的负命题是SEP。
(五)二难推理二难推理是由丽个假言前提和一个具有二肢的选言前提联合作为前提而构成的推理。它也称为假言选言推理。
五、模态命题及其推理
在逻辑中,“必然”、“可能”、“不可能”等叫做“模态词”,包含模态词的命题叫做“模态命题”。根据四种模态命题之间的逻辑关系(真假关系),便可构成一系列简单的模态命题的直接推理。
1.根据模态命题矛盾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可能非p;
(2)并非必然p,推出可能非p;
(3)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必然p;
(5)必然非p,推出并非可能p;
(6)并非必然非p,推出可能p;
(7)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非p;
(8)并非可能p,推出必然非p。
2.根据模态命题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并非必然非P;
(2)必然非P,推出并非必然P。
3.根据模态命题下反对关系的直接推理
(1)并非可能P,推出可能非P;
(2)并非可能非P,推出可能P。
4.根据模态命题差等关系的直接推理
(1)必然P,推出可能p;
(2)并非可能P,推出并非必然P;
(3)必然非p,推出可能非P;
(4)并非可能非p,推出并非必然非p。
六、逻辑基本规律
(一)同一律
同一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的自身必须是同一的。
同一律的公式是:“A是A”。公式中的A可以表示任何思想,即可以表示任何一个概念或任何一个命题。
就是说,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所使用的每一概念或判断都有其确定的内容,而不能任意变换。
(二)矛盾律
矛盾律实际上是禁止矛盾律,或不矛盾律。矛盾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
个互相矛盾或反对的思想不能同时是真的。或者说,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同时是真的。
矛盾律的公式是:并非(A而且非A)。公式中的“A”表示任一命题,“非A”表示与A具有矛盾关系或反对关系的命题。
(三)排中律.
排中律的基本内容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矛盾的思想不能同假,必有一真。
排中律的公式是:“A或者非A”。
排中律的主要作用在于保证思想的明确性。而思维的明确性也是正确思维的一个必要条件。
第三章 信息处理能力
考点归纳
1.具有运用工具书检索信息、资料的能力。2.具有运用网络检索、交流信息的能力。
3.具有对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存储和应用的能力。4.具有运用教育测量知识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的能力。5.具有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设计、制作课件的能力。
重点提示
一、工具书
工具书是专供查找知识信息的文献。它系统汇集某方面的资料,按特定方法加以编排,以供需要时查考用的文献。
根据工具书的基本性质和使用功能,可以划分为检索性工具书和参考性工具书。常用工具书主要有:
1.字典、词典
常用的字词典有:《辞海》;《牛津简明英语词典》、《牛津英语词源词典》、《韦氏新编同义词词典》、《麦格劳~希尔科学技术术语词典》、《朗曼科学惯用语词典》、《新英汉科学技术缩略语大词典》、《新英汉科技缩略语大词典》、《中文大字典》、《同义词反义词对照词典》、《世界科技人名辞典》、《日汉世界地名译名词典》、《英汉科技词典》、《中华人民共和国地名词典》、《中华百科辞典》以及众多的专科词典等。
2.百科全书
常用的百科全书有:《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文学百科全书》、《新不列颠百科全书》(中、英文版)《大美百科全书》(中、英文版)、《布鲁克豪斯百科全书》、《计算机科学技术百科全书》、《麦格劳一希尔科技百科全书》、《数学百科全书》、《化工百科全书》、《科学家传记百科全书》等。
3.年鉴
常用的热门年鉴有:《欧罗巴世界年鉴》、《世界大事年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人口年鉴》、《中国经济年鉴》、《中国经济特区开发区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电影年鉴》、《中国年鉴》、《世界知识年鉴》、《美国年鉴》等。
4.手册
常用手册有:《化学物理手册》、《贝尔斯坦有机化学手册》、《盖墨林无机化学手册》、《核磁共振光谱数据手册》、《兰格化学手册》、《元机物热力学数据手册》、《物理化学手册》、《联合国手册》、《国外科技核心期刊手册》、《机械工程手册》、《橡胶工业手册》、《溶剂手册》、《电子器件数据手册》等。
二、文献检索
文献检索是指将信息按一定的方式组织和存储起来,并根据信息用户的需要找出有关的信息过程,所以它的全称又叫信息的存储与检索,这是广义的信息检索。狭义的信息检索则仅指该过程的后半部分,即从信息集合中找出所需要的信息的过程。
文献检索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它要求我们善于思考,并通过经常性的实践,逐步掌握文献检索的规律,从而迅速、准确地获得所需文献。一般来说,文献检索可分为以下步骤:(1)明确查找目的与要求;(2)选择检索工具;(3)确定检索途径和方法;(4)根据文献线索,查阅原始文献。
文献检索方法:
(1)直接法
直接法又称常用法,是指直接利用检索系统(工具)检索文献信息的方法。它又分为顺查法、倒查法和抽查法。
①顺查法
顺查法是指按照时问的顺序,由远及近地利用检索系统进行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这种方法能收集到某一课题的系统文献,它适用于较大课题的文献检索。
②倒查法
倒查法是由近及远,从新到旧,逆着时间的顺序利用检索工具进行文献检索的方法。此法的重点是放在近期文献上。使用这种方法可以最快地获得最新资料。
③抽查法
抽查法是指针对项目的特点,选择有关该项目的文献信息最可能出现或最多出现的时间段,利用检索工具进行重点检索的方法。
(2)追溯法
追溯法是指不利用一般的检索系统,而是利用文献后面所列的参考文献,逐一追查原文(被引用文献),然后再从这些原文后所列的参考文献目录逐一扩大文献信息范围,一环扣一环地追查下去的方法。它可以像滚雪球一样,依据文献间的引用关系,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3)循环法
循环法又称分段法或综合法。它是分期分段地交替使用直接法和追溯法,以期取长补短,相互配合,获得更好的检索结果。
三、互联网信息检索
互联网信息资源是由连接在网上的计算机中的无数信息、网上的各种信息工具以及网络通信渠道三方面构成。
网络信息包括计算机中的数据库、电子出版物、主页信息、软件以及各种格式的文件。
信息工具包括FTP、Te1net、E-mai1、Gopher、Arehie、WAIS、www.feisuxs/)、中宏数据库(http://www.feisuxs/)等。
此外,还有学术领域的专家推荐;数字图书馆;一些传统出版商经常根据用户的需要出版一些网络信息资源指南工具书,在国际上较有名的如《InternetInternationa1Directory》、《Wor1dwideWebYe11ow Pages}等;通常一些网络管理机构会定期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组织网络用户投票评选“用户推荐的优秀站点排行榜”,这些由网络用户提供的排行榜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某些网站的影响力。
(二)网络信息筛选的基本方法
筛选信息的方法通常有查重法、时序法、类比法等。
1.查重法
查重法是筛选信息资料最简便的方法,目的是剔除重复资料,选出有用的信息资料。
2.时序法
时序法即逐一分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信息资料,在同一时期内,较新的取,较旧的舍弃,这样可能使信息资料在时效上更有价值。
3.类比法
类比法是将信息资料按空间、地区、产品层次分类对比接近实质的保留,否则舍弃。这种方法需要信息资料收集人员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知识,即对自己所熟悉的业务范围,仅凭市场信息资料的题录就可以决定取舍。
第四篇:青海省2024年小学《综合素质》:原则方针类(二)试题
青海省2024年小学《综合素质》:原则方针类
(二)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德育工作的出发点是。A:德育意义 B:德育内容 C:德育目标 D:德育任务
2、掌握若干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称为__ A.符号学习B.概念学习C.命题学 D.规则学习
3、学校课程的基本形式是()A:分科课程 B:国家课程 C:活动课程 D:校本课程
4、学习时间表的建立属于学习策略中的____ A:情绪情感教育 B:人格健康教育 C:人际关系指导 D:环境适应教育
5、教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础,国家保障教育事业()A:同步发展 B:优先发展 C:快速发展 D:共同发展
6、下列作品中属于科学小品的是____ A:《蝉的歌唱》 B:《秘密时间之路》 C:《圆圆和方方》 D:《神翼》
7、唐朝实行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从根本上有利于。A:封建国家 B:地方政府 C:中小地主 D:广大农民
8、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E:重视个别差异
9、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这是____ A: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B: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C: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D: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10、近代第一本教育学著作《大教学论》的作者是()。A.夸美纽斯 B.培根 C.康德 D.洛克
11、”教育对人的肉体和精神都要关心,但主要关心的应当是灵魂,教育应当建立在精神实质占优势的基础上”,这一观点是()教育目的论。A:神学的 B:科学本位 C:社会本位 D:个人本位
12、教育学研究的对象是__ A.教育现象 B.教育方针 C.教育政策 D.教育理论
13、目标评价模式最为关键的步骤是__。A.确定方法 B.确定目标 C.确定内容 D.确定标准
14、道德观念、道德信念的形成有赖于()A:道德认识 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 D:道德行为
15、目前我国小学开设的“语文”“数学”“英语”课程属于()。A.活动课程 B.综合课程 C.学科课程 D.融合课程
16、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__ A.图示 B.坐标 C.遗忘曲线 D.练习曲线
17、教师对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侵犯了学生的()A:隐私权 B:名誉权
C:人格尊严权 D:受教育权
18、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不良的亲子互动类型的是____ A:拒绝型 B:支配型
C:过度保护型 D:放任自由型
19、下列关于教学方法的陈述正确的是()A:教学方法就是教法 B:教学方法就是学法
C:教学方法就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 D:教学方法包含教法、学法和教与学的方法 20、教育目的选择确立的根本问题是__。A.价值取向问题 B.个人发展问题 C.思想方法问题 D.社会发展问题
21、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__ A.针对性 B.含糊性 C.具体性 D.预见性
22、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的观点的方法是。A:榜样法 B:说服法 C:陶冶法 D:锻炼法
23、在学生的成长中,发挥首席教师作用的是()。A.学校教育 B.家庭教育 C.社会教育 D.同伴影响
24、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多样化,他既是传道者、授业解惑者,又是__ A.示范者 B.管理者 C.朋友 D.服务员 E.研究者
25、根据我国传统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习的心理过程不包括()A:知识的识记阶段 B:知识的理解阶段 C:知识的巩固阶段 D:知识的运用阶段
二、多项选择题(共25 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启发、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即是__。A.练习法 B.实验法 C.谈话法 D.讨论法
2、结合小学生的实际学习,谈谈促进学习策略教学的有效措施。
3、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__。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4、学生这一因素主要从哪两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A:群体差异 B:年龄差异 C:性别差异
D:学习方式差异 E:个体差异
5、”培养小班幼儿愉快地进餐,正确地使用小勺,饭后擦嘴”,这属于幼儿园教育目标层次中的____ A:远期目标 B:中期目标 C:近期目标 D:活动目标
6、王老师是负责管理学生学籍的老师.每年新生入学和毕业生毕业时都是他最忙的时候,王老师隶属于下列学校组织机构中的哪一个? A:总务处 B:教务处 C:教研组
D:校长办公室
7、教育与其他万事万物一样,都是由人格化的神(上帝或天)所创造的,教育的目的就是体现神或天的意志,使人皈依于神或顺从于天。这种观点属于。A:教育的心理起源说 B:教育的劳动起源说 C:教育的生物起源说 D:教育的神话起源说
8、心理学上把人表现在对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行为方式上的心理特征称作为____ A:组织教学的能力
B: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C: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学生的能力
D:组织教学的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集体的能力
9、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充满着独立性和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的矛盾时期是__ A.儿童期 B.少年期 C.青年初期 D.青年期
10、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即__。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技术教育
11、作为教育心理学一部分的体育心理研究____ A:体育运动中一切心理活动规律
B:体育过程中一切中学生与心理品质的形成心理活动规律 C: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D:体育竞赛中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12、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人际关系而有效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称为__ A.课堂凝聚力 B.课堂控制 C.课堂管理 D.课堂气氛
13、西方最早比较系统地研究自我概念的心理学家是()A:冯特 B:弗洛伊德 C:詹姆斯 D:罗杰斯
14、同样的刺激,不同的人压力感不同,其原因可以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__。A.经验 B.准备状态 C.认知 D.性格 E.环境
15、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 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不能起到主导作用的
16、根据加涅对技能的分类,将主动句“风吹倒了大树”改为被动句“大树被风吹倒了”属于____ A:谐音联想法 B:分散复习
C:多种感官参与 D:画出系统结构图 17、1954年,国际少年儿童书籍协会在苏黎士设立了以童话大师____的名字命名的国际儿童文学奖。每两年评选一次,这是20世纪儿童文学发展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A:夏尔?贝洛 B:卡洛尔 C:安徒生 D:格林兄弟
18、儿童气质类型差异的稳定性证明,影响儿童身心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A:遗传因素 B:生理成熟 C:社会环境 D:教育训练
19、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形成过程经历三个阶段依从、认同和____ A:行动 B:内化 C:执行 D:泛化
20、随着时代的进步。新型的、民主的家庭气氛和父母子女关系还在形成,但随着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很多孩子对父母的教诲听不进或当作“耳边风”,家长感到家庭教育力不从心。教师应该。A:放弃对家长配合自己工作的期望
B:督促家长.让家长成为自己的“助教”
C:尊重家长.树立家长的威信,从而一起做好教育工作 D:在孩子面前嘲笑这些家长
21、某学生智商为100表示____ A:较低智力 B:中等智力 C:较高智力 D:非凡智力
22、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__。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性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23、问题解决的特点是()A:目的性 B:认知性 C:序列性 D:唯一性 E:固定性
24、我国义务教育的教学计划应具有的三个基本特征是__。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2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__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第五篇:教师资格证小学综合素质文化素养考点:教师职业道德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 教师职业道德
一、《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为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队伍的师德素质和专业水平,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教育部和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于2024年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进行了修订。新修订的《规范》有6条,分别为:(一)爱国守法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二)爱岗敬业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三)关爱学生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四)教书育人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五)为人师表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六)终身学习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解读
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共六条,体现了教师职业特点对师德的本质要求和时代特征,“爱”与“责任”是贯穿其中的核心和灵魂。“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应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教师要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
(一)《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2024年8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条例》,引起广泛关注和热议。以下是《条例》的全部内容,旨在让班主任明白我们的位置、职责、任务、待遇、权利,在新时期更好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教好书、育好人,培养祖国建设人才,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立法宗旨】为进一步推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加强中小学班主任工作,充分发挥班主任在教育学生中的重要作用,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班主任概念】班主任是中小学日常思想道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主要实施者,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引领者,班主任要努力成为中
小学生的人生导师。
班主任是中小学的重要岗位,从事班主任工作是中小学教师的重要职责。教师担任班主任期间应将班主任工作作为主业。
第三条【班主任队伍建设】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重要体现。政府有关部门和学校应为班主任开展工作创造有利条件,保障其享有的待遇与权利。第二章配备与选聘
第四条【配备】中小学每个班级应当配备一名班主任。
第五条【选聘】班主任由学校从班级任课教师中选聘。聘期由学校确定,担任一个班级的班主任时间一般应连续1学年以上。
第六条【岗前培训】教师初次担任班主任应接受岗前培训,符合选聘条件后学校方可聘用。第七条【任职条件】选聘班主任应当在教师任职条件的基础上突出考查以下条件:(一)作风正派,心理健康,为人师表;
(二)热爱学生,善于与学生、学生家长及其他任课教师沟通; 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三)爱岗敬业,具有较强的教育引导和组织管理能力。第三章职责与任务
第八条【职责】全面了解班级内每一个学生,深入分析学生思想、心理、学习、生活状况。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人格。采取多种方式与学生沟通,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四大亮点
1.明确了班主任工作量。使班主任教师有更多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
一直以来,班主任教师既要承担与其他学科教师一样的教学任务,还要负责繁重的班主任工作,使得班主任教师工作负担过重。《规定》要求:“班主任工作量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人教师基本工作量。各地要合理安排班主任的课时工作量,确保班主任做好班级管理工作。”明确了班主任教师应当把授课和做班主任工作都作为主业,要拿出一半的时间来做班主任工作,来关心每个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及其他各方面的发展状况。
2.提高了班主任经济待遇,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热情来做班主任工作。长期以来,广大中小学班主任教师辛勤工作在育人第一线,而享受的班主任津贴一直是按照1979年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劳动总局颁布的
《关于普通中学和小学班主任津贴试行办法》(教计字〔1979〕489号)规定的标准。津贴标准低,已经远不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欣瑞教育,专注教师培训领域!网址:www.feisuxs 求。自2024年起,国家实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根据国务院办公厅转发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教育部关于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的指导意见》,这次出台的《规定》第十五条要求将“班主任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在绩效工资分配中要向班主任倾斜。对于班主任承担超课时工作量的,以超课时补贴发放班主任津贴。” 3.保证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权利,使班主任有更多的空间来做班主任工作。
在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一些地方和学校也出现了教师特别是班主任教师不敢管学生、不敢批评教育学生、放任学生的现象。新出台的《规定》第十六条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保证和维护了班主任教育学生的合法权利,使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在坚持正面教育为主的同时,不再缩手缩脚,可以适当采取批评等方式教育和管理学生。
4.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中的重要地位。使班主任有更多的信心来做班主任工作。
《规定》从班主任的职业发展、职务晋升、参与学校管理、待遇保障、表彰奖励等多个方面强调了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充分体现了对班主任工作的尊重和认可,对广大班主任教师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激励。强调班主任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对于稳定班主任队伍、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鼓励广大班主任能长期、深入、细致地开展班主任工作有着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