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二号文库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2/110615.html

第一篇: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

本人男,1965年生人,高级小学语文教师,是一名乡村教师。自1985年以来,从事语文教学已有三十多个年头。在这么多年的小学教学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在这么多年的调研与学习之间,也发现了现阶段以及之后我国乡村教学方面的弊端与不足之处。在这里我着重总结了以下几点,来剖析乡村教育问题所存在的不足之处。

第一点: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没有很好的教育教学资源 师资力量不足一直是乡村教学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也是乡村教育很不上城市教育问题的核心所在,好的老师不愿意去下乡教学,乡村里的学生也不可能全部跑到城市里去上学,这也不现实,而且很现实的一个问题就是,在乡村教学的一些比较有经验的,或者拿到更高职称的教师大多都想着往城市里跑,这样一来二去,就更造成了乡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的问题。而且乡村老师的年龄普遍偏大,就比如说我自己,随着科学的进步,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唔自身也感觉到自身的严重不足,一旦学校发布了一些有关于网络教学和用手机或者电脑操作的作业的时候,我就会头痛,因为自己不懂,以前也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东西,所以一有这方面的作业,我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去咨询那些比较年轻一些的老师,他们几乎都会这些东西。而经过我的调查,我们学校,包括大部分的乡村学校,40岁以上的老师占了大多数,而且他们也大多存在这些问题。我说这个事情,只是一个引子,目的是为了表达,乡村老教师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以及在新型教学模式下的磨合度,不是那么的强,这就导致,这些老师在给孩子们教学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再者就是,老一辈的教师普遍都是师范或者中专,大专毕业,而城市里的年轻老师,最低也是本科毕业,甚至硕士,博士都比比皆是,学历上的差距,也是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问题所在。

还有一点原因就是,待遇的不同,乡村教师的待遇普遍比城市教师的待遇要低,这也是我之前所说的,为什么一些名望比较高,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也想着去城市教学的原因所在。

第二点:家庭不重视教育,家长的态度不一样

俗话说,态度决定一切,态度都不对,不端正的话,怎么可能搞好教学,而这一点,在乡村家庭教育问题方面,尤为让人头痛。这也跟家长的社会关系有很大的关系,乡村孩子的家长,大多在家务农或者在外打工,没有多少时间关注孩子的学习,家长不重视,就会导致孩子对于自己的学习也是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孩子从小的心态就不端正,更别说能够搞好学习了。而城市的家长就完全不同,城市的家长很配合教育,能够积极的响应学校的号召,以及学校教给家长的任务。而城市里的家长,一是没时间,而是觉得无所谓,觉得赚钱最重要,孩子的教育问题,那是学校的问题,跟家长的关系不大。就好比,我们班里每次要开家长会,能够来参加的不足百分之七十,而这种情况,在城市的学校班级里,是不可能发生的。

古代人所说的寒门出状元,在现阶段,国家都要求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全面发展的能力下,古代人所说的话,在现在已经完全不适用了。在我看来,当今社会,寒门出的大多以后还是寒门,因为他的资源匮乏,也得不到很好的教育,教育一旦跟不上,上不了好的学校,没有学到真正的知识,就会导致那些孩子,再走父母以前走过的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实则是当今教育之痛,之严峻啊!

第三点:教学设备存在差距

第三点所说的就是学校的硬件设施了,硬件设施跟不上去,更别说学习了,连教学都会很困难。比较说咱们学校,是这两年才普及的电脑,以前教学生学习计算机课程,只有老师有一台计算机,学生只能围着看,没办法自己手把手操作,所以没有实践的学习方式是很难让学生学到真正的东西的。而在平时教学的过程中,乡村的老师,大多都是用黑板,不仅效率不高,而且每次擦完黑板所落的粉尘多多少少都会被老师和学生吸入体内,这个严重影响老师与学生的健康,据我了解,大部分的老老师,都有不同程度的结石问题,我想这与老师常年使用黑板教学有很大的关系。而城市的学校,大多配备了电教教学设备,这与不仅能大大节省效率,使教育多元化,人性化,关键是还健康。

城市就不一样。城市学校现代化的教育设备齐全,课堂上能使用电教设备。还有较先进的教学设备,体育馆、运动器材、电教室、美术室、图书馆、科技馆等等,这些都是农村学校望尘莫及的。

综上说述,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不是诋毁农村教育,这是社会主义发展初级阶段发展的必然现象,是一时半会无法改变的。要想孩子享受到城市教育水平,必须发展经济,重视农村教育,任重道远。如果有想跟我讨论这方面问题的老师也可以关注我的百度文库跟我交流,或者加我V:wanhalf 与我交流,谢谢!

作者:付军

第二篇: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农村与城市的教育差距

摘要:农村学生是倍受国家关注的群体,但是农村的教育教学从学前教育、师资设备、家长的教育意识等方面与城市教育教学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这些差距是阻碍农村孩子赶不上城市孩子学习的致命点。

关键词:农村城市教育差距

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存在着哪些差距。

一、学前教育差距。

学前教育是孩子踏进一年级学习的基础。学前教育即幼儿教育。幼儿时期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是一个人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关键期,幼儿时期的教育是承前启后的教育阶段,这个阶段的教育对幼儿的成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城市孩子从3岁就开始接受系统的幼儿教育。幼儿园从幼儿语言、数学、音乐、美术、体育、安全、独立生活等方面对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教育教学,培养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仔细观察的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农村孩子输在了起跑线上,他们的幼儿教育是从6岁才开始的,教师主要从数字、拼音、安全三个方面进行教学,游戏、音乐是极少量的,没有舞蹈,有的孩子甚至是没有接受幼儿教育就直接进入一年级学习。

二、师资设备的差距。

电脑、投影仪等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农村孩子听说过、看见过,但多数孩子没有接受过多媒体的教学。我们的农村教师可以制作很多课件,只可惜即使教师做了再好的课件,教室里多媒体设备,课件也派不上用场。利用多媒体教学,教学中遇到的抽象知识就可以用课件演示出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对于先进的教学设备,农村的教师和学生是可望而不可及。

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国家安排的课程有语文、数学、英语、品德、美术、体育、三生、地方教材等,这些课程的具体实施,就是国家落实教育方针的关键。城市里的学校安排教师任课,都是按专业来分配的,专业是什么就上什么课,教师在上课时能施展专业特长,讲得头头是道。农村学校安排教师任课,主要是依据教师学什么专业上什么科目的方法,但农村学校比不得城市学校,农村学校的教师编制不足是常见现象,所以,学校安排教师上课,不可能个个老师按专业来分配,比如学体育专业的分配上语文,这种现象屡见不鲜,更不同的是农村教师多数是身兼数科课程。

第三篇:2024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差距原因及对策

2024中国农村和城市教育差距

原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让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原因 对策

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实施,巩固,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和城市相比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还是生源都是一道大的鸿沟,农村学校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剧减,无人热衷也求学,这也是社会的大形势所造成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达云 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和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一道偏袒城市居民的森严壁垒。这道壁垒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单渗透性:农村的各种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城市,而城市内的社会资源则被严格的圈护着,久而久之,城市圈积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社会要素资源,致使城乡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单渗透性”必然导致农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农村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缺失在所难免,再加上统筹力度又不够,城乡教育不公平加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但是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控辍保学工作是难上加难,就我家乡的农村学校为例试分析一下原因:

城乡差别及原因

1.教育设备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我县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电脑,但是那人家落后的,淘汰的第二次转移,配置了多媒体,但仅仅是摆设,无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没有施展,锻炼的地方邯郸市里的学校的设备比农村的要高级几倍

2.师资力量

我们全乡共280名教师,其中民办转公办的占60%,在县教委培训上岗的20%(俗称35000学生,掏钱买就吃县财政人员)代课教师10%(有势力不上班干第二职业的老师)师范毕业的仅仅是5%,再有是刚参加工作的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年龄结构不均,50岁以上的教师有100来人,文化层次低,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年轻的教师又在望着城里的工作,不安心现状,学历基本上是中等师范水平,而邯郸市的一般的小学学历为本科,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再加上经济条件所限,这种“包班”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也是不堪重负

3.工资待遇

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我县每年都有100来名教师进城就我乡教师的工资而言,和邯郸市教师工资年差距在两万元左右,这是老师没有动力的原因

4.家长原因

首先要承认的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农村有时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农村子女基本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上学无用论的滥言得到家长的共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2-3名孩子,给男孩子娶亲大约5万元,假如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回家后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活做不了,反倒又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如果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一两年挣个一万元没有问题,或者说家长更看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又加上好的教育,所以上学是主流

5.生源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失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第四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了多少农活,其次就是经济的落后,使人们难以看到长远发展。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还有的千方百计大孩子带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就我们乡的农村小学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只有20人。就我乡中学而言偌大的学校仅有四个班仅仅120来人,初三后半学期学生大量流失,而市里的学生班班都超员

6.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农村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本身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在成长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小就学吸烟,学打架。因为从小就在封闭中的学生们对城市的不了解,使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盲目追求非主流,然后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读书。这不得不归罪于无法建立的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因此,作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还执行着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那田园式的生活更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这样教师编制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极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及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手里操掌着孩子们一生的未来,操掌着民族和人类的整个命运!在所有教育中,基础教育,是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先决基础!教育兴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等科技经济超级大国,首先无不都是教育超级强国。因此,必须从教育的综合效能、奠基作用、战略地位,思考筹划下步教育的整个发展。而其中,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通盘规划更必不可少!要戒空谈,尚实干,切切实实地抓优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发展工作!

(-)均衡发展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1.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完小。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集中力量创办能与县乡学校媲美的高质量学校。

2、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有资金就有条件来投资建设。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奖励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通过“奖,助,补,免”等措施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增加艰苦地点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在艰苦条件工作。

3、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匀,关键在于待遇问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采取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优教优酬的方式和农村教师晋级等各个方面优厚条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待遇留人,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该进修的进修,该待岗的待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使更多的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不管在是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要发展,就要处理好农村教育系统内各个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的保障,解决教师工资经费拖欠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不仅能拿到基本工资,还应有适当的福利,具体落实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将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样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任务,必然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高潮。

4、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要让学生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不要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让他们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

(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202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24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行了新课程。但是这次改在农村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不公平更突出。要说明的是,这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一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相对差距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城乡思想文化意识上就要求统一。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高级教师资格证评选的一项标准;甚至也可以借鉴日韩的教师定期流动制(韩国教育政策规定:每个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我国现阶段针对农村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的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教育法》,让农村教育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改变教师的生存状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良教学以及教法,这些虽然是老调,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还需要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地重弹或者新弹。所要达到的目的——全社会共同发展当然要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项,但是不管对策如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的。教育改革发展在农村意味着一场革命,会有挫折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氛围已形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可望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第四篇:《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练习题及答案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

刘成纪

一般认为,中国美学是传统农耕文明的产物,其审美主要指向乡村、田园和自然山水。实际上,对乡村、田园、自然山水的歌吟固然是中国美学和艺术的价值选择,但这并不足以减损城市对人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的主导性。在传统中国,城市既是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形成的向心力和吸纳能力,使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得以形成。城市,从美学角度讲,已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因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强势而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

虽然城市构成了传统中国美和艺术的一个制造中心,但历代文学、艺术家在情感领域,似乎又对城市生活并不认同,他们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像诗歌中的田园山水传统、绘画中的山水花鸟画传统,就是这种审美取向的反映。以摹写自然见长的山水田园诗画,所表现的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居生活,而是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像。中国历史上的田园山水诗画,大抵也不过是以城市为视角对乡居生活的想象性重构。

同样,一个不容否认的事实是,不论人工构建的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中占据着何等重要的位置,自然山水田园又毕竟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要理解这种矛盾,笔者认为,必须深入洞悉古代士人的生存命运。中国社会自春秋始,士人阶层渐趋独立。这一徘徊于城乡、官民之间的知识群体,一方面为实现政治抱负必须走向城市,但在精神领域却依然保持着对故乡的固恋和忠诚。其中,童年式的乡村记忆固然重要,但城市作为功利、欲望、快乐的麇集之地,也同样让人难以舍离。这种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是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中国美学也正是在这种双向选择中表现出鲜明的城乡二元性。在当代中国,这种现象并没有消失,而是以更加剧烈的方式表现出来。

在城市与乡村之间,中国美学保持了最持久的张力。它所依托的文明形态,既非纯粹乡村,也非纯粹城市,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微妙的平衡。人,无论居于乡野渴望都市,还是立于都市

回望乡村,均意味着两者对人而言具有同等的重要性,它们共同昭示了一种可能的完美生活。对于中国美学而言,这种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仍然只是美的现实形态,而不是理想形态。在理想层面,则要进一步克服分离,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在中国美学史上,这种努力是存在的,主要体现为文人造园运动。生活于城市的士人通过园林筑造,为自己营造出乡居生活的审美幻象,从而使原乡焦虑得到抚慰。与此一致,现代城市美学中的“园林城市”观念,其目的也不仅仅是解决城市的绿化问题,更要通过将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使城市获得家园感。

1.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城市主导着中国的审美创造和审美取向,而中国美学的审美对象则主要是乡村、田园、自然山水。

B.城市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也因而成为了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C.城市因其对周边地区有向心力和吸纳力,从而形成跨越血缘、族际、地域的文明共同体,进而成为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D.城市之所以能成为区域性审美风尚的主导者和审美标准的制定者,是因其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的强势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山水田园诗画,以摹写自然见长,表现的是城市市民想象中的乡村生活,而不是真正的农村人的乡居生活。

B.中国传统的田园山水诗、山水花鸟画,似乎并不认同城市生活,而更乐于肯定自然的审美价值。

C.在中国历史上,山水田园诗画,大都是作者从城市的角度想象乡居生活,再依据作者所想象的景象进行的再创造。

D.虽然城市在中国美学史上非常重要,但是自然

山水田园还是主导了中国人的审美趣味,甚至被赋予了作为精神家园的神圣价值。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城乡、官民之间徘徊的士人阶层,为实现政治抱负而走向城市,同时对故乡依然保持固恋和忠诚。

B.中国传统士人的基本精神性状是理智与情感的矛盾:既难忘童年式的乡村记忆,也难于舍弃聚集功利、欲望、快乐的城市。

C.从中国美学上说,城乡二元并置的审美选择不是理想形态,只是美的现实形态,在理想层面要寻求美学的城乡二元结构的融合或统一。

D.现代城市美学中“园林城市”观念是绿化城市,把乡村元素植入城市,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

答案

1.【B】(因能工巧匠的聚集而成为精美器具的集散地,使城市成为“美的制造和传播中心”,而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2.【A】(原文“城中士人关于乡村的心灵映象”,“城中士人”与“城市市民”不是同一个概念。)

3.【D】(“为以后文学家、艺术家放弃乡村生活,提升自己审美价值提供条件”,无中生有。)

第五篇:农村教育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农村和城市教育的差距原因及对策

摘要:农村教育是中国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农村教育长期处于边缘化状态,发展滞后。本文在考察目前农村基础教育现状,分析城乡差距不断扩大和各方面存在很多不平等现象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并相应地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农村的人力资本含量,统筹城乡发展,实现城市和农村的和谐统一让农村的学生和城里的学生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关键词: 城乡教育差距 原因 对策

我国是农村大国,农村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教育的实施,巩固,提高对于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容乐观的是农村教育的现状让人担忧,和城市相比无论师资还是设备还是生源都是一道大的鸿沟,农村学校的落后也直接导致了学生人数剧减,无人热衷也求学,这也是社会的大形势所造成的,西南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陈达云 先生曾有过这样的精辟论断:“长期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和饱受诟病的户籍制度以及劳动就业制度,在城乡之间构筑起一道偏袒城市居民的森严壁垒。这道壁垒在中国特定的制度安排下具有单渗透性:农村的各种优质资源源源不断地渗透到城市,而城市内的社会资源则被严格的圈护着,久而久之,城市圈积了绝大部分的优质社会要素资源,致使城乡从物质基础到精神文化环境方面形成巨大反差。”这种“单渗透性”必然导致农村各方面资源的流失,农村教育权利、教育机会和教育质量的缺失在所难免,再加上统筹力度又不够,城乡教育不公平加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实现城乡教育公平,但是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控辍保学工作是难上加难,就我家乡的农村学校为例试分析一下原因:

城乡差别及原因

1.教育设备

目前,我国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硬件设施,普遍存在教育教学设备陈旧落后、物力资源极度匮乏的境况。我县农村仅有一半左右的中学和乡镇中心校建立了实验室,而绝大多数的实验室的仪器配备尚不完善,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国家和地方政府对农村基础教育投入的严重不足,财政供给与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统计数字显示: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年人均公用经费仅为28元,年人均公用经费低于20元的县大约有30%,公用教育经费一分钱也没有的县大约有10%。近年来,投入虽有所增加,中央转移支付力度加大,但地方政府不透明的“漏斗式”的划拨管道,使农村一部分县市的转移支付资金用于教育的比例与预期值之间存在巨大差异,导致农村基础教育经费短缺,经费需求与供给之间产生了尖锐的矛盾,甚至有的中小学校正常的教学工作都难以运转。再加上国家实行费改税、取消教育附加费、推行“一费制”等政策,于是真正落实到位的农村教育经费进一步减少,相应的更加加剧了农村教育投入与农村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使农村基础教育陷入困境。

农村学校普及信息化电脑,但是那人家落后的,淘汰的第二次转移,配置了多媒体,但仅仅是摆设,无有专业的老师指导, 许多实验无法去做,同学们只能是照书上写的来死记硬背。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没有施展,锻炼的地方邯郸市里的学校的设备比农村的要高级几倍

2.师资力量

我们全乡共280名教师,其中民办转公办的占60%,在县教委培训上岗的20%(俗称35000学生,掏钱买就吃县财政人员)代课教师10%(有势力不上班干第二职业的老师)师范毕业的仅仅是5%,再有是刚参加工作的非师范毕业的大学生,年龄结构不均,50岁以上的教师有100来人,文化层次低,不易接受新的理念,年轻的教师又在望着城里的工作,不安心现状,学历基本上是中等师范水平,而邯郸市的一般的小学学历为本科,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由于师资匮乏,再加上经济条件所限,这种“包班”的教学方式,不仅影响孩子的全面发展,老师也是不堪重负

3.工资待遇

城市教师工资、福利及其他收入与农村教师比,平均额要高出2~3倍、甚至更多。工作环境明显优越,经济收入也高得多。同时,对城市一边倒支持的政策,又使得农村学校无法限制教师流失,使得农村优秀教师近些年大量流入到城市。我县每年都有100来名教师进城就我乡教师的工资而言,和邯郸市教师工资年差距在两万元左右,这是老师没有动力的原因

4.家长原因

首先要承认的是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在农村有时简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高昂的费用让许多寒门学子望而却步,农村子女基本上无法共享相应的受教育权利,上学无用论的滥言得到家长的共识,在农村基本上家家有2-3名孩子,给男孩子娶亲大约5万元,假如大学毕业后没有工作,回家后肩不能抗手不能提,重活做不了,反倒又给家里增加了负担,如果初中辍学外出打工,一两年挣个一万元没有问题,或者说家长更看重于眼前的利益,而市里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一切为了孩子的未来着想,又加上好的教育,所以上学是主流

5.生源问题

每年都有大量的孩子失学。出现这种状况的最主要原因是第四所说的教育观念的落后,很多家长关心的不是学生的成绩,而是他们做了多少农活,其次就是经济的落后,使人们难以看到长远发展。许多到外地打工的家长把孩子带到外地大城市就读,还有的千方百计大孩子带到集镇,县城教学质量好的地方入学。就我们乡的农村小学来说,一年级的学生平均只有20人。就我乡中学而言偌大的学校仅有四个班仅仅120来人,初三后半学期学生大量流失,而市里的学生班班都超员

6.学生自身原因

现在农村教育的评价仍然是以分数为主,而且就目前情况来看,只能以分数来评价学生评价老师。老师勾画重点,学生死记硬背,不能全面发展。扼杀了他们本身的天性和自我追求的意识,在成长中容易受到不良思想的影响,很小就学吸烟,学打架。因为从小就在封闭中的学生们对城市的不了解,使他们对城市充满了好奇与向往,盲目追求非主流,然后宁愿去打工,也不愿意读书。这不得不归罪于无法建立的健全的教育评价机制.教育制度 由于我国长期计划经济形成的思维定势和落后观念的束缚,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依然是以计划为主、政府包办为主的模式。因此,作为中国公共教育体制下的农村基础教育还执行着传统的运行机制,内无动力,外无压力。农村中小学还没有感受到现代社会的激烈竞争,农村教师那田园式的生活更容易使他们安于现状,他们大多把教育改革看成一种乌托邦式的教育理想。加之农村地理位置偏僻,待遇偏低,优秀教师留不住,外面的教师不愿来。在这样教师编制奇缺的农村中小学,对教职工实行岗位责任制和聘任制困难重重,极不利于农村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建议及对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师手里操掌着孩子们一生的未来,操掌着民族和人类的整个命运!在所有教育中,基础教育,是真正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先决基础!教育兴则民族强,民族兴则国家强!当今世界象美国、日本等科技经济超级大国,首先无不都是教育超级强国。因此,必须从教育的综合效能、奠基作用、战略地位,思考筹划下步教育的整个发展。而其中,对农村教育发展的通盘规划更必不可少!要戒空谈,尚实干,切切实实地抓优包括农村教育在内的整个教育发展工作!

(-)均衡发展教育 实现教育公平、1.合理规划办学校点,为流失学生创造上学条件。学校应在人口密集的地方开办。撤销人口稀少地点的完小,改为单小或者直接不办。把力量集中在人口密集地点开办住宿制完小。这样解决了一部分因父母外出务工流失的学生跟父母走的问题。也节省了师资等办学条件,集中力量创办能与县乡学校媲美的高质量学校。

2、多种渠道筹措教育资金。有资金就有条件来投资建设。就目前农村小学的困窘状况看来,想单纯靠国家政府扶持是远远不够的。要积极挖掘自身的教学特色,吸引社会上的团体,组织,企业甚至个人要校进行教育投资。有关部门也应该看到城乡差距,少给重点学校一些奖励,多给农村的贫困学校一些鼓励。“锦上添花”固然是好事,“雪中送炭”更是可贵。用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完善奖励救助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建立和完善奖学金,助学金,扶贫救助等助学机制。通过“奖,助,补,免”等措施确保贫困学生有学上,有书读。增加艰苦地点教师待遇,让教师安心在艰苦条件工作。

3、改善人事与管理制度。城乡人才分布不均匀,关键在于待遇问题,所以应该特别注意。采取区域内教师同工同酬,优教优酬的方式和农村教师晋级等各个方面优厚条件吸引城市优秀教师到农村任教。以待遇留人,实行全员聘用制,采取优教优酬,末位淘汰的措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合理安排其他教育资源。改革教师继续教育制度,全面提高教师素质。对落聘教师该进修的进修,该待岗的待岗,提高教师的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忧患意识,使更多的教师更加爱岗敬业。教育是国之大计,不管在是农村还是城市,教育都应该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而教育的关键在教师,所以应该努力建设数量足,结构合理,素质高的教师队伍。农村教育要发展,就要处理好农村教育系统内各个保障体系之间的关系,保证它们之间的协调性、可持续性。通过公共财政的保障,解决教师工资经费拖欠问题,同时实现教师不仅能拿到基本工资,还应有适当的福利,具体落实国家实行的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绩效工资,将农村教育经费特别是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这样由中央和地方分担任务,必然将是农村教育发展的又一高潮。

4、建立适应教育发展的评价机制。我们要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要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不要让学生只以分数作为评价手段,不要以分数评价教师的工作水平,让他们都放开手脚以自己的方式来教学和学习,给学生一个自我发展的环境,充分肯定他们的创新意识,对他们的行为作出正确的评价。不再单纯以升学率来衡量一所学校的办学水平,而注重全体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要以此为标准制定的教育评价制度与方法,使其发挥正确的导向作用。如在评价内容上,实行德、智、体、美、劳全面考核,综合评定;在评价方法上,实行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结合、知识考查与能力考查结合、口试与笔试结合、分数与等级加评语相结合

(二)统筹城乡教育资源,提高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提高农村教育水平。统筹城乡教育就是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的进程。城乡教育的整合发展就要使城乡两者教育之间有同等的办学条件和思想文化素质,至少是能够相互认同的。面对当前城乡教育情况,就要积极制定城乡教育一体化的基本办学标准,改变农村教育被城市教育边缘化的厄运!要增强区域内城乡教育资源的共享,首先,城乡中小学教育教材、课程的编制和选择标准要统一合理。“2024年秋季,在对实验区工作进行全面评估和广泛交流的基础上,课程改革进入全面推广阶段。到2024年,中小学阶段各起始年级原则上都进行了新课程。但是这次改在农村实行的效果并不理想,而且也使得城乡教育差距越拉越大教育不公平更突出。要说明的是,这里城乡教育一体化的统一不应该是完全相同的、整齐划一的,而是具有相对差距的统筹协调,但是在城乡思想文化意识上就要求统一。其次,在公共教育资源上要统一协调分配,增强城乡教育者之间的流动性,促进区域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在硬件上要实现图书资源、教学设备等的协调分配;在软件上就要求师资上的流动,让城市教师有义务在农村教学,或者说把是否在农村有义务教学经历作为高级教师资格证评选的一项标准;甚至也可以借鉴日韩的教师定期流动制(韩国教育政策规定:每个教师每四年必须流动一次),能够保证各校之间师资和教育水平的相对均衡。

(三)要建立部分城市教育资源为农村服务的体制

温家宝总理在很多场合强调了城市教育资源要为农村服务的问题。目前农村经济还不发达,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因此还没有出现象沿海和国外高度重视农村教育的情况。在这样的条件下,需要政府加以政策的引导,需要先发展起来的城市教育资源来带动农村的发展。各级政府要充分发挥城市教育资源的优势,更积极、更有效地为农村和农民提供服务,特别是要向他们培养输送合格教师。要扩大城市各类职业学校面向农村的招生,开展进城务工农民的职业技能培训。一定要让进城务工农民的子女有书读、有学上,和城里孩子同在蓝天下共同成长进步。发达地区城市应进一步做好对贫困地区教育的对口支援工作。对于农村的扶贫要逐渐转移到知识和技术的扶贫上来,由高校出技术,由农民出劳力,资金由几方共同投资解决,城市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通过参与农村教育改革,发挥自己的优势,使自己的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生产力,促进农村的现代化。同时高校要通过培养农村职业技术人员,通过农村职业学校逐渐形成规模和效益,把农村职业教育办起来,使得当地农民可以就在当地打工,促使当地企业和产业的发展,要建立为农村经济和教育发展服务的科研体制,加强对农村发展的政策、科技、信息等各方面的理论研究。

(四)加大宣传力度,强化执法主体地位,预防辍学率的上升

认真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强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执法主体地位。依法健全和完善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每年开学前,地方政府必须向其辖区内的适龄儿童发放入学通知书,督促其监护人带领儿童按时到校报到入学,把好入学关,从源头上防止儿童辍学。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小学毕业升入初中应依法取消升学考试,让小学生上中学完全实现“直通车” 我国现阶段针对农村教育的法律法规缺失,现有的就是《教育法》和《义务教育法》,为了农村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就应该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教育法》,让农村教育做到有法可依,责任明确。要依法健全和完善学生辍学报告制度。每学期,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相关部门要做好辍学情况统计,统计工作要真实、客观。一经发现在校生辍学,立即发出复学通知书,责令其复学。对16周岁内辍学而拒不复学的学生,可依据《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对其监护人采取行政措施,或依据《义务教育法》规定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改变教师的生存状况,改善学生的学习环境,改良教学以及教法,这些虽然是老调,但在农村这片广袤的土地,还需要认认真真勤勤勉勉地重弹或者新弹。所要达到的目的——全社会共同发展当然要实现农村教育公平的对策也不仅仅是以上几项,但是不管对策如何的好,政策落到实处是关键的。教育改革发展在农村意味着一场革命,会有挫折困难,但前途是光明的,必须要循序渐进。在国家和全社会关注和支持农村教育的氛围已形成的情况下,农村教育公平问题可望在我国社会经济社会发展、新农村建设进程中逐步得到解决。

参考文献

【1】陈达云 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的农村教育思考——农村教育三问 科学2024年第八期 【2】阎立钦 推进我国义务教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24、(4)【3】李少元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农村教育对策探索 教育研究,2024、5 【4】孟旭 我国基础教育投资中存在的问题与建议.中国教育学刊,2024、8 【5】《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与公正──教育部出台进一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指导意见》石油教育 2024、3 【6】温总理

政府工作报告

乡村教育与城市教育之间的差距.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