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一号文库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共五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fanwen/a1/388947.html

第一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

尊敬的各位老师,同志们:

在充分调研、广泛发动、精心筹备的基础上,今天我们召开高规格的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一年开两次教育工作会议在以前是不多见的。去年教师节大会,我们印发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实施方案》,重点跟大家交流了界首教育如何构建责任文化体系问题。今年教师节,市委、市政府还要召开总结表彰大会。因此,在本次会议筹备过程中,我们一直在思考要解决什么问题,在会上要跟大家讲些什么,希望通过这次会议的召开,能为今年的教师节大会奠定一个坚实的基础。近两年,全市教育工作者做了大量辛苦的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级义务教育发展均衡县验收,全省党政领导干部履行教育职责督导考核位次有了明显前移,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升,特别是教育系统内部,整个精气神有了明显提振。前一段时间我们也做了一些调研,体会最深的就是很多教育工作者职业倦怠感问题,这是界首教育系统里存在的很突出的问题。前段时间在市委中心组学习会议上,会东书记跟大家讲了一句话:“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我们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拥有自己的初心,只是走得久了,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启程,于是,过程当中就多了一些茫然与琐碎,少了内心的澄澈与坚守。在座的各位,特别是广大教育工作者,你们还记不记得当初从教时的初衷?所以,今天的讲话不是一个全面的教育工作总结,主要是围绕“不忘初心”展开,从教育的原点出发,以“跳出教育看教育”的视角,查找、分析、破解教育本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使我市的教育事业能走得更快、更远。

一、客观评价,充分肯定教育工作者不忘初心的坚守

前段时间安排政办调研组到教育一线调研,调研组反馈有一点感触很深:大多数校长和一线教师,都自然流露出一种强烈的爱岗敬业精神,包括对界首教育“低谷徘徊”的担忧,对如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自发探索和思考,对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积极建言等。由此可见,大多数教育工作者对办好我们界首的教育是执著而坚定的。总的来说,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教学阵地的坚守。今年教育局开展了最美教师评选活动,实际上不只是评选出来的最美教师,“坚守”二字在我们很多教师身上都能得到很好的体现。其中,有对“三尺讲台”的坚守,比如附小一位朴实的女教师,身处学校管理层,且年近退休,仍然坚守教学一线,虽然身患严重的腰椎疾病,面对活泼好动的孩子,她常常力不从心,但仍然竭力站好“三尺讲台”;也有对爱生如子的坚守,如大黄筛子李小学的一位教师,不仅替家庭困难的留守孩子缴纳学杂费,使其能重回课堂,而且时刻体贴关怀、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能感受到家庭的温暖;还有对爱校如家的坚守,顾集中心校的一位教师,以校为家,她习惯于放学后到校园前后院走走,关上正在滴水的水龙头,看看各班门锁好没有、有没有家长没来接的孩子,这点点滴滴,都是对校园的坚守。

(二)对教学质量的坚守。很多农村小学的老师,在硬件并不完备的条件下,仍然深入钻研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注重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和学生闪光点的挖掘,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如代桥镇刘寨小学,这个偏远的农村小学有一天来了一位支教的英语老师,老师在课堂上教英语字母时,发练习簿给孩子写,规定一个字母写两行,但很多孩子写完后,都小声地说:“老师,我想再写两行。”受孩子们强烈的求知欲望感染,支教期满后,这位老师毅然扎根农村,并潜心研究教学方法,实现了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课堂教学之外,集体活动也是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政办在二中调研时,看到了教师们对带队跑课间操雷打不动的坚持,以及学生在跑操时队列的严整、步伐的有力、气势的昂扬,当学生融入这种富有激情的集体,自然会产生战胜困难的勇气和激情。

(三)对师道尊严的坚守。许多教育工作者凭借着对教育的责任心,坚守在“三尺讲台”,他们为的不是钱,不是名,也不是利,为的是对得起自己身上担负的事业。如靳寨中心校校长,为留住一位即将被高价挖走的优秀初一学生,他自掏腰包xxxx元,并通过多方努力才留住生源,这位年近半百的校长,在叙述这一事件的过程中,是带着感情去讲的,在他的带动下,靳寨中心校从校班子成员、到教师、到学生,逐步形成了“大鱼前导、小鱼尾随”的濡染观摩之效,逐步走上发展的正轨。就像会东书记说的,一个好学校就是一个好校长,一个学校的校长很负责任、很有爱心,这个学校就不会差到哪去。

相信大家跟我一样,在听到这些事例的过程中,是能受到感染的,我们的内心是温暖而坚定的。也相信在在座各位的身上,不忘初心的事例还有很多,正是大家这种忙碌中的坚持给了我们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几次会上我都跟大家讲,教育工作本身就得有精气神。去年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迎接省检、国检的时候,专家给我们的评价就是能够感受到我们上上下下,特别是教育系统,这种昂扬向上的精气神。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各位的辛勤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和由衷的敬意!

二、清醒认识,深刻反思参与教育各方信任感的缺失

当前,我们教育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信任感的缺失。近两年来,围绕办人民满意教育,我们做了不少努力,实施了三年提升计划,高标准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教育本身存在的问题仍很突出,距离我们办好教育的初衷仍有很大差距,在调研的过程当中,有的教师甚至发出“界首教育的春天到底在哪里”的感慨,我们经过分析、反思,觉得核心原因是参与教育各方的不信任问题。

(一)家长对教师不信任,造成敬畏感缺失。通过在教育系统内部、在社会上的调研,以及平时通过其他途径的了解,家长对教师的不信任应该说是很普遍的。曾几何时,教师是十分神圣的职业,在学生甚至学生家长心里,对老师很是敬畏。但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传统的师生关系、家校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呈现出了两个极端。

一是“懂教育”家长的质疑。以前小学老师大多中专毕业,中学老师大专或者本科毕业,在只有初中、小学学历的家长面前代表着知识与权威,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是“大本”了,自己是知识分子,他们有知识,有学习能力,加之在教育上的长期投入,使他们自学成了一个个“教育专家”,对教育也能说个一二三,面对老师,这部分家长会觉得,你还没我懂的多,不信任由此产生。

二是不懂教育家长的骄纵。这一部分家长,不懂教育,尤其是留守儿童的家长,对孩子学习、生活的参与几乎是空白,内心总觉得亏欠了孩子,不允许自己的孩子受到哪怕是一声责怪,所以有的孩子给家长打电话说“今天老师批评我了、罚我了……”的时候,有的学生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就打电话质问老师,久而久之,造成老师对学生不愿管、不敢管,加剧了家校信任危机。

(二)教师对学校班子不信任,造成归属感缺失。有相当大一部分学校、一部分老师存在归属感缺失问题。随着工作时间的延长,越来越多的教师开始消磨职业意志,淡化职业热情,职业倦怠逐渐变成了共有的标签。这种倦怠,在对学校的质疑中日益加剧。

一是对自身成长平台的质疑。十几年来,我们对全市各中小学校的班子队伍很少进行大力度的调整。一方面,晋升渠道有限,教师积极性不高;另一方面,学校班子抓管理的能力有限,往往难以给老师提供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难以激发教师的工作激情和动力。对我们这几年新招聘的年轻教师,有的中心校就简单化地把他们往偏远的教学点里一丢,没人交流,没人指点,面对一个班、几个孩子,如何形成教学氛围,有的年轻教师无所适从。长此以往,纵有满腔热忱,也被消磨殆尽。

二是对学校班子品质的质疑。近期有些群众的议论传到我的耳朵里,说我们有一些校长,经常性扎堆参与通宵的牌局,一夜的输赢能达上万甚至几万块。且不说你们还有什么心思抓教学、抓管理,我就单问问你们这么多钱从哪来?如果说一两个人是因为家里底子厚,那扎堆来参加是都做生意吗?又作何解释?这件事情不会是空穴来风,今天我不展开,会有专项的整治。但是既然我都能听得到,你们在座的各位不会没有听说过,这样的校长、这样的管理人员,你们在教师中起的是什么样的示范带动作用?敬业的校长到什么时候都是敬业的校长,但刚刚说的尸位素餐的校长还是大有人在的。

(三)教育系统对教育主管部门不信任,造成责任感缺失。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我决不‘外慕徙业’,可是我也希望精神和物质的环境能使我安于其业”。这个话就是讲我们要给教育工作者提供必要的精神和物质环境。从事教育工作的同志谁也不想轻易就离开这个队伍,实事求是地说,这几年教育主管部门在优化物质和精神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但是在很多方面仍存在履职缺位。

一是物质环境方面。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论”,对教育工作者来说,物质需求满足后,才能谈及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涉及教师切身利益的问题:其一,钱的问题。绩效工资原来是一年一发放,起不到激励的作用。调研中也发现,各学校对于义保经费的使用还是存在疑虑的。界首教育每年投入的资金量是很大的,但是到底使用得怎么样,我们心里没有底。这个事我们要专门听汇报。现在对教育的投入不是加大的问题,而是怎么提高现有资金使用效率的问题。就是希望把钱用好,给大家创造更好的条件。其二,职称评聘问题。由于晋级名额的限制,很多优秀教师没有办法评职称,或者多年评而未聘。尤其是近两年选调优秀乡村教师进城,以前缺乏经验,事前教育和人社部门缺乏沟通,所以有的教师进城后,初中老师进小学,职称还需要降级,有的甚至要从最低档算起,严重影响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所以,这次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文件,就是要给教育部门更大的管理自主权。其三,教师培训问题。关于教师培训,xxxx年我就讲过,一定要确保我们的教师全部轮训一遍。骨干教师的培训可以到全国各地,大规模的培训可以借助x师范学院的平台,我们前一段时间也去做了对接。教育局采取了多种培训方式,但效果不明显。听说在教师进修学校的常规培训,很多老师签个到就走,走个过场,你连基本的业务培训都不参加,你的业务水平怎么可能会提高?大家都是教育工作者,如果连教师都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没有科学的学习方法,那带出来的学生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老师、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效果完全不一样,关键要看他交给学生的学习理念、学习方法。学生跟着老师学什么呢?老师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交给他们方法。如果老师对待学习是这种态度,是带不出什么好学生的。其四,学校布局问题。虽然我们初步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验收,但这只是初步的均衡,国家给了我们一定的整改时间,需要我们认真整改。城区非起始年级依然存在严重的大班额问题,教师想关注到每一个学生,但心有余而力不足;农村虽然硬件设施达标了,但教师结构性缺编问题依然突出,教师跨专业代课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精神环境方面。原x中学校长李金池总结了一个教育的函数式:教师的教育力、教学效果等于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乘以教学技能、业务能力。也就是说,在影响教育效果和教学质量的诸多因素中,最本质的还是教师的精神境界和人格修为。但对教师精神层面的引导,我们所做努力的几乎为零,甚至多年来,我们连体检都没有组织过,更谈不上关心老师的精神层面,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全凭自觉。

(四)社会对教育事业不信任,造成荣誉感缺失。社会对教育事业的评判,无外乎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素质能力养成两个方面。

一是教育教学质量方面。这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我们究竟做得怎么样,我想大家心里都有一杆秤。小学阶段,尤其是个别农村学校,学生在课堂上睡觉、交头接耳的比比皆是,正常的教学秩序都满足不了。同时,“四乱”问题屡禁不止,屡治不力,为社会诟病。也不是所有的老师都办了“小饭桌”,就是有个别的老师让很多原本敬业的教师也在社会的指责声中抬不起头来。“四乱”的问题大家都讨论过,有人跟我说,家长有这个需求,哪个家长敢当着老师的面说老师你那不好的?如果你想给学生多教点,义务的也行,一分钱不收,你愿不愿意干呢?初中阶段,我们好的学校不多,很多家长,孩子刚上五、六年级就开始为选择初中而犯愁。初中阶段诟病最大的就是民办学校,主管部门以没有监管手段为由,对民办学校疏于管理,民办学校有很多课没有开,硬件条件也不行,基本是“想招谁招谁,想撵谁撵谁,想开啥课开啥课,想啥时候上课啥时候上课”,迎合部分学生家长对“分数”的片面追求,填鸭式教育,到了高中以后,老师普遍能够感觉到,从民办初中毕业的孩子学生潜力过度开发,后续发展乏力。同时,公办初中在竞争乱象中难以树立自己的品牌,导致“民强公弱”的发展局面。公办学校每年政府投入的资源是多少?民办学校投入多少?为什么公办的竞争不过民办的,大家要从教育规律出发认真思考。高中阶段,界首一中和界首中学现在是剑拔弩张。高中均衡招生对教育长远发展的益处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因为多少年没有竞争,造成教育教学质量的下降,而太和恰恰是通过竞争,提升了教育教学质量。但我们对政策解读方面不到位,宣传不到位,造成两校社会认可度不一致。所有政策制定和执行,都要经过特定的程序,政策制定过程远比政策本身重要。我们已经召开的几次教育工作会议都强调出台政策一定要广泛征求基层教师、学校的意见,一定要大家形成共识、形成合力,如果一个政策大家都没有完全认可,就等于没有制定。所以两个学校的均衡,还是要把工作进一步做细,以大家都接受、都认可的方式来推动这项工作。

二是学生能力素质养成方面。我们从xxxx年就开始讲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教育格局的问题,家庭、社会往往把孩子没有教好归咎于学校、归咎于老师,甚至有老师感叹:“教师要传道授业解惑,谁来解教师之惑?”在被质疑、被斥责,甚至被声讨中,教师的职业荣誉感消磨殆尽。

三、系统改革,加快推进教育系统职业荣誉感的重塑

前段时间的几次调研,教育系统反映的都是系统内部的问题,就像个死结,怎么看都看不明白,看到的只是抱怨,只是困惑,只是种种界首教育低位徘徊的现象,看不到问题,看不到方向,看不到希望。如果不跳出教育看教育,就会在这种怪圈中,越来越加深我们的职业倦怠感。教育的生命力从何而来?从教师创造性的教学活动中来。作为政府、作为教育主管部门,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从教育本身出发,尽己所能,创造良好环境,让学校回归学校,按教育科学办事;让教师回归教师,依教育规律育人,让教师重拾职业的理想与尊严。

(一)优化学校布局,搭建教师成长平台。从调研情况看,学校布局调整势在必行,而且各学校立足长远发展,也都进行了深入思考。教育主管部门要把优化城乡学校布局作为一个专题,安排专人,认真研究,拿出一整套布局调整方案,一定要摒弃今天撤一所、明天并一个的做法,稳步有序推进。

一要一线调研。一直跟大家强调一线工作法,究竟什么是一线?对教育工作来说,一线既包括市直学校,也包括乡镇中心校、村小、教学点,要真正深入进去,围绕“哪些学校布局调整后能有利于工作开展”这一核心问题,充分论证。同时,要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特别是家长的意见和建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加快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二要统筹规划。山区不撤并教学点是没有办法,孩子上学要翻几个山头,他翻不了,我们这上学能有多远呢?有的教学点,老师比学生多,所以要统筹考虑。学校布局调整方案要兼顾实用性与前瞻性,要准确把握人口发展趋势,结合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乡镇规划、特色集镇规划、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等,进行系统思考,科学测算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并注重留有余地,满足教育教学发展需要。特别是农村学校撤并,要优先结合未来xx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点,进行集中。

三要激发活力。在城区,要通过新建、改扩建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增量,优化布局,解决教育设施不足、学位紧张问题。在农村,要在有条件的乡镇撤并学生较少、教师严重老化的教学点,并根据需要,建设具备寄宿条件、功能完善的中心学校,集聚现有教师及优质教育教学资源,形成拳头效应,打造区域品牌,逐步提升农村学校的吸引力,进而为教师成长搭建更好的平台。同时,可以学习借鉴外地好的经验做法,探索推行大学区管理。比如太和,从去年起,他们在县城新设x个中心学校,把全县xx个中心学校组建成x个学区,学区间在课题研究、学校管理、教研课改等方面进行融合,形成良性竞争机制。

(二)改革激励机制,力促教师专业成长。只讲奉献的管理是苍白的。解教师之惑,首先要改善教师的生存状态,使其能专心投入教学,再通过对教师主观能动性的激发,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一要加快推行无校籍管理。针对教师普遍反映的岗位设置问题,今天会上印发了无校籍管理的初步意见,目的是在义务教育学校编制总量、职称岗位总量内,及时调整义务教育学校编制配备和岗位设置,促进教师编制、职称随教师交流而流动,实现县域内城乡学校教师岗位结构比例总体平衡。但这只是一个原则性意见,具体如何操作,请教育、人社等部门进一步认真研究,尽快落实,从根本上打消教师的后顾之忧。

二要灵活发放绩效工资。教育工作联席会议已经研究,下一步绩效工资按学期发放。要尽快完善教育质量评价基本标准和监测制度,对在质量监测中成绩突出的教师,在绩效工资发放、评先评优、年度考核等方面予以倾斜,通过打“组合拳”,树立清晰的导向,激发教师的积极性。

三要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学校之间也好,教师之间也罢,如果有不公平感,就会产生情绪上的压抑和抵触,就会影响工作积极性。公平环境的营造要体现在方方面面:其一,学校与学校之间。两所高中没有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能一味地说哪个学校班子成员,包括部分教师不支持工作,也不是说教育主管部门“捧一个压一个”,就是不要带情绪,这个问题要想解决好,就是在推进的过程中要出于公心,出于大局,出于长远考虑。最近正在研究今年到底怎么均衡,要在大方向不变的前提下体现公平。两个学校和教育主管部门,要跳出矛盾看矛盾,跳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件事不是个死结,一定要分析透、分析到位。其二,学校内部。学校内的公平体现在用人方面、政策制订方面、评优评先方面、职称评定方面,也体现在学生管理方面,等等。只有每一位老师都能感受到公平,我们整个教育系统才能心齐气顺,我们的教师才能静下心来专心教学;只有对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孩子们才能在平等、尊重、和谐的氛围中健康成长。对于调皮捣蛋的孩子,很多时候一句表扬的话他就能改变很多。

(三)回归教育原点,重拾教师职业认同。教师的职业认同来自社会,更来自教师自身,当然,这其间,政府及教育主管部门要营造良好的环境。

一是社会氛围层面。要引导群众以正确的视角看待教育,广泛宣传学校软硬件的变化,宣传名师、名校长、最美教师等正面形象的典型事迹,改善学校、教师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要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投入教育,通过电视、微信、教师谈心、编排小节目等多种形式,寓教于乐,引导家长以正确的方式参与到孩子的成长中来;要引导社会以正确的立场参与教育,从教育本身出发,摒弃浮躁、急功近利的思想,尽己所能,为孩子成长营造良好的环境,创造适合的条件。

二是政府引导层面。陆游在向儿子传授写诗经验时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意思是要写出好诗,只懂得诗的格式和写诗的技巧,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阅历上下功夫。同样,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直奔主题、短兵相接,很难取得预期的效果。这也是我们下了很大功夫开展教师培训,但效果不佳;每年都组织高考研讨会,精心制定备考策略,但高考成绩仍不甚理想的原因。毛泽东同志说过,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他始终相信,精神会变物质,而且一旦转化为物质,其能量是巨大的。学校作为特殊的社会单元,她的功能是育人,要想有大的发展,必须先营造一种积极进取的氛围,调动每一位老师的进取心和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在满足教师的绩效、职称等初级需求后,给予教师精神奖励,如赏识、肯定、荣誉、事业等,给予教师更高层次的尊重,满足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三是教师自身层面。作为教师,走上讲台,你的外表、谈吐如何,气质、境界怎样,教书对你来说是职业还是事业,是当成责任来干,还是当成兴趣来干,学生看得一清二楚,心里有一本账的。如果他感觉你这个老师正直、高尚,发自内心地爱他们,他才会敬佩你,同样的话,你说出来,他愿意听,同样的课,你来讲,他愿意学,如此才能产生强烈的教育力。我在党校报告上讲基层干部的终极关怀,对基层干部来说,终极关怀是获得自己通过努力做到而别人又拿不走的好事业,职务多高、收入多高都不重要。那对在座的各位老师来讲,我们的终极关怀是什么呢?就是教师什么时候感觉到最自豪?就是已经毕业了的学生,能够回来看望他的老师;走在大街上,已经毕业了的学生家长能够主动上来找你,聊一聊孩子的发展、学习问题,这就是我们的荣誉感,教师的这种荣誉感是其他的职业所体味不到的。

最后,送给大家两句话:不忘初心,静心知路;坚守初心,砥砺前行。为了界首教育、为了界首孩子们的明天,让我们共同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5月5日)

王雪峰

同志们:

刚才,x同志就推动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发展讲了很好的意见,我完全赞同,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各类教育蓬勃发展,办学条件明显提升,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日益完善,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在全省率先全面覆盖,教育改革深入推进,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稳步提高,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正确领导、强力推动的结果,是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密切协作、大力支持的结果,也是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奋力拼搏、勤奋工作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教育事业发展的广大干部群众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向默默耕耘、辛勤奉献的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讲三点意见。

一、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切实增强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国家和省教育工作会议,对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的形势、任务进行了深刻阐述和全面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省委书记张云川同志强调:“河北要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面对“十二五”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认真贯彻落实好全国和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首先,推进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十二五”时期,全市上下要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实现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双提升。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既是推进科学发展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争先进位的根基和先导。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越来越成为提高综合实力和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教育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目前,许多发达地区和省内兄弟市都在积极吸纳优质教育资源,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培养引进人才,努力赢得竞争优势。我们推动科学发展、争先进位,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加快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人才,不断增创区域发展新优势。只有这样,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始终保持领先地位。

其次,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世界银行调查研究显示,劳动力受教育的平均年限每增加一年,创造的GDp可增加9%;职工受教育年限每提高一年,制造业企业劳动生产率会提高17%。可以说,推进经济社会发展,最可依靠的资源是人才资源,最可依托的力量是科技力量,最可依赖的优势是教育优势。唐山作为一个资源型重化工业城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对教育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要解决经济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全面提升产业行业技术水平和产品科技含量,由资源依赖、规模扩张的发展模式,转向科技引领、创新驱动的发展道路,必须拥有一大批高素质劳动者、专门人才和拔尖人才。目前我市教育规模还不够大,劳动力素质总体偏低,教育结构和布局还不尽合理,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有待增强。只有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充分发挥教育的“助推器”和“发动机”作用,才能推动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的轨道。

第三,顺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要求,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教育是最大的民生,承载着人民群众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寄托着千家万户对美好未来的期盼。对党和政府而言,办好教育是保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家庭和社会而言,教育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多数家庭为了子女的前程和幸福,把教育作为开支的首要选项,节衣俭食地投资子女学业,努力为下一代争取更多的教育机会,希望通过教育改变家庭命运、创造幸福生活、开启美好未来。但从目前我市情况看,人民群众盼望良好教育与优质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的矛盾还十分突出,虽然“有学上”的问题已基本解决,但“上好学”的问题仍然是教育的最大困扰。比如,城乡、区域教育发展还不平衡,教育公平还面临一些问题,市区“择校热”现象依然存在,等等。这些难题不解决,必然会影响我们的发展大计,必然会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教育,解决好教育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更公平的受教育机会,让教育事业发展成果惠及全市人民。

第四,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必须加快教育事业发展。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提高人的素质,推进社会文明发展。只有教育水平的提高,才有全民综合素质的提高,才有全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目前,全市上下正在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必须进一步发挥教育工作的示范引导作用,坚持从孩子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基础抓起,在全社会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和创新文化,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弘扬城市精神,促进全民文明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我市文明城市创建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总之,唐山发展,系于教育。全市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加快教育事业发展的重大意义,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推动唐山教育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加快发展、科学发展。

二、全面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

做好新形势下的教育工作,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按照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的要求,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贯彻〈河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4—2024年)〉的实施意见》和《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找准工作着力点,以重点突破带动全市教育事业科学发展全局,促进唐山由教育大市向教育强市、人力资源大市向人力资源强市转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撑。重点要抓好以下六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实施素质教育,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落实好育人为本的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充分发挥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一要坚持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国民教育的全过程,大力弘扬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发展进程中铸就的唐山精神,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规范和良好行为习惯,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二要坚持能力为重。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不断深化“开放式素质教育实验”,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着力提高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三要坚持全面发展。坚持把人人可以成才的观念贯穿教育全过程,注重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相统一、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相统一、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统一,切实减轻课业负担,保障学生健康成长,使之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努力走教育内涵式发展路子。要牢固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将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深入研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结构培养质量需求情况,努力协调好教育发展与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走出一条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新路子。学前教育要加快普及,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加强规范管理,提高保教质量。义务教育阶段要确保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良好教育,打好全面素质基础。高中教育阶段要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高等教育要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形成品牌,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能力。

(三)着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是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基础性工作。我们要通过职业教育和其他各类培训,努力使不能升入大学和高中的学生、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待就业人员人人拥有一技之能。在职业教育发展上,要坚持城乡统筹、就业导向、技能为本、终身培训的原则,扩大招生规模,鼓励社会办学,发展职业教育集团,将不能升入大学和高中的学生全部纳入职业教育范围。适应产业升级和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设置,推进校企合作,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城镇企业在职职工和下岗再就业人员技能培训,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力度,实施“百万农民大培训”、“双带头人”培训等工程,培养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继续教育发展上,要鼓励和支持各种公共教育文化机构面向社会开放教育资源,搭建继续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积极开展社区教育,强化对全社会各方面人员的新知识、新技术、新技能教育培训,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构建终身教育体系。

(四)着力优化资源配置,加快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其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众,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一要扎实推进义务教育“区域均衡、城区均衡、高位均衡”模式,科学规划和调整学校布局,合理配置办学资源,推动公共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环节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教育发展差距,努力为每个人创造均等受教育的机会。城区要通过联盟校、兼并校、建分校和新建校模式,促进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切实提升薄弱学校的办学水平;农村要根据人口变化实际和未来发展状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二要健全政府资助政策体系,解决好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农村留守儿童上学问题,确保他们及时入学并顺利完成学业。三要加快特殊教育学校建设,并创造条件让更多的残疾学生在普通学校上学,保障残疾孩子平等接受教育。四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实施好高校招生“阳光工程”,加大教育乱收费治理力度,落实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

(五)着力推进改革创新,增强教育发展活力。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当前,教育事业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教育改革,以改革推动发展,以改革提高质量,以改革增强活力。要抓好人才培养体制改革,在培养目标、培养模式、教育内容、招生考试制度等方面探索创新,努力构建开放、灵活的人才培养体系。要推进办学体制改革,坚持公益性原则,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积极鼓励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参与公办学校办学,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全社会积极参与、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格局。要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加快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要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积极探索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需要强调的是,推进教育体制改革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既要态度积极,又要扎实稳妥,充分考虑教育实际和各方面的承受力,努力使每一项改革都收到良好的成效。

(六)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从师资培训、加强管理、健全机制入手,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造就一批名师、名校长、名教育家。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开展教师职业理想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书育人,真正以自身人格魅力和学识水平教育感染学生。二要优化教师队伍结构。进一步完善新任教师面向社会公开招考机制,按照省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规定,统筹管理、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大力推进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三要抓好教师能力培养。完善培训体系,落实培训经费,构建教师培训提高的长效机制,重点推进师范生顶岗实习、农村教师脱职培训工程,加强骨干教师、特级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

三、加强组织领导,为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推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市上下齐心协力、密切配合,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要加强和改进对教育工作的领导。各级党委、政府要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健全领导体制和决策机制,主动关心教育,深入研究教育,以更大的决心、更多的财力、更多的精力支持教育事业,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优先安排教育发展、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公共资源优先满足教育和人力资源开发需要。要提高促进教育发展的能力和水平,有针对性地完善政策措施,努力解决当前教育面临的重大问题、制约教育发展的瓶颈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要加强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牢牢把握党对学校意识形态工作的主动权,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健全各级各类学校党的组织,抓好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发挥党组织在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政治保障作用。要加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完善体现教育系统特点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严治教、规范管理,坚决纠正教育领域损害群众和学生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要深入开展“平安、文明、绿色、和谐”校园创建活动,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加强学校和师生安全管理,加强校园周边环境和治安综合治理,切实维护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二要动员全社会力量推动教育改革发展。教育是国家和民族最根本的事业,是全社会共同的事业。实现教育改革和发展目标,必须发挥人民群众聪明才智、动员全社会一起努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关心和支持教育的积极性,共同担负起培育下一代的责任。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教育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建立和完善群众利益表达渠道和对教育建言献策的平台,积极利用社会力量监督和评价教育、参与教育管理。要完善相关政策,扩大社会资源进入教育的渠道,发动更多社会力量支持教育、投入教育、兴办教育。要引导和鼓励社会各界更新教育观、成才观、用人观,支持教育改革创新,形成既生动活泼又规范有序、共同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生动局面。

三要营造尊师重教氛围。尊师重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一个地区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要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采取有力措施,切实保障教师的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维护教师合法权益,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吸引更多优秀人才长期从教、终身从教。要认真落实教师绩效工资等政策措施,制定和完善教师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政策,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要广泛宣传党的教育方针和重大决策,宣传我市教育事业取得的成果和发展前景,宣传优秀教师的典型事迹,充分调动广大教育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让人民教师享有应得的荣誉,获得应有的社会尊重。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唐山发展的希望,肩负着人民群众的期盼。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使命崇高、责任重大。让我们以奋发向上、大有作为的精神状态,抢抓机遇,真抓实干,开拓进取,不断开创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推动唐山科学发展、争先进位而努力奋斗!

文章

来源莲山

课 件 w w w.5y K J.Co m 5

第三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是重庆直辖万州建区以来召开的第二次教育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及全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近几年来教育改革与发展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进一步明确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总体目标和工作思路,动员全区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全

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努力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深化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教育对提高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作用。”从一个地区来讲,教育同经济、科技、社会实践越来越紧密的结合,正在成为推动科技进步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我们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教育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教育发展,是适应国内外形势的必然要求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一个国家的国际竞争力的强弱,核心是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世界上许多国家的发展过程,都印证了“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的成功”这个规律。日本是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国家,二战以后,日本把教育视为“立国之本”,大力开发人才和智力资源,很快带动了科学技术的普及与推广,从而推动经济的迅速崛起,这是日本奠定经济大国地位的基础所在。进入七十年代以后,日本忽视了教育与科技创新,而美国却推出了一系列教育与科技的创新计划,大量培养和吸引高科技人才,科技贡献率直线上升,达到了70-80%,日本则仍然维持在50-60%的水平,这是美国经济竞争力超过日本的关键原因之一。当人类社会从农业经济时代、工业经济时代步入知识经济时代,教育和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由10%、40%,提高到了80%以上。进入新世纪以后,发达国家和许多发展中国家,纷纷调整各自的发展战略,竞相以提高全民素质作为战略重点,以此抢占综合国力竞争的制高点,这既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经验,又向我们提出了严峻挑战。党的十六大确立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振奋人心,催人奋进。充分开发人力资源、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最近,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认真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不断强化素质教育,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和人才保证。”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就教育的地位、作用、目标、方向、重点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因此,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按照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加快发展我区的教育事业。

(二)加快教育发展,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

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我国自古有崇尚教育的优良传统,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现代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人民群众越来越强烈地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价值,意识到人的素质不仅是一个人自我生存与发展的重要条件,甚至决定一生的前途命运,因而越来越迫切要求得到更多、更好的教育,教育已成为广大群众的基本需要和根本利益。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又一优良传统,“望子成龙”几乎成了每个家长的共同愿望,许多人甚至把自己的成功只看作成功的一半,把子女的成功看作成功的另一半,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为国家、为社会多作贡献。一些家庭特别是经济条件并不好的家庭,为了让子女受到更好的教育,几乎倾其所有,有的甚至不惜家徒四壁,囊空如洗。可以说,教育牵动着千千万万家长的心,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成为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具体体现。我们办好教育,就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行动,就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最大利益的重要举措。

(三)加快教育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理论基础,是我们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方针。加快教育发展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相连。首先,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要前提。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就是要加快发展,而一切发展活动都要靠人来实施,一切发展绩效都要靠人来实现。在生产力要素中,人是最能动、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作为全社会的一个先导性、基础性的行业,教育为社会各行业、各系统提供智力支持、培养专业人才、传播先进的社会理念,正是为加快发展提供动力和保障。其次,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以人

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体现。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直接手段,教育的直接目标就是促进人的发展。随着现代文明程度的逐步提高,社会对人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良好的素质首先来自于良好的教育。人均受教育年限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直接对象是人,教育的直接目的是增长人的知识,提高人的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发展教育事业就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第三,加快教育发展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经济增长不等于发展,不等于进步。只有在GDP快速增长的同时,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社会才算真正的发展,真正的进步。没有教育的发展,就不是全面的发展;没有教育的发展,就没有人的全面发展,因而也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因此,加快发展教育,既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

(四)加快教育发展,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迫切需要

市委、市政府提出,要把万州建成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内涵十分丰富,除了要抓好城市建设、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外,还要促进教育、科技、文化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市民素质提高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教育作为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无疑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要内容。同时,教育的基础性地位还决定了它是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重要保障。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需要各行各业各类专门人才。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加快培养高层次、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和生产第一线技能型劳动者,为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社会文明程度及市民素质的提高也离不开教育,只有大力发展教育,才能不断提高广大群众的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万州城市的吸引力和美誉度,夯实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相适应的文化底蕴,塑造城市的“精、气、神”。因此,我们必须把教育作为基础性、先导性和全局性工程抓紧抓好,从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质,将人口压力转变为人才优势,将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的动力,加快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移民安稳致富,推进我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实现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的宏伟目标。

总之,抓教育就是抓人才、就是抓发展、就是抓未来。我们一定要本着对历史、对人民、对社会高度负责的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不断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奋力把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推向前进。

二、把握形势,明确任务,加快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近年来,区委、区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重庆市关于教育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大力实施“科教兴万”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采取一系列重要举措,推进我区教育改革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

一是各级各类教育稳步发展。基础教育不断强化,进一步巩固了“两基”成果,提高了“两基”水平,全区小学、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达到99.92%和98.97%,学前一年入园率达90%,普通高中规模进一步扩大,青壮年非文盲率达99.74;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稳步推进,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就业等主要指标名列重庆各区县前列,成人教育三级网络基本形成,年培训规模30万人次以上;高等教育快速发展,重庆三峡学院和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发展加快,万州广播电视大学不断发展,建立了三峡职业学院,积极创建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初步构建了普通高校、成人高校、高职学院协调发展的高等教育新格局。

二是办学条件不断改善。依法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教育投入机制,积极开展对口支援工作,狠抓移民学校搬迁、中小学危房改造、校舍扩建和教学设施配备等工作,学校设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三是素质教育取得明显成效。教师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推进,中小学毕业会考合格率不断提高,高考上线人数和上线率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中等职业教育实践环节和技能培训不断加强,就业渠道不断拓宽。

四是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调整进展顺利。认真落实“以县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积极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校长负责制、结构工资制、教师职务评聘制,教育管理体制逐步完善;大力整合教育资源,学校布局日趋合理,办学效益明显提高;大力推进办学体制改革,促进了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的共同发展。

我区教育事业取得的成绩,为进一步加快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一是门类齐全、体系完善。全区初步构建了一个从幼儿教育、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到高等教育的门类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的教育体系。二是规模较大,基础较好。全区教育资源总量大,学校数、教师数、在校生数均处于全市各区县前茅,并且培植和形成了一批品牌学校。三是师资较强、质量较高。全区拥有一批以“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特级教师、国家骨干教师、市级骨干教师、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为龙头的教师队伍,中小学师资学历达标率居全市前列,教师科研成果数和赛课获奖数居全市前列。万州教育已经成为我区社会事业的一大亮点,已经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优势。回顾我区教育改革与发展历程,主要有以下几条经验:

第一,优化布局,准确定位,着力构建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从实际出发,打破区域界限、行业限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准确定位,优化配置,在教育资源整合上做文章,解决了教育结构不合理、多头管理、条块分割、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为构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效益显著的教育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二,党政重视,部门支持,着力形成浓厚的尊师重教氛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区委常委会、区政府常务会定期研究教育工作,制定了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建立并完善了领导定点帮扶学校制度。各开发区和区级各部门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决策,大力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社会各界、各行各业和全区人民大力支持教育的发展,形成了浓厚的重教、支教氛围。

第三,抢抓移民迁建和对口支援机遇,着力促进一批学校实现跨越式发展。全区成立了学校搬迁工作领导小组,各部门坚持“移民先移校,移校为移民”,优先安排淹没学校搬迁资金,对学校迁建实行特事特办。同时积极争取全国对口支援,使我区顺利完成了二期水位淹没学校的搬迁,一大批学校在搬迁中发展,改善了办学条件,提高了教学质量。

第四,始终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着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教育事业。坚持把教育作为代表和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工作来做,大力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始终不渝地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进教育科研强校战略,有力地推动了中小学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第五,培植和扶持优质教育资源,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大治理薄弱学校力度,着力培育和壮大优质教育资源。一批优质教育资源的形成,提高了万州的教育水平,扩大了万州教育的影响力。

这些成绩与经验的取得,是全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的结果,是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关心支持的结果,更是全区广大教师及全体教育工作者开拓进取、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委、区政府向为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付出辛勤劳动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水平较低,城区学校负荷较重,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布局结构不尽合理,资源整合任务较重;教育经费投入不足,“普九”欠债较多,危改和移校资金缺口较大;各类教育特别是优质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需求;教育理念更新不够,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继续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区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大力实施科教兴万和人才强区战略,以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初步普及幼儿教育、保证继续教育的社会需求为目标,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努力把万州建设成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从现在起到2024年,既是我区经济建设的重要机遇期,也是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的总体目标,统筹规划,分步实施。到2024年,学前3年受教育率达到65,农村学前1年幼儿受教育率达到95,双高(高水平、高质量)“普九”的乡镇达到20,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达到85以上,高等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规模扩大,各类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明显提高。到2024年,基本普及幼儿教育,学前1年和学前3年幼儿受教育率分别达到98和80,积极提供3岁前婴幼儿教育服务。双高“普九”的乡镇达到40%,城乡教育差距缩小,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发展,入学率及教育质量、办学水平稳步提高,继续教育初步适应社会需求,国民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完善。三峡库区教师教育中心、教育科研中心、职业教育中心、优质高中教育基地、素质教育示范基地初步建成。到2024年,教育教学领域改革取得显著成效。普及幼儿教育,全面实现双高“普九”,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协调发展,人均受教育年限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建立由坚实的基础教育、较完善的职业教育、较发达的高等教育组成的,适应万州经济社会发展和重庆第二大城市建设需要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成为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

实现我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超前发展原则。把教育纳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利用多种途径和渠道,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快培育和大力引进办学和教学人才,确保教育事业在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格局中适度超前和优先发展。二是资源优化原则。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充分发挥现有教育资源的作用,通过联合、重组、转制等形式,推进各类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不断提高我区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与总体水平。三是合理布局原则。树立全区“一盘棋”的意识,打破区域、打破类别、打破办学体制,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教育结构,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四是城乡协调原则。按照城市带农村的基本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规划,整体推进,充分发挥城市的教育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农村教育,同时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协调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五是注重质量原则。正确处理好普及与提高、办学数量与教育质量的关系,苦练内功,强化管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与水平。六是教育创新原则。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大力推进教育观念、体制机制、教学模式及方式方法的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区及龙宝、天城、五桥移民开发区和江南新区的积极性,全面推进现代化教育体系建设。

实现我区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遵循规律,突出重点,推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一)巩固提高“两基”成果。“两基”巩固提高的重点在农村。农村人口占我区人口的大多数,农村教育面广量大、发展较慢、困难较多,是当前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重点和难点。广大农村人口能否接受良好教育,事关我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事关全区改革发展的全局,事关建设重庆第二大城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要按照合理布局、改善设施、巩固成果、提高质量的要求,大力加快农村教育发展。切实巩固提高农村“两基”成果,完善学生辍学监控机制,全面提高农村九年义务教育的质量和水平。进一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加快中小学危房改造步伐,确保2024年消除中小学危房,保证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中学习成长。大力发展农村寄宿制学校,为学生就学提供方便。深化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扩大信息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加大对贫困地区发展农村教育的政策支持力度,完善教育对口支援和帮扶制度,促进贫困地区教育发展。同时,要切实解决好农村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受教育的问题,确保他们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发展优质高中教育,对于落实“科教兴万”战略,适应人民群众对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市民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区高中教育发展已有较好基础,普通高中要着力提高质量,培植优质资源。要坚持走内涵发展道路,继续搞好学校布局调整和教育资源的整合与重组,争取到2024年,改扩建寄宿制高中5所,改扩建普通高中10所,建成区级重点中学8所,市级重点中学6所,其中市级示范高中2所,力争1-2所达到国家级示范高中水平。

(三)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教育事业中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适应我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城镇化的需要,是提高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第一线劳动者素质的最有效途径。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重点,扩大规模,提高水平,加快发展。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政策,开辟多元化的筹融资渠道,鼓励和支持企业、行业、社会团体和其他社会力量举办职业教育。要瞄准市场,大力推广订单式培养和连锁办学。要继续深入推进资源整合,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提高办学效益。要积极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增强学校活力,规范办学秩序。要坚持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的原则,围绕盐气化工、绿色食品、现代制药、机电轻纺、环保建材等特色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旅游、物业管理等新兴产业,加快职业院校学科设置调整,为全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实用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力争到2024年,建成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所,市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5所,实训基地8个;建成市级示范高等职业学院1所,市级示范实训基地3个。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主体和基础,建立学习型社会,实施终身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改革发展的共同趋势。要进一步加强基地建设,努力巩固并不断扩大成人教育改革发展的成果,突出抓好对各类从业人员的职前、职后、在岗转岗、再就业培训和移民培训,加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

(四)支持发展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担负着培养高级专门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文化、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对于提升我区教育发展水平、加快经济社会发展步伐,意义重大。要按照扩大规模、突出特色、提高水平的要求,进一步完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大力支持重庆三峡学院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水平,努力办成综合性大学。全力支持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加快建设和发展,按时实现合格评估目标,努力争创示范性高职学院。积极推进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的筹备建设,加快筹备和建设进度。加快重庆信息技术职业学院发展,提高万州广播电视大学的办学水平。不断调整高等院校学历结构、学科结构和专业结构,努力把我区建设成为三峡库区的高层次人才培养基地。

(五)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和手段。要把素质教育贯穿于各级各类教育的全过程,努力实现教育目标向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转变,教育评价体系向重视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转变。突出学校的育人功能,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使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坚持把思想道德教育放在首位,切实抓好青少年的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教育,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各负其责又密切配合的教育网络,把社会主义思想道德生动具体地融入青少年成长的各个环节,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思想文化环境。不断加强环境、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重视热爱万州的乡土教育和三峡移民精神教育,科学设置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加大实践教学力度,促进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更多更好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劳动者。要建立健全科学的学生素质评价体系,充分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能,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着力增强学生的创新建设和实践能力,使我们的学生不仅能考出高分,考上名校,更要具备高能,适应社会,而且在各行各业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领导,强化措施,形成加快教育发展的动力和合力

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全区各级党委、政府和全社会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完善政策,强化措施,努力使我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见到实效。

(一)切实加强领导

加强领导,是确保教育工作健康发展的政治保证。各级党政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要进一步深化对教育地位、作用的认识,牢固树立“为官一任、兴教一方”的责任意识,切实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全面落实《教育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为加快教育发展办实事、办好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正确的政绩观,把教育工作纳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布局,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要继续坚持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其他领导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制度,建立和完善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育工作以及领导干部和部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及时研究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各地各部门抓教育工作的政绩要纳入目标考核的指标之中。要按照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加强学校领导干部队伍建设,切实抓好学校领导干部的培养选拔工作,把那些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治校上有水平的干部选拔到学校领导岗位上来,努力把各级各类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成“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坚强领导集体。

(二)深化教育改革

推进教育改革与创新,是教育事业蓬勃发展的活力所在。要坚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按照有利于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有利于调动各方面积极性,有利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原则,加快我区教育改革创新步伐。一是要完善教育管理体制。进一步完善基础教育由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开发区为主的管理体制。区政府负责制定全区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协调发展,加强教育督导检查;各开发区管委会负责本地区中小学管理,制定本地区义务教育发展规划,组织实施义务教育,对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有关教育工作和中小学进行督导评估。结合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逐步建立“政府统筹、教委主管、部门协助、社会参与”的中等以上专业教育管理体制。区委教育工作委员会要认真履行好职责,发挥好作用。区教委要根据我区的特殊体制,抓好区属学校的发展,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全面发展,加强教育督导检查。二是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坚持政府办学为主、公办教育和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原则。鼓励和支持有实力、有诚意的民营企业积极投入教育特别是中、高等职业教育,不断发展壮大民办教育规模。认真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切实保障民办教育的合法权益。积极提倡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及公民个人与教育机构联合办学和区外著名学校来万合作办学。三是要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加大民主治校、科学治校、依法治校的力度,打造一批名牌学校。在全区中小学推进教职工全员聘任制,打破论资排辈和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陋习,建立“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创造性。建立健全优秀教师引进机制,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四是要调整优化教育结构。继续对城乡教育资源实施有效整合,集中力量办好一批与重庆第二大城市相适应、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特色学校和专业。结合乡镇区划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结构,有效整合教育资源,撤并一批薄弱村校,充分发挥乡镇中心学校和基点校的示范作用,提高农村义务教育水平。

(三)加大教育投入

加大投入是促进教育快速发展的物质保证。各级政府要将教育经费全额纳入预算,依法确保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确保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税费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加大对贫困地区的经费支持力度,确保教育经费稳定增长。为拓宽教育经费筹措渠道,切实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区委、区政府决定,城市建设维护税和城市建设配套费的10用于中小学危房改造和基础教育学校的建设。凡非营利性教育设施建设项目用地依法实行行政划拨。对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中的有关规费实行减、免。教育用地、教育资源转让所得全额用于教育事业。区委、区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各地各部门要切实贯彻落实。今天,区教委向全社会发出了资助贫困学生的倡议。区委、区政府号召,全区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要积极响应,党员和领导干部要带头行动起来,大家都要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办实事、作贡献。总之,教育财政投入要确保,教育税费要征足,教育收费要收齐,教育优惠政策要到位,从主渠道和多渠道几个方面不断扩大教育经费来源。要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公告制度和审计监督制度,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防止教育专项资金被挤占、截留和挪用;加强学校经费管理,坚持教育收费公示制度,切实治理教育乱收费,确保教育经费使用和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一定要精打细算,分清轻重缓急,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要把排除危房作为投入重点,确保师生安全;要加快偿还“普九”经费欠账,尽快轻装上阵;要抓好重点学校的建设,努力争创名牌学校;要抓好薄弱学校的发展,使其尽快改变落后面貌。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传播者和建设者,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是最崇高最光辉的职业。胡锦涛总书记强调,“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重托,把培养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重大责任”,“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要加快建立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为促进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提供重要保证。要把师资队伍建设纳入全区人才工作的总体战略统筹考虑,加强教师队伍管理,依法严格实施教师资格制度和聘任制度,提高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切实加强教师教育和培养工作,以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不断扩大培养规模,创新培养模式,提高培养层次,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与终身发展的能力,使教师的年龄结构、学历结构、知识结构更加合理。健全和完善科学的教师考核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努力实现一流教师、一流贡献、一流报酬,最大限度地调动和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特别是要注重发挥“名师治学”、“名师治校”的重要作用,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大力倡导为人师表、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使广大教师以“科教兴万”为己任,不断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开拓进取,勇于创新,教书育人,无私奉献,为我区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同时,要从政治上、生活上等各方面不断提高教师的地位,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社会氛围。

(五)积极营造全社会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崇高的公益事业,也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各地各部门要进一步转变作风,把支持和发展教育作为份内职责,进一步强化支教意识,增强支教责任感,对涉及教育的事,做到特事特办。公安、消防、文化、新闻出版、工商等部门要加强学校周边育人环境的综合治理,搞好青少年活动场所建设,加大对网吧、游戏厅等的整治力度,消除安全隐患,净化、优化育人环境。各相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安全责任,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把中小学和幼儿园安全工作做细、做深、做实,努力创造教师安心、家长放心、学生静心的良好教育环境。新闻宣传部门要加强对教育事业的宣传,坚持正面宣传、正面引导为主,为教育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有关职能部门要探索改进对学校的各种检查,尽量减轻学校负担,能不检查的坚决不查,能够一次检查的绝不检查两次,能够联合检查的不要单独检查,能够不惊动老师、校长的不要兴师动众。要探索改进教师培训形式,尽可能把各种培训纳入教师的业务培训之中综合进行,避免多头培训,切实为学校、为教师减轻负担。总之,要通过各方面的努力,在全社会形成“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师以从教为乐”的良好风气,共同推进我区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百年大计,系于教育;国运兴衰,系于教育;万州振兴,系于教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为把万州建成三峡库区教育中心和重庆教育强区而努力奋斗!

第四篇: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在第xx个教师节到来前夕,xx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决定于今天召开教育工作暨第xx个教师节表彰大会,首先,我代表xx示范区文教卫局向莅临大会的各位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在座的各位教师和全区的教育工作者致以节日的祝贺和亲切的问候!出席这次会议的领导有杨亲鹏副市长、胡步芳副主任、刘建平副调研员、吴安国部长,会议将对20名“优秀校长”、“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通报表彰,杨亲鹏副市长还将作重要指示,这足以表明示范区对教育工作以及对广大教师的关心和重视,更将为xx教育发展产生极大的鼓舞和深远的影响。趁此机会,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划归后教育工作的简要回顾

xx年6月底,按照市委、市政府的战略部署,原湘潭县xx乡整体划归湘潭市雨湖区,并交由xx示范区托管。一年多来,在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和市教育局的正确领导下,全区教育系统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坚持以教育质量为中心,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一是教育均衡全力推进。我们利用国家、省、市启动开展的“校安工程”、“合格学校”两大项目工程,争取示范区投资七百余万元,高标准为吉利学校建设了综合楼、配套设施、运动场,为黄龙学校建设了运动场和添置了配套设施,如期迎接了市合格学校验收;对毛家、塘高、兴隆高、兴隆初、鹤岭、xx中学的危房进行了改造和改建。各学校的办学条件得到前所未有的改善,为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了较坚实的基础。

二是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进入示范区后,我们以破除原有农村办学模式为突破口,从人员职责、各项规章制度、学校目标管理等多方面入手,科学规范、严实细密地制订了新的评价方案,并集中编印了《学校管理制度汇编》,并结合绩效工资的推行,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全面实施《绩效工资评价方案》,调动了广大教职工教书育人的积极性;从去年起,我们连续三年采取支教政策,从近城区学校调配青年骨干教师,安排至湘江、塘高、富家等相对偏远的学校任教,探索教师合理流动的有效途径,为教师发展构筑平台;今年暑假期间,示范区党工委作出决定,撤销xx中心学校,设立xx示范区文教卫局教育办,干部竞聘上岗,更从机制上为教育事业的发展增添了活力。

三是艺体教育成果丰硕。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小学生艺术节”、“中小学生篮球赛”、“艺术百佳”和“中小学科技创新作品大赛”,广泛开展了“健康心灵、和谐校园”心理健康主题教育。2024年3月,我区选送的15件作品参加市中小学生科技创新大赛,件件获奖,两件获一等奖,一件送省参展并获二等奖。系列活动的开展,开始发力打造xx教育特色,在全市教育格局中为xx争得了一席之地。

四是教学研究蔚然成风。通过内联外引,我们主动与市教科院对接、与雨湖区教师培训中心联谊,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兼职教研员的作用,突出新课改和初中毕业会考等重点,深入开展教学开放日、教学视导、教师课堂教学比武等活动,课堂成为老师们学习、研究、交流的场所,带动全体教师比、学、赶、帮、超。据统计,一年来,58人参加了区级以上赛课活动,近400人次外出参加市级以上观摩活动,200多人参加省、市、区级各类培训。这些举措,既健全了全员共同参与的教研新机制,提升了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今年六月,全区三所中学首次参加市局统一组织的初中毕业会考,成绩排名居全市中等稍上水平,来势喜人。

五是高度重视校园安全。我们把中小学校、幼儿园安全工作摆在重要地位,将此项工作纳入了学校目标管理方案,实行动态管理。全国综治维稳电视电话会议召开后,各中小学校切实加强安全教育,健全门卫登记验证制度,重点排查校园安全隐患,成立护校队定期巡查校园安全状况,切实加强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去年下半年来以来,甲型H1N1流感防控、手足口病防治、幼儿中小学生安全教育等常抓不懈,所辖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确保了无安全责任事故发生。

六是师德师风建设有新突破。今年是湘潭全市“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在深入贯彻和开展“两转一增加”活动的同时,出台了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和考核办法,广泛开展师德风采展示活动和教师技能竞赛,认真组织“四优”评选活动,涌现了认真思考、扎实做事、勇于创新的段虎踞、戴柏林等一批优秀校长;甘于奉献,爱生如子,执着追求的陈敏、朱友余、龙丹等一大批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通过开展“今天我怎样当老师”的大讨论和树立先进典型,全区以“廉洁从教、爱岗敬业”为主题的师德师风建设取得了可喜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xx教育可以说开局良好,发展势头强劲。在总结经验、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审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一是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强烈需求和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二是教育发展不均衡,区域内各学校发展差距大,薄弱学校改造任务重;三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临许多困难,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突出,教育信息化程度仍然较低等等,所有这些必须通过改革和发展加以解决。

二、全教会和规划纲要基本精神

7月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世纪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胡锦涛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会议强调:强国先强教,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教育是今天,更是明天。振兴教育,全民有责。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最根本事业;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育事业发展的活力在改革开放;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在教师。

会议明确了教育事业发展的新目标和新任务。提出基本普及学前教育和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使教育民生更加贴近时代发展的要求。会议要求,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总书记在讲话中提出了今后教育改革发展的20字工作方针,即“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其中“育人为本”是核心,“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是两个重点,“优先发展”是前提,“改革创新”是动力。关于教育发展目标,总书记强调,切实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确保2024年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三、把握大局,突出重点,全力做好新学年工作

xx示范区“两型”社会建设进程不断加快,打造千亿园区和“产业新区、滨江新城”目标蓝图已经绘就,铿锵步子踏上新的征程。正确认识和把握形势是科学决策、落实行动的前提。今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收关之年,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启动实施的第一年,是编制“十二五”规划、奠定基础的关键一年。谋划好、落实好今年及后阶段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具体来说,全区教育应把握以下几个工作重点。

1、学习贯彻全教会精神。各学校必须周密部署、统筹安排,制订切实可行的学习宣传方案。领导要带头亲自讲,发挥表率作用。要广泛开展教育思想、教育观念、教育方法的大学习、大讨论,确保学习宣传全覆盖,形成强大声势,营造教育改革发展的良好氛围,推动教育事业优先发展、科学发展。

2、扎实开展“两转变一增强”和党员“创先争优”的活动。要按照示范区党工委统一部署,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奋发向上,求真务实,对照目标梳辫子,逐条逐项抓落实。当前,要针对乱办班等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扎实整改,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制订整改方案,加大监督力度,用实际行动和具体成效取信于民,高质优效完成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交办的任务。

3、继续着力提升教育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办学的生命线,教育办要切实承担管理的职能,理直气壮地抓质量。各中小学校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科研在提高教育质量中贡献率,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道德素养,抓好艺术教育、体育教育,关注学生心理健康。要认真研究和积极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持之以恒,全力以赴打好质量攻坚战。

4、着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要科学制订“十二五”教育发展规划。“十二五”规划是对未来5年改革发展的全面谋划和前瞻性部署,一部好的规划能成为指导我们工作的行动指南,对我区教育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我们要在吃透上情、摸准区情的基础上,深入贯彻领会《规划纲要》的精神实质,进一步明确指导思想、奋斗目标和保障措施,抓住“推进教育改革、破解教育难题”这一关键,广泛动员,凝聚共识,制订出一部管用、能用、好用的“十二五”规划。二要科学制订学校布局调整规划。中小学布局调整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基础。要按照“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科学规划中小学布局,切实做到先规划、后调整,先规划、后建设。三要推进合格学校建设,今年是实施合格学校建设工作的第三年了,xx中学是申报受检的学校,示范区暑假投入百多万元,对学校进行了改造,学校要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加大工作力度,落实工作任务,确保11月中旬之前完成所有工作,如期通过省市验收,兑现党和政府为民办实事的庄严承诺。

5、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一要继续推进中小学校德育整体建设工程。要按照“三贴近”原则组织开展公民教育、感恩教育、礼仪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贯穿到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到学生心中,加强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公民教育和理想道德教育,从根本上改变重智商,轻德育的倾向。二要大力推进新课程改革。要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切实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要加强和改革学校体艺卫工作。当前,学生身体素质呈下降趋势,近视率呈增加趋势,这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保证学生每天锻炼1小时,培养学生健康的体魄。同时要加强学校卫生工作,搞好健康教育,使每一个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6、全面加强队伍建设。强国先强教,强教先强师。建设一支知识渊博、品德高尚、精于教学、勤于育人的教师队伍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根本保障。要把师德师风建设放在队伍建设的首位,今年是“师德师风建设年”,我们制定的实施方案和考评细则,必须坚决贯彻执行;要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积极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教师培训和技术教育,全面提升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技能,切实加大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力度,推行“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用人机制,严格奖优罚劣;要落实教师各项待遇,在平时的工作中,要对一线教师尤其是相对边远学校的教师高看一等,厚爱一层,保证他们各项待遇的落实,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7、切实规范办学行为。近年来,规范办学行为和治理中小学乱收费等工作,我们下了很大的决心,花了很大的气力,也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是,规范办学行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必须常抓不懈,一抓到底,要抓住治理乱收费、乱补课和滥订教辅资料这三个重点,采取果断措施,把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解决好。

8、努力打造平安校园。示范区党工委、管委会高度关注学校安全工作,将下发专题文件,各校要认真组织学习,坚决贯彻执行。各中小学校一定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把维护学校安全和稳定放到重要位置。要吸取校园事故的教训,加强学校饮用水和食品安全工作,使校园安全防范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定期组织力量排查,确定专人定期巡视,健全完善进出学校登记制度,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持之以恒地抓好校园及周边安全工作,努力为师生创建安定有序、和谐融洽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环境,使学校成为学生喜欢、家长放心、社会满意的和谐校园。

同志们,宏伟蓝图鼓舞人心,战略目标催人奋进。让我们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和《规划纲要》为指导,全面落实示范区的决策部署,改革创新,锐意进取,求真务实,扎实工作,为推动xx教育事业与经济建设同步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谢谢大家!

第五篇:市长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 同 志

在2024年全市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24年2月28日)(根据录音整理)

同志们:

全市教育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市第七次党代会精神和××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认真总结2024年教育工作,研究部署2024年教育工作,会上表彰了先进,典型单位作了发言,会上还印发了省教育工作会精神传达提纲和今年教育工作要点。待会,××书记、××市长还将作重要讲话,希望大家深入学习,认真消化,抓好落实。下面,按照会议安排,我讲三点意见:

一、肯定成绩,正视困难,努力推动教育发展

刚刚过去的2024年,是我市教育事业发展极不平凡的一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战略地位得到落实,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初步形成,内抓质量外树形象的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建立,为加快教育强市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构建了教育事业大格局。去年3月份,我市在全省率先召开了全市教育工作会议,强调关于教育发展的“五个第一”:即第一战略、第一资源保障、第一投入、第一责任、第一环境,颁布了《××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率先建成教育强市的目标,为今后十年教育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会议对各级党委政府和各部门提出了明确要求,教育部门组织了会议精神的学习讨论活动,吹响了教育强市建设的集结号。

(二)推动了各类教育大发展。幼儿园管理日趋规范。加大了公办幼儿园建设力度,加强了民办幼儿园的动态管理,学前三年入园率达85%。义务教育发展更加均衡。以联校办学、联片管理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办学模式更加完善,通过加强薄弱学校改造和教师轮岗交流等措施,提高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水平。高中教育质量逐步提高。稳步推进高中课改,实施高中特色发展工程,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5%,高考上线率达96.6%,稳居全省前列。职业教育基础能力明显增强。积极打造品牌专业,加强实训基地建设,大力推行校企合作,××职院全省学前教育专业“五年一贯制”试点正式启动,高职和中职就业率均超过95%。

(三)实现了教师素质的大提升。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签约引进免费师范生27名和资教生60名,面向社会招考教

师40名;创新教师交流机制,实施城镇教师援助农村教育行动计划,全市义务段交流干部教师513人;创新教师培养机制,组织3560人参加了国外、国家、省市各级培训;创新教师奖励机制,继续实施“市政府教育专项奖”,组织首届“××××教育奖”,投入40万元,对450名优秀教育工作者进行奖励,切实保障了教者从优,优者从教。建立了“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长效机制,全市干部教师上示范课、比武课6000余节,走访学生家长10万余人次,教师参加家访和学生家庭家访率均达100%。

(四)促进了教育环境大改善。教育投入进一步增加,全年,教育投入达到7.29亿元,实现了三个增长的要求,落实了教师待遇,加快了学校标准化建设步伐。投入资金近5000万元,新建改造校舍3万平方米,建成教师周转宿舍房150套,完成13个塑胶运动场建设工程,建设了92所中小学实验室,配备了836个教学班的远程教育、班班通设备,更新课桌椅13000套,基本配齐了义务段学校图书和体育器材。各部门加大了对教育的支持力度,对教育的工程建设落实了相关减免政策,对学校的科学管理加强了培训与指导。各地党委政府更加重视教育,采取经费投入和划拨土地等方式解决教育实际困难,近10个区镇处设立教育奖,各地党委政府都加强了学校及周边治安综合治理,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进一步凸显。

一年来,我市获得第四届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优秀组织奖,被授予全国“国培计划湖北省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 优秀组织单位,我市成功承办了第五届全省千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冬季长跑活动启动仪式、湖北省小学校长协会2024年年会和武汉城市圈教育局长座谈会。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市委、市政府向关心支持教育事业的社会各界表示诚挚的感谢!向全市广大教育工作者表示亲切的问候!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必须清醒的认识到,我市教育还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教育规划纲要推进力度不大,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水平偏低,义务教育发展不够均衡,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不够强,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标准不高,教师学科和年龄结构不尽合理等等。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全力解决。

二、突出重点,强化措施,全面实施规划纲要

2024年,党的十八大将胜利召开,这是举国上下万众瞩目、共同期待的盛事。做好今年的教育工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要始终把贯彻实施规划纲要作为首要任务,强化措施,履职尽责,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规范发展学前教育

“十二五”期间,中央财政将安排50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发展农村学前教育。要抓住这一难得 的历史机遇,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实施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一是狠抓幼儿园建设。今年要按时完成5个国家幼儿园项目工程建设,改扩建20所公办幼儿园,保证每个乡镇有一所示范幼儿园。重点加强小区配套幼儿园和农村幼儿园建设,加大力度落实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相关政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办园,探索多种办园模式,促进幼儿园多元化发展。二是提升幼儿教师素质。逐步落实在园幼儿公用经费、教师培训经费和贫困幼儿资助经费。建立幼儿园教师培训机制,在三年行动计划期间将全市幼儿园园长、教师轮训一次;积极创造条件安排大专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到农村幼儿园顶岗实习。三是促进幼儿园规范管理。严格控制招生范围,严格核定招生规模,严格控制课程设置,杜绝大班额现象,克服幼儿教育“小学化”倾向,对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安全保卫、饮食卫生等方面加大监管力度。严格实行资格准入和资质年检制,坚持开展幼儿园等级评估,严格执行“依质定级、按级收费”政策,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发展。

(二)均衡发展义务教育

今年,我市要迎接国家和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督导评估验收,我们要深入贯彻《湖北省义务教育条例》,继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一是深化体制机制改革。根据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人口增多、农村人口减少等因素,优化义

务教育阶段学校的布局规划。进一步创新资源配置机制,继续实施《联校办学和联片管理促进义务教育区域一体化发展》等5个体制改革试点项目,着力破解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瓶颈。二是加快标准化学校建设。筹措2024万元实施校安工程和寄宿制学校建设,这是今年政府向全社会承诺的十件实事之一,财政部门要在上半年把建设资金安排到位;发改委等部门要开辟 “绿色通道”,落实减免政策,优先办理项目相关手续,尽快完成校安工程建设任务。教育部门要配齐功能室设备设施,切实做好设备设施的建、管、用工作。三是规范学校办学行为。强力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切实落实适龄少年儿童就近入学原则,规范学校招生行为,禁止违规补课、有偿家教等行为,着力破解“择校”、“减负”、“超大班额”等群众关切的问题。四是确保顺利通过示范市评估验收。我市是全省首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试点单位,市委、市政府明确提出我市要成为首批示范县市。教育系统要围绕指标体系紧锣密鼓地筹备,制定可行的迎检方案,硬件从实、软件从严。指标体系涉及到的财政、发改、人社、建设等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逐一落实,确保高水平通过验收。

(三)突破发展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我市工业化、城镇化提供人力资源保障的重要途径,是推动工业发展、改善民生的重要支点,必须倍

加重视,加快发展。一是统筹抓好职业教育招生工作。引导社会和家长进一步转变观念,继续实行招生工作目标责任制和违规招生责任追究制,规范招生工作秩序。创新招生方法,拓宽招生渠道,努力扩大招生规模。二是强力推进职业教育资源整合。为确保今年顺利通过省教育厅对职业教育“319”工程的检查验收,开展实质性的资源整合和职教园区建设已经迫在眉睫。要借鉴外地的成功经验,迅速制定实施方案,集中力量重点办好市职教中心,将市职教中心、××卫校和××技校进行整合,成立新的××市职业教育中心,用三年左右时间在新区建设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设施设备先进、校企合作、有区域特色的职业教育园区。以专业联系为纽带,构建中高等专业相衔接、专业门类齐全的职业教育集团,形成完善的职业教育办学体系。大力支持江汉职院的发展,加大专业建设和课程建设的力度,提升学院的整体办学实力和人才培养质量,积极做好新一轮高职人才培养工作评估准备。三是提高职业教育服务经济社会水平。建设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全力支持职校教师参加国家、省级专业提高培训,鼓励职校搞好校本培训,全面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积极应对高考改革,切实加强学生技能培训与教学;重点支持学前教育、养殖、护理等传统特色专业,突出抓好酒店管理、制药化工等专业建设,形成品牌专业;认真开展“双后生”(初中和高中毕业后)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转岗和再

就业培训,提高农村新增劳动力的素质。

(四)特色发展高中教育

普通高中既属于基础教育,又与高等教育相衔接,地位和价值十分独特,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从摒弃千校一面、时间加汗水的办学思路来看,促进高中特色发展势在必行。一是找准发展路径。办学特色不是凭空产生的,更不是照抄照搬的,必须是在对自身传统历史的继承发扬和改革创新的基础上形成的,是全方位、全员化、全过程的文化渗透。普通高中要在育人方式、资源配置、课程建设、合作办学等方面,找准自主发展、特色发展的取向,坚持不懈地进行校本化的思考、实践与建构,逐步形成学校各自的特色。二是优化课程设置。要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扎实做好综合实践活动开设、综合素质评价等工作,进一步加强课改教师培训,精心备战课改后第一次高考。同时,各高中学校要自主开发课程资源,推行优质高效课堂模式,大力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高中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

(五)支持发展民办教育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公办教育的重要补充,大力发展民办教育,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教育的多样化需求。一是积极宣传民办教育政策法规。以教育规划纲要为统领,组织民办学校、幼儿园、培训机构认真学习

《民办教育促进法》、《××市民办幼儿园管理细则》等政策法规,为全市民办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二是扶持民办教育规范发展。要解放思想,积极引进有实力的机构和个人投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上档升级,树立民办教育的标杆。本着既积极支持又从严把关的原则,对民办教育机构的设置标准进行全面审核、严格审批。大力开展非法办学的整顿力度,清理民办教育市场。三是提高民办教育质量。要探索建立民办教育教师管理办法,推进民办教育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精心组织民办教育教师、校长(园长)培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加强对民办教育机构的指导,提高教育教学、安全管理等方面的水平。

(六)努力提高教育质量

当前,我国基础教育正从以规模扩张为主要特征的外延式发展向以质量提升为核心任务的内涵化发展转变,由“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注重以人为本、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育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任务。一是坚持德育为先。抓好学校文化建设、营造书香校园、走进学生心灵等系列活动,着力抓好以文明礼仪为重点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抓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等十五项专题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学校、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义务教育阶段课程改革,认真落实综合素质评价,要以“课内比教学”活动为抓手,积极探索和发展高

效课堂模式,要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作用,建立优质课程资源共享机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三是全面落实课程计划。认真落实国家课程计划,确保各项课程开齐开足开好。大力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认真落实中小学生每天一小时校园体育活动时间,不断增强学生体质;广泛开展“大家唱、大家跳”等艺术活动,不断提升学生的艺术素养;大力开展科技教育月活动和校内外综合实践活动,建成一批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七)大力推进平安建设

教育涉及到千家万户,校园安全工作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警钟长鸣,常抓不懈。一是要大力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市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积极行动,各司其职:交通部门要配齐临街中小学(幼儿园)附近交通警示标志和交通安全设施;城管、卫生等部门要加强对校园周边占道经营、无证经营等的专项治理;卫生、工商等部门要及时清理校内外违规经营的饮食摊(点)和食品小卖部;公安部门要加大对学生上学、放学等重点时段的巡逻防控,要对“擂肥”等伤害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予以严厉打击。二是要深入开展安全教育活动。教育部门要组织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食品卫生和疾病防治知识等的教育,认真落实《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指导纲要》。经常性地开展消防、自然灾害等方面 的应急演练活动,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三是要落实安全防范标准。各学校要建立健全各项应急预案和安全管理制度,要配齐配强专职保安,切实加强人防、物防、技防建设,逐步实现学校视频监控系统与公安系统的联网,切实做到全方位立体监控。四是要创新校车管理模式。各地各校要因地制宜,积极探索适合本地实际的校车管理模式。支持公司营运模式,扩大试点范围,鼓励民办幼儿园自购标准校车,规范区域联营,逐步取缔和淘汰现有社会个体车辆。要落实跟车制,聘请照管员,确保学生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全全回家。五是要做好信访维稳工作。教育部门要高度重视信访维稳工作,对各类可能影响稳定的因素进行排查梳理,建立台账,实行包保制度,落实包保责任。建立信息报送制度,一旦发现苗头性问题,要及时报告,及时化解,切实维护全系统和谐稳定。

三、落实保障,形成合力,加快建设教育强市

教育强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我们进一步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想教育之所想,急教育之所急,共同解决教育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形成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一)切实增加教育经费投入

教育投入是支撑一个地方长远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投资,惠及千家万户,造福子孙万代。一是落实教育“十二五”

发展规划要求。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关于教育投入的各项政策,确保市级财政教育经费支出达到或超过省级规定我市占公共财政支出的比例。并切实落实关于教育投资建设的各项政策经费,确保教育投入随财政收入增长而同步增长。二是积极争取国家和省投入。按照“强化投资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加强对接,加大项目谋划力度,力争对上争取投入增长超过20%。三是多方筹资发展教育。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门办教育,认真策划职教园区建设、幼儿园建设等项目。放开准入,多方位加强合作,向外引进资金,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参与投入。四是开源节流谋求发展。向内挖潜,增收节资,把有限的资金用到教育改革和发展上来。五是健全学生资助体系。要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各项资助政策,加大社会捐赠力度,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的资助体系,向全社会承诺,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困而失学。

(二)逐步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有学上”的问题解决了,但是“上好学”的问题依然突出;教学质量提高了,但是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依然不强。教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尚不完全匹配,唯有改革才有出路。一是推进国家、省体制机制改革试点项目。国家和省下达我市教育改革试点项目共6项,涉及义务教育和职业教育,要认真组织实施,扎实有序推进,力争在试点项目上出成果、出经验。二是推进办学体制改革。我市教育要加

强与武昌区教育的对口交流合作,学习武昌区的教育改革发展经验。在职业教育方面,要大力推进校际联合办学和校企协同发展;普通高中要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要出台优惠政策,大胆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教育,引进教育集团联合办学。三是推进教师管理制度改革。参与开展中小学教师职称改革试点,突出业绩和能力导向,研究制定中小学教师职称评审条件。参与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资格考试改革试点工作、教师资格定期注册试点工作,规范教师职业入口,切实保障优者从教。

(三)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按照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教师队伍的总体要求,努力提高教师队伍建设水平。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认真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鼓励教师树立职业理想,规范教师的言行举止,确保教师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将师德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职务聘任、评优奖励等工作的首要条件。二是健全校长的培养机制。要按照逐步去行政化的要求,研究制定培养任用校长的新机制,着力造就一支高素质、专家型的校长队伍。三是健全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开展农村教师资助行动计划,签约引进资教生;继续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大力引进免费师范生,组织好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和幼儿园教师招考工作,优化教师队伍结构。四是健全教师培训提高机制。积极

参与国培计划,选派教师参加国际国内高端培训,开阔教师视野。继续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组织农村教师赴省参加专业培训,提升农村教师适应新课程能力。扎实开展市级新教师、体音美、信息技术、高中课改等专业培训,完善“课内比教学、课外访万家”工作长效机制,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五是健全教师合理流动机制。每年教师交流占教师总数控制在10%,进一步完善支教教师管理办法,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薄弱学校支教,职称评定的同等条件下到农村交流教师优先,城镇中小学教师晋升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在农村学校任教一年以上资历。五是健全教师激励机制。认真开展国家刚刚出台的幼儿园、小学、中学教师专业标准的学习讨论活动,尽快出台新的教师评价标准,对教师职业准则操行和职业能力实施评价,继续开展曹禺(××)教育奖、十佳教师、十佳班主任、师德标兵、优秀支教教师、学科带头人等评比评选工作。逐步推行教师淘汰退出机制。

(四)全面优化教育发展环境

建设教育强市是建设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委把教育工作领导小组作为全市十大重点工作领导小组之一,充分体现了对教育工作的重视,大家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的部署上来,齐心协力推动教育事业跨越式发展。一是落实工作责任。各区镇处党委政府要明确发展和管理教育的责任,实现教育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健全党委、政府定期研究教

育工作制度,健全党政领导班子联系学校制度,经常了解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教育改革发展中存在的突出困难和问题,积极为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二是强化工作职能。教育部门作为主管部门要切实履行工作职责,全力推动教育各项工作的落实。各职能部门要按职责要求,全力支持教育发展,形成推动教育发展的合力。发改部门要把教育的相关项目纳入总体规划,优先予以支持;财政部门要切实搞好教育经费预算,严格实行专项管理,严禁挤占、截留和挪用教育经费;编办、人社等部门要对教育系统人才引进工作给予大力支持;公安、城管、文化、工商等部门要深入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积极推进“平安校园”创建活动;卫生、药监等部门要加大培训、指导和监管力度,确保学校食品卫生安全;宣传部门要加大对教育工作的宣传力度,努力为教育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规划、物价、土地、税收、金融和电力等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建设和发展,落实减免政策。三是加强工作协调。教育领导小组作为全市教育工作的协调、督办、落实机构,要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定期、及时研究教育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完善推进教育发展的重大改革和管理办法,完善教育改革发展的体制机制,为市委当好参谋。要加大落实推进力度,推进各项工作措施落实;要加强重点工作的调度,全力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要加强调查研究,建立完善工作联系制度、学校走

访制度,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全力为教育发展服好务;要强化考核结账,严格奖惩兑现。

同志们,教育承载着国家和民族的希望,寄托着百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推进教育优先发展,在全省率先建成教育强市,任务相当艰巨,责任十分重大,使命无比崇高。让我们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拼搏进取,努力开创我市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新局面,以优异成绩向省第十次党代会和党的十八大献礼!

在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24年[共五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