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奋进力量-党课讲稿一号文库
- 做到“两个维护”,凝聚奋进力量-党课讲稿一号文库
-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现代货币金融学说》网络课形考任务4(07-12章测验)试题及答案一号文库
- 2024年度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誓师大会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 中小学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实施办法一号文库
-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六单元第20课《美丽的小兴安岭》同步练习A卷一号文库
- S镇在全县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现场会发言材料一号文库
- 2024年大学生寒假实践报告酒店实践一号文库
- 干部在2024年全市乡村振兴工作推进会上的讲话(小编整理)一号文库
- 浅谈在ppp模式下的公路工程经营成本管理一号文库
- 筑牢治理的党建“基石”(大全5篇)一号文库
- 城市垃圾和污泥处理考察报告一号文库
- 《从内部控制分析阿里巴巴集团案例》一号文库
- 2024年关于农村改厕工作实施方案(精选五篇)一号文库
- 督导经验材料 促进教师成长一号文库
- 读《父爱安全网》有感一号文库
- 意识形态专题教育辅导讲稿一号文库
- 2024年秋冬智慧树知道网课《水产动物育种学》课后章节测试答案一号文库
- 农村党员分类管理试点工作的实施方案一号文库
- 校外培训机构创文 实战标准要求一号文库
- 党员在公司党支部成立大会上的讲话(5篇范例)一号文库
- 主题教育党课讲稿:勇于担当作为、锤炼党性修养一号文库
- 街道散葬坟墓专项整治工作方案一号文库
- 干部在2024年交警支队警示教育大会上的讲话(优秀范文5篇)一号文库
- 2024年市直机关工委关于巡察整改阶段情况的通报[本站推荐]一号文库
- 县农业和农村工作现场会上的讲话一号文库
- 感谢老师的感谢信一号文库
- 市委2024年中心组专题读书班结业式发言[五篇模版]一号文库
- 在打击走私综合治理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参考(精选多篇)一号文库
第一篇: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关于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范文
x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梳理
1作为淮海战役精神的发源地,拥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是高校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还不完善,大学生只是对x知名的红色文化资源有所了解,而忽视了许多具有同样历史和时代价值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本文将从多种渠道对x地域文化资源进行梳理,进一步挖掘和整理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传统意义上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就是当地的革命文化遗址,但是在我们对x地区进行深入的寻访后,发现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并不仅仅局限于这些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在新时代还涌现出许多衍生的、精神类的红色文化资源。就目前来看,x共有物质类红色文化资源xxx处、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xxx篇(部)。但是从整体来看,x红色文化资源分布比较分散,零散分布于x市区及所辖六个县区,区县之间资源也不均衡。精神类红色文化资源以市区产出居多,有xx篇,相关文艺作品几乎全部是以“淮海战役”及“淮海战役精神”为主题创作的,新闻报道则主要涉及“淮海战役”和新时代“马庄精神”等。
x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状
2.x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现状
梳理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就是为了更好地了解x现有的红色文化资源,并逐步开发挖掘潜在的x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x红色文化资源的知名度,让更多的人去关心了解x地区红色文化资源的发展。目前,除了著名的淮海战役这一红色文化资源影响较大以外,x其他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分散且知名度不高,很多红色文化景点也只是被认定和记录,并未进行深度的开发利用与广泛宣传,这就导致这些红色景点只为当地少部分人所知道。虽然x正在加快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进一步挖掘革命文物资源,推出符合时代要求的红色文化体验方式,但是地理位置、资源分配以及品牌知名度的区域限制等都阻挡了其发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红色文化遗址旧址。由于历史原因,一些历史文物已损毁,这些历史文物的保护和开发都是亟须解决的问题。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保护度、开发度、宣传度都有待加强,没有做到在保护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基础上进行因地制宜的开发利用,因而尚未拓展出适合x发展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独特模式。
3.xx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现状
为了解x区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教育的现状,课题组以x省部分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共发放线上调查问卷xxxx份,有效回收问卷xxxx份。通过对问卷进行分析发现,大学生对x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还有待提高,受访学生中对x红色文化资源很了解的人不足总调查人数的xx%,且“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关注度和参与度”的调查结果显示:仅有xx.x%的大学生表示会经常接触到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大部分学生表示偶尔会关注一下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在探寻高校重视程度这一问题时,xx%的学生选择了“所在院校重视红色文化教育”,仅有x.x%的学生选择“所在院校对红色文化教育缺少关注”。从整体分析来看,高校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视程度不低,但是学生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了解程度却不高,院校的重视程度与学生的普及程度之间存在断裂,导致最终的教育转化不理想。这说明仅凭院校重视是远远不够的,仍须从各方面进行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拓展。
4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
红色文化资源非常丰富,红色文化资源逐渐渗透到高校的思政教育里,有更多高校学生受到红色文化资源的熏陶,从中获取“精神之钙”。与此同时,也需要注意到,高校在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用于大学生思政教育时也存在着缺陷和不足。
5.x部分学生意识淡薄,缺乏认同感
随着时代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一方面,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着巨大的变革,各种国际势力互相激荡,一些西方社会思潮深深地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三观”的形成,而身心发展还不成熟的学生容易受到负面思想的影响,认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是老旧的、无趣的。另一方面,当代大学生面临着许多诱惑和选择,更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兴趣,但由于时空的限制,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距离自己较为遥远,导致大学生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存在着“对话”壁垒[x],使得大学生对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缺乏认同感。
6.x教育教学方法单一,缺乏创新性
就目前情况来看,大部分高校依然只是采用课堂讲授、一对多讲座的形式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思政课主要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由教师一人带领学生学习内涵复杂、外延广阔的红色文化资源。因此,讲授只能是流于表面和浅层次,学生能够粗略地了解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相关的理论框架和基础知识,但不能真正将红色文化精神内化到自己的行为与人格当中,学生的政治素养和道德素养并没有得到显著的提高。
7.x部分教师文化素养有待提高,对观念的阐释陈旧
通过走访x各高校可以发现,思政课教师作为高校思政教育的主体在素养方面是参差不齐的:一方面,授课教师教学经验不足,对于红色文化教育的互动式教学缺乏认知,无法生动开展能够吸引学生兴趣的红色文化教育教学活动。经抽样调查,有xx.x%的在徐高校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开展的红色文化教育兴趣不足。另一方面,部分教师在思想上有所松动,对与时俱进、气象万千的新时代红色文化资源的内涵缺乏系统性学习,在教学中缺乏对x红色文化资源的敏感度和深度理解力,因而在教学中缺乏贴合当今中国现实的内容。以上两种情况都反映出教师的红色文化素养与新时代红色文化教学目标不匹配的状况,亟须采取措施进行完善。
x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创新路径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丰富的时代价值。在新时代教育背景下,要积极响应总书记“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号召,发挥红色文化资源的教育功能,切实将地域红色文化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充分整合多方力量,形成红色文化教育的合力。
8.x政府做好“护航者”,促进地域文化资源的多维发展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发展离不开政府的介入和支持。政府部门要成为中坚力量,统筹协调各方力量,为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提供帮助。一方面,对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程度不足。大部分地方对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只是简单的立碑建址,对如何开发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并没有整体规划,政府部门要加强对这方面的力量投入,做好未来的发展规划,充分挖掘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建立数字化的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系统[x],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拓宽地域红色文化的辐射广度,加快创立地域红色文化资源品牌。另一方面,在红色文化资源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方面,政府部门应鼓励有关地区建立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示范高校及示范课堂,以点带面,产生联动效应。如今高校层面的红色文化研学游兴起,政府要切实做好保障工作,合理规划红色文化研学游路线,让广大学生在社会实践和亲身经历中感受到地域红色文化的力量。[x]
9.x高校做好思政教育的关键执行者,创新思维、落实行动
高校作为地域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政教育融合的关键环节,首先要贯彻落实有关部门对于地域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政策方针。具体来说:地方高校一定要发挥自身优势,将地方红色文化资源与学校思政教育结合起来,收集当地红色文化资料,组织相关领域学者和专家编写有关地域红色文化的校本教材,借此完善红色文化课程体系;应打造素质过硬的红色育人师资队伍[x],培养具有较高政治修养的思政教师,并且不定期地对其进行培训学习;还应鼓励全体教职工以高度的自觉性紧抓红色精神,将其融入日常生活中,为学生做出榜样;同时结合自身任教的专业和学科背景、授课内容,尽可能挖掘其中蕴含的相关知识点,并将其与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相融合,从而发挥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的协同效应。
10.x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程教学
11.x.x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调查显示,有的思政课采用说教式教学。由于红色思政课程具有理论性强、意识形态性强的特点,此类照本宣科的“填鸭式”教学既无法让个性鲜明的大学生产生兴趣,又无法展现红色思政理论的内涵,以致“教师教得津津有味,学生学得浑浑欲睡”的现象在高校思政课堂时有发生,这就大大降低了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因此,在思政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不同的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有机融入思政课教学中。例如:在思政课堂上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真实可感的事件,将难以理解的抽象理论知识转化为眼前生动具体、可知可感的生活内容;采用小组合作法,通过团队合作的形式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课程的学习中;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通过更直接、更形象的感官体验引起学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精神的认同感。x.x.x从教室中走出来,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当代高校的思政课要充分利用好红色革命纪念馆这类传承红色文化基因的重要载体,开展红色实践教育。例如,x各高校可以在淮海战役纪念馆开展思政教学,构筑新的红色课堂,将教师讲授与学生现场体验相结合,让学生在情景中了解历史事件,感受红色精神力量。这既规避了思政教育形式刻板、内容枯燥的缺点,又能用身边鲜活的事例影响学生,使红色精神永驻学生的心底,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发挥引领作用。
12.x立足网络阵地,搭建红色教育平台
在当下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强大功能决定了它能在高校红色教育中发挥巨大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要加强红色文化网络阵地的建设,实现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广泛传播。高校应广泛地挖掘x地区的红色文化资源,并将其数字化,创设红色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将其作为红色文化传播的先锋、思政教育宣传的阵地。高校还要不断完善校园红色文化网站,丰富推送内容,提高内容质量,加快更新频率,逐步提高校园红色文化网站在本校师生乃至当地各大高校中的影响力。学院要抓牢网络这一教育载体优势,充分运用网络平台开展思政教育,打造高校红色教育生态系统,依托学习通在线教育平台开设红色文化选修课、红色文化教育网课,创建地方红色资料库、地方红色影片资源库,将红色文化教学资料上传至在线教育平台,使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在课余时间利用在线教育平台补充红色文化知识。此外,可以开办红色文化网络论坛,充分发挥高校教师志愿者具备的理论知识优势,轮流为学生答疑解惑,实现教师和学生的远程即时沟通。这样既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便于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思政教育,更好地实现红色文化的传承。
13结语
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传承和弘扬,有助于我们坚定文化自信,自觉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大旗。在新时代背景下,将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真正融入高校思政教育,是适应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总体要求的必然选择,要抓住学习教育的契机,不断创新高校思政教学,融合地域红色文化资源,进一步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自觉抵御历史虚无主义,争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二篇: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心得体会
高校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心得体会
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人民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的实践中凝炼形成的伟大精神成果, 是我党最宝贵的精神财富。高校思政课中融入红色基因,把这一宝贵优势教育资源与思政课教学有机结合,对引导青年学子坚定信念,树立远大理想, 培养吃苦耐劳精神,凝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进力量,具有积极的实践意义和时代意义。
高校思政课要讲出思想高度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增强思想性是提高思政课实效性的一个基本要求。把红色基因植入青年学子思想和灵魂深处,让革命事业薪火相传、血脉永续,是新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高校思政课的重要内涵。
着眼培根铸魂,深化思想价值引领。高校学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阶段,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高校思政课中讲好红色故事,要深刻挖掘红色故事的时代内涵和价值意义,凝炼红色故事之魂,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蕴涵和文化品格。要用鲜活的案例阐述中国共产党人为了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培养青年大学生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和文化认同,感染和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追求,努力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着眼立
德树人,在解惑释疑中促成长。运用高校思政课还原红色基因的本来和历史,让思政课堂与青春梦想同频共振,让理想追逐与国家发展同向同行,在潜移默化中,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实现思政课“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目的。着眼核心素养,提高育人能力。面对时代发展,思政课教师要永远保持教书育人的赤子之心,按照“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要求,坚持八个“相统一”,勇于超越自身的思维和视域局限,从史实和现实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感受力、洞察力和传播力,熔铸中国信仰,形成真知灼见,将红色基因融入思政课程,注入学生思想,走入学生心田。
高校思政课要提升情感温度
高校思政课将红色基因融入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立足学生的心理实际,不断强化思政教学的亲和力,提升情感温度,不断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情感需求,让思政课红起来、活起来。用深厚情怀感染人,结合青年学生的兴趣点,创新思政课授课模式,采取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把红色文化历史渗透到理论教学之中,在经典传承和故事展现中激活青年学生的红色基因。用坚定信仰激励人。革命理想是支柱、是灵魂,是支撑革命先辈流血牺牲、奋勇向前的信念灯塔。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要学习党的历史、追寻红色初心,用红色文化涵养正气,用优良传统滋养人心,让理想信念的明
灯永远在青年学子的心中闪亮。在知行合一中锻造人。要创新实践教学,实现传道与解惑并重、内容与形式相通、理论与实践共融,促进知行合一。要积极利用红色教育实践基地,实地感受红色情怀,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发扬艰苦奋斗精神,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之志,做时代的奋斗者。
高校思政课要融入时代热度
红色基因是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思政课融入红色基因,要引导青年学生将个人的“小我”融入到祖国的“大我”、人民的“大我”之中。要与时代精神相结合。紧密结合新时代特点,进一步凝练、激活、传承和弘扬红色基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和信念保障。促使青年学子树立永远跟党走的坚定理想信念,用自身的智慧和汗水,砥砺奋进。要与弘扬新时代“英雄精神”相结合,像英雄模范那样坚守、像英雄模范那样奋斗,在接续奋斗中书写新时代的英雄史诗,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第三篇:新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和对策
新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目前存在主要问题原因和对策
【内容摘要】学生主体性的缺失是制约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关键因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是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举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表现是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原因在于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激发学生主体性的对策,须茸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优化和改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赋予高校思想欢治教育以时代新内容;切实提高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关键词】新疆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主体
问题
对策
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指出:“真正的教育乃自我教育。”教育家叶圣陶则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达到不教育!”“不教育”不是放弃教育,而是通过自我教育达到非被动教育的状态。自我教育作为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实现培养人才的有效手段。大学生自我教育是指大学生为了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而自觉进行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活动,是大学生实现自我发展目标进行的自我培养活动,也是加强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必要条件。发挥大学生在思想教育中的主体作用是加强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笔者一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曾对大学生品德教育现状进行过一项调查,学生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满意率仅为36.65%,有44.75%的学生将这门课排序在教学内容需要改革的第一位置。可见,高校道德教育的成效并不为广大受教育者所肯定。因此,借鉴主体性哲学和主体性教育理论的研究成果,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以此促进受教育者主体性的发展和弘扬,主动进行自我教育与自我完善,同时也充分调动教师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和自身的全面和谐发展,无疑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含义及重要性
(一)大学生主体性的含义
所谓主体性,就是指主体在同客体的交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功能特征。主体性是人的本质属性,是现代人素质的重要特征。弘扬人的主体性,增强人的主体性品质与能力,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客观要求,也是推动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主体性是主体的本质或属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是在与客体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的自觉、能动和创造的特征。”从完整的意义上讲,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包括两方面:施教过程和受教过程,二者合为一个完整而统一的有机体。在施教过程中,教育者是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决定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学生为客体,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受教育者的影响产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变化。在受教过程中,学生为主体,把握着接受教育内容的主动权,使教育者根据其反映改进教育内容和方法;而教育者则成为客体,受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程度制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各为独立主体并互为客体,以教育内容和教育手段相联结,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这就对教师提出了要求:必须遵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规律,充分引导学生的主体性发挥。学生只有主动地、自觉地接受了经由教师传导的思想政治道德要求才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品德意识,并通过消化和吸收,并外化为自己的行为表现。
综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学生主体性,指的就是学生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所发挥的主观能动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大学生主体性的重要性
目前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大学生主体性的发挥,目的是要把外在的社会要求转化为大学生自觉学习提高的内在需求,“使学生主动认可教育目标,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汲取教育内容,并创造性地加以内化,形成正确的思想品德,同时能动地反作用于教育者,影响教育者,做到教学相长,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1.有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主体性是人全面发展的内在尺度,体现着人全面发展的程度和水平。在教育教学这个双向互动的过程中,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完成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外—内—外”的一个过程;只有学生的主体性真正得到发挥,才能切实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2.有利于更新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以理想信念为核心,以道德教育为重点,这是确定无疑的。但客观情况在变化,其思路也应作相应更新和调整。当今时代,新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着世界政治多元化、文化多元化的冲击,面对一群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的年轻人,不能简单地局限于运用以往老一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形式;而应该让学生更多的参与进来(如开展学生社团工作、学生干部、担当校园网的建设与维护工作等),让学生通过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找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位置,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充分发挥。同时,学生主体性的提升在很大程度上也会调动教育者的主体性,从而形成一种双向良性沟通循环的思想政治教育。
二、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及原因
(一)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表现
1.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需求被动化。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真正达到教学目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能否真正切实有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能否把教育内容主动吸收并内化。从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际过程和结果来看,目前学生的学习热情偏低,存在着消极应付的现象。眼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基本上以传统的“三基”(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为授课的主要内容。在课堂上表现得非常被动,在课堂上表现出极大的思维惰性,仅仅是被动地坐在教室里“听”课,老师讲什么内容并不重要,考试能够通过就可以了。因此上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一种为完成学校规定以期顺利毕业而应付了事的差使,学生缺乏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动机功利化。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深人发展,处于这样一个社会转轨时期,大学生面临着多元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的冲击,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淡化、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例如目前一些大学生把“等价交换”等调整市场经济运作的法则用来指导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生活,在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方面表现出明显的功利性:对待学校党团组织开展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对待作为必修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如果没有一定的物质利益或精神奖励作为交换,看不到所谓的实实在在的“好处”,部分学生就抱以费时、费力、不划算的心态予以拒绝,或者消极对待敷衍了事。甚至在对待人党这样严肃的原则性间题上都摇摆不定,人党动机也表现出功利化。
3.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影响的态度消极化。教育者要对大学生施加思想政治教育影响,不仅仅要重视“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之类的客观因素,还要更多的关注大学生内心对待思想政治教育的态度这一重要主观因素。因为只有有效的将外在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人意识,大学生才可能将思想政治教育施加的影响外化为言行举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才算真正地达到。但是,不少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片面误解,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就等于枯燥理论的强硬灌输和反复说教,讲的一套套都是“假”、“大”、“空”,跟自己不相关,没有多少现实意义,学或不学、听或不听都无所谓。因此,在接受的态度上表现得相当消极。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缺失的原因
1.学生缺乏强烈的主体意识。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需求被动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主体地位的迷失和主体意识的缺乏。培养和弘扬学生主体性不够,提升学生的主体地位、建构学生的主体素质和主体人格的教育尚未充分实施。
2.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未得到充分发挥。学生参加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之动机功利化的表象之下所反映出来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学生主体性的作用发挥不到位。就课程设置而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时效性不强、教材体系不尽合理,不仅让教师大为头疼,学生也感觉虚空,整个授课过程味如嚼蜡、意味索然。
3.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呆板陈旧。创新工作思路是搞好思想教育工作的基础,陈旧的工作思路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缺少升级和活力的根源。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言,缺乏创新意识所带来的影响,就是在广大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了挥之不去的呆板印象。古董呆板的事物对他们而言缺乏吸引力,其接受态度消极也就不足为奇了。大学校园里人尽皆知的“马列老太”就是古板陈旧的典型象征,反映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部分看法。
三、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激发大学生主体性的对策
以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动性作为切人点去思考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既符合现代教育理论,又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提高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强化主体性教育
要充分调动起学生的主体性,教育者必须把握好主导作用发挥的尺度:过度发挥可能会抑制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不充分则不能引导学生主体性朝着健康正确的方向发展。因此,教育者既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更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主体性作用。首先,教育者应更新观念,明确目标,真正把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落到实处。在工作中遵循“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原则,以科学、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其次,教育者应认真研究教育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强化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有效激发教育对象的主体性,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紧密结合。
(二)优化和改进新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
努力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首先应该大力提高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优化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基本前提。只有切实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才能使思想政抬理论课教学有稳定的基本保障;教师主导作用的合理适度发挥,从而让学生主体性有足够的施展空间。
其次要改革教学模式:在研究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认识、心理发展特点的基础之上,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和新方法;从实际情况出发,克服以往“一刀切”、“齐步走”的弊端;丰富教学内容,在少而精的前提下,关注社会实际,运用生活中真实鲜活的事例予以引导;通过改善教学方法和手段,不拘一格,大胆创新,采用新颖活泼、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去充分调动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主体性。
(三)赋予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时代舒内容
创新是当今时代发展的动力,是开拓工作新局面的基本方法。面对工作思路创新意识缺乏的现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努力消除思想政治教育给人呆板陈旧的印象,本着求实创新的原则去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思维。
首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从全局上、战略上谋划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以实现“四个拓展”为重点:(1)由单向性向多样性拓展;(2)由偏重灌输向注重渗透拓展;(3)由居高临下向深人基层拓展;(4)由单一层次向多层次侧面拓展。本着民主原则和疏导方针,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变革让新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切实地走进学生,让学生真正找到自己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地位,实现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主体性的回归。
其次,要特别注意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的同时,完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深人开展社会实践,大力建设校园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有机结合起来,将思想政治教育寓于文化活动之中。
再次,要开拓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新领域,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教育阵地。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扩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同时加强校园网的建设与管理,使网络成为弘扬主旋律,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极大地发挥学生学习主体性。
(四)切实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理论教学与实践育人相结合的能力,促进教师主体性的合理发挥
调整教学内容,确保内容上的与时俱进。要及时调适其内容,将最新的理论观点和思想补充进来,使其内容具有时代感,增强其感召力。创新教学方法,促进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发挥。具体说来,可以采用(1)激励指导与主体参与相结合;(2)理论讲授和讨论辩论相结合;(3)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相结合;(4)自律和他律相结合。
(五)科学构建评价体系,促进教育主体性的充分发挥
第一,重视评价标准的生成性。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或是写论文,或是考试,但不管是那种形式都应当重视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在内外环境不断变化,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相对地表现为动态特征。因此评价标准需要设计者随情境变化而变化。同样,主体性道德实践教育的经验也是不断生成,不断变化着的,如果评价的标准固定不变,就会丢失许多有价值的信息,甚至会产生错误的信息,误解评估的对象,丧失评价应有的功能。
第二,强调评价的多元主体取向。主体性的道德实践活动强调评价是管理者与教师、学生等主体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他们中的每一个主体对实践活动都有自己的认识与理解,评价过程应该是他们平等对话的过程,评价的标准是与他们达成的互识与共识。
第三,强调全景评价。多元主体性道德实践教育的全景评价即注重整体评价,全景评价要求对教育活动进行全方位的立体透析。例如既要从认知方面去评价也要从情感、行为方面去评价;既要对活动组织条件、道德内容评价,也要对师生评价;既要评价教育目标、教育途径、教育组织,也要评价教育实施;既要着眼于多元主体之间的共识,也要注重多元主体之间的互识。总之,开展评价时,要避免一叶障目,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第四,注重发挥评价工作的综合功能。通过评价道德实践,教育者得以将原先设想的教育目标、内容及方法等与德育选评中的实际情况加以比较,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对其作以调整,求得目标的最终实现,形成实践、评估、研究、反馈、再实践的良好循环态势。学生作为道德实践的主体之一,通过所反馈的信息亦可找到提升的根据,并从内心深处为自己所作所为的道德实践训练与成果得到了认可,而充满幸福感并激发出再实践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借助于德育评价,鼓动受教育者开展自我评价,实际上也是自我再教育过程的有效实施。
总之,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新形势下拓展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是思政教育的基本原则。因此,思政教育工作者应注重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关注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服务他们的成长需求。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就要尊重和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注重培养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教育活动的思想引领转化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要把学生的呼声视作最需要倾听的声音,把学生的困难视作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把学生的信赖视作最值得追求的情感。在实际工作中关爱学生,用真心实意来贴近学生,最终从情感上赢得学生,从而提高思政教育的亲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突出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要激发和培养大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大学生正值生理和心理渐趋成熟的时期,往往具有较强的主体参与愿望,但却缺乏科学有效的实际参与行为,主体意识在行为层面的表达还有待加强。而实践表明,学生的主体性在思政教育中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要激发和培养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让学生成为教育活动的主角。这就需要学生工作者由“教育者”转变为“引导者”,引导学生以独立自主、积极主动的姿态参与其中,将内在的参与愿望转化为外在的参与行为,将主体意识所具有的能动作用,转化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强大动力,在参与中实现自我全面发展。
第四篇: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能让学生走出课堂迈向社会。在实践教学中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思政理论课的热情。但现今存在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在落实中普遍还存在一些问题,这需要我们结合中国国情,上层具体文件精神和高校学生管理的工作,再根据高校的具体校情和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设计出巧妙的方案,以总结经验来解决问题,才能打造出高校思政实践教学的良好大环境和融洽的校园文化氛圉。
关键字: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一个人的思想决定一个人的高度,高校里,想要培养出一个德才兼备在精神思想领域有极高成就人才的主要方法是依靠高校思政课。高校思政课是保证大学生成为人才的基本.更是决定高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理念依据。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及各部委的文件精神,如何落实高校在实现知识技能传授的同时保证向社会输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已经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任务。高校思政课由于在身的特殊性和肩负的责任感使之与其他学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它不仅强调着知识技能,更重要强调的是现今的科学理论与自身信念修养的完美结合,最终实现人才在思想上的全面升华。
一、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
时代在发展,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大环境,也为了丰富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国家相关政策已经出台,要求高校将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纳入教学计划。故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将逐步成为各个高校最重视的环节之一。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指大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依据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主动积极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并由此获得思想道德面的体验,最终提高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升华独特人格魅力的教学新型教学模式。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与其他科目的教学有相似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它以课本为基础,充分利用教师资源,不断挖掘学生潜在思想素质,将最终目标锁定在大学生道德素质高追求的标准之上。将高校思政课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高校思政课教学具有针对性,实现培养全方位立体式复合型人才教育的终极目标。
二、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
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教育里的重要环节,许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思政课的实践教学内容,然而我国现存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1、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基于国家政策的不断号召,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理念已经被诸多高校接受,然而大家对这种与传统教学有所差别的教育理念认识的高度却还不够。许多高校虽然觉得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有意义,但是基于人力物力投资消耗的综合考量,最终还是决定不开展实践教学,只是将这种教学模式放在口头响应上;还有许多学生基于现下社会压力现状的考虑,为更好地适应将来的工作,潜意识或者下意识直接就将实践教学这种耗费时间精力的教学模式摒弃在自身学习之外,对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产生“是在浪费人力物力”的偏见;更有很多老师对实践教学存在误区,认为理论上的完整就可以取代实践课,都导致我国现存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重视高度不达标。
2、实践教学的设备政策缺失
因为国家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政策强制要求高校开展思政课的实践教学,也没有设立相关的保障措施配合实践课完成,还因为全民上下在实践教学必要上无法达到统一的思想认识,再加上许多高校领导层基于资金成本甚至是学生的安全问题,主观意愿上的不想接受,都造成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设备如保障、师资以及资金等的无法到位,继而导致实践教学无法顺利开展。
3、实践教学体制不科学
协作机制不完善,教育接力环节不能完美实现,责任明确到个人很难实现。教师没有足够多的实践课经验以配合学生指导学生。更有甚者是某些学校开展了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却将实践课程的最终目标定位成撰写的调查报告、社会实践材料等实践结果,完全忽略了实践课存在的根本意义,致使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课程无法得到预期的效果。
三、改善当前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普遍存在的问题的措施
1、根据自身情况,开展多形式的教育模式
现存的教育模式不符合实践课开展的需要,不切实际的教学体制需要被改革,教师们需具备挑战精神,善于打破传统,敢于创新,勇于探索多种模式的教育,并将取得良好效果的模式再次投入到教学中。采取相应的量化标准把强化实践教学作为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突破口来抓。实现教务处、学生处组织的一体化协作工作机制,最大限度发挥德育的功能,实现人力资源整合与资源共享,最终达到提高工作效率的目标。
学校在提供一系列保障的同时加强对老师教育模式改良的督促;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实践课内容,用相应的考核标准衡量自身,达到实践课的培养目标。实现学校,老师,学生三位一体的立体式监督保障机制,强化改革实践教学里的不科学体制,必将有效地提高实践课的效果。
2、不盲目跟风,做贴近生活的实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建设,学校高层和教育部门不可盲目跟风。先进的教育模式值得学习研究,然而成功的模式并不适合所有学校所有区域进行复制。应该正确定位自身,充分利用生活作为第二课堂的实践载体,并不断赋予其具有时代气息的深刻内涵思想及教育教学内容理念,提升活动的层次品位,寓教于活动,使理论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此外。在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的基础上,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联系起来,科学的解读实践教学的内涵,深入剖析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探讨实践教学相关对策,全面总结实践教学相关成功案例,最终实现高质量教学的目标。
3、加大各方面综合投入使体制不断完善,职能部门形成教育合力
加大实践,经费,师资基地,安全等的综合投入,在为保障了实践课可以顺利开展的基础上全面推动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具体的操作可以如下:合理安排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课的关系,扭转学生头脑中已经根深蒂固的实践课不重要的错误思想;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政策的要求,在经费方面给予学校、老师、学生等支持,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良好的物质保障,以确保思想政治实践课程的顺利实施;不断充实和优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师资队伍的综合素养,在真正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教学的质量和水平;结合当地情况,提供给学生与思想政治理论实践课性质、特点相符合的实践教学基地,以巩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根据法律法规和学校规章制度明确责任,杜绝实践教学安全风险问题,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机制,消除隐患,防范于未然。
职能部门应该加强相互间的联系,形成在教育方面的有效合力。教师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辅导应该自发的加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并身体力行真正深入到学生社会实践当中,全面了解学生在参加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状况的变化,总结社会对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的要求并对学生进行相应的要求。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全面发挥教育的合力作用与整体功能。将实践教学与教务处、学生处、具体的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人力资源的整合和人力资源的共享,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使社会实践课高效、有序的推进。
4、完善考评体系,明确考核对象,注重形成性考核
建立相应的量化标准来检验实践效果,以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构建完善的教学的考评体系,将实践的具体细节纳入考评体系,做到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科学性、全面性考量实践课的效果。
在考核过程中施行教育部监管学校,学校监管老师,老师监管学生的层层把关模式并在考核的过程中确保责任明确、任务细化,以此来增强教师的责任感的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的挖掘,将领导、教师、学生最大化集合,最大限度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实效性成果的展现必定会使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视程度加强,其效果也必然会提高。
结束语
总之,要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质量就必须不断创新实践教学理论与方法,加强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在高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的支持,各职能部门的配合下深入开展社会实践并与专业的理论基础相结合,做到服务社会优化自身素质,实践就业高要求的过程中建立并且逐步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用上层文件和国家相关规定来规范和指导,将口头上的实践教育真正的转化为实际行动,才能依靠实践课程完成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里要求的针对、时效、实效,继而培育出符合国家要求,社会要求的心智健全、人格完善、知识能力匹配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志雄.试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4(2).[2]唐华清.边境民族地区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教学论坛,2024(21).[3]魏东.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考试周刊,2024(10).
第五篇:高校思政建设
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探索
摘 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对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高职院校认识的不足以及高职生思想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率较低,效果不理想。如果能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本文根据我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方式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
关键词: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
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政治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德育的主阵地和主渠道,是保证高职生成为德才兼备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课程。然而,由于高职院校主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第一线的高级技能型人才为目标,高职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不大,导致课堂上出现 “到堂率”低、“抬头率”低、“参与率”更低等现象,教学效果很不理想,政治课传统的教学方式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政治课教学更具有实效性?笔者认为,如果能将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能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有效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
高职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就是在政治课教学过程中,结合高职生的专业特点和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在内容的取舍、重点难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等方面体现出专业特色,使学生的学习更有趣,教学效果更好的一种教学方式。实现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我们可以从多角度、多层面去探索。本文结合我院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实践,从教学理念、教师意识、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教学手段、考核办法等七个方面入手,探索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
一、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前任教育部长周济曾说:“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教育的改革和发展,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就是要牢牢抓住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以人为本”是一切教育都应贯彻的理念,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的核心理念,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前提。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一切教学活动的展开要以学生为本,立足于弘扬学生的主体性,聚焦于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还是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学过程的组织、考核办法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从而实现高职生的全面的、协调的和可持续的发展。这是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高职政治课教学走向科学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树立为专业服务的意识
在高职政治课教学中,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要由教师来组织,教师发挥着主导作用。要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的教学改革,首先需要政治课教师树立政治课教学为专业服务的意识,这是实现政治课与专业相结合教学改革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政治课教师还要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做到以下几点:(1)主动与所任教专业及其系的教辅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专业设置的基本情况,专业课程的大致内容、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践的实施计划等。(2)参与专业教研室的教研活动、翻阅专业课程教材、与专业课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等。(3)关注或参与所任教专业学生的社团、专业活动以及班会等,积极与各专业学生沟通联系,了解各专业学生的特征特点及生活和思想状况。(4)密切关注社会新闻,特别是与自身所任教专业相关的行业新闻与动态,形成一种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警觉性思维和发散性思维,并将其积淀为教学素材。通过这些方式,政治课教师了解了各专业以及各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掌握了更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贴近实际的材料素材,为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结合做好准备。
三、依据专业需求,优化教学内容
由于高职政治课的课时较少,要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政治课教师要按“必需、够用”的原则,将教材重点内容提出来,结合高职教育教学特点和学生专业需求加以综合和提炼,形成系统的、有针对性的专题,实现专题教学。专题教学模式能够打破统编教材的章节体系,依据专业需求和学生兴趣,围绕教学要点,提炼和确立专题课堂教学内容,并以此为中心对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组织和重新编排,这为提高政治课课堂教学实效奠定良好基础。我院社科部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教学中,围绕学生专业需求,重新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将教学内容分为 “适应高职新生活”、“扬起理想的风帆”、“做坚定的爱国者”、“创造有价值的人生”、“树立文明新形象”、“培养良好职业道德”、“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做守法的职业人”八个专题,每个专题分别由在该专题涉及领域里学有专长的教师负责实施,改变过去由一位主讲教师包揽整个教学过程的情况,使学生受到不同学术背景和思维方式的训练和熏陶。在专题教学的基础上,任课教师还可以根据所授课学生的专业要求、学生岗位需求,对教学内容做适当选择和修改,以便更有效地实现政治课教学与专业相结合。
四、围绕专业特点,改进教学方法
“大学教育的试金石不是讲授伟大真理,而是用什么高明的方法来讲授伟大的真理”。与专业相结合的高职政治课教学改革,要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被动学习的纯灌输式教学方法,围绕专业特点,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要求来设计教学方法。启发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角色扮演教学法等几种教学法,能给学生提供多角度、多层面思考问题的机会,激发和调动学生主体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使政治课堂教学在热情讨论的氛围中达到良好的效果,这是实现与专业结合的政治课教学改革应综合运用的方法。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培养良好职业道德”专题中,笔者提出问题“从职业道德视角看‘范跑跑’的行为”让学生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在分析、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了解和掌握所学专业相关行业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在“做知法用法的合格公民”专题中,笔者根据学生所学专业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采用“模拟法庭”这一角色扮演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模拟法院审理案件的情景进行案例处理,由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如法官、书记员、原告、被告、代理律师等。由于学生身临其境,在“模拟法庭”中积极进行辩论、思考,使该课教学取得良好效果。学生在“模拟法庭”中不但掌握相关行业的政策法规,还提高了自身的综合能力。
在以上所述教学方法的运用中,政治课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1)应针对不同的专业特点,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动力出发,尽量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学生生活、学生所学专业的教学素材教学。如所设置的案例、讨论的中心问题、角色扮演的主题等。(2)教学方法的运用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专业的学生、不同的教学环节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或综合运用几种教学方法,做到多种教学方法的互动、联动和交替使用,这样才能活跃课堂气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3)无论采取何种教学法,学生都应是课堂的主体,是教学的中心,而教师则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起着组织、引导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