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教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实用12篇)心得体会
- 最新教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和感悟(实用12篇)心得体会
- 最新高中教学心得体会(精选9篇)心得体会
- 企业对标提升心得体会(模板8篇)心得体会
- 202_年教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汇总16篇)心得体会
- 发现孩子读书心得体会 读书心得体会孩子(精选16篇)心得体会
- 教师双减政策的心得体会(优质11篇)心得体会
- 最新我的十年电视剧 把握我的这十年心得体会(大全9篇)心得体会
- 202_年赢在路上心得体会(实用12篇)心得体会
- 202_年持之以恒的励志句子 持之以恒心得体会(优秀18篇)心得体会
- 202_年文明的心得体会 文明祭心得体会(优质17篇)心得体会
- 202_年小学班主任心得感悟(实用8篇)心得体会
- 最新赢在路上读书心得(大全14篇)心得体会
- 文明的心得体会(大全18篇)心得体会
- 最新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17篇)心得体会
- 202_年西湖杭州西湖简介 杭州西湖挂职心得体会(大全11篇)心得体会
- 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精选20篇)心得体会
- 中医培训心得体会总结(优质8篇)心得体会
- 最新和孩子相处的心得体会 和小气人相处心得体会(实用8篇)心得体会
- 文明的心得体会(大全14篇)心得体会
- 最新国家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优质20篇)心得体会
- 最新历史研讨心得体会(模板13篇)心得体会
- 202_年体育大单元教学计划心得体会 国培计划心得体会(大全13篇)心得体会
- 202_年实现愿望的唯美句子 愿望实现心得体会(实用14篇)心得体会
- 202_年历史研讨心得体会(通用9篇)心得体会
- 最新历史研讨心得体会(模板16篇)心得体会
- 202_年计划的心得体会(大全20篇)心得体会
- 最新泌尿外科心得体会 泌尿外科的实习心得体会(汇总10篇)心得体会
- 202_年师徒接对心得体会 师徒警察心得体会(模板11篇)心得体会
- 《做有智慧的幼儿教师》读书心得范文心得体会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一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科技的快速发展,我们生活中各种各样的信息汇聚在我们的指尖,促使我们更加关注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随着社会开放交流的需要,国家通用语言作为连接人与人之间的纽带,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我使用和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学习一门技能,更是对于沟通和理解的重要认识。下面我将分享一些我对于国家通用语言的体会和心得体会。
首先,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在于能够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化,尽管多数人学习了国际通用语言英语,但仍然存在一定的沟通障碍。而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他国家的文化和思维方式,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例如,当我们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时,我们也会接触到相关的文化素材,学习到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学和艺术等。这样的学习经历将拓宽我们的视野,培养我们的全球视角,并促进我们更全面地了解世界。
其次,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可以提升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在全球化的时代下,企业对多语种的人才需求越来越高。能够流利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不仅能够为个人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还可以为个人的事业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例如,国际化的企业往往需要与外国客户合作,他们会更倾向于与能够流利地使用国际通用语言的应聘者合作。因此,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不仅是提升个人竞争力的一种方式,同时也是拓宽职业发展空间的途径。
再次,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有助于拓宽知识面和学习能力。语言学习是一项复杂而全面的任务,需要注意词汇、语法、发音和交流能力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们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听力练习,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也会扩大我们的知识面。学习语言的过程也是对自我学习能力的锻炼,需要动脑和勇于尝试。这个过程会让我们逐渐意识到自己学习和理解能力的提升,为我们今后面对各种学习挑战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最后,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还可以促进个人的思维能力和沟通技巧。语言是人类思维的一种重要表达方式,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们可以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并与他人进行有效的沟通。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学会听取和尊重他人的观点,理解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并通过言语来解决问题和达成共识。这样的经历也会让我们逐渐成长为更加成熟和善于沟通的人。
综上所述,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个人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们可以打开与世界的窗口,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也是一个过程,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实践,我们能够提升自己的语言能力和沟通技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体验到语言所带来的乐趣和成就感,并且发现语言学习是一种持续发展和提升自我的过程。因此,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应当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二
推广和普及普通话是当前语言文字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学校是推普工作的前沿阵地,学校为了贯彻落实第xx届全省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活动,深入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强化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之情,进一步提高小学生说好普通话的能力,促进语言文字规范化作了大量的工作,我校大力宣传,广泛动员,发动组织全体学生,开展了以“热爱祖国语言文字,构建和谐语言环境”为主题的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们在活动中体验,在活动中学习,并将这种影响力推及社会和家庭,形成教育的合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今后更好地做好“推普”工作,现对推普活动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确保推普工作顺利进行。
为了推普工作落到实处,我校成立了由校长靳芳琴任组长,副校长王坤、教导主任杨淑梅、副教导主任冯玉川任副组长,语数教研组长为成员,班主任为组员的领导小组,并于9月x日专门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推普工作。使我校“推广普通话”活动做到了有计划、有安排、有落实、有检查、有记录,并建立层层负责制。各校由负责人任第一责任人,班主任为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追究制,使“推广普通话”活动得到了有利开展。
二、督促检查、确保推普工作落到实处。
9月17—9月x日,学校对全校各年级进行了一次综合检查,通过看、听、查、问等多种形式进行综合检查。经过认真的检查,各年级均能按要求及时制定活动计划,严格按计划实施,并突出本年级特色,取得一定成绩。
三、加强学习,提高了认识,使推普工作深入人心。
9月x日早晨的国旗下讲话上,副校长王云就“推广普通话”向全体师生发出了倡议,要求全体教师将普及普通话工作与日常教育教学管理有机的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各科教学的作用,尤其突出了语文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自觉使用普通话和规范字落实在了师生的课堂上。要求各科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普通话,学校将进行课堂巡视,检查教师在课堂上使用普通话教学的情况。还要求老师把语言文字工作渗透到各项教育教学活动中。语文老师更要规范严格教学语言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努力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通过听写字词,规范学生用字,规范书写笔顺;通过写话、作文的训练,感受祖国语言的魅力。
四、开展“小手牵大手,说好普通话”活动。
利用“千名教师进万家”活动让推普活动走进家庭,要求每位学生都担任推普员,向自己的父母家人推广普通话。与父母交流时使用普通话,从而提高推普工作的全员知晓率和参与率。
五、开展了语言文字“啄木鸟行动”。
由班级小组长对小组的同学加强对班级学生平时讲普通话和作业书写情况的检查;让学生利用周六日休息时间和父母上街时从道路上、商店里寻找错字、别字等活动,对学生开展规范使用汉字教育,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规范化水平,有效地推动了一些学生讲普通话的积极性。
六、开展“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活动”。
为了进一步推广普通话,我们通过活动更好地学习、颂扬祖国优秀的文化。要求班主任以班级为单位利用周四少队活动时间开展一次以庆祝建国xx周年的诗歌朗诵会,展示学生普通话才能,营造良好的语言氛围,激发学生学好、说好普通话的兴趣。班主任做好朗读指导,然后在班里选出两名朗诵优秀的同学代表本班在本班展示表演。同学们的朗诵热情十分高涨。各班在各班黑板报占用一角位置出版有关推普内容,使各班级处处包裹在推普周的氛围中,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教育熏染的效果。六年级出一期“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为主题的黑板报。四至六年级每班每生出一张新颖、有特色的推普手抄报,各班择优推荐3-5份参加学校的“优秀推普手抄报”评比展览。通过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普通话的认识,了解学好普通话的重要性。进一步激发起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规范用字的习惯。
七、上好写字课。
规范学生的写字姿势和写字质量,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要求任课老师进行硬笔书法写字辅导,将学生的写字质量与用字规范有机结合起来。学校将在第十四周举行教师基本功竞赛(即“三字一话”比赛),以良好的说、学、写展现中国的优秀文化。学校还要求各班结合星期二读书活动日,提高学生阅读兴趣,更好促进规范使用普通话。
推普周里,一系列多姿多彩的活动接连不断,学生们既忙碌又充实,既为枯燥乏味的学习生活加入了新鲜的调味料,又增长了用好祖国语言文字的意识。
推普周结束后,我们要求班主任做好活动记录和总结,从各班班主任的记录和总结看出本次活动教师的组织和学生的参与都很积极,各年级各班按照学校的推普周方案顺利地开展了活动,达到了学校组织本次活动预期的目的,各项活动圆满地取得了成功。同学们都表示,将会把推普工作坚持不懈的开展下去,真正做到“推广普通话,从我做起”。讲文明话,争做文明事,争做文明人人,营造一个健康、文明、规范的校园环境。
当然,在本届活动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不足。学校会争取在下一届推普周活动中将工作做得更新、更深、更有效。
为了争当“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学校下发了学习推广普通话的倡议书,举办了推普手抄报比赛和朗读比赛,老师还组织我们学习关于普通话的知识,使我受益匪浅。下面谈一谈我的学习心得,推广普通话是响应国家号召的具体表现。普通话是我们全国的通用语言。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是我们中华民族相互交流和对外交往的规定语言。我国《宪法》总纲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普通话。”202_年1月1日起施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明确了普通话作为国家通用语言地位。
推广普通话便于各民族人民广泛交流。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全国56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语言和方言。只有推广普通话,才能消除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语言障碍,促进各地区和民族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只有推广普通话,我们才能更好地和外国人交往,不但能和外国人做生意,还能学到许多国外的先进技术。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我们的国家,使各民族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推广普通话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语言文字能力是文化素质的基本内容,推广普及普通话有利于贯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方针,有利于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我们小学生,一定要从我做起,学好、说好普通话。学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学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学好普通话,建设我们繁荣昌盛的好国家。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三
国家通用语言是一个国家为了提高全民语言能力和提升国家形象而推行的一种语言政策。通常情况下,这个语言会成为整个国家的官方语言,并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政府、商业等各个领域。我国近年来大力推进国家通用语言的普及,旨在促进全民语言能力的提升和民族团结的发展。作为一位参与国家通用语言教学的学生,我深有体会和收获。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这种语言通常具有独特的词汇、语法和发音。对于不同地区的学生来说,学习国家通用语言可能存在一些挑战。例如,学生需要克服方言对语音的影响,熟悉和习惯于新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以及适应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习惯。在我学习的过程中,我也面临了这些挑战,但我始终保持着积极的态度,并通过多方面的学习方法和努力来克服困难。
学习和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对于个人发展是具有重要意义的。首先,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可以提高个人的就业竞争力。在如今高度全球化的社会中,许多企业和组织都需要员工具备良好的语言能力,以便更好地与国内外的客户和合作伙伴沟通。其次,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可以打破地域壁垒,促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之间的交流与了解,增强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最后,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个人会提升语言思维能力,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解读他人的观点和意图,加深思考和沟通的能力。
国家通用语言不仅对个人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国家发展也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首先,通过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政策,国家可以提高全民语言素养,促进国民教育水平的全面提高。其次,国家通用语言可以促进各个地区之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消除地域限制,推动国内市场的统一和扩大,从而促进经济发展和国家整体的繁荣。此外,国家通用语言还能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增强国家形象和影响力。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既是一项挑战,也是一项机遇。在面对学习困难时,我认为坚持和积极的态度是取得进步的关键。此外,多方面的学习方法也非常重要,例如,参加语言培训班、听写和朗读练习、与母语为通用语言的人交流等等。通过不断努力学习和实践,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总结: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是一项具有挑战但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无论是对个人还是对国家来说,掌握国家通用语言都将带来许多好处和机遇。因此,我们应该珍惜这次学习机会,保持积极的学习态度,努力克服困难,为个人和国家的发展做出贡献。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四
。
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活动,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2_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_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通过学习《通用法》,我渐渐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许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
很多现状表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文件,规范性差,没有力度,只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律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自提高中,相信中华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融合。
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共同体”的框构下,对“中华民族”认识上是一次新的自觉。而在共同要素中,共同的语言文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工具,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自信力的表现,反映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自信的状况和程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到今天,本身就是中华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积极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文化自觉的基础。
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在悠久的文化发展中孕育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汉学、成语、书法、篆刻等,是中华优秀传统语言文化的代表;以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毛泽东诗词及其他近现代经典诗文,是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代表;语言文字事业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语言文字三大任务,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再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历经70多年的伟大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充分证明这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
面对“两个百年、两个空间和两个大局”的发展形势,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加强文化认同的有力源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自信的纽带和钥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语言文字更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汉字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通过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节日晚会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语言文字的魅力。还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分批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籍佳作。
语言文字的广泛传播,从国内到国际,从人际交流到人机交流,其应用穿越时间和空间、遍布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语言文字的传播也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曾经,面对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汉字的输入输出面临瓶颈而使有些人一度丧失自信。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汉字输入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使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也标志着世界上其他非表音语言也可以写入电脑,并且具有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联合国常用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外来文化的输入,许多场合中英文混杂,外语词、字母词乱用,有些地方语文教育与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弱化,经贸、科技等名词术语被国际采用的微乎其微等,实际上是对民族语言的轻视和文化自信的缺失。而今,运动员姚明的名字从“mingyao”变成“yaoming”;还有“kongfu(功夫)”“pinyin(拼音)”等已被收录于英语词典;产品、药品说明书上须配备中文说明;apec(亚太经合组织)、pm2.5(细颗粒物)、icu(重症监护室)等字母词有了经审定的规范中文译名,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日趋广泛,上述的例举还有很多,彰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规范社会语言应用、构建健康和谐语言文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是充分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文字,是这个社会文化的表现方式,也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传承着文化与文明,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计民生、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认同、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心灵钥匙。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提高了各族群众个人交流交往能力,也拓宽了各族群众获得现代知识和信息渠道,更提高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需求,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民族干部,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应该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国语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为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
一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首先要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全”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准”方能杜绝牵强附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强调“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既要求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提出了“五个不变”的政策措施,即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后,全区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其他学科课程设置不变,使用教材不变,授课语言文字不变,蒙古语文、朝鲜语文课时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不变。这“五个不变”清晰表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不会危及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反而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双语兼通人才,更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语言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文化在竞争中发展,在交融中进步,这是语言文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各民族文化都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与时俱进,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进步,是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持有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无疑是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积极接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民族教育发展规律。民族教育事关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民族教育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众所周知,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黄金时期是儿童、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培养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问题分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这一时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实现和优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在融入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隔阂、文化疏离以及文化适应压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全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
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都享有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同时,宪法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对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些规定都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切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障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落实的法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着万众一心的特质和禀赋。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时候都需要各族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贯彻法律法规的具体举措,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02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随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提出到202_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2_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依据规划,新疆、西藏已分别于202_、202_年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6省区也于今年开始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202_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语文、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三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工作开始逐步实施和稳步推进。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方案发布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和担忧,有人担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加强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与此同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则借此大肆炒作、借机生事,荒谬地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会危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而煽风点火、造谣生事,以致裹挟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对于群众正常的疑虑和担忧,需要我们廓清迷雾、解疑释惑,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讲清说透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并不矛盾;对于那些造谣惑众、混淆视听的错误言论,则需要我们严正立场、举旗亮剑,坚决澄清谬误,坚决明辨是非,决不能任其肆意蔓延、蛊惑人心。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丰富多彩,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丰富知识,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谱系和文化多样,这些都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文化宝藏。今天,通过和大家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够认识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使用本民族语言,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折损的关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不会消弱少数民族文化,反而能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没有始终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深感自己对民族工作政治意义、全局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只是当作一项专项工作,没有做到始终站位全局、时刻把民族工作作为彰显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推动。
二是学的不深不透,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还没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还有差距,还需要在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五个认同”共识方面下大力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建立,载体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升。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站位不够高,体现在行动上,导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党的民族政策未能高质量的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习惯于党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怎么部署就怎么抓,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创造性部署落实得不够,在谋深谋实、落细落小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工作中创新性的思路、办法不多,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研究,还不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把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三个必须进一步”的指示要求,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切实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的重大创新性论述和中央最新政策措施,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尤其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路径、找方法,对标对表,精准把握,科学运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应因遇到困境而退缩,不应因存在问题而懈怠,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交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很多广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汉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存在很多困难。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普通话。一般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就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应确保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在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将语言文字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完善民生汉授、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提升双语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两者并行不悖。我本人就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既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写作,也能熟练使用蒙语沟通交流。
毋庸讳言,现在的孩子大多说普通话,很多不会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曾有汉族同志向我感慨听不到方言乡音:“古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自己头发还没白,但乡音已经听不见了。”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地区封闭打破,各种生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带来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变化,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不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造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各民族语言文字都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每一种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源。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我们当然应当珍惜、保护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动,更好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民族地区,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民汉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作。在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系。个别人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等于否定了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是错误的看法。个别人反对、抵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嘴上说的是维护本民族特色、本民族利益,实际上却产生了抵制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阻碍本民族的繁荣进步的负面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之一。要使“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脑,嵌入到全国各地的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五
。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没有始终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深感自己对民族工作政治意义、全局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只是当作一项专项工作,没有做到始终站位全局、时刻把民族工作作为彰显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推动。
二是学的不深不透,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还没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还有差距,还需要在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五个认同”共识方面下大力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建立,载体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升。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站位不够高,体现在行动上,导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党的民族政策未能高质量的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习惯于党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怎么部署就怎么抓,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创造性部署落实得不够,在谋深谋实、落细落小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工作中创新性的思路、办法不多,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研究,还不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把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三个必须进一步”的指示要求,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切实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的重大创新性论述和中央最新政策措施,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尤其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路径、找方法,对标对表,精准把握,科学运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应因遇到困境而退缩,不应因存在问题而懈怠,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一、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现实需求。
语言交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很多广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汉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存在很多困难。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普通话。一般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就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应确保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在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将语言文字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完善民生汉授、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提升双语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并行不悖。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两者并行不悖。我本人就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既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写作,也能熟练使用蒙语沟通交流。
毋庸讳言,现在的孩子大多说普通话,很多不会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曾有汉族同志向我感慨听不到方言乡音:“古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自己头发还没白,但乡音已经听不见了。”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地区封闭打破,各种生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带来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变化,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不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造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各民族语言文字都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每一种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源。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我们当然应当珍惜、保护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动,更好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民族地区,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民汉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作。在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三、在全社会不留死角地搞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系。个别人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等于否定了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是错误的看法。个别人反对、抵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嘴上说的是维护本民族特色、本民族利益,实际上却产生了抵制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阻碍本民族的繁荣进步的负面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之一。要使“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脑,嵌入到全国各地的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具体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的问题。
一是没有始终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深感自己对民族工作政治意义、全局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只是当作一项专项工作,没有做到始终站位全局、时刻把民族工作作为彰显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推动。
二是学的不深不透,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还没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还有差距,还需要在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五个认同”共识方面下大力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建立,载体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升。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站位不够高,体现在行动上,导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党的民族政策未能高质量的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习惯于党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怎么部署就怎么抓,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创造性部署落实得不够,在谋深谋实、落细落小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工作中创新性的思路、办法不多,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研究,还不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三、今后努力方向和改进措施。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把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三个必须进一步”的指示要求,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切实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的重大创新性论述和中央最新政策措施,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尤其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路径、找方法,对标对表,精准把握,科学运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应因遇到困境而退缩,不应因存在问题而懈怠,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交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很多广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汉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存在很多困难。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普通话。一般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就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应确保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在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将语言文字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完善民生汉授、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提升双语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两者并行不悖。我本人就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既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写作,也能熟练使用蒙语沟通交流。
毋庸讳言,现在的孩子大多说普通话,很多不会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曾有汉族同志向我感慨听不到方言乡音:“古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自己头发还没白,但乡音已经听不见了。”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地区封闭打破,各种生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带来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变化,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不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造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各民族语言文字都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每一种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源。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我们当然应当珍惜、保护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动,更好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民族地区,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民汉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作。在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系。个别人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等于否定了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是错误的看法。个别人反对、抵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嘴上说的是维护本民族特色、本民族利益,实际上却产生了抵制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阻碍本民族的繁荣进步的负面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之一。要使“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脑,嵌入到全国各地的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而人类更是有自己的语言。自从古人接绳记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语言迅速发展,不但有笔写的,还能电脑打出来,不得不承认,人类确实很聪明。
如今,各国有各国的语言:俄罗斯有俄语、英国有英语、日本有日语、法国有法语……因此,全世界的交流十分不便。就我们中国来说,语言就有几十种,单现代方言就分为七大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大难题。为此,国家决定把普通话作为全国统一的语言,并向全国推广。然而一些地方的人十分顽固,就是不说普通话。
所谓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我们大家必需学会说普通话。
一次,我在电视上无意发现了一个节目,叫《教说普通话》,讲的是一个山东人,来到北京,见雨下的很大,就到商店去买伞,一到那儿,他便对店主说:“老板,我要一把‘扇’(伞)。”两人因此闹了个笑话。是呀,语言的不同很容易发生不该发生的误会和笑话。
那么,亲爱的同学,请讲普通话吧!现代社会需要标准通用的语言,需要清晰易辨的普通话!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田三个城市同步开幕。本届推普周的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消除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各民族群众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技术。”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副组长田学军强调,“当前全国范围普通话普及程度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但影响他们外出打工脱贫,甚至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迫切需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族群众从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田学军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初步实现,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范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在开幕式上指出,新疆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作为提高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的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大力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新疆将继续充分用好推普周这一载体和平台,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意识深植天山南北。
据悉,推普周期间,全国各地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结合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浙江举办第八届大学生经典诵读竞赛,上海组织“青衿书苑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河北邯郸举办规范汉字书写等级测试现场会,广东东莞举办“莞香溢两江,雅韵飘四海”语言艺术展示会,等等。推普周闭幕式将于9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
今年是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65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周年,据了解,教育部、国家语委拟于近期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是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也是202_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哈尔滨市教育局决定将两项工作整合,同步推进普通话推广和网络安全宣传工作。
本届推普周和网络安全周活动于9月14日在道里区群力经纬中学启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本次活动启动仪式采取现场会议和线上融媒体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九区、九县(市)分会场千余人参加了会议。线下启动仪式上,道里区教育局向全市展示了近几年来,在推广普通话和网络安全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群力经纬中学向全市展示多年来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书写所做的工作;群力经纬中学师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师生发出了推广普通话和做“四有”中国好网民的倡议;市委网信办宣讲团专家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了如何安全上网,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市教育局冯秋萌副局长出席并讲话。
推普周期间和前后,各区、县(市)将围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及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经典诗词诵读大赛、汉字书写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广大中小学校开展“七个一”即:一次主题升旗、一次主题演讲、一次主题板报、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啄木鸟行动、一次听写大赛、一次推普志愿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推普内容,让活动见实效。各行业将围绕本届推普周“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主题,结合推普脱贫攻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借助社会力量,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推普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推普周的宣传声势和社会效果。
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和前后,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答”、“学习网络安全微课”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以学习宣传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核心,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为目的,增强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基本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教育系统是推普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应发挥好教育的基础作用,做语言文字规范的模范;做网络安全的榜样。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与宣传文化工作融合,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积极构建推广普通话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好“推普周”、“网络安全周”这个宣传平台,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普通话是*的基本政策,普通话在*大陆也推广了四十多年,但据最新的调查,*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尚不足人口的一半,若要求“标准”些,则会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少得可怜,而以普通话为第一生活语言的人近乎零。这与当初的推普设想相差太远,十分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有人把这归咎于方言的顽固势力。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方言对推普的负影响,而是正面讨论普通话本身所陷入的新的危机。
作为一名向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老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1.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自己是*人,自认为普通话说得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出现老*话的地方方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既不能畏难,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尤其是要纠正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老*话的发音。
3.勤向语文老师学习。语文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勤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这是拓展学习方法。
说好普通话在现代社会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交流的方式,是中华大地上的一种传统语言。如果没有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语。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她抑扬顿挫,婉转悠扬,悦耳动听,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今天我们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如果没有这种共同语言,就会给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全国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几千年来,语言文字面对的是人际交际,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流通的加快,使语言文字的服务对象从人际交际拓展到人机交际。今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是高技术的重点之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应用研究水平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先决条件,决定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速度,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问题。因此,普通话还在推动我国整个高新技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交流频繁甚至“地球村”也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毫无障碍的便利的交际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记得有个笑话,部长给小张打电话,小张接起电话来说:“喂,我是校长(小张)。”部长一听,是不是打错了?小张一听没有回答,便又问:“你是谁?”部长说:“我就是不讲(部长)!”两个人同时挂了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我听完后,不觉想到了这是由于说方言而闹出的笑话。从而凸现出普通话的重要性。
有人说:“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件好事,但要从已经习惯多年的家乡话突然改换成普通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话虽不假,但我想说的是:只要所有人都在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短时间内若想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确实不太现实,但一经天长日久的学习、实践,一定能做到的。
“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文化。”这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普通话”并不普通,它把十几亿中华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人们交流得更加方便。让我们为这统一全国的精美语言而喝彩!
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活动,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2_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_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通过学习《通用法》,我渐渐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许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
很多现状表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文件,规范性差,没有力度,只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律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自提高中,相信中华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融合。
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田三个城市同步开幕。本届推普周的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六
作为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者,我非常荣幸能够拥有一位优秀的教师指导我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对我来说是一项重要而繁复的任务,而我的老师以其专业知识和独特的教学方法给予了我很大的帮助。通过与老师的互动和学习,我深刻体会到了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乐趣。
第二段:专业知识的传授。
我的老师对国家通用语言的专业知识了如指掌,并能够将其清晰地传达给我们学生。她通过详细的讲解、丰富的例子以及有趣的小故事,使得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规则和应用。她让我们充分参与到课堂上,每一个问题都被耐心回答,每一个困惑都得到了解释。老师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给予了我无尽的学习动力和进步空间。
第三段:独特的教学方法。
除了专业知识的传授,我的老师还拥有独特的教学方法,使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不再枯燥乏味。她采用多种教学手段,如游戏、互动演练、实践活动等,让我们更加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强了思考和表达能力。她还通过激励和鼓励,帮助我们克服困难,充分发挥潜力。老师的独特教学方法激发了我们对学习的热情和求知的欲望。
通过与老师一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逐渐意识到它的重要性。作为一个国家的通用语言,它不仅是人们之间交流的桥梁,更是我们获取知识、融入社会的基础。掌握国家通用语言,不仅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沟通和理解别人,还能够扩展我们的知识面,提高我们的综合能力。只有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们才能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与老师一起学习国家通用语言让我体会到了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在老师的引导下,我们不仅学会了语法和词汇,还用国家通用语言表演了小话剧、担任了主持人、出版了学校刊物等。这些经历让我对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愿意长期坚持下去。同时,通过与老师和同学一起学习,我收获了珍贵的友谊和互助精神,这也为我的成长和发展提供了力量。
总结。
通过与国家通用语言的老师一起学习,不仅掌握了专业知识,还培养了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我的老师通过她的专业能力和独特的教学方法,让我更好地实现了自己的潜力和目标。同时,通过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我体会到了它的重要和乐趣,也为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感谢我的老师,她带给我无尽的收获和帮助,使我成为了一个更好的国家通用语言学习者。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七
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语言类读书心得同数学札记相近;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推广普及国家语言文字(通用9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俗话说,“鸟有鸟语,兽有兽言”,而人类更是有自己的语言。自从古人接绳记事,一直到现在,我们的语言迅速发展,不但有笔写的,还能电脑打出来,不得不承认,人类确实很聪明。
如今,各国有各国的语言:俄罗斯有俄语、英国有英语、日本有日语、法国有法语……因此,全世界的交流十分不便。就我们中国来说,语言就有几十种,单现代方言就分为七大类。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的国家来说,这简直是一个大难题。为此,国家决定把普通话作为全国统一的语言,并向全国推广。然而一些地方的人十分顽固,就是不说普通话。
所谓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以北方方言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语言。语言是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最主要的方式,因此,我们大家必需学会说普通话。
一次,我在电视上无意发现了一个节目,叫《教说普通话》,讲的是一个山东人,来到北京,见雨下的很大,就到商店去买伞,一到那儿,他便对店主说:“老板,我要一把‘扇’(伞)。”两人因此闹了个笑话。是呀,语言的不同很容易发生不该发生的误会和笑话。
那么,亲爱的同学,请讲普通话吧!现代社会需要标准通用的语言,需要清晰易辨的普通话!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没有始终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深感自己对民族工作政治意义、全局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只是当作一项专项工作,没有做到始终站位全局、时刻把民族工作作为彰显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推动。
二是学的不深不透,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还没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还有差距,还需要在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五个认同”共识方面下大力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建立,载体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升。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站位不够高,体现在行动上,导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党的民族政策未能高质量的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习惯于党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怎么部署就怎么抓,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创造性部署落实得不够,在谋深谋实、落细落小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工作中创新性的思路、办法不多,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研究,还不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把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三个必须进一步”的指示要求,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切实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的重大创新性论述和中央最新政策措施,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尤其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路径、找方法,对标对表,精准把握,科学运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应因遇到困境而退缩,不应因存在问题而懈怠,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交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很多广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汉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存在很多困难。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普通话。一般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就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应确保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在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将语言文字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完善民生汉授、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提升双语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两者并行不悖。我本人就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既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写作,也能熟练使用蒙语沟通交流。
毋庸讳言,现在的孩子大多说普通话,很多不会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曾有汉族同志向我感慨听不到方言乡音:“古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自己头发还没白,但乡音已经听不见了。”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地区封闭打破,各种生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带来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变化,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不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造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各民族语言文字都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每一种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源。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我们当然应当珍惜、保护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动,更好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民族地区,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民汉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作。在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系。个别人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等于否定了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是错误的看法。个别人反对、抵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嘴上说的是维护本民族特色、本民族利益,实际上却产生了抵制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阻碍本民族的繁荣进步的负面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之一。要使“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脑,嵌入到全国各地的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普通话是*的基本政策,普通话在*大陆也推广了四十多年,但据最新的调查,*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尚不足人口的一半,若要求“标准”些,则会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少得可怜,而以普通话为第一生活语言的人近乎零。这与当初的推普设想相差太远,十分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有人把这归咎于方言的顽固势力。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方言对推普的负影响,而是正面讨论普通话本身所陷入的新的危机。
作为一名向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老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1.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自己是*人,自认为普通话说得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出现老*话的地方方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既不能畏难,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尤其是要纠正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老*话的发音。
3.勤向语文老师学习。语文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勤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这是拓展学习方法。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共同体”的框构下,对“中华民族”认识上是一次新的自觉。而在共同要素中,共同的语言文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工具,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自信力的表现,反映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自信的状况和程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到今天,本身就是中华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积极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文化自觉的基础。
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在悠久的文化发展中孕育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汉学、成语、书法、篆刻等,是中华优秀传统语言文化的代表;以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毛泽东诗词及其他近现代经典诗文,是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代表;语言文字事业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语言文字三大任务,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再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历经70多年的伟大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充分证明这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
面对“两个百年、两个空间和两个大局”的发展形势,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加强文化认同的有力源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自信的纽带和钥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语言文字更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汉字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通过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节日晚会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语言文字的魅力。还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分批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籍佳作。
语言文字的广泛传播,从国内到国际,从人际交流到人机交流,其应用穿越时间和空间、遍布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语言文字的传播也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曾经,面对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汉字的输入输出面临瓶颈而使有些人一度丧失自信。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汉字输入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使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也标志着世界上其他非表音语言也可以写入电脑,并且具有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联合国常用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外来文化的输入,许多场合中英文混杂,外语词、字母词乱用,有些地方语文教育与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弱化,经贸、科技等名词术语被国际采用的微乎其微等,实际上是对民族语言的轻视和文化自信的缺失。而今,运动员姚明的名字从“mingyao”变成“yaoming”;还有“kongfu(功夫)”“pinyin(拼音)”等已被收录于英语词典;产品、药品说明书上须配备中文说明;apec(亚太经合组织)、pm2.5(细颗粒物)、icu(重症监护室)等字母词有了经审定的规范中文译名,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日趋广泛,上述的例举还有很多,彰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规范社会语言应用、构建健康和谐语言文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是充分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文字,是这个社会文化的表现方式,也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传承着文化与文明,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计民生、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认同、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心灵钥匙。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提高了各族群众个人交流交往能力,也拓宽了各族群众获得现代知识和信息渠道,更提高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需求,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民族干部,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应该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国语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为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
一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首先要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全”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准”方能杜绝牵强附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强调“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既要求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提出了“五个不变”的政策措施,即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后,全区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其他学科课程设置不变,使用教材不变,授课语言文字不变,蒙古语文、朝鲜语文课时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不变。这“五个不变”清晰表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不会危及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反而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双语兼通人才,更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语言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文化在竞争中发展,在交融中进步,这是语言文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各民族文化都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与时俱进,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进步,是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持有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无疑是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积极接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民族教育发展规律。民族教育事关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民族教育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众所周知,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黄金时期是儿童、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培养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问题分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这一时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实现和优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在融入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隔阂、文化疏离以及文化适应压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全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
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都享有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同时,宪法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对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些规定都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切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障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落实的法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着万众一心的特质和禀赋。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时候都需要各族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贯彻法律法规的具体举措,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02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随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提出到202_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2_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依据规划,新疆、西藏已分别于202_、202_年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6省区也于今年开始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202_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语文、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三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工作开始逐步实施和稳步推进。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方案发布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和担忧,有人担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加强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与此同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则借此大肆炒作、借机生事,荒谬地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会危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而煽风点火、造谣生事,以致裹挟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对于群众正常的疑虑和担忧,需要我们廓清迷雾、解疑释惑,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讲清说透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并不矛盾;对于那些造谣惑众、混淆视听的错误言论,则需要我们严正立场、举旗亮剑,坚决澄清谬误,坚决明辨是非,决不能任其肆意蔓延、蛊惑人心。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丰富多彩,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丰富知识,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谱系和文化多样,这些都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文化宝藏。今天,通过和大家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够认识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使用本民族语言,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折损的关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不会消弱少数民族文化,反而能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田三个城市同步开幕。本届推普周的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消除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各民族群众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技术。”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副组长田学军强调,“当前全国范围普通话普及程度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但影响他们外出打工脱贫,甚至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迫切需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族群众从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田学军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初步实现,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范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在开幕式上指出,新疆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作为提高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的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大力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新疆将继续充分用好推普周这一载体和平台,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意识深植天山南北。
据悉,推普周期间,全国各地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结合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浙江举办第八届大学生经典诵读竞赛,上海组织“青衿书苑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河北邯郸举办规范汉字书写等级测试现场会,广东东莞举办“莞香溢两江,雅韵飘四海”语言艺术展示会,等等。推普周闭幕式将于9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
今年是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65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周年,据了解,教育部、国家语委拟于近期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活动,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2_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_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通过学习《通用法》,我渐渐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许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
很多现状表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文件,规范性差,没有力度,只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律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自提高中,相信中华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融合。
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八
近年来,随着国际交流和合作的不断深入,国家通用语言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为了培养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人才,我校开设了国家通用语言辅导课程。在这门课程中,我不仅学习到了一门新的语言知识,还有了一些心得体会,对我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第二段:正确的学习方法。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九
提高教师队伍“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整体水平,是新时代下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促进各个组织建设常抓不懈和保持社会稳定、民族团结、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的重要举措,为进一步促进我校国语教学水平提升,切实做到“说国语、用国语、教国语”,根据上级部门全面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对各教职工签订了以下《国语教学责任书》。
乡村孩子由于生活环境所限,国语水平极为有限,日常交流无法用国语进行。我校教师做到在校课堂教学及组织学生一日生活中全部使用国语,为学生创设听的到、说的出、喜欢说、有机会说的国语学习环境。
一是绝对不允许任何教师不教国语,不用国语,要树立“不教国语就是不合格老师”,懂国语而不讲,不教就是“两面人”的责任意识,要进行严肃追责。
二是教学活动全部使用国语进行,主要采取利用“三读”时间,通过国语讲故事、唱经典红歌、每周读故事会等形式将国语学习贯穿到日常活动中,力争使学生国语水平能快速提升。三是采取“家园共建”方式,利用家访、学生上学放学机会,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引导家长增强使用国语的意识,宣传动员家长多讲国语。特别是针对一些发音基础好、具有语言特长的学生,充分发挥其示范引导作用,为学生营造丰富的语言学习家庭环境。
四是教学以外的工作场合,如开会、学习、组织学生一日活动中坚决使用国语进行。为给学生创设全面应用国语交流的校内环境。
五是针对在职教师国语水平不达标,国语水平严重不符合实际需要的情况,我校开展国语强化,以保障其尽快达到规定的mhk国语水平和岗位要求,为巩固本地国语师资力量打好基础。
六是认真落实测评,奖惩制度:
(1)每两周由校领导对教师使用国语教学情况进行个别抽查,不定期抽查、听取教师上课是否使用国语授课。(2)每周对本校教师的国语教学情况进行一次抽查,每周五对抽查情况进行公示,对教师国语教学工作表现好的给予鼓励。
(3)每月月底校领导带队对教师任教班级学生国语水平进行测试,采用与学生对话交流,唱红歌,文字表达等形式进行测评。
(4)每月对教师任教班级学生国语水平进行测评标准为:班级内70%-80%及以上的学生通过国语口语测试,该教师考核成绩为优秀;班级内65%-70%及以上的学生通过国语口语测试,该教师考核成绩为良好;班级内60%-65%及以上的学生通过国语口语测试,该教师考核成绩为合格;班级内学生通过国语口语测试成绩低于60%的,该教师考核成绩为差。(5)使用国语方面校园内严格落实师生互相监督,如果教师内发现一次不使用国语给予警告处分,再次发现当年年度考核扣除相应的分数挂钩奖励性绩效工资(具体扣除多少按情况轻严适当执行),当年度考核取消评优资格(必须执行),并写出书面材料上报教育党总支。
校长签字:
教师签字:
xxxx学校(盖章)。
202_年11月1日。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十
随着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崛起,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成为了当代中国人的必备技能。国家通用语言的学习不仅仅是为了熟练运用,更是为了实现与世界接轨,增强自身竞争力。近来,我有幸参加了国家通用语言的培训课程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心得体会如下。
国家语言测试中心篇十一
语言文字,文学术语,学术界通常认为,中国现有80多种语言、30种左右文字。国家的通用语言文字是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集合11篇,欢迎品鉴!
通过赤峰市科学技术局和生产力中心组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新中国及内蒙古自治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历史等方面的知识,我汇报一点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指出,要搞好民族地区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断提高各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党和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实施了一批重大工程,我国语言文字事业迈上新台阶,边远民族地区普通话普及率大幅提升。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宪法规定的责任,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提高各族群众的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民族地区的发展进步,有利于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做好民族地区工作的长久之策、固本之举,代表了全国各族人民的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
1、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分立如南北朝,都自诩中华正统;对峙如宋辽夏金,都被称为“桃花石”;统一如秦汉、隋唐、元明清,更是“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秦汉雄风、大唐气象、康乾盛世,都是各民族共同铸就的历史。今天,我们实现中国梦,就要紧紧依靠各族人民的力量。
2、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我国各民族创作了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伟大作品,传承了格萨尔王、玛纳斯、江格尔等震撼人心的伟大史诗,建设了万里长城、都江堰、大运河、故宫、布达拉宫、坎儿井等伟大工程。中华文化之所以如此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各族文化交相辉映,中华文化历久弥新,这是今天我们强大文化自信的根源。
3、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在历史长河中,农耕文明的勤劳质朴、崇礼亲仁,草原文明的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洋文明的海纳百川、敢拼会赢,源源不断注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共同熔铸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昭君出塞、文成公主进藏、凉州会盟、瓦氏夫人抗倭、土尔扈特万里东归、锡伯族万里戍边等就是这样的历史佳话。近代以后,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共御外侮、同赴国难,抛头颅、洒热血,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艰苦卓绝、气壮山河的伟大史诗。其中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中华民族精神是各族人民共同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已深深融进了各族人民的血液和灵魂,成为推动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
所以说,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正因为如此,中华文明才具有无与伦比的包容性和吸纳力,才可久可大、根深叶茂。
今年9月14日至20日是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也是202_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哈尔滨市教育局决定将两项工作整合,同步推进普通话推广和网络安全宣传工作。
本届推普周和网络安全周活动于9月14日在道里区群力经纬中学启动。结合疫情防控实际情况,本次活动启动仪式采取现场会议和线上融媒体直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线上九区、九县(市)分会场千余人参加了会议。线下启动仪式上,道里区教育局向全市展示了近几年来,在推广普通话和网络安全工作方面所取得的成绩;群力经纬中学向全市展示多年来推广普通话、规范汉字书写所做的工作;群力经纬中学师生代表向全市中小学师生发出了推广普通话和做“四有”中国好网民的倡议;市委网信办宣讲团专家深入浅出地向学生们讲解了如何安全上网,提升自身的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技能。市教育局冯秋萌副局长出席并讲话。
推普周期间和前后,各区、县(市)将围绕大力推广和规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以及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开展书法名家进校园、经典诗词诵读大赛、汉字书写大赛、征文比赛等活动,在广大中小学校开展“七个一”即:一次主题升旗、一次主题演讲、一次主题板报、一次主题班会、一次啄木鸟行动、一次听写大赛、一次推普志愿活动等系列活动,丰富推普内容,让活动见实效。各行业将围绕本届推普周“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主题,结合推普脱贫攻坚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借助社会力量,根据自身行业特点,开展多渠道、多层次的推普宣传工作,进一步增强推普周的宣传声势和社会效果。
网络安全宣传周期间和前后,各区、县(市)教育局要围绕“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主题,开展“网络安全知识竞答”、“学习网络安全微课”多种形式宣传活动。以学习宣传网络强国战略思想、国家网络安全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为核心,以培育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守法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四有好网民”为目的,增强广大师生的网络安全意识,提升基本防护技能,营造安全健康文明的网络环境,共同维护国家网络安全。
教育系统是推普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重点领域,应发挥好教育的基础作用,做语言文字规范的模范;做网络安全的榜样。各区、县(市)教育局、各中小学校要立足本地、本校实际,与宣传文化工作融合,与传统文化教育融合,与思想道德教育融合,积极构建推广普通话工作和网络安全工作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好“推普周”、“网络安全周”这个宣传平台,集中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社会影响力。
第23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14日以云端直播方式在北京和新疆乌鲁木齐、和田三个城市同步开幕。本届推普周的主题为“同讲普通话,携手进小康”。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之年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之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现代科学知识的重要信息载体,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消除语言交流障碍,促进各民族群众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以及技术。”教育部副部长、国家语委主任、全国推普周领导小组副组长田学军强调,“当前全国范围普通话普及程度还不平衡不充分,一些少数民族群众的普通话水平不高,不但影响他们外出打工脱贫,甚至会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因此迫切需要从娃娃抓起,使各族群众从小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提高科学文化素质,更好地融入现代社会。”
田学军介绍,目前全国范围内普通话普及率为80.72%,“三区三州”普通话普及率为61.56%。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书同文、语同音”的梦想初步实现,创造了统一的多民族多语言国家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范例。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副主席吉尔拉·衣沙木丁在开幕式上指出,新疆把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作为实现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筑基工程,作为提高各族群众就业创业能力的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教学全覆盖,大力开展推普助力脱贫攻坚行动,新疆各族干部群众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显著提高。新疆将继续充分用好推普周这一载体和平台,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意识深植天山南北。
据悉,推普周期间,全国各地将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的情况下,结合推普助力脱贫攻坚及中华优秀文化传承,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系列活动,如浙江举办第八届大学生经典诵读竞赛,上海组织“青衿书苑读书会”亲子阅读活动,河北邯郸举办规范汉字书写等级测试现场会,广东东莞举办“莞香溢两江,雅韵飘四海”语言艺术展示会,等等。推普周闭幕式将于9月20日在西藏自治区林芝市举行。
今年是全国文字改革会议召开65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布20周年,据了解,教育部、国家语委拟于近期召开改革开放以来第三次、新时代第一次全国语言文字会议,出台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指导性意见,明确今后一个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目标和任务,推动语言文字事业再上新台阶。
在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问题上,认真查摆自身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一步明确了整改措施和努力方向。具体如下。
一是没有始终从政治高度深刻认识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对标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重要论述,我深感自己对民族工作政治意义、全局意义的认识还不够到位,有时只是当作一项专项工作,没有做到始终站位全局、时刻把民族工作作为彰显党的执政宗旨、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的战略高度来部署和推动。
二是学的不深不透,还没有做到融会贯通。对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学得不够深入系统,还没有完全消化吸收,还没有做到学深悟透、融会贯通。
三是对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力度还需加大。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方面还有差距,还需要在夯实“三个离不开”思想、凝聚“五个认同”共识方面下大力气。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常态化机制需要建立,载体和方式还需要不断改进、创新,针对性、实效性还需提升。
一是政治站位还不够高。自身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与差距,归根结底是思想认识还不够深刻,还没有做到时时刻刻与习近平总书记对标对表、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站位不够高,体现在行动上,导致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不能把握关键环节,对党的民族政策未能高质量的贯彻落实。二是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习惯于党委怎么安排就怎么做、怎么部署就怎么抓,结合实际统筹谋划、创造性部署落实得不够,在谋深谋实、落细落小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工作中创新性的思路、办法不多,工作成效有待进一步提高。三是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水平还不够高。虽然通过集中学习、交流研讨等形式,对党的民族理论政策进行认真学习,但缺乏深入性、系统性研究,还不能真正做到入心入脑、融会贯通、学以致用。
一是继续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着力在学深悟透、融会贯通、精准落实上下功夫,切实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实际行动,体现到民族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以鲜明的政治立场、坚定的政治态度、强烈的政治责任,不折不扣地把关于民族工作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二是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三个必须进一步”的指示要求,坚定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在党委的领导下,积极主动作为,认真履职尽责,及时了解情况、反映问题、提出建议,切实为党委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当好参谋助手。
三是深刻理解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其中的重大创新性论述和中央最新政策措施,把每一个思想观点、每一条政治论断、每一项实践要求都学懂弄通、学深悟透,尤其是要把握好贯穿其中的根本政治要求,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都要从重要论述中找方向、找路径、找方法,对标对表,精准把握,科学运用,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大背景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民族工作,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当前民族工作的主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在“共同体”的框构下,对“中华民族”认识上是一次新的自觉。而在共同要素中,共同的语言文字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因素,它是文化传承的载体,是各民族交流交往的工具,也是治国安邦的重器。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在要求。
一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标志。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或者一个国家自信力的表现,反映着这个民族、这个国家文化自信的状况和程度。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形成过程中,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发展到今天,本身就是中华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是各族人民共同的历史选择。积极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高度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是培养文化自觉的基础。
语言文字在中华民族连贯发展至今的文明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在悠久的文化发展中孕育的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以及汉学、成语、书法、篆刻等,是中华优秀传统语言文化的代表;以弘扬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的毛泽东诗词及其他近现代经典诗文,是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的代表;语言文字事业从“简化汉字,推广普通话,制定和推行汉语拼音方案”等语言文字三大任务,到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法制化建设,再到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历经70多年的伟大实践,对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繁荣昌盛起到了巨大的助推作用,充分证明这是有着深厚群众基础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代表。
面对“两个百年、两个空间和两个大局”的发展形势,做好语言文字工作是体现文化自信的基础,是加强文化认同的有力源泉,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作用。
二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传承文化自信的纽带和钥匙。在中华民族的文明进程中,语言文字更是我们独特的精神标识和文化印记。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标识”,汉字必然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们通过《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国成语大会》和《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通过在春节、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举办“中华经典诵读”节日晚会等活动,让全社会更加重视语言文字的魅力。还通过开展“中华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分批遴选体现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典籍佳作。
语言文字的广泛传播,从国内到国际,从人际交流到人机交流,其应用穿越时间和空间、遍布各领域各行业各方面。语言文字的传播也是文化传播最直接、最便利、最有效的途径。曾经,面对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汉字的输入输出面临瓶颈而使有些人一度丧失自信。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及汉字输入等中文信息处理技术,不仅使汉字走上了数字化道路,也标志着世界上其他非表音语言也可以写入电脑,并且具有拼音文字不可比拟的优势。据联合国有关部门统计,在联合国常用6种文字的文件和书籍中,汉字版是最薄的版本。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际交流的增多、外来文化的输入,许多场合中英文混杂,外语词、字母词乱用,有些地方语文教育与学生语言综合应用能力弱化,经贸、科技等名词术语被国际采用的微乎其微等,实际上是对民族语言的轻视和文化自信的缺失。而今,运动员姚明的名字从“mingyao”变成“yaoming”;还有“kongfu(功夫)”“pinyin(拼音)”等已被收录于英语词典;产品、药品说明书上须配备中文说明;apec(亚太经合组织)、pm2.5(细颗粒物)、icu(重症监护室)等字母词有了经审定的规范中文译名,国际中文教育的影响日趋广泛,上述的例举还有很多,彰显了语言文字工作在规范社会语言应用、构建健康和谐语言文字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三是充分认识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语言文字是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语言文字,是这个社会文化的表现方式,也是这个社会文化的一个方面,它既传承着文化与文明,也是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和标志,关系到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语言文字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国家语言文字事业的核心任务,要立足新时代新形势新目标,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服务国计民生、坚定文化自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坚定不移的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走向现代化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文化认同、情感沟通、信息交流的心灵钥匙。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仅提高了各族群众个人交流交往能力,也拓宽了各族群众获得现代知识和信息渠道,更提高了各族群众生产生活的便利程度。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各族群众的共同意志和共同需求,符合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各民族繁荣发展的保障。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学习各民族之间的文化,对于发展经济,维护社会稳定和祖国统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作为一名民族干部,不但要掌握本民族的语言,更应该熟练地了解和掌握国语知识。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展各项工作,为民族之间的交流搭建一个良好,健康的平台。
一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首先要全面地、准确地认识和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全”才能防止以偏概全,“准”方能杜绝牵强附会。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民族工作的意见》中,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全面开设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课程,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同时也强调“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接受教育的权利,不断提高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水平”。由此可见,在民族地区推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既要求少数民族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鼓励在民族地区生活的汉族群众学习少数民族语言。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后,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明确提出了“五个不变”的政策措施,即三科统编教材使用后,全区民族语言授课中小学其他学科课程设置不变,使用教材不变,授课语言文字不变,蒙古语文、朝鲜语文课时不变,现有双语教育体系不变。这“五个不变”清晰表明,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不仅不会危及少数民族群众使用本民族的语言,反而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培养双语兼通人才,更有利于推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二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语言文化和民族教育的发展规律。文化在竞争中发展,在交融中进步,这是语言文化发展的普遍性规律。各民族文化都要伴随着时代的发展进步而与时俱进,没有一成不变的文化。在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少数民族文化如何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发展进步,是全国各族人民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持有开放的态度,兼收并蓄,无疑是谋求发展的最佳途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产物,是各族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因此,要积极接纳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增强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民族教育发展规律。民族教育事关我国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教育事业,一直以来都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根据本国的基本国情、民族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教育发展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促进民族教育发展的方针政策,这对于提高少数民族地区教育质量,继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优秀文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弱化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而是在最大限度地发展民族教育以推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众所周知,学习掌握语言文字的黄金时期是儿童、青少年时期,这一时期也是培养人的认知能力、理解能力、问题分析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这一时期,学好用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实现和优化教育的育人功能,消除少数民族学生在融入社会过程中产生的语言隔阂、文化疏离以及文化适应压力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完全符合学生心理规律和民族教育发展规律。
三是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符合法律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在全国范围内推广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族人民都享有的权利,也是必须履行的一项法定义务。同时,宪法坚持各民族语言文字一律平等的原则,指出“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此外,《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都对公民学习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权利和义务进行了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在执行职务的时候,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或者几种语言文字,民族自治地方以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从实际出发,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本民族或者当地民族通用的语言文字实施双语教育。“国家采取措施,为少数民族学生为主的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实施双语教育提供条件和支持”。这些规定都立足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在切实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保障了少数民族语言的使用和发展。这是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和落实的法律规定。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的讲话中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是一个血脉相通的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各民族只有把自己的命运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结在一起,才有前途,才有希望。自古以来,中国人民的精神世界中就存在着万众一心的特质和禀赋。历史和现实表明,任何时候都需要各族中华儿女团结一心,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贯彻法律法规的具体举措,其有法可依,有据可查。
202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确立了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法律地位。随后,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发布了《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2_—202_年)》,提出到202_年,普通话在城市基本普及,在农村以教师、学生和青壮年劳动力为重点基本普及,汉字社会应用基本规范;到202_年,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全社会基本普及,全国范围内语言交际障碍基本消除。依据规划,新疆、西藏已分别于202_、202_年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包括内蒙古自治区在内的6省区也于今年开始使用三科统编教材。
202_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厅《全区民族语言授课学校小学一年级和初中一年级使用国家统编语文教材实施方案》发布,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语文、道德与法治(政治)、历史三科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并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授课工作开始逐步实施和稳步推进。这是内蒙古自治区贯彻落实中央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对于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促进民族教育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但是,方案发布伊始,社会上出现了一些质疑和担忧,有人担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的加强会削弱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使用。与此同时,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则借此大肆炒作、借机生事,荒谬地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会危及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进而煽风点火、造谣生事,以致裹挟了一些不明就里的群众。对于群众正常的疑虑和担忧,需要我们廓清迷雾、解疑释惑,从理论和政策层面讲清说透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与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并不矛盾;对于那些造谣惑众、混淆视听的错误言论,则需要我们严正立场、举旗亮剑,坚决澄清谬误,坚决明辨是非,决不能任其肆意蔓延、蛊惑人心。
中华民族的语言资源丰富多彩,承载着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丰富知识,体现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谱系和文化多样,这些都是各族人民共有的宝贵财富,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需要精心呵护的文化宝藏。今天,通过和大家的分享,希望我们都能够认识到,使用国家通用语言和使用本民族语言,二者之间并不是相互矛盾、相互折损的关系,而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熟练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不会消弱少数民族文化,反而能更好地传承、保护和发展少数民族文化,更好地帮助少数民族实现现代化。
普通话,又称国语,它是以北京话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大陆汉语标准。普通话作为汉语的官方发音在全国范围进行推广。推广普通话是中国的基本政策,普通话在中国大陆也推广了四十多年,但据最新的调查,中国大陆会说普通话的人尚不足人口的一半,若要求“标准”些,则会说普通话的人的比例少得可怜,而以普通话为第一生活语言的人近乎零。这与当初的推普设想相差太远,十分令人失望,究其原因,有人把这归咎于方言的顽固势力。但我在这里要说的不是方言对推普的负影响,而是正面讨论普通话本身所陷入的新的危机。
作为一名向学生进行教授知识的老师,学习普通话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因为学校是推广普通话的前沿阵地,甚至可以说是主战场,而老师则是这个阵地或战场的指挥官,所以作为老师,学习好普通话是十分重要的。学习普通话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这方面,我有很深的体会和一些经验。
1.在藐视学习普通话难度的基础上,切实重视普通话的学习。尽管自己是北京人,自认为普通话说得是不错的。但是,自己在日常说话中经常出现老北京话的地方方言。因此我们要十分重视。既不能畏难,又不能不以为然。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思想保证。
2.安排专门时间学习普通话。在学习普通话的过程,要注意安排一个学习计划,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比如每天1小时,专门学习普通话。这是学习好普通话的时间保证。尤其是要纠正工作生活中自己的老北京话的发音。
3.勤向语文老师学习。语文老师不仅具有扎实的语言学和语音学基础知识,经过专业训练,而且老师离自己最近,请教也最方便。因此,遇到不懂的和难以纠正的,要及时向老师请教好的学习方法,一定会取得好的效果。这是最常用的也是最有效的学习方法。
4.勤听普通话广播。电视台、广播电台等新闻节目和其他类节目,一般都是使用很标准的普通话。通过经常性收听收看节目,对学习好普通话有很大帮助。这是拓展学习方法。
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一个国家文化的魅力、一个民族的凝聚力主要通过语言表达和传递。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书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形成的灿烂中华文化,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应坚定不移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应因遇到困境而退缩,不应因存在问题而懈怠,不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语言交流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最基础性的交流,语言交流能力是劳动者综合素质中应当具备的最基本素质。在很多广泛使用方言的地方,汉族群众学习国家通用语言也存在很多困难。汉族和少数民族都要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好普通话。一般说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掌握较好、语言交流没有障碍的地区,即使当地生产生活条件较差,就业水平也相对较好。如果无法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交流,就难以获取有效信息、学习先进文化和科学技术,难以外出务工经商,难以解决贫困、落后问题。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全国统一的劳动力市场逐步形成,迫切需要发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提高劳动力特别是民族地区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基本素质、促进职业技能提升、增强就业能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而提高脱贫致富能力。
孩子是中华民族的未来,应确保各民族学生都能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龄前是孩子语言学习的黄金期,应在民族地区加强学前双语教育,统筹推进乡镇中心幼儿园、双语幼儿园、民办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学校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主阵地和主渠道,应将语言文字要求纳入学校、教师、学生管理和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努力在义务教育阶段达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熟练听说读写能力要求。积极推进民汉合校、混合编班。完善民生汉授、民族预科等培养模式,提升双语兼通复合型人才培养质量。
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这是人民群众的权利。同时也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这是国家的责任和公民的义务。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也高度重视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从长期的工作实践来看,两者并行不悖。我本人就是在两种语言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既能熟练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写作,也能熟练使用蒙语沟通交流。
毋庸讳言,现在的孩子大多说普通话,很多不会讲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曾有汉族同志向我感慨听不到方言乡音:“古人说‘乡音无改鬓毛衰’,现在自己头发还没白,但乡音已经听不见了。”
应该怎样认识这个问题?全球化、市场化背景下,地区封闭打破,各种生产资源特别是人力资源频繁流动,生产方式的变化不可避免带来生活方式和语言的变化,这是历史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人民群众的自主选择,不是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造成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本身就是各民族交融发展的产物,各民族语言文字都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形成作出了贡献,每一种方言和民族语言,都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珍贵资源。在普及普通话过程中,我们当然应当珍惜、保护民族语言和地方方言,努力形成良好互动,更好促进普通话的推广与交流。比如,在条件允许的民族地区,可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阶段设立不同民族语言文字课,满足不同民族学生的学习需求。比如,对民汉双语教学师资培养培训、科学研究、专业学科建设、课程建设等方面给予更多支持,以此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比如,加强少数民族双语教师普通话培训,做好双语教师招录工作。在确保少数民族学生基本掌握和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同时,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
系。个别人把中华民族和各民族对立起来,认为讲中华民族就等于否定了各民族,讲各民族就等于否定了中华民族,这是错误的看法。个别人反对、抵制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嘴上说的是维护本民族特色、本民族利益,实际上却产生了抵制各民族之间交往交流交融、阻碍本民族的繁荣进步的负面效果。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我们可以列举出很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无疑是最重要的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之一。要使“滴灌式”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渗透到每个中华民族儿女心脑,嵌入到全国各地的国民教育、干部教育、社会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中,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不断增进对伟大祖国认同的重要基础。语言相通是人与人相通的重要环节,语言不通就难以沟通,不沟通就难以达成理解,就难以形成认同。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各族群众更为直接广泛地加强沟通、达成理解,进而在情感、思想、文化和政治等层面形成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是不断增强“五个认同”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最为便捷地实现充分沟通交流的重要工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最突出的特点就在于全国层面上的通用。为此,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就有利于各族群众在全国范围通行,与全国各族同胞畅通交流。近年来,国家民委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重要决策部署,联合有关部委积极统筹推进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工作,建设了志愿服务团,实施了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等,促进各族群众语言相通、心灵相通。特别是持续指导有关地方加强少数民族进城务工人员语言文化政策教育服务工作,惠及群众10万余人,帮助他们打下较好国家通用语言基础,使其更好地融入城市、共享城市美好生活。
学习掌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为全面、直接、高效地提高科学文化素质的重要渠道。我国以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载体的科学文化知识,存量最大,资源最丰富。少数民族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就业、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融入社会都有利。在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孩子掌握国家通用语言,就意味着掌握了开启我国知识宝藏的金钥匙,就能够在更大的空间和更宽的领域内加强学习、掌握本领、提升自我,并融入社会、获得机会,进而创造更为精彩的人生。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民族地区全面加快发展,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一方面要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为生产生活各要素的顺畅流通创造更为便捷的条件;另一方面,要培养造就具备包括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力等在内的一大批高素质人才;学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更加便于民族地区引进现代化发展理念、先进生产技术、文明生活方式,提高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促进民族地区社会进步。同时,通过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能够更好满足民族地区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使发展的成果惠及于民,进而全面落实党中央“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要求,使民族地区与全国其他地区同步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更加深入广泛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途径。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语言相通,相互了解,才能更加全面深入地实现交往交流交融,把民族团结落到实处。国家既依法保障各民族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自由,又大力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有利于在更高的层面上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形成“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局面。语言文字相通,各民族之间就会多一份尊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包容,“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将会更加牢固,我们团结奋斗、阔步前进的步伐,将会更加坚定有力。
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依法保障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自己的语言文字的自由并行不悖。在民族地区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并不是不开展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教育。事实证明,我们党坚持把统一性和多样性、共同性与差异性有机结合起来的语言文字政策,推动了全面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与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的相互促进,在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体现出显著优势。新时代,我们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工作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担责尽责,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进一步明确责任、细化措施、稳妥推进,全力配合有关地区和部门,把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做细做实做到位,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
说好普通话在现代社会是一件极其重要的事情。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共同交流的方式,是中华大地上的一种传统语言。如果没有普通话,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就会变得很困难了。
普通话是指“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着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标准语。普通话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语言,她抑扬顿挫,婉转悠扬,悦耳动听,是世界上最优美的语言。今天我们的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上实现了历史上空前的团结和统一,全国人民在党和政府领导之下团结一致,为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目标而奋斗,人民群众迫切需要一种共同的语言。如果没有这种共同语言,就会给我国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全国人民中大力推广普通话,就是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
几千年来,语言文字面对的是人际交际,计算机的出现,信息流通的加快,使语言文字的服务对象从人际交际拓展到人机交际。今天,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已是高技术的重点之一,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的应用研究水平是中文信息处理技术的先决条件,决定着中文信息处理技术发展的速度,它是关系到我们国家能否走上“信息高速公路”的大问题。因此,普通话还在推动我国整个高新技术发展、增强综合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交流频繁甚至“地球村”也将走进我们的生活时,毫无障碍的便利的交际就显得愈来愈重要。
记得有个笑话,部长给小张打电话,小张接起电话来说:“喂,我是校长(小张)。”部长一听,是不是打错了?小张一听没有回答,便又问:“你是谁?”部长说:“我就是不讲(部长)!”两个人同时挂了这个莫名其妙的电话。我听完后,不觉想到了这是由于说方言而闹出的笑话。从而凸现出普通话的重要性。
有人说:“普通话的推广和普及是一件好事,但要从已经习惯多年的家乡话突然改换成普通话,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话虽不假,但我想说的是:只要所有人都在努力,就没有过不去的坎儿!在短时间内若想讲一口流利的普通话确实不太现实,但一经天长日久的学习、实践,一定能做到的。
“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文化。”这是当今的一个热门话题。我认为,“普通话”并不普通,它把十几亿中华人民的心连在了一起,人们交流得更加方便。让我们为这统一全国的精美语言而喝彩!
在最近一段时期之内,我们学校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活动,在学校大力提倡学好普通话的今天,我们也进入了学习全社会普遍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行列中来。《通用法》已于202_年10月31日经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202_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关于语言文字的法律。
通过学习《通用法》,我渐渐的明白了:这是一部实现顺畅交流,拉近你我距离的好法律。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当前,语言文字的应用现状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存在某些滞后现象:有些地区方言盛行,在公共场合说普通话还没有真正形成风气;社会上滥用繁体字、乱造简体字的现象比较普遍;造成了许多不必要的语言文字障碍和误会。在教育领域,可能因为教师的普通话不好,使学生听不懂课;在商业领域,可能因为语言不通,错失许多商机,或者因为合同文字不同,造成歧义而打官司。
很多现状表明,在语言文字工作中,没有法律,只靠政策文件,规范性差,没有力度,只有制定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律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在党和国家的重视下,有有识之士,语言文字工作者和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在全国人民的自提高中,相信中华会实现语言文字规范化大融合。
这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大事,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语言文字法,是一部消除语言文字障碍,实现顺畅交流,构建和谐社会的好法律!
在上大学以前,对于《国家语言文字法》一点都不了解,一直认为跟我没什么关系。在做作业的时候才初步了解了一点《国家语言文字法》,原来不止跟我的工作有关系,还与每个人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我们所有人都应该去学习的。现在才了解到,语言文字跟我们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有关系,语言文字也是一个国家主权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团结的象征,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传统的标志。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来维护,我相信有一天,世界主要语言应该是中文,是我们的国语,而不应该是英语。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有56个民族,共有70多种语言,50多种文字。用法律的形式确定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作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地位,规定了使用范围。有利于社会适应,有利于民族之间的交往,有利于民族团结,国家统一。把语言文字工作纳入法制轨道,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科学有效的管理,为纠正社会用语用字混乱的现象,推进语言文字的依法管理提供了基础。
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文字。汉字的数量很多,总数约6万个,常用字约6000个。汉字有悠久的历史。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汉字,是距今3400多年前的甲骨文,它们已是很成熟、很发达的文字。据科学家推算,汉字的历史有5000年左右。汉字,就是记录汉语的文字。它是我国各民族团结的纽带,是国家统一的象征,中华文化的瑰宝。
我们国家幅员辽阔,各地方言复杂,分歧很大,而汉字是超方言的,它打破了地域的局限,为不同地域间的交往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汉字适应汉语的特点,记录和传播了汉民族丰富灿烂的历史文化,保存了大量的文化遗产。今天,汉字在信息处理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人们可以在电脑、网络上直接使用汉字处理和传输各种信息,从而显示出它的强大的生命力。汉字不同于英语、俄语等拼音文字,它是一种形、音、义相结合的独特的文字体系。也就是说,一个汉字不仅有一定的形体,有一定的读音,还往往能直接体现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说汉字是一种意表文字,也有人称意音文字。从字形上说,汉字是一种方块文字,是通过横、竖、撇、点、折等各种不同的笔画构成的。从形体看,汉字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独体字,一类是合体字。文字不仅是中华文化的载体,而且本身就是一种灿烂的文化。但在历史发展的潮流中,人们对中国文字传统的写法有所改造,产生了所谓的“现代字”,也就是错别字,这种轻易的“改写”,使得中国文字失去了她原本的韵味。平时,有很多人为了一时的方便,而把很多字简写;或是不会写的,就用另一个同音的字代替原本的字,这样就可能使原来的句意改变了。
走在大街小巷中,你同样可以发现错别字比比皆是。有的是为了广告效益,有的是明显的低级错误。如:舞与伦比,这是一项街舞比赛的标题,有意将“无”改成“舞”,取之近音,为的是吸引过路人的眼球。又如在同一个地方的两个不同的招牌,居然会有两种不同的写法,虽是同音,但给消费者两种不同的概念。
语言文明、文字使用的规范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文明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规范、优美的单位名称、招牌、标语、广告牌等是城市文化的组成部分。能否正确书写、使用汉字,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工作、人际交往以至发展经济都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与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