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日派对作文500字(10篇)500字作文
- 生日派对作文500字(10篇)500字作文
- 九峰公园作文500字(六篇)500字作文
- 最新教师节的礼物作文350 教师节的礼物作文500字(5篇)500字作文
- 神奇大自然作文500字(7篇)500字作文
- 最新怀念爷爷的作文500字(五篇)500字作文
- 凤凰作文500字(七篇)500字作文
- 欢乐的游戏作文500字(5篇)500字作文
- 2024年感恩教师节作文500字(7篇)500字作文
- 夏雨作文500字(20篇)500字作文
- 走进夏天作文500字(9篇)500字作文
- 最新生命的痕迹作文500字 生命的痕迹作文800字(五篇)500字作文
- 2024年孝敬奶奶的作文200字 孝敬奶奶的作文500字(三篇)500字作文
- 2024年送给妈妈特别的礼物作文500(七篇)500字作文
- 自我介绍作文男生500字(五篇)500字作文
- 2024年科技创新作文500字(4篇)500字作文
- 最新亲情无价作文500字(六篇)500字作文
- 失败与成功作文500字(16篇)500字作文
- 《关爱》作文500 关爱作文600字作文(8篇)500字作文
- 最新胖的烦恼作文500字(五篇)500字作文
- 2024年乡村日落作文500字(六篇)500字作文
- 忘不了你的微笑作文500字(4篇)500字作文
- 难忘的一件事500字六年级作文500字作文
- 六年级写物作文500字左右5篇500字作文
- 五年级日记 :回不去的记忆_550字500字作文
- 小学生一年级作文500字:搞笑的照片500字作文
- 怎么用旧衣服作文盒(优选15篇)500字作文
- 向善是一种什么作文500字(优选3篇)500字作文
- 捉白菜虫作文(实用71篇)500字作文
传统民俗一
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古人留给我们的传统,就像一颗耀眼的明珠,镶嵌在世界的东方——中国的土地上。
说到传统,许多人会想到各式各样令人垂涎三尺的美食小吃,那一个个老字号都是那么的有名声,有生命。而我们东莞的东坑镇,就有一美食叫“糖不甩”。相信你已经耳熟能详了吧?相传,这还和八仙有关呢。当时东坑镇的人们都吸毒鸦片,整个东坑镇都民不聊生。八仙想尽了办法,却还是不起作用。于是,八仙中的吕洞宾把仙丹制成了糯粉丸,这就是“糖不甩”,村民们吃了糖不甩后果然很有效果。所以,“糖不甩”也是东坑的一个象征。
除了小镇传统美食,我们春节的美食是我们祖国的一颗明珠,一个伟大的象征。比如说,春节元宵吃的汤圆,那种用白糖,芝麻,豆沙等等做馅的汤圆,都是中国人民的喜爱;又比如说年糕,年糕的“糕”和“高”同音,寓意小孩吃了以后,“年高”,年年快高长大,健健康康地成长。我们可以看出,在传统美食中,表达了中国人对生活的热爱,对平安生活的祈求。
还有春节的饺子,也是我们祖国的传统美食。其实,饺子在公元196年就有了,但那时的饺子不叫饺子,而是叫“娇耳”。饺子距今已有一千八百多年的历史了,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这是一种在春节时常的食物,有些地区在冬至也有吃饺子的习俗。吃饺子的时候,有些人总是把金如意、糖、花生、枣和栗子作馅儿包入饺子里。吃到如意、吃到糖的人,以后的日子会更加甜美;吃到花生的人将健康长寿;吃到枣和栗子的人将早生贵子。所以,饺子有代表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祈求。
平时中秋节的月饼,也是我们中国“传统民俗”的一种象征。早在殷、周时期,月饼就已经出现了。不过那时候的月饼跟现在大不相同,那时的月饼名“胡饼”。后来,月饼的制作从唐代以后越来越有考究,出了许许多多有名的饼店。苏东坡有句诗写道:“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才开始流传。
民间的各种美食,都得到了人们的青睐。这是我们中国的一种象征,也是在美食界上一颗灿烂的明珠。
传统民俗二
一:贴窗花。简剪纸艺术作为民俗的一部分,一把剪刀,一张小纸,裁出具有浓厚生活气息的剪纸作品,在春节这个喜庆的日子里,透过小小的窗户传递着生活的幸福与喜悦,不能不让人感到欢喜。
二:贴春联。贴春联是迎春的一系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每张春节上都写着祝福的话语,但各有不同,耐人寻味。短短的两句话写活了新春佳节人们心中的美好心愿,以及对未来无限美好的期待。
三:年画。贴年画是春节里另一个不可缺少的民俗,旧时,家家户户在春节里由大门到厅堂都贴满了各种各样花花绿绿、象征吉祥富贵的年画。今日,年画依然是人们烘托春节欢乐热闹气氛的良品。
四:放鞭。在鞭炮噼里啪啦的声响中迎接新的一年一直是春节里的又一项民俗,可谓“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随着时代的变化这项春节里的项目在城市里虽不多见,但在周边的农村依然是让人兴奋欢呼迎接春节的一项。
五:饺子。北方的春节里绝对少不了饺子的身影,吃完饺子送祝福,接红包也许是孩子们喜欢春节的又一目的吧。
也许春节里的民俗还有很多等着我去了解,它浓厚的文化味等着我去探究,我期待着下一个春节的早日到来。
传统民俗三
春节的前几天,家家户户都要清洗家具,拆洗被褥,进行大扫除,干干净净迎新春。早在尧舜时期,我国人民便有了“扫年”的习俗。它起源于古代人民驱除病疫的宗教仪式。逐渐演变为年终的卫生大扫除了。到诏代,“扫年”之风盛行。“扫年”的风俗反映了我国人民爱劳动、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农历除夕,各家各户的门上,贴上一个福字,传说明太祖朱元璋有一年正月十五微服出巡,看见围观一幅漫画,上面绘着一个赤脚女人抱着一个大西瓜,明太祖看了,却对此产生误会,以为镇上的人有意取笑他的马皇后,明太祖把这件事暗记在心上,下令凡没参与嬉笑的住户在门上贴一个福字。军士们便以此为据,到没贴福字的家里提人。从此以示安分守己。这种从避嫌变祝福的善良直流传至今。
盼着、盼着终于盼到了快乐的新年,除夕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年夜饭,饭后我与哥哥姐姐一起放炮,一颗颗五颜六色的火花飞升降落,犹如天女散花,又好像信号弹飞上天空,忽明忽暗,把夜幕装点成鲜花的世界。在有几分钟便是十二点了,挂好鞭炮,妈妈喊:“十二点了放鞭炮啊!”爸爸点燃了鞭炮,震耳欲聋的声音迎来了新年!
每到春节最令人难忘的是拜年等,到大小年统统拜完,年味就像硝烟一般。
第二天,天刚亮,我就被炮声惊醒了,我穿上新衣服,和爸爸妈妈一起贴春联,贴完后显得喜气洋洋,我们兄弟姐妹一起放炮,热闹极了,每一个人都应该以新精神来迎接新一年到来。
人生最有趣的事,就是辞旧迎新,因为人类的最高愿望就是更上一层楼。
传统民俗四
在对色彩的崇尚上,汉族有尚红色、贵黄色的习俗。
尚红,早在《礼记·檀弓上》就记载说:“周人尚赤”。这种“尚赤”的风土人情在汉族古代有许多表现:中国古称“九州”,又别称“赤县神州”;“赤鸟”被视为瑞鸟,又被作为太阳的别称;纯洁善良之孝子被誉为“赤子”,忠心赤诚的高尚品德称为“赤心”;商、周光辉灿烂的青铜文化的主要原料铜,被誉为“赤金”。久而久之,本以火的颜色为“赤”,遂发展成泛指一般的红色。
由于汉族把红色作为吉祥、喜庆、美丽的象征,所以常把妇女的盛装称之为“红妆”,并以“红妆”代指美女;或把妇女美丽的容貌称之“红颜”,也指代美女;或把少妇的住房称为“红闺”;甚至盛装出游的男女也被称作“红男绿女”。不仅如此,汉族民间把红色作为革命的象征,历代农民起义中,有的称“赤眉军”,有的叫“红巾军”,还有“红袄军”、“红灯照”,直至现代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共领导的工农武装也曾称为“红军”。
在汉族民间习俗的贺庆寿礼、婚礼中,均要用红色来点缀环境,渲染气氛,如生小孩要在门上挂红布,贺寿的寿面要用红纸相扎,新娘要穿红衣,逢年过节送礼也要贴红纸,年节及喜庆送钱要用红纸包装,俗称“红纸包”。凡此种种俗称“红喜事”。
汉族在尚红的同时又贵黄。《白虎通义·号篇》云“黄者,中和之色,自然之性,万世不易。”黄色为五色中最高贵,代表中央。因此,汉族古代皇帝均尊黄色为正色,皇帝穿的龙袍又称“黄袍”;祭祀时也要穿黄色的衣服以示隆重,庄严。
在宗教方面,不仅道教敬黄色,服黄色,而且佛教也认为黄色素雅、绝俗,有超然物外的情味,故其服装、建筑及其他装饰多用黄色,器皿多“鎏金”(即“涂金”)。
汉族民间贵黄最典型的是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甚至提出了“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的政治口号。
此外,汉族还忌白,认为白色代表悲哀、痛苦和死亡,所以丧礼均用白色来表示肃穆哀悼。丧事又俗称“白喜事”。
传统民俗五
随着城市的建设飞速发展和新农村的住建完善,许多人都告别了大杂院,相继搬进了高耸如云的楼房。以前,那种端着饭碗去串门的情形越来越少了;以前,芝麻糖、年糕等年货都是自己做,小孩可以整夜不睡觉等着吃那第一口美食,可现在什么都能买到,什么时候都能买,不用亲自动手,也不用盼到过年再吃;以前初一一直到初十五都在拜年,现在几乎都被电话或手机信息所代替了。所以总听大人说年味儿越来越淡了。
今年我又来到老家过年,原本以为只是在家看看电视吃吃零食,没想到今年村里组织了串马灯的活动。
马灯?我们城里小孩甚至大人可能都不太了解。它是芜湖民间在春节间搞的一种带有游玩形式的演出活动,它还被列为安徽省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呢!
马灯里面的`人物全是“三国演义”与“杨家将”等戏里的英雄,我在里面扮演的是岳飞的儿子——岳云。马灯的走法也是有讲究的,是按照孙子兵法演变而来的。我们这些小孩都得提前一周,由大师傅带领着,每天要训练好几个小时呢!否则你一人走错,会影响整支队伍的。
到了正月初一,我们凌晨三点起床,开始准备。要花上京剧的妆容,戴上华丽的戏帽,身上套着假马,穿着戏服,裤子上系着两个铃铛。一直忙到9点,我们在鞭炮声中开始了“表演之旅”。
到了午时,村里都会准备丰盛的佳肴招待我们。这里的门道也很多:进门不能踩门槛;安排好你坐在朝门的长凳上,坐了就不能随意走动;不能自己夹菜,进门就不能说话,不要就摆摆手;吃完饭得围着他们家的餐桌和床绕一圈,双方围绕对方绕一圈,然后才能走。
就这样我们一直忙到晚上八九点才能到家,一天下来要走四五十里路,虽然十分辛苦,但是我尝到了马灯的乐趣。
在串马灯中,我感受到人与人之间久违的亲切感,邻里之间热情的招呼,乡村之间浓浓的乡情,同时也体验到民俗——马灯的魅力和它的文化内涵。
今年我的中国年,过得很有年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