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儒林外史每一回读后感三百字以上 儒林外史每一回读后感50字(三篇)读后感
- 2024年儒林外史每一回读后感三百字以上 儒林外史每一回读后感50字(三篇)读后感
- 2024年朝花夕拾前一半读后感(5篇)读后感
- 2024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读后感200字(5篇)读后感
- 中学生三国演义读后感200字(4篇)读后感
- 2024年一年级米小圈上学记读后感(通用9篇)读后感
- 《一千零一个愿望》读后感450字(4篇)读后感
- 2024年巜平凡的世界读后感 平凡世界读后感(大全9篇)读后感
- 2024年读红楼梦读后感400字 读红楼梦的读后感100字(5篇)读后感
- 2024年高尔基我的大学读后感 高尔基读后感(实用8篇)读后感
- 长袜子皮皮读后感400字(三篇)读后感
- 卖火柴的小女孩读后感300字(9篇)读后感
- 2024年活着作品读后感一千字左右 活着读后感1500字以上(5篇)读后感
- 朝花夕拾五猖会读后感600字初中(4篇)读后感
- 2024年《怀念母亲》读后感20字(3篇)读后感
- 威尼斯商人读后感(优秀8篇)读后感
- 2024年红书读后感300字 红书读后感600字(15篇)读后感
- 最新朝花夕拾500读后感(五篇)读后感
- 最新昆虫记读后感800字免费(五篇)读后感
- 2024年执行没有任何借口读后感(模板9篇)读后感
- 最新骆驼祥子四至六章读后感(三篇)读后感
- 水浒传第110回读后感300字(3篇)读后感
- 2024年秋天的怀念读后感(实用8篇)读后感
- 不抱怨的世界读后感100字(六篇)读后感
- 尼尔斯骑鹅旅行记读后感400字(三篇)读后感
- 最新傅雷家书赤子之心读后感200(五篇)读后感
- 2024年初三西游记读后感600字(四篇)读后感
- 最新简爱第三十八章读后感3000字(四篇)读后感
- 2024年西游记小故事读后感150字 西游记小故事读后感400字(四篇)读后感
- 读后感精选范文读后感
矛盾论读后感500字 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一
“事物的矛盾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最根本的法则。列宁说‘就本来的意义讲,辩证法是研究对象的本质自身中的矛盾。’”开篇之句,便是告诉我们,在研究这个法则时,会涉及广泛的方面以及诸多哲学问题。这正说明了毛主席的严谨:哲学论不可能随随便便几句话便能阐述清楚的,必须综合事物的各个方面来全面看待。随后毛主席从对两种宇宙观、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主要的矛盾和主要矛盾的方面、矛盾诸方面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以及斗争在矛盾中的地位这些问题的讨论最终很好的阐释了矛盾论。这其中有很多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首先,“当着我们研究一定事物的时候,应当去发现这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内部的特殊性和普遍性的两方面及其互相联结,发现一事物和它以外的许多事物的互相联结。”不认识矛盾的普遍性,就无从发现事物运动发展的普遍地原因或普遍地根据,但是,如果不研究矛盾的特殊性,就无从确定一事物不同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也就无从辨别事物,区分科学研究的领域。各种物质运动形式中的矛盾,都带特殊性,其内部也都包含着本身特殊的矛盾。这种特殊的矛盾,就构成一事物区别于他事物的特殊的本质。而我们研究事物总是由认识个别的和特殊的事物,逐步地扩大到认识一般的事物,同时相互联结,即统一辩证的看待这些矛盾,然后才有可能更进一步地进行概括工作,认识诸种事物的共同的本质。矛盾促成事物的发展,矛盾也同时为我们研究事物提供了方向。
其次,认识事物需要研究工作。不但要研究每一个大系统的物质运动形式的特殊的矛盾性及其所规定的本质,而且要研究每一个物质运动形式在其发展长途中的每一个过程的特殊的矛盾及其本质。而研究问题时,“忌带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人们需要如实地反映这些情况,而不只是片面地或表面地去看它们,认识事物的互相联系,研究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个发展阶段上的矛盾的特殊性,不但必须在其联络上、在其总体上去看,而且必须从各个阶段中矛盾的各个方面去看。
再次,矛盾通常是分主次的,而且主次并非是绝对的。“过程发展的各个阶段中,只有一种主要的矛盾起着领导的作用。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并且“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互相转化着,事物的性质也就随着起变化。”因此,研究任何过程中首先要捉住其主矛盾,这样一切问题才能迎刃而解。万千的人们,不懂得这种方法,结果如堕烟海,也就找不到解决矛盾的方法。
总的来说,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差异就是矛盾,无可避免。原定的计划与未知的偶然相矛盾,远大的理想和无情的现实相矛盾,繁忙的都市生活节奏和碧溪垂钓、静赏夕照的闲情也相矛盾。由《矛盾论》而引发联想,则知生活之中无处不存在着矛盾,绝对的平和与纯净只是理解上的片面与偏差,存在于理想国度之中。
譬如进入大学之前总是心存侥幸,以为熬过高考之后世界或便该是一片阳光灿烂,前程无忧,然而行至今日也不过如此,仍然需要在各种矛盾之中排解调和以求平稳生存。学业愈重与之对立的对闲适生活的渴望也愈重,一方消失后另一方也对应消减。是以甫入大学,时有空虚之感,而又不得不继续鞭策自己,在压力之中寻求动力。
人也是如此。人性之中的善与恶是一对手拉着手旋转的对立统一体,互相吸引又互相排斥。不同的只是在各人的成长过程中,一部分人将心底里的恶念转化为善,由行为思想上加以引导,而成为善人。然而成为善人的人心中也不会没有一念之恶,他们一生将之压制并幽闭在内心的某个角落,缩至无限小,但依然存在。另一部分人则放纵心灵中的各种欲望,违背道德与公理,成为与良善之人相反相成的阴暗面。上下、左右、乾坤、阴阳,社会与人生都是由这种两极对立所组成,人总在试图转化矛盾当中吸取经验与教训,获得成长,并将矛盾长久地持续下去,直止死亡。因为有对生的憧憬与向往,才有对死的虚枉的恐惧。
矛与盾,其实不可分割。矛盾的一方推动另一方前进,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正因为有了诸般念想,人性因而渐趋复杂成熟。换而言之,了解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也有助于更清楚地认识世界与生活,对各种矛盾作出正确的判断,采取效的方法,将矛盾之差异的级别化减到最小程度,化解对抗,使生活与思想在矛盾之中螺旋前进。
矛盾论读后感500字 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二
一斗争哲学家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斗争哲学产生于延安时代我们不知道是毛泽东的哲学思想影响了艾思奇和陈伯达还是艾思奇和陈伯达的哲学思想左右了毛泽东总之艾思奇等人三十年代来到延安后与延安的哲学家一起创立了了斗争哲学《矛盾论》就是斗争哲学产生的标志。从《矛盾论》中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到毛泽东并非是要建立一种自己的哲学而是在于阐述马列主义的哲学。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的理论原则说成是唯物辩证法是强加给马克思和列宁的。从《矛盾论》引述的列宁的话就可以看出斗争哲学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来自于对列宁的误解。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决不是列宁的意见。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人们是怎样误解列宁的。
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曾引用了列宁的一句话以证明斗争性的绝对性和无条件性。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一文里说:
“对立面的统一(一致、同一、合一)是有条件的、一时的、暂存的相对的。互相排斥的对立面的斗争则是绝对的正如发展、运动是绝对的一样。”①①转引自《毛泽东著作选读》上册第173页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列宁的这句话就成了绝对的无条件的斗争性和相对的有条件的同一性这一斗争哲学基本原则的理论根据。令人不解的是毛泽东《矛盾论》里引述列宁上述话的同时见还引用了列宁的另外一句话这句话却有着与上述的说法有着极为相反的意见:
“为什么人的头脑不应该把这些对立面看作僵死的凝固的东西而应看作活生生的、有条件的、活动的、互相转化的东西。(重点号是引者加的)”列宁《哲学笔记》第116——117页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0年版
列宁在这里明显地表达出“对立面”是“有条件”的意思与上面的引述将对立面的斗争说成是无条件的似乎是自相矛盾。但读者如果稍微仔细认真一点就不难看出列宁的上述两段话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意见:第一句话列宁说的是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列宁的第而句话说的是对立面是有条件的。如果我们将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看成是同一个意思我们就会看到列宁两种矛盾的说法;如果我们看到对立面的斗争和对立面表达的是两个问题我们也就不会怀疑列宁自相矛盾了。《矛盾论》的作者在同一篇文章中引用了列宁两句具有相反的意思的话但却没有发现这里的矛盾。毛泽东是第一个这样引用列宁话的人从1937《矛盾论》发表到今天几乎斗争哲学家们都在自己的著作和文章里模仿《矛盾论》的做法同时抄用列宁的这两段话令人奇怪的是竟没有一个人看到或指出这两句话的矛盾。
既然列宁说矛盾对立面的斗争是无条件的那么列宁自然的成了这种斗争哲学的发明人因为斗争哲学家们除了引用列宁的话外并没有做更多的考察以证明同一性的相对性有条件性和斗争性的绝对性无条件性。如果列宁能重生的话一定也会说这即给了他过多的荣誉也给了他过多的毁誉。如果哲学家们稍微仔细一点的话不难看出列宁的这两句话中的有无条件性指得是两种情况。
矛盾论读后感500字 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三
有些书让你认识一件新事物,有些书让你进行深入认识,进而改变你的思维方式,再进而改变你的行为方式,最后达到改变你整个人的目的。现是《矛盾论》的读后所想。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之中。
在最细微的原子、分子范围内考虑差异,有人会说,两个铁原子,原子核是一样的,电子是一样的,就不存在差异,就否定了万事万物都是存在差异的。但是在自然条件下很难存在两个完整的铁原子,倘若在自然条件下存在两个铁原子,原子核一样,那么他们的电子一直绕原子核运动,两者的电子不可能在任何时刻都是在固定位置或绕固定方向运动。任何两个同种元素的在假想状态下完整的原子都存在差异,可知在微粒范围内说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也是正确的。矛盾的普遍性得证。
以上是客观物体存在差异,其实差异也是存在于抽象的人的思想内的。现扩充讨论差异的范围,差异包含实际存在的物体的差异和抽象的人类思想的差异。
现实物体的差异,万事万物都存在差异,那怎么样的物体之间的差异产生矛盾,并促进事物的发展,须得这种差异是在事物内部的。因为事物内部的矛盾变化才能促进事物的发展。例如,两片颜色不一样的叶子,存在差异,却不会产生矛盾,也不会促进叶子的发展。(但两种事物的差异会在人类的认知里产生矛盾,两片不同颜色的叶子,在人的大脑中能促进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因为人的大脑将两个没有联系的事物联系成了一个整体,此时这种差异产生的矛盾便变成了人内部的矛盾,促进人的认知。)两杯盐分不同的水,盐分不同就是差异,盐分相互渗透,两杯水变成一杯水,最终这杯水每个部分盐分是一致的。一个物体两部分温度不同,存在矛盾,最终温度传导,使得各部分温度一致。当两个物体温度不同时,两者碰到一起,温度的不同便产生矛盾,开始温度的传导。
客观事物的差异导致物质的发展、变化,在化学和物理中已经见识了很多。但人思想的差异如何影响人?促进人的发展?以下进行分析。
人与人思想有差异,会有冲突,冲突产生矛盾。也存在人和他人思想观念不同但是可以克制自己,允许这种不同存在,是因为两人并没有多大的亲密关系。但人存在一种天性,希望自己思想上能控制别人,希望别人按照自己的想法去走,如果对方偏离,内心会产生一种不舒服的感觉。这种心理对自己的亲人朋友更甚。若是朋友或亲人,思想不同造成的矛盾会频繁产生冲突,矛盾的发展会改变两人的关系,两人的关系在矛盾中发展,最终两人看法一致或分道扬镳(这里在生命无限且两人频繁的相处在一起的条件下进行考虑)。
现实物体的差异在人思想上的反应,是因人的偏好不同而产生矛盾。有的物体颜色、味道、形状……你喜欢,他人不喜欢,便有了矛盾。这种矛盾只在两人对物体偏好存在差异且两人都面对这个事物时产生。苛刻的条件使得这种矛盾出现的频率并不高,所以产生的影响较小。
具体事物的发展是看得见摸得着的,是每个人可以见证的。但抽象的思想的发展,是很混乱的,人要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才能防止思想发生错误,也就是要时时刻刻与自己本质属性内根深蒂固的东西做对抗。但思想的发展应该是总体往好的方面,因为思想上坏的方面经过实际检验后会被人摒弃掉。
事物的变化皆有其规律。只要事物出现的次数够多,加上仔细地观察,必定会有所收获。就算是无规律的布朗运动,其规律就是:分子的无规律运动。矛盾如何促进人的发展,我们可以通过生活中很常见的一些很小的事情发现规律。(观察的低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得到客观事实,高级形式是观察事物并经过大脑思考得出规律,人最难的是善于观察自己)
例如,你和你室友之间的矛盾。你的室友经常做清洁,很爱干净。你没有那么爱干净。这便是你们之间的矛盾。随着生活时间的增加,他越爱干净,你越不爱干净。他将房子的卫生打扫很干净,而你享受着舒适的环境。你不会有负面情绪。你的室友会有负面情绪。
表象上的爱干净和不爱干净的矛盾,转化为了你室友劳动付出后的负面情绪和你不劳动却享受舒适环境的愉悦情绪之间的矛盾。情绪在生活中会进行表达,可能是在言语之中,可能是在平时的生活细节之中。你的室友会在语言上批评你,或在行为上让你感觉不舒适。这样你们之间的矛盾会越来越大。怎样化解这样一个矛盾?或者说缓解这样一个矛盾?你要让你的室友知道你也为房子的清洁做过卫生。以前有一种观点,做好事不留名,但如果你做好事不留名,你无法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矛盾。
要化解矛盾,此时要做好表面功夫。当着你室友的面,去做清洁,去倒垃圾。此时,他知道你也为你们的生活环境做了贡献,他内心的负面情绪会减少。就达到了化解你跟你室友之间的由于爱干净与不爱干净的矛盾。这一过程发展的是你跟你室友的关系,同时发展的还有你的卫生习惯。
这是生活中一件很小的例子,我们从中发现一定的道理。人是希望自己发展的,而矛盾能促进人的发展。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应该制造矛盾,在解决矛盾中发展我们自身。通过和爱干净的室友生活,我们养成了良好的卫生习惯,这是我们希望得到的。如果我们和不爱干净的人相处,那我们就形成不了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交的朋友很重要。这是生活中的偶然事件形成的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那我们怎么去主动形成或制造利于我们发展的矛盾呢?
通过制定目标,你制定的目标跟你的现状肯定是不一样的,那么两者之间便存在矛盾。有矛盾,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发展我们自己。这种矛盾的发展依靠自己达到目标的决心,在现实中达到的效果根据个人的意志力、决心。这样的矛盾是可以自己主动缓解逃避的。
那么生活中一种你无法逃避,需要自己去努力克服并发展自己的矛盾,是你生活中有多少比你优秀比你强的人?这种矛盾会逼着你前进。所以每年高考大家都希望去好的大学,因为好的学校优秀的人更多,促进你发展的矛盾也越多。
矛盾论读后感500字 矛盾论读后感1500字四
我在写这篇读后感前,仔细地读了《矛盾论》几次,虽然对其中的理论只能理解部分,但是依然觉得这篇文章的深深的哲理性,还有在当时的社会环境和革命状况下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今读来,也能透过深入浅出的文字悟懂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
《实践论》以认识和实践的关系为基本线索,系统地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要内容,本质特征和重要意义,坚持和发展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
《实践论》中阐述这以下四个基本问题:(1)实践的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2)认识的辩证过程,即从实践认识的过程,又从认识到实践的过程。(3)批判“唯理论”和“经验论”。(4)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关系。
文章提到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矛盾既有普遍性又有特殊性,而且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对于这点我是十分赞同的。以下就对这两点说一下自己的观点。
古语有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悠”,“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自然界有矛盾,人类社会更有矛盾。人不可能脱离矛盾而生存,矛盾是客观存在的,人必须生活在矛盾当中。也就是所矛盾存在于一切客观事物和主观思维的过程中,矛盾贯穿于一切事物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文章中说“生命也是存在于物体和过程本身中的不断地自行产生并自行解决的矛盾;这一矛盾停止,生命亦即停止,于是死就到来”,这观点很正确,但值得关注的是,这矛盾结束了,另外的矛盾又产生了,因为同化、异化的矛盾运动停止了,仍然存在着物理的、化学的矛盾运动。所以,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由矛盾个体组成的社会乃至整个宇宙都存在矛盾。
基于矛盾的普遍性,我们必须学会怎样对待矛盾的普遍性,从而使我们在发展的道路上少碰钉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