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 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教育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 建设工程电工工作总结(热门29篇)工作总结范文
- 和谐202_监所工作总结(热门38篇)工作总结范文
- 服务周报工作总结(实用17篇)工作总结范文
- 协会党委工作总结范文三篇工作总结范文
- 202_民族团结进步工作总结范文十三篇工作总结范文
- 关于工作态度总结【十三篇】工作总结范文
- 自然资源局年度工作总结范文(精选4篇)工作总结范文
- 人们的禁毒工作总结(必备46篇)工作总结范文
- 公安清查工作总结范文(26篇)工作总结范文
- 宝马内训师工作总结(共4篇)工作总结范文
- 人大换届经费工作总结(共17篇)工作总结范文
- 物业月度工作总结开头模板(通用25篇)工作总结范文
- 春节食材保供工作总结(热门23篇)工作总结范文
- 数学支部党建工作总结(优选11篇)工作总结范文
- 重点人员工作总结模版(37篇)工作总结范文
- 给排水机电工作总结(合集22篇)工作总结范文
- 清明节主题活动总结范文(精选17篇)工作总结范文
- 202_年幼儿园端午节活动总结与反思工作总结范文
- 主管检验师年度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 202_青海禁毒工作总结(精选40篇)工作总结范文
- 长春新区人才工作总结(共15篇)工作总结范文
- 生产实习总结范文700字工作总结范文
- 红色资源保护传承工作总结(优选3篇)工作总结范文
- 中秋期间巡逻工作总结范文(优选18篇)工作总结范文
- 野鼠野粪监测工作总结(14篇)工作总结范文
- 建设工程效能监察项目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 [202_年下学期放假时间]202_年下学期小学数学教研组工作总结工作总结范文
- 老师补课班工作总结(32篇)工作总结范文
村庄是指农村地区各种形式的人类居住场所即村庄或农村居民点。一般来说,乡村风景宜人,空气清新,更适合人们居住,民风淳朴。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的文章6篇 ,欢迎品鉴!
第1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今年来,我局深入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县农办印发的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系列文件精神,认真履职、务实运作,在巩固农村基层政权、发展农村基层民主、落实基本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较好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 一、工作进展情况
(一)进一步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
通过实施党建年度综合考核,将村级党组织建设情况进行分类定级,采取激励先进、鞭策后进、“抓两头、促中间”的办法,进一步健全农村党建工作的动力机制,着力营造你追我赶、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按照省委、市委部署要求,结合202_年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对基层党组织实行分类动态管理,加大先进村级党组织的培育和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积极创建“五好”党组织,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进步、全面过硬。结合202_年换届选举工作,我局联合市组织部,深入各县(市、区)、开发区、投资区巡查摸排,调查摸底,加大对软弱涣散党组织的整顿力度。
(二)进一步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
做好农村社会救助兜底工作,做好农民重特大救助等社会救助工作,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截止目前城乡低保包括低保兜底资金共计支出:4486万元,保障人口达15332户,37772人左右,农牧民重特大救助截止目前医疗救助2177人,支出资金763.45万元,救助限额内救助率已达到70%。1-10月在农村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信息管理系统录入留守儿童288名、困境儿童279名、散居孤儿187名,同时进一步健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1-10月对全县1960名60岁以上失能和半失能老人、80周岁高龄老人实施居家养老服务,支出资金58.8万元,20xx年我局将争取在全县4个公办养老机构建立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为集中供养老人提供多样化服务。继续对城镇“三无”人员、农村“五保”对象和孤儿实现集中供养全覆盖。
>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1、推进农村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建立健全村务联系会议制度,构建民事名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建立健全社区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施网络,扩大农牧区社区服务设施综合覆盖面,完善政府购买社区组织服务机制。
2、进一步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加强动态化精细化管理,把符合条件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纳入保障范围,全面落实特困供养制度。
3、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加快老龄事业发展。
第2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为全面推进我县乡村振兴工作,近年来,县城管局围绕“城乡统筹、源头减量、分类处置、系统治理”的思路和目标,精心谋划、精致组织、精准发力、精细落实,乡村振兴工作取得了较好进展。
> 一、加强城镇统筹。
(一)扎实推进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
为进一步实现生活垃圾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从根本上解决“垃圾围城”的出路,我县于20xx年投资1800万元在垃圾填埋场西侧建设日处理生活垃圾300吨的大型垃圾中转站,20xx年1月份建成投入使用,全县生活垃圾全部转运至盱眙县垃圾焚烧发电厂处理,现库区内全面停止填埋生活垃圾,经统计,20xx年全年共外运全县城乡生活垃圾量达63810吨,降低了环境污染,减少了资源浪费,
(二)完善生活垃圾收运体系
20xx年11月我县环卫体制调整,将城区背街后巷、城郊结合部、城中村以及经济开发区的道路清扫保洁全部纳入了环卫规范作业,现有环卫人员458人。同时每个镇也建立了专门的环卫保洁队伍,保洁人员配备原则上按照集镇每千人配3名、每个村配4-5名的标准配备到位,并相对保证卫生保洁专业队伍的稳定。截止目前,全县农村环境保洁员已达1158名。
按照省里提出的“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城乡垃圾统筹处理体系建设要求,我县结合自身实际,将“四步”变“两步”,采取县包到镇(垃圾转运、处理由县负责)、镇包到村组的两级统筹运行管理模式(农村环卫基础设施建设、队伍建设和清扫保洁、垃圾收集由各镇负责)。目前城区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农村生活垃圾收运率达97%,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20xx年县财政将农村环卫方面的奖补资金提高至128万元,较20xx年相比增长率达12.8%。大量资金的投入,促进了城乡清洁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建立城乡生活垃圾统筹处理提供了经费保障机制。
> 二、推进垃圾分类。
根据工作实际情况,明确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即县城“细化三类、三分法”,农村“定点投放、二分法”,全面开展垃圾分类试点工作。扎实推进县城垃圾分类试点,金水湾、金采新村等试点小区开展“分类换积分”活动,引导居民自觉主动参与垃圾分类;推进机关单位设置垃圾分类设施,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的好处,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参与率、准确投放率。大力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吕良镇率先启动农村分类试点工作,投放三分类果壳箱、垃圾桶,建成易腐垃圾处理站,所辖村垃圾分类试点实现村域全覆盖,村民参与率达80%。
强化宣传教育,硬化工作措施。广泛深入宣传,以推动垃圾分类实质运作为基本目标,通过设立宣传栏、投放公益广告、发放宣传单页等方式,增强群众垃圾分类意识,普及垃圾分类知识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校园,力争做到将垃圾分类投放与宣传渗透到社会各个层面。
加强垃圾治理,加快垃圾分类收集、转运设施建设,完善生活垃圾终端处理设施,升级改造垃圾压缩处理中心,加快推进城东、城西垃圾中转站建设,逐步提升城乡生活垃圾处理能力。同时,统筹做好生活垃圾分流外运处理工作,力争垃圾不落地、不积压,不断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第3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我市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以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突破口,以推进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为着力点,以深化乡村综合改革为根本动力,全面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了农业提质增效、乡村文明进步、农民增收致富。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进展情况 制定出台了XX《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乌党办〔202_〕1号),起草了《XX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2_—202_年)》,调整成立了XX市委乡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明确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体要求和具体任务。同时,全市成立了六个专项推进组,明确各个小组的牵头单位、工作职责等,市农业局作为牵头单位承担综合协调和产业振兴推进具体任务,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
(一)以产业兴旺为重点,提升特色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一是大力培植壮大龙头企业。把培育和做强做大龙头企业作为引领特色农业转型的重要抓手,大力培植SS薯都D品有限公司、DD区雪原乳业有限公司、FF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FF中加农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发展了一批农民合作社,全市形成了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为支撑的现代农业发展新格局。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目前,我市农民合作社有6346家,培育自治区级农民合作示范社62家、市级农民合作示范社230家;
家庭农场333家,其中:家庭农场111家、家庭农场222家。三是积极打造现代特色农业品牌。“AA马铃薯”成功入选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燕麦种植面积增加到112万亩,被命名为“中国燕麦之都”。创建标准化示范农场32个,鼓励引导龙头企业和种养大户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积极开展以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为主要内容的“三品一标”认证和特色产品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产品达到243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9个、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4件。“四子王戈壁羊”入围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榜,丰镇市、商都县创建“国家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县”。
(二)以生态宜居为关键,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一是全面开展乡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为破解乡村生活垃圾难题,我市积极推广乡村生活垃圾“村收集、镇转运、县(镇)处理”模式,目前3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40%的村庄开展保洁,建设垃圾池8000多个、公厕202_多座。二是推动乡村基础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四好乡村路”255公里,99%的嘎查村通客运班车。全市已实现村村通硬化路。全力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隆胜、七家营、红格尔等水库基本建成,安全饮水工程惠及3.7万农民。大力发展集中供水,全市乡村集中供水率82%和自来水普及率77%。三是加大乡村环境综合整治力度。实施化肥零增长、农药零增长、推进养殖粪污综合利用、着力解决农田残膜污染,深入开展秸秆资源化利用等行动。全力抓好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74.4%。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控水、控肥、控药、控膜“四控”行动扎实开展。大力发展节水农业,改造喷灌圈16万亩。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全面落实“河长制”。进一步加大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草原平均植被盖度明显提高,草原植被盖度34.5%,村庄绿化覆盖率26.3%。
(三)以乡风文明为保障,凝聚乡村振兴正能量。一是突出抓好乡村思想道德建设。坚持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三管齐下,积极引导农民注重家庭建设、家教传承和家风培育,形成了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开展了五届文明村镇创建示范活动,打造全国文明村镇8个、自治区级文明村镇7个、市级文明村镇74个,镇县级以上文明嘎查村和乡镇苏木占比为40.2%。二是深入实施各类文化科技惠民工程。通过开展“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和“崇尚科学、破除迷信、拒绝邪教”等宣传活动,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乡村精神文明和脱贫攻坚相互支撑、相互促进的良好态势。三是深入开展移风易俗行动。发挥村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等作用,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天价彩礼、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深化乡村殡葬改革,引导群众大力弘扬时代新风,自觉抵制封建迷信等腐朽文化的侵蚀。全市87%以上的行政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妇女禁赌禁毒会”、“村民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等。
(四)以治理有效为基础,推动乡村和谐发展。一是健全村务监督机制。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推行村级事务阳光工程,依托村民代表会议、村民议事会、村民理事会、村民监事会等,形成了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多层次基层协商格局。二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以加强村级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和党员队伍建设为重点,扎实推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促脱贫攻坚等工作,推动了乡村基层党建工作全面提升、全面过硬。扎实推进村级党组织标准化建设,全面派驻第一书记,全市乡村基层党组织活力得到了进一步增强。三是创新基层管理体制机制。加强基层基础设施建设,全市1321个嘎查村委会全部完成村级“厅室”(便民服务大厅、村“两委”办公室、精准扶贫室、党员活动室、文体娱乐室、卫生室、便民超市)改造升级。推进法治乡村建设。借助“七五”普法,树立“用得上、听得懂、看得见、信得过”的工作理念,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官、老党员、老干部的作用,建立常驻乡村的普法宣传员队伍,为幸福美丽新乡村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61%。建立健全基层司法调解等纠纷调处机制,基层矛盾纠纷逐年减少,上访案件发生率逐年下降,全市社会公共安全感和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四是建设平安和谐乡村。大力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乡村黑恶势力、宗族恶势力,严厉打击黄赌毒盗拐骗等违法犯罪,全市乡村治安环境实现了进一步好转。
(五)以生活富裕为根本,提高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一是大力促进农民增收。按照《FF自治区乡村就业创业促进工作方案》,坚持把就业创业作为农民增收主渠道,大力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全力加强职业技能培训,多渠道促进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创业,今年全市乡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7.7万人次。二是全力推进乡村牧区人才工作,培养市级科技特派员170人、职业农民4648人,农业科技水平明显提高,能人大户带动能力显著增强。三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政治责任、最大民生工程来抓,5.89万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79%,丰镇市退出自治区贫困县行列,凉城县、察右后镇符合退出条件。建成脱贫车间70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全部并网发电,1321个嘎查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清零,产业扶贫惠及11.2万贫困人口。四是加强乡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积极完善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适时适度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统筹推进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乡村低保与扶贫开发政策衔接,做到了乡村贫困人员应保尽保、应兜尽兜。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市全力抓好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但面临的困难和问题不少,主要表现为:一是农业生产经营方式比较粗放,产业化水平较低。产业链条短,精深水平低,生猪、肉牛、肉羊当地屠宰加工比例不足10%。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全区的4.8%。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滞后,销售渠道不畅,品牌少。种养结构不合理,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弱。二是财政投入不足,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问题突出。多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自有资金不足,财政支持现代农业的资金有限,投入的农业项目少,农业金融机构贷款门槛高、担保难、时间短、额度小,产业发展资金短缺,难以扩大经营规模。三是面临的环境问题较严重,生态治理的任务较艰巨。四子王镇、察右后镇、北部牧区水资源缺乏,基础条件落后,自然灾害频繁。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和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等任务艰巨。耕地污染较重、地下水过度超采,草农场退化、沙化问题突出。四是乡村治理体系不健全,乡风文明建设有待加强。基层基础工作薄弱,农区道德规范、公序良俗失效现象增多,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加强。部分村民的自治意识、自我管理的能力不强。部分乡村存在娱乐活动单一、文化阵地建设滞后、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与广大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精神鼓励机制、物质激励机制、制度策励机制不够健全和完善。五是农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新型职业农民队伍薄弱。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同全区平均水平差距仍然较大,嘎查村空心化、农户空巢化、农民老龄化问题加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培育和培训力度不够,新时代乡村振兴的思维意识不强,发展的大局观念不强,发展的长远眼光不足。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我市将紧紧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认真按照自治区的具体部署,科学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确保取得实效。
(一)围绕“产业兴旺”要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是培育主导产品。根据产业优势和资源特点,围绕培育壮大具有区域特色的农业主导产品、支柱产业和特色品牌,及时出台特色产业扶持政策,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二是促进乡村牧区三产融合发展。加快实施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工程、产业融合发展主体培育工程,开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升行动,稳步实施绿色农畜产品输出工程、农商互联工程和电子商务进乡村综合示范工程。重点抓好商都县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四子王镇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支持土牧尔台镇、朝阳镇、乌素图镇等农业强镇纳入国家产业兴村强县示范行动范围。积极开展返乡下乡创业行动,争创自治区级农区双创示范园区(基地)。三是大力展特色农业产业。坚持“稳粮、优经、扩饲”,扩大马铃薯、冷凉蔬菜、杂粮杂豆等特色种植规模,打造全国优质种薯黄金产区、燕麦主产区、重要的冷凉蔬菜基地。四是建立乡村产权流转交易平台。以县乡为主体,建立以土地流转(乡村产权交易)服务平台为重点的乡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乡村产权交易)管理服务中心,实现三级流转服务机构和流转信息平台全覆盖,实现乡村资源高效配置。五是培育骨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合作社为纽带,以家庭农场、种养大户为基础,加快培育新型经营主体,不断拉长产业链接、要素链接和利益链接。
(二)围绕“生态宜居”要求,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力度,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一是加快乡村基础设施建设。统筹乡村建设项目、资金、人才等各类资源,加快乡村公路、供水、供气、环保、电网、物流、信息、广播电视等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继续推进节水供水重大水利工程,实施乡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二是打造生态优美的乡村环境。实施乡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要抓好规划引领和试点先行。以乡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确定一定数量的示范村、示范户。同时,扎实推进生态建设。全面落实新一轮草原生态奖补政策,严格执行禁牧、草畜平衡等制度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加强草原生态修复保护。三是加快发展乡村旅游。大力培育田园综合体等现代农业新模式,着力推进农业与旅游、文化、康养等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特色小镇、乡村民宿、牧人之家、康养基地。积极引导群众依托当地旅游资源,发展农家乐、观光旅游、农业采摘、休闲垂钓等旅游项目,让旅游产业成为我市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新引擎。
(三)围绕“乡风文明”要求,深入实施文化引领战略,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乡村落地生根。一是加强乡村思想道德建设。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加强农区基层党组织理论学习。依托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建设“学习讲堂”,组建“新时代讲习团”和“草原学习轻骑兵”队伍,结合市委重大决策部署,深入开展面对面、互动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宣讲。建立覆盖苏木乡镇、嘎查村的网上“学习讲堂”微信群,推送“每天一句”“学习微视频”等网上理论学习产品,提高群众知晓度认同度。二是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地域文化、乡土文化,指导各地科学策划、组织开展节事活动,打造乡村文化名片,努力形成“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风、一村一韵”的乡村文化产业发展新格局。三是着力构建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到202_年,实现全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基本覆盖,达标率达到95%以上。继续推动苏木乡镇文化站、嘎查村综合文化活动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苏木乡镇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筑面积不低于300平方米,嘎查村综合性文化服务站建筑面积不低于120平方米。
(四)围绕“治理有效”要求,打牢基层基础,健全乡村治理体系。一是加强乡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发挥其带头人的引领作用。选派第一书记到村党组织,提升乡村基层党组织组织力。加强执纪监督,严厉整治惠农补贴、集体资产管理、土地征收等领域侵害农民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二是加强乡村法治建设。推进乡村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安防控力量下沉。开展平安乡村创建行动,严厉打击“村霸”、宗族恶势力等乡村牧区黑恶势力。大力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法治为民意识,将政府涉农各项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大乡村普法力度,提高农民法治素养,引导广大农民增强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健全乡村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三是提升乡村德治水平。强化道德教化作用,深入挖掘和深入宣传本县乡村人物的道德模范,发挥其激励和模范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建立道德激励约束机制,引导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并通过司法途径着力调解村与村之间、邻里之间、家庭之间的关系,实现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到202_年,实现有村规民约的嘎查村占比达到95%。
(五)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加强改革创新力度,增强农业乡村发展活力。一是强化科技支撑。积极推进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区建设,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强“互联网+”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用现代设施、装备、技术手段武装农业,大力发展高附加值、高品质的农产品,促进特色产业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二是强化产业扶贫。按照优势特色产业规划、产业扶持范围、“菜单式”扶贫项目补贴目录标准进行全面梳理,采取科学划分类别,因户施策,“量身定做”针对性强的产业扶持措施,建立各类扶持措施档案。突出抓好产业扶贫工作,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项目实施及补贴资金支出进度。完善贫困户和龙头企业紧密型利益联结机制,实现集体经济收入和贫困人口产业全覆盖。三是拓宽农民增收渠道。健全覆盖镇县市、苏木乡镇、嘎查村三级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培育和打造一批劳务品牌。精心组织开展“引家乡人、建家乡”,通过加强产业建设,辐射带动更多的农民增收致富,增强农业乡村活力,奏响乡村振兴新乐章。
第4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今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xx发【20xx】1号“关于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意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围绕“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任务,努力推动我镇乡村振兴工作.
一、强化领导,成立组织,建立统一协调办事机构.镇成立由镇党委书记、镇长任组长的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一名班子成员具体分管,镇农业、农经、水利、农机、财政等部门抽调工作人员联合办公.
三、强化人才振兴战略,培育新型农民.加强新型农民、返乡农民的职业培训,努力培养照就一批致富带头人和高技能人才.今年返乡创业农民*人,到9月底全镇参加各类技能培训达*人次.
四、实施环境治理,营造生态环境.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今年以来已经完成改厕任务*户;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思想,积极推进河长制工作,建立一河一册档案,镇村河长巡河制度常态化,汲取河长制工作经验,建立林长制一林一册档案;与扶贫广场、文化活动中心高度融合,打照精品公庄中心村.
五、着眼乡风文明,振兴农村文化.近年来,随着*省级文化广场的建成,健康的文化娱乐生活在我镇蓬勃兴起,共有腰鼓队、锣鼓队4支,龙狮队1支,广场健身舞队10余支,群众业余生活极为丰富,篮球队、乒乓球队相继组成,锣鼓队、篮球队还参加县级组织的活动,都取得了很好的名次.移风易俗落到实处,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
六、着眼基层组织建设,打照一批“三农”队伍.抓住今年村两委换届机遇,选优配强村支部书记,建好支部班子,积极输送年轻干部到市、县参加学习培训,充分发挥各村支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主导、引导和指导作用,通过支部班子的以身作则、带头示范,营造你追我赶、不甘落后的生动局面;结合乡风文明建设,制定村规民约;发挥基层组织堡垒作用,不断壮大村级经济,继去年我镇消灭村级集体经济空白村后,今年各村积极稳步发展,9月底全镇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到*万元;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8个村已经完成清产核资工作,建立台账,搭建集体资产管理平台,适时开展股权设置、成员身份界定工作.
第5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20xx年,xx市在省委的统筹领导下,克服疫情、台风等不利因素影响,聚力推进、保质提速,三农发展势头良好。
一、提振县域产业,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完善。
一是农业产业集群有序推进。推进xxx吨特仑苏核心工厂和x处万头牧场建设,启动xx二期建设项目,推动皓月肉牛养殖基地、小拉哈和牛全产业链项目落地。
二是龙头带动作用逐年提高。一口猪公司成功晋级国家级龙头企业,xx米业等x家公司晋级省级龙头企业,龙头企业数量达到xxx家。
三是赋予产业增收动能。开展农产品+天猫等网络平台活动,累计销售额突破xxxx万元,带动农产品线上销售量同比增长xx%。
四是特色产业发展迅速。xx县大银鱼养殖面积扩大到xx万亩稻蟹综合种养面积x万亩以上,特色养殖产量力争实现xx万吨,同比增长x%。
二、改善农村环境,打好三年行动收官战。
一是重点任务提速推进。抢抓疫情后施工黄金期,建成生活垃圾处理站x座,乡转运站xx座,村分拣中心xxx座建设农村室内厕所xxxx户、菜园革命示范村xx个、秸秆固化成型燃料站x处。
二是规划编制有序实施。编制xx市xx民居设计图集,全面完成县域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推进村庄规划编制试点,完成村庄规划的村xx个。
三是四季会战持续攻坚。压茬推进四季行动,以村屯内环境集中整治、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秋收后环境整治、探索形成村庄环境长效管护机制为重点,清理农村生产生活垃圾xxx万吨,绿化村屯xxx万亩。
三、促进乡风文明,基层宣传阵地持续发力。
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宣传。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工程,开展某某精神铁人精神新的时代内涵网络主题活动。
二是文化四季风吹进农家院。组织开展全民K歌百湖百姓音乐会金色田野等系列活动,开展线上线下文化惠民活动xxx余场次。
三是城乡结对共建文明。围绕提高村民文明素质、促进乡风文明、整治村容村貌、帮扶脱贫攻坚四个方面开展助力乡村振兴共建活动,全市xxx家文明单位共投入资金xxxx万元,援建项目xxx个,帮助农民xx万余人。
> 四、补齐设施短板,农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
一是乡村基础设施持续投入。投入xxxx万元建设农村饮水安全工程xxx处;硬化农村公路xxx。x公里;乡镇和建制村均已实现客车通达;改造危房xxxx户。
二是乡村公共社会事业有效覆盖。中小学基本实现楼房化,中心小学基本配备了物理等实验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达标率xxx%。农村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xxxx万人。
三是乡村各项服务不断完善。开展农技推广线上培训xx期,受益农民xxx万人次。建成xx个综合文化站,xxx个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xxx个文体活动广场。
第6篇: 202_村乡村振兴工作总结
根据市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三农”领域重点工作的要求,我镇结合区域特色及工作实际,认真研究部署,成立了工作领导小组,初步制定了发展规划,切实推进工作落实。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举措和成效(一)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一是巩固扶贫质量。全镇现建档立卡国标贫困人口1051户1267人,全部脱贫退出,无脱贫不稳定户,无边缘户。全镇享受纳入农村低保贫困对象262户,发放低保金额504.55万元;
享受特困供养贫困对象46人,发放特困供养金27.55万元;
领取残疾补贴贫困对象454人,发放残疾补贴56.24万元;
申请临时救助贫困对象56人,发放救助金额12.06万元。全镇为符合参保条件贫困人口695人全部实施了政府代缴参保,代缴金额每人每年100元。
二是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按照总书记“稳定住、巩固好”的要求,我们将对义务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问题进一步自查,坚决杜绝失学辍学问题,努力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危房改造质量、安全饮水稳定性,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
三是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群众收入水平。全镇“因户施策”项目共计投入164.4万元,受益人口497户222人,其中贝母455户754人,蓝莓14户25人,猪22户45人;
“以奖代补”项目共计投56.29万元,受益人口277户470人。光伏分红共计发放170.4万元,累计受益1445人次。推动贫困人口实现就业,带动全家增收。共聘请生态护林员共76名,年工资1万元;
村容村貌综治员12名,年工资4200元;
供水管理员15名,年工资6000元。为了克服新冠疫情和台风影响,带动贫困人口增收,202_年,全镇共计开发临时性公益岗位21个。有效解决“一发了之”“一股了之”“一分了之”问题,进一步激发群众发展的内生动力。
(二)夯实农业产业发展基础。大力发展“高效规模农业”。实施大豆振兴计划,全镇种植大豆11552.55亩、玉2252.21亩,以“一谷一城”特色产业发展为重点,全镇成片50亩以上大面积种植绿色基地达1505.5亩,主要品种为胡萝卜、蓝莓、贝母、五味子等,积极响应农药化肥“双减半”的号召,大面积推广应用有机肥,202_年全镇共申报有机肥550.5吨。保障农耕环境及人居环境的适宜,各村聘选一名农用物资安全员,负责回收农药瓶并统一销毁,202_年共计回收约700公斤的农药瓶。
(三)大力实施环境整治。全面治理农村生活垃圾,达到村内垃圾不乱堆乱放、污水不乱泼乱倒、粪污无明显暴露、杂物堆放整齐、院落干净整洁的整治标准。年内完成112户农村改厕目标。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共计投入资金1200.75万元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其中村、沙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427.65万元,村、亮甸子村、杨岔河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46.65万元,光明村小流域治理工程投入资金66.47万元。投资547万元,完成、三脚、西南岔、兴隆村沥青路面工程;
投资71万元,完成、亮甸子村砂石路工程;
投资244万元,完成五里河和双阳村11425延长米围栏工程;
投资226万元,完成西南岔、清水、双沟、沙河村12.7公里机耕路工程;
投资120万元,完成西南岔和沙河村502盏太阳能路灯建设工程。结合脱贫攻坚帮扶工作,开展“五净一规范”活动,教育引导村民养成清洁卫生习惯。扎实开展积分评比等活动,通过“爱心超市”激发内生动力,实现由“村村干净”向“家家干净”转变。
(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制度。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坚持“四议两公开一监督”,深入整治软弱焕散村,截至目前,镇12个村已达到村书记一肩挑全覆盖;
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充分挖掘各村优势资源,认真研究和谋划集体经济项目,积极争取各级扶持资金,因村制宜,一村一策,围绕“一谷一城”建设,打造一批特色产业示范村。发展新胜村红辣椒党建示范田项目,带动全镇其余17个村集体经济增收分别达2万元。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的村实现全覆盖。
(五)全力做好民生保障。认真落实优抚政策,发放抚恤及现役军人优待金共计45220元;组织开展了社会救助和扶贫济困等社会救助工作,临时救助41户46人,救助金额12万多元。认真落实了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组织开展了农村低保核查排查工作,为1户监测户、22户未脱贫贫困户重新入户核实低保金,对其中10户上调了低保金,月上调2292元,年上调54776元,现全镇共有城镇低保422户640人;
现有农村低保1126户1657人;加大了对残疾人的救助工作,现全镇699人享受困难补贴,216人享受护理补贴;完成老年人情况调查,为9人办理高龄补贴,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4人办理了补贴;完成了11个村的村委会、监委会的补选工作。
(六)切实开展平安建设。202_年以来,围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这一工作重心,我们对全镇12个村进行了反复排查深挖,成功调解各类纠纷65件,开展肇事肇祸倾向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6人,帮扶“绿色家园”青少年22人。大力营造扫黑除恶氛围。在全镇主要道路和各行政村显著位置悬挂横幅120条,宣传标语100多条,悬挂宣传板100个,设置举报箱20个,入户张贴了《县扫黑除恶公告》,进一步做到家喻户晓。
二、存在问题(一)产业支撑不够强劲。产业项目缺少龙头企业带动,产业链条短,抵御市场和自然风险能力弱,持续增收还存在短板。虽然实施的项目较多,但多数都是种养殖项目,存在小而散、收益率不高的问题。
(二)内生动力不够充分。部分群众存在“精神贫困”问题,“等靠要”思想依然严重;
个别被清退户和非贫户存在攀比心理,满意度还需提高。
(三)基础设施投入不够均衡。近几年将扶贫资金重点投向了贫困村,造成了非贫困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村容村貌与贫困村形成了鲜明对比。
(四)基层组织作用不够明显。村干部能力素质参差不齐,部分村党组织薄弱,在脱贫攻坚中作用发挥不强,对帮扶部门及驻村工作队有较大依赖性。部分贫困村集体经济规模小,带动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较弱,村级组织“有钱办事”的能力不强。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202_年,主要抓好“巩固提升、有效衔接、全面发展”工作,即:脱贫攻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一)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加快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以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攻坚成效,让乡村振兴成为脱贫攻坚的延续和提升。要做好“四方面衔接”:产业发展衔接,人居环境衔接,人才队伍衔接,治理方式衔接,切实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二)狠抓整改,合力攻坚,全力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和成效。要抓住巩固和提升两个节点,即: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提升群众生活福祉;
巩固脱贫摘帽指标,提升群众人居环境;
巩固发展内生动力,提升群众收入水平;
巩固脱贫成效,提升群众满意度和幸福感。按照总书记“稳定住、巩固好”的要求,我们将对义务教育、医疗、安全住房、安全饮水等问题进一步自查,对照“7+16”项指标进行再排查、再整改、再完善,进一步扩大产业实施规模和拓宽就业渠道,盯住未脱贫人口、返贫风险和边缘人口,进一步织牢贫困人口综合保障网,把“四个不摘”和监测、帮扶措施落实到实处,真正赢得群众满意。
(三)科学统筹,突出重点,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我们要以脱贫攻坚补齐乡村短板,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20字总要求抓好农村各项工作。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体系。按照“一谷一城”建设要求,我镇重点打造“一园一田”。“一园”就是产业园,依托˙湖州现代农业合作园,加快招商引资,完善配套设施,把产业园打造成推进“一谷一城”建设的示范基地。“一田”就是示范田,继续在新胜村集中实施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成群众生产的示范田,建成村集体经济的实验田,建成农民增收的生产田,建成党建引领的活动田。把调整种植业结构作为减肥减药、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手段,推进新增绿色基地种植面积、削减籽粒玉米面积、增加施用有机肥示范面积,有机肥替代化肥比例达到50%以上。
(四)强化整治,有效推进,切实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全省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的基础上,要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进行大整改,有效推进垃圾、污水、粪污、厕所等重点整治,统筹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打赢乡村振兴首场战役。要推进垃圾处理和改厕进程。加快实施“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垃圾治理模式,做好西南岔和村垃圾处理站的建设和使用。要加强绿化美化和村保洁户卫生的常态化管理。要继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工程,争取扶贫资金和行业部门资金,小流域治理、沥青路面、砂石路、围栏、机耕路、太阳能路灯等工程建设。深入开展“五净一规范”“爱心超市”活动,教育引导村民养成清洁卫生习惯,提高标兵村、示范村、达标村、美丽乡村质量。
(五)注重宣传,严厉打击,强化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担负起生态环保政治责任,深入推进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要围绕“宣传、统计、统筹、处罚”2个字,特别抓好防火、秸秆焚烧、防汛、安全生产工作。当前,面对今年气候异常,我们一方面要抓好春季森林防火和秸秆焚烧工作,努力实现全省41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目标;
另一方面要做好防洪减灾工作,落实好各级“河长制”,抓好河道治理。对于防火和防洪工作,镇村两级要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六)夯实堡垒,强化基础,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围绕“打造一个基地”抓好党建特色品牌创建工作。依托“一园一田”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把红辣椒、生姜种植基地打造成为我镇党建特色品牌。积极组织村干部、党员、驻村工作队、帮扶责任人等各方力量,参与基地管理。围绕“换届准备年”抓好后备干部培育工作。认真落实基层党建制度,落实“三会一课”、“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等工作,既要加强现任村干部的思想政治和业务能力培训,又要选拔培养好后备干部,做好人才储备,为村“三委”换届打好基础。围绕“机构改革”抓好干部能力水平提升工作。要加快改革成果转化速度,防范化解重大社会风险,依法行政。要推进平安建设,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为民办实事,为企业解难题,为经济“蓄能”,为发展“除障”。
(七)堵防结合,教育警示,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坚持问题导向,强化自我革命,树牢纪律意识,扎紧制度笼子,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监察要狠抓干部作风建设,严肃考勤,加强岗位管理,提高廉洁办事、为民务实的工作作风。要加强村干部的教育管理,掌握动态,及时调处,为明年换届清除障碍。要引导党员干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比学赶超争先进,树立忠诚干净担当的工作作风,营造凝心聚力谋发展,撸起袖子加油干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