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自查报告

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3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shiyong/zicha/405131.html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战火纷飞的年代,爱国让每一个成功人士引以为傲。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三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1

  枣园又名延园。枣园革命旧址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

  1943年10月,毛***从杨家岭迁移到枣园,并居住了下来。并在此继续领导了延安整风运动和大生产运动。毛***的院子里有几个大大小小的窑洞,最小的洞叫做防空洞,是用来防空中炸弹的。

  毛***的窑顶是一片牵牛花的花丛,还有枣树林,那些枣树有高有低。秋天,枣成熟时,外表红红的,咬一口,甜甜的。再下来***居住的地方,毛***居住的是两个大窑洞,一个是毛***接待客人和商讨会议用的,另一个就是***休息的地方。

  沿着枣园,有一条名为“幸福渠”的小溪。这条渠道是由边区建设厅工程师丁仲文设计。渠长6公里,可灌溉枣园周围五个村庄1400亩地。水渠修成后,使靠天吃饭的旱地变成了水浇地,庄稼丰收,为群众带来了幸福生活,因此,群众称它为“幸福渠”。

  枣园的草坪后面有一片中央菜地,地里面有许多蔬菜,虽然大部分都被人摘走了,但是还剩下许多小蔬菜,那片菜地可以让人体验丰收的滋味,我们找到了萝卜、辣椒、地瓜、土豆……等蔬菜。那儿不仅有蔬菜,也有水果,像梨呀,枣啊,这些水果随处可见。

  今天,我们满载而归,不仅学到了新知识,又能尝到自己的丰收果实。“半日游”枣园就这要结束了,枣园——革命圣地延安最著名的景点,我永远不会忘记!

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2

  来到枣园革命旧址,让人浮想联翩。枣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7.5公里。1943年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书记处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全国军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领导全国人民为争取民主团结,和平建国,同国民党顽固派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为粉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内战作了充分准备。

  杨家岭,位于延安城西北约3公里。从1938年至1947年,是中共中央机关所在地。中共中央在这里领导解放区军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领导全党开展了伟大的整风运动;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发动的三次***高潮;召开了著名的延安文艺座谈会和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中央大礼堂,位于杨家岭革命旧址的入口处,算是延安红色景点中比较高大宏伟的砖瓦结构建筑。1945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七大”在这里召开,大会通过的党章明确规定,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大会选出了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委员会,从此以毛泽东为首的第一代中央领导核心正式确立。

  参观延安革命旧址,虽了却了我多年的心愿,但真正在我心中留下深刻烙印的还是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奋斗是工作作风,也是思想作风,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本色,是凝聚党心民心、激励全党和全体人民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延安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局部地区建立人民政权并不断扩大执政区域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赢得了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延安精神,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开拓创新的精神。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延安时期逐步成熟并正式写到了中国共产党的旗帜上。可以说,没有开拓创新,既不会有延安精神。延安精神,就是实事求是的精神。用实事求是来概括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也是在延安时期。实践表明,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只有实事求是,才是真正地解放思想。

  正是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延安时期形成的延安精神,引导和激励着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前仆后继,勇往直前,最终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在新世纪新阶段,我们一定要大力弘扬延安精神,使延安精神成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强大精神动力,使延安精神永放光芒。

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3

  在金秋九月,我们作文班的同学们“倾巢而出”,来到枣园革命旧址采风。

  清晨的那丝丝凉爽的风,似乎吹走了每个人的倦意。八点多,我们兴致勃勃地坐上车,大家虽不在同一辆车上,心里也仿佛有了感应,心思都放在了采风这件事情上。

  首先,枣园为什么不叫梨园、桃园,反而叫枣园呢?不必说,这里一定是枣树最多。

  走进枣园革命旧址的大门,心中便升起一种庄重感。贺敬之的那一句“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响在耳畔,就算这里不是宝塔山,这里没有江南的小桥流水,也没有边塞孤寂的大漠苍鹰,更没有浩瀚无边的海天一色,但为什么人们会这样爱戴这里呢?

  参观完整个园区之后,我终于明白了,这里虽没有壮美的景色,却有一种朴素的延安精神在此处。有老一辈革命家留下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吸引无数的游客来此朝圣和祭拜。

  简陋的土窑洞里,有热腾腾的小米粥和南瓜饭;微弱的麻油灯下,有***辛勤写作的背影;延安,是一个象征,寄托了人们朴素的情感。延安,是一声呼唤,回答给世人一个响铮铮的答案。

延安枣园精神演讲稿3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