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精品范文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9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shiyong/jingpin/397880.html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一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2、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景点导游: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李志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3、基本旅游线路(北线)

北九水涧谷--骆驼峰--将军崮--金色望月石--飞来石--飞风崖--连云崖--瀑音瀑--蔚竹庵

景点导游:

北九水

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公里。这一段涧谷道路曲折,风光异常秀丽,水声似娓娓动听的乐章,两岸怪石如立体的奇妙画廊,各类亭台傍立两边。胶澳志曾这样描绘此带风光:“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秀峡奇,清流迂迦,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石,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古人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其中一首烩炙人口的诗这样写道: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四周山色青,两岸松涛绿。涧底一线画,怪石何攒簇。流水从东来,数步一回复。路陡流水转,一转山一束。

沿北九水涧谷游历,或乘车慢行,或放步徜徉,举目低首,远山近水,满目尽是流动的画,流动的情。

骆驼峰

沿北九水线直行,沿途众多景点目不暇接,骆驼峰是进入“一水”的第一景观。

走过“一水”,抬头南望,在黑虎山对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昂首向东北方向眺望。与众不同的是这头骆驼竟长着三个驼峰,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当进入“六水”,在东部的群峰中,又出现了一头骆驼,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头“三峰驼”相会。继续前行,那骆驼越显气度不凡,仿佛要从山顶直跃而下。但走至近前,景物忽然发生了变化,骆驼头竟变成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正凝神沉思,那样庄严,那样慈祥。然而,走过几十步后再回首,慈祥的老人又忽然变成一只傲立峰顶的雄鹰。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叹服。

将军峰

进入“二水”,在深涧的南面可见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这就是“将军崮”。将军座下的山峰当地人俗称“太师椅子”。从东南方向西遥望,确实像一把摆在山巅的大椅子。但是游人多是从西头进入内九水峡谷,看到的是古铜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帅和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就被这一奇景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叫“太师椅子”时,他摇摇头,爽朗地笑起来:“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说来也怪,经朱老总点破,这座山峰好象活起来,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将军。从此,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

金色望月石

进入“三水”,过了“鹰窠河”,举目望去,南面的悬崖上趴着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龟,头向前伸,背壳隆起,爪子紧紧抠在石头上,其憨态维妙维肖,可爱之极。

这石乌龟为什么爬上山顶,又怎么变成石龟?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崖下水潭里住着一只千年金龟。因为山高谷深,它只听说过天上有个月亮,却从来没见过。月亮圆了,山谷里半夜也很亮。月亮落了,山谷里黑沉沉的。乌龟决心爬上山顶看月亮,还要告诉她不要再偷懒,要每天晚上都出来,把谷涧照得亮亮的。它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正赶上月底。它没有失望,耐心等待下去,终于变成了石龟,再也没有爬回涧谷。这个景观就叫“金龟望月”。

飞来石

崂山山内,怪石密布,且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有一个迷人的神话传说。

进入“四水”,路边石崮上立着一块悬空欲飞,摇摇欲坠的奇石。石头不大,既象扬起的风帆,又象展开的鸟翅,如果走近,会让人感到只要轻轻一推,它就会跌落下去。据说刮大风时会真的摇动,其实,它站在此处已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当地人称之为“飞来石”。是否真是飞来的,已无法考证。但它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飞来石”原是玉皇大帝御花园的一块普通石头,因为在天宫每天接近神仙,逐渐沾了仙气,它看到孙悟空也是石头变的,却能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本领十分高强,心中羡慕,便想学些本领,和石猴一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它苦苦修行了几百年,终于能飞腾了,便天上地下到处遨游。有一天,它飞过崂山上空,看到风景十分优美,是块难得的宝地,便落在此处永远住了下来。

飞凤崖

进入“五水”,前面大石崮上镌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飞凤崖”。顾名思义,此处是凤凰飞来的地方。可是,凤凰在哪里呢?请看那山峰高处,恰如一只巨大彩凤正张开凤翼欲腾空飞翔。这个景观叫“彩凤展翅”。

彩凤不仅形似,而且传说也十分有趣。很久以前,即墨县里有一个村姑,相貌美丽,心灵手巧,绣花花生香,绣鸟鸟能飞。县官对姑娘垂涎已久,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连派了三次媒婆都被她赶走了。于是,黑心的县官想了条毒计,限她三天为皇上绣一件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龙要会飞,珠要会滚。如绣不成,就派兵来抢人。姑娘只绣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把龙袍展开一看,没想到两条金龙扑上去,撕开了县官的胸膛,抓出了黑心。皇上听说了。勃然大怒,立即派兵来抓姑娘。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行剩下一只翅膀没有绣完。官兵赶到,凤凰立即扑动翅膀,驮起姑娘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有绣完,所以飞着飞着没劲了,只好在崂山落下来,变成了这座“飞凤崖”。

潮音瀑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是三十年代南京政府的水利部长叶慕绰的手书。

潮音瀑发源于崂山之阴的源泉。泉水从海拔900米的巨石里喷涌而出,流经约10公里长的凉清河涧谷,集大小百余条山溪之水,冲开崇山峻岭,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下。第一折,从崖顶巨石下的洞里喷射而,流进一个“斗”形的深深的石窝里;第二折,水从“斗”形石窝中溢出,倒向悬崖半腰簸箕形的石壁上,波光闪闪,形同鱼鳞;第三折,簸箕形石壁泼下的水,织成一幅宽约5米,长约20米的水帘,以排山倒海之势,浪推潮涌之声,跌进一个靛蓝色的“缸”形水湾。此湾水深约5米,直径约22米,清澈见底,古人称此为“靛缸湾”。游人可在亭中观瀑布听潮音。古人对此景曾题诗赞叹:“九水九曲走潺缓,险峰对出一线天;更有佳景奇绝处,珠帘三叠落碧潭”。

蔚竹庵

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凰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说在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故名蔚儿铺。明万历年(公元1589年),宋冲儒真人云游崂山,见这里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为世外仙境,清修佳处,遂建成一座道观,并移竹环栽成林,取名蔚竹庵。

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有房舍二十余间,形成一处精巧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但已被毁。

蔚竹庵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时而缥缈似绢云雾弥漫,时而云消雾散峰出云端。微风吹来,翠竹婆娑奏鸣,泉水叮咚成韵,形成崂山十二名景之一的“蔚竹鸣泉”。著名作家郁达夫到此后,触景生情,吟诗赞道:“柳合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4、基本旅游线路(东线)

太平宫--觅天洞--那罗延窟--白龙洞--犹龙洞--华严寺--白云洞--棋盘石

景点导游: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的上苑山中,背山面海,景色绮丽,奇峰异石,古木幽洞。路两侧有两株古松,据传是宋初建宫时所植,树侧的巨石上镌刻着“疑是幻境”四个大字。

在崂山现存的寺观中,太平宫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观。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和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修太平宫的碑文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976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内的照壁上有单线钩刻的“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据传是清代书法家华巨奎所书。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殿宇虽小,却颇具有道家清静寡淡的特色,典雅古朴。院中水井叫“龙涎泉”,东院的钟亭内悬古铜钟一口,名“上苑晓钟”,敲响后声鸣谷底,余韵可传至10多里外。

太平宫处在奇峰环抱,翠竹成荫的掩映之中,宫四周有许多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出宫东院门外,即见崂山著名异石“绵羊石”和奇峰“狮子峰”。“绵羊石”是由几块天然巨石垒成,历经亿万年风雨剥蚀,仿佛是人工雕凿的一只绵羊,跪伏在山坡上。“狮子峰”则势如雄狮怒吼。黎明时分登上峰顶可观日出和东海的壮丽景色。

近年来,太平宫经全面修复,为崂山主要胜迹之一,特别是当夜幕降临,仰口湾的海涛声与上苑山的松涛声此呼彼应,被称为“上苑听涛”之奇观。

觅天洞

觅天洞是一处集幽深、奇险、雄伟于一处的通天奇洞,距太平宫西南两公里。由峭壁间的多块巨石叠垒而成,高30余米,上下共5层,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洞额“觅天洞”三个字为刘开渠先生手书。洞内盘旋曲折,险怪离奇,扑朔迷离,忽而幽暗,忽而异境天开,变幻无穷。洞外景色分外宜人,春天鲜花竞艳,入夏峰峦叠翠,深秋红叶满山,冬季青松苍郁。洞顶两处峭壁上刻的“咫尺天涯”和“洞幽玉雨草自湿,山高无雨暑自消”,分别由现代美术理论家蔡若虹、邹大箴所题。踏上峰巅,巨石上镌刻着现代版画家力君题写的“天苑”二字。何谓“天苑”,上天之苑也。置身于此,仿佛觅天有成。人立巨石之上,万千景象一览无余。或群峰峥嵘,岚气缭绕;或山柱突兀,白云浮顶;或烟云苍茫,似碧波万顷,真乃天界也。

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位于崂山东麓的那罗延山,宽7米,高、深各15米,容百余人绰绰有余,是一处天然石洞。石壁上方突起薄石一方,形似佛龛,洞顶有一个深圆的洞孔,光亮由洞孔透入,照得窟内十分亮堂。据佛门弟子传说,“那罗延佛”就是在这座石窟中修炼功德圆满后,凭巨大法力冲破圆孔成佛升天的。“那罗延”系梵语音译,意思是“坚牢”。这座洞窟通体为花岗岩结构,其坚牢程度可想而知,但当年不知什么原因竟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石窟。僧侣们称之为“世界之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诱疏记载: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4月8日,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由五台山慕名而来,在此窟内禅修二年。窟周围山高谷深,风景绝佳。

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太平宫后山的山涧北侧,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五块鼓形的圆石上支撑而成的天然洞穴。此洞高2.5米,深8米,宽11米。

很久以前,洞外山涧有一处水湾。传说有一条白鳝栖身此湾,因常年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成精,又在洞中苦修多年,终成正果,变成一条白龙挟风裹雨腾空而去。从此,这个洞就叫白龙洞,洞前的山涧和水湾分别叫白龙涧和白龙湾。洞口上方镌刻的咏崂山景物便是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所留,据说是邱处机的真迹。

)犹龙洞

犹龙洞距太平宫约百余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2米。洞内原供奉老君石像一座,所以,原名叫“老君洞”,是太平宫首任道长刘若拙为纪念道家鼻祖老子而起名。明朝隆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游太平宫时,觉得洞名俗且不雅,便根据史记中所书“老君,犹龙也”,而改名“犹龙洞”。犹龙洞是由一块巨石翘起而形成的,该石叫“混元石”,是历代道士练功的地方,石上刻有练功图三处。

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庙宇楼阁之壮丽,涧壑泉石之清奇,在崂山古刹中当为第一,也是崂山现存唯一的佛寺。

华严寺历史悠久,几经兴废。远在晋之前,那罗延窟即为华严寺的开山鼻祖洞。明代崇祯十年,御史黄宗昌辞官还乡,隐居崂山建玉蕊楼编著崂山志,疑此窟为西方哲人演孝之所居,于是筹资在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浦江令黄坦继父遗志,助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自清顺治以来,屡经修葺,迄今仍为当年规模,1931年改称华严寺。

华严寺占地4000平方米,原庵共四进,依山而筑,为“阶梯式”。第一进原有僧舍十二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飞檐斗拱,登阁凭眺,山海胜境一览无余。第三进为正殿,供那罗延佛,与那罗延窟遥遥相对东西两廊为禅堂。第四进为后殿,内祀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主持慈沾法师。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一百余间,僧众八十余人。整个庵寺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宇恢宏,双层歇山,四角飞檐,古朴高雅。

华严寺前路西塔院,是寺中历代主持的藏骨处。院中九层砖塔下埋藏着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师,与之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主持善和的藏骨处。寺前路用石条砌成,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红栋工鸠破石条所筑。沿路苍松走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石刻“烟岁岚高临”、“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均为历代游人触景生情所留。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海拔400米,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数日子白云缭绕而得名。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依附于一个天然石洞,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块巨石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额上镌刻“白云洞”三字,为清代翰林尹琳基所题。洞前两棵白果树,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绿意盎然。洞前玉兰树,已有数百年树龄。洞后森森松树,其中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此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出洞外,恰似飞龙起舞,此景称为“云洞蟠松”,白云洞的青龙石下有一洞穴,叫“风窟”。穴不大却很奇异,山风过此,回旋不止,故名“巨风窟”。洞东南并列两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攀过二仙门,穿过一段石隙,爬上“天梯”,即可到达富有传奇色彩的“会仙台”。台状如座椅,背刻一“仙”字,仅可容一人。传说登上“会仙台”,便可与神仙相会。当然,这只是神话。但是,坐在上面,碧海天涯尽收眼底,顿觉天高海阔,心旷神怡,大有超脱尘寰之感。

棋盘石

棋盘石,顾名思义,应当是象棋盘那么大或棋盘形状的石头,但座落于明道观南的棋盘石,却是一座集高、陡、险、怪于一身的高悬奇峰上之峰。崖顶斜着向上伸出,下面悬空,从侧面远远望去,很象一座游泳跳台,顶部稍有隆起却不平坦,面积约60平方米,可容坐客五、六十人。下面深壑万丈,怪石林立,若俯身下望令人目眩神骇,惊心动魄。

棋盘石的名称来历,源于一则当地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仰口湾畔曲家庄有个青年樵夫上山砍柴。他越走越远,越爬越高,看到石崖顶上有两个白发老人正在下棋,便走上前观看,看得入了迷,忍不住还要说上几句。老人也不说话,只朝他慈祥的笑笑。他恍惚觉得树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也没在意。一盘棋下完了,两位老人朝他笑笑便飘然而去,他才想起该打柴了。谁知回头一看,扁担和斧柄早已朽烂,斧头也成了铁疙瘩,他只好下山回到村里。但是,村子里景物全非,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非常奇怪,几经打听,才明白自己上山砍柴时见到的两个老人是神仙,他在看棋的时候,世上已过了几百年。于是,他逢人就说自己的经历,但没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又向深山走去。

至于山顶上的“十”字,传说是仙人用过的棋盘,但道士们都说那是道家炼功时指罡斗的标志。字是怎样出现的?古人已逝,神仙已踪,留给后人的只是个解不开的谜。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二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三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本文将按照“崂山生态旅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景观。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生态旅游的丰富。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四

各位朋友:

现在我们将进入的是蓬莱阁名胜景区,游览时间是一个半小时左右。在游览过程中,我将竭诚为您服务,并很愿意回答您所提出的问题。希望我们共同合作,度过这美好愉快的时光。

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蓬莱阁景区的基本情况。

蓬莱阁景区是以丹崖山为中心、蓬莱水城和田横山为两翼的,融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名胜风景区。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蓬莱阁古建筑群始建于北宋嘉祐六年(1061年),经过了宋、明、清三代不断的扩建和改建。整个建筑群建筑面积为18900平方米,占地面积为32800平方米,分为六个建筑单体,共有100多间,整个古建筑群楼台殿阁分布得宜,寺庙园林交相辉映,古朴典雅,独有千秋,成为名扬中外的游览胜地。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蓬莱是古代登州府署所在地,管辖着九个县一个州,是当时中国东方的门户。久负盛名的登州古港,是中国古代北方重要的对外贸 易口岸和军港,与我国东南沿海的泉州、明州(宁波)和扬州,并称为中国四大通商口岸,并且是我国目前保存得最完好的古代海军基地。蓬莱依山傍海,所以又以“山海名邦”著称于世,山光水色堪称一绝。

蓬莱的魅力不仅在于它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和苍茫豪放的山海风光,而且在于它有着美丽动人的神话传说。

在我们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神话中,有两个很重要的系统。一个是昆仑神话系统,一个是蓬莱神话系统。昆仑神话系统发源于西部高原地区,它那瑰丽的故事传到东方以后,与浩瀚的大海这一自然条件结合起来,形成了蓬莱神话系统。

蓬莱也就自然成为中国东方神话的策源地。《山海经》和《封禅书》中,都把蓬莱、方丈、瀛洲三座神山描绘得活灵活现,于是便引得齐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险家到海中寻求神山,秦始皇东巡求药、汉武帝御驾访仙。据史籍记载,蓬莱城北海面常出现海市,散而成气,聚而成形,虚无缥缈,变幻莫测。那些好事的方士便以海市的虚幻神奇,演绎出海上三神山的传说,惟妙惟肖地描绘出一个令世人向往的神仙世界,更为蓬莱平添了几分神采。

后来八仙过海的故事也加盟 到这里,就更加生动迷人了,被称为“人间仙境”也就名副其实。我们刚才进入的是“人间蓬莱”坊,为四柱冲天式单檐彩绘坊,额题“人间蓬莱”四个鎏金大字,为苏东坡手迹。内外两边柱子上分别镌刻的书画名家刘海粟题的“神奇壮观蓬莱阁,气势雄峻丹崖山”和费新我题写的“丹崖琼阁步履逍遥,碧海仙槎心神飞跃”楹联,昭示此牌楼为仙境之门,游人入门即可做神仙之游。

弥陀寺:弥陀寺始建于唐代,是蓬莱阁景区内唯一的佛教寺庙。这里曾是香火极盛的佛教传播基地。但是到了唐代,武宗李炎鉴于佛教盛行造成建寺庙占耕地过多,出家当和尚和尼姑的人也越来越多的状况严重影响了国家赋役来源,与国家利益发生尖锐冲突,发动了禁佛运动。佛教历史上共发生过四次法难,即灭佛。唐武宗的法难称“会昌法难”,时间不长,因为武宗在位一共才六年。他勒令在全国范围内拆毁佛教大寺近5000座,拆除小寺40000多座,还俗佛教徒26万多人。就这样,使佛教受到严重打击。弥陀寺也不能幸免,虽然没有遭到拆除之灾,也一度僧尼还俗,门庭冷落。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佛教名僧憨山德清(明末四大禅僧之一)来山东崂山传教,含辛茹苦十二年,终于实现了他儒、释、道三教合一、各宗并进、禅净双修的思想。由于当时代表了佛教革新的先进思想,在崂山以及胶东地区的佛教界影响很深,他的弟子遍布各地。这时,蓬莱阁内的弥陀寺香火复盛,渐渐扩建成今天的规模。

弥陀,是号称西方三圣之一的阿弥陀佛的简称(西方三圣指的是阿弥陀佛、观世音、大势至)。弥陀寺,是供奉阿弥陀佛的寺庙。

这里是弥陀寺前殿,东边是密迹金刚,西边是那罗延金刚,两位金刚各手持宝杵,成为护卫寺院的第一道防线。

这里是祖师殿(西厢),中间主尊为慧远法师。他的右侧为刘遗民、恒伊,左边为陶渊明、慧然。

慧远,是古山西雁门楼烦人(今山西原平),俗姓贾,生于公元334年。他自幼聪颖过人,博览六经、《老子》、《庄子》。由于厌倦当时战乱年代,他无心仕途,便和弟弟慧持投到名僧道安门下。他从21岁开始,跟随道安师父20xx年。44岁时奉道安之命带着十来个弟子南行,经过庐山时,被庐山秀丽风光所迷,便决定留在庐山接收徒弟,共修佛业。

慧远在江州刺史恒伊的资助下,在庐山的西林寺东面建起东林寺,东林寺的选址和建起,构成宗教建筑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园林,体现了中国寺庙园林的雏形,在中国佛教史上留下灿烂的一页。后来慧远在东林寺创立净土宗,东林寺就成为净土宗祖庭,慧远成为净土宗一代祖师。为纪念江州刺史恒伊功德,将他塑在慧远的身旁。公元420xx年,慧远邀集刘遗民、慧然等123 人建斋立誓,建立了中国佛教最早的结社--白莲社。白莲社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佛教净土法门的兴起。刘遗民、慧然功不可没,被塑在慧远左右。

东林寺的前面有一条小溪,名叫虎溪。慧远专心修行,足不出户,所以送客的时候从来不过虎溪桥。如果过了虎溪桥,神虎便会大声吼叫,提醒慧远。一次他送陶渊明和刘遗民,边谈边走,不知不觉便过了虎溪,神虎便吼叫不止,三人相视大笑。这一则文苑佳话,被称为“虎溪三笑”,流传到现在。

这里是关公殿(东厢),中间主尊为关公。关公,是我国东汉末年西蜀名将,官拜前将军、汉寿亭侯爵位。宋代以后,统治者为巩固政权需要,大力宣扬关羽的“忠义”,关羽地位不断提高。特别是元末著名小说《三国演义》问世以后,关羽名声大震,由王升为帝,由帝升为大帝,成为华夏诸神中的一员,并为之修建关帝庙,独立道观。

关公怎么会到了佛寺里,成为佛界神明?相传南朝高僧智者大师(智)在当阳玉泉寺居住时,当地乡民反映:关公遇害,心怀愤恨,常于凄风苦雨之时显灵大呼“还我头来!”。智者大师敬仰关公为一代名将,仁义至极,因此设坛超度关公,并对关公灵位说法,关公闻法后,愿作佛弟子。智者大师念关公已入佛门,就将其塑在佛寺伽蓝殿中。自此,关公成为释、道、儒三教都敬奉的神明。旁边供奉的是关公手下的几员大将,分别是关平、王甫、周仓和赵累。

关公进入佛寺的原因还有一说:南朝陈与隋朝时的高僧智是中国天台宗四祖。南朝陈后主赠名智为“海慧菩萨”。陈亡后,隋朝炀帝为智 受“菩萨戒”,并尊他为“智者大师”。关公本是道教的神,而关公被佛教神化是源于《佛祖统记》卷六《智者传》:天台宗智在湖北当阳玉泉山建精舍,曾“见二人威仪如王,长者美髯而丰厚,少者冠帽而秀发”。自通姓名,乃关羽、关平父子,请于近山建寺,把关公列为伽蓝神之一。如现在杭州的灵隐寺,就在十八伽蓝神旁塑关公像供奉。玉泉山,原名覆舟山。因山有泉窟,玉泉流其中,至隋朝智居此后,改名玉泉山。

现在我们一起参观一下弥陀寺的正殿,里面供奉的是西方三圣和十八罗汉。正中供奉的是阿弥陀佛。其左协侍为观世音菩萨,右协侍为大势至菩萨。阿弥陀佛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他能够接引念佛的人前往西方极乐世界,所以又称“接引佛”,为净土宗敬奉的主要对象。传说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喜欢听佛讲经说法,所以放弃了王位,出家修行,法号“法藏”。他在佛前发下四十八愿,其中一个大愿就是:将来他成佛后,凡信奉他并读诵他的名号的人,命终之时,佛就前往,接引其去西方极乐世界。后来,他经历无数劫难,终于实现誓愿,成为阿弥陀佛,号“无量寿佛”,他所在的世界为西方净土极乐世界。您看他右手下垂,左手当胸,执一莲台表示“弘扬佛法,度尽世间众生苦”。据专门叙述阿弥陀佛及西方极乐世界的汉译佛经《无量寿经》记载,阿弥陀佛在极乐净土中,高站于莲台上,左右分别有观世音菩萨和大势至菩萨为协侍,构成“西方三圣”的组像。阿弥陀佛胸前有一“ ”(万)字,这是古印度宗教的吉祥标志,象征太阳与火,在佛教中用来表示佛的智慧与慈悲无限。

观世音,是以慈悲救苦为本愿的菩萨,又称观自在菩萨、观音声菩萨、窥音菩萨,略称观音菩萨,别称救世菩萨、莲华手菩萨、圆通大士。凡是遇难的人念叨他的名字,他就会顺着声音来救助,所以被称为观世音菩萨。

大势至菩萨,之所以称为“大势至”,据说,在他出行的时候十方土地都为之震动,所以得名。他是一位以智慧之光普照一切的菩萨,但是他的名气却远不及观世音,尽管大势至菩萨在中国受到冷落,但在日本却受到广泛崇拜。日本佛教中,有观世音和大势至接引善人灵魂送归净土的说法。所以在公元1192--1333年这一时期,随着佛教净土学和净土真言的传播,日本对大势至的信仰颇为流行。他手拿莲花,意为“净土”。

旁边供奉的是十八罗汉,是佛的一群高足弟子。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简称。和尚经修行,取得正果后,便可以成为罗汉。他们是奉佛主之命到世间拯救众生的,常住世间不涅(不进行生死轮回)。中国佛教中经常提到的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以及五百罗汉等等。罗汉原来指的是原始的小乘佛教所达到的最高成就。据说,一个佛教徒修行,可能达到高低不同的四种成就,每种成就就叫一个果位。这四种果位是:预流果,一来果,不还果,阿罗汉果。有点类似现在的学位,阿罗汉果就好像今天的最高学位,修成这个果位的和尚,就算是功成名就了,永远也不会再投胎转世遭受生死轮回之苦了。得到此果的人就称为阿罗汉。

“蓬kǔn”圆形墙门:这个“ kǔn”字指的是宫中的小路。蓬莱既然是一处仙界,这里的“蓬”二字便毫无疑问指的是仙宫中的路了。里面的门额上书有“胜境”二字。

万民感德碑亭:这是万民感德碑亭。清朝康熙皇帝曾降旨普免田赋一年,登州官吏以百姓感恩的名义,建起了这座碑亭。原碑早已毁坏,只剩下碑座,这座石碑是1995年重立的。碑亭为木石结构,式样为八角十六柱,拱顶飞檐式。

丹崖仙境坊: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这丹崖山并不高,但是因为它有了仙人的传说和仙境的美称,便名扬天下了。道教的求仙、寻仙和修仙,从一开始就与海中的神山联系着。方士们很早就从事着去三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觅取不死之药的活动,并且怂恿帝王也去从事这类活动,三神山传说的扩展,又引出了十洲三岛的仙境。在凡界人间,被称为道教胜地的主要有“三山、五岳、洞天、福地”,我们现在所处的地方,就是道教胜地中的三山之一——蓬莱。

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丹崖仙境坊,原来叫“丹崖胜境坊”,是木质结构。清光绪末年被毁坏,民国初年修复后,改名“丹崖仙境坊”,后又被毁坏,这是1981年下半年修复的。“丹崖仙境”四个字,是董必武副主席1964年来蓬莱阁时题写的。因为蓬莱阁坐落在丹崖山上,这里的石头是红褐色的,所以称为“丹崖”。丹崖山古称蓬莱岛。自从有了三神山的传说,在我们汉语的词汇中,“蓬莱”二字便成了仙境的代名词。蓬莱阁是建造在仙岛丹崖之上的,所以便成了仙境的象征。这个牌坊是蓬莱阁上标志性比较强的一个建筑物,大家可以在此摄影 留念。…等国家领导人都曾在这里留过影。

文山李启垣在蓬莱阁上留下一副楹联写道:“眼前沧海难为水,身到蓬莱即是仙”。“神仙”二字是蓬莱有别于其它旅游 胜地的主要特色,也是蓬莱旅游叫得响的品牌,神仙的超脱与逍遥,自然是很具有魅力的。要做神仙之游,非蓬莱莫属。

显灵门:进入仙境自然有神仙显灵,现在大家看到的就是显灵门。显灵门是天后宫的宫门。天后宫里供奉的是海神娘娘,过去渔民最崇敬的就是海神娘娘,常来这里祈祷海神娘娘保佑出海平安无事。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五

尊敬的各位来宾:你们好!我受旅游、接待部门的委托,对光临名城曲阜参观游览的各位佳宾表示热烈地欢迎。我有幸为大家导游陪同参观,非常高兴,这是咱们共同颀赏学习的好机会。看后请留下宝贵意见。

孔庙,又称至圣庙,是祭祀孔子及其夫人亓官氏和七十二贤人的地方。孔庙同北京的故宫、河北承德市避暑山庄并称中国的三大古建筑群。专家对孔庙讲了四名话:建筑时间最久远、最宏大、保存最完整、东方建筑特色最突出。从孔庙可看出两个问题:

一是孔子对中国乃至东方文化的巨大贡献。

二是中国在历史上就有能工巧匠。

孔庙由这里起分为三路布局,这一道五门,中为“大成门”,左边是“金声门”,右边是“玉振门”,再往西为“启圣门”,再往东为“承圣门”。大成门的建筑结构是“犬牙交错,勾心斗角”。中间插进为“勾心”,左右四角尖端相顶为“斗角”。大成门三字系雍正皇帝的御笔。赞孔子是集先圣先贤之大成,达到了至高无上的境界。

孔庙西路是祭礼孔子父母的地方。其父叔梁纥,母颜征在,皇帝封为启圣王和启圣王夫人,建有启圣王殿、寝殿、金丝堂等建筑。

孔庙的东路,前后两部分,前院是孔子故宅,有“孔宅故井”,孔子九代孙孔鲋藏书的地方名“鲁壁”,现在看到的经书,立头功的应为“鲁壁”。为纪念孔子教育其子读书建了“诗礼堂”,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字礼无以立”,意为不学诗不会讲话,不学礼不懂得如何立身事。诗礼堂内有著名雕刻家石可先生刻制的仿汉画石刻“圣迹图”。后院是崇圣祠、五代祠,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祠堂。

各位先生,孔庙似历史的、知识的学堂,因时间有限,咱们只看了主要的,我是厄要介绍的。孔子是圣人,也是伟大的旅游家,周游列国14年,宣传他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学问,收集了宝贵的资料。有关圣人的遗迹很多,很值得一看。我们相处时间虽短,可友谊长存,盼望各位有机会再来曲阜观光,我们一定很好地服务。

孔庙就看到这里,谢谢大家的合作,欢迎您再来。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六

各位朋友大家好:

欢迎您来青岛崂山参观游览。青岛地区大小山峰几十座,崂山则为大自然的神来之笔。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气候清新而湿润,年平均气温为12.6摄氏度,冬季平均气温为-0.2摄氏度,夏季平均气温为23摄氏度。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后汉书.逢萌传、南史.明僧铭传等均有记载。

崂山自然景观独具天然特色。山海相连、海天一色、雄伟壮观;山内群峰耸立、怪石嶙峋、层峦叠嶂、壁削如刀、涧深谷幽,每座峰上形象石比比皆是,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碧海无涯、山高林密、云气离合、岚光变幻;海崖线曲折蜿蜒,或广阔幽静、烟波浩淼、或惊涛拍岸,谷应山鸣。

崂山名泉圣水富有特色。神水泉、圣水泉、金液泉、六乙泉等清泉各领风骚;潮音瀑、龙潭瀑等名瀑各具神韵。著名的青岛啤酒和崂山矿泉水均依此水酿就而成。

崂山林木苍郁、花繁草茂,区内仅古树名花就有110多株,有的树龄高达2500余年。山深处,春日一片翠绿,夏天浓荫蔽日,秋季满谷金黄,严冬则处处玉树琼花。

崂山以其山海奇观、深邃幽静之胜景,“神仙窟宅”,“洞天福地”之美誉,倍受帝王将相、文人雅士、名道高僧之推崇。唐代诗人李白在此留下了“我若东海上,崂山餐紫霞”的著名诗句。清代蒲松龄以崂山风物为内容写出了香玉、崂山道士等名篇。山中宫观寺庵星罗棋布,鼎盛时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旅游的丰富内涵。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点)。本文按照“崂山一日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每条线上几处主要景观(点),未及介绍的留等崂山探胜者们自己去体味。2、基本旅游线路(南线)

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景点导游:

太清宫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

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据太清宫志记载: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为江西瑞州府高乐县人张廉夫所创建。张廉夫,字静如,号乐山,生于汉文帝九年,官至上大夫,后弃职入道。精研玄学,入终南山学道数载,得师传道,来崂山之阳,临海之滨,修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神位。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明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太清宫发生了一起僧道之争。僧人憨山大师与道人耿义兰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官司一直打到金銮殿,历时十多年,终以道人胜诉而告结束。现太清宫前“海邱夺遗址”碑刻的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邱寺于宫前,二十八年皇上降旨毁寺复宫,就是记的这件事。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

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清代著名作家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的香玉篇里所记的“香玉”、“绛雪”的故事,据说就是院中一棵红牡丹和这棵耐冬的化身。

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

胶澳志载,明霞洞“建于金大定二年(公元1166年)”,洞巅“明霞洞”三字,相传为邱处机所书。名道孙紫阳曾潜修于此。洞外石壁上嵌刻的孙紫阳疏载有其修行的始末。元代在洞侧建有“斗母宫”,奉佛教。明隆庆年间(1567年--1572年)重修时又建“三清殿”一座,清末建“观音殿”一座。据说,这里曾有过僧、道交替的历史。

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

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上清宫创建于宋初,原是宋太祖赵匡胤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的道场,至宋末已废圮。元代大德元年,通玄弘教洞徽大师李志明,鸠工重修了上清宫。

上清宫有前后两处庭院和偏院,殿宇房舍二十八间,占地约1000平方米。前殿旧祀三清,后殿祀玉皇,左右偏殿分祀“三官”、“七真”。

上清宫内古树参天,其中一棵银杏胸径2.53米,横出粗枝上有三个乳状树瘤,极为罕见,据说一千年方能长出一个。大殿之东的偏院有一巨石,名“道山石”,与道山石斜对的石崮上,刻有邱处机的青玉案词一首。宫西有一块圆丘形弧石,名“熬山上清宫”,还刻有邱处机咏崂山七绝十首,石下有一口清泉,名“圣水泉”,为崂山名泉之一。

龙潭瀑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3、基本旅游线路(北线)

北九水涧谷--骆驼峰--将军崮--金色望月石--飞来石--飞风崖--连云崖--瀑音瀑--蔚竹庵

景点导游:

北九水

北九水涧谷始于靛缸湾,止于崂山水库的“月子口”,全长约11公里。这一段涧谷道路曲折,风光异常秀丽,水声似娓娓动听的乐章,两岸怪石如立体的奇妙画廊,各类亭台傍立两边。胶澳志曾这样描绘此带风光:“两山相夹,下有深潭,沿途山秀峡奇,清流迂迦,水作龙吟,石同虎踞,峭壁危石,触目皆是,音乐图画,兼而有之”。古人来此游历,留下了许多赞美诗句,其中一首烩炙人口的诗这样写道:九水水九曲,曲曲穿幽谷。四周山色青,两岸松涛绿。涧底一线画,怪石何攒簇。流水从东来,数步一回复。路陡流水转,一转山一束。

沿北九水涧谷游历,或乘车慢行,或放步徜徉,举目低首,远山近水,满目尽是流动的画,流动的情。

骆驼峰

沿北九水线直行,沿途众多景点目不暇接,骆驼峰是进入“一水”的第一景观。

走过“一水”,抬头南望,在黑虎山对面有一座高高的山峰,活像一头巨大的骆驼正在昂首向东北方向眺望。与众不同的是这头骆驼竟长着三个驼峰,这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了。当进入“六水”,在东部的群峰中,又出现了一头骆驼,正面向西南,仿佛急切地要和那头“三峰驼”相会。继续前行,那骆驼越显气度不凡,仿佛要从山顶直跃而下。但走至近前,景物忽然发生了变化,骆驼头竟变成了一位正襟危坐的老人,正凝神沉思,那样庄严,那样慈祥。然而,走过几十步后再回首,慈祥的老人又忽然变成一只傲立峰顶的雄鹰。真是“远近高低各不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不得不令人叹服。

将军峰

进入“二水”,在深涧的南面可见一位头戴金盔,身披金甲,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的古代将军,这就是“将军崮”。将军座下的山峰当地人俗称“太师椅子”。从东南方向西遥望,确实像一把摆在山巅的大椅子。但是游人多是从西头进入内九水峡谷,看到的是古铜色的山峰。1957年,朱德元帅和当时的公安部长罗瑞卿游崂山,一进入“二水”,就被这一奇景吸引住了,当陪同人员告诉他叫“太师椅子”时,他摇摇头,爽朗地笑起来:“哪里是椅子,分明是一位古代的将军嘛!”说来也怪,经朱老总点破,这座山峰好象活起来,越看越象一位傲然直立的大将军。从此,这座大石峰有了新的名字--“将军崮”。

金色望月石

进入“三水”,过了“鹰窠河”,举目望去,南面的悬崖上趴着一只形象逼真的巨大石龟,头向前伸,背壳隆起,爪子紧紧抠在石头上,其憨态维妙维肖,可爱之极。

这石乌龟为什么爬上山顶,又怎么变成石龟?在当地流传着一个很有趣的故事。

很久以前,山崖下水潭里住着一只千年金龟。因为山高谷深,它只听说过天上有个月亮,却从来没见过。月亮圆了,山谷里半夜也很亮。月亮落了,山谷里黑沉沉的。乌龟决心爬上山顶看月亮,还要告诉她不要再偷懒,要每天晚上都出来,把谷涧照得亮亮的。它不吃不喝,一直爬了三天三夜,终于爬上了山顶。可是,正赶上月底。它没有失望,耐心等待下去,终于变成了石龟,再也没有爬回涧谷。这个景观就叫“金龟望月”。

飞来石

崂山山内,怪石密布,且每一块石头几乎都有一个迷人的神话传说。

进入“四水”,路边石崮上立着一块悬空欲飞,摇摇欲坠的奇石。石头不大,既象扬起的风帆,又象展开的鸟翅,如果走近,会让人感到只要轻轻一推,它就会跌落下去。据说刮大风时会真的摇动,其实,它站在此处已稳稳当当地渡过了几千年、几万年。当地人称之为“飞来石”。是否真是飞来的,已无法考证。但它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据说,“飞来石”原是玉皇大帝御花园的一块普通石头,因为在天宫每天接近神仙,逐渐沾了仙气,它看到孙悟空也是石头变的,却能大闹天宫。上天入地,本领十分高强,心中羡慕,便想学些本领,和石猴一样干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它苦苦修行了几百年,终于能飞腾了,便天上地下到处遨游。有一天,它飞过崂山上空,看到风景十分优美,是块难得的宝地,便落在此处永远住了下来。

飞凤崖

进入“五水”,前面大石崮上镌刻着三个醒目的大字:“飞凤崖”。顾名思义,此处是凤凰飞来的地方。可是,凤凰在哪里呢?请看那山峰高处,恰如一只巨大彩凤正张开凤翼欲腾空飞翔。这个景观叫“彩凤展翅”。

彩凤不仅形似,而且传说也十分有趣。很久以前,即墨县里有一个村姑,相貌美丽,心灵手巧,绣花花生香,绣鸟鸟能飞。县官对姑娘垂涎已久,费尽心机想霸占她,可是连派了三次媒婆都被她赶走了。于是,黑心的县官想了条毒计,限她三天为皇上绣一件龙袍,上面要有“二龙戏珠”--龙要会飞,珠要会滚。如绣不成,就派兵来抢人。姑娘只绣了两天就绣成了,县官把龙袍展开一看,没想到两条金龙扑上去,撕开了县官的胸膛,抓出了黑心。皇上听说了。勃然大怒,立即派兵来抓姑娘。姑娘正在绣一只凤凰,还行剩下一只翅膀没有绣完。官兵赶到,凤凰立即扑动翅膀,驮起姑娘飞上了天空。因为有只翅膀没有绣完,所以飞着飞着没劲了,只好在崂山落下来,变成了这座“飞凤崖”。

潮音瀑

潮音瀑又名“鱼鳞瀑”,以水声似潮,水形象鱼鳞而得名。瀑布旁陡壁上镌刻着“潮音瀑”三个大字,是三十年代南京政府的水利部长叶慕绰的手书。

潮音瀑发源于崂山之阴的源泉。泉水从海拔900米的巨石里喷涌而出,流经约10公里长的凉清河涧谷,集大小百余条山溪之水,冲开崇山峻岭,从悬崖峭壁之上分三折而下。第一折,从崖顶巨石下的洞里喷射而,流进一个“斗”形的深深的石窝里;第二折,水从“斗”形石窝中溢出,倒向悬崖半腰簸箕形的石壁上,波光闪闪,形同鱼鳞;第三折,簸箕形石壁泼下的水,织成一幅宽约5米,长约20米的水帘,以排山倒海之势,浪推潮涌之声,跌进一个靛蓝色的“缸”形水湾。此湾水深约5米,直径约22米,清澈见底,古人称此为“靛缸湾”。游人可在亭中观瀑布听潮音。古人对此景曾题诗赞叹:“九水九曲走潺缓,险峰对出一线天;更有佳景奇绝处,珠帘三叠落碧潭”。

蔚竹庵

蔚竹庵座落于崂山北麓凤凰崮之下,东通滑溜口,西通双石屋。据说在建庵之前,管山人曾在此搭窝铺居住,故名蔚儿铺。明万历年(公元1589年),宋冲儒真人云游崂山,见这里山峦叠翠涧水鸣琴,实为世外仙境,清修佳处,遂建成一座道观,并移竹环栽成林,取名蔚竹庵。

蔚竹庵占地二亩六分,有房舍二十余间,形成一处精巧玲珑的小院落。有正殿三间,原祀檀木精雕真武和铜铸三官神像,均属珍贵文物,但已被毁。

蔚竹庵地处高山峡谷之中,这里时而缥缈似绢云雾弥漫,时而云消雾散峰出云端。微风吹来,翠竹婆娑奏鸣,泉水叮咚成韵,形成崂山十二名景之一的“蔚竹鸣泉”。著名作家郁达夫到此后,触景生情,吟诗赞道:“柳合石屋接澄潭,云雾深藏蔚竹庵;十里清溪千尺瀑,果然风景似江南”。

4、基本旅游线路(东线)

太平宫--觅天洞--那罗延窟--白龙洞--犹龙洞--华严寺--白云洞--棋盘石

景点导游:

太平宫

太平宫位于崂山东麓仰口湾畔的上苑山中,背山面海,景色绮丽,奇峰异石,古木幽洞。路两侧有两株古松,据传是宋初建宫时所植,树侧的巨石上镌刻着“疑是幻境”四个大字。

在崂山现存的寺观中,太平宫是有史料可考的最古的道观。据明代嘉靖四十五年(公元1566年)和清代顺治十年(公元1653年)重修太平宫的碑文记载,太平宫是宋太祖赵匡胤(公元960-976年)为华盖真人刘若拙建立的道场,因落成于太平兴国年间,故初名“太平兴国院”,后改名为太平宫。

太平宫的殿宇呈“品”字形,院内的照壁上有单线钩刻的“海上宫殿”四个大字,结构严谨,端正饱满,据传是清代书法家华巨奎所书。正殿旧祀三清和玉皇,配殿东祀三官,西奉真武。殿宇虽小,却颇具有道家清静寡淡的特色,典雅古朴。院中水井叫“龙涎泉”,东院的钟亭内悬古铜钟一口,名“上苑晓钟”,敲响后声鸣谷底,余韵可传至10多里外。

太平宫处在奇峰环抱,翠竹成荫的掩映之中,宫四周有许多景观令游人叹为观止。出宫东院门外,即见崂山著名异石“绵羊石”和奇峰“狮子峰”。“绵羊石”是由几块天然巨石垒成,历经亿万年风雨剥蚀,仿佛是人工雕凿的一只绵羊,跪伏在山坡上。“狮子峰”则势如雄狮怒吼。黎明时分登上峰顶可观日出和东海的壮丽景色。

近年来,太平宫经全面修复,为崂山主要胜迹之一,特别是当夜幕降临,仰口湾的海涛声与上苑山的松涛声此呼彼应,被称为“上苑听涛”之奇观。

觅天洞

觅天洞是一处集幽深、奇险、雄伟于一处的通天奇洞,距太平宫西南两公里。由峭壁间的多块巨石叠垒而成,高30余米,上下共5层,洞口夹在两面峭壁之中,洞额“觅天洞”三个字为刘开渠先生手书。洞内盘旋曲折,险怪离奇,扑朔迷离,忽而幽暗,忽而异境天开,变幻无穷。洞外景色分外宜人,春天鲜花竞艳,入夏峰峦叠翠,深秋红叶满山,冬季青松苍郁。洞顶两处峭壁上刻的“咫尺天涯”和“洞幽玉雨草自湿,山高无雨暑自消”,分别由现代美术理论家蔡若虹、邹大箴所题。踏上峰巅,巨石上镌刻着现代版画家力君题写的“天苑”二字。何谓“天苑”,上天之苑也。置身于此,仿佛觅天有成。人立巨石之上,万千景象一览无余。或群峰峥嵘,岚气缭绕;或山柱突兀,白云浮顶;或烟云苍茫,似碧波万顷,真乃天界也。

那罗延窟

那罗延窟位于崂山东麓的那罗延山,宽7米,高、深各15米,容百余人绰绰有余,是一处天然石洞。石壁上方突起薄石一方,形似佛龛,洞顶有一个深圆的洞孔,光亮由洞孔透入,照得窟内十分亮堂。据佛门弟子传说,“那罗延佛”就是在这座石窟中修炼功德圆满后,凭巨大法力冲破圆孔成佛升天的。“那罗延”系梵语音译,意思是“坚牢”。这座洞窟通体为花岗岩结构,其坚牢程度可想而知,但当年不知什么原因竟形成这样一个巨大石窟。僧侣们称之为“世界之二大窟”。据憨山大师年诱疏记载:明万历十一年(公元1582年)4月8日,明代四大高僧之一的憨山大师,由五台山慕名而来,在此窟内禅修二年。窟周围山高谷深,风景绝佳。

白龙洞

白龙洞位于太平宫后山的山涧北侧,是由一块长约18米,宽约12米的椭圆形巨石,扣压在五块鼓形的圆石上支撑而成的天然洞穴。此洞高2.5米,深8米,宽11米。

很久以前,洞外山涧有一处水湾。传说有一条白鳝栖身此湾,因常年吸取日月之精华而成精,又在洞中苦修多年,终成正果,变成一条白龙挟风裹雨腾空而去。从此,这个洞就叫白龙洞,洞前的山涧和水湾分别叫白龙涧和白龙湾。洞口上方镌刻的咏崂山景物便是元代著名道士邱处机所留,据说是邱处机的真迹。

)犹龙洞

犹龙洞距太平宫约百余米,深约8米,宽约4米,高约2米。洞内原供奉老君石像一座,所以,原名叫“老君洞”,是太平宫首任道长刘若拙为纪念道家鼻祖老子而起名。明朝隆庆年间,山东提学邹善游太平宫时,觉得洞名俗且不雅,便根据史记中所书“老君,犹龙也”,而改名“犹龙洞”。犹龙洞是由一块巨石翘起而形成的,该石叫“混元石”,是历代道士练功的地方,石上刻有练功图三处。

华严寺

华严寺,原名华严庵,亦称华严禅院,位于那罗延山半腰。三面环山,东邻大海,庙宇楼阁之壮丽,涧壑泉石之清奇,在崂山古刹中当为第一,也是崂山现存唯一的佛寺。

华严寺历史悠久,几经兴废。远在晋之前,那罗延窟即为华严寺的开山鼻祖洞。明代崇祯十年,御史黄宗昌辞官还乡,隐居崂山建玉蕊楼编著崂山志,疑此窟为西方哲人演孝之所居,于是筹资在窟之东北兴建华严庵,但庵未建成即毁于兵火。其子浦江令黄坦继父遗志,助即墨准提庵慈沾和尚重建华严庵于现址。自清顺治以来,屡经修葺,迄今仍为当年规模,1931年改称华严寺。

华严寺占地4000平方米,原庵共四进,依山而筑,为“阶梯式”。第一进原有僧舍十二间。第二进为藏经阁,飞檐斗拱,登阁凭眺,山海胜境一览无余。第三进为正殿,供那罗延佛,与那罗延窟遥遥相对东西两廊为禅堂。第四进为后殿,内祀观音,侧为祖堂,供本寺第一代主持慈沾法师。华严寺极盛时共有殿宇一百余间,僧众八十余人。整个庵寺布局严谨,结构精巧,殿宇恢宏,双层歇山,四角飞檐,古朴高雅。

华严寺前路西塔院,是寺中历代主持的藏骨处。院中九层砖塔下埋藏着第一代主持慈沾大师,与之相对的石塔,是第二代主持善和的藏骨处。寺前路用石条砌成,名华严路,是1930年寺僧红栋工鸠破石条所筑。沿路苍松走道,翠竹成林,有时烟霭横空,白云袅袅,如九天幻境。路旁石刻“烟岁岚高临”、“东瀛晓色”、“无风海涛”、“莲池会海”等,均为历代游人触景生情所留。

白云洞

白云洞位于崂山东麓,海拔400米,因洞口四周一年四季大多数日子白云缭绕而得名。

白云洞始建于唐天宝二年,依附于一个天然石洞,由“左青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块巨石构成,占地面积约1500平方米,原有房舍24间,属道教“金山派”。

白云洞额上镌刻“白云洞”三字,为清代翰林尹琳基所题。洞前两棵白果树,一雄一雌,千年相伴,至今绿意盎然。洞前玉兰树,已有数百年树龄。洞后森森松树,其中一株古松,形状奇特。名曰“华盖松”,此松老干蟠曲,遮满洞顶,小枝斜出,伸出洞外,恰似飞龙起舞,此景称为“云洞蟠松”,白云洞的青龙石下有一洞穴,叫“风窟”。穴不大却很奇异,山风过此,回旋不止,故名“巨风窟”。洞东南并列两座山峰,南曰“大仙山”北曰“二仙山”,攀过二仙门,穿过一段石隙,爬上“天梯”,即可到达富有传奇色彩的“会仙台”。台状如座椅,背刻一“仙”字,仅可容一人。传说登上“会仙台”,便可与神仙相会。当然,这只是神话。但是,坐在上面,碧海天涯尽收眼底,顿觉天高海阔,心旷神怡,大有超脱尘寰之感。

棋盘石

棋盘石,顾名思义,应当是象棋盘那么大或棋盘形状的石头,但座落于明道观南的棋盘石,却是一座集高、陡、险、怪于一身的高悬奇峰上之峰。崖顶斜着向上伸出,下面悬空,从侧面远远望去,很象一座游泳跳台,顶部稍有隆起却不平坦,面积约60平方米,可容坐客五、六十人。下面深壑万丈,怪石林立,若俯身下望令人目眩神骇,惊心动魄。

棋盘石的名称来历,源于一则当地流传已久的神话传说。

很久以前,仰口湾畔曲家庄有个青年樵夫上山砍柴。他越走越远,越爬越高,看到石崖顶上有两个白发老人正在下棋,便走上前观看,看得入了迷,忍不住还要说上几句。老人也不说话,只朝他慈祥的笑笑。他恍惚觉得树一会儿绿了,一会儿黄了,也没在意。一盘棋下完了,两位老人朝他笑笑便飘然而去,他才想起该打柴了。谁知回头一看,扁担和斧柄早已朽烂,斧头也成了铁疙瘩,他只好下山回到村里。但是,村子里景物全非,所有的人都不认识。他非常奇怪,几经打听,才明白自己上山砍柴时见到的两个老人是神仙,他在看棋的时候,世上已过了几百年。于是,他逢人就说自己的经历,但没有人相信他,他只好又向深山走去。

至于山顶上的“十”字,传说是仙人用过的棋盘,但道士们都说那是道家炼功时指罡斗的标志。字是怎样出现的?古人已逝,神仙已踪,留给后人的只是个解不开的谜。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七

崂山旅游分南线、北线、东线,每条线如同一颗珍珠项链,串连着无数个景观。本文将按照“崂山生态旅游”的习惯旅游线路,介绍南线上几处主要景观。

基本旅游线路(南线):太清宫--明霞洞--上清宫--龙潭瀑

崂山风景区总面积446平方公里,其中绕山海崖线长达87.3公里,主峰高1133米,堪称崛地而起,拔海而立。崂山历史悠久,古迹荟萃。远在一亿四千万年前的白垩纪早期,崂山即已形成,五、六千年前,先民们已在此聚居生息,创造了灿烂的龙山文化。

总之,清新而湿润的空气,悠久而灿烂的历史文化,独具特色的人文和自然景观,构成了崂山生态旅游的丰富内涵。

太清宫亦称下清宫,当地人也称下宫。位于崂山南麓老君峰下,前临黄海,一碧万顷,背依七峰,峰峦竟秀,地势清幽,竹林翁郁,夏纳清风,冬隔朔气,素称“北国小江南”。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太清宫古树参天,院外“龙头榆”又名“唐榆”,为唐朝天佑年间李哲玄所植。院内银杏、古柏相传树龄更长。明朝所植两棵耐冬树,枝繁叶茂,每年冬尽春回,花开似锦,花期长达三个多月。三官殿外的院中有一泉水叫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

明霞洞位于昆化山之阳的玄武峰下,系一天然石洞,原为上清宫的一处别院。明霞洞地势高旷,景色幽丽,朝晕夕阳,云雾缭绕,霞光山色变幻无穷,素有“明霞散绮”的美称,为崂山十二景之一。

上清宫位于崂山南部丛山峻岭,这里因入山已深,烟尘远隔,空气清新,再加坡上坡下苍松翠绿,修竹滴翠,清泉飞鸟,奇石屹立,不但怡静,而且特别清幽。上清宫属全真道华山派道观,是崂山中别具一格的“丛林”庙宇。道教把“上清”、“下清”、“玉清”三宫称为“三清仙境”。“上清之天在绝霞之外,有八皇老君,运九天之仙,而处上清宫也”,故而得名。又因与太清宫对称,又简称上宫,与太清宫,明霞洞同为崂山东南部的主要道观。

龙潭瀑又名玉龙潭,水源来自海拔500米的天茶顶和北天门之间的山谷。涧水穿山越岭,沿路汇集了数十条溪水,聚成一股急流,奔腾而下,在一处高约30米的崖顶平台上,平直地冲出数尺之外;水在半空中飞旋了几曲折之后,会合成一道长约30米,宽约5米的瀑布,顺着九十度的峭壁跌入崖下的碧潭之中。那气势,宛如一条矫健的玉龙,从悬崖之颠,腾云驾雾,呼啸而下,击得潭中水花四溅。人们拟其形,取其声,观其色,叫它“龙潭瀑”,瀑下的深潭取名“龙潭”,瀑布顶端“龙吟”两个隶书大字,直径一米,为当代著名书法家黄苗子1981年游崂山时所书。瀑下长形巨石下尖上平,游人坐在平台下远可眺望四周群峰,近可仰视“龙潭喷雨”的壮丽景色。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八

来自各地的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来到曲阜。首先,请允许我自我介绍一下,我姓贺,是来自快乐旅行团的一名导游,以后大家叫我小贺就行啦!不用客气!

言归正传,这次我们的目的地是曲阜的孔府。我在车上先和大家说一下注意事项,我们的集合、自由游览时间已经公布了,请大家不要迟到,不要因为自己而影响其他人,另外,请大家认清我们快乐旅游团的标志,看!我们的标志是一面旗子上面有一只鸟儿。请大家认清标志,不要走丢。谢谢大家的合作!

大家看!这就是有名的孔府!孔府,又称衍圣公府,位于孔庙的东侧,他有一个有名的称号,叫“天下第一家”之称,是孔子的历代子孙居住的地方,也是中国封建社会官衙与内宅合一的典型建筑。孔子死后,他的子孙后代一直居住在他旁边的孔庙中。到北宋末期,孔氏后裔住宅扩大到数十间,到金代,孔子后裔一直是孔庙东边,随着孔子后世官位的升迁和爵位的提高,孔府建筑不断扩大,至宋、明、清达到现在规模。现在孔府占地约7.4公顷,有古建筑480间,分前后九进院落,中、东、西三路布局。府内存有著名的孔府档案和大量文物。

看!这气魄雄伟的门就是孔府的大门,坐北朝南。左右两侧,两米多高的圆雕雌雄石狮大门正中上方的高悬着蓝底金字的“圣府”匾额,相传为明相严嵩手书。那两个柱子上悬挂的对联写着:与国咸休安富尊荣公府第,同天并老文章道德圣人家。这副对联相传是清人纪均的手书。形象地说明了孔府在封建社会中的显赫地位。“富”字上少了一点,“章”字中多了一笔,意思是说衍圣公官职位列一品,田地万亩千顷,自然富贵没了顶。孔子及其学说“德侔天地、道冠古今”,圣人之家的“礼乐法度”,也就能天地并存,日月同光。

看!这就是第二道大门,俗称二门。门建于明代,门楣高悬明代诗人、吏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李东阳手书“圣人之门”竖匾正门左右各有腋门一座,耳房一间。在封建社会,平时只走腋门,正门不开,以示庄严。

三堂也叫退厅,是衍圣公接见四品以上官员的地方,也是他们处理家族内部纠纷和处罚府内仆役的场所。为了保持与外界的联系,在内宅门专设两种传事的差役,一种叫差弁,一种叫内传事都有十几人,轮番在门旁耳房内值班,随时向外和向内传话。门的西侧还有一个露出墙外特制的水槽——石流,府内规定挑水夫不得进入内宅,只把水倒入槽内隔墙流入内宅。

现在我们来到了前上房。这是孔府主人接待至亲和近支族人的客厅,也是他们举行家宴和婚丧仪式的主要场所。院内东西两侧各有一株茂盛的十里香树,每当春夏相交时节,洁白的花朵散发出阵阵清香,房前有一大月台,四角放着四个带鼻的石鼓,是当年府内戏班唱戏时扎棚的脚石。清末孔府养着几十人的戏班子,主人一声令下,马上开锣唱戏。前上房内,明间敞亮,正中高悬“宏开慈宇”的大匾,中堂之上,挂有一幅慈禧亲笔写的“寿”字。

东侧间,陈列着乾隆皇帝送给孔府的荆根床、椅。桌上放有同治皇帝的圣旨原件。还有色彩鲜艳、花纹古朴的明代“景泰蓝”。梢间中间桌上摆设着一大套满汉餐具,共同404件。器皿上分别雕有鹿、鸭、鱼等,可按其形盛菜,一餐上菜多达190道。长期以来,孔府形成了一种精细独特的菜肴——孔府菜。各种菜制做讲究,取名典雅,如绣球鱼翅、珍珠海参、神仙鸭子、诗礼银杏、玉笔虾仁等名菜,色、香、味、形俱佳。西里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签阅文件的地方,桌上放有文房四宝,书架上还陈列着儒家经书和孔氏家谱。前上房院的东西两侧各有五间配房,是孔府收藏日用礼器的内库房和管帐室。

大家可以去看看,苍松挺拔,鱼池东西对列,恬静雅致,大有步移景迁之感,这就是前堂楼。室内陈设布置仍保持着当年的原貌。中间设一铜制暖炉,为当时取暖的用具。东间的“多宝阁”内,摆设着凤冠、人参、珊瑚、灵芝、玉雕、牙雕等。里套间为孔子七十六代孙、衍圣公孔令贻夫人陶氏的卧室,再里间是孔令贻两个女儿的卧室。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14岁时写的“圣人之心如珠在渊,常人之心如瓢在水”的条幅,原封不动地挂在壁上。

这里是后堂楼,后堂楼是二层前出廊的7间楼房,东西两侧有二层前出廊的配楼各3间。后堂楼是孔子七十七代孙、衍圣公孔德成的住宅。

这里是孔府的后花园,孔府花园在孔府内宅后院,又名铁山园。其实铁山园内并无铁山,只在花园西北隅有几块形似山峰的铁矿石。此石系孔庆容在清嘉庆年间重修花园时移入的,称天降神三环路助他修园,他自己从此也以“铁山园主人”自称。

眼看着快到车站了,我也要跟大家告别了,常言道“相见时难别亦难”,“送君千里终有别”。我希望大家有空能再来欣赏我们的孔府!我小贺再来给大家当导游!祝愿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再见!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九

“人人都说沂蒙山好,沂蒙山上好风光”,蒙山自然、人文景观数不胜数。在这里,我给大家简要介绍几个蒙山极具特色的代表景点:

1、颛臾古国 颛臾国都城旧址位于万寿宫古建筑群正南4公里,城墙南北长600米,东西宽550米。颛臾是夏商方国,传为太昊后裔,西周初年建颛臾国,附庸于鲁国,代表周天子主祭蒙山,要比秦始皇泰山封禅至少早820xx年。

2、万寿宫 原名古蒙祠,宋代改为道观,名玉虚观、颛臾王庙,后易名万寿宫。明朝诗人王世贞写诗称赞万寿宫:“霞矗黄金界,虹飞白玉桥”。清康熙年间万寿宫达到鼎盛时期,道众达300多人,说明在当时万寿宫在全国道教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3、寿星巨雕 位于蒙山主峰龟蒙顶西北,是蒙山作为东方养生长寿圣地的标志性景点。寿星巨雕依花岗岩山体雕刻而成,高218米,宽200米,是乐山大佛的3倍。20xx年,寿星巨雕作为世界上现有的最大山体雕刻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4、沂蒙山天然氧吧 位于蒙山中路与东路交汇处,下方峡谷长10余公里,纵贯蒙山核心,该峡谷林木茂盛,栈壁险绝,空气清新,吐呐风云,云气自谷底而出,慢慢升腾,到达此处。据1998年中国科学院环境评价部测定,该处空气中负氧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220万个单位,是北京生态中心的176倍,是大气平均值的4400倍,为全国之最,因此蒙山很早就被誉为“天然氧吧”、“森林浴场”、“超洁净地区”,是人们健体、疗养、养生的最佳去处。

5、鹰窝峰 位于蒙山步游中路,于深壑峡谷中拔地而起,直刺苍穹,因只有苍鹰飞临其上筑巢,无人能登攀,而得名“鹰窝峰”。该峰绝壁如削,峻岩森森;峰顶苍松如盖,峭壁之松千姿百态,或树冠扁平开张,或枝干旁倚斜出,绕有情趣。整个山峰宛如一个巨大的盆景,令人叹为观止。每当夕阳西下,云归鸟还,奇峰与落日相应生辉,斑斓瑰丽,形成了“暮色苍茫千嶂暗,万山丛中一片霞”的奇绝景观,实乃山水画屏,人间奇观。固此自古就有“不到鹰窝峰,枉为蒙山行”之说。

6、伟人峰 自主峰龟蒙顶向西北举目远眺,林海环抱之中有一崮,宛若一巨人仰卧,眉目清晰,神态安详。其形态与一代伟人毛泽东极为神似,其上松林恰好一面党旗覆盖,党徽栩栩如生。更为奇巧的是该石崮脚下有一村庄名“毛家崮”,全村村民均为“毛”姓后代,几百年来一脉相承。无数的巧合堆积成旷世奇观,见者无不称绝,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就连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主要负责人见此都称之形神俱兼,非常逼真。

7、蒙山主峰龟蒙顶 龟蒙顶为蒙山主峰,海拔1156米,是山东省第二高峰。峰体呈穹隆形,犹如一只巨大的神龟伏卧于云端天际而得名。《孟子》中记载:“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其中的“东山”即指蒙山。一年四季登上蒙顶,会在你眼前呈现出不同的景色,如蒙顶日出、蒙山云海、蒙顶佛光、蒙顶雾松等奇妙景观,特别是秋季天高云淡之时,登上龟蒙顶,“风在身边走,云从足下生”,给人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山下美景,尽收眼底。

8、福寿康宁宝鼎 位于蒙山文化广场中心,整个宝鼎采用纯天然青石制作。鼎高9.99米,直径6.19米,周身镌有“福、寿、康、宁”四个大字和999个寿字,重606吨,是目前我国最大、最高的的石制盛鼎。宝鼎与蒙山寿星遥相呼应,其主题象征着中华民族国运昌盛,中国人民万寿无疆,蒙山旅游事业蒸蒸日上。

除以上主要景点外,群龟探海、百寿摩崖石刻、蒙山文化广场、翠竹园、九龙潭、白云岩道士林、高山湿地景观、读景壁、揽胜亭、蒙山吊索桥、瞻鲁台等景点60余处都各具特色,观后回味无穷。

游客云集“天然福地”蒙山,见识蒙山寿星的真容,探寻养生秘诀,是蒙山龟蒙景区的主打品牌。今年我们推出了“祝寿之旅”、“吃长寿宴”两个特色旅游项目。在蒙山寿星怀抱之中的拜寿台举行“祝寿仪式”,其中包括了“祈寿、颂寿、拜寿、祝寿、赠寿”五项内容,寓意“祈福增寿”,满足游客祝寿到蒙山,一生保平安。

目前,平邑蒙山风景旅游区基

介绍山东三仙山的导游词范文通用(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