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实用范文 > 精品范文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9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shiyong/jingpin/364034.html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一

现在我们正前方的是博物馆的三座主要建筑,如果从高空俯瞰,他们呈现一个品字形的格局,一主两翼,中轴对称,具有浓郁的楚文化建筑风格。位于我们左手边的是楚文化馆,中间的是综合陈列馆,右边的是编钟演奏馆,下面请大家跟随我进入楚文化馆参观。

各位游客,我们现在来到了楚文化馆,馆内的这面墙展示的是楚国特色的漆器文化,大家看到了中间的那个符号了么?可以猜一下它是什么字,它是一个“水”字,周围的是四个字是“太一生水”,出自荆州出土的两千多年前的郭店楚简上,其大意讲述的是宇宙生成的先秦道家理论。

首先我们参观的是越王勾践剑,越王勾践剑是在荆州出土的春秋晚期越国青铜器,大家可能会问,为什么越国的国王佩剑为什么会在楚国呢?目前历史学家有两种观点,一说是作为楚越两国连姻的嫁妆带到楚国来的,另一说是楚国发兵攻打越国时作为战利品带到楚国来的,这把剑因为剑身上被镀上了一层含铬的金属而千年不锈,充分向世人展示了春秋时期越国高超的铸剑技术。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第二件镇馆之宝,位于综合陈列馆的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文字材料说明曾侯乙是一位名乙的曾国诸侯王,编钟是1978年于随州出土的,随州在古文献记载中属随国,为什么在这里会有一位曾国国君的墓出现呢?历史学家们考证出曾国和随国的姓氏、疆域、年代等均相吻合,所以得出了曾和随为“一国两名”的判断,但是因为没有直接证据而至今仍是一个未解之谜。曾侯乙编钟已经被列为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全套编钟共65件,分三层,每件铜钟敲打正面和侧面能发出两个不同的乐音,被称为“一钟双音”,也许是铸造过于复杂的缘故,汉代以后编钟的制造技艺就失传了。

接下来我们参观的是第三件镇馆之宝元青花四爱图梅瓶。“四爱图”,即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周敦颐爱莲,林和靖爱梅鹤。大家可以先看一下这个梅瓶的形状,肚子很大口很小,这就好比我们做人要想成功,第一肚量要大,就是我们常说的宰相肚里能撑船;第二守口如瓶,俗话说祸从口出言多必失,这是一件在湖北钟祥明代郢靖王墓出土的元青花精品,以口小只能插梅枝而得名梅瓶,梅瓶早期是用来装酒的容器,后来因为体形似“窈窕淑女”的身姿,而渐渐转变为陈设观赏用的艺术瓷。

现在在我们面前的是第四件镇馆之宝郧县人头骨化石,郧县人的年代非常古老,地质年代早于北京人,与蓝田人的年代相当,但郧县人化石在体质上却显示出许多早期智人的特征,这一发现,改变了人类起源非洲的传说,也是湖北首次发现的古人类头骨化石。

各位游客,今天下午的参观就到此结束了,感谢大家在参观浏览过程中给予我的支持和配合,也欢迎大家对我的导游服务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希望以后能有缘和大家再次相逢。最后,我祝大家一路平安,谢谢!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二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

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举世闻名,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曾侯乙编钟和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在到博物馆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曾侯乙墓发现的经过和出土文物的情况。

曾侯乙墓。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这座木椁墓,木椁保存完好、墓坑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达22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在当时乃全国之最。它比1972年在长沙发掘出土西汉女尸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了整整五倍。踞后来考证,这就是距当时发掘已有2411年,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规模巨大的乐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及造型美观的漆木器等,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专门来看看墓中出土的各种器具古玩。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兵器和乐器)共有6千多件,都是实用器,总重量2340多公斤。它们大多数出自东室。成组成套,排列有序,显然是根据墓主人生前宴乐的情景特意安排的。像这样完整的陈放场面,在古墓的发掘中是罕见的。曾侯乙墓的青铜礼器中,食器、酒器、水器三大器类齐备,器物组合大体沿袭了周代传统的“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的格局。不过在器形、器物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则呈现许多新的特征和文化。

鼎是中国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种。大家对“鼎”了解吗?先秦时人们对鼎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祀、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镬鼎、盖鼎多种。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食器中,最重要的是能反映礼制和曾侯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完好如初,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仪式和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诸侯用九鼎八簋,曾侯乙墓出土九件正鼎、八件铜簋,这便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一言九鼎”的渊源,正好和其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金玉料器,数量之多,实在罕见。中国古代有所谓君子佩玉之说,所以玉器是身份的象征。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精美的玉器要算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

应该说,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大收获就是乐器,墓中出土的乐器有钟、磬、鼓、瑟、琴、

笙、排萧等,乐器中最重要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共65件,全部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以蟠龙纹青铜套加固,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 全套编钟有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律如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的乐曲。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讲了这么多,大家对曾侯乙出土的丰富精美的文物一定已有所了解,对神奇的曾侯乙编钟一定心驰神往,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逗留,看看漆器字画、车马兵器。一会儿我们将参观博物馆里的另一件宝贝——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大家看,这柄剑,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迄今为止,越王青铜兵器先后出土已达近二十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奇特,制作之精良,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三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们,大家好!我是来自麻城龟峰山风景区的导游,今天很高兴由我带领大家一同走进麻城,一同走进龟峰山,一同走进那美誉神州大地的杜鹃花海。

“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正在崛起的中部新兴城市——麻城,是一座红色古城、杜鹃花城、交通新城、特产名城。它位于长江中游,湖北省东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的大别山中段南麓,全市版图面积3747平方公里,人口120多万。麻城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自隋开皇十八年设县治至今有1400多年的历史。明代的麻城是全国文化中心之一,有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李贽寓居麻城著书讲学16载,有136名文武进士入朝为官,史称“麻城现象”;明末清初“湖广填四川,麻城占一半”,麻城是中国古代八大移民集散地之一,麻城“孝感乡”为明清移民圣地;近代的麻城是“黄麻起义”策源地,中国红军之源,诞生了红四军、红二十八军两支中国红军主力部队;当代的麻城是武汉城市圈旅游服务基地和大别山旅游门户城市,20xx年4月,我们成功举办了首届中国·麻城杜鹃文化旅游节,从此“红杜鹃,美麻城”红动春天,天下闻名;麻城区位优越,交通便捷,麻城地跨鄂豫皖,背靠大别山,面向大武汉。一市跨三省,枢纽通天下。其中纵跨大江南北的京九铁路、大广高速与横贯神州东西的沪汉蓉快速铁路、沪蓉高速四条国家高等级主干干道在麻城呈“井”字交汇,麻城成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节点城市;麻城资源富集,物产驰名,已形成汽车配件、旅游服务、商贸物流、优质农产品加工、高素质劳动力培训“五大基地”,全市特色农业形成了“中国菊花之乡”、“中国板栗之乡”、“中国油茶之乡”、蔬菜产业、畜牧产业、桑茶药产业等“三乡三业”。麻城可谓享天时之惠,占地利之优,得人和之盛。近年来,麻城经济社会迈上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成为全省县域经济进位最快的县市之一。

近年来,麻城市委、市政府对发展旅游事业的高度重视,逐步在全市形成“三山一村一线一大片”的旅游板块,已成功打造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龟峰山、麻城烈士陵园,国家森林公园—五脑山,国家地质公园—九龙山,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杏花村,中华巨龙—明山水库等经典景区,今年四月又一张靓丽的名片“中国映山红第一城”花落麻城。作为全市旅游事业的龙头—龟峰山,已走出湖北,叫响全国,面向世界。一路上我们不知不觉已来到了龟峰山风景区。景区自20xx年开发建设以来,先后获得了:国家aaa级景区、国家aaaa景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省级先进旅游景区、省级优秀旅游景区、大世界基尼斯之最面积最大的古杜鹃—映山红群落、灵秀湖北十大旅游新秀。这些成绩的取得,被众多媒体称为“龟峰山速度”、“龟峰山现象”。

龟峰山是长寿之山,杜鹃之山。它位于麻城东部山区,距离武汉市区120公里,麻城市区27公里。主要由神奇的龟峰、雄伟的龟背以及形象逼真的龟尾等九座山峰组成,最高海拔1320米,规划总面积73.6平方公里,从龟峰到龟尾全长16公里,宽7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因其地形山势酷似一只昂首问天的巨型神龟而得名龟峰山。龟峰山禹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他的位置恰好处在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北坡是南温带针叶与落叶混交林景观,而南坡则是北亚热带绿针阔叶混交林景观。年降雨量1200毫米,年平均气温16℃,7月份最好气温为23℃,盛夏时节是避暑纳凉的休闲胜地。景区以奇、险、峻、秀的自然景观和四季分明的春、夏、秋、冬景色吸引八方游客。春天,看漫山遍野的红杜鹃、看龟峰旭日、踏青;夏日,休闲避暑,品岩绿新茶、看民俗风情表演;金秋,山上万紫千红、层林尽染,赏红叶、登高、采野果儿,其乐无穷;冬季,在银装素裹的白雪世界里踏雪寻梅。景区主要景点有神奇龟峰、万亩杜鹃花海、杜鹃花王、千年古寺—能仁寺、抗日石刻、唐王龙床、迎客松、升子井、春秋古战场—雁门寨、世界杜鹃盆景园等三十多处,有大小宾馆70多家,日接待游客6000多人。

神奇龟峰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自然瑰宝,也是景区标志性的奇特景观,它是由一块巨大的裸露花岗岩石形成的山体,俊俏挺拔、气势宏伟,海波1260米,堪称世界地质奇迹。说到龟峰山的来历,相传在远古时代,龟峰山本是一片汪洋大海,在海里有一只龟经潜心修炼千年终成正果,神龟用它修来的千年道行为人间疾苦的人们行善,一次不小心得罪了玉帝之子—太阳,被贬落人间化成一座大山,就是今天的龟峰山,从此神龟就在这里日日夜夜守护着这一方的人们。大家请往我手指的地方看去,神龟昂首问天,好像正在张大嘴要吞掉天上的太阳一样。神奇的传说为龟峰山涂抹了神奇的色彩,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这里不仅有天然神龟,还可以颂龟、观龟、赏龟、品龟、饮龟、食龟等以龟为文化核心的长寿文化。

龟峰山是长寿山:一是从龟峰到龟尾全场16公里,宽7公里,方圆100多公里,人称“天下第一龟”;二是龟是动物界寿命最长的动物,自古作为长寿、健康、吉祥的象征;三是龟峰山有“天然氧吧”、“绿色宝库”之称,景区森林覆盖率95%,生态环境一流、空气清新,负氧离子含量高;四是游客来这里可以吃山野菜、喝山泉水、饮岩绿茶,白天登山旅游,晚上看民俗演出,心情愉悦,延年益寿;四是龟峰山民风淳朴、勤劳善良,有着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在这里您能看到老人们即使年老体迈,仍坚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轻微的农活,看到他们那种乐观的情绪、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平和的心态及浓厚的爱心,您会想要和他们一起去生活、去劳作、去运动、去锻炼当地还流传一句顺口溜:“经常运动,百病不碰”。到了冬家家户户,烤兜子火、喝老米酒,享受着“兜子火,老米酒,除了皇帝就是我”的自由自在神仙般的生活。智者寿,仁者寿,这就是龟峰长寿的奥秘吧!

我们赏完龟峰胜景,接下来前往千年古寺—能仁禅寺。能仁禅寺,原名普化寺。始建于汉桓帝年间,是我国佛教最早的寺院之一,解放前毁于兵火之中。相传曹操曾朝拜能仁寺,并亲笔撰写了“名山名刹名僧此日名传原是龟峰名胜境,古寺古人古圣当时古迹俨然天竺古能仁”这一千古传颂的楹联,既赞美了龟峰山仙景,又表明了对能仁禅寺的景仰推崇之情,充分证明佛教圣地能仁寺在当时已颇具名气。唐初,唐太宗李世民征战中原,也曾游幸龟峰山,并在能仁禅寺留下千古佳句。其鼎盛时期,寺内有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及寮房等近百间,僧众达千余人。东晋仁法禅师、唐代真应禅师、虚应禅师、灵应禅师、宋代圆喜禅师、明代道一禅师、修一禅师等高僧大德先后在此住持,香火一直旺盛。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能仁寺第一期工程——玉佛殿!这座殿是20xx年4月动工兴建,采用仿唐式二重檐古代建筑。一楼是念佛堂,是供僧人和信众念佛修行之用。中间供奉的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阿弥陀佛,左边的观世音菩萨,右边是大势至菩萨,她们协助阿弥陀佛弘扬西方净土的修行方法。二楼是玉佛殿,因为殿中供奉的是由缅甸白玉精雕而成的释迦牟尼佛像而得名,这尊佛像高达4米,重达15吨左右,是我们华中地区第一大玉佛!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释迦牟尼佛的左右的是“苦行第一”的迦叶尊者,右边的是“多闻第一”的阿难尊者,他们侍奉释迦牟尼佛的两边。在殿内的左边是“普贤菩萨”,她象征是真理,她的座骑是大象,寓意吉祥、谨慎、稳重!在殿内的左上角是“文殊菩萨”,她象征的是大智慧,她的座骑是狮子,寓意佛法的威严,如果我们的香客是学生的 或者家里有读书或要考大学的一定要来拜拜文殊菩萨 心诚则灵 确保金榜题名!

殿内释迦牟尼佛神态和善、安宁,大家可以进来礼拜一下,保佑大家吉祥平安。如果大家有心,不防为能仁禅寺的重建出份力捐款积德,不在多少,为家人祈求平安,佛曰:瑬一缕黄金,蓄财富,取之不尽,福相随;

我们现在来到的是龟峰山的核心景点—万亩杜鹃花海。在龟背岭上有分布集中、保存完好连片面积达十万多亩,生长周期上百万年得原生态古杜鹃群落,到每年四、五月份龟峰山的红杜鹃就相继争先斗艳的盛开了。一山连一山都被这犹如红地毯般杜鹃花所覆盖,整个山峦呈现一片红色的海洋,远看去就是一座火焰山。人们把这种红色的杜鹃花,叫映山红,花开的时候那种如火如荼的鲜亮光彩把整个山都给染红了。北宋诗人杨万里曾礼赞过映山红的这种质朴高雅的品质:何须名苑看春风,一路山花不负浓。日日锦江呈锦样,清溪倒照映山红。

龟峰山地处大别山南北气候的分界线上,气候、水纹和土壤的巨大差异适宜杜鹃花的生存环境。龟峰山上的杜鹃花生自天然,分布较广,是大别山自然风光的经典,她属于杜鹃花科,杜鹃花属,是小灌木,适宜在潮湿酸性土壤中生长,她的习性是由长绿到落叶,花开的时候没有叶子,花落后才长出绿叶。这里的杜鹃除作观赏,叶子、花瓣可入药并提取芳香油,花瓣可以食用是很好的美容养颜果脯,树皮可提制烤胶,木材可做工艺品等,这种高山杜鹃树根系发达,是很好的水土保持植物。可见杜鹃有着很大的观赏价值、医学价值、使用价值。

在杜鹃花海里神奇的生长着一颗杜鹃树—杜鹃花王。也许是大自然对龟峰山的宠爱,偏将这一颗奇树播撒到了这里,据专家考证她已经有600多年得树龄了,她是同一个兜同一个根上长出56枝杜鹃树。“56”一个有着特殊象征意义的数字,56个民族,56枝花,56个兄弟姐妹,56种语言汇成一家—爱我中华。 20xx年龟峰山风景区对这颗奇树的高度重视和珍爱,与中国太平洋保险公司签订协议,为其投保960万,象征在中华民族96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同一个根同一个兜上长出56枝杜鹃树象征着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共根相系,血脉相连,为实现中国民族伟大历史复兴而凝聚在一起。20xx年,我们成功举办了全世界杜鹃花国际学术研讨会,来自世界各国四十多位专家,他们相聚在麻城,震撼在龟峰山,他们一致认为湖北麻城杜鹃杜鹃是他们见到过该种杜鹃分布最集中,林分结构最纯,种群面积最大,树林最古老,保存最完好,株型最优美,景观最壮丽的自然群落,令人眼界大开,堪称世界奇迹,真可谓麻城杜鹃甲天下。

在龟峰山不仅有神龟,有红杜鹃,还有原生态的民俗表演,龟峰山组建的民俗艺术团演绎麻城原生态的民间艺术,展现麻城风土人情、民俗文化,传承发扬鄂东民间艺术,让游人深入了解麻城传统民间文化。“中华长寿山,世界杜鹃园”。最后我们要游览的是龟峰山杜鹃盆景园。为了弥补只有春季看杜鹃的遗憾,实现“四季看杜鹃,麻城龟峰山”,景区在龟峰胡畔投资6000万,占地30余亩,打造世界一流的杜鹃盆景园,园区分为入口区、温室展区、户外展区、原生态餐饮等多功能区。盆景园是景区一大靓点,能满足游客对杜鹃花多样性和综合性的需求,进一步提升“杜鹃花城”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今天的导游讲解就到此结束了。

谢谢大家!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四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东湖风景区!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则有美丽的东湖。在到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东湖的概况:东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面积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到车窗外东湖广阔的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东湖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

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的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东坡居士所写。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刚开始楚怀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后来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当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眼前的这尊塑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了一个山形的长廊。由于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

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有名。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想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个叫陆凯的人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而到解放后,毛同志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在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游览的行吟阁刚好的听涛区的南面,而鲁迅广场正好在北面。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纪念新文化运动先驱,一南一北,正好遥相呼应。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东湖之行即将结束了,我们这个临时的大家庭也即将分散到大江南北,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便下次再见时,可以为各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再见了各位。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五

湖北省博物馆地处武昌东湖之滨,1953年筹建,1963年3月定为现名,是湖北省文物及标本的主要收藏、宣传和研究机构,馆名未董必武同志题写。经过近年的扩建、新建,现已有编钟陈列馆(1999年2月)、楚文化馆(20xx年12月27日)对外开放,另有综合馆正在建设之中。三馆呈“品”字形排列,均为高台阶、宽屋檐、“覆斗”式大坡面屋顶的楚建筑风格。其中编钟馆陈列面积为2400平方米,楚文化馆陈列面积2880平方米,预计综合馆陈列面积为2.4万平方米。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近20万件藏品以出土文物为主,器类主要有陶、瓷器,青铜器,漆木器,简牍、兵器、古乐器、金玉器,古代字画,古钱币等。这些文物中有不少是举世瞩目的稀有珍品和重要的科学资料。其中如新石器时代京山屈家岭文化的蛋壳彩陶纺轮;天门石家河文化的玉人、玉鹰;盘龙城商代遗址和墓葬出土的大玉戈及铜鼎、铜钺;随县战国曾侯乙墓出土的编钟青铜器群及16节透雕龙凤玉佩、28宿天文图像衣箱;云梦睡虎地出土的秦代法律文书竹简等,都具有极高和极重要的历史、科学和艺术价值。

1. 湖北省博物馆一级文物400余件,主要有:

2. 战国时期的越王勾剑,1965年在江陵望山1号墓出土,被誉为越王青铜剑之首。

3.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钟,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编钟共65件,总重2500多公斤。

4. 战国时期的曾侯乙编磬,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共32件,上面刻有乐律文字。

5. 战国时期的青铜尊盘,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酒器,尊盘口沿的镂空附饰采用熔模铸造工艺制成。

6. 战国时期青铜器鹿角立鹤,1978年随州曾侯乙墓出土,它是一种想象中的吉祥物。

7. 商代前期玉质仪仗器大玉戈,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出土。

8. 商代打击乐器铜鼓,1977年崇阳白霓出土,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皮鼓形铜鼓。

另有商朝的陶鸡、大圆鼎,战国时期的虎座鸟架鼓、十六节龙凤佩、金盏,南北朝的青瓷莲花尊,唐朝的乐俑,明朝的金凤冠等一级文物。

【编钟陈列馆】

编钟馆是湖北省博物馆中集“展览厅”和“音乐厅”于一体的专馆,由《曾侯乙墓出土文物陈列》展厅和古代乐器演奏厅组成。展厅陈列着曾侯乙幕出土文物中遴选出的400余件各类精品。演奏厅与展厅以连廊相接,可以容纳200位听众。

曾侯乙墓于1978年2月出土,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为东周考古学提供了新的实例,全面展示了我国先秦时期高超的音乐水平,并为科学研究和工艺美术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实例。目前在编钟馆展厅中陈列的主要有以下一些文物:

1.主棺、陪葬棺、狗棺 主棺包括一具内棺、一具外棺。内棺由巨型木材制成的葬器,出土时重达两吨半,上有红色底漆盒黄、金、灰、黑色漆绘制的各种花纹图案。外棺长3.2米,宽2.1米,高2.19米,重达七吨半。棺身由十根工字形铜立架嵌十块木板构成,固定于地板四周的铜框上,棺盖四周有十二个铜钮,棺底有十个圆形的铜足。四周绘有红色、金黄色装饰花纹,内壁为素面红漆。另有较小的陪葬棺两具、狗棺一具。

2.鹿角立鹤 由鹿角、鹤身、翅膀等组合而成的一件青铜器珍品,各部位乃分别单独铸成再合铸在一起,代表了当时高超的青铜器铸造水平。出土时,位于主棺的东面,头向南方,表示两层含义:一者为死者守灵,驱除鬼怪;二者护送灵魂升天。

3.铜盥缶 盥洗用的储水器,采用铸镶法形成了红铜花纹,周身镶有绿松石,铸造工艺极富特色。所谓铸镶法,简明地说是将预先铸造成形的红铜纹饰,经修整后置于青铜器的铸形内,然后合范浇铸青铜液而成型。可使红铜花纹与青铜器体紧密相连,十分牢固,但因红铜的熔点高于青铜,所以对铸造红铜纹饰的设备及陶范的技术要求极高。

4.鉴缶 曾侯乙墓中精美的青铜礼器,是古代用以冰(温)酒的器具。通高63.3厘米,边长62厘米,重170公斤。整座器皿由内外两件器物构成;外部为鉴,鉴内置一尊缶。鉴镂孔盖中的方孔套住缶的口沿,缶的底部有三个穿眼的圆足,鉴底部有三个弯形栓钩插入缶底部的圆足。中间一个倒钩装有活动栓,插入圆足后即自动倒下,钩住缶的底部。使用时,尊缶内装酒。由于鉴与缶之间有空隙,冬天放入热水可以温酒,成了“保温瓶”;而夏天放入冰块则可起到冷却作用,同时防止酒酸,是名副其实的“大冰箱”。

5.九鼎八簋 “鼎”是古代用于烹煮肉食和盛贮肉类器具,三足两耳;“簋”是用来盛放黍、稷、粱、稻等饭食的器皿,类似现今的大碗。战国时期,“鼎”与“簋”是配合用的,是天子祭祀的“锅、” “碗”。曾侯乙的“九鼎八簋”,一套17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是我国战国时期青铜冶铸技术发展至巅峰的代表作。铜鼎铸造非常精致,每只通高35.6厘米,口径45.7厘米,重20公斤。周身铸满纹饰;还铸有四只铜虎,造型生动逼真

6.尊盘 尊是盛酒器,盘一般作水器用,二者合为一器,尊内盛掺有香草汁的酒,祭祀时酌以献尸,宾礼时酌以饮客。曾侯乙墓中的尊高33.1厘米,口宽62厘米,盘高24厘米,宽57.6厘米,深12厘米。尊敞口,呈喇叭状,宽厚的外沿翻折,下垂,上饰蟠虺透空花纹。尊颈部饰蕉叶形蟠虺纹,蕉叶向上舒展,与颈顶微微外张的弧线相搭配,和谐又统一。在尊颈与腹之间加饰四条圆雕豹形兽,躯体由透雕的蟠螭纹构成,兽沿尊颈向上攀爬,回首吐舌。尊腹、高足皆饰细密的蟠虺纹,其上加饰高浮雕虬龙四条,层次丰富,主次分明。盘直壁平底,四龙形蹄足口沿上附有四只方耳,皆饰蟠虺纹,与尊口风格相同。四耳下各有两条扁形镂空夔龙,龙首下垂。四龙之间各有一圆雕式蟠龙,首伏于口沿,与盘腹蟠虺纹相互呼应,从而突破了满饰蟠螭纹常有的滞塞、僵硬感。出土时尊置于盘内,两件器物放在一起浑然一体。整套器物纹饰繁缛,其精巧达到先秦青铜器的极点。尤其是器上镂空装饰系用失蜡法铸造,即先用一种容易雕刻的蜡,按照绘就的复杂图案,精心雕刻成蜡质“尊盘”,形成“模”。然后以特制的泥浆包住它,待泥浆干燥后进行烘焙,令其坚固,同时令蜡熔化流失,得到“范”。最后将青铜溶液注入“范”中,铸成“尊盘”。这一发现,证实了在二千四百年前的战国早期,中国的失蜡法铸造技术已经达到极高的水准。

7.金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了金盏、漏匕、器盖、金杯、金带钩等九件。其中金盏中2156克,是先秦金器中最大最重的一件,制作精美。盖上饰有蟠螭纹、陶纹、云纹等,器口沿下饰有蟠螭纹,三足作倒置的凤首。出土时盏内置有镂孔漏匕一件,重50克。金带钩是古代的服饰配件,共四件,含金量达92%-93%。

8.玉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玉器及水晶、玻璃、紫晶等饰品共528件,主要出自主棺内。玉器之作精美,采用平调雕、浮雕、透雕等雕刻技法,种类有壁、璜、玦、珮、串饰等,玉质为白玉、碧玉、青玉等,纹饰以云纹、谷纹、双龙纹为主。

9.漆器 曾侯乙墓共出土漆器230件,展厅中陈列有少数经过脱水处理的原件,其他漆器均为复制品。

10.乐器 曾侯乙墓中出土乐器共8种,125件。弹拨乐器类有五弦琴、十弦琴、瑟等,其中五弦琴和十弦琴在我国均为首次发现;吹奏乐器6件,包括笙、排箫、横吹竹管等;打击乐器编磬、编钟。其中最引人瞩目的当属编钟和编磬。

编钟是中国历史悠久的打击乐器。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楚王送的鎛钟1件,共65件。每件钮钟都有铭文,共两千八百字,内容除甬钟正面各有“曾侯乙乍时”五字外,其余全是乐律学的内容。甬钟都是长甬,有鼻,下层的甬钟,错嵌红铜花纹,其余各部分的纹饰则是浮雕的蟠螭纹。编钟总重2500多公斤,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横梁两端装饰有浮雕及透雕龙纹或花瓣形纹饰的青铜套。中间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分别用头和手承托重量。在中部还各有一铜柱承托横梁以加固。曾侯乙编钟在铸造工艺上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据析,65件铜钟都是用陶范分范合铸而成,花纹用模具翻制。金属成分配比合理,编钟外形尺寸规范,以及预热铸型、延期脱范、利用铸型和金属余热进行均匀退火、改善金属组织、淬火、回火工艺调整音频等工艺手段使编钟音响效果令人称奇。编钟演奏时,以小槌或木棒敲打而鸣,音色清脆洪亮,优雅而柔美。据有关声学的研究,这套编钟的音阶结构与现代的七声音阶相同,而且还有变化音,有完整的半音阶。它不仅包含有中国古代的宫、商、角、徵、羽五声,而且还有变宫、变徵。七个音之间还有五个中间音,因此形成了完整的十二音律。整架编钟的音域达到了五个半八度,其中三个半八度十二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演奏各种乐曲。

编磬源于我国新石器时代。当时人们在劳动中发现石头磕碰产生的声音也可以越而动人。经过数百年的演变,这种石头逐渐成为宫廷乐器。曾侯乙编磬共有32块,由石灰石和大理石磨制而成。出土时磬片多已破碎。专家通过测音复制出全套编磬。磬架为青铜制,以两个错金纹长颈怪兽为座,上面放置两根饰有错金花纹,两端作透雕龙形的圆杆为横梁。磬架保存良好,提供了编磬排列悬挂的信息。编磬上刻有有关乐律的铭文,是研究音乐史的珍贵资料。编钟展厅里陈列的是编磬的复制品,磬架为原件。整套编磬的音域为三个半八度,最小的一件是最高音,相当于钢琴上的最高音。编钟音域为五个半八度,缺两个半八度,编磬为三个半八度,正好弥补了编钟高音区不足的缺陷。我国古代把编钟和编磬合奏称为“金石之声”、“金声玉振”。

【楚文化馆】

楚文化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一个区域文化,湖北被誉为楚文化的“摇篮”。从上世纪50年代起,湖北发掘了一批古代遗址和墓葬,获得许多重要的考古发现。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工作者对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沙冢、雨台山及枣阳九连墩等楚墓,以及黄石铜绿山古矿冶遗址等进行了成功发掘,出土了数十万计的文物。 楚文化馆是我国第一个全面反映楚文化辉煌成就的专题陈列馆,馆内以文物为主,辅以模型,展出了400余件文物珍品(以楚文物为主),分别以“开疆拓 土。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六

今天我将陪同大家参观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它位于武昌东湖之滨,占地面积5.1万余平方米,建筑面积9100平方米,其中陈列大楼面积3000平方米,实际展览面积1600平方米.馆内藏有历史文物20多万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600余件,国家级文物16件.陈列展出的有商周青铜器,盛楚时的漆、木器具,大批秦始皇时竹简,历史名人字画,陨县猿人,长阳人齿化石,尤以曾侯乙青铜编钟,越王勾践青铜剑,吴王夫差矛,二十八星宿天文图等珍品举世瞩目.湖北省博物馆是武汉市建筑规模最大,馆藏最多的博物馆.

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省博的入口处,湖北省博物馆这几个馏金大字是董必武同志于1960年题写的.大家请看那边那幢建筑是于1999年才竣工的编钟陈列馆,它是我国迄今规模最大,门类最齐全,功能最完备的古乐器陈列馆.想必大家都非常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我们不妨先去参观其他文物,最后有足够的时间再来欣赏编钟音乐.大家请随我往这边走,现在我们来到了今天主要参观的一个展厅,曾侯乙墓展厅.我们首先看到的就是曾侯乙墓的椁(guǒ)室模型,它分为东中西北四室,每室的低部都有一个门洞是用来连接各室的,其形制有点象我们现在住房的三室一厅.东室放有墓主棺和八具陪葬棺,中室置青铜礼器,著名的曾侯乙青铜编钟就是从这里出土的.西室放有13具陪葬馆,北室放有兵器,车马器,竹简等.

曾侯乙墓是凿石为穴的竖穴式墓葬.整个墓室东西长21米,南北宽16.5米,总面积220平方米,据残存的封土推算其下葬深度约为13米,这与同时期的墓葬相比规模是较大的.

如此规模宏大的墓葬,其墓主人是谁呢?我们在出土的青铜器上共发现了‘曾候乙’三个字208次。所以我们断定墓主就是曾候乙。大家请看这个,它是根据墓内头骨制作的墓主复原像,我们可以看出墓主是大约42-43岁的男性,其颅骨特征与中原商代人种特征最为接近。

接下来这件造型奇特的物品叫鹿角立鹤。大家可以看到它是由鹿角鹤身和鸟翅膀组合而成的是人们想像中的一种仙鸟。它出土时在主馆的东面,头向着南方,可能是意在引领墓主人的灵魂升天或祈求神灵保佑吧。它的铸造工艺考究,头颅和鹿角镀金装饰,脊背和双翅周边镶嵌绿松石,但因为年代久远我们已经不能再见它的光彩了,但是我们仍然能够通过它独特的造型想像出当时的青铜铸造技术已经相当发达了。

请大家随我继续往前走。这里陈列有许多当时贵族们吃饭用的食器,这里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九鼎八簋。鼎是中国古代食器当中使用最多的一种,它不仅仅是食器同时也是很重要的礼器。先秦时期人们对鼎是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邸[dǐ] 、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粮食是最重要的祭器。曾候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盖鼎等很多种,在众多的鼎中,正鼎的个数以及和其他食器的组合往往是用鼎者财富、身份、权位的象征。在曾候乙墓出土的食器中,最主要的就是内外能够反映礼制和曾候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保存完好,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祭祀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贵族按其身份等级享用单数的鼎和双数的簋。例如士用三鼎二簋,大夫用五鼎四簋,卿大夫用七鼎六簋,诸侯用九鼎八簋等。曾候乙墓出土的九件正鼎八件铜簋正好与他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已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大家都知道青铜冶炼技术是我国先秦文明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商代就已经成熟,周朝继续发展,在公元前5世纪的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曾候乙墓出土的青铜器群正是这个巅峰时期的代表。

大家看这里,它叫鉴缶,是这个墓里出土的一件比较精美的礼器,我们先来看看它的外表,他造型端庄凝重,周身满饰蟠璃纹饰,四个足是昂首张口的怪兽,镂[lòu] 空的孔盖是绣雕夔[kuí] 龙。其实它不仅经看而且还有妙用呢!使用时,先用这四个环把中间的缶拉出来,在鉴里放入热水或者冰,在缶里放入酒,在把缶拉入鉴中,鉴缶就可以工作了,既可以温酒又可以冰酒,怎么样是不是很奇特呢?而且这里还有一个过滤器是用来过滤酒中的残渣的,各位是不是要惊叹于古人的创造力了呢?

下面我们将要去的地方就是大家期待已久的编钟陈列处了,编钟是我们湖北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大家看,这个庞然大物就是编钟了,它是整个墓里最为壮观惊人的,这个巨大的钟架是铜木结构,呈曲尺形,长7.48米,宽3.35米,高2.73米, 蔚为壮观。六个青铜佩剑武士和八根圆柱承托着七根彩绘木梁构成曲尺型钟架。架及钟钩共246个构件,钟架分为三层八组悬挂有65件青铜件。上层是三组纽钟,共19件,中层为三组镛[yōng] 钟,共33件,下层为 大型镛钟两组,共12件。大家数一数,下层是不是多了一口钟,而且它还与其他的钟不同?那是楚王博钟,为了纪念他们的情谊,便拿走了原来悬挂在那里的辎[zī] 钟,而把它悬挂在下层居中的位置。编钟是音乐史上的一个奇迹。首先它是一钟双音,按照钟体上的标音铭文所示,分别敲击钟的正鼓部和侧鼓部,一口钟能发出相差三度的两个音。那么一钟双音的奥秘在哪里呢?大家请看编钟的两侧有棱,发音时,棱和对钟起到不同的阻隔作用,所以就出现了一钟双音的现象。另外角钟还有一个优于普通圆口中的地方,那就是尾音不长,这样才能奏出旋律优美的音乐。全套编钟有深沉浑厚的低音,铿锵圆润的中音,清脆响亮的高音。其音域跨5个八度音程,它把宫商角紫羽五音发展成1234567七个音阶,比西方早了1000多年。

现在大家是比是特别想听一听这天外来音呢?我们在旁厅设有编钟演奏厅,现在大家可以去领略一下了。到这里我的讲解就结束了,现在是10;30大家可以先听一下编钟演奏,然后再自由参观,湖北省博物馆除《曾侯乙墓》、目前还举办有《楚文化展》、《郧县人》、《屈家岭》、《盘龙城》、《书写历史》、《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大家可以随意参观。12点我们在省博的大门口集合,祝大家玩得尽兴游的顺心。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七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武汉东湖风景区!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在杭州,有大名鼎鼎的西湖,而在我们武汉,则有美丽的东湖。在到达之前,我先介绍一下东湖的概况:东湖是国家首批命名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它的面积大约有33平方公里,是杭州西湖的六倍,湖岸蜿蜒曲折,所以又有99湾之称。那么大家看到车窗外东湖广阔的湖面,优美的风景,大家一定想知道东湖是怎么形成的吧?东湖濒临长江,在青山港和长江相通,在这一片江湖之间,发育着一片冲积平原,在堤内形成相对低下的凹地。

每当汛期的时候,长江水位上涨,水就流入这片凹地,等到汛期结束,枯水季节来临时,水又无法外泻。于是,久而久之,在洼地内的积水就形成了现在的东湖。事实上,在1949年以前东湖并没有现在这么漂亮,那个时候基本上还是个荒湖,从五十年代开始政府就对它进行了大规模的建设和改造,正如大家现在所看到的一样,现在的东湖,已经是人们休闲度假,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了!

进入了东湖的大门后,我们也就进入了听涛风景区。大家注意到了这边的这些树木了吗?这就是被称为“活化石”的古老植物水杉了,在三百万年以前它们曾广泛分布于北半球的各个地区,可是后来却一度消失了。所以它一度被世界各地的植物学家认为:水杉和恐龙一样,已经在地球上灭绝了。

可是幸运的是,1945年我国的森林工作者却在湖北省利川市发现了水杉林区,并成为了轰动一时的世界新闻。为了纪念这一古老树种在湖北省首次被发现,武汉市决定将水杉定为市树,用它的刚毅坚强、刚直不阿来象征热情奔放的武汉人民。水杉的叶子在每年的深秋时节都会变红,在阳光下泛出金红的光泽,十分的耀眼。

继续往东,我们就到了听涛轩,听涛轩的周围种有苍翠的竹子和松树,大家看到前面石砌的护坡了吗?护坡上面的“松坡”二字是东坡居士所写。所以大家可以在石刻旁边拍照留念,这样就可以把东坡居士的真迹免费带回家了!在听涛轩的斜对面就是水云乡。

走过荷风桥,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三层绿瓦圆柱的楼阁,就是听涛游览区的中心----行吟阁。它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而建的,说到屈原,我想大家一定会非常熟悉,他是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大家所熟知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也是为了纪念他而来的。屈原是战国时期楚国人,刚开始楚怀王十分信任他,因此他也常向楚怀王提出一些治国方针。后来屈原受到了小人的排挤,而被放逐到了江北。在楚襄王继位后,他又被放逐到更远的江南。

当秦国攻破楚国都城,在江南过了二十年流亡生活的屈原目睹了国家的灭亡,悲痛不已,就在汨罗江以身殉国了。现在的武汉人民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特意为他修建了这座行吟阁。行吟阁是钢筋混凝土的仿木结构,它的平面其实是一个正方形,非常的有特色。在行吟阁里有屈原的画像以及生平简介,还展示了他的一些著作,哪位朋友想要深入地研究屈原这位伟人的话,里面的这些珍贵的资料可千万不要错过了,我相信它对您的研究会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大家想要拍照留念的话呢,眼前的这尊塑像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它是行吟阁的一个标志,通高达6.8米,塑像再现了屈原昂首视天、举步欲行,吟《天问》的神态,流露出诗人被放逐后悲愤郁结的心情,而“行吟阁”这个名字则是出自《楚辞·渔父》中的“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

由行吟阁过落羽桥是一块天然的三角洲,依地势建了一个山形的长廊。由于临近湖岸,所以取名为濒湖画廊。画廊后金桂夹道,可直达屈原纪念馆。 我们游览完以行吟阁为中心的行吟泽畔后,顺路往前,就是东湖的二十四景之一的“水天一色”。首先我们看到的就是碧潭观鱼,这是一组具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而这里的小桥号称

九曲十八弯。东湖以盛产淡水鱼著称,而说到鱼啊,其中又以武昌鱼最为有名。别看这只是一条小小的鱼,其实在它身上的典故还真不少:三国时期,吴王想从建业迁都武昌,有一个叫陆凯的人以“宁饮建业水,不食武昌鱼”来加以劝阻。而到解放后,毛同志经常到武汉来视察,在听涛酒家吃过武昌鱼,赞赏有加,他的《水调歌头.游泳》中也留下了“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的名句。由此可见武昌鱼的名声可是在很久以前就已经传开了。

请大家再跟随我往前走,我们看到的这座保留着中国民族特色的宫殿式建筑叫做“长天楼”,老一辈革命家曾多次在这里休息,接待国际友人。站在长天楼上,会有一种“落霞与孤鹜起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境!长天楼的名称正是来自于王勃的这句诗词。

在长天楼右侧是鲁迅广场,那里有鲁迅的半身塑像,在苍松翠柏的掩映下显得格外的庄严肃穆,令人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吗,刚才游览的行吟阁刚好的听涛区的南面,而鲁迅广场正好在北面。一个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一个纪念新文化运动先驱,一南一北,正好遥相呼应。

美好的时光总是让人感到如此的短暂,我们今天的东湖之行即将结束了,我们这个临时的大家庭也即将分散到大江南北,在这里我感谢大家在今天的旅程中对我的支持和配合,我工作的不足之处还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以便下次再见时,可以为各位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万事如意。谢谢,再见了各位。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八

湖北省博物館は武昌東湖の浜に位置しています。1953年に建設計画を立てました。1963年3月に現在の名前に決めました。湖北省の文物と標本の主要な収集、宣伝と研究機関です。近年の拡張、新築を経て、現在は時計陳列館(1999年2月)、楚文化館(20__年12月27日)が対外開放され、また総合館が建設中です。三館は「品」の字形をして並んでいます。いずれも高い階段、広い屋根、「覆闘」式の急勾配の屋根の楚建築スタイルです。そのうち、時計館の陳列面積は2400平方メートルで、楚文化館の陳列面積は2880平方メートルで、総合館の陳列面積は2.4万平方メートルと予想されています。湖北省博物館の蔵文物は豊富で、約20万件の蔵品は出土文物を主として、器類は主に陶、陶磁器、青銅器、漆木器、簡書、兵器、古楽器、金玉器、古代書画、古銭幣などがあります。これらの文化財の中には世界中が注目する珍しいものや重要な科学資料がたくさんあります。その中の例えば新石器時代の京山屈家嶺文化の卵殻彩陶紡輪、天門石家河文化の玉人、玉鷹、盤竜城商代遺跡と墓から出土した大玉戈及び銅鼎、銅钺、県戦国侯乙墓から出土した編鐘青銅器群及び16節透彫龍鳳玉佩、28宿天文画像ポケット。雲夢寝虎地から出土した秦代の法律文書竹簡などは、きわめて高くて重要な歴史、科学、芸術価値を持っています。

1.湖北省博物館の一級文化財400点余りは、主に以下の通りである。

2.戦国時代の越王勾剣は、1965年に江陵望山1号墓から出土し、越王青銅剣の首として知られています。

3.戦国時代の曽侯乙編鐘は、1978年に県の曽侯乙墓とともに出土し、計65件で、総重量は2500キロ余りである。

4.戦国時代の曾侯乙編馨は、1978年に県の曽侯乙墓とともに出土した。全部で32件あり、その上に音楽律文字が刻まれている。

5.戦国時代の青銅尊盤は、1978年に県の曽侯乙墓とともに出土し、酒器、尊盤口沿の透かし彫り模様は鋳造技術で作られました。

6.戦国時代の青銅器鹿角立鶴は1978年に随州曽侯乙墓から出土し、想像上の縁起物である。

7.商代前期の玉質儀仗器大玉戈、1974年黄附龍城李家嘴三号墓から出土した。

8.商代打楽器の銅鼓は1977年に崇陽白霗から出土しました。我が国が今まで発見した一番早い皮鼓形の銅鼓です。

また、商人の陶鶏、大円鼎、戦国時代の虎座鳥架鼓、十六節龍鳳佩、金杯、南北朝の青磁蓮の花尊、唐の楽俑、明の金鳳冠などの一級文化財があります。

【振り子陳列館】

編鐘館は湖北省博物館の中で「展覧ホール」と「音楽ホール」が一体となっている専門館で、「曽侯乙墓出土文物陳列」展示ホールと古代楽器演奏ホールから構成されています。展示室には曾侯乙幕の出土品の中から選んだ400点余りの各種の逸品が陳列されている。コンサートホールと展示室はデッキで接しています。200人の聴衆を収容できます。

曽侯乙墓は1978年2月に出土し、発掘、整理した結果、出土した文物は1万件余りで、中国の考古学史上の重大な発見であり、東周考古学のために新しい実例を提供しました。現在、鐘館の展示室に陳列されているのは主に以下のような文化財です。

1.主棺、副葬棺、犬の棺の主棺は内棺一つ、外棺一つを含む。内棺は巨大な木材で作られた葬器で、出土時には重さが2トン半に達し、赤い下地漆箱の黄、金、灰、黒い漆の模様が描かれています。外棺の長さは3.2メートル、幅は2.1メートル、高さは2.19メートルで、重さは7トン半に達します。棺は十本の工字形の銅立てに十枚の板をはめ込んで構成されています。床の周りの銅の枠に固定されています。棺の蓋の周りには銅のボタンが十二個あります。周りには赤や黄色の模様が描かれています。内壁は素面の赤漆です。他に小さな副葬棺が二つあります。犬の棺が一つあります。

2.鹿の角立ち鶴は鹿の角、鶴の身、羽などからなる青銅器の貴重品で、各部位はそれぞれ単独で鋳造して再び鋳造していっしょにいます。当時の高い青銅器の鋳造レベルを表しています。出土時、主棺の東側にあり、頭は南に向けて、二つの意味を表しています。一つは死者のために霊魂を守り、鬼を追い払い、二つは魂を護送して天に昇ります。

3.銅の洗面器の洗面器は、鋳造法を採用して銅の模様を形成し、全身に緑の松石を嵌め込み、鋳造技術は極めて特色があります。鋳造はめ込み法とは、あらかじめ鋳造した赤銅の紋様を、修整して青銅器の鋳型に入れて、鋳型に合わせて青銅液を鋳造して成形したものであると簡明に言います。赤銅の模様は青銅器体と緊密につながっていますが、赤銅の融点が青銅より高いため、銅の鋳造の設備と鋳型に対する技術が非常に要求されています。

4.鑑缶は乙の墓の中の精巧で美しい青銅礼器を侯して、古代に氷(温)の酒を使う器具です。高さ63.3センチ、辺の長さ62センチ、重さは170キロです。全体の器は内外の二つの器物から構成されています。外部は鑑として、一つの缶を内蔵しています。透かし穴の蓋の中の方の穴を開けて缶の口のへりをカバーして、缶の底部は三つの穴を開ける丸い足があって、底部に三つの曲がった形の栓があります。中の一つの逆さフックには、活动栓が取り付けられています。円足を差し込むと、自动的に倒れて、缶の底部を引っかけます。使用時は、缶にお酒を入れてください。鑑と缶の間に隙間があるので、冬にお湯を入れてお酒を温めることができ、「魔法瓶」になります。夏に氷を入れると、冷え作用があります。また、酒酸を防ぐこともできるので、まさに「大冷蔵庫」です。

5.九鼎八簋「鼎」は古代に肉類を煮る器と肉類を貯蔵する器として使われていました。三足二耳です。「簋」はきび、稷、コウリャン、稲などの食べ物を入れる器で、今のどんぶりに似ています。戦国時代、「鼎」と「簋」は配合用で、天子の祭祀の「鍋」「椀」です。曾侯乙の「九鼎八簋」は、一連の17件が国家一級の文物で、わが国の戦国時代の青銅鋳造技術が最高峰まで発展した代表作です。銅鼎の鋳造は非常に精緻で、一つの高さは35.6センチで、口径は45.7センチで、重さは20キロです。周身は紋をいっぱい鋳造しています。銅虎も四匹鋳造しています。形は生き生きとしています。

6.尊盤尊は酒を盛る器で、皿は普通は水器として使います。二つは一つの器に合わせて、尊内はバニラの汁を混ぜた酒を入れて、祭祀の時は死体を捧げます。侯乙墓の中の尊の高さは33.1センチメートルで、口の幅は62センチメートルで、ディスクの高さは24センチメートル、幅は57.6センチメートルで、深い12センチメートル。口を開けてラッパのような形をして、厚い外縁をひっくり返して、垂れ下がって、黏を飾って空の模様を通します。体の首はカンナの葉の形を飾ります瞿の紋様、カンナの葉は上に広げて、首の頂のかすかに外側の張の弧線と組み合わせて、調和がとれていてまた統一します。体は透かし彫りの蟠k紋で構成され、獣は尊頸に沿ってよじ登り、振り返って舌を吐く。尊敬の腹、高足はすべてきめ細かい蟠黏の紋様を飾って、その上装飾の高い浮き彫りの縮れた竜の4条をプラスして、段階は豊富で、主な次序は明らかです。直壁の平底に、四龍形の足口に四角い耳が付いています。龔模様をあしらっています。お口のスタイルと同じです。耳の下に二つの扁形の透かし彫りの竜があり、竜頭が垂れている。四龍の間にはそれぞれ丸い彫刻式の蟠龍があり、初めて口の端に伏して、盤腹蟠の黏紋と呼応して、蟠k紋のいっぱいある滞り、硬直感を突破しました。出土時は盤内に置くことを尊び、二つの器物を一緒に置いて渾然一体となる。セットの器物の紋様は繁雑で、その精巧さは先秦の青銅器の極点に達します。特に、器の上の透かし彫りの装飾はロストワックスで鋳造します。つまり、まず彫刻しやすいワックスを使って、絵の複雑な図案によって、丹念に蝋質の「尊盤」に彫刻して、「型」を形成します。それを特製の泥で包んで、泥が乾燥したら焙煎し、丈夫にします。同時にワックスを溶かして流失させ、「范」を得ます。最後に青銅溶液を「範」に注入し、「尊盤」にします。この発見は、二千四百年前の戦国時代の初期に、中国のろう抜き法鋳造技術が極めて高い水準に達したことを確認しました。

7.金器の曽侯乙墓から出土したのは、金杯、ナイフリーク、蓋、金杯、金のフックなど9つです。その中の金の杯の中で2156グラム、先秦の金器の中で最大で最も重い1件で、製作は精巧で美しいです。蓋には蟠k紋、陶紋、雲紋などがあり、その下には蟠k紋があり、三足は逆さまの鳳首となっています。出土する時の杯の中には透かし穴があります。ナイフが一つあります。重さは50グラムです。金のフックは古代の服飾部品で、全部で四つです。金の量は92%-93%です。

8.玉器の曽侯乙の墓から出土した玉器と水晶、ガラス、紫晶などのアクセサリーは全部で528件で、主に自主的な棺の中に出ます。玉器の作品は精巧で、平調彫刻、浮き彫り、透彫などの彫刻技法を採用して、種類の有壁、装飾、?、串飾りなど、玉の質は白玉、碧玉、青玉などで、紋様は雲の紋様、谷の紋様、双龍の紋様を主とします。

9.漆器はかつて侯乙墓から出土した漆器230件で、展示室には脱水処理された原本が少数あり、他の漆器は全部複製品である。

10.楽器の曽侯乙墓から出土した楽器は全部で8種類で、125件です。撥楽器類は五弦琴、十弦琴、瑟などがありますが、その中の五弦琴と十弦琴は我が国で初めて発見されました。吹奏楽器は6つあります。笙、排簫、横吹竹管などを含みます。打楽器は閑静、編鐘です。その中で最も注目されているのは、振替と振替です。

編鐘は中国の歴史の長い打楽器です。曾侯乙編鐘はボタン時計19件、寧波時計45件、楚王からの時計1件と合わせて65件あります。各ボタン鐘には銘文があります。全部で二千八百字で、内容は寧波鐘の正面に「曾侯乙一時」という五字があります。以外は全部音楽学の内容です。甬鐘は全部長い回廊で、鼻があって、下の階の寧波時計、間違って赤い銅の模様を埋め込んで、残りの各部分の紋様は浮き彫りの蟠k紋です。編鐘の総重量は2500キロ以上で、柱の長さは7.48メートル、幅は3.35メートル、高さは2.73メートルです。横梁の両端には、レリーフや透かし竜模様や花弁模様のブロンズのカバーが飾られています。中間下層の梁にはそれぞれ三つのサーブル銅人がいて、それぞれ頭と手で重さを支えます。中部にはそれぞれ銅の柱があり、梁を支えて補強しています。曾侯乙編鐘は鋳造技術においてすでにかなり高い水準に達しています。分析によると、65個の銅製の鐘は全部陶範で範を分けて鋳造したもので、模様は金型でひっくり返して作ります。金属成分の配合比が合理的で、時計の外形寸法規格及び予熱鋳型、延期脱範、鋳型と金属余熱を利用して均一焼なましを行い、金属組織を改善し、焼き入れ、焼き戻しプロセスを改善し、オーディオを調整するなどの工芸手段によって、編鐘音響効果が素晴らしいです。鐘を編む時、小槌や木の棒をたたいて鳴きます。音色は澄んでいて、優雅で美しいです。音響学に関する研究によれば、この時計の音階構造は現代の七音階と同じであり、変化音もあり、完全な半音階がある。それは中国古代の宮、商、角、徴、羽の五声だけではなく、変宮、変徴も含まれています。7つの音の間には5つの中間音がありますので、完全な12音律が形成されています。全编钟の音域は5オクターブ半に达しています。その中の3つの半オクターブはそろっています。いろいろな曲を回して演奏することができます。

国の新石器時代のために生まれる。当時人々は労働の中で石の衝突によって発生する音もますます感動させることができることを発見しました。数百年の変化を経て、この石は次第に宮廷楽器になりました。曽侯乙が編んだのは全部で32元で、石灰石と大理石からできています。出土する時は馨片が多く既に砕けた。専門家は音を測ることによって、フルセットの馨を複製します。馨架は青銅製で、二つの錯金紋の首の長い怪物を座にして、上に二本の金の模様があることを置いて、両端は竜の形の円の棒を透かし彫りにして横の梁にします。馨架は保存が良好で、振替配列の情報を提供している。音楽に関する銘が刻まれているのは音楽史を研究する貴重な資料です。振替の展示室に陳列されているのは、振替の複製品で、馨架がオリジナルです。セットの音域は3つの半八度で、一番小さいのは一番高い音で、ピアノの最高音に相当します。編鐘音域は5オクターブで、2オクターブが欠けていて、3オクターブ半になっています。編鐘高音域の不足を補うのにぴったりです。わが国は古代、編鐘と編馨合奏を「金石の声」「金声玉振」と呼んだ。

【楚文化館】

楚文化は中国の先秦時代の地域文化で、湖北は楚文化の「揺りかご」と呼ばれています。前世纪の50年代から、湖北はいくつかの古代遗迹と墓を発掘して、多くの重要な考古学の発见を得ます。特に、前世纪60年代以来、考古学者は江陵楚都纪南城、江陵望山、沙冢、雨台山及びナツメ阳九连基地などの楚墓及び黄石铜绿山古鉱冶遗迹などを発掘し、数十万人の文化财を出土しました。楚文化館は我が国の最初の全面的に楚文化の輝かしい成果を反映したテーマ展示館で、館内は文化財を主として、模型を補佐して、400余りの文化財の貴重品(楚文化財を主とします)を展示して、それぞれ「開拓地」を設けています。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九

各位朋友,大家好!今天我将和大家一起走进湖北省博物馆,徜徉于历史的长河中,看荆楚风云,听古曲清音,与古人对话。

湖北省博物馆是我国十大博物馆之一。是湖北省唯一的省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全省最重要的文物收藏、研究和展示机构,是国家旅游局4a级旅游景区(点)。其中一级文物近千余件(套),有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乐器陈列馆。博物馆举办的展览有《郧县人——长江中游的远古人类》、《曾侯乙墓》、《九连墩纪事》、《秦汉漆器艺术》、《梁庄王墓——郑和时代的瑰宝》、《土与火的艺术——古代瓷器专题展》等十多个展览。

馆藏的郧县人头骨化石、曾侯乙编钟、越王勾践剑、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举世闻名,为该馆的镇馆之宝。

馆区内绿荫掩映,综合陈列馆、楚文化馆、临时展览馆等高台基、宽屋檐、大坡面屋顶的仿古建筑三足鼎立,构成一个硕大无朋的“品”字。其总体布局高度体现了楚国建筑的中轴对称、“一台一殿”、“多台成组”、“多组成群”的高台建筑布局格式。整个建筑风格突出了楚国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特点,建筑外墙为浅灰色花岗石装饰,屋面采用深蓝灰色琉璃瓦铺装。是风景秀丽的东湖之滨的一颗灿烂的明珠,也是武汉市一座光彩夺目的标志性建筑和对外开放的一大精品名牌景观。

今天我们主要参观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观的曾侯乙编钟和被称为“天下第一剑”的越王勾践剑。在到博物馆前,我先向大家介绍一下曾侯乙编钟出土的曾侯乙墓发现的经过和出土文物的情况。

曾侯乙墓。所谓曾,就是曾国,侯,就是诸侯国的国君,乙是他的名字,连起来讲,就是曾国国君乙的坟墓。这座木椁墓,木椁保存完好、墓坑呈不规则多边形、面积达220平方米,其规模之大,在当时乃全国之最。它比1972年在长沙发掘出土西汉女尸的马王堆一号汉墓大了整整五倍。踞后来考证,这就是距当时发掘已有2411年,出土大量珍贵文物,包括举世闻名的曾侯乙编钟的曾侯乙墓。曾侯乙墓经过发掘、整理,共出土文物一万余件。许多都是前所未见的珍品。其中有规模巨大的乐器、制作精美的青铜器及造型美观的漆木器等,它是我国考古史上的重大发现,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学术研究价值。

下面我们专门来看看墓中出土的各种器具古玩。

曾侯乙墓出土的青铜器(包括兵器和乐器)共有6千多件,都是实用器,总重量2340多公斤。它们大多数出自东室。成组成套,排列有序,显然是根据墓主人生前宴乐的情景特意安排的。像这样完整的陈放场面,在古墓的发掘中是罕见的。曾侯乙墓的青铜礼器中,食器、酒器、水器三大器类齐备,器物组合大体沿袭了周代传统的“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组,豆成对,盘、匜匹配”的格局。不过在器形、器物纹饰、铸造工艺等方面则呈现许多新的特征和文化。

鼎是中国古代食器中最多的一种。大家对“鼎”了解吗?先秦时人们对鼎特别重视。在祭祀天神、地祀、先祖等重大仪式中,鼎供奉牲肉,簋供奉食粮,是最重要的祭器。曾侯乙墓出土的鼎有正鼎、镬鼎、盖鼎多种。在曾侯乙墓所出土的食器中,最重要的是能反映礼制和曾侯乙身份的中室出土的九鼎八簋。它们制作精巧,完好如初,十分珍贵。簋在祭祀、宴享等仪式和活动中与鼎配合使用。周礼规定,在仪式中,诸侯用九鼎八簋,曾侯乙墓出土九件正鼎、八件铜簋,这便是我们今天耳熟能详的成语“一言九鼎”的渊源,正好和其身份相符。这套“九鼎八簋”被定为国宝级文物。

曾侯乙墓中还出土了大量的金玉料器,数量之多,实在罕见。中国古代有所谓君子佩玉之说,所以玉器是身份的象征。曾侯乙墓中出土的最精美的玉器要算十六节龙凤玉挂饰。出土时这件玉饰置于墓主头部,可能为冠上的玉缨(帽带)。

应该说,曾侯乙墓出土的最大收获就是乐器,墓中出土的乐器有钟、磬、鼓、瑟、琴、

笙、排萧等,乐器中最重要的是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观”的曾侯乙编钟。曾侯乙编钟共65件,全部按大小和音高为序编成8组悬挂在3层钟架上。钟架为铜木结构,由两列三层漆绘木质横梁联结成曲尺形,横梁以蟠龙纹青铜套加固,中下层横梁各有三个佩剑铜人,以头、手托顶梁架。 全套编钟有五个半八度,十二个半音齐备,可以旋宫转调,音律如现今通行的c大调,能演奏五声、六声或七声的乐曲。这套编钟以其造型美观,铸造精美,保存完好,配备齐全,音域宽广,音色优美,音频准确而成为我国古代编钟之最。

讲了这么多,大家对曾侯乙出土的丰富精美的文物一定已有所了解,对神奇的曾侯乙编钟一定心驰神往,我们可以在这里稍作逗留,看看漆器字画、车马兵器。一会儿我们将参观博物馆里的另一件宝贝——越王勾践剑。

越王勾践剑。大家看,这柄剑,就是被誉为“中国古代兵器之王”的越王勾践剑。该剑于1965年12月出土于湖北望山1号楚墓。剑全长55.6厘米,剑格宽5厘米,剑型挺拔、庄重,制作精良考究,保存完好如新,剑身上面满饰黑色菱形暗纹,剑格的一面由绿松石镶嵌,组成美丽的图案,另一面则镶嵌着蓝色琉璃,整个装饰显得典雅、华贵。靠近剑格处有两行错金鸟篆铭文,内容为“越王鸠浅自乍用剑”。“鸠浅”就是“勾践”,这八字铭文准确无误地标明了剑主人的身份和名字,使我们知道面对的是一件名副其实的稀世珍宝。越王勾践剑出土时插在木质剑鞘里,出鞘时寒光闪闪,耀人眼目,剑刃薄而锋利,令人赞叹不已。平时我们只是在电视里看到闪着寒光的剑,今天大家可以一饱眼福了。迄今为止,越王青铜兵器先后出土已达近二十件,但越王勾践剑的工艺之精美,造型之奇特,制作之精良,则首屈一指,无与伦比。越王勾践剑作为建国以来湖北省出土的一件不可多得的文物珍品,其当之无愧的原因,不仅在于剑本身所具有的精美绝伦的工艺价值,还由于剑主人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一段显赫的经历,那便是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越王勾践剑以其珍贵的历史价值和工艺价值,无可辩驳地展示出中华民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

好了,朋友们,湖北省博物馆就为大家介绍到这里,希望这次历史之旅能在您的心里留下深深的震撼,也希望不久以后能等到大家的再次来临。相信大家一定会不虚此行!

精选湖北省博物馆导游词范文(精)(9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