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命的意义为话题演讲稿3篇演讲稿
- 生命的意义为话题演讲稿3篇演讲稿
- 学生高考励志演讲稿为梦想冲刺范文三篇演讲稿
- 自我介绍范文300字左右【11篇】演讲稿
- 锻炼口才的小短文演讲稿【10篇】演讲稿
- 关于园林绿化公司年会颁奖嘉宾发言稿【三篇】演讲稿
- 抗疫演讲稿【八篇】演讲稿
- 年会领导演讲稿【七篇】演讲稿
- 路政执法中队长的竞聘演讲稿范文三篇演讲稿
- 校长学校开学动员讲话稿5篇范文演讲稿
- 新时代好少年传承经典筑梦未来演讲稿精选(10篇)演讲稿
- 党章学习交流研讨发言集合5篇演讲稿
- 党代会分组讨论个人简短发言范文(精选12篇)演讲稿
- 新任领导干部表态发言稿十一篇演讲稿
- 驻村第一书记简单发言范文(通用18篇)演讲稿
- 学党史组织生活会发言材料十篇演讲稿
- 最新医院党组成员副院长202_年度生活会“五个方面”个人对照检查情况发言材料演讲稿
- 在专题民主生活会上的发言演讲稿
- 在巡察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最新演讲稿
- 学用新思想成果交流会发言演讲稿
- 关于毅力的主题演讲稿演讲稿
- 高一年级第一次家长会年级主任发言稿演讲稿
- 超市竞聘上岗演讲稿范文(通用3篇)演讲稿
- 竞聘幼儿教师演讲稿范文(通用3篇)演讲稿
- 申请入团演讲稿一分钟6篇演讲稿
- 高中生军训感言1000字大全演讲稿
- 致敬英雄传承精神演讲稿【4篇】演讲稿
- 小学读书演讲稿范文演讲稿
- 春节团拜会上的致辞演讲稿
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1
各位尊敬的来宾 大家好!
激情勃发的马年即将姗姗走过,随之祥和的羊年就要到来。此时,我们***学校全体同仁欢聚一堂,在银瑞林大酒店如期举行20xx年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和回顾我们企业20xx年发展中的经验与心得,喜庆昨日辉煌业绩,共勉未来美好希望!现在我宣布安徽***管理投资有限学校20xx~20xx年年会正式开始!
尊敬的全体员工,各位来宾,家属们:
大家好!
首先,我向为学校辛勤工作、顽强拼搏的全体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大家辛苦了!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经过一年工作的忙碌,在收获的喜悦中,我们送走了20xx年,迎来崭新的20xx年!借此机会向大家拜年了,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羊年吉祥!希望大家都带着喜悦的心情和学校共同揭开20xx年崭新的一页!
新的一年开始,又到了我们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过去的20xx年里,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各部门整合更新,相互协作,使得各项经营指标基本得以实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从一个部门逐渐扩展到5个部门,我们各部门都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加班加点,克服了种种苦难。20xx年我们学校会加大力度改善相关设施,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我们目标是实现学校持续健、稳定、人性化的快速发展。
20xx年学校会进一步以人为本,对员工福利进一步改善,并会加强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进行培训,让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各级员工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必须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面对任何苦难,都绝不动摇,希望大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出团队的战斗力,让我们的员工队伍保持旺盛的斗志与活力。
各位员工,我相信20xx年是正火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一定能圆满完成20xx年学校目标计划。我相信在新的一年在座的各位一定会继续发扬不拍困难、不怕坚信、团结协作、勤奋执着的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为我们正火打造的更加美好而努力。
最后,再一次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羊羊得亿!谢谢!
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2
一、现状及建议
现状一、教学模式化,模式化走向单一化
学习新课改做法,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要使用小组合作、预习案、导学案、作业案,都要采用课前自主预习、质疑,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展示、总结,课后练习巩固几个环节。这样做的好处是确实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任何模式化都比较容易带来的弊病。模式化确实有它的好处:模式化训练的结果是训练操作及思维的规范化、系统化。缺点是操作不当或者说不知变通就容易使每堂课简单单调,简单单调就容易使人疲惫,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比如常见的课改课堂开头:请同学们把昨天的预习案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昨天预习存在的问题是,等等。长期使用这样的课堂用语,毫无疑问太过单调了。学生慢慢地会失去对课堂的期待,至低会降低对课堂开头的期待。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它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大意。但每节课都是如此,就少了些新鲜的刺激,思维的激活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传统课堂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完全依赖模式化,没有变化,实际上是走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
因为,不管新模式还是旧模式,都是既有有点又有缺点,长期如此,优点得到强化的同时其缺点也得到了强化。
我的建议:学习东部沿海地区的课堂开头,他们每节课开始都有一个环节:热身。热身就是我们常说的引导,就是激趣。引导的话语和激趣的内容必须和本节课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以便顺利的把学生思维引到所学内容当中去。这样,有多少种内容就有多少种“热身”,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兴趣点,每节课都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每节课学生都有期待,学生还会疲惫吗!
对模式化,我还想多说两句,不要太过相信别人的模式,要努力构建自己的模式,至低应该改造别人的模式,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一定会失败,前苏联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此法行不通。
现状二、课改学校的练习量不断加大,师生都感疲惫
现在我们学校,每天每科至低有三份作业: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学生还要自查资料,准备展示。质量不高的三案,量大错误多,学生劳而少功低效甚至无功无效。教师每天批改作业至低也得有三样。推行之初,教师不批改学生就不做。教师不得不熬夜批改,时间一长,人人喊累。推行课改,要能减负。不能减负,还要加重负担,尤其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会有疲惫感,甚至厌倦感。学生疲惫,教师喊累的情况下,就得不到教学双主体的参与、支持。师生都不愿意推行课改时,课改还能继续下去吗? 同时,请每位教师回想一下,这学期你布置了多少作业,你作为专业教师,你能记起来的作业有多少,能全部记起来自己所教内容和布置的作业练习试题的教师恐怕屈指可数。你都记不起,学生一天面临那么多学科,哪能记得起来呢!你还要去埋怨学生,说这个我曾经讲过的嘛,你们这脑子干什么去了。是的,你讲课时,由于专业意识和专一性单一性,可能一下子会想得起来,但学生不一样,他们不具备我们所具备的专业性专一性单一性。我们每个人面临事多且杂的情况都会有脑子不清的时候,更何况学生呢! 我的建议:研究怎样减少作业量,怎样才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和精度。我今天的作业比昨天的作业少而精,质量高,我这学期的作业量要远少于上学期。我们要有这个追求,要往这个方向前进。
现状三、学生自主展示过多,旁逸斜出的现象突出,,准确性不够,教师要重新引导、强调,费时费力,教学进度不易完成;课堂松散,学生觉得收获不大,教师心中没底。 学生自主展示的内容:问题展示、讨论展示、结论展示、评价展示。在各个展示环节,学生都容易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讨论不解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起来解答起来,会耗费时间。学生自主讲解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在概念、定理等定性内容的理解使用上准确性不够,不纠正会使学生以误传误、以讹传讹,会使学生在思维上成绩上都大受影响。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纠正,这样,就会比传统的习惯教法更花时间。既然花更多的时间来取得相同的效果且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为什么要推行课改呢?
课改课堂,有时会让人觉得松散,学生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课后一问,感觉没啥收获,当堂内容自己理解没有,自己说不清楚。教师心中更是没底。这种师生谁都没底的事儿,谁还会去坚持呢!
我的建议:一要加强研究课的预设,有好的预设才会有好的生成,没有好的预设就没有好的生成,至低不会持续有好的生成,光靠课堂的灵光一现不行,我们不是天才,恐怕没有那么多的灵光。二要苦练引导功夫。一个教师的能力高低,主要表现在引导功夫上。 现状四、课改有时教学成绩不佳,教师迫于压力,便不再推行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
教学成绩是压在师生头上的大山。没有成绩自己说不起硬话,领导不会喜欢,家长、社会不会认可。课改试行一段时间,没有效果,热情自然下滑。教师、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你什么方式,你给我拿出成绩来才是关键。
我的建议:我们要想尽办法追求成功,但也应该允许课改过程中偶尔的失败。没有这一点,要推行课改基本不大可能。因为,任何改变改革都会面临着师生双方的思维、态度、行为的转变,这个转变会有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与不好的情况。允许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要站得住讲台,団得拢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能力、教学成绩在一点一点进步,让师生都看得到效果,感受得到幸福和快乐;学校、学部、年级、班级要能及时作出有效反馈,给予鼓励、表扬。
二、额外建议
1.微笑上课。
2.绝不拖堂,或拖堂绝不常见。
3.教师多投入精力备课,学校少占用教师时间。
4.学部、年级、备课组多搞问题研讨活动,少点任务布置。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杂事干扰太多,教师的时间被占用,备课出题环节上投入的时间势必减少。备课出题投入不够,要想有大的提升太难。
5.教师要习惯读书,勤于钻研,你有点空闲,就上街,就打牌。领导看到之后,从全局出发,他会担心这种个别现象普遍化、持续化,他会反复讲你们不能干什么,你们必须要怎么做。会给我们头上加上很多框框套套。这些框框套套不仅会束缚我们,更重要的是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6.睁眼看世界吧,不要蜗居一隅。
三、结束语
马云今日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接受新浪财经专访表示,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每个人要思考怎么把控这个风,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所以不应该去寻找风口,而是真正的把自己变成一点点风就能够飞起来的,以至于能够翱翔。课改就是这股风,我们就是要去研究“怎么把控这个风,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
我更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成为一棵树,既能顶风冒雨,又能呼风唤雨,还能风雨润万物!
最后祝愿大家天天有好思想,月月有妙境界,年年有新成果,寒假快乐!
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3
同志们:
大家好!金秋10月,全国高职战线千名代表相聚在美丽的江城——xx,以“行动•创新•跨越”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服务中国制造202_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xx大以来特别是去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战线围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系统谋划和推动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央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理念和要求逐步转化实践
去年6月23日,习大大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各级党委和zf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总书记的批示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定位、目标、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和马凯副总理的讲话,具体落实细化明确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各项任务、具体举措。今年6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31省份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执法检查,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思想、定位、功能、作用在国家法律层次固定下来奠定了基础。张德江委员长提出了六个方面24项问题,就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法规制度的问题导向,对于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作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已具雏型。
在国家制度上, 《国务院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设立了职业教育周。在内涵培养上,《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在产教融合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组建了新xx届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了高职、中职专业目录。在学校管理上,《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在终身学习上,《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老年教育规划》。等等。
(三)地方贯彻落实亮点频出。
一是各地陆续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截至目前,26个省(区、市)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或规划。二是教育部与省级人民zf共建了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组建试验区联盟,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是根据地方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举措。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等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2+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在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方面,北京、山东、湖南、河南等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青海等支持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校企合作利益链。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吉林、上海、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重庆、甘肃等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认定办法,吸引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改革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制度。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方面,22个省制定了中职生均拨款标准,25个省制定了高职生均拨款标准。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中职免学费政策覆盖近90%学生,15个省份、5个单列市实现全免费。四是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建成信息管理平台,分省建立台账,逐项实施全国职教会任务,推动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四)行业企业参与不断深化。
一是教育部联合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62个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产教对话、制定专项政策,形成了产教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印发了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全国共建成10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60%以上的职业院校、近3万家企业。三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确定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四是成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联盟”,推动教改与产业转型升级配套,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一体化创新发展。五是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与中兴通讯合作实施总计1亿元的“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
(五)高职发展站在新的起点。
一是以中高职衔接作为切入点,推进中高职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实训装备、行业指导、质量评价等方面全面衔接,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国家项目,系统开展学校和专业建设,切实推进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三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效果明显。四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教学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逼近40%,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五是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行业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聚焦于人才培养。六是建立突出改革与绩效的高职生均经费制度、提高生均拨款水平,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本素质,有序推进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亮点,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集聚了一笔宝贵财富。
从20xx年贯彻落实纲要开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20xx年提出体系建设“三步走”思路、年启动顶层设计、年系统制定政策和规划、20xx年召开全国职教会,进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阶段。五年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成型,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 存在问题:一是定位不清、盲目追求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升级不对接。二是培养模式陈旧,不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三是课程体系僵化,不符合体现时代产业特点的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四是教材相对滞后,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制度技能符合的时代要求(如智能制造、大数据挖掘、物联网、云计算)。五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
跟不上科学技术变革创新的时代步伐,距现代职业教育高职使命还有较大差距。六是实训基础、实训设备技术水平落后,不能使学生受教育者技术技能适应产业升级、工艺身体、制造过程升级。
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应对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为保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行动,力求优化产业结构,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国制造202_的要求。
我国自20xx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有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制造202_》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开启了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主要内容包括: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实施、五大工程、十个领域。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两化融合,即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2_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2_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五大工程,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个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服务这些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职业教育必须同步向中高端发展,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职业教育要按照制造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既要瞄准高端,又要补齐短板,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尽快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互联网+的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从生产手段上看,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生产模式上看,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从生产组织上看,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以美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发展智能制造,谋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继续占据优势。“互联网+”的特质是跨界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今年zf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互联网+”,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应运而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互联网+”融入社会服务,推动优质服务低成本广覆盖,也为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互联网+”效益的实现,既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化;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需求,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个专业,培养符合“互联网+”产业链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也更为严峻。当前,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总量压力非常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是应对就业压力的关键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优势,集众人智、汇创客流、结创新果,让大量创新的火花在创业之中迸发。我国每年光高校毕业生就有700多万,其中高职毕业生近一半。如果他们都能投入创新,力量难以想象。再把亿万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创新的力量就会无穷大。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好的探索。有数据显示,20xx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8%,其中85%为机会型创业。近4年来该比例持续增长,20xx届相对20xx届增长了1.6个百分点,增幅达72.7%。同时,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较多地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仅20xx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创造了92.3万个就业岗位。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为广大社会成员上岗就业、在岗提升、转岗择业、自主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
(四)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让6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减贫成就。但是,中国还有7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依然是我们的重大挑战。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消除贫困人口,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职业教育在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近3年约有850万家庭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职业教育实际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教育扶贫工程,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职业教育要承担更为重要的历史责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五)“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
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国家协调经济政策,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去”,也需要中国文化和中国服务同步“走出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从全面追赶到互有长短。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和比较优势,得到了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如今,美、英、德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等10多个国际组织,与我国建立了职业教育合作机制,主动与我国开展对话协商、人员互访、合作办学,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新亮点。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请进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也要更加注重“走出去”,特别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推动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作出新的贡献。
(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才结构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我国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存量开始以每年200万-300万的速度减少并呈加速趋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人口数量红利时间窗口已经关闭。积极应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消费,不仅要提高人力资本增量的素质,使2亿多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更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素质,使8亿多劳动者不断提高素质;还要为不断加速增长的老龄人口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够匹配。可以预料,无论实施中国制造202_,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战略和行动,关键是形成结构合理、适应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结构,这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才结构的要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三、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高职教育是以改革为基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中坚,是现代职业教育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衔接的结合部。近年来,我们按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路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管理,进一步厘清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作用、路径和模式,消除迷茫、提振士气、锐意改革,保证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类型上,我们注重坚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点,强调职业教育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办学理念上,我们强调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不重升格重升级,引导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配置聚焦到内涵建设和办出特色上。办学层次上,我们强调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模式创新,强化高职教育承上启下的功能,完善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人才成长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努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办学模式上,我们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五个对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在办学、管理、学校、用人等体制机制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办学机制上,我们强调既注重落实zf责任,加大zf投入;也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运用政策杠杆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优化了国家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创新了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使我国现代教育体系更加符合国家和人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功引领带动了中职发展、促进推动了本科转型、影响撬动了继续教育改革。
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培养结构、加快完善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以中国制造202_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能力。
(一)要更加强调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适应需求,各地要对接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支撑。二是服务当地,要支持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深入推进地市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东中西部合作机制,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发展作贡献。三是重在创新,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四是面向世界,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在境外开展职业教育。五是办出特色,各地要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二)要更加强调深化改革创新。
一是落实考试招生改革,各地要规范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坚持培养模式改革,我部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并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加以推广。三是推进学习成果转化,要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四是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各地要鼓励企业和公办高职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探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三)要更加强调聚焦内涵建设。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要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二是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要加快修订专业标准,规范更新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教学组织形式、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切实推进“五个对接”。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快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切实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四)要更加强调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组建职教集团,要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部门等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支持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教集团。二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要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加强民族文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努力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资源集聚地。三是开展职工培训,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为职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四是服务社区,要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要更加强调完善治理结构。
一是完善院校章程,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完成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健全以章程为统领规范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决策机制,要推动高职院校设立有办学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发挥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探索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根据条件设立校级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三是推进分类管理,要编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鼓励专科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四是强化质量监控,要发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分类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六)要更加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演讲稿
一是完善对话机制,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助力高职教育更好发展。二是制订援助政策,要研究制订对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援助的渠道和政策,鼓励示范性和沿边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并不断扩大规模,承担与大国形象相符的国际责任。三是参与国际事务,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研制,推动职业资格框架互认,提高国际话语权。四是开展国际办学,要配合“一带一路”等战略,为周边国家培养培训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软实力。
同志们!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使命,当前正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起点的发展阶段。为了指导地方和高职院校更好落实《决定》和《规划》,我们研究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年)》,这是高职战线面向“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主动承担、扎实推进。让我们共同努力,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众志成城,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
各位尊敬的来宾 大家好!
激情勃发的马年即将姗姗走过,随之祥和的羊年就要到来。此时,我们***学校全体同仁欢聚一堂,在银瑞林大酒店如期举行20xx年年度工作会议。总结和回顾我们企业20xx年发展中的经验与心得,喜庆昨日辉煌业绩,共勉未来美好希望!现在我宣布安徽***管理投资有限学校20xx~20xx年年会正式开始!
尊敬的全体员工,各位来宾,家属们:
大家好!
首先,我向为学校辛勤工作、顽强拼搏的全体员工致以衷心的感谢,大家辛苦了!
欢声辞旧岁,笑语迎新年。经过一年工作的忙碌,在收获的喜悦中,我们送走了20xx年,迎来崭新的20xx年!借此机会向大家拜年了,祝愿各位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羊年吉祥!希望大家都带着喜悦的心情和学校共同揭开20xx年崭新的一页!
新的一年开始,又到了我们过去,展望未来的时候。过去的20xx年里,在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下,学校各方面工作均取得了满意的成效,各部门整合更新,相互协作,使得各项经营指标基本得以实现。
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学校从一个部门逐渐扩展到5个部门,我们各部门都紧密配合,团结协作,加班加点,克服了种种苦难。20xx年我们学校会加大力度改善相关设施,增强企业的发展后劲。我们目标是实现学校持续健、稳定、人性化的快速发展。
20xx年学校会进一步以人为本,对员工福利进一步改善,并会加强对不同部门不同层级的人进行培训,让每个人实现自我价值。
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各级员工必须明确自己肩负的使命,必须为自己制定明确的目标,不达目标不罢休,面对任何苦难,都绝不动摇,希望大家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充分发挥出团队的战斗力,让我们的员工队伍保持旺盛的斗志与活力。
各位员工,我相信20xx年是正火企业发展一个重要的转折点,我坚信,只要我们上下一心,群策群力,一定能圆满完成20xx年学校目标计划。我相信在新的一年在座的各位一定会继续发扬不拍困难、不怕坚信、团结协作、勤奋执着的精神,统一思想,坚定信心,为实现自我价值而努力,为我们正火打造的更加美好而努力。
最后,再一次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事业有成,羊羊得亿!谢谢!
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2
一、现状及建议
现状一、教学模式化,模式化走向单一化
学习新课改做法,很多学校很多教师都要使用小组合作、预习案、导学案、作业案,都要采用课前自主预习、质疑,课堂明确学习目标、检查预习、展示、总结,课后练习巩固几个环节。这样做的好处是确实充分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
这些问题是任何模式化都比较容易带来的弊病。模式化确实有它的好处:模式化训练的结果是训练操作及思维的规范化、系统化。缺点是操作不当或者说不知变通就容易使每堂课简单单调,简单单调就容易使人疲惫,不容易激起人的兴趣。比如常见的课改课堂开头:请同学们把昨天的预习案拿出来;我们一起来读一下本堂课的学习目标;昨天预习存在的问题是,等等。长期使用这样的课堂用语,毫无疑问太过单调了。学生慢慢地会失去对课堂的期待,至低会降低对课堂开头的期待。传统的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比如它的划分段落、概括段意和中心大意。但每节课都是如此,就少了些新鲜的刺激,思维的激活就无从谈起。这也是传统课堂被诟病的原因之一。完全依赖模式化,没有变化,实际上是走入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老路。
因为,不管新模式还是旧模式,都是既有有点又有缺点,长期如此,优点得到强化的同时其缺点也得到了强化。
我的建议:学习东部沿海地区的课堂开头,他们每节课开始都有一个环节:热身。热身就是我们常说的引导,就是激趣。引导的话语和激趣的内容必须和本节课所学内容紧密相关,以便顺利的把学生思维引到所学内容当中去。这样,有多少种内容就有多少种“热身”,每节课都有相应的兴趣点,每节课都带给学生新鲜的感受,每节课学生都有期待,学生还会疲惫吗!
对模式化,我还想多说两句,不要太过相信别人的模式,要努力构建自己的模式,至低应该改造别人的模式,完全照搬别人的模式一定会失败,前苏联的教育实践已经证明了此法行不通。
现状二、课改学校的练习量不断加大,师生都感疲惫
现在我们学校,每天每科至低有三份作业:预习案、导学案、巩固案。学生还要自查资料,准备展示。质量不高的三案,量大错误多,学生劳而少功低效甚至无功无效。教师每天批改作业至低也得有三样。推行之初,教师不批改学生就不做。教师不得不熬夜批改,时间一长,人人喊累。推行课改,要能减负。不能减负,还要加重负担,尤其是加重学生的负担,学生会有疲惫感,甚至厌倦感。学生疲惫,教师喊累的情况下,就得不到教学双主体的参与、支持。师生都不愿意推行课改时,课改还能继续下去吗? 同时,请每位教师回想一下,这学期你布置了多少作业,你作为专业教师,你能记起来的作业有多少,能全部记起来自己所教内容和布置的作业练习试题的教师恐怕屈指可数。你都记不起,学生一天面临那么多学科,哪能记得起来呢!你还要去埋怨学生,说这个我曾经讲过的嘛,你们这脑子干什么去了。是的,你讲课时,由于专业意识和专一性单一性,可能一下子会想得起来,但学生不一样,他们不具备我们所具备的专业性专一性单一性。我们每个人面临事多且杂的情况都会有脑子不清的时候,更何况学生呢! 我的建议:研究怎样减少作业量,怎样才能提高作业的质量和精度。我今天的作业比昨天的作业少而精,质量高,我这学期的作业量要远少于上学期。我们要有这个追求,要往这个方向前进。
现状三、学生自主展示过多,旁逸斜出的现象突出,,准确性不够,教师要重新引导、强调,费时费力,教学进度不易完成;课堂松散,学生觉得收获不大,教师心中没底。 学生自主展示的内容:问题展示、讨论展示、结论展示、评价展示。在各个展示环节,学生都容易游离于主题之外,不讨论不解答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讨论起来解答起来,会耗费时间。学生自主讲解的另外一个弊端是,在概念、定理等定性内容的理解使用上准确性不够,不纠正会使学生以误传误、以讹传讹,会使学生在思维上成绩上都大受影响。教师不得不花费更多的时间来纠正,这样,就会比传统的习惯教法更花时间。既然花更多的时间来取得相同的效果且严重影响教学进度,为什么要推行课改呢?
课改课堂,有时会让人觉得松散,学生说了很多话,做了很多事,课后一问,感觉没啥收获,当堂内容自己理解没有,自己说不清楚。教师心中更是没底。这种师生谁都没底的事儿,谁还会去坚持呢!
我的建议:一要加强研究课的预设,有好的预设才会有好的生成,没有好的预设就没有好的生成,至低不会持续有好的生成,光靠课堂的灵光一现不行,我们不是天才,恐怕没有那么多的灵光。二要苦练引导功夫。一个教师的能力高低,主要表现在引导功夫上。 现状四、课改有时教学成绩不佳,教师迫于压力,便不再推行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
教学成绩是压在师生头上的大山。没有成绩自己说不起硬话,领导不会喜欢,家长、社会不会认可。课改试行一段时间,没有效果,热情自然下滑。教师、领导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管你什么方式,你给我拿出成绩来才是关键。
我的建议:我们要想尽办法追求成功,但也应该允许课改过程中偶尔的失败。没有这一点,要推行课改基本不大可能。因为,任何改变改革都会面临着师生双方的思维、态度、行为的转变,这个转变会有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与不好的情况。允许这一点的前提是:教师要站得住讲台,団得拢学生,师生关系融洽;学生能力、教学成绩在一点一点进步,让师生都看得到效果,感受得到幸福和快乐;学校、学部、年级、班级要能及时作出有效反馈,给予鼓励、表扬。
二、额外建议
1.微笑上课。
2.绝不拖堂,或拖堂绝不常见。
3.教师多投入精力备课,学校少占用教师时间。
4.学部、年级、备课组多搞问题研讨活动,少点任务布置。教师的精力是有限的,杂事干扰太多,教师的时间被占用,备课出题环节上投入的时间势必减少。备课出题投入不够,要想有大的提升太难。
5.教师要习惯读书,勤于钻研,你有点空闲,就上街,就打牌。领导看到之后,从全局出发,他会担心这种个别现象普遍化、持续化,他会反复讲你们不能干什么,你们必须要怎么做。会给我们头上加上很多框框套套。这些框框套套不仅会束缚我们,更重要的是占用了我们宝贵的时间。
6.睁眼看世界吧,不要蜗居一隅。
三、结束语
马云今日在参加达沃斯论坛时接受新浪财经专访表示,猪碰上风也会飞,但是风过去摔死的还是猪,因为你还是猪,每个人要思考怎么把控这个风,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所以不应该去寻找风口,而是真正的把自己变成一点点风就能够飞起来的,以至于能够翱翔。课改就是这股风,我们就是要去研究“怎么把控这个风,怎么去掌握好这个风,怎么提升自己”。
我更希望,我们每个教师都成为一棵树,既能顶风冒雨,又能呼风唤雨,还能风雨润万物!
最后祝愿大家天天有好思想,月月有妙境界,年年有新成果,寒假快乐!
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3
同志们:
大家好!金秋10月,全国高职战线千名代表相聚在美丽的江城——xx,以“行动•创新•跨越”为主题,共同探讨新形势下如何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为服务中国制造202_等重大战略提供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对本次大会的顺利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向与会代表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注关心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专家和新闻界的朋友们表示衷心感谢!
借此机会,我谈三点意见。
一、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xx大以来特别是去年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以来,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职业教育战线围绕服务“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牢把握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系统谋划和推动改革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中央领导发展职业教育理念和要求逐步转化实践
去年6月23日,习大大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做出重要批示,明确了职业教育的战略地位、时代重任、发展方向、支持重点、各级党委和zf发展职业教育的职责。总书记的批示不仅指明了方向,而且也奠定了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定位、目标、制度的理论基础。国务院召开职业教育工作会议,李克强总理、刘延东和马凯副总理的讲话,具体落实细化明确了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各项任务、具体举措。今年6月份,全国人大常委会开展31省份全覆盖的职业教育执法检查,为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思想、定位、功能、作用在国家法律层次固定下来奠定了基础。张德江委员长提出了六个方面24项问题,就是完善现代职业教育法规制度的问题导向,对于深入贯彻职业教育法、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作用、大力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国家制度顶层设计已具雏型。
在国家制度上, 《国务院决定》《现代职业教育建设规划》,《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设立了职业教育周。在内涵培养上,《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中等职业教育德育大纲》、《建立职业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在产教融合上,《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关于推进职业院校服务经济转型升级面向行业企业开展职工继续教育的意见》、《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的意见》,组建了新xx届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修订了高职、中职专业目录。在学校管理上,《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在终身学习上,《学习型城市建设指导意见》,《老年教育规划》。等等。
(三)地方贯彻落实亮点频出。
一是各地陆续召开会议、印发文件,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截至目前,26个省(区、市)召开了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印发了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意见或规划。二是教育部与省级人民zf共建了12个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组建试验区联盟,开展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形成了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相结合的协同创新机制。三是根据地方实际,出台了一系列落实举措。在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方面,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湖北、湖南、陕西等推进分类考试、综合评价、自主招生、多元录取等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吉林、辽宁、上海、江苏、江西、湖北、四川等开展五年一贯制、中高职“2+3”、中职本科“3+4”、高职本科“3+2”分段培养。在发挥企业办学主体作用方面,北京、山东、湖南、河南等出台促进校企合作的政策文件;上海、江苏、浙江、湖北、湖南、四川、青海等支持校企共建共享生产实训基地、产品研发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构建校企合作利益链。在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吉林、上海、黑龙江、浙江、安徽、江西、山东、河南、重庆、甘肃等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和认定办法,吸引能工巧匠到校任教,改革教师编制和职称评定制度。在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方面,22个省制定了中职生均拨款标准,25个省制定了高职生均拨款标准。健全学生资助体系,中职免学费政策覆盖近90%学生,15个省份、5个单列市实现全免费。四是按照中央要求,各地建成信息管理平台,分省建立台账,逐项实施全国职教会任务,推动会议精神落地生根。
(四)行业企业参与不断深化。
一是教育部联合行业组建了基本覆盖国民经济各门类的62个行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开展产教对话、制定专项政策,形成了产教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二是印发了推进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全国共建成1000多个职教集团,覆盖60%以上的职业院校、近3万家企业。三是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确定了165家单位作为首批试点单位。四是成立全国高等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联盟”,推动教改与产业转型升级配套,实现校企一体化育人,一体化创新发展。五是推进高职校企合作示范项目,与中兴通讯合作实施总计1亿元的“ICT行业创新基地”项目。
(五)高职发展站在新的起点。
一是以中高职衔接作为切入点,推进中高职在招生考试制度、学制、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校际合作、教师培养培训、实训装备、行业指导、质量评价等方面全面衔接,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奠定了良好基础。二是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等国家项目,系统开展学校和专业建设,切实推进了高职院校内涵发展、办出特色。三是完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推进职业教育适应经济转型升级和学生成长成才需要,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效果明显。四是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国家教学奖,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占比已逼近40%,教师队伍素质不断提升。五是实施职业院校管理水平提升行动计划,质量年度报告制度,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行业企业参与的第三方评价制度不断完善,引导学校把工作重心和资源配置聚焦于人才培养。六是建立突出改革与绩效的高职生均经费制度、提高生均拨款水平,为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提供条件保障。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有效提升了我国人力资本素质,有序推进了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成为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中的亮点,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为实现教育现代化集聚了一笔宝贵财富。
从20xx年贯彻落实纲要开始,我们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20xx年提出体系建设“三步走”思路、年启动顶层设计、年系统制定政策和规划、20xx年召开全国职教会,进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新阶段。五年来,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理念和蓝图已经绘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逐步成型,技术技能人力资本积累不断增加,中国特色现代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基本确立。 存在问题:一是定位不清、盲目追求学科、专业设置和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产业升级不对接。二是培养模式陈旧,不符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规律。三是课程体系僵化,不符合体现时代产业特点的技术技能人才知识、技术、技能结构。四是教材相对滞后,不符合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制度技能符合的时代要求(如智能制造、大数据挖掘、物联网、云计算)。五是教师队伍知识结构、素质结构
跟不上科学技术变革创新的时代步伐,距现代职业教育高职使命还有较大差距。六是实训基础、实训设备技术水平落后,不能使学生受教育者技术技能适应产业升级、工艺身体、制造过程升级。
二、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提出新的要求
当前,我们正处在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的关键时期。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孕育兴起,世界各国纷纷抢占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发达国家加紧实施再工业化,发展中国家也在加速工业化进程,我们面临着发达国家先进技术和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挤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应对经济下行双重压力,为保证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中央制定实施了一系列重要战略和行动,力求优化产业结构,释放新的发展动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
(一)中国制造202_的要求。
我国自20xx年起,成为世界第一制造大国,目前有22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居世界首位。但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自主创新能力不足,产品附加值不高,总体处于国际产业链和价值链的中低端。《中国制造202_》是中国版的“工业4.0”规划,开启了我国从制造大国迈向制造强国的征程,主要内容包括:一个目标、两化融合、三步实施、五大工程、十个领域。一个目标,即实现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历史性跨越。两化融合,即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来引领和带动整个制造业发展。三步实施,第一步,到202_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第二步,到202_年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强国阵营中等水平;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制造业大国地位更加巩固,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五大工程,即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工程、智能制造工程、工业强基、绿色制造、高端装备创新工程。十个领域,即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高档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航空航天装备、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先进轨道交通装备、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电力装备、农机装备、新材料和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服务这些重大工程和重点领域,职业教育必须同步向中高端发展,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增强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实践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等能力。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不仅要追赶工业4.0,还要在工业2.0、3.0方面“补课”。职业教育要按照制造业人才发展的需求,既要瞄准高端,又要补齐短板,加强统筹规划和分类指导,尽快完善从研发、转化、生产到管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二)互联网+的要求。
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信息化时代。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深度融合为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引发新一轮制造业变革。从生产手段上看,数字化、虚拟化、智能化技术将贯穿产品的全生命周期;从生产模式上看,柔性化、网络化、个性化生产将成为制造模式的新趋势;从生产组织上看,全球化、服务化、平台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方式。以美国发展工业互联网、德国实施工业4.0战略为代表,主要发达国家都在加紧部署发展智能制造,谋求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继续占据优势。“互联网+”的特质是跨界融合,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结合必将催生一批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为我国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带来新的机遇。今年zf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互联网+”,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应运而生,为企业发展提供了更大、更广阔的平台。同时,“互联网+”融入社会服务,推动优质服务低成本广覆盖,也为更多群众共享发展成果,提供了可能。“互联网+”对各个行业都带来了新的变化,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用人需求。“互联网+”效益的实现,既需要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动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化;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的数以亿计的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将生产方式和组织模式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主动适应“互联网+”条件下的人才需求,统筹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发展,使现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入各个专业,培养符合“互联网+”产业链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是职业教育重要而紧迫的课题。鸡年年会学校领导发言稿
(三)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
就业是民生之本。在经济增速放缓、经济下行压力持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下,我国的就业形势更加复杂,也更为严峻。当前,每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口都在1000万人以上,总量压力非常大,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推动创业带动就业,真正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局面,是应对就业压力的关键举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丰富的人力资源、广阔的市场空间、完整的工业体系等优势,集众人智、汇创客流、结创新果,让大量创新的火花在创业之中迸发。我国每年光高校毕业生就有700多万,其中高职毕业生近一半。如果他们都能投入创新,力量难以想象。再把亿万中国人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创新的力量就会无穷大。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已经作了很好的探索。有数据显示,20xx届高职毕业生半年后自主创业比例为3.8%,其中85%为机会型创业。近4年来该比例持续增长,20xx届相对20xx届增长了1.6个百分点,增幅达72.7%。同时,高职毕业生的自主创业较多地具有劳动密集型的特点,直接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仅20xx届自主创业的毕业生就创造了92.3万个就业岗位。职业教育要坚持就业导向,为广大社会成员上岗就业、在岗提升、转岗择业、自主创业提供有力保障,增强聚集各类创新资源的能力和内生创新活力。
(四)精准扶贫战略的要求。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已经让6亿多人摆脱贫困,对世界减贫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三,取得了举世公认的减贫成就。但是,中国还有7千万人生活在贫困之中,消除贫困、缩小贫富差距依然是我们的重大挑战。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是中国今后一个时期消除贫困人口,推动世界减贫事业发展的基本方向。职业教育在推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推进新型城镇化、促进教育公平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近3年约有850万家庭通过接受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了拥有第一代大学生的梦想,实现了教育代际向上流动。职业教育实际上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教育扶贫工程,为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促进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支撑。在进一步实施精准扶贫的进程中,职业教育要承担更为重要的历史责任,努力让每个人都有通过教育改变自身命运的机会。
(五)“一带一路”战略的要求。
为了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中央作出了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一带一路”战略旨在促进经济要素有序自由流动、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推动沿线国家协调经济政策,开展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区域合作,共同打造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区域经济合作架构。“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不仅需要中国企业和中国产品“走出去”,也需要中国文化和中国服务同步“走出去”。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已经发展到一个新的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从全面追赶到互有长短。我们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和比较优势,得到了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认可。如今,美、英、德等3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盟等10多个国际组织,与我国建立了职业教育合作机制,主动与我国开展对话协商、人员互访、合作办学,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一个新亮点。职业教育要进一步深化国际交流与合作,既“请进来”,继续学习发达国家职业教育的先进经验,也要更加注重“走出去”,特别是配合“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要推动建立与中国企业和产品“走出去”相配套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为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作出新的贡献。
(六)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才结构的要求。
当前,我国已经建成了世界上规模的教育体系,成为教育大国和人力资源大国,但还不是教育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我国劳动力总量和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劳动年龄人口存量开始以每年200万-300万的速度减少并呈加速趋势,老年抚养比不断上升,人口数量红利时间窗口已经关闭。积极应对我国人口结构变化带来的挑战,需要不断增加教育消费,不仅要提高人力资本增量的素质,使2亿多青少年受到良好的教育;更要提高人力资本存量的素质,使8亿多劳动者不断提高素质;还要为不断加速增长的老龄人口提供多样化的老年教育,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国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不适应的问题,归根结底是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结构、社会结构不够匹配。可以预料,无论实施中国制造202_,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还是精准扶贫、一带一路等战略和行动,关键是形成结构合理、适应发展需求的教育体系结构,这需要进一步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必须着眼于构建更加科学合理人才结构的要求,调整完善职业院校区域布局,科学合理设置专业,健全专业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的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三、凝心聚力,进一步推动高职教育创新发展
高职教育是以改革为基础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中坚,是现代职业教育以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国家经济转型升级的主阵地,是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沟通衔接的结合部。近年来,我们按照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思路对职业教育进行统筹管理,进一步厘清和明确高等职业教育的定位、作用、路径和模式,消除迷茫、提振士气、锐意改革,保证了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办学类型上,我们注重坚持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的特点,强调职业教育是不断契合产业发展升级的教育,可以有效提升人力资本素质。办学理念上,我们强调服务发展、促进就业,不重升格重升级,引导高职院校把主要精力和资源配置聚焦到内涵建设和办出特色上。办学层次上,我们强调多层次多类型教育模式创新,强化高职教育承上启下的功能,完善中职、专科高职、本科高职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四个培养层次的职业教育,为人才成长搭建职业可持续发展的“立交桥”,努力实现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系统化。办学模式上,我们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坚持“五个对接”,注重用改革的办法在办学、管理、学校、用人等体制机制方面取得实实在在的突破。办学机制上,我们强调既注重落实zf责任,加大zf投入;也支持民办教育发展、探索混合所有制办学,运用政策杠杆引导行业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高职教育的发展优化了国家教育结构和人才结构,创新了国家基本教育制度,使我国现代教育体系更加符合国家和人的发展需要。高职教育的发展,成功引领带动了中职发展、促进推动了本科转型、影响撬动了继续教育改革。
20xx年是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也是启动编制“十三五”规划的关键之年。“十二五”期间,我国教育事业总体发展水平进入世界中上行列,高职教育改革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十三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我国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决定性阶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在职业教育中的比重不断增大,成为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高等职业教育要进一步合理规划培养结构、加快完善发展机制、持续提升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服务以中国制造202_为代表的国家战略的能力。
(一)要更加强调服务国家战略。
一是适应需求,各地要对接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求,同步规划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动态调整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为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和迈向中高端水平提供支撑。二是服务当地,要支持学校集中力量办好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特色优势专业(群),深入推进地市级综合改革试点,探索东中西部合作机制,为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发展作贡献。三是重在创新,学校要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鼓励和支持创新创业。四是面向世界,要主动发掘和服务“走出去”企业需求,培养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的技术技能人才和中国企业海外生产经营需要的本土人才,在境外开展职业教育。五是办出特色,各地要支持建设一批办学定位准确、专业特色鲜明、社会服务能力强、综合办学水平、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契合度高、行业优势突出的优质专科高职院校,争创国际先进水平。
(二)要更加强调深化改革创新。
一是落实考试招生改革,各地要规范实施“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考试招生办法,适度提高专科高职招收中职毕业生的比例和本科高等学校招收职业院校毕业生的比例,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二是坚持培养模式改革,我部支持地方和行业引导扶持企业与高职院校联合实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并及时总结经验适时加以推广。三是推进学习成果转化,要探索普通本科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社区教育机构之间的学分转移与认定,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四是探索办学模式改革,各地要鼓励企业和公办高职院校合作举办适用公办学校政策、具有混合所有制特征的二级学院,探索深化办学体制改革。
(三)要更加强调聚焦内涵建设。
一是坚持立德树人,要坚持知识学习、技能培养与品德修养相统一,将人文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促进职业技能培养与职业精神养成相融合。二是推进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要加快修订专业标准,规范更新专业培养目标规格、教学组织形式、专业建设和教材开发,切实推进“五个对接”。三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健全专任教师培养培训制度,加强以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兼职教师队伍建设,完善高职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办法。四加快推进信息化,加快落实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以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切实加强优质资源建设。
(四)要更加强调校企深度合作。
一是组建职教集团,要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行业部门等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开展多元投入主体依法共建职教集团改革试点;支持有特色的高职院校以输出品牌、资源和管理的方式成立连锁型职教集团。二是加强技术技能积累,要支持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应用技术的传承应用研发能力,提高技术服务的附加值;加强民族文化、民间技艺的传承发展和人才培养,努力成为国家技术技能积累与创新的资源集聚地。三是开展职工培训,要探索创新校企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发展的协调机制,为职工继续教育和职业生涯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多机会。四是服务社区,要发挥高职院校资源优势,向社区开放服务,服务全民学习、终身学习,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五)要更加强调完善治理结构。
一是完善院校章程,要按照教育部统一要求,完成职业院校章程建设,健全以章程为统领规范行使办学自主权的制度体系。二是完善决策机制,要推动高职院校设立有办学相关方代表参加的理事会或董事会机构,发挥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作用。探索设立校级学术委员会,根据条件设立校级专业指导委员会,指导促进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三是推进分类管理,要编制“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标准”、修订《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鼓励专科高职院校办出特色。四是强化质量监控,要发挥学校的教学质量保证主体作用,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分类推进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
(六)要更加强调扩大对外开放。演讲稿
一是完善对话机制,要加强与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政策对话,进一步引进优质资源助力高职教育更好发展。二是制订援助政策,要研究制订对发展中国家开展职业教育援助的渠道和政策,鼓励示范性和沿边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利用学校品牌和专业优势吸引境外学生来华学习并不断扩大规模,承担与大国形象相符的国际责任。三是参与国际事务,要积极参与职业教育国际标准与规则研制,推动职业资格框架互认,提高国际话语权。四是开展国际办学,要配合“一带一路”等战略,为周边国家培养培训熟悉中华传统文化、当地经济发展急需的技术技能人才,提升我国职业教育软实力。
同志们!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调整高等教育结构、引领职业教育发展的双重使命,当前正进入到一个新的更高起点的发展阶段。为了指导地方和高职院校更好落实《决定》和《规划》,我们研究制定了《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xx-年)》,这是高职战线面向“十三五”改革发展的时间表、路线图,各地务必高度重视、主动承担、扎实推进。让我们共同努力,脚踏实地、求真务实、众志成城,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服务“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