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国防论文集合15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lunwen/a12/93028.html

国防,是指一个国家为防止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和分裂,保护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安全和发展利益,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和其他活动。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国防论文的文章15篇 ,欢迎品鉴!

【篇一】国防论文

   摘要:预研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结合预研项目特点,从论证立项、资源配置、计划管理、经费执行、成果转化等方面探讨如何更好地开展预研项目的申报与管理工作,以期为后续预研工作开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预先研究;项目申报;管理

   预先研究是我国装备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装备研发的必经之路。预先研究在提供装备研制与改进提升的技术储备、降低装备研制风险、缩短研发周期和缩减研制经费以及培养研究人才队伍等方面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   一、预先研究的内涵与特点

   预先研究一般指为研制新产品新装备而先期进行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活动,技术成熟度通常在6级以下。根据国防科研规律和特点,预研一般分为三个阶段: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先期技术开发。应用基础研究主要探索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为解决装备研制中的技术问题提供理论依据和基本知识,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级以下;应用研究主要探索基础研究成果在装备上应用的可能性和技术可行性,为装备研制提供技术储备,技术成熟度一般在4-6级;先期技术开发通过开展系统或分系统原型的研制、试验和演示,验证前两个阶段成果在装备研制中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技术成熟度一般在5-6级。三个阶段互为衔接、逐步递进。

>   二、预研项目申报立项

   预研项目的成功申报立项应着重考虑以下几点。

   首先,需求牵引,谋划项目。有的放矢,有所为有所不为。一是瞄准未来装备发展方向与产业布局,结合本单位的战略定位和发展规划,提前论证谋划预研项目,为后续发展打基础;二是研究解決当前装备研制或性能提升中遇到的技术瓶颈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其次,专家引领,团队攻关。一是要充分发挥军工科研院所的首席科学家/专家以及领军人物等专家作用,积极推荐并争取机会参与各上级机关部门的预研中长期规划、项目计划与指南编制等工作,在专家带领下开展相关预研项目论证研究与沟通汇报工作;二是要集中国内各单位优势科研力量,组建核心技术团队,同时组建包含领导、专家、技术及市场、计划、财务等专业人员在内的项目攻关团队,各司其职,开展项目争取工作。

   再次,找准关键点,注重细节。针对机关发布的指南规划与项目需求,一是要认真研究找准关键点,仔细发掘其真实核心需求,论证为达到该需求所需突破的关键技术与科学问题以及采取的技术路径,分析预估项目难点与风险性以及解决办法,提出合理预算;二是要注意申请材料的形式要求;三是尽可能多与上级机关、项目需求单位及相关专家汇报沟通,争取指导,以更好地契合其需求,推动项目顺利立项。

>   三、预研项目管理

   由于预研项目的经济效益不高,慢,预研项目立项后,为使项目顺利达到预期目标并取得相应成果,还需要关注以下几方面。

   (1)资源配置。转变重研制轻预研的思想,加强对预研项目的投入。一是人员配备上,应根据项目类别指定相应的专家指导,安排专业技术领域骨干参与预研项目,避免项目中途人员频繁变动,同时也是为后续的型号研制培养人才;二是经费支持上,确保项目拨付的经费全部用于项目本身,自筹投入一定比例经费开展研究,以取得更理想的研究成果,降低后续投入成本;三是在条件保障上,在与型号研制任务冲突时,尽可能为预研项目开辟绿色通道。

   (2)计划管理。由于预研项目存在较多不确定性,计划管理作为预研项目管理的关键环节,体现了预研管理水平。计划各节点的制定要合理周密,具备可执行性、可考核性、协调性。计划实施过程中,定期开展例会,督促跟进项目进展,加强沟通发挥联动作用;一旦出现延期或偏差,立即分析原因,及时采取措施规避风险。同时,要注意经费执行情况,避免出现经费执行率低、超预算支出等情形。

   (3)评估验收。项目节点评估和验收直接关系到项目的经费拨付、考核等级及后续应用推广,应严格按照合同或计划要求的节点完成研究任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咨询专家库,邀请内外部专家进行技术把关,开展节点预评估、预验收工作,以拓宽研究思路,把准方向,规避技术风险,顺利通过甲方组织的评估验收。

   (4)知识管理。由于预研项目一般技术难度较高、有一定风险性、研制周期相对较长,且是后续型号研制工作的基础,应加强项目各类文件归档管理,避免出现“只见成果、不见文档”现象。一是建立健全预研项目档案管理制度,规范各类文件的归档要求与程序,并兼顾考虑归档文件范围尽量广、内容尽量全面,使之具备可追溯性、可参考性;二是充分利用单位的信息化手段,通过各类知识管理平台建立共享机制,为科研人员提供便利,提高效率促进交流。

   (5)成果转化。预先研究项目验收通过并不是结束,其最终目的是预研成果的实际应用转化,为装备研制提升和产业发展服务,创造更高的效益。关于预研项目成果转化,一是以需求为牵引,在项目立项之初即明确成果应用方向;二是在项目研究过程中,动态评估成果转化潜力,积极开展成果转化工作;三是多方面宣传推广已取得的预研成果,以提高预研成果转化率。

   (6)管理机制。我国预研发展经历了一系列改革,其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完善,以适应国情发展。为提升预研管理水平,军工科研院所应结合预研工作实际,以人为本,不断优化健全管理机制,探索创新激励机制,激发预研工作内在活力。

>   四、结束语

   总的来说,预先研究作为装备研制的基础阶段,要以需求为牵引,结合信息化手段科学地进行项目管理,充分发挥科研人员的创造性,提高成果转化率,推动科技发展。

   参考文献:

   [1]苏瞻.科技预先研究的管理措施[J].科技与管理,20_,(3).

   [2]安波,等.国防科技预先研究发展历程及其启示[J].中国科技论坛,20_,(5).

   [3]魏俊峰,等.跨越现实与未来的边界(DARPA美国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透视)[M].国防工业出版社,20_.

【篇二】国防论文

  摘要: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国防教育持续开展,卓有成效。但研究国防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国防教育学学科正处于创生阶段,因此深入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对于国防教育学学科建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方法论与一般方法层面初步探讨了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的基本问题。

   关键词:国防教育;学科;研究方法;构建

   正如黑格尔在《逻辑学》中所说:方法是任何事物所不能抗拒的、最高的、无限的力量。探讨和建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建立国防教育学不可回避的课题。国防教育学作为一个呼之欲出的新兴学科,是关于国防教育学学科的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活动规律的总体反映。国防教育学像其他学科一样,不但有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亦像其他学科一样,有自身独特的研究方法体系。而且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是国防教育学是否能够成为独立学科的重要条件。所谓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指探索、发现、揭示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以解决国防教育问题,并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构建国防教育学科学理论体系的一整套思维方式和行为规则的总和。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是学科研究方法,而非国防教育问题和现象的研究方法,它作为研究国防教育学学科知识体系和国防教育活动特点、规律的认识工具,是一个包括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的多层次的方法体系,首先科学认识和解决方法论和一般方法问题,才能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方法论指导和专门的研究方法。

   一、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问题

   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根本方法即方法论,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中最高层次和基础性的方法体系。“一般来讲,科学研究方法有三个层次:一是方法论,如哲学思想、理论假定、研究原则和分析逻辑等;二是研究方法,如研究程序和操作方式;三是研究技术,如具体方法、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既有自己广阔无垠的知识海洋,也承载着指导一个国家全民国防教育的政治责任和战略使命,因而研究国防教育学必须掌握科学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哲学方法是人们认识事物共同规律和一般特性的方法,是各种科学研究中最高级、最抽象、最普遍的方法,为人们的一切科学研究提供认识框架与思维路线。因而,哲学方法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概括和总结了以往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实现了唯物主義和辩证法的结合,实现了一般世界观和社会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为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人们研究一切科学理论带来了科学的方法论指导,也为我们正确认识国防教育活动和现象及其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我国国防教育科学研究根本的方法论。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尤其是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必须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体系基础之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中国特色,首先就表现在其研究的方法论是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作为其方法论的理论基础。

   但建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和确立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必须正确处理好国防教育学方法论与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关系,二者之间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其中,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是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的共同性的升华,依照一定的原则、观点和原理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指导,并且是对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进行科学抽象而形成的系统化、条理化的科学知识体系。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为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奠定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为指导,才能使丰富复杂的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规律得到科学的说明和揭示,国防教育研究工作者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才能真正掌握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进而科学地揭示国防教育现象和国防教育过程的内在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不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就会误入歧途,但将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公式化地照搬照套,国防教育学研究也会误入歧途。

   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的抽象与构建,一方面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为指导,同时吸取逻辑学、社会科学方法、自然科学方法的方法论指导,并从系统方法、控制方法、模型方法、信息方法等科学方法论中汲取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另一方面,又必须从当代普遍使用的具体科学方法,尤其是丰富、具体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中进行抽象和升华,才能形成科学的国防教育学研究的方法论,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形成和确立提供科学的方法论指导。

   (二)现代哲学方法群是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

   除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外,现代哲学方法群也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重要理论借鉴。“哲学思维方法是一切科学最普遍、最高度概括的认识方法,它适用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当代无限多样性和生动的社会实践、科学实践,提炼和升华出了系统哲学、复杂性哲学、混沌哲学等新的哲学理论,这些哲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样,也揭示了世界的普遍规律,具有普遍方法论的意义,因而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从当代哲学方法群中借鉴有益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例如系统哲学方法,包括“旧三论”(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和“新三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协同论),它具有跨学科的性质,是现代自然科学和社会人文科学综合发展的结果。它所提供的如整体系统原理、有序性原理、动态原理、反馈原理等,是将哲学方法在各种科学研究之中的具体化,对各种科学研究具有一定的普遍意义。而其与矛盾辩证法相结合,又把两极辩证法即矛盾辩证法发展为多极辩证法即系统辩证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方法论,因而也是指导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重要思维方法。再比如20世纪下半叶发源并兴起于西方各国的复杂性科学群所产生的复杂性哲学,认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有一个统一的规律,即非线性相互作用,因而建立了以简单性和复杂性相统一、有限性和无限性相统一、因果性和多样性相统一、确定性和随机性相统一、必然性和偶然性相统一为特征的非线性思维方式,不但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近代科学思维方式,也要求人们用总体性思考、综合的方法、整体的观念来理解宇宙万物。作为非线性科学重要支柱的混沌理论也引起了哲学的革命。混沌哲学认为混沌是各种因素(包括内部和外部)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模糊的复合体,混沌是一种无法预料结局的无序状态,是一种不规则的运动,但混沌无序的背后又有着某种秩序,因而混沌又是一种高级有序的活动。混沌哲学是思维科学的又一次革命,要求人们一方面要从整体、综合、全面、立体的角度去把握事物和运动的全貌和总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又要求人们把事物看成是一个由无数的“点”组成的动态的立体的“球”,不仅要立体地看问题,还要动态地看问题。不难看出,产生于自然科学领域中的这些哲学方法群,既适用于自然科学研究领域,也为社会科学研究提供了崭新的哲学方法和思维方式。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充分吸收和借鉴这些新兴哲学方法,才能突破单纯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这一制约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科学化的瓶颈制约,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并进而以科学的思维方式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建立的根本指导思想

   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和国防教育学学科的性质决定的。

   首先,中国的国防教育实践,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服务。因此,国防教育实践活动本身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这一根本指导思想不动摇。而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在理论上与时俱进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既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在各个领域中的特点与规律,包括中国特色国防教育的特点与规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就难以把国防教育实践真正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之中,难以有效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而要进一步把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实践的特点规律方面的认识上升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并以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和方法论来指导未来国防教育实践特点和规律的探索,无疑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才能使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要求,并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

   其次,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是教育科学与军事科学相融合的交叉学科,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根本的指导思想,实际上更加具体的要求就是要坚持以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因为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实际上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育篇”和“军事篇”,如果脱离了党的教育理论和军事指导理论的指导,不遵循教育的基本经验与基本规律,不遵循军事科学理论揭示的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国防教育学研究就会失去正确的方向,其方法论就难以指导国防教育工作者透过国防教育现象和活动看到国防教育的本质,难以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客观而准确地研究和把握国防教育的发展变化并揭示其规律。

   总之,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实践,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根本指导思想,这是由国防教育实践的根本要求决定的。而作为这一实践规律科学总结和升华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方法论的构建,也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军事学说、新时期党的教育理论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的科学观点、立场和方法贯彻到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之中,这是由国防教育学的学科性质决定的。

   综上所述,正处于创生期的国防教育学学科,其学科研究的方法论虽然还未完全形成,但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为基础,必须借鉴当代哲学群所提供的思维方式和方法,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根本指导思想,才可能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真正建立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之上,逐步提炼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

   二、关于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与其他任何学科一样,国防教育学也有自己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组织、有计划、有系统地进行国防教育研究和构建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的方式,是以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为对象,以科学方法为手段,遵循一定的研究程序,以获得国防教育科学规律性知识为目标的一整套系统研究过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体系中居于中间层次,既受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指导,又对国防教育学研究过程中运用的各种具体方法有指导作用。

   由于国防教育学研究区别于教育学、军事学等学科研究而具有自身的特点,如:针对性、实践性较强;研究周期较长;带有极强的综合性和整体性;有国防教育实践工作者、国防教育科研工作者和全民的参与,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等等。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体系的建构,除了必须建立在当代科学研究一般方法基础之上,还应着重把握以下问题。

   (一)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主要是教育学与军事科学交叉融合的学科,学科归属于教育学学科门类,因而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首先必须科学运用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以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基本的研究手段。

   我国对教育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存在不同的認识。如有的学者认为:“任何一类研究都需要综合运用思维工具、技术工具和符号工具,都要有一套从发现问题到检验结论正确性所具备的顺序规范,以保证认识、研究活动的有效展开。这些工具、程序、规范的特定结构性组合,可称为‘研究范式’。”教育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它细分起来,可分为两层:一层是以系统科学为代表的横断科学所采用的系统方法;另一层是以对象性质、所属类别做区别的自然科学方法、社会科学方法与科学学方法等。”根据教育科学研究的范式,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两种类型。量的研究即定量研究,有一套完备的操作技术,包括抽样方法、资料收集方法、数字统计方法等。质的研究即定性研究,研究的思路主要是一种归纳的方法;而根据对条件控制的严密程度,则可以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分为理性研究法和自然研究法两大类型。理性研究法以实验法最为典型,它的主要特点是要求严格控制研究过程的各种条件,分解研究对象,利用各种技术手段对研究对象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分析,得出客观、准确、反映必然性的结论。自然研究法则强调在自然条件下,在环境与人的相互作用中,从整体上把握对象。

   有的教育学研究著作对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类,例如:从科学原理上可以分为理性思维方法、具体与抽象、分析与综合、归纳与演绎等思辨的方法,逻辑方法、观察方法、调查方法、实验方法等实证方法;按方法使用的主要手段可以分为思辨的方法、实证方法,以及数学的方法(如统计测量的方法、模糊数学方法、模型化方法、计算机处理研究数据的方法等)、符号方法(如课题与假说的表述,研究结果、论文的撰写,列表法与图示法);按方法的内涵可以分为抽样的方法、测量的方法、问卷调查方法、观察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实验法与追因法、经验总结法、历史法、比较法、列表与图示法、内容分析法、评价分析法,等等。 综上所述,教育学的上述一般研究方法,既规定了教育学研究的基本范式,也为教育学的具体研究方法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方法,适用于教育学领域中各种问题研究和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国防教育学归属于教育学门类,其具体的研究方法必须借鉴和受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的指导,而其一般研究方法的构建,也必须以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基础和指导。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任务,就是国防教育工作者和研究者,借鉴与运用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当代其他哲学方法论指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根本指导思想,通过对国防教育历史经验的总结,通过对中外以及不同历史时期国防教育的比较研究,通过文献分析,通过运用各种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以及实证法和实验法的运用,把国防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上升到学科知识体系,建立起国防教育学理论体系和研究的方法体系,从而指导国防教育研究者对国防教育现象和实践过程的研究。

   (二)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借鉴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

   国防教育学与军事科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国防教育实践,实质上是利用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与方法,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国防素质和国防能力的教育实践。因而作为总结这一实践过程规律和知识体系的国防教育学,其研究的一般方法,也必须借鉴和运用军事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

   军事科学属于社会科学的一个门类,因而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诸如归纳与演绎法、分析与综合法、具体与抽象法、历史与逻辑法、预测研究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数学模拟法、调查研究方法、系统分析方法、定性与定量分析法、因果分析法等社会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在军事科学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同时,军事科学又区别于其他社会科学领域,具有自身独特的特点,因而军事科学还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如矛盾分析法、阶级分析法、古今中外法、战例分析法、实兵检验法、军事模拟法、虚拟实践法等等。

   这些军事科学研究常用的一般方法,既科学运用了社会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也结合军事科学的特点而形成了自身特有的一般研究方法。国防教育学作为与军事科学众多学科相交叉与融合的学科,必须借鉴和综合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才能形成自己科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国防教育学研究,从目的与功能上来看,就是要科学运用军事科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把握军事科学与军事实践的发展趋势与规律,把握军事科学在国防教育中的特点与规律,进而把军事科学理论与军事技能以特定的目的、方式与方法传授给受教育者,从而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国防能力,服务于国防建设和保卫国防的实践需要。

   (三)国防教育学研究必须融合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一般方法而形成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

   综上所述,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既要运用和借鉴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但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和套用,必须有自身独特的一般方法体系。因为任何一个学科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不但要满足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作为基础、有特殊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有较庞大的研究群体、理论成果对于实践要有用等等基本条件与前提外,还必须有自身独特的区别于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体系,这一方法体系,是学科研究的工具和手段。国防教育学亦是如此。

   目前军队院校及普通高校已经出版了多部国防教育学著作,但国防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远未构建起来,甚至国防教育学的研究方法体系也未构建起来。从建国后数十年国防教育实践来看,我国国防教育学相关理论的研究,从方法运用的角度而言,主要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方法论,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和教育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综合运用社会科学、教育学及军事学的一般研究方法和特殊方法来开展国防教育研究,并且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构与运用,主要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和党的创新理论与教育理论为前提,综合运用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在解决国防教育具体问题中不断实现方法的融合与创新。这方面的实践,需要以《国防教育学方法论》理论论著的形式来进行提炼、概括与综合,从而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方法体系。

   另外,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也需要在研究工作者具体研究国防教育学及国防教育理论问题中,融合并創新教育学与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因为国防教育及国防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丰富多彩,实践性强、针对性强、系统性强、变动性大、发展迅速,对于各种问题的研究,需要研究者综合运用当代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的最新方法,并借鉴其他学科领域新的研究方法与研究范式,找到自己所研究问题的最适当的方法与路径。因而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的研究者所运用的一般方法是不同的,对于同样的问题,不同时期的研究方法也可能是不同的。但大量的研究实践经验与研究方法经过不断的积累、抽象与积淀,就会抽象和上升为国防教育学的一般研究方法,这些一般方法积累到一定程度,就会构成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的独特范式和一般方法体系。

   在运用与融合多学科一般研究方法创新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时,还应当适当注意方法的分类与发展趋势问题。一般而言,我国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体系建构应当包括两大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和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研究方法。一是应当以方法的适用范围,或根据国防教育研究对象的层次与结构,把国防教育研究的一般方法分为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特殊类型高等学校国防教育研究方法,城市、农村及其他类型国防教育研究方法,等等;二是应当以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分支为基点,建立诸如国防教育心理学、国防教育战略学、国防教育历史学、国防教育文化学、国防教育方法学、国防教育比较学、普通高等学校国防教育学等分支学科的各自的一般研究方法,既科学指导国防教育学不同分支学科的研究,也为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论的建立奠定基础。同时,也应当专门研究和建立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为国防教育学各个分支学科研究及方法体系的建立提供方法工具和理论指导。只有这两种类型方法的不断完善,才能建立起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 科学把握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也是建构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必须重视的问题。就科学研究方法发展的共性趋势而言,主要有研究方法范式的不断选择与转型越来越快、多学科研究方法的借鉴与融合越来越强、新兴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出现等趋势,因此,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体系构建必须注意这些发展趋势,不断吸收科学研究方法带来的观念的转变,不断重构我们的思维方式与方法,使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与科学研究方法的创新同步。就国防教育学研究方法本身的发展趋势而言,主要有分支学科会随着国防教育实践领域的拓展而不断增加,相应的分支学科都会有自身独特的一般研究方法;教育学和军事学研究方法日新月异地发展变化,会带来国防教育学研究一般方法不断更新;国防教育学研究中定量研究和实证研究方法运用会越来越多,等等。因此,国防教育学一般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应当建立在上述发展趋势之上,做到综合反映各个学科分支的一般研究方法,充分借鉴和融合教育学、军事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最新方法,使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一般方法由传统的经验归纳与定性研究为主,转变到实证与定量研究同定性研究高度结合上来。

   三、结论

   毋庸置疑的是,作为正在创生阶段中的国防教育学,与其他学科一样,必定有自身独特的学科研究方法体系。这一体系由方法论、一般方法和具体方法组成。由于具体研究方法是方法论和一般方法在研究不同国防教育问题时的具体运用,因而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构建,主要是探讨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方法论和一般方法。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建设及国防教育活动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论的构建必须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及当代哲学方法群作为方法论的理论基础,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军事指导理论为根本指导思想;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具有教育学和军事学双重属性,与其他社会科学交叉融合,因此,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必须以教育学和军事学一般研究方法为借鉴和指导,综合运用其他社会科学研究方法,进而形成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独特一般研究方法體系;我国国防教育的目的是利用教育学与军事学的教育规律,有计划、有目的地系统传授军事科学知识、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提高全民的国防意识和国防行为能力,因而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构建,又必须在国防教育实践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总结新的方法,使新的方法不断融入国防教育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体系之中。总之,中国特色国防教育学学科的建立,必须首先解决好国防教育学学科研究方法问题,而学科方法问题的深入探讨和逐步建立,又必然推动我国国防教育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并为国防教育实践提供科学的方法指导,为国防教育学研究和国防教育实践提供方法这一重要的实践工具。

   参考文献:

   [1]阎学通、孙学峰:《国际关系研究实用方法》,人民出版社,20_.

   [2]彭健伯:《开发创新能力的思维方法学》,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20_.

   [3]周慧敏:《与时俱进的创新思维方式》,上海人民出版社,20_.

   [4]杨新:《军事战略思维研究》,白山出版社,20_.

   [5]杨晓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_.

   [6]叶澜:《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7]喻立森:《教育科学研究通论》,福建教育出版社,20_.

   [8]李效东:《国际军事学概论》,军事科学出版社,20_.

   [9]刘继贤:《军事科学研究与管理》,军事科学出版社,20_.

【篇三】国防论文

  【摘要】国防意识始终是我国教育工作中极其重要的教育内容,本文将针对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紧迫性以及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进行详细的分析,其目的是研究出大学生国防教育路径。

   【关键词】大学生国防意识国防安全民族意识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2_-3089(20_)03-0007-02

   在严峻的国防安全因素困扰之下,积极的开展国防意识教育的意义重大。将忧患意识与国防意识进行紧密的结合,让广大学生树立正确忧患意识,切实的强化爱国主义教育。在不断增强广大学生国防意识的同时,坚定学生为祖国、为国家国抛头颅、洒热血的热情,为国防建设提供坚韧力量。本文将针对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与教育路径构建进行详细的分析。

   1.强化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紧迫性

   从古至今我国的周边安全环境都并不容乐观。我国身处亚欧大陆,由于我国领土面积较大,所以邻邦众多。与我国陆上接壤的国家有14个国家,分别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印度、不丹、尼泊尔、巴基斯坦、阿富汗;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有7个,分别是日本、菲律宾、文莱、印度尼西亚、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由于我国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速度迅速,导致很多国家对我国都虎视眈眈,并且将我国视为战略、经济层次上的竞争对手[1]。我国处于此种形式之下,不仅周边地区安全值得我国关注,而且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在世界上充当着“世界警察”的地位,我国迅速的崛起也导致了美国对我国安全威胁。此外,就我国内部来说,台湾地区是牵制我国发展、我国和平统一的重要阻碍力量;西藏地区宗教利用分化的手段,在我国坚持搞台独、藏独,这也导致了我国的内忧。自从二战之后,日本改变了传统帝国主义风貌,积极的发展了经济,并带动起来了新兴行业与科技技术的创新。也正因如此,钓鱼岛问题也已经成为了我国海洋领土巨大的威胁。海洋资源是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南海蕴含着丰富的海产资源和旅游文化资源,但是近几年来,非法的海上捕捞、非法入侵、觊觎我国自然资源的现象屡见不鲜,导致了南海问题的升溫。

   2.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

   2.1大学生缺乏忧患意识、国防意识

   自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中所推崇的主旋律便是和平与发展。当前我国高校中的学生一般都是95后甚至00后。由于学生从未经受过战争以及战乱的侵害,出生在和平年代、成长在社会主义的红旗下,所以对战争的概念并不清晰。很多学生所知道的战争都是在电视或者电影中了解战争,认为战争离我们实际生活远得很,久而久之,便造成了当前大学生忧患意识较差、国防意识较差的现象[2]。此外,学生们在初中、高中所接受的国防知识以及国防教育内容微乎其微,所了解的战争内容,也仅仅是通过历史课程中掌握的。由于历史教学内容的理论性的内容相对较强,所以学生们很难真正的了解战争的残酷和对国家以及人民财产的损失。更有甚者,很多学生对抗日战争、抗美援朝、越南战争一无所知,对我国国家命运走向也迷迷糊糊,忧患意识、国防意识淡薄的现象极其严重。

   2.2大学生爱国意识、民族意识薄弱

   在互联网和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当下,多样化的信息铺天盖地而来。随着世界之间距离不断拉近,很多外来思想与外来文化也映入了大学生们的世界。西方的个人主义、奢靡之风等不良思想在学生们的世界中遍布蔓延,很多学生们沉迷好莱坞明星、沉迷国外游戏、沉迷世界品牌等,甚至对国外生活方式产生了痴迷和向往。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一种现象,便是学生们以“穿国外品牌”、“喜欢国外明星”、“出国留学”为傲,崇洋媚外的现象非常严重,导致了学生们爱国意识丧失、民族意识薄弱。

   2.3大学生的情感冷漠、优良品质淡化

   当前大学身上最为明显的缺点便是人性淡薄、我国传统优良的道德品质逐渐淡化。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当下,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在计划生育人口政策深入践行的当下,当前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自私自利的现象极其严重[3]。由于家庭的宠溺和生活的富裕,使得很多学生们的社会责任感极差,团结友爱意识淡薄,甚至出现了“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此外,很多大学生们在学习与生活中的态度不端正,怕吃苦、怕付出,怕吃亏,中华优秀的传统美德在学生们身上体现淡薄。一些学生长期受到网络不良思想的荼毒,拜金主义、自私自利之心、贪图享乐主义泛滥,很难认识到未来的紧迫感,并未自身未来的规划都满不在乎,更难以承担社会以及国家未来发展的责任。

   3.大学生国防教育路径

   3.1培养学生正确的辩证思维

   为了有效的转变学生们贪图享乐、拜金主义等思想,高校应该积极的将国防教育与辩证思维教育的内容进行紧密的结合,在增强广大学生们忧患意识、国防知识的同时,通过辩证主义的形式,正确的看待社会中的思想[4]。积极的通过课内教学的手段,将我国的军事情况、世界形式、国情向学生们进行阐述,积极的运用多媒体、图片、视频、音频的形式,让广大学生们生动直观的针对我国的实际军事实力和当前我国军事上面临的困境向广大学生们进行详细的阐述。紧紧围绕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民族自信”的意识,切实的避免盲目乐观和消极沮丧,让广大学生们正确的看待我国军事情况,潜移默化的增强学生们的民族意识和居安思危的意识。

   3.2构建国防教育“四位一体”模式

   客观来说,当前高校国防教育工作当中,存在一定的纰漏和缺陷。为了努力强化国防教育工作的实际效率,高校必须要结合国内外优秀的教学理念,构建出完善的“四位一体”国防教育模式。

   其一,改革创新国防教育手段。纵观我国当前高校国防教育教育工作,很多学校还依旧选择大班教学的手段,这便造成了学生们听课效率差的现象。教师应该积极的改革传统大班教学的形式,将小班教学的手段融入到国防教育当中,增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降低国防教育知识的难度。切实的激发广大学生们参与探究的积极性,使学生们真正的成为课堂的主人。积极的将“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情境教学”的内容融入到教学工作当中,切实的调动起广大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积极的在课堂中融入时事军事信息、动态国防资料等,激发起广大学生们对国防军事的兴趣。 其二,积极开展第二国防教育课堂。为了充实、深化第一教学客养,教师应该积极拓展第二课堂的手段,深化教学的内容,活化国防教育。定期邀请边防军官、军事理论教师、军事理论专家到学校来开展“国防动态与周边形势讲座”等活动。通过实例的形式,将所学的国防教育知识融入到各个活动环节当中。定期开展实践活动,带领学生们参观古今战争遗迹、名人故居,让学生们通过走访、实践等形式,不断的强化自身的爱国责任感、强化自身的国防教育知识。

   其三,搭建多彩的“多媒体”平台。在网络、多媒体技术不断发展当下,很多学科的教学阵地都转移到了网络平台、多媒体平台当中。国防教育应该紧紧的把握当前先进的教学手段,积极的运用新平台、新手段,不断的创新和优化国防教育内容。积极的利用校园广播、校园报纸、校园新媒体等手段,大力宣传国防教育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网络的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公众号、抖音短视频”等学生们喜闻乐见的形式,潜移默化的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意识和国防意识。

   其四,高效发挥学生社团的效用。学生社团是学生自发构建的兴趣爱好集结组织,更是课余活动中不可或缺的组织形式。社团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力,能够充分的调动广大学生的行动力。为了切实的激发广大学生们对国防教育知识的践行兴趣,教师必须要利用学生社团的形式,构建“军事爱好者社团”、“航模协会”、“军事分析社团”等,丰富国防教育的业余生活,在学校营造起良好的国防教育氛围。切实的用身体力行来号召广大学生们的国防意识和爱国主义情怀,促进学生们的终身发展。

   4.结束语

   总而言之,爱国主义意识、国防安全意识、忧患意识是大学生必须具备的意识形态。高校国防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正确、透彻的看待大学生们当前国防意识现状,及时的找到问题并解决。积极的构建出国防教育“四位一体”模式,并将辩证思维教育贯穿其中,切实的帮助学生们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促进学生们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敏.新时期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培育途径[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_(7).

   [2]宋维才.军民融合视角下高校国防教育模式研究[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_(9).

   [3]常芬,车纯贤.依托高校宣传阵地提升大学生国防教育实效性[J].时代教育,20_(11):127.

   [4]陈怡华.新形势下大学生国防意识的现状及培育途径[J].课程教育研究,20_(23):27.

【篇四】国防论文

  摘要: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属于大学生基本素质教育的范畴。培养大学生的军事素养,促进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重要内容。论文就培养大学生军事素养的重要意义、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基本要求及大学生军事素养的培养做了简明阐述。

  关键词:大学生军事理论教育素质

  20_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颁布实施以来,全国各大高校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国防教育活动,以军事理论教育和军事技能训练主要形式的国防军事教育取得了显著成绩。与此同时,新时期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全面,层次越来越高。国防军事教育作为大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应顺应新形势,逐步更新内容、创新教育形式、改善培养方式,有效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

>  一、高校国防军事教育的目的与意义

  历史经验证明: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目前,我国正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高潮时期,重视大学生国防军事教育,不仅对实现国防现代化有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提升大学生自我养成、思想政治素质和身心素质等多方面都有重要意义。

>  二、新时期高校国防军事教育培养当代大学生思想、行为、文化的高度自觉

  所谓自觉”,一是指自己有所认识而主动去做,二是指自己感觉到或自己有所察觉。

  1..运用对比法,加强国防意识教育,培养大学生对国防意识的认同与自觉。近代中国屡遭外国列强侵略,山河破碎,老百姓处在水生火热之中。如今,苦难屈辱成为过去,我国综合国力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我们必须牢记屈辱,居安思危,在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通过历史影片、五四画展、革命英雄报告会等多种形式,通过对比新旧两个时代,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时代变化,从而树立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这有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激发他们的爱国、报国热情。

  2.军事理论内容与学生特点、专业相结合,培养大学生文化自觉

  在军事理论教学中,要把握大学生对新生事物充满兴趣和好奇的特点。一方面,介绍军事科技的进步催生了一大批新式武器,结合学生知识背景,向学生展示最先进军用技术,介绍最新的武器装备,最流行的作战理论和方式,培养他们潜心开展科学研究的自觉意识。另一方面,将军事理论课按照专业的不同设置,突出军事理论与专业相结合的特点,如向机械制造专业学生介绍目前世界军事领域的新材料等。在军事理论课程中体现专业差异,能有效促进大学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术的积极性。

  3.军事技能训练培养大学生行为自觉

  入学军训主题之一是培养大学生集体主义观念和团队精神,军训要求整齐划一、令行禁止、高度统一。高强度的训练让他们逐步熟悉大学生活,避免入学就松散的行为习惯。同时,在日常行为中严格规范,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斗志,也让每个学生在进入大学生活后很快形成良好的行为自觉。

>  三、新时期高校军训提升当代大学生自信品质

  “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自信,也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1.丰富国防军事教育形式,增强大学生制度自信

  在军事训练之余,用视频、电影等方法,观摩建国后历次阅兵,向大学生展示我军威武之师,文明之师的崭新形象,通过介绍我军自主研发的各种新式武器,展示我国强大的国防实力,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自豪感,提升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祖国的自信。

  2.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大学生文化自信

  向大学生介绍中国现存最早兵书《孙子兵法》,最大部头兵书《武备志》,第一部研究军制专著《历代兵制》,最早出现的军事巨著《左传》等经典军事著作;介绍中国古代官渡之战等十大经典战役的过程及结果,分析古代军事家谋略思想;介绍世界十大军事著作,世界十大战争等,拓展学生的国际思维宽度,培养学生关注军事领域的发展动向,让大学生体会到自信,不忘根本,吸收外来、不断创新、着眼未来。

  3.增强国防军事教肓实效,改善大学生自信品质

  “90”后是现在大学生的主体,大家普遍认为“90后”大学生有“独立追求,抵触约束,个性张扬,挑战新鲜事物,意志薄弱,抗挫折能力差“等特点。根据“90后”大学生特点,军事教育应与时俱进,在军事理论教育内容安排时将世界热点、太空安全、海洋安全、中国周边安全等问题涉猎其中,培养大学生运用科学理论、统领谋略的思想。在军事技能训练中除基本军姿、步伐、军体拳、打靶等内容外,还可以增加抗震、防灾、反恐、防爆等内容,增强学生面对火灾、地震、劫持等灾难自救能力的同时,培养团结拼搏、敢于挑战的良好品质。

>  四、新时期国防军事教育锤炼当代大学生自强的品质

  “自强”,是指个体努力向上,勉励图强,也指国家自力图强。

  1.军事理论与形势政策相结合,引导大学生爱国精神

  大力倡导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国防军事教育,引导学生正视历史,自觉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尊严,真正做到“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使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必胜信念和决心。

  2.加大应征入伍力度,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祖国

  投身现代化国防建设事业是符合入伍条件的每位学生应有的职责和使命。在高校军训期间和结束后,通过校园网、广播、橱窗、海报、标语等渠道,采用国防教育理论课、国防法知识普及和知识竞赛等方式,持续宣传大学生应征入伍的国家政策,让更多高学历、高技能的大学生或毕业生自愿应征入伍,投身国防建设事业,增强国防现代化水平。

  3.强化报国之志,引导大学生主动投身中国特色

  大学生肩负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祖国的历史重任,更多的大学生以大学入学军训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起点。在大学教育阶段,学生将远大抱负与现实相结合,将爱国热情转化成学习动力,坚持不懈,真正把自身发展与祖国的命运紧密联系起来,把个人前途与祖国未来紧密联系起来。

  党的提出,我国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党和国家今后一段时间的现代化建设的重点。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代表不仅要充分认识身上肩负的责任,坚定理想信念、练就过硬本领、勇于创新创造,而且通过大学时期学习和历练,努力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奉献青春力量。

【篇五】国防论文

  摘要:开设军事课程的意义对大学生进行集中军事技能训练和军事理论课教学,是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正确决策,它既能体现人才培养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和谐统—,增强学生的国防观念利国防意识,培养大学生的基本军事技能,又有力地促进了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依法履行兵役义务、自觉接受国防教育,是法律赋予大学生的神圣义务。大学生是中华民族优秀青年的代表,是巩固我国国防、抵御外敌入侵、捍卫祖国独立、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后备力量。因此,依法履行兵役义务,在校期间接受军事训练,学习、掌握基本的军事理论知识和军事技能,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

  开设军事课程是时代的呼唤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国无防不立,民无兵不安”,所以,必须加强全民的国防教育,增强国防观念。近代中国充满血和泪的屈辱史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刻骨铭心的,是永远不会忘记的。一个国家要有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国防才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0世纪90年代初,随着苏联的解体,苏美争霸世界的冷战局面结束了,但我们应当清楚地看到,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局部战争、地区战争不断,天下并不太平。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从一个防御性的组织变成了一个进攻性的军事组织,不经联合同授权就自行对不听它话的国家进行武装干涉,对世界和平构成重大威胁。美国还利用台湾问题大做文章,操纵日本联合制定所谓的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企图把我国的台湾划入防御体系之内。

  开设军事课程可以培养高素质的国防后备力量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其核心是要着力培养人才的全面素质。第一,要培养学生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良好的道德素质。军事课是对国防和军事的理性认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理沦与实践的教育。从道德意义上说;保卫国家安全,是每个公民最高的社会公德。因此,国防教育与“两课”教育异曲同工,相得益彰。第二,在传授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大学生的能力培养,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重要仟务。军事理论课通过讲授军事科技,使大学生了解我国与发达国家在军事技术方面的差距,从而激发学生钻研专业知识,积极参与实践,努力提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三,科技与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培养人才的模式向口径、适用面广的方向发展,而不是一种职业定向教育。因此,培养的人才要做到既能为经济建设服务,又能为国防建设效力,为国家培养大批高素质后备兵源和预备役军官。4.军事课程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军事课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的社会活动领域,具有其他学科和教育方式无法替代的综合素质培养和教育的功能

  对普通高校大学生进行军事教学,既是适应新时期军事斗争准备、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当代大学生国防观念,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一项积极探索。几年来,我们在抓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上做了一些尝试,取得了一定成效,从实践中也引发了不少思考。

  一、必须以新型人民战争的高度来重新审视搞好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的重大战略意义。现代战争虽然是高科技战争,但决定战争胜负的根本因素仍然还是人,是高科技武装起来的人。纵观海湾战争、伊拉克战争,于其说是美军用尖端武器装备战胜了对手,倒不如说是美军用占绝对优势的尖端人才战胜了对手,正是那些用现代知识和先进理念武装起来的士兵,那些藏在高科技武器后边的高智能士兵,打败了图有牺牲精神而无科技素质的士兵。中国大学生从来都有着爱国主义的光荣传统,每当国家需要的时候,大学生们都会站在时代的前列,挺身而出,用青春热血保卫国家的和平安全。当代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他们中蕴藏着巨大的人才资源,和平时期抓好对大学生的军事训练和教育,进一步强化他们为国献身的思想品质,提高他们操作高科技装备的能力,一旦发生战争,国家需要的时候,他们就是极为可观的战略后备人才,能够确保我们战胜任何最强大的对手。即便是和平时期,充分挖掘和用好大学生这个人才宝库,让他们在大学校园里掌握必要的军事技能,毕业的时候可以直接择优补入军官或士官队伍,能够减少军人的培养成本,带动军人群体整体素质提高,为我军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提高打赢高技术战争能力,提供持续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必须从确保当代大学生积极健康全面发展的角度来充分认识搞好大学生军事教学工作的现实必要性。当代大学生既有文化层次高、思想敏锐、开拓创新意识强和民主平等参与要求强烈等显著特点,同时也存在着生活阅历浅、实践经验少、吃苦精神不够等自身不足。许多学生也希望自己在大学校园里,在学到理论知识的同时,能锻炼毅力,强健体魄,学会如何做人。开展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引进一部分军事化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普通高校军训人才不足的问题,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全面提高。比如,通过进行队列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纪律意识和吃苦精神,养成雷厉风行、令行禁止的好作风;通过军事理论学习,可以让学生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站在世界军事理论的前沿来分析了解我军建设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逐步打牢他们从军报国的思想基础;通过定期安排大学生到军营参观见学,组织他们模仿战斗班排过军事化生活,有计划地让学生轮流担任营长连长排长班长,交给权力,明确职责,相互学习,定期讲评,可以进一步锻炼提高大学生的领导才能,增强集体主义观念和互帮互助意识。通过我们的实践来看,大学生们对开展军事教学活动热情很高,参与的积极性很强,经过四年的大学校园军训锻炼,综合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先后有多少人大学毕业后被分配到部队直接任命为军官,受到了部队、家长和大学生的充分肯定。

  三、必须坚持在充分挖掘大学生的内在积极性上下功夫见成效。搞好普通高校大学生军训教学工作,仅有学校、部队的积极性还不够,关键是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首先,要把军训教学工作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成才上。多给学生进行这方面的教育,使他们切实认识到,开展军训教学工作对他们自身的健康成长的现实意义,对他们拓宽知识面的重要作用,对他们走好未来人生路的长远积极影响,从而不断增强参与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在活动设计上,要让学生参与进来,做到目标要适中,使学生们跳一跳能够着,方法得当,既严格训练,又体现以人为本的要求。其次,要把军训工作与学校的正常教学有机统一起来,做到训教结合、动静结合、强弱结合、文理结合。要加强与学校的学生会经常性的协调联系,注意通报有关情况,及时调整工学矛盾,形成抓军训教学工作的合力,确保相得益彰,防止相互撞车。再次,要把评比竞赛贯穿活动始终。大学生作为青年群体,勇于挑战、争强好胜是他们的天性。部队工作的实践也说明,要抓好一项工作落实,必须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灵活有效的比学赶帮超活动。

  古人说,忧劳兴国,逸豫亡身,这是一条被历史反复证明过的真理。虽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但我们面对的是一个很不安宁的世界,世界多极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国际形势错综复杂,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仍然存在并且有新的表现,我国的安全仍面临着严峻的威胁和挑战。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通过广泛深入的国防教育,增强忧患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把维护国家主权和安全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地位。

  了使大学生了解军事知识,认识战争规律,预知未来战争特点,在大学生国防教育中,在贯彻少而精原则的前提下,必须把学习军事理论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主要进行古代孔子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和江泽民关于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教育;要进行国防和军事历史的教育、了解古代、近代国防史,学习人民解放军的发展史;要进行军兵种知识和外军知识的教育,使大学生对解放军的编成、各类武器装备有感性的认识;要进行国际形势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教育,使大学生能认识到加强国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增强危机感、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对大学生进行战时动员、军事地理知识等方面的教育。

【篇六】国防论文

  孙子言:“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国防对于一个社会,一个民族,甚至是人民权益,都有着重大的影响。强国,民安心定,但,倘若国防势力削弱,民不安,社会秩序混乱,定会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面。

  如,近日,恐怖分子的猖獗,四处滥杀无辜,民众受到很大的伤害。不仅是中国的一部分地区,就连美国,巴西等地,也闹起了局部战争。从国内形势看,台独分子气焰嚣张,久不平息,和平统一面临严峻挑战,民族分裂势力活动不止。若是按此局面发展,必定会给中华民族,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随后,华夏就会被恐怖分子占领,混乱,逐渐走向衰败。现今,为了阻止这一局面,国家主席习近平,加强了国防措施,大量缉捕恐怖分子,倡导民众反恐,共同建设强国。每年的征兵工作,都有大量的青年,毅然为了祖国,参加反恐工作,民众大为满意。目前,暂时已无恐怖分子袭击民众,民众死亡事件,对于这一点,我认为,加强反恐势力大为关键,是决定一个民族兴亡的关键所在,要及时做好防范工作,维护民众意识,使得民安,缓解社会慌乱的局面。由此,也不禁联想到了还未定论的钓鱼岛事件。日本一直虎视眈眈,为夺得矿产资源丰富的中国岛屿,甚至,为此,挑起事件,激起了华夏人民的愤怒与满腔热血。由于日本义无反顾的从而挑衅,迫不得已,中国才对钓鱼岛进行监视。本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进水不犯河水的局面,可,就因为日本的贪婪,错使两国情谊撕裂。我认为,倘若,中国没有现在那么富强,日本必然会使用武器,想从钓鱼岛事件进一步扩张到又一次侵略中国,到那时,就像恶人的刀架在了自己的颈脖上一样,做什么都无用了。还好,在习近平主席的引导下,中国顺利的控制力钓鱼岛的僵局,使那些野心勃勃的“狼”大失所望。我想,中国若要在各国中存活,必然要有国之强盛,那么,如何才能使国强呢?

  我认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是一个国家的象征,是不可缺少的。少年必须有着坚忍不拔的意志力,机智敏捷的头脑,思维的快速运转,文学功底的深厚。这几点,环环相扣,都是不可缺少的。那么,首先,我就谈谈毅力。说道毅力,我就想起了前不久的军训。唯有一个形容,苦。烈日曝晒,蝉鸣数数声,惹人烦躁不安,汗流浃背。然而,在这种天气,我们必须笔挺的站在骄阳下,经受烈日的考验。那段时间,虽是苦的,但却锻炼了我们的意志力,锻炼了我们坚强的心,锻炼了我们大无畏的精神。作为一个祖国的希望,我们必须经历这一切。我们身体里流淌的是祖国的血液,我们一生都得为了祖国,我们千辛万苦的学习,也是为了祖国。有人把祖国比成严母,是很形象的。作为初中的学生,我们必须用科技来加强国防建设,用多彩的文字,描写祖国的未来,为祖国做出自己本该做的贡献。你是否知道,在不同年龄段的人,应该做不同的奉献,读小学时努力,中学时奋斗,高中时刻苦,大学时研究。我们一定要谨记着,自己是祖国的栋梁,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我们不能游手好闲,整日慵懒,做一个平庸的无用之人,想想,那些拾捡垃圾的人,为祖国做了什么,若真有世界末日,谁会研究逃生方案?可能事情说广了,但这句句属实。我从小就有一个愿望,不是什么统治世界的小孩的天真思想,我愿当一名教师,为祖国,不断提供新的“能源”。看起来,是否太简单,太直白?我想,作为少年,胸怀大志,尽力实现便好,虚伪的梦想,不过是一具空壳。我们之所以有今朝,全是祖国给予的,我们,就以科技报答她吧,让祖国富强吧。

  国家,不是一个人组成的,也不是几个人组成的,是成千上万个人共同的家园。为了祖国,也是为了自己,让祖国富强兴旺,让祖国安定,让人民心安,没有民怨,没有痛恨,这就是国防的基础,国防的必要,国防应守护的。让我们行动起来,共创国防强国吧。

【篇七】国防论文

   摘要:国防精神是建立在爱国主义基础上的国防观念,成长于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有着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民族烙印,研究两者之间的关系,对更好地实现强军梦这个伟大的时代课题具有很高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国防精神中华文明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_)06-0-01

   一、国防精神

   1.国防精神的定义

   国防精神是国家及其成员在国防实践中形成的,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为适应国防建设和斗争需要而倡导和产生的,以维护民族和国家利益为标志的群体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2.国防精神的特点

   2.1参与主体的广泛性。国防精神来源于全民参与的国防实践活动,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是一种群体的精神状态,因此其参与主体有明显的广泛性。

   2.2持续时间的长期性。国防精神与国家紧密相连,并存与共。国防精神发端于国家建立之时,随着国家的发展而发展,伴随着国家的消亡而消亡,这是一个长期的漫长历史过程。因此国防精神在可预见的未来里必将长期存在。

   2.3基本内容的稳定性。一个国家的传统文化是国防精神发展的土壤,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虽然各个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特点和具体内容,但是其文化核心从古至今一脉相传,有着相对的稳定性。因此国防精神的基本内容具有相对的稳定性。

   3.国防精神的主要内容

   3.1爱国主义精神

   国防精神的本质就是建立在爱国的基础之上的,爱国主义是国防精神的核心。爱国主义是指对自己祖国忠诚和热爱的思想,是千百年来固定下来的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千百年来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支柱。首先,国防的出发点,就是为了维护国家尊严,保障国家利益;其次,爱国主义是凝聚民族伟力的心灵纽带,是唤醒国人战斗意志,团结社会各阶层,枪口一致对外的有力武器;最后爱国主义是增强国防实力的强大精神动力,成为物质力量之外的有效补充,也是我国战胜强敌的制胜法宝。

   3.2革命英雄主义精神

   革命英雄主义就是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在当今时代革命英雄主义的主要体现有: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敢于牺牲的奉献精神,坚贞不屈的革命气节,不畏困苦难的顽强意志和革命乐观的革命乐观主义等。

   3.3爱军习武精神

   爱军习武精神又称作尚武精神,即崇尚武事,以武为荣的精神。所谓爱军,就是热爱人民军队,继承和发扬人民军队优良传统,尊重军人职业,拥军优属的新风尚。

   3.4艰苦奋斗精神

   艰苦奋斗精神主要是指独立自主、奋发图强、不畏艰险的顽强斗争精神。这既是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品质,也是我党我军在革命斗争中培育起来的优良作风和传统,是我们克服万难,突破敌人封锁,取得伟大发展成绩的必要保证。必须不懈坚持艰苦奋斗精神的原因有三點:一是由中国国情决定的,我国人口多,底子差,必须艰苦创业;二是我们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我们坚定奉行和平发展战略,必须独立自主;三是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艰苦奋斗精神作为重要保证。

   二、传统文化的定义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过程中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文化,是各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其内容当为历代存在过的种种物质的、制度的和精神的文化实体和文化意识。它是对应于当代文化和外来文化的一种统称。在我国人民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形成以儒家、佛家、道家三家之学为支柱的中华传统文化,本文所说的传统文化,偏向于思想意识领域。

   三、传统文化与国防精神的联系

   国防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产生于我国长期的国防和斗争实践中,必然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带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烙印。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系统构成了国防精神的精神内核,表现在国防精神的方方面面。例如坚韧不拔,自强不惜的精神成为国防精神中激励我们民族不断奋斗进取的原生动力;崇尚和谐统一的价值取向,表现为国防精神中崇尚团结和统一的高度的内聚力和向心力;“位卑不敢忘国忧”的家国情怀也成为国防精神中御敌图存、尚武卫国的精神追求。

   四、传统文化对于中国国防精神的影响

   我们一方面要看到传统文化对战斗精神生成具有的积极意义,但是我们应该辩证地看到,传统文化并不都是优良文化,它有积极与消极、昂扬与颓废、健康与糟粕之分,其中的一些观点明显已经不适用当今时代,因此我们必须客观看待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造成的正负影响。

   1.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的积极意义

   优秀的传统文化继承和发扬了中国传统的民族精神,是我国国防建设的一笔宝贵精神财富。诸如中华民族历来崇尚刚健有为的奋斗精神,强调自强不息艰苦创业,一代代仁人志士在民族危难之际正是因此主动承担起救亡图存的社会责任。中国历来崇尚民本主义,强调“国以民为本”,正是通过发扬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乐民之乐,忧民之忧”的积极部分,逐步形成了我党全新权益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战争的军事理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家国情怀,不断激励无数人舍小家顾大家,为了民族解放和发展甘愿献出生命,为了保卫祖国而热血撒疆场。这些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是我们宝贵的民族精神,在中国人抵御异族侵略,维护国家统一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传统文化对国防精神的消极意义

   传统文化中的某些观点受到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如果不加以仔细甄别,则不利于国防精神的培养。比如传统文化中的过于忍让和示弱观点,认为“义士不害生”,这种无原则的“博爱”和一视同仁的“怜悯”,与军人英勇顽强、奋勇杀敌的精神格格不入;同样,传统文化中片面地强调不武,将尚武精神视为好大喜功,甚至是穷兵黩武的洪水猛兽,这显然与我们强调的军人要时刻具有忧患意识,随时准备打仗,敢于亮剑的军人使命有很多不相符的地方。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文化中固有的这种无原则的退让、不武、非攻显然与我们追求的国防精神相有很多抵触之处,在不同程度上影响战斗力的发挥。

   结语

   在新世纪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必须客观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和国防精神之间的关系,努力弘扬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克服其消极因素的影响,使官兵始终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和旺盛的战斗精神,在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继峰.论传统文化与国防精神[J].内蒙古财经学院学报(综合版),20_,

   (4):96-98.

   [2]张建龙,韩阳.论红色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_,(05):69-71.

【篇八】国防论文

  摘要:近年来,为了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需要,我国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基础上,保持国防费用的稳步增长,促进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

  关键词:国防费用;规模;结构;管理

  中图分类号:E0-05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309(20_)01-0052-03

>  一、国防费用的内涵

  在理论界,对国防费用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解释。在《国防经济学手册》中,国防费用是指一个特定的国家在一定时期内(通常是1年)用于支付士兵及其他有关常备武装力量人员的费用,以及由军方购买物品和从民用部门购买服务费用的总和。它是衡量军事部门相对负担和军事力量的指标。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语》中,国防费用是指国家用于国防事业的经费,通常包括军费、国防科研费、后备力量建设等。在《中国军事百科全书》中,国防费用是指国家用于国防和战争的专项经费,亦称军费、防卫经费。

  本文认为,国防费用即军费,是国家用于国防与战争的经费,包括军队经费、国防科研事业经费、预备役部队经费、民兵建设费等。国防费用是国民收入的组成部分,是国防建设的财力基础,是国防政策的数字化,是军事战略在经济上的体现。国防费用投入主要用于解决国防费用规模程度、国防费用结构优化和国防费用管理科学的问题。

>  二、我国国防费用投入现状

  (一)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比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我国年度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重平均不超过8.6%。20_年,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37%,20_年占国家财政支出的7.14%,有所下降。而世界各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平均比重为16%,美国一直稳定在16%左右,印度为15%左右,中国仅为世界水平的一半。可见,我国国防费用支出处于很低的水平。据《20_年中国的国防》指出,目前我国国防费用支出总体上仍呈下降趋势。

  (二)国防费用占GDP比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近年来,我国GDP增速年均在9%以上,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国防费用投入却与其他一些国家相比处于较低水平。我国年度国防费用占当年GDP的比重平均约为1.4%,这几年我国国防费用看似有所增长,但仍不到GDP的2%。20_年和20_年国防费用占GDP的比重为1.41%和1.38%,而目前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国防投入占GDP的比重是2.5%-5%,平均为3%左右。按照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的研究报告显示,20_年全球国防费用总额为7940亿美元,占全球GDP的2.5%。可见,我国国防费用占GDP的比重在世界上仍处于较低水平。

  (三)军队人均国防费用水平较低

  从上表可以看出,20_年美国军人人均国防费用为45.18万美元、俄罗斯为2.82万美元、英国为38.23万美元、法国为12.88万美元、德国为14.17万美元、日本为17.97万美元、中国仅为2.03万美元。当今世界现役兵力年人均国防费用在2万美元以下的多为发展中国家,其支出水平只能处于一种维持状态。只有少数经济实力强大或国家安全形势严峻的国家保持在10万美元以上。多数国家在2-10万美元之间。按照国防建设和军队发展的一般规律,现役兵力年人均国防费用达到2万美元以上,才能保持国防建设基本处于正常的发展状态。虽然20_年我国军人年人均国防费用上升到8000美元,但与世界主要国家相比(20_年,美国年人均国防费用为23万美元,日本为19万美元)差距仍巨大,只是处于整体维持与局部重点发展的状态,还未进入发展型军队的行列。

>  三、解决国防费用投入困境的关键

  从上述分析中不难看出,我国国防费用投入仍处于较低水平,低于经济增长速度。我国国防费用投入存在适度增长的空间,近年来国防费用增加只是补偿性的,确定我国国防费用的合理规模十分必要。而且,从国际局势发展、国家安全利益来看,增加国防费用投入也是刻不容缓。因此,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国防费用投入的关键是要解决规模适度、结构优化、管理科学三大问题。

  (一)规模合理

  首先,要满足国家安全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并不能保证有强大的国防实力,而没有强大的国防实力作保证,经济建设就不会有稳定有利的国内外环境,经济发展甚至民族生存也会受到挑战。国家经济增长决定着国防费用规模,经济持续发展是国防费用不断增加的后盾。近几年,随着国民经济增长的同时,我国适度加大国防费用的投入,为军队建设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国防费用的适度增加还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一方面,加强国防可以更好地保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增加国防费用相当于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它可以通过投资乘数、地区乘数、就业乘数等方式,有力地刺激我国经济发展。数字表明,和平时期一个国家军费开支占政府财政开支总数的12%-20%为最佳,超过20%表明军费开支过大,会影响政府的正常运转,而不足12%说明军费开支过小,不能满足军队建设的需要。这说明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制约着国防费用规模。要使国防费用达到一个合理区间,就要采取渐进式的分阶段的增长模式,使国防实力的加强跟上经济增长速度,让强大的国防给经济增长提供稳定的环境,让强大的经济后盾支撑更充足的国防费用投入,实现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

  (二)结构优化

  目前,我国国防费用结构与前些年相比,生活费用比例有所下降,装备费用比重略有提高,国防费用结构已经得到初步优化。但国防费用保障模式仍然是“一保生活,二保装备”,国防费用结构仍属于轻型结构(如上图)。近两年,我国军人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改善,军人的社会地位得到较大提高,但仍处于世界较低水平。

  我军军人整体科技文化素质已有很大改进,士兵学历基本上达到了高中程度,军官中高学历人才迅速增加,硕士生、博士生军官队伍正逐步扩大。但问题仍然很多,与发达国家军人的整体文化素质仍有较大距离。美国军官具有大学以上学历者占98%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者达38.4%。印度要求具有大学学历的军官不低于70%。

  我军武器装备的研发与采购力度较前些年也有了较大加强,现代化武器装备所占比重明显增大,信息化举措逐步展开,尖端武器装备也有很大突破。但整体装备实力与世界军事强国相比落后近20年,个别领域甚至超过30年。为了适应未来高技术战争的需要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工作,近年来我国高技术军兵种已得到加强,国防费用部门结构逐步优化。但随着高技术军兵种重要性的进一步体现,世界各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防费用投入将继续提高。相比较而言,我国高技术军兵种的军费投入仍是保守和有限度的。

  整体来看,我军在高技术人才、高技术装备特别是信息化装备、高技术军兵种等方面的投入已有较大提高并收效明显,国防费用结构较前些年已有所改进,但与打赢高技术战争的要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与实现“质量建军”的任务相比,我国仍需根据世界新军事革命的发展趋势对未来国防费用支出作出新的战略调整。

  (三)管理科学

  近几年,我国在国防费用管理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实行严格的财政拨款制度,避免随意性,杜绝无计划和无章可循的现象。在经费使用上,规定了各项经费开支的数量和范围,它为有效地监督和控制国防费用管理活动提供了依据,并最终为促进经费使用效益的提高起到了积极作用。国防费用管理手段的科学化进一步提高。随着科技进步,包括电子计算机在内的各种先进的管理手段被广泛运用于国防费用管理活动中,为提高国防费用管理质量和工作效率发挥了积极作用。国防费用管理工作除了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行政手段外,还大量运用经济计量学、运筹学等科学方法进行分析和研究,其中既有定性分析,也有定量分析,既有对国防费用管理活动全过程的分析,也有对某一局部和过程的分析,其结果更加科学准确,将极大地促进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的提高。国防费用管理方式的法制化进一步提高。法制化是市场经济最本质的特点,从军队全面建设来说,必须把依法从严治军作为治军之道。就国防费用管理工作而言,也必须把依法理财作为工作的指导思想。具体到实际工作中,国防费用管理工作必须具有广泛的行为准则,大到国家的财政方针、政策、财务法规,小到军队的财务纪律、财务标准制度直至各级在上述制度范围内制订的各种规定、实施办法等,无一不是依法理财的依据和规范。综上所述,国防费用管理活动作为国民经济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适应市场经济法制化的客观要求,实现法制管理是努力的方向。

  从国际局势看,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国家投入军事领域的经费是有限的;从国家发展战略看,集中力量发展经济是大局,国家投入国防建设的资金是有限的;从社会主义性质看,我国采取的是积极防御战略,用于军队建设的财力是有限的;从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看,我国综合国力还不强,国家可用于国防支出的财力是有限的。上述因素决定我国必须加强国防费用管理,不断提高国防费用的使用效益。

  虽说我国国防费用管理有了一定进展,但仍须进一步科学化。一是军事斗争形势的发展要求深化改革,加强国防费用管理;二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完善要求加强国防费用管理;三是国防费用供需矛盾突出要求加强国防费用管理;四是贯彻军委关于军队不搞经营性生产的指示要求加强国防费用管理。

>  四、国防费用投入合理促进国防和经济建设协调发展

  (一)协调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力

  马克思说过,暴力本身就是一种经济力。国防科技工业总体上属于高新技术产业,由于国防建设的某种特殊需要,可以带动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因为武器装备的不断发展,要求国民经济部门提供新的原材料、配套产品和先进的技术装备,促使这些部门要不断地研究和发展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特别是军工技术转向民用,以军事科技进步为先导的科学技术迅猛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催化剂。许多重要的技术都是首先作为军事目的开发而后转为民用的,如核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生物工程技术以及集成电路、高速宽带通讯、光学通讯和数学信号处理等。另外,许多部队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担负着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工程建设,他们帮助驻地群众发展生产,脱贫致富,努力输送军地两用人才,尽量腾出港口、机场、铁路专线、仓库等军事设施给地方或军地合用,有力地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协调发展有利于提高战斗力

  军队战斗力的强弱是衡量这支军队质量水平高低的主要标志,也是决定这支军队在战斗中走向胜利或走向失败的主要因素。军队战斗力由多种因素构成,其中武器装备是构成军队战斗力的重要因素。随着高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广泛运用,武器装备的打击精度空前提高,作战的突然性、立体性、机动性、快速性和纵深打击的特点非常突出,拥有高技术优势的一方明显掌握着更多的战场主动权。我们必须居安思危,大力加强军队现代化建设,努力提高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军队战斗力。在当今世界上,一个国家如果不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努力增强国防实力,提高军队素质和武器装备水平,一旦发生战争,国家利益、民族尊严和国际地位将受到严峻考验。因此,我们必须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强国防建设,促进国防和经济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张南征、张胜旺.当代国防经济理论前沿问题研究[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_.

  [2]刘洋.军事战略与军费管理[M].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20_.

  [3]邹世猛.我国军费规模及增长问题理论研究评述[J].经济学家,20_,(04).

  [4]余爱水.军事与经济互动论[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_.

【篇九】国防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世界各国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不断增强,知识产权目前已经逐渐象征着国家的财富,同时也是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知识产权已经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表现之一。我国目前已经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以此来促进引导部队把知识产权的创新成果逐渐对外公开,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努力的完善。文章对我国目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进行分析,阐述了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主要方法,并对不同定价模式的选用提出依据。

   [关键词]国防知识产权;定价;装备

   [DOI]1013939/jcnkizgsc20_16073

   1前言

   目前,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对于我国高新技术武器装备的提升发挥着关键性的作用,能够有效推动我国军队装备技术的升级,国防知识产权已经成为了我国国防技术在创新方面的标志,因此对国防知识产权的定价进行相关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定价模式进行研究,来促进指导对国防知识产权实践定价的工作。[1]对国防知识产权进行合理的估价,对于我国军队国防科技水平的创新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能够直接影响到国防知识产权的各方利益。有效保障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合理性,对于军队装备的研发、运用以及管理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是我国对装备价格进行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

   2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以及对定价模式的分析

   21我国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现状

   目前,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的管理相对来说比较落后,总体上来看,我国对其定价管理的相关研究没有全面进行,不够完善。针对于国防知识产权定价管理的相关制度不够完善,而且我国对于国防知识产权的评估定价方法相对来说也不够成熟,在实际的工作中,国家各个单位方

国防论文集合15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