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万书网,千万量级范文库任你选!

当前位置:首页 > 毕业论文 > 其他论文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推荐34篇

说明:文章内容所见即所得,本站下载的DOCX文档与页面上展示的相同。如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客服QQ:4084380 发送本文地址给客服即可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本文地址:https://www.wanshu.net/lunwen/a12/391120.html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一篇

在系党总支的组织与安排下,开展了这次暑期红色之旅社会实践活动,我辈感荣幸地成为其中一员,前往红色革命圣地——广安。

我们怀着对伟人的无限敬仰,带着对革命精神的无比崇尚,来到了小平的故里。走进小平的故居,我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和激动,终于,我可以如此近距离地走进我们的伟人,去瞻仰他成长的历程,他风雨中的人生,他生命中的每一个脚印。

庄严的陈列馆中,记录着这位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的一生。那尊高大的小平雕像,让我感受到了他为人的气度,以及对革命和人生的从容与信心。“我自十八岁加入革命队伍就是想把革命干成功,没有任何别的考虑,经历也是艰难的就是了。”这就是小平的壮志豪言,明知到艰难困苦,却依然满怀激情,充满信心。后来,小平提出“走自己的道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领中国人民进行举世瞩目的改革开放。

看着这里的一切,我确是感概万千,伟人的非凡也是在平凡中创造的,但那需要的是却是特有的魄力与坚定的信仰,是对革命的无限追求,对人民的无私奉献。观赏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隐约听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壮言,也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精神,依然长存,浸染着我的每一个细胞,指引着我人生的方向。最后,我们还去拜访了几位当年的革命老同志,聆听了他们讲述革命岁月的艰辛,他们顽强的革命精神,他们无畏的革命斗志,他们坚定的革命信念让我们深深的感动。

红色之旅尽管只有短短四天,却使我从小平的人生历程中,看到了民族的革命史与新中国的发展史,使我深受一次丰富而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使我真切感受到共和国江山来之不易,新中国的建立有着无数热血儿女的铺路,硝烟散去,只留下静静的墓园,葱郁的山林,让生活在和平年代的我们去回想艰苦年代,如果没有先辈们的生死斗争,血泪牺牲,就没有我们今天的现代化建设。

对我来说,红色之旅不是一般意义的特色旅游,我们所看到的每一处风景,所看见的每一件物品,却会对我们产生永久的魄力,给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作为革命的后继者,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 凝心聚力,奋发图强,发扬革命传统,保持革命本色,继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事业,与时俱进,抓住机遇,努力创新,实践“三个代表”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加强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水平与能力,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的思想,为学校发展建设献策出力的精神,坚持走群众路线,为党在群众中树立良好的形象而尽一份力,真正起到密切党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时刻保持xxx员的先进性,我们要把红色革命的传统与精神带回来,代代相传,成为实现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永久动力。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二篇

摘要: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重大机遇和巨大挑战。只有理清红色文化与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内涵和关系,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调动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认识它们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才能使当代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固树立民族精神,为理想信念和国家民族发展奋斗。

关键词:红色文化;民族精神;大学生;培育

红色文化是中国xxx和人民群众在中国革命战争和社会建设的过程中长期积累、共同创造出来的集聚中国特色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革命精神和历史文化内涵。高校是文化的传承地和创造地,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使红色文化与大学文化相结合、与大学生日常生活相结合,能使红色文化的发展更具根基和活力,发展方向更加广阔;将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是大学生成长发展的内在精神需要,是促进社会和谐和推动文化发展的有力抓手,也是抵御西方文化冲击和实现民族复兴的可靠保障。

一、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主要内容

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就是要使当代大学生了解民族的历史和革命的传统,了解中国xxx如何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如何带领人民将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学习红色文化能使大学生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珍惜青春的大好时光,以国家民族为己任,刻苦学习、勇于担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学习红色文化的发展脉络和精神成果。红色文化是中国xxx在马克思主义思想的指导下,带领中国人民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实践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极具中国特色的先进文化。从产生到现在,红色文化共经历了三个时期: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个时期又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形成了不同的精神和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产阶级从资产阶级手中接过了民主革命的大旗,中国xxx领导军队和人民,在长期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中,总结形成了一套科学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形成了思想的主要内容。这一时期主要经历了国民革命、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四个阶段,产生了红船精神、黄埔精神、xxx精神、北伐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xxx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等。[1]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6年“三大改造”完成,中国完成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民主协商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万隆精神等。1956年以后,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先后形成了大寨精神、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等。改革开放后,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又产生了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奥运精神、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等与时俱进的丰富精神财富。由此可见,红色文化是一种以回顾红色无产阶级革命历史、传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浴血奋战、艰苦创业,强国富民为主题的文化,它见证了没有xxx就没有新中国的革命历史,见证了党带领人民将中国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建设成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强国的艰辛历程。各个时期的精神虽然产生的环境和背景各不相同,但是它们精神实质是一脉相承的,共同体现了中国xxx人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体现了他们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那种百折不挠、团结统一、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精神,体现了红色文化的先进性、创新性、民族性和时代性。在经济飞速发展的当下,人们很容易受到“三俗”之风的影响,而红色文化所承担的人生观、价值观将会唤醒储藏在人民心底最美好的记忆,激励人们为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拼搏奋斗。

2.了解学习红色文化和发扬民族精神的内在关联。红色文化和民族精神是紧密相连的。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核是红色精神。红色精神包含了体现各时期中国xxx的价值追求,具有本质上一致的价值目标,体现了民族精神的一般性质,同时也是时代精神的体现。[2]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的、能够反映民族成员整体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的精神力量。民族精神能够为民族成员所共同接受,并指导和影响民族成员的实践行为,并能够不断地自我完善、自我更新、与时俱进,体现了一个民族社会实践的时代精华。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核心和灵魂。它以传播文化的形式来传承自身,是文化传播的载体。一个民族的精神必须在本民族固有的历史文化基础之上才能形成和发展。红色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近代救亡图存革命斗争的大背景下产生的,是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传承和时代体现,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石,是民族精神的精髓,是党和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创造出的极具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发展实际、体现中国时代精神的先进文化。没有民族传统,红色文化就不能在中国大地上落地生根;没有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就会缺少实现路径。优秀的红色文化孕育伟大的民族精神,而民族精神的振兴必然推动民族文化继续繁荣发展。大学生是民族的期望和未来,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事关中华民族灵魂的建立和巩固,事关国家民族的前途和未来。因此,要在大学中宣传红色文化,让学生更多地了解中国xxx是怎样为了民族的独立解放和国家发展壮大而不畏艰险、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献身奉献。同时,学生在学习中国xxx在救亡图存、改革发展各个阶段历史的过程中,也要不断引导他们体会中国xxx不同时期的革命特征和精神特质,学史、知史、懂史,使自身成长发展得到红色文化源源不断的精神滋养和信念支持,进而摆脱现实生活中精神迷茫的状态,以史为鉴,奋发作为。

二、以红色文化为依托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要途径

要想发挥红色文化在推动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作用,必须充分调动与学生教育紧密相关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个方面的力量,充分认识它们在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3.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践行的主要渠道。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只有通过社会实践的形式,才能内化为学生的精神品质,外化为学生的实际行动。社会实践既是一个理论转化为行动的机会,也是一个弥补缺陷自我提升的机会。因此,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团体活动的作用,通过诵读红色经典等活动,以文化的熏陶滋养青年大学生,以文化的表露展现当代大学生朝气蓬勃、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使民族精神内化,从而明礼守信、爱党爱国;可以通过主题演讲、班会活动、党团日活动、社会宣讲等形式,讲革命先进事迹、讲身边的故事、讲家乡的故事,使大学生了解家乡;可以通过热爱家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和主题调研活动,让学生亲眼看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民族责任感、增强忧患意识。另外,要充分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作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涵盖了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科技等各个领域,真实记录了我国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生动展现了人民群众英勇奋斗的革命传统,反映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硕成果。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通过图片陈列、实物展示、文字讲解等多种形式把伟大的民族精神生动具体地展示出来,使学生从先烈的丰功伟绩中感受到精神的震撼,从他们的先进事迹中得到灵魂的启迪,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激励学生的前进斗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三篇

我校通过xxx传承红色文化构建和谐校园xxx活动的开展,学校已经形成了一个以团校阵地建设为主线,以文化活动为基础,以社会实践为平台的红色文化建设体系。一年来,学校文明创建工作取得丰硕的成果,学生学英雄,做好事的现象层出不穷,有30多人次拾金不昧,九年级学生捡拾手机立刻归还了失主,失主因此送来了表扬信;学生的钱包不慎遗失,同学捡拾后都会主动交老师。现在,在散水头中学校园内,红色文化正如一缕春风,深入到师生的心中,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构建和谐校园,它正在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

一、红xxx,让学生与红色精神零距离。

二、红色文章滋养孩子美好心灵

除观看红xxx以外,学校特意购买了300余本红色书刊、50余张红xxx光盘。我校图书室全天开放,让每位学生每天阅读一小时以上的红色小说、红色文章、红色诗词等,通过阅读学生受益匪浅。如今潘冬子、小兵张嘎、焦裕禄等英雄形象已深深扎根学生心田,使他们从小就接触到英雄人物,并以他们为榜样,争做红色少年。

三、红色诗歌、红色歌曲唱响整个校园,迸发师生学红色文化的活力。

在观看红电影、阅读红色文章的同时,学校还进行了红色诗歌联诵、红色歌曲演唱比赛等红色文化教育活动,迸发了师生学习红色文化的活力。一年来,学校除进行xxx诗词诵读以外,还大量搜集革命烈士、英雄人物的诗词让学生诵读,使学生受到了红色诗词教育。走进校园随便找一个学生都能熟练背诵几十首红色诗词。在进行红色诗词阅读的同时,学校充分运用音乐课,教唱红色歌曲,如《解放区的天》、《南泥湾》、《黄河大合唱》、《九一八》等革命歌曲,让学生在红色歌曲的旋律中,感情得到了升华,情感受到了熏陶。

通过以上红色教育活动,学生的心灵得到了净化,思想道德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勤俭节约、爱国爱家、关心他人、热爱劳动等革命观念深入人心,从而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奠定了扎实思想基础。扎根农村,务实工作,潜心教书育人成为每位教师的工作目标,红色教育让我们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我们会结合学校和学生实际,不断改进我们的做法和教育的内容,我们一定会让老区学校成为师生红色思想教育的阵地,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会守住阵地并打好这场硬仗。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四篇

1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

理清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之间的关系,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理论基础。因为兵团屯垦戍边使命的特殊性,决定兵团文化同屯垦戍边文化密不可分;又因为兵团前身以及兵团人的特殊性,兵团文化继承了红色血脉,汇聚了四海精华,所以兵团文献也被深深地打上了红色文化、先进文化的烙印。也正是因为兵团文献的这种与生俱来的红色文化背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才有了必要性和可行性,兵团文献天然就是兵团发展红色文化旅游业可以开发利用的资源之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革命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者和发扬者。驻疆人民解放军大部就地集体转业后,从事生产建设,以屯垦戍边的方式长期执行着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的军队任务,成为稳定新疆的核心。此后一批又一批的兵团人继承了红色文化的灵魂,传承着井冈山精神和延安精神特别是南泥湾精神,而屯垦戍边文献体现的正是兵团人继承和发扬中国人民解放军优良革命传统和革命精神,热爱祖国、无私奉献、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屯垦戍边理论和实践,这部分文献的内容有着深深的红色文化烙印,并与红色文化的灵魂也即革命精神密不可分,二者之间联系的纽带正是屯垦戍边。

2兵团文献是可开发利用的资源

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

分析和拓展兵团文献服务于兵团经济社会发展的途径,是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前提条件。兵团文献可直接或间接地服务于兵团建设,前提和基础是对兵团文献资源进行充分开发利用。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途经是构建一个兵团文献信息保障体系。相应地,兵团各高校图书馆、各师市公共图书馆、档案馆及博物馆、纪念馆、专题陈列馆等相关部门要构建兵团文献信息保障系统,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全面、系统有针对性的兵团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形成并拓展有特色的兵团文献信息服务领域。这些部门的兵团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各有重点和特色,优化组合最终形成一个比较完善的能够满足情报需求以支持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和科学研究的文献保障体系。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次要途经是构建一个兵团文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相应地,兵团高校图书馆、各师市公共图书馆要加强对兵团文献的标准化和科学化管理,加强对兵团文献的数字化建设,加强馆际互借和交流合作,联合举办特色馆藏文献展览,协商建设成体系的特色专题数据库,在有关部门的统一指导下,整合资源,统一规范,最终搭建一个涵盖面广的兵团文献资源共享与服务平台,提供更便捷、更全面的服务。兵团文献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间接途径是加强兵团文献服务人员的队伍建设和有关兵团文献研究的社团建设,加大兵团文献的开发力度,推动兵团文献的学术进展,通过整理研究、汇编出版一系列兵团口述史料,就兵团文献的社会教育价值举办专题研讨,将兵团文献应用于博物馆的布展和组织专家就兵团文献数字化进行攻关等多种方式促进兵团文献的增值转换,从而为兵团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指引。

兵团文献资源如何转换为红色旅游资源

3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需要注意的问题

作为一种特殊的地方文献,兵团文献资源与红色文化资源有着密切的联系,作为一种可以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兵团文献资源不仅有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途径,而且实现了文献资源到红色文化流放资源的转换增值。尽管如此,在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的过程中,还是应注意红色文化的内涵扩展问题,注意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

扩展红色内涵,建设兵团文献红色专题库

首先,在坚持红色文化内涵不变的前提下,考虑兵团红色文化在时间范围上和地域范围上的特殊性,从而决定兵团红色文献的收集范围。比如,时间范围方面,不能将兵团红色文化的时间范围局限在1919年到1949年,兵团红色文化的时间下限至少要到1953年底新疆基本完成之时,这样,兵团屯垦戍边文化在时间上基本上可以接档兵团红色文化;地域范围方面,因为xxx率兵进军新疆时还肩负着出兵西藏解放藏北的任务,所以兵团红色文化还应该包括新疆军区独立骑兵师进藏先遣英雄连挺进和驻守藏北一年,所以,兵团红色文化在地域上还应该涉及西藏阿里地区。其次,红色旅游的内涵不应仅仅局限于革命历史、革命事迹和革命精神,而应该包括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孕育的以革命英雄主义为核心的红色革命精神、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红色旅游要回答的问题不应仅仅局限于中国xxx如何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战争,还应该回答近现代中国人民如何反抗帝国主义侵略、一百多年来中国如何从贫弱落后走向繁荣富强,中国xxx如何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甚至还应该回答中国近现代史上“四个选择”即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xxx,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年代跨度要贯穿从1840年xxx战争以来的整个中国近现代历史。

树立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

开发和利用兵团文献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时还应注意主体品牌意识和整体品牌策略的问题,应视兵团文献整体就是一个有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所以,在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的过程中既要注意系统性,也要注意渐进性;既要加强对已有的各类兵团文献的整理与研究,也要加强对潜在的兵团文献的开发与整理、刊印与出版,特别是对濒临消失的兵团屯垦口述史料、实物文献进行抢救性征集、整理并重点加强这方面资源的数字化建设。此外还应加强对兵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收集、整理与数字化,因为非物质文化为红色旅游提供赖以生存的环境背景。

4结束语

开发利用兵团文献资源以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必须深刻认识红色旅游的最大魅力与生命力在于它的内涵,红色旅游资源的吸引力也正是它的内涵,发展红色旅游的关键在于充分挖掘它的内涵。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即将迎来六十周年之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顺应形势的需要,扩展红色旅游的内涵、延伸红色旅游的范围,把兵团红色旅游事业推向一个新高潮。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五篇

“价值”这个概念是从人们与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价值观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对于价值、价值关系的一般看法和根本观点,是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有的比较稳定的立场、观点和态度的总和。

在一个价值观多样化的社会中,多种价值观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其中处于核心地位、发挥主导作用的价值观就是核心价值观。六中全会《决定》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党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的提出,无论是对于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还是对于大力推进和谐文化、和谐社会建设,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内在精神和生命之魂,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的发展模式、制度体制和目标任务,在所有社会主义价值目标中处于统摄和支配地位。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和谐文化就会迷失方向。

一、民族地区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价值内涵

文化的产生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文化创造的主体、队形以及一定的文化创造得以进行的手段与环境。学校由特定环境组成一个社会系统,构成了文化创造的主体,学校的职能决定了学校从事文化活动的独特对象,学校的运行机制营造了文化得以产生的独特创造手段和环境。所以说,学校自其成立就孕育着文化并在其发展中实践着文化、积淀着文化、创造着文化。文化是伴随着学校产生、发展的一种客观存在。

民族特色校园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反映,为人们的思维模式与行为规范提供了多元价值观念下的认同基础,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建设添加色彩。校园文化是从属于社会文化的一种亚文化,它与民族地区的传统核心文化精髓紧密结合,是回顾历史、展现未来的具有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时代号召。由此民族地区校园文化建设是历史与未来的统一、局部和全面的统一、特殊和普遍的统一,是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体系。

校园文化是各民族在特定长期的工作生活习俗中形成的价值观、学习作风、群体意识和行为模式的总和,是一项高度系统化的工程。它具有多侧面、多角度、面向多层次的特点。高校校园文化是民族文化融合与发展的一种集聚文化现象,在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延续过程中,涵盖富有校园特色的一种团体意识和精神氛围,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尤其民族大学承担着传承传统文化核心的任务,对传统文化起着吸纳新鲜营养的贡献。由此,民族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各民族和谐文化发展,贯彻落实xxx对民族教育方针政策的环节,更加体现民族院校的文化特色。

特色高校建设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指导文化建设,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特色校园文化,结合先进科学的文化思想和积极进取的文化精神,构建和谐校园。民族地区构建和谐校园结合草原文化的核心理念,是人与人的和谐、人与教育资源的和谐、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

和谐校园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构建和谐校园离不开民族地区的特殊社会文化环境。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谐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因此建设特色校园必须弘扬校园文化创新精神。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文化发展的灵魂。创新就要不断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特色创新、提升教学水平和凸显办学特色是特色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要求。坚持核心价值体系才能锻造出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和特色鲜明的校园精神。

二、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为什么弘扬核心价值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面临外来文化、社会文化变迁的严峻的挑战和冲击。由此,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也出现了诸多的问题。部分高校对精神文化建设重视不够,校园文化建设组织结构不完善,缺乏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合理规划以及传统文化要素,还有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不均衡,片面重视物质文化建设而忽视精神文化建设等,诸多问题的存在也影响了高校校园文化的特色化发展。由此我们应该更加注重特色高校建设中的核心价值体系。

首先,弘扬核心价值是高校特色校园和谐文化建设的根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路径。各民族的进步发展中文化起到“先行军”的作用。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以先进合理的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为支柱。目前,全国高校校园里存在的社会现象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悖的。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合理地引导校园文化建设,有助于高校校园文化在错综复杂的社会文化条件下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有助于广大师生在各种纷繁复杂的文化建设中分清是非,有助于用马克思主义统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并最终形成一个和谐的、特色的、先进的高校校园文化环境。

其次,弘扬核心价值是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要求。目前的社会文化大变迁给高校思维意识提出新的挑战和新的要求。学生是民族现代化建设的未来,他们的思维意识、价值观念是否正确,直接决定着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繁荣发展,制约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能否实现。处于新时期的大学生们对知识有一种“如饥似渴”的需求,一些落后文化和思潮借此机会乘虚而入,污染学生的精神世界。这些思想潮流在高校校园的传播和影响,扰乱了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干扰了特色校园文化的建设。因此,在新的形势下迫切需要弘扬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合理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再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校园文化建设中培养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接班人的思想保证。当前,民族地区处于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开端时期,经济体制的变革,社会结构的变动,利益格局的深刻调整,生活方式和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活动带来了空前的影响。在这个发展机遇期和矛盾凸现时期,难免会有部分大学生有疑惑、误解,甚至迷失方向。大学生的这种思想状况折射出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提出,正是党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创建特色文化的重大战略举措的思想保证。

三、民族高校特色校园文化建设中如何弘扬核心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命题的提出,为加强和改进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提供了鲜明的思想武器。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中的指导地位,在日常工作中始终全面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尊重校园文化的多样性和特色性,坚持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很好地传承传统文化是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途径。

首先,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的核心指导,在高校工作中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民族高校各种文化建设,从本质上来说都代表一种意识形态。要正确引导与民族文化相适应的文化建设,有效抵制不良文化在精神领域的阻碍,由此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

民族地区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使全体师生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穿于民族教育、民族文化的发展全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带领高校特色文化建设,使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政治观、道德观,从而为民族地区建设文化大区奠定基础。

其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基础。在目前各种思潮激烈冲击的校园环境里,学生能否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价值观,不仅取决于高校在思想教育领域中能否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正面对待,而且要确保广大学生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念跟随科学社会主义方向。高校教学对学生高度负责,在整个过程中全面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体现传统文化的核心因素。

再次,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尊重特色多样,在校园中最大限度地宣传核心价值理念。没有纷呈各异的文化存在,就没有特色文化建设的必要。特色校园文化,不仅丰富了校园精神世界,而且也为文化大区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素材。在高校和谐特色文化建设中,一种文化只要不是反马克思主义,只要是对国家、民族和学校发展有利的,都应允许其存在。社会主义和谐校园文化建设,如果靠压制其他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不但行不通,而且会适得其反。只要我们有足够的度量和勇气,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各种文化发展的前提下,尊重文化的特色多样性,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高校特色文化建设是一项艰难的任务,具有长期性、艰巨性、广泛性、复杂性的特点。要做好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需要全校共同的努力。不仅高校领导要给予充分的重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学校事业发展的一项核心工作,而且还需要树立高校校园文化全员共建的意识。

同志曾经指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一个有远见的民族,总是把关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个有远见的政党,总是把青年看作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由此高校必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协助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先进校园文化的功能,引导师生员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教师的事业发展和师德培养以及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智力支撑和精神保障,为高校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提供坚实的文化底蕴和思想基础。这对于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的繁荣发展,打造特色校园文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六篇

为贯彻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决策,实施文化强省,推动桂东县的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根据郴州市政协4月18日召开的文史工作会议精神,及5月13日传真函件的要求,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东县政协学习文史委牵头,组织了部分政协委员及相关专业人员,就“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课题,开展了专题调研。

调研组得到了县政协主席业军的高度重视,安排了副主席邓青青、正处级干部黄仁亲带队。

调研组人员先到炎陵县、永新县、井冈山市学习考察取经二天。之后,深入到我县的普乐、沙田、沤江等镇及县纪念馆,实地调研,采取了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和走访调研等方式,广泛听取和收集了有关领导(包括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雷纯勇一行)、从事文化研究的专家、学者、专业人士、社会贤达以及乡村干部、村民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总结和分析,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红色文化遗址的基本情况

桂东县地处湖南省的东南边陲,井冈山的南麓,东北至东南分别与江西的遂川、上犹、崇义三县接壤,南、西、北,依序与汝城、资兴、炎陵三县的土地相连。

主力红军撤离苏区后,桂东成了湘粤赣边区红军游击的中心。湘赣省苏维埃教育部长、的老师方维夏就跟随红四团红军,赣南军区司令员蔡会文率领的红军……他们与当地游击队在桂东东西两边山及周边开展了三年的游击战争。方维夏、蔡会文1936年就牺牲在桂东的普乐山岭。

来过桂东的红军队伍还有很多——红三军团(彭鳌),红七军(xxx、张云逸)第五十八团进入青山宋家、彩洞……

桂东沙田万寿宫还是xxx军留守处;桂东四都、青山是八路军南下支队xxx上将战斗过的地方,桂东是湖南省第一个解放的县。

市政协调研组认为:桂东的红色文化,种类多、渊源清晰、时间最连续,是中国xxx革命精神、革命历史的地方坐标;是中国xxx执政的渊源;其珍贵的历史,独一无二。

1、红色文化遗址按类别分:①重要历史事件和重要机构旧址11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万寿宫、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唐家大屋与杨岸、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②重要历史事件及人物活动纪念地11处。即:大岭坳战斗旧址、“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沙田戏台、同益店、寒岭界战斗旧址、城隍庙、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陈奇烈士故居。③革命领导人旧居1处,即xxx旧居。④纪念设施4处,即: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同志塑像、第一军规广场、桂东革命烈士纪念碑。

2、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级别分为:①省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8个,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含沙田戏台)、迎还红军大队旧址(含唐家大屋、城隍庙)、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普乐活动旧址群(含:红四军军部——东水老屋、红四军医院旧址、红四军兵工厂旧址、居住旧址)、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含:寨前圩、朱氏祠堂、扶氏祠堂)、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活动旧址——同益店。②市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2处,即:陈奇故居、xxx旧居。③未定的12个。没有国家级红色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二、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现状、发展情况

(一)保护现状

2、遗址保存较好的11处,即:“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旧址、万寿宫、沙田戏台、同益店、唐家大屋、城隍庙、警卫排驻地旧址——母公祠、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xxx旧居、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同志塑像。

3、遗址保存一般的4处,即:桂东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

4、遗址损毁严重的有10处,即:陈奇烈士故居、大岭坳战斗旧址、湘南游击队组建和授枪旧址——文昌阁、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旧址——杨岸、寒岭界战斗旧址、龙溪苏维埃政府旧址、中国xxx湘粤赣特委和湘粤赣边区游击队总部旧址——赤水仙、方维夏牺牲地——仙背山、中国xxx西边山边区委员会旧址——桃寮、桂东武装起义旧址石围里。

(二)开发利用情况

从20_年以来,桂东县共投入了资金3千余万元,用于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与发展:

1、在沙田镇,兴建了第一军规广场、第一军规纪念碑等配套基础设施,修缮了万寿宫、沙田戏台等。

2、在流源乡,修缮了xxx旧居,建造了小广场。

3、在寨前镇,建造了红六军团誓师西征的雕塑。

4、在县城省级森林公园三台山上建造了革命烈士纪念碑;完善了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一些配套设施。

5、即将竣工的有三台山烈士陵园文化墙。

军规广场、纪念碑、烈士碑、纪念馆等红色设施的建造与完善……不仅彰显了桂东浓厚的红色文化,诠释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桂东轰轰烈烈的红色文化历史,而且成了县内外、省内外人们瞻仰、祭扫、缅怀与寄托哀思的圣地,成了人们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基地与圣地。

三、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

一些乡(镇)的领导、部门的领导,还有不少干部群众,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认识不足,文物法规意识淡薄,没有深刻认识到红色文化遗址的财富性,保护的重要性,认为保护是一个包袱——保护要花钱,只算眼前经济账,不考虑桂东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

主要表现:一些乡镇、乡村的红色文化遗址受到冷漠,如: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兵工厂等。许多人认为保护是政府的事儿,与己无关。屋内、屋外堆放了农具、杂物等,严重影响墙体,房屋漏雨,墙体坍塌,没有人维修。任脆弱的红色文化普通建筑风雨飘摇。

2、文物保护机构势单力薄,专业技术人才匮乏

纪念馆(含沙田)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过低,试用期每月800元,期满后每月1000元。由于待遇低,流动性就大,直接影响红色文化宣讲质量。

十几年以前,桂东成立过文物工作管理委员会,可由于领导的经常变动,管理委员会等于虚设,工作没有启动。

3、文物保护经费没有列入预算,保护工作不到位

桂东是革命老区,国家贫困县,县级财政除了每年确保必要的工作经费外,再没有预算钱来实施抢救和保护。省、市没有固定的文保经费下拨,每年得写报告去争取三五万,争取来的经费也不单纯是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还要用于古建筑(聚龙居等)文物的保护。

可以说,省、市两级拨给的文保经费,对于拥有浓厚红色文化,拥有点多面广的红色遗址的桂东来说,保护只不过是杯水车薪。所以,桂东的红色文物遗址保护乏力,保护设施简陋,保存条件也差,一些馆藏红色文物已移放到国家、省、市妥善保护与管理。一些散件红色文物也无钱收购。一些馆藏的文物急需修复,也无钱修复。

4、文物保护工作不具体,不细致

一些产权没有置换的红色文化遗址,本应公布为县级保护单位,由于缺钱,没有公布。在普查的纸面上做保护,实地当中却没有保护范围、保护标志。

保护经费的紧张与缺乏,不少红色文化遗址保护难以真正落实到乡、村、组、户。

5、全县城乡建设,没有真正把文物保护工作纳入整体规划

市调研组专家指出,桂东城乡建设规划不科学,红色文化遗址主体、标志不显眼。比如:沙田“三大纪律·六项注意”纪念碑、同益店、万寿宫等,被周围那些高楼大厦圈围了起来,标志物淹没在圩镇,让外面的游客不易看到。

6、对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不够

对违反《文物保护法》规定的违法行为处罚,执法权有的属于公安;有的属于工商、环保;即使属于文物部门执法的,也是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文物主管部门,因而出现了县级执法乏力、不到位现象。

7、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不够

在申报国家文物保护单位中,没有跟踪落实;政策研究不透,没有多渠道,多方位争取资金来保护红色文化遗址。

8、开发利用不理想,红色文化展示的方法单一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走进桂东,一路感受不到红色文化的浓厚氛围,也看不到多少红色文化的标志。

四、保护、开发红色文化遗址的建议与对策

红色文化遗产是一种资源,并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资源。如果红色文化遗址没有了,红色文物被掏空了,那么,红色文化的桂东就等于是一个空架子,红色桂东谈起来,也显得苍白。

因此,要转观念,强认识。要下大力气,采取得力措施进行保护。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作为桂东,乃至郴州的一项红色文化事业来抓。既抓红色文化遗址硬件保护,又抓红色文化软件的保护。

通过保护与开发,把桂东办成郴州红色文化的高地,郴州红色文化研究基地。建议:

1、加大保护的宣传力度,增强文物保护意识

保护是开发、利用的前提。只有保护好,才能为开发、利用提供基础;只有保护好,才能更好地为桂东长远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只有保护好,才能利用它来对人们进行信仰教育、人生价值观教育、传统教育,廉政教育。

2、理顺体制,加强文保管理机构力量,引进专业技术人才

建议桂东文物保护管理所单设,并更名为“桂东县文物保护局”。机构编制与其承担的职能任务相适应,引进专业技术人员,加大文物鉴定、技术保护、规划编制、文物执法等工作。

提高纪念馆临时讲解员的工资待遇,确保讲解员的稳定性,以提高讲解员演讲的技艺与水平,增强红色文化宣传的效果。

启动桂东文物管理委员会工作,加大文物保护力度。过去,因人而定,委员会形同虚设,人们甚至不知道有这样的机构。建议委员会由单位——党史、文化、广电、文物、文史、宣传、国土、公安、发改、民政、旅游、建设、规划等组成,由一名县领导分管,具体抓,每年召开一次会议,整合各部门管理职责,明确各部门的保护责任,加大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3、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的投入

一是对我县未定级别的12处红色文化遗址向社会进行公布,要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经费纳入财政预算(1处1年1万元),并随财政收入的增长而逐年增加;二是积极争取省、市对桂东这样的国家贫困县给予文化保护经费的倾斜,文保经费固定拨付给桂东;三是向上争取国家补贴支出的免费开放资金能一视同仁。四是积极争取红色旅游开发资金。

市政协调研组指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要多投入。建议从“城市发展基金”专项资金中单列“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资金”来加以保护。

刻不容缓的是,县里再贫困,也要调剂出部分资金,撒点胡椒面,抢救濒临倒闭的红四军军部旧址——东水老屋、红四军兵工厂旧址、红四军医院旧址,修葺好红十五军军政委、桂东县第一任县委书记陈奇的故居。让红色文化遗址不垮、不倒、不烂。

4、转方式,创机制,把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做细、做实

进一步挖掘出桂东的红色文化遗址、遗迹,搞清家底。划定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区域,增加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碑、牌标志。

推行乡、村文物协管员体制。给乡、村、组、户一定的补偿经费,明确看护责任,让他们加强日常管理——让脆弱的红色文化建筑房子能透透风,换换气,屋内有人经常打扫,屋外有人清理;漏雨了,有人检瓦;墙体坍塌、损毁了,有人维修;有破坏的现象,有人制止,有人举报。

特别是要结合新农村建设,在城乡建设中,将危房改造与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紧密结合起来,对现有红色文化遗址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

5、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的整体规划

为建立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长效机制,建议抓紧编制好桂东县城乡建设与文物保护总体规划,即文物保护纳入全县城乡建设规划中。

在规划上,市调研组对桂东谈了很好的建设性意见,即:红色文化与绿色资源、地理环境、民俗文化等一起来规划。走科学规划之路。实施中,主题突出,分步进行,一步一个台阶。打好“红”、“绿”两张牌,把桂东打造成红彤彤、绿幽幽、健康康的美好地方。

6、加大文物保护工作执法力度

县文物保护所(或xxx)要经常对红色文化遗址进行巡查,加大红色文化遗址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对保护区域内有建房苗头、及堆放杂物的现象,要及时提醒乡镇、单位或业主。对保护区域内的旧房,多做思想工作,尽可能进行产权置换。不能置换的,拆旧建新时,坚决杜绝原址上重建。

7、加大对红色文化遗址保护政策的研究

为了桂xxx会经济发展的长远之计,要抓住我县红色文化特色,聘请省级文物专家编制好红色文化遗址保护规划。

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的政策研究,积极申报“国字牌”保护单位,在一二年内实现零的突破。在申报时,把与之相联系的红色文化遗址,一并打捆包装进行呈报。要把“三大纪律·六项注意”颁布纪念地旧址群、工农红军在桂东革命活动纪念馆和迎还红军大队旧址群、工农红军长征先遣队——红六军誓师西征旧址群列为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的重点。

市里专家说,桂东是工农红军长征的始点,意义非凡。红六军团誓师西征旧址,应该及早恢复重建,科学复原古戏台等设施。

要加大桂东申报“国保”单位的力度。为了申报成功,委任精兵强将,在申报过程中,搞好跟踪和后期管理,衔接好,落实好。争取国家的文物保护经费,来解决桂东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中财力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改善硬件建设,促进红色文化遗址的保护。

文物保护所(或局)与旅游局要联袂争取红色文化旅游资金,做活、做好红色文化旅游线路这篇文章,把桂东重要的、有影响的红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旅游发展优势。

建立多方位的投融资体制。吸收社会基金,加大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亦可以奖代拨,比如:寨前的朱氏宗祠、扶氏宗祠的红色文化遗址,由他们维修,然后拨款奖励。还可向产权单位(户)伸出橄榄枝,合资、合股,共同开发红色旅游。总之,就是要酿造出一个社会关注、人人关心红色文化遗址保护与发展的格局。

8、丰富红色文化展示的内容与方式

如何吸引游客们的眼球?建议在公路两旁,利用石墙、护坡、闲置水渠、废弃桥梁、结合山形地势、运用壁画、剪纸、雕刻、索膜等艺术手法,打造“红色文化记忆”景观带;征集散落民间的红色实物,丰富展馆陈列的内容;编制画册,制作光盘、影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展示桂东红色文化;开展演讲会,戏剧演出,与毗邻县开展红色文化活动等,将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做活、做好,将桂东的红色文化推出去,进而推动桂东经济社会旅游事业的快速发展。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七篇

一红色文化精神与高校文化品牌的紧密联系

高校的文化品牌既是虚的,又是实的。虚在它并不是仅仅通过一种形式所表现,可能是一句慷慨激昂的校训,也可能是创立的学术成就,亦有可能是培养的名人。实在它不管用何种形式表现,它必须得有一个实实在在的载体,必须能够反映所处时代的特征,能够弘扬社会进步的正能量,能够使人一看到这所高校或其学子,就能感受到奋发有为的气魄。而高校文化品牌的这些特征,正是红色文化精神所能够锻造的。首先,红色文化精神源于青年学子对国家社会的关心,源于对民族未来的期冀,回想当年在这片土地上发动革命的志士仁人,它们大多是为学生时看到国家的破败落后,为了国家之觉醒富强,奋而参加革命的。如果能够继承好这种精神,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会获得取之不竭的力量。其次,红色文化精神是革命先烈不畏困难,敢于斗争所凝聚而成,试想一下大革命的恐怖、数次围剿的惨烈、等先烈的牺牲都未能吓垮革命者,星星之火愈加燎原。如果能够获得这种力量,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能克服一切困难。第三,红色文化精神的核心是始终把人民放在心里,一切以民众的利益为核心,从一开始,革命先烈就是要推翻压迫者,解放农民、解放劳工,无论是安源罢工,还是根据地的,无一不是以增加百姓的福祉为己任。如果能够坚持这一信仰,那么高校的文化品牌将始终赢得全社会的尊重和历史的肯定。正是基于这些原因,正确认识红色文化精神,并把它运用到高校文化品牌的建设中去,将极大地促进高校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壮大。

二当前应用红色文化资源于高校文化建设的不足

1定位不准

有的高校认为引进红色文化就是宣传革命历史,通过这种宣传增加学校文化品牌的红色效应。这种看法不能说完全错误,但至少不深刻。大学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地方,高校的文化品牌最吸引人的正是它综合展现的整体人格魅力。试想一下,如果师生并没有理解红色文化的历史基础,它又怎么能主动顺应时代的发展,正确传承红色文化。

2方法不佳

当前有许多高校采取的是由团委或学生会组织策划红色文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想以此带动全校的文化品牌建设,殊不知这样一来就将此当成了一项课外活动,当成了学生自身的活动,从而无法营造全校共同参与的气氛,也无法获得相应的执行力度保证。

3形式单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一些先进的理念早已通过各种新兴媒体深入人心,但一些高校熟视无睹,依然沿用讲座、参观、写心得、搞演讲比赛等方式引入红色文化,通过在传统媒体上播新闻、拍短片、发文章宣传等方式来塑造品牌。既不能提高师生参与的热情,也不能赢得社会的品牌认可。

三用红色文化塑造高校文化品牌的对策

将红色文化用以塑造高校的文化品牌是一项整体性的工作,其核心在于汲取红色文化的精神,就是前面提到的一种以振兴国家、服务社会、关爱民生为己任的文化精神,只有把这种精神融入到学校的方方面面,融入到一批又一批的学生的内心当中,学校的文化品牌才能最终建立并光大。因此,要在准确定位、开拓方法、丰富形式等诸多方面下工夫,激发学校师生乃至社会公众的整体参与热情。

1走出认识误区、明确建设目标

作为学校的领导者,要正确认识红色文化在文化品牌建设当中的作用,目标就是要让红色文化的精神感染师生,塑造师生的人生品格,引导师生产生对国家、民族未来的深切关注和对社会、民生建设的迫切责任感。可以对每年的建设工作做一个具体规划,但不宜定一个具体的建成目标。回顾历史,从来没有一个名校的品牌是通过行政命令可以在某年某月建成的,它一定是通过一个个具体的建设工作,催生出一批批有作为的师生干出一件件造福于全民的实实在在的事才最终实现的。

2引进先进手段、开拓管理方法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八篇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高校实现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的重要环节,事关高校的发展和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重要载体,红色文化对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表现在思想品德、核心价值的养成和励志功能。深入研究和融合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红色文化,吸取红色文化的精髓,积极探索用红色文化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途径和实践模式,对于强化高校育人功能,培养“四有”新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红色文化;高校教育;创新创业素质;励志功能

[中图分类号] G4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893X(20_)05?0012?06

高等学校承担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人才的重任,高等教育质量如何,关乎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学校数量、办学规模、在校生人数,还是人才培养质量都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的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创新型人才。现在活跃在国家重大科技创新领域、政府部门、企业和各条战线上的骨干,主要是我们自己培养的。

与此同时,社会上也比较关注“钱学森之问”,在寻找“为什么我们的教育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个问题的答案。这表明在我国正处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全社会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期望值越来越高。总结创新人才成长的经验,有两个不可或缺的因素:思想品德的养成、体力和智力的提升。没有正确的思想就等于没有灵魂,没有正确的思想指引,就会失去前进的方向,进行创新创业就会失去动力,将一事无成。《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近年来,面临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和新科技革命的挑战,一方面为高水平人才就业提供了广阔的就业创业机会,另一方面,我国人口就业问题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日趋突出。在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本科生应聘专科生职位、硕士生应聘本科生职位等“唯学位”现象,“宁到外企做职员,不到中小企业做骨干”“创业不如就业”“就业难不如再考研”等想法,反映了我们创新创业思想教育的缺失,致使有些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因此,有针对性地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对他们规划自己的人生施加积极影响,对促进大学生走向社会实现人生理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的关键是把红色文化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与价值意蕴

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xxx成立以来,在领导广大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的艰难历程中,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中华儿女以其不畏、敢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英雄业绩,形成了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具有鲜明时代特征和内涵的红色文化是高校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和精神财富。时光荏苒,拂去历史的尘埃,蕴含着时代内涵和价值的红色文化仍熠熠生辉。

(一)红色文化的内涵

红色文化是中国xxx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各种伟大的革命精神及其物质载体的总和,是民族文化中固有的并且延绵不断的一种历史文化传统,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集中的体现。一部红色文化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与国内外敌人英勇抗争的历史,集中反映了中国人民奋发向上、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危难中奋起的强大精神动力。红色文化的内涵博大精深,在形式上,可以归纳为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物质的或器物的文化主要包括体现红色文化的实物,如革命者使用过的各种物品、衣物、大量的武器装备;精神文化包括红色文献、革命家的文章著作、诗歌,反映红色文化的电影戏曲。在形态上,可以归纳为静态的和动态的文化。静态的包括红色革命遗址、革命圣地、纪念场馆等;动态的有电影、戏曲、利用现代科技制成的动漫等等。这是我们进行红色文化教育的生动教材,从中可以获得精神的力量,如《十六字令》三首中“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刺破青天锷未残”,“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还有“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等诗句,长征中红军的“革命理想高于天”,“明知征途有艰险,越是艰险越向前”等鼓动标语,气吞山河,吐纳万象。今天,当我们思索一个生命究竟能承受多重的苦难,红军何以能够跨越千山万险、爬冰卧雪、取得胜利时,其实答案早已不言而喻——伟大的事业离不开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必然蕴藏着伟大的文化。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意蕴

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催生的红色文化,是中国革命的赞歌,是流芳百世的历史文化最强音。因为它承载着党的光辉历史和优良传统,是中国革命历史的真实写照,凝聚着党和人民的智慧,在中国革命史上树起了一座不朽的精神丰碑,留下了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

1. 为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价值观与利益观天然不可分割。中国xxx是全心全意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党和国家的一切工作和方针政策,都以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最高衡量标准,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事业中,我们党所奋斗争取的一切,都客观真实地反映了中国xxx人的价值追求和价值观的实现。从红色文化彰显出的价值观来认识,它再现了广大xxx员为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价值观及其伟大实践,这种价值观与实践观科学地把党的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以及个人利益,统一到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这就客观真实地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提供了天然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红色文化中所呈现出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高尚的革命道德情操,报效国家、献身革命,以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对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最好的诠释。革命战争年代xxx人的人生价值观和利益观,为对大学生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正确的教育教学导向。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九篇

一、中国红色文化及其生成传播机制

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机制研究主要是把红色文化的生成传播看做一种建构过程,从文化发生根源和发生传播过程等方面,探究中国红色文化如何在革命区域与当时社会文化融合衍生出新型的文化形态,并对这种文化形态生成的动态过程进行考察,最终得出关于中国红色文化发展演变的主要规律。中国红色文化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与特定区域文化以及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等诸多文化要素融合衍生而成的。20世纪初至新中国成立期间是中国红色文化主体生成衍化期,而中国红色文化的延续及其新价值衍生期则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至今。文化的生成传播必然具有一定的历史语境和现实基础。以马克思主义先进文化为主导,中国红色文化融汇整合了中国社会存在的儒道释文化思想及其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传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正是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实践过程中产生发展和逐步完善的,其生成传播的社会实践基础就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成传播因为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而有了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xxx则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的主体根基。“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延续的历史整体,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的重要血脉渊源则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其最根本的理论根基就是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思想则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成传播最直接的理论指导”。②中国红色文化以其核心元素建构起整个社会的价值体系,用独特的方式铸成群体统一意志和集体目标,并以此统领整合引导社会其他阶级与阶层的政治文化,最终实现红色文化生成的目标。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中国xxx人在传统民族文化基础上创造出独具特色的中国红色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是近现代中国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变迁的必然结果。中国红色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以及近现代以来其他党派阶层的文化创造,是20世纪以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主导方向。中华民族文化近代以来屡遭西方外来文化的冲击,“中学”沉沦,“新学”屡经蜕变而未完成整合民族文化的重任。在此背景下,马克思主义的输入与传播以及中国xxx的成立,使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具备了思想前提和组织基础。中国红色文化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是中国xxx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革命与建设实践中形成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总和。考察研究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发展进程,必须要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的宏观背景下,深入探究中国红色文化发生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以及中国红色文化生成的动力机制。近代以来的文化危机使马克思主义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脱颖而出,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变革的先进理论武器。中国xxx的成立,为中国红色文化的发生提供了实践主体。随着中国xxx文化自觉程度的日渐提高,中国xxx担负起创造中华民族新文化的使命,使红色文化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不断发展,成为20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变革发展中的一股新兴力量。中国红色文化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也日渐从边缘性文化和区域性文化发展演变而为主流文化,代表了20世纪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新方向。“中国红色文化从发展演变历程可以看出,从边缘性文化到主导性文化以及从区域性文化到全国性文化的发展演变历程与20世纪以来的中国革命、改革与建设时期的社会变迁相耦合,再现了20世纪以来马克思主义引导下的中国主流文化变迁。”③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演变总是与时代变迁紧密相连,并在中华民族文化传承和推动文化创新等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研究的文化人类学视阈

“文化人类学比较研究世界各民族国家与地区文化的异同之处,考察探究整个人类文化发展与变迁的过程,并由此发现人类文化的特殊性与普同性,从而建立符合社会实际的文化理论。”④“文化整体论”是文化人类学研究的基本准则之一,文化人类学者的视野直接指涉全世界的人类及其文化。人类学重视个体及其琐事,但更强调在“整体观”指导下拼合出文化全貌。无论从时间跨度还是地域空间上看,“文化整体论”的研究视野都要比其他人文学科更为广阔。正如人类学家格尔茨在《文化的解释》中所说:我们在村庄中研究,但不研究村庄。格尔茨主张对文化作深度全面的诠释。中国学者周大鸣则主张从主位的角度去观察,客位的角度和全球的视角去研究,最终将主位与客位有机统一。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红色文化处于从传统文化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文化变迁之中。中国红色文化是以革命为思想内核和价值取向的文化形态,是中国革命时代的文化精神与文化创造的当代呈现。近年来,中国红色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大众传媒的迅猛发展,通过各种不同媒介得以传播发展,形成了当下中国蔚然壮观的文化图景。

(一)“文化民族主义”:中国红色文化的身份认同建构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经济全球化”和“文化民族主义”已经成为21世纪人类社会的重要表征,文化固守与全球变革已经成为国家或民族文化发展的特有张力。英国学者道金斯1976年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杜撰了“文化基因(Meme)”一词,用以说明文化传承中的基本单元。道金斯认为“文化基因”是社会文化中类似基因的复杂单元,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文化信息模式。人类的进化是“文化基因”与生物基因并存共进的过程,“文化基因”的传承总是在纵横两个方向上传播延续,以实现文化特色的继承发展。“文化基因”的复制传播,使不同文化模式得以保存传承。“文化基因”具有维系民族身份认同和规范社会行为以及制约社会发展方向等功能。“中华民族文化基因”是中国社会发展的文化根基,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资源层积传承的结果。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基因,使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了超越时空的强大生命力。在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碰撞和中华民族救亡求变的过程中,中国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作为解放中华民族的思想武器。其原因就是中国优秀民族文化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提供了深厚的思想土壤。正是这些优秀的思想文化基因,使近现代先进的中国人在感情与道义上更加亲近和容易接受马克思主义,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推动着近现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文化是社会整合的基础,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国家都十分重视自己的文化建设,目的就在于能够促进社会整合与民族文化认同。英国社会学家吉登斯认为:民族是以文化同质性为基础的“观念共同体”,社会成员是在共同文化缔造的结构化社会关系中被组织起来的。“认同”是文化固有的特定功能,文化的核心价值就是使社会成员对民族文化产生身份认同。“文化认同”主要是指社会特定的群体或个人把某一文化系统内化于自己心理和人格结构之中,自觉遵循这一文化系统并用以评价事物和规范自己的行为。美国学者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曾指出:人类的历史就是一部文明史,未来必须以文明为基础来构建世界新秩序,文化认同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最有意义的东西。⑤“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存在的根基,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源动力。“文化认同”构成了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意义系统,从而促进“国家认同”。文化通过民族这一载体存在和发展,民族又因为依托了文化这一根基而日益牢固紧密。而“文化民族主义”是指表现在文化领域内的一种强调本民族共同文化认同、维护本民族文化独立性和自主性的民族主义倾向,也就是寻求维护和弘扬共同体民族文化的“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是一个民族或民族国家的象征。从中华文明传承演变的历史进程考察,中国红色文化是在封建文化没落、资产阶级文化先天弱势的背景下,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输入而成长起来的文化新形态。中国红色文化融汇包含了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文化。“中国红色文化具有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并用马克思主义创新文化传统的基本功能,是中国特定时代的一种文化创造,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转化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文化体系,涵盖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以来中国文化建设的主要成果。中国红色文化内在于20世纪以来中国主流文化的变迁之中,顺应了中国主流文化的发展方向。”⑥中国红色文化不只是一种文化形态,更是一种博大精深的民族精神思想,应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文化基础。在中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中国红色文化能够发挥其思想教化和行为规范以及政治导引作用。

(二)“生态整体论”: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建构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E.P.Odun)认为:生态系统是在一定区域内共同栖居着的生物群落与其环境之间由于不断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不仅是一个生态区,还是一个具有一定自然或人为边界的功能系统单位。“整体论”是人类学的重要标志,它是人类学整体探讨与综合研究方法的理论基础。人及其文化是一个有层次结构的整体和相互作用的系统,具有整体的特有性质。要把握整体的性质就要用系统的方法,把研究对象放在与若干不同系统的关系中来进行考察。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作为动态的有机体,人类创造的各种文化之间交互影响和分流整合,从而形成了各不相同的文化群落。形态各异的文化群落都是人类文化整体的组成部分,都在为维护人类文化的完整性发挥着各自独特的作用。”⑦“文化生态系统”就是这个动态的文化整体。“文化生态系统”中的各种文化元素通过交往互动而出现融汇整合的过程。文化遗传是人们接受社会习惯和共享文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观念始终处于不断被传递和强化之中。而人类文化交往活动中的文化传播是文化遗传的一种方式。遗传性和变异性是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遗传与变异的张力普遍存在于文化发展的历程之中。因此,在推动“文化生态系统”变革和探求“文化生态系统”发展所需新的文化思想的同时,还要保持“文化生态系统”的遗传特性。也就是说,超越于所处的文化背景,而又不背离文化背景。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规模巨大并且结构较为复杂的文化生态系统。分析研究这个系统的结构,可以具有多重视角和多种方法。中国红色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和开放常新的文化体系,从文化生态的视角来审视和研究中国红色文化,能够更好地把握中国红色文化的发展演变规律,最终达到对中国红色文化进行生态整体性的建构。红色文化是内涵丰富的特定文化概念。从文化生态的角度来看,中国红色文化的生成发展具有遗传变异性和整体开放性的生态意味。中国红色文化生态体系是由物化生态、理论生态和精神生态等构成,红色精神则是贯穿于整个文化生态体系的灵魂。中国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主要包括旧址遗址和纪念馆等,是纪念重大历史事件或重要历史人物的场所。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最为直观地再现了中国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进程,是中国xxx领导中国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历史见证。物化生态是理论生态和精神生态的显性载体。中国红色文化的理论生态则以红色文献为载体,红色文献主要指所出版发行的各种文献资料,其中包括各级党组织各类文件及根据地出版的各种书籍和报刊等。中国红色文化的精神生态是以红色精神为载体,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的灵魂,是民族精神在革命历史条件下的再现与创新。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生态的整体性建构,就是要注重中国红色文化的物化生态层、理论生态层和精神生态层的整体协调发展。在文化创新和时展中,要始终坚持红色精神是中国红色文化生态体系的内核。中国红色文化在发展演变的不同历史时期,文化变异维新的方式与内容也各不相同,中国红色文化的内涵在不同时期也具有不同的体现。中国红色文化引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社会思潮,形塑着革命先进分子及其普通大众的理想信念。在当代文化生态语境下,中国红色文化所呈现出的文化品格与文化功能具有整合当下其他文化形态的价值与担当。

三、“全球场域”: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全球化”意味着人类从彼此分隔的状态走向全球社会的整体性变迁过程。在人类学研究中,文化被看做是一个群体共享的文化价值和文化行为。全球场域下社会关系和交往方式所发生的诸多变化,赋予全球社会一种崭新的全球意识。“全球化”使全球范围的文化资源扩散流动加快,文化发展处于高度融合与分化的张力之中。容量巨大的文化信息相互碰撞交汇,重构着各种文化复杂的内在结构。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相互渗透整合,引发了文化的“全球化”与“本土化”之间的矛盾,其中也蕴含着“全球本土化”的整体发展趋势。传播是社会间文化特质的散布,传播与文化之间具有内在的统一性,传播以符号化和意义化的方式呈现着文化,文化则规定着传播的方向效果和内容方式。⑧人类学学者霍尔在其著作《无声的语言》中指出:文化即交流,文化是媒介。这句话反映了文化与传播的互动实质,传播功能是文化的基本功能。“传媒世界化”和“世界传媒化”已经成为当今时代的重要特征,在“全球本土化”浪潮之下,文化传播的范围内容以及速度将不断改变着全球文化的地理版图,“文化杂交”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跨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异质文化间进行的能够跨越文化差异实现意义共享的传播活动。在全球文化一体化进程中,经济与政治力量使“跨文化传播”在不断融合与冲突中呈螺旋式上升,引发全球文化冲突以及寻求文化身份认同的潮流。“作为全球一体化的文化运动,‘跨文化传播’包含着全球化与本土化以及同质化与异质化两种文化力量的对峙与互动。任何一种文化只有兼容并蓄地吸收外来文化精华并结合本土文化的优势,才能在发展中找到合适的生存空间。‘全球化’创造了不同文化发展与并存的‘增量空间’,不同文化的影响力和生存空间得到了空前扩张,跨文化交往也激发了各种文化内部的独创性表达”。

德国人类学家莱奥•弗罗贝纽斯曾说过:文化本身并没有脚,文化是靠传播对人类产生影响的。作为一种新型的文化形态,中国红色文化也具有如此特性。建立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的中国红色文化是一种开放的、具有世界历史性的文化。中国红色文化的创造与传播都离不开人以及人的主动性。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担当者,广大人民群众是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中国xxx则是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力量。中国xxx作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导者,具有极大的感召引导力量,在明确红色文化传播目的和规定红色文化传播性质方向等方面起到重大作用。⑩在当代多元文化背景下,应鼓励支持和引导人民群众成为中国红色文化传播的主体力量,从而更好地服务于中国主流文化的主体性建构和跨文化传播。如果从跨文化角度考察埃德加•xxx当年之举,则无疑会对中国当代红色文化的跨文化交流有着启示意义。当1937年《红星照耀中国》在欧洲出版后,xxx作为驻华记者的职业生涯开始走向巅峰。xxx的文化跨越取得了多重收获,客观上为“红色文化”由中国西北一隅走向全国乃至世界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这是中国红色文化跨文化传播的成功案例。中国红色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与功能,对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精神生态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综上,文化是为社会创造意义的一系列价值观和实践的总和。文化要具有同化力,才能有助于国家目标的实现。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中国红色文化是中国人民为实现民族解放以及建设社会主义所创造出的新型文化样态。在当代中国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弘扬中国红色文化,深度挖掘中国红色文化的思想内涵和独特价值,扩大中国红色文化的传播影响力,从而提升中国红色文化战略能力。最终从根本上全面提升中国红色文化软实力。

中国红色文化是在马克思主义影响下,中华民族文化的一次重大转型和创新。在传统文化基础上,中国红色文化融入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将追求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作为文化建设的主要目标,完成了中华民族文化的蜕变与创新。在当今“全球本土化”的语境下,我们要重视中国红色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性以及在主流文化建设中的价值和作用,不断提升中国红色文化的文化力量,重塑中国国家形象,为世界建构一个“和而不同”的文化生态体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篇

声音作为一种媒介,具有很重要的叙事功能。本文以保罗·亚当斯的“四象限”媒介传播地理拓扑关系为分析结构基础,以与媒介深度互嵌关联的“空间—地方”为阐释维度,在对《寻声记》媒体文本分析的过程中,通过对于声音物质性的探索体验、对于声音文化符码的多维阐释,以此试图绘制出红色文化的空间叙事传播地图。《寻声记》并非挖掘红色文化资源的唯一媒体内容作品,但它区别于传统综艺节目的宏大叙事与室内讲演模式,以声音为叙事起点,通过声音线索串联起革命岁月里的英雄往事,将声音背后所承载的红色文化基因以游戏化、情景化的形式展示在观众面前,使观众身临其境地在不同的场景画面中感受红色的韵律和节奏。节目中红色文化的空间叙事传播并非静态的,而是在传播媒介与地理图景之间形成互相结构的动态过程,一方面空间与地方有助于声音的物理呈现和感官体验,另一方面多元的声音也激起技术重组空间的效能尝试、对于“媒介中的地方”饱含深情的情感凝聚。

可以看到,《寻声记》是围绕听觉因素进行内容创作的创新尝试,在声音与故事的巧妙结合之中实现了节目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提升。在时代发展的进程中,红色文化的意蕴内涵仍然需要不断地被挖掘、激活,以此保持蓬勃的生命力。《寻声记》以更为年轻化、情景化的方式向受众传递红色价值观,让红色文化基因深深根植于人们心中,这也为融有红色文化元素的类型节目在价值提炼、叙事策略、呈现模式等方面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参考。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 第十一篇

延安以丰厚的红色文化资源促进了红色旅游的飞速发展。延安,这个当之无愧的中国革命圣地,作为红色旅游的首选地,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厚爱和高度关注。但是,如果我们冷静思考一下,就会发现,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在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业内人士都知道,延安旅游的核心竞争力是以红色资源为主体,黄帝文化、黄土风情为外延的独有资源形成的旅游产业。因此,针对影响延安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素红色旅游,我们民盟XX市委精心安排,及时组织盟员中的部分专家、学者,以及政策水平高、业务素质好、参政议政能力强的盟员组成调研小组,深入XX市县(区)各景点开展了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调研活动,调研中主要采取“走、访、看、问、谈、查”等形式,针对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展开了调查,并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和对策。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延安红色旅游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XX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红色旅游事业,将红色旅游产业发展提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以“民族圣地•红色延安”作为标志性品牌,坚持高起点引领、大手笔规划、整景区打造、市场化运作,倾力做大做强全球炎黄子孙朝圣地、全国红色旅游首选地、黄河自然遗产观光地、黄土风情文化传播地四大红色旅游板块,精心打造出了“延安过大年”、“公祭民祭黄帝陵”、“中国•洛川国际苹果节”、“延川红枣文化节”、“壶口旅游节”、“安塞文化艺术节”、“万花山牡丹节”等七大经典品牌节会,直接促使红色旅游业的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延安的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经我们了解,截止目前,延安对外开放的重点旅游景区已达35处,其中国家5a级景区1处、4a级景区4处、3a级景区7处,旅行社46家、导游800名,饭店38家。县域旅游和乡村旅游迅猛发展,全市有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7个,省级旅游强县2个,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6个,旅游专业村60个,乡村旅游专业户20_户。

根据旅游部门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十五”期间全市接待海内外游客万人次,“十一五”达到万人次,比“十五”增长倍。旅游综合收入“十五”期间累积达到亿元,“十一五”期间累计亿元,比“十五”增长倍。“十五”末的20_年,我市旅游接待人次是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十一五”末的20_年,旅游接待人次达到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亿元,同比分别增长了41%、42%,与“十五”末比,分别比20_年增长倍、倍。20_年旅游综合收入占gdp的,20_年达到,占gdp的比重增长了近4个百分点。20_年旅游接待人数首次突破千万人次,获得了省政府的贺电嘉奖和鼓励。20_年有望提前一年实现省政府提出的20_万人次的旅游接待人数目标。

与此同时,旅游部门也成功编制完成了《XX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XX市红色旅游十年发展纲要》。20_年,结合国家二期红色旅游规划的编制,我市有13个项目纳入国家规划盘子。目前,《XX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已通过评审,《XX县旅游总体规划及景区修建性规划》已进入评审准备阶段,《洛川相思川森林公园规划》、《西沟湿地城市休闲区规划》等6个旅游项目建设规划正在编制。洛川、延川、黄龙、XX县、志丹等县完成旅游总体规划编制。XX县秦直道文物考古被评为20_中国考古十个重大发现,项目的控制性规划已通过评审。这些规划的出台,作为纲领性文件,为延安旅游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

我们通过调研了解到,市旅游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旅游宣传和营销等方面还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

一是围绕国内重大节会开展了集中促销。旅游部门借助奥运会、世博会、亚运会等国内重要节会,有针对性地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进行了集中推介促销,与当地旅游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与景区缔结友好,与旅行社结为联盟,形成了高层互访、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客源互送、互动联络的长效机制。

三是旅游部门积极主动地参与了省政府编纂的大型陕西旅游文化系列丛书,由他们负责编写《红色延安》板块,该书现已出版发行。许多县上的文化旅游部门和延安的文化人也责无旁贷地进入到了延安红色旅游的宣传行列中来,成为延安红色旅游宣传的又一支生力军。张国全的《陕北文化通览》、《烈原》,冯芝桂的《难忘的延安岁月》、马雨平的《印象壶口》等书籍的出版,尤其是部分县份出版了大型文库,这些出版物对于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挖掘和宣传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四是每年有目标地锁定几个重点城市,由政府出资,旅游局组团,旅行社、景区景点、宾馆饭店唱主角,直通主要客源地,点对点地扩大了联盟。

五是制定了切实有效的旅游营销奖励办法。发挥奖励的杠杆作用,进一步调动了广大旅行社、景区、宾馆饭店的工作热情。积极与广中旅、中青旅等大型旅行社集团或旅行社联盟建立互动互联机制,高层次、大视野、全方位地促销延安旅游。

六是打造红色旅游品牌。20_年XX市邀请了全国申遗专家罗哲文一行来延安进行实地考察,召开了申遗策划座谈会,启动了黄帝陵、黄河壶口瀑布、延川乾坤湾、洛川黄土国家地质公园的申遗工作,不断吸引境外游客。

七是打造a级景区。市上投资亿元,完成了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一号工程”延安革命纪念馆新馆建设和十三处革命旧址维修保护工程,其中延安革命纪念馆荣获建国六十周年“全国百项经典工程”称号,使延安革命纪念馆成为延安红色旅游的龙头。

八是针对游客日益增长的旅游服务需求,政府加大了对于旅游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住”的完善工作,加快了宾馆的建设,更好地服务于高端游客。面对飞速发展的旅游态势,延安的许多民间资本也注入到延安的宾馆、酒店等旅游服务市场中来,涌现出了一些设施好、服务优、品牌佳的民营旅游服务企业。

九是针对急剧发展的延安旅游市场,延安的旅游公司的接待能力明显的不够,因此,旅游主管部门对现有的46家旅行社进行了大力地扶持和提升,不断扩大了游客地接量。

十是借助专家力量研发推出了一批具有收藏馈赠价值和延安特色的旅游商品、纪念品,举办了延安旅游商品纪念品设计大赛和新闻发布、展销会。目前,旅游购物一条街正在抓紧建设。

十一是开工建设陕北好江南——南泥湾景区,项目概算投资100亿元,打造集红色旅游、生态观光、休闲度假和小城镇建设为一体的综合性大景区。

十二是恢复了一批红色遗址,诸如统一战线工作部旧址、xxx三局旧址、社会部旧址、西北局旧址、抗小旧址等。目前正在筹建的抗小遗址公园,该项目投资17亿元,整条沟开发,合同已经签约,正在设计项目规划。这些红色遗址的恢复,增加了延安红色旅游资源的体量,为延安红色旅游的壮大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十三是黄河主题公园,浓缩黄河流经的38个城市的景观风貌,现在正与菲律宾华侨施耐康进行洽谈。

十四是充分利用万花山拥有野生牡丹、四姐下凡、花木兰故里等资源,打造“全国人民的后花园”,广州商会已就该项目进行了实地考察。

十五是陕文投已在延安建设东方红广场和东方红大剧院,编排《延安颂》,在安塞策划《舞动延安》大型实景演出。

十六是创新旅游形式,增加游客的体验式旅游,推出了一些实景演出。由陈维亚执导的《梦回延安保卫战》大型实景演出已经与观众见面,二期工程——延安旧城恢复、窑洞式四产权酒店项目进入规划选址阶段。延安自驾车营地项目已完成前期规划和立项。陕西旅游集团公司决定投资3亿元恢复保育院旧址,并策划实景演出,剧场版演出计划于近期推出。

另外,宝塔山、万花山、凤凰山、清凉山、黄帝陵、壶口瀑布、乾坤湾等重点景区也在抓紧打造提升。

>二、发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延安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正呈现出生机勃勃、方兴未艾的势头。但是,冷静地来看,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实际只是我们本身拥有的丰厚的旅游资源、特别是红色旅游资源的独特性和性吸引了游客,我们的管理在某些方面只是被动地顺应了人们群众日益发展的文化生活需求。通过分析延安旅游产业中目前存在的一些不容乐观的现象,我们也许能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现象二:XX县后九天山寨,具有光荣的革命历史,涌现出一大批英雄人物,曾经有三部长篇小说(张国全的《烈原》、高建群的《最后一个匈奴》和樊永刚的《兰花花》)和一部30集电视连续剧(《盘龙卧虎高山顶》

红色资源小论文政治范文推荐34篇.docx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

推荐度:

下载

本类热门推荐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