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园公共空间论文范文推荐5篇其他论文
- 校园公共空间论文范文推荐5篇其他论文
- 会计语言研究论文范文优选12篇其他论文
- 论文范文参考拥有目录精选7篇其他论文
- 毕业论文大专范文格式通用15篇其他论文
- 室外绿化设计论文范文推荐7篇其他论文
- 英语相关论文范文参考(精选11篇)其他论文
- 学位论文质量评价范文推荐17篇其他论文
- 北京故宫建设论文范文39篇其他论文
- 初中数学论文范文参考1000字(精选33篇)其他论文
- 中考数学阅卷论文范文优选6篇其他论文
- 欣赏孩子的论文范文优选8篇其他论文
- 小学小论文范文参考(通用22篇)其他论文
- 学术论文提纲范文样本(推荐24篇)其他论文
- 论文中期答辩模板范文优选6篇其他论文
- 大学地理研究论文范文精选9篇其他论文
- 人物建模论文摘要范文(通用9篇)其他论文
- 萍乡学院论文范文大全(优选7篇)其他论文
- 沉浸式演艺论文范文精选5篇其他论文
- 关于药学的论文范文24篇其他论文
- 国际信贷关系论文范文精选19篇其他论文
- 论文范文量子力学(17篇)其他论文
- 小学数学建模论文模板范文共7篇其他论文
- 论文送审成果怎么书写范文共19篇其他论文
- 印章物联网论文范文优选9篇其他论文
- 设计论文摘要范文参考(精选12篇)其他论文
- 主题型小论文范文通用54篇其他论文
- 小论文总结格式模板范文55篇其他论文
- 工厂服装制版论文范文(优选32篇)其他论文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一篇
>一、中小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1、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对内部审计的认识不足。我国中小民营企业中,大部分是实行家族式管理的家族企业,一方面由于中小民营企业受家族文化的影响深远,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中小民营企业领导人科学文化素质较低,决策管理习惯凭经验办事。虽然有些企业在形式上建立了董事会、监事会,实行了总经理负责制,但没有建立起真正的制约机制,由于管理层素质参差不齐,对于内部审计也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有的企业虽然设立了内部审计部门却形同虚设,并没有真正发挥内部审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内部审计制度不健全。中小民营企业由于受家族制管理模式的影响,往往依靠“人治”而非“法治”来管理企业,再加上国家对于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没有相关的规定,从而导致其管理制度往往会屈从于人情法则,所以中小民营企业的内部审计往往会呈现出“人治”的特点,而忽视了制度的建立,从而导致内部审计工作随意性较强,造成审计工作没有计划性、没有一个系统的审计流程和规范引导工作,在处理审计事项时也难以把握,导致内部审计工作不能正常开展并发挥其监督效能。
3、内部审计手段落后。在我国,虽然现代电子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和发展速度惊人,但中小民营企业审计工作大多还停留在传统手工查账的基础上,通过对会计凭证、账簿、报表的审核,核实货币资金、财产物资、审查各项财务收支及债权债务,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做出判断,其工作仅仅停留在查错、防弊上,不能利用现代化电子信息技术针对企业管理现状做出分析、评价,给管理者提出合理化建议。
4、内部审计人员素质不高。由于社会上对中小民营企业尚存在种种误解和偏见,一些优秀人才不愿意到中小民营企业就业,从而导致中小民营企业人才匮乏,相当一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没有专职的审计人员,大多由会计部门人员兼职。这些人员大都没有通过系统化的审计知识培训,对内部审计工作没有形成一个系统、深刻的认知。再者高层管理人员对内部审计工作缺乏重视,致使内部审计人员岗位培训工作落实不到位,因而造成中小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业务素质相对较低,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部审计作用的发挥。
>二、加强中小企业内部审计工作的对策
1、提高企业高层领导对内部审计工作的认识。中小民营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必须充分认识内部审计工作的重要性,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高度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切实做到内部审计机构由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并赋予内部审计机构一定的地位和广泛的权利,使企业的内部审计具有独立性、权威性。大力推广“审计无禁区”的思想,保障内部审计工作有效开展,在企业营造“尊重审计、支持审计、自觉接受审计”的工作环境。
2、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一要科学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明确内部审计机构与各职能机构分工,保证内部审计工作规范开展。二要建立完善的内部审计工作制度和工作标准,明确审计内容和工作流程,规范操作程序,提高审计工作效率。三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进一步探索与完善企业内部控制有效性审计和评价的工作方法,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创建内部审计的最佳运行模式,促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二篇
1.增强工作的计划性。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绩效审计也是如此。为此,县级审计机关应当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坚持重要性、可行性、实效性原则的基础上,及早思考绩效审计课题,认真搞好项目选题与评估,制订符合本地实际的绩效审计年度计划和长远规划,增强工作的前瞻性、针对性、主动性,做到运筹帷幄、早作准备、不打无准备之仗。
2.充分做好审计调查。绩效审计调查工作,应当范围宽于财政财务审计,要求高于财政财务审计。要在全面掌握机构人员、隶属关系、业务范围、适用财务会计制度、管理方式、内控制度的基础上,还要关注职责权限、绩效目标、项目论证、合同协议、评估验收资料、计划、规划及其它业务技术资料等,充分收集、占用和分析各种信息、数据,并有所取舍,为绩效审计的开展作好充分准备。
3.审慎进行绩效评价。绩效审计的难点是绩效评价。绩效评价要从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公平性、环境性等方面设立指标、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必须具备客观性、可靠性、明确性、可比性、相关性、认同性、长期性等特征,对评价标准明确清楚、各方人士普遍认可的项目,可充分开展绩效评价;对评价指标体系不完整、评价标准难取得、各方意见分歧较大的项目,要充分尊重各方意见,坚持积极慎重、谨慎性原则,只就能够认定的事项进行绩效评价,不要情况不明、标准不清,就以偏概全、笼而统之作结论。
4.重视审计后续回访。任何工作要取得良好实效,都要有始有终、一以贯之,绩效审计也不例外。要使绩效审计查出的问题得到整改,使审计建议得到采纳,审计人员必须及时掌握相关情况,要求被审计单位对审计决定和审计建议的落实情况进行书面反馈,对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回访,对重要的审计事项进行后续跟踪,对绩效审计取得的增收节支、挽回损失金额进行统计、计算,对审计成效进行评估,对成功经验、先进做法进行总结改进,对不足之处认真改进,真正实现绩效审计高层次监督、全方位服务、多角度分析的职能作用,为审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三篇
[摘要]针对目前我国国家审计结果披露因“审计风暴”而引发的在实践方面的缺失问题,文章从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特点、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前提、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思考等方面进行研究,对当前国家审计报告披露的实际问题提出看法。
[关键词]国家审计;报告制度;规范
20_年6月,xxx公布了最新年度政府审计,大批案件被曝光,十多个部委被点名,在社会上引起风暴般的效应。本来,国家审计机关公布审计结果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然而,如此不留情面地揭发中央部委和地方政府的问题,触动体制痛处,这还是第一次。此次国家审计结果的公布及此后产生的争议,也引发人们思考:国家审计结果为什么要向社会公布、如何向社会公布?笔者就此问题发表拙见。
一、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特点
由于审计对象不同,政府和民间的审计报告制度也有不同之处,从理论上看具体表现如下:
(一)依据的法规不同。国家审计的主要对象,依据《宪法》和《审计法》规定,必须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包括:xxx各部门、地方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国有的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占控股地位或者主导地位的企业;国家事业组织;其他应当接受审计的部门和单位,以及上述部门和单位的有关人员。他所依据的主要法规为《xxx审计法》,根据《xxx审计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而民间审计的主要对象是盈利单位,他所依据的法规为《xxx注册会计师法》,根据《xxx注册会计师法》的规定实施审计工作。因此,政府和民间的审计对象不同决定了它们在法律上的立足点也不相同。
(二)审计报告的程序不同。由于政府和民间的审计的性质不同,政府审计是一种代表人民意志的审计活动,而民间审计则是代表相关利益集团利益的审计活动。因此,它们的程序也各不相同,前者是按行政程序来进行的,而后者则是按法律规定程序和民间惯例来进行的。
(三)审计报告的内容不同。国家审计的内容是这些部门和单位的财政收支和财务收支。接受审计监督的财政收支,是指依照《xxx预算法》和国家其他有关规定,纳入预算管理的收入和支出,以及预算外资金的收入和支出。接受审计监督的财务收支,是指国有的金融机构、企业事业单位以及国家规定应当接受审计监督的其他各种资金的收入和支出。财政、财务收支的划分不是截然对立的,在某些方面它们是重合或交叉的。而民间审计报告是指注册会计师根据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在实施了必要的审计程序后出具的,用于对企业或实行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年度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目前虽然国家审计在法律上就审计结果报告和通报作了大概的规定,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从审计报告的实践来看,尚未有明确的、正式的国家审计结果披露制度。而民间审计则已有一套完整的审计报告体系。
因此,从政府和民间的审计报告制度的比较中可以看出,国家审计报告制度是有其自身的特点,同时也可以发现,国家审计报告制度还有待建立和完善。
二、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前提
国家审计报告的披露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政治文明进步的标志。国家审计结果之所以要公开透明,主要基于如下考虑:
(一)公共资金和公共资产的委托与受托关系的需要。所谓国家财产,在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就是国有资产。我国法律规定,国有资产归全民所有。我国法律还规定,由公民纳税形成的公共资金,使用前必须列入各级政府预算,预算由人民代表批准,预算执行接受人民监督。作为政务公开的重要内容,审计报告的公开、公告制度是推进政府行为公开,促进依法行政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审计工作公开、公正、公平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确保审计质量的重要途径。
(二)压缩腐败产生的空间。制度经济学家们认为,腐败是“公共权力的非公共运作”,是“利用公共权力达到私人目的”。而腐败者的行为选择是典型的风险决策行为。美国经济学家贝克尔指出,“一些人成为罪犯不在于他们的基本动机与别人有什么不同,而在于他们的利益同成本之间存在的差异。”。而加强监督与制约,尤其是制度化的监督与制约,可以提高腐败行为的条件成本,加大其风险,从而“防患于未然”。因此,只有让监督变得无所不在(将监督对象的活动公之于众),让对权力的制约切实可行(具有独立性和强制性),握有权力的人才不敢越轨,不敢伸手,因为“伸手就被捉”。
(三)消除制度性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在行政领域,下级“糊弄”上级是经常发生的事。下级敢于大胆“糊弄”上级的根源之一是行政领域中普遍存在的制度性信息不对称。“信息不对称”不但存在于市场交易领域,也广泛存在于行政领域。上级虽然在权力上占优势,在信息方面,下级却占定了绝对优势;下级虽然在权力上受制于上级,但却可以通过封锁与扭曲信息“糊弄”上级。因此,解决制度性信息不对称问题应当从制度建设方面下手,审计监督制度以及审计结果披露制度是最为真实、有效的一种方法。
三、当前国家审计报告制度的缺失问题
在我国,审计结果公告方式尚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国家审计报告制度从理论和实践角度看也处在形成过程中,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四篇
>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作用
>摘要:审计作为维护我国市场经济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其职能与作用的发挥,一方面可以有效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的经营管理水平,另一方面还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对此,要充分发挥审计的职能与作用,重视审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的积极影响,维护审计的独立性以及公正性,以此来促进经济的良性发展。
>关键词:市场经济;审计;职能;作用
>1引言
现如今,我国的审计体系由政府审计、内部审计以及社会审计构成。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也趋向完善,这就要求新时代的审计工作必须要与时俱进、敢于创新,强化审计监督与服务作用,以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因此,将市场经济下的审计职能与作用作为研究重点具有重要的意义。
>2市场经济下的审计职能
审计职能是指审计自身具有的内在功能。它并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会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发展变化。将审计作为研究重点,一方面是为了实现对审计这一客观事物的有效把控,合理制定审计工作任务,另一方面还能对审计职能的发挥提供指导。其中,市场经济下的审计主要具备以下几点职能。
审计的监督职能
监督是审计最基本的职能之一,在经济发展建设中占据着特殊地位。借助审计的监督职能,相关部门就可以对被审计对象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察,促使其始终在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各项经济活动,不超出正常轨道。同时还可以检查受托经济负责人是否忠实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凭借审计的监督职能来揭露其可能存在的违法乱纪行为,遏制损失浪费,查明错误弊端,进而依照国家有关规定追究其经济责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被审计单位或人员经济活动、行为的合法化,以促进整个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审计的鉴证职能
审计的鉴证职能主要是指有关审计部门针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及相关经济资料等信息数据进行检查与验证的职能,之后根据鉴证结果来判断其财务状况以及经营成果是否真实、客观、公允。而公众则可以通过审计部门出具的证明性审计报告,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状况有所了解,以取信于民。
审计的评价职能
在审计工作中,还有一项最重要的工作内容就是对被审计单位进行经济评价。具体来说,审计部门通过审查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经济活动以及经济资料,参照相关标准对审查结果做出科学判断与分析,对其做出的成绩进行肯定,对经济活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揭露,总结经验,从而在不断改善以及提高被审计单位经营管理水平的前提下,寻求提升经济效益的新途径。其中,审计的评价职能还会对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系统是否完善、经营决策计划是否可行、经济资料是否真实完整、资源利用是否合理等多方面工作进行评价,由此来为经营者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有效建议。
>3市场经济下审计发挥的作用
在市场经济发展中,审计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建设性以及防护性两方面,具体包括以下作用。
建设性作用
审计的建设性作用也可理解为促进作用,主要是指针对审计工作结果提出的合理意见及建议能够对宏观经济与微观经济所产生的积极、促进以及改善等作用。其中,审计工作可以有助于企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以及经济效益的提升。绝大多数被审计单位在通过财务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后,可以对影响自身经济发展的各项因素有一个基本了解,并就此提出切实可行的改进措施,使得被审计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以及人员管理素质等得到显著提升。同时,被审计单位在经过内部控制制度审计与评价后,可以对自身制度的缺陷与不足、责任履行情况乃至责任归属等问题有所了解,在遵循相关部门提出的改善建议后,促使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健全与完善。另外,在市场经济体系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管理关系,必须要有专门的部门去负责协调这些关系,审计就承担着这项职责。相关审计部门需要正视自身重要职能,发挥审计的应有作用,确保市场经济体系的稳步健康发展,使各经济主体的市场经济意识在审计作用下得以强化,以此来增强各类经济团体之间的相互信任,共同为市场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防护性作用
审计的防护性作用,即制约作用,主要是指审计部门通过完成审计任务,凭借披露、制止以及处罚等手段,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其中,审计工作披露了某些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的经济行为。在我国,只有严格遵循党和政府制定的方针政策以及法律法规,才能保证企事业单位可以沿着社会主义方向正确经营。而凭借审计工作,有关部门就能及时全面地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存在违法乱纪行为以及背离社会主义方向现象。与此同时,某些企事业单位为了掩饰自身非法经济行为,还会恶意涂改、删减有关经济资料。而通过审计就可以将这种经济资料造价、舞弊行为暴露出来,进而追究相关人员责任。另外,在市场经济发展中,依靠财务审计以及经济效益审计,能够披露社会上各种不正当经济关系、思想与行为,并有针对性地做出处理,遏制住不正之风,有效推动廉政建设。
>4结语
综上所述,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由此产生的各种经济问题更是成为当前审计部门的工作重点。对此,应重视审计的职能与作用,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系统,严肃财经纪律,强化经营管理,在保证经济效益的基础上,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步向前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参考文献
[1]吴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审计的职能和作用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_(21).
[2]崔云平.论审计职能与作用的发挥[J].北方经贸,20_(4).
[3]任东.基于市场经济下审计的职能与作用研究[J].人间,20_(23).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五篇
摘要: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关键在于降低检查风险。
关键词:防范 工程造价 审计风险
工程造价审计是指对工程建设项目投资所进行的审核定价。工程造价审计具有外部敏感性强、专业结构范围广、审计环境复杂等业务特点,因而审计风险也较大。
工程造价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工程造价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它贯穿于项目决策、设计、施工、竣工验收和投资运营的全过程。工程造价审计风险包括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组成。究其原因,分别来自施工单位、建设单位。应该说,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是在审计工作开始前就已存在的。作为对固有风险与控制风险的防范,审计所能做的就是认真做好审前准备工作,调查了解建设项目的内控制度情况和施工单位的诚信度,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审计,达到降低风险的目的。在工程造价审计工作中,如何防范审计风险,关键在于降低检查风险。要注重抓好以下五个环节。
一是把好合同协议审核关,这是基础。
应重点关注合同条款的合理性,是否存在责权利不平等;关注合同条款的严肃性和合同条款前后的一致性;关注补充合同与招标文件、原合同的一致性,强化对施工合同的规范化管理,真正从质量、进度、造价三方面对建设项目进行有效控制。
二是把好工程量计算关。
这是工程审计的根本。施工单位一般会通过虚报工程量,改头换面。重复计算工程量来增加工程造价。去伪存真核减工程量是降低工程造价的基本手段。工程量审计方法主要有全面审核法、重点审核法、对比审核法、分组计算审核法、筛选法等,对隐蔽工程主要是通过查阅隐蔽工程验收资料来确定其真实情况。在工程量审核中,要关注施工变更单的审核。主要审查手续是否符合程序要求,签字是否齐全有效,内容是否真实合理,费用是否应该由甲方承担,同时复核计算方法是否正确、工程量是否属实、单价是否合理。
三是把好套用定额关,这是审计的重点。
施工单位在套用定额时一般会通过高套定额子目、重复套用定额子目、调整定额含量和补充定额子目来提高工程造价。在审核套用预算单价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对直接套用定额单价的审核时,注意采用的项目名称和内容与设计图纸的要求是否一致,工程项目是否变相重复。对换算的定额单价审核时,要注意换算内容是否允许换算。允许换算的内容是定额中的人工、材料或机械中的全部还是部分,换算的方法是否正确。补充定额单价的审核,则主要是检查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是否正确,材料种类、含量、预算价格、人工工日含量、单价及机械台班种类、含量、单价是否科学合理。
四是把好材料差价审核关,这是工程造价审计的关键。
原则上应根据合同约定方法,再结合甲方现场签证确定材料价格。合同约定不予调整的,审计时不应调整;合同约定按施工期间信息价格调整的,可以根据施工日志及施工技术资料确定具体的施工期间及各种材料的具体使用期间,有些工程工期较长,或有阶段性停工的,可根据各种材料的使用时期采用使用期间的平均信息价。对于信息价中没有发布的,或甲方没有签证的材料价格,需要平时对材料价格收集积累,必要时可以三方一起进行市场询价确定。
五是把好取费标准审计关,这是审计的最后关口。
取费应根据工程造价管理部门颁发的定额和相关规定,结合工程造价相关文件来确定费率。审核时应注意取费文件的时效性、执行的取费表是否与工程性质相符、费率计算是否正确、人工费及材料价差调整是否符合文件规定等等。
综上所述,工程造价审计是有效控制投资至关重要的环节。尽管控制工程造价的方法、渠道很多,但是最根本的是要在实践中加强认识,我们自己必须与设计、监理、施工等有关方面密切配合,共同把关,同时不断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完善管理制度。把高质量、高效益的控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才能提高造价管理工作的质量,最终提高建设工程的经济效益。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六篇
>一、关于信息系统审计
信息系统审计就是要通过收集并评估证据,以判断一个计算机系统(信息系统)是否有效,做到保护资产、维护数据完整、完成组织目标,同时最经济的使用资源。随着公路管理系统信息化过程中会计信息系统的发展,内部审计的对象从单个部门的数据处理系统发展到整个集成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目标从对数据处理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进行审查发展到对整个信息系统的效率、可靠性、有效性和安全性的审查。审计的方法从手工审计发展到手工审计与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和技术兼而有之。开展审计的人员从注册会计师发展到信息系统审计师。指导信息系统内部审计的组织从传统的审计机关和组织发展成为专业的审计组织。
>二、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审计模式
1.审前充分调查,全面获取数。
2.严格审计程序,规范作业流程。信息化条件下采取计算机审计方式的程序性、逻辑性强,每一环节的结果都直接影响下一环节。审计程序是指审计工作的先后次序,也就是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为达到审计目标采取的所有工作步骤的总和。审计程序越繁琐,审计成本就越高,可能导致的审计资源不必要的浪费就越严重。
3.审计取证规范化,档案管理标准化。在信息化条件下,由于审计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审计记录载体的转变,对审计证据、审计档案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新要求,使其成为信息化条件下审计项目质量控制应关注的主要内容。对于审计档案管理,不仅要实现审计档案管理标准化,还要加快审计档案信息化建设。
4.审计与调查相结合,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同审计相比,审计调查具有形式多样、程序灵活、花费精力和时间少、掌握情况多等特点,但审计调查也存在着深度不够、不处理处罚影响监督力度等缺点。在当前审计力量不足的情况下,根据被审计单位情况,加大审计调查力度,注重发挥延伸审计或调查的作用,对于扩大审计监督覆盖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强化预算控制,降低费用支出。预算作为一种控制手段,属于计划的范畴,是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收支情况的预计。审计机关应根据审计业务工作实际,区分不同审计类型和审计对象,编制针对性、可操作性较强的预算指标体系,建立健全审计项目成本预算管理办法。审计组根据审计项目的具体情况,参照统一的指标体系,编制项目审计成本预算。在实施审计过程中因特殊情况,或因编制预算时掌握被审计单位情况不充分,需要调整预算时,要经过一定的程序审批,强化机关经费的预算管理。
6.科学整合信息资源,有效利用审计成果。审计机关应建立健全审计信息工作制度,加强审计信息管理。在审计机关内部对审计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审计信息数据库,实现信息共享。要通过信息反馈机制提高对审计信息的综合利用水平,围绕一定的审计目标,对来源广泛的审计信息进行整合,进一步拓展审计成果。
>三、结语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七篇
1.关注政府投资绩效。在财政性资金投资的政府工程方面,要在认真搞好真实合法性审计、大力度核减工程造价的同时,重点关注盲目上项目、搞投资,决策失误,项目管理混乱,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等问题,促进政府和有关部门单位认真搞好前期论证调研、初步设计、招投标、项目质量管理,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管理的严格、规范性,项目的投产、达效率。通过政府投资项目、城市基础设施工程、征地拆迁补偿、交通水利工程、综合治理项目、城市亮化工程、园区建设项目等固定资产投资绩效审计,全面反映项目建设、资金管理的诸多情况,揭示项目论证、设计、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规范决策、设计、管理行为,减少损失浪费,提高投资效益,为县级政府分忧,为县财政节约资金。
2.关注民生、民心工程。重点对群众关心、社会关注、与老百姓切身利益直接相关的拆迁补偿资金、住房公积金、教育、医保、社保、环保、“三农”资金(包括农村公路、农村合作医疗、农业保险、农作物、农机具补贴等)、农村环境整治等进行绩效审计,关注资金流向、最终用途和使用效果,分析评价经济和社会效益,提出完善政策措施、资金分配管理、促进惠民政策落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三农发展、保障社会和谐的意见和建议,促进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
3.关注领导履职情况。通过任期经济责任和预算执行审计,对镇区、部门党政领导一定时期内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情况进行客观评价,对镇区财政收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情况进行评估,对部门单位依法履行职责、完成党委政府交办的工作、取得的业绩进行反映,揭露违纪违规、资产流失、损失浪费等问题,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评价,深入分析主客观原因,努力分清领导人相关责任,提出完善政策制度、改进管理的建议,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资产保值增值,增强镇区、部门科学决策能力,改进管理。
4.关注专项资金绩效。通过对农业综合开发、土地开发整理、沿海滩涂开发、水利工程、森林开发、拉动内需、节能减排等专项资金审计,检查管理、拨付、使用情况,关注政策执行效果,揭示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查明专款专用情况,并对项目的前期调研论证、立项批复、建设进度、质量、工程管理各环节和项目建设后的绩效进行综合评价,强化工程造价审计,规范调研论证、项目招投标、工程管理、项目维护养护等工作,使之专项资金发挥最大效益。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八篇
一、引言:由补充审计引发的思考
20_年12月31日,中国证监会发布《关于A股公司做好补充审计工作的通知》,要求自20_年1月1日起,凡xxx报送材料申请在证券市场在筹资的A股公司,其最近一个完整会计年度的财务报告应进行补充审计,最近一年期的财务报告应分别经国内、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审阅,中期法定财务报告需经国内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公司,也需要提供国际会计事务所审计的同期补充审计财务报告。xxx
中国证监会为什么要规定金融类上市公司审计业务必须由境外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而且规定符合要求的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可能有人会说,境外的会计师事务所独立性好。那为什么非要选择五大,而不是境外的其他事务所。而且,中国的会计师事务所经过脱钩改制,以及上市公司审计资格认定等一系列的改革,其独立性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我认为,中国证监会之所以选择五大,是在于五大会计师事务所在审计领域的信誉。他们的审计是建立在信誉的基础上的。一旦他们违反审计的制度,做出非公允的审计报告,他们所付的成本比国内的事务所的成本更高。正是由于这个原因,五大比一般的国内会计事务所更讲信誉。如果说审计是维持资本市场有效运行的基础,那么信誉就是审计制度的基础
二、审计制度与审计合约
现代企业的一个最重要的特征是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投资人要对一个公司投资的前提是投资能给他带来收益。那么他如何选者投资的公司呢,那只有根据公司的经营业绩来判断。而且投资人一旦投资,就成为公司的所有者,但是绝大部分所有者都不参加公司的经营活动。那他如何相信经营者所取得的经营业绩?这就需要有一个独立与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第三人,就是注册会计师对经营者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并对其所取得经营成果进行审计。只有经过注册会计师的审计,所有者才能相信经营者真正很好的履行了自己的责任,公司的财务报表是真实有效的。,这就需要有一个审计制度来规范这一行为,我国的审计法规与审计准则共同构建了我国的审计制度。
然而在现实的社会中,任何一个审计制度都是不完备的。因为我们不能预计将来所有可能出现的情况。即使能够预料一些未来的情况,要将可预料的情况全部编入审计准则也不现实。这样做成本过高而且将使审计准则过于繁琐。这就给注册会计师在审计的时候有了一定的空间,灵活运用准则以做出公允的审计。而对于一些会计信息的审计,即使它完全符合审计准则,也有可能未公允的表达了公司的经营状况。这就要求我们注册会计师的审计必须建立在诚信的基础上,对于一些未违反会计准则及审计准则但又未公允的反映公司经营状况的信息披露出来,来真正提高我国资本市场信息的质量。
三、重复博弈与审计信誉
为了说明信誉在审计制度起作用这一问题,我们可以构造一个简单的博弈模型。假定模型之中有两个当事人,一个是会计事务所,一个投资人。博弈可分为两个阶段,在博弈的第一个阶段之中,投资人可以相信会计事务所的审计,也可以不相信会计事务所的审计。如果投资人不相信会计事务所,那么会计事务所将不会得到审计业务,博弈结束,双方都得不到收益,各自的收益都为0。如果投资人选择信任会计事务所,那么博弈将进入第二阶段,此时由会计事务所进行决策。会计事务所可以选择诚实,也可以选择作假。如果会计事务所选择诚实,双方各得到6单位的收入;如果选择欺骗,将得到10单位的收入。对于这么一个博弈模型,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博弈矩阵表示:
诚实作假
信任(6,6)(-5,10)
不信任(0,0)(0,0)
我们对这一博弈模型进行推理以求出它的纳什均衡。给定投资人选择信任的条件下,会计事务所应当如何选择呢?如果会计事务所选择诚实,那么它能得到6单位的收益,如果选择作假,得到10单位的收益,所以理性的会计事务所将选择作假。回到博弈的第一阶段,如果投资人知道会计事务所会选择作假,他选择信任将得到-5单位的收益,而选择不信任得到0单位的收益.所以,投资人的最终选择将是不信任。那么我们得到一个纳什均衡:股民选择不信任,会计事务所选择作假。
这是一个一次博弈下场产生的结果,如果我们将这个博弈重复进行。假定每次博弈后还可以以a的概率进行再次博弈。投资人将选择信任会计事务所,只要会计事务所讲信誉,投资人保持相信。会计事务所这次得到6的收益,下次以a的概率得到6的收益,下下次以a的平方的概率得到6的收益,那么会计事务所将所有未来的收益的期望就是:6/(1-a)。只要a大于会计事务所就会选择诚实。
这是理想状态下的纳什均衡,而在目前我国现在国内的具体情况是会计事务所成立的时间并不长,重复博弈的次数也不够多。从而导致一些会计事务所只关心眼前利益而选择作假,而且目前国内作假的成本并不高,有时甚至超过其选择诚实时得到的收益。蜀都与PT红光,中天勤与银广厦事件的发生就是说明了这一点。相反,国外的会计师事务所,比如五大都由上百年的历史,他们经过了很长期的博弈。作为一个理性的主体,他将选择诚实,因为这将给他带来更大的收益。这是其长期博弈得到的结果。它如果要作假,那么必须有足够的收益才能使其铤而走险。安达信之所以为安然事件作假,是因为它为安然作了咨询。作为全球500强排名前十的公司,安达信从中得到的利益是十分巨大的。正是由于巨额利益的驱动,才导致其作假的产生。然而在我国国内,上市公司的规模还十分有限,并不支付起五大为其作假费用,五大也不会因为眼前的小利益而放弃长期的利益。还有一点,五大作假的成本与国内的会计事务所也不相同,它作假的成本远远高于国内的会计事务所。因此它比国内的会计事务所更讲信誉,审计制度是建立在信誉基础上的。
四、证券市场与作为信誉载体的会计师事务所
在证券市场建立之前,企业的所有者一般都是十分有限的。企业的形式主要是个人所有制或是合伙制。所有者之间都是相互了解的,是人和形式的企业。所有者对公司的经营情况都比较了解。直到有限责任公司的出现,所有者还是有限的,也只是人和资和公司。由于此时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就需要注册会计师的审计。但是此时,所有者对自己选择的经营者还是有一定的了解。证券市场建立后,投资人人数就没有限制,所有者与经营者就完全相互分离。所有者如何相信经营者,那就需要一个信誉的载体:注册会计师。
公司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后,由于经营者一般任期是有限的。经营者可能在任期为了完成任务或是获取利益,可能会有作假的行为。对他来说他的作假成本并不高,只要在任期内作假不被发现,就可以达到它的目的。而投资者由于这种情况的存在,对证券市场中的各种信息的真实性都要表示怀疑。这样就必须有一个市场信誉的载体的出现,这个信誉载体就是会计事务所。因为信誉是会计事务所存在的前提,如果作为市场中介机构的会计事务所失去信誉,那么投资者对会计事务所就会失去信心。会计师无所作为证券市场的信誉载体就必须讲信誉。如果注册会计师顾眼前利益而不讲信誉,那么他所在的会计事务所可能由于它的行为而导致信任危机,甚至导致事务所的破产。一旦作为信誉载体的会计事务所不讲信誉,那么资本市场将无情的将其抛弃,安达信的例子就充分的说明了这一点。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九篇
>一、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重要意义
从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的内容来看,《国有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领导人员任期经济责任审计暂行规定》(1999),对国有企业经济责任审计进行了规范。《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管理暂行办法》和《中央企业经济责任审计实施细则(》20_)提出企业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内容包括六大方面:一是任职期间企业经营成果的真实性;二是任职期间企业财务收支核算的合规性;三是任职期间企业资产质量变动状况;四是任职期间对企业有关经营活动和重大经营决策负有的经济责任;五是任职期间企业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情况;六是任职期间企业经营绩效变动情况。经济责任审计的关键是对受托人的受托责任履行情况进行评价,经济责任审计的评价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要素:真实性、合法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真实性是评价受托人的财务收支是否如实反映经济活动的实际情况;合法性是评价受托人的经济活动是否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经济性是成本向投入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以最低的成本取得一定质量的资源,即是否花得少;效率性是投入向产出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即是否花得好;效果性是产出向效益的转换率,评价受托人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即是否花得值。《党政主要领导干部和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经济责任审计规定》(20_),进一步加强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建设,推动经济责任审计更大发展。
>二、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要求
本文结合国外对于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框架的研究,特别是由澳大利亚内部审计协会发布的《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设定了职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及职业道德四个指标,这四个指标构成一个辩证统一的整体,其中职业知识是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的基础,在此基础上掌握相应的职业技能,职业特质和职业道德同时起着重要作用。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指标构成首先,根据管理学中的“冰山理论”,职业化素质在个人职业胜任能力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中的职业特质包括:积极主动、自我激励、对信息及时反应力、政策洞察力和对于成就的渴望。其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作为专业技术类员工,应具有相应的职业知识和职业技能,这直接影响着内部审计人员的工作成绩、准确性和工作效率。另外,职业道德对于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都十分重要,也是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的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指标。
>三、内部审计人员胜任能力框架构建
本文是在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确定的基础上,遵循重要性、适应性、评价性原则构建评价体系。其中,重要性原则是指评价指标体系的系统化决定了其在进行评价指标选取时,不可能全面选取,而只应该选取与内部审计实际工作高度相关的、能体现胜任能力重要性的指标;适应性原则是指理论源于实践并指导实践,一个评价体系建立之后是要应用于实践的,并受实践来检验的,所以评价指标体系对使用者,包括高等学校、企业、内部审计人员来说是切实可行的,对评价对象来说评价结果是客观合理的;评价性原则是指选取指标评价的目的在于评价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最终提升其胜任能力水平,所以应选取能够有效地评价个体的,促使个体自觉提升自身能力水平的指标。企业审计人员职业胜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胜任能力(Ability)总目标下,构建三级指标,同时按照企业环境分为初级、中级、高级审计人员,以便于企业在实际中应用。初级审计人员指普通内审科员;中级审计人员指审计科科级人员、主任审计员;高级审计员指处级审计员,总审计师。
>四、小结
企业内部审计人员能力素质的高低主要由四方面因素决定:一是内审人员受教育程度,二是参加资格考试,三是后续教育水平,四是日常审计工作积累。其中高质有效的后续教育是保证内审人员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因此加强内审人员后续教育能够发挥积极作用。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十篇
1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成因
1.1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而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被审计对象未全面提供会计资料往往会导致审计风险隐患的存在。以云南红塔集团为例,其间开展过多次审计,然而由于未充分提供会计资料,导致多次审计均未发现10亿元“小金库”这一严重违纪行为。因而国内审计环境要求审计人员必须具备过硬的业务以及思想政治素质,然而目前国内审计队伍建设仍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1.2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足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就目前审计工作现状而言,审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这一问题普遍性存在,且在工作过程中缺乏先进的审计方法,导致审计质量不高。相比于常规审计,经济责任审计是一种全新形式,审计人员应在原有基础上更进一步,然而在审计经费短缺、审计力量不足以及审计任务繁重的现况下,大部分审计人员缺乏必要的培训以及后续教育机会,其业务素质难以得到有效改善。
1.3审计评价标准不够统一导致审计风险的产生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评价是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对审计对象经济责任履行情况作出的综合评估,与审计对象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现阶段,国内对于经济责任审计方法、审计范围、责任的界定与追究、审计工作人员行为准则、评价标准以及违法违纪行为的惩治措施等各个方面仍然缺乏统一标准,导致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审计机关无法精确审计范围,或评价责任标准不一,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2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策略
2.1加强内部控制制度评审
在现代审计构成中,内部控制制度评审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风险防范的关键所在。健全有效的内控制度有利于保证资产完整与安全,并能够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与错误,从而实现会计资料合法真实等诸多财务目标。在建立和落实内部管理制度以及会计制度基础上,内控制度评审能够对企业管理层岗位职责的落实以及管理水平有全面了解。我们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重点对执行乏力、缺乏健全内控制度或根本未建立内控制度的审计对象展开详细审计。与此同时,还应在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风险基础审计模式,结合制度基础审计以及账目基础审计,有效控制审计风险,提高审计效率。
2.2加强审计人员培训,提高审计队伍整体素质
经济责任审计往往涉及较多复杂问题,具有较高的要求,审计责任以及审计风险较大,因此审计部门应针对此点加大培训力度,组织审计工作人员参与各类培训活动,推进审计团队建设,并提高培训资金投入,通过不同形式开展后续教育,确保审计人员具备过硬的业务素质、思想政治素质以及心理素质,树立严格的法治观念,进而提高执法水平。审计部门应坚持人本理念,对干部人事制度加以改革,通过竞争激励机制推进干部职业道德水平以及业务素质不断提升,推进法制建设不断完善,同时还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审计、现代制度基础审计以及风险基础审计等各类方法,推进审计技术方法以及工作手段的现代化。
2.3经济责任审计评价应保持合理性
首先应坚持客观公正原则,并对评价标准以及评估指标体系加以完善,确保评价有理有据。应从客观实际情况出发来分析问题,多角度分析确保评价结果的公允和准确性。就国家政策调整与变化而言,审计企业管理层对此无法做出改变,但审计企业经营成果最终会因此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审计人员在评价过程中应坚持全面、真实以及客观陈述,切忌只看表象,草率做出是非功过的结论。此外,在评价过程中还应坚持谨慎性原则、责权分清原则以及对比原则,确保审计结论的科学性与客观性。
3结语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部门为推进廉政建设,保障财政经济正常秩序而实施了经济责任审计制度,这是一种全新的、具有特殊性的审计形式,同时也存在较多风险因素。本文探讨了经济责任审计风险的防范和控制策略,希望有所指导和帮助。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十一篇
1.促进县级经济和社会效益提高。揭露资产闲置和损失浪费,促进财政、部门、单位增收节支、压缩支出,促进财政收入增长,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增加财政积累,化解赤字和债务,节约财政资金。
2.服务领导科学、民主决策。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积极进言献策,多提有针对性、建设性的审计建议,努力让审计意见进入决策层,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强化科学、民主决策,提高机关效率、效能,提升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和水平。
3.促进完善体制、机制和制度。通过绩效审计,进一步理顺部门单位管理体制,明确职责分工,明晰责权利关系;强化日常管理监督机制,加强部门、单位经济活动事前、事中监督控制,完善内部机制、制度,实现事前防范、防微杜渐,进一步增强审计服务经济发展、全过程、全方位保驾护航的能力。
审计制度建设论文范文 第十二篇
审计作为经济监督的一种工具,其最终的目的也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很长的时间里,审计通常在单纯的财务审计基础上,通过查错防弊来间接地提高经济效益。直到二十世纪中后期,随着受托责任理论和绩效审计理论的发展,西方一些企业开始注重健全自身的管理体制,大力推行职能管理和行为科学管理,以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高内部工作效率。企业管理者对审计工作也有了新的要求,要求审计工作的重心从传统的查账转到健全和完善企业管理机制,提高经济效益的轨道上来,由此相继产生各种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审计形式,如管理审计、业务经营审计、效益审计、综合审计等,这些审计各有侧重,但是核心都是以经营管理活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这些审计在我国通常称为绩效审计,可定义为:独立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利用专门的审计方法,依据一定的审计标准,就被审计单位的业务经营活动和管理活动进行审查,收集和整理有关审计证据,以判断经营管理活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评价经济效益的开发和利用途径及其实现程度。xxx20_至20_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未来将全面推进绩效审计,促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财政财务资金和公共资源配置、使用、利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推动建立健全政府绩效管理制度,逐年加大绩效审计份量,争取到20_年,每年所有的审计项目都开展绩效审计并基本建立起符合我国发展实际的绩效审计方法体系。
>(一)绩效审计的基础比较薄弱。
绩效审计的基础是要求被审计单位提供资料数据(包括财务资料数据和非财务资料数据),以此来对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效益进行评价。任何经济效益评价都离不开基础数据和资料的支持,否则一切评价都将失去意义。基础数据和资料只有真实、合法,才能真正的发挥其作用,否则会使绩效审计评价失去意义。当前,由于我国各行各业经济违法违规、弄虚作假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这必然会影响到绩效审计的顺利开展。
>(二)缺乏具有针对性的指标评价标准。
我国的《审计法》及其它相关的审计制度仅仅指出审计要达到效益性的目的,而对如何具体开展绩效审计并没有定论,即没有绩效审计方面的指标评价标准。虽然20_年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了关于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第25、26、27号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在此三项具体准则中对经济性、效果性、效率性审计的内容、方法和评价标准作出了一般规定,但具体准则同时说明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应当选择适当的效率性审计评价标准,由于绩效审计的对象千差万别,衡量审计对象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标准难以统一,甚至是同一项目,会有多种不同的衡量标准,采用不同的衡量标准,得出的结论会有天壤之别,因此审计机构和人员如何选择适当的指标评价标准存在很大的困难。
>(三)绩效审计没有统一的方法和技术。
由于评价的对象不同,审计职业界不能为绩效审计提供一个统一的方法和技术。审计人员在绩效审计中可以灵活地选择与被审计事项相适应的技术和方法进行审计,绩效审计方法和技术的不统一,给审计人员提供了自由选择的余地,也使审计的风险加大,给审计证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绩效审计收集证据比较困难。
当分析同类企业效益差距时,企业本身的资产质量、技术水平和销售量容易取得,但如果需要取得其他同类企业的对比数据,则比较困难。审计证据的不充分或缺乏证明力,会导致结论的有失公正,同时造成严重后果。
>(五)传统审计人员的知识面较窄。
绩效审计需要多样化和创新的方法,需要多学科的知识,传统的财务审计人员视野相对狭窄,缺乏评价企业效益的意识、知识及技术技能。审计人员在开展绩效审计时须具备相应的独立性和胜任能力。这里的胜任能力除了传统财务审计所要求的胜任能力的含义外,还要求审计人员具有不同于一般的工作人员的才能和掌握更多门类专业知识,能够深刻理解绩效审计工作,在评议企业业绩时形成中肯而深刻的判断。开展绩效审计的审计部门因此需要储备许多专业的人才,包括经济学、法律、财会与工程方面的人才等。